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2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学*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学情分析

  无论在学*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模式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训练与练*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祖华文化的命脉。在古诗文的学*中,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理解、学*、延伸都要扎根于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共同走进诵读的世界。那么,同学们以前读过白居易的诗吗?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4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5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阅读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1)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

  3.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西湖风景和赞西湖的诗词,配乐《西湖春》,导入新课。

  二、初读全诗:

  请学生朗读本文。生读生点评。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七言诗的节奏可以采用四、三节拍,也可采用二、二、三节拍。本首诗可采用二、二、三节拍。请学生读诗。找出诗中的韵脚,在读诗一遍。集体朗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水面/初*/云脚低。

  (d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n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t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三、研读全歌:

  1.读诗题,说说诗题告诉我们什么?它可能会表达什么感情?

  2.出示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1)首联中哪些地方紧扣了“诗题”?

  明确:水面“初*”,河水才刚刚涨满,“*”写出了江浙一带的地貌特征,如果是山区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云脚低”看出了视野开阔,无高山阻隔。

  (2)如果我们这首四联八句诗压缩为首尾两联四句好不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明确:没有描写的景色。

  (3)作者颔联、颈联为写景的佳句,具有画面感。请同学们读一遍,边读边展开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色。大家从诗句里读出什么景象?

  (4)如果将这七言四句诗换成五言诗大家是怎么换的?如果将这八句中的词语调换顺序你会怎么调换?出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分析比较: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比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深草已能没马蹄,红花渐欲迷人眼。

  (5)这几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

  板书: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作者抓住春天的独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我们再看这样一些诗句,从春天的景物中看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相同的景物却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古典诗歌大多以抒情为主,但是,情是难于直接描写的。于是诗人便通过景来表现情,把难以直接描写的情融于视觉的景中,二者交相融合、渗透,构成、“情景交融”的画面。这种用来寄托人的情感的客观景物就是意象,这种情感与景象结合画面就是意境。它是人的情感和景物瞬间结合的产物。诗以意境为上,王国维曾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3.出示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情感的流露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最爱”。“行”字扣题,而且诗人放弃马步行,更能看出诗人对美好景物的观赏,但是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呢?还在那个“绿杨覆盖的白沙堤”,具体没有再去描写这里的景色,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之美,这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艺术。

  四、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景: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情:意外的惊喜

  意境:表达诗人对西湖的早春的赞美之情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水云喜

  莺燕

  踪花草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2)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

  3.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西湖风景和赞西湖的诗词,配乐《西湖春》,导入新课。

  二、初读全诗:

  请学生朗读本文。生读生点评。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七言诗的节奏可以采用四、三节拍,也可采用二、二、三节拍。本首诗可采用二、二、三节拍。请学生读诗。找出诗中的韵脚,在读诗一遍。集体朗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水面/初*/云脚低。

  (d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n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t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三、研读全歌:

  1.读诗题,说说诗题告诉我们什么?它可能会表达什么感情?

  2.出示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1)首联中哪些地方紧扣了“诗题”?

  明确:水面“初*”,河水才刚刚涨满,“*”写出了江浙一带的地貌特征,如果是山区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云脚低”看出了视野开阔,无高山阻隔。

  (2)如果我们这首四联八句诗压缩为首尾两联四句好不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明确:没有描写的景色。

  (3)作者颔联、颈联为写景的佳句,具有画面感。请同学们读一遍,边读边展开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色。大家从诗句里读出什么景象?

  (4)如果将这七言四句诗换成五言诗大家是怎么换的?如果将这八句中的词语调换顺序你会怎么调换?出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分析比较: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比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深草已能没马蹄,红花渐欲迷人眼。

  (5)这几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

  板书: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作者抓住春天的独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我们再看这样一些诗句,从春天的景物中看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相同的景物却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古典诗歌大多以抒情为主,但是,情是难于直接描写的。于是诗人便通过景来表现情,把难以直接描写的情融于视觉的景中,二者交相融合、渗透,构成、“情景交融”的画面。这种用来寄托人的情感的客观景物就是意象,这种情感与景象结合画面就是意境。它是人的情感和景物瞬间结合的产物。诗以意境为上,王国维曾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3.出示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情感的流露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最爱”。“行”字扣题,而且诗人放弃马步行,更能看出诗人对美好景物的观赏,但是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呢?还在那个“绿杨覆盖的白沙堤”,具体没有再去描写这里的景色,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之美,这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艺术。

  四、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景: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情:意外的惊喜

  意境:表达诗人对西湖的早春的赞美之情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水云喜

  莺燕

  踪花草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3)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五)份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1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

  2、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内容,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人准确的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明确目标)

  1、师:.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朝时期,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其中有一位成就很大,写诗最多的诗人,他就是大家已十分熟悉的白居易,(板书)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白居易。

  2、学生介绍白居易。

  3、师:今天,我们来学*他的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

  4、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不断地吟唱着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西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即钱塘湖的春景。

  5、交代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落实目标)

  1、诗范读,划出节奏,提示易读错的字音:

  啄春泥 (zhuó)没马蹄(mò) 白沙堤(dī)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明确读诗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即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诵读时,每拍的后一个字,遇*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做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6、疏通诗意。

  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了解每联的内容。

  诗意略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闪光水色。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写到湖边,后四句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7、再次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三、品析诗句。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哪一时段的西湖之景?(初春)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并对这些字词进行品析、欣赏。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级集体讨论。

  重点明确以下几方面:

  ⑴“初*”湖水同沙堤*,即春水初涨,“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⑵“几处”“谁家”突出数量的少,“早莺”“新燕”之“早”“新”也说明此时为初春。

  问: 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⑶“乱花”“渐欲”说明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也证明是早春,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不久,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就会出现

  ⑷“浅草”“才能”说明小草还很小,突出初春草的特点。

  相机板书:

  初* 低

  几处 早莺

  初春 谁家 新燕

  乱花 渐欲

  浅草 才能

  四、拓展延伸(目标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从“最爱”“不足”可以体会到。

  2、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小结: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一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

  4、目标检测

  (见小卷)

  板书设计:

  初* 低

  几处 早莺

  初春 谁家 新燕

  乱花 渐欲

  浅草 才能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3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教 时:

  一个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板书 :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熟悉全诗

  三、熟读理清游踪

  (板书: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四、精读寻觅春景

  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板书:水*云底,莺争燕啄,乱花浅草)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板书: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看书,讨论,自由发言。

  六、悟读景中情语

  1、自由讨论作者诗中流露的情感(板书:最爱)

  2、师生一起讨论晏殊的词《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读尽显春机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云底

  贾公亭 莺争燕啄

  白沙堤 乱花浅草

  (最爱)西 湖 早 春 图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从水初*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4)

——《钱塘湖春行》教案 (菁华5篇)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 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 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6分钟)

  1、 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任务。 (幻灯)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5)

——《钱塘湖春行》扩写通用10篇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迈着轻盈地脚步再次来到人间。看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侧,春意盎然,无处不在。湖水骤涨,似乎与湖岸相*,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蔓延开来。此刻,假如你抬头仰望,入画的一幕会出现在你眼前:天好蓝,云好白,光好灿,昔日那遥远的天空此刻显得好低好沉,好像要紧贴湖面,而我则在不觉中,融入其中。

  不知从哪儿传来清脆的叫声,早春的黄莺已到来。都争着飞向那向阳的树枝,也不知谁家的春燕已热闹忙碌开了:啄春泥、衔绿枝,已筑起了自己的家园。散乱的花遍布田园。但仍焕发着迷人的光彩,逼人的眼。

  最爱的是湖东,好像那儿有上不尽的景,观不完的美,微风过处,送来绿枝的清香,柳梢点拨着水面,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此时,朝霞在阳光里弥散,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妩媚的柳条似乎也别具生辉,镀上金光,光彩夺目,随风摇曳,点缀着白堤,一直到晚。就这样,慢慢散去。

  两面清澈的湖中,隔着一座山,它孤独地守望着西湖。雨后,雾气缭绕,给这座山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水面十分*静,不起一丝波澜。一位穿着普通的老人,在一座桥上看着西湖。这湖清澈、明亮,像一面镜子。老人凝视着这片湖,西湖仿佛也在凝视他。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有几只考虑长远的黄莺,早早离开自己住了一个冬天的“故居”,寻找下一所适合自己居住的“屋子”。可是,往往有更早的鸟儿先找到了最舒适的树木,其他鸟儿只得望而却步。而树上的鸟儿却骄傲地望着飞来飞去的鸟,仿佛在展示自己早起的成果。

  花儿们万紫千红,相互争艳,十分夺人眼球。老人回到了自己的马上,继续向前走,嘴里还喃喃着:“真是个美妙的季节啊!”小草也才刚刚钻出头来,马儿从上边走过,在润湿的土地中留下了浅浅的脚印。马儿突然停了下来,湖中倒映着它的身影,马儿看着湖中的自己,仿佛自己是模特一样,怎么也看不够。老人马上就要回家了,杨柳被风一吹,摇动起柳枝来,仿佛在对老人告别。

  老人慢慢地从白堤离开,走之前回头又看了一眼,仿佛这美景他怎么也看不够。

  春天真的来了,太阳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我伸了伸懒腰,该出去活动活动了。外面的雾笼罩着大地,笼罩着房屋,也笼罩着来西湖边晨练的人们。登上孤山,阵阵凉风**吹过,掠去冬天的疲倦,带来春天的朝气。树木相互掩映。“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放眼望而却步去,西湖是那么辽阔、空蒙。水波荡漾,如海市蜃楼,明来可见,时隐时现。坐在孤山寺中休息,喝上一口上好和龙井茶,顿觉清神倍加。不久太阳用那一缕缕如丝般的光轻轻地撩开了雾气,雾仿佛舍不得离开西湖似的,缠缠绵绵,袅袅娜娜地轻轻飘散开来。远处几只早莺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停在树上,又飞了起来,好象在争夺地盘,争到好地盘的鸟儿停在树上高兴地唱起了歌,歌声婉转悠扬洒满了山谷、湖畔。燕子也从更南的南方飞来了,嘴里叼着泥巴,在屋檐下搭着自己的房子。我轻轻地漫步在湖畔,怕惊动了岸边刚刚睡醒的小虫儿。草儿破土而出,花儿竞相绽放。蜜蜂忙着采蜜传粉,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留下忙碌的身影。一旁的蝴蝶却显得轻松自在,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在花丛中嬉戏,玩起了捉迷藏,累了就靠在花瓣上休息,然后,又扑扇着翅膀,钻进另一朵花中。花儿鲜艳得迷醉了我的眼睛,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百花的芬芳怡人、沁人心脾。*处草色初露,令我想起了“草色遥看*却无”的诗句。最让我喜爱的是湖东那在绿杨翠柳掩映中的白堤。白堤上那一排排碧绿的.垂柳在微风中舒展着枝叶,飘动的柳条;那块块绿地中的青青嫩草也静静地躺着。好一派优雅、静谧的景致。“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就像这首诗描写的,西湖似诗、似画、似歌。哦,西湖,你就那首令我陶醉的诗,你就是那幅令我迷恋的画,你就是那支令我难忘的歌。

  刚过枯水期,春天的脚步慢慢*了,远处的一座孤山峰峦耸起,上面开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花,开朗的红,素雅的白,纯洁的蓝,安静的黄……竞相开放,像眼睛,像星星一般散在草丛里眨呀眨的'。旁边的柳树展开自己像遮阳伞似的枝桠,在轻柔的春风吹拂下,不断的摇曳,把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

  春雨淅淅沥沥地来了,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被春风一吹,便倾斜了。远看,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整个世界。水涨满了西湖,湖面水*如镜,仍一个小石子,“扑通”一声,在水面荡起一圈一圈涟漪,煞是好看。湖水映着蓝天白云,这使天空变得更低了,水天一色,波起波*,云卷云舒,将春天生机勃勃的身影展现出来,具有独特的风韵,形成了一种静态美。

  几只早莺成了“歌唱家”,把人们从深冬唤醒,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燕子是最早的劳动者,它们开始老作了,春天的脚步也慢慢*了。它们便是春天的使者,引领春天的脚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绿绿的,嫰嫩的,而且还软绵绵的,很是舒服,几株小花散步在草丛里,若隐若现,真是太美了,更加渲染出了春天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杨成阴的白沙堤真让人流连忘返,最值得人们去观赏,去那里虽然已经很多次了,但依然还是很留恋白堤。

  西湖真美,我爱西湖,但我更爱春天。

  北边,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孤山寺安静的立着;西边,湖边的贾公亭朝着远处望着,默不作声。

  湖边站着几棵树,他们的枝条上并不茂盛,只抽出了几许嫩芽,一点点萦绕在细长的枝条上,像是为春姑娘特意而建造的小秋千。因枝条的芊细,轻柔的春风只是微微吹过,就把它往后带去了,在风中晃动。

  零零散散的几只莺鸟在树上环绕盘旋着,她们叽叽喳喳的叫着,争抢着这几棵刚冒出新芽的、向着阳光的树木,到底该归谁所有。几只燕子“咻”地划过,好似一个小黑点,停留在了不知是谁家的屋檐上,它的嘴里是疏散的泥土,经过春雨的冲洗,在阳光下好似闪着点点光芒。春泥清新的味道在空气中发酵,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甜味。

  刚探出尖尖的脑袋,嫩绿的野草在风中点着头,四处张望,好奇地瞧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刚长出来的绿草短短的,刚刚没过马蹄;却又软软的,好似一张编织而成的柔软的绿色地毯,铺在大地上;又像一片嫩绿的海洋,随着春风的吹拂,翻起层层浪花。仔细嗅嗅,鼻间会回荡青草独有的芳香,让人提身轻气。浅草中零零散散地长着几株野花,并不很多,却和草一棵挨着一朵,一丛挤着一簇。颜色艳丽极了,像是颗颗掉落在草地上五彩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让人驻足凝望,迷了双眼。

  湖水初涨,刚刚与湖面齐*,清澈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波纹,一圈又一圈的向远处漾去。阳光照在水面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辉,像是一座架在湖水之上的彩桥,美丽又不失淡雅。白云重重叠叠,三三两两的交错在一起,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模模糊糊的,水天似乎是连在一起的,浮云悠悠地漂在湖水之上。

  初春的湖东,令人沉醉,流连忘返;但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之下的白沙堤。

  春,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此时来到西湖,正如苏轼所写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样,令人赞不绝口。从孤山寺北游玩到贾亭西面,西湖水与堤岸相*,随着微风,掀起了层层涟漪。片片白云,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水云仿佛连在了一起。一眼望去,白云与水都在缓缓的流动着,时不时泛起雪白的浪花。向远处瞧,树上一群毛茸茸的小黄莺,正发出清脆的叫声,它们正扑腾着小小的翅膀在争夺着向阳的树木,只见它们两脚一提,猛地向对方扑去,便决出了胜负。

  不知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忙忙碌碌地来回十几趟也从不喊累,直到那温暖舒适的家被一气呵成,它才肯休息下来。树下就快怒放的花蕾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个个都如出水芙蓉般粉嫩粉嫩,令人心生爱忴,再看看那刚长出的浅草,绿得令人疼爱。温柔的春风轻轻拍打着小草,“绿色的海洋”顿时掀起了一道道波浪。走在湖边,望望飘扬在风中新生的柳叶,不禁令我伸手抚摸它那脆弱的柳条。有些柳树的枝条随着风在湖面上掠过,有时掉在水中,仿佛一位长发姑娘在湖边捋着头发,用清澈的湖水洗净发丝中的尘埃。

  我独自坐在长椅上看了看四周,阳光仿佛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都笑得十分灿烂天真。周围一群孩子的嘻笑与欢呼声,传入了我的耳畔,随之便是一只冲天的大风筝映入了我的眼帘,孩子们都叫着:“飞起来了,飞起来了!”一阵阵冷风迎面而来,我忙用手拉紧衣服。

  之后,我坐船来到了湖中央,不远处,一对鸳鸯正在戏水呢!你瞧,它们互相用自己的嘴巴轻轻地整理着对方的羽毛,这场景温馨极了。

  西湖的春天真是人间仙境啊!那里的垂杨依依,白沙熠熠,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浩然诗兴,如同钱塘江春潮般,汹涌的不可阻挡,一发不可收拾。

  阳光明媚,春风得意。期盼中的春天来临了!看那贾亭寺北面,贾红亭西侧,春意盎然。到处充满了希望。春风拂过湖面,钱塘湖的水猛的涨了起来。似乎与湖面齐*,好像一不小心就要蔓延到湖岸两边了。此刻,我抬头望去一副美丽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的白,阳光是那么的灿烂。他们都照映在钱塘湖的水面上,仿佛与湖面紧贴。恰如一副让人光彩夺目的风景画。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处美妙的歌声。瞧望远方,仔细一看原来是那早莺飞入这美丽的画面之中了。歌声传入人们的耳中把我们唤醒,告诉我们要开始新一年的播种了。因为春天是希望的季节。看那燕子早就劳动起来了,想必那燕子就是最爱劳动的工作者吧。春天的脚步也慢慢靠*了。他们便是春天的使者,引领着春天的脚步,引领着希望的未来。

  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了出来,他们是那么的碧绿,充满生命的旺力,草儿在散步,不知从哪跑来了几朵小花。他们一起在谈笑风生,有说有笑的。花儿隐现在小草的中央,打眼望去,真是太美了。渲染了一副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让人甚是喜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景中,当然也少不了,那刚刚从美梦中苏醒的马儿了。那马儿的强大,从远处一望,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他轻轻的拂过草丛边缘。慢慢的奔跑着踏着他那矫健的步伐,向前去寻找希望去了。慢慢的当我回过神来,却发现那小草的个子,原来都可以淹没过马蹄啦。真没想到这刚刚没冒出来的希望,已经在奋力拼搏而努力啦!

  我爱湖东,好像那儿有赏不尽的美景。微风飘过,送来绿枝的清香,柳枝随风飘到迎水面上方。水面荡漾着那绿色的涟漪,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时,太阳下山了。钱塘湖中美丽的景物都已经要休息啦。唯独我还在观赏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色。渐渐的,已不知何时,此时我已经沉醉在这钱塘湖的美景之中了吧!

  春姑娘终于重返江南了!看:

  山坡、大地、湖边,小草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探出头,伸着嫩嫩、绿绿的小手向春姐姐招着手,摇曳的身姿,为钱塘湖景*添了几分韵味。

  钱塘湖畔,微风里,湖水微漾,清澈如镜,惹得岸边的杨柳花草纷纷在水里照着自己的倩影。

  我信马由缰,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面,这里的景色更加秀丽,春雨刚过,天边的云与湖面的.微波连成一片,感觉自己置身仙境一般。

  远处,几只黄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枝头;不知谁家的新燕在忙着衔泥筑巢。这些春的信使们,点亮了春的生机。

  再往东走,一路上鲜花朵朵,不时传来有若有若无的幽香。脚下茸茸绿草像毛毯般刚好遮盖住马蹄。

  最让我喜爱的还是那湖东绿杨翠柳掩映下的白堤。风中的杨柳嫩枝,舒缓的摇摆腰姿,似乎成了一位丹青能手,在白堤上画着一幅独特的水墨画。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是的,这钱塘美景如诗,像画,似歌!我不禁高声吟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披着轻纱的少女——春姑娘不远万里地从远方赶来了,她轻轻地呼唤着沉睡的大地,一切便欣欣然张开了那惺忪的睡眼。

  孤山石与贾公亭下,有一个美丽的湖泊,那就是钱塘湖。每当春到钱塘湖,他总会牵着他的那匹白马,漫步在白沙堤上。虽然在此做官的时间还不长,但在他得当的管理下,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就心满意足了。头顶的那片天空蔚蓝蔚蓝的。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岸齐*,它仿佛有着磁石一般的吸引力,令那往日高高在上的云也低垂下来,似乎还要在清水中照个影儿呢!瞧,岸边的树上飞来了几只早莺,正在忙着安家落户。闲暇之余,它们落在了树枝上,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鸣奏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的第一乐章。

  土地是微微湿润的——昨夜又下起了小雨。这雨滋润着大地,滋润着农田,也滋润着他的心。今年春天天公作美,雨水充沛,适于播种,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不禁想到。小草正在新奇地东张西望,它们像勤劳的小裁缝,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地编织一块绿毯。但单单是绿色,也未免太单调了,这也少不了那五彩缤纷的点缀——花了。瞧,鹅黄色,雪白色,淡紫色,散落在草地上,像一件大地的花衣。不知不觉中,他与马都疲倦了,便将马拴在树下歇息。马静卧在草地上,正在闭目养神。可这眼前的美景,他怎么闲得住呢?树枝抽出来的新芽伸着那一个个调皮的小脑袋,睁大那一双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无一不在瞧着这已装扮得花花绿绿的春天。

  他独自走到钱塘湖畔,吹来了一阵寒意犹存但又不乏温馨的春风。它轻柔地抚摸着他的脸——这是春的陪衬。风里带着些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他闭上眼,享受这份春天特有的舒适、惬意,一缕诗绪不尽涌上心头,他吟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两面清澈的湖中,隔着一座山,它孤独地守望着西湖。雨后,雾气缭绕,给这座山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水面十分*静,不起一丝波澜。一位穿着普通的老人,在一座桥上看着西湖。这湖清澈、明亮,像一面镜子。老人凝视着这片湖,西湖仿佛也在凝视他。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有几只考虑长远的黄莺,早早离开自己住了一个冬天的“故居”,寻找下一所适合自己居住的“屋子”。可是,往往有更早的'鸟儿先找到了最舒适的树木,其他鸟儿只得望而却步。而树上的鸟儿却骄傲地望着飞来飞去的鸟,仿佛在展示自己早起的成果。

  花儿们万紫千红,相互争艳,十分夺人眼球。老人回到了自己的马上,继续向前走,嘴里还喃喃着:“真是个美妙的季节啊!”小草也才刚刚钻出头来,马儿从上边走过,在润湿的土地中留下了浅浅的脚印。马儿突然停了下来,湖中倒映着它的身影,马儿看着湖中的自己,仿佛自己是模特一样,怎么也看不够。老人马上就要回家了,杨柳被风一吹,摇动起柳枝来,仿佛在对老人告别。

  老人慢慢地从白堤离开,走之前回头又看了一眼,仿佛这美景他怎么也看不够。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份(扩展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实用五篇

  一、新课导入

  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欣赏过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感受过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跟随白居易一起去领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学指导

  (一)--预*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贾亭西(jiǎ)

  (2)谁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浅草才能没马蹄(mò)

  (4)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2.解释下面词语。

  初*: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

  暖树:向阳的树。

  没(mò):隐没。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_,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诗歌大意

  《钱塘湖春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背景链接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大家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选择下面的句式,对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读。

  (1)“从……中我看到了……”

  (2)“从……中我听到了……”

  (3)“从……中我感受到……”

  【交流点拨】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

  我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

  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

  【交流点拨】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

  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

  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

  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如“初*”,春水初生;“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莺 燕

  踪 花 草 爱

  白沙堤(终)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 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 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6分钟)

  1、 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任务。 (幻灯)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 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堤岸、春云舒展贴*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 “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究对语言的锤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