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

  一、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简介柯岩(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您在哪里》(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1)格式:

  a、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b、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c、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d、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2)语言方面: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1)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2)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读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读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七个生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通过课文学*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师: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

  (全班交流)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一对这句成语的理解?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我会读:指名认读生字词

  3、我会填:指名填空;选词造句

  (三)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研究探讨:

  (1)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哪些话使你印象深刻?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问题?

  2、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3、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4、提出新的问题:

  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

  你嫉妒过别人吗?别人嫉妒过你吗?

  通过柯岩老师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浅?

  你还有新的发现或问题吗?

  (四)学*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1、通过学*这两封信,你在书信的格式及语言上有什么发现?再读一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圈出来。

  2、学生自读自画并交流。

  3、教师归纳:

  (1)格式:

  a、称呼

  b、正文

  c、祝福语

  d、署名和日期

  (2)语??

  用第二人称,如同在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亲切

  4、小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五)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回复: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从自身找原因

  书信格式:

  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阅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3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教学反思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让我们走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张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4、指名介绍作者柯岩。

  三、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两份书信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四、学*思考并讨论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3、从柯岩老师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学*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书信格式。

  (1)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导书信的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2)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3、学*信封的格式。

  六、作业布置

  同学之间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请你给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写一封信,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读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讲了一个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张国强同学因为作文获了大奖而收到很多赞誉,但却因此失去了朋友。他认为是同学们出于嫉妒而疏远了他。柯岩老师一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刻剖析了他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张国强同学排忧解难。这种事,在学生当中并不少见。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心里健康活动课。

  首先,我从寓言故事《骆驼和羊》开始引入本次话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第二个环节,寻找生活中的长与短。“参天大树与青青小草”、“胖子和瘦子”、“优等生与差等生”等。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第三个环节,走进柯岩老师的成长故事,学*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感悟柯岩老师的做人道理。有了第二个环节的体验,学生理解本文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这篇课文是由两封信组成的,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因嫉妒他获奖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故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教。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柯岩老师的这段话,并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课文的一个特殊体裁——书信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文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并通过练笔巩固复*,经检测得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3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这篇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4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书信的格式、写法。

  在教学时,我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我请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组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组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有的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个名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还有的组能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她虽然很优秀,但是她也优缺点;浩浩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也有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学生们交流得很好,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人云亦云,这点让我很高兴。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学生纠正。学生通过两封信的对比,知道了结尾写致敬祝福的话应根据辈份不同有所不同。

  快下课时,张煦阳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提出了质疑:“现在谁还写信呀?怪麻烦的。现在都是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发邮件,根本用不着写信。”我相信这是许多学生的想法。我告诉他们:因为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不像电波那样转瞬即逝,也不像印刷体那样冰冷而缺乏感情。据说,当今美国人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能在自家邮箱里发现一封寄自亲朋好友的、信封和内容都是手写的信。美国的信息产业不可谓不发达,为什么人们还乐意收发来信呢?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花一张邮票的钱,可以叙述打电话需数小时才能说完的事情。并且,没有哪种通讯方式能像写信那样,留给人一种持久的、真实可触的'感觉———信件可以长久保存,反复阅读,带给人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为此,我让学生和父母一起互动,给彼此写封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本课的教学要求是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因为这样做没有可比性,而且也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进步了。这篇课文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学会书信的写法,而这篇文章中恰恰出现书信和回信两种格式。这样,带着例文学*写信和回信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写信的格式。而且我想本次*作也不用多费心了,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来信的要点,来充当知心姐姐帮助王虹解决问题。不足之处:对要求认读的词语,没有让学生多读几遍,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7

  【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反思】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8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

  学*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写回信的书面训练跟这篇课文整合设计在一堂课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读和写、积累和运用的真正结合;另一点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一次真正的机会。

  学*略读课文,老师要敢于放手,才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先从自身去找长、短处,当学生知道了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自然就会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更好的理解了。

  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还是提炼出了两大问题:

  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

  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

  然后,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学生已对自己的长、短处有了充分地认识,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很热烈,也有各自的见解。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课后,让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就这样,我顺势把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有例文带着的学*,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本次*作也不用老师多费心,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来信的要点,来充当知心姐姐帮助王虹解决烦恼。写信的格式也掌握得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3)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3篇

  这篇课文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本课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讲了一个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张国强同学因为作文获了大奖而收到很多赞誉,但却因此失去了朋友。他认为是同学们出于嫉妒而疏远了他。柯岩老师一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刻剖析了他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张国强同学排忧解难。这种事,在学生当中并不少见。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心里健康活动课。

  首先,我从寓言故事《骆驼和羊》开始引入本次话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二个环节,寻找生活中的长与短。“参天大树与青青小草”、“胖子和瘦子”、“优等生与差等生”等。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第三个环节,走进柯岩老师的成长故事,学*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感悟柯岩老师的做人道理。有了第二个环节的体验,学生理解本文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书信的格式、写法。

  在教学时,我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我请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组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组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有的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个名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还有的组能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她虽然很优秀,但是她也优缺点;浩浩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也有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学生们交流得很好,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人云亦云,这点让我很高兴。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学生纠正。学生通过两封信的对比,知道了结尾写致敬祝福的话应根据辈份不同有所不同。

  快下课时,张煦阳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提出了质疑:“现在谁还写信呀?怪麻烦的。现在都是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发邮件,根本用不着写信。”我相信这是许多学生的想法。我告诉他们:因为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不像电波那样转瞬即逝,也不像印刷体那样冰冷而缺乏感情。据说,当今美国人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能在自家邮箱里发现一封寄自亲朋好友的、信封和内容都是手写的信。美国的信息产业不可谓不发达,为什么人们还乐意收发来信呢?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花一张邮票的钱,可以叙述打电话需数小时才能说完的事情。并且,没有哪种通讯方式能像写信那样,留给人一种持久的、真实可触的感觉———信件可以长久保存,反复阅读,带给人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为此,我让学生和父母一起互动,给彼此写封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3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这篇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书信的格式、写法。

  在教学时,我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我请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组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组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有的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个名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还有的组能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她虽然很优秀,但是她也优缺点;浩浩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也有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学生们交流得很好,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人云亦云,这点让我很高兴。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学生纠正。学生通过两封信的对比,知道了结尾写致敬祝福的话应根据辈份不同有所不同。

  快下课时,张煦阳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提出了质疑:“现在谁还写信呀?怪麻烦的。现在都是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发邮件,根本用不着写信。”我相信这是许多学生的想法。我告诉他们:因为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不像电波那样转瞬即逝,也不像印刷体那样冰冷而缺乏感情。据说,当今美国人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能在自家邮箱里发现一封寄自亲朋好友的、信封和内容都是手写的信。美国的信息产业不可谓不发达,为什么人们还乐意收发来信呢?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花一张邮票的钱,可以叙述打电话需数小时才能说完的事情。并且,没有哪种通讯方式能像写信那样,留给人一种持久的、真实可触的感觉———信件可以长久保存,反复阅读,带给人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为此,我让学生和父母一起互动,给彼此写封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略读课文是课内检查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

  针对这篇自渎课文,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的,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惯。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注意在阅读中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

  二是要进行有效地交流 ,有效地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要适度,教师的指导要适度,学*小组的形式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

  三是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菁华5篇)

  小马和小兔是森林里的一对好朋友。

  一天,它们正在碧绿的草地上玩耍,明媚的阳光照射着草地。小马仔细观察周围,它突然看见了远处山凹里有一棵结满果子的树。小马高兴地跳了起来,像闪光般向果树跑去。小兔边跟着跑边说:“马大哥等等我。”小马火箭般地向前窜。小马来看果树下,看着闪着金光的果子,张大嘴不停地吃起来。小兔摘不到果子,就哀求小马:“马大哥这么好吃的果子,给我一个吧?”小马边吃边说:“我是不会给你的,因为我明天还要吃呢!”说完小马又大口大口地吃着果子。

  这时小兔子看见了一个篱笆里有白菜。小兔说:“马大哥,那里有白菜。”小马一听,又想吃白菜了,便迅速地跑了过去,看见了一大堆鲜嫩的白菜,它想吃但是太远吃不到,篱笆低又钻不进去。小兔子一下子就钻进去了,小兔子先拿了一棵大白菜出来给小马吃。小马脸红了,它低下了头,说:“对不起,小兔。”小兔说:“没关系,谁让咱们是好朋友呢!”

  小朋友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朋友之间是应该互相帮助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正如一块玉石,它也会有瑕疵。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我可以画出精美的黑板报,我可以剪出漂亮的窗花,我还可以写出美观、工整的钢笔字。

  我虽然心灵手巧,但也有缺点,粗心大意的坏毛病一直改不了。

  这不,在前不久的数学期中考试,我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又犯了。考试的试题没什么难度,我很快就做完了所有的题,随便检查一遍后,我胸有成竹地把试卷交给了老师,我满以为自己一定可以拿个满分。

  第二天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分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89分。咦?我怎么只得了89分,不可能呀?我明明都做对了,一定是老师看错了!

  我看了看试卷,那一个个红色的叉显得特别刺眼。那些做错的题都是比较容易的题,我怎么会错?错在哪里呢?我满心疑惑,绞尽脑汁地想着……

  这时,我的同桌文斯旋靠了过来,她仔细看了看我的试卷,惋惜地说:“哎,这些题目很容易的,你做错了真不应该!你看,这道计算题少写了一个零,这个应用题数字写错了……都是粗心惹的祸啊。”

  在“小老师”文斯旋的指点下,我走出了困境,内心却多了几分自责。我真的很后悔,后悔自己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没有仔细检查,连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题都错了,真是不应该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有了这一次的教训,我下决心要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相信,只要我们能取长补短,虚心学*,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尺长于寸”这个大家都知道,然而,尺有短的一面,寸也有长的一面,这可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哲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称得上是“尺”吧,但他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这不就是“尺”之短也!船夫虽说是粗人,可以说是“寸”,可他熟悉水性,心地善良,在哲学家遇到危险时,倾身相救,这不正说明船夫的“寸”有所长吗?

  这样的事随处可见。三国时,曹操屯兵百万,兵强粮足,想进军江南,可算得上“尺”吧。但是,他的士兵不善于水战,水土也不服,最终,被孙刘联军的五万人马,可谓“寸”的一方,一举击退了。赤壁之战足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低,看成“寸”,我们应该有自信,“寸”也有长的一面;更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看成“尺”,我们要谦虚,因为“尺”也有短的时候。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好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小猫和小兔是同班同学,也是一对好朋友。

  在“迎六一课外知识竟赛中,”一向数学成绩好的小猫获得了数学科第二名,相反,语文成绩好的小兔获得了语文科第一名。

  小猫不服气,为什么偏偏是你获得第一名?生气的小猫以后一碰上小兔就视而不见。小兔也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小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猫妈妈,希望猫妈妈能帮它解决。猫妈妈待小兔回家后,把这件事询问了小猫咪。小猫咪说:“我气愤、、、、、、它在“语文知识竟赛获得第一名。”猫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千万不要气愤别人的长处,要向别人学*。”

  听了猫妈妈的话,小猫咪主动向小兔道了歉,便承认了错误。

  回到学校后,两个小动物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上的难题。老师问他们:“为什么重归于好?”他们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便告诉大家:“我们都要学*小猫和小兔的这种精神。”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知道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吗?

  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赛日终于到了。

  小动物们都跃跃欲试,希望拿几个奖牌回家。老虎也不例外,于是他把所有的项目都报了一遍。

  首先开始的是跑步,老虎最擅长这个,毫无疑问地拿到了金牌。老虎想:这比赛也不过如此,金牌想拿就拿。想到这儿,对其它参赛选手不禁多了几分轻视。

  第二个开始的项目是爬树。老虎扭动着他那庞大的身躯,左一扭,右一扭,马上就爬上去了,可是哧溜一声,竟然滑了下来。老虎此时肺都气炸了,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爬树竟然如此之难。愤怒之余,他不得不放弃。结果,获得金牌的是猴子。老虎想:不就是个爬树么,那种没用的技能只有弱者才用得着,我可是强者!

  第三个比赛项目是蹦跳。老虎跳啊,跳啊,可无论他怎样跳,始终都没有超越排在前面的兔子和青蛙。老虎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嫉妒之情,想:他们可以跳得那么快,那么稳,而我不行?

  最有一个比赛项目是脑筋急转弯。裁判给老虎出了一道题:“什么海没有水?”老虎左思右想,硬是没想出答案。裁判再问狐狸:“什么花不能碰?”狐狸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烟花。”裁判见状,立刻竖起大拇指。最终,狐狸夺冠。

  灰心丧气的老虎伤心地往家走。猴子、兔子、狐狸和一些其他动物都来劝他,让他开心一些。经过努力,老虎终于开心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老虎对森林里大吼一声:“小动物们,经过比赛,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汇总5篇(扩展6)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教学反思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一、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生活情况。

  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前准备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教学过程

  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