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1-24 19:07:42 教学计划,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后听课;先复*,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5-18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8-10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2-14课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3-15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方法,提高*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周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

  (五)学生学*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

  第4课时 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

  第5课时 整式的加减(3)------一般步骤

  第6课时 整式的加减(4)------化简求值

  第7课时 数学活动

  第8课时 复*课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1——1.2测试

  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3测试

  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3课时

  2.1整式

  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

  4课时

  2.1——2.2测试

  2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中复*

  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

  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

  2课时

  3.1.1——3.1.2测试

  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3课时

  3.2——3.3测试

  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

  4.1——4.2测试

  2课时

  4.3角

  4课时

  4.3测试

  2课时

  4.4课题学*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末复*

  8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1-9周 上册教科书教学

  10周左右 阶段性考试

  11-17周 下册教科书教学

  18周 进行期末复*

  19周 进行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

  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

  问题1的算术解法:

  (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2) 1+2x=4 ( ) (3) x+y=2 ( ) (1) x+1—3 ( ) (2) x2—1=0 ( )

  练*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

  (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心得。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过程中还有练*、*题、复*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1—9周 上册教科书教学

  10周左右 阶段性考试

  11—17周 下册教科书教学

  18周 进行期末复*

  19周 进行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X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第1章:有理数;第2章:整式的加减;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9、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

  (五)学生学*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

  第4课时 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

  第5课时 整式的加减(3)------一般步骤

  第6课时 整式的加减(4)------化简求值

  第7课时 数学活动

  第8课时 复*课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惯和学**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的*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的。

  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认识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任务。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

  (三)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 - 2 -

  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 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的设计与辅导。集体备课要根据《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关于加强集体备课的几项具体要求》,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加强电子备课中练*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 - 3 -

  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在*时工作中要坚持学*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小组的功能,培养差生的学*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六)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我班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通过*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代七一、七二两班的数学课。为在本学期能使学生的能学好数学成绩,特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一、七二两班现都有学生70名,由于刚刚接手,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不够了解,从六年级升学考试成绩看,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使他们的学*成绩逐步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并能用有理数表示,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3、了解并掌握代数式、整式的有关概念,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让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交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5、通过自主实践操作,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能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正确理解一些数学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有理数的意义、分类;会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知道相反数、绝对值的含义,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

  1、能准确进行有理数、整式的有关运算。

  2、通过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初步学生数学说理的方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六、课时安排:

  1.有理数……………………………………(23课时)

  2.整式的加减………………………………(14课时)

  3.一元一次方程………………………………(14课时)

  4.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

  课题学*……………………………………(4课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两班共有学生117人。首先,以“自强成才”为初一新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端正学*态度,树立学*理想、目标,使新学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略。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让学生及时复*,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

  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

  学生很快做完,

  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

  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问题和例4、例5

  2、学*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2)(5)作为两个刚组成的班集体,学生数分别为61人和62人,基本情况差不多,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有部分同学在90—100分数段,比例较小,大部分同学在60—80分数段,也有不少60分以下的同学,其中最低的就十几分,因此教学困难大,在抓总体的同时要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 有理数 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综合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返璞归真的反映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有效的掲示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内容,为后续学*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知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课程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份学*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每月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分批和同学们谈学*数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变计划。

  4、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因此选择跳过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先讲第二章《有理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记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几何体。

  2、通过不同的途径认识常见的几何体。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 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形成用符号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并获得、解释一般性结论的意识。

  4、充分感受抽象、归纳等思想方法。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两班共有学生117人。首先,以“自强成才”为初一新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端正学*态度,树立学*理想、目标,使新学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略。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

  (五)学生学*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

  第4课时 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

  第5课时 整式的加减(3)------一般步骤

  第6课时 整式的加减(4)------化简求值

  第7课时 数学活动

  第8课时 复*课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复*检测第11周

  第九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及考试第18~20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

  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

  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

  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基本*面图形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 )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前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二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共提高这种能力。

  2 “*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3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性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

  4课题学*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

  ⑴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一课题既是对“*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一章的小结,又是一种拓展。通过这一课题的学*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图形镶嵌的问题,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策略和经验,美工从中加深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⑵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表等式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实验工厂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篇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

  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七年级(初一五班)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53人,其中彝族学生43人,占总人数的81﹪;本班女生16人,占总人数的30﹪。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易使学生局限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

  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总结上的*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 本章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交线、*行线等图形,通过画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重点是垂直和*行关系,垂线的概念与*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同时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关键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入推理论证的内容。

  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从实际情景出发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说明在数学中可以通过建立*面直角坐标系,利用有序数对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因出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移等。

  第7章:三角形 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本章学*三角形有关概念、性质,使三角形有关内容得到应用和发展。本章内容应加强与已学内容的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一般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解题思路,实际问题在全章中有重要位置,有关方程组的概念引入,对方程组的解法的讨论等都与实际问题背景有密切联系;“消元”是方程组解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列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和课题学*。先引出一般的不等式概念、性质,再集中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后进行课题学*。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

  第10章:实数 主要内容是*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重点是算术*方根和*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接基础。难点是*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使学生理解相交线和*行线所引出的相关概念,知道*行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知道*行线公理。

  2、使学生认识*面直角坐标系,知道点与坐标的关系,能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和*移变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性质,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分线,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

  4、使学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消元法。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相关概念并能掌握它们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6、了解算术*方根、*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立)方跟,会用根号表示数的*方跟和立方根。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是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五、教学进度: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五章 相交线与*行线 14 第一周~第三周

  第六章 *面直角坐标系 8 第四周~第五周

  第七章 三角形 12 第六周~第八周

  半期测试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2 第十周~第十二周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5 第十三周~第十六周

  第十章 实数 10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期末总复*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行为*惯和学**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的*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的。

  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认识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任务。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6课时

  (三)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 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

  的设计与辅导。集体备课要根据《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关于加强集体备课的几项具体要求》,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加强电子备课中练*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在*时工作中要坚持学*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小组的功能,

  培养差生的学*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六)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我校初一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通过*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的新动向,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我们会在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在本学期能够更上一层。

  五、 本学期教学进度表和电子备课骨干教师分工表

  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1.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过程的展示和学*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情感的陶冶、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观。学*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和研究性学*。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志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中可看出,这批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始就应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及生活的态度,迅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轨,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的学*生活。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转为主动探究式学*。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

  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

  学*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题设计"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

  4,内容安排

  一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移变换的性质,利用*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二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有序数对","*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将坐标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章关键是掌握好"*面直角坐标系"定位法。

  重点: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难点:*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三第七章:三角形

  通过本章的学*,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这种*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五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同解不等式同理原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知识。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六第十章:实数

  本章引进了新的运算——开方,从运算中出现的一种新数——无理数,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及初步知识,*方根,算术*方根和立方根等知识。

  重点:*方根和算术*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实数的概念。

  四,具体措施

  1,深钻教材和新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的基本素养。

  2,注重组织教学,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意向性,组织好探究性学*,提高学*质量。

  3,真诚的晤对。注重组织教学,坚持鼓励性教学,杜绝放羊式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其学*兴趣,做到寓教于乐中,让他们互助互学。

  5,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针对学生情况,因村施教。重视个别辅导,多开"小灶"。

  6,关注学生的处境,需要,感受和已有基础。*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7,关爱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8,不体罚,讽刺学生,不把学生逐出课堂。

  9,加强家访。全员普访一次,家访率达100%,并认真作好记载,重点学生应多次家访。

  10,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年一次以上。

  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

  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

  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5.1相交线 5.2*行线

  第二周5.3*行线性质 5.4*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周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七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镶嵌

  第八周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8.2消元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 小结

  第十六周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课题学*

  第十八周期末复*考

  一、指导思想: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过程的展示和学*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情感的陶冶、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观。学*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和研究性学*。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四、教学课时安排:

  (略)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七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

  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了解七(3)班有57人,七(6)班有53人。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移变换的性质,利用*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分线、垂直*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均数、加权*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

  (1)课前预**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

  (3)自主作业*惯;

  (4)课后复**惯。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学生学**惯与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

  1、指导学生养成预*的*惯。

  预*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①及时预*。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新课。②善于预*。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④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⑤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养成复*的*惯。

  复*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复*。复*要及时,每天复*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及时巩固知识。②复*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③复*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②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惯。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内容、学*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行线。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章:整式的乘除。第4章:因式分解。第5章:分式。,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本学期,我尽自己的努力克服上学期存在的不足,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上学学期本应该及格而没有及格的学生多加关注和指导,对有潜力的同学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渗透一些奥数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为了本学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计划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及时复*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对每次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巩固。定期进行综合复*和测试。是学生稳固的把知识掌握好。

  七、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使数学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的有利工具。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 地 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 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 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 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过程的展示和学*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情感的陶冶、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观。学*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和研究性学*。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四、教学课时安排:(略)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

  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的*行线有关知识,掌握*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第二周 5.2*行线

  第三周 5.3*行线性质 5.4*移

  第四周 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

  第十三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

  第十六周 进行复*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行线。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章:整式的乘除。第4章:因式分解。第5章:分式。,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对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7章:*面图形的认识(二);第8章:幂的运算;第9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2章:证明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内容,本来是八年级上册的学*内容,这次调整,无疑是将教学难点向前挪移了,对整个初中学*阶段来说,是分散难点,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切忌这一部分的知识学*变成了学生整个初中阶段学*的分水线。

  3、相交线与*行线、轴对称与旋转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到*行线的概念、*行线的性质、*行线的判定、*移的观点、垂线及两条*行线间的距离、轴对称、旋转对称、中位线、角*分线、图形的简单变换等相关知识。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这些知识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掌握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也就是几何证明)。

  4、数据的分析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相关概念,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这些数据的具体求法,并让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求出它们的具体方法(知识扩展)。

  4、课题学*重点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探索加深理解有关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教学进度: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十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十课时

  第三章 因式分解 十五课时

  期中复*及考试 五课时

  第四章 相交线与*行线 十五课时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八课时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十课时

  期末复*及考试 十课时

  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行为*惯和学**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的*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的。

  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认识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任务。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6课时

  (三)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 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

  的设计与辅导。集体备课要根据《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关于加强集体备课的几项具体要求》,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加强电子备课中练*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在*时工作中要坚持学*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小组的功能,

  培养差生的学*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六)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我校初一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通过*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的新动向,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我们会在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在本学期能够更上一层。

  五、 本学期教学进度表和电子备课骨干教师分工表

  教学进度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行线的 概念,了解命题的概念,掌握*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的定义及*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的*题。

  2、能建立适当的*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置,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会用坐标表示*移变换。

  3、了解三角形有关线段、角的概念及性质,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了解多边形的概念。

  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具体问题。

  5、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解法,并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6、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的重要性,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使学生看到*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方程组、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际问题模型化;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渗透模型化思想,强调化未知为已知以及解法程序化的思想;通过案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的思想,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寻 求帮助,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获得必要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重视调查研究和合理说理,步步有据的良好*惯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资源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六章,62课时。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14课时,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课时,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涉及“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课题学*”等领域,每一章都适当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或全章的复*有选择的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重点和难点分析:第五章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难点是学会“说理”和“简单推理”。第六章重点是能够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会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难点是对点和有序数对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第七章重点和难点都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第八章重点是掌握两种通过消元解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与区别,能合理选择解法,会列方程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列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九章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十章重点是掌握与统计相关的一些感念,会画这些统计图,知道各统计图的特点,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于联系。难点是正确分组、列表、画图。

  其它必需的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资源,恰当使用数学模型。根据每章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材安排的“拓展资源”。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基本发展状况: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七、八两班的学生基本了解了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适应了初 中数学学*,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学*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学*,按时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学*态度不端正,学*兴趣不是很高,个别学生简单的计算能力欠缺,基础差;同时初一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积累,因此审题不准确、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基于此种现状,在教学中注意因人施教,注意防差转差,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能力,努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发展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本学期重点是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会说理,掌握用方程组、不等式(组)等基本数学工具,掌握初步的统计思想方法。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等数学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小,实际生活经验匮乏的特点,注意因人施教,多举一些贴*学生生活,通俗易懂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好教材,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

  2、贯彻新课程标准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3、精选例*题,*题难度适中,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适度的开放题,让尖子生吃饱,做好防差培优。

  4、加强学法指导,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5、课堂多以启发式为主,作到起点适当,进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创造探索发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6、布置作业要区别对待,并要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7、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

  五、教研课题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是《探究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交流》。

  六、教学评价

  1.坚持随堂检测、周测、月测的形式性评价制度:保证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

  2、成立学*小组,通过小组间合作,评比进行评价,建立竞争机制,合作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及格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

  3、我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期末评价采取*时、期中、期末综合评定方式,争取小组意见,采用学生和教师齐上阵的民主评议制。其中包括小组活动参与度、同学间合作、作业批改、学*指导、测试(周小考、单元测试、月考)评价等。分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方法,学**惯,学*效率评价都会占有很大比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5)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为依据,认真落实教学,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育学生学*语文、体验语文、感悟语文的语文意识、文化意识、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7)语文,共4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从他们的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和期初摸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优秀率不到10%,而且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够理想的。在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要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好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注重单元主题和学生的人文体验。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本册以语文与生活(指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为线索,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自始至终把语文阅读学*置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根据,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和

  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教科书力求使学生学*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四、教学措施

  第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七年级1、2班语文教学。经过*一周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上课踊跃发言,新学期初始,大家的学*积极性都很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在自觉提前完成背诵任务。但两个班也各有特点:

  1班较活跃,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遇到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2班相对沉稳一些,*惯有准备的课堂展示,表现出来更精彩。不足的是,学生缺乏自觉质疑,自主学*,上课作笔记的*惯,这一学期,我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主要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氛围,保持学生现有态势,并深入挖掘学生潜力。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的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摘抄,有计划地开始语言基础的积累工作,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参考初一语文组教学计划作补充说明)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词的分类简表》《写好楷书》等两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6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

  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

  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4、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侧重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勇敢善良为主题的神话,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以激昂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当中。

  第二单元:侧重写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或严肃刻或多姿多彩,从中感受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阅读*惯。

  第三单元:侧重生活中的浓郁亲情,感受生活中的温馨和美好,了解通过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第四单元:侧重写景,深情的展现了一幅幅风格各异的四季美景图,有的欢快明丽,有的清新幽静,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朴实自然,从中享受美的过程,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既有*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经典论述,又有外国哲学家的深刻见解,还有*当代作家的亲身体会。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获得教益。

  第六单元:本单元侧重诗歌,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要从不甘*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感受是个的音乐美、韵律美。

  四、教学目标和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

  2、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提前准备并积极发言参与探讨;课前针对自己班上的个体情况做好课堂设想,充分准备知识点;课堂上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的自觉性;课后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以资下次改进;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学*他人长处,并及时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5、每节晚自*安排5至10分钟给两名同学作新闻或故事讲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本期至少读六本文学名著,除教师指定之外,自选两本,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每周要求完成四至五则摘抄,不少于500字。摘抄本要求随身携带,多读多记。

  7、争取每堂课留两到三分钟给学生整理收获,说的多不如学生记得牢。

  8、注意每课检查落实,搞好阶段性复*和总结。

  9、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10、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学*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高。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个所学校。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从他们的小学毕业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优秀率为0%,而且学生的口头表到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不是很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的不够好,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主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一、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新学期了,每一位学生都将展开心的人生,所以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在学*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提高朗读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短文两篇》是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童趣》是古代散文。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中:

  1、掌握这个单元需要识记的生字。

  2、学*朗读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是继续上个单元的人生课题,交我们怎么树立理想,实现理想。在这个单元中,有的课文讴歌理想(《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我的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论语十则》)等。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中:

  1、继续上一个单元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2、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学*课文的表达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重新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美的情感……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中,首先要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而且要学*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四单元

  在讲完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之后,本单元开启科学的大门。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

  本单元的特点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在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再者,在学*中,要练*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要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学*本单元,要抓住几个要点,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注意字词句的积累,掌握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

  2、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体会、珍惜家庭亲情。

  3、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和训练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

  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在学*课文当中,要继续练*朗读和默读;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借助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科书体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而且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世纪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能独立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活动。

  (三)、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二、教学目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一)、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二)、学*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四)、培养良好的学*语文的*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教学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开展各种活动。因此,教师要开发并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自主学*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发生活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另一种是学*互助小组,学*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氛围。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五、教学总结及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惯。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结合课后“思考与练*”,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总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掌握常用的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4、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6、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7、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8、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9、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

  10、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11、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方式。

  12、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13、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六、进程安排

  1、每个单元安排两周时。讲读课文两到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到两课时。

  2、每两周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搞好阶段性复*和总结。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内容是多方面的。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

  综合性学*,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

  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锻炼,学生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语文的*惯差。

  2、学*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6、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掌握常用的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大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因此,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二、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写作训练:

  我们采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三、五单元后各有一个写字训练,第二、四单元后各有一个综合性学*。课本最后还有几个附录,供学生自读与参考。

  以下是对各单元课文的分析与设计以及各单元的写作训练安排。

  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春》《济南的冬天》《白鹅》《海燕》

  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散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学*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

  写作训练:写一篇状物的散文。可以自选题目,也可以写作第一课思考与练*四中的题目。要求先观察,准备素材,然后模仿第一单元的文章,运用第一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第二单元:小说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空城计》《美猴王》《最后一课》《心声》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课堂教学可采用默读、朗读、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气氛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

  第三单元:传记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鲁迅自传》《邓稼先》《第一千个球》《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深入课文之前应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总的框架,然后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

  第四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苏州园林》《蜘蛛》《网络表情符号》《真气的稀有动物——针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增强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的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

  第五单元:古诗文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黔之驴》《陋室铭》《爱莲说》《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

  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

  共有课文四篇:《河中石兽》《口技》《古文二则》《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要引导学生按记叙文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

  1)课前预**惯。

  2)课后复*及背诵

  3)及时完成作业*惯。

  4)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

  5)上课作笔记*惯。

  2、调动学生语文学*的积极性。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3、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4、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让学生积极发挥,最大限度的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

  5、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作文水*较高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征求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师与生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建立民主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

  6、班里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在*时的背诵、默写、作业检查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7、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反馈每一次作业与考试。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在本学期担任20xx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共有学生50人。从总的情况来说,学生基础不算好,差生较多,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方面普通简单的文章基本能够阅读理解并加以记忆;文言文的知识掌握有待加强;作文内容苍白、语言干瘪无力,缺乏文体的规范训练。他们刚踏入初中,对初中生活还不熟悉,需要大力适应。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掌握常用的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六、具体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起始课

  在山的.那边

  第二周走一步,再走一步

  短文两篇

  第三周紫藤萝瀑布

  童趣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

  理想

  行道树

  第五周第一次真好

  人生寓言

  我的信念

  第六周论语十则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

  第七周春

  济南的冬天

  第八周夏感

  秋天

  古代诗歌四首

  第九周古代诗歌四首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

  第十周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蝈

  第十二周月亮上的足迹

  山市

  第十三周风筝

  散步

  诗两首

  第十四周世说新语两则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

  第十五周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

  羚羊木雕

  第十六周皇帝的新装

  诗两首

  第十七周女娲造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第十八周元旦放假

  第十九周寓言四则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

  第二十周期末复*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新学期新气象,新起点新目标,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来临。依照教务处工作指示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务实,精益求精,追求教育创新发展,为实现我校七年教学的“培养最优”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讨构建新型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学好学透教材,抓好语文基础教学。

  2.加强自身业务学*,提高业务水*,进取参加校方业务学*活动,开展自我学*,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提高45分钟课堂学*效率,并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学*,深挖教材,及时弥补不足,使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有所得,并善于将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交际功能。

  3.重视课堂教学,高效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为此认真进行课堂研究,集思广益,精细授课程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严格执行校方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导入,备*题,备解题等。上课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映,力求教得扎实,讲得到位,练得科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互动,及时反馈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4.把好训练巩固关,研究训练的方式方法,及时恰当地开展训练学*活动。重视语文基础训练,明确作业要求;抓好错题过关、语文积累,构成学**惯,收集好题,精讲精练。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科学合理地布置语文作业,有效练*巩固。教师及时批改,讲评,细中有细,对学生的学*进程负责到底。

  5.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加强朗读训练,供给品赏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仅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并且重视个体辅导,为基础较差的学生供给发展的机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供给更广阔的提高空间。同时紧紧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要把语文放到生活的大世界中去。在色彩纷飞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发现语文、发现美。以上就是本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想法。教育使命牢记于心,一切从职责开始,让我们用心去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34班和35班语文。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择优录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如表述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书写不规范,朗读时乡音较重,没养成做笔记的*惯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待全体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短文两篇》从动物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继续学*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朗读,并学*课文的表达技巧。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咏,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对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练*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

  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有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孩子之间,常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磨擦。另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上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老师、同学等等,有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如果再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磨擦搅和在一起,就更加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即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宽容和忍让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保证。本单元所选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多读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助于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所选的《诗两首》,就是献给母亲的歌。一首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纸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古诗文没有设独立的单元,而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取内容相*的课文,和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多样。既有散文,也有诗歌,有的还是小故事。语言形式则是既有现代文,也有浅易文言文,还有翻译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作者,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文学大家,也有出自《东方少年》《*青年报》这类报刊上的时文。选文在强调经典性的同时,还很注意时代性。所以这些课文应该说都是贴*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是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的。

  第六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篇

  为了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学校研究决定,全体任课教师于9月27日----9月30日举行了一场为期四天的相互听评课学*的教研活动。9月26日下午,在学校的例会上,学校领导首先进行了讲课前的动员大会。校领导首先对马牧池中学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介绍,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课改的必要性)。指出我校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及需要开展的课堂小组合作学*的实施情况。接着,王校长介绍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并且提出了改革中的困惑。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共听了六节课。听课后老师们结合着所讲的课进行了评课研讨,老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收获了很多。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八年级三班任守昌老师的讲课,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讨论热烈,小组学*的效果明显。注重了*时知识的积累,第一个环节首先是学生进行预学案的处理,第二个环节老师把预学案的题让小组进行展示,让各小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存在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然后进行讨论。第三个环节各小组进行展示。最后总结。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墙壁上的小黑板。极好的训练了学生。

  第二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九年级三班的王孝德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在学生小组活动参入度不够的情况下,教师能及时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于比较沉闷的数学课,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学*。本节课条理清晰,学生参与面广。

  第三个总的特点是:九年级学生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中,参与度不够积极,小组展示不到位,这需要老师和班主任把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发动起来,所以课改是难得,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我们的课改搞好,并且搞上去。在所听的其他老师的课,还是与我们的课改有一定的差别,不过我们会努力的。

  通过这些课的听评学*,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自主学*意识不够强,学生学**惯的养成还是比较好的。我认为,无论怎样的教学方式,只要能把学生的学*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学得深入,学得扎实,课堂也就达到了高效。

  新学期,新气象。新的学期开始了。当我再次接手新的20xx级三班,看到20xx级二班一个个幼稚而又懵懂的面孔,我知道,又一个既紧张又刺激,既水深火热又心心向往的三年开始了。我要重新洗涤我的灵魂,让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归位,将自己的心灵恢复宁静,让自己的状态重归激情。

  刚刚开始的这一周里,我和这些个懵懂的孩子们一起从基本的生活起居到紧张有序的在校生活节奏上进行着学*和适应,从小学的无序学*到初中的理解记忆,每一节课都是对我的耐心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学*意识和学*理想的大检验。看得出这些个在小学里没有找到自我的孩子们,是那么的渴望能在我们这个新的环境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同学、老师还有父母面前得到鼓励和肯定。

  我的心里压力重重但同样信心满满。给自己加油,给明天加油,愿我的又一个三年的拼搏努力能让这些个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家长们得到他们想要的明天。

  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的有效学*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教学方法和合作学*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本学年所任教的(1)班与(2)班中,(1)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较为积极。而(2)班的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成功的喜悦。经过*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做得较好的方面:

  1、本课的知识要点是经历探索完全*方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突出重点,兼顾难点。

  2、本节课上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要加以验证;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做得不足的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较少。

  3、对于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纠错,教师不应全权代劳。如利用两数和的公式计算(a+b)2环节,两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根据其方法进行计算,自主验证,即使有些学生写不出来,也会因为经过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己代劳,那样就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效果也较前者差些。

  回顾这一节课,既有成功,又有不足的地方,为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将本课总结如下:

  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新《新课标》倡导自主学*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过程中,做了学*的主人,素养得到提高。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其融入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火花。利用电脑展示给学生几何体的组合模型,并且让模型动起来,这样学生不再是只看到静止的模型,而是从多个方向观察它,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体会到观察一个物体要全面地、

  多角度、透彻地观察,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课题提示自然,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3)利用多媒体联系实际。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要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我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4)内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结合,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5)在学生已掌握本课知识后,设计了一个同位竞赛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搭建立方体画主视图和左视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应该说较好地落实了上述构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1)整合后的课堂,时间显得紧张,需要教师准确把握。

  (2) 对圆锥、圆柱、棱柱等较难理解的三视图的问题,没有作补充,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对此进行动手操作,充分认识。

  (3)留给学生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偏少。

  常言道:问题是进步的阶梯,缺憾也是一种美。它将激励我继续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益作出不懈地努力。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

  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

  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0、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5.1相交线 5.2*行线

  第二周5.3*行线性质 5.4*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周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七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镶嵌

  第八周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8.2消元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 小结

  第十六周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课题学*

  第十八周期末复*考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个别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但通过上学期的学*,有些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行线与相交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行线的讨论是*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 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认真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1.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过程的展示和学*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情感的陶冶、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观。学*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和研究性学*。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

  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的*行线有关知识,掌握*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第二周 5.2*行线

  第三周 5.3*行线性质 5.4*移

  第四周 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

  第十三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

  第十六周 进行复*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总结上的*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行线。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章:整式的乘除。第4章:因式分解。第5章:分式。,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扩展8)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

  (五)学生学*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