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2-28 00:00:00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发现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视频

  【学*方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四、板书设计: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我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五、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永久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较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惯。

  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师准备:教学、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看MV片断。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

  (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

  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

  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

  (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布置作业: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最后,教师总结。

  四、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4

  一、活动主题:正确定位你自己

  二、活动材料:《我很重要》

  三、活动方式:阅读与思考

  四、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会用一个短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如今,癞蛤蟆也敢给天鹅写情书了)——投影《癞蛤蟆写给天鹅的情书》一文的节选

  (癞蛤蟆之所以敢给天鹅写情书,是因为它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独一无二。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同时投影题目《单薄生命的响亮宣言——我很重要》

  注:此处同学们反映很强烈,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很独特的开头方式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借鉴网上其他人的文章)

  (二)品读与鉴赏

  请同学们认真品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认真品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每个人提出对于课文理解的两个问题

  同学们提问完毕以后,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提问:

  1)文章标题是“我很重要”,为什么开头说了很多我不重要?

  2)文章从几个角度来说明自己很重要?最能引起你心灵上共鸣的是哪一部分?

  3)“我很重要”能否改成“我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

  开头说不重要是同后文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文章从以下角度来讨论“我很重要”:

  1)因为我是自然界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2)因为我们不可以推卸历史神圣的承诺

  3)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

  4)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亲情。

  5)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爱情

  6)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友情。

  7)因为我对于我的工作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我很重要”不可改为“我最重要”,因为后者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

  (三)作文句子练*

  用*实的语言改写

  “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我的别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线消失的远方……”

  (四)课后作业

  1)“咬文嚼字”上的相关*题

  2)思考:生命是那么的重要,实际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舍弃:如顾城、三毛、川端康成、茨威格;如陈宝莲、张国荣,甚至如董存瑞、黄继光……当然还有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

  教学后记:

  本节课同学反映强烈,特别是归结我很重要的理由时。

  但修改部分不尽如意,他们对原文比喻的本体领悟不深,或者说不正确。需要老师做引导。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5

  一、活动主题

  《认识自己》

  二、活动背景

  高中时期是确立自己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同时,高中生对他人也有了一定的关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对高中新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活动意义

  1、让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他人,才能理解,关怀他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与增强自身的情商,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对象

  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一(11)班

  六、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七、活动准备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准备几张白纸。

  2、征求学生意见,将相对熟悉的.学生每三个分为一组,注意男女结合。

  八、主题班会过程

  (一)歌曲《突然的自己》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测试

  1、每个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在一分钟内写出你认为很重要的五个名词。

  2、在二分钟内写出五个形容词。

  (学生的结果可能会有积极的,可能会有消极的,在潜意识下所做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最*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自己感知)

  (二)游戏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间限度为3—5分钟。写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自己剖析)

  2、模拟“与镜子的对话”的方式,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找优点的镜子,另一位扮演找缺点的镜子,一起找出第三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轮流循环。

  (互助剖析)

  3、对照自己写的和同伴帮忙找的优缺点,交流。

  九、小结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新同学,对同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会和同学相处,喜欢和同学做朋友。

  3、熟悉班级的生活、学*环境。

  二、活动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本次活动选取学生学*、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生活、学*环境,认识新朋友,体验认识朋友的快乐。

  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自己。从“我”的角度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主要是介绍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主动争取与别人交朋友,努力消除陌生感和羞怯感。

  第二部分:我想和你做朋友。喜欢同学,想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倾听同学的介绍。了解同学,从细小处去发现和欣赏同学的可爱之处,学*他(她)的优点,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数一数,说一说。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里的各民族的同学,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或演唱《找朋友》歌曲,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我自己: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是纸上设计的,也可以是布贴、叶贴、绣品等形式。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个性化名字牌”,也可找出自己的一、二点可爱之处,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开火车”给“个性化名字牌”找主人等活动,分享认识朋友的乐趣。

  2、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议组织我想和你做朋友“说说你、真快乐”的活动,分成小组相互说说别的小朋友介绍的内容。建议师生动手布置一棵非常漂亮的快乐树,将自己的名片修饰成树叶,装扮这棵快乐树,明确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目的是体验交朋友后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3、数一数,说一说。同学相互介绍以后,可以分组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对待人他人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己整体形象,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自己意识。

  二、教学重点

  自己评价。

  三、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教学设想

  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本堂课意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乍我,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自体验,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记得多少教学内容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填写教师分发的“自己小档案”卡。

  2、采访3个不同身份的人(教师、父或母、同学),分别记录他们对你的态度和评价。

  (二)、上新课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主动把已填好的“自己小档案”刘给大家听一听。(对填得较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略)

  师:初中阶段是自己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的自己意识开始大大增强,学会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也不过低,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评价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其实,填写“自己小档案”的过程就是自己评价的过程。

  在填写“自己小档案”的时候,你是怎样才得出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呢?

  生:(略)

  师: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学*生活过程中,通过反思和自己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正视自己,调整自己,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在成长历程中,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吗?

  生:(略)

  师:成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成功与失败最能反映个人在能力、性格、*惯、品德、心理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写出三个方面的个必性特点,与同学相互比较。

  生:(活动过程略)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中学生的比较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的内容有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行为*惯的养成、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清不足,发现差距,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提高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同学你把“自己小档案”与采访他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相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生:(略)

  师:在体谅过程中,他人对你态度的评价就是他人评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人评价比自己评价更客观、更全面。同时,他人评价为了解和认识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也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他人的认识和评价难免也会有片面的方面和偏差,别人对你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全面和正确。

  你有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略)

  师: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个人的行为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要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而不能打击报复,要善待他人错误的评价行为。总之,要把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健康、顺利成长。

  (三)、课后实践

  王强因为身体矮小,长相**,家境贫困而自轻自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课堂上做作业时,生怕别人看见,做完练*题后要跟同学对答案后才放心。请你想想办法帮帮王强同学。

  六、板书设计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个性特点

  学会认识自己与人比较,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8

  一、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和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材料与用具:

  活动1: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计

  活动2:镜子、放大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勾画轮廓图、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能较准确的用图和语言文字描述身体的特征,能用合适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具准备。

  尺子、镜子、放大镜、台秤、卷尺、绳子、计时工具、体重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游戏引入探究,提出探究问题

  1.游戏简介: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简介游戏内容)。当老师给出某条信息后,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请你保持好自己的秘密不要出声,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2.做游戏

  课件依次出示“我”的信息:(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逐条依次出示)①我的`头很大,像个大西瓜,围起来有56厘米;

  ②我的手臂和腿都很长,手有60厘米,腿有100厘米长;

  ③我长得又高又壮,身高160厘米,体重52千克;

  ④我还有一头漂亮的卷发。

  你能猜出我是谁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诱导。最后说:现在大家一起大声告诉我,“我”是谁?大家认为要猜出“我”是谁,老师给出的这些信息哪几条很重要?如果你要别人能准确的猜出你的同桌是谁,你会给出他的哪些特征?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记下现在的我

  (一)认识外形

  1.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外形的方法。教师:要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首先看到的是外形。大家想想办法,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并能记录下身体的外形呢?

  2.小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照镜子、画身体外形、躺在沙子上等)

  3.交流方法。如何记录下你的外形呢?(画图、列表、照相)我们选择一种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吧。

  4.认识人体从外形上分为四部分。现在咱们就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分几部分?(也可以观察自己或同伴的外形说一说。)

  (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出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5.重新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指着自己或同桌的身体说一说。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外形。(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二)、测量数据

  1.师:我们只是知道了一个同学的外形,就能准确猜出他是谁吗?看起来差不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好还要知道哪些数据?(师生共同总结填写记录卡)

  (学生讨论:身高、手的大小、体重、腰围、胸围、胳膊长、腿长)

  要获取这些数据,你会怎么做?你准备测量哪些数据?需要那学工具?(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这些特征并想办法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卡上。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用若干条信息表述自己的特征)。

  活动二仔细观察找特征

  1.是不是世界上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找特征。

  2.学生活动。

  (1)找出自己和同伴身上与众不同的特征。(教师提示可用镜子、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在外部形态上显著不同的特征,如有无酒窝、有无红记、指纹的差异、是否梳小辫等,并将这些特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思考:想一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人体的各种特征哪些会发生改变,哪些不会改变。哪些跟爸爸、妈妈一样,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得来的?

  (不改变的:胎记、指纹、唇纹等;会改变的:梳小辫,指甲长短等;遗传来的:单双眼皮、酒窝、耳垂、卷*舌、美人尖等)

  2.师生小结: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或生理特性叫性状。一般情况下,有些性状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如:胎记、指纹、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额头发际是还有“美人尖”、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而有些表面特征如:梳小辫、指甲长短等容易改变的特征。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的同时总结观察的方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收齐部分学生的记录卡,让学生说出特征,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认识自己

  记下现在的我仔细观察找特征

  胎记、指纹

  1.不会改变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

  2.会改变:梳小辫、指甲长短、身高、体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指纹的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能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2.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印尼,透明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指纹吗?

  学生回答。

  教师:指纹是人手指(脚趾)皮肤上特有的花纹,它山皮肤上隆起的纹线所构成。这些隆起的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这种细节特征有着无数种排列,每个人的指纹甚至每一个指纹的每一条纹线都是独立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指纹技术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

  教师播放指纹技术应用的视频。

  教师:指纹识别技术就是根据每个人所固有的指纹特点,鉴别这个人的身份。大家上节课提出的双胞胎问题现在明白了吧,不论长得有多像,我们都有办法把他门区分出来。下面我们就来留下我们自己的指纹吧。

  二、自助体验,合作探究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教师: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2.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体验指纹识别技术的道理。

  教师:小组同学打乱刚才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出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相同,体验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道理。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阅读科学在线

  (1)阅读科学在线。教师: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教师请同学阅读科学在线)

  (2)交流:你对指纹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教师:将自己的记录卡片留好在每学年开学时,并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拓展活动3:比比自己的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课后完成)

  小调查: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伯父、舅舅等人的眼皮、耳垂、酒

  窝、*舌卷舌等进行观察记录,比一比,自己的那些特征分别与谁相同和不同。

  黄土梁子中心小学侯文勇申艳丽

  附: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记下现在的我

  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仔细观察找特征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三、教学过程

  学生们,在上课以前我们来做一个热身活动,叫做抓手指。请同学们右手掌心朝下,左手食指垂直朝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我接下来会将一个故事,如果故事里有“乌鸦”这两个字,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

  (过了一会儿)

  好的,准备好的话就开始讲故事了。

  (开始讲故事)

  (讲完故事)

  好的各位同学们,一次也没逃过的举一下手。

  (有同学举手)

  好的,请举手的同学做一下自己介绍。

  (依次做自己介绍)

  好的,那么今天的.热身活动就做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讲怎样认识自己。

  那么同学们你们曾经看过成龙的电影《我是谁》吗?在电影中他丧失了记忆,而为了寻找记忆而开始的冒险。“我是谁”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不容易。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而且,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确立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呢,接下来讲自己认知的内涵。

  自己认知的内涵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关于外貌方面的,例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心理我是关于内在的,例如智慧、性格等等。社会我是在某个团体里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自己的地位、角色等等。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2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第一课时 学会认识自己

  三维目标

  总序第3节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接纳自己的愉快情绪和情感。

  2.能力目标: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青定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正确对待他人 的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难点: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别较大时要客观分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人

  《小马过问》:小马驮着粮食来到了小河边,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趟过去。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老水牛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松鼠说“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老水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

  小马没主张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小马只要和老水牛、小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该昕取谁的意见了。童话故事是浅显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镑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二、设计活动,获知明理

  (一)自我评价

  (写一写) :自我小档案(二)课堂活动: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随机抽读,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猜他是谁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能够对自己作出评价。由于自我期望值不当和认识的'局限性, 对自己认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这需要我们参考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他人评价

  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

  活动目的: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确评价他人的优点。

  规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请一位反应最快的同学竟猜。

  我们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呢?

  不管是别人对我们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对待:不能因为受到赞扬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不能依赖别人的评价,以免过于迎合别人。要保持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联系实际,运用知识,(2)写几句话鼓励辉格接受自己,树立信心。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缺点,会自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树立自信。

  创新作业

  一、简答题

  小明聪明勤奋,他一直是学校里学*优秀的学生,先后获得过学校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和文艺演出的一等奖,慢慢地他开始骄傲,认为自己智力超群,在各方面没有对手,不需要再努力了,同时他还经常表现出对同学的不屑。

  (1)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

  提示:(1)不赞同,骄傲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若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消失。

  (2)①告诉他自负的危害。②告诉他如何克服自负。第一,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第二,与人*等相处。第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去评价自我。第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③帮助他进行自我超越。

  教学后记: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己的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己。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己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己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己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板书: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己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己评价;他人评价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知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在自评与互评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4、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己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大头照、说明幼儿长短处的小图片、幼儿的个人影子图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入活动。

  1、师,请你们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己照镜子,并与同伴说说镜子里的自己镜子。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镜子中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2、自己讲述。

  (1)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们认识自己吗?请你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点又是什么,如何改进自己的缺点。

  (2)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说自己。

  (3)邀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

  (4)请其他小朋友对发言的小朋友进行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3、绘画:独特的我。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用书p9页。

  2、生活中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话,让幼儿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敢面对自己,增强自信心。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15

一、主题提出背景:

  走过懵懂的初中三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己意识,形成自己定位以及初步确立人生目标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高一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处于一个脆弱、敏感的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学*任务日渐繁重,家人的关注相对减少,外界诱惑加大,如果不能够端正心态,则会导致进入不了学*状态,甚至因此形成贪玩、厌学的思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节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树立人生目标的班会课。

  二、活动意义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学会自己认识。

  3、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让他们看到自己与理想自己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怎么去实现理想的自己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活动对象:韶关xx县第一中学高一(x)班

  五、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六、活动准备

  1、、请教原班主任经验。

  2、查阅相关的资料

  3、做好活动的其他准备工作,包括多媒体的制作、同学们的通知、

  七、主题班会过程

  (一)了解现实的我

  心理测试

  测试导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人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有的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请做下面的`测试。

  测试开始

  如果你有一处自己的别墅,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你会给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栅栏呢?

  a房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

  b房子周围被砖包围

  c房子周围有铁栅栏包围

  d房子周围种许多花草树木

  测试结果

  选a:你爱憎分明。对于你喜欢的人,你会热情相待,融洽相处;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则冷若冰霜,爱理不理。因此,对你不了解的人,常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过,你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意中人献身,希望两人共谱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曲。

  选b:你常常孤高自诩。因为不服输的个性,常常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类型的你,很重视自己的私生活。

  选c:你活泼开朗,与任何人都能轻松交往,拥有很多同性与异性朋友,属于社交家类型。你虽然心胸开阔,能接纳各种类型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当老好人,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误会。

  选d:你对异性不是很尊重,甚至态度生硬,常有不专情的行为。另外,你的个性比较消极,沉默寡言,交际面较窄,但非常重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是个保守型的人。

  心理评析

  做完了这个测试,你对自己的个性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的个性比较消极,那就试着开朗起来,主动、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你是个孤高自诩的人,那就试着放下架子,去接受、理解你认为很卑微的东西。只有让自己的个性更趋*于完美,你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才会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2、心理测试

  现实的我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个我们同学自己最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对折一下,然后在这边写下现实的我;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真实;优点或缺点;精力旺盛、热情、沉着冷静、求知欲强、遵守纪律、善于思考、细心、大度、爽朗、谨慎、诚实、害羞、有礼貌、乐于助人、可靠、快乐懒惰、有进取心、整洁)

  总结:或许有些同学现实的我是勤奋的,是积极的,热情的;也有的是懒惰的,意志力不坚强的,消极的;总之,不同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展示;

  (二):理想中的我;

  现实的我是这样的,或许有些同学对现实的自己不满意,觉得不够完美;那好,那我们把纸对折,在下面写下你希望的理想的我是怎么样的;也就是理想的我。

  (要求、可以写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自己的性格怎么样,自己的梦想,)

  对比: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

  教师:同学们看看刚刚写下的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然后比较一下;看看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差距在哪里;

  思考讨论并回答:怎么样克服自己现实中的缺点,朝着理想的我发展。(思考一下)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3篇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

  1、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和生活。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5、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视频

  【学*方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四、板书设计: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我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五、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永久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较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3

  1、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和生活。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5、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

  1、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和生活。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5、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知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在自评与互评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4.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己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大头照、说明幼儿长短处的小图片、幼儿的个人影子图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入活动。

  1.师,请你们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己照镜子,并与同伴说说镜子里的自己镜子。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镜子中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2.自己讲述。

  (1)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们认识自己吗?请你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点又是什么,如何改进自己的缺点。

  (2)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说自己。

  (3)邀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

  (4)请其他小朋友对发言的小朋友进行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3.绘画:独特的我。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用书p9页。

  2.生活中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话,让幼儿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敢面对自己,增强自信心。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己的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己。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己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己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己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板书: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己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己评价;他人评价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材料与用具:

  活动1: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计

  活动2:镜子、放大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勾画轮廓图、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能较准确的用图和语言文字描述身体的特征,能用合适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具准备。

  尺子、镜子、放大镜、台秤、卷尺、绳子、计时工具、体重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游戏引入探究,提出探究问题

  1.游戏简介: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简介游戏内容)。当老师给出某条信息后,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请你保持好自己的秘密不要出声,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2.做游戏

  课件依次出示“我”的信息:(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逐条依次出示)①我的头很大,像个大西瓜,围起来有56厘米;

  ②我的手臂和腿都很长,手有60厘米,腿有100厘米长;

  ③我长得又高又壮,身高160厘米,体重52千克;

  ④我还有一头漂亮的卷发。

  你能猜出我是谁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诱导。最后说:现在大家一起大声告诉我,“我”是谁?大家认为要猜出“我”是谁,老师给出的这些信息哪几条很重要?如果你要别人能准确的猜出你的同桌是谁,你会给出他的哪些特征?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记下现在的我

  (一)认识外形

  1.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外形的方法。教师:要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首先看到的是外形。大家想想办法,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并能记录下身体的外形呢?

  2.小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照镜子、画身体外形、躺在沙子上等)

  3.交流方法。如何记录下你的外形呢?(画图、列表、照相)我们选择一种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吧。

  4.认识人体从外形上分为四部分。现在咱们就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分几部分?(也可以观察自己或同伴的外形说一说。)

  (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出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5.重新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指着自己或同桌的身体说一说。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外形。(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二)、测量数据

  1.师:我们只是知道了一个同学的外形,就能准确猜出他是谁吗?看起来差不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好还要知道哪些数据?(师生共同总结填写记录卡)

  (学生讨论:身高、手的大小、体重、腰围、胸围、胳膊长、腿长)

  要获取这些数据,你会怎么做?你准备测量哪些数据?需要那学工具?(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这些特征并想办法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卡上。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用若干条信息表述自己的特征)。

  活动二仔细观察找特征

  1.是不是世界上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找特征。

  2.学生活动。

  (1)找出自己和同伴身上与众不同的特征。(教师提示可用镜子、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在外部形态上显著不同的特征,如有无酒窝、有无红记、指纹的差异、是否梳小辫等,并将这些特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思考:想一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人体的各种特征哪些会发生改变,哪些不会改变。哪些跟爸爸、妈妈一样,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得来的?

  (不改变的:胎记、指纹、唇纹等;会改变的:梳小辫,指甲长短等;遗传来的:单双眼皮、酒窝、耳垂、卷*舌、美人尖等)

  2.师生小结: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或生理特性叫性状。一般情况下,有些性状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如:胎记、指纹、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额头发际是还有“美人尖”、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而有些表面特征如:梳小辫、指甲长短等容易改变的特征。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的同时总结观察的方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收齐部分学生的记录卡,让学生说出特征,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认识自己

  记下现在的我仔细观察找特征

  胎记、指纹

  1.不会改变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

  2.会改变:梳小辫、指甲长短、身高、体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指纹的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能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2.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印尼,透明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指纹吗?

  学生回答。

  教师:指纹是人手指(脚趾)皮肤上特有的花纹,它山皮肤上隆起的纹线所构成。这些隆起的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这种细节特征有着无数种排列,每个人的指纹甚至每一个指纹的每一条纹线都是独立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指纹技术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

  教师播放指纹技术应用的视频。

  教师:指纹识别技术就是根据每个人所固有的指纹特点,鉴别这个人的身份。大家上节课提出的双胞胎问题现在明白了吧,不论长得有多像,我们都有办法把他门区分出来。下面我们就来留下我们自己的指纹吧。

  二、自助体验,合作探究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教师: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2.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体验指纹识别技术的道理。

  教师:小组同学打乱刚才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出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相同,体验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道理。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阅读科学在线

  (1)阅读科学在线。教师: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教师请同学阅读科学在线)

  (2)交流:你对指纹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教师:将自己的记录卡片留好在每学年开学时,并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拓展活动3:比比自己的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课后完成)

  小调查: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伯父、舅舅等人的眼皮、耳垂、酒

  窝、*舌卷舌等进行观察记录,比一比,自己的那些特征分别与谁相同和不同。

  黄土梁子中心小学侯文勇申艳丽

  附: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记下现在的我

  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仔细观察找特征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三、教学过程

  学生们,在上课以前我们来做一个热身活动,叫做抓手指。请同学们右手掌心朝下,左手食指垂直朝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我接下来会将一个故事,如果故事里有“乌鸦”这两个字,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

  (过了一会儿)

  好的,准备好的话就开始讲故事了。

  (开始讲故事)

  (讲完故事)

  好的各位同学们,一次也没逃过的举一下手。

  (有同学举手)

  好的,请举手的同学做一下自己介绍。

  (依次做自己介绍)

  好的,那么今天的热身活动就做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讲怎样认识自己。

  那么同学们你们曾经看过成龙的电影《我是谁》吗?在电影中他丧失了记忆,而为了寻找记忆而开始的冒险。“我是谁”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不容易。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而且,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确立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呢,接下来讲自己认知的'内涵。

  自己认知的内涵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关于外貌方面的,例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心理我是关于内在的,例如智慧、性格等等。社会我是在某个团体里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自己的地位、角色等等。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7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第一课时 学会认识自己

  三维目标

  总序第3节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接纳自己的愉快情绪和情感。

  2.能力目标: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青定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正确对待他人 的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难点: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别较大时要客观分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人

  《小马过问》:小马驮着粮食来到了小河边,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趟过去。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老水牛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松鼠说“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老水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

  小马没主张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小马只要和老水牛、小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该昕取谁的意见了。童话故事是浅显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镑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二、设计活动,获知明理

  (一)自我评价

  (写一写) :自我小档案(二)课堂活动: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随机抽读,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猜他是谁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能够对自己作出评价。由于自我期望值不当和认识的局限性, 对自己认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这需要我们参考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他人评价

  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

  活动目的: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确评价他人的优点。

  规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请一位反应最快的同学竟猜。

  我们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呢?

  不管是别人对我们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对待:不能因为受到赞扬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不能依赖别人的评价,以免过于迎合别人。要保持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联系实际,运用知识,(2)写几句话鼓励辉格接受自己,树立信心。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缺点,会自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树立自信。

  创新作业

  一、简答题

  小明聪明勤奋,他一直是学校里学*优秀的学生,先后获得过学校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和文艺演出的一等奖,慢慢地他开始骄傲,认为自己智力超群,在各方面没有对手,不需要再努力了,同时他还经常表现出对同学的不屑。

  (1)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

  提示:(1)不赞同,骄傲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若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消失。

  (2)①告诉他自负的危害。②告诉他如何克服自负。第一,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第二,与人*等相处。第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去评价自我。第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③帮助他进行自我超越。

  教学后记: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8

  一、活动主题

  《认识自己》

  二、活动背景

  高中时期是确立自己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同时,高中生对他人也有了一定的关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对高中新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活动意义

  1、让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他人,才能理解,关怀他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与增强自身的情商,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对象

  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一(11)班

  六、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七、活动准备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准备几张白纸。

  2、征求学生意见,将相对熟悉的学生每三个分为一组,注意男女结合。

  八、主题班会过程

  (一)歌曲《突然的自己》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测试

  1、每个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在一分钟内写出你认为很重要的五个名词。

  2、在二分钟内写出五个形容词。

  (学生的结果可能会有积极的,可能会有消极的,在潜意识下所做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最*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自己感知)

  (二)游戏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间限度为3—5分钟。写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自己剖析)

  2、模拟“与镜子的对话”的方式,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找优点的镜子,另一位扮演找缺点的镜子,一起找出第三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轮流循环。

  (互助剖析)

  3、对照自己写的和同伴帮忙找的优缺点,交流。

  九、小结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视频

  【学*方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四、板书设计: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我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五、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永久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较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发现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1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新同学,对同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会和同学相处,喜欢和同学做朋友。

  3、熟悉班级的生活、学*环境。

  二、活动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本次活动选取学生学*、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生活、学*环境,认识新朋友,体验认识朋友的快乐。

  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自己。从“我”的角度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主要是介绍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主动争取与别人交朋友,努力消除陌生感和羞怯感。

  第二部分:我想和你做朋友。喜欢同学,想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倾听同学的介绍。了解同学,从细小处去发现和欣赏同学的可爱之处,学*他(她)的优点,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数一数,说一说。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里的各民族的.同学,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或演唱《找朋友》歌曲,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我自己: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是纸上设计的,也可以是布贴、叶贴、绣品等形式。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个性化名字牌”,也可找出自己的一、二点可爱之处,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开火车”给“个性化名字牌”找主人等活动,分享认识朋友的乐趣。

  2、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议组织我想和你做朋友“说说你、真快乐”的活动,分成小组相互说说别的小朋友介绍的内容。建议师生动手布置一棵非常漂亮的快乐树,将自己的名片修饰成树叶,装扮这棵快乐树,明确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目的是体验交朋友后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3、数一数,说一说。同学相互介绍以后,可以分组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惯。

  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师准备:教学、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看MV片断。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

  (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

  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

  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

  (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布置作业: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最后,教师总结。

  四、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对待人他人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己整体形象,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自己意识。

  二、教学重点

  自己评价。

  三、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教学设想

  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本堂课意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乍我,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自体验,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记得多少教学内容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填写教师分发的“自己小档案”卡。

  2、采访3个不同身份的人(教师、父或母、同学),分别记录他们对你的态度和评价。

  (二)、上新课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主动把已填好的“自己小档案”刘给大家听一听。(对填得较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略)

  师:初中阶段是自己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的自己意识开始大大增强,学会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也不过低,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评价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其实,填写“自己小档案”的过程就是自己评价的过程。

  在填写“自己小档案”的时候,你是怎样才得出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呢?

  生:(略)

  师: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学*生活过程中,通过反思和自己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正视自己,调整自己,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在成长历程中,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吗?

  生:(略)

  师:成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成功与失败最能反映个人在能力、性格、*惯、品德、心理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写出三个方面的个必性特点,与同学相互比较。

  生:(活动过程略)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中学生的比较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的内容有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行为*惯的养成、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清不足,发现差距,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提高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同学你把“自己小档案”与采访他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相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生:(略)

  师:在体谅过程中,他人对你态度的评价就是他人评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人评价比自己评价更客观、更全面。同时,他人评价为了解和认识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也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他人的认识和评价难免也会有片面的方面和偏差,别人对你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全面和正确。

  你有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略)

  师: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个人的行为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要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而不能打击报复,要善待他人错误的评价行为。总之,要把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健康、顺利成长。

  (三)、课后实践

  王强因为身体矮小,长相**,家境贫困而自轻自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课堂上做作业时,生怕别人看见,做完练*题后要跟同学对答案后才放心。请你想想办法帮帮王强同学。

  六、板书设计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个性特点

  学会认识自己与人比较,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发现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2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第一课时 学会认识自己

  三维目标

  总序第3节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接纳自己的愉快情绪和情感。

  2.能力目标: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青定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正确对待他人 的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难点: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别较大时要客观分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人

  《小马过问》:小马驮着粮食来到了小河边,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趟过去。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老水牛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松鼠说“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老水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

  小马没主张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小马只要和老水牛、小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该昕取谁的意见了。童话故事是浅显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镑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二、设计活动,获知明理

  (一)自我评价

  (写一写) :自我小档案(二)课堂活动: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随机抽读,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猜他是谁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能够对自己作出评价。由于自我期望值不当和认识的局限性, 对自己认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这需要我们参考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他人评价

  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

  活动目的: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确评价他人的优点。

  规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请一位反应最快的同学竟猜。

  我们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呢?

  不管是别人对我们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对待:不能因为受到赞扬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不能依赖别人的评价,以免过于迎合别人。要保持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联系实际,运用知识,(2)写几句话鼓励辉格接受自己,树立信心。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缺点,会自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树立自信。

  创新作业

  一、简答题

  小明聪明勤奋,他一直是学校里学*优秀的学生,先后获得过学校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和文艺演出的一等奖,慢慢地他开始骄傲,认为自己智力超群,在各方面没有对手,不需要再努力了,同时他还经常表现出对同学的不屑。

  (1)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

  提示:(1)不赞同,骄傲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若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消失。

  (2)①告诉他自负的危害。②告诉他如何克服自负。第一,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第二,与人*等相处。第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去评价自我。第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③帮助他进行自我超越。

  教学后记: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3

  1、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和生活。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5、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材料与用具:

  活动1: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计

  活动2:镜子、放大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勾画轮廓图、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能较准确的用图和语言文字描述身体的特征,能用合适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具准备。

  尺子、镜子、放大镜、台秤、卷尺、绳子、计时工具、体重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游戏引入探究,提出探究问题

  1.游戏简介: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简介游戏内容)。当老师给出某条信息后,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请你保持好自己的秘密不要出声,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2.做游戏

  课件依次出示“我”的信息:(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逐条依次出示)①我的头很大,像个大西瓜,围起来有56厘米;

  ②我的手臂和腿都很长,手有60厘米,腿有100厘米长;

  ③我长得又高又壮,身高160厘米,体重52千克;

  ④我还有一头漂亮的卷发。

  你能猜出我是谁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诱导。最后说:现在大家一起大声告诉我,“我”是谁?大家认为要猜出“我”是谁,老师给出的这些信息哪几条很重要?如果你要别人能准确的猜出你的同桌是谁,你会给出他的哪些特征?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记下现在的我

  (一)认识外形

  1.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外形的方法。教师:要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首先看到的是外形。大家想想办法,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并能记录下身体的外形呢?

  2.小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照镜子、画身体外形、躺在沙子上等)

  3.交流方法。如何记录下你的外形呢?(画图、列表、照相)我们选择一种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吧。

  4.认识人体从外形上分为四部分。现在咱们就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分几部分?(也可以观察自己或同伴的外形说一说。)

  (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出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5.重新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指着自己或同桌的身体说一说。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外形。(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二)、测量数据

  1.师:我们只是知道了一个同学的外形,就能准确猜出他是谁吗?看起来差不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好还要知道哪些数据?(师生共同总结填写记录卡)

  (学生讨论:身高、手的大小、体重、腰围、胸围、胳膊长、腿长)

  要获取这些数据,你会怎么做?你准备测量哪些数据?需要那学工具?(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这些特征并想办法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卡上。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用若干条信息表述自己的特征)。

  活动二仔细观察找特征

  1.是不是世界上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找特征。

  2.学生活动。

  (1)找出自己和同伴身上与众不同的特征。(教师提示可用镜子、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在外部形态上显著不同的特征,如有无酒窝、有无红记、指纹的差异、是否梳小辫等,并将这些特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思考:想一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人体的各种特征哪些会发生改变,哪些不会改变。哪些跟爸爸、妈妈一样,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得来的?

  (不改变的:胎记、指纹、唇纹等;会改变的:梳小辫,指甲长短等;遗传来的:单双眼皮、酒窝、耳垂、卷*舌、美人尖等)

  2.师生小结: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或生理特性叫性状。一般情况下,有些性状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如:胎记、指纹、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额头发际是还有“美人尖”、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而有些表面特征如:梳小辫、指甲长短等容易改变的特征。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的同时总结观察的方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收齐部分学生的记录卡,让学生说出特征,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认识自己

  记下现在的我仔细观察找特征

  胎记、指纹

  1.不会改变单眼皮、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舌、卷舌

  2.会改变:梳小辫、指甲长短、身高、体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指纹的任务

  2.能用合适的方法(如科学小卡片等)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发现小组同学合作的好处

  2.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能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2.举例说明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印尼,透明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指纹吗?

  学生回答。

  教师:指纹是人手指(脚趾)皮肤上特有的花纹,它山皮肤上隆起的纹线所构成。这些隆起的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这种细节特征有着无数种排列,每个人的指纹甚至每一个指纹的每一条纹线都是独立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指纹技术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

  教师播放指纹技术应用的视频。

  教师:指纹识别技术就是根据每个人所固有的指纹特点,鉴别这个人的身份。大家上节课提出的双胞胎问题现在明白了吧,不论长得有多像,我们都有办法把他门区分出来。下面我们就来留下我们自己的指纹吧。

  二、自助体验,合作探究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教师: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2.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体验指纹识别技术的道理。

  教师:小组同学打乱刚才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出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相同,体验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道理。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阅读科学在线

  (1)阅读科学在线。教师: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教师请同学阅读科学在线)

  (2)交流:你对指纹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教师:将自己的记录卡片留好在每学年开学时,并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拓展活动3:比比自己的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课后完成)

  小调查: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伯父、舅舅等人的眼皮、耳垂、酒

  窝、*舌卷舌等进行观察记录,比一比,自己的那些特征分别与谁相同和不同。

  黄土梁子中心小学侯文勇申艳丽

  附: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记下现在的我

  认识我自己记录卡一:仔细观察找特征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己的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己。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己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己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己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板书: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己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己评价;他人评价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惯。

  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师准备:教学、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看MV片断。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

  (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

  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

  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

  (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布置作业: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最后,教师总结。

  四、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7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新同学,对同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会和同学相处,喜欢和同学做朋友。

  3、熟悉班级的生活、学*环境。

  二、活动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本次活动选取学生学*、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生活、学*环境,认识新朋友,体验认识朋友的快乐。

  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自己。从“我”的角度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主要是介绍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主动争取与别人交朋友,努力消除陌生感和羞怯感。

  第二部分:我想和你做朋友。喜欢同学,想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倾听同学的介绍。了解同学,从细小处去发现和欣赏同学的可爱之处,学*他(她)的优点,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数一数,说一说。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里的各民族的同学,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或演唱《找朋友》歌曲,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我自己: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是纸上设计的',也可以是布贴、叶贴、绣品等形式。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个性化名字牌”,也可找出自己的一、二点可爱之处,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开火车”给“个性化名字牌”找主人等活动,分享认识朋友的乐趣。

  2、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议组织我想和你做朋友“说说你、真快乐”的活动,分成小组相互说说别的小朋友介绍的内容。建议师生动手布置一棵非常漂亮的快乐树,将自己的名片修饰成树叶,装扮这棵快乐树,明确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目的是体验交朋友后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3、数一数,说一说。同学相互介绍以后,可以分组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三、教学过程

  学生们,在上课以前我们来做一个热身活动,叫做抓手指。请同学们右手掌心朝下,左手食指垂直朝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我接下来会将一个故事,如果故事里有“乌鸦”这两个字,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

  (过了一会儿)

  好的,准备好的话就开始讲故事了。

  (开始讲故事)

  (讲完故事)

  好的各位同学们,一次也没逃过的举一下手。

  (有同学举手)

  好的,请举手的同学做一下自己介绍。

  (依次做自己介绍)

  好的,那么今天的热身活动就做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讲怎样认识自己。

  那么同学们你们曾经看过成龙的电影《我是谁》吗?在电影中他丧失了记忆,而为了寻找记忆而开始的冒险。“我是谁”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不容易。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而且,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确立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呢,接下来讲自己认知的`内涵。

  自己认知的内涵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关于外貌方面的,例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心理我是关于内在的,例如智慧、性格等等。社会我是在某个团体里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自己的地位、角色等等。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会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学生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树立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视频

  【学*方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斯芬克斯之谜

  怪兽斯芬克斯来到人间,守候在一座城堡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一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人,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看材料,猜谜语。

  通过展示斯芬克斯之谜,引入本课主题,让同学们进入思考:我们是否认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我们对自己了解吗?正确认识自己重要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今天学*第三课——“发现自己”。

  讲授新课

  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师讲授:青蛙的故事

  森林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青蛙的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青蛙可怜吗?它错在哪里?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看书本“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小刚对自己的认识,学生们反思自己,体悟正确认识自己对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白板展示材料:这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学生活动:动手写一写: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

  1、认识自己的途径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等。

  白班展示三位同学的评价,分析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白板展示材料: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自己坐着让父亲走!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

  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做人做事和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教师问: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静拒绝。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四、板书设计:

  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促进自我发展

  2、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方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五、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永久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较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知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在自评与互评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4.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己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大头照、说明幼儿长短处的小图片、幼儿的个人影子图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入活动。

  1.师,请你们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己照镜子,并与同伴说说镜子里的自己镜子。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镜子中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2.自己讲述。

  (1)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们认识自己吗?请你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点又是什么,如何改进自己的缺点。

  (2)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说自己。

  (3)邀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

  (4)请其他小朋友对发言的小朋友进行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3.绘画:独特的我。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用书p9页。

  2.生活中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话,让幼儿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敢面对自己,增强自信心。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对待人他人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己整体形象,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自己意识。

  二、教学重点

  自己评价。

  三、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教学设想

  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本堂课意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乍我,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自体验,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记得多少教学内容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填写教师分发的“自己小档案”卡。

  2、采访3个不同身份的'人(教师、父或母、同学),分别记录他们对你的态度和评价。

  (二)、上新课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主动把已填好的“自己小档案”刘给大家听一听。(对填得较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略)

  师:初中阶段是自己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的自己意识开始大大增强,学会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也不过低,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评价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其实,填写“自己小档案”的过程就是自己评价的过程。

  在填写“自己小档案”的时候,你是怎样才得出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呢?

  生:(略)

  师: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学*生活过程中,通过反思和自己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正视自己,调整自己,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在成长历程中,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吗?

  生:(略)

  师:成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成功与失败最能反映个人在能力、性格、*惯、品德、心理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写出三个方面的个必性特点,与同学相互比较。

  生:(活动过程略)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中学生的比较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的内容有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行为*惯的养成、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清不足,发现差距,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提高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同学你把“自己小档案”与采访他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相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生:(略)

  师:在体谅过程中,他人对你态度的评价就是他人评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人评价比自己评价更客观、更全面。同时,他人评价为了解和认识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也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他人的认识和评价难免也会有片面的方面和偏差,别人对你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全面和正确。

  你有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略)

  师: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个人的行为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要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而不能打击报复,要善待他人错误的评价行为。总之,要把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健康、顺利成长。

  (三)、课后实践

  王强因为身体矮小,长相**,家境贫困而自轻自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课堂上做作业时,生怕别人看见,做完练*题后要跟同学对答案后才放心。请你想想办法帮帮王强同学。

  六、板书设计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个性特点

  学会认识自己与人比较,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3

  一、活动主题

  《认识自己》

  二、活动背景

  高中时期是确立自己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同时,高中生对他人也有了一定的关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对高中新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活动意义

  1、让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他人,才能理解,关怀他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与增强自身的情商,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对象

  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一(11)班

  六、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七、活动准备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准备几张白纸。

  2、征求学生意见,将相对熟悉的学生每三个分为一组,注意男女结合。

  八、主题班会过程

  (一)歌曲《突然的自己》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测试

  1、每个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在一分钟内写出你认为很重要的五个名词。

  2、在二分钟内写出五个形容词。

  (学生的结果可能会有积极的,可能会有消极的,在潜意识下所做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最*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自己感知)

  (二)游戏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间限度为3—5分钟。写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自己剖析)

  2、模拟“与镜子的对话”的.方式,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找优点的镜子,另一位扮演找缺点的镜子,一起找出第三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轮流循环。

  (互助剖析)

  3、对照自己写的和同伴帮忙找的优缺点,交流。

  九、小结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选6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新年的钟声吧!(放映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课件,师生一起倒计时数数。)

  师: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一起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距新年钟声还有多少秒。)同学们都是用“秒”作单位,为什么不用“时”或者“分”作单位呢?(因为刚才倒数的这段时间太短了。)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概念

  1.认识钟表。

  (1)认识电子钟表。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些钟表来计量秒(课件出示各种式样的钟表),这是电子钟表(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6时35分。)“分”后面的这两个数表示秒,现在是6时35分10秒(课件出示一个电子表),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3时45分17秒。)

  (2)认识秒针。

  师:电子表可以计量秒,机械钟表也能计量秒(课件出示一个机械钟面)。钟面上计量秒的是什么针(秒针)?哪根针是秒针?

  生1:最长的那根是秒针。

  生2:最细的是秒针。

  生3: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钟面上有1根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课件:秒针闪动并出示字

  幕“秒针”)。

  2.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1秒。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1秒。

  师:对1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认识几秒。

  师:秒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秒针从12走到l是5秒。

  生::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

  师:秒针从12走到这儿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秒针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了6大格,就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生2:秒针走半圈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师:秒针从1走到3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15秒。

  生2:不对,不对,秒针是从1走到3,不是从12走到3,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

  生3:秒针走了2大格是10秒。

  生4:对,经过的时间是10秒。

  师:真聪明!孩子们也来拨拨钟吧!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拨一次秒针。其余的小朋友注意观察,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经过了多少秒?(小组活动:拨钟、认钟。)

  师:谁愿意在实物展示台上来拨一拨,请全班同学认一认。

  生.:一边拨秒针,一边问:“秒针从12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40秒。

  生2:一边拨秒针,一边问:“秒针从3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25秒。

  (3)体验1秒有多长。

  师:我们知道秒针走l小格是1秒。1秒有多长呢?(播放课件: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同时发出“嗒”一声。)谁来学一学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嗒”。

  师:时钟“嗒”的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想一想,你能在1秒钟之内做一个什么动作?

  生:我可以拍1次手。

  师:1秒钟真的可以拍1次手吗?看着钟面试—试。(播放课件:秒针走动。学生看着钟面,尝试1秒钟拍一次手。)

  师: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我可以跺1下脚。

  师:试试看!

  师: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我可以说1个字。

  师:试试看,行吗?

  生:行。

  师:1秒钟真的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这样的1秒1秒积累起来的。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听一听(播放课件:秒针一边走,一边发出“嗒,嗒”的声音)。让我们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点点头。(生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一秒点一次头。)轻轻地数一数,1,2,

  师:谁能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数一数(学生数,师注意调控节奏)。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停顿数秒)轻轻地数,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表格等。

  学具准备:

  课前学生自行准备钟表,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激趣交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现场魔术表演?老师今天准备了2个小魔术,想不想看看?那如果大家能闯过两关,老师就为大家表演表演。有没有信心?

  2、巩固旧知。

  第一关:请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不包括秒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介绍钟面结构。)

  第二关:请口答下面问题。(课件显示如下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圈呢?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多少时间?

  3、表演魔术。

  教师表演两个小魔术。(①把盖子“变”出来;②吹一口气解开死结。)

  4、质疑揭题。

  师:你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盖子“变”出来和解开绳子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过程快,所以看不出当中的奥妙。)

  那在日常生活当中,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秒”作单位。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课件出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师:请打开书60页,把这句话画出来,再小声地读一读。

  2、说一说。

  师: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3、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师:谁来读读明明提出的问题?指名读(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鼠标指着“刻漏”)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工具吗?这是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钟表时用来计时的工具,名叫“刻漏”。看到这个“刻漏”,对比我们今天的钟表,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想呢?

  4、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师把黑板上的钟面模型加上一根秒针。)同学们,请看这个钟面有什么变化?

  (1)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2)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①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3)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①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把课本60页左下角的这句话(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画出来,再齐读。

  5、看书、质疑。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看书了解,初步感知。

  我们请看书61页第2题,这四个小朋友在1分钟里做了什么?

  2、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①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分成8个组:做口算、画画、写字、背古诗、跳绳、打乒乓球、拍球、转呼拉圈。)

  并派发给每组组长一个相应的表格(表格如下)进行统计。

  写字,我能行!

  姓名

  数量

  (个)

  时间

  1分

  1秒

  转呼拉圈,我能行!

  姓名

  数量

  (下)

  时间

  1分

  1秒

  ……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也做刚才同样的事情,你能做多少呢?再试试。(师用拍手计时。)

  ③组员汇报,组长登记。师:课后我们可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测一测,也可以测更长的时间所做的事情。

  ④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表格。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血液在人体的大动脉里每一秒约流动50厘米,在大静脉里每秒约流动20厘米。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结合前面的主题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接着针对明明提出的问题: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将图中的情境制成动态课件,让学生感觉到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教后反思:

  1.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了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及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通过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帮助他们建立了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由于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在设计这节课时只注重了怎么让课堂“活”起来,没有考虑更多的措施让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致使课堂显得有些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挂图、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举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计量“秒”的工具和秒针。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些钟表来计量时间-------秒。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电子表和钟表)

  问:表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刻?(指名学生读)

  分后面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秒。谁能连起来读?(指名学生读)

  这个钟表也能计量秒。(出示实物带针的钟表)

  问:计量秒的叫什么针?哪一根针是秒针?

  钟面上有三根针,最细最常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2、认识1秒

  师:仔细观察,秒针走了几个小格?

  (课件播放:秒针走动一下)

  问:谁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学生回答)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3、认识几秒

  师:再观察,秒针从几走到了几?(课件播放:秒针从12走到1)

  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

  问:秒针还从哪走到哪是走5秒?(学生回答)

  ……

  师:秒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都是走5秒,也就是走1大格就是5秒。

  问:秒针从12走到2走了几秒?

  (学生回答)问:有不同意见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咱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播放:秒针从12走到2)

  问:你还能说一说,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就是走了几秒。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学生说。

  4、教学1分=60秒

  师: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学生分秒针组和分针组进行观察。)

  观察: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能判断钟表上接*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做钟具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动画蓝猫引入新课

  2、逛一逛钟表乐园

  3、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乐园看到了什么呢?又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展开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

  问:小朋友,你看到的这个钟面上都有什么?

  那你想学做一个这样的钟面吗?同桌合作组装一个钟面。

  2、(学生做,师行间巡视)

  3、展示做好的作品。

  4、 指名说一说学生做的钟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时针分针)

  5、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并认识整时

  课件出示一个让学生念一念。如果能读出来让其说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一个,你能认吗?那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可以适当补充)

  6、看图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吗?

  (2)紧接着出示后三幅图,问:你现在能说一说这三幅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在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吗?你想说哪幅图说哪幅图?(指名说一说)

  7、比较各个钟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件出示一组钟面)让学生进行比较。

  8、、智闯数学宫

  第一关:快速抢答:

  (课件出示一组钟面)

  第二关拨一拨。

  (1)、拨一个(8时)

  (2)、一个你喜欢的'时刻,说说这个时间通常你在干什么?

  第三关:说一说

  (1)、(课件出示:大约7时的图片)你认为他是几时呢?是7时吗?你认为呢?

  (2)、你能说说大约这是几时吗?(课件出示)

  第四关:想一想

  (1)、好小朋友们真不错,那我们*时除了钟以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的?学生列举(手表、手机等)

  (2)引出电子钟, 教给学生认电子钟的方法。

  三、课间活动

  我们一(1)的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得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首歌曲《珍惜时间》。

  四、总结

  (一)目标检测

  1、指名说一说

  (1)、(课件出示图片)图中的小朋友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2)、让学生说说每天大概是怎么安排的时间的呢?

  2、、(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问:小朋友,你认为在这三幅图中哪件事情是一定要准时的?哪件事情是要提前去做的?哪件事情是大约某个时间去做就可以了?

  3、说一说每天10时学生在干什么

  (二)全课总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通过和蓝猫一起学*小朋友们也有了收获。老师认为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的也非常的棒。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认识钟表教案及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密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一些认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认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认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所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比较有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如课本主题图所出示的7时、8时、3时半、8时半等。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课本所给出的时刻,通过这些时刻来学*认识整时和半时。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与学生实际非常吻合,而且画面非常生动真实,也在练*中进行了应用。

  二、改进和补充教材资源。

  为了突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2个数,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可以分别闪动,便于学生认识。

  在本课的内容中,第92页是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改进。

  1.将六幅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个练*是在最后部分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应用动画可以重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将六幅图分为三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组分别出现,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时,也有晚上的7时。

  3.对六幅图中的时刻做了部分修改。将起床改为6时半,做操改为9时半,睡觉改为8时半,这样更贴*学生生活,也起到了综合练*的目的。

  对课本练*十六的第3题的改进:在本节课最后,教师用大的钟表拨到5时,问学生:“5时过1小时是几时?”“6时过一小时是几时?”并总结:“时间就是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再也回不来。”通过此练*,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提供的资源。

  在综合练*中,第1题设计的是“找座位”,是5个小动物胸前各有一个钟表,上面有不同的时刻,还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数字表示的时刻,给5个小动物找到和它胸前时刻相同的椅子,小动物就可以坐在椅子上,否则,它就回原来的位置,拖动用鼠标来操作。这个练*既巩固了对整时、半时的认识,也巩固了对数字表示时刻方法的认识,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知道了课本上第92页图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后,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写出自己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刻,让他们知道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专家评析

  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认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教师教案的设计大胆、开放,不仅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还丰富了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中自然地、愉快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今天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学生能从校外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课前教师对孩子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深入了解,知道了多数孩子基本能认整时,少数孩子也能认半时或其他时刻。于是,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让孩子“试着拨出你认识的时刻。”事实证明,这一大胆设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给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拨表、观察讨论、孩子讲解、互相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悟,从而获取了新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

  认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课,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全班交流学*情况,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逐步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灵活。

  3.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

  课堂上老师多次表扬、鼓励学*,发“小红花”、“小红果”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从教师的临场发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

  难点:认识钟面上接*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关键:认识钟面,学会看整点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钟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钟面。

  三、认识整时。

  1.认识指针指示的整时。

  (1)播放录像。提问学生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贴出相应的钟表。

  (2)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教师板书

  (3)比较三个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得出结论并板书:

  (5)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2.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3.动手拨钟表。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借助上一环节拨7时,出示两钟表:一个是7时不到一点,另一个是7时刚过一点。问学生是不是7时?教师指导学生接*7时,可以说大约7时。

  2.说说书上85页第3题的钟面大约是几时。

  3.小结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制钟表,升华知识。

  伴随《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谈话:认识了钟表,我们再回到钟表店,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每人做一个钟表,就让时间停留在你最喜欢的一个时间上。(学生做好后交流)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84-85页)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闹钟或钟表)同学们真聪明,听到闹钟响,就要马上起床,不能睡懒觉,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钟表的'设计也越来越漂亮。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钟表吧!请同学们边看边想想钟表有什么作用。

  课件演示。生看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钟表。

  这些钟表漂亮吗?这么漂亮的钟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①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②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该睡觉了。③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上学了。)

  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必须先认识它,才能使用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钟表。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钟面,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汇报交流:①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②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③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钟面上的部件都被大家找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介绍钟面)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钟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的,我们还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板书:时针、分针。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知道了钟面的组成。可是,你们认识时间吗?(认识)看来同学们不仅聪明,还有一定的知识呢。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下面这幅图上的时间。

  2、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惯。

  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先说时间,师再引导说:8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3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6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小结方法:

  再观察钟面,通过观察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 ①这几个都是整时。②分针都指向12。)

  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时间表示法

  同学们,请你们在认真观察刚才的三幅图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

  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如:7时、12时、4时。

  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如:7:00 1:00 4:00

  8时用电子表示法是8:00,8:00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强调)“:”应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小结:用电子表示法表示整时,冒号的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8时、3时、6时用电子表示法来表示应该怎么写呢?谁敢来试一试?学生评价三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5)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当9时、12时、5时的时候,你一般在干什么?

  上课能不能迟到?(遵守时间)

  12时吃饭,吃饭能不能挑食?(营养搭配)

  做作业时能不能拖拖拉拉?(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连线:找朋友(课件出示)

  今天,钟表王国里的钟表们聚集在一起,想找与自己时间相同的钟表作朋友,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2、过1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四、分享收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2、作业:85页做一做:小明的一天。

  一、教学内容:

  P76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二、课时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在钟面上如何计时理解1时=60分。

  2、结合亲身实践和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理解1时=60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时、分的'长短。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一)激发兴趣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猜一个谜

  语,有信心吗?猜这个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滴答)。

  2、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关于钟表的一些

  知识。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关于这个老朋友,你已经知道

  了什么?

  (1)时针、分针、秒针。(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哪根是秒针?对,又细又长的就是秒针。)

  (2)数字。(有12个数字)

  (3)大格。(从哪儿到哪儿为一个大格,还有呢?数数看,一共有12个大格)。

  (4)小格。(你知道一个大格内有多少个小格吗?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对,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通过认识钟面,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是秒针,还知道有12大格,60小格。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针、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计时的。

  (三)认识分

  感受1时=60分

  1、谁知道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计时的?走

  2、小格呢?走5小格呢?从12走到2呢?可见,分针走几格就是几分钟。

  3、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板书)

  4、下面,我们就来拔一拔,让分针走一圈。

  在拔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观察,分针走一圈的时候,时针有什么变化?(老师拨钟)

  5、谁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2个大格呢?走一圈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师:我们既认识了钟面,又学会了看时间,那怎样写时间呢?(板书:写时间)刚才老师听到小红和小明在争论,他们看着这个钟,都写了一个时间,他们都说对方写错了,现在,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看谁写得对?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2、通过读、想、说、练等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知道整时的表示方法。

  难点:会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两分钟 (3分钟 )

  小主持人主持,两分钟的`小视频——《一寸光阴一寸金与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科普,古代人是用日晷等记录时间,再介绍现在生活中人们用什么记录时间。由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2分钟)

  生齐读学*目标,带着目标准备开始学*任务。

  三.小组交流(5分钟)

  心中带着目标,拿出前置小研究和准备好的钟表,小组讨论积极配合,动手操作,分工明确。

  四.小组展示(15分钟)

  小组长:带领孩子向大家问好介绍自己小组

  生1:向大家展示第一题,我发现钟面上面有数字,有时针,有分针,我的汇报完毕,谁愿与我交流。

  生交流:我还发现了时针长,分针短;我还发现了一个特点,时针转得慢,时针转的快。

  生2:在展台下边说边展示第二题,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是3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是6时,我的汇报完毕,谁愿与我交流。

  (生操作交流过程中,师适时板书)

  生交流:你说的很好,就是说的有点慢,没有珍惜时间;你说的很好,可是我表示的是8:00,可以吗?(此时,师适时引导。两种写法都可以,审清题意,选择适当的写法。)

  生3:我来给大家汇报第三题,整时的写法,读法。生交流。

  生4:我来给大家汇报最后一题。

  生交流:你画的针不直;你画的两个针长短差不多,我们分不清。

  五.谈收获(5分钟)

  生做小老师进行汇报,老师带着孩子再次强调重难点。

  六.我会练(8分钟)

  小明的一天,生准确的说出小明每个时间点在做什么。

  并结合今天学*的知识,做一张自己的时间作息表,用来提醒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

  七.赠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下课)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半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的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小朋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第二步骤是学*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出示在课件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在教学整时的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又增加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教师说时间,学生拨时间。

  3、找朋友。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每个小朋友都拿着一张时间卡片(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学生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既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4、完成课本94业第3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套,闹钟一个,学具盒,制作钟表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它来了!(小闹钟的音乐响起来了)

  问:它是谁?生说:小闹钟。

  师:对了!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是妈妈叫醒的,有些是用小闹钟的,你们家有小闹钟吗?(有)你知道闹钟有什么用途吗?(显示时间的)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经常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好不好?(电脑出示,学生欣赏)(板书:认识钟表)

  二、主动探索

  1、做钟面。

  a.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课件中闹钟放大,展示出钟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在*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b.请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二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时针(短)分针(长)

  2.说钟面。

  a.二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3、认识整时

  (1).认识。

  a.小丽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在黑板上贴7时的钟面)

  b.7时了,小丽还在睡懒觉,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板书:7时

  (2)、认识电子钟

  a.(课件演示,小丽的房间)看,小丽床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b.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黑板上贴7:00)

  c.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3)巩固练*

  a.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黑板贴出8时、3时、6时的钟面。)学生上黑板写时间出来

  b.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5时、12时)。

  c.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1时、11时)。

  d.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e.学生独立完成课本92页(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

  (4)总结。

  a.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b.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三、游戏练*

  1.练*一:找朋友。

  a.教师发钟面头饰(练*十六第一题)

  b.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c.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

  2、完成课件的游戏一和游戏二

  总结

  1.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今天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

  开放题

  1.(教师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6)这是几时?少了根针,你能看出是几时吗?

  2.(教师在1和2间贴上时针)现在是几时?我们下节课再来和小丽一起认识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钟表,知道时针、分针及钟上面的数字;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时针和分针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时间。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听儿歌,引起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苏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听一听。(播放儿歌)

  2.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其实这首儿歌是一个谜语,你知道谜语中的他是谁吗?(钟表)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钟表,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师: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钟表(板书课题)。

  师:我们先来看几张钟表的图片(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

  活动2【讲授】联系生活,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上的数字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钟面,钟面上藏着许多小秘密,请你们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小声的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1到12这些数,并集体数数)最大的数是几?

  师:这12个数字把整个钟面分成了一些相等的大格,比如说12到1之间是一大格,2到3之间也是一大格,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一大格呢? (学生交流)(自己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大格)

  2.认识指针

  师:那再看看钟面上还有什么呢?(认识时针和分针)那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分针和时针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区别: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而很多时钟中粗细是可以一样的,判别的主要方法还是看长短)

  师:他们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都是按同一个方向旋转)

  活动一:同桌指一指,拨一拨

  师:请你们拿出钟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认一认。哪个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么记住分针和时针的呢?

  3.小结:钟面上有1到12个数字,总共有12个大格,还认识了分针和时针。

  活动3【讲授】自主探索,会认会读整时

  1.认识7时

  师:伴随着这闹铃声,小红的一天开始了(播放小红起床动画)小红每天按时起床,你知道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学生反馈,纠正7点的错误读法)

  师:请你仔细来看一看这幅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红是7时起床的呢?(学生反馈)观察挂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他就是7时)(找另外几个小朋友同样再说一遍)

  活动二:同桌说一说

  师:你们都会说了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在记录7时的时候,可以请汉字来帮忙,先写数字7,再加上一个时间的时。

  2.认识9时

  师:小红吃完早饭来到学校准备上课了(展示小红上课图片)小红是什么时候上课的?(学生反馈)讲解9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并记录9时(学生来写)。

  3.认识5时

  师:小红回家感觉累了,他想看会动画片(展示小红看动画片图片),小红是几时看动画片的呢?(学生回答,讲述5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并自主记录5时)

  4.认识整时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时间,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讲解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分针指向12的这个时刻称为整时

  师:那他们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说说不同在哪里)

  小结:7时的时候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7时的时候时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说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活动三:同桌说一说

  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小声的说一说。

  活动四:老师拨时钟学生认时间

  师:接下来老师来拨一个整时,你知道他是几时吗?拨整时的时候通常,我们先拨分针,再来拨时针。

  (拨好6时)老师每天在这个时间起床,你知道他是几时吗?(学生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反馈)

  活动五:学生拨时钟(同桌检查是否拨对)

  师:那你们想来拨一个整时吗?拿出你们的时钟,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拨出老师下午上课的时间:1时。说一说怎么拨的?(学生反馈)

  (2)老师每天12时吃午饭。说说怎么拨的。(学生反馈)讨论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的位置。(都指向12,并且重合到了一起)

  (3)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且说一说怎么拨的,这个时刻又在做什么。(请几个学生上来展示一下他们拨的整时,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

  学生上来拨到我的钟表上。

  5.认识电子表形式的整时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小红是几时起床的吗?请看大屏幕,除了挂钟上显示的时间,你还可以从哪里知道小红起床的时间?(展示7:00),请问这表示是几时?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写法?(电子钟上,电脑、手机上)

  讨论电子表的形式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认一认这几副图片的时间,说一说他是怎么记录的)

  动手用电子表的形式写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两点)

  讨论两点的位置和形状。(这两个点是两个小圆点,一上一下,在中间)

  提醒0的位置和多少。

  动手用电子表的形式写9时和5时。(找两个学生写9时和5时,教师进行检查和补充)

  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两点右(后)边是2个“0”,两点左(前)边是几时就是几时。

  活动4【练*】练*巩固,智勇大闯关 评论

  1、完成书本85页做一做:小明的一天。(实物投影学生写的时间,写完后讨论为什么都是9时,小明却在做不同的事情)

  小结:我们一天当中有2个9时,因为时针在一天当中会走两圈,就会产生两个9时,一个是早上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观看一天中时针绕两圈的动画)

  小结:我们要向小明学*,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做时间的小主人。

  2、完成书本86页第一题,用尺子连一连,帮帮挂钟找到他电子钟的好朋友。(说说为什么他们能做好朋友)

  小结:挂钟和电子钟都能表示时间。

  活动5【讲授】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各式各样的钟表,那你想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吗?(播放日晷和圭表的介绍视频)

  小结: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可以从书本或者上网去查一查。

  活动6【讲授】课堂总结

  师小结: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完了,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今天我们认识了整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时间,比如说半时,几时几分,像这样的时间我们会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学*,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时间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潜移默化地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已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拨表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 的好*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面模型、闹钟、电子表。

  学具准备:学具钟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们,时光老人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路没有退,会说话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

  2、猜一猜,我是谁?

  3、钟有什么作用呢?你在哪里见过钟?(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学*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观察钟面表面:你能说出钟面上有什么吗?

  (2)学生交流,反馈:(板书)

  钟面:① 有1~12个数字。

  ② 有2根针,长针和短针。

  引导说出时针和分针及它们的不同。分针长、时针短,(我是分针细又长,我是时针短又胖)

  2、认识整时

  (1)学看整时刻 (利用教材的第一幅图) 师: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指名回答)

  (黑板上同时出示三个钟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或者是长针指到几,短针又指到几)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一起来说一说)(板书)

  师:这会是个认整时的小窍门吗?咱们一起来试验一下吧。我拨一个时间,请你读出来好吗?

  (师拨钟2时,10时,12时,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过渡:哇,看来这真的是个小窍门!咱们再一起跟着老师用心地说一说。

  (2)认识整时的电子表示法

  师问:“你知道8时在电子表上怎么表示吗?”当学生说出以后,再出示8:00,验证学生的说法。

  思考:3时和6时在电子表上的表示方法并在练*本上写出来,指名板书3:00和6:00。

  3、练*

  师:小明是一个非常遵守时间的好孩子,他把自己一天都安排得紧紧有条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孩子小明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

  师:请看85页第一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个)

  师:剩下的五幅图片,请小朋友自已看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时刻写在相应图片的横线上。(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这一天,几时在做什么?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学*和生活,会让我们身体更结实、学*更优秀。让我们向小明学*,

  二、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有效地管理时间。只要我们管理好了时间,那我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就能做更多的事。老师希望你们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

  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学生。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特殊的'时间如:6时、12时掌握得还是不够扎实,本堂课的难点未突破。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

  学*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能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数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本节课围绕“小明的一天”展开教学,“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够认识钟表的结构,正确读出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和半时。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树立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并学会表示整时,会用两种表达方式写出整时和半时。教学用具:

  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 小朋友,老师想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 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好朋友是谁呀?(钟表)引入: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呀,这个好朋友就是钟表。那你们见过钟表吗?老师这也有一些钟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表好看吗?喜欢这些钟表吗?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钟表,需要看钟表来了解时间。那这节课就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小朋友,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1)数字

  你会从小到大读一读吗?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

  钟面上最上面的是几?最下面的是几?最左面的呢?最右面的呢?记住这几个特殊的位置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其他数字的位置。

  (2)针

  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你能指出你的钟面上的时针吗?你能指出分针吗?

  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吗?

  2、认识时间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钟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老师这里有6个钟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你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吗?你能给它们分成2类吗?现在同桌讨论,你会怎么分呢?(同桌思考讨论)

  请学生上台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一类:分针都指着12 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 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认认钟面上的时间。第一类:

  第1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第2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第3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第4个钟面: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你怎么看整时呢?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第二类:

  第1个钟面: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就是8时半。第2个钟面: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9就是9时半。那怎么看半时呢?

  总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半。

  小朋友们,现在你能认时间了吗?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看老师。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3,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0,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4,问:这是几时?

  3、小明的一天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小明,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一天都在干什么吧,(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明的一天,你能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学生看图说一说)

  那你们一天都会干些什么呢?边拨边说一说。

  4、认识电子表

  小明他是个好孩子,他能够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所以小明的爸爸妈妈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给小明一个电子表,电子表上的时间是这样显示的,你认识它吗?

  课件显示: 11:00 这是几时?

  这是时间的另外一种表示法——时刻表示法,你能说说时刻表示法是怎么表示时间的吗?

  那7时怎么表示呢?

  那这个时间呢?7:30 这是几时? 那9时半你会表示吗?

  三、巩固练*

  1、我说你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时间,你们觉得累了吗?那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现在请小朋友们从抽屉里拿出小钟表,仔细看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现在我们开始做游戏了,请一个小朋友上讲台找朋友。请小朋友在钟表上拨一拨:10时

  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拨好时间答:你的朋友在这里!

  继续找朋友:3时 5时 10时半 1:00 6:30

  2、完成93页练*,第一题用两种方法写出时刻。第2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好了,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那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呢?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亲爱的小朋友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用口头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页、8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教学重点:

  认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1、创设数宝宝情景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自主学* 认识钟面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思考钟面上都有什么。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3) 学生在其他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 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用小手指模仿操作。

  2、归纳总结 认识整时

  (1)依次出示三个钟面,分别提问:这是几时?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提问:学*了这三个钟面,请你比较一下,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3)归纳总结: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巩固新知:

  拨一拨,说时刻。

  (5)认识电子计时法

  (三)巩固练* 拓展新知

  1、投影出示教材85页的第一幅图,?

  (1)提问: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其他几幅图。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2)问:小明9时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却不同?

  2、判断时间

  3、过几小时是几时?

  4、拓展新知

  你知道吗?(课件展示书上85内容)

  (四)全课小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钟面图片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小朋友想和大家一起来上课,认识他们吗?希望咱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好吗?他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吧!(播放)

  生:钟表

  师:看来钟表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呀,钟表不但告诉我们时间,还能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的生活和学*都离不开它。今天这一节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师:听,熊二的钟表响了,小眼睛亮晶晶,大家一起来看看,它的钟表上的钟面都有什么呀?把你的发现给你同桌说一说吧.(1分钟)

  2、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1)有数字。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你观察真仔细呀!)我们一起来数数吧,拿起你的小手指跟着老师的手指指1.2.3.4...12,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数的过程中,手指转了一圈呀?这个方向就叫做顺时针方向,请同学们再转一圈;现在请同学们倒着数一数,12.11.10....1,这个和顺时针正好相反,我们把这个方向就叫做逆时针方向。

  (2)时针和分针外观上的区别。

  生:还有两根针:分针和时针。

  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分针和时针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语音)

  (3)转动时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看来大家都认识他们了,现在继续用你们亮晶晶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他两是怎么运动的?

  (二)认识整时。

  1、熊二的闹钟现在表示的是几时吗?(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针指向(12),再看时针指向(7),所以就是7时。(板书7时)

  3、说的真好,我们继续看看熊二在这一天还做了哪些事?

  认识8时、3时、6时、

  4、现在请同学们这三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师: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刚刚我们说的这些时间都是整时。

  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当钟面表示整时时,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念一念。全班朗读2遍。

  4、电子表记时法

  (1)熊二在学校屏幕上看过这种表示方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这是8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表记时法,它也表示8时。

  你们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呀?

  (2)书写8:00

  (3)那3时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两名学生板演。

  (4)熊二和你们一起认识了整时,它很高兴,但是有点得意忘形了,将它的钟表摔到了地上,摔坏了,能帮他修一修吗?

  (5)同桌合作: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向老师刚刚那样,一个说几时,一人拨时间,然后轮换,咱们来比赛,看哪一组拨的时间最多。(1分钟,然后上台展示)

  师:老师发现有一组特别快,我们让他们来展示一下。说一说你们怎么拨的这么快呀?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学*单)

  2、认一认。

  3、学*到这,我们半节课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匆匆过去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休息一下吧。(播放视频)

  师:熊二的一天像小马车一样流逝,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的一天

  (出示P85的图小明的一天)

  (1)打开练*单,写出小明从早到晚的作息时间。

  集体交流、订正。

  点击课件。请你说说小明几时在干嘛?

  (2)认识特殊时刻12时、认识特殊时刻6时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明9时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出现了两个9时,这两个9时表示的时间一样吗?

  师:一天当中时针要转两圈,表示一天中有两个9时,所以为了表达清楚你想说的时间,有时需要加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这样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我早上7时起床,我晚上9时睡觉。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4)惜时教育。

  师:小明很能干,因为他每天会把时间安排的很好,亲爱的孩子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认钟、拨钟、修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巩固钟面、整时的知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应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过1时是几时,很好地分化了知识的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整时的特点,如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6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四、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那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谁来说一说。

  时间在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溜走了,过去了的时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就像我们的天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都用钟表记录时间,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记录时间呢?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古时候人们使用计时工具吧:这些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课后布置:

  师:那老师可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吗?

  板书:

  认识钟表

  12个大数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的源泉。

  数学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的.意义,也能激发学*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教学内容:

  苏教实验版六上教材第10-11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完成练*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调动经验、引发冲突、揭示课题:

  1、出示*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问:这些是什么图形?

  2、调动经验,冲突中引出长方体,揭示课题。

  提问: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呢?

  谈话:老师也带来几个物体,(一一出示)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体。(板书)

  二、认识长方体特征:

  (一)面的特征、直观图:

  1、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呢?这样的面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记在作业本上。

  指答:谁能有顺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为什么要这样数呢?你把它的六个面分成了几组?(板书)

  讲授:这些叫做相对的面。

  提问:这些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书)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体,一边摸,一边数,感受一下相对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既然有六个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长方体拿稳,试着观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集体观察实物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到几个面。

  3、长方体直观图画法。

  讲授: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数学中,我们画长方体通常这样画。(着重对虚线提问)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

  4、在直观图中找长方体的六个面,同桌交流,在作业纸上找一找。

  (二)认识棱的.特征:

  1、由面的相交引出长方体的棱。

  引导观察:长方体中一些面是相对的,还有一些面是相邻的,比如上面和前面,它们怎么了?

  讲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板书)出示长方体框架,指导学生观察"棱"。

  提问: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呢?在你们的直观图上有顺序地数一数,纪录下来。指名上台数。

  2、谈话: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6个面的特征,它的12条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课时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测量。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教学准备:尺子、硬币、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问:我们可以用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来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的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米以外的其它长度单位。揭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厘米

  先介绍1厘米,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举例说明什么物体大约1厘米。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试一试

  2、认识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1分米等于10厘米,2分米等于几厘米?3分米呢?1米是铄多少分米?1米又是多少厘米?

  3、认识毫米

  1厘米中间有几个这样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体就要用毫米做单位。量一量硬币的厚度。

  三、巩固练*

  1、量一量 练一练1、2、32、4、5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2.填空:200厘米=()米

  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

  结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

  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结论:

  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

  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

  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

  蓝色红色

  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

  生1:蓝色的线段长

  生2:红色的线段长

  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用尺子量

  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

  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

  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

  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你们知道10cm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对分米有什么了解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数学上,10厘米我们也说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带有尺子,快拿出来用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这段

  生:从4厘米到14厘米之间这段

  ……

  小朋友们已经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长了,现在请你估计然后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学*用具中哪些大约有1分米。(自己不好测量的可以找同学帮帮忙)

  生:手的长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间

  生:头发的长度

  ……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约长1分米的东西。

  3.小组讨论找关系。

  老师有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动动脑筋想一想看!(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帮拿尺子数给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学对分米认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练*课件)

  铅笔盒长2(分米)

  操场跑道长200(米)

  教室门高2(米)

  一支钢笔长约12(厘米)

  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

  方案一:呦,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绍毫米的有关的知识吗?

  1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单位,它叫毫米(出示课件)

  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给同组同学看

  2)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3)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活动三:实际测量:

  同学们,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填在表中

  2)进行实际测量,写出准确的长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

  生: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复*旧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游戏、谈话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

  ③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谈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设计意图】接受学*与体验学*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与上位知识“厘米”的关系、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①设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单位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也需要“毫米”作单位。(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毫米”的意义,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3)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5厘米6毫米)

  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

  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

  (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毫米”。

  2.认识分米。

  (1)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

  (4)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意图】传统的数学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环境进行对话的*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不同水*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直尺、一分硬币、纸条

  七、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一下。(多媒体课件)

  1.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 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

  3. 1米=( )厘米 生:(看大屏幕说一说) 师:通过复*,你们掌握得还不错。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生:(一起比划1米和1厘米)

  师:(出示课件)谁能从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

  设计意图:复*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同时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拿出1分钱的硬币,你能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师:如何表示这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师板书:毫米 mm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个一个的小格。 师: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你再来数一数1厘米之中间有多少毫米。一组数从刻度0到刻度1,二组数从刻度1到刻度2,三组数从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们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 (拿出尺子数)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师:也就是说1厘米 = 10毫米

  师板书: 1厘米 = 10毫米

  师:现在同桌再来一起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看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出示课件)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能借助这1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毫米特别的短。

  师:现在我们学*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就能更准确的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看大屏幕,这根曲别针多长?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曲别针长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师: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它们是毫米、厘米、米,我们再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生用手来比划。

  设计意图:以不到1厘米长的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现在拿出老师发的纸条,同桌一起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 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课件展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这个蓝色部分是1分米,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书:1米 =10分米

  师:请看黑板,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生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了4个长度单位了,这有一本书测量后忘记了写单位,你来给它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生:这本书长2( 分米 )宽14( 厘米 )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纸条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练*巩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闯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四、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这部分知识的价值。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10个塑料盆,每个里面有:米尺、软盘、小棒、长方形纸片、橡皮、回形针、1分硬币、大头针、图画钉、线、电话卡或银行卡、大米等物体。

  案例描述

  一、测量分类,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学生齐用手比划。)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忙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愿意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边出示表格,边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从小塑料盆里找出表格中的物体,再分组测量,组长记录:

  学生测量,我下去巡视。后请代表交流,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测量的结果。师:谁能根据量得的长度,给这些数据分类?

  学生说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整厘米的和不是整厘米的两类;另一种是分成整十厘米的、整厘米的、不是整厘米的三类。

  师:这两种分法都可以,今天我们就选择第二种分法进行讨论。

  二、探索新知,建立表象

  (一)认识分米

  先讨论整十厘米的:请小朋友找出整十厘米的物体,并举起来。学生一齐举起了10厘米长的小棒和30厘米长的线。

  师介绍:像这根10厘米长的小棒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概念性的知识,我直接告诉了学生。)师: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0厘米就是2分米。)我又举刚量过的线问:那这根线长多少分米?为什么? ⒈ 认一认(1)指一指: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

  这时,想上台介绍的学生很多,他们一一上台边指尺上边介绍:1分米从刻度0到刻度10;1分米从刻度3到刻度13;1分米从刻度10到刻度20;…… 师:通过刚才找1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只要在尺上找出10个大格,就是1分米。生2:只要在尺上找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师随即板书:1分米=10厘米)(2)体验:

  师: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然后拿掉直尺,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柞,一柞大约是1分米。

  接着请同桌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检验,看看估计得对不对。最后请全体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到底有多长。

  通过在尺上指、用两指比划、闭眼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⒉ 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齐画在草稿本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小结: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也可以从1开始画到11,还可以从2开始画到12,从3开始画到13……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⒊ 找一找

  四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就在周围找了起来,说了很多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插座边的长;软盘边的长;粉笔的长;魔方棱的长;…… ⒋ 数一数

  现在请四人小组拿出米尺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学生交流,师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⒌ 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几分米。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不是整厘米的。先请大家找出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再告诉大家。

  学生口答出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1分硬币的厚。

  师:现在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要学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好,接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自主学*

  (1)师:毫米,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学*P27页例2到P28“想想做做”上面的一些内容。

  出示学*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自主学*。

  (3)汇报:通过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任选几个学生上台在尺上数出1厘米中的10个小格。)③ 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大润发或常客隆的会员卡的厚度、有的学生尺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等大约都是1毫米。

  接着让学生任选小盆子里1毫米的实物量一量、摸一摸。因为我课前准备了不少实物放在小盆子里,就是想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丰富的表象。

  3、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去检验对不对。

  4、接着又请学生用一个字说对“1毫米”的感受。生1:小。生2:短。生3:薄。生4:细。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你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又借助盆子里的物体和书上的介绍,交流得很热烈:图画钉的长度;大头针的长度;小蚂蚁的身长;橡皮的厚度;测量降雨量;……

  这里,我特意介绍了一下降雨量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全课总结,完善结构

  1、问: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加上前面学*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会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出来吗?它们之间有些怎样的关系?

  学生口答,师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m

  dm

  cm

  m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它们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学生口答,师板书。

  2、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了四个长度单位,那么你对刚才量的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度有什么想法? 生:量的不精确,想重新量一下。师:好,我们就重新来量一下。

  齐量,后交流。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四、巩固练*,理解运用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五、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请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两样物体量一量它的长度或厚度,并把测量结果写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测量,后交流。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淘气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五、交流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在练*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视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3、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估、量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长尺,硬币、IC卡、银行卡、白纸、字典、测量水笔的长、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长的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出示一本练*本,谁来说说,要形容这个练*本有多厚,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那它到底有几厘米呢?他说得对吗?

  它不够一厘米,那怎么办呢?

  要想较准确地形容这个本子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小组合作(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找到了这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了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生交流)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师: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更精确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教师板书)我们常用字母mm来表示。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几毫米

  我们再来找找毫米,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错,每两根短线之间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组合作(二):

  1毫米我们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吗?你还能找到几毫米?把你找到的结果跟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对,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吗?)

  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师:我们可以发现尺子上除了长刻度线和短刻度线外还有一种,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中线)好的,我们就暂时叫它中线。其实每相邻的长线和中线之间就是5毫米。

  这样有什么好处?

  3、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10小格,请问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从刚才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同桌同学合作,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书)

  除了0—1是10毫米,你还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还可以说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师这支笔的长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组合作(三):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长吗?

  下面我们来用实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电话卡,银行卡,白纸,硬币拿出来。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量一量:

  量一量一张IC电话卡的厚度。再把前后同学们的IC电话卡,银行卡集合,看看多少张卡叠起来是大约是1厘米?

  拿了白纸的同学,请你量一量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有扑克牌的同学,看几张扑克牌摞起来大约是1毫米?

  各小组汇报本组量一量的结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张IC电话卡或1分钱的硬币,然后把1分硬币抽出,这时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

  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除了IC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长度大约也是1毫米?(银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教师小结:我们的新版1角硬币的厚度,打电话的电话卡,银行卡大约都是1毫米。

  你们知道吗?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毫米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但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师小结:在我们的知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加深内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练一练

  2、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3厘米8毫米的线段。

  请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

  四、认识分米。

  1、师也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我们常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3、你能创造一个手势来表示1分米吗?

  请你们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出示一垛本子,这个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组合作(四)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小组合作)

  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宽度或厚度是大约是1分米。

  插座的边长粉笔的长度

  7、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了,同桌之间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8、小组讨论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没有1米线的同学还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数一数,看看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板书:1米=10分米)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一、教材分析


认识自己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菁选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积木吗?说说看你们都玩过哪些形体的积木?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积木的形体,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联想以前玩过的积木,激发他们学*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分一分,初步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实物,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正方体)所以题目中,它就和正方体用线连起来了,你们能把其他的连一连吗?(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再填一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填的是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孩子按顺序找,找一个划掉一个,提醒孩子要细心仔细。并指导孩子上黑板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先引导孩子辨别左右,并注意纠错。指导孩子正确答题。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谁的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五、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小组交流,汇报。

  2、游戏 “看谁摸得准”。 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1、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六、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1课时

  3.练*四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七、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机器人:同学们好,我是机器人“悠悠”,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八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长方体吗?(学生:不是)师:那它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教学内容:

  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行四边形

  板书:*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兴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一、认识四边形

  1、出示地砖图,师:这是装修用的地砖。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4条边)那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引导学生说说边)。

  2、师: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

  4、师:那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正方形有几条边?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要求:全班一起数。

  5、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这两块地砖的面各有几条边?(各有四条边,学生回答板书:4条边。)师: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回答板书:四边形)

  谁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四边形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对了,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师边说边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四条边)

  师:(出示不规则的四边形图纸)这是四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因为它有四条边)

  再出示下面这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一下是不是四边形?并说说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因为没有围成)师:对,那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师边说边比划出四条边。)

  二、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老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同桌互相讨论并说一说)

  如果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五边形)为什么叫它五边形呢?(因为它有五条边)板书:5条边五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五边形图纸)这是五边形吗?(是)为什么是五边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将五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五边形。)

  2、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六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六边形图形)这是六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六

  边形?(因为它有六条边)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六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六边形。)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超级小棒变变变的游戏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

  师:听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提问:用了几根小棒?(4根)

  师:接下来请变五边形,看谁动作快。(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哎,你怎么这么快就搭好了?(学生答)那谁能说说搭五

  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5根)

  师:最后请变六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

  谁能说说搭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三、小结

  通过搭小棒,我们知道了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边围成的,六边形是由六条边围成的。那如果老师再让你们搭七边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几根小棒?(7根)有几条边?(7条)八边形呢?(8根)十六边形呢?(16根),对了,象这样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们是几边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多边形。

  教学内容

  P27例1,P29课堂活动第1题,P29练*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7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学会了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检: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1题。

  2、P29练*六第1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主题图例1

  (图略)(图略)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P28例2,P29课堂活动第2题,P30练*六第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导:

  复*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8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出示P28“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学会了辨认三角形和圆,知道了圆柱体的上下面都是圆。

  六、检:

  师出示带有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老朋友。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都是谁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学们啦!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氛围,激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滚动。

  (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两个**的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贴图:把叫圆柱画在纸上,是这样的。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都有 6个**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4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给老师桌上的物体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哪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师: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它的名字叫…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学生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六)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练*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这些*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内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其中“图形与几何”的部分,主要有“认识角”、“长方形与正方形”、“*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等四个主题。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主题来具体设计教学,预计总共用4个课时。

  (注:本教学设计只设计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内容,其余巩固和练*等内容不在本教学设计之内)

  课时一:认识角——对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通过对“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行四边形的认识,因而,本课时是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行四边形的认识奠定基础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来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玩具积木、礼物盒等,为学生提供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空间和*台。

  就学*动机而言,外部动机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动机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适度竞争等方式,以激发其学*动机;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调动主动学*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讨,了解学生情况,推动活动有序、有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尊重学

  生的个性特色和思维创新以及不同发展水*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与态度

  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角及其特征。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玩具积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动角(学生提前自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实物展现玩具积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以便引出对图形和角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陪伴我们的玩具吗?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出这些玩具上有哪些图形呢?生1:长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师:很好,小朋友们的都很细心的观察出了这些玩具上的图形,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师:好的,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个字:“角”,那么,什么是“角”呢?下面,老师将给出一组图形,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好吗?(

  二)主题活动

  1、角的判断

  教师于黑板画出一组图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师要请一些小法官,来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生1:1号不是角生2:2号也不是角生3:3号是角生4:4号是角生5:5号也是角师:好,小法官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那么其他的小法官们同意他们的判断吗?众生:同意

  师:我们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了,很好。那么,聪明的小法官们,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你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呢?生1:它有两条边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师:不错,那为什么1号不是角呢?生:因为它没有连在一起

  师:那2号的两条边连在一起了啊,那为什么也不是角呢?生:因为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

  师:好,那为什么3、4、5号都是角呢?生:因为它们连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角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把这两个直直的边连在一起

  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2: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好,大家都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了,那同学们觉得哪一种的表述更准确一点呢?生:第2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很赞成第二种说法,那我们把它记下来

  板书: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2、角的读写师:那我们怎么画出角呢?首先画出一个顶点,再沿着这个顶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来,跟着老师一起画,标出“顶点”、“边”(画出一个锐角)

  好了,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那么,它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之前画的角上标出符号“?1”板书:记作:∠1,读作:角1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读作角1,小朋友们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画一画,注意这个角的符号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小于符号“<”的区别:角的符号是撇横,小于符号是撇折。

  好了,我们现在认识了角,那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细心的啊,能发现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图片,展示生活中实物上存在的角)要继续发扬这种可贵的精神哦!那小朋友们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那它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利用你们自己做的活动角,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么有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在4分钟以内得出你们小组的结果。

  (注: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要参与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下一步的教学。同时,及时纠正方向错误的小组,指导其顺利完成探讨)

  好了,有没有小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边有关生3:不对,角的大小和边没关系

  生4:我们赞成3的说法,角的大小应该和它的开口有关系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认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拿着学生的活动角,由小缓慢变大,问:它的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生:有

  师:那它的边长有没有变化呢?生:没有

  师: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没有关系

  师:好,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好吗?看老师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三角板,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要大一些呢?(两个60度的角)生1:大的那个

  生2:不对,是一样的!

  师:到底谁观察得更仔细呢?我们来看看吧。

  (将两个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顶点以60度角的顶点对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重合了,是一样大的!师:很好,那说明了什么呢?生: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那刚才有小朋友说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有关,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拿出你们的手臂,伸直,然后逐渐弯曲,这里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角啊?而且角的大小还在变化。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大家,是怎么变的呢?生:变小了

  师:为什么你说变小了呢?

  生:因为我的手臂之间的张口也变小了

  师:很好,善于观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那好,哪位小朋友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和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师:好,上课很认真的孩子。那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出示PPT并板书: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三)延伸活动

  好了,大多数小朋友们这节课都很专心。那老师要考一考我们聪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吗?请你用符号标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样大。因为角2的张口最小,角5的张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张口都一样,虽然角4的边要长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很好,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仔细的观察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敢的发表自己见解,也都掌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希望继续努力啊!

  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大小有关。

  师:好,下来以后,同学们把我们的数学同步练*册上46页上第5题完成了,作为今天的复*。老师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写得工整又准确。下课。

  【设计反思】

  就教学手段和目标我而言,本堂课通过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对角的初步认识,对知识的把握较为清晰,同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就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到了不同发展水*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讨时间。

  就教学评价而言,在本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多角度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总体来说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我在尽量的避免给孩子们造成大量的负担,课后的作业也很少,我不希望他们成为做题的“工具”,极不赞成“题海战术”的方法,但如果不适当的联系,就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我很难找到一个*衡点??

  课时二: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小练*

  【教材分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