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

  在本学期的学*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我将学生的练*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是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做法: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2

  教学完小数除法后,我发现学生原有的书写*惯不太好,影响了计算的竖式,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原来的小数点的位置和新的小数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上商的.时候不知道小数点该打在哪里。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时,有时候被除数就变了一个整数,就应该当作整数除法来算,当整数部分除完还有余数时,应该先在商中间打上小数点,再添0计算。我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移动小数的位数错误,导致了计算思路不清晰,影响计算结果!而商不变的性质是小学中高阶段很重要的性质,它对于分数的学*也至关重要,但真正能把这个性质弄懂弄透,并不容易,很多学生不能体会这个性质的内涵,当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解题时,其实是将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的,但是当被除数和除数发生相应的改变后,学生的思路跟不上,落于窠臼。另外,有部分学生认为学*小数乘除法是比较复杂的,懒与计算,喜欢使用计算器,我个人也认为,在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使用计算器是很普遍也是很实用的,学生使用计算机没有错,但是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来看,这是与新课程相违背的!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不仅应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应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条件。在学*小数除法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性质和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商是否准确,比如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比1小,被除数比除数大,商就比1大,被除数除以小于一的数,商反而大,包括之前提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可是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并不能很灵活的利用这些性质和意义,在求出错误商时,不注意检查!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3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方法。因此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从而概括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想办法计算商。力求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而且充分交流,引导相互的理解,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很多,对算理的理解也较为透彻,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数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最后归纳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要关注学生的学*。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练*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

  2、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课堂应变能力差,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4、教师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应多一些。

  我感觉自己还应加强学*,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解读,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想的是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做真诚地交流。希望每节常态课都能因学生而精彩,因教师而灵动。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4

  到今天为止,“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基本结束,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求积的*似值、求商的*似值。这几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中,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两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想对较好,求积的*似值这几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对较差,差的`原因是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准确地计算整数除法。

  在教学时,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然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尽量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学生能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问题,必须从中选择一种最好的办法。

  在各个板块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本单元中的计算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表达,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才能记得更深、记得更牢。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从孩子们熟悉的买东西入手,再比较一下哪种牛奶便宜,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探究哪种牛奶便宜时,孩子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再感受算法多样化。每一种做法都渗透着一种思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像、创造。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思考、表现、创造。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台,让他们去体会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优点:

  1、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初步解决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自己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准确的算出结果。

  2、学生学*的兴趣较浓,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

  本节课不足:

  1、在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个别同学对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好。

  2、对于补“0”和用“0”占位的方法上,个别同学还需要继续加强。

  3、教学时,忽略了个别学生,比较片面,整体把握性不好,有待于加强。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阅读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1)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

  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代表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

  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之一,学*计算,是一个枯燥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反复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做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2.缺少变式练*,如从1、2、3、4、5、6中选填四个数,使得( )( )÷( )的商中间有0。这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有帮助。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代表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算理。如:这节课中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而获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题。在练*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的*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是知情合一的学*,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10份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2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

  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3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4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5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6

  今天执教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以下两点:

  一、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题教学时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会竖式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方法的需要。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二、通过“做一做”中的四道题,探索不够商1,0占位的道理。

  先引导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从前面“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够商1,0占位”来解决商中间带0的另一种情况。解答后组织学生课堂交流。在列竖式时,一部分学生还是用原有写法,但大部分从上面的.例题中得到启发,用简便写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简便写法,让学生对两种写法进行比较,体会出简便写法的有点,从而掌握了这种方法,搞清了商0的算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反思今天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7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也充满了兴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8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9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3)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4)

——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设计3篇

  设计说明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动力。本教案设计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利用课件演示创设懒羊羊拔萝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引出了“0÷5=?”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明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引导探究,在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计算教学只有在感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本教案设计在教学了商0的除法后,出示例6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尝试解决两个问题,从而引出商中间有0的除法。学生在有计算除法经验的基础上,大多数都能比较完整地列式解答。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懒羊羊发现地里的胡萝卜成熟了,就想拔几根拿回去分给5个小伙伴,可是它突然困了,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课件出示,学生讲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情境之中。

  ⊙探究新知,总结算法

  1.教学例5。

  (1)提问:①猜一猜,懒羊羊拔到胡萝卜了吗?(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想法)

  ②它为什么没有拔到呢?(等他醒来的时候,胡萝卜可能已经被别人拔光了)

  ③还剩多少根胡萝卜?(0根胡萝卜)*均分给5个小伙伴,怎样分?(每个小伙伴一根也分不到)什么都没有,用数字几表示?(用0表示)

  (2)列出算式,探究答案。(0÷5)

  ①0÷5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分组讨论)

  ②汇报。

  生1:把0根胡萝卜*均分给5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一根也没有分到,所以0÷5=0。

  生2: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0×5=0,所以0÷5=0。

  (3)想一想,填一填。

  0÷2=□0÷8=□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

  (4)引导学生思考:0÷5=0、0÷2=0和0÷8=0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被除数都是0,商也都是0,除数不是0)

  (5)小结。

  师:谁能把这三个算式相同的地方用一句话说出来?(生自由发言)

  强调:当0作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教学例6(1)。

  出示光明书店的情境图。

  (1)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交流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选择性板书)

  ①小明买了2套*古典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②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③分析问题①中的数量关系,想一想,该怎样列式?(208÷2)

  ④学生尝试计算,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先从208的最高位除起,百位上是2,2÷2=1,所以在商的百位上写1,十位上0除以2等于0,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个位上的8里面有4个2,所以在商的个位上写4。

  (3)观察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要写0呢?商中间的这个0不写行不行?

  强调:0在商中起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

  (4)投影展示学生两种竖式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竖式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强调:第二种写法比较简便,省略的那一步不影响后面的计算。

  (5)小结。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最高位除外),这个0不能不写,它起占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

  教学难点:

  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韦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5、你会选哪一家?

  美羊羊一家要去旅游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猴们结伴到野外采摘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们瞧。(投影出示例题情境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

  3、(1)求“*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6÷3=2

  (2)求“*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

  二、师生探究。

  1、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1)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试一试:0÷4= 0÷9=

  (3)从刚才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2、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吗?

  (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

  ②用竖式计算:

  ③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

  3、试一试。

  (1)投影出示:480÷4 350÷5

  (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3)学生列竖式计算。

  (4)反馈交流:你发现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反思。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6篇

  本节课的重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分类进行教学。

  首先解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仍是小数和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这两种情况。我贴*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创设情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其次,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最后,我又自编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是整数的*题,进行专项训练。如:2.70.3 3.62.5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之一。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复*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这是学生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和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引出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学生直接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划掉了,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有的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扩大了相同的倍数,针对学生的种种做法,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说理,大家都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去计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出现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道理后,自己改正了错误,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验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五、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我讲了一节《小数除法》,在备课的时候,我将教材小数除法的意义,先讲了。因为我想,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算理是比较难的,应该将重点放在算理上。小数除法的意义在学整数除法的意义的时候已经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学安排的改变是这样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课时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两个例题!我觉得,两个例题一起讲不太合适,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才行!

  因为是基础,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学生在这样地教学安排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一步步熟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改变,在课堂中,比较适应学生的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视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这样做,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教学计算的课比较枯燥的,要把比较枯燥的课上得有趣,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体会北京的“京剧、烤鸭、四合院、胡同”的同时,已经进入了新课的内容!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我还是本着学生会的不教,让他们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会的学生先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说计算过程的时候,教师先问:“先从被除数的哪部分除起?”区分了整数与小数除法的不同!在不够商1的时候,要怎么办,把问题推给学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迁移类推,就总结出了“不够商1,0占位”,在教学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时候,学生就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除到末尾有余数,一种是添0继续除!两方的学生开始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计算这样的除法!

  范老师听完课,对我的课评价比较高,但也提出了她的一些看法,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带尺子,我批评了他,后面他的学*就有点闷闷不乐!,关注个别学生的情感变化的这个过程,我还是做的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地合理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是我在视导后的一些反思。

  一、背景分析与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而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能力出发要使学生在具发展性,强调对数学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从本课的知识点出发,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对知识的熟练掌握。所以我觉得本课应初步渗透转化、建构模式等数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作为教师的角色就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就是信息加工、意义建构的主体。在结合本课教学的实际,在选择教法时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才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适度放手让学生探究学*,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成功或失败。第三,通过分类、验证、优化等活动,为学生的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机会,可促进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就要改进以往“复*→新授→巩固练*→总结→作业”模式中的教学策略,而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一开始就创设情景直接引出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觉得应怎样算”,试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一部分缺少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有他人的意见可供参考,不至于束手无策;也使一部分有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互相启发,在思考时更有广度和深度。接着就让觉得自己已能探究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而觉得自己还不能计算的,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因此在有这种设想后我觉得这种分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反应,再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我考虑到以下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果全班学生都不能独立探究——不再分层,而将分层探究中的指导提前,并适当增加指导层次;如果全班学生都认为自己能独立探究——不再分层,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并个别指导;而且在授课之前,把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时可能出现的算式都列出来,并想清每种算式的解决和指导方法。并安排了四层练*,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训练,及时反馈、调节,使学生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

  二、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经历了猜想、借鉴、探究、分析、辨别等过程,其中有独立思考、有情感体验、也有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有所发展。因此学生在最后做练*时正确率较高。

  这样相对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各异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合理调控。如果处理不当,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如在讨论“0.065÷0.05”你觉得可以怎样算时,学生会有各种回答,这时怎样点拨,讲到怎样的程度才有利于学生的探究,都需要教师当机立断。在这节课中,我的点拨不够,这与后来部分探究的结果不太理想是有联系的。因此通过教学我觉得上这样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教学的进程往往无法按照单一的程序进行,更多的是教师要具备对学生的认知的认识和教学的机智。而相应的做出一定的预测。因此这就要求自己不能知难而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出示例4

  解决问题(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苹果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呢?

  你是怎样估计的?

  2.启发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选择几种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做法。

  4.小结

  相机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

  追问: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小数除法计算中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原有整数除法计算的知识,顺利迁移学*本课的新知识。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集体讲评时重点突出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探求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为下面进一步学*小数除法的知识积累经验,作好铺垫。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却是个难点。而商不变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在教学中,复*旧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214.5÷15=14.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21。45÷1.5、0.145÷0.015的商。这是学*层面的一个飞跃,但却是有根据、有基础的飞跃。学生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来说理,就证明了这个飞跃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只要紧紧抓住商不变性质这根线索,这部分内容就能轻松获得突破。

  二、抓住本质,化繁为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出商,完全没有必要计算时在小数点的问题上过多纠缠,增加学生的学*难度。教学中,抓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本质,不在竖式计算上设置人为的障碍,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更明显地体现了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的本质。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中获得新知,更新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出示214.5÷15=14.3,要求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说出21.45÷1.5、2.145÷0.15、0.2145÷0.015的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比较2.052÷3.6、20xx÷0.36、2.052÷0.036的转化过程来发现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转化方法。

  最后通过计算来总结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巧用儿歌教学,帮助学生总结算法,突破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适时引用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突破这个难点。“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在第一轮的赛课活动中,我讲了一节《小数除法》。在备课的时候,我将教材小数除法的意义,先讲了。因为我想,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算理是比较难的,应该将重点放在算理上。小数除法的意义在学整数除法的意义的时候已经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学安排的是这样的: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才行!因为是基础,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学生在这样地教学安排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一步步熟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种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比较适应学生的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视导,这样做,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教学计算的课比较枯燥的,要把比较枯燥的课上得有趣,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体会北京的“京剧、烤鸭、四合院、胡同”的同时,已经进入了新课的内容!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我还是本着学生会的不教,让他们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会的学生先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说计算过程的时候,教师先问:“先从被除数的哪部分除起?”区分了整数与小数除法的不同!在不够商1的时候,要怎么办,把问题推给学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迁移类推,就总结出了“不够商1,0占位”,在教学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时候,学生就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除到末尾有余数,一种是添0继续除!两方的学生开始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计算这样的除法!

  在上完这节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和其他老师的计算课相比,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到位:1、激励性语言不多,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2、板书后让学生练*时板书不够规范,强调不够。我在今后上课后将在这方面努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一节计算课,算理的理解、竖式的写法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教学,学生就会学得很枯燥,教师也会很疲惫,算理的理解不会很透彻,计算也不会扎实。要避免这些弊端,就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精心预设学生的想法。结合我自己在准备这节公开课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我有以下两点想法。

  一、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才是关键。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难点。它安排在整册教材的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虽然教材把这个内容安排在小数乘小数之后,但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过了,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如何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呢?商不变的规律就是沟通新旧知识的纽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就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是教学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了算理以后,在竖式中进行转化是学生学*过程中的又一重点、难点。

  基于这些,我在教学设计中就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

  1、复*旧知: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引入。

  2、出示例题并列式7.98÷4.2,与复*中的算式比较,发现除数是小数了,引出新问题。

  3、合作探索: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新问题吗?得出“转化”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体会“转化”。

  4、师生共同得出如何在竖式中表示出“转化”的过程,并完成竖式;练*在竖式中转化;练*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5、小结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只有在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合理地、一层接一层地设计教学,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预设——错误也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第一次设计学生合作探索时,我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做法

  1、转化成798÷42;

  2、转化成角来计算;

  3、转化成79.8÷42;

  4、转化成798÷420。

  但是在实际试上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做法是第一种,几个同学能想到第三种,没有人能想到第二种、第四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设想能不能让学生抓住第一种错误的做法进行分析,思考:“转化成798÷42算出的结果会和7.98÷4.2的结果一样吗?”然后再让学生说别的想法。结果按照这一思路试上后,学生很自然地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这样转化是错误的,并有更多同学想到了要转化成79.8÷42,还有同学想到了转化成798÷420。学生在审视错误的过程中强化商不变的规律,并自然地得出正确的转化方法,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这一过程这样处理后,学生对于“转化“的依据印象更深,也理解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我讲了一节《小数除法》,在备课的时候,我将教材小数除法的意义先讲了。因为我想,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算理是比较难的,应该将重点放在算理上。小数除法的意义在学整数除法的意义的时候已经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学安排的改变是这样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课时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两个例题!我觉得,两个例题一起讲不太合适,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才行!因为是基础,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学生在这样地教学安排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一步步熟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改变,在课堂中,比较适应学生的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视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这样做,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教学计算的课比较枯燥的,要把比较枯燥的课上得有趣,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已经进入了新课的内容!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我还是本着学生会的不教,让他们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会的学生先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说计算过程的时候,教师先问:“先从被除数的哪部分除起?”区分了整数与小数除法的不同!在不够商1的时候,要怎么办,把问题推给学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迁移类推,就总结出了“不够商1,0占位”,在教学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时候,学生就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除到末尾有余数,一种是添0继续除!两方的学生开始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计算这样的除法!

  但有学生也提出了的一些看法,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带尺子,我批评了他,后面他的学*就有点闷闷不乐!,关注个别学生的情感变化的这个过程,我还是做的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地合理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是我在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分类进行教学。

  首先解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仍是小数和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这两种情况。我贴*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创设情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其次,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最后,我又自编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是整数的*题,进行专项训练。如:2.70.3 3.62.5等。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7)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今天课堂上学*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自由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支持。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组织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段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2、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1]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任何数除0都得0。

  生2: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的*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是知情合一的学*,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五)份(扩展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范本十份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方法。因此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从而概括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想办法计算商。力求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而且充分交流,引导相互的理解,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很多,对算理的理解也较为透彻,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数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最后归纳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要关注学生的学*。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练*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

  2、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课堂应变能力差,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4、教师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应多一些。

  我感觉自己还应加强学*,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解读,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想的是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做真诚地交流。希望每节常态课都能因学生而精彩,因教师而灵动。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方法。因此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从而概括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想办法计算商。力求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而且充分交流,引导相互的理解,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很多,对算理的理解也较为透彻,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数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最后归纳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要关注学生的学*。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练*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

  2、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课堂应变能力差,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4、教师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应多一些。

  我感觉自己还应加强学*,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解读,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想的是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做真诚地交流。希望每节常态课都能因学生而精彩,因教师而灵动。

  我讲了一节《小数除法》,在备课的时候,我将教材小数除法的意义先讲了。因为我想,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算理是比较难的,应该将重点放在算理上。小数除法的意义在学整数除法的意义的时候已经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学安排的改变是这样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课时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两个例题!我觉得,两个例题一起讲不太合适,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才行!因为是基础,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学生在这样地教学安排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一步步熟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改变,在课堂中,比较适应学生的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视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这样做,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教学计算的课比较枯燥的,要把比较枯燥的课上得有趣,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已经进入了新课的内容!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我还是本着学生会的不教,让他们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会的学生先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说计算过程的'时候,教师先问:“先从被除数的哪部分除起?”区分了整数与小数除法的不同!在不够商1的时候,要怎么办,把问题推给学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迁移类推,就总结出了“不够商1,0占位”,在教学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时候,学生就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除到末尾有余数,一种是添0继续除!两方的学生开始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学生学会了计算这样的除法!

  但有学生也提出了的一些看法,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带尺子,我批评了他,后面他的学*就有点闷闷不乐!,关注个别学生的情感变化的这个过程,我还是做的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地合理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是我在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一节计算课,算理的理解、竖式的写法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教学,学生就会学得很枯燥,教师也会很疲惫,算理的理解不会很透彻,计算也不会扎实。要避免这些弊端,就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精心预设学生的想法。结合我自己在准备这节公开课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我有以下两点想法。

  一、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才是关键。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难点。它安排在整册教材的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虽然教材把这个内容安排在小数乘小数之后,但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过了,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如何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呢?商不变的规律就是沟通新旧知识的纽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就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是教学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了算理以后,在竖式中进行转化是学生学*过程中的又一重点、难点。

  基于这些,我在教学设计中就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

  1、复*旧知: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引入。

  2、出示例题并列式7.98÷4.2,与复*中的算式比较,发现除数是小数了,引出新问题。

  3、合作探索: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新问题吗?得出“转化”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体会“转化”。

  4、师生共同得出如何在竖式中表示出“转化”的过程,并完成竖式;练*在竖式中转化;练*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5、小结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只有在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合理地、一层接一层地设计教学,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预设——错误也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第一次设计学生合作探索时,我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做法

  1、转化成798÷42;

  2、转化成角来计算;

  3、转化成79.8÷42;

  4、转化成798÷420。

  但是在实际试上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做法是第一种,几个同学能想到第三种,没有人能想到第二种、第四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设想能不能让学生抓住第一种错误的做法进行分析,思考:“转化成798÷42算出的结果会和7.98÷4。2的结果一样吗?”然后再让学生说别的想法。结果按照这一思路试上后,学生很自然地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这样转化是错误的,并有更多同学想到了要转化成79.8÷42,还有同学想到了转化成798÷420。学生在审视错误的过程中强化商不变的规律,并自然地得出正确的转化方法,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这一过程这样处理后,学生对于“转化“的依据印象更深,也理解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出示例4

  解决问题(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苹果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呢?

  你是怎样估计的?

  2.启发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选择几种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做法。

  4.小结

  相机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

  追问: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小数除法计算中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原有整数除法计算的知识,顺利迁移学*本课的新知识。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集体讲评时重点突出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探求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为下面进一步学*小数除法的知识积累经验,作好铺垫。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一节计算课,算理的理解、竖式的写法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教学,学生就会学得很枯燥,教师也会很疲惫,算理的理解不会很透彻,计算也不会扎实。要避免这些弊端,就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精心预设学生的想法。结合我自己在准备这节公开课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我有以下两点想法。

  一、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才是关键。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难点。它安排在整册教材的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虽然教材把这个内容安排在小数乘小数之后,但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过了,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如何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呢?商不变的规律就是沟通新旧知识的纽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就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是教学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了算理以后,在竖式中进行转化是学生学*过程中的又一重点、难点。

  基于这些,我在教学设计中就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

  1、复*旧知: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引入。

  2、出示例题并列式7.98÷4.2,与复*中的算式比较,发现除数是小数了,引出新问题。

  3、合作探索: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新问题吗?得出“转化”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体会“转化”。

  4、师生共同得出如何在竖式中表示出“转化”的过程,并完成竖式;练*在竖式中转化;练*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5、小结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只有在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合理地、一层接一层地设计教学,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预设——错误也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第一次设计学生合作探索时,我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做法

  1、转化成798÷42;

  2、转化成角来计算;

  3、转化成79.8÷42;

  4、转化成798÷420。

  但是在实际试上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做法是第一种,几个同学能想到第三种,没有人能想到第二种、第四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设想能不能让学生抓住第一种错误的做法进行分析,思考:“转化成798÷42算出的结果会和7.98÷4.2的结果一样吗?”然后再让学生说别的想法。结果按照这一思路试上后,学生很自然地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这样转化是错误的,并有更多同学想到了要转化成79.8÷42,还有同学想到了转化成798÷420。学生在审视错误的过程中强化商不变的规律,并自然地得出正确的转化方法,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这一过程这样处理后,学生对于“转化“的依据印象更深,也理解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小数除法是学生在五年级才刚接触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了小数乘整数,但是小数的除法从难度上来讲比小数乘法高很多,尤其是在算法方面。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教学算理上,以理解算理加强算法掌握。

  我班上的孩子理解能力不是很好,但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迁移法”,二是“比较法”。我没有采取直接讲解计算方法,而是从复*整数除法的算理开始。

  1、首先出了一道96÷3=的题目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是怎么想的。

  2、接下来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完成96.3是由()个(),()个(),和()个()什么想成的。

  3、最后,让学生想一想,96.3除以3可以怎么想,怎么算。

  这三个复*步骤的目的都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学*迁移做准备,有了这样一个铺垫过程,接下来学生在完成例题中的第一个问题中,经过思考,再加上我的适当点拔,掌握得相当好。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小数除法计算题,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我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讨论逐步解决列竖式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同时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还算比较成功。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补0,学生掌握得仍然不够,原因是我例题与课堂练一练中,只出现了在余数中补0的题型,未涉及到在被除数中补0的情况,所以课堂中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导致学生未掌握好。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只强调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仍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过程中,除了在商中点上小数点,也在积中点上了小数点。

  一、 课前复*相关知识

  第一复*整数除法如:115÷5让学生在草稿上计算这道题,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说一说11.5的组成,从而通过复*整数除法的计算和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过程来看,学生能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上来,这充分说明新课前的复*是很有必要的。

  二、 创设情境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播放课件,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商店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三、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方法。因此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从而概括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法。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最后归纳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本节课归纳小结主要从两方面:第一归纳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设计了2个练*题,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这样既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又巩固刚学的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也有不足之处。第一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力度不够,第二思想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