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生字。(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包含东吴西岭停泊漂泊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2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3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初读古诗,学*生字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古诗二首——示儿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

  (生合作学*,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方法很值得大家学*。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思:思念不肯过江东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 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窗对门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阅读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1)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汇总5篇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思:思念不肯过江东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生字。(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包含东吴西岭停泊漂泊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3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二年级的学生很难对古诗了解得那么透彻,理解得那么深刻,我们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设计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得不对的地方我再补充。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学生在这种意境下,能很好的把握诗的大意。并且,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想象意境,想像出画面,丰富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中结合我们班级的特色――经典诗文学*,我让他们用画笔把自己想象的这个画面画出来。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把对诗的理解更好地融合进去了。孩子们在这个画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学*古诗良好的兴趣。并且不再害怕读古诗。而且很多同学的画作还在我们的班级展示了出来。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诗的热情。

  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的同学心里想得很好,但因为对画技掌握得不好,而不大愿动笔。教师在画技这方面如果能示范学生就会做得更好了。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学*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2)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优选【5】篇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大自然美景图,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了这些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

  1、学*“绝”字。

  齐读课题。

  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分析字的结构。

  生2:猜字谜。

  生3:扩词(包括成语)、造句。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于是“绝”说:“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把老底也揭给你吧。”

  “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

  2、区分“绝”和“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

  (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

  (1)任何事情都不是 对的,只要下定 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 定,去谱写自己 妙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绝”字我们认识的如此深刻,现在你想听一听这首优美的古诗吗?(想)

  师范读。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真美,让我们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好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 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鹂”、“鸣”、“翠”。

  如:(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图。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男孩们,用你的豪放,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学生记字)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认识“令”字,说“令”字。)

  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也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千年不化的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站在操场上看到的天很大,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到的天只是一小块儿。)

  师:这就是含着的美,这就是“含”的妙用。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1、仰起头,一行洁白的鹭鸟划过天际,低下头,诗人又会看到什么?(万里船)

  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 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 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它的偏旁“舟”,仔细观察,你发现“舟”在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吗?(“横”变成“提”)

  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想象诗句,吟诵诗句,感受美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还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那就让我们再一次印记这种美,想像这种美,吟诵这种美吧!( 课件:出示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小结,诗的背景,

  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六、巩固识字

  师:杜甫可说是唐代诗中有名的才子,但经过了一年多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个个都是小才子小才女,那一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才子才女对对碰”的填诗活动。可是稍有难度,所以现在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今天我们要认的这几个生字宝宝的字音、字形、字义再和同桌回忆、分享一遍。

  1、同桌互认字卡。

  2、练*。才子才女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 柳丝丝,黄 悠 。一行白 ,志向青天。雪 窗,别具一格。泊 万里,驶之东 。千古佳句,万世称 。)

  七、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附:此节课教学设计已经被长春市电化教育馆选入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示范课例,为模式四示范课例。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这些古诗。

  二、学*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

  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 闻、 眠、 落、

  三、朗读指导。

  1.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然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进行示范。学生听一次后,请想想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 冻土、 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四、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2、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

  3、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4、配乐齐背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3)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 “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美

  教学反思:

  本课的优点: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没有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在学*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4

  《绝句》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对话*台〗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

  学*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舌音”,“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4)

——《绝句》教学设计10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安史之乱“终于被*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练*。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开篇揭题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

  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

  名学生看图朗诵)

  2,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唐诗——《绝句》(电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教学诗句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谁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打上""。(二)交流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三,根据诗的意境,想象作画,巩固理解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四,了解作者及写诗的背景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作者是谁为什么以"绝句"为题等等。

  3,教师讲解。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对唐诗的研究,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知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唐诗。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5)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总结上节课的学*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绝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大自然美景图,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了这些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

  1、学*“绝”字。

  齐读课题。

  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分析字的结构。

  生2:猜字谜。

  生3:扩词(包括成语)、造句。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于是“绝”说:“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把老底也揭给你吧。”

  “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

  2、区分“绝”和“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

  (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

  (1)任何事情都不是对的,只要下定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定,去谱写自己妙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绝”字我们认识的如此深刻,现在你想听一听这首优美的古诗吗?(想)

  师范读。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真美,让我们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好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鹂”、“鸣”、“翠”。

  如:(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图。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男孩们,用你的豪放,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学生记字)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认识“令”字,说“令”字。)

  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也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千年不化的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站在操场上看到的天很大,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到的天只是一小块儿。)

  师:这就是含着的美,这就是“含”的妙用。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1、仰起头,一行洁白的鹭鸟划过天际,低下头,诗人又会看到什么?(万里船)

  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它的偏旁“舟”,仔细观察,你发现“舟”在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吗?(“横”变成“提”)

  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想象诗句,吟诵诗句,感受美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还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那就让我们再一次印记这种美,想像这种美,吟诵这种美吧!(课件:出示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小结,诗的背景,

  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六、巩固识字

  师:杜甫可说是唐代诗中有名的才子,但经过了一年多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个个都是小才子小才女,那一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才子才女对对碰”的填诗活动。可是稍有难度,所以现在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今天我们要认的这几个生字宝宝的字音、字形、字义再和同桌回忆、分享一遍。

  1、同桌互认字卡。

  2、练*。才子才女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柳丝丝,黄悠。一行白,志向青天。雪窗,别具一格。泊万里,驶之东。千古佳句,万世称。)

  七、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6)

——《绝句》教学反思6篇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及远又由远及*),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写景古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让我们遐想无限,此番美景,令人向往。何不以此美景入题,于是我改诗歌既定的教学模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为“读背、颂写”。

  一、读背以欣赏“老师作画”入题:

  1、观景抓物(黄鹂、白鹭、积雪、航船)

  2、看景说画(解说诗意)

  3、赏景品诗(反复诵读)

  4、照景试背(引导比赛)

  二、颂写以培育“书法作品”入题:

  1、感知

  (欣赏此诗毛笔书法,感受美。重点字、易错字的分析。)

  2、鼓励

  (默写此诗,带着从毛笔书法中感受到的美,认真书写,使之更美)

  3、加油(古诗纠错,认真练字,努力加油!)

  三、作业设计

  1、将这首描景美诗背给父母听。

  2、准备绘画用品。(下午的美术课,将此美景画一画,并题上诗。)

  此课的设计不仅进一步教育了孩子们背诵要有方法,练字要学名家,而且与美术课完成整合,将古诗、书法、绘画融于一体,一举三得,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在实践后发现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1、对作者和课题以及诗的写作背景应作适当的介绍,或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2、对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们通过看图、朗读、想象、理解较为透彻,但对古诗本身的对仗美、音韵美等的感知对学生引导不够。

  3、在书法指导上,如果能从书法视频中观看名家书写时的起笔、顿笔、收笔,将更能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每每讲古诗,总是觉得一节课40分钟太短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也是意犹难*,这些感受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 “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这两次的拓展是第一层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培养审美情趣。

  而关于春天成语的拓展和“迟日江山丽”的拓展是扎扎实实的,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两处拓展告诉学生:语文学*需要不断积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学*方法,需要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扩大学*的空间。

  从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春天的美好,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味,这是本堂课成功之处。但是,本课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很多问题都是点到为止,没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动的经验,准备不够充分,忘记发画纸,造成环节缺失;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学生的相处不够和谐。正如钱澜校长在评课中指出“学生与老师心灵的距离较远”。

  静观上海洋泾实验小学的杨弋老师的课堂,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课堂上的杨老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能巧妙运用教学细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细节激活教学过程,在教学细节中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我好好学*的。

  课前交流:快乐、幽默

  上课前,杨老师跟学生的一段对话,从自我介绍,谈到太仓,谈到请学生做小导游,当学生只是介绍一些商业区,杨老师笑着说:“你们都想让杨老师来太仓花钱吧,能不能给老师介绍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呢?”幽默的话语,使课堂里飘荡起春风,充盈着欢笑,消除了学生内心的拘束和紧张,拉*了师生之问的距离。在笑声中,学生开始说到大自然。课前交流的最后,杨老师说,“小朋友对我这么热情,我就唱一首歌回报大家”,转入《村居》的教学。在这过程中,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而且用商量的语气。这样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沟壑,没有身份的阻隔,没有师生的痕迹;这样的交流,给人们的感受是,杨老师也是儿童,是“长大的儿童”。正因为如此,学生与老师对话时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地跟着老师轻轻地唱起歌来,进入了快乐学*的状态。

  师生对话:心灵交融

  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在这一堂课中,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朗读着,从最初的不知“*仄为何物”,到最后有板有眼地朗读,他们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这段过程中,孩子的学*是快乐的。此刻,师生关系的痕迹已经淡化,师生之间心相撞、情相融,他们俨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导朗读:关爱有加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的统一体。”

  她见初次读*仄的孩子读时有困难,微笑着说:“杨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当一个学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时,杨老师附在他耳边轻轻地带读着,耐心地等待,热情地鼓励,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学生终于读成功了。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仅看到杨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可以从这种关爱中感受到杨老师*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杨教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

  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后目标,有效地课堂,首先应该是*等和谐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学*状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杜甫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字的含义。它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总揽全境,却构成了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意境。

  一开始,我让学生整体感受这四句诗构成的一幅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学生或从图或从诗中找到:黄鹂、白鹭、西岭的雪、门泊船。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前面两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这两只久别的小鸟见面会说些什么?

  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望去,看到一只只白鹭,让学生想象白鹭上青天时的姿势并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这两句的学*让学生由*及远,由低及高,去理会草堂周围一派愉悦的美景,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美的意境。

  在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看着视频创设情境: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却被西岭的雪深深吸引住了。看完以后,一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杜甫不写南岭或北岭或东岭,而偏偏提到西岭呢?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我小结道:杜甫写西岭绝不是偶然!他只是想表达自己身后百年的归宿,也感觉到了一生夙愿难酬的结局。所以,诗人用“千秋”来表达了自己百年后所希望达到的“雪”的洁白境界。

  在整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去渗透杜甫当时心境意境的美妙之处。如在教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象乘坐船的会是哪些人,他们和船家之间会说些什么,紧接着我问学生去东吴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说:“三天!”有的学生说:“五天!”还有的学生说:“最多一个星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我出示地图告诉学生东吴离四川相去甚远,杜甫为何要搬迁?我就着资料给学生讲解起杜甫生不逢时的那段历史,学生走*了杜甫,走进了他那段“何日是归年”的岁月,走进了“万里船”在和*年代沿岷江穿三峡畅通无阻的岁月。

  本课的优点

  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

  没有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7)

——《绝句》教学设计6篇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8)

——绝句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初读古诗,学*生字

  1、我会读

  (1) 学生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古诗二首——示儿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

  (生合作学*,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方法很值得大家学*。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古诗的*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

  师范读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绝句。析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并不代表诗句的意思。相机指导写:绝

  二、初读古诗,学*生字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朋友再轻轻地、用心地去读一读诗句,看看在读的时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

  (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一、课前谈话

  1、孩子们,当看到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你就知道——;当看到柳树姑娘吐出了嫩绿的芽儿,你又知道——。

  2、是呀,不知不觉,春姑娘悄悄地就来了。瞧,春风一吹,万物都苏醒了。(配乐赏画吟诗)

  二、画面导入,了解绝句

  1、一幅画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美妙的诗句(板书:诗、画),怪不得宋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曾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国度,去感受古诗如画的美。

  2、揭示(课件出示古诗)

  分组读诗。这几首诗都是四句,每句字数都相等,这样的古诗就叫做“绝句”。每行五个字的叫做五言绝句,每行七个字的则叫做七言绝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春景诗《绝句》。

  3、书写课题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读准音、读通句

  2、检查生字

  3、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感受画面

  1、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2、生交流、汇报

  3、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1、齐读,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这儿的柳树绿吗?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2、读出这碧玉般的柳树

  3、像这样翠生生、油亮亮,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再读第一句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1、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2、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此时你的心里?读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师:瞧,有了丰富的想象,语句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板书:想象)*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你知道了什么?(以后你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

  2出示白鹭图片,你觉得?你想说?齐读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师:小白鹭,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齐读

  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师: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师: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师: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

  (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2、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3)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天,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不禁吟出(齐读)

  六、总结、拓展

  今天,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有学*了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也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回家后也让我们借助想象把它读成一幅画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这些古诗。

  二、学*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

  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 闻、 眠、 落、

  三、朗读指导。

  1.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然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进行示范。学生听一次后,请想想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 冻土、 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导写字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2、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诗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让诗意明白。这点要及时地纠正和指导;

  3、要引导学生多读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放开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一,开篇揭题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

  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

  名学生看图朗诵)

  2,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唐诗——《绝句》(电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教学诗句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谁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打上" "。(二)交流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三,根据诗的意境,想象作画,巩固理解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5)份(扩展9)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范本5份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生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我很喜欢这首诗,她通俗不晦涩,明快无僻生。而且对仗工整,色彩分明,颇奈人品味。

  后人也有很多对这首诗的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人已经故去千年,后人望其项背,大多猜测臆断而已,以资茶余饭后谈兴。

  传说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一个学生写了一文章拿请他指点,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什么意思。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堤)题万里。当然这不过是野史的幽默罢了。

  我到觉得“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暗喻朝中当权的叽叽喳喳的小人。

  “一行白鹭上青天”则表明了诗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壮志难酬,大有“行路难,今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境遇。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火烧赤壁不亦快哉。而今自己却郁郁不得志,叫人怎不发幽古人之感慨。

  品味之余我忽然发现这四句诗里面每句都暗藏一个字谜,来佐证我的胡诌。

  “两个黄鹂鸣翠柳”谜底:“笨。”柳本就是一木。个个本就是指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谜底:“笑。”一行白鹭,象形。

  “窗含西岭千秋雪”谜底:“图。”大多雪景既冬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谜底:“闷”心,象形。

  概括一下就是:笨鸟呱噪,诗人啼笑。宏图难展,闷头睡觉。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来了,日照时间长了,所以为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融:滋润。

  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

  沙:沙滩。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