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赞美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拼音,部分学生拼读能力不是很强,识字量少,每天学*的要求会认的字除了在学校认记,课外自主认记较少。一年级学生好动,上课难于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儿歌

  1、看图说话

  (1)出示图:师:图画漂亮吗?生:漂亮。

  师:我们来说一说图中的美景吧!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要求:从远到*或从*到远来看。)

  (2)学生介绍图中景色,随机认识生字“排”。

  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江南)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就是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的,你们想读吗?

  2、出示课题

  (1)指导读课题。

  (2)认识“游”,齐读课题。

  二、品读儿歌,读中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就一起坐上小竹排来看美景,读儿歌吧。

  1、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完做好。)

  2、指名读。(要求:认真听,做评价。)

  3、分句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下面我们赶快走进儿歌,游览江南吧。

  (1)品读第一句话

  a出示图,师:我们乘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景。

  b读儿歌。

  认识“流”、“唱”。(流--游;给“唱”找词语朋友。)

  c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美这一句话。

  (2)、品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好开心呀!老师也想读儿歌了。下面同学们把小眼睛闭上,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a、师读儿歌,学生听并想象。

  b、生读儿歌。

  认识“*”、“绿油油”。(拼读并造句。)

  c、品读这一句话。(师:树绿、禾苗绿,一大片一大片满眼的绿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景色读出来吧。同桌互读后指名读。)

  (3)、品读第三句话

  师:江南不但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鱼多、虾多、米多,被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出示图)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儿歌,谁来读?

  a、开火车读。

  b、认识“江南”一词。(读词语;夸江南。)

  4、通读儿歌。(自读)

  师:江南真美呀!下面同学们把江南的美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注意读书姿势。

  ?、学生自读儿歌。②、指名读儿歌。

  5、生字反馈。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个游戏,考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赶快把挂在大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吧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6、背诵儿歌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偏旁的形状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进而认识相关汉字“树、苗、绿”, 借助拼音和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认识和理解 “排、中、游、流、唱、两、岸、江、南” 等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横折、横折勾”,会区分并正确写“口、日、中”3个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3、在老师引导下看图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树木密、绿油油等词语表达出来的含义,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再创情境,介绍别的地方的景色,练*说话。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会正确理解,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 “鱼米乡”、“画中游”等词语和句子,知道江南是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课件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也很美,我们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北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不一样的,美丽的江南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美不美,和咱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美景。黑板下边一些板书:江南。

  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或者东西在咱们这里见不到的?

  当同学回答到水里的竹排时,板书:竹排,重点认读汉字“排”,简单了解竹排。

  “排”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提手旁,需要用手做,右边可以理解为好几根竹子绑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认字,巩固记忆“排”,用手把一些东西绑到一起就是“排”;用手把许多竹子绑到一起就是“竹排”。 江南水比较多,“竹排”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在水上活动和运输。图中游览美景的是一个小男孩,做的竹排的根数也少,可以说是“小竹排”。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江南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4、引入课题,这幅江南美景画的名字是《小小竹排画中游》,一位小作者根据这幅画写了一首小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一下。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景的同时观察和发现与自己周围的不同,进而激发学*的兴趣。)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导语: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课,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先拼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学生在拼读时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通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互相读课文,重点比一比谁读得字音准。然后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原来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今天新认识的,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4、师:有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办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更准确地记住这些生字。现在请同学们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拼音来认识新字,同桌互相交流学*,比教师的讲解、指导更有效。)

  三、看图读文,图中感悟,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1、学*“ 小竹排, 顺水流,”

  导语: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小竹排,在哪里?它在向哪个方向前进?仔细观察水往哪个方向流?

  引出小竹排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所以说“ 小竹排, 顺水流,”“顺水流”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跟着水流流动。板书重点观察、分析认识“流”,要求认识的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没有水就不能 “流”, 右边的下半部分就好像是水在流动。撑着竹排需要用力划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没说“小竹排,用力划”而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也体现出作者惬意、悠闲的心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只是在顺着水流,欣赏美景。

  2、学*“鸟儿唱, 鱼儿游。”

  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图,猜猜小男孩在竹排上可能听到什么?引出听到小鸟的`叫声。

  课文里说小鸟在干什么?重点指导识字“唱”,理解为什么用唱。

  “唱”,要求认的字,形声字,左边口字旁表形,要用嘴唱的,右上下两个日表音,合到一起读昌。鸟儿不会唱歌,只会叫,有时我们说鸟儿叫喳喳,这里没有用“叫”而用“唱”一方面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了人,像人一样唱歌;另一方面,“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才会唱歌?心情好,很高兴的时候,作者说鸟儿唱,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鸟儿的叫声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

  导语:在水里看到什么?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出水面。

  课文里怎么说描写小鱼的?随文识字“游”。

  “游”,要求会认的生字,左中右结构,结合“流”理解和水有关,中间“方”指方向,右边有人还有孩子。本义指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如 “游泳”,这一句中就是本义指鱼儿在水中游泳。鱼儿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而图中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鱼儿表情也能体现出鱼儿的高兴。

  3、学*“*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导语:看看图中,在水的两边都有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景物,然后在对比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简练和形象。

  水的两边就是岸上,可以用“*”这个词,重点认识“两”,要求认的字,一个房子下面两个人,这里指双方,可以结合学过的“雨”辨别区分记忆;岸,要求认的字,水边的陆地,看字形可以解释为水边上高出干的地方。理解*就是指河水的两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树”,边写边分析,左中右结构,木+又+寸,是木字旁,和木有关,木头是砍树做成的,结构记忆。认识木字旁,延伸木字旁的字还有什么?

  学生会说树很多,课文中的“密”就是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说明了树木长得很茂盛。

  介绍“禾苗”, 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泛指为“禾苗”,图中南方的禾苗和北方不同,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苗,要求会认的字,会意字,艹+田,指田里生长的形状你象草的东西。认识草字头,和像草一样的较小的植物有关,比如“花、草”等。

  文中用“绿油油”形容禾苗,告诉了我们禾苗的颜色和长势,不仅绿,而且像油一样有光泽,形容浓绿而润泽的样子,长得特比好。像“绿油油”这样后两个字一样的三个字词语就叫abb式词语,延伸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什么?“绿”,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认识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板书“丝”对比讲解。

  4、 学*“江南鱼米乡,”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回忆,认识“江南”两个字。

  江,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氵+工,大河的通称,通常指长江。南,要求认的字,方位名,重点强调最下面里面的不是“羊”。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

  导语:看图想一想,在江南一带什么东西比较多,引出“鱼和禾苗”,介绍这里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成熟后就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5、学*“小小竹排画中游。”

  导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提问“画”指什么?哪里像画一样?这里的“游”还是指“游泳”吗?

  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一个小男孩,正撑着竹篙站在竹排上顺流而下,有鸟儿欢快的歌唱,有鱼儿快乐的舞蹈,看着*茂密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他不只是在水中划竹排,而是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游览,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游”在这里和前面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是延伸意思是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容地行走,比如“游山玩水”“旅游”“游览”,文中是延伸意游览风光。

  四、整体梳理,指导朗读,激**感,尝试背诵。

  1、导语:同学们,课文咱们已经读懂了,现在咱们来一起根据老师的问题回忆一下。

  出示江南美景图,然后逐句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关 键 字、词填空。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 竹排 ),顺(水流),

  鸟儿( 唱 ),鱼儿( 游 )。

  *(树木)( 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2、逐句填空时引导巩固课文,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熟读成诵。

  导语:如果是你坐在竹排上面,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看到这些美景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 竹排 ),顺(水流),鸟儿( 唱 ),鱼儿( 游 )。读得轻快些,读出喜悦、欢快的心情。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

  3、学生多种形式练*朗读,感悟朗读,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巩固笔画和字形。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注意到都有“口”,但形状又不太一样,进而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勾

  指导书写新笔画,先书空,再写。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稍微向左斜的。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直的,然后有小勾。

  3、引导找三个字的不同:这三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可以变成相同的?

  “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口”中间加一竖变成“中”;

  4、逐个字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描述占格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书空,读笔画名称,最后在书上先描后写,边写边读。

  5、教师巡视,对书写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意图:这三个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漂亮,写规范较难,还有认识新笔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上。)

  六、再创情境,练*说话。

  1、导语:江南鱼米乡很美,咱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的家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家乡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2、学生分组说话,然后请代表汇报,锻炼说话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赞美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拼音,部分学生拼读能力不是很强,识字量少,每天学*的要求会认的字除了在学校认记,课外自主认记较少。一年级学生好动,上课难于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儿歌

  1、看图说话

  (1)出示图:师:图画漂亮吗?生:漂亮。

  师:我们来说一说图中的美景吧!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要求:从远到*或从*到远来看。)

  (2)学生介绍图中景色,随机认识生字“排”。

  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江南)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就是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的,你们想读吗?

  2、出示课题

  (1)指导读课题。

  (2)认识“游”,齐读课题。

  二、品读儿歌,读中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就一起坐上小竹排来看美景,读儿歌吧。

  1、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完做好。)

  2、指名读。(要求:认真听,做评价。)

  3、分句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下面我们赶快走进儿歌,游览江南吧。

  (1)品读第一句话

  a出示图,师:我们乘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景。

  b读儿歌。

  认识“流”、“唱”。(流--游;给“唱”找词语朋友。)

  c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美这一句话。

  (2)、品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好开心呀!老师也想读儿歌了。下面同学们把小眼睛闭上,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a、师读儿歌,学生听并想象。

  b、生读儿歌。

  认识“*”、“绿油油”。(拼读并造句。)

  c、品读这一句话。(师:树绿、禾苗绿,一大片一大片满眼的绿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景色读出来吧。同桌互读后指名读。)

  (3)、品读第三句话

  师:江南不但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鱼多、虾多、米多,被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出示图)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儿歌,谁来读?

  a、开火车读。

  b、认识“江南”一词。(读词语;夸江南。)

  4、通读儿歌。(自读)

  师:江南真美呀!下面同学们把江南的美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注意读书姿势。

  ?、学生自读儿歌。②、指名读儿歌。

  5、生字反馈。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个游戏,考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赶快把挂在大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吧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6、背诵儿歌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偏旁的形状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进而认识相关汉字“树、苗、绿”, 借助拼音和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认识和理解 “排、中、游、流、唱、两、岸、江、南” 等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横折、横折勾”,会区分并正确写“口、日、中”3个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3、在老师引导下看图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树木密、绿油油等词语表达出来的含义,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再创情境,介绍别的地方的景色,练*说话。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会正确理解,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 “鱼米乡”、“画中游”等词语和句子,知道江南是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课件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也很美,我们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北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不一样的,美丽的江南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美不美,和咱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美景。黑板下边一些板书:江南。

  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或者东西在咱们这里见不到的?

  当同学回答到水里的竹排时,板书:竹排,重点认读汉字“排”,简单了解竹排。

  “排”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提手旁,需要用手做,右边可以理解为好几根竹子绑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认字,巩固记忆“排”,用手把一些东西绑到一起就是“排”;用手把许多竹子绑到一起就是“竹排”。 江南水比较多,“竹排”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在水上活动和运输。图中游览美景的是一个小男孩,做的竹排的根数也少,可以说是“小竹排”。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江南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4、引入课题,这幅江南美景画的名字是《小小竹排画中游》,一位小作者根据这幅画写了一首小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一下。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景的同时观察和发现与自己周围的不同,进而激发学*的兴趣。)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导语: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课,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先拼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学生在拼读时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通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互相读课文,重点比一比谁读得字音准。然后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原来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今天新认识的,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4、师:有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办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更准确地记住这些生字。现在请同学们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拼音来认识新字,同桌互相交流学*,比教师的讲解、指导更有效。)

  三、看图读文,图中感悟,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1、学*“ 小竹排, 顺水流,”

  导语: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小竹排,在哪里?它在向哪个方向前进?仔细观察水往哪个方向流?

  引出小竹排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所以说“ 小竹排, 顺水流,”“顺水流”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跟着水流流动。板书重点观察、分析认识“流”,要求认识的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没有水就不能 “流”, 右边的下半部分就好像是水在流动。撑着竹排需要用力划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没说“小竹排,用力划”而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也体现出作者惬意、悠闲的心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只是在顺着水流,欣赏美景。

  2、学*“鸟儿唱, 鱼儿游。”

  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图,猜猜小男孩在竹排上可能听到什么?引出听到小鸟的叫声。

  课文里说小鸟在干什么?重点指导识字“唱”,理解为什么用唱。

  “唱”,要求认的字,形声字,左边口字旁表形,要用嘴唱的,右上下两个日表音,合到一起读昌。鸟儿不会唱歌,只会叫,有时我们说鸟儿叫喳喳,这里没有用“叫”而用“唱”一方面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了人,像人一样唱歌;另一方面,“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才会唱歌?心情好,很高兴的时候,作者说鸟儿唱,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鸟儿的叫声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

  导语:在水里看到什么?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出水面。

  课文里怎么说描写小鱼的?随文识字“游”。

  “游”,要求会认的生字,左中右结构,结合“流”理解和水有关,中间“方”指方向,右边有人还有孩子。本义指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如 “游泳”,这一句中就是本义指鱼儿在水中游泳。鱼儿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而图中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鱼儿表情也能体现出鱼儿的高兴。

  3、学*“*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导语:看看图中,在水的两边都有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景物,然后在对比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简练和形象。

  水的两边就是岸上,可以用“*”这个词,重点认识“两”,要求认的字,一个房子下面两个人,这里指双方,可以结合学过的“雨”辨别区分记忆;岸,要求认的字,水边的陆地,看字形可以解释为水边上高出干的地方。理解*就是指河水的两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树”,边写边分析,左中右结构,木+又+寸,是木字旁,和木有关,木头是砍树做成的,结构记忆。认识木字旁,延伸木字旁的字还有什么?

  学生会说树很多,课文中的“密”就是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说明了树木长得很茂盛。

  介绍“禾苗”, 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泛指为“禾苗”,图中南方的禾苗和北方不同,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苗,要求会认的字,会意字,艹+田,指田里生长的形状你象草的东西。认识草字头,和像草一样的较小的植物有关,比如“花、草”等。

  文中用“绿油油”形容禾苗,告诉了我们禾苗的颜色和长势,不仅绿,而且像油一样有光泽,形容浓绿而润泽的样子,长得特比好。像“绿油油”这样后两个字一样的三个字词语就叫abb式词语,延伸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什么?“绿”,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认识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板书“丝”对比讲解。

  4、 学*“江南鱼米乡,”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回忆,认识“江南”两个字。

  江,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氵+工,大河的通称,通常指长江。南,要求认的字,方位名,重点强调最下面里面的不是“羊”。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

  导语:看图想一想,在江南一带什么东西比较多,引出“鱼和禾苗”,介绍这里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成熟后就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5、学*“小小竹排画中游。”

  导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提问“画”指什么?哪里像画一样?这里的“游”还是指“游泳”吗?

  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一个小男孩,正撑着竹篙站在竹排上顺流而下,有鸟儿欢快的歌唱,有鱼儿快乐的舞蹈,看着*茂密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他不只是在水中划竹排,而是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游览,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游”在这里和前面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是延伸意思是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容地行走,比如“游山玩水”“旅游”“游览”,文中是延伸意游览风光。

  四、整体梳理,指导朗读,激**感,尝试背诵。

  1、导语:同学们,课文咱们已经读懂了,现在咱们来一起根据老师的问题回忆一下。

  出示江南美景图,然后逐句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关 键 字、词填空。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 竹排 ),顺(水流),

  鸟儿( 唱 ),鱼儿( 游 )。

  *(树木)( 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2、逐句填空时引导巩固课文,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熟读成诵。

  导语:如果是你坐在竹排上面,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看到这些美景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 竹排 ),顺(水流),鸟儿( 唱 ),鱼儿( 游 )。读得轻快些,读出喜悦、欢快的心情。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

  3、学生多种形式练*朗读,感悟朗读,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巩固笔画和字形。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注意到都有“口”,但形状又不太一样,进而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勾

  指导书写新笔画,先书空,再写。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稍微向左斜的。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直的,然后有小勾。

  3、引导找三个字的不同:这三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可以变成相同的?

  “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口”中间加一竖变成“中”;

  4、逐个字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描述占格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书空,读笔画名称,最后在书上先描后写,边写边读。

  5、教师巡视,对书写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意图:这三个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漂亮,写规范较难,还有认识新笔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上。)

  六、再创情境,练*说话。

  1、导语:江南鱼米乡很美,咱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的家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家乡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2、学生分组说话,然后请代表汇报,锻炼说话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横折、横折勾两个笔画和木字旁、草字头、绞丝旁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

  教学难点: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

  教学准备:幻灯、贴图(树、鸟、鱼、禾苗)、生字卡片、图片、音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知道江南是“鱼米之乡”。

  3、明白勤劳是美德。

  教学重点:识字;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

  教学难点: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以及谁是这幅画的作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小竹排是江南地区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船。它能帮助游人过河、观光,也能帮助渔民捕鱼。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小竹排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6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开始。

  2、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和要认的字。

  3、检查字音:①生带读;②齐读。(一类、二类)

  轻声:鸟儿、鱼儿

  4、再读一遍课文,注意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通课文。

  三、观图,质疑

  1、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坐着小竹排去游玩吧!(放音乐,出幻灯)

  2、瞧,图上有谁呀?他在干什么?河里有谁?*呢?

  3、(拉动幻灯)问:小竹排在哪里游?而我们的课文写的小竹排在哪里游?(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而不在水中游?)

  可引:小竹排明明是在水中游,课文中为什么要说它是在“画中游”呢?

  四、体会,解疑

  1、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一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说扮演树、鸟、鱼、竹排、人、禾苗……。还要想想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一下看谁说得好,谁就来当小演员。

  2、说说你们都想扮演谁?(师相机贴板书)

  ①小鱼、小竹排: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②小鸟:你为什么唱歌?唱了什么?

  ③男孩: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树木密,禾苗绿油油)为什么禾苗会绿油油?

  ④小树、禾苗:你看见、听见这一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说得好的,给他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3、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小竹排就像在什么地方游?(板书:画中游)

  4、这么美丽的图画让人看了都特别开心,那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书)

  5、小朋友,你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吗?(板书:江南)对,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河多、鱼多,而且还出产许多大米,所以我们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乡“。(板书:鱼米乡)欣赏图片。

  6、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就像在画中一样,你会感到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朗读最后一句话呢?(出示课文)

  五、朗读感悟,领会含义

  1、课文学完了,智慧爷爷向我们提问了:江南风景如画,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进行讨论。

  2、汇报:画家是大自然,更是勤劳的江南人民,是他们的辛劳造就了江南如诗如画的“鱼米之乡”。

  六、扩展:

  最后,让你面对着美丽的江南,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照样子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交流识记方法:a、加一加:木+对=树  口+昌=唱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学*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木字旁、草字头、绞丝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完成练*:

  1、课后“我会读”

  2、投影出示古诗《江南》

  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赞美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拼音,部分学生拼读能力不是很强,识字量少,每天学*的要求会认的字除了在学校认记,课外自主认记较少。一年级学生好动,上课难于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儿歌

  1、看图说话

  (1)出示图:师:图画漂亮吗?生:漂亮。

  师:我们来说一说图中的美景吧!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要求:从远到*或从*到远来看。)

  (2)学生介绍图中景色,随机认识生字“排”。

  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江南)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就是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的,你们想读吗?

  2、出示课题

  (1)指导读课题。

  (2)认识“游”,齐读课题。

  二、品读儿歌,读中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就一起坐上小竹排来看美景,读儿歌吧。

  1、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完做好。)

  2、指名读。(要求:认真听,做评价。)

  3、分句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下面我们赶快走进儿歌,游览江南吧。

  (1)品读第一句话

  a出示图,师:我们乘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景。

  b读儿歌。

  认识“流”、“唱”。(流--游;给“唱”找词语朋友。)

  c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美这一句话。

  (2)、品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好开心呀!老师也想读儿歌了。下面同学们把小眼睛闭上,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a、师读儿歌,学生听并想象。

  b、生读儿歌。

  认识“*”、“绿油油”。(拼读并造句。)

  c、品读这一句话。(师:树绿、禾苗绿,一大片一大片满眼的绿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景色读出来吧。同桌互读后指名读。)

  (3)、品读第三句话

  师:江南不但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鱼多、虾多、米多,被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出示图)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儿歌,谁来读?

  a、开火车读。

  b、认识“江南”一词。(读词语;夸江南。)

  4、通读儿歌。(自读)

  师:江南真美呀!下面同学们把江南的美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注意读书姿势。

  ?、学生自读儿歌。②、指名读儿歌。

  5、生字反馈。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个游戏,考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赶快把挂在大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吧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6、背诵儿歌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偏旁的形状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进而认识相关汉字“树、苗、绿”, 借助拼音和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认识和理解 “排、中、游、流、唱、两、岸、江、南” 等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横折、横折勾”,会区分并正确写“口、日、中”3个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3、在老师引导下看图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树木密、绿油油等词语表达出来的含义,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再创情境,介绍别的地方的景色,练*说话。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会正确理解,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 “鱼米乡”、“画中游”等词语和句子,知道江南是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课件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也很美,我们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北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不一样的,美丽的江南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美不美,和咱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美景。黑板下边一些板书:江南。

  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或者东西在咱们这里见不到的?

  当同学回答到水里的竹排时,板书:竹排,重点认读汉字“排”,简单了解竹排。

  “排”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提手旁,需要用手做,右边可以理解为好几根竹子绑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认字,巩固记忆“排”,用手把一些东西绑到一起就是“排”;用手把许多竹子绑到一起就是“竹排”。 江南水比较多,“竹排”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在水上活动和运输。图中游览美景的是一个小男孩,做的竹排的根数也少,可以说是“小竹排”。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江南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4、引入课题,这幅江南美景画的名字是《小小竹排画中游》,一位小作者根据这幅画写了一首小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一下。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景的同时观察和发现与自己周围的不同,进而激发学*的兴趣。)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导语: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课,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先拼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学生在拼读时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通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互相读课文,重点比一比谁读得字音准。然后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原来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今天新认识的,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4、师:有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办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更准确地记住这些生字。现在请同学们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拼音来认识新字,同桌互相交流学*,比教师的讲解、指导更有效。)

  三、看图读文,图中感悟,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1、学*“ 小竹排, 顺水流,”

  导语: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小竹排,在哪里?它在向哪个方向前进?仔细观察水往哪个方向流?

  引出小竹排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所以说“ 小竹排, 顺水流,”“顺水流”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跟着水流流动。板书重点观察、分析认识“流”,要求认识的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没有水就不能 “流”, 右边的下半部分就好像是水在流动。撑着竹排需要用力划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没说“小竹排,用力划”而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也体现出作者惬意、悠闲的心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只是在顺着水流,欣赏美景。

  2、学*“鸟儿唱, 鱼儿游。”

  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图,猜猜小男孩在竹排上可能听到什么?引出听到小鸟的`叫声。

  课文里说小鸟在干什么?重点指导识字“唱”,理解为什么用唱。

  “唱”,要求认的字,形声字,左边口字旁表形,要用嘴唱的,右上下两个日表音,合到一起读昌。鸟儿不会唱歌,只会叫,有时我们说鸟儿叫喳喳,这里没有用“叫”而用“唱”一方面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了人,像人一样唱歌;另一方面,“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才会唱歌?心情好,很高兴的时候,作者说鸟儿唱,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鸟儿的叫声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

  导语:在水里看到什么?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出水面。

  课文里怎么说描写小鱼的?随文识字“游”。

  “游”,要求会认的生字,左中右结构,结合“流”理解和水有关,中间“方”指方向,右边有人还有孩子。本义指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如 “游泳”,这一句中就是本义指鱼儿在水中游泳。鱼儿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而图中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鱼儿表情也能体现出鱼儿的高兴。

  3、学*“*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导语:看看图中,在水的两边都有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景物,然后在对比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简练和形象。

  水的两边就是岸上,可以用“*”这个词,重点认识“两”,要求认的字,一个房子下面两个人,这里指双方,可以结合学过的“雨”辨别区分记忆;岸,要求认的字,水边的陆地,看字形可以解释为水边上高出干的地方。理解*就是指河水的两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树”,边写边分析,左中右结构,木+又+寸,是木字旁,和木有关,木头是砍树做成的,结构记忆。认识木字旁,延伸木字旁的字还有什么?

  学生会说树很多,课文中的“密”就是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说明了树木长得很茂盛。

  介绍“禾苗”, 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泛指为“禾苗”,图中南方的禾苗和北方不同,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苗,要求会认的字,会意字,艹+田,指田里生长的形状你象草的东西。认识草字头,和像草一样的较小的植物有关,比如“花、草”等。

  文中用“绿油油”形容禾苗,告诉了我们禾苗的颜色和长势,不仅绿,而且像油一样有光泽,形容浓绿而润泽的样子,长得特比好。像“绿油油”这样后两个字一样的三个字词语就叫abb式词语,延伸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什么?“绿”,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认识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板书“丝”对比讲解。

  4、 学*“江南鱼米乡,”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回忆,认识“江南”两个字。

  江,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氵+工,大河的通称,通常指长江。南,要求认的字,方位名,重点强调最下面里面的不是“羊”。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

  导语:看图想一想,在江南一带什么东西比较多,引出“鱼和禾苗”,介绍这里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成熟后就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5、学*“小小竹排画中游。”

  导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提问“画”指什么?哪里像画一样?这里的“游”还是指“游泳”吗?

  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一个小男孩,正撑着竹篙站在竹排上顺流而下,有鸟儿欢快的歌唱,有鱼儿快乐的舞蹈,看着*茂密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他不只是在水中划竹排,而是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游览,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游”在这里和前面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是延伸意思是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容地行走,比如“游山玩水”“旅游”“游览”,文中是延伸意游览风光。

  四、整体梳理,指导朗读,激**感,尝试背诵。

  1、导语:同学们,课文咱们已经读懂了,现在咱们来一起根据老师的问题回忆一下。

  出示江南美景图,然后逐句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关 键 字、词填空。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 竹排 ),顺(水流),

  鸟儿( 唱 ),鱼儿( 游 )。

  *(树木)( 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2、逐句填空时引导巩固课文,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熟读成诵。

  导语:如果是你坐在竹排上面,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看到这些美景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 竹排 ),顺(水流),鸟儿( 唱 ),鱼儿( 游 )。读得轻快些,读出喜悦、欢快的心情。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

  3、学生多种形式练*朗读,感悟朗读,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巩固笔画和字形。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注意到都有“口”,但形状又不太一样,进而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勾

  指导书写新笔画,先书空,再写。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稍微向左斜的。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直的,然后有小勾。

  3、引导找三个字的不同:这三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可以变成相同的?

  “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口”中间加一竖变成“中”;

  4、逐个字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描述占格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书空,读笔画名称,最后在书上先描后写,边写边读。

  5、教师巡视,对书写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意图:这三个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漂亮,写规范较难,还有认识新笔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上。)

  六、再创情境,练*说话。

  1、导语:江南鱼米乡很美,咱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的家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家乡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2、学生分组说话,然后请代表汇报,锻炼说话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赞美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拼音,部分学生拼读能力不是很强,识字量少,每天学*的要求会认的字除了在学校认记,课外自主认记较少。一年级学生好动,上课难于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儿歌

  1、看图说话

  (1)出示图:师:图画漂亮吗?生:漂亮。

  师:我们来说一说图中的美景吧!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要求:从远到*或从*到远来看。)

  (2)学生介绍图中景色,随机认识生字“排”。

  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江南)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就是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的,你们想读吗?

  2、出示课题

  (1)指导读课题。

  (2)认识“游”,齐读课题。

  二、品读儿歌,读中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就一起坐上小竹排来看美景,读儿歌吧。

  1、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完做好。)

  2、指名读。(要求:认真听,做评价。)

  3、分句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下面我们赶快走进儿歌,游览江南吧。

  (1)品读第一句话

  a出示图,师:我们乘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景。

  b读儿歌。

  认识“流”、“唱”。(流--游;给“唱”找词语朋友。)

  c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美这一句话。

  (2)、品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好开心呀!老师也想读儿歌了。下面同学们把小眼睛闭上,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a、师读儿歌,学生听并想象。

  b、生读儿歌。

  认识“*”、“绿油油”。(拼读并造句。)

  c、品读这一句话。(师:树绿、禾苗绿,一大片一大片满眼的绿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景色读出来吧。同桌互读后指名读。)

  (3)、品读第三句话

  师:江南不但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鱼多、虾多、米多,被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出示图)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儿歌,谁来读?

  a、开火车读。

  b、认识“江南”一词。(读词语;夸江南。)

  4、通读儿歌。(自读)

  师:江南真美呀!下面同学们把江南的美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注意读书姿势。

  ?、学生自读儿歌。②、指名读儿歌。

  5、生字反馈。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个游戏,考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赶快把挂在大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吧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6、背诵儿歌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偏旁的形状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进而认识相关汉字“树、苗、绿”, 借助拼音和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认识和理解 “排、中、游、流、唱、两、岸、江、南” 等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横折、横折勾”,会区分并正确写“口、日、中”3个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3、在老师引导下看图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树木密、绿油油等词语表达出来的含义,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再创情境,介绍别的地方的景色,练*说话。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会正确理解,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 “鱼米乡”、“画中游”等词语和句子,知道江南是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课件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也很美,我们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北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不一样的,美丽的江南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美不美,和咱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美景。黑板下边一些板书:江南。

  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或者东西在咱们这里见不到的?

  当同学回答到水里的竹排时,板书:竹排,重点认读汉字“排”,简单了解竹排。

  “排”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提手旁,需要用手做,右边可以理解为好几根竹子绑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认字,巩固记忆“排”,用手把一些东西绑到一起就是“排”;用手把许多竹子绑到一起就是“竹排”。 江南水比较多,“竹排”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在水上活动和运输。图中游览美景的是一个小男孩,做的竹排的根数也少,可以说是“小竹排”。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江南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4、引入课题,这幅江南美景画的名字是《小小竹排画中游》,一位小作者根据这幅画写了一首小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一下。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景的同时观察和发现与自己周围的不同,进而激发学*的兴趣。)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导语: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课,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先拼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学生在拼读时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通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互相读课文,重点比一比谁读得字音准。然后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原来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今天新认识的,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4、师:有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办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更准确地记住这些生字。现在请同学们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拼音来认识新字,同桌互相交流学*,比教师的讲解、指导更有效。)

  三、看图读文,图中感悟,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1、学*“ 小竹排, 顺水流,”

  导语: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小竹排,在哪里?它在向哪个方向前进?仔细观察水往哪个方向流?

  引出小竹排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所以说“ 小竹排, 顺水流,”“顺水流”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跟着水流流动。板书重点观察、分析认识“流”,要求认识的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没有水就不能 “流”, 右边的下半部分就好像是水在流动。撑着竹排需要用力划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没说“小竹排,用力划”而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也体现出作者惬意、悠闲的心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只是在顺着水流,欣赏美景。

  2、学*“鸟儿唱, 鱼儿游。”

  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图,猜猜小男孩在竹排上可能听到什么?引出听到小鸟的叫声。

  课文里说小鸟在干什么?重点指导识字“唱”,理解为什么用唱。

  “唱”,要求认的字,形声字,左边口字旁表形,要用嘴唱的,右上下两个日表音,合到一起读昌。鸟儿不会唱歌,只会叫,有时我们说鸟儿叫喳喳,这里没有用“叫”而用“唱”一方面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了人,像人一样唱歌;另一方面,“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才会唱歌?心情好,很高兴的时候,作者说鸟儿唱,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鸟儿的叫声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

  导语:在水里看到什么?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出水面。

  课文里怎么说描写小鱼的?随文识字“游”。

  “游”,要求会认的生字,左中右结构,结合“流”理解和水有关,中间“方”指方向,右边有人还有孩子。本义指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如 “游泳”,这一句中就是本义指鱼儿在水中游泳。鱼儿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而图中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鱼儿表情也能体现出鱼儿的高兴。

  3、学*“*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导语:看看图中,在水的两边都有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景物,然后在对比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简练和形象。

  水的两边就是岸上,可以用“*”这个词,重点认识“两”,要求认的字,一个房子下面两个人,这里指双方,可以结合学过的“雨”辨别区分记忆;岸,要求认的字,水边的陆地,看字形可以解释为水边上高出干的地方。理解*就是指河水的两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树”,边写边分析,左中右结构,木+又+寸,是木字旁,和木有关,木头是砍树做成的,结构记忆。认识木字旁,延伸木字旁的字还有什么?

  学生会说树很多,课文中的“密”就是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说明了树木长得很茂盛。

  介绍“禾苗”, 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泛指为“禾苗”,图中南方的禾苗和北方不同,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苗,要求会认的字,会意字,艹+田,指田里生长的形状你象草的东西。认识草字头,和像草一样的较小的植物有关,比如“花、草”等。

  文中用“绿油油”形容禾苗,告诉了我们禾苗的颜色和长势,不仅绿,而且像油一样有光泽,形容浓绿而润泽的样子,长得特比好。像“绿油油”这样后两个字一样的三个字词语就叫abb式词语,延伸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什么?“绿”,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认识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板书“丝”对比讲解。

  4、 学*“江南鱼米乡,”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回忆,认识“江南”两个字。

  江,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氵+工,大河的通称,通常指长江。南,要求认的字,方位名,重点强调最下面里面的不是“羊”。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

  导语:看图想一想,在江南一带什么东西比较多,引出“鱼和禾苗”,介绍这里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成熟后就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5、学*“小小竹排画中游。”

  导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提问“画”指什么?哪里像画一样?这里的“游”还是指“游泳”吗?

  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一个小男孩,正撑着竹篙站在竹排上顺流而下,有鸟儿欢快的歌唱,有鱼儿快乐的舞蹈,看着*茂密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他不只是在水中划竹排,而是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游览,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游”在这里和前面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是延伸意思是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容地行走,比如“游山玩水”“旅游”“游览”,文中是延伸意游览风光。

  四、整体梳理,指导朗读,激**感,尝试背诵。

  1、导语:同学们,课文咱们已经读懂了,现在咱们来一起根据老师的问题回忆一下。

  出示江南美景图,然后逐句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关 键 字、词填空。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 竹排 ),顺(水流),

  鸟儿( 唱 ),鱼儿( 游 )。

  *(树木)( 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2、逐句填空时引导巩固课文,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熟读成诵。

  导语:如果是你坐在竹排上面,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看到这些美景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 竹排 ),顺(水流),鸟儿( 唱 ),鱼儿( 游 )。读得轻快些,读出喜悦、欢快的心情。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

  3、学生多种形式练*朗读,感悟朗读,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巩固笔画和字形。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注意到都有“口”,但形状又不太一样,进而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勾

  指导书写新笔画,先书空,再写。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稍微向左斜的。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直的,然后有小勾。

  3、引导找三个字的不同:这三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可以变成相同的?

  “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口”中间加一竖变成“中”;

  4、逐个字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描述占格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书空,读笔画名称,最后在书上先描后写,边写边读。

  5、教师巡视,对书写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意图:这三个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漂亮,写规范较难,还有认识新笔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上。)

  六、再创情境,练*说话。

  1、导语:江南鱼米乡很美,咱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的家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家乡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2、学生分组说话,然后请代表汇报,锻炼说话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横折、横折勾两个笔画和木字旁、草字头、绞丝旁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

  教学难点: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

  教学准备:幻灯、贴图(树、鸟、鱼、禾苗)、生字卡片、图片、音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知道江南是“鱼米之乡”。

  3、明白勤劳是美德。

  教学重点:识字;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

  教学难点: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以及谁是这幅画的作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小竹排是江南地区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船。它能帮助游人过河、观光,也能帮助渔民捕鱼。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小竹排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6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开始。

  2、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和要认的字。

  3、检查字音:①生带读;②齐读。(一类、二类)

  轻声:鸟儿、鱼儿

  4、再读一遍课文,注意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通课文。

  三、观图,质疑

  1、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坐着小竹排去游玩吧!(放音乐,出幻灯)

  2、瞧,图上有谁呀?他在干什么?河里有谁?*呢?

  3、(拉动幻灯)问:小竹排在哪里游?而我们的课文写的小竹排在哪里游?(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而不在水中游?)

  可引:小竹排明明是在水中游,课文中为什么要说它是在“画中游”呢?

  四、体会,解疑

  1、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一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说扮演树、鸟、鱼、竹排、人、禾苗……。还要想想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一下看谁说得好,谁就来当小演员。

  2、说说你们都想扮演谁?(师相机贴板书)

  ①小鱼、小竹排: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②小鸟:你为什么唱歌?唱了什么?

  ③男孩: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树木密,禾苗绿油油)为什么禾苗会绿油油?

  ④小树、禾苗:你看见、听见这一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说得好的,给他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3、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小竹排就像在什么地方游?(板书:画中游)

  4、这么美丽的图画让人看了都特别开心,那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书)

  5、小朋友,你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吗?(板书:江南)对,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河多、鱼多,而且还出产许多大米,所以我们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乡“。(板书:鱼米乡)欣赏图片。

  6、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就像在画中一样,你会感到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朗读最后一句话呢?(出示课文)

  五、朗读感悟,领会含义

  1、课文学完了,智慧爷爷向我们提问了:江南风景如画,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进行讨论。

  2、汇报:画家是大自然,更是勤劳的江南人民,是他们的辛劳造就了江南如诗如画的“鱼米之乡”。

  六、扩展:

  最后,让你面对着美丽的江南,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照样子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交流识记方法:a、加一加:木+对=树  口+昌=唱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学*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木字旁、草字头、绞丝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完成练*:

  1、课后“我会读”

  2、投影出示古诗《江南》

  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2个生字。

  读懂句子,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结合,师生共读,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里激发学*兴趣,从而自主学*,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教法学法

  讲解、阅读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不久前,我们刚刚学完了所有的拼音,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好吗?

  出示音节:zh pi 指名读、齐读

  出示:竹排

  2、看见过竹排吗?让大家看着词儿来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出示竹排的图片)瞧,这就是竹排,把一根根的竹子排好队,捆扎起来,就成了竹排。一条条竹排就像一只只小船,载着人们飘荡在*静的河面上。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竹排有关,题目叫做小小竹排画中游。

  出示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师:题目中还有一个好朋友在等着我们,是谁呢?认识游。

  2、 师: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书本第64页,试着读一读课文吧!争取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

  3、 学*生字。把你最喜欢的那个朋友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怎么记住它?(中、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

  4、 去掉拼音识字。

  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1)、借助拼音自己练*读短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的读音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

  2、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话

  (1)、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小男孩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悟第2句。

  (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板书:*)

  ①、河的*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②、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③、读短文第3行。

  (2)、看图,读短文第4行。

  ①、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②、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3)指导读第2句。

  */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3、指导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1)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2)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3)指导朗读第3句。

  4、练*朗读课文,能够达到背诵课文。

  五、巩固复*。

  1、读词语:树木 禾苗 小竹排 江南 * 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年级的一篇写景诗歌,而孩子学*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一个难点。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识字是低段孩子学*的重点,所以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快的识记了这课的生字,并且反复读,形式多样:小老师带读,去掉帽子读,分组比赛读。

  2.在教学中不断巩固语文的知识点。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3.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出示课文投影片后我问学生:小朋友在宽阔的江面上划着竹排都看到了什么?快自己读读课文。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认真地读着课文,很快找到了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等处,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说文中的意思,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了密、绿油油等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的积极性。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等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信心会更足。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刁”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课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图意)。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 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南”是前鼻音)

  3、自由读之后,开展朗读竞赛。帮助正音。(注意“两”是后鼻音,“绿”是撮口音

  4、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哪里,谁能说一说?

  a.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b.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c.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 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d.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老师讲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背了下来,现在哪个小朋友最勇敢,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像,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联系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

  三、复*巩固生字词

  1、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有些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如“两”:两个人躲在屋檐下,横就像屋檐。竖和横就像屋子。唱:今日唱,明日唱,天天开口唱。)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出示课件,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如:长江,江面,江河,江边;幼苗,护苗,秧苗:种树,砍树,大树,树根,树冠,树枝。排队,排长,前排;绿化,绿草,绿油油。)

  四、练*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一”,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教学小结:

  本课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在自由读之后。我让学生开展朗读竞赛,从而激起他们的读书欲望。并及时帮助他们正音。最后又伴随乐曲朗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一、』”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之情。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和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瞧一瞧(出示图画),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2、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言。(夸一夸看到的景象)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3、出示课题。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音节。

  三拼音节:

  轻声音节:

  a.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b.去掉拼音,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

  c.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本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目标

  1.记住7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和1个偏旁,并能正确书写。认识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画”字,大家还认识吗?齐背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

  1、简笔画“竹排”并介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个别生读,指导“绿油油”读轻声。

  4、全班齐读。

  三、认识生字

  1、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能读准吗?个别生读,全班读。

  2、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抢读。

  四、精读课文

  1、小男孩撑着竹竿,小竹排顺着水流缓缓前进,沿途他都看到了什么景色?再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词句,多读两遍!

  2、生读句子,师简笔画“鸟”“树”“鱼”“禾苗”。

  A、如果你们就是唱歌的小鸟,你们会唱什么歌?

  B、诵读《江南》,如果你们是河里的小鱼,会做什么游戏?出示“鱼乡”图。

  C、禾苗长大变成什么?还有哪些植物可以形容成“绿油油”?出示“米乡”图。

  3、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会怎样赞叹?

  4、谁会解答小小竹排“画中游”不是“水中游”?

  5、配乐朗读。

  6、指导背诵

  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图片、简笔画,突破难点。

  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材更显其生动有活力。教师随学生读文简笔画,最后整体感受,再现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洞庭湖捕鱼图;秋天粮食丰收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α、想像感悟,读出欢快的情绪,读出江南的美景。

  儿歌的第一句写的是: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我们现在都站在竹排上,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学生说:我听到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欢迎我。有学生说:我看到了河水清清的,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进一步提问:“小鸟都唱了些什么?”“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感悟领会出小鸟和小鱼的可爱,从而激发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b、配乐朗诵,将学生对江南“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的领悟推向高潮。

  c、通过一首白居易的诗《忆江南》,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笔赞美过江南。

  d、熟读成诵。在多种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在反复地朗读之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江南的美景记在心中,达到背诵的程度。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全班赛读、赛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这是一年级孩子学*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课件辅助,突破难点。在课前谈话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有些学生通过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经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们这边(孩子们第一次做这样“了解”作业,还是比较好的),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现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着说:“桥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当让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啊,我的图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场景。因为孩子们说得比较全面,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知识还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别专注。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虽然没有正式上课,但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而有一个同学看到一幅图时忍不住问:“我们的教室在哪里?”虽然听起来似乎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细思量,是因为孩子觉得这地方美,我们的学校就在这样的地方而高兴。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的积极性。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等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像小叶这个男孩,他的识字能力比较弱,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整堂课都能积极参与,相信他收获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翘舌音不分,但我还是请他读,因为他信心十足地举着手,同时也给了他表现的机会。另外在朗读比赛中,虽然同学们明显觉得一位同学好,但我还是不忘给差的同学鼓励,因为他的勇敢。的确,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信心会更足。

  3、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今天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能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另外今天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也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只有一个人发问,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赞赏的,相信在以后的学*中他们会学会提问。(开学两个多月来,一年级的孩子进步是最明显的,他们从不会到会,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对课堂的冷场也是我预想之中的。)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许多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1、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2、关注了后进的孩子,但是对中间型的学生似乎表扬、鼓励用得少了些,导致后半节课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要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

  3、识字环节趣味性不够。如果在中间安排一个识字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投入,比歌曲的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还是一群6、7岁的孩子。

  4、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课堂上有时候真的会有好多“意外”发生,就比如那句“我们的教室在哪里”,真的让我心中一震,虽然我也及时处理了。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对于生成,我应该更好地处理,这样课才会更精彩。

  5、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一年级的孩子学*这样写景的诗歌确实是一个难点,上过后才发现真的遗憾多多。还望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由于课前让学生充分预*课文,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熟悉,到上课前,甚至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背诵本课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字,认识“草字头”。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不足:

  1、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本来预计对生字“中”的书写指导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完成。准备了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欣赏动画,通过动画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通过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有感情地跟读课文。

  2、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的拼读与掌握始终应该作为重点。但是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在这节课中,我只拿出两个字来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而没有巧妙地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相似字拿出来进行辨析认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可以运用点点或圈出来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需要在*时的课堂中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

  3、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的太满,因此这节课有前紧后松的感觉,学生在后面的半节课中,积极性明显降低。此时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贴生字卡片或将生字卡片奖励给孩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太少没有及时、到位。

  4、教师缺乏细节的注重,在小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语言有时不准确,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优点:

  1、布置给学生的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绝大数学生能够在上课前读准生字,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将课文背诵下来。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可以说很多学生在这节课中愉快地接收着知识。

  "课堂是活的。好的语文课堂,要不断生成丰富的资源;好的语文老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因势利导,随机渗透地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在教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我对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学生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资源:

  一堂语文课,一位老师和几十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且不说教师方面,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奇妙功效。"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作为资源,以学定教,课堂上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对教案进行调整。可改变教学思路,变换实践形式。

  这节课正是一个原本没有预设的问题――"人能走进画中吗",引出了一幕"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前,我对课文的处理思路和课堂中的并不太一样,是孩子的这个疑问才让我意识到,要让孩子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就要带他们走入画中。潜意识中,教案就跟着学生的学*思路前进。我感到这节课中,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活,课堂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安全的气氛,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走进了画中。

  2,音像,图片是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资源: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苏霍姆林斯基语)。本节课为了让海岛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动用了许多直观资源:如生动的课文插图,真实的竹排照片,学生通过直观,多侧面地认识了竹排,对它产生了向往,甚至体会到坐在上面的感受。这些都是文字分析无法达到的功效。为了让诗歌中简练的语言"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在儿童心中"活"起来,我引入课文录音,借助了联想,学生内心的表象终于被激活,兴奋地喊"我看到了"。

  这些课程资源可以让孩子兴趣盎然,热情投入地学*语文,难怪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后说:"儿童的思维若是鱼,我们要为他造海;儿童的思维若似鸟,我们应为他开天"。"开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吗?

  这是一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诗歌,适宜学生诵读。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预**惯,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前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了预*,要求比较简单:1、把课文读熟 2、给课后生字加上拼音。提前预*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开始培养。经过预*阶段的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也初步认识了几个。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朗读、感悟。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从小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主动探究识字的规律和方法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识字*惯,感受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在本课,我主要运用了一下几种识字方法:

  1、拼音识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对生字的初步整体认识上。

  2、看图识字法,主要运用在“流、排”字的认识上。在讲“流”的时候,我将“流”字和一张分了三个方向流动的河流图片放在了一起,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图中的河水走向和流字的哪一部分很相像?”通过学生自己对图片的观察,记住了“流字的下半部分,就像这幅图片当中的小河流水,有的向左流,有的向前流,有的向右流。” 在认识“排”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竹排,再认识这个字,竹排的“排”六个短横,就像六根竹子,被两条长长的线捆在一起就形成了“排”字。在这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可以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了解词义。

  3、偏旁记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流、江、游、唱”的认识上,通过对三点水旁的归类,认识了“流、江、游”,通过口字旁记住“唱歌”的“唱”

  4、猜谜识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苗”字认识上。通过“小草长在田头上”这个字谜,让学生即记住了字形又认识了新的偏旁部首“草字头”。

  三、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

  1、想像感悟,读出欢快的情绪,读出江南的美景。

  儿歌的第一、二句写的是: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我们现在都站在竹排上,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学生说:我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唱歌。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茂密的树苗,绿油油的禾苗。我进一步提问:“小鸟都唱了些什么?”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教师随机板画的形式,让孩子领悟到江南的美,从而激发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2、质疑解疑,解决具有引申含义的词语。

  “鱼米乡”——关于儿歌的最后一句“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中的“鱼米乡”的理解,我就是先请学生读读句子,并提问:“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部分学生摇着头,表示不知道。有一位学生说:我知道是鱼非常多,大米特别多。我又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田里种着大片的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之乡”。就是“鱼儿多、稻米多的地方。”

  “画中游”——这个“画”字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字,也是具有引申含义的字。首先,在上课伊始,我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然后带着问题我们走进了课文。当我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用画的形式板书出来时,孩子门立刻明白了,是江南的景色美,美的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在画中游一样。我通过一步一步的设疑解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这个“画”指的不是“图画” ,而是指“江南的美景”。

  3、通过一首白居易的诗《忆江南》,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笔赞美过江南。

  4、熟读成诵。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多种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而是放在反复地朗读上,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江南的美景记在心中,达到背诵的程度。

  一年级新教材里有很多优美的课文,但是如何把握学生字和学课文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上这节课时,我在以下环节处理好。

  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由于课前让学生充分预*课文,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熟悉,到上课前,甚至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背诵本课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字,认识“草字头”。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不足:

  1、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本来预计对生字“中”的书写指导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完成。准备了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欣赏动画,通过动画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通过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有感情地跟读课文。

  2、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的拼读与掌握始终应该作为重点。但是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在这节课中,我只拿出两个字来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而没有巧妙地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相似字拿出来进行辨析认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可以运用点点或圈出来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需要在*时的课堂中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

  3、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的太满,因此这节课有前紧后松的感觉,学生在后面的半节课中,积极性明显降低。此时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贴生字卡片或将生字卡片奖励给孩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太少没有及时、到位。

  4、教师缺乏细节的注重,在小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语言有时不准确,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优点:

  1、布置给学生的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绝大数学生能够在上课前读准生字,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将课文背诵下来。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可以说很多学生在这节课中愉快地接收着知识。

  在学*“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适时点拨,突破难点。在学*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巩固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掉拼音进行识记的巩固。有比较归纳识字,就像“江、流、游”,还有像猜字谜、利用图片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课堂教学机制有待加强。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单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仍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课题

  小小竹排画中游

  总课时数

  2

  2.

  课型

  新授

  3.

  辅助工具

  课件

  4.

  教学内容 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5.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但每个环节都要把要求说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降低识字的难度。并设计有梯度的联系巩固。

  6.

  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我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的快乐。

  预*作业

  7.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2、指导学生看图弄懂图意。 3、通过学*课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过程 教后反思

  8.

  教与学 课前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能介绍一下你都是到哪里去旅游过呢? 一、 复*生字词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排游中流 唱苗岸树 两绿江南 2、课件出示第二关迷宫夺旗。(播放两遍) 第一遍,生自由读,全部出示结束后,请学生同桌互读,有不会的抓紧时间向同桌请教。 第二遍,开火车夺红旗。 二、 细读课文 师:咱们班的孩子们可真厉害,两关都能顺利闯过,生字宝宝读得这么准,读课文是不是更有信心。 1、自读课文 请自由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提醒学生找文中的句号) 咱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 师:真棒,这个也难不倒你! 师:第一句谁来读给大家听? (1) 第一句 指名读 真好听,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句? 师:你的读书声让老师看到了鱼儿在游来游去! 师: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你的读书声让老师听到了鸟儿在歌唱。 师:鸟儿会唱些什么呢? 师:多么可爱的小鸟啊,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呢?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连鱼儿都忍不住想跳到水面来看美丽的风景了。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是啊,当你坐在小竹排上,看到鸟儿在你身边歌唱,鱼儿在竹排边游来游去,多么高兴啊!带着我们高兴地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句!看谁读得最美、最甜。 师:看他多开心,脸上都笑眯眯的。来我们男女生来个比赛,看谁读得最开心,最高兴。 (2)学*第二句话: 生读第二句。 师:喜欢这一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师:河的**长着许许多多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这就叫:** 生接:树木密。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树木读得再密些,禾苗读得更绿些呢? 师:出示课件。这一棵连着一课许许多多的树,数也数不清,这么多,这就是: 河的**还有许许多多绿的发亮的禾苗,这就是: 师:那这绿油油的禾苗长大后会长出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课件展示禾苗的成长过程)禾苗是水稻的幼苗,水稻成熟脱皮之后就是大米。看到这就会知道禾苗长大会长出什么了吧? 师:这绿油油的禾苗真好看,想一下:

  还有绿油油的什么? 生说, 出示课件。 绿油油的稻田 绿油油的麦苗 绿油油的小草 3、学*第三句话: 课件演示:鱼民打鱼的紧张场面。农民收割庄稼的丰收场面。 师:从图画可以看出:江南的鱼多,江南的米多,江南的树多,江南的菜多,江南的人民勤劳。 (以上几句话用小黑板出示)你能概括的说一下江南是怎样一个地方? 师:现在我们坐在小竹排上,你的感觉怎样?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小竹排明明是在水里游,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 师小结:确实是这样。这里的景色迷人,因此小作者才说《小小竹排画中游》。让我们一齐拍起手来再读一读美丽的江南吧! 三、 赏析拓展: 江南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配乐播放图片。 出示课件。配乐欣赏江南风光。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师:江南风景优美,吸引了许多人去参观游览,有许多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诗歌:出示《江南》

  课中操:

  1 2

  拍拍手,

  34

  点点头,

  56

  拍拍肩,

  78

  扭扭腰

  2 2

  伸伸臂

  34

  摇摇头,

  56

  跺跺脚,

  78

  跳一跳

  910

  快坐好

  四、 写字指导

  1、 这个字念什么? 2、 谁来给它找朋友? 3、 这个字有哪些笔画? 4、 怎么样才能把它写好看? 5、 师范写,学生书空。 6、 学生作业展示。

  五、江南很美,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

  指名学生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两遍。

  全班齐读

  学生看见一个词语读一个,读对了就插上红旗。

  指名读

  生:三句话

  生读

  生1:鸟儿它唱:我的家乡真美呀,请到我的家乡来吧! 生2:我家乡的人民多么勤劳啊!我家乡的孩子多么的聪明勇敢。 生:鱼儿在水里欢蹦乱跳地游着,一会又跳出水面。 生:我的心里特别高兴,我非常喜欢江南的美景。

  生:**树木密。

  ;


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通用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在集中学*拼音后的课文启始单元,孩子们从拼音的学*过渡到课文,还有些陌生,而且对于生字的识记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关注兴趣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徜徉于充满情趣的朗读与识字的学*过程中,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实现以下教学设想。

  一、低年级语文要上得有情有味。

  我们常说,语文课,要有韵味,有情感,老师要做足语言文字的功夫。低年级的课文,不象中高年级的课文那样篇幅长,情感丰富而厚重。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小同学,短短的儿歌、小诗、美文,虽短小,但精美、凝练,展现的是多彩的世界,表达的是丰富的情感。作为低年级老师,深钻教材,做足语言文字的功夫,尤为重要,通过语文教学,要把蕴涵在短短几行字中的知识与情感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孩子。

  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在备《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经过反复钻研,思考,怎样通过这短短的三句话,让我们的孩子能通过读文领略江南美丽的风光并兴味不减地识字、积累呢?“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我们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本课的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得十分密切。鲜亮、精美的图画是最能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插图”既是教材中信手拈来的活教材、好教材。同时又是学生学*本课生字的载体。在教师范读课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自己读课文,同桌互相读课文之后,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读完小诗歌,谁能说说那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呀?”让学生把自己读到,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汇报出自己读懂的内容后,我适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你们描绘的是这样的景象吗?”把孩子从文中读到的、想到的变为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而且充分借助插图,随着学生的观察、汇报,我相机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词语,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记一记,在孩子们兴趣所向的时刻让生字、新词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原本枯燥的读词、识字、理解字意变得有形有色!而且充满孩子们喜欢的情味。

  二、低年级识字要多种形式复现“随文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是识字的任务是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堂上只有把识字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让生字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复现,逐步加深孩子对生字的感知印象,一个个生字,就象一颗颗珍珠,只有回归课文中,它才会更加璀璨升辉。例如:在入课后,我用范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愿望,同时要求他们做到“手、眼、耳、脑”综合运用,凝神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让字、词、句、文在孩子头脑中产生初步印象。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指读课文,用铅笔画出自己刚才记住的字。借助手“指”,可以使他们凝神于一个一个汉字,从而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促使学生为满足需求而积极参与。例如,在读到“禾苗绿油油”这一句时,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在学生认读后,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让他们边读边想象“绿油油”是什么样?在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适时出示图片,“看,是这样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这就叫绿油油”,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词语。这样的读文并巧妙的识字、学词,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在阅读中识字更是轻松、快乐的。

  三、低年级朗读要入情入境。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言文字要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化为悦耳动听的声音,洋溢出浓浓的韵味,悄悄流入学生的心田。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课堂上书声朗朗,让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教学中,努力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入境”的铺垫,力求营造一种适应低年级、切合课文文本的学*、朗读氛围,循循善诱,逐步提升,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使文本中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朗读中。例如:在入课后,我用范读激起学生读文的愿望,鼓励学生自己读文,并能把自己初读课文的成果展示给自己的同桌。又如,在学生汇报朗读第一句话时,我随即点拨引导:听你读,我仿佛看到听到小鸟的叫声,多美呀!谁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些许理解,我借助充满赏识的评价意在引领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理解到的通过读来表现出来。也让学生从朗读中能够获得快乐的体验。在引导学生理解“绿油油”词义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是什么样的禾苗?”学生会回答出“绿油油的禾苗”,我顺势引导:我们还可以这么说“禾苗绿油油”,使学生初步懂得内容一样,表达方式不同,是为了不同的表达需要。紧接着我启发学生:“你们想一想,再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也是绿油油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理解、运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再回读这课文时,此时的朗读,是充满理解、情感体验的个性化的朗读。在课堂教学将进尾声时,我仍不丢弃让学生朗读、体验的时机:“听,动听的音乐响起,拿起书,再来美美的读课文。”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再次领略文中那美丽的景色,感受语言文字的感人意蕴。让朗读贯穿课堂始终。

  四、低年级教学要注重*惯养成。

  孩子们刚刚入学一个多月,一切对于他们都是新鲜的。他们好奇、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恰恰这个时期,是孩子良好学**惯的养成时期,因此,课堂上,要关注孩子们的*惯培养,从一点一滴中,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

  比如,孩子在读完课题时,我鼓励孩子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我范读课文时,提出明确要求:仔细听,让每个字都争取都装进你的小耳朵里。在学生互相读课文时,我要求他们:“读的同学要把字读准确,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读对了,要表扬他,读错了要帮一帮他。”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比如,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我要求他们:“轻轻打开书64页,用小手指指着书上的字,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看看上边的拼音,一定要想办法认识它。”小小的要求,意在是学生明白,课堂上,做事要轻,要学会指着字认读,要学会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又比如:在教学排这个字时,我引导孩子:“你们再仔细看看竹排什么样呀?(是几根竹子绑成的)一根一根的竹子绑在一起就做成了竹排,你们看“排”字的右边多象这小竹排呀!”“仔细看看图,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引导,意在使学生学会观察。再比如,理解禾苗绿油油这一环节时,我引导学生“绿油油”又是什么样?小禾苗不仅长的可爱,更喜人,绿油油茁壮的样子告诉人们今年一定会大米满仓,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呀!想象眼前的图景,读出你心中的喜爱。这样的环节,意在渗透给孩子如何表达,如何朗读!

  一、  说教材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写的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美丽的风光,让他产生了“如在画中游”的美好感觉。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饱含着对**景色的由衷赞美,洋溢着小朋友欢快舒畅的心情。学*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这一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初读课文。第二课时,图文结合,理解韵文内容,会写两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前收集有关江南的图片、儿歌、 课件、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磁带、学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读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学*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本文是一首诗歌,诗句节奏鲜明,利于学生朗读。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关注兴趣,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和背,让他们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生字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结构,并说说记住字形方法,初步了解字义进行扩词,选词说一个完整句。课堂集中和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互相交流学法。教师点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师生对读,小组读,小组接力读,配乐表演读……读出赞美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尝试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你们去过江南吗?想不想去江南游玩?今天我们就坐在竹排上和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吗?(播放配乐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随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综合化,让学生在优美的动画和悠扬的乐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标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相机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用四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

  a,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慢速大声读)

  b: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速度稍快读)

  c:三读:圈圈画画,识记生字。(划本课需要认读和书写的生字)

  d:试读课文,巩固生字。(能把课文比较通顺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以上层层提高的方法,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识记,我设计了一个 大转盘游戏:(自制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在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他们对语文学*浓厚的兴趣。

  (三)以读为本,体验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课文。

  2、 前后座读,小组读,同座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坚持以读为本,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四)指导书写,享受快乐。

  1、 出示“口、日”,指名读。

  2、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一写。(注意笔顺规则,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

  3、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写好这两个字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日”字两竖要写直,第三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的横要和横折钩的钩相连。

  4、 练写。(引导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再写,提示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5、 把学生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一年级学生写字指导是重点,要求每个学生都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教师要细致耐心地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第二课时

  导入

  1、“抓特务”游戏:在黑板上挂出大幅简笔画,上有丛林、山岩等,将所学生字、拼音分布其中,让学生去搜索。

  2、“一字开花”。(练*用本课学过的字口头组词。)

  (采用游戏的方法再现生字,激发了学生学*生字的欲望,达到趣味识字,巩固深化的目的。)

  精读

  播放动画和乐曲,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欣赏江南美景。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江南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感悟

  1、 播放课件。说说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你会看到哪些景物?(理解“顺水流、绿油油、江南鱼米乡”的含义。)

  2、 为什么说小竹排是在“画中游”?

  3、 看到这些美景,你会说些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江南的美,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背诵

  边读边背边想象诗歌描绘的风光,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可以和别人合作,也可以自己练*,可以大声背,也可以不出声想象诗中景物练*……)

  (灵活的读背方式,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熟读成诵,促进了语言的积累。让他们可以程度不同地领略到诗歌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内容之美、意境之美。)

  说话

  播放课件,小竹排载着大家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区,你能说几句赞美的话吗?

  (进行情境说话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讲话完整通顺,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拓展

  1、 小小展览会。将收集到的有关江南风光的图片和照片张贴在教室里,大家共同欣赏。

  2、 请你做小导游,介绍一处江南风光。

  (这个练*可以延伸到课外完成,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写字

  1、 出示“中”字。读一读,你怎样记住这个字?(书空)

  2、 引导观察田字格中的“中”字,你发现了什么?(“口”写得要扁一点,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3、 教师示范写字,让学生注意扁“口”的写法。

  4、 练写。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5、 评议。(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

  (写字练*要体现弹性,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学生对写字的信心和兴趣。)

  词语解释

  竹排: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

  密: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

  禾苗:指水稻的幼苗。

  绿油油:形容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

  江南鱼米乡: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诗歌,诗歌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诗歌我将分2个课时进行授课,这是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学会由远至*,由左至右地看图;

  3、体会江南风景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感受江南之美。

  教学难点:

  1、在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况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旧知导入法。温故而知新,运用旧知导入可以为学生学*课文打好基础。

  2、情境陶冶法。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无法让其亲临江南的情况下,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的情景,让他们可从听觉、视觉感受江南的美。

  三、说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此,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

  1、朗读感悟法。

  2、小组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导入,巩固知新

  一个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识记在心,是需要反复巩固练*的,因此,我选择了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而这种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有效地避免了识字的枯燥,巩固了生字识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