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28 00:00:00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1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 诗仙 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 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 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 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 、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总结上节课的学*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 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 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 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绝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绝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绝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这些古诗。

  二、学*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

  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 闻、 眠、 落、

  三、朗读指导。

  1.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然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进行示范。学生听一次后,请想想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 冻土、 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导写字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2、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诗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让诗意明白。这点要及时地纠正和指导;

  3、要引导学生多读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放开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绝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初读古诗,学*生字

  1、我会读

  (1)同学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和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汇总5篇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1

  一、开篇揭题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

  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

  名学生看图朗诵)

  2,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唐诗——《绝句》(电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教学诗句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谁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打上" "。(二)交流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三、根据诗的意境,想象作画,巩固理解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四、了解作者及写诗的背景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作者是谁 为什么以"绝句"为题 等等。

  3,教师讲解。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对唐诗的研究,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知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唐诗。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通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通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掌握。)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学*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绝句》教学设计10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俺的字

  7、学法和*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发明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俺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方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俺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2、今天怎么不见俺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读熟课文:

  (1)自身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同学留意自身不会读的字。

  (3)同学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同学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同学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身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同学学*的结束,学*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扎针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挣扎

  {zā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看,这些词你认识吗?(带拼音的韵文)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6、游戏:小小邮递员。

  (出示背景图)看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好多封信,想要小朋友当当小小邮递员,为他送信,谁愿意的?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评价后齐读)

  二、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4)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4)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

  男女生读,齐读。

  (5)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齐读。

  (6)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5、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三、课后延伸,读读儿歌、写生字。

  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不要?(出示儿歌——腊梅花)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你喜欢腊梅花吗?那我们就一起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吧!

  4、把书打开,读读课后的笔顺表,再描一描。

  5、指名说,师范写,生临写。

  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语文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实用5份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学*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蚧起喀蛎�翠柳,

  动一行�虬尊卅蛏锨嗵臁�

  窗含�蛭髁毽蚯�秋雪,

  静门泊�蚨�吴�蛲蚶锎�。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 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 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 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教学目标:

  1、学*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千秋雪万里船

  (迷人、壮观)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