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机会;以我校“生态课堂”为实施主阵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学年的教学总目标

  1、引导学生学*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材教学目标:

  第11章:简单机械

  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4.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6. 理解机械效率。

  7.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13章:电路初探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第14章:欧姆定律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三、薄弱梳理

  物理是新设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物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辅导,使他们能快速步入学*物理的车道上来。同时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学*经验与经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3、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4、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物理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5、表达能力差:思维逻辑性差,作图不严格,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逻辑性差。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应对的措施和做法如下: 1、课堂教学和作业处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 特性等。

  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 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 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加强演示实验和结合生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保障措施

  1.强化“六种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点要强化以下六种意识:即目标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探究意识、“情境构建”意识、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强化了这六种意识,课堂就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时效就会大大增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

  2.力求做到“七多七少”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同伴交流的机会、尝试成功的机会、暴露错误的机会。要“多一些设问,少一些直叙” “多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3.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

  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是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作用,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深入探究,做到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4.“稀释还原”艺术的运用

  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盐,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缺少了它,就会变得面黄肌瘦、浑身乏力。然而,如果将你一天中起码需要吸收的一小包盐放在你的面前,恐怕无论如何你将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小包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早将这本难以下咽的盐全部吸收了,这就是饮食中的“稀释、还原”原理。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2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接手了初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学生是重新打乱组合成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思想态度千差万别。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共4章:包括特殊四边形,图形的变换,一元二次方程和圆

  本学期的重点是特殊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和圆。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圆切线的判定

  四、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3

  一、基本情况:

  本届学生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优秀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学*基础等发展不*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物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物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以中考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教学目标,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因为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的观念更新,学*的内容科学,学*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也会学*,爱学*,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课后有复*,课堂勤学*;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7、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的教育理论的学*,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三的物理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章节、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章节、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物理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4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行为*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

  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二周 机动和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 第二十四周 学下册内容

  以上就是最新一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化学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902、904、90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 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含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阅读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1)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3篇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届学生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优秀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学*基础等发展不*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物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物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以中考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教学目标,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因为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的观念更新,学*的内容科学,学*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也会学*,爱学*,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课后有复*,课堂勤学*;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7、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的教育理论的学*,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三的物理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章节、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章节、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物理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化学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九年级三个班(6)、(7)。经过了解,这些学生多数是黎族学生,汉族占的比例也不少。九(6)班的学生成绩好些,学*兴趣也浓。学生的特点是学*成绩好的学生学*干劲都比较大,这样的学生人数也不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的,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并且人数还不少。(7)学*兴趣不怎么样,上课讲话的同学不少。肯学*的学生也不少。可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化学用语分散识记,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单元

  周序

  教学内容

  备注

  1

  第一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第二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2

  第三、四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3

  第五、六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课题3元素

  4

  第七、八周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九、十周复*、中考。

  单元

  周序

  教学内容

  备注

  5

  第十一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

  第十二周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小结、测试

  6

  第十三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7

  第十四周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3燃料的条件

  第十五周以后

  复*、测验等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简析

  学生在进入化学课堂之前,已经对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有所接触,他们可以列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制品和化学想象,作为初三学生,从心理和知识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备了学*化学的条件。他们对许多化学问题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着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对第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会感觉既新鲜又激动,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化学这一学科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还了解不多,有待于老师的培养。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性的呈现方式吧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溶液,酸,碱和盐等等;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和技能。能初步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用语,表述有关的化学信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学*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学*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四、教学、教法设想

  初中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同时要学生注意激发的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水*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2)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过开*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方根,并且也学*了完全*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心理规律,在学*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回顾

  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开*方和完全*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作好铺垫。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通过练*,学生既复*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效果:在复*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巩固完全*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效果:由于在复*回顾时已经复*过完全*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方),得

  x2+8x+42=9+42.

  (x+4)2=25

  开*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做好铺垫。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应该是(16?x)(12?x)?

  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与提高

  活动内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通过练*,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50页*题2.3 1题、2题

  四、教学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过完全*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而且普遍掌握较好,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老师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热情和获得学*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更具实效性。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思想,领悟配方法,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知识层面: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层面:以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为载体,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

  总体设计思路:

  以旧知识为起点,问题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突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探究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选两题做)

  (1)x2+4x+2=0 ; (2)3x2-6x+1=0;

  (3)4x2-16x+17=0 ; (4)3x2+4x+7=0.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四题的解答过程,由此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接着再改变上面每题的其中的一个系数,得到新的四个方程:(学生不做,思考其解题过程)

  (1)3x2+4x+2=0; (2)3x2-2x+1=0;

  (3)4x2-16x-3=0 ; (4)3x2+x+7=0.

  思考:新的四题与原题的解题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1.复*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扫除障碍;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用配方法解题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两题,这样做能保证运算的正确和继续学*数学的信心。

  (二)分析问题,探究本质

  由学生的观察讨论得到:用配方法解不同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配方的过程----程序化的操作,不同之处是方程的根的情况及其方程的'根.

  进而提出下面的问题:

  既然过程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根的不同?方程的根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讨论得出: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去探究根与系数的关系.

  ax2+bx+c=0(a≠0) 注:根据学生学*程度的不同,可

  ax2+bx=-c 以采用学生独立尝试配方, 合

  x2+ x=- 作尝试配方或教师引导下进行

  x2+ x+ =- + 配方等各种教学形式.

  (x+ )2=

  然后再议开方过程(让学生结合前面四题方程来加以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b2 -4ac”的重要性.

  当b2-4ac≥0时,

  (x+ )2= 注:这样变形可以避免对a正、负的讨论,

  x+ = 便于学生的理解.

  x=- 即x=

  x1= , x2=

  当b2-4ac<0时,

  方程无实数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理性思维.

  (三)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由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 当b2-4ac≥0时,

  x=;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这个式子对解题有什么帮助?通过讨论加深对式子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

  进而阐述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设计意图: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公式才能烂熟于心,才能在题目中熟练应用,不会因记不清公式造成运算的错误。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前两道教师示范,后两道学生练*)

  (1)2x2-x-1=0; (2)4x2-3x+2=0 ;

  (3)x2+15x=-3x; (4)x2- x+ =0.

  注:( 教师在示范时多强调注意点、易错点,会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阐述求根公式,归纳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时总结简化运算,节约时间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1)x2+x-6=0; (2)x2- x- =0;

  (3)3x2-6x-2=0;(4)4x2-6x=0;

  设计意图: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大量练*,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四)拓展运用,升华提高

 [想一想]

  清清和楚楚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清清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而楚楚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求根公式作进一步深化,并综合运用了配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提高.比较配方法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避免以后出现运算错误。

  归纳小结, 结合上面想一想,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方法进行提炼,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更具系统化和网络化,同时也是情感的升华过程.

  (五) 布置作业

  ㈠必做题

  ㈡选做题:P46第12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层布置。 适合的练*既巩固了所学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又保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初三学年下学期的复*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复*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毕业班复*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复*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第三,全体教师要增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备课组自编讲学稿一套。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以专题复*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综合模拟为主,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轮复*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专题复*加综合训练的复*模式,突出五个强化,即①强化时间观念;②强化研究:重点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以回扣,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3,细致研究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各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学段本学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法和学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重新划分若干个大单元,以利系统复*。

  4,组织好大型考试,搞好质量分析

  级部组织的综合拉练,模拟考试,要做到考务严密,分析透彻,补漏措施具体,使每一次考试成为学生学*的加油站,教师教学的里程碑,教学质量的大会诊。

  5,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全体教师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兴趣与动力激发,学**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各任课教师要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学*方法,并注意跟上个别指导。班主任要利用一定时间,如每次考试后安排23名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方法和学*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6,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分层次教育。

  首先,切实贯彻优生优培,中间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的原则。全体教师要增强优生优培意识,调整优生优培策略,要特别关注各班第一名,将其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悉心培养。对本班前10名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增加升入重点高中的数量,提高本班优秀率。各科教师要注意中程生的各科*衡发展,尤其是加强中程生薄弱学科的特殊对待,在课堂提问,试卷批阅等环节要注意对中程生倾斜,使其尽快优化,以提高*均分,增加其升入高中的机会。对学*困难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设法鼓舞其信心,利用复*的机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均分,顺利完成学业,以此提升*均分。

  7,落实备考的.关键环节

  (1)是要把好集体备课关。继续加大落实集体备课力度,要求备课组长分好工,每人重点备某一部分,选好该部分的练*题,然后主备人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主讲,其他教师补充,提出建议,最后确定教案。

  (2)是要把好材料关。初三复*过程中学生所用的复*材料必须经过各备课组长以及各任课教师严格筛选,不经过集体研究的练*题决不发给学生。在选题时要按考点进行梳理,按中考能力的要求选题,题型,题量要尽量安排得全面,条理,有序,所选题目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贴*中考,体现新情景,新材料,便于训练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控制所选题目的难度,以中,低档难度题目为主,少选难题,杜绝偏题怪题。

  (3)是要把好阅批统计关。凡定时作业,练*,测试,必须有布置,有检查,认真批改,有查必评,有错必纠。杜绝练*,试题不批阅,不统计,凭感觉讲评的现象。

  (4)是要把好讲评关。根据批阅统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讲评,要讲学生所需,切忌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多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和方法。要做到讲一题会一类,举一反

  (5)切忌就题论题。

  (6)是要把握好学生落实关。学生是否能够复*好,落实是关键。要留给学生自我反思,整改,消化的时间,要求学生从第一次拉练起,建立错题本,查失分,写考情分析,确立新目标,老师要做到跟踪检查,让部分学生二次过关。

  教学措施

  实行分轮复*

  第一轮重点复*巩固基础知识,以课本基本知识为依据,列出每章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化,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的试题辅以练*,强化训练,加深印象。第二轮复*在第一轮分项复*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类型题的复*,包括几何应用,代数应用,几何综合,代数综合等方面的综合练*。第三轮主要是做中考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考试类型题,同时提高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最后阶段,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教学基本用书

  (一)本学期的教学用书参考《初中数学教与学》,《浙江中考》,《三年中考优化试卷》。

  (二)自编讲学稿一套。

  时间安排

  2月26日2月28日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3月1日3月9日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

  3月10日4月中旬复*基础知识

  4月中旬5月上旬分项训练

  5月上旬5月底综合训练做模拟试题

  5月底到最后根据情况查漏补缺。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学*目标】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x十2=5x-3

  (2) x2=4

  (3) (x十3)(3xo4)=(x十2)2;

  (4) (x-1)(x-2)=x2十8;

  以上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___________ 以上是 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

  二、

  探究新知[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 0 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探究新知(二)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 2十3x十2=O ___________

  (2)x 2-3x十4=0; __________

  (3)3x 2-5=0 ____________

  (4)4x 2十3x-2=0; _________

  (5)3x 2-5=0; ________

  (6)6x 2-x=0. 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 -2=3-7x; (2)3x(x-1)=2(x十2)-4;

  (3) (3x十2) 2=4(x-3) 2

  [学以致用:]

  强化概念:

  1. 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______

  (2)x2-3x十4=0;_______

  (3) 3x2-5=0 _____________

  (4)4x2十3x-2=0;____________

  (5)3x2-5=0______________

  (6)6x2-x=0_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2)3x(x-1)=2(x十2)-4

  (3)(3x十2)2=4(x-3)2

  [知识总结:]

  (1)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哪几个条件?

  (2) 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几项、其中( )可以不出现、但( )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

  (3) 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如:(3x十2) 2=4(x-3)____________

  诊断检测题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是二次项,____是一次项,_______是常数项.

  2.方程(3x-7)(2x+4)=4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

  3.方程mx2+5x+n=0一定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B.一元一次方程

  C.整式方程 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1)x2+2m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任意实数 B. m≠-1 C. m>1 D. m>0

  5.方程:3X-1=0;3X2-1=0;2X2-1=(X-1)(X-2);

  3X2+Y=2X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1)2x(x-5)=3-x (2) (2x-1)(x+5)=6x

  诊断检测题二:

  1.方程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把一元二次方程 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一般式是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3.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3,则 ;

  4. 是实数,且 ,则 的值是 .

  5.关于 的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6.方程:① ② ③ ④ 中一元二次程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 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

  5、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作业。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3)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思想,领悟配方法,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知识层面: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层面:以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为载体,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

  总体设计思路:

  以旧知识为起点,问题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突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探究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选两题做)

  (1)x2+4x+2=0 ; (2)3x2-6x+1=0;

  (3)4x2-16x+17=0 ; (4)3x2+4x+7=0.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四题的解答过程,由此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接着再改变上面每题的其中的一个系数,得到新的四个方程:(学生不做,思考其解题过程)

  (1)3x2+4x+2=0; (2)3x2-2x+1=0;

  (3)4x2-16x-3=0 ; (4)3x2+x+7=0.

  思考:新的四题与原题的解题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1.复*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扫除障碍;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用配方法解题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两题,这样做能保证运算的正确和继续学*数学的信心。

  (二)分析问题,探究本质

  由学生的观察讨论得到:用配方法解不同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配方的过程----程序化的操作,不同之处是方程的根的情况及其方程的'根.

  进而提出下面的问题:

  既然过程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根的不同?方程的根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讨论得出: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去探究根与系数的关系.

  ax2+bx+c=0(a≠0) 注:根据学生学*程度的不同,可

  ax2+bx=-c 以采用学生独立尝试配方, 合

  x2+ x=- 作尝试配方或教师引导下进行

  x2+ x+ =- + 配方等各种教学形式.

  (x+ )2=

  然后再议开方过程(让学生结合前面四题方程来加以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b2 -4ac”的重要性.

  当b2-4ac≥0时,

  (x+ )2= 注:这样变形可以避免对a正、负的讨论,

  x+ = 便于学生的理解.

  x=- 即x=

  x1= , x2=

  当b2-4ac<0时,

  方程无实数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理性思维.

  (三)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由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 当b2-4ac≥0时,

  x=;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这个式子对解题有什么帮助?通过讨论加深对式子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

  进而阐述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设计意图: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公式才能烂熟于心,才能在题目中熟练应用,不会因记不清公式造成运算的错误。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前两道教师示范,后两道学生练*)

  (1)2x2-x-1=0; (2)4x2-3x+2=0 ;

  (3)x2+15x=-3x; (4)x2- x+ =0.

  注:( 教师在示范时多强调注意点、易错点,会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阐述求根公式,归纳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时总结简化运算,节约时间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1)x2+x-6=0; (2)x2- x- =0;

  (3)3x2-6x-2=0;(4)4x2-6x=0;

  设计意图: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大量练*,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四)拓展运用,升华提高

 [想一想]

  清清和楚楚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清清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而楚楚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求根公式作进一步深化,并综合运用了配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提高.比较配方法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避免以后出现运算错误。

  归纳小结, 结合上面想一想,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方法进行提炼,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更具系统化和网络化,同时也是情感的升华过程.

  (五) 布置作业

  ㈠必做题

  ㈡选做题:P46第12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层布置。 适合的练*既巩固了所学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又保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5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48人,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为此,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 解直角三角形,第四章 相似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通过讲授证明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

  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解直角三角形和相似图形这两章时,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教学概率的计算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命题定理与证明》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解直角三角形》的重点是通过学*和实践活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已知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难点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似图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综合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正确写出证明。《概率的计算》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一、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教学任务、目标及学生知识情况分析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段。时间:20xx.8.152011.8.25教学方法:以试卷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操作如下:

  小学毕业考试试卷初一、二各个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套并做好简单的试卷分析。以先复*,后考试再补充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其后高强度的学*、训练做好准备。

  万丈高楼*地起,只有能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我曾经问过几个学*较差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也问过几个一直在努力学*的同学,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学*,而学*成绩提升不上来?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基础知识薄弱,从而跟不上,从来听不懂,或者是听到是听懂了,而在具体做题的时候,感觉不知从何开始分析而无法下笔做题,从而凭感觉做,结果可想而知。

  只有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学*,抓住最基本的知识,抓住知识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更深层次发展。试问,一个*视眼,不佩戴眼睛能看清远处的景物吗?知识也是一样,送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台,学生的思维才能向更高更远的层次发展。

  第二阶段:20xx-8-282012-1.12新课教学,争取将初三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下两册)完成80%的进度。

  本阶段的学*处于高强度学*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使的学生跟不上,必须有正确,可行的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中考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不断更改教学方法以,使其符合绝大数学生的味口。

  高强度的学*,不能丢失课堂的'趣味,不能让学生在枯燥中学*数学,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时刻意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的中心,是教学质量体现的形式及重要体系,要想搞好教学,搞活教学,这与学生的学*兴趣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就是付出百分之一万的努力都没有效果,就是神仙也不行,所以说,在教学中,要搞好教学,更要搞活教学,只有在整体上学生进步了,学生在学*上才看到学*数学的希望,进步的希望。看到自己学*成绩一天一天好起来,那么学生才会才数学有兴趣,教师才能拥有有一分耕耘三分收获,而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一分耕耘无收获。

  在教学上,必须讲得少,练得多,一块田,如果不耕耙,放再大的水进,也不会满,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讲得再多,如果不是练,到头来,学生依然会云里雾里。

  在新式的教学教法中讲到,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做为学生的引导,以学生探究式学*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以练*的方式巩固、提升学生在本课堂的基础知识,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句话讲得很对,在教学上也非常值得借鉴。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还是那句话,走都不能走,能跑

  吗?根据我的学生实际情况,认为我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还不能完全按照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是教与练须相结合,不分主次,既重教,也重学,更重练。把握每个学生的学生进度,根据他们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

  在这一个学期中,坚持每课一练,每练必改,每改必分析,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掌握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让学生与我没有距离,能主动与我在课堂、课后交流。

  三、教学措施、方法和日常教学指导思想

  1、尽快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进入正常的学*状态,建立良好的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热情。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2、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关键,争取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学*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3、多研究教学改革、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多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4、作好常规教学,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复*,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每一名学生放弃数学,不让每一名学生放松学*,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组织学困生的辅导。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多与学生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学*信心。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6、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7、 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过开*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方根,并且也学*了完全*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心理规律,在学*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回顾

  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开*方和完全*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作好铺垫。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通过练*,学生既复*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效果:在复*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巩固完全*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效果:由于在复*回顾时已经复*过完全*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方),得

  x2+8x+42=9+42.

  (x+4)2=25

  开*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做好铺垫。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应该是(16?x)(12?x)?

  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与提高

  活动内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通过练*,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50页*题2.3 1题、2题

  四、教学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过完全*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而且普遍掌握较好,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老师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热情和获得学*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更具实效性。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甚至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更不用提解决实际问题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九年级(上)的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

  一是学*态度不够端正;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4)

——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9篇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语文的好*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重在积累。因此,*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1、诱发学生学*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业务提高计划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要字字珠矶,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2、计划阅读书目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吉林教育》、《语文教学通讯》、《新课程怎样教》《成功教育》、《细节决定成败》、《小故事大道理》。

  3、其他活动:学*电脑,撰写论文,争取在刊物上发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做的更好。但是只用更努力才会有收获,我相信我会努力,我相信我的学生在一年以后的中考中做到最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不过这都是我的设想,我会继续不断的努力下去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编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教育教学钻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功能,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生活、会学*的人。

  二、学生双基、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1.学生双基:

  该班共有学生54人,其男女比例基本协调,经摸底考试,其中优秀生占10%,中等生占65%,其余的为学困生,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差,学*兴趣不浓。

  2.智力状况分析:

  学生能力发展不*衡,记忆力、想象力较强的同学有许丹阳、彭梁、胡丹等,记忆力理解力有困难的同学有李晋、方亮、余力等,写作上存在独立思考不够,创造性水*较低。本期在分析写作、阅读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

  3.非智力因素分析:

  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智力因素障碍有如下几点:一是部分学生学*自觉性不强,不能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夫学*,因此,语文水*提高不快。二是来自家庭环境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三是语文教学用具的单一,课堂教学的呆板都影响学生。

  三、教材内容分析

  九年级上册,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全册内容由五大板块组成,分别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附录组成,全册课文30课,每单元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及远进行编排。单元内容的顺序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小说世界、古代生活、古代生活。

  教读课文17课,每课一般用2-3课时。课文前面有预*提示,后面有练*。预*提示提问富有启发性,能唤起学生思考,练*能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巩固知识、扩大阅读。

  自读课文13课,每课一般用1课时,少数课文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主要学*议论,七次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

  口语交际,重点是开演讲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使学生成为能言善辩的人才。

  此外,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一些汉语知识短文。

  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三语文备课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好如下安排: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是中考前的最关键学期,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期,今年这个级用的是苏教版,初一初二古文安排比较少,初三安排了大量的古文名篇长篇,这给初三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时间非常紧张,要想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老师肩上责任重大。

  目前,学生由于在初一初二语文学*感觉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有学*兴趣,书写比较端正,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初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也有一部分学生什么都学不进去,在初三学科较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大多同学不愿在语文上狠下功夫,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学和不学是一个样,没有理解到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体会到语文的学*过程是一个美的鉴赏过程,所以很多学生不很适应,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面对此种情况。

  教学任务和要求

  完成九年级上册所有内容以及九年级下册前四个单元的教学,附录;计划性关联回顾相关语文知识、文言赏识;增加“主题学*”

  相应单元的阅读材料继续补充课外优秀诗、文诵读。名著推荐以阅读《格利佛游记》、《朝花夕拾》、四大名著为主,计划性开展名著推荐与阅读。

  教学措施

  (1)加强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组织备课组老师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新课程标准”“创新教育”、“人文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初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求老师们多走进图书馆,查阅语文最新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和语文教改及考试趋向,开拓视野,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研究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撰写论文。

  (2)充分发挥备课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

  每两周集体说课一次,讨论教材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学进度和教学重点、难点;统一大小考试;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力争使我们的老师授课能力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提高初三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同组老师互相间经常听课,切磋技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要求本组每位老师都能参与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开课之前组里统一备课说课,认真充分地准备,课后积极评课,使研究课真正落到实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而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促使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4)结合新教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活动。

  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和语文读本,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阅读空间,尽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视野开阔,素养全面。

  (5).继续开展“四个一”的语文活动。

  写一手规范端正的汉字,说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或文章片段,写一篇标点正确、语言通顺、内容充实的短文。

  (6)落实教导处狠抓教学质量的要求。

  规范学生作业,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用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提升学*层次。

  坚持单元考试制度,做好单元的分数统计工作。通过考试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调整下一步教学。一方面要做好培优工作,挖掘优等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优秀生的学*成绩,增加优秀生的人数。另一方面,建立起困难生档案。分析困难生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时要做好困难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尽最大努力提高困难生的学*成绩。试卷由组内老师命题,经集体讨论后修改然后用于考试。

  (7)注重学*过程。

  学生*时学*情况的评价,建立新的更科学的语文学*评价体系,修改、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使其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指导学生建立“语文学*成长袋”。“语文学*改错袋”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五单元古文《陈涉世家》

  第二周《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第三周《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第四周《醉翁亭记》

  第五周第一单元

  第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周第二单元

  第八周第三单元

  第九周第四单元

  第十周复*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六单元

  第十二至十**九年级下册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一年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惯,提高文化品位,为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

  初三阶段是初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的语文学*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

  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4、指导和训练重点:

  课内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的一大难题,文言文学*要求学生认真踏实,还要肯花时间,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年,并要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难度,扩大训练量。教师要精选题并精讲题,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

  每周课外文言文拓展至少两篇。一学期保证学生有20篇以上的课外文言文训练。

  每周一次小测验。

  (二)写作:

  1、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作文本,分别用于随笔和作文写作。

  2、进行分类训练:

  (1)随笔:

  养成每周动笔的*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2)作文训练:

  除随笔外,将*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5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5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打下坚实基础。

  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

  成语、熟语的积累。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

  (四)课时进度:

  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九年级下册3—6单元,第1至9周

  第二阶段,复*六册教材,第10至15周

  第三阶段,专项复*,第16至18周

  第四阶段,模拟考试,第19至20周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方针,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为指导,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总结完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听说读写能力,争取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中考两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二、现状分析

  1. 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陆续进入总复*阶段。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 学生方面: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即可应付。

  3. 自身方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没有初三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语文学*,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成绩取得较大突破,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三、措施和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阅读教学的重点: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采用随文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性印象。

  3. 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自己感觉到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写作教学的重点:

  1. 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和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生活实际出发,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书写自己的感情;能根据自己的水*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和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养成写日记的*惯和积累语言材料、生活材料的*惯。

  2. 在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做到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3. 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做到语句连贯通顺,结构完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 逐步培养专题写作的意识,对一个题材或范围,能从与他人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会写简单的自己熟悉的有关学*的规划和总结等。

  5.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

  四、具体单元或体裁的教学

  把课本每一篇课文上好,之前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早早结束新课,然后让学生大量做复*题,这种题海战术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导致学*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初三上学期教材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等特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古代诗文。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当代诗歌。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以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散文。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小说名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五、加强执行力

  计划方方面,执行是关键。新的学年新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落实,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使计划更加完善。要在与同事其他老师团结协作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继续充实提高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满腔热情地去迎接新的自我挑战。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编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教育教学钻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功能,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生活、会学*的人。

  二、学生双基、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1.学生双基:

  该班共有学生54人,其男女比例基本协调,经摸底考试,其中优秀生占10%,中等生占65%,其余的为学困生,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差,学*兴趣不浓。

  2.智力状况分析:

  学生能力发展不*衡,记忆力、想象力较强的同学有许丹阳、彭梁、胡 丹等,记忆力理解力有困难的`同学有李 晋、方 亮、余 力等,写作上存在独立思考不够,创造性水*较低。本期在分析写作、阅读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

  3.非智力因素分析:

  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智力因素障碍有如下几点:一是部分学生学*自觉性不强,不能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夫学*,因此,语文水*提高不快。二是来自家庭环境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三是语文教学用具的单一,课堂教学的呆板都影响学生。

  三、教材内容分析

  九年级上册,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全册内容由五大板块组成,分别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附录组成,全册课文30 课,每单元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及远进行编排。单元内容的顺序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小说世界、古代生活、古代生活。

  教读课文17课,每课一般用2-3课时。课文前面有预*提示,后面有练*。预*提示提问富有启发性,能唤起学生思考,练*能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巩固知识、扩大阅读。

  自读课文13课,每课一般用1课时,少数课文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主要学*议论,七次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

  口语交际,重点是开演讲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使学生成为能言善辩的人才。

  此外,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一些汉语知识短文。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立足学生实际,体现现代意识,弘扬人文精神,突出开放性,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语文的好*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重在积累。因此,*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1、诱发学生学*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业务提高计划

  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黑板上的板书要字字珠矶,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2、计划阅读书目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吉林教育》、《语文教学通讯》、《新课程怎样教》《成功教育》、《细节决定成败》、《小故事大道理》。

  3、其他活动:学*电脑,撰写论文,争取在刊物上发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做的更好。但是只用更努力才会有收获,我相信我会努力,我相信我的学生在一年以后的中考中做到最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不过这都是我的设想,我会继续不断的努力下去的!

  初三是学校的窗口,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能否提高人气的最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课题。为此,新学期伊始,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制定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初三3、4共有100个学生左右,由于是重新分班,所以两个班的水*应该没有差距。另外,从上学期县里的水*测试来看,整体水*处在全县的的前列,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4、自身方面:思想守旧,未能紧跟教改步伐,总是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想偷闲,幻想让学生不做题就能提高。

  二、教学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毕业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上好课。

  2、采用”、”、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4、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举行演讲大赛等。

  5、重视阅读训练,加强写作训练。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好学生学*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

  7、实施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把每一项活动都列入小组的评价之内,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具体安排

  内容 课时

  第一、二单元(上册)两周

  第三、四单元(上册)两周

  第五、六单元(上册)五周

  名著、专题(上册)一周半

  九年级下册五周

  复*一周半

  测试、活动 两周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目标如下: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5)

——高三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菁选

高三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上册化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

  1.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主要进行高三一轮复*,所涉及内容为:高中化学必修

  (一)必修

  (二)和《化学反应原理》。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部分,所涉及无机化学内容在高考中占最大比重;必修(二)讲授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初步学*有机化学,但考虑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该册所涉及三章内容仅定位在初步了解的层面,与后三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一一对应。《化学反应原理》为重要理论部分,与必修(一)的无机部分共同构成了高考化学考察的主干,本学期将重点复*。

  2.当前学生学*状况分析

  由于前两年课时少,教学进度较快,巩固训练跟进不充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遗忘快,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尽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补救和强化措施,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明显,而且呈葫芦型分布。学生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其主要特点有: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规范化解题训练较少,做题速度慢。学生缺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应试心理状态不稳定,缺乏应试技巧和经验。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㈠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第一轮的复*帮助学生重新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网络,使学生所学知识作到系统、条理,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第一轮复*中的各种训练和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提高基本的解题和应试基本技能。以便在综合训练中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㈡教学要求

  认真学*新课改高考的有关文件和指导性资料,借鉴往届高三经验,搞好第一轮复*;加强研究,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良好的效果。研究高考说明,使教学围绕高考进行,适应和符合高考的要求。

  4.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思路

  我们采用两阶段,滚动前进,螺旋上升的方案进行复*。具体地说两阶上学期(五个月)、下学期(三个月)各为一个阶段,上学期(前期对复*已做了不少铺垫,高二寒假作业着重强化了原理部分的学*,学业水*考试前突击了小一轮复*,暑假作业内容的设置也是必考范围的知识)即进行第一轮复*(适当穿插小专题和综合性练*,实现知识的滚动再现,降低知识的遗忘),原则是“走进教材,求细求全”,以高考必考内容化学

  及原理模块的课本为本,根据课标及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进行系统的`地毯式的主题单元过关复*,重点在巩固强化基础,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5.本学期的主要教学措施和手段

  ①要规范学生的学*行为,首先规范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要不断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中,要用“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会的应该是对的,对的应该是全对的”等思想认识,时刻警示告戒学生。

  ③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整套模拟,也可以是某考点或题型的小专题训练,时间可以一课时,也可以是其他规定时间。

  ④化整为零,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如每天坚持写五个方程式,教师浏览,不对的重写、改写(也可以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这些事情交由兴趣小组去做,教师监督)。

  ⑤凡测验,发必收,收必批,批必评,错必纠,其他作业则增加临时检查和抽查的频度,对每次测试中卷面书写格式规范,字迹清晰,分析表达问题条理、严密、准确性高的试卷进行表扬和公开展示。

  ⑥建立错题本,力求做到“题不二错”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纠错本。(或摘抄或剪贴)多次筛查,典型入集,引导学生反思错在哪?何因?补救措施?有何启发。

  ⑦指导学生审题、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惯,力求思路清晰完整,解题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清晰,计算结果准确。

  ⑧对化学科较差的同学做个别指导,配合*时工作,抓好边缘生和尖子生,做好培尖转差工作。

  实验中的意外或者说反常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对它的关注并挖掘其中教育教学功能,把它应用于教学方面还是相当欠缺的。实验中的意外可能有时在我们的教学和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学生化学知识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学的学生人数不清楚。在校18名化学生中语、数、外年级前30%(年级前50名)12人,本届化学学生基础较薄弱,比去年桐柏的化学班的生源要差得多(今年生物班相对较强)。没有尖子学生,高二有机区统考中最高分只有102分,他们的学**惯也较差。具体体现在:高一、高二很多基础知识都忘记,在高三教学中得向新课一样教学,学生的总结能力、记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另外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往往各科基础都比较薄弱,现在高三各科老师都在抓,12位前50名化学学生大多因有翘脚科目被分配给各科任教师,有的甚至2门学科,所以学生能分配在化学学科自主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小班化的教学在教师的课堂关注、个别辅导上有一定优势。

  三、教学条件分析:

  学校课时安排:每周7+1(早自修)+2(晚补课)+2(周六)(注9月、10月因学校做考场周六几乎未上课)。

  目前教辅材料使用:

  ①教材配套练*

  ②高考零距离第1轮

  ③自编练*。

  1、?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立足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临界生的辅导,他们的作业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题能力。

  3、有意培养学生解题*惯,注重分析订正。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作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作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4、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并做统计,做到不统计不上课,讲评作业针对学生的问题。

  5、每周坚持利用中午短暂的20分钟进行前面知识的滚动复*(通过小专题训练)

  四、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和学*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力争高考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向上一届高三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8.31—9. 6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总复*及作业讲评

  2

  9.7—9.13

  物质结构单元测试及、讲评溶解、*衡

  3

  9.14—9.20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化学反应中的*衡(复*及测试)

  4

  9.21—9.27

  电离*衡、水的电离和溶液PH

  5

  9.28—10. 4

  水的电离和溶液PH、十一放假

  6

  10.5—10.11

  十一放假、 月考及讲评、盐类水解

  7

  10.12—10.18

  第三单元复*及测试讲评、离子互换反应

  8

  10.19—10.25

  氧化还原、电化学

  9

  10.26—11.1

  第四单元复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20xx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天津市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高三化学总复*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

  二、基本学情

  本届高三共有xx个理科班,每班60多人,成绩不理想,总体基础较差。本学期高三化学的班周课时为4节,周六日补课xx课时。

  第一轮总复*中我们给学生每人配备的一本复*资料为《xxxx》。

  三、教学方案

  第一轮复*时间:20xx年8月2日至20xx年3月31日。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根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详细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轮复*的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第一轮复*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为考点复*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要完全复*完至少要到第二学期3月底,教师觉得要复*的都复*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30个,其中有*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可以缩短复*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复*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则通过练*的形式再现。复*中穿插一些小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小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小结;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第一轮复*的策略:立足课本形成网络强化落实

  1、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6)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目标】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x十2=5x-3

  (2) x2=4

  (3) (x十3)(3xo4)=(x十2)2;

  (4) (x-1)(x-2)=x2十8;

  以上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___________ 以上是 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

  二、

  探究新知[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 0 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探究新知(二)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 2十3x十2=O ___________

  (2)x 2-3x十4=0; __________

  (3)3x 2-5=0 ____________

  (4)4x 2十3x-2=0; _________

  (5)3x 2-5=0; ________

  (6)6x 2-x=0. 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 -2=3-7x; (2)3x(x-1)=2(x十2)-4;

  (3) (3x十2) 2=4(x-3) 2

  [学以致用:]

  强化概念:

  1. 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______

  (2)x2-3x十4=0;_______

  (3) 3x2-5=0 _____________

  (4)4x2十3x-2=0;____________

  (5)3x2-5=0______________

  (6)6x2-x=0_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2)3x(x-1)=2(x十2)-4

  (3)(3x十2)2=4(x-3)2

  [知识总结:]

  (1)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哪几个条件?

  (2) 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几项、其中( )可以不出现、但( )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

  (3) 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如:(3x十2) 2=4(x-3)____________

  诊断检测题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是二次项,____是一次项,_______是常数项.

  2.方程(3x-7)(2x+4)=4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

  3.方程mx2+5x+n=0一定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B.一元一次方程

  C.整式方程 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1)x2+2m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任意实数 B. m≠-1 C. m>1 D. m>0

  5.方程:3X-1=0;3X2-1=0;2X2-1=(X-1)(X-2);

  3X2+Y=2X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1)2x(x-5)=3-x (2) (2x-1)(x+5)=6x

  诊断检测题二:

  1.方程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7)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5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48人,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为此,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 解直角三角形,第四章 相似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通过讲授证明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

  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解直角三角形和相似图形这两章时,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教学概率的计算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命题定理与证明》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解直角三角形》的重点是通过学*和实践活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已知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难点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似图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综合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正确写出证明。《概率的计算》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第三章《相似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定义命题公理并学会运用:掌握相似形的相关知识及运用;会解直解三角形,掌握概率的初步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意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

  4、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仿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各知识点,并能纯熟运用。

  五、教学进度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9.1~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7~10.30: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

  11.01~11.26:相似形

  11.27~12.27:解直角三角形

  12.28~20xx.1.14:概率的计算

  01.15~01.30:整理复*

  一、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教学任务、目标及学生知识情况分析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段。时间:20xx.8.152011.8.25教学方法:以试卷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操作如下:

  小学毕业考试试卷初一、二各个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套并做好简单的试卷分析。以先复*,后考试再补充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其后高强度的学*、训练做好准备。

  万丈高楼*地起,只有能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我曾经问过几个学*较差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也问过几个一直在努力学*的同学,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学*,而学*成绩提升不上来?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基础知识薄弱,从而跟不上,从来听不懂,或者是听到是听懂了,而在具体做题的时候,感觉不知从何开始分析而无法下笔做题,从而凭感觉做,结果可想而知。

  只有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学*,抓住最基本的知识,抓住知识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更深层次发展。试问,一个*视眼,不佩戴眼睛能看清远处的景物吗?知识也是一样,送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台,学生的思维才能向更高更远的层次发展。

  第二阶段:20xx-8-282012-1.12新课教学,争取将初三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下两册)完成80%的进度。

  本阶段的学*处于高强度学*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使的学生跟不上,必须有正确,可行的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中考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不断更改教学方法以,使其符合绝大数学生的味口。

  高强度的.学*,不能丢失课堂的趣味,不能让学生在枯燥中学*数学,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时刻意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的中心,是教学质量体现的形式及重要体系,要想搞好教学,搞活教学,这与学生的学*兴趣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就是付出百分之一万的努力都没有效果,就是神仙也不行,所以说,在教学中,要搞好教学,更要搞活教学,只有在整体上学生进步了,学生在学*上才看到学*数学的希望,进步的希望。看到自己学*成绩一天一天好起来,那么学生才会才数学有兴趣,教师才能拥有有一分耕耘三分收获,而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一分耕耘无收获。

  在教学上,必须讲得少,练得多,一块田,如果不耕耙,放再大的水进,也不会满,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讲得再多,如果不是练,到头来,学生依然会云里雾里。

  在新式的教学教法中讲到,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做为学生的引导,以学生探究式学*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以练*的方式巩固、提升学生在本课堂的基础知识,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句话讲得很对,在教学上也非常值得借鉴。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还是那句话,走都不能走,能跑

  吗?根据我的学生实际情况,认为我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还不能完全按照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是教与练须相结合,不分主次,既重教,也重学,更重练。把握每个学生的学生进度,根据他们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

  在这一个学期中,坚持每课一练,每练必改,每改必分析,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掌握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让学生与我没有距离,能主动与我在课堂、课后交流。

  三、教学措施、方法和日常教学指导思想

  1、尽快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进入正常的学*状态,建立良好的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热情。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2、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关键,争取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学*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3、多研究教学改革、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多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4、作好常规教学,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复*,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每一名学生放弃数学,不让每一名学生放松学*,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组织学困生的辅导。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多与学生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学*信心。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6、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7、 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思想,领悟配方法,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知识层面: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层面:以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为载体,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

  总体设计思路:

  以旧知识为起点,问题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突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探究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选两题做)

  (1)x2+4x+2=0 ; (2)3x2-6x+1=0;

  (3)4x2-16x+17=0 ; (4)3x2+4x+7=0.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四题的解答过程,由此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接着再改变上面每题的其中的一个系数,得到新的四个方程:(学生不做,思考其解题过程)

  (1)3x2+4x+2=0; (2)3x2-2x+1=0;

  (3)4x2-16x-3=0 ; (4)3x2+x+7=0.

  思考:新的四题与原题的解题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1.复*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扫除障碍;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用配方法解题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两题,这样做能保证运算的正确和继续学*数学的信心。

  (二)分析问题,探究本质

  由学生的观察讨论得到:用配方法解不同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配方的过程----程序化的操作,不同之处是方程的根的情况及其方程的根.

  进而提出下面的问题:

  既然过程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根的不同?方程的根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讨论得出: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去探究根与系数的关系.

  ax2+bx+c=0(a≠0) 注:根据学生学*程度的不同,可

  ax2+bx=-c 以采用学生独立尝试配方, 合

  x2+ x=- 作尝试配方或教师引导下进行

  x2+ x+ =- + 配方等各种教学形式.

  (x+ )2=

  然后再议开方过程(让学生结合前面四题方程来加以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b2 -4ac”的重要性.

  当b2-4ac≥0时,

  (x+ )2= 注:这样变形可以避免对a正、负的讨论,

  x+ = 便于学生的理解.

  x=- 即x=

  x1= , x2=

  当b2-4ac<0时,

  方程无实数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理性思维.

  (三)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由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 当b2-4ac≥0时,

  x=;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这个式子对解题有什么帮助?通过讨论加深对式子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

  进而阐述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设计意图: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公式才能烂熟于心,才能在题目中熟练应用,不会因记不清公式造成运算的错误。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前两道教师示范,后两道学生练*)

  (1)2x2-x-1=0; (2)4x2-3x+2=0 ;

  (3)x2+15x=-3x; (4)x2- x+ =0.

  注:( 教师在示范时多强调注意点、易错点,会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阐述求根公式,归纳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时总结简化运算,节约时间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1)x2+x-6=0; (2)x2- x- =0;

  (3)3x2-6x-2=0;(4)4x2-6x=0;

  设计意图: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大量练*,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四)拓展运用,升华提高

 [想一想]

  清清和楚楚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清清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而楚楚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求根公式作进一步深化,并综合运用了配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提高.比较配方法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避免以后出现运算错误。

  归纳小结, 结合上面想一想,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方法进行提炼,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更具系统化和网络化,同时也是情感的升华过程.

  (五) 布置作业

  ㈠必做题

  ㈡选做题:P46第12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层布置。 适合的练*既巩固了所学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又保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 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

  5、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作业。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过开*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方根,并且也学*了完全*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心理规律,在学*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回顾

  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开*方和完全*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作好铺垫。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通过练*,学生既复*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效果:在复*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巩固完全*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效果:由于在复*回顾时已经复*过完全*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方),得

  x2+8x+42=9+42.

  (x+4)2=25

  开*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做好铺垫。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应该是(16?x)(12?x)?

  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与提高


初三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扩展8)

——初三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5)份

  一、指导思想

  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机会;以我校“生态课堂”为实施主阵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学年的教学总目标

  1、引导学生学*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材教学目标:

  第11章:简单机械

  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4.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6. 理解机械效率。

  7.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13章:电路初探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第14章:欧姆定律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三、薄弱梳理

  物理是新设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物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辅导,使他们能快速步入学*物理的车道上来。同时学生年龄普遍

  第2 / 5页

  偏小,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学*经验与经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3、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4、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5、表达能力差:思维逻辑性差,作图不严格,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逻辑性差。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应对的措施和做法如下: 1、课堂教学和作业处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

  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 特性等。

  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

  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 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惯。即启发引

  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 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加强演示实验和结合生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保障措施

  1.强化“六种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点要强化以下六种意识:即目标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探究意识、“情境构建”意识、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强化了这六种意识,课堂就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时效就会大大增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

  2.力求做到“七多七少”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同伴交流的机会、尝试成功的机会、暴露错误的机会。要“多一些设问,少一些直叙” “多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3.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

  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是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作用,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深入探究,做到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4.“稀释还原”艺术的运用

  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盐,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缺少了它,就会变得面黄肌瘦、浑身乏力。然而,如果将你一天中起码需要吸收的一小包盐放在你的面前,恐怕无论如何你将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小包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早将这本难以下咽的盐全部吸收了,这就是饮食中的“稀释、还原”原理。

  一、指导思想

  在初三的第一学期,班级将强化“时时要管理、处处有管理”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每一方面。要以校风建设为班级工作突破口,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从日常学*生活的每一点小事抓起,以保证本年度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自己更要继续认真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精神,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实施爱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为提高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生活上的困难,学会学*,提高学*效率。

  3、积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努力形成扎实,竞争,拼搏,进取的学*风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使得每位学生的心理都能健康发展,以*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班风建设

  1、重申校规和班规,强化学生的守时、守纪和责任意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初三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想教育—————确定学*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向第一看齐;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作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态度。一滴不漏的学*要求。始终如一的学**惯。严格的学风,不仅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以至一直坚持下去,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

  3、安排班级活动: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

  4、营造向上氛围: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组取个新名字增强班级凝聚力。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5、指导培养干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大力开展经验交流和思想教育活动,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水*,促使其更好的发挥班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当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班内的各项事务明确到位、分配到人。精心培养班干部。

  6、养成良好*惯:班级每周制定学*目标,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底线。结合单元测评、期中考、期末考,指导每位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并制定学*计划。通过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和考试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通过个别教育和榜样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惯。

  (二)重视学法指导

  1、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要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

  2、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4、开展文体活动:初三的学*是紧张忙碌的,为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营造轻松学*气氛,并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及加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培养。号召学生利用晚课间时间加强身体锻炼,为初三紧张的学*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四、具体措施:

  (一)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抓好升旗、早操、值日、卫生、墙报、行为规范等,力争在各项评比中获取名次。(二)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三)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步,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定期与各类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经常进行班级工作的

  总结和各项计划的调整以更好的做好班级各项工作。

  五、活动安排:

  严格按照学部德育处、年级组安排的统一时间安排工作。

  1、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4、精心备课,上好课。

  5、重视阅读训练。

  6、加强写作训练。

  7、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上。

  “边教边复*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阶段,以大量练*、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90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该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女29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如:xxx、xxx、xxx、xxx等。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行为*惯,如:xx、xxx、xxx、xx、xx等,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子学生学*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做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