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

首页 / 教学计划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1

  第一单元:

  1、 教育学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 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4、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集体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5、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6、 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第二单元:

  1、 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 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4、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5、 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6、 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7、 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8、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 教育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

  2、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3、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4、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5、 教育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 能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第四单元:

  1、 教育学生学*与生活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3、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4、 做到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5、 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6、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初步尝试和学*有创意地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

  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3

  一、 指 导 思 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

  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一次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14 《我爱秋天》 1 课 时

  机动1 课时

  15 《秋天的保健》 1 课 时

  《送别秋天》 1 课 时

  16 我就是我》 2 课 时

  17 《你真棒》 2 课 时

  18 《如果我是他》 2 课 时

  19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2 课 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新学年开始了

  1.引导学生把暑假所见所闻的趣事讲给大家听,交流内心感受,自己设计展示方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的*惯和交流表达能力。

  2.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生活,爱学*、会学*,从小养成学*不马虎、不拖拉、不懂就问、认真完成作业等好*惯。

  3.知道做事有始有终是学*和做事成功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学*、做事有耐心、有毅力、有始有终有意志品质。

  4.知道学*用品来之不易,纸张是宝贵资源,应该爱惜学*用品,节约用纸,激发学生对学*用品的爱惜之情。

  第二单元:我爱祖国

  1.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感受全国人民欢度国庆节的喜悦,为自己是中国人民感到自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可爱的祖国,表达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抒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知道爱国小英雄的故事,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缅怀人民英雄,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第三单元:注意安全

  1.通过让学生看交通规则资料片和请交警叔叔讲交通规则,了解交通规则的作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不在有危险的地方玩,防止受到伤害,不玩火,防触电。

  3.通过情境讨论和模拟表演,让学生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遇到危险会打110、119、120等求助电话。

  第四单元:我和大家一起长大

  1.知道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变化情况,能看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能够愉快地生活。

  3.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愿意向别人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学会倾诉,能在**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个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孩子。

  第五单元;我了解的社会常识

  1.认识哪些物品是公共财物,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要做到自觉爱护公物,不故意损坏。

  2.了解粮食的用途,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应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3.了解水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水电是宝贵资源,应节约水电,从小养成节约水电的好*惯。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第一周9月1日—9月2日《愉快的暑假》

  第二周9月7日— 9月11日《愉快的暑假》

  第三周9月14日— 9月18日《我会学*我快乐》

  第四周9月21日— 9月25日《做事有始有终》

  第五周9月28日— 9月30日《学*的好伙伴》

  第六周10月1日— 10月7日放假

  第七周10月8日—10月16日《庆祝国庆节》

  第八周10月19日—10月23日《赞美祖国》

  第九周10月26日—10月30日《崇敬人民英雄》

  第十周11月2日—11月6日《遵守交通规则》

  第十一周11月9日— 11月13日《远离危险》

  第十二周11月16日—11月20日《遇到危险怎么办》

  第十三周11月23日—11月27日《我长大了》

  第十四周11月30日—12月4日《夸夸我自己》

  第十五周12月7日— 12月11日《心中有榜样》

  第十六周12月14日—12月18日《做个快活的孩子》

  第十七周12月21日—12月25日《公物方便你我他》

  第十八周12月28日—12月31日《粮食是个宝》

  第十九周元月4日—元月8日《水电作用大》

  第二十周元月11日—元月15日复*

  第二十一周元月18日—元月22日复*

  第二十二周元月25日—元月29日考核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6

  第一周:1、祝你生日快乐

  第二周:2、快乐的国庆节

  第三周:3、过去的故事

  第四周:4、红领巾的生日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5、秋天到了

  第七周:6、秋游回味

  第八周:7、巧手剪春天

  第九周:8、中秋与重阳

  第十周:9、我来试试看

  第十一周:10、我不胆小

  第十二周:11、我不任性

  第十三周:12、我的.好*惯

  第十四周:13、走进聪明屋

  第十五周:14、我也能研究

  第十六周:15、生活中的创造

  第十七周:16、让校园更美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7

  第一单元:

  1、 教育学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 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4、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集体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5、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6、 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第二单元:

  1、 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 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4、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5、 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6、 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7、 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8、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 教育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

  2、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3、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4、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5、 教育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 能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第四单元:

  1、 教育学生学*与生活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3、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4、 做到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5、 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6、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初步尝试和学*有创意地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1、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2、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3、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4、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5、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8课时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8课时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8课时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8课时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8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

  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 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的人格。

  (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我升入了二年级

  第三周: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四周: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五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

  第六周:开一次故事会

  第七周:好书大家看

  第八周:说话课

  第九周:秋天的收获

  第十周:秋游去

  第十一周:画画课

  第十二周:介绍课外知识

  第十三周:中秋与重阳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周:学做“小雄鹰”

  第十六周:做个“快乐鸟”

  第十七周:猜谜语比赛

  第十八周:画一幅画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1)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3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惯。

  3、知识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

  要一起学*,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惯。

  3、知识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

  要一起学*,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2)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好听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第二周2校园铃声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第四周4*安回家

  第五周5我们的国庆节第六周6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七八周7和钟姐姐交朋友第九十周8我很整洁

  第十一、十二周9我会好好吃第十三周10我自己会整理

  第十四、十五周11看我多精神第十六周12新年好

  第十七周13欢天喜地过新年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 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惯。

  3、知识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 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

  要一起学*,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钻研品德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工作重点:

  围绕“轻负优质”这一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具体措施:

  1、每位教师课前研读自己所教的本册教材,制定品德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2、进行资源共享。教师把每次备课的教案及课件传到学校的校园网,让教师有所选择的使用。在有*行班的年级段,教师进行单元划分备课,即每一教师备一单元的课,所剩一单元进行集体探讨,这样分开与集中备课,既是对教师的适当减负,也通过“一课多磨”研讨方式来提高了老师们的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惯。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

  3、根据教研室的有关要求,要求每一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任课教师,自己学*教学杂志上的有关理论和优秀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提高理论水*和课堂教学能力。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继续组织教师对“轻负优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活动。把教学科研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5、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争做文明又奋进的“文明小海娃”,以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 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 童儿童。

  二、课程目标:

  认真学*新课标的理论。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把握精神实质,明确 具体要求和方法, 与课程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正确的把握本课程的性质、 特点和目标要求。 注意突出引导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学会做人的核心价值 导向。

  三、课标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 5 个单元,一级主题 5 课(我上学啦、祖国妈妈、秋天 来了、我的家真好、和东爷爷叫朋友)。二级主题 14 课(做好朋友吧、 我们的校园、快快乐乐上学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国、欢度国庆、 做个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瞧, 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冬爷爷来了、和冬爷爷一起玩、 迎新年、快乐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内容, 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 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 为学*主题。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 活。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 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 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 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年级的重点是:喜欢、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积极愉快,自信,合作友 爱,形成基本得胜后*惯。

  五、具体措施:

  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 中进行有意义的学*,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成 人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以学会做 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1—3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主题:《做朋友吧》 《快快乐乐去上学》 《1、2、3,大家做》

  课时安排 共 6 课时

  4—7

  第二单元:祖国妈妈 主题:《您好,祖国》 《欢度国庆》 《做个好孩子》 第三单元:秋天来了 主题:《一起找秋天》 《秋天的问号》 《秋天的乐趣》 《秋天的交流会》

  共 7 课时

  共 8 课时

  8—11

  第三单元:秋天来了 主题:《一起找秋天》 《秋天的问号》 《秋天的乐趣》 《秋天的交流会》

  共8 课时

  12—14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共 6 课时

  主题:《瞧,我们这一家》 《小手牵大手》 《今天我当家》 15—17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四、 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共6课时

  主题:《我上学了》《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

  第二单元:上学路上 共7课时

  主题:《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安回家》

  第三单元:我的同学 和老师 共7课时

  主题:《认识好朋友》《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我们的老师真好》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 共6课时

  主题:《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 共7课时

  主题:《亲亲大自然》《美丽的小问号》《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况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你好,新学校: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迎新年: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春天的气候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为和*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与爱,并注意文明用语。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过程,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父母,关注家庭,并能以自己的行为为家庭带来欢乐。

  知识和技能:能与同学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班级中不顺心的事,了解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各种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班集体里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日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时数备注

  一、9.1-9.6 始业教育 1

  二、9.7-9.13 美丽的校园 2

  三、9.14-9.20 美丽的校园 2

  四、9.21-9.27 老师,您好 2

  五、9.28-9.30 老师,您好 1

  六、10.8-10.11 学校里的一天 1

  七、10.12-10.18 学校里的一天 2

  八、10.19-10.25 我是小学生 2

  九、10.26-11.1 我喜欢我们班 2

  十、11.2-11.8 我喜欢我们班 2

  十一、11.9-11.15 我们一起做 2

  十二、11.16-11.22 学*真快乐 2

  十三、11.23-11.29 学*真快乐 2

  十四、11.30-12.6 麻烦事,我不怕 2

  十五、12.7-12.13 我的爸爸和妈妈 2

  十六、12.14-12.20 亲亲热热一家人 2

  十七、12.21-12.27 让我自己来吧 2

  十八、12.28-1.3 快乐的冬天 1

  十九、1.4-1.10 欢天喜地过新年 2

  二十、1.11-1.17 欢天喜地过新年 2

  二十一、1.18-1.24 明年会更好 2

  二十二、1.25-1.31 复* 2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0人,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学校的大门,他们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很强,对于周围的事物能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初步的认识。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对教师充满崇拜。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缺陷。同时,本班大部分学生为外地生,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打好人生最重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同时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本教材主要以单元的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点:

  1.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并关注儿童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较浅,对于事物的'进一步认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贴*学生生活实践的教材,更能引发学生的学*欲望,同时,生动且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在学*中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 “以适应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为编写宗旨,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义,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促进三者的和谐统一

  本教材贴*生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利用,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台。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以自主探索性学*,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

  3. 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实际,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儿童主动地学*,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适合儿童品德发展的学*氛围,并能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注重教材的创造性利用,不照搬课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并能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8.31~9.6

  始业教育

  2

  9.7~9.13

  1、拉拉手 交朋友

  3

  9.14~9.20

  2、我们的校园

  4

  9.21~9.27

  3、我也想当升旗手

  5

  9.28~10.4

  4、小学生活开始啦 国庆放假

  6

  10.5~10.11

  国庆放假 4、小学生活开始啦

  7

  10.12~10.18

  5、上学路上

  8

  10.19~10.25

  6、盼盼迟到了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本单元以“上学的一天”为主线,按照上学路上→学校生活→放学的线索展开,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引导学生探索了解“冰是怎么来的?”的科学道理,并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和一个美丽的冰饰,以激发儿童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冬天。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感受学校环境的美好、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并乐于与新同学、新老师交往。

  2、了解并遵守交往和活动中的规则和纪律,初步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惯。

  3、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环境,逐步熟悉新学校的学*和生活。

  第二单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态度。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惯。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的纪律。

  第三单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第四单元:

  1、通过了解祖国各地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养成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创造性的观察体验活动中,产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喜爱并积极参加过新年这样的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惯和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动手活动中,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了解有关冬天的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重点:

  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体纪律。

  3、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难点:

  1、能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5、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

  重点:

  1、珍惜自己的生命,初步形成自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态度。

  2、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惯。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纪律。

  难点:

  1、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2、知道在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纪律。

  4、能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重点:

  1、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

  2、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3、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难点:

  1、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3、在活动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锻炼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重点:

  1、通过了解祖国各地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养成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了解有关冬天的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难点:

  1、在创造性的观察体验活动中,产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养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卫生、生活*惯。养成新生长辈、礼貌待人等良好*惯。

  3、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动手活动中,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

  4、通过了解、收集有关材料的活动过程,体验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信息。能尝试进行小观察、小实验等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活动成果。

  五、教学措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等。

  六、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3)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篇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4)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3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5)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5篇)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1.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二(3)班已经打过一个学期的交道,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6)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篇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开开心心每一天 8课时

  第二单元 让我的身体更棒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会照顾自己 8课时

  第四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8课时

  一、 指 导 思 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知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的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和培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活动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加强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

  3、加强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两个教学班,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 、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一)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二)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2.讲文明,遵守纪律。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三)掌握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4.尝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是唱、跳、画、说等多种形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

  3、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惯.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教学内容

  19.3-9.7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升入了二年级

  29.10-9.14第二课 我们班里故事多

  39.17-9.21

  4 9.24_ 9.28

  5 10.8-10.12

  6 10.15-10.19

  710.22-10.26

  810.29-11.02

  9 11.5-11.9

  10 11.12-11.16

  11 11.19-11.23

  12 11.26-11.30

  13 12.3-12..7

  14 12.10-12.14

  15 12.17-12.21

  16 12.24-12.28

  1712.31-20xx.1.4

  18 1.7-1.11

  19 1.14-1.18

  20 1.21-1.25

  第三课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四课好书大家看 复* 第二单元 第一课 秋天在哪里第二课秋天的收获 复*期中测试 第二单元第三课 秋游去 第四课中秋和重阳 复* 第三单元 第一课我棒你也棒 第一课我棒你也棒第二课学做“小雄鹰” 第三课 做个“快乐鸟” 第三课 做个“快乐鸟”复* 复*巩固 期末测试

  一、学情分析

  有一部分学生,*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空间。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必须遵循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尊敬老师,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热爱科学,勤奋学*,顺利完成学*任务,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

  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一次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14 《我爱秋天》 1 课 时

  机动1 课时

  15 《秋天的保健》 1 课 时

  《送别秋天》 1 课 时

  16 我就是我》 2 课 时

  17 《你真棒》 2 课 时

  18 《如果我是他》 2 课 时

  19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2 课 时

  第一单元:

  1、教育学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4、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集体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6、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第二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4、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5、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6、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7、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教育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

  2、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3、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4、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5、教育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能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第四单元:

  1、教育学生学*与生活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4、做到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5、教育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6、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初步尝试和学*有创意地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也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的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祝你生日快乐 快乐的国庆节 过去的故事 红领巾的生日

  本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愈来愈感。

  第二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秋天到了 秋游回味 巧手剪秋天 中秋与重阳

  本单元共有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和同学、教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第三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我来试试看 我不胆小 我不任性 我的好*惯

  本单元有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走进聪明屋 我也能研究 生活中的小创造

  让校园更美好

  本单元有4个主题活动以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为主线,它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主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教学目标

  重点及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1

  准备周

  熟悉教材

  2—5

  第一单元

  生日快乐

  1.祝你生日快乐

  2.快乐的国庆节

  3.过去的故事

  4.红领巾的生日

  8

  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的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1.从生日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体验,更加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2.在欢度国庆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1.《生日快乐》录音磁带;

  2.收集新中国诞生的故事;

  3.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4.队歌和儿童歌曲。

  6—9

  第二单元

  走进秋天

  5.秋天到了

  6.秋游回味

  7.巧手剪秋天

  8.中秋与重阳

  8

  在萧瑟的秋风中捡起一片黄叶去感知“秋天到了”;在栽种浇灌和采摘过程中体验秋收的快乐;秋游之后,回味无穷;摆动小手,巧“剪”秋色;尝一口月饼,品出生活的甜蜜,捧一盆菊花,表达对老人的爱心,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和“秋天”进行“零距离”接*,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去探索自然,探究科学,探求知识。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实用十份(扩展7)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xxx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二(3)班已经打过一个学期的交道,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二

  2、我随爸爸去做客

  三

  3、我跟妈妈看演出

  四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五

  5、春天在哪里

  六

  6、春天的种植

  七

  7、我和春天一起玩

  八

  8、我心中的春天

  九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十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