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3-07 00:00:00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 “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的工作是: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初一(1)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校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 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工作重点

  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减少学困生。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3

  一、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与课时安排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

  第2章“有理数”-------------------23课时

  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

  课题学*-------------------------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3. 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0.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中完全适用.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

  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

  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分线的概念.

  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

  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对顶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10.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理解*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行线.

  13.认识*行线的特征,会识别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中的*行线.会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第五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体会数据在发现、决策和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通过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用数据说理的新*惯.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数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提炼和加工归纳出比较明显的结果,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

  4.统计表的设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内容,本册要求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5.了解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容易误导读者.

  6.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无新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只是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并不限于书本上的每道题会做.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

  4.注意发挥例*题的教育功能.

  (1)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2)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注意利用*题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贴*学生生活.

  (4)注意利用*题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 本章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以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为序,淡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空间、*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材注意了变化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第1节到第4节是图形的认识,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第5节到第6节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的认识。结合图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线段、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度量法以及叠合法,特别要注意后者.认识线、角的一些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

  4.第7节与第8节是进一步认识线、角的关系。主要还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注意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结合具体图形,给出描述性的说法,让学生根据图形理解、认识,学会初步的运用.

  6.淡化概念的纯文字表述,只要求会识别.如:棱(圆)柱、棱(圆)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7.视图与展开图仅限于简单的常见的立体图形

  8.注意图形与几何语言的转换,重视规范几何语言的训练.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等.

  9.注意渗透变换与说理.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6班数学教学工作,1班男生34人,女生37人,共有学生71人;6班男生32人,女生34人,共有学生6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第二章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数轴2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

  2.4绝对值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

  2.14*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1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5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2课时

  4.4*面图形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课时

  4.6角3课时

  4.7相交线2课时

  4.8*行线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5.1数据的收集3课时

  5.2数据的表示2课时

  5.3可能还是确定2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

  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 10m,那么― 3m 表示;

  太*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面11034米)。比海*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都带有“ + ”号

  B .不带“ + ”号的数都是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均分 5 分记作 +5 ,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 ± 0.05 (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5)班数学教学,该班有学生5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8个同学及格,最高分83,最低分0分,*均分43,学生基础较差,整体水*较低,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相交线与*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行线的讨论是*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 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初步》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4、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反思。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及时复*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对每次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巩固。定期进行综合复*和测试。是学生稳固的把知识掌握好。

  以上就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进步,考试顺利!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3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 9 章:角

  第10章:*行线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3章:走进概率

  第14章:整式的乘除

  第15章:*面图形的认识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7、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惯:上课专注,交流投入,发言积极,作业规范。同时,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讨论。

  8、关心科代表的学*、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力争步步为营。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约)

  第 9 章:角 8

  第10章:*行线 8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10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第13章:走进概率 8

  第14章:整式的乘除 17

  第15章:*面图形的认识 16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一

  9、1—4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五

  9、28—30

  复*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七

  10、8—10、16

  第一次月考

  八

  10、19—23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九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十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期末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与课时安排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

  第2章“有理数”-------------------23课时

  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

  课题学*-------------------------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3. 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0.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中完全适用.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

  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

  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分线的概念.

  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

  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对顶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10.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理解*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行线.

  13.认识*行线的特征,会识别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中的*行线.会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第五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体会数据在发现、决策和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通过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用数据说理的新*惯.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数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提炼和加工归纳出比较明显的结果,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

  4.统计表的设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内容,本册要求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5.了解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容易误导读者.

  6.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无新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只是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并不限于书本上的每道题会做.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

  4.注意发挥例*题的教育功能.

  (1)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2)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注意利用*题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贴*学生生活.

  (4)注意利用*题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 本章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以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为序,淡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空间、*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材注意了变化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第1节到第4节是图形的认识,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第5节到第6节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的认识。结合图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线段、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度量法以及叠合法,特别要注意后者.认识线、角的一些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

  4.第7节与第8节是进一步认识线、角的关系。主要还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注意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结合具体图形,给出描述性的说法,让学生根据图形理解、认识,学会初步的运用.

  6.淡化概念的纯文字表述,只要求会识别.如:棱(圆)柱、棱(圆)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7.视图与展开图仅限于简单的常见的立体图形

  8.注意图形与几何语言的转换,重视规范几何语言的训练.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等.

  9.注意渗透变换与说理.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认真完成完成好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坚持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分别为702班和793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力争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的主要内容: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地位及作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主要内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本章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 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 “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教学进度和期末复*安排:

  第一周 9.7—9.13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约2课时

  1.2 有理数 约4课时

  第二周 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 约4课时

  第三周 9.21—9.27

  1.4 有理数的乘除 约4课时

  第四周 9.28—10.11

  1.5 有理数的乘方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五周 10.12—10.18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约2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第六周 10.19—10.25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七周 10.26—11.1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约4课时

  第八周 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 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 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 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 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较与运算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约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 调查举例 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

  4.3课题学*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复*本学期内容

  第二十一周 2.2—2.6

  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7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气象,实现学校这个学期的成绩爆发。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期末测试比期中测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及格人数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部分学生期末成绩不理想,仍需不断努力。所以这个学期我们一定要励精图治,将我们班级的各项指标都提上去,特别是争取更多的人及格,优秀学生有所增加。

  为了实现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的目标,我们必须制定出好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我们过去学*了数学的数,这学期接触到了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方程的运用(这在小学知识中就有提到)。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3)、(4)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地方,那里教学状况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需讲解部分小学内容,课程进度缓慢。但部分学生学*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为参考标准。

  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数学内容,这位本学期的学*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案的设计,再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上节课的反馈情况确定教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3、一切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探索空间。

  以实际生活的例子为引,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联想记忆。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多方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5、充分备课,明确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着重点出重点,进行反复强调。以实际例题或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会灵活使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概念。

  6、各知识点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各自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过去所学内容与现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7、教学反馈。

  学生主动课前预*,教师及时课堂练*,课后作业复*。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于该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到下次教学活动中。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志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教学起止时间章节

  1—8周20xx。3。1—14。24第一章1。1—第三章3。6

  9周4。25—5。1期中考试

  10—17周5。2—6。26第十章10。1—第十二章12。3

  18—19周6。27—7。10期末复*考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二、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三.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

  (1)课前预**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

  (3)自主作业*惯;

  (4)课后复**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有参加兴趣小组吗,喜欢参加什么兴趣小组?

  师(播放课件):瞧,这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在教同学们跳舞的场景,每年的4月底各校要选送一个节目参加县艺术节舞蹈比赛。今年的集体舞,决定选10名队员,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生: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的比较好的。

  生: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能够代表学校的水*的。

  师:说的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选的?

  王老师(课件播放):我先选出了20名舞姿比较好的同学。从中要挑出10名,唉!真不知道该挑谁?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课件出示):

  二、提出问题 探索新知

  1、挑选舞蹈队员

  师: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1)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交流汇报

  师:这么快就讨论好了,我请小组代表来汇报。

  生1:我们组用求*均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均数是1.47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1.475米的比较合适。

  生2:我们组用求中位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1.485米的比较合适。

  生3:我们组认为应该选身高1.52米左右的队员比较合适,因为身高1.52米的人最多。

  师:三位代表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说出了三个不同的数据,根据选择跳集体舞的要求,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就这三种方案再次进行讨论,你赞成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生4: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因为在这组数据中,身高是1.52米的队员最多,有7个,和他接*的数有1.51、1.50、1.49.这10个队员的身高比较均匀,最低的和最高的相差是0.03米,所以我赞成第三种方案。

  生5:我比较了这三个数据,如果用这组数据的*均数或中位数来选,这10名队员的身高最低和最高的相差都是0.06米,都没有第三种方案合适,所以我们也赞成第三种方案。

  师:其他的同学有什么意见?

  生:我们也赞成第三种方案。

  师:都赞成第三种方案,看来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的确,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为什么以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呢,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它有什么特点?(1.52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的确,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能不能像*均数、中位数那样给它取一个数学名字?(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错!想知道数学家给它取的名字吗?

  师: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就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有关众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众数)

  师:根据你们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自由说:师归纳板书: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师:根据众数的定义,判断一组数据中有没有众数该怎样判断?

  生:

  师:比如,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1.5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它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瞧,他们在干什么呢?

  2、1分钟跳绳比赛

  师: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1)请求出这三组数据的众数。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在找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请求出这三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众数 中位数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 150 ) ( )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183和216)( )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 无 ) ( )

  ●通过找三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据,也可能不同。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共有120人,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七年级。由于六年级的学*也是在我们几个教师的任教下完成的。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加上又重新分班组合,使得教学又增加了难度。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50%,及格率9%以上。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8个章的知识: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面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进行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第二章、有理数。本部分主要有生活中的正负数、数轴以及为以后学*做准备的知识: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4节内容: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整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图的相互转化。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本部分的前三节与以往的知识是一样的: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后两节就大大不同于以往的编排方式了,他把函数的知识提到了这里,很具有挑战性。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数值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值的估算,于是编制了本部分的内容,其中*似数和有效数字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5、、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7、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本学期我的工作是: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初一(1)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校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 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工作重点

  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减少学困生。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的特征,认识直线*行的三个充分条件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惯。

  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通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行线与*移》的重点,学*它会为后面的学**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同时,本节学*将为加深角与*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重 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角的特征;会根据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断两直线*行的方法。

  3、难 点 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综合运用三个*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堂课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学*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3、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

  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 10m,那么― 3m 表示;

  太*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面11034米)。比海*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都带有“ + ”号

  B .不带“ + ”号的数都是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均分 5 分记作 +5 ,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 ± 0.05 (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 “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5)班数学教学,该班有学生5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8个同学及格,最高分83,最低分0分,*均分43,学生基础较差,整体水*较低,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相交线与*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行线的讨论是*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 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初步》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4、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反思。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及时复*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对每次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巩固。定期进行综合复*和测试。是学生稳固的把知识掌握好。

  以上就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进步,考试顺利!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的工作是: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初一(1)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校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 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工作重点

  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减少学困生。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6

  一、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与课时安排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

  第2章“有理数”-------------------23课时

  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

  课题学*-------------------------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3. 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0.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中完全适用.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

  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

  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分线的概念.

  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

  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对顶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10.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理解*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行线.

  13.认识*行线的特征,会识别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中的*行线.会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第五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体会数据在发现、决策和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通过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用数据说理的新*惯.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数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提炼和加工归纳出比较明显的结果,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

  4.统计表的设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内容,本册要求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5.了解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容易误导读者.

  6.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无新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只是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并不限于书本上的每道题会做.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

  4.注意发挥例*题的教育功能.

  (1)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2)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注意利用*题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贴*学生生活.

  (4)注意利用*题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 本章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以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为序,淡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空间、*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材注意了变化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第1节到第4节是图形的认识,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第5节到第6节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的认识。结合图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线段、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度量法以及叠合法,特别要注意后者.认识线、角的一些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

  4.第7节与第8节是进一步认识线、角的关系。主要还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注意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结合具体图形,给出描述性的说法,让学生根据图形理解、认识,学会初步的运用.

  6.淡化概念的纯文字表述,只要求会识别.如:棱(圆)柱、棱(圆)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7.视图与展开图仅限于简单的常见的立体图形

  8.注意图形与几何语言的转换,重视规范几何语言的训练.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等.

  9.注意渗透变换与说理.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6班数学教学工作,1班男生34人,女生37人,共有学生71人;6班男生32人,女生34人,共有学生6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第二章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数轴2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

  2.4绝对值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

  2.14*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1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5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2课时

  4.4*面图形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课时

  4.6角3课时

  4.7相交线2课时

  4.8*行线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5.1数据的收集3课时

  5.2数据的表示2课时

  5.3可能还是确定2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教学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教材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穿插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与探索”、“交流与发现”、“挑战自我”等栏目,收集了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教材,为学生更多的进行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搭建*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交流启发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从观察美丽的图案中发现*面图形,思考生活的现象,得到直线、线段的性质等。

  2、教材注意体现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数轴概念的建立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分类是科学研究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教材通过有理数的分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必要的准备,还让学生对分类思想开始有所接触。

  3、教材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搭建了*台。考虑到有理数运算的学*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为了避免因为分数、小数的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的主题,教材对有理数的运算,先以整数运算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分数的运算。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情况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教材中的“情境导航”对两张统计图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从观察统计图得到那些信息、统计的作法、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统计图之间的转化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教材设计的“资料”栏目是对课文中出现的对学生所不熟悉的名词进行解释,如“荒漠化”“国民生产总值(GDP)”等以使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名词,拓宽知识面。在例题与*题中,在选配上注意了应用性和开放性,以便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

  5、教材把知识的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如利用图形面积的表示行程问题等引出代数式表示和代数式表示的意义;给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给出代数式的值在实际背景下的解释;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初步认识函数等。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

  6、教材安排了一个对于学生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对折报纸的实验,设计了问题串,通过有效的学*活动,对得到的数值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1、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数学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学*用数轴的'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在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探索中,体会归纳、思考、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分类、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相互转化。经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过程,提高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的问题列出代数式并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常量和变量,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函数概念。通过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初步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感受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6、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例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7、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并结合具体问题。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8、在学*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相互交流,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思,在探索中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主要措施

  1、注重既要从感性认识出发,重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观性去认识图形。又要从具体的实例和图形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理性上认识图形。

  2、因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都可用数轴表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3、重视对学生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培养学生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中统计现象的研究,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教材中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并从生活中收集有关的实例,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用数学的意识。

  5、重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数量关系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抓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初步训练数学抽象和变量代换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6、注重学生在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水*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7、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探索、交流的空间。

  8、注意学生方程意识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大胆创新。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内容】:

  “*移”及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纸上画简单图形的*移。

  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移现象。

  【教学难点】: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

  挂图、箱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移动课本和文具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移到自己的左边,把文具盒移到自己的右边,使自己面前的桌面空一块位置来。

  2、推窗户(创设感知情景)

  师:教室里需要通风,请同学们把窗户推开。

  师:如果教室很冷,我们得把窗户怎么样呢?

  生:推上

  师:对,请同学们把窗户推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工作。

  3、移动纸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大纸箱,现在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中一边)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推、有的用拖、有的用搬,用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把箱子移到另一边去。生活中像我们移动箱子这样的例子也是太多了。

  4、出示生活场景挂图(创设感知情景)

  师:(出示:(1)建筑工地升降机图。(2)观光缆车图,启发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像把课本和文具盒移动、窗子推开和关上、纸箱移到另一边、升降机升降、缆车开动等等现象。这些物体都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的过程只是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就叫做“*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有关“*移”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移的特点:

  1、小组讨论(巩固对*移的初步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移现象,现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移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出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

  师:(在学生说出诸如:电梯上下、**升降、抽屉拉动等现象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说的很好。我们的数学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还有很多*移的现象,相信大家只要勤于观察和思考,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交换座位(导出*移方向和距离的内涵)

  师:(请第4排的“甲”同学与第2排的“乙”同学交换座位。请第3组的“丙”同学与第6组的“丁”同学交换座位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是不是发生了位置的*移?

  师:(扣紧:位置变了,其他未变。待同学肯定回答是*移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是怎样移动的?

  (待同学回答了,向前或向后、向左或向右移动了2排或4组后,再问)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现在请你们总结一下*移的特点。

  师:(在同学回答后,总结)说得很对,*移总是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的。

  3、教学例题1?(学会确定*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移既然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那么怎样来确定它的方向和距离呢?现在我们来分组操作并讨论。(将学生前后四人一组,每人发给一个硬纸片做的小房子)请同学翻到课本第41页,找到方格中的图案。

  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和操作)图上画了什么?实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虚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为什么在右边虚线房子下面写的是“向左*移7格”,在上面虚线房子旁写的是“向上*移5格”,请小组同学认真讨论,并请同学们拿老师发给你们的小房子对照书上图案认真动手操作,看看哪组同学发现的东西多,能不能完成横线上的填空。

  师:(巡视学生操作和讨论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汇报一下他们操作和讨论发现的内容,他们填写的'答案是什么?(汇报完毕后请全班补充)

  师:(注意指导学生选移动点的方法,在充分的讨论后,进行总结)同学们非常认真进行了操作和讨论。都知道了从原图形移到后来位置所指向的方向就是*移的方向,数出移动的格数要注意选择同一个点,要通过同一个点的移动来确定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

  三、巩固提高,学会画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

  1、独立完成练*1(巩固已学*移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来挑战了。挑战(一)请同学们翻开书43页练*十的第1题:把红色的小帆船向右*移4格得到哪个图,请涂上颜色。

  (巡视学生完成练*,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2、分组合作完成练*2(学会画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

  师:小精灵见同学们成功挑战了第1题。问有没有信心,继续第二个挑战?挑战练*十的第2题:画出*移后的图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分组认真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师:(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总结)同学们完成得很好,有的用的是先确定四个*移点,然后把四个点连起来的办法;有的是用了一条一条线段*移的办法;有的是用了先确定一条线段,再把整体图形画出来的办法,同学们都动了脑筋。

  四、学**结:

  师:谁来说说你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实践:

  师: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完成课后的实践。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移的方法,请把它画在纸上。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3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气象,实现学校这个学期的成绩爆发。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期末测试比期中测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及格人数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部分学生期末成绩不理想,仍需不断努力。所以这个学期我们一定要励精图治,将我们班级的各项指标都提上去,特别是争取更多的人及格,优秀学生有所增加。为了实现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的目标,我们必须制定出好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我们过去学*了数学的数,这学期接触到了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方程的运用(这在小学知识中就有提到)。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3)、(4)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地方,那里教学状况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需讲解部分小学内容,课程进度缓慢。但部分学生学*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为参考标准。

  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数学内容,这位本学期的学*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案的设计,再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上节课的反馈情况确定教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3、一切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探索空间。

  以实际生活的例子为引,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联想记忆。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多方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5、充分备课,明确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着重点出重点,进行反复强调。以实际例题或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会灵活使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概念。

  6、各知识点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各自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过去所学内容与现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7、教学反馈。

  学生主动课前预*,教师及时课堂练*,课后作业复*。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于该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到下次教学活动中。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4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学困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学*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行线,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0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面11034米)。比海*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表示。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3)班数学教师,学生44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的截面形状、三视图的画法、展开图等方面的重要知识,这部分内容展示了人们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即由体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实际认识过程,学好本章对以后的几何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示图之间的转化,有效的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识图、画图等技能的训练,丰富了观察、操作,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的体验。

  内容介绍:

  (1)章前图的目的和使用。

  (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像图形。

  (3)点线面的处理。

  (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5)截一个几何体的目的和处理。

  (6)从不同方向看的处理,三视图的要求。

  (7)第20页多种策略的处理。

  (8)*面图形的定位,第23页做一做。

  (9)回顾与思考的要求和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因此,学*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像,再动手。

  (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的教学。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本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对数域进行扩充,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而引入负数,从而使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进而自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他们混合运算的方法。学*本章的内容应多联系正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律,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介绍:

  (1)有理数的引入——数怎么不够用了。(如正、负数的定义)

  (2)通过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

  (3)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第42页)

  (4)有理数加减法的设计思路:先整数后分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探索规律。第56页:代数和的渗透——注重实质、淡化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第62页。

  (5)例题的教学(如第49页)。

  (6)数感的培养(如第53、62页)。

  (7)*题的灵活处理(如第55页)。

  (8)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处理。

  (9)有理数乘方的处理:注重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10)24点游戏——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11)计算器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有趣的规律。

  (12)回顾与思考的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有理数概念和运算含义的教学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自己的思考与表达——交流,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

  (3)注重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删除繁难的笔算、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中出现的复杂运算,应鼓励使用计算器。

  (4)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注重实质、淡化形式(代数和的处理)。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知识具有代数的基本特征。用字母表示数是有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一般性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出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并为以后的代数学*奠定基础,从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抽象。本章的重点是列代数式与合并同类项,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其中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内容介绍:

  (1)字母能表示什么:目的、处理。

  (2)代数式的重点:符号论、赋予意义。

  (3)代数式求值的重点:程序的思想(对应)、实际背景、寻找规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处理。

  (5)去括号法则的处理。

  (6)代数式运算:适度训练、实际背景、验证规律。

  (7)探索规律的目的和处理。

  (8)回顾与思考的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2)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经历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代数式表示到语言叙述的双向过程。

  (3)抓住代数式(符号化、赋于意义)、代数式求值(实际背景、寻求规律)、代数式运算(适度训练、验证规律)的重点。

  (4)注意所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避免“补充”内容(整式与整式运算的处理)。

  第四章 *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本章是初中*面几何的起始内容,对几何知识的学*起奠基作用,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本章将在对直线和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相交、垂直和*行,力求通过对本章的学*来系统了解*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为今后的学*做好铺垫,同时本章还力求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与拼图来帮助学生了解*行、垂直、相等、*分的关系。

  内容介绍:

  (1)“线”的丰富背景。

  (2)线段的运算书写形式的淡化。

  (3)角的处理:多种活动形式、对度分秒复杂换算的淡化。

  (4)*行、垂直的多种活动形式、发现一些基本的性质。

  (5)七巧板、图案设计的目的和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充分挖掘和调用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背量,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

  (2)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简单模型操作、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不宜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3)在操作活动中,鼓励他们发现规律,发展有条理地思考,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二部分是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一元一次方程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基本最简单,是继续学*其它方程的基础,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本章的内容。

  内容介绍:

  (1)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尽量结合。

  (4)方程的应用——抓住等量关系,淡化人为分类。

  日历中的方程——寻找超律、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我变胖了等——运用列表、画线段图答明确等量关系。讨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核心(等量关系、对解的检验和解释)。应用问题的进一步开发。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不宜人为地分类。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收集数据,数据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作出决策。本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的理解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发展自己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中较大的数据和用统计图处理数据的知识。其中包括利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大数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内容介绍:

  (1)“100万有多大”的目的和处理。

  (2)科学记数法的处理和重点(实际背景、与大数感受相联系)。

  (3)统计图学*的重点(融于统计过程中,注重对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及运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4)开展丰富的调查活动(如第188、196页——学生的作品)。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大数的感受,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感受大数,估计大数和表示大数。

  (2)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将统计图的学*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

  (3)应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情境应尽量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答要符合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4)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5)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将对大数的感受过程处理成机械的计算,避免让学生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6)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重视其他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各种媒体)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 可能性:

  本章是中学阶段“概率”内容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活适应生活,所以本章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事件的必然性,不可能性,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为今后继续学*概率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内容介绍:

  (1)不确定事件的引入、对游戏的充分讨论。

  (2)对随机实验(摸球游戏、转盘游戏)的重视。

  (3)第205页对调查数据的经验。

  (4)随机实验中学生经验的积累(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在教学中考察学生的随机观念及随机观念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对于随机事件,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经验,教师应及时了解并加以引导。

  (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亲自动手获得实验数据,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社非常重要的。

  (3)注重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特点的体验,避免过早进入概率的计算。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课件,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教学具体措施——教学上开展分层教学。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后进生,掌握一些关键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道路,扭转他们的厌学现象,利用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重点关注好中间的学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行线,实数,*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态度学**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要求:

  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主动性和学*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的*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8

  本学期我的工作是: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初一(1)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校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 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工作重点

  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减少学困生。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9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态度较端正,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惯于接受性学*,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两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

  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综合成绩镇前五。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20xx年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三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行线;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章:整式的乘除;第4章:因式分解;第5章:分式;,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0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 195 班、 196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后听课;先复*,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5-18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12-14课时

  第三章 图形欣赏与操作 5-7课时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7-9课时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0-12课时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6-8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四、五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1

  凉风**,在这乍冷还暖的金秋时分,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教育方针促使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要用全新的理念去培育人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模式,与学生建立*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差、完全*方公式、*行线的特征,*似数和有效数字、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定理。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方差、完全*方公式。

  (2)会用尺规做线段和角,了解转盘游戏。

  (3)能从表格、图像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六章:第七章,主要讲了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方差与完全*方公式;第八章,讲了有关*行线的性质定理;第九章讲了生活中的可能性;第十章主要讲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以及*似数与有效数字;第十一章主要讲了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定理;第十二章讲了变量中的一些关系。

  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1-3周 整式的运算

  4-6周 *行线与相交线

  7-8周 可能性

  9周 期中复*考试

  10-11周 数据的表示

  12-14周 三角形

  15-16周 变量之间的关系

  17周以后

  期末复*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7、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惯:上课专注,交流投入,发言积极,作业规范。同时,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讨论。

  8、关心科代表的学*、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3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看,知识水*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 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六年级上册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六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4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十二册第80-81页例3、例4、练一练,练*十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2.让学生在认识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均数、中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矛盾,引出新知

  1.跳绳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体育课上四一班举行了1分钟跳绳比赛,你想看看他们的成绩吗?

  2.这是第一小组的成绩。

  ⑴这个小组中,孙瑾排在第几名?排在第四名的`是哪位同学?为什么很难看出来呀?要想清楚地看出来怎么办呢?

  ⑵排序方法高低低高

  出示排序后的表格。

  ⑶这一小组的跳的最好的是哪位同学?她代表最高水*,谁代表最低水*?

  ⑷要表示这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数据来表示?

  ⑸一般水*大概在这一组数据的什么位置?出示一般水*生:

  ⑹那么孙瑾同学的成绩和一般水*相比呢?也就是比*均数要高,是吗?

  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大概是多少?比孙瑾的成绩要少,是吧!

  ⑻我们来算一算,好吗?交流出示*均数128比我们猜的数要大。

  孙瑾同学的成绩和*均数相比,和一般水*要比呢?用*均数来表示一般水*怎么样?

  师小结:用*均数来表示一般水*怎么样?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一组数据,是什么原因导致用*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行不通呢?

  ⑼如果一个数据比其它数据大的多,或者少得多,我们称这些数据为极端数据,板书。极端数据

  ⑽这个极端数据比*均数要大得多,在这里用*均数表示这组成绩的一般水*合适吗?

  那么用什么数据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才合适呢?分析*均数前后各有几个,中间数各有几个呢

  ⑾中间的数叫什么名字呢?中位数

  ⑿调整极端数据大变得更大,小变得更小,感受*均数的变化,中位数没有变化。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最中间的数。

  二、新知应用。

  1.分男女生比赛。

  出示4组数据。

  让学生找中位数

  比赛中体会找中位数 需要排序。

  2.男女生再次比赛,引入偶数个数据怎样找中位数。

  3.出示数据。

  4.怎样求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均数。

  5.学到这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分两种情况分析:奇数:最中间的数;偶数:正中间两个数的*均数。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良好的学**惯和自觉性意识,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弱,书写和表达能力较差,解题过程逻辑性不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另一方面,透过中考成绩可知,有很多学生底子薄弱,基础知识掌握的很不牢固。

  二、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4)》,包括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I)、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共六章内容。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备课。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测试质量。教学中精选配套练*,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利用测试卷进行质量测查,并及时批阅、评讲,并根据测查情况分析学生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积极落实。

  3.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课内外作业。在设计每天的课内外作业时,要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让学生吃得下、吃得饱;要抓住典型问题和易错题的训练,作业设计要体现解题的关键和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辅导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学*数学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二是加强对边缘生的辅导。边缘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辅导边缘生,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5.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上好每一节课。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同年级同学科前列。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移变换的性质,利用*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分线、垂直*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均数、加权*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1)课前预**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3)自主作业*惯; (4)课后复**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三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八周:*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

  第九~十周:多项式的运算

  第十一~十四周:轴对称图形

  第十五~十六周: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与考试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校长办公会关于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点,紧扣“质量”这一立足点,加强研究,大力实践,抓实教学常规工作并有所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办学风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学生为本。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二次备课的艺术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的*惯,并为其终身学*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台,开发课程资源,以在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三、工作措施

  1、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好老教师和各级骨干老师的带头作用。

  2、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形成统一的有本校特色的讲学稿,保管好所有教学案、课件,供下xx届使用。

  3、每周备课时,确定下周每节课的内容及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的教法和策略,严格把关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每章开课前,我们先阅读全章内容,确定全章的重难点,做完全章的课后*题。

  5、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在二次备课时重新修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掌握知识,力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

  6、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实验的环境。所以我们组上课时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以此强化课堂交流、探索、创新、提高效率。

  7、各教师及时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8、合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训练。

  9、学*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06和10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两个班学情分析:高二106班共有学生56人,107班共有学生32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文科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终会取得好成绩。

  本学期我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计划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选好练*题。练*题是课堂教学的反馈,*题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题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空余时间,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说服其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7。多反思。美国教育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二。此外,我将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认真完成学校交于的各项任务,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一、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20xx版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介绍:

  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大部分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本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共包含以下5章,第一章有理数主要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教学中应从主观到抽象逐次推进二是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三级混合运算,也应逐次推进且应多练,学好本章为今后的数学学*起奠基作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代数式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来,是以后数学知识的基础。列代数式中不少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应注意逐步推进。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方程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方程组,教科书按照“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探究数学模型的解-回到实际问题解决”。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重要载体。第四章直线和角本章是*面几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章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描述的基本方法,初步经历从事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等基本活动,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普查与抽象调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规律。

  2. 熟练运用运算律、公式、及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

  3.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无理数、*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实数的运算法则。

  2. 难点是利用*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及实数运算法则的进行有关计算题目。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归纳教学法;

  学法:复*、练*、讨论。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2算数*方根的基本性质:

  课时小结

  1.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基本运算律;

  2.二次根式的化简;

  3.与*方根、立方根、绝对值、二次根式有关的化简及运算。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作业统一、重难点的处理统一,多学*其他教师的长处,加强课堂效率的高效建设。

  一、指导思想:

  初中代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

  (代数、几何共五章)

  代数第五章:《一次方程组》

  几何第一章:《线段和角》

  代数第六章:《不等式》

  几何第二章:《相交线和*行线》

  代数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温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至3周:代数第五章《一次方程组》

  4至6:几何第一章《线段和角》

  7至9:代数第六章《不等式》

  10:期中考试

  11至14:几何第二章《相交线、*行线》

  14至17:代数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17至19:期末复*、考试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没有尖子生,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争取能让大多数同学顺利接受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兼顾对优生的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本学期要力争使及格人数增多,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策略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层的学生吃得上,中等层次的学生吃得下,智力程度好的同学吃得饱,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

  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认知优点】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难点】

  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 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

  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

  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

  PPT辅助教学

  七、教法、学法

  ? 教法:

  探究式教学、讲练式教学

  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来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学法:

  自主探究、类比学*、合作交流

  教师的“教”其本质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乐于学*,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学*,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集合的知识。

  八、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详细过程

  1..回顾就知,引出新知

  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不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二: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的集合也是这种关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并加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问题四:对于题目中的第3小题中的集合,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活动1】:在(3)由于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 ,同时集合D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与集合D相等,记作:C=D。

  用集合的概念对相等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果集合A是集合B 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强调: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 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师生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以(1)为例,指出A?B,但4∈B, 4?A,教师总结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师生活动】?,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4.思维拓展,讨论新知

  问题六: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师生活动1】:学生以(1)为例{1,2}?A,2∈A,说明前者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者是

  问题七:经过以上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你有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5.练*反馈,培养能力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a,b,c}

  (2){0,1}_N

  (3){2,1}_{X∣X2-3X+2=0}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知识上:

  能力上:

  情感上:

  作业:必做题:P8,3

  思考题:实数间有运算,那集合呢?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负责高一三、四班的数学教学。这两个班有138名学生。初中生基础薄弱,整体水*不高。从两周的课堂来看,学生的学*积极性仍然很高,有很多学生喜欢提问。但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惯差,自我控制能力差,无法正确定位自己,课堂效率普遍,教学工作存在必要的难度。为了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质量目标

  (1)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实质,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技能,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正确、系统地表达推理过程的技能。

  (3)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求实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探索创新。

  (4)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视野,逐步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惯,倡导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理解普遍运动、变化、创新、创新,数学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负有双重责任。他们不仅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技能的培养,还要渗透高考思想方法,准备三年的学*。

  二、教学目标

  (I)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分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存在的,培养学*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一、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二维的*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的推广,是以后学*空间向量等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来确定点在空间内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

  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面内的位置的方法。

  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

  例:如图,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一个同学的头所在位置?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面内,通过*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同学的头的位置,知道同学的头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

  (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

  教师明晰: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

  这样,仿照初中*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

  (二)、建立模型

  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

  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面,分别称为xOy*面,yOz*面,zOx*面。

  教师进一步明确: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

  (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 ,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

  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

  思考: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

  (1)过点A作三个*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

  (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面,这三个*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

  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 (x,y,z)。

  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

  (三)、例 题 与 练 *

  1. 课本135页例1.

  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

  2. 课本135页例2

  探究: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解:(1)xOy*面、xOz*面、yOz*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

  (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

  3. 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

  解:A(0,0,0),B(12,0,0),D(0,8,0),A(0,0,5),C(12,8,0),B(12,0,5),D(0,8,5),C(12,8,5)。

  讨论:若以C点为原点,以射线CB,CD,CC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

  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

  [练 *]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点:A(0,0,3),B(1,2,3),C(2,0,4),D(-1,2,-2)。

  2. 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7,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B为坐标原点,射线AB,BC,BB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3. 写出坐标*面yOz上yOz*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四)、拓展延伸

  分别写出点(1,1,1)关于各坐标轴和各个坐标*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六、评价设计

  1、 练* : 课本P136. 1、2、3

  2、 课堂作业: 课本P138. 1、2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面*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学*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与基本学*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都有很大的兴趣,学*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五、教学进度

  为圆满完成新高一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必修一到四的学*内 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高一数学组秉承“高一决定高考,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从初、高中衔接起认真分析学情,积极研讨,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状况:

  (1)本年级共12个行政班,学生860人。在中考数学成绩满分120分的基础上,我级100分以上的人很少,相对来说90分以上属于高分,绝大多数90分以下;学生数学底子薄弱,学*环节不完整,学**惯不科学;另外,班级差异大,层次多。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由于初高中分别实施课改教学,高中教学内容与初中所学衔接度远远不够,存在较大断层,我们需制定并学*衔接材料,并且在新授的同时适时补充一些内容,势必挤占新课的授课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珍惜每一堂课,优化每一环节,提高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

  (3)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学生有的是一份执着,期望值也较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4)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的学**惯和学*方法以及对数学学*的散漫认识上,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任务:

  本学期完成数学人教A版《必修1》和《必修2》两册内容。

  三、教学措施要求: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工作;加强自我学*,特别是两个纲领性文件——《国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学*,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

  (2)加强集体备课,发动全组同志,确定阶段主讲人,集思广益,讨论优化教学方案;各班级统一进度,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考试;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3)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训练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

  (5)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总结总结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6)精心组织教学,保护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重视数学学*能力培养;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分层培养和数学基础辅导。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的基础。

  二、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

  五、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学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

  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方式。

  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个人要加强自我学*和养成解数学题的*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转变学生学*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基本初等函数 15

  函数的应用 8

  空间几何体 8

  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 10

  直线与方程 9

  圆与方程 9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面*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学*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与基本学*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都有很大的兴趣,学*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一、学情分析

  20xx年秋季起,x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实行5个年头,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虽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学生基础较差,学*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B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不高;部分学生学**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

  1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个人要加强自我学*和养成解数学题的*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转变学生学*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有序的安排课程,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具体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算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共五个教学班,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知识密度、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两位数学教师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与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

  三、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新课程,理清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展示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新知识,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同时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教学措施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备课组团结起来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随堂小测和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的培养与后进生数学基础辅导工作。提前防范两极分化。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面*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学*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与基本学*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都有很大的兴趣,学*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学内容 备注

  1 1.1,1.2 解三角形

  2 1.2 解三角形

  3 2.1,2.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

  4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5 2.4,2.5 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

  6 2.5 考试

  7 3.1,3.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8 3.3,3.4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9 考试,复*

  10 期中考试

  11 1.1,1.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12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 2.1,2.2 空间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4 2.3 直线、*面的判定及其性质

  15 3.1,3.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16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7 4.1,4.2 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8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9 复*

  20 考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I这是指数函数在本章的位置。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指数函数的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

  指数函数模型在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测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Ⅱ.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概括指数函数典型特征,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建构指数函数的概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思维*惯,提升自主学*能力。

  Ⅲ.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南京师大附中实验班学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7)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新课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教学内容

  第七章:*面图形的认识(二)

  第八章:幂的运算

  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

  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

  第十三章:感受概率 四。教学重点

  第七章:*面图形的认识(二)

  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三章:感受概率 难点:

  第七章:*面图形的认识(二)

  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三章:感受概率 五。教学安排

  二月:第七章

  三月:第八、九章

  五月:第十章、十一章

  六月七月: 第十二、十三章

  一、学生知识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教两个班超过100人。在这100人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大约30~40人,多数同学基础不好,但在这两个班中,大部分同学学*积极性较高,热爱学*。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

  (1)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方针,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为契机,领会精神实质,转变 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

  (2)学生知识能力所达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3)教研教改项目及目标:

  学*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 ;

  (2)上好课,上好每个40分钟,提高40分钟效率;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

  (4)批好每一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及家庭作业;

  (5)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好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

  (6)及时指导、纠错,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志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本学年我担任**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去做.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一直是学校教学长期而重点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教育策略,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行线的有关知识,理解*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掌握有序数对(坐标)与坐标*面内点的对应关系;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用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进而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积极性。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

  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等、自主的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差,以中促优。同时狠抓中等生,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5、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2.24-2.26)

  第二周(3.3-3.7)

  第三周(3.10-3.14)

  第四周(3.17-3.21)

  第五周(3.24-3.28)

  第六周(3.31-4.4)

  第七周(4.7-4.11)

  第八周(4.14-4.18)

  第九周(4.21-4.25)

  第十周(4.28-5.2)

  第十一周(5.5-5.9)

  第十二周(5.12-5.16)

  第十三周(5.19-5.23)

  第十四周 (5.26-5.30)

  第十五周 (6.2-6.6)

  第十六周 (6.9-6.13)

  第十七周 (6.16-6.20)

  第十八周 (6.23-6.27)

  第十九周 (6.30-7.4 )

  第二十周 (7.7-7.11)

  5.1相交线 5.2*行线及其判定5.3*行线的性质 5.4*移 数学活动 小结与复* CH5单元测试 6.1*方根 6.2 立方根 6.3实数 小结与单元测试 7.1*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与复* CH7单元检测 期中复*与考试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小结复*与单元测试 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 CH9小结与单元测试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10.3从数据谈节水 数学活动与小结 期末复* 期末考试与放假 1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对*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行呢?

  生1: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行,可以想到应用*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本章包括相交线、*行线及其判定、*行线的性质和*移共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移交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而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第6章本章主要学**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7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包括*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两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移等内容。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实际问题始终贯穿全过程之中进行。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先了解基本思想,然后在基本思想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本章内容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

  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

  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讨论。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好,学风较好,但要避免浮躁的学*态度。而且大部分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较弱,应通过课上听讲与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惯还没有养成。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上好新课。这学期针对数学内容编排特点-----几何内容多,我准备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让学生多展现数学思维,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从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练*了几何证明,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

  4、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备课形式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写出精品教学案例并进行发布。

  2、上课时教学目的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要漫无边际,东拉西扯。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尽量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个别辅导方面在各环节上照顾后进生的实际。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差生思考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学*心得,了解教育教学动态。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中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我准备做到信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这对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六、时间安排:

  第一章:走*数学世界 第一周 第二章:有理数 第二至第六周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第七至十二周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十�D至十四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第十五至十七周 第十八周开始进行期末复*。迎接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班级学生,尊重班级学生的人格,*等、公正对待班级学生。对班级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班级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班级学生,保护班级学生合法权益,促进班级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班级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班级学生思维能力,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班级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