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计算时都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把连加、连减的情境图制成了动画课件,动态地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动态过程理解“5+2+1”,“8—2—2”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连加、连减的算式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紧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后提问:第二步怎么算?以此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根据第一步的得数进行计算。这样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了看不见第一步计算得数的计算障碍。

  二、增加了学生的学具拼摆练*,让他们在学具拼摆的活动中解决两个问题:

  1。根据摆的过程填写连加算式中前两个加数的和、连减算式中前两个数的'差。

  2。根据摆的过程说算式,并说出相应的计算过程。通过学具的拼摆,加深了学生对连减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2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3

  刚拿到课本,很是诧异,觉得这个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三),其实内容是增加的,与上学期的竖式计算没什么区别,只是多加一次竖式计算而已。有必要增加这样的单元吗?上完了第一课时,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才发现,真是有必要。

  首先,在例1教学的时候,出现连加算式,学生分步计算,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后面的数相加,这样学生会列出两道加法竖式,这样的竖式上学期做过很多次,孩子们根本没问题,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的时间预留的不长,可是,我在孩子们书写,巡视的时候,就发现了,各种状况都出现了,加号忘记写的,忘了进位的',计算出现错误的,横式上没写得数的,甚至有个学生,连横式、竖式都分不清是什么意思了,我额头开始冒汗,看来我没有很好的预计孩子们暑假后开学第一天的状况,于是这节课被我临时机动的分成了两课时,先纠正和复*竖式计算的知识,再教授连加的竖式计算。相信,以后我就会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下次上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先布置孩子们回家好好的复*与第一单元有关的上学期知识,在新课之前,花几分钟的时间带孩子一起复*,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新课部分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单元应该是从人教版添加过来的,以往二年级开学第一单元是乘法,而现在改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首先,这样很快的带孩子们复*了上学年的加减法,因为部分孩子经过一个暑假,计算能力明显下降,记忆不起了,同时也为后面的乘法做好铺垫。整个单元虽然只有短短的5课时,其中还包括2节练*课,但是目的明显。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4

  认识除法,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这节课显然很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认真观察幻灯片和图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

  2、在练*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

  3、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使用除法的活动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强化练*。

  4、运用所学的有关除法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味。

  5、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以利以后的学*,为今后理一步学*有关除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本节课,我们在“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5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通过情景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连减时,引导学生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4、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

  5、遵循规律,寓教于乐。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说明我课堂教学机智和掌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阅读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1)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

  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能力。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

  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4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

  这部分内容是20xx年苏教版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2)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

  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能力。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

  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4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

  这部分内容是20xx年苏教版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3)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1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2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

  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

  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先复*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了10的分与合。

  在巩固练*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立在练*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

  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3

  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1、利用课件情境,理解连加与连减算式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在教学例1时,课件先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4+2=6。然后在让出示完整的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个南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列出算式——6+1=7,还有的学生根据图意直接列出连加的算式——4+2+1=7。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连加的算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连加算式与两个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我出示例2的情境图,直接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通过交流让学生仅可能地说完整,说准确。在此基础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自然地列出了连减的算式:8-3-1=4(类推)。

  2、观察比较,理解意义,理清顺序。

  在引出连加和连减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生的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生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连续相加我们可以称之为连加,连续相减我们可以说连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连加与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都得算两次,也有的说等于号前有三个数,还有的小朋友说先算前面的再算右边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3、尝试计算,理解算法,练*巩固。

  在情境图的理解后列出连加与连减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很多小朋友根据图意很快的算出结果。于是我去除情境图,让学生思考,没有情境图,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算式上来,让学生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连加连减算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这样运算的顺序与图意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从左往右计算。

  想想做做*题,让学生根据算法,算出答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巩固提高。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摘西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相辅相成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由于个别学生*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摘西瓜、运西瓜的过程用语言表述不是很科学规范。以后课堂上我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导入时,学生口算几道10以内的连加连减题,有生口算“10-8-2”,他说“等于0,因为8和2组成10,10-10就是0”,在教学例2时有的学生是先算出一共运走了几个西瓜,再将总数减去运走的,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5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第二部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制作课件时,我把主题图做成动画,演示小鸡来和走的过程,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在计算过程中,我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小鸡,分三部分表示出小鸡,再按照小鸡来的顺序合在一起,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列成5+2+1最好,也能理解为什么要先算5+2,再算7+1,然后再让孩子说说计算的过程。减法的教学过程也是这样。

  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组织语言的能力有限,所以加法计算过程表达不清楚,我就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去说,但是一起说完之后,我就开始下一教学环节,孩子没能完整地,独立地叙述计算过程,所以在教学减法时,孩子同样不会独立叙述减法的计算过程。

  虽然孩子小,自己叙述起来有些困难,只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孩子一定能说出来的。不光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要让孩子独立地说,试着把一起说的过程自己完整地叙述出来,第一个孩子说的时候教师可以再引导,补充,第二个孩子可能就知道该怎么说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小,就不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耐心地引导,反复地运用,孩子们一定能做到的。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6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

  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题,在对后面*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7

  在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学*,以老师开放性设问贯穿始终为主要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力求做到三点:

  一、抓住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自学数学。

  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课本,引导学生看什么,怎样看,有哪些收获,存在什么问题,让他们在自读中体验计算方法,感悟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自读自悟,自求自得。

  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本节课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弄清算理,有根据地提出多种创见,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三、把握能力的发展点,让学生在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心设计练*,既有与例题程度相当的“保底”题,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式题,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有用,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8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爱劳动,采摘丝瓜”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

  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9

  前几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 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由于10以内加减法学生掌握的比较熟练,所以这节课效果比较好。通过几天的练*,学生大部分都能熟练的算出连加,连减题。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 10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5+2+1时,有学生先计算2+1=3,再算5+3=8,虽然我给与了肯定,但是对学生鼓励表扬不够。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

  3.在小组交流探究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我没能给与关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受年龄限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我耐心有待加强,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4)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3篇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5+2+1时,有学生先计算2+1=3,再算5+3=8,虽然我给与了肯定,但是对学生鼓励表扬不够。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

  3.在小组交流探究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我没能给与关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受年龄限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我耐心有待加强,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

  《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是在建立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这节课的重点是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

  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上学期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自己列竖式计算,尝试练*,再让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学*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最佳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刚拿到课本,很是诧异,觉得这个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三),其实内容是增加的,与上学期的竖式计算没什么区别,只是多加一次竖式计算而已。有必要增加这样的单元吗?上完了第一课时,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才发现,真是有必要。

  首先,在例1教学的时候,出现连加算式,学生分步计算,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后面的数相加,这样学生会列出两道加法竖式,这样的竖式上学期做过很多次,孩子们根本没问题,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的时间预留的不长,可是,我在孩子们书写,巡视的时候,就发现了,各种状况都出现了,加号忘记写的,忘了进位的,计算出现错误的,横式上没写得数的,甚至有个学生,连横式、竖式都分不清是什么意思了,我额头开始冒汗,看来我没有很好的预计孩子们暑假后开学第一天的状况,于是这节课被我临时机动的分成了两课时,先纠正和复*竖式计算的知识,再教授连加的竖式计算。相信,以后我就会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下次上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先布置孩子们回家好好的复*与第一单元有关的上学期知识,在新课之前,花几分钟的时间带孩子一起复*,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新课部分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单元应该是从人教版添加过来的,以往二年级开学第一单元是乘法,而现在改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首先,这样很快的带孩子们复*了上学年的加减法,因为部分孩子经过一个暑假,计算能力明显下降,记忆不起了,同时也为后面的乘法做好铺垫。整个单元虽然只有短短的5课时,其中还包括2节练*课,但是目的`明显。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5)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3篇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又一难点,如何在动态的过程中理解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教学条件很差,别说运用多媒体,就连挂图都没有,真让人发愁。

  前几天,黑板上用来吸卡片的小吸铁石被学生拿几个去了,只剩下几个了,我说了这件事,这个周三早上上学时,我看见李子烨拿来几个吸铁石放在黑板上,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今天,他又拿来几个送给我,我说:“谢谢你,够用了”。要上课了,我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用这作为教学资源?这可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啊!上课了,我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动作说几句话,我先把原来的3个吸铁石从黑板角拿到黑板中间,又把李子烨第一次送我的4个摆在傍边,最后把后来送我的3个也摆在一边,摆完了。我说:“谁能把老师刚才做的事连起来说一遍,并提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点了一个*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说:老师原来有3个吸铁石,李子烨先送给老师4个,又送给老师3个,请问,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呀?

  我问:要求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很快列出3+4+3=,在计算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先把3和4合并起来,再把7和3合并起来。有了连加作基础,教学连减就容易多了:我数出9个吸铁石,接着拿走2个,又拿走3个。要求学生完把老师刚才的动作完整说一遍,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老师原来有9个吸铁石,一个同学拿走了2个,又有一个同学拿走了3个,请问老师还剩下几个呀?在理解算理时,我多次重复刚才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明白第一个同学的吸铁石是从9个里面拿走的,第二个同学的是从7个里面拿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不知不觉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了,情感目标也实现了。

  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一定不会比运用多媒体差,因为我们的资源是鲜活的,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是真实的。我想,只要我们留意观察,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做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在与其他听课教师交流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6)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3篇

  做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在与其他听课教师交流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1、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本课凭借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练*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精心设计练*。设计练*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基本练*几乎人人都能过关,拓展练*使中、上学生得到发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练*的形式多样,有根据图意列式的,是从具体到抽象;有根据算式画图的,是用具体的图形帮助理解消化连加、连减的含义。 不足:

  《连加连减》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新授课前安排了一个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因此,本堂课我创设了芳芳和她的弟弟去乡下的奶奶家玩的情境。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将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但是在理解图意并说一说时,其实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7)

——《连加连减》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口算题,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本节课的练*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初步学*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师生合作、示范“算式接龙”。

  板书3+2,让学生口算,补书成3+2=5,又让学生口算5+1,补书成5+1=6,再让学生口算6+3,补书成6+3=9。

  讲述:像这样的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刚好是第二题开头的这个数,第二题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三题开头的数——这样的几个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条龙,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2、指定几人从10-2开头练*“算式接龙”。

  3、各小组练*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天真好奇的心理,从生动的游戏情景引入,既复*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的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也应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于是她找来了手推车,帮奶奶把南瓜搬回家。第一次运了4个放在一个筐里,第二次又运了2个放在另外一个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正在推着呢!奶奶一共摘下了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可以这样列算式:4+2+1=(板书)

  提问:算4+2+1应该先算什么?得多少?再算什么?得多少?

  板书成:

  4+2+1=7

  ——

  6

  提问:你能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谈话: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就叫它连加。

  提问:你能说说连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算的吗?

  谈话:对了,我们从做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板书课题:连加)

  2、教学例2

  谈话: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你快来看呀,奶奶家还种了丝瓜。”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看了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有摘下1条,还剩几条?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课题:连减)做连减和连加一样都是从左往右,连减从左往右连着减最后写上得数。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

  三、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3+2+4=10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9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可以用9-3-4=2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师:学校里打算组织一次秋游,可以带一些干粮,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么一些食品,你打算怎么买?

  火腿肠果冻面包蛋糕薯片饮料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陈旧的模式中,师声问答沿袭成一个固定框架,学生只能循着教师的'思路前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我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大胆质疑,师生、生生间*等地交流数学思想,讨论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在民主、*等的学*氛围中交流、争辩,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共同发展,构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在探究连减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我看到了学生在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新知识。稚气小脸上透露出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中,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参与学*,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意志品质得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相互质疑,共同讨论,把原本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由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互相质疑、释疑的情景中自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地引导,更多的是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发言的*惯,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而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剪纸小人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引起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一玩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学*数学有趣又有用。

  在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乘车”游戏,引导孩子们关注乘客的人数变化,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从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含义,能够运用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游戏中有数学,学*数学有趣又有用。

  为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因此我还设计了购物游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的数量。

  三、说一说课本例题的含义,加深对连加连减计算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后,就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说一说带数量变化的数学故事,根据数量变化的先后,结合算式说一说计算顺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对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掌握的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学*,使自己不断提高。

  -

  在学*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以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贯穿于本课。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李大爷,王叔叔运走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的学*兴趣也浓厚起来。

  在教学连加的竖式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列出自己所想的竖式,由于,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思路,完全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尝试列竖式后,由个别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赞同可以反驳。在这样宽松的学*环境下,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宽松的学*环境下,学*非常乐意展示自己的思维。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教学例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机智的培养。在对比三种竖式的优劣时,由于学生比较激动,只想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而且有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便草草结束了对每种竖式方法优劣的讨论。由我简单小结了一下:这些竖式都有优缺点,你们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二、计算课在巩固练*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多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并慢慢地细心计算,导致教学新知花费的时间过长。有的学生会出现不专心听讲,不认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在练*用竖式计算的计算量是不够的。我应该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可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运用四导理念不充分。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导教学法中也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引导、诱导、指导、互导,有利于学生学*。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充分运用四导的理念,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列竖式的方法。这是我在潜意识中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结果。在*时的教学中,我会在需要动手操作时让学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实,像这样的计算课,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机会。

  如果让全班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我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尽量用到每一节课中,最终,让学生能够站在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8)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范文10份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师:爸妈带明明去农场,明明可喜欢喂鸡了。(出示小黑板)他在地上撒了一些米,马上有5只小鸡来吃米。快看,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5+2=7

  师:很好!继续看!又跑来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

  生:7+1=8

  师:很不错!如果三幅图我们放在一起,你会列式吗?

  生说,教师板演:5+2+1=8

  我们原来的加法是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三部分合在一起的'算式,我们就可以叫他连加。(板书;课题)这样的算式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5加2加1”。生齐读。

  师:怎么算呢?先想一想,同位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

  师板书,重复。边说边在算式上标出运算顺序。

  师:5、2、1各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你没看明白了吗?

  3.做一做。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师:谁能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

  列式:8-2-2=4,

  师:这样连着加的算式我们叫他连加,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谁能给起个名字?生说师板书。

  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2.练*: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三、巩固深化:

  完成练*十一的第2题和第4题

  四、课外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学连加连减至少得几个数?会了吗?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的都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思维方法对学*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例12是以南瓜图来教学连加,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提出后如何进行列式解答呢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收集汇总各种答案之后请学生交流,说出自己列的算式的意思,最后总结得出连加的算式:4+2+1=9,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连加算式,应让学生多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整个算式的意思等等,连减的例题教学大致也是这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

  解连加、连减的计算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计算。

  初步学*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

  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用连加口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教材65页情境图)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说明:在引入这个环节,我用一个小动画和图片来呈现主题图。)

  二、操作探索,学*新知

  (一)学*连加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分2次,引导学生说出算式:5+2+1、

  (说明: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小动画将情境图的图意清晰明了的呈现的学生,很清晰的看到小鸡是分成两拨跑来的。)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一样)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

  (二)学*连减

  出示教材65页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 — 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说明:在这个环节,通过小动画来呈现小鸡吃饱后跑走的过程,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图意。)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⑧小结。

  三、巩固练*

  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2、摆好10个星星,先拿走5个星星,再拿走3个星星。还剩下

  几个星星。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1、教材66页练*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2、练*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66页练*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4、练*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9—4—2=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72页和P73、74部分*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二、深入情景,展开新课。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 板书算式

  3〉师:怎么算?指名一生说(板书5)后追问2是什么? 3是什么?4是什么?5是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停车场里有数学问题,公园里也有数学问题,你看:公园里的大树上停着几只小鸟?(学生答)草地上的小鸟也想飞到大树上来,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 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停车场还剩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9—2—3 板书算式

  3〉师:怎么算?指名一生说(板书5)后追问9是什么? 2是什么?3是什么?7是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9—2=7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现在,有些小鸟想飞到另外的地方去抓害虫了,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的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 动作。虚线和划斜线,指名生说说虚线和划线的意思。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小结新知,揭示课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像这样有两个加号或两个以上的加号的,我们数学上有个名称是:连加(板书),三个数连加就是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结合板书讲解)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说是连加算式。同样像这样有两个减号或两个以上的减号的,我们数学上有个名称是:连减(板书),连减就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去掉2个数(结合板书讲解)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说是连减算式。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新内容:一起读课题:连加连减

  三、练*提高,拓展思维。

  1、基础练*,巩固新知。

  师:你会了吗?考考你。

  第一关、看图列式计算。数学书P72的做一做。

  说一说图的意思,交流反馈,说算理。

  你们很能干。那不看图,你这样的算式会算吗?

  第二关、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数学书P73的3和P74的6的左边3题。

  师:我们一起来校对。自己当小老师批作业,请 报得数。

  师:对的奖励自己2颗五角星,错的订正。

  把数学书放在旁边。

  恭喜你们都过关了!

  2、拓展练*,发展思维。

  师:老师真高兴,奖励你们去游乐场玩。看到了什么?获取信息。

  你想玩什么?

  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玩什么?

  把你的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交流反馈:1〉玩1种的 还剩多少元?

  2〉玩2种的

  师:有没有玩3种的?

  有一个小朋友很聪明的,他玩了四种最便宜但不一样的项目,正好花了10元,你知道他玩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开小火车)

  +3+4-2-4

  2——□——□10——□——□

  +4+1-3-5

  3——□——□8——□——□

  二、质疑激情

  师:小朋友的火车开得真快,那现在我们就坐着火车去小明家看看。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看,他在帮妈妈干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

  三、自主探索,学*连加

  (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

  1、引导观察(课件演示小鸡图)

  师: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指名说一说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师:根据你看到的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3、列式及读法

  师: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

  生试着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现“5+2+1=”)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集体读)

  4、学*计算顺序

  师:那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讨论,说一说。(板书计算过程)5+2+1=8

  |____||

  7____|

  全班交流

  师: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

  (二)理解含义?

  结合图,说说算式5+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个别说、同桌说)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3个数,2个加号

  小结:像这样,我们把3个数以后甚至有4个数、5个数连着加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在计算的时候,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算出得数(可以把这个得数记在脑子里,当然我们还不熟练,可以把答案写在下面),然后加上第三个数,最后算出来的才是这道题目的答案。

  (四)动手操作

  小朋友们都会说会算了,不知道能不能摆一摆再算一算呢?

  要求:先摆4根,再摆3根,最后再摆1根(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根吗?)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动手操作,摆小棒,然后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_______|

  7________|

  四、自主探索,学*连减

  1、引导观察

  师:就在刚才我们学*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我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演示)

  2、交流汇报

  指名说一说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3、列式及读法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8-2-2=

  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

  4、计算、理解含义

  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说一说8–2–2=4

  全班交流板书:|____↑

  师:第二步是用哪个数去减?6______↑

  结合图,说说算式的含义(指名说)

  5、小结并补充课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把几个数连着加起来的算式叫做连加,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连减)在计算的时候,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减,算出得数,然后用算出来的数去减第三个数,最后算出来的才是这道题目的答案。

  6、动手操作

  师:那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摆一摆

  要求:摆好10根小棒,先拿掉3根,再拿掉5根

  师说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动手操作,摆小棒,然后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3–5=2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____↑

  7______↑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过渡:今天我们学*了连加连减,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燕子图

  ①仔细观察,指名说图意

  ②学生列式计算

  2、出示跳绳图

  ①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指名回答

  3、出示汽车图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汇报

  4、交流生活实例

  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连加连减的实例并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如:老师一共有8个小苹果,先奖掉了3个,又奖掉了2个,还剩几个?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六、拓展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上大家都学得很认真,掌握得很不错,老师想奖励小朋友们去超市选购自己最喜欢的三样物品。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机动方案:

  (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

  (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练*: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完成练*十四第1、2、5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认识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又来了1只小鸡。

  师:对于这题应该怎么列式呢?

  板书:5+2+1

  为了计算准确,可采取分步计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骤如下:

  5 + 2 + 1 = 8

  2、(出示课件)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8 – 2 – 2 = 4

  6

  2、练*: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第74页的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我听你们的老师说,大家都非常的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教就会,我不信,现在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很聪明。

  二、检查复*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 13-4-5= 62-20=

  9+5+7= 16-8-4= 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三、导入新课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果真是名不虚传,你们真的是非常的聪明。不过我还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

  将28+34改为例1 28+34+23

  四、教学新知

  师:这三个数相加,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生:先算 28+34

  师:28+34我们已经算过了,谁能帮老师写出来?

  (学生口述计算,教师板书。)

  师:现在做完了没有?还要算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教师板书。)

  师:现在做完了吗?

  (注意,还要再在横式上写上得数。)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还有哪位同学和他同样聪明?

  好!现在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谁最聪明?!

  完成 “做一做” 49+25+17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

  生回答。

  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 ,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把52-20改为例2: 52-20-18

  对学生提出要求:先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表扬,然后指着其中的 52-20 说:

  这一步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我们学过它的口算,谁能口算出来呢?

  根据学生举手数的多少,说: 真不错,有这么多的同学能口算出来,那么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的题目,能口算的就不用再写竖式了。

  在板书上用红色虚线把 52 框起来。

  -20

  ——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省略其中的一步计算。

  “做一做” 84-26-30= 注意:遇到哪一步可以口算,就不必写竖式。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课本上的例1和例2,其中的例1是三个数相加,叫(连加)(并板书)。例2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叫(连减)(并板书)。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指例题)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六、课堂练*

  1、现在我们再来重新练*一下两个竖式的简便写法。

  做第1题。

  2、大家都做的不错,现有我们再来做一下第2题,你可以选择用两个竖式或用简便写法。

  3、另外,如果在计算中,我们发现一些题目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口算,不写竖式。

  我们来做一下第三题,看谁能不用竖式,直接算出来。

  六: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例128+34+23=85

  28 62 简便 28

  + 34 + 23 写法 +34

  ———— ———— ————

  62 85 62

  +23

  ————

  85

  例252-20-18=14

  52 32 简便 52

  - 20 -18 写法 -20

  ———— ———— ————

  32 14 32

  - 18

  ————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一大早,小明就跟着妈妈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去奶奶家玩。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1.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4+3?

  5+3? 7+1? 3-1? 6-2?? 6-6?? 7+3

  2 你们看奶奶拿着气球在门口欢迎小明的到来。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气球提一个数学问题呢?(生回答)

  小明想把这些气球送给表现最好的那组。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小明到奶奶家,经常帮奶奶做家务,你看他在院子里帮奶奶喂小鸡。)

  (1)说图意,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了两只。)

  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随生答板书:

  (1)5+2=7??

  继续出示小鸡图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又跑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怎样列式?(5+2+1)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学*读法:5+2+1读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来。

  学*算法: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3)出示小黑板:

  2+4+3=? 3+1+6=

  先算( )+( )=( )先算( )+( )= ( )

  再算( )+( )=( )再算( )+( )=( )

  2、探究连减

  (1)、师:小鸡吃饱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主题图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2)、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3)、生讨论算法并算出得数(8-2-2先算8-2=6,再算6-2=4)

  师问:第二步算几减几?为什么是6减2?

  (4)、小结: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小朋友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现在翻开书本65页

  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把它写在书本上。

  指名回答,师随生板书。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2)先摆10个三角形片,先拿掉三个,再拿掉5个(师先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还剩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把它写在书本上。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教学目标:

  1.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开小火车)

  +3+4-2-4

  2――□――□10――□――□

  +4+1-3-5

  3――□――□8――□――□

  二、质疑激情

  师:小朋友的火车开得真快,那现在我们就坐着火车去小明家看看。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看,他在帮妈妈干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

  三、自主探索,学*连加

  (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

  1、引导观察(课件演示小鸡图)

  师: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指名说一说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师:根据你看到的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3、列式及读法

  师: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

  生试着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现“5+2+1=”)


小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9)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认识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又来了1只小鸡。

  师:对于这题应该怎么列式呢?

  板书:5+2+1

  为了计算准确,可采取分步计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骤如下:

  5 + 2 + 1 = 8

  2、(出示课件)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8 – 2 – 2 = 4

  6

  2、练*: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第74页的第5至8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通过同学生活中饶有兴趣的情节,让同学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式。感受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学生已经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掌握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巩固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 在具体的情境中并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要记住第一步口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师:黑板上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的题,请同学计算出答案

  3+2 5+1 6+4 9-3 6-1 5-5

  2、编题

  师:昨天给大家留了一个小作业,根据算式编一个小故事,你能从黑板上选择一个算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生说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也带来一个小故事,仔细看(出示图)

  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喂食)

  有几只小鸡?(5只)

  原来有5只小鸡(板书“原来)

  现在呢?(课件演示)(来了2只)(板书“来了”)

  继续看图,现在又来了几只?(又来了1只)(板书“又来了”)

  为了区分开,我们在这里加“先”,先来了,又来了

  看图自己试着说一说这三句话,如果你想不起来,可以看看黑板(学生自己说)

  找同学来说(多找几人)

  2、尝试列示

  师:你能用个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5+2+1)

  5、 2、 1各表示什么?

  每来一次我们就用什么连接?(加号)

  换个图你还会吗?

  3、出示小狗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仔细想一想(只看不说话)

  谁能用三句话说一说?(原来有1只小狗,先来了4只,又来了2只)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只?(板书“一共有”))

  你能给同桌说一说这四句话吗?(同桌互说)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几人说)

  你能写个加法算式吗?(1+4+2)

  1、 4、 2各表示什么?

  4、出示燕子图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敢挑战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