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2-22 00:00:0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积极性比较高,个别孩子经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惯比较随意,可塑性较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惯。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面图形和*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行了一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根据学生的学*难点,给家长发短信,要求家长配合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和表达,减少课堂学*的难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在我们身边哪里能看到**?

  3、教育学生:**是国家的标志的'象征,要热爱、尊重**。(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的国**法》的相关内家)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图(2)师:一面**,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内容,以及第7页"做一做",第8页练*一的第3、 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用具: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看舂,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 (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

  ① 生在组内说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 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是很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除了教学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外,还适当选择常见的几何形体、等内容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

  (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数(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另外还单独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

  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通过“分一分”初步学*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个数需要用数来描述,数和物体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方法;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数的'分与合的学*,让学生感受分合思想。这里所体现的对应思想、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是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材注意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同时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些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另外,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简单的分类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 学 措 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3.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坚持学生的学**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每周一课的数学思维可以及中午的午间悦读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报》等,拓宽知识面,保护学生的数学学*热情。

  5. 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8.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9.借助家校通这个*台,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10.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电教图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探索新知

  1、复*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是()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对比辨析:刚才两次分桃,都是把4个桃子*均分,可是为什么一个用表示其中的1份,一个却用表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

  2只小猴分6个桃:

  把这6个桃*均分给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呢交流反馈: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这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融会贯通

  1、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台。)

  3、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5、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素材与应用*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

  一是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

  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融为一个过程。

  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2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 3 周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第 4 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5 周 国庆放假

  第6——8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戏

  第10——11周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第13——15周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乐园——总复*

  第18——19周 期末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新学期我的工作要认真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至上、发展为先、和谐为本”的指导思想,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一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3个活动)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五、教学进度及周课时安排

  见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布署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通过“对口练*”、“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中学*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4、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7、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8、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9、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11、关注两头。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学*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总结: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学期数学学*,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2课时

  (二)比一比 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1、1---5的认识 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八)认识钟表 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

  1、9加几 5课时

  2、8、7、6加几 6课时

  3、5、4、3、2加几 5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2 — 9.3《数一数》1课时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认识》4课时39.12—9.16《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49.19—9.2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59.26—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4课时610.4—10.7《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7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8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10.31—1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4课时

  1111.7—11.11《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4课时

  12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11.21—11.25《9加几》、《8、7、6加几》4课时1411.28—12.2《8、7、6加几》、《5、4、3、2、加几》4课时1512.5—12.9《5、4、3、2、加几》、《整理和复*》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4课时

  1612.19—12.23《总复*》、期末复*4课时1712.26—12.30期末复*4课时

  181.2--1.6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羊口镇卧铺小学一年级总计144人,学生因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

  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比迁移,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做准备

  1.师生互动复*算法。

  以6+9为例复*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

  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9+2=

  8+5=

  8+3=

  7+5=

  6+4=

  9+5=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熟练9、8、7、6加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比较发现,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看一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现,继续研究5、4、3、2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重方法

  1.观察特点。

  (1)出示例题。(教材第95页例4)

  5+7=5+8=4+8=3+9=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道题中的两个加数均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4的学*。

  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①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继续用“凑十法”解决5、4、3、2加几的计算问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如计算5+7时想7+5;计算4+8时想8+4;计算5+8时想8+5;计算3+9时想9+3。

  ②全班内交流,总结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3)体验比较方法。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

  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总结提升。

  在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8、7、6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5、4、3、2加几中两个加数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在尝试、交流、比较、体验中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迁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实践应用,促提升

  1.巩固练*。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以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2)快速抢答巩固方法。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说答案,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3)比较发现感受关系。

  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②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着多几或少几。

  2.游戏提升。

  请学生用连一连的方式将每封信准确地送进信箱。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封信没有送出去,并思考它该送到什么样的信箱?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应用、理解求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与和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哪些收获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基 本 情 况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全班共有68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含教材编排体系与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教 材 分 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教 材 分 析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方 法 措 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5、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其中 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龄和插班生比较多,各方面的养成*惯参差不齐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做小动作等。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56556986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本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各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照给定的标注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并能对数据简单分析;认识整时、半时,会用“快几时了、刚过几时”描述时间。

  难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让每个孩子喜爱老师、喜欢数学

  4、对思维敏捷、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对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辅导。

  5、重视学困生的补 缺补漏,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数学吧搜集整理

  六、课时安排:(65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2课时

  5、认数(一),7课时

  6、认物体,2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7、分与合,5课时

  8、加和减(一),18课时

  *丰收的果园,1课时

  9、统计,1课时

  10、认数(二),4课时11、认钟表,1课时12、加和减(二),

  13、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四、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五、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 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 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 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 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 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 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 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五、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 分一分1课时

  四. 认位置1课时

  五.认数(一)10课时

  六.认识物体2课时

  七.分与合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21课时

  九.统计1课时

  十.认数(二)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1课时

  十二.加法5

  十三.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 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别是55人和45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对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个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占了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2 — 9.3《数一数》1课时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认识》4课时39.12—9.16《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49.19—9.2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59.26—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4课时610.4—10.7《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7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8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10.31—1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4课时

  1111.7—11.11《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4课时

  12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11.21—11.25《9加几》、《8、7、6加几》4课时1411.28—12.2《8、7、6加几》、《5、4、3、2、加几》4课时1512.5—12.9《5、4、3、2、加几》、《整理和复*》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4课时

  1612.19—12.23《总复*》、期末复*4课时1712.26—12.30期末复*4课时

  181.2--1.6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一起对今后的学*做个计划吧。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其中 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龄和插班生比较多,各方面的养成*惯参差不齐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做小动作等。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56556986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本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各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照给定的标注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并能对数据简单分析;认识整时、半时,会用“快几时了、刚过几时”描述时间。

  难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让每个孩子喜爱老师、喜欢数学

  4、对思维敏捷、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对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辅导。

  5、重视学困生的补 缺补漏,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数学吧搜集整理

  六、课时安排:(65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2课时

  5、认数(一),7课时

  6、认物体,2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7、分与合,5课时

  8、加和减(一),18课时

  *丰收的果园,1课时

  9、统计,1课时

  10、认数(二),4课时11、认钟表,1课时12、加和减(二),

  13、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总结: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三、本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培养的能力。)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期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

  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第二单元:

  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

  第二单元:

  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 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5以内的加减法。

  6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7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 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 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 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5 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 总复*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18 总复*一

  19 总复*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而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台(如P17第9题);

  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行为与学*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方式。

  6. 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的重要资源;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数字的由来”)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文具(铅笔、橡皮擦、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2.刚才我们鼓掌用的是我们的左右手。

  3.今天我们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各书空三遍。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再举起你的左手,你会用左手做哪些事情?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边找,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就指到哪儿行吗?小学教案课件网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课间左右操。

  3.课间左右操

  我们一起来做左右操!

  伸出我的左手,左手左手左手

  伸出我的右手,右手右手右手

  拍拍我的左肩,左肩左肩左肩

  拍拍我的右肩,右肩右肩右肩

  拉拉我的左耳,左耳左耳左耳

  拉拉我的右耳,右耳右耳右耳

  跺跺我的左脚,左脚左脚左脚

  跺跺我的右脚,右脚右脚右脚

  三、巩固练*。

  1.师提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用品。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完成课本的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谁愿意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生说,师补充。

  教学反思:

  《左右》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能是不认识那两个字,也可能分不清左右,我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印象,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身体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4)班数学课。这些学生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是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14人,总共37人。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有综合练*,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计划及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2、位置(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5认识(6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4、认识图形(一)(2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7、认识钟表(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9、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新学期我的工作要认真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至上、发展为先、和谐为本”的指导思想,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一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3个活动)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五、教学进度及周课时安排

  见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布署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通过“对口练*”、“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中学*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4、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7、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8、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9、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11、关注两头。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学*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非常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惯和学**惯在一年级显得尤为重要。一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可爱的,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新学期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喜欢学数学,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共2个单元)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共5个单元)第四单元——合与分;第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十单元——探索乐园(加减计算中的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六单元——分类。?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会比较大小、长短、轻重、高矮。

  2、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本册教科书各单元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9.2

  前后左右

  9.3

  数一数

  9.4

  1.1

  高矮、长短比一比

  9.5

  1.2

  大小、轻重比一比

  9.6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周

  9.9

  试卷讲评

  9.10

  2.1

  1-5各数的认识

  9.11

  2.2

  6-9各数的认识

  9.12

  2.3

  多些、少些、同样多

  9.13

  2.4

  认识

  >、<

  和

  =

  第三周

  9.16

  2.5

  0的认识

  9.17

  2.6

  10的认识

  9.18

  2.7

  认识几个和第几个

  9.19

  2.8

  10以内数的顺序

  9.20

  第二单元测试

  第四周

  9.22

  试卷分析

  9.23

  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9.24

  3.2

  搭积木

  9.25

  第三单元测试

  9.26

  试卷分析

  第五周

  9.27

  4.1

  2-6各数的合

  9.28

  4.2

  7、8、9的合与分

  9.29

  4.3

  10的合与分

  9.30

  第四单元测试

  第六周

  10.8

  试卷分析

  10.9

  复*1—4单元

  10.10

  月考

  10.11

  试卷分析

  10.12

  月考

  第七周

  10.14

  试卷分析

  10.15

  5.1

  加法的初步认识

  10.16

  5.2

  5以内的加法

  10.17

  5.3

  减法的初步认识以及5以内的减法

  10.18

  5.4

  6、7的加减法

  第八周

  10.21

  5.5

  8、9的加减法

  10.22

  5.6

  10的加减法

  10.23

  5.7

  0的加减法

  10.24

  5.8

  动物乐园

  10.25

  5.9

  第九周

  10.28

  5.10

  10.29

  5.11

  有趣的数字

  10.30

  第五单元测试

  10.31

  试卷分析

  第十周

  11.4

  6.1

  分类的初步认识和按给定的标准分类

  11.5

  6.2

  按不同标准分类

  11.6

  第六单元测试

  11.7

  试卷分析

  11.8

  7.1

  认识11-20各数

  第十一周

  11.11

  7.2

  认识计数单位“十”、11-20各数的组成

  11.12

  7.3

  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并比较大小

  11.13

  第七单元测试

  11.14

  试卷分析

  11.15

  复*5—7单元

  第十二周

  11.18

  期中测试

  11.19

  试卷分析

  11.20

  8.1

  不进位加法

  11.21

  8.2

  9加几

  11.22

  8.3

  8加几

  第十三周

  11.25

  8.4

  7加几、6加几

  11.26

  8.5

  连加

  11.27

  8.6

  整理和复*

  11.28

  第八单元测试

  11.29

  试卷分析

  第十四周

  12.2

  9.1

  不退位减法

  12.3

  9.2

  11减几

  12.4

  9.3

  12减几

  12.5

  9.4

  13、14减几

  第十五周

  12.9

  9.5

  15-17减几

  12.10

  9.6

  连减

  12.11

  9.7

  加减混合

  12.12

  9.8

  整理与复*

  12.13

  9.9

  玩扑克

  做数学

  第十六周

  12.16

  第九单元测试

  12.17

  试卷分析

  12.18

  10.1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

  12.19

  10.2

  加减计算中的规律

  12.20

  第十单元测试

  第十七周

  12.23

  试卷分析

  12.24

  z.1

  认识20以内的数

  12.25

  z.2

  12.26

  z.2

  12.27

  z.3

  比一比、认识图形、分类

  第十八周

  12.30

  12.31

  试卷分析

  1.2

  1.3

  试卷分析

  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五、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学期数学学*,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2课时

  (二)比一比 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1、1---5的认识 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八)认识钟表 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

  1、9加几 5课时

  2、8、7、6加几 6课时

  3、5、4、3、2加几 5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教学目标(全册总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回读、写;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会把2-10各数分成两个数,会把十几分成十和几;会比较20以内得数的大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初步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10以内的加减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两个数相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用图画形式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会用整时和大约几时表述时间。

  (4)会比较一些常见物体的轻重。

  教材重点:

  认数(一)、认识物体、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教材难点:

  认识钟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

  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应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4、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5、加强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一数一数29.1-9.2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让学生体会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儿童乐园:爱护环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1. 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素材。

  2. 恰当地呈现问题。

  3. 练*安排多有变式,且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标准。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1. 巧选例题素材。

  2. 练*题包含了不同的分类要求,梯度明显。通过学*会分一些简单的物品

  四认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2. 在操作活动中把握方位。

  3. 实际体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五认数(一)129.15-9.30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地 写数。

  2. 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3. 多方面展示 0 的含义。

  4.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5. 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 10 个一是 1 个十。

  6.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1-10各数及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不乱采

  六认识物体410.9-10.1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堆积木的场景---分离出研究对象 ;典型物体---实物表象 ;

  图 形---一般性表象 ;名 称---几何知识 ;举例、分类--- 应用、拓展 2.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七分与合910.13-10.231.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 注意沟通分与合的联系。

  3. 逐渐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

  4.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趣地练*和记忆。能掌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34、38、39页美化环境

  八加法和减法2510.26-11.27加、减法的含义,口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4)能正确的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丰收的果园例题美化校园:植树、浇水

  九统计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1. 有趣的情境产生统计需要,激活 统计方法。

  2.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注意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3、能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十认数(二)812.2-12.11认识 11~20 各数。

  1. 在操作活动中理解 10 个一是 1 个十,初步感受满10进一的好处。

  2. 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 11 ~ 20 各数

  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 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安排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能认识数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十一认识钟表312.14-12.16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1. 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2. 组织形式多样的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 渗透一天有 24 小时会认钟表,知道时针和分针并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十二加法1212.17-12.311. 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现象。

  新的计算教学过程:学生面对情境问题产生计算欲望自主选定计算策略,设法计算 相互交流,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 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 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三期末复*4+机动1.4-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2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书写0-20各数。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四、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五、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了解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了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行为与*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基础低和学**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概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学科,全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月日)

  章节

  课题教材分析

  重难点

  教具准备

  8月30日至9月3日9月4日至9月12日适应周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写字规范和写字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1、按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3、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4、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上课课件需备课老师自己准备。以下只提供参考学戏剧与教育)挂图、10根小棒、学具盒9月13日至9月30日

  第五节第六节认数(一)认识物体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1、熟练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叙述呢个识别这些物体,能体会*面和曲面。学具盒、直尺图、投影仪、水彩笔、积木、实物模型10月9日至11月27日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分与合加法与减法统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1、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2、熟练口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3、指导学生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学具盒、加法和减法表、书中附页的图片11月28日至12月28日

  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1、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钟表面上接*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3、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直尺、钟面教具、小棒、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12月29日至放假第十三节期末复*教材通过多所学内容全面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复*20以内加法计算;复*数的概念及组成;提高计算速度。加法、减法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 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别是55人和45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对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个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占了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班级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女xx人,男xx人。学生行为*惯差别大,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生活及教学常规不很乐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好动。大多家长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业指导上有点力不从心。

  三、教材编排与特点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一片好风光》,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练*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弹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字。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80个,其中会写16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具体措施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拼音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三)识字、写字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教师要重视指导朗读,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

  (五)课后练*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在进行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教师要根据每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惯、学**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 10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六、教学进度安排:

  1、生活中的数8课时

  2、比较4课时

  3、加与减(一)17课时

  4、分类3课时

  5、位置与顺序4课时

  6、认识物体2课时

  7、加与减(二)8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几和第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几的区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惯。别。

  6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让学生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通过观教学挂图体。察,直观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认识长小黑板的活动中,感受*面和方体、正认识6六图形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方体、圆相关图形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柱和球,教具、卡2较、方法,培养初步的观体会这片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些形体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的特征。

  7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重点:通历2、3、4、5各数分过合作、与合的学*过程,体会操作让教学挂图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学生自3、4、5各数的一种分主探究小黑板发。出各数的分与相关口算卡片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合。7至8七分与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难点:10能力。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8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重点: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学生动解决实际问题。手操作自主探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索,合作卡片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交流。10以内9加至13和减法法的过程。难点:教学挂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理解相小黑板25力,推理能力。应的加、减法之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间的联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系培养学*兴趣和信心。

  9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的过程重点:中产生兴趣。会读、会写11—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20各教学挂图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数。认14至15识八11—20各数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难点:小黑板培养初步的估算意是否知卡片7用,识发展数感。道20以内数的3、重点知道“个位”顺序。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0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重点:计景中,了解20以内的算20以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内的进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位加法,程度。正确进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行口算,卡片20以内16的至19位加法十进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达到一实际问题。定熟练教学挂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程度。逐步养成难点:在小黑板15学*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惯,参与数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学学*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过程中,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搞笑,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质。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带给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忙学生明白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善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资料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务必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资料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一样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明白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好处,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联,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联。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联、户外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明白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就应思考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搞笑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小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小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小学生复*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小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内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能力、学**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形式,都有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重点:

  a、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b、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c、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难点:

  a、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小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b、识字量的'增加,是小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c、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4、通过学*养成正确的学**惯,能用拼音正确拼读生字词,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喜欢阅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单元教材分析:

  (1)、入学教育

  本课由四幅图组成,我们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幅图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展示了开学之际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通过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祖国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养从小树立好好学*,长大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第三幅图一“我是小小学生”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慢慢适应小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学*状态向小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激发小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把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教给小学生,为养成良好的*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都很明确养成教育要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后教学的方方面面。

  (2)、汉语拼音

  这部分教材把学*的内容(拼音、短语、句子、儿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课都有一幅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借此图学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语言,增强学*兴趣。学*的首要任务是拼音,其次是识字,再次是儿歌。

  1-2课学*6个单韵母及2个声母(YW),通过观察,先让小学生说出相关的音节,掌握发音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儿歌和图形识记字形,了解yiwuyu整体认读。

  3-4课学*8个声母,认识8个生字,会读儿歌,掌握拼读技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两连猛一撞),学*生字,只要求认识,结合语言环境和情景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不作字形分析,整体识记。儿歌主要是巩固拼音,只要求熟读,为了激发兴趣,加强记忆,可配上动作表演读。学*情景图中的词语时,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1-2句话的短故事,这样可以把巩固拼音,识记生字,发展语言综合起来学*。

  5-8课学*13个声母,认识22个汉字,9首儿歌,学*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决好四大难点:第一是三拼音节怎样读怎样分辨;第二是*舌音和翘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qx”与“”的拼写训练;第四是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重点要加强拼读音节练*。

  9-13课学*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40个生字,5首儿歌,一些句子。要加强分类复*。

  学拼音,要求读准声音、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根据具体情况大约只有70%的同学能过好关,30%的同学只有在课后的学*中不断巩固。

  (3)、识字、写字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300个。上不封顶,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识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小学生只要能把所认识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过细地分析字形,可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多次再现,从整体上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可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要倡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小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识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同学同时过关,有30%-40%的同学是不能当堂过关的。

  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19页,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120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六)本册教材的基础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小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小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尊重小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小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小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小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小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日期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9.1---9.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五、教学难点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2课时

  (二)比一比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6课时

  1、1———5的认识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

  (五)分类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八)认识钟表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6课时

  1、9加几5课时

  2、8、7、6加几6课时

  3、5、4、3、2加几5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班级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女xx人,男xx人。学生行为*惯差别大,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生活及教学常规不很乐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好动。大多家长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业指导上有点力不从心。

  三、教材编排与特点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一片好风光》,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练*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弹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字。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80个,其中会写16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具体措施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拼音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三)识字、写字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教师要重视指导朗读,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

  (五)课后练*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在进行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教师要根据每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小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小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小学生复*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小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内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能力、学**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形式,都有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重点:

  a、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b、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c、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难点:

  a、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小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b、识字量的增加,是小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c、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4、通过学*养成正确的学**惯,能用拼音正确拼读生字词,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喜欢阅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单元教材分析:

  (1)、入学教育

  本课由四幅图组成,我们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幅图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展示了开学之际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通过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祖国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养从小树立好好学*,长大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第三幅图一“我是小小学生”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慢慢适应小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学*状态向小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激发小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把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教给小学生,为养成良好的*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都很明确养成教育要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后教学的方方面面。

  (2)、汉语拼音

  这部分教材把学*的内容(拼音、短语、句子、儿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课都有一幅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借此图学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语言,增强学*兴趣。学*的首要任务是拼音,其次是识字,再次是儿歌。

  1-2课学*6个单韵母及2个声母(YW),通过观察,先让小学生说出相关的音节,掌握发音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儿歌和图形识记字形,了解yiwuyu整体认读。

  3-4课学*8个声母,认识8个生字,会读儿歌,掌握拼读技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两连猛一撞),学*生字,只要求认识,结合语言环境和情景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不作字形分析,整体识记。儿歌主要是巩固拼音,只要求熟读,为了激发兴趣,加强记忆,可配上动作表演读。学*情景图中的词语时,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1-2句话的短故事,这样可以把巩固拼音,识记生字,发展语言综合起来学*。

  5-8课学*13个声母,认识22个汉字,9首儿歌,学*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决好四大难点:第一是三拼音节怎样读怎样分辨;第二是*舌音和翘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qx”与“”的拼写训练;第四是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重点要加强拼读音节练*。

  9-13课学*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40个生字,5首儿歌,一些句子。要加强分类复*。

  学拼音,要求读准声音、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根据具体情况大约只有70%的同学能过好关,30%的同学只有在课后的学*中不断巩固。

  (3)、识字、写字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300个。上不封顶,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识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小学生只要能把所认识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过细地分析字形,可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多次再现,从整体上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可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要倡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小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识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同学同时过关,有30%-40%的同学是不能当堂过关的。

  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19页,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120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六)本册教材的基础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小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小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尊重小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小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小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小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小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日期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9.1---9.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五、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三、本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培养的能力。)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期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12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

  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进行渗透。

  5.《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 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5、分类…………………………………………………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8、认识钟表……………………………………………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2课时

  10、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数学广场找规律

  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九、雪山乐园总复*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l学情分析

  全班有40名学生,基础较差生7~10人,总体水*一般。纪律性较差,上课不会听讲。看情境图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人打算在本学期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在*日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抓好常规训练,使全班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

  l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新学期我的工作要认真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至上、发展为先、和谐为本”的指导思想,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一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3个活动)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五、教学进度及周课时安排

  见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布署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通过“对口练*”、“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中学*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4、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7、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8、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9、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11、关注两头。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学*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口算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7、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9、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四、减负措施

  加强课堂有效性教学,争取40分钟里理解掌握消化知识,低年级不布置回家作业。

  五、心理健康教育

  1、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增强数学兴趣。

  六、学困生教改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进度

  1、 数一数……约1课时

  2、 比一比…… 约2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 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 分类……约2课时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 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 认识钟表……约2课时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 总复*……约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五、教学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一、数一数、比一比


3


1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5


2


二、比一比、1-5的认识


5


12


整理和复*,数学乐园


5


3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


13


11-20各数的认识


5


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5


14


认识钟表,9加几


5


5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15


8、7、6加几


5


6


国庆节放假


5


16


5、4、3、2加几,整理和复*


5


7


分类


5


17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5


8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


18


总复*


5


9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


19


总复*


5


10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5


20


总复*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本单元内容分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4、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四、课时划分。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以内的加、减法。

  6、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重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

  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

  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

  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几和第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几的区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惯。别。

  6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让学生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通过观教学挂图体。察,直观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认识长小黑板的活动中,感受*面和方体、正认识6六图形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方体、圆相关图形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柱和球,教具、卡2较、方法,培养初步的观体会这片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些形体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的特征。

  7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重点:通历2、3、4、5各数分过合作、与合的学*过程,体会操作让教学挂图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学生自3、4、5各数的一种分主探究小黑板发。出各数的分与相关口算卡片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合。7至8七分与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难点:10能力。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8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重点: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学生动解决实际问题。手操作自主探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索,合作卡片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交流。10以内9加至13和减法法的过程。难点:教学挂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理解相小黑板25力,推理能力。应的加、减法之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间的联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系培养学*兴趣和信心。

  9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的过程重点:中产生兴趣。会读、会写11—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20各教学挂图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数。认14至15识八11—20各数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难点:小黑板培养初步的估算意是否知卡片7用,识发展数感。道20以内数的3、重点知道“个位”顺序。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

  六、 教学安排

  一、 生活中的数…………………………7课时

  二、 比较……………………………… 5课时

  三、 加减法(一)………………………16课时

  四、 分类……………………………… 2课时

  五、 位置与顺序…………………………4课时

  六、 认识物体……………………………2课时

  七、 加减法(二)………………………15课时

  八、 认识钟表……………………………2课时

  九、 统计…………………………………2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 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比迁移,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做准备

  1.师生互动复*算法。

  以6+9为例复*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

  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9+2=

  8+5=

  8+3=

  7+5=

  6+4=

  9+5=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熟练9、8、7、6加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比较发现,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看一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现,继续研究5、4、3、2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重方法

  1.观察特点。

  (1)出示例题。(教材第95页例4)

  5+7=5+8=4+8=3+9=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道题中的两个加数均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4的学*。

  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①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继续用“凑十法”解决5、4、3、2加几的计算问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如计算5+7时想7+5;计算4+8时想8+4;计算5+8时想8+5;计算3+9时想9+3。

  ②全班内交流,总结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3)体验比较方法。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

  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总结提升。

  在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8、7、6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5、4、3、2加几中两个加数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在尝试、交流、比较、体验中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迁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实践应用,促提升

  1.巩固练*。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以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2)快速抢答巩固方法。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说答案,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3)比较发现感受关系。

  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②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着多几或少几。

  2.游戏提升。

  请学生用连一连的方式将每封信准确地送进信箱。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封信没有送出去,并思考它该送到什么样的信箱?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应用、理解求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与和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哪些收获呢?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 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约4课时`

  六、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

  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一、情况分析:

  大部分入学前,都受过学前教育,可是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一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一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會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會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會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會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會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會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會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 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20以内的数.......................................1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1课时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1课时

  用数学.............................................1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惯、学**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 10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五、教学难点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2课时

  (二)比一比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6课时

  1、1———5的认识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

  (五)分类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八)认识钟表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6课时

  1、9加几5课时

  2、8、7、6加几6课时

  3、5、4、3、2加几5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准备课;

  2、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总复*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第一周

  2、位置 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四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1课时 第十五周

  7、认识钟表 2课时 第十六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9、总复* 4课时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为下面的学*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惯。)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总结: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一、现状分析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惯、行为*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

  二、目标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

  六、 教学安排

  一、 生活中的数…………………………7课时

  二、 比较……………………………… 5课时

  三、 加减法(一)………………………16课时

  四、 分类……………………………… 2课时

  五、 位置与顺序…………………………4课时

  六、 认识物体……………………………2课时

  七、 加减法(二)………………………15课时

  八、 认识钟表……………………………2课时

  九、 统计…………………………………2课时

  一、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的是一年级数学提高班的教学,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可爱,对学*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学*能力、学*水*则参差不齐.由于这门课程学生没有教材,所以在组织活动,尤其是要学生配合准备学具方面有一定困难.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学*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也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实施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课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采用边教学边反思边调整的方法,不断修改、完善教材。

  5、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完善评价体系。

  6、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

  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第二单元:

  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

  第二单元:

  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 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5以内的加减法。

  6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7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 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 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 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5 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 总复*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18 总复*一

  19 总复*一

  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出分类的标准。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三)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数概念的学*,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四)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五)数学乐园

  1、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

  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 2课时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5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依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同学2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大部分同学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同学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同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小同学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同学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同学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同学,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 逛公园——20以内退位减法

  2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丰收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4 、牧童 ——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 —— 趣味拼摆

  5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6、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7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智慧广场

  8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10 、儿童乐园 —— 总复*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厘米、米的认识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同学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同学能力,努力激发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同学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

  好的*惯使同学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同学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同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同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教学具准备:

  计算器、图形、挂图、小棒、图片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学*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4—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的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II、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III、解决问题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IV、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逛公园-----------------------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引入*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一、班级情景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必须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本事;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必须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所以,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提高进取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资料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资料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供给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资料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贴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景。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略)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在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五、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准备课、认识图形(二)5

  2 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分类与整理,单元测试

  5 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5

  6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5

  7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5

  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

  9 摆一摆,想一想,整理和复* 5

  10 劳动节 5

  11 单元测试 5

  12 认识人民币,单元测试 5

  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5

  14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2 5

  1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3、例4、 例5 5

  16 整理和复*,单元测试 5

  17 找规律 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