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

  目标是否达成: 此次学*本人认识到,今后的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探究性学*,专业性学*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的学*。

  组织是否合理: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以及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学手段下进行体育教学,就是借助互联网,运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台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目标,继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读于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多,而且技能大,又是一些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地帮助引导组织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师在*时的生活里面跟电子产品接触的少,所以在技术方面有大大的困难,所以老教师还是不要要求的太严格。主要抓住是年轻老师的聪明才智那才是实事求是,才算是走群众路线。

  效果如何: 此次培训,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

  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卡一遍又一遍的练*,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课堂学*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从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花3---5分钟时间,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体会。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以上只是我*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3

  通过这几天的学*,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4

  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县登临中学始建于1991年,位于辛村乡北端,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9500人。校园占地面积8991*方米,建筑面积3311*方米,学校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的农村三轨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8人,教职工37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总体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年10月10日起到年10月18日止,历时1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校委会,成立了以校长闫德胜为组长,以许鸿雁、宋红强、贺飞虹、徐林*、徐红莲、许建辉为组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了督导室文件《关于做好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每位组员的自查任务。并对组员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我校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我校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校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组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校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认真填写了《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打分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登记表》。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年来,我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

  我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洪洞教育电视台》、《槐乡教苑》先后为我校作过报导。学校先后被评为"洪洞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临汾市远教应用先进单位"、"临汾市优秀资源库"、"山西省远教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成效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各处室、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年级组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任课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依据《山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层例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片,《没有四肢的人生》、《一横感恩》励志片,通过励志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此年5月开展了第一届"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课改明星班级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校于年6月开展了登临中学第一届"课改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用持续一月的时间,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三年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7%以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在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通过率均达100%,中考成绩三年三大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

  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登临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5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内容和学*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次带中学,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的提高。*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1)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3篇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1

  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县登临中学始建于1991年,位于辛村乡北端,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9500人。校园占地面积8991*方米,建筑面积3311*方米,学校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的农村三轨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8人,教职工37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总体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年10月10日起到年10月18日止,历时1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校委会,成立了以校长闫德胜为组长,以许鸿雁、宋红强、贺飞虹、徐林*、徐红莲、许建辉为组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了督导室文件《关于做好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每位组员的自查任务。并对组员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我校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我校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校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组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校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认真填写了《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打分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登记表》。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年来,我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

  我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洪洞教育电视台》、《槐乡教苑》先后为我校作过报导。学校先后被评为"洪洞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临汾市远教应用先进单位"、"临汾市优秀资源库"、"山西省远教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成效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各处室、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年级组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任课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依据《山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层例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 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 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片,《没有四肢的人生》、《一横感恩》励志片,通过励志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此年5月开展了第一届"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课改明星班级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校于年6月开展了登临中学第一届"课改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用持续一月的时间,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三年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7%以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在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通过率均达100%,中考成绩三年三大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

  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登临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3

  信息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实现教学任务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如果这样的话,那学*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并复*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二、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兴趣

  中学生在学*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计算机存储容量时,我手举一张光盘,设其厚1mm,接着提问一套百科全书的厚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七嘴八舌地猜测回答。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盘和百科全书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锋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一张盘,可以存入几套百科全书!学生马上会瞪大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了解计算机存储容量到底有多大,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因此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地去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2)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0)份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1

  通过这几天的学*,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2

  目标是否达成: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和练*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的动力越大,学*的状态越好,学*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

  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的主人, 创设和谐学*环境,保持良好学*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环境,是保持学生学*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和练*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的动力越大,学*的状态越好,学*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的主人,

  效果如何: 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3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

  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卡一遍又一遍的练*,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课堂学*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从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花3---5分钟时间,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体会。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以上只是我*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4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时间,学*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2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本次培训中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课程,如word、ppt、excel、电子白板等工具。

  根据培训结果,可知自己在计算机与教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机的灵活运用方面还不够好。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的接收量。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库等方面都比较丰富,也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坏境。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视觉冲击。偶尔也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白板上面做练*与答题。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备教材与学材。教材是备课的资源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网络、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标准和三维目标,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要善于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学材。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有可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方面会遇到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遇到不懂得向前辈请教,或者上网通过查资料看视频进行自学。其次,还有不太会的可以去参加计算机培训。再次,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时间,学*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6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学*。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和探究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

  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7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学*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术时,我们向学生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的变化,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Googleearth上找到家乡、找到学校,找到相关的信息,上传手中的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有用的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理解地理学*对生活的有用性,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大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着眼点并不仅仅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的课程给有创新意识、用心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8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应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应用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孜孜追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前者是指善于发现不断出现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台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后者重点在应用创新,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成熟技术的潜力,借助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通过应用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提高教学实践中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此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学校,更为务实。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创新不是“标新”,也不是“翻新”,不是为“创”而“创”,为“新”而“新”。我们常说:技术搭台,教学唱戏。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学*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节课: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Moodle*台进行学*。教师为了突出新技术应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安排在Moodle*台上进行,学生学*基本是点鼠标。其间,教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在论坛区进行文字交互。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输入汉字明显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在所学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只是关注在哪儿找到链接去点击,点击能不能打开新界面,打开的`新界面是什么样的,按哪几个键就能输入自己想输入的汉字……这样的应用创新,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倒反影响了学生学*。

  应用创新也要富有学科特征。考查一节好的应用创新课,首先要从学科角度看是不是一节好课,然后再看技术应用创新从哪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科的“教”与“学”,是怎样促进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分数”就是这样。教师把电视台里的公益广告做为教学资源,录下并剪辑了八个孩子分一块蛋糕的视频。视频片中,当八个孩子*均分完蛋糕时,来了第九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给他。教师问

  学生:来的孩子吃了多少?课堂寂静了十秒钟左右,突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认识分数”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的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这样创造性地应用常见的广告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认识,并且是自主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不能叫创新。我们教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这样的技术应用创新,符合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了“教”还是促进了“学”,抑或兼而有之?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转化,成为常态的新的发展水*。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年前开始尝试应用时,就是当时的“创新”,发展到现在,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堂也已经是普及应用的“常态”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实验(非常态教学)——普及(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换句话说,能够转化为常态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有效的应用创新。

  听过一节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学*的课。在课上,学生显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计算机操作、图形、颜色和文本上,对思维主题及扩展的注意,倒反被冲淡了很多。这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为画图而画图。教师课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级小学生因受思维发展水*所限,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不合适,教师绘制指导的困难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这个年段,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常态学*行为,而用纸绘,情况则好得多。

  作为常态课中的应用创新,要有可以观察到的呈现形式,即“创新点”。创新点可以在整节课上呈现出来,如在Moodle*台上组织教学;也可以呈现为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方式的创新、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等,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而真正的创新点,应该是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服务的,是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的。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9

  本周是必修三最后一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感觉这一章的内容不好讲,一是因为深浅不好把握,不知道同学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如果教室可以联网的话,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让学生们进行直观的感受,直接感受技术的力量,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只能让他们看一下谷歌地球启动时电脑缓存的一些内容,这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都说看地图有了看美国大片时的激动。

  在讲第三节课全球定位系统的时候,我给他们播放了一个视频《世纪最强告白》,讲的是日本一男子带着GPS定位仪,花费一年的时间徒步环绕日本一圈,将所走路线最后在地图上绘制出了MERRY ME的字样,同学们都很惊讶,趁着这股惊讶劲,我说:“这就是地理,这就是技术的进步。”接着就开始讲,其实GPS和RS都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收集完信息之后便使用GIS来处理信息,制作地图。所以在最后地图的绘制过程中GIS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3S技术的巧妙结合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在讲授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的手段,不应该仅仅存在于专门讲授地理信息技术的这一两个单元之中,在*时的地理教学中也应该运用大量的技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这一章通常是被忽略的一章,许多老师也是一带而过。但是,如果条件真的允许,教师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用3S技术来讲课,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GIS中的叠加功能,可以将土地、水源、市场、交通等多个因素叠加起来,选出最优的地方,即最终工业选址的区位。此外,实际上在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当中,遥感图片的应用是非常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人文、区域都是非常多的,在讲述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具体地讲到荒漠化、湿地资源、农业类型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运用某一地区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来观察该地区*些年来土地利用情况的改变,形象又直观,而且还能够观察出变化的方向和路径等具体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我们教师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地理的热情。

  在我看来,地理学能够在今天焕发生机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分不开,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理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一章重点向同学们讲述,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是在生活中作为常识也必须要求同学们理解,我们可能做的就是向学生做一次高水*、高层次的科普讲座。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10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仿写练*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篇

  翻开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本,无非是以计算机的发展史讲起,接着讲解数制与编码,再次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进入到DOS与WINDOWS系统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论很容易打消孩子学*计算机的兴趣,一但孩子的计算机兴趣被扼杀,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机也就荡然无存。然而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至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网上冲浪的过程与方法,这就让同学们形成搜集信息的*惯,但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课本的价值量还是低了些,学生计算机水*普遍都比较高,如果再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一、灵活运用五粮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五粮课的分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与其他小组的对比中可以轻松掌握相关知识。结合积分奖励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各小组长得培养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改枯燥的课堂

  新授课中,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十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WORD软件中绘制表格的第一课,教师可以拿出象棋棋盘图片,让学生数出棋盘的行与列,再介绍如何将单元格调整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来画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让学生完成棋盘表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画棋子很费时,这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再来演示如何“投机取巧”,此时学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师教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就必须充当好一个导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学*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因为老师的导向而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知识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至用。作为专业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人。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并提高学*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能设计出漂亮的游戏、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学*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与WORD软件,学生操作量大,高一每周仅有2次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的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题,练*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将上课地点放在机房活动教室,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过程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反馈指导→巩固练*→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有条不紊理文件”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使得课本上移动文件的方法变的简单。学生们更能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学*得乐趣。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通过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档案,并且将文件存入档案中。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建立的档案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学期学科进行了课程改革,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兴趣。

  学*兴趣是学生基于自我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持续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透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透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的资料适当的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取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主动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到达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透过初中阶段的学*,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个性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资料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个性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能够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能够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能够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透过自我的自主学*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潜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的*惯。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潜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透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用心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用心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搞笑生动,使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台,在这个*台上,所有学生可以*等的 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 *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

  这是一节用FLASH制作“动作动画”《美丽的日出》。是新知识,我先让学生看我已制作完的成品,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要学*制作的作品。我演示给学生看动画效果,学生感到很新奇,不时发出惊叹声。让他们感受与帧动画的不同。趁他们兴致高,求知欲望强的时候,我提醒他们进入示范讲解环节,一定要注意听认真记制作方法和步骤。学生们跃跃欲试进入实战练*。制作结果很好,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还有剩余时间,我灵机一动,下面测试记成绩。听清我的制作要求:一定要有新意,不准制作跟我们讲练的内容重复,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展示你的绘画才能,制作一幅动作动画。作完的同学举手,我记成绩。记完成绩后可上网查看FLASH动画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得到启发,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现在开始,就这样学生进入了自创作环节。我巡视答疑,看到学生那认真劲,很心慰,很快乐,也有一种成就感。

  开始有学生举手,示意完成了,我走过去记成绩。一辆很简单的汽车运动了。我说:“恭喜你完成了,但相比之下,过于简单,不够精美。望你能在精上下功夫。你可以上网了。”我原以为有人上网了,其他学生就会也简单的弄一个,混过关完事。可是,其他学生仍钻心于自己的作品。这时我赞扬了仍在精心绘制作自己作品的同学。我说:“同样是优,但优的含金量却不同,所付出的心血也不同,精心制作的优含金量要高,由此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学*态度是严谨的。我从心里喜欢你们,你们是最棒的。”果然,这些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满意,也很惊喜,李亚泽的“福娃”惟妙惟肖,没有参照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出乎我的意料。还有邵笑的娃娃,李炎的蝴蝶……不知不觉中下课了,还有三名学生没有完成,但他们仍在坚持着制作,我首先给予他们肯定:“你们三人很要强,一直坚持没有放弃这说明你们很想学好,这让老师感动。我找人帮你们,希望今后努力。”三个人在同学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三个人很满足,也很高兴的离开了。

  当堂测试这样做是很累,不停的走来走去,但看到满是优的成绩册,我是幸福的、快乐的。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很成功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的、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师者要学会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方法应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已有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综合权衡,从而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条件及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有变化。目的不在于要教师照搬照做,而在于希望他们能够参照这些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不断创新。

  教学先让学生课前预*本课内容,然后通过上机预*各知识点所设的“学着做”内容,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课的学*任务,在这个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听教师系统讲解新课以理解学*这些知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类布置作业可以让不同水*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和分层次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第一,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第二,实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受年级或年龄的限制,只于*时学*和实践有关,选出几位比较熟悉WORD的同学参与辅导,以照顾到更多的初学者,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若能选出特别优秀的同学代替老师讲解更好,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学生以后适用信息社会的学*,和生活打下必备的.基础。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工作方法,他凭籍着这些方法,使学生精通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惯性地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倾其所有,历数菜单,盲目地试图提高学生操作菜单的水*。事实上工具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法多样的特点根本就不需要点滴不漏的教学,学生无需完整的地学*所有或大部风功能。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本质,促进学*迁移,并有利于实际应用。比如,在windows操作对象上淡季鼠标右键一般都回弹出菜单,能够方便地执行各种命令或进行各种设置,在推广到word等其他软件一般也有类似的操作规律,体会人们常说的”右键无处不在”,从而知道其他软件的学*与使用。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学*方法去掌握知识,影响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反,学生的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和掌握知识,也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一种好的学*方法,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从而让学生拥有学*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易*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教学水*,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1、教师经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经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

  2、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实现了个性化学*。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到达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练*,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本事。

  3、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异常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单纯师生交流之外十分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4、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资料经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进取性和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进取性,又合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协调发展,到达较梦想的教学效果。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理解本事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理解本事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发展和创新本事的培养。虽然学生一向在动手实践,可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学生的进取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自我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进取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我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4)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3篇

  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县登临中学始建于1991年,位于辛村乡北端,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9500人。校园占地面积8991*方米,建筑面积3311*方米,学校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的农村三轨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8人,教职工37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总体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年10月10日起到年10月18日止,历时1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校委会,成立了以校长闫德胜为组长,以许鸿雁、宋红强、贺飞虹、徐林*、徐红莲、许建辉为组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了督导室文件《关于做好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每位组员的自查任务。并对组员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我校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我校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校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组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校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认真填写了《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打分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登记表》。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年来,我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

  我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洪洞教育电视台》、《槐乡教苑》先后为我校作过报导。学校先后被评为"洪洞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临汾市远教应用先进单位"、"临汾市优秀资源库"、"山西省远教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成效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各处室、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年级组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任课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依据《山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层例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 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 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片,《没有四肢的人生》、《一横感恩》励志片,通过励志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此年5月开展了第一届"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课改明星班级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校于年6月开展了登临中学第一届"课改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用持续一月的时间,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三年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7%以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在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通过率均达100%,中考成绩三年三大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

  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登临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5)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篇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制定了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必须合格,才能参加高考的政策,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生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校中学生大都家中没有电脑,*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

  随着全世界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我国的软件业,更是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必不可少的模块,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虽然只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的第四章用一节的内容来学*《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但是从各兄弟学校的教学反馈,学位水*测试的题目以及各级竞赛的要求来看,程序设计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一信息技术课的教材中增加了程序设计的内容,使得我们的中学生也接触到了程序设计,这对今后我国软件业的发展肯定会起一定的作用。我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比较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呢,自己分析了一下:一方面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组织程序设计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认知规律、学*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此,我改变了书上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学*程序设计的兴趣。

  一、重新梳理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关于程序设计的内容放在了第四章第一节,所占篇幅很长,采用的是VB语言,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采用6课时完成,由于课时比较短,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将影响到一部分高中学生升入大学后是否愿意选择IT方面的专业。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应当仔细、认真钻研出好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模式上避开就技术而教技术的状况,而采用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使人获得一种能力,一种选择、接受、加工、转换输出信息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上,我们必须解决几个问题:谁在学、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只有在明确了这些要素之后,我们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所以VB的教学我就没有从算法、对象属性、画流程图等来讲解,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难懂的术语学生会丧失学*的兴趣,首先,学生在相关知识完全空白的情况下,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其次,学*难度太大会挫伤学生学*积极性。最后案例的选取要贴*生活,符合认知规律。所以我首先把要学*的VB知识点分成一个模块,一是认识VB,二是分支结构,三是循环结构,然后对于每一个模块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实施完成,达到知识结构的完善。案例的设计有梯度,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课堂反应力动态增加或减少知识点,让学生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引导学生在案例练*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思考的程度逐渐加深,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熟练掌握VB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案例选取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程序设计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老师在教学中应巧用生活中的实例,把枯燥的变成有趣的、把难的变成简单的、把不易说明变为一点即通的,这才是教学的艺术。

  刚接触程序设计的高中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而VB中概念多,语法又枯燥难记,单纯理论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案例,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的应用。

  在学*“文本框”的时候,利用学生到银行取钱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密码校验”程序,在文本框中输入密码,3次输入错误,将退出程序。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易理解。通过这个案例的学*,将文本框的Password属性由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设计两数交换程序时,学生无法理解需要引进一个变量,可以引入*时生活中的实例:现有一瓶醋和一瓶酱油,如何使得两个瓶内的液体互换?学生容易想到借助于第三个空瓶子即是该代码中的临时变量z(即第三变量),通过以上的生活实例的形象比喻,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这个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兴趣。

  三、案例与数学内容结合,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关键要消除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畏难心理。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中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一个要求。要求中说到“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程序设计语言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强,特别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面,算法和数学的关系比较紧密。数学是每个人从小就接触、最熟悉的学科之一,而程序设计语言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所以案例的选取上我主要通过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作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就不会感觉乏味。

  例如:在学*到分支结构时,应用了常见的一个数学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过去,学生基本上用“底×高/2”来计算,如果只告诉三边长,就无从下手了。用VB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利用海伦公式sqr(q*(q—a)*(q—b)*(q—c))((其中q是半周长),配合IF语句的判断,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还有很多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回文数”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来。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熟悉了语法结构,还觉得比他们害怕数学简单多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总而言之,教学讲究方法,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该目标要求,关于VB程序设计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才能实现程序设计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实现教学任务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如果这样的话,那学*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并复*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二、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兴趣

  中学生在学*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循环语句时,我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锋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因此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地去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从而让学生拥有学*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

  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易*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教学水*,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6)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6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兴趣,鼓励、指导学生检验信息,获得信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1、倾注爱心,培养学*兴趣

  2、建立*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使学生的心情放松、消除紧张,也不仅仅是自然地运用语言来组织教学,通过视觉交流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赞许地点头、恰当的表扬、肯定的眼光、得体的手势等都有会给学生以愉快的鼓励。教师爱学生并充分信任他们、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也就会信赖老师,就会积极地参加到学*当中。

  3、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在教学中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信息技术课程及各章节知识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作用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通过生动、具体、感染力强烈的学*需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生活在信息时代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奇感转发转移到学*上来。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情况,要处理好和学*的关系,特别要抓好学生那种群体的“两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谐的气氛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实际,我针对自己在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写出如下反思报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用笔书写,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网上书写,通过网络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最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算”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内涵和外延极大的扩展。很好的把握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态度、学*效果。只有积极调动学生,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思维得到开发,这就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氛围。

  1、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几年来,计算机组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探究方法来进行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就某一“学*问题”自觉地、主动的进行探究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于是教师从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动的。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会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因为学生、教师的推动,任务的本身也会发生一些事先不可预知的变化,可能发生更为深层次的拓展。

  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是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从理想的状态来讲,整合型课程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计算机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整合进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仅讲信息技术,而且涉及多学科知识,将各类学*看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促进和实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真正联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例如在讲解软件时,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求Excel中的内容。

  这类课型其优势在于:首先,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学*的知识与他所熟悉的或喜欢的知识有关联时,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识就立即变得开阔起来,学*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形成突破口,会收到良好的学*效果。其次,整合课型促进了多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1、教学内容贴*学生的实际学*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创造的源泉

  教学内容贴*学生的实际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才具有创造的基础,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创设情景”可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身临其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五一劳动节到了,让学生设计庆祝自己父母节日的图片;学校要召开运动会,让学生设计本班啦啦队的标语牌以及设计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学校要召开辩论会,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讲等等。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创造的源泉,又有创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作潜能。学生的能力也会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的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研究性学*、协作性学*、主动性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有效的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的环境。

  开展基于主题研究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环境的一个好方法。创设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完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和交流,完成对某个主题的了解、认识,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不仅要创设主题,还要设计符合学生情况和学*环境的任务。而且主题和任务要有实际意义,要贴*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活。例如,“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不同的任务: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环保专刊”或有关环保的演示文稿,介绍和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环保建议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网站等。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高二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学*,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

  五、创设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用Flash这个软件又如何制作动画效果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课外活动小组中学生做得一些Flash动画,通过观看,这时学生学*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如果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本学期主要讲授了Flash动画的使用,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臵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七、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和探究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八、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庞大资源库和对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处理信息的意识;各学科的考核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加深学*效果,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论坛中与网友讨论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如各学科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某知识点内容的参考网站,在信息技术课上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和学*这些网站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各种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拓展了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渠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效率。这一方面这学期我做的还很不够,以后在这方面要多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功能。

  九、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务,就去指导学生操作,而没能及时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在我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兴趣

  学生的学*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的动力越大,学*的状态越好,学*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环境,保持良好学*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环境,是保持学生学*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活动是以学*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者学*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学生必须拥有学*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从教信息技术课多年,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现状有一些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能很清楚地看清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及现状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关键字]分层设计要求,电脑同步指导,任务驱动学*,课程整合误区,信息技术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结合有关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我概括出以下四个方面要求:

  一:分层设计要求

  1、什么是分层设计要求:

  即每节课备课内容除常规之外,另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或与本节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分层次的训练,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就实行了分层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2、为什么要分层设计要求: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学,初中的学生在学*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条件不同,只设计一个目标,会导致许多学生上课无事可干,以致有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会造成那些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那些差的学生则不会锻炼的情况出现,如此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分层设计要求的要点: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引入,演示,讲授,练*,评价等。对增加的目标,要有相关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标与练*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觉得这门课很重要,又很新颖。

  二:电脑同步指导

  1、什么是电脑同步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为什么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3、电脑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方法,要求,*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任务驱动:

  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IT产业的未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因而针对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在信息技术课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或者是以前基础不好对信息技术的学*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消化不了,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兴趣

  学生的学*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的动力越大,学*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上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优选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自主探究后,可以找表现突出的同学到讲台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问题,最后老师点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查错纠错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运用比喻,使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很难被学生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利用下课前五到十分钟,通过演示让全班共同来欣赏完成的比较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学生来评价作品的优点所在。孩子们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更激发了他们学*的兴趣。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xx-2006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实际,我针对自己在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写出如下反思报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用笔书写,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网上书写,通过网络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最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算”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内涵和外延极大的扩展。很好的把握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态度、学*效果。只有积极调动学生,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思维得到开发,这就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氛围。

  1、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几年来,计算机组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探究方法来进行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就某一“学*问题”自觉地、主动的进行探究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于是教师从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动的。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会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为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因为学生、教师的推动,任务的本身也会发生一些事先不可预知的变化,可能发生更为深层次的拓展。

  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是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从理想的状态来讲,整合型课程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计算机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整合进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仅讲信息技术,而且涉及多学科知识,将各类学*看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促进和实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真正联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例如在讲解软件时,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求Excel中的内容。

  这类课型其优势在于:首先,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学*的知识与他所熟悉的或喜欢的知识有关联时,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识就立即变得开阔起来,学*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形成突破口,会收到良好的学*效果。其次,整合课型促进了多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1、教学内容贴*学生的实际学*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创造的源泉

  教学内容贴*学生的实际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才具有创造的基础,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创设情景”可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身临其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五一劳动节到了,让学生设计庆祝自己父母节日的图片;学校要召开运动会,让学生设计本班啦啦队的标语牌以及设计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学校要召开辩论会,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讲等等。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创造的源泉,又有创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作潜能。学生的能力也会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的环境,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研究性学*、协作性学*、主动性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有效的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的环境。

  开展基于主题研究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方式环境的一个好方法。创设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完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和交流,完成对某个主题的了解、认识,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不仅要创设主题,还要设计符合学生情况和学*环境的任务。而且主题和任务要有实际意义,要贴*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活。例如,“环境保护”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不同的任务: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环保专刊”或有关环保的演示文稿,介绍和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环保建议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网站等。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高二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学*,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

  五、创设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用Flash这个软件又如何制作动画效果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课外活动小组中学生做得一些Flash动画,通过观看,这时学生学*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如果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本学期主要讲授了Flash动画的使用,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臵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臵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七、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和探究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八、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庞大资源库和对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处理信息的意识;各学科的考核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加深学*效果,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论坛中与网友讨论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如各学科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某知识点内容的参考网站,在信息技术课上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和学*这些网站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各种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拓展了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渠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效率。这一方面这学期我做的还很不够,以后在这方面要多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功能。

  九、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务,就去指导学生操作,而没能及时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7)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通过本次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学*,我自认为在原本基础较差的,甚至说没有什么信息技术基础的情况下,能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且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日常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去,这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而言,自认为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社会的要求及行业发展来说,我认为还有一定差距。

  一、自认为做得不错的方面

  ⒈能充分体现户外拓展课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移花接木》课程是一门户外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策划协调、组织分工以及面对困难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但作为户外拓展课程,其最大问题,也是完成实践任务的前提是确保活动安全。于是,我在开始正常课程前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和身体准备活动,以确保后续的各项活动时,学生的肌肉和关节都是舒展和放松的,尽可能降低受伤的风险。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挑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怎么进行合理分工布局,怎么进行配合协调,最终达到完成团队目标的任务。

  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创设活动情境,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在教学时,我考虑到我们实践基地是一所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在课程教学中时刻不忘国防教育的目标,所以从一开始的情境设置就是根据军营特点以及作战方式进行设计,以激励学员的斗志。为了更能激发学员的好奇心,以使整个情境更贴*实战情形,我充分利用了便捷的移动设备——手机,通过使用手机让学员更像是真的接到上级的临时密令的感觉,包括手机计时、手机录像以及手机播放革命歌曲等手段,真正实现了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真正与户外拓展课程有机结合,大大提升户外拓展课程的情境外和趣味性,从而有效提高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仍需要提升或改进的方面

  在整个课程进行中,尽管有使用了手机等移动设备,但信息技术手段还相对单一。若在户外拓展课程期间能随时伴随着LED播放互动,充分运用各项多媒体设施,整个课堂的情境和氛围将会更加逼真,我想整个拓展课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目标是否达成: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和练*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的动力越大,学*的状态越好,学*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

  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的主人, 创设和谐学*环境,保持良好学*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环境,是保持学生学*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和练*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的动力越大,学*的状态越好,学*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的主人,

  效果如何: 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的和谐氛围。

  通过这几天的学*,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再次,学生学*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

  1、对齐表格文字,

  2、合并单元格,

  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谈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应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应用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孜孜追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前者是指善于发现不断出现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台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后者重点在应用创新,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成熟技术的潜力,借助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通过应用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提高教学实践中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此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学校,更为务实。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创新不是“标新”,也不是“翻新”,不是为“创”而“创”,为“新”而“新”。我们常说:技术搭台,教学唱戏。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学*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节课: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Moodle*台进行学*。教师为了突出新技术应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安排在Moodle*台上进行,学生学*基本是点鼠标。其间,教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在论坛区进行文字交互。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输入汉字明显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在所学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只是关注在哪儿找到链接去点击,点击能不能打开新界面,打开的新界面是什么样的,按哪几个键就能输入自己想输入的汉字……这样的应用创新,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倒反影响了学生学*。

  应用创新也要富有学科特征。考查一节好的应用创新课,首先要从学科角度看是不是一节好课,然后再看技术应用创新从哪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科的“教”与“学”,是怎样促进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分数”就是这样。教师把电视台里的公益广告做为教学资源,录下并剪辑了八个孩子分一块蛋糕的视频。视频片中,当八个孩子*均分完蛋糕时,来了第九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给他。教师问

  学生:来的孩子吃了多少?课堂寂静了十秒钟左右,突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认识分数”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的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这样创造性地应用常见的广告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认识,并且是自主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不能叫创新。我们教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这样的技术应用创新,符合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了“教”还是促进了“学”,抑或兼而有之?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转化,成为常态的新的发展水*。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年前开始尝试应用时,就是当时的“创新”,发展到现在,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堂也已经是普及应用的“常态”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实验(非常态教学)——普及(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换句话说,能够转化为常态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有效的应用创新。

  听过一节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学*的课。在课上,学生显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计算机操作、图形、颜色和文本上,对思维主题及扩展的注意,倒反被冲淡了很多。这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为画图而画图。教师课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级小学生因受思维发展水*所限,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不合适,教师绘制指导的困难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这个年段,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常态学*行为,而用纸绘,情况则好得多。

  作为常态课中的应用创新,要有可以观察到的呈现形式,即“创新点”。创新点可以在整节课上呈现出来,如在Moodle*台上组织教学;也可以呈现为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方式的创新、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等,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而真正的创新点,应该是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服务的,是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的。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篇(扩展8)

——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时间,学*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年级刚刚开始设立计算机课,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的认识就是玩电脑,玩游戏,上网聊QQ,而认识键盘虽然在教科书里为新的知识,但是大多数可以说所有学生都认识键盘,也是他们所熟悉的,如果还是教键盘,这无疑就成了他们拒绝学*的理由。学生必定会吵吵嚷嚷要玩游戏。那该如何上好这堂课,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键盘了,那我就来考一考你们”,学生一听到老师要考自认为非常熟悉的内容,纷纷举手示意回答,我心里一乐,他们有点得意过早了。“DELETE这个键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我的数字键盘不能写入数字了”“F1~F12用来干嘛呢?”学生本来还很活跃的争相回答,突然一个个萎蔫了一样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静了下来。

  只要有了学生不懂的内容,那样教学起来就方便多了。很顺利的把键盘的功能讲解完,学生也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时所玩的那只是凤毛棱角,信息技术还有很多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

  快下课前6分钟,我给每机发了一个小游戏,用来熟悉键盘的`操作和功能,学生一看到有游戏可玩,在快乐的游戏中又熟悉了课程的内容,不知不觉他们的一堂信息技术课结束了,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中表现了几百个不愿意下课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小学特征的信息技术,不能太理论,要将游戏知识兼并,把知识融汇到游戏中,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学生学*要有正确的学*动机和浓厚的学*兴趣,这样学*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对某些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厌烦情绪,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要学、乐学的积极、主动地探索下求知,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探究的主观意识和求异、创新的思维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积极性与学*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兴趣。

  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劝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欲望即直接学*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如学*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用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神秘感与畏惧感。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诸多学*内容,老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3、注重学*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兴趣。

  通过学*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键盘指法与打字练*(小学三年级),其机械单调性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而充分利用学*成果的反馈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进度与练*层次,同时突出学*的趣味性,将打字游戏引入课堂并开展游戏竞赛,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动。这类做法有很多,不论结果如何,但“寓教于乐”这种做法对学生学*的激励作用是立杆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4、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要维护学生的直接学*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学*兴趣,还必须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需求,如编辑一张主题小报,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

  6、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新世纪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学科优势,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之处不胜枚举,几乎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处处可见“殊途同归”;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我想我们的劳动就应该会收到成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逐渐浮出水面。所谓项目学*,就是将真实情境与学*获得紧密关联,围绕大概念整合高级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思、设计与执行项目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和任务探究导学的学*方法。

  我们所讨论的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期性大项目”,比如3D创意设计课程中的游乐场设计。它是将课堂中所要学*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大的项目即“游乐场”的创建中,每节课分步实施,最后通过前几节课的组合,而形成的大项目,也就是基本知识点的大串联。另一类就是“学时性小项目”,比如虚拟机器人课程中每一场景任务,这需要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机器人的物理结构;理解任务,编写机器人逻辑程序,最后再进行仿真测试。这种任务只需要一两个学时便可完成。

  通过不断的学*和实践,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同行和网络的交流,我们总结出了独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情智双生 六步三环节”,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程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环节一: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如:《你说我说发帖子》一课,为了贴*生活实际,设计了百货大楼门口的文明标语和网络上学校学生的文明事迹报道引入课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处处有的发帖环境。学生针对帖子内容想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而产生想亲手发帖的欲望。这样,不到三分钟,就完成了导课的情境创设。

  环节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为中心的学*,强调对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协作,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且改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使教师和学生都围绕这个任务来推进课堂教学,如《你说我说发帖子》创设情境之后,自然而然形成了“有话要说就回帖”的任务。

  自主探究,知识迁移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以操作为主,任务驱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我们把目标设计为由易到难的任务,依次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为完成每个任务主动思索、寻求答案,使他们在积极地学*状态下完成任务,并达成目标。我们要回帖,必须先注册一个新用户,那么“注册论坛新用户”便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了邮箱的注册,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教师引导,点拨答疑

  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根据课堂实况,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操作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学生根据学案,依次前行。《你说我说发帖子》课例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针对本校学生的文明事迹发表自己的看法,即“有话要说就回帖”,此时若有进展超前的学生,便可以上台展示操作,等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答疑,若无,教师则点拨问题关键所在。

  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的观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便明确提出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课改的进行,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合作式的学*方式,受到相当的重视。《你说我说发帖子》这一课的第三个任务,即“进入论坛发新帖”,将发帖和文明糅合在一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发帖”的任务,并深刻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可谓一举两得。

  环节三:总结升华

  因材施教,拓展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好、很好、非常好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分层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你说我说发帖子》一课的拓展内容,便设置为“贴图更有说服力”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拓展提升,也让帖子更加丰富多彩。

  展示评价,回顾总结

  科学的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对应的评价方式应兼顾自主与合作,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既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评价中的自主性,又鼓励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你说我说发帖子》一课,在“有话要说就回帖”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自评与互评推选出小组代表,在“进入论坛发新帖”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间互评推举出最优秀的小组,而教师则做了“投票贴”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意见,同时也展现了“论坛帖子”的多样性。

  以上是我通过各种培训以及*时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总之,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共同摸索前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次带中学,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的提高。*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