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与表演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3、启发幼儿认真细致、有创造性地操作。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纸盘、毛线、彩纸、贝壳等各种废旧材料;

  2、范例面具;

  3、泡沫胶、乳胶、订书机、水彩笔;

  4、“动物狂欢节”音乐磁带;

  5、动物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重点是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动物面具。

  难点是引导幼儿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创造性表现。

  活动过程

  1、激趣法导入活动。

  教师头戴面具,并巧妙地利用面具由“小猪”变成“大象”,激发幼儿对动物面具的兴趣。

  2、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范例面具(特征、材料)。

  启发性提问:

  (1)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以游戏口吻切入“狂欢会”主题,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你知道这个面具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引导幼儿经观察后发现面具是用纸盘、挂历纸等材料做成的。

  3、观察材料,引导发散思维。

  (1)今天我们就用纸盘和各种废旧物品来做动物面具。别小看这些废旧物品,它们经过消毒、加工都可以成为有用的材料。

  (2)我这儿有个百宝箱,里面都是大家*时收集的宝贝,看看都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开放性提问“这是什么?做动物面具时能作什么呢?”

  4、启发、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创造性制作动物面具。

  (1)在我们的超市里还有许多有用的材料,我相信,经过小朋友灵巧的小手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就能做出更有趣的动物面具。

  (2)你喜欢什么动物就做什么动物面具。(你喜欢什么动物?想一想,它的耳朵、鼻子、嘴巴、眼睛有什么特点,再去选择合适的材料。)

  5、幼儿探索、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

  (1)启发幼儿根据动物特征选材、制作。

  (2)制作方法的交流、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行为*惯。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性建议。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帮助。

  6、引导幼儿互相讲述、欣赏、评价。

  (1)鼓励幼儿向老师及同伴展示、讲述自己的作品,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启发鼓励性引导语:你是一只什么样的……呀?请你去给老师们讲一讲,你这个面具是怎么做的?

  (2)鼓励同伴间互相帮助,介绍交流成功经验,并乐于表现动作,表达自己的快乐。

  7、作品展示,获得成就感及快乐体验。

  启发引导

  (1)幼儿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分组展示、表演。

  (2)教师简单小结,肯定每个幼儿的表现,重点鼓励幼儿的创意及互助等突出表现。

  (3)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师幼共同狂欢。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于活动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作。题材可由动物扩展到其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兴趣指向,精心设计了活动的各个环节。我认为,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宽松、自主的空间;二是丰富、开放性的材料;三是积极、有效地探索和互动。首先,我巧妙地利用一个能变化的动物面具,由小猪突然变成长鼻子大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展示了一部分材料,都是**眼里的垃圾却是孩子们心中的宝贝,我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发现了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轻轻一点,孩子们就展开了各种奇思妙想,由此,就点燃了他们动手创造的欲望。于是,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们,引导他们进入一种有目的的探索过程。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创造性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我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操作的*台、一个创造的契机。我为孩子们准备的所有材料都是适合多样性选择和探索的,丰富多样的材料给孩子们的创造活动带来无限的想象与乐趣,孩子们也极富创意,比如一个孩子用化妆品瓶子做小猪拱起的鼻子,既稚拙可爱又生动形象。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创造和表现快乐。

  本次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较高,都想亲手制作动物面具,只是个别孩子的操作能力较差,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方才制作好面具。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 2

  一、看图猜诗,读题导入

  1、同学们,前阵子有一档节目很火。出示(中国诗词大会图片)

  里面有一个环节,看图猜诗句,老师特别喜欢。

  2、逐幅出示。咱们也来练一手吧。(依次《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池上》)

  3、这一幅幅有情趣的画面配上有情趣的诗,借用诗人王维的话,真是“诗中有情趣,情趣中有诗”啊!板书:情趣

  4、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这样一首富有情趣的古诗。

  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5、同学们,这是诗人范成大辞官回乡,隐居江苏石湖,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风景,不同的四季劳作,随兴写下的60首《四时田园杂兴》,今天学*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二、读懂诗意,想象画面

  1、你们都学过了是吧?那一定可以读得很好听,读。

  2、保持好节奏和感觉,背一背。

  3、既然已经学过了,诗意也一定读懂了。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来说说意思。

  4、指名交流。

  第一句:男人白天下田去除草,女人晚上搓麻线。

  第二句:村里的男人和妇女每个人都有各自担任的工作,各自要忙的事情。

  第三句:儿童虽然还不会参加耕地和织布。

  第四句: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5、在这首诗中,作者是捕捉下了哪几幅画面呀?(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学种瓜)出示图片

  6、多么有趣的画面呀。但是像你们刚刚这样简单的解释是否觉得太干巴巴了,听着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把这首诗说得有意思,让诗歌的语言丰满起来,让富有情趣的画面形象起来。

  7、教学“昼出耘田”

  咱们先来看“昼出耘田”,有多少同学在乡间真实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呀?(举手不回答)真羡慕你们,那么回忆或者想象一下,那会是在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在怎么样的“耘田”?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这4个问题,看看两人谁能用更长更生动的句子回答好。

  (1)在什么时候?(季节,时段,天气……)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天还蒙蒙亮,公鸡还没打鸣……

  (2)怎样的人?(年龄,外貌……)

  可以是一个壮丁,一位大伯,也可以是一群农家的男人们……

  (3)在什么地方?(此处就是展示你们环境描写的功底了)

  一望无际的稻田,水稻换上了耀眼的黄绿色新装,每根稻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毛笔。同时不甘示弱生长着的还有杂草们,也在和水稻一比高下似的……

  (唔,没关系,可能思绪还没有打开,请来读读李老师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写出来的句子。)

  (4) 怎样耘田?(这个问题是重点得好好思考了,咱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述呢?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他们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的肤色,点缀在一片金黄之中。只见他们左手抓起草,接着一旋转,右手用镰刀轻轻一割,一棵草便乖乖地投降了。他们就这么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不时地把额头上的汗珠一抹,往地上一挥,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边除着草一边还哼着小曲。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不禁呢喃:“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错,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粮食不用愁了!”

  ——读着读着,觉得一群怎样的农家男人?(勤劳)一起夸夸他们吧,(出示:农家男人真勤劳呀!)现在李老师以这句话为总起句,把刚刚我们说的内容根据环境和人物描写分了段,一起连了起来,自己默读一遍。

  昼出耘田:

  农家男人真勤劳呀!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天还蒙蒙亮,公鸡还没打鸣,一望无际的稻田已经苏醒了,水稻换上了耀眼的黄绿色新装,每根稻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金黄色毛笔,同时不甘示弱生长着的还有杂草们,也在和水稻一比高下似的。勤劳的农家男人们纷纷出动了,他们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的肤色,点缀在一片金黄之中。只见他们左手抓起草,接着一旋转,右手用镰刀轻轻一割,一棵草便乖乖地投降了。他们就这么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不时地把额头上的汗珠一抹,往地上一挥,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边除着草一边还哼着小曲。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不禁呢喃:“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错,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粮食不用愁了!”

  ——看呐,我们一起把诗中的四个字变成了如此优美的两段话,读着读着是不是更有画面感了?

  三、仿写片段,指导交流

  1、那么“夜绩麻”和“学种瓜”的场景你又想如何描绘呢?学着前边的写作方法,选择你喜欢的画面来写一写。(师巡视,拍照投映,讲评)

  示例:

  夜绩麻:

  农家妇女真勤劳呀! 月亮姐姐悄悄地躲到大树后面去了,纺织姑娘已经开始唱歌了,听——丝丝唧唧……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勤劳的妇女眯着眼,娴熟地搓着麻绳,搓了一根又一根,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学种瓜:

  村里的孩子们真懂事呀! 看着爸爸妈妈们都那么的勤劳能干,村里的小朋友们也闲不住了。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桑树荫下,在学着种瓜呢。他们挽起衣袖,拿起铲子挖了一个坑,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上水,还挺有模有样的。他们看着绿色的小苗,想着结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

  2、 展示交流评价

  写出劳动特点。

  结构清晰,表达完整。

  把画面细化具体,描绘生动,富有情趣。

  四、拓展运用

  我觉得同学们也很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就能把画面描绘出来,让诗中的场景变得更生动更立体了,诗中的情趣也就显现出来了,再稍加笔墨呀,就能让这首七言诗变成一篇大作文。这就作为作业留给大家了。

  现在李老师还带来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另外一首,也是发生在夏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麦花: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可供食用。篱落:篱笆。蛱(jiá)蝶:蝴蝶。

  1、 跟李老师读。

  2、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一起读读译文。

  梅子快要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杏子骨肉肥厚;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人们都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 同学们,虽然诗歌语言浅显易懂,但诗中的情趣需要我们想象和感悟,更需要我们动情的用笔描绘。下面就是见证你们妙笔生花的时刻了,请在这译文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扩写成一篇文章,要注意抓住最重点的几幅画面着重进行描写,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好题目哟!

  4、 生写

  5、 评价交流

  语句连贯通顺,表达清楚

  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修辞

  有想法,有领悟,富有情趣

  六、延伸诗句,情趣读诗

  1、像这样富有情趣值得我们扩写描绘的诗句,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随处可见呢!老师信手摘下三联。

  2、一起读读

  3、诗中有情趣,情趣中有诗。我们把生活写进诗里,也可以把诗写成生活,更可以把生活过成诗!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 3

  活动内容:

  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好装饰简单面具活动中体验装扮自己,装扮别人,"猜猜我是谁"的快乐。

  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意愿,巧妙地装饰简单的面具。

  3、运用撕、挖、剪、画等方法装饰面具,同时表现手创选和合作学*能力。

  活动重点:

  学*制作面具过程。

  活动难点:

  在画上挖出五官。

  活动准备:

  纸、线、剪刀。

  活动方法:

  讲解、示范、操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具,引导幼儿认识面具。

  1)出示面具,"小朋友它是谁呀",小猫可爱吗?

  2)老师带面具,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3)引导幼儿认识面具。

  原来在一张图上挖出眼睛、鼻子、嘴巴、在栓两条绳子变成面具。

  小朋友想不想制作面具。

  二、老师示范

  1、首先拿一张较硬的白纸,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如"漂亮的小朋友脸、小动物的面、花等",画好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小朋友拿起画好的图案,挖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

  3、画出和小朋友脸一样大的轮廓剪下来。

  4、然后将图画对折,在折印处剪、撕、挖小洞,拴上绳子变成自己喜欢的面具。

  三、幼儿制作

  1、老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面具让幼儿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

  五、小朋友玩一玩面具舞会。

  活动反思:

  1、教学思想观念新教学模式的改变:我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课程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五大领域互相渗透,各科教学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渗透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 、教学方法活本次活动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游戏法、谈话法、情景表演法、探索发现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情景中大胆地探索与表现,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教学效果好

  (1)教学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2)帮助幼儿获得关键经验。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

  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制作了两个不同表情的面具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在同时又出示了制作的材料用幼儿来制作。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五官长在什么地方,来引导幼儿去观察不同面具的不同特征。我在材料里准备了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耳朵和鼻子和不一样的眉毛。去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做一个能夸张的表现人的表情的面具。当幼儿戴上自己做的面具后,幼儿的那种开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个活动虽然幼儿热热闹闹的讲、做显得很次序井然,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

  1、讲解于操作方法可以更童趣点、合理点。

  我重点讲解了五官的摆放位置,特别是眼睛和鼻子摆放正确的位置。可以让幼儿在摆放时和自己对比等等。

  2、注意幼儿已有经验的整合。

  3、对幼儿相互合作引导不够。

  活动中一些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幼儿可以请求已经完成作品的幼儿的一些帮助,教师没有安排快速的幼儿帮助他们,以至于动作快的幼儿很快,而慢的幼儿则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贴好的情况发生。

  4、幼儿操作的时间过于简短。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由于教师给幼儿的提问过多,导致幼儿操作的时间有限,应该减少提问的时间,多一点让幼儿探索的机会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 5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

  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阅读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1)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两个班,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但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纪律也不够好,对学*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以批评斥责为主,应重新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一节课本教材依然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新知识,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并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审美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并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学*领域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相对较薄弱,“综合。探索”领域有三课。教材突出艺术学*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比较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三、学科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用大胆和谐的颜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版拓印画,及各种*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精神,动手的协同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2、“设计。应用”: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使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3、“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用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4、“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根据各种材料特点,学生能创作出一些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学*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尝试布置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培养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保持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美术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4、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课程有本学期三年级课程有《老师您好》;《卡通大亮相》;《鸟之王》;《会走的小人》;《旋转卡》;《盘泥条》;《留住秋天》;《玩偶大本营》;《花样》;《纸盒“城堡”》;《开心台历》;《我是生活小主人》;《幸福乐园》;以及最后的复*、期末检测,基本上是每周两节,一课两课时。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2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多,更有利于美术课堂组织教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的乐趣,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

  1、“造型一表现”学*领域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设计一应用”学*领域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一评述”学*领域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4、“综合一探索”学*领域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课程要求

  1、继续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感受。从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和色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慢慢向理性认识过渡。

  2、继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尝试通过一个由一定故事情节贯串的主题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

  3、能够体验不同的材料,并根据其特性或情景主题进行造型和设计活动。设计能够体验一定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难点: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课程实施设想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进行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评价方法设计

  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表现和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

  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

  主管领导签阅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还未养成良好的绘画*惯。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一般。

  3、学生能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三.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出来。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8、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本学期材料准备等

  第二周

  《老师您好》第三周

  《我是生活的小主人》第四周

  《方方圆圆》第六周

  《趣味动漫》第七周

  《线的表现力》第八周

  《新发现》第九周

  《有趣的图形》第十周

  《线描外形》第十一周

  《红灯停绿灯行》第十二周

  《花手帕”》第十四周

  《留住秋天》第十五周

  《盘泥条》第十六周

  《图形拼接》第十七周

  《纸盒之城》第十八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学期的学*已有一定的绘画实践经验,对美术课兴趣浓厚。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可是教学内容有许多是纸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简析:整册教材分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绘画课重视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工艺强调实用性原则。

  (二)以造型部分为主,其实部分为辅,力求通过本学期的学*对美术工具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在活动中感受美术的乐趣.

  (二) 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认知、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在学*本册教材之后,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造活动,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

  思想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学生应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浅显易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第二周——美术课工具布置我驾神舟游太空

  第三周——我们爱劳动

  第四周 ——绿化家园

  第五周——立体造型

  第六周 ——国庆放假3天

  第七周 ——自行车的故事

  第八周 ——四季歌

  第九周——美丽的孔雀

  第十周——灵壁奇石

  第十一周——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十二周——绿化家园

  第十三周——字的创意设计

  第十四周——图形的联想 第十五周——图形拼摆

  第十六周——黑白撕贴画

  第十七周——自制棋子(上色)第十八周——自制棋子(上色)第十九周——中国民间玩具 第二十周——绘画测试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大学本部教工子弟,所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5、注意渗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6、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不强调铅笔画草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

  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

  第一课各式各样的民居

  第三周

  第二课走*现代建筑

  第二单元

  奇异的旅行

  第三课肚子里的故事

  第四周

  第四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第五课多彩的世界

  第六课有趣的水墨游戏

  第七周

  第七课可爱的水墨昆虫

  第八课现在、未来的我

  第八周

  第九课我的好邻居

  第十课我的动物朋友

  第九周

  第十一课我们的音乐会

  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二课刮大风

  第十周

  第十三课雨来了

  第十四课奇特的热带植物

  第十一周

  第十五课家乡的山林

  第十二周

  第十六课长颈鹿的悄悄话

  第十七课鱼儿鱼儿告诉我

  第十三周

  第十八课奇妙的建筑

  第十四周

  第十九课漂亮的“高楼”

  第十五周

  第二十课我们心中的校园

  第十六周

  主题创作我心中的梦想

  第十七周

  期末复*与考核(美术)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6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老师您好》

  第三周《卡通大亮相》

  第四周《鸟之王》

  第五周《会走的小人》

  第六周《旋转卡》

  第七周《盘泥条》

  第八周《留住秋天》

  第九周《玩偶大本营》

  第十周《花样》

  第十二周《纸盒”》

  第十四周《开心台历》

  第十五周《我是生活小主人》

  第十六周《幸福乐园》

  第十七周主题创作—《我心中的梦想》

  第十八周主题创作—《我的大房子》

  第十九周想象画—《天空家园》

  第二十周期末复*与考核(美术)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领域。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小溪,有着自己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调节它们行进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堂让学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寻找灵感,效果更佳。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激发了它们创作的灵感,使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舞台。

  《学记》中早已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中,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展示是作品评价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短时间展示与长时间展示。展示是为解决儿童的困惑,激发儿童的创造才智,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绩而举办的。学生喜欢看同龄人的作品,当然对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为感兴趣。因此,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塑造优秀榜样,他们一定会向榜样看齐,也能绘画出不少精美的杰作。这样发现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画家得以涌现。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六、全册课时安排

  1、我的小天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想不想重新改变房间的颜色、物品的摆设,使自己常有新鲜感、增加生活的乐趣呢?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2、机器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指导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和多种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检查学生学*用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 找学生装扮成机器人与大家见面交流。 讲授新课: 2体验·表现·创新

  (1)展示机器人文字资料。 (2)展示机器人图片资料。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引发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展示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体会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提出问题: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师概括,在各行各业中(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军事等)都用到了机器人,它的种类非常多。能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课件:讲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绘画的方法)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机器人。绘画法:用水彩笔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评价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课本上都用了哪些废旧物品制作的? (2)绘画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内容,她是怎么样表现机器人的功能的?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组帮助人们做事的机器人。(也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3、有趣的拼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授课班级2个,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

  第二周万花筒

  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前前后后

  第五周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校园里的花

  第七周最受尊敬的人

  第八周今天我值日

  第九周有趣的鞋

  第十周团包手工

  第十一周巧巧手

  第十二周变废为宝

  第十三周梦幻中的城堡

  第十四周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五周星空联想

  第十六周新颖的电脑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

  第十八周会响的玩具

  第十九周美术小记者

  第二十周迷人的动画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老师您好》

  第三周《卡通大亮相》

  第四周《鸟之王》

  第五周《会走的小人》

  第六周《旋转卡》

  第七周《盘泥条》

  第八周《留住秋天》

  第九周《玩偶大本营》

  第十周《花样》

  第十二周《纸盒“城堡”》

  第十四周《开心台历》

  第十五周《我是生活小主人》

  第十六周《幸福乐园》

  第十七周主题创作——《我心中的梦想》

  第十八周主题创作——《我的大房子》

  第十九周想象画——《天空家园》

  第二十周期末复*与考核(美术)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一节课本教材依然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新知识,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并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审美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并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学*领域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相对较薄弱,“综合.探索” 领域有三课。教材突出艺术学*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比较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二、学科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用大胆和谐的颜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版拓印画,及各种*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精神,动手的协同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2、“设计.应用”:

  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使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3、“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用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4、“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根据各种材料特点,学生能创作出一些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学*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尝试布置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四、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4、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1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老师您好》

  第三周《卡通大亮相》

  第四周《鸟之王》

  第五周《会走的小人》

  第六周《旋转卡》

  第七周《盘泥条》

  第八周《留住秋天》

  第九周《玩偶大本营》

  第十周《花样》

  第十二周《纸盒“城堡”》

  第十四周《开心台历》

  第十五周《我是生活小主人》

  第十六周《幸福乐园》

  第十七周主题创作——《我心中的梦想》

  第十八周主题创作——《我的大房子》

  第十九周想象画——《天空家园》

  第二十周期末复*与考核(美术)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2

  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儿童世界的《故事配画》;色彩系列的《流动的笔触》,《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变幻的色彩》,《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有趣的生活《辣椒真辣》,《让我们荡起双桨》;巧手创新的《我的宝盒》,《活动课表》,《迷你剧场》欣赏系列的《中国龙》,《吉祥虎》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故事配画

  第二周 流动的笔触

  第三周 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第四周 变幻的色彩

  第五周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第六周 黄金周

  第七周 辣椒真辣

  第八周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九周 我的宝盒

  第十周 中考复*

  第十一周 中考

  第十二周 活动课表

  第十三周 迷你剧场

  第十四周 红井水

  第十五周 候鸟的乐园

  第十六周 鄱湖渔歌

  第十七周 中国龙

  第十八周 健康每一天

  第十九周 美术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 期末总复*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从学生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47名学生,其中男生30名,女生17名。学生热爱美术,自信心较强,创造力也较强,爱好生活,好奇心强。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2、从学生学**惯分析:

  通过二年的教学,发现该班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3、从学生学科成绩分析:

  优秀生与差生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同一个班中,学生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4、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本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其中绘画课有:1、家乡的桥2、新老厨房3、设计小板报4、我的喜怒哀乐5、幽默大师6、灯彩辉映7、杂技表演8、巨大的恐龙9、照猫画虎10、跳舞的点和线11、我爱大熊猫12、五彩斑斓手工课有:13、彩色撕贴画14、星星闪烁欣赏课:13、皮影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3、学*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5、学生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自觉的培养创新经省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各学*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学*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领域

  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学*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学*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4、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5、通过写生,提高学生的美术的综合技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4、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6、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五、完成计划教学措施:

  对本学期要开展的具体活动,应有周密的安排,包括物质准备,如材料、教具的落实及时间安排等。必须争取学校领导和所在班级班主任的同意和支持,组织落实。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广大同学的学*积极性、主动性,善于把教师的指导性计划变成学生自己的要求和行动。

  1、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进行班内、班际作品展评,以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提高美术兴趣。

  3、充分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兴趣和激情。

  4、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欣赏以增加学生欣赏的兴趣,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并辅以技法训练及增强其表现力。

  六、课外活动安排:

  每周评出10位左右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教室墙壁上让同学展览,特别是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也积极参加全校比赛。协助学校或班级开展美化环境、出黑板报或开展其他宣传活动。对学生来说,可以多一次学*反复的机会,增强美术学*的兴趣。课外美术活动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美术才能、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4

  一、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学期总目标:

  (1)、认知目标: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五、教学措施:

  (一)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热情,大大激发了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三)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二周熟悉教材好大的向日葵

  第三周奇妙的字母

  第四周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第五周小闹钟

  第六周快乐的假日

  第七周我的老师 爸爸妈妈真忙

  第八周泥娃娃 壶的聚会

  第九周手拉手好朋友

  第十周手指玩偶指印的联想 第十一周刮出来的画

  第十二周闪光的星星

  第十三周转啊转,纸陀螺

  第十四周卷纸动物自己做帽子 第十五周小画框 小小建筑师 第十六周地下的故事下雪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知识能力学**惯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六个班。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美术,但对美术的感受及美的理解尚且不是很系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运用美的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造型、设色等方面综合能力较低,但这已不成为教学重要的点,而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积极参加活动都还需进一步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达到基本掌握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特别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1、美术首页欣赏

  2、我架神州游太空

  3、我们爱劳动

  4、绿化家园

  5、立体造型

  6、自行车的故事

  7、四季歌

  8、美丽的孔雀

  9、山外有山

  10、灵璧奇石

  11、飞流直下三千尺

  12、字的创意设计

  13、字的创意设计

  14、图形联想

  15、图形拼摆

  16、黑白撕贴画

  17、自制棋子

  18、中国民间玩具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2)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本10份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1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前夕、提醒、兴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3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4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提升学*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提升学*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提升学*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 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 和“矛”,“买” 和“卖”,“即” 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 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 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 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 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 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 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 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 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 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 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 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 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 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 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 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 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3)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范本5份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1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2020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范文一:《辣椒真辣》

教材分析

《辣椒真辣》是赣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尝尝、画画等,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酸、甜、苦、辣、是我们常能感觉到的滋味。学生对辣椒都非常熟悉,而且对辣味都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学生对这一题材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内容的设置也正是为了诱发学生的情感体念,使之迸发创造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吃辣椒时的情景,学会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味道的感觉变化。

2、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的整体感觉是否"辣"得到位。

教学难点:把尝辣椒时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尝一尝,丰富体验。

1、教师出示四个瓶子里面分别装着有(糖水、辣椒水、醋、苦瓜汁)

2.让学生猜猜这四个杯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

3.让四名学生到讲台前闻一闻,尝一尝。

4.其他学生观察这四名学生的面部表情,看看不同的味道所反应的不同面部变化。

5.四名学生口头描述四味带给自己的感受(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的)。

6.版示"酸、甜、苦、辣"。

7.学生说说*时最喜欢哪种味道。

8.揭示课题:辣椒真辣

【设计意图】教师一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活动引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了解四味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的兴趣与感情。

(二).赏一赏,激**感。

1.教师出示"酸、甜、苦、辣"的绘画作品,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让学生把对应"味道"的作品找出来。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表情、颜色)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理性慢慢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

(三).画一画,表现情感。

1.学生讨论:你打算用什么颜色?什么图形来表现辣味?

2.教师示范演示用油性笔画轮廓,再出示涂好颜色的作品。

3.欣赏几幅表现"辣味"的作品。

【设计意图】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4.作业要求:

把尝辣味时的火辣辣的感觉画出来。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用水粉颜料或油画棒,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辣味。

(四).评一评,促进提高。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学*了用色彩来表现味道。希望同学们去发现,去创作,画出更精彩的美术作品。

(六)、课后拓展:

在本课学*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除了辣味还可以画其它味道的作品。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范文二:《飞向太空》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的学*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赏、说、做、评相结合,体现出了学*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范文三:《剪剪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手工课《剪剪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为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会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剪纸艺术的特点,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虽然在城市已不多见,但在一些农村人们还会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剪纸题材广泛,学生的剪纸作品要求要简化、夸张,着意童趣的表现,构成形式有均衡式或对称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剪纸中对称式和均衡式的剪法,培养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学**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对称剪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好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在寻找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范例教学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三部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1、运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共学生欣赏借鉴的方法。

2、教师演示,特别是对称式剪法中纸的折法的演示法。

3、学生动手尝试练*的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时,教师课件出示剪纸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同坐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和我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再叫学生回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再补充,在讨论和对话中使学生熟悉剪纸艺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创作欲望,为学*新课奠定基础。接着拿出一幅瑞昌艺术剪纸作品讲解这幅作品是我们本土的剪纸大师的杰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也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来,同时板书课题《剪剪乐》。

2、讲授并演示剪纸的步骤: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处于学*状态,然后在黑板上出示6件范例作品,分别讲解我是如何剪出这6件作品的。之后我开始示范剪纸:首先示范左右对称图案的剪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我拿出一张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演示对折过程,强调对折时两遍一定要对齐,这样剪出的两边的图案才会对称;接着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出一种图案的一半,并且可以把要剪掉的部分简单的画上阴影,这样就不容易剪错了;最后把它剪下来,在剪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折的那条对折线不能完全剪掉了,否则彩纸就会断掉,这也是一个难点。最后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在折的时候提示对角后还可以再多次对折并且对折次数越多剪出的对称图案就越多,剪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能把对折线完全剪断了;最后介绍不对称图案的剪法,在彩纸背面画出图案,先剪外面大的轮廓再剪中间细小的部分。演示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先在旧报纸上试着剪一剪。

3、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在民族音乐声中播放课件中剪纸作品循环展示欣赏,学生边欣赏边开始创作,这样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作灵感。告诉学生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如方形、圆形、对称的、不对称的,纹样也可以是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各种随意的花样都可以,这样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种图案上。

4、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有优秀作品的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作品的表现意图,再请下面的同学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那个。最后老师点评选出一个创意剪纸,一个手工剪纸,一个清洁明星。

5、进行小结。告诉学生以上学*的是简单的剪纸,图片中的作品是民间剪纸大师十年二十年才练出的绝活。剪纸来自民间,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意识。

6、课后拓展。好的作品建议学生课后把它贴在自己房间或者教室里,供人欣赏,作品多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们组合成图画,这样即美化了校园生活又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美术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欣赏示范、动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训练,即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又达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2020相关文章:

★ 中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手工课《剪剪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为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会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剪纸艺术的特点,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虽然在城市已不多见,但在一些农村人们还会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剪纸题材广泛,学生的剪纸作品要求要简化、夸张,着意童趣的表现,构成形式有均衡式或对称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剪纸中对称式和均衡式的剪法,培养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学**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对称剪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好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在寻找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范例教学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三部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1、运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共学生欣赏借鉴的方法。

  2、教师演示,特别是对称式剪法中纸的折法的演示法。

  3、学生动手尝试练*的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时,教师课件出示剪纸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同坐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和我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再叫学生回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再补充,在讨论和对话中使学生熟悉剪纸艺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创作欲望,为学*新课奠定基础。接着拿出一幅瑞昌艺术剪纸作品讲解这幅作品是我们本土的剪纸大师的杰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也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来,同时板书课题《剪剪乐》。

  2、讲授并演示剪纸的步骤: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处于学*状态,然后在黑板上出示6件范例作品,分别讲解我是如何剪出这6件作品的。之后我开始示范剪纸:首先示范左右对称图案的剪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我拿出一张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演示对折过程,强调对折时两遍一定要对齐,这样剪出的两边的图案才会对称;接着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出一种图案的一半,并且可以把要剪掉的部分简单的画上阴影,这样就不容易剪错了;最后把它剪下来,在剪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折的那条对折线不能完全剪掉了,否则彩纸就会断掉,这也是一个难点。最后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在折的时候提示对角后还可以再多次对折并且对折次数越多剪出的对称图案就越多,剪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能把对折线完全剪断了;最后介绍不对称图案的剪法,在彩纸背面画出图案,先剪外面大的轮廓再剪中间细小的部分。演示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先在旧报纸上试着剪一剪。

  3、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在民族音乐声中播放课件中剪纸作品循环展示欣赏,学生边欣赏边开始创作,这样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作灵感。告诉学生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如方形、圆形、对称的、不对称的,纹样也可以是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各种随意的花样都可以,这样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种图案上。

  4、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有优秀作品的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作品的表现意图,再请下面的同学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那个。最后老师点评选出一个创意剪纸,一个手工剪纸,一个清洁明星。

  5、进行小结。告诉学生以上学*的是简单的剪纸,图片中的作品是民间剪纸大师十年二十年才练出的绝活。剪纸来自民间,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意识。

  6、课后拓展。好的作品建议学生课后把它贴在自己房间或者教室里,供人欣赏,作品多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们组合成图画,这样即美化了校园生活又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美术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欣赏示范、动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训练,即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又达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儿童的世界里怪兽是他们比较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动画片、想一想、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等多种材料绘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怪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怪兽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怪兽》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面具》、《机器人》、《民间面塑》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怪兽》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彩笔绘画来表现画面,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说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说教学难点:怪兽的设计和表现。

  说教学准备:有关怪兽的资料,彩纸,教师范画、作品。

  二、说本课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怪兽》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说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和综合学*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法分析

  1、观察范作激发学*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六、说教学过程

  1、出示几种动物图片:鹿、马、鱼、鳄鱼、蛇、老鹰等,着重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部位,最后出示龙的图片。并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怪兽世界里去参观一下{怪兽欣赏}:中国古代的怪兽、外国的怪兽、卡通里的怪兽。

  5、学生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6、学生思考,“你想怎样表现你心目中的怪兽?”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为绘画打下基础。

  7、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8、评价。

  七、说课堂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怪兽,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个怪兽最吸引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八、说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很多怪兽,实际上这些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幻想神话中的“灵物”,虽不足为信,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我们都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今天你们让老师也看到了你们的智慧。你们都是好样的。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留住秋天》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课。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撕、折、画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来学*的。动手拼一拼,贴一贴是本节课的'主要学*形式。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突出叶子的形态与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视频短片,各种形态的叶子,贴画作品集、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重难点

  a、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感知秋天叶子的色彩及其形态,感受秋天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留住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变换、拼摆、涂色进行拓印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留住秋天,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五、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从三个领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橘子园,柿子林,枫叶林 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叶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秋天。

  2、操作领域:学会用拼、贴、摆、涂色、拓印等方法来拼贴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六、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引导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与动手制作。

  七、说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引入部分

  用视频短片引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充满诱惑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进秋天的景象中去。从而勾起学生主动学*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热情。

  (二)指导教学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叶子,说说都收集了哪些形状的树叶?(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对形状的了解与判断,学会观察)

  2、师出示几种树叶,请学生观察叶子的外形,说说你觉得像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展开学生的联想。)

  3、说说秋天的主要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以什么颜色为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4、你知道这些叶子能做成什么图案吗?课件出示范画。想知道怎么做的吗?

  5、教师示范

  这个环节在整堂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分步讲解树叶拼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以金鱼的制作步骤为例(根据叶子外形联想,找合适的叶子反复尝试组合,最后拼摆成形,分析树叶颜色搭配,利用剩余树叶进行环境添加)

  首先课件出示制作的步骤:

  ①:压*、观察。

  ②:拼贴、修剪。

  ③:整理、完成。

  然后讲述树叶贴画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构图要饱满

  ②:画面要完整

  ③:颜色搭配好。

  最后提出制作要求:

  ①:制作过程中注意整洁、保持良好环境。

  ②:展开联想,每人制作一幅与众不同的树叶拼贴画。

  ③:完成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用树叶拼贴或绘

  画的形式装饰在你的作品上。

  6、按要求,自由发挥制作一幅以树叶为材料的拼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对美的追求)

  7、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让学生以“小小评审团”的形式展示作品,相互评价,以评促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艺术鉴赏力的自主发展。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的学*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赏、说、做、评相结合,体现出了学*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4)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授课班级2个,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

  第二周万花筒

  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前前后后

  第五周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校园里的花

  第七周最受尊敬的人

  第八周今天我值日

  第九周有趣的鞋

  第十周团包手工

  第十一周巧巧手

  第十二周变废为宝

  第十三周梦幻中的城堡

  第十四周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五周星空联想

  第十六周新颖的电脑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

  第十八周会响的玩具

  第十九周美术小记者

  第二十周迷人的动画片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多,更有利于美术课堂组织教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的乐趣,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

  1、“造型一表现”学*领域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设计一应用”学*领域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一评述”学*领域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4、“综合一探索”学*领域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课程要求

  1、继续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感受。从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和色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慢慢向理性认识过渡。

  2、继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尝试通过一个由一定故事情节贯串的主题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

  3、能够体验不同的材料,并根据其特性或情景主题进行造型和设计活动。设计能够体验一定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难点: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课程实施设想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进行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评价方法设计

  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表现和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

  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

  主管领导签阅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5)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授课班级2个,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

  第二周万花筒

  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前前后后

  第五周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校园里的花

  第七周最受尊敬的人

  第八周今天我值日

  第九周有趣的鞋

  第十周团包手工

  第十一周巧巧手

  第十二周变废为宝

  第十三周梦幻中的城堡

  第十四周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五周星空联想

  第十六周新颖的电脑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

  第十八周会响的玩具

  第十九周美术小记者

  第二十周迷人的动画片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多,更有利于美术课堂组织教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的乐趣,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

  1、“造型一表现”学*领域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设计一应用”学*领域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一评述”学*领域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4、“综合一探索”学*领域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课程要求

  1、继续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感受。从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和色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慢慢向理性认识过渡。

  2、继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尝试通过一个由一定故事情节贯串的主题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

  3、能够体验不同的材料,并根据其特性或情景主题进行造型和设计活动。设计能够体验一定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难点: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课程实施设想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进行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评价方法设计

  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表现和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

  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

  主管领导签阅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在学*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教学措施:

  1、重抓*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时表扬,并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多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让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6、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8、本学期,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尽量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及用线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9、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视、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 准备课 (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 《老师您好》

  第三周 《卡通大亮相》

  第四周 《鸟之王》

  第五周 《会走的小人》

  第六周 《旋转卡》

  第七周 《盘泥条》

  第八周 《留住秋天》

  第九周 《玩偶大本营》

  第十周 《花样》

  第十二周 《纸盒“城堡”》

  第十四周 《开心台历》

  第十五周 《我是生活小主人》

  第十六周 《幸福乐园》

  第十七周 主题创作——《我心中的梦想》

  第十八周 主题创作——《我的大房子》

  第十九周 想象画——《天空家园》

  第二十周 期末复*与考核(美术)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领域。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小溪,有着自己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调节它们行进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堂让学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寻找灵感,效果更佳。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激发了它们创作的灵感,使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舞台。

  《学记》中早已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中,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展示是作品评价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短时间展示与长时间展示。展示是为解决儿童的困惑,激发儿童的创造才智,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绩而举办的。学生喜欢看同龄人的作品,当然对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为感兴趣。因此,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塑造优秀榜样,他们一定会向榜样看齐,也能绘画出不少精美的杰作。这样发现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画家得以涌现。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式”的学*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六、全册课时安排

  1、我的小天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作内容:

  (第五册*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

  本次*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作讲评课

  (一)复*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作要求,对学生的*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一、*作内容:(第五册*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本次*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作讲评课

  (一)复*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作要求,对学生的*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懂得要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红色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17课,齐读课题《账单》。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塞进

  2、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着账单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这些词。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3、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找到这两份账单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重点理解

  1、是谁先给谁写账单呢?

  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写账单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句子:由于他聪明过人……小商人了。)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2、小彼得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他要把自己掌握的填写账单的方法用到生活中,于是,他给妈妈写了这样一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

  自己读一读,小彼得帮妈妈做了什么事?索要多少钱?

  最后他还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总结,说:

  (出示句子: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读读

  (2)“一直”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3)出示: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

  (4)你能用“一直”说一句话吗?

  3、师:小彼得所做的事情你有没有做过?你做过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给妈妈写一份账单索取报酬?如果你这样做了,妈妈可能怎样做?

  4、小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从文中找一找吗?

  妈妈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接下来妈妈做了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5、小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妈妈给他了,小彼得得到了这60芬尼,他……(学生说:如愿以偿)

  什么叫“如愿以偿”?你有如愿以偿的时候吗?

  6、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将60芬尼放入口袋时,他发现了妈妈的账单(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前师后)

  (1)提问:妈妈所做的这一切,真的只有0芬尼吗?小彼得10岁了,10年来妈妈为孩子都做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10年的吃和穿,生病时的医药费、护理费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这些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幸福的生活着,这些又需要多少钱?

  (2)如果真的付给妈妈报酬,要付多少呢?

  有一位专家帮我们计算了一下,想听吗?(听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如果妈妈向我们索取报酬,就按少的计算,年薪48万,十年呢,480万。彼得妈妈的账单就要这样写。(出示改写的账单)齐读

  可是,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写的?(出示:再次师生对读,师前生后)

  7、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此时此刻他感到……

  什么叫“羞愧万分“?

  出示:于是………妈妈的口袋!你从哪看出他羞愧万分?

  (指名读一读)

  师:现在,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四、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师: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妈妈的账单是……

  小彼得的呢?

  2、师: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要时刻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

  父母对我们(),我们应该()。

  五、课后小结

  1、我们应该感谢小彼得的妈妈,她的这份爱的账单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无价,它不仅教育了小彼得,更深深感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你想说些什么?拿起笔,写在心形卡片上!

  2、同学们的语言感动了老师,我相信此时我们都想说上这样一句话。(出示:妈妈,我爱您!)齐读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妈妈讲一讲《账单》的故事,将你做的卡片亲手送给妈妈。更重要的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对吗?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的一篇主体课文《马拉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同学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课文,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⑴、指名接读课文1——4自然段。

  ⑵、讨论,并指名说说。

  ⑶、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⑷、指导朗读课文1——4自然段。

  ⑸、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

  ⑴、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⑵、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⑶、指名汇报。

  ⑷、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⑴指名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⑵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这篇课文。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3、书里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传递信息的故事,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份

  一、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第六单元的学*,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学*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复*学过的知识并积累新的知识。

  我们首先走进交流*台学*。

  (二)学*“交流*台”

  1.找出关键句

  我们一起来复*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这些段落的关键语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后面通过写“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再看《海滨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园更美”。我们再看《海滨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说说段意,找一找关键语句吧!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段话前半部分通过写同学的反应,来体现乒乓小将打得精彩,后面直接写乒乓小将打球时的精彩场面。“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在段落的中间。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这段话对“春天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自问自答,紧紧围绕“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写。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句子的结尾。

  原来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是中间,还可能是结尾。你发现了吗?

  2.和学*伙伴交流

  我们现在去读读学*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发现吧!(课件出示)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这几个学*小伙伴说到的“这句话,这样的句子”指的是什么?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对,指的就是关键句。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作中,围绕关键句的意思展开写作,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学*“识字加油站”。

  (三)学*“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加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先自由读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发现特点—形声字

  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有虫字旁,但是有的事物并不是昆虫,比如:“螃蟹、蝌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虫”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可是一个大类呢!包含很多动物,比如:第一组中的“蝌蚪、螃蟹”。还有“青蛙”“龙虾”等等。

  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有鱼字旁,和“鱼”有关。这里都有什么鱼呢?鲤鱼、鲫鱼、鲨鱼。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读音相同。“蚪”和它右半部分“斗”的读音相*。“飞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读音接*。“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个多音字,我们学过jiě这个读音,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è。他们都是形声字。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这些字中的“虫、鱼”,提示读音的是声旁,如这些字中的“科、旁”。

  3.借助形声字特点记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这些字吗?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让我们给这些词语找到对应的图片吧!你们找对了吗?

  你们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出这些词语的读音吗?

  蟑螂

  蝴蝶

  蟋蟀

  鲶鱼

  鱿鱼

  鲈鱼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积累更多汉字。但是我们可不能“秀才认字读半边”,因为有些形声字只是和声旁的读音接*,比如“鲫鱼”的“鲫”字,整个字读jì,右半部分读jí,所以要想真正读准字音,必须查字典验证一下。

  接下来我们学*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读题目: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吧!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你们读准确了吗?第一行词语和动作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第二行词语和环境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同学还发现它们都是ABB式的词语。重叠的形式突出了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词语,想象画面。这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我们来边表演边理解一下吧!(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吧!

  同学们,想好了就可以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写一两句话,开始吧!(停顿)

  我们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写的。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起来。

  人们上了火车以后,闹哄哄的站台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地跑回家,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我们常用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等;描写环境的“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运用这些有趣的ABB式词语。

  接下来,我们练*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说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课件出示)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车站的人可真多……描述这个画面,你会怎么说?我们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人真多”这个意思。(课件出示)

  再来看第二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句话,请你们发挥想象,可以从喜欢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喜欢”这个意思。

  现在回忆一下你积累的描写“人多”“喜欢”的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围绕关键句尝试自己说一说吧!

  同学们,你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围绕这两个关键句来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车站的人可真多,人来人往的乘客络绎不绝。车站外的道路上、天桥上、广场上挤满了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玩手机。售票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进站口人潮涌动,人们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台走去。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静谧的花园里,小花、小草都安静地睡着了;竖起耳朵细细聆听,虫儿们奏响了属于他们的交响乐。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中。我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贯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这两位同学紧紧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人真多”和“喜欢”的段落,这样写既清楚又明白。你学会了吗?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个喜欢的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下面我们来学*“日积月累”里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四)日积月累

  1.初读

  我们先借助拼音来读李白的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读准确了吗?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阳。这里读zhāo。早晨的意思。还,这里读huán,一日还,意思是回来。它的另个一读音是hái,还有。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遍。

  “辞”是“告别”的意思。“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奉节,“江陵”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它们都在长江沿岸;“还”是“回”的意思。“彩云间”指笼罩在云彩之中,这里说明白帝城非常的高。“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诗人心情愉悦,“猿声啼不住”和“已过万重山”也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3.指导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笼罩在云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极快,只一日的时间便可到达。长江**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再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背诵

  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背诵下来。如果你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课下也可以搜集积累他的古诗。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了语文园地六,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课下我们要及时复*、积累所学的知识啊!下面布置作业。

  1.复*第六单元。

  2.预*《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今天学*的全部内容,下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成果,学*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三课时

  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2、 读成语故事

  3、 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的一篇主体课文《马拉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同学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课文,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⑴、指名接读课文1——4自然段。

  ⑵、讨论,并指名说说。

  ⑶、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⑷、指导朗读课文1——4自然段。

  ⑸、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

  ⑴、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⑵、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⑶、指名汇报。

  ⑷、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⑴指名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⑵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这篇课文。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3、书里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传递信息的故事,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能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讲好这个故事。

  3、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及土地爷爷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三袋麦子》这一课的生字词,初略读了读课文,那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谁能把这些词语大声读出来?

  (幻灯片出示) 迫不及待 麦子 各种各样 食品

  保存 防止 透风 晒太阳

  麦种 拜访 抚摸 聪明

  指名读,一行一行读,*时我们说,读词语,脑海中边读边“过电影”,“迫不及待”我们应读出非常着急的心理,而麦子,我们*时吃的食品,如面包、馒头、面条都是由麦子磨成面粉加工而成的各种各种的食物,脑海中有这样一些画面后,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几个词语。齐读。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良好的感觉,把第二行词语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谁先来试一试? (“很好,读得很美。”“再读一次,读得更美一点。”)

  指名读,示范读,齐读(晒太阳我们可以读出懒懒的感觉)

  相信,第三行同学们可以读得更美,我来请一个同学来试一试

  指名读,“抚摸,动作很轻,轻轻地摸”“聪明,可以读出一种很有灵气的感觉。”

  结合课文,选择其中任意几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二、精读训练

  同学们都说得很棒,每到过年的时候,是我们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礼物来自我们的长辈,而在动物王国中,小动物同样在快要过年的时候,也收到了一份来自土地爷爷的礼物,是——一口袋麦子(齐说)(幻灯片出示)

  收到这份贵重的节日礼物之后,小猪、小牛、小猴心情怎样?开心吗?他们分别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小声读读课文,用漂亮的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你认为朗读时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幻灯片出示)

  自读要求: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小声读读课文

  2、用漂亮的波浪线划出这种小动物的处理方式

  3、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你认为朗读时需要注意的这种小动物的表情、动作、语气等。

  生自行勾画阅读,师巡视指点。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勾画得也很认真,标注的符号也很清晰,很不错。

  下面,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阅读的收获与体会相互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

  师: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谁先发言?

  幻灯片出示表格:

  主人公处理方式一年之后土地爷爷的评价性格特点

  小猪

  小牛

  小猴

  评析:小猪,黄灿灿 想到了要赶紧吃

  开心地喊道 读出小猪高兴、馋的`样子

  迫不及待 非常着急,等不及了

  师:谁来读得更高兴一点、更馋一点?试着加一些动作、表情。

  师:你不但读出了小猪的高兴,还做了动作,很有想象力,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小牛,捧起,看了又看,慢慢吃,可以读出一种满足感,很爱惜,很舍不得吃的感觉,可以有怎样的动作?指名读。

  小猪:全种下了地,“全”字你看出了小猴怎样的特点呢?

  收完这份礼物之后,三种小动物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袋麦子,春去冬来,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土地爷爷又来拜访这三个小动物,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来读一读,划一划。

  评析:小猪:舔了舔舌头,土地爷爷可能心里想些什么?你觉得小猪怎样?

  小牛:仍有半袋 土地爷爷可能心里想些什么?你觉得小牛怎样?

  小猴:这段话我们可以读出小猴怎样的一种语气?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的?你觉得小猴的做法你喜欢吗?

  三、拓展说话

  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正确引导:只有耕耘,才会收获。

  四、自由表演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大家想演一演吗?每四个同学一组,一人扮演小猪,一人扮演小牛,一人扮演小猴,还有土地爷爷。待会儿,我们请同学上台表演。

  大家表演得很投入,也很有意思,哪一组来给全班同学表演表演?(戴上头饰)

  同学们,对文中主人公,故事情节进行了表演,相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谁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说得生动一些,充满童话色彩一些,谁来试试?

  讲得非常好,来点掌声。课后,每位同学试着把这个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一听,听一听他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可以和同学、老师来交流交流。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读第3自然段。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视觉和嗅觉并用,从天上的太阳,观察到地上的树木,突出太阳的亮,树叶的绿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这场雨的及时和适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一)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本文继续练*了抓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方法进行学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三)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一、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熊猫》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旨在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这一课从大熊猫的具体外形特征及生活*性入手写出了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对突出本单元主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性。

  2、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增强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

  3、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是:

  认识本课9个生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基础上,了解大熊猫的生活*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

  在阅读中,抓住描写大熊猫外型及*性特点的词句,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认识生字800个左右,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学*这篇课文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为主,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课文,发散思维;在合作学*中,学会解决难题,获取知识。

  六、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的最好老师,所以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首先,我说:“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猜谜底。最后猜出是大熊猫。随机我出示课件(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大熊猫》。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文伊始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内容,圈出本课生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学*内容,有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学*、认识生字,是学*课文的基础。所以我首先指导学生将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随机板书生字,学*生字采取的`方式有三种:①同桌之间互读、互学,初步读准字音。②请小老师教大家,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如:用拼音识字,利用熟字学*生字,编顺口溜识字等。③小组验读,互相检验错误。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接下来我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识字的巩固:①读词练*。课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读词。②小组识字比赛。(出示字卡)每组每人读一个字,轮流读,看那组说的又对又好。同时,给每组相应记分,最后评出优胜组。通过师生的相应配合,从而完成生字的学*。

  2、细致读文,深入理解。

  解决了生字的难题,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的读文,再此基础上进行听读评价练*,既有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理解课**好铺垫。随后,运用“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了解?”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刚了解到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答案不会很全面。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带着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大熊猫外貌及生活*性的语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猫宝宝的录像,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大熊猫流露出更加喜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读出大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其中,重点对描写大熊猫的*性和外貌特征的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3、巩固练*,检验效果。

  在学生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之后,我课件出示填空练*题,

  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一*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总结全文,并学会根据一定的模式学写有关动物的*作,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四)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通过两个作业:

  作业1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作业2再读一篇有关大熊猫的文章。

  将本课进行一个拓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学*成果。

  七、预期目标

  这节课通过自主学*、探究学*、思维拓展等几方面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了大熊猫的生活*性和特点,还明确了要爱护大熊猫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一、*作内容:

  (第五册*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

  本次*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作讲评课

  (一)复*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作要求,对学生的*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⑴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书):读、画、体会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8)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一、谈话导入

  1、师: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

  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思考:掌声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指名说。

  2、先走进演讲前的小英。指名读一自然段。

  理解体会、指导读。板书:忧郁自卑

  英子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读2、3小节,画出表现忧郁的词句。

  3、交流反馈

  过渡:后来,英子变了,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

  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原因让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板书:掌声

  4、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理解“骤然”。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再次响起,此刻小英会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5、读英子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交流

  四、升华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就行动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送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咱们班听课的老师真多,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这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去聆听掌声背后的动人故事。板书:21、掌声

  二.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师范读,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个故事,看看这篇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把掌声送给我。

  2、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这看似*凡无奇的掌声里,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

  3、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来信)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残疾儿童,板书:忧郁、自卑)。

  2、这段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情)练读,指名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身患残疾的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不和同学接*,孤零零坐在教室一角!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三)精读第5自然段:

  1、可是后来,这样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变成什么样了? 读第5自然段: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2、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学*跳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残疾,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现在的她多么自信,多么乐观。(指名回答并板书:开朗、自信)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生齐读。

  4、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分组读1、5两段。)

  5、现在的小英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同学们,是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给了她勇气,是掌声改变小英的生活。掌声居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当时的情景。

  (四)体会掌声: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同学们一共给了小英几次掌声?请你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课件示句子:(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体会第一次掌声

  1)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 读2——4自然段,当老师请小英上讲台讲故事时,小英的表现是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课件示句子,同桌的同学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再读三句话,从我们填进括号的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小英怎样的心情?说你感受深的词语,同桌互说。指名说,补充。

  4)引导理解:为什么低下头?(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自卑忧郁)

  小英愿意走上讲台讲故事吗?为什么?小英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小英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

  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得她的动作(生:慢吞吞的),她的眼圈(生:红红的)就快哭了。就在全班同学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腿脚不方便的她(一摇一晃)地朝讲台前挪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对小英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也走不到头。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小英终于站定了。

  5)那一刻小英的心情怎样?(紧张,不安),此时他多么需要——大家的鼓励。 播放掌声、看课件引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就在小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

  6)小英这时候太需要大家的掌声了,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指图)你们看,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小英说些什么呢?

  小英,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小英你是我们的骄傲,勇敢地去讲吧!

  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同学们给他的支持,给他的鼓励)板书:鼓励

  小英又会想些什么呢?(没有笑话我,鼓励、支持我,一定要讲好,不辜负。)

  2、体会第二次掌声

  1)课件示第二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2)小英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童年的动人故事,当他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出示图片(播放掌声)。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板书:称赞。 你想怎样称赞小英?

  3)在掌声中,她内心多么激动呀!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指图)你们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就在这节令小英终生难忘的演讲课上,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称赞,表达了对小英的爱,对残疾人的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读第4自然段。

  3、再读小英的信: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看课件)小英从教室的角落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同学们的搀扶下他走得越来越稳。

  课件示信:她把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4、情感深华:

  1)指板书:对于小英来说掌声是鼓励、掌声是称赞,掌声还是什么?(关心、爱护、尊重、夸奖、爱)板书。

  2)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小诗:课件,齐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出示句子: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听歌曲: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掌声响起来》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下,在歌词中,你听到最多的是哪两个词?(掌声爱)

  是呀,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孩子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生活中需要我们互相的帮助,我们渴望真诚的鼓励.送出你的掌声,你也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5)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

  (五)总结

  1、你觉得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我们的掌声,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把掌声献给学*有困难的同学,希望他们不要泄气,努力学*,成绩会进步。 献给老师,感谢老师为我们辛苦的付出。

  2、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应自卑,应该像小英那样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对别人应当尊重、关心、宽容、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六)实践活动:

  给班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给予一次帮助。把爱转播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 ( 鼓励、肯定) 开朗自卑 自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咱们班听课的老师真多,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这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去聆听掌声背后的动人故事。板书:21、掌声

  二.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师范读,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个故事,看看这篇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把掌声送给我。

  2、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这看似*凡无奇的掌声里,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

  3、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来信)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残疾儿童,板书:忧郁、自卑)。

  2、这段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情)练读,指名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身患残疾的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不和同学接*,孤零零坐在教室一角!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三)精读第5自然段:

  1、可是后来,这样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变成什么样了? 读第5自然段: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2、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学*跳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残疾,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现在的她多么自信,多么乐观。(指名回答并板书:开朗、自信)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生齐读。

  4、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分组读1、5两段。)

  5、现在的小英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同学们,是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给了她勇气,是掌声改变小英的生活。掌声居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当时的情景。

  (四)体会掌声: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同学们一共给了小英几次掌声?请你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课件示句子:(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体会第一次掌声

  1)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 读2——4自然段,当老师请小英上讲台讲故事时,小英的表现是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课件示句子,同桌的同学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再读三句话,从我们填进括号的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小英怎样的心情?说你感受深的词语,同桌互说。指名说,补充。

  4)引导理解:为什么低下头?(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自卑忧郁)

  小英愿意走上讲台讲故事吗?为什么?小英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小英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

  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得她的动作(生:慢吞吞的),她的眼圈(生:红红的)就快哭了。就在全班同学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腿脚不方便的她(一摇一晃)地朝讲台前挪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对小英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也走不到头。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小英终于站定了。

  5)那一刻小英的心情怎样?(紧张,不安),此时他多么需要——大家的鼓励。 播放掌声、看课件引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就在小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

  6)小英这时候太需要大家的掌声了,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指图)你们看,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小英说些什么呢?

  小英,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小英你是我们的骄傲,勇敢地去讲吧!

  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同学们给他的支持,给他的鼓励)板书:鼓励

  小英又会想些什么呢?(没有笑话我,鼓励、支持我,一定要讲好,不辜负。)

  2、体会第二次掌声

  1)课件示第二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2)小英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童年的动人故事,当他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出示图片(播放掌声)。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板书:称赞。 你想怎样称赞小英?

  3)在掌声中,她内心多么激动呀!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指图)你们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就在这节令小英终生难忘的演讲课上,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称赞,表达了对小英的爱,对残疾人的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读第4自然段。

  3、再读小英的信: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看课件)小英从教室的角落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同学们的搀扶下他走得越来越稳。

  课件示信:她把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4、情感深华:

  1)指板书:对于小英来说掌声是鼓励、掌声是称赞,掌声还是什么?(关心、爱护、尊重、夸奖、爱)板书。

  2)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小诗:课件,齐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9)

——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优选【5】份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为主动学*。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多元吟诵,练*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回答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秋叶飘飘》。

  (出示图片)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板书:枫林)

  师:这里的枫林美吗?(出示枫林图)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小组赛读。

  ④齐读。

  3、(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张枫林图)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①齐读。

  ②填空。

  诗人停下车是 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 早春二月花还红。

  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认读“枫”、“于”,并书写。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两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

  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②师范写,生书空。

  ③生书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一次比一次写的漂亮。

  ④评议。

  师小结:“枫”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出示图片)

  ①师范读。

  师:古诗有很多种读法,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

  ②学生自由体会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①学生欣赏歌曲《山行》。

  ②生小声跟唱。

  ③复*歌曲《赠刘景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3、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诵。(出示图片)

  ②指名背诵。

  ③小组比赛背诵。

  ④齐背。

  五、拓展运用

  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

  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①自己写一写,师巡视。

  ②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你的同学和在座的老师们。(齐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 牧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