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4-12 04:28:34 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在我校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在《政治生活》内容里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是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储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虽然已经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但是其对高中生活而言第二个学期也只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由于他们还处于青春成长期对新鲜的事物又极其感兴趣,尤其是对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带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羡慕的心情,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他们的学**惯和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于初中阶段,而且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背诵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形成不喜欢背诵的*惯,这样导致许多学生*时根本不学*,临时抱佛脚,自我学*能力差,缺少分析问题能力和意识,这样是并不利于高中教师的教学。高中教材相对与初中教材难度有较大的改变,有一定的深度,政治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形成厌学的情绪,这样,就很难再去培养他学*这门课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加重,这给老师组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情况必须要有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措施和要求: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根据该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认真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备好学生,提高上课效率。

  (2)加强学生课后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避免因累积而厌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认识政治学科,改变初中的政治原有*惯,学会理解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政治。

  (4)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能够在每一个学生眼里成为一节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和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热情和成绩。

  五、工作设想:

  1、新课程方面:

  积极学*课改相关精神和新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贯彻三维教学模式,探讨新课程的实现方法,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2、集体备课方面: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利用本备课组的资源优势,切实加强落实集体补课,充分发挥政治组集体的力量,为高二政治取得好的成绩打好基础,特别对一些重难点,能够互相讨论交流,能很好地做好资源共享。

  3、作业批改方面:

  对每一次的作业都认真批改,并能及时给予讲解。同时可根据学生情况,找一些相关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更加巩固。

  4、校本教研:

  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备课组在学校安排的时间内开展活动,积极展开讨论,研究教学问题,参与科组课题,配合科组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切实提高现有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都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老师要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策略,为教学提供较为成功的范例。要通过课件制作和整合教学公开课等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的提高。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进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课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6课时

  第四章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6课时

  期复*与练*

  第五章 物体的*衡 4课时

  第六章 圆周运动 6课时

  第七章 万有引力 6课时

  第八章 功 动能定理 5课时

  学生实验 7课时

  期末复*与练*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惯。

  四、主要教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新大纲的学*和落实,特别是最*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开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全体的教材教法分析与介绍,一般每月一次,对新高一教师则准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必修1),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的导入模块,皆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基础、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实现——制作、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高11班金额高12班学生分为6-8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收集与技术有关的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喜欢上技术课,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1”形成浓厚的学*兴趣。

  5、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多跟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物理、历史、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5、丰富学生的学*过程,倡导学*方式的多样化。

  六、实施过程

  根据国家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设置指导意见,本(技术与设计1必修)应该安排38学时,但我校只在高一一学年开设《技术与设计》(必修1)高二和《技术与设计》(必修2),,每周一课时,这样我们只能压缩课时,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必修)模块课时分配计划。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1)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3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杜甫川小学一年级4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每个班级50个孩子,男女生的比例基本一致。刚刚从幼儿园踏入一年级的孩子们,对体育课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玩上,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老师不断地去关心和爱护,并让他们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和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惯。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过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但是善于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乐于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游戏和比赛、模仿性强等,这些都是一年级的孩子共有的特性。 每个专业的体育老师都知道,要上好、上活一年级体育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直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教材队列是水*一的第一个实践教材内容,前面还包括了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等),教学中,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涣散的特点,主要配以简单的队列、队形为主。如:集合整队、原地转向、原地踏步等。要求在每节课上都能够将这些队列知识慢慢渗透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徒手操的练*,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在学会游戏的同时,更加应该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内容、并且学会相互帮助、积极参加个人和团体的活动、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三、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兴趣。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学*和应用运动技能、游戏和韵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拍球、滚动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广播操的教学,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通过走、跑、跳、投、掷等游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游戏与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具有活泼、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荣誉感和责任心。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伙伴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措施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课每一节课,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前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3、利用评比法培养学生荣誉感,提高课堂组织的效果。

  4、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练*的积极性。

  5、利用正确示范和多种诱导方法来促进技能的掌握。

  6、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的效果。

  7、加强课堂常规的教育、落实,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纪律,做好出操、集队、*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做到写好学期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工作,目前我校没有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积极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配合好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有关测定,关心好学生每天的眼保健操。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刚跨入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每一个体育老师都知道:要上好、上活低段的体育课是有一定难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组织教学方面,有的教师会感到束手无策,因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

  但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尤其使对新学技术动作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对体育兴趣是从模仿开始的,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直观入手,让学生感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乐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知道一些保护自身健康的基础常识,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

  2、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和韵律活动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具有活泼、乐观、愉快的情绪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培养同伙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

  4、使学生了解做操的好处及简单的安全常识,初步懂得一些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和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生活*惯,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互相关心的优良品质。

  5、培养荣誉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良好道德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的练*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2、教学难点:学校体操动作。

  四、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走跑练*(30米跑和300—500米走跑交替)、基本步法练*。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惯。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提高理论水*,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总结经验教训。

  六、注意事项:

  1、一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上课中要注意安全,上课方式多采用游戏。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3、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2)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但一年级孩子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9.1-9.2 新生开学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数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数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数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数

  六 10.8-10.10 比较

  七 10.12-10.16 比较

  八 10.19-10.23 加减法(一)

  九 10.26-10.30 加减法(一)

  十 11.2-11.6 加减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试

  十二 11.16-11.20 分类

  十三 11.23-11.27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1.30-12.4 认识图形

  十五 12.7-12.11 加减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减法(二)

  十七 12.21-12.25 认识钟表

  十八 12.28-12.31 总复*

  十九 1.4-1.8 总复*

  二十 1.11-1.15 总复*

  二十一 1.18-1.22 复*

  二十二 1.25-1.29 复*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试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学**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 5课时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册教材所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二是指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如下编排结构:结合情境图——你说我讲——自主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和学*态度、*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复*(12)

  元月份:期末复*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之前交(若无晚自*,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学**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 5课时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3)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3)、复*(12)

  元月份: 期末复*(8)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知识情况

  本班有10个学生,他们中或残疾类型或残疾程度不同,学生的学*接受能力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对每位学生指定相应的教学及学*计划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准备课;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它是聋哑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也是学*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掌握的如何,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在第一学期利用大部分时间来学*这部分内容,使他们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地计算技能,就为今后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初入学的聋哑儿童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数学用语,如多少、大小、长短等。

  2、使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能模仿口形读数,能正确的写出10以内的数。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3)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28人,男生有14人,女生14人,他(她)们是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合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中午及困难班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4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3)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3)、复*(12)

  元月份: 期末复*(8)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册教材所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二是指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如下编排结构:结合情境图——你说我讲——自主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 28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生学**惯、行为*惯养不一,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 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 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 “用数学 ”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第 1 周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较

  第 2 至 3 周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

  第 4 周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第四单元:合与分

  第 5 至 9 周 第五单元: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10 至 11 周 整理和复*、测验

  第 12 周 第六单元:分类

  第 13 周 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

  第 14 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15 至 16 周 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加法

  第 17 周 整理与自评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复*(12)

  元月份:期末复*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之前交(若无晚自*,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和学*态度、*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4)

——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现状分析:

  本年级组有21位教师,有3位新老师,其中有2位是班主任。学生现有303人。开学初,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在各位班主任以及生活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用心的努力工作下,一年级的孩子们比较顺利的度过了,离家、想家的“心理断乳期”。一周的辛勤教育终于换来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孩子们的情绪基本稳定了。本学期我们还将继续发扬以往“团结、愉快、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调动本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竞争中学会生活,在竞争中学会创新。使年级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育模式的工作思想为指导,以德育课题研究为主线,坚持以“培养走进21世纪的现代人”为宗旨。

  2、加强年级组的团队意识,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

  3、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己任,以“教研促教改”,明确日常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提高孩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充分体现年级组的管理作用,以奖励机制的管理办法,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2、本学期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试点班“学生自我发展模式”课题研究为龙头,全面展开自我教育的育人氛围;以“轻负荷、高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小组。语文备课组长:;数学备课组长:。

  3、根据本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两次活动,力争做到德育效果明显。

  4、配合德育处,结合值周检查,要求班主任狠抓学生的行为*惯、学**惯、生活*惯等养成教育。

  5、加强对新教师“学生安全教育”的培训,注重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6、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组建“小精灵乐园”。主要目的是通过寓教育乐的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人交往、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7、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外校教学理念和教育机制,采取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一帮一”形式。刘文娟张继金;王立*吴宏喻素玲昝瑾霞。

  四、工作目标:

  1、努力使全组教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团结愉快、群策群力的集体。

  2、组织带领班主任认真学*学生自我发展模式的理论,共同研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具体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通过引导、教育、内化,使孩子们从小养良好的学*、生活*惯,逐步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5)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6篇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预备3班,总共26人,男生16,女生10人。孩子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对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慢慢适应。由于本班孩子的年龄较小,英语基础也比较薄弱,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英语的兴趣,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轻松愉快的英语学*氛围。

  二、教材内容:

  教材是T、FEnglishForChildren,精选幼儿喜爱的单词句型,歌曲及游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充满激情的教学,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培养幼儿听力、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本教材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重点单词,句型。所学的单词贴*生活,实用性强。

  三、教学目的要求

  教材从小朋友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针对学**惯与策略、思维技能与发展的培养,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开发多元智能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活动,使语言学*和小朋友的实际生活自然融合,既激发了小朋友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小朋友注意倾听、勇于表达的*惯,更为小朋友创造了用英语进行自我展示的空间与机会。

  一年级预备班的孩子应能达到的课程目的要求为:对英语感兴趣,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对英语学*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俗感兴趣。

  四、教学模式:

  本学期一年级预备3班的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日常英语学*的*惯,运用句型和唱儿歌,表演故事等。在掌握教材的知识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中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旧知学*新知;在情景中介绍新单词和句型,引导学生在模拟性和游戏性活动学*英语;学唱英语的歌曲童谣,根据歌唱学动作,通过歌曲童谣巩固所学的.句型,培养学生自主学*英语的良好*惯。

  五、学期目标:

  1、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活动;

  2、根据老师发出的指令,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3、掌握大部分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它们准确的发音;

  4、学会有趣多样的英语歌曲童谣,提高儿童英语听说能力;

  5、能用完整的句型回答老师的问句;

  6、鼓励并锻炼儿童大胆的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等。

  7、能够完整的表演课本中所学的童话剧故事。

  一.指导思想

  加强新课程的悟性,规范“主题有效课堂”操作行为,高一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立足课堂,研究学*的主体与附体,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与学科素养,工作中既要坚持实干、苦干的精神,又要提倡巧干、创新的方法,教师形成了良好教学风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做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二.教学工作思路

  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优化学生的学*方式为目标、履行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为主线,努力践行“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成绩。

  三.教学工作重点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积累素材,规范学分考核操作行为,以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认真及时操作“学*过程评定记录表”,公*公正,严肃对待,不流于形式。

  (2)每周定期汇总学科组长的记录表。

  (3)学段结束后及时提供各项数据,保证学分评定工作顺利进行。

  2.认真开展好“公开课日”活动,研究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1)每周四为高一年级公开课日,预计安排5个学科,语1人、数1人、英1人、综合科2人(理综1人,文综1人),每周一上午备课组长上报讲课教师,年级统一安排。

  各科要统筹安排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达标课等)从第三周开始。

  (2)个人设计方案,全组备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授课模式,通过公开课日进行研讨。

  (3)授课教师一周内上报存档材料(教案、组内评价记录、反思材料)

  (4)教师学期总结要求是: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3.每个学科树立学科典型,重点培养

  (1)语数英2人,综合科各科各1人,上报年级备案(第三周上报,个人自荐与科组推荐相结合)

  (2)教师本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时的学*与积累工作

  (3)有任务时由备课组长组织,打破年级界限共同研究授课方案。

  (4)组内“尝试不同课型的授课模式”时,是直接的实验者。

  4.加强教研、校本研究工作,将集体备课、说课、授课落实到实处。

  要强化备课组的研究意识,以规范教学常规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集体备课时间:

  周一5-6节为语数英。

  周二5-6节为综合科。

  (2)按照“三二一”的时间安排,提前一周拿到教案。

  保证充分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设计。

  (3)保证人数,内容紧凑,时间定为后5分钟——前5分钟 ,课间不休息。

  (4)重点研究“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学案的具体环节之间过渡与衔接。

  (5)有专人进行学案电子版的整理与授课后的反思(记录在学案上)。

  5.主体有效课堂授课模式的实施

  (1)经过三周来的实践,存在问题:

  A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思维停滞,研讨不到位,使主体有效课堂操作不规范。

  B初高中衔接问题:知识要求、思维方法、课堂容量学生有些不适应。

  C课+练实施方案,对“练”课的操作流于形式,“作业讲评+自学完成学案”退化为对篇子的形式了。

  D结束后,缺乏学科组长的点评或有点评但不到位。

  E缺乏对每个小组考评,没有充分发挥行政组长的作用。

  (2)建议与要求

  A前7个班适当降低或拓宽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不许掉队。其他班根据情况,在保证学科整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调整问题角度,至少有50人不掉队,其余学生都学有所得,防止个别学生的消极行为影响班级和年级的整体氛围。

  B加强问题设计,搭台阶,降低思维难度,诱使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C加强“练”课的调控,严格按要求处理。注重作业的处理方式。

  D备课组要对每节课的实施程序加以解说,减少教师课堂的随意性。

  6.每周两次学分作业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是规范书写,养成逻辑性表达*惯,同时为学分过程考核提供材料。

  (2)做在作业本上,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提出要求。总的原则是无涂抹。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书写不满意,保留学生原有思维过程的痕迹,不许撕纸,进行二次书写,工作计划《高一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3)要有评语,使用鼓励、建议性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也希望学生在评语后给老师留言,表达学*感受,通过各种方式拉*师生的关系。

  (4)评定分数,做好记录

  7.提前2分钟侯课制,

  (1)做好组织教学工作,记考勤。任课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

  (2)提高认识,落实是关键,协同班主任管理班级。

  8.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台(要证件材料,校级以上)

  (1)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每学段至少进行一次学科竞赛、优秀作业展览,颁发证书。

  (2)探究性学*作品或代表性成果: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记录;课外阅读书目和笔记以及语文口语交际成绩。

  (3)在县(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公开发表的著作。

  (4)口语交际方面:英语口语大赛,语文演讲比赛等。

  (5)本学期(第一、二学段)由语数英三科组织研究型学*活动,第三周与教科研联系制定方案。

  年级不定期安排在周三的第8节进行研究型活动。

  9.推门片段性听课(1)事先不通知授课教师,随时进适时出。

  (2)了解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有效课堂模式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监督和指导教学。

  10.两个主要会议(周三第8节)

  (1)每月一次备课组长会议,汇报前段学科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集中研讨,协调下一步工作。

  (2)一学期2-3次全体教师会,月考后的成绩分析报告会,班级教导会。

  四.常规教学管理

  1.教学检查

  (1)教案:抽查个人,以点带面。

  (2)作业:每学段检查一次作业,抽查班级,以点带面。

  (3)听课:每周不少于1节,年级主任每周不少于3节。

  听课笔记要有评语。

  (4)计划与总结。

  总结是有关“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方面。

  (5)每位教师按“好课”标准上一节公开课,写一份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份自已满意的课后记(可在公开课中选,存档材料)。

  2.师徒结对方案

  (1)各组根据情况确定结对教师,名单由年级和各科组商定。

  (2)在10中旬-11月中旬举行汇报课、达标课活动

  (3)师徒安排:共13人学科徒弟师傅备注学科徒弟师傅备注语文王建立黄丽琴物理胡晓丽林玉娥陈兰车庆新吴永朝夏瑞军数学王艳双于杰化学于淑凤李黎明张伟郝丽佳宋秋菊李朝胤董树杰肖琴生物刘蕊王宏英语张秀林孙玉凤历史王丽王部南尹继生王艳军

  (4)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2节课

  3.教学档案管理

  (1)教务处要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要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使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教务处收集的教学档案资料有:教学计划与总结、师徒结对计划与总结,公开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记录、教学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教师的获奖情况、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

  (3)学期末验收各位教师对学生的学分管理记录表。

  总之,强化管理提升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优化管理,使管理与教学互促共兴。

  本学期,我接手了一年级新生,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二次接一年级。虽说有过一次经历,但那已是八年前的事了,所以,心里还是觉得没底。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报到后,我便开始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练*。原本已在教室摆好了每个孩子的位置,为了怕他们记不住,还专门让他们互相介绍、认识。谁知,出去上了个厕所,大多数孩子便不知自己该站在哪列哪行。看着孩子们那充满稚气的小脸,我真是恨自己无能!好不容易排好了队形,队伍却根本不成形。孩子们在队伍里乱成了一锅粥:刚把这个排好,那个又乱了;才把这行排整齐,其它行又参差不齐了……仅仅半个上午就把我累得两腿发困,嗓子连说话都感觉吃力……

  这一学期学校又提出要全面进行课堂改革,面对这些懵懂孩童,任务更是艰巨。现特作出本学期计划:

  班级情况

  一年级四班,45人,男生24人,女生21人。从入学的两三天来看,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真听话能力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中有两三个孩子根本坐不住,也不听老师说话,总是扭着、趴着,即使提醒了、表扬了,也依旧坚持不了两分钟。好在人数较少,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管理起来也较轻松。

  班级管理

  由于本学期全面进行课堂改革,所以,传统的横成排竖成列式的座位被四至六人的围坐所取代。座位的变化导致班级管理也得相应变化。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需要细致全面的要求、训练。

  1.座位的正确坐法

  由于围坐在一起,所以有半数学生都是侧身坐着。这就要求孩子在课上得经常地转动身子。所以,开学第一件事就得在教给孩子正确坐姿的基础上教会他们安全、安静、自如地来回转动身体。

  2.培养合作意识。

  既然要以小组来组织教学,那么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就尤为重要。要想让小组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对应的奖励机制,必须培养学生“自己优秀还不行,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提醒,让全组成员都进步才能得到奖励”的思想。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将此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去改变自己自私狭隘的认识。

  3.初步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

  小组教学离不开起带头作用的小组长,所以,从一年级始就得有意识地物色自制力强、表达力强、乐于为班级服务的孩子,让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带动、管理另一部分,使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日教学或课间要和颜悦色,多和孩子沟通,拉*和孩子的距离。只有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

  此外,像按时到校、见到老师要问好、发言要举手、遵守班规校纪等常规管理都需常抓不懈。

  教育教学

  1.更新教育理念。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计划3篇(扩展6)

——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新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儿童生活

  (四)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五)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加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简单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四个部分。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有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一、新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儿童生活

  (四)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五)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加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简单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四个部分。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有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一、班级学情:

  一)基础知识: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1人跟读。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明白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目的还未明确,学*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本班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已经了解了一些课堂纪律规则,语言表达也比较清楚。而且也接受了拼音教学,能读一些浅显的注音读物,会背儿歌、讲故事,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了学校生活(如:遵守纪律,爱学*,有基本的良好学**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小年龄或家庭环境的因素而缺乏自控能力,学*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学过拼音,因此,班内差异较大。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惯,受益终身。

  二)阅读方面:

  学生的阅读*惯较差,大都不爱看书。家长对于阅读也并不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将是本学期的重点。

  三)作文: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看图说话的能力较弱,长的句子就表达不清楚,也没能运用优美词语。有的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上,需要在本学期加强说话练*,并增强写话的兴趣。

  二、本学期重点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