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2.5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米=0.1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

  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1、2个)

  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第二副情景图

  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

  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

  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

  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

  课件演示:把一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说一说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

  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练*: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3、4个)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练*巩固

  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

  0.10.40.070.80.01

  1/104/107/1008/101/100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0.190.06

  3、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米9角=()元

  19厘米=()米7分=()元

  6厘米=()分米6分=()角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会更深入学*小数的有关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教学立足于“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为此,本课设计,倾力实现数学教学的三特性:其一是现实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其二是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三是文化性,引导学生在活泼灵动的问题诠释和“数学史话”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特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例题1。

  学情与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0、85、5、98和2、60(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商品的价格是学生生活中与数学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欣赏他人的“社会小调查”的记录单时,在对比x、xx元和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商品的价格的两种方法中,引领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生活,走*小数,初步感受学*小数的现实意义:运用小数记数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去研究它。]

  二、认识小数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元角分

  0、850元8角5分

  5、985元9角8分

  2、602元6角0分

  5、师:从大家的踊跃发言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已经懂得看用小数边表示价格的方法,现在能用小数写出这些商品的价格吗?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生活中用x、xx元和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商品的价格是最常见的方法,这样的两种表示方法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用小数表示价格的练*可以深化对小数含义的理解,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尝试,互相交流来实现的。]

  三、教学例1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2、师:通过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知道小数不光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而且可以表示如身高、重量、速度……。生活里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75厘米,你能把老师的身高会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75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数,再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而过渡到了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与探究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理论。]

  4、师: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

  (在1分米下方显示1/10米、0、1米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再点击课件将3分米长的部分变为兰色。)

  师在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长的部份,提问: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作零点几米?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0、7米,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这个环节通过课件形象地唤醒了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与7分米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不但避免课堂单一枯燥也为过渡到下个环节提供铺垫。]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学情预设:可能的想法有:①18厘米是18/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18米②18厘米可以看作10厘米和8厘米,10厘米是1分米,也就是0、1米,8厘米是8/100米,是0、08米,合在一起也就是0、18米……]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厘米的教学同分米的教学相同,关键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里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只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1厘米、3厘米和18厘米用小数表示米作单位,在教学中重在说清18厘米就是0、18米的算理,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1、75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此处,学生将1米30厘米写成1、30和1、3都是正确的,贵在能让他们说出其中不同的想法。)

  如果老师告诉你们,林承同学的身高是1、42米,你能说出他身高几米几厘米吗?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有整体性,通过把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且,教师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等于几米几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四、运用拓展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小数可不像现在的写法,那时是这样表示小数的(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的“你知道吗?”),你们觉得那种写法比较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原来小数还可以“这样写”,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写法,体会到数学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数学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简洁美更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力求在了解小数的实用“工具性”时,也感受其浓郁的“人文性”。]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五、总结延伸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一、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与延伸点。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思路的关键。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新课开始,创设学生在“社会小调查”中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这样的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烈体会小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独特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抽象枯燥的,而且是非常有趣并富有亲*感的,并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用多种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生感知小数的形象支撑,同时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概念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作为支撑。只有在具体形象支撑下学生才能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概念的本质。教材的设计也充分的遵照了这一原则。先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再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来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一本质联系,最后的应用是结合自己的身高说说怎样用小数来表示,三个环节每个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展开的。本课教学设计也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的,就是在传授例1前,让学生汇报课前要求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老师也适时呈现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的资料,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也防止部分学生形成小数只能表示商品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三、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形式。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入,期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有启发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学*,又有独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畅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5/10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新知学*

  1.教学例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0米。

  介绍:(边板书)5/10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2)小数的读和写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2.教学例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

  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2)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3)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4)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61.8380145.2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5读作零点五0.4读作零点四

  1.2读作一点二3.5读作三点五

  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三个部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环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糖果0.1元铅笔0.45元

  书包21.5元火腿肠10.08元

  饼干68.90元娃娃88.88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我们学过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的家就安在整数的右下角。(板书小数.小数点)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表示糖果价格和铅笔价格的这两个小数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0.1小数部分有一位数,0.45小数部分有两位数。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0.1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位数字的数叫做一位小数,0.45这样的小数部分有两位数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同学们明白了吗?

  二、探索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读写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指生读刚才的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生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师:你们真棒,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我说你写”的小游戏,准备好了吗?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本上写。

  师:5.32.600.07

  师:他们写的小数对吗?小数点的位置准确吗?它们是几位小数呢?怎么读呢?

  生:5.3是一位小数,读作五点三。2.60是两位小数,读作二点六零。0.07是两位小数,读作零点零七。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会读小数,也会写小数了,看到这些价格你们知道怎么用元、角、分来表示吗?

  生:指生报价格。

  师:小数点左边的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

  生作答,教师相机板书:元角分。

  师:再次巩固小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2.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适时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用小数可以表示价格。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呢?

  生:生1生2生3···(生想用小数来表述什么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回应)

  师:同学们,它虽然叫小数,可是它的功能可一点也不小啊!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吧。

  师: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厘米分米米···

  师:同学们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出示课件1米)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生: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你总结的真准确。也就是说1/10=0.1。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你能把相应的小数填在括号里吗?

  师: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师:同学们,参照1分米=1/10米=0.1米,我们知道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那么分母是100的我们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0的小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

  师:1/100=0.01

  (3)表示长度的时候,小数点左面的数表示的是?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第二位表示的是?

  (4)用小数表示身高。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数可以表示长度,那么我们怎样用小数来表示我们的身高呢?

  师:1米30厘米超过一米不足两米,整数部分是一,30厘米等于0.30米,所以1米30厘米等于1.30米。

  (三)练*巩固(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是否会熟练使用小数。

  (1)完成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汇报集体订正)

  (3)把日记里的数改写成小数。

  三、拓展练*,我创意我做主。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

  元角分

  0.45元读作:零点四五

  ↓↓↓

  整小小1分米=1/10米=0.1米

  数数数1厘米=1/100米=0.01米

  部点部

  分分

  .米

  米分米厘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质疑法、练*法

  学法:观察法、交流法、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2分钟)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1、1/2、2、4、1/3、2/4、100

  我们以前学过像1、2、4、100这样的整数,

  还学过像1/2、1/3、2/4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数,板书题目

  二、出示目标(1分)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三、自学指导(10分钟)

  (一)认识小数

  课件播放图片

  思考:1.分别说说它的价格是多少?

  2.它们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3.这些数都叫什么数?

  4.观察这些数,与前面学过的数儿有什么不同?

  5.这个点在小数中怎么读?试着读一读?

  6.小数与前面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四、质疑探究(12分钟)

  1、初步理解0.1的含义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1/10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2、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5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3、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

  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4/10米(0.4米)7/10元(0.7元)

  五、课堂练*:(15分)

  (一)课堂检测

  1.如果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

  2.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米。

  3.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5分米、8分米呢?

  (二)堂清作业

  1.把1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是(),用分数表示()。

  2.1/100米,写成小数是()。

  3.3厘米等于多少米呢?45厘米、78厘米呢?

  4.5角是5/10元,还可以写成()。

  4.8元5角写成小数是()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像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叫做小数点。

  3、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米。

  4、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4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7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2.5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米=0.1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

  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1、2个)

  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第二副情景图

  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

  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

  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

  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

  课件演示:把一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说一说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

  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练*: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3、4个)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练*巩固

  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

  0.10.40.070.80.01

  1/104/107/1008/101/100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0.190.06

  3、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米9角=()元

  19厘米=()米7分=()元

  6厘米=()分米6分=()角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会更深入学*小数的有关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教学立足于“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为此,本课设计,倾力实现数学教学的三特性:其一是现实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其二是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三是文化性,引导学生在活泼灵动的问题诠释和“数学史话”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特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例题1。

  学情与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0、85、5、98和2、60(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商品的价格是学生生活中与数学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欣赏他人的“社会小调查”的记录单时,在对比x、xx元和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商品的价格的两种方法中,引领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生活,走*小数,初步感受学*小数的现实意义:运用小数记数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去研究它。]

  二、认识小数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元角分

  0、850元8角5分

  5、985元9角8分

  2、602元6角0分

  5、师:从大家的踊跃发言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已经懂得看用小数边表示价格的方法,现在能用小数写出这些商品的价格吗?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生活中用x、xx元和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商品的价格是最常见的方法,这样的两种表示方法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用小数表示价格的练*可以深化对小数含义的理解,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尝试,互相交流来实现的。]

  三、教学例1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2、师:通过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知道小数不光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而且可以表示如身高、重量、速度……。生活里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75厘米,你能把老师的身高会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75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数,再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而过渡到了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与探究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理论。]

  4、师: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

  (在1分米下方显示1/10米、0、1米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再点击课件将3分米长的部分变为兰色。)

  师在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长的部份,提问: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作零点几米?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0、7米,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这个环节通过课件形象地唤醒了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与7分米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不但避免课堂单一枯燥也为过渡到下个环节提供铺垫。]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学情预设:可能的想法有:①18厘米是18/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18米②18厘米可以看作10厘米和8厘米,10厘米是1分米,也就是0、1米,8厘米是8/100米,是0、08米,合在一起也就是0、18米……]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厘米的教学同分米的教学相同,关键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里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只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1厘米、3厘米和18厘米用小数表示米作单位,在教学中重在说清18厘米就是0、18米的算理,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1、75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此处,学生将1米30厘米写成1、30和1、3都是正确的,贵在能让他们说出其中不同的想法。)

  如果老师告诉你们,林承同学的身高是1、42米,你能说出他身高几米几厘米吗?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有整体性,通过把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且,教师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等于几米几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四、运用拓展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小数可不像现在的写法,那时是这样表示小数的(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的“你知道吗?”),你们觉得那种写法比较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原来小数还可以“这样写”,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写法,体会到数学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数学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简洁美更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力求在了解小数的实用“工具性”时,也感受其浓郁的“人文性”。]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五、总结延伸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一、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与延伸点。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思路的关键。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新课开始,创设学生在“社会小调查”中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这样的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烈体会小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独特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抽象枯燥的,而且是非常有趣并富有亲*感的,并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用多种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生感知小数的形象支撑,同时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概念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作为支撑。只有在具体形象支撑下学生才能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概念的本质。教材的设计也充分的遵照了这一原则。先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再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来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一本质联系,最后的应用是结合自己的身高说说怎样用小数来表示,三个环节每个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展开的。本课教学设计也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的,就是在传授例1前,让学生汇报课前要求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老师也适时呈现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的资料,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也防止部分学生形成小数只能表示商品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三、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形式。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入,期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有启发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学*,又有独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畅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5/10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二、新知学*

  1.教学例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0米。

  介绍:(边板书)5/10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2)小数的读和写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2.教学例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

  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2)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3)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4)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61.8380145.2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5读作零点五0.4读作零点四

  1.2读作一点二3.5读作三点五

  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三个部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环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糖果0.1元铅笔0.45元

  书包21.5元火腿肠10.08元

  饼干68.90元娃娃88.88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我们学过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的家就安在整数的右下角。(板书小数.小数点)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表示糖果价格和铅笔价格的这两个小数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0.1小数部分有一位数,0.45小数部分有两位数。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0.1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位数字的数叫做一位小数,0.45这样的小数部分有两位数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同学们明白了吗?

  二、探索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读写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指生读刚才的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生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师:你们真棒,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我说你写”的小游戏,准备好了吗?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本上写。

  师:5.32.600.07

  师:他们写的小数对吗?小数点的位置准确吗?它们是几位小数呢?怎么读呢?

  生:5.3是一位小数,读作五点三。2.60是两位小数,读作二点六零。0.07是两位小数,读作零点零七。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会读小数,也会写小数了,看到这些价格你们知道怎么用元、角、分来表示吗?

  生:指生报价格。

  师:小数点左边的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

  生作答,教师相机板书:元角分。

  师:再次巩固小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2.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适时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用小数可以表示价格。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呢?

  生:生1生2生3···(生想用小数来表述什么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回应)

  师:同学们,它虽然叫小数,可是它的功能可一点也不小啊!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吧。

  师: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厘米分米米···

  师:同学们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出示课件1米)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生: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你总结的真准确。也就是说1/10=0.1。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你能把相应的小数填在括号里吗?

  师: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师:同学们,参照1分米=1/10米=0.1米,我们知道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那么分母是100的我们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0的小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

  师:1/100=0.01

  (3)表示长度的时候,小数点左面的数表示的是?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第二位表示的是?

  (4)用小数表示身高。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数可以表示长度,那么我们怎样用小数来表示我们的身高呢?

  师:1米30厘米超过一米不足两米,整数部分是一,30厘米等于0.30米,所以1米30厘米等于1.30米。

  (三)练*巩固(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是否会熟练使用小数。

  (1)完成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汇报集体订正)

  (3)把日记里的数改写成小数。

  三、拓展练*,我创意我做主。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

  元角分

  0.45元读作:零点四五

  ↓↓↓

  整小小1分米=1/10米=0.1米

  数数数1厘米=1/100米=0.01米

  部点部

  分分

  .米

  米分米厘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质疑法、练*法

  学法:观察法、交流法、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2分钟)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1、1/2、2、4、1/3、2/4、100

  我们以前学过像1、2、4、100这样的整数,

  还学过像1/2、1/3、2/4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数,板书题目

  二、出示目标(1分)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三、自学指导(10分钟)

  (一)认识小数

  课件播放图片

  思考:1.分别说说它的价格是多少?

  2.它们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3.这些数都叫什么数?

  4.观察这些数,与前面学过的数儿有什么不同?

  5.这个点在小数中怎么读?试着读一读?

  6.小数与前面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四、质疑探究(12分钟)

  1、初步理解0.1的含义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1/10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2、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5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3、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

  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4/10米(0.4米)7/10元(0.7元)

  五、课堂练*:(15分)

  (一)课堂检测

  1.如果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

  2.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米。

  3.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5分米、8分米呢?

  (二)堂清作业

  1.把1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是(),用分数表示()。

  2.1/100米,写成小数是()。

  3.3厘米等于多少米呢?45厘米、78厘米呢?

  4.5角是5/10元,还可以写成()。

  4.8元5角写成小数是()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像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叫做小数点。

  3、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米。

  4、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4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7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数位、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并会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小数的起始部分,是今后继续学*小数意义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必备知识。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程理念,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并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与整数的比较,知道小数的组成,能熟练说出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

  3、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会熟练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多媒体播放明明妈妈买水果的录像:电子称上依次显示出:3.25、0.8、2.7这些数,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引出小数,板书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积极性。

  环节二、师生交流,认识小数。

  这个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借助经验,读写小数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读写小数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试读这些小数,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纠正和同伴互助、讨论汇报得出读写小数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读写。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比较迁移、认识小数

  此环节我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地教学。并借助整数的数位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所占的位置也有名字,从而告诉学生2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这样设计既沟通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蕴含着简单有效的学*方法。

  第三步:模拟购物、理解小数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根据三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首先多媒体出示部分商品及价格,要求学生先读出这些小数,接着进行小组

  合作。要求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核对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购物时要说出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说对了,就把相应的图片送给他)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环节三、指导看书,培养*惯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填一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环节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

  因为这节课是起始课,基础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把教材练*十八的第1题、第3题、第5题作为基本练*题。通过这个练*,巩固新知,使学生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组成。

  (2)趣味练*

  这个练*借助动画,加上童声配音,使练*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会把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又会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3)拓展练*

  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小数。我设计了拓展练*。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小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以上多层次的练*,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环节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数学思想的渗透。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附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3.252.70.8……都是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25读作:三点二五

  十百

  分分

  位位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数位、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并会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小数的起始部分,是今后继续学*小数意义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必备知识。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程理念,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并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与整数的比较,知道小数的组成,能熟练说出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

  3、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会熟练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多媒体播放明明妈妈买水果的录像:电子称上依次显示出:3.25、0.8、2.7这些数,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引出小数,板书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积极性。

  环节二、师生交流,认识小数。

  这个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借助经验,读写小数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读写小数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试读这些小数,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纠正和同伴互助、讨论汇报得出读写小数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读写。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比较迁移、认识小数

  此环节我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地教学。并借助整数的数位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所占的位置也有名字,从而告诉学生2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这样设计既沟通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蕴含着简单有效的学*方法。

  第三步:模拟购物、理解小数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根据三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首先多媒体出示部分商品及价格,要求学生先读出这些小数,接着进行小组

  合作。要求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核对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购物时要说出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说对了,就把相应的图片送给他)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环节三、指导看书,培养*惯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填一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环节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

  因为这节课是起始课,基础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把教材练*十八的第1题、第3题、第5题作为基本练*题。通过这个练*,巩固新知,使学生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组成。

  (2)趣味练*

  这个练*借助动画,加上童声配音,使练*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会把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又会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3)拓展练*

  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小数。我设计了拓展练*。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小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以上多层次的练*,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环节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数学思想的渗透。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附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3.252.70.8……都是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25读作:三点二五

  十百

  分分

  位位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为以后继续学*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设计理念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这适应了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4、在课堂设计中注意提问的深度,提高问题的思考价值。在提问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水*,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5、把握好教学要求。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小数的认、读、写,也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会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数。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谈话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扶有放,扶放有度。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进行社会调查,上课时积极参与学*活动,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把数学探究活动与知识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概括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3)实际运用,巩固认识;(4)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新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调查一下身边超市的任意五种商品的价格。

  一上课,我就让他们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板书时注意将这些当数分成两类,即整数和小数。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

  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

  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今天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二板块: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新知(除法意义的学*)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H·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二)辨析练*

  分一分填一填(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IMG_256*均分成2份,每份(5)根。

  10?÷(2)=(5)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5)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面、曲面)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 (学生回答)

  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四、练*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五、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 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面 图形”。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面图形也有大小,*面图形的大小叫*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 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 概括面积的定义义。 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 一比哪个面积大? 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 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 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小组学*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 练*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 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 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