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1

  设计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认识12个生字,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生字学*目标。从猜谜语引出小动物的名字,到揭题学“比尾巴”,再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生字,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游戏、运用中巩固。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学*语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3、培养*惯,提高素养。在写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书写整洁的良好*惯,提高文化素养。

  预设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儿歌,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认识问号,初步感受问句。

  3、能在语境中认识12个生字,认识笔画“ㄥ”,会写“云、公”。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词语卡片。

  2、认读课文、生字的相关课件。

  3、有关介绍小动物尾巴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认识小动物。

  2、认读课题中的生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听同桌读,评价:字音有没有读准。4、齐读课文。

  三、你问我答,综合学*

  1、认识问号。

  2、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词卡保管员)

  3、口语交际: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游戏:找名字。(出示插图,生贴词卡,认读词语。)

  5、游戏:找尾巴。(贴词卡,连词成句。

  6、男女对读。(课中操)

  四、认识生字,发现规律

  1、字宝宝回家

  2、比较:把——巴公——松

  五、观察比较,学会写字

  1、认识笔画“ㄥ”。

  2、观察比较:云——公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写字。

  5、反馈

  六、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1、阅读资料。

  2、集体交流。

  3、请小朋友课后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2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儿歌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朗读这首儿歌,孩子们可能会陶醉在“比尾巴”的乐趣中,可能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想编儿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发他们喜爱动物,愿意接*动物的美好情感。在设计中,我试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7个生字。从认识一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题学“比”,认识参赛选手学 “猴、松、鼠”,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短、把”,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扩词、运用中巩固。比如让学生谈谈“哪些动物有尾巴”,在课堂中适时出现“比尾巴、比一比、比赛”等词,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本节课的重点还在于问句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美读,有节奏的读,唱读,通过读不同风格的儿歌,从中能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动笔、拼拼读读的机会还是太少。比如说在读完生字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划划比赛的小选手,叫一叫它们的名字,通过学生自己找找、划划、读读,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公布比赛的结果,在试教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猴子的尾巴怎么样?可以做什么?”(学*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这样感觉学生说得较多,但很细碎。“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比较容易理解,就让学生在朗读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就挺难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这个难点,简单的一读而过。在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伞呢?”后来,才发觉自己把问题倒过来问了。应该这样问更恰当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先让学生说说松鼠的尾巴翘起来,可以挡风遮雨,还可以当作降落伞。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也在教师的帮助下凝练语言,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新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的质量与品位。然后再和课文中的这句话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加丰润了。

  其实上课,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3

  设计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认识12个生字,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生字学*目标。从猜谜语引出小动物的名字,到揭题学“比尾巴”,再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生字,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游戏、运用中巩固。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学*语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3、培养*惯,提高素养。在写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书写整洁的良好*惯,提高文化素养。

  预设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儿歌,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认识问号,初步感受问句。

  3、能在语境中认识12个生字,认识笔画“ㄥ”,会写“云、公”。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词语卡片。

  2、认读课文、生字的相关课件。

  3、有关介绍小动物尾巴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认识小动物。

  2、认读课题中的生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听同桌读,评价:字音有没有读准。4、齐读课文。

  三、你问我答,综合学*

  1、认识问号。

  2、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词卡保管员)

  3、口语交际: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游戏:找名字。(出示插图,生贴词卡,认读词语。)

  5、游戏:找尾巴。(贴词卡,连词成句。

  6、男女对读。(课中操)

  四、认识生字,发现规律

  1、字宝宝回家

  2、比较:把——巴公——松

  五、观察比较,学会写字

  1、认识笔画“ㄥ”。

  2、观察比较:云——公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写字。

  5、反馈

  六、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1、阅读资料。

  2、集体交流。

  3、请小朋友课后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4

  进入识字阶段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听取了各位老师前辈们的建议,一直以来,在识字上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读环节中,当孩子进行初读反馈、逐段读好课文后,我再提取该部分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正音,记形,逐个识记。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

  1、识字不够有侧重,几乎是字字落实,用力均匀。

  2、尽管听取了师傅和陈老师等几位前辈的探讨,初步得知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初读后还是“正音、记形、运用”一股脑儿同时进行,没有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算是没有侧重的体现吧。

  3、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兴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最*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识字教学环节,力求能逐渐改善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我对该课的生字进行了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而本课要求识记的12个生字中,有*一半的生字与小动物有关,藏在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里面。根据这一特点,我舍弃了一直以来沿用的“初读检查时识记生字”的操作,将这几个生字放在了初读之前,与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王国里参加比赛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侧重的逐个请出这些带有生字的参赛小动物,“邀请”的方式也十分与众不同——“猜谜语”,利用这一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每请出一位动物朋友,便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就让孩子们记一记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对本字进行识记。

  尽管识记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异,都是正音、记形,再适当的组词运用,但是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兴趣始终都比较高涨,由于创设的识字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孩子们自主识记字形的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举手的孩子多了,积极思考的孩子多了,这显然都是孩子的学*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正面作用。

  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字不离词,提高识记效果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是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示动物的名称,再对里面的生字进行识记,这样,让每一个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个确定的语境,如公鸡的“公”,松鼠的“松”等字。从孩子们课后的生字过关率来看,这样进行的识字教学,效果要比初读完课文后再提取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识记更好一些。

  始终觉得,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尤其是这类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词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5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同座位互相学*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以摸尾巴游戏导入课堂,以拿门票的形式复*生字,以比尾巴评尾巴学*课文,以说尾巴画尾巴进行拓展训练。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

  在这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是一脉相成,从一而中的。创设的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走若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最*距离的对话,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在课堂中随处而见,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加加油,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2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要放置在学*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以上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减少乃至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课堂更高效!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3

  教育的生命不是“复制”,而是创新。课改呼唤本性,张扬个性,实现创新,它以生命的高度关注课堂,关注新型的教学行为,即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不惟单纯的结论;重情感生成的机制,不求表面的热闹,重课堂的“百家争鸣”,不求整齐划一。虽然课前我们都精心地设计了教案,但课堂中学生的学*行为却不是教师完全可以预料的,为张扬个性、显现灵性,动态生成已经成为新课程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它主要包括教学行为是动态生成的,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求动态的*衡。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师原先的设计主要有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但学生几遍一读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有学生就在课堂中开始做起小动作,淘气的张吟宾更在座位上大声说道:“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何俊的尾巴长,陆路的尾巴短……”面对他的恶作剧,我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形式,只是当着全班的面说:“张吟宾小朋友真厉害,才读了几遍课文就会学着创作了,”只看见张吟宾马上脸上一红,倒不好意思再顽皮了,我接着说:“但这样的儿歌不仅不好听,用来取笑同学就更不好了。”

  接着我抓住这一生成资源,重新组合板块,把拓展延伸提到这一环节,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指导学生展开模仿与创作。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说:“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会喷水?鹿的脖子长,熊的脖子短,大象的脖子会喷水。”有的学生说:“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出了不同的儿歌,而且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玩得开心、学得认真。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并不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改“线形结构”为“板块结构”;在课堂调控上,改“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在课堂交往上,改“单向结构”为“网状结构”,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灵性、悟性、个性充分张扬的新时代的学生,会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4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比尾巴》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等的地位,与学生*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5

  进入识字阶段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听取了各位老师前辈们的建议,一直以来,在识字上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读环节中,当孩子进行初读反馈、逐段读好课文后,我再提取该部分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正音,记形,逐个识记。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1、识字不够有侧重,几乎是字字落实,用力均匀。2、尽管听取了师傅和陈老师等几位前辈的探讨,初步得知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初读后还是“正音、记形、运用”一股脑儿同时进行,没有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算是没有侧重的体现吧。3、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兴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最*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识字教学环节,力求能逐渐改善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我对该课的生字进行了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而本课要求识记的12个生字中,有*一半的生字与小动物有关,藏在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里面。根据这一特点,我舍弃了一直以来沿用的“初读检查时识记生字”的操作,将这几个生字放在了初读之前,与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王国里参加比赛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侧重的逐个请出这些带有生字的参赛小动物,“邀请”的方式也十分与众不同—— “猜谜语”,利用这一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每请出一位动物朋友,便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就让孩子们记一记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对本字进行识记。

  尽管识记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异,都是正音、记形,再适当的组词运用,但是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兴趣始终都比较高涨,由于创设的识字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孩子们自主识记字形的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举手的孩子多了,积极思考的孩子多了,这显然都是孩子的学*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正面作用。

  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字不离词,提高识记效果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是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示动物的名称,再对里面的生字进行识记,这样,让每一个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个确定的语境,如公鸡的“公”,松鼠的“松”等字。从孩子们课后的生字过关率来看,这样进行的识字教学,效果要比初读完课文后再提取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识记更好一些。

  始终觉得,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尤其是这类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词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6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设计时,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

  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我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新课标》中对阅读方面的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学*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态度。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才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去。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可以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实践证明,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后,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后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些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秀的地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的前五分钟内,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得读,流利得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4、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另外,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方面,我觉得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要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各抒己见,变被动为主动去品析、讨论、欣赏、尝试朗读。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可以追求“标准答案”。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今后,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的一举一动中。另外,还可以将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课外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次的教学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从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7

  设计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认识12个生字,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生字学*目标。从猜谜语引出小动物的名字,到揭题学“比尾巴”,再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生字,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游戏、运用中巩固。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学*语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3、培养*惯,提高素养。在写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书写整洁的良好*惯,提高文化素养。

  预设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儿歌,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认识问号,初步感受问句。

  3、能在语境中认识12个生字,认识笔画“ㄥ”,会写“云、公”。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词语卡片。

  2、认读课文、生字的相关课件。

  3、有关介绍小动物尾巴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认识小动物。

  2、认读课题中的生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听同桌读,评价:字音有没有读准。4、齐读课文。

  三、你问我答,综合学*

  1、认识问号。

  2、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词卡保管员)

  3、口语交际: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游戏:找名字。(出示插图,生贴词卡,认读词语。)

  5、游戏:找尾巴。(贴词卡,连词成句。

  6、男女对读。(课中操)

  四、认识生字,发现规律

  1、字宝宝回家

  2、比较:把——巴公——松

  五、观察比较,学会写字

  1、认识笔画“ㄥ”。

  2、观察比较:云——公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写字。

  5、反馈

  六、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1、阅读资料。

  2、集体交流。

  3、请小朋友课后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8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用比的形式,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

  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新教材与原先的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要在*时就教会学生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复*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走走迷宫游戏。实践表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时还要加强义的学*,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朗读的时间安排不充分,要让学生多朗读,提高他们的语言积累能力。整堂课学完了之后,如果能再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把一节课的学生*进行个梳理,达到复*的效果。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曾经多次集体研讨备课,最后将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老师领读、交流方法,对比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的尾巴()”这样的练*,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9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字词。

  学*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学写"云、公、车"。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

  5、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一、激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语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二、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中学语言。

  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本课生字的兴趣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求统一,让学生在高效整合中学语言。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拓宽语文学*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时,通过拓展练说、模仿写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振。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0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韵文呀!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而且语言简明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读中提升语感。怎么读呢?以往学生*惯于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今天来个师生对读怎么样?像少数民族的对唱一样,有问有答,肯定很有意思。这样想着,课上,在孩子们认识了生字之后,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换一种朗读方式,我来问,你们来答,例如:我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你们怎么回答?”孩子们齐声读:“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就这样。”接下来,我们开始对读课文,孩子们兴致勃勃,读了两轮之后,换做他们来问我来答,男生问,女生答,这样读了几遍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下来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学得非常带劲儿,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读,想读,主动去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学好。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1

  今天,我讲了《比尾巴》一课,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很轻松,我也很轻松。细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很快的孩子们就兴趣大增,置于活动当中。此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采用男女生对读、拍手读、跺脚读等形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观来参与学*活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其他动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点,拓宽语文学*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2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3

  《比尾巴》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组内互观课,课前我上网查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并让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为了一上来就能老老的抓住学生的视线,我采用了提问式引入:今天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聚到一起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什么比赛?学生齐声回答“比尾巴”,这时我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质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着。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我引导他们: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一个都没拉下。为了鼓励学生,我灵机一动,请学生充当小评委来宣布了参赛选手名单,学生兴趣高涨,特别是当上小评委的学生更是神气十足、像模像样的,一副资深评委的派头,看着他们,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时,我又适时抛出下一个问题?比赛就要开始了,第一个比赛项目是什么呢?屏幕上出现问句:“谁的尾巴长?”在学生搞清什么是问句后,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读,并进行了范读,可当读到“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时,有些学生怎么也读不好,并且“伞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着听课老师,我不敢恋战,赶紧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指着板书带着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这首儿歌,其实也是看似热闹,实则蜻蜓点水。因为我要多留些时间给后面拓展的内容,那可是我自认最出采的地方。学生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后面拓展的部分发挥的很好,很热闹,也显现出了他们丰富的课外知识,但上完课后,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学生朗读中的失误,让我一直耿耿与怀。在新大纲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句话反复提出,在各年级段都提到。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的技巧,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儿歌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朗读这首儿歌,孩子们可能会陶醉在“比尾巴”的乐趣中,可能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想编儿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发他们喜爱动物,愿意接*动物的美好情感。在设计中,我试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7个生字。从认识一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题学“比”,认识参赛选手学 “猴、松、鼠”,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短、把”,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扩词、运用中巩固。比如让学生谈谈“哪些动物有尾巴”,在课堂中适时出现“比尾巴、比一比、比赛”等词,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本节课的重点还在于问句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美读,有节奏的读,唱读,通过读不同风格的儿歌,从中能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动笔、拼拼读读的机会还是太少。比如说在读完生字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划划比赛的小选手,叫一叫它们的名字,通过学生自己找找、划划、读读,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公布比赛的结果,在试教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猴子的尾巴怎么样?可以做什么?”(学*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这样感觉学生说得较多,但很细碎。“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比较容易理解,就让学生在朗读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就挺难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这个难点,简单的一读而过。在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伞呢?”后来,才发觉自己把问题倒过来问了。应该这样问更恰当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先让学生说说松鼠的尾巴翘起来,可以挡风遮雨,还可以当作降落伞。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也在教师的帮助下凝练语言,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新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的质量与品位。然后再和课文中的这句话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加丰润了。

  其实上课,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但狮子大王说要进入森林王国必须要通过考核,大家有信心吗?

  1、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

  1、嗯,通过考核,我们来到了森林王国了。看,这么多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生猜

  课件出示:比尾巴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她读的怎样?

  生:她的声音很响亮。

  生:她把“巴”字读的很轻。

  师:(ba显示红色)你听得真仔细!

  师:巴在这里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连起来读一次。

  生齐读

  2、动物们是怎么比的呢?让我们到书中看一看,把书快速翻到83页。

  师:你不仅翻书速度快,而且还会举手告诉老师你已经翻到了。

  提要求: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这首儿歌一共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每部分之间空了一行,在儿歌里一部分就是一小节(板书:小节),这首儿歌一共几小节呢?

  生:四小节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第一小节请谁?指名读

  (这位同学刚才读得最认真,老师奖她读第一小节。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第二小节奖给你来读。这位小朋友坐得很端正,第三小节奖给你读。)

  三、再读儿歌。

  (一)1、小朋友,这三只小动物(出示图片、课件)真是急性子,他们凑在一起就开始比尾巴了。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1)请小朋友认真地读一读。

  (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后面都有个问号。

  师:像耳朵一样的符号“?”(板书:?)我们就叫——问号。问号(跟读),有问号的句子就叫问句。

  师:谁来读第个问句?

  指名读

  师:你把“谁的”这两个字读得比较响,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

  谁像他一样来试试。

  师:老师从他的读里面知道,动物们是在比谁的尾巴比较长呢?因为他这个长字读的比较响。

  师:听了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指名读

  (3)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1:谁的尾巴短?

  师:他不仅读出了问句的语气,还把这个“短”字(变红色)也读对了。这个字有点难,谁来拼一拼?指名拼、当小老师(2个)

  小朋友,这一小节里有个字和这个“短”是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

  “长”(变红色)?

  你还能说出几组这样的反义词吗?

  (4)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第三个问句比较长,谁敢来读?

  生读

  师:可以在“尾巴”这个词语后面歇一歇气,再读。

  师范读,跟读、指名读

  2、看,它们比的结果出来了。课件出示,请小朋友读一读。

  师:小动物的尾巴有长,有短,还有的像把伞呢!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猴子的尾巴,因为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

  师:真有趣!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也喜欢猴子的尾巴?

  生: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绒球,很可爱。

  师:你能把兔子尾巴的可爱给读出来吗?

  师:好一个可爱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可以当被子呢。从树上跳下来,不会摔伤。

  师:难怪说它的尾巴像把伞呢,是什么伞啊?(降落伞),松鼠有这样的大尾巴,心里一定开心极了,你也能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吗?

  师:看小朋友读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第一小节,谁来读第二小节?

  1师1生合作读(1次)

  1生1生读(谁来读第一小节?谁愿意和她合作读?)

  同桌也试着这样读一读吧!

  指名两组同桌合作读

  师点评:这一问一答,配合的真默契。两位小朋友读得很有节奏。两位真是黄金搭档。

  (二),小朋友,看,这边的三只小动物也在比尾巴呢!(出示图片、文字)

  1、师: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

  师:指导“扁”的读音

  这个“扁”字有点难读,谁来拼一拼?

  指名多名学生拼读,师指导

  师指导“最”:这个字是个*舌音,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师:小朋友,这三只动物的尾巴和前面小动物尾巴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公鸡的弯一点,

  师:弯弯的像什么?

  生:像月亮、香蕉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孔雀的尾巴吗?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师:老师刚才听见你说“哇”,那是什么意思?

  生:孔雀尾巴很漂亮!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羽毛五颜六色.

  师:你是觉得他的颜色很美。

  生:像把大大的扇子。

  师:他尾巴的形状也很漂亮。你能把孔雀漂亮的尾巴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孔雀的尾巴的确很漂亮,因为他把这个“最”字读的很响亮。

  谁也想读?(指2名)

  3,师:(出示课件)

  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合作读读3、4小节,老师问,谁来答?(师生合作读)

  (谁来问?)一对多读

  男女合作读。

  (三)师:小朋友,动物们比尾巴都结束了,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比什么?就比谁的儿歌读的最好听。

  1、我读第1小节,3位同学分别读各小节。

  师:还真分不出胜负呢,一比一打成*手。

  2、老师请四小组来比一比?

  3、有小朋友说,他都会背了,真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课件

  老师问,生答。

  4、师打乱问,一生答。

  5、生问生挑战答、女孩问男孩答等。

  四、堂上练*

  1、我会连。

  2、我会说,我会填。

  3、我会给动物加尾巴。

  五、拓展训练

  1、师:小朋友,看,又一群动物赶来比尾巴了!

  图片出示:恐龙、鼠、乌龟、燕

  看看他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请你也来模仿课文编一编儿歌吧!先自己试一试。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好像()?

  ()的尾巴()。

  ()的尾巴()。

  ()的尾巴好像()。

  板书设计:

  10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像把伞

  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教学反思:《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后的课堂中,我将重点进行朗读的训练。感谢各位同事的指导!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朗读感悟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途径。如何让“读”点燃学生学*的兴趣,开启阅读学*的窗口呢?我认为:我们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在各种情境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主动意识得以提升。

  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我先以“游览动物园”搭建对话*台,“你认识动物园里的哪些小动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小动物请我们一起来参加它们的尾巴选美活动,你们愿意给这群小动物当评委吗?”“请你来扮演你喜欢的小动物,用动作展示出它尾巴的特点,行吗?”学生兴趣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可看出,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现实环境相统一,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而且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小组合作互读、同桌对读、全班赛读、男女读等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进行学*,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生生互动,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的快乐,愉快地完成学*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知道学*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此外,我还在课的最后让学生发挥才能,画一画动物的尾巴。学生们都表现得很活跃,而且还把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找一找有关的知识,既锻炼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有所收益。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要放置在学*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以上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减少乃至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课堂更高效!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儿歌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朗读这首儿歌,孩子们可能会陶醉在“比尾巴”的乐趣中,可能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想编儿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发他们喜爱动物,愿意接*动物的美好情感。在设计中,我试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7个生字。从认识一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题学“比”,认识参赛选手学 “猴、松、鼠”,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短、把”,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扩词、运用中巩固。比如让学生谈谈“哪些动物有尾巴”,在课堂中适时出现“比尾巴、比一比、比赛”等词,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本节课的重点还在于问句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美读,有节奏的读,唱读,通过读不同风格的儿歌,从中能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动笔、拼拼读读的机会还是太少。比如说在读完生字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划划比赛的小选手,叫一叫它们的名字,通过学生自己找找、划划、读读,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公布比赛的结果,在试教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猴子的尾巴怎么样?可以做什么?”(学*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这样感觉学生说得较多,但很细碎。“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比较容易理解,就让学生在朗读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就挺难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这个难点,简单的一读而过。在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伞呢?”后来,才发觉自己把问题倒过来问了。应该这样问更恰当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先让学生说说松鼠的尾巴翘起来,可以挡风遮雨,还可以当作降落伞。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也在教师的帮助下凝练语言,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新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的质量与品位。然后再和课文中的这句话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加丰润了。

  其实上课,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采取了我为辅,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一、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

  这篇课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文章的3、4、5段是并列段式,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展开。针对这两个特点,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指导第三小节,用符号划小壁虎和小鱼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的阅读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第4、5小节。在自学的时候,也让学生学着划一划,圈一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让学生在边读边划中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二、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因此,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朗读,多种方式的朗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三、以演促读,理解文本

  表演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在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四、拓展延伸,培养表达能力

  上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动物的尾巴”的资料,以增进学生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和兴趣。学生带来了很多资料,比如:猴子的尾巴能调节体温,松鼠的尾巴可当被子……学生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自己的收获,太有意思。在学生兴趣依旧时,让学生仿照范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续编故事。这样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又学会了表达。

  在课堂上,在“扶放”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能在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上仿说仿写,看来孩子已经理解课文。但在小组学*中的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作用。今后还要多加引导,让孩子们真正高效的进行合作。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科普童话故事。本组教材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分别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同时,6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随文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并且总结识字规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特别是小壁虎有礼貌的说话语态;

  创设情景通过朗读体会小壁虎的心理变化;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自主地学*,教师就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得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体验。在教学时,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 充分的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比赛朗读、表演读等不同的朗读体验方法,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个人读书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我又让学生表演鱼、牛、燕尾巴摆动的动作,边演边读,既理清课文的主脉,又了解的内容,同时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学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体验。

  二、让学生充分的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课文学*结束之后,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尾巴的妙用》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两本书,通过阅读,了解动物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仿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时,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3)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比尾巴》是有小学语文课标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是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我在设计过程中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 ,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应用儿歌特点,营造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从四个层次体现了这个乐趣。

  1、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那有哪些动物来比赛呢?请这一排的小朋友来请,其他同学随着音乐响起来。(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音乐、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嘹亮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就把这些动物模特请上场,上场了以后,因为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所以我们就主动观察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看了尾巴的特点,那马上顺利成章的让孩子们从课文的句子中找一找,这也就是动物们比尾巴怎么样?六个问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也为深入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模特,瞧,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有其他代表发言吗?这位评委你说(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实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3、动物们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记者到场参加,心里非常激动,当场做了一首儿歌。他就把这六个问句分成了两个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个句子也分成两个部分吗?(学*小组合作完成)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把整篇课文怎样巧妙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采用了小记者,这个小记者也参加这场比赛,看了以后非常的激动,就写下了这么一个儿歌,这首儿歌就是我们刚才所学的,这样孩子们自然地再回到语文书中,去进行朗读,让孩子始终感觉都非常有情趣。

  4、告诉这些小评委,你们也可以当小记者,去争当这样一个小记者,你们还可以在动物王国里找一找其他动物,来给这些动物们编一编儿歌,这样续编儿歌,孩子们也就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课外获得的信息(上网、课外书)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被关注的乐趣。

  二、引导探究,加强实践,让学生感悟语言,应用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真正的学堂,要让孩子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在运用这个语言的过程当中,他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来掌握语言,这是新课程标准一个明显的特点,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好语文学*基础,让他有持续学*语文的后劲。

  1、通过读、说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读的方面呢,首先重视了他们的自读自练,出现了问句以后,孩子们就运用他们所学拼音的知识,运用这个拐棍自己去读这个问句,目的就让他们读通读顺,从而达到语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这六个问句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就是在读中指导,六个问句出来以后,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这个问号,读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和*时读句号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后问谁来读读看,看谁问得好?以后看到这样的问号,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2、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读,解决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轻很柔的降落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么去读好这两个句子呢?让他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示这两个句子就更好了。最后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喜欢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劲性表达,辅助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去表达,读儿歌的时候就加上了这个动作,孩子们带着笑带着动作通过读表达出对儿歌的喜爱,对课文的喜爱,也可以说对学*语文的喜爱吧。在说的方面呢,也有一个层次,开始刚看到六个模特时,在说他们的特点,先是一个词语,再是一个句子,后来在作为评委这个角色变了以后,他们运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电视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以前的一些旧知在辅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像课堂上出现的松鼠的尾巴像雨伞、太阳伞,降落伞,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让还孩子们不但要从形状上去观察还要从颜色等方面去考虑。孩子们的各种认识都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动物模特比尾巴大赛,学生学*的激情很高, 语文教学不就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孩子们很快地进入了比尾巴大赛的现场。因为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学生以评委的身份拉进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在主持人与评委的一次次对话中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以评委的身份去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去公证仔细认真地评一评,在评议中达到学*课文的目的.因为我认为学*的方式比学*的内容重要。我们让孩子找到学*的钥匙而不是帮他直接开门。

  三、拓展延伸,放飞学生潜能

  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有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就要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沟通,把我们的语文课变成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说讨论、欣赏、表演、展示、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都能动脑筋,动口,然后动手,让他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努力使我们的小课堂能够连着我们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从课文中找出连接外面这个世界的连接点,这堂课中反复出现的问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运用他已有的知识和积累跟文本展开对话,创造性的来仿造说的句式,孩子是从生活中来的,他对生活自己最兴趣的东西其实真的非常的喜欢,因此课前我就让孩子去收集、观察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那么他们从生活中走来了,最后课文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再走到生活的这个大世界里去,就是从课文中你们学到那么多尾巴的特点,你们知道这个儿歌的形式是这样的,那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识的学着也去编一首儿歌呢。语文学*的空间应该是很宽的,正像有一位专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的外延就有多宽。这方面我想还要继续努力。

  我相信,我们不断地去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活动化、开放化,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活泼有趣,定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定为转变学生学*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的正确*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小组就所学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课文角色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内容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别的地方,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通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比尾巴》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等的地位,与学生*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但狮子大王说要进入森林王国必须要通过考核,大家有信心吗?

  1、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

  1、嗯,通过考核,我们来到了森林王国了。看,这么多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生猜

  课件出示:比尾巴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她读的怎样?

  生:她的声音很响亮。

  生:她把“巴”字读的很轻。

  师:(ba显示红色)你听得真仔细!

  师:巴在这里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连起来读一次。

  生齐读

  2、动物们是怎么比的呢?让我们到书中看一看,把书快速翻到83页。

  师:你不仅翻书速度快,而且还会举手告诉老师你已经翻到了。

  提要求: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这首儿歌一共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每部分之间空了一行,在儿歌里一部分就是一小节(板书:小节),这首儿歌一共几小节呢?

  生:四小节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第一小节请谁?指名读

  (这位同学刚才读得最认真,老师奖她读第一小节。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第二小节奖给你来读。这位小朋友坐得很端正,第三小节奖给你读。)

  三、再读儿歌。

  (一)1、小朋友,这三只小动物(出示图片、课件)真是急性子,他们凑在一起就开始比尾巴了。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1)请小朋友认真地读一读。

  (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后面都有个问号。

  师:像耳朵一样的符号“?”(板书:?)我们就叫——问号。问号(跟读),有问号的句子就叫问句。

  师:谁来读第个问句?

  指名读

  师:你把“谁的”这两个字读得比较响,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

  谁像他一样来试试。

  师:老师从他的读里面知道,动物们是在比谁的尾巴比较长呢?因为他这个长字读的比较响。

  师:听了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指名读

  (3)你还想读哪一句?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4)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字词。

  学*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学写云、公、车。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最好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

  5、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自由读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课堂的口语和说话训练。

  4、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学*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

  2、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

  3、练*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4、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学*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练*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教具准备

  文中的六种动物及尾巴模型、彩色笔、小作业本纸一张、师画的其它无尾动物图及空白方框、彩色粉笔、音乐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师画简笔画(空地、树木、小草及野花)、课题板书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边听边想:?猴子叫大家干什么?

  2、(师配乐讲述)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们都聚到了一块空地里。它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边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和五颜六色野花。动物们在空地上玩耍、嬉戏,快乐极了。这时,倒挂在树枝上的猴大哥发话了:“喂,大家停下来,我提个建议,咱们来比赛比赛吧。”哟,小兔妹妹的耳朵最灵,马上停住,趴在地上喊:“猴大哥,我们比赛什么呀?”猴子往下一瞧,看见了兔子的尾巴,再抬头一瞅,望见了自己的尾巴,眼珠子骨绿绿一转,有主意啦:“我们就来比尾巴吧!”

  3、故事讲完了。小朋友,刚才的故事里,空地周围有什么?(抽生答:绿树、青草、各色野花。师画黑板上)猴子叫大家在空地上准备干什么?(抽生答:比尾巴)

  4、今天,我们就来学*“比尾巴”这一课。(板书:比尾巴)请大家看课题的拼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抽生说:两个三声的变调、轻声)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翻开书,看着课文,自由练*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在书上作好记号。开始。(师进行个别学生的自学指导)

  2、现在,请小朋友交流:你读懂些什么?(全班学生边说边互相补充)(略)(师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把无尾的插图中的动物图,贴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演示)

  三、图文结合,了解各尾巴的特点

  1、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动物,它们都少了什么?(抽生答:尾巴)

  2、请看猴子,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抽生答:长)(师出示“长”,并连线)

  3、现在大家边听音乐静息,边看老师写。(师板书:短、伞、弯、扁、好看)

  4、坐好,你们看拼音,黑板上这几个字的拼音要注意些什么?齐认读三遍。(抽生说后齐认读)

  5、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照着前面“猴子——长”的样子,给另外的图和字连线,大家会吗?(会)(抽生上台连线)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5)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文采用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描写,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文中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进行观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认知特点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拓展学生的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增强了孩子们学*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我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比尾巴比赛导入新课,让学生情绪盎然地投入学*中去。激发出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始终沉浸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学*兴趣浓厚。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探索新颖的、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巧妙地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进行导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生字的学*应该贯穿始终学*的始终。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对学*本课生字的兴趣,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等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注重分散识字,将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大量复现、说话落实。识字、记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钟的写字的环节,在学写三个生字时,首先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写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课的“公”字,写的时候要把重要的笔画“捺”要写得舒展,起笔时不要太往左,还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笔,而不是把笔画送到头。从孩子们写字的情况看,孩子们都能写得很漂亮,记得也牢固。

  3、学会朗读课文

  首先,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收获的阅读,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

  (1)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

  (2)它们都比得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接着,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同座位互相学*等办法去解决难点。并且让男女生对读,同位互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三问三答的方式,体会文章的结构,了解六种动物尾巴各自的特点。

  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朗读水*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我就耐心指导,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把句子读好。我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朗读课文,同学们的朗读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朗读的情绪更高涨了,朗读的效果也特别好。

  4、注重知识的迁移

  真正的语文学*,要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引向课外,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牛、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等,学生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接着我让学生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进行即兴编儿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兴趣,真正讲课内学*转向课外。

  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书写指导不够全面,没有照顾到程度稍差的'同学,还是有往前赶课的嫌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今后,我要在兼顾所有的学生上多下功夫,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的教学反思7

  《比尾巴》这一课,我本着“课堂上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的热情”。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在整堂课中,我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主体的地位。

  另外,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在第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的热情。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进行学*,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的快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内容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彼。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知道学*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3、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的热情。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进行学*,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的快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内容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彼。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知道学*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3、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设计时,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

  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我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新课标》中对阅读方面的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学*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态度。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才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去。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可以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实践证明,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后,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后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些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秀的地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的前五分钟内,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得读,流利得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4、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另外,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方面,我觉得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要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各抒己见,变被动为主动去品析、讨论、欣赏、尝试朗读。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可以追求“标准答案”。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今后,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的一举一动中。另外,还可以将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课外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次的教学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从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今天,在学校语文同伴互助组活动中我执教了第10课《比尾巴》,我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空间。下面就谈谈上完这堂课后我的一些感受。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我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6)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范本10份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儿歌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朗读这首儿歌,孩子们可能会陶醉在“比尾巴”的乐趣中,可能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想编儿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发他们喜爱动物,愿意接*动物的美好情感。在设计中,我试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本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7个生字。从认识一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题学“比”,认识参赛选手学“猴、松、鼠”,到建构儿歌随机学“短、把”,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的复现、说话、扩词、运用中巩固。比如让学生谈谈“哪些动物有尾巴”,在课堂中适时出现“比尾巴、比一比、比赛”等词,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

  2、亲历读书,获得情趣。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儿歌的学*更是如此,本节课的重点还在于问句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美读,有节奏的读,唱读,通过读不同风格的儿歌,从中能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音律美,建筑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动笔、拼拼读读的机会还是太少。比如说在读完生字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划划比赛的小选手,叫一叫它们的名字,通过学生自己找找、划划、读读,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公布比赛的结果,在试教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猴子的尾巴怎么样?可以做什么?”(学*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这样感觉学生说得较多,但很细碎。“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比较容易理解,就让学生在朗读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就挺难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这个难点,简单的一读而过。在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伞呢?”后来,才发觉自己把问题倒过来问了。应该这样问更恰当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先让学生说说松鼠的尾巴翘起来,可以挡风遮雨,还可以当作降落伞。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也在教师的帮助下凝练语言,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新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的质量与品位。然后再和课文中的这句话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加丰润了。

  其实上课,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同座位互相学*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比尾巴》是有小学语文课标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是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我在设计过程中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 ,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应用儿歌特点,营造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从四个层次体现了这个乐趣。

  1、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那有哪些动物来比赛呢?请这一排的小朋友来请,其他同学随着音乐响起来。(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音乐、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嘹亮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就把这些动物模特请上场,上场了以后,因为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所以我们就主动观察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看了尾巴的特点,那马上顺利成章的让孩子们从课文的句子中找一找,这也就是动物们比尾巴怎么样?六个问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也为深入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模特,瞧,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有其他代表发言吗?这位评委你说(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实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3、动物们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记者到场参加,心里非常激动,当场做了一首儿歌。他就把这六个问句分成了两个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个句子也分成两个部分吗?(学*小组合作完成)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把整篇课文怎样巧妙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采用了小记者,这个小记者也参加这场比赛,看了以后非常的激动,就写下了这么一个儿歌,这首儿歌就是我们刚才所学的,这样孩子们自然地再回到语文书中,去进行朗读,让孩子始终感觉都非常有情趣。

  4、告诉这些小评委,你们也可以当小记者,去争当这样一个小记者,你们还可以在动物王国里找一找其他动物,来给这些动物们编一编儿歌,这样续编儿歌,孩子们也就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课外获得的'信息(上网、课外书)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被关注的乐趣。

  二、引导探究,加强实践,让学生感悟语言,应用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真正的学堂,要让孩子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在运用这个语言的过程当中,他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来掌握语言,这是新课程标准一个明显的特点,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好语文学*基础,让他有持续学*语文的后劲。

  1、通过读、说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读的方面呢,首先重视了他们的自读自练,出现了问句以后,孩子们就运用他们所学拼音的知识,运用这个拐棍自己去读这个问句,目的就让他们读通读顺,从而达到语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这六个问句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就是在读中指导,六个问句出来以后,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这个问号,读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和*时读句号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后问谁来读读看,看谁问得好?以后看到这样的问号,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2、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读,解决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轻很柔的降落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么去读好这两个句子呢?让他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示这两个句子就更好了。最后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喜欢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劲性表达,辅助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去表达,读儿歌的时候就加上了这个动作,孩子们带着笑带着动作通过读表达出对儿歌的喜爱,对课文的喜爱,也可以说对学*语文的喜爱吧。在说的方面呢,也有一个层次,开始刚看到六个模特时,在说他们的特点,先是一个词语,再是一个句子,后来在作为评委这个角色变了以后,他们运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电视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以前的一些旧知在辅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像课堂上出现的松鼠的尾巴像雨伞、太阳伞,降落伞,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让还孩子们不但要从形状上去观察还要从颜色等方面去考虑。孩子们的各种认识都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动物模特比尾巴大赛,学生学*的激情很高, 语文教学不就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孩子们很快地进入了比尾巴大赛的现场。因为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学生以评委的身份拉进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在主持人与评委的一次次对话中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以评委的身份去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去公证仔细认真地评一评,在评议中达到学*课文的目的.因为我认为学*的方式比学*的内容重要。我们让孩子找到学*的钥匙而不是帮他直接开门。

  三、拓展延伸,放飞学生潜能

  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有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就要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沟通,把我们的语文课变成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说讨论、欣赏、表演、展示、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都能动脑筋,动口,然后动手,让他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努力使我们的小课堂能够连着我们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从课文中找出连接外面这个世界的连接点,这堂课中反复出现的问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运用他已有的知识和积累跟文本展开对话,创造性的来仿造说的句式,孩子是从生活中来的,他对生活自己最兴趣的东西其实真的非常的喜欢,因此课前我就让孩子去收集、观察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那么他们从生活中走来了,最后课文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再走到生活的这个大世界里去,就是从课文中你们学到那么多尾巴的特点,你们知道这个儿歌的形式是这样的,那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识的学着也去编一首儿歌呢。语文学*的空间应该是很宽的,正像有一位专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的外延就有多宽。这方面我想还要继续努力。

  我相信,我们不断地去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活动化、开放化,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活泼有趣,定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韵文呀!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而且语言简明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读中提升语感。怎么读呢?以往学生*惯于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今天来个师生对读怎么样?像少数民族的对唱一样,有问有答,肯定很有意思。这样想着,课上,在孩子们认识了生字之后,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换一种朗读方式,我来问,你们来答,例如:我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你们怎么回答?”孩子们齐声读:“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就这样。”接下来,我们开始对读课文,孩子们兴致勃勃,读了两轮之后,换做他们来问我来答,男生问,女生答,这样读了几遍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下来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学得非常带劲儿,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读,想读,主动去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学好。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7)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创设情境法、分角色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观看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揭题。

  故事中的小壁虎到处借尾巴,可是谁也不肯把尾巴借给它,是因为它们小气,不愿意帮助小壁虎吗?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实在是不能借啊!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27———尾巴的功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碰到生字用圈圈出来。

  2、小组合作学*生字。老师给每一组都发了生字卡片,请组长带领你们那一组同学一起学*生字。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把句子读连贯。

  5、哪些小朋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请自信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小朋友可要好好地向他们学*。

  三、合作学*,理解内容。

  1、这篇课文是人和动物的对话,可有意思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生答:课文讲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课件显示。)

  2、你最想知道哪几个动物尾巴的功能,你就赶快学那几个小节,小组之间还可以一个问一个答,合作学*。

  3、哪些小朋友刚才学了第一小节,知道了牛儿尾巴的功能。请站起来!没学的小朋友想问问你们牛儿尾巴的功能,你们愿意当牛儿,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生问生答)

  4、袋鼠、非洲鳄、响尾蛇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呢?知道的就站起来回答,不知道的就坐着问,行吗?(点击四种动物的图片)这四种动物的尾巴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功能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观看录像)

  5、看了录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6、啊呀!动物的尾巴真神奇,好多小朋友肯定也在悄悄地想:我要是有条尾巴,那多有意思啊!让我们一起读五、六小节。“人的手脑最灵巧,比长尾巴更有用!”表现在哪里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人的头脑最聪明,火车、飞机、火箭都是人发明的。

  生2:人的手最灵巧,能做饭、炒菜、织毛衣、写字。

  生3:中国的长城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

  生4:……)

  科学家们根据动物尾巴的功能,造出了许多高科技产品。

  1、这是美国空军“响尾蛇”*程空空导弹,是美国的新型武器。

  2、这是“黑鲨鱼”直升机,是俄罗斯的新式武器。

  3、这种鼠标叫“电光毒蛇”是目前最新的鼠标。(课件显示)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它们,大家可以多看书,多查资料。总之,我们人类是最聪明的。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小组分好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

  2、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加上动作和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4、带头饰上台表演。

  师导:有一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什么事总喜欢问为什么,她很喜欢动物,还能和动物说话呢。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她跟动物们说些什么?

  生表演。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呢?

  生汇报:(课件显示)

  鱼儿的尾巴像船舵,掌握方向好游泳。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握方向保*衡。

  啄木鸟的尾巴像铆钉,铆在树上好啄虫。

  蝎子的尾巴有毒汁,赶走敌人保自己。

  猴子的尾巴像钩子,钩在树上打秋千。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五彩缤纷真漂亮。

  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天气炎热好乘凉。

  2、小朋友们知道得可真多,肯定是看了很多课外书、动画片,查找了很多资料,是吗?我不能够把我们知道的这些知识也照着课文的样子,编成诗歌呢?小组同学一起合作,看哪一组编得多。

  ________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了,小朋友,动物世界千奇百怪,奥妙无穷,许多东西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用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导入(指尾巴)。

  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谁2,比什么3,结果)

  二,初读课文:

  (一)学*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①带音指名读。

  ②不带音读。

  ③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

  (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①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

  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

  弯弯:

  扁扁:

  ②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二)学*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①师生:指黑板

  ②生生:看书

  ③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将朗读能力培养进行到底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课前我除了制作词卡,还搜集了很多不同动物的图片及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并让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万事具备,只等公开课上一展我们师生的风采。

  公开课上,我高兴的告诉学生们,今天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聚到一起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什么比赛学生齐声回答"比尾巴",这时我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质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着。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扩展8)

——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教材分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配有六幅插图。语言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于是他们乐于观察,大胆想象,愿意表达,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ㄥ”、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书中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六、教学思路

  1、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学生反复练*。

  3、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4、利用游戏等方法,巩固知识,把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中。

  七、教学准备

  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比尾巴,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参加,大家想去吗?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怎么个比法吧!板书课题《比尾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用圈圈起来)。师:我看同学们都把不会读的字圈起来了,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找小老师教你们读,把这些不会读的字读会。

  2、小组读课文(不会读的字请小老师教)。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把不会读的字都读会了。我们一起来再读一次课文。

  3、全班读课文(着重指导读好问句)。

  (三)、边读边悟,加深理解

  1、比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课文之后,读懂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大胆发言)

  提出问题:比尾巴的项目有哪些?(长和短、扁和弯、最好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了?结果怎么样?

  2、赞尾巴

  ①、让学生说说。

  师:啊!你们知道的真多!这些小动物们的尾巴各种各样的,真有趣。大家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在它们之中你们最喜欢谁的尾巴呀?为什么喜欢它的尾巴呢?请你来读读课文中讲它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读。(注意读出喜爱的语气,必要是老师作示范)

  师:还有哪些同学和他一样也喜欢它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a、指名学生读.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可能都有不同的喜好,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尾巴,你就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写它的句子吧。

  b、喜欢这种动物尾巴的学生都站起来齐读。

  c、还有谁喜欢别的小动物的尾巴的?为什么喜欢?你也来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吧。

  d、趣味对读:男女生对读、组与组对读。

  ③、老师问,学生答,(单问单答,连问连答,学生对答时,加上动作)。

  师:你们对答得可真捧,动作也很到位。)

  (四)、随堂练*,提高能力

  1、找尾巴

  师: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把尾巴也掉了,谁能帮帮它们,给它们把尾巴找回来。

  把六种动物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准备到台上贴,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如: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拿猴身子的学生上台二人把两图片拼合成一个整体。

  2、画尾巴

  ①、出示课后“读读画画”图,给六种丢了尾巴的动物画上尾巴?(指名同学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②、学生加上动作边背诵边表演。

  ③、用“——的尾巴——”的句式,练*说话。

  (五)、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这首《比尾巴》的儿歌可真有趣,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做得很好。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种动物朋友(出示:小马、兔子、大象、小猫、猴子、小狗的图片),它们看到这些小动物比尾巴比得这么起劲也想来比比,不过,它们比的不是尾巴而是耳朵。也为它们编首儿歌吧!师生合编儿歌:《比耳朵》谁的耳朵长?

  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兔子的耳朵长,马儿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小猫的耳朵尖,猴子的耳朵圆,小狗的耳朵听得远。

  (六)、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参加了小动物们的比尾巴活动,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形状特点,但是你们知道动物耳朵的作用吗?下课后请同学们再找找这些动物的有关尾巴作用的资料,下一节课再和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问句,会背诵全文。

  3、认识文中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4、通过看图学文,训练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能力。

  5、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掌握问话语气。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看到过哪些动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见过的动物。

  二、自主识字、学词。

  1、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动物王国,那儿有6位小动物要举行一场比赛,是哪6位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

  (出示图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各有名字并注拼音)

  2、赶快跟他们打声招呼,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学生拼读)

  3、请主持人说说参加比赛的选手。

  (出示词语卡片:只留下动物的名字)主持人说得好的,跟着主持人读一读。

  三、揭示课题。

  那么这次比赛比什么呢?(比尾巴)——出示课题

  能又清楚又响亮地读好“比尾巴”,比赛就开始,请你们做啦啦队。

  四、学*问句部分。

  1、今天设了哪些比赛项目?

  六个(带拼音的)问题一起出现(短、把、扁、最为红色):

  谁的尾巴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