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1-08 00:00:00 [db:标签-标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具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二内容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整》为依据,按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七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图标、主题,有表现主题活动的画面,还有贯穿全书的“东北虎”,提示活动要点。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单元名称

  主题内容

  单元一《学校就是我的家》

  主题一《嗨,你好》

  主题二《请跟我来》

  主题三《校园生活真愉快》

  单元二《早起》

  主题一《我的小秘密》

  主题二《早起一次》

  主题三《你早》

  单元三《开心游戏》

  主题一《开心十分钟》

  主题二《玩的学问》

  主题三《好玩游戏自己编》

  单元四《搜集种子过冬天》

  主题一《神奇的种子》

  主题二《搜集种子》

  主题三〈种子朋友〉

  单元五《学会交流》

  主题一《猜谜比赛》

  主题二《无声的表演》

  主题三《挑战一笔画》

  主题四〈感受他人的困难〉

  单元六〈下雪啦〉

  主题一〈玩雪〉

  主题二〈雪花雪花我问你〉

  主题三〈雪中生活〉

  主题四〈可爱的小雪花〉

  单元七〈迎新年〉

  主题一〈话说新年〉

  主题二〈新年的礼物〉

  主题三〈新年联欢会〉

  四、学生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小朋友在家里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虽然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五、采取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4、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5、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进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课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

  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及参加年级集体备课, 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增强中心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具体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积极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2、加强对本学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自身的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强化研究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惯,抓好养成教育。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

  (二) 课题研究工作。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给一线教师创设更多的学*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惯的养成。

  三、 工作安排:

  二月

  1、 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情况。

  2、 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 课题组活动。

  4、 集体下校。

  三月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研究课)

  四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交流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研究课)

  五月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研究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研究课)、

  七月

  1、学期总结工作。

  2、收集学科资料。

  教育局教研室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档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塣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档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塣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塣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生活》在设计上以学*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方法,了解丰富的学*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4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8

  一、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课 题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1家里来了客1、 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2、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3、 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 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2我随爸爸去做客3我跟妈妈看演出4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5春天在哪里6春天的种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0游戏快乐多11我与小动物12我最爱读的书13做事不拖拉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长记录袋16更上一层楼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20人,男生5人,女生15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二教室里的悄悄话2

  三班级也是我的家2

  四班级小公约2

  五春天在哪里2

  六打扮春姑娘2

  七和春姑娘一起玩2

  八春天里的保健2

  九我们多么幸福2

  十期中考试

  十一手拉手过“六一”2

  十二快乐的一天2

  十三我的身体2

  十四我们进步了2

  十五我的成长记录2

  十六炎热的夏天2

  十七夏天里的科学2

  十八健康安全过夏天2

  十九放暑假了2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闹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几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2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 学情分析

  低年级(一年级)学段共有两个教学班,共56人。

  1、学**惯:本学段的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

  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2、学*能力: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教师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潜能开发:对于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有特长的学生及学*较突出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的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五、重难点

  1、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2、突出“活动性”、“做中学”的特点。

  3、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六、改进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3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新年到了》

  第十三周《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会更好》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一)我的家人与伙伴

  (二)走进大自然

  (三)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六、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周

  准备课

  1课时

  我的家人与伙伴

  第2周

  我的一家人

  1课时

  第3周

  家人的爱

  1课时

  第4周

  我为家人添光彩

  1课时

  第5周

  我和小伙伴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第6周

  春天来了

  1课时

  第7周

  小苗快快长大

  1课时

  第8周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1课时

  第9周

  风儿吹呀吹

  1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10周

  我换牙了

  1课时

  第11周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课时

  第12周

  小心,别伤着

  1课时

  第13周

  夏天,我们注意些什么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

  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 “ 给小朋友的话 ” ,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 我 ―― 你 ” 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 )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 )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 “ 成长乐园 ”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 )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 4 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二、学期教学目标

  1 、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 、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 、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 、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

  1 、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提高***

  ( 1 )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 2 )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 ,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 3 )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 4 )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 、做到四个尊重

  (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 2 )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 4 )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实现四个转变

  ( 1 )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 “ 我问你答 ” 。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 4 )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 、体现四个互动

  ( 1 )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 3 )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 4 )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 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阅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1)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9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方法,了解丰富的学*途径。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34生人,女25生人。这些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可塑性又强的小学生因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学**惯的小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教科书的结构是以学*主题的形式构建的。第一单元《温暖的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来做、我为家庭添欢乐;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在哪里、我和小树交朋友、和风在一起、种养一棵花;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我们去游泳、爸爸带我去做客、看电视;第四单元《火热的季节》:互相提个醒、学会看天气、迎接暑假生活。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活动的安排:

  1、说说我的家。

  2、该我做的事。

  3、我能行。

  4、寻找春天。

  5、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6、风车转转。

  7、我做小客人。

  六、教学业务的学*:

  认真学*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学*相关刊物及先进经验,结合本学期学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改。努力适应当前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需从他们发展的实际和可能动身。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需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小朋友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示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示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获主题,也提倡儿童自身从生活实际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用自身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动身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出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自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掌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维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生长。教师充沛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规范第三局部“内容规范”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布置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布置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效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生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重点:

  1、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2、提高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3、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我升入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3-4周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好书大家来看

  第5-6周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收获

  第7-8周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秋游去 中秋与重阳

  第9-10周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我棒你也棒 学做小雏鹰

  第11-12周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做个快乐鸟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实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重点”“学*内容”“学*活动”“单元练*”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

  2、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练*:分课文练*和活动练*两大部分“课文练*”意在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活动练*”意在形成相应的态度、技能,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

  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

  四、采用多媒体的展示手段

  1、歌曲:通过歌曲来导入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材在每个单元教学前都选用了一首歌曲。所选用的歌曲,大都是节奏轻快、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富于教育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这些歌曲还附有动作,让学生边唱边作,以强化学*效果。

  2、故事: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适合孩子的年龄、心理及语言特点的故事,肯定大受欢迎。教材中所选用的故事包括漫画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等。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益智的故事,让学生边学边动脑筋深入思考。

  3、儿歌:儿歌简短、生动、形式活泼,语言富于节奏感,最适合儿童学*。

  4、诗歌:教材也选用了少量适合学生读的古典诗,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让儿童接触一下古诗,效果良好,因为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是具有道德教育和社会学*意义的。

  此外,还有漫画、游戏、谜语等形式。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健康成长 13课时

  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 10课时

  第三单元 腾飞的* 15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1 我上学了 第一周 2课时

  2 认识新朋友 第二周 2课时

  3 走,看校园去 第三周 2课时

  4 参加升旗仪式 第四周 2课时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学去 第六周 2课时

  6 课堂上 第七周 2课时

  7 课间十分钟 第八周 2课时

  8 放学啦 第九周 1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9 说说我的家 第十周 1课时

  10 爱心伴我长大 第十一周 2课时

  11 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第十二周 3课时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12 北风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2课时

  13 冰雪世界乐趣多 第十五周 2课时

  14 庆元旦,迎春节 第十六周 2课时

  整理与考查(机动) 第十七十八周 4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本单元以“上学的一天”为主线,按照上学路上→学校生活→放学的线索展开,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引导学生探索了解“冰是怎么来的?”的科学道理,并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和一个美丽的冰饰,以激发儿童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冬天。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感受学校环境的美好、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并乐于与新同学、新老师交往。

  2、了解并遵守交往和活动中的规则和纪律,初步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惯。

  3、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环境,逐步熟悉新学校的学*和生活。

  第二单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态度。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惯。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的纪律。

  第三单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第四单元:

  1、通过了解祖国各地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养成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创造性的观察体验活动中,产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喜爱并积极参加过新年这样的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惯和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动手活动中,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了解有关冬天的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重点:

  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体纪律。

  3、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难点:

  1、能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5、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重点:

  1、珍惜自己的生命,初步形成自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态度。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惯。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纪律。

  难点:

  1、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2、知道在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纪律。

  4、能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重点:

  1、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

  2、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3、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难点:

  1、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3、在活动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锻炼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 银色的冬天

  重点:

  1、通过了解祖国各地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养成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了解有关冬天的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难点:

  1、在创造性的观察体验活动中,产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动手活动中,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

  4、通过了解、收集有关材料的活动过程,体验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信息。能尝试进行小观察、小实验等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活动成果。

  五、教学措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等。

  教学进度: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7

  一、教学成绩

  1、学生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学生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惯。

  3、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了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学生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二、存在问题

  1、学生合作交流不够,缺少合作意识。

  2、学生锻炼机会少。实践能力差 。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够,需要再努力。

  4、学生学*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设施及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现、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1、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崇敬之情。

  2、认识**、**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1、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惯。

  2、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1、体验传统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就。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1、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断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己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惯。

  3、学*策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的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三、学期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家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呼劳动技能。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并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

  2、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让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3、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以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6、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教给学生各种学*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2)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方法,了解丰富的学*途径。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34生人,女25生人。这些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可塑性又强的小学生因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学**惯的小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教科书的结构是以学*主题的形式构建的。第一单元《温暖的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来做、我为家庭添欢乐;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在哪里、我和小树交朋友、和风在一起、种养一棵花;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我们去游泳、爸爸带我去做客、看电视;第四单元《火热的季节》:互相提个醒、学会看天气、迎接暑假生活。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活动的安排:

  1、说说我的家。

  2、该我做的事。

  3、我能行。

  4、寻找春天。

  5、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6、风车转转。

  7、我做小客人。

  六、教学业务的学*:

  认真学*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学*相关刊物及先进经验,结合本学期学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改。努力适应当前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的愉快。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行为和*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认识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知道教师节,能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基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惯。认识自己的班级和全般同学及老师。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迈进小学大门,他们以一种既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始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学*任务了。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惯、适应能力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他们一方面聪明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

  第二周(2)我们的校园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

  第四周(4)校园铃声

  第五周(5)*安回家。

  第六周(6)我们的国庆节

  第七周(7)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八周(8)和钟姐姐交朋友;

  第九周(9)我很整洁;

  第十周(10)我会好好地吃;

  第十一周(11)我会整理;

  第十二周(12)看我多精神。

  第十三周:(13)新年好

  第十四周(14)欢欢喜喜过春节;

  第十五周(15)我家大团圆。

  第十六周机动

  第十七周复*迎考

  第十八周复*迎考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班共有学生

  人,整体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大致可分为: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诚实友爱,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4、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学会关心和爱护同伴,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71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外来民工子女,许多小朋友不懂礼貌,待人接物不太清楚,他们有的没有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二、单元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三、主要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活动中把握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顺应低年级儿童的学*特点,遵循低年级儿童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做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展活动。

  3、教学活动之后,利用儿童尚存疑问之处或再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儿童把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好教学活动的后记工作,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教学活动主题的变更、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儿童的表现等进行记录、分析。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重点:

  1、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2、提高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3、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我升入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3-4周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好书大家来看

  第5-6周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收获

  第7-8周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秋游去 中秋与重阳

  第9-10周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我棒你也棒 学做小雏鹰

  第11-12周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做个快乐鸟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3)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学*写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学生,活泼可爱,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上认真,能及时完成各项作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生日快乐;第二单元(第5~8课)走进秋天;第三单元(第9~12课)成长乐园;第四单元(第13~16课)金点子行动。

  三、本学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一、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有六个班,我教一至四班。经过一学年的学*,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身体保健和安全知识,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护眼、护耳、护牙*惯和饮食*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等。

  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学*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为过去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与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探索的兴趣,能用小实验、比较、调查等方法学*知识,并能与教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四、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第一单元:我爱我的身体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机器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身体特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第二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

  引导学生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有助于儿童在与父母、教师、同学等沟通的基础上,认识到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危害,逐步养成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分辨是非的能力第三单元:收获中的学*与发现

  引导儿童在收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了解各种收获物的主要特征,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初步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并通过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产地、用途、价格等,初步尝试社会调查的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儿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第六单元:怎样做好事

  引导儿童学*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务远,并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不为名不为利。

  一、学生现状分析:

  XX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具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三、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四、内容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快乐的生活6课时

  第二单元

  爱心小天使8课时

  第三单元

  劳动真光荣6课时

  第四单元

  知了叫夏天到8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同学,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局部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外表化,为了做给他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置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思想不时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13课,大致可分为:温暖的家、美丽的春天、快乐的星期天、炎热的季节。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同学正确做人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同学关心、保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依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同学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惯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

  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

  4、过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

  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

  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

  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本单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二、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

  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进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课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

  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及参加年级集体备课, 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增强中心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具体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积极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2、加强对本学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自身的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强化研究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惯,抓好养成教育。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

  (二) 课题研究工作。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给一线教师创设更多的学*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惯的养成。

  三、 工作安排:

  二月

  1、 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情况。

  2、 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 课题组活动。

  4、 集体下校。

  三月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研究课)

  四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交流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研究课)

  五月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研究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研究课)、

  七月

  1、学期总结工作。

  2、收集学科资料。

  教育局教研室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 “ 给小朋友的话 ” ,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 我 ―― 你 ” 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 )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 )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 “ 成长乐园 ”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 )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 4 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二、学期教学目标

  1 、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 、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 、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 、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

  1 、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提高***

  ( 1 )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 2 )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 ,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 3 )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 4 )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 、做到四个尊重

  (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 2 )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 4 )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实现四个转变

  ( 1 )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 “ 我问你答 ” 。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 4 )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 、体现四个互动

  ( 1 )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 3 )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 4 )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 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7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3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

  10 我也做研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8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个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安排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备注

  我生活的地方1、我爱家乡山和水A、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B、记下对家乡的感受。

  c、了解家乡文化。2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A、了解家庭资源

  B、了解家乡矿产

  c、同学交流2

  3、我家门前新事多A、观察周边生活变化。

  B、高兴的事

  c、家乡明天更美好2

  二、让家园更美好1、我们的在地妈妈A了解家园环境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B、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2

  2、花草树木点头笑A、说出常见的植物名称

  B、爱护花草2

  3、我和动物交朋友A、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B、善待动物3

  4、美化家园A、垃圾处理

  B、垃圾分类

  c、私用废旧物品3

  三、快乐的少先队员

  1、鲜艳的红领巾A、热爱组织

  B、知道红领巾来历

  c、前辈猪儿时封励3

  2、红领巾胸前飘A、少先队活动

  B、诚实守信互相努力3

  3、快乐的六一A、知道“六一”儿童节日

  B、参加儿童节活动4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4、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5、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20人,男生5人,女生15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二教室里的悄悄话2

  三班级也是我的家2

  四班级小公约2

  五春天在哪里2

  六打扮春姑娘2

  七和春姑娘一起玩2

  八春天里的保健2

  九我们多么幸福2

  十期中考试

  十一手拉手过“六一”2

  十二快乐的一天2

  十三我的身体2

  十四我们进步了2

  十五我的成长记录2

  十六炎热的夏天2

  十七夏天里的科学2

  十八健康安全过夏天2

  十九放暑假了2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气,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难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五个单元,共15课主题活动,约30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

  今天吃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

  第二单元

  我的手儿巧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体验动手动脑以及探究的乐趣。

  第三单元

  我有许多好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基础上,欣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学会交往、感受愉快积极的生活。

  第四单元

  快乐的小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能力,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第五单元

  我爱美丽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病从口入,初步养成不挑食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惯。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有一双巧手,热爱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4、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6、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朋友,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2

  教学要求

  1、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2、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有目标的*惯,初步养成脚踏实地地认真做事的行为。

  3、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生活的各种技能。

  4、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现理想的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准备表演理想职业时所需的服装、道具等。

  2、搜集或创作时有关理想、希望的小诗。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理想、谈感受。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因为,老师小时候常常去那里,在那儿,可以美美地做一个梦,想象自己的未来,大家想去吗?

  2、那么,首先我就欢迎大家到小小梦想剧场来做客!

  3、爱爱鸽讲老师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读书的小孩子,对学*很感兴趣,常常钻到书里不肯出来,在学校表现也特别好,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经常学着老师的样子帮助别的小朋友。后来,这个小朋友非常努力,考上了中学,又读了师范……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了吗?

  5、对,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教师,经过努力,所以今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你们有什么梦想吗?

  6、全班小朋友进行交流。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进角色,谈体验

  1、既然来到梦想剧场,就多做一会儿吧!想不想做一会儿小演员,演一演20年后的你?

  2、自由选定角色配上适当的道具,进行想象表演。

  3、农民在控制室里操作,水泵在自动喷水,机器人在操作收割机……

  医生正在给病人做手术,手术台边的仪器正指挥医生进行准确的手术定位……

  警察正在马路边的控制室里用灯光的转换来疏导交通……

  4、20年后的我们变化真大啊!我想当这个,你想当那个,我们志向还真远大啊!但那是20年以后的事情。现在大家年龄还小,正在学校读书,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活动(三)-----定目标,谈想法

  1、你们想成为刚才剧中真正的人物吗?那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2、大家说想法。同学们可以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想获得哪些进步?想得到哪些成绩?想实现哪些心愿?……

  3、所有的理想都与现实密不可分,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成功!所以我们为了实现理想,只有从现在开始辛勤努力。

  活动(四)-----诗朗诵,抒情怀

  1、理想是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只有心中充满理想,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无限的阳光!

  2、让我们一同在优美的小诗中想象未来,描绘明天吧!

  3、召开诗歌朗诵会。

  活动(五)-------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很开心,因为看到了同学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并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让我们朗诵诗歌结束这一课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3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新年到了》

  第十三周《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会更好》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档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塣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档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塣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塣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本学期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学*,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儿童观、教师观、教材观。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五个单元,主要以儿童生活的时空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本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三、教学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

  2、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学生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

  6、教育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热爱劳动,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3、通过图标和文字提示活动的准备和活动过程,使儿童喜欢本教材和课程的学*。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4)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篇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1、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1、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2、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半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已邻*放假,在我担任二年级品生教学工作中,我更感到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品德教学工作的地位非同一般。这学期,教学工作有不少收获,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 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二、 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教学中,我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其次让学生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

  三、 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

  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其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 教学方式、方法还需 进一步改进。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观察、体会、感悟,培养良好的学*、生活*惯。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半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已邻*放假,在我担任二年级品生教学工作中,我更感到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品德教学工作的地位非同一般。这学期,教学工作有不少收获,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二、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教学中,我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首先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让学生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其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观察、体会、感悟,培养良好的学*、生活*惯。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学期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坚持到学期末,但总的教学思路及工作计划都得到全面贯彻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就本学期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方面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是关键,我认真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台,力争自身教研水*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中,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当研究型的教师。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1、寻求新课程的改革。

  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3、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1、我的一家

  2、我是家中小成员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4、过家家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惯

  5、我掉了一颗牙

  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7、喝水的学问

  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

  9、关心老人

  10、他们需要关爱

  11、小手拉小手

  12、别把小草弄疼了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13、雷雨来了

  14、夏天的小虫

  15、怎样才凉快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5)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综观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一套新教材它很合适宜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老教材已经过时的无奈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欲望都得到了释怀,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例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惯。从小、从*、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对品生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期初,我首先认真学*了本册教学参考书,浏览了教材的总内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备课时,做到了一丝不苟。能认真钻研教材及参考书,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性的尝试种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参观、表演、绘画、背儿歌等,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学*兴趣浓厚,形成一种和谐、*等的教学活动氛围。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惯的养成。同时,采取儿童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并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2.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教学时,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为素材,以学生讨论、调查、游戏、表演、欣赏等作为手段,注意将活动、方法、技能和行为指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活的现实,在生活的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3.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内容,把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发展。*时,每节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背儿歌,训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每隔十分钟,我就针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并指出问题。再次,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表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期末,通过学生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不断改进。

  本学期,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模范执行坐班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后,自己会不断学*,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6)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篇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教学时间

  按规定时间进行教学。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开开心心每一天 8课时

  第二单元 让我的身体更棒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会照顾自己 8课时

  第四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8课时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本单元以“上学的一天”为主线,按照上学路上→学校生活→放学的线索展开,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引导学生探索了解“冰是怎么来的?”的科学道理,并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和一个美丽的冰饰,以激发儿童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冬天。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感受学校环境的美好、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并乐于与新同学、新老师交往。

  2、了解并遵守交往和活动中的规则和纪律,初步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惯。

  3、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环境,逐步熟悉新学校的学*和生活。

  第二单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态度。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惯。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的纪律。

  第三单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第四单元:

  1、通过了解祖国各地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养成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创造性的观察体验活动中,产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喜爱并积极参加过新年这样的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惯和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动手活动中,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了解有关冬天的.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儿童。

  二、课程目标:

  认真学*新课标的理论。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把握精神实质,明确具体要求和方法,与课程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正确的把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目标要求。注意突出引导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学会做人的核心价值导向。

  三、课标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一级主题5课(我上学啦、祖国妈妈、秋天来了、我的家真好、和东爷爷叫朋友)。二级主题14课(做好朋友吧、我们的校园、快快乐乐上学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国、欢度国庆、做个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冬爷爷来了、和冬爷爷一起玩、迎新年、快乐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年级的重点是:喜欢、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积极愉快,自信,合作友爱,形成基本得胜后*惯。

  五、具体措施: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略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7)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合集10篇

  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

  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 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的人格。

  (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我升入了二年级

  第三周: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四周: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五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

  第六周:开一次故事会

  第七周:好书大家看

  第八周:说话课

  第九周:秋天的收获

  第十周:秋游去

  第十一周:画画课

  第十二周:介绍课外知识

  第十三周:中秋与重阳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周:学做“小雄鹰”

  第十六周:做个“快乐鸟”

  第十七周:猜谜语比赛

  第十八周:画一幅画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儿童。

  二、课程目标:

  认真学*新课标的理论。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把握精神实质,明确具体要求和方法,与课程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正确的把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目标要求。注意突出引导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学会做人的核心价值导向。

  三、课标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一级主题5课(我上学啦、祖国妈妈、秋天来了、我的家真好、和东爷爷叫朋友)。二级主题14课(做好朋友吧、我们的校园、快快乐乐上学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国、欢度国庆、做个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冬爷爷来了、和冬爷爷一起玩、迎新年、快乐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年级的重点是:喜欢、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积极愉快,自信,合作友爱,形成基本得胜后*惯。

  五、具体措施: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略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知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的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和培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活动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加强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

  3、加强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行规方面、纪律方面、学*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规化。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并教育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学*,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在过去的一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该真实。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及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8)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十)份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有7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28人,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学区,但短短的时间内便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惯十分好。个别同学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按智力和非智力情况分析如下: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李小双、范园园、张旺、魏苏皖、高倩、高贺、陈子尧、吴硕、张蕊、杨霄、张萍、孙芝维、朱岩。

  智力好、非智力差:郝旋、闫青、韩立、闫奔、王海燕、王旭、韩娇、罗东、杨政、郭琼、**丞、杨赞、杨强、郭稳。

  智力差、非智力好:孙会、刘迎春、王凯、张珊珊、王娇、杨冰心、董梦仙、韩硕、王秋艳、周会、王娜、吴长辉、孙振。

  智力差、非智力差:孙华东、杨贝、王雨蒙、杨帅、杨璇、孙笑、孙力、杨芳、韩良、杨雪元、杨忍、王双、高飞、孙鹏、董路。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第13周至第18周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课题1、可爱的地球2、从世界***3、我们互通有无4、网络连接你我他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养成了一定的学**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的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看电视等好*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的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的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的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探究、体验,在学*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

  3、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 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 网。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 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 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第13周至第18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有四节教材:自尊自爱、吾日三省吾身、心中的警戒线、与法同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有四节教材: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文明与的使者;第三单元,团结的民族大家庭:有三节教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躲花、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第四单元美丽的地球,有三节教材;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地球上的陆地、地球上的海洋。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确立价值伦理和遵循社会规范对于建设有序、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在的权力、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通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实现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探究性学*和问题解决式学*。在学*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惯。

  三、班级学生状况

  本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村,共有49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34人。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独生子女占70%

  2、父母在外经营,实际上是留守儿童(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的占10%。

  3、由于父母的言行,使儿童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占5%。

  4、思想、行为不能自主的占15%。

  5、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而形成不良*惯但可以教育的占5%。

  6、思想积极、热爱生活的占95%。

  四、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与体验──感悟的学*,当然,传授──给予的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一、学生情况简析:

  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都很天真活泼,反应敏捷,充满好奇心。他们正处于向独立性、反主性过度的年龄,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处于波动状态,极需要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课教学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3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着重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着力于做人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明白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过观察、发现快乐、寻找快乐并感受快乐,能够从多种快乐中领悟到只有付出的快乐更令人回味。

  3、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也基本了解祖先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

  4、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5、通过学*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懂得国家不论大小一律*等的观念,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的思想,培养对地球的亲*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热爱学校热爱科学的教育。

  2、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3、知道有关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的品质。

  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努力让学生学好社会知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2一1、从四大发明说起

  23 2、圆明园在哭泣

  24 3、悲愤的吼声

  25—6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37 2、春天的故事

  2 8 3、走进新时代

  29—10三1、高峡出*湖2清明节(周二)

  11—12 2、西部大开发

  213—14 3、日新月异的交通2劳动节(周一)

  1—5四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6—17 2、国际组织

  318—19复*迎考端午节(周一)20期末考试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探究、体验,在学*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

  3、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

  (1)学生分析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儿童的生活经验,贴*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取消费的初步感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