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

  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每学期最激动忐忑的公开课又来啦,决定了很久也问了很多老师的建议之后,最后决定讲《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突出便是在于“奇”。在讲课之前,我同孩子们已经学*过了《古诗二首》,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但在教课前我仍担心不能引导孩子们感受到黄山“奇”的特点,好在有组长和同事的帮助和建议,我对教学设计做出了修改,最终完成了本次的教学。

  在学*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全班交流”的方式,运用小表格通过对第二自然段描写“仙桃石”特点的动词的教授,让他们自己找到剩下每种奇石的特点,体会奇石的奇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把思考也留给他们。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让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合作学*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总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有两个明显的字音错误;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应该着重强调;在让孩子们模仿奇石样子的时候比较仓促,不具体;在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的问题时解释的不够严谨清晰;同时最后的练*说话环节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参与的学生只有一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时间的把控上面还需要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孩子们的力量是强大的,给他思考的时间,加以引导,得到的预期效果会很不一样,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每次都有新收获,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阅读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1)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朗读、观察与想象中认识黄山、了解黄山,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启发想象,重点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介绍,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黄山奇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一块块有趣的怪石,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因此学*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对黄山奇石的热爱之情去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在诵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方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带上动作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探究学*的能力。还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一段,读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画出来。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介绍给更多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四绝。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导游去游览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练*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小叶子或小桃子认一认。

  3、合作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区、尤、其、仙、盘、峰、胳、膊、巨、当、脖、著、形、状。

  ⑴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教师巡视,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⑵组员互当小老师,带领全组同学认读生字。

  ⑶组长检查组员学*情况,并进行抢答。

  4、检查生字学*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⑴齐读。

  ⑵同桌互读。

  ⑶开火车检查。

  5、帮生字找朋友。

  6、再读课文,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听听自己是不是读的更熟了。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⑵学生汇报,师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看看读读:

  ⑴课件演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⑵师:在这几种奇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请你自由选择景点,练*朗读。

  3、汇报交流、指导方法:

  ⑴指名交流,说说自己选择了哪块奇石,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能把石头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⑵以仙桃石为例,重点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怪石动作的几个字飞、落,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加深印象。还可以请学生为表演的同学配音,要读出同学动作的有趣,这样又进行了朗读的指导。

  4、读读演演:

  ⑴用同样方法分组自学其他怪石。

  ⑵学完后,小组在全班交流中进行展示读。

  (相机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5、读读背背:

  ⑴练读全文,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起立读哪个?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四、配乐朗读,美读感悟

  1、看配乐风光片。

  2、师:黄山石真是奇妙,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的美,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课文吧──在音乐中齐读。

  五、作业

  1、画怪石。

  2、把你想象中的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朗读全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优秀绘画,展评表扬:

  选出作业中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二、当当小导游

  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的美丽风光。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导游,领着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⑴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呢?你能像小导游一样,把你最喜欢的石头介绍给同学们吗?

  ⑵在小组内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同学,鼓励加上动作和生动的表情,使自己的介绍能够吸引游客。

  2、发挥想象:

  想象最后一段,想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⑴自己练说。

  ⑵同位互说,说要说清楚、听要听仔细。

  ⑶全班交流。

  3、欣赏黄山的其它奇石: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跟我走。

  (课件演示黄山其他的石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吗?

  (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介绍课本以外的黄山奇石。)

  三、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神仙、盘山、山峰、胳膊、巨石、当时、脖子、著作、形状。

  2、读一读:

  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自由读、同桌检查、指名读。)

  3、记一记: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4、写一写:

  ⑴仔细观察生字,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⑶学生在书上描红练*,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在练*本上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

  (飞落)奇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教学后记】

  因为学生没去过黄山,对黄山了解也不多,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感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通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发挥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本课生字较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情景说明】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的感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孩子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一一表述出来。朗读是得以完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因而组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是本课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让学生在初读中向往黄山的神奇,在研读中欣赏黄山的怪石,在品读中回味黄山的魅力。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活动中来,学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语言、摹仿语言的同时也能创造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在假期中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今天呀,我们也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最能吸引你呢?

  板书:

  黄山

  一、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黄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先听一听朗读吧!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

  奇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并试着读通顺。

  3、⑴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⑵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字。

  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认为哪几处怪石最有趣呢?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有趣的地方:

  1、学*“猴子观海”段落:

  ⑴ 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⑵ 结合插图理解“陡峭”、“云海”;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认读“峰、胳膊”。

  ⑶ 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试背诵。

  ⑷ 表演读:

  我们能把“猴子观海”介绍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吗?指名说。

  ⑸ 换角色读:

  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还会说话,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哦!

  (指名学生可以加进适当的动作。)

  ⑹ 情景表演:

  石猴在黄山顶上呆了好长时间,无数游客都与它合影留念,它想为大家介绍一次观海的景象呢!

  2、黄山的奇石数可多了,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几处吧!

  (用以上方法学*其他段落。)

  三、品读课文,拓展想象

  1、我们知道黄山的奇石数都数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天狗望月”为例:

  ⑴ 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⑵ “天狗”望到了什么呢?它心里在想什么呢?

  ⑶ 学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说,然后连起来说。

  2、“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的栩栩如生,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后,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出示奇石图片。

  ⑴ 分小组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讨论怎样说?

  ⑵ 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见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营造*等、和谐的学*氛围,让每个孩子在赞美声中对自己充满信心。*等、和谐的学*氛围能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参与学*活动中,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教师一句恰当的赞美更会让孩子欣喜若狂,拥有一种成就感。一句赞美的话并不难说,但是发自老师内心对学生的赞美确实很少。其实,学生身上有很多动人之处,这都是要靠老师用心去发现的。赞美在孩子们的眼里,是老师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奖励,他们常常从老师的赞美中来悄悄地衡量自己,从赞美中获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赞美的话对孩子们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还要那么吝惜赞美的语言呢?

  保护学生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才踏进校园的学生,对学*充满了渴望,他们也很想通过老师、课堂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来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看来,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不管什么问题,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许独立思考。可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才得以让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特别是不受外界的约束,从而畅快的表情达意。为什么儿童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慢慢地下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的破坏。作为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破坏者,而应该是保护者、开发者。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师忽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是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得省事,教学任务又完成得快。但这样造成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完全背离《课标》的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就是改变学*方式,改变一种学**惯,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实施课程改革。因而,要把学生看作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对话与合作中学*,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中的知识生成,它意味着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因而自主对话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主角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天地。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文中的11个生字,并随机理解“尤其、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3、学*课文1—2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与“仙人指路”两块奇石的神奇有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随机学*“徽”字,明确黄山的地理位置)

  1、同学们知道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哪儿吗?对,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板书:安徽)

  (板书的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安徽”的印象,也为学*“徽”字埋下伏笔)

  1、 随机学*“徽”。

  这个“徽”字我们熟悉吗?那么怎么记住它?(师用红笔

  “系”描红,以加深印象)组个词。

  (掌握生字“徽”的字形是难点,通过当堂放大板书,描红“系”字,很直观的让学生掌握了字形。适时地教学“徽”字分散了教学任务,也使同学们对黄山的地理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学*第一自然段做了铺垫)

  二、学*第一自然段,揭题。(初步感受黄山的秀丽、神奇,理解“尤其”的意思。)

  1、那么对于黄山你有那些了解?(温泉、云海、奇松、怪石)

  (我通过对黄山“四绝”的简介、点评来评价学生的发言,肯定他们的课外知识,使同学们初步感受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我提供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山奇石)

  2、我这里也有介绍黄山的一段话。(出示课文第一段)你们想读读吗?(指名读)对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

  (这一段的引入自然巧妙,通过让学生谈对黄山的感想,初步培养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对黄山风景区的向往之情,从而做到感情朗读。

  3、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吧!

  4、“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对!黄山的怪石特别神奇。请你猜猜作者要向我们介绍黄山哪一绝?

  (在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尤其”的基础上,让学生猜课题,即新颖独特又自然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5、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课文,学会十个生字。)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难读的句子,并仔细想想文中告诉了我们那些奇石,用笔标出。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反馈(将奇石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3、师做奇怪状:为什么这些名字都加了引号?

  (适时地出示 “引号”,使学生明白了“引号”的作用。)

  4、这些名字多有趣啊!请同学们再有滋味地读读课文,老师看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谁读得好,待会请他读给大家听。(师巡视,指导)

  (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也会感染学生)

  5、指名读,评价。(如果有小毛病就集体矫正,如果没有,下一个目标就是学生字)

  6、针对刚才的朗读中的小问题,再快速读读课文,并以最快的速度学会课后的十个生字。

  (层层推进的环节避免了学生懈怠,倦厌情绪的出现。我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制定了“学*10个生字”这一目标,因为我班同学有

  较强的识字能力。)

  7、反馈生字:膊、琴(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教学生字应详略得当)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山奇石)

  三.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有;理解“陡峭”的意思)

  1.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的奇石最有趣?

  2.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猴子观海”有趣在哪里?

  ① 生:样子有趣

  师:它的样子是怎样的?我们做做看(生表演),我

  则充满童趣地问:“小猴子,你在干嘛?”(看海)看什么海?(云海)云海怎么样?(很美,很壮观)你们都被 ——(吸引了,迷住了)

  (通过让学生模仿小猴子的样子,我绘声绘色地问、引导,使学生感悟“猴子”的有趣。)

  ②师:你从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猴子被吸引了?“一动不动”说明什么?(小猴子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小猴子在哪里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观海?什么是“陡峭”?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猴子”的神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③谁能把这只小猴子读得有趣些?(指名读,师的评价:真有趣,太有趣了!)

  (老师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孩子们充满自信)

  3.让我们观察一下“仙人指路”有趣在哪里?(借助插图)

  生:它的衣服像仙人穿的。

  生:它的帽子也是仙人戴的。

  生:它好像还有胡子。(如果学生看不出,我便作捋胡子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师捋着胡子说:“真神奇啊,它的穿着打扮真像一位仙人!”

  生笑

  (我形象的肢体语言、生动有趣的解说、多元机智的评价……将我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

  四.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对这块奇石的赞美之情)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朗读、观察与想象中认识黄山、了解黄山,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启发想象,重点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介绍,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黄山奇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一块块有趣的怪石,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因此学*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对黄山奇石的热爱之情去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在诵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方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带上动作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探究学*的能力。还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一段,读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画出来。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介绍给更多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四绝。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导游去游览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练*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小叶子或小桃子认一认。

  3、合作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区 尤 其 仙 盘 峰 胳 膊 巨 当 脖 著 形 状

  ⑴ 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教师巡视,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⑵ 组员互当小老师,带领全组同学认读生字。

  ⑶ 组长检查组员学*情况,并进行抢答。

  4、检查生字学*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⑴ 齐读。

  ⑵ 同桌互读。

  ⑶ 开火车检查。

  5、帮生字找朋友。

  6、再读课文,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听听自己是不是读的更熟了。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⑴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⑵ 学生汇报,师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看看读读:

  ⑴ 课件演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⑵ 师:在这几种奇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请你自由选择景点,练*朗读。

  3、汇报交流、指导方法:

  ⑴ 指名交流,说说自己选择了哪块奇石,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能把石头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⑵ 以仙桃石为例,重点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怪石动作的几个字飞、落,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加深印象。还可以请学生为表演的同学配音,要读出同学动作的有趣,这样又进行了朗读的指导。

  4、读读演演:

  ⑴ 用同样方法分组自学其他怪石。

  ⑵ 学完后,小组在全班交流中进行展示读。

  (相机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5、读读背背:

  ⑴ 练读全文,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起立读哪个?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四、配乐朗读,美读感悟

  1、看配乐风光片。

  2、师:黄山石真是奇妙,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的美,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课文吧──在音乐中齐读。

  五、作业

  1、画怪石。

  2、把你想象中的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朗读全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优秀绘画,展评表扬:

  选出作业中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二、当当小导游

  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的美丽风光。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导游,领着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⑴ 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呢?你能像小导游一样,把你最喜欢的石头介绍给同学们吗?

  ⑵ 在小组内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同学,鼓励加上动作和生动的表情,使自己的介绍能够吸引游客。

  2、发挥想象:

  想象最后一段,想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⑴ 自己练说。

  ⑵ 同位互说,说要说清楚、听要听仔细。

  ⑶ 全班交流。

  3、欣赏黄山的其它奇石: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跟我走。

  (课件演示黄山其他的石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吗?

  (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介绍课本以外的黄山奇石。)

  三、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神仙、盘山、山峰、胳膊、巨石、当时、脖子、著作、形状。

  2、读一读:

  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尤 其 区 巨 它 安 块 站

  (自由读、同桌检查、指名读。)

  3、记一记: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4、写一写:

  ⑴ 仔细观察生字,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⑶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教师巡视指导。

  ⑷ 学生在练*本上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飞 落) 奇

  仙人指路 金 鸡叫天都

  【教学后记】

  因为学生没去过黄山,对黄山了解也不多,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感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通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发挥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本课生字较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难点:

  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通过大家的收集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的读一遍课题。

  3、这里的“奇”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同学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那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四、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用——画出文中写了几种奇石。

  五、生字学*

  1、出示生词第一组;风景区安徽省神奇尤其仙桃石盘

  齐读,开火车读,说说你是这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第二组:每当脖子啼叫抢救弹琴奇形怪状岩石

  自由读小老师领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六、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石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紧急叫天都天狗*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提醒?

  3)生写生字,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七、教师小结

  是啊,多美神奇秀丽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石头的?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教师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景色秀美。有灵动的流水,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险峻的高山。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南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黄山奇石》。

  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复*巩固生字的认识。

  1、首先我们来复*一下上节课中认识的字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第二遍组词读。

  三、深入感悟,理解课文。

  1、同学们字认的很好,相信课文读的也很棒,下面把书*12页,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顿得当。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2、理解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提问:第一段时告诉了我们黄山的位置,谁能说一下它在哪里?

  学生回答。

  问:谁知道“闻名“的意思?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注释在书上。

  问:黄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句话,解释“尤其”的意思,出示(),尤其()句式,学生练*说话。

  3、学*第二段。

  师:第一个介绍的是什么怪石?

  学生答,出示图片,板书“仙桃石”。

  问:为什么叫它仙桃石?

  它是怎么来的?

  学生答,课件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学生找出其中表示动作的字,引导学生做上标记,并重读这两个字。

  学生试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4、学*第三自然段。

  师: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谁知道“陡峭”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后,学生学着注释在书上。

  问:这只猴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找出句子中表示猴子动作的词,学生自己标注,试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猴子观海”。

  5、出示“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图片,学生说出名字后,自读第四五自然段,然后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两块奇石。

  师:课文里是怎么为我们介绍仙人指路的?

  学学它的样子。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向大家介绍“金鸡叫天都”。(读相关段落)

  问:这只公鸡漂亮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金光闪闪)

  怎么会是金光闪闪的.呢?

  师:太阳就像一个魔术师,把雄鸡变得金光闪闪,在变化的一刹那,我们的心里充满惊喜和兴奋,大家试着把这种惊喜和兴奋读出来。

  指名读。

  7、学*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回答,说出其它三块怪石的名字,师板书。

  师:黄山的每块石头的名字都起的形神兼备,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像出石头的样子,看到这三个名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它们的样子。下面,我们每个小组选一块怪石,讨论一下怎么样向大家介绍它,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

  小组讨论。

  代表介绍。

  师:黄山的怪石只有这么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解释“等等”,等同于学过的省略号,板书。

  8、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问:用课题里的哪个字概括这些怪石最恰当?

  突出一个“奇”字。

  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黄山的奇石美不美?喜欢吗?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喜欢齐读课文!

  配乐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同学读得真美啊,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岩石在等着你们给起名字呢,课下,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岩石,把它画下来,再为它起个名字,写上一小段简短的介绍。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学*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

  区 省 秀 尤 其 仙 翻 滚 巨 著 形 状

  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3.字形指导。

  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尤:应与龙字区别。

  4.理解词语。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四、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课文写了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那里的怪石有趣。)

  2.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如何理解“秀丽神奇”?

  3.“尤其”一词在这里强调了什么?这一句对全文起什么作用?(强调了怪石的有趣;是全文中心句,对全文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学*二、三、四、五自然段。

  1.分别指读课文,看作者每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怪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怪石的特点的。用笔画出各段中的比喻句。

  2.观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形状、环境。说它是“仙桃石”的原因是什么?

  3.观看第三幅图。课文中哪几句说猴子的样子?“翻滚的云海”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能理解吗?“猴子观海”中的“海”是什么海?

  4.自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远远望去”“真像”等词语说明什么。

  5.观察第四幅图,说说“金鸡”是怎么形成的。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学*第六自然段。

  1.指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告诉我们哪些奇石,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想象出这些奇石的样子吗?这一段与二、三、四、五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几种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略写了哪几种奇石?

  三、辅导课后2、3题。(略)

  四、指导背诵三、五两段。

  1.背诵方法:先读熟,再一句一句地背,背过一句,再背第二句,背过前二句再背第三句。用这种“滚雪球”的方法,会很顺利地背下来。

  2.检查验收,背诵好的,当堂练*默写,鼓励背诵全文。

  五、作业: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要写出特点。

  附:板书

  黄山奇石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读文等,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教学难点: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上节课我们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第九课《黄山奇石》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板书课题黄山奇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

  预设1、奇怪、神奇。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课题吗?

  预设2、(新奇)你能读读吗?

  看来一个课题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 齐读课题。在学课文之前呀,我们先来复*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风景区 、尤其、著名、站立、每当、天都峰、胳膊、脖子、奇形怪状)

  谁当小老师?小老师读一遍,如果读正确了,其他同学就跟着读一遍。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会读得很棒。有没有信心完成好?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任务。

  任务一:(出示课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 用_____划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

  展示交流:

  1、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里写了哪几块石头?(将卡纸贴上)你们找的和他找的一样吗?

  2、那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是哪几块石头呀?真会读课文。

  3、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指名说)很有趣很有意思还有谁想说?感觉这些名字起的这些石头都活了一样。那我们既然喜欢这么有趣的石头,我们就把这些石头的名字再美美地读一读吧。从你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些石头。来让我们过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图)

  (一) 重点感悟学*“猴子观海”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看看这块奇石,这是什么?猴子观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块石头的?你们找到了吗?请同学们快速从文章当中找到,并用横线画出来,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猴子观海的文字)

  2.你觉得猴子有趣吗?哪儿有趣?(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那你能读出他的有趣吗?抱着、蹲在、望着这是什么词?(动词)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石猴的动作,再加上想象,寥寥几句,就把本无生命的石头写活了。读好这三个动词,这个句子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

  3.相机补充:黄山有四绝,云海也是其中之一。看,小猴子跟你们一样也被这云海吸引了,全班一起来跟小猴子欣赏这云海吧。(课件出示云海画面,师做动作加以描述:在陡峭的山峰上,白云就像大海的浪花一样一起一伏,让人感觉像来到了仙境一般,这就是奇特的云海景观。)

  4.激发学生想象:猴子看见这翻滚的云海,会说些什么?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再次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头的样子,发挥想象,将石头想成一只猴子,把动作写出来,这样一块生硬的石头就写活了。来,我们带着动作一起读读“猴子观海”的奇特、有趣吧!真是一只有趣可爱的小猴子。

  6、刚才我们学*了“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我们回忆一下学*方法,我们学*“猴子观海”时,首先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块石头的句子,再想想这块奇石哪里有趣。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石头的神奇有趣。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另外三种奇石。(出示课件)

  任务二:学*“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感悟黄山奇石的有趣神奇。

  学*提示:

  1、用_____画出描写这些奇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石头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块石头,在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段话,也可以演一演这块石头的样子。

  一会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听明白了吗?好的孩子们开始吧。

  都完成了是吗?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个组先来交流?

  第一组展示:(仙桃石)

  他们组展示得怎么样?我们给他一点鼓励吧?其他组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展示?哪个组来?

  第二组展示:(仙人指路)

  1、教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仙人说的吗?(真是一位热情有趣的仙人哪。)我想请男生和我一起读。

  第三组展示:(金鸡叫天都)

  教师接:他想说什么?请同学们来说?(谁来说一说)你可真会想象。(哦,这只金鸡可真有趣)

  这一个自然段有一个标红的字,这是本课的....我们一起来学*这个生字。写每字时要注意笔顺。

  1. 这节课我们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的方式细细地观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让我们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板书:神奇、有趣)这样的奇石在黄山还有很多很多,课文还怎么说的呢?(引读第6自然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妙的岩石,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有名字的奇石外,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石等着大家起名字呢!这里就有几块奇石,请看屏幕,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几块奇石像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

  检测导结:

  1、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块或两块奇石,给它起个名字。想一想为什么给它起这样的名字。

  2、课文中没有详细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把它说具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3.看来,黄山的奇石各个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这是谁的功劳?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啊,大自然真的太伟大太神奇了。也感谢大家给这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取了有意思的名字。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黄山看看!到时候别忘了拍些美美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神奇有趣

  仙人指路 天狗望月

  金鸡叫天都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2)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短文层次分明,内容明了,看起来很好学,不过对于刚进入二年级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理解课文,达成编者的意图,完成本课的学*任务得在“读”上多下功夫。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在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思想,我把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适时播放给学生欣赏。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人们都说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万千事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众所周之,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

  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

  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黄山的奇特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黄山的美丽与魅力也不断的在学生心中明朗起来。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若在“读”和引导“议”上多下功夫,我想,学生会学有所获的。

  部编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3)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今天找校长帮我评了一下我讲的黄山奇石这节课,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优点肯定有,继续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点稍微有点欠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每出示一张ppt,每讲几句话,学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地方一带而过,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真实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

  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而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标自然段,并且标完段落后就不管不顾,直接出示生字,这点衔接的不够合理。应该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讲完生字词后再次朗读课文,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标上段落,紧接着讲课文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语调上要抑扬顿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彩的朗读是必备的语文素养,而我在课堂上没有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并且在语调上比较*稳,没有起伏,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波澜起伏的语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强大!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上课伊始,我便吊起学生的胃口,先请去过黄山的学生介绍他对黄山的印象,我又补充介绍了著名的“黄山四绝”,使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本节课我以朗读作为重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等意识。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的主人。我让学生通过模拟“仙桃”飞来的情境,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做着动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还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猴子观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还突出“猴子观海”的几个动词“抱”、“蹲”、“望”,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

  在学生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后,我进行了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抢什么样的球?又通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正在玩着杂技呢!”再比如:“一位漂亮的仙女,来到了凡间,正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优美的歌曲。”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思维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

  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

  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部编版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4)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加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让孩子说说猴子观海奇在哪儿,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本课时,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从第一次教二年级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翻翻教材,既亲切又陌生。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教材在编排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识字写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课文的篇幅也长了很多。识字读文仍然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通过自己的备课和王莹老师的指导,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想从学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王老师指出,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服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可以直接问:“同学们了解黄山吗?”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节课要学跟黄山有关的课文,把自己在书上、电视上或者听说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再渲染黄山之美,板书课题,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同样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三、识字环节提倡自主,关注差生。

  进入二年级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识字基础,把握好重难点,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学生要开始写话,同音字和形*字常常让他们混淆,出现错别字,必须在*时的课堂上就训练扎实。所以,我在识字环节上直奔学生容易读错的“天都(du)峰”和“胳膊(bo)”,并加入了“我能分清”的环节。但是呈现方式有些单调,认识生字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后,提醒其他同学,还可以让学生接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是开火车。细想一下,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快点进入阅读环节,自己确实有点仓促,不敢放手。

  三、阅读目标要高,落实策略要在学语*文上落脚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为什么是“飞”下来,而不是“搬”上去的呢?”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有的说是孙悟空扔下来的,有的说是神仙留下的等等。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四、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我从小就喜欢凶猛的狮子。那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血盆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它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梳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一堂教学展示课的探究过程就是对自己综合教学素养的洗礼。连续四天熬夜到凌晨,翻阅了30几份不同的教学设计,再加上王莹老师的点评,使我的思维渐渐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找准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5)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乐本文主要介绍黄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鸡叫的天堂这四个岩石。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不能应用,学生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难。

  在黄山的奇异而有趣的经历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让学生从阅读和自己的想象中体验黄山奇石乐。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演示两个后,学生可以尝试阅读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觉的思维和感觉的文本。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后一段的文字模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更多的黄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学,教学新词或一些拖延,链接设计不是很玩。

  《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品词析句,启发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描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狮子抢球”等等。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激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重点词语理解有重要作用。在拓展中,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料,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与欣赏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升华。虽然在本设计中有很多优点,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无论在表面还是内涵上都能结合的更加紧密,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探索的问题。再比如:小结中,在学生的充分感受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课的收获,我想一定比我的总结和鼓励会更有震撼力。总之,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

  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在处理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前天,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

  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是一 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上课伊始,我便吊起学生的胃口,先请去过黄山的学生介绍他对黄山的印象,我又补充介绍了著名的“黄山四绝”,使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本节课我以朗读作为重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等意识。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的主人。我让学生通过模拟“仙桃”飞来的情境,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做着动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还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猴子观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还突出“猴子观海”的几个动词“抱”、“蹲”、“望”,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

  在学生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后,我进行了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抢什么样的球?又通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正在玩着杂技呢!”再比如: “一位漂亮的仙女,来到了凡间,正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优美的歌曲。”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思维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课件让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领略到黄山的美、让他们身处黄山的奇石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教学中,播放黄山风光片,让学生感受于黄山之中,感受黄山的美、石头的奇,同时不脱离课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仙人指路”这些石头课本是怎样描写的,自由选读,请你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这些石头,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着来当小导游,课堂气氛活跃。后面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另外两段,这样学生自己找到了学*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本课教学结尾时,我让学生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很喜欢说,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完整、通顺。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抓住时机,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部编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6)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具体地描写了四种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在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重点欣赏了黄山四绝,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品读文章时,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读一读,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小导游介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课件让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领略到黄山的美、让他们身处黄山的奇石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教学中,播放黄山风光片,让学生感受于黄山之中,感受黄山的美、石头的奇,同时不脱离课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仙人指路”这些石头课本是怎样描写的,自由选读,请你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这些石头,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着来当小导游,课堂气氛活跃。后面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另外两段,这样学生自己找到了学*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本课教学结尾时,我让学生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很喜欢说,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完整、通顺。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抓住时机,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黄山奇石》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应用,这个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我在小学时期学过的印象最深的课文。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大自然,本课紧扣这一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本次组级展示课中,我就选择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作为我的亮相第一课,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相差甚远。

  为了上好这第一次展示课,我慎重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

  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巩固,我结合课后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次展示课,失败的地方太多,却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言,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以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