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计划 / | 2022-11-15 00:00:00 计划,教研,数学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入惯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

  二、主要任务

  1、明确幼儿园数学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并对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和组织进行实践。

  2、学*有关幼儿数学学*发展路径的理论。

  3、经验交流学*,开展实践研究,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讨论具体问题。

  三、活动方式

  老师上公开课、*常课堂观察分析,自主学*、反思与评课

  四、活动安排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第2——5周办公室按年龄段老师集体研究本期所学内容

  第7周大二大五教室祁艳玲、胡小兰上公开课办公室老师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8周中一中二田冯、李春红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办公室

  第9周中三、办公室王巨光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10周小一、办公室李殊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1周小二、办公室廖宇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2周办公室讨论集体教学中幼儿操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第13周办公室讨论如何对幼儿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何评价幼儿的操作等

  第14、15周办公室教师的读书交流会,老师准备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文章,进行文章交流

  第16周办公室总结本期教学活动及心得体会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2

  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持学*,坚持教育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使素质教育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相信,在园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会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背景分析:

  1、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分组策略的研讨,使教师明确各年龄段幼儿分组的特点。

  2、以园本课题为载体,逐步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材料投放的科学性。

  3、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们提出数学教学中,对操作材料呈现的时机数量,呈现的方式,还有许多疑问。

  二、指导思想:

  20xx年我园将继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武汉市幼儿园课程纲要》精神,以等级园评定为契机,以全面提高教研质量为重点,通过“一主题,四活动”的教研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游戏研讨。同时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继续开展园本课题的研讨。

  三、教学教研内容:

  1、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应用。

  2、操作材料与数学学*的关系。

  3、操作材料投放前教师的指导语。

  四、工作目标:

  1、继续开展分组化教学模式。

  2、结合教学目标学*适宜的投放操作材料。

  3、以一课多研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数学素养。

  1、以专业书籍为理论指导,组织教研组成员认真学*,同时搜集相关专业理论和经验与教研组成员共享。

  2、熟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范畴,并根据内容了解各年龄段数学领域目标,为更好地设计教学具服务。

  3、进一步熟悉强化分组教学。

  (二)开展教学观摩,提升教学质量。

  1、观摩、研讨分组化教学研讨课程。

  2、以年龄组为单位,率先观摩各小组的研讨课,再在研讨、微调的基础上一课多上。

  3、教研组成员针对观摩活动即时反思,研讨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小、中、大班老师每人执教一次)。

  4、鼓励并支持教研组成员积极报名参加数学公开教学活动。

  (三)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教学具。

  1、以《五大领域》中的各年龄段数学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设计制作科学的教学具。

  2、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操作能力,制作大小适宜、趣味性强、便于操作的学具。

  (四)全面总结经验,深刻进行反思。

  1、教研组成员交流小组化教学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具的制作使用,撰写教学心得。

  2、深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部的研究重点。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3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 教幼儿学*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 教幼儿学*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 引导幼儿学*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交集分类。

  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 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 引导幼儿学*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 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 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

  一、学*7的组成

  1、 学*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 学*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7的加减

  1、 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 学*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 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 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二等分

  1、 教幼儿初步学*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8的组成

  1、 教幼儿学*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8的加减

  1、 引导幼儿学*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 教幼儿学*8的四组加减。

  二、学*看点图列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学*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 教幼儿学*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 教幼儿学*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9的组成

  学*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9的加减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1、 学*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学*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一)

  1、 学*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 复*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二)

  1、学*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 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 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10的组成

  1、 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 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10的加减

  1、 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10的加减。

  2、 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0”的算式

  1、 学*有关“0”的算式。

  2、 复*10以内的加减。

  二、复*10以内的加减(一)

  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10以内加减(二)

  1、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 )=3

  自编

  二、快速口算

  练*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自编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菁华3篇)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

  教师自行学*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的面与不*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

  教师自行学*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的面与不*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3

  一、背景分析:

  1、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分组策略的`研讨,使教师明确各年龄段幼儿分组的特点。

  2、以园本课题为载体,逐步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材料投放的科学性。

  3、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们提出数学教学中,对操作材料呈现的时机数量,呈现的方式,还有许多疑问。

  二、指导思想:

  20xx年我园将继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武汉市幼儿园课程纲要》精神,以等级园评定为契机,以全面提高教研质量为重点,通过“一主题,四活动”的教研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游戏研讨。同时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继续开展园本课题的研讨。

  三、教学教研内容:

  1、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应用。

  2、操作材料与数学学*的关系。

  3、操作材料投放前教师的指导语。

  四、工作目标:

  1、继续开展分组化教学模式。

  2、结合教学目标学*适宜的投放操作材料。

  3、以一课多研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数学素养。

  1、以专业书籍为理论指导,组织教研组成员认真学*,同时搜集相关专业理论和经验与教研组成员共享。

  2、熟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范畴,并根据内容了解各年龄段数学领域目标,为更好地设计教学具服务。

  3、进一步熟悉强化分组教学。

  (二)开展教学观摩,提升教学质量。

  1、观摩、研讨分组化教学研讨课程。

  2、以年龄组为单位,率先观摩各小组的研讨课,再在研讨、微调的基础上一课多上。

  3、教研组成员针对观摩活动即时反思,研讨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小、中、大班老师每人执教一次)。

  4、鼓励并支持教研组成员积极报名参加数学公开教学活动。

  (三)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教学具。

  1、以《五大领域》中的各年龄段数学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设计制作科学的教学具。

  2、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操作能力,制作大小适宜、趣味性强、便于操作的学具。

  (四)全面总结经验,深刻进行反思。

  1、教研组成员交流小组化教学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具的制作使用,撰写教学心得。

  2、深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部的研究重点。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研活动计划 (菁华3篇)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研活动计划1

  活动目标:

  1.学*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和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大小。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相互变换。

  3.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单人手一份、记号笔、泡沫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场景,以小灯笼的角色引出课题。

  (二)学*活动,师幼共同探寻用数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张床,到底哪张才是的呢?

  2.教师演示并记录第一张,幼儿操作并记录第二张

  3.教师小结:能铺下的坐垫越多,床呀就越大。

  (三)巩固经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示两面镜子,猜猜哪张的大。

  2.教师介绍操作单,幼儿操作。

  3.教幼小结:能铺下的手帕越多,镜子就越大。

  (四)第二次操作,铺泡沫垫。

  1.幼儿分组地面操作。

  2.指导幼儿看白板,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数据。

  3.指导幼儿观看flash演示。

  4.师幼共同得出结论。

  (五)拓展活动。

  1.出示画面,引导幼儿比较礼物的大小。

  2.教师交代要求,将操作留给幼儿课后完成。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研活动计划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研活动计划3

  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持学*,坚持教育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使素质教育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相信,在园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会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背景分析:

  1、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分组策略的研讨,使教师明确各年龄段幼儿分组的特点。

  2、以园本课题为载体,逐步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材料投放的科学性。

  3、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们提出数学教学中,对操作材料呈现的时机数量,呈现的方式,还有许多疑问。

  二、指导思想:

  20xx年我园将继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武汉市幼儿园课程纲要》精神,以等级园评定为契机,以全面提高教研质量为重点,通过“一主题,四活动”的教研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游戏研讨。同时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继续开展园本课题的研讨。

  三、教学教研内容:

  1、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应用。

  2、操作材料与数学学*的关系。

  3、操作材料投放前教师的指导语。

  四、工作目标:

  1、继续开展分组化教学模式。

  2、结合教学目标学*适宜的投放操作材料。

  3、以一课多研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数学素养。

  1.以专业书籍为理论指导,组织教研组成员认真学*,同时搜集相关专业理论和经验与教研组成员共享。

  2.熟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范畴,并根据内容了解各年龄段数学领域目标,为更好地设计教学具服务。

  3.进一步熟悉强化分组教学。

  (二)开展教学观摩,提升教学质量。

  1.观摩、研讨分组化教学研讨课程。

  2.以年龄组为单位,率先观摩各小组的研讨课,再在研讨、微调的基础上一课多上。

  3.教研组成员针对观摩活动即时反思,研讨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小、中、大班老师每人执教一次)。

  4.鼓励并支持教研组成员积极报名参加数学公开教学活动。

  (三)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教学具。

  1.以《五大领域》中的各年龄段数学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设计制作科学的教学具。

  2.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操作能力,制作大小适宜、趣味性强、便于操作的学具。

  (四)全面总结经验,深刻进行反思。

  1.教研组成员交流小组化教学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具的制作使用,撰写教学心得。

  2.深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部的研究重点。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精选五篇)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深入惯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

  二、主要任务

  1、明确幼儿园数学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并对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和组织进行实践。

  2、学*有关幼儿数学学*发展路径的理论。

  3、经验交流学*,开展实践研究,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讨论具体问题。

  三、活动方式

  老师上公开课、*常课堂观察分析,自主学*、反思与评课

  四、活动安排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第2——5周办公室按年龄段老师集体研究本期所学内容

  第7周大二大五教室祁艳玲、胡小兰上公开课办公室老师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8周中一中二田冯、李春红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办公室

  第9周中三、办公室王巨光上公开课老师说课反思及评课讨论

  第10周小一、办公室李殊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1周小二、办公室廖宇上公开课老师反思说课及评课讨论

  第12周办公室讨论集体教学中幼儿操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第13周办公室讨论如何对幼儿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何评价幼儿的操作等

  第14、15周办公室教师的读书交流会,老师准备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文章,进行文章交流

  第16周办公室总结本期教学活动及心得体会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

  教师自行学*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的面与不*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3

  一、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有效策略,让幼儿从生活故事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并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现状分析与教育要求

  首先,结合实际研读《纲要》,我们发现自身数学教育现状与《纲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没有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应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另外,数学教学和其它活动相比显得抽象、枯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听到教师在感慨:数学活动真不好组织,孩子们总是不感兴趣。而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态度和学*信心。因此,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先要引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去寻找,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数学教育的游戏化、生活化,能使幼儿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和领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的探究动机,获得真正内化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发展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而爱听美妙的故事正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开展教学如果能以故事切入,将故事运用在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中,就能克服幼儿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

  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故事、生活和游戏,让幼儿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探索有效策略,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三、理论基础

  1、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及学*数学的特点:

  幼儿注意力易转移,好奇心强,喜欢新颖的事物,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有意注意差,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还不能深刻地理解,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心的`过程,通过幼儿最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活动,以及从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学*数学,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2、《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3、《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4、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范围和生活的范围是相等的,到处是生活,既到处是教育。幼儿的生活是感性的,他们在触摸.运动和生活中认识世界。

  四、研究措施:

  以观摩教学过程为途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制定研究计划,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2)采取同课异构、一课三研等多种形式,积极有序的进行研究,形成团结、合作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观摩课并进行研讨,查找问题,改进方法。每周填写课后,每月进行学科组讨论,定期进行小结等。

  (3)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安排成员外出听课、培训。

  五、具体活动安排:

  3月:制定计划

  4月:小、中、大班数学研讨活动《分类》《找朋友》《相邻数》《10以内的单双数》《认识人民币》《比较长短》

  5月、6月:优秀课例学*,安排外出培训。

  7月:总结交流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

  教师自行学*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的面与不*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幼儿园数学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在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下,注重自身的修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抓好本组及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素养,肯钻业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常规管理

  1。成员组成。

  大班组

  中班组

  小班组

  2。教研组活动。

  A。单周:每单周一次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课、文章学*、经验交流、课例分析、教案研讨等,由各个小教研的负责人自行组织。

  双周: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其中包括5次由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向全园开放的园级教研课,地点:开课教师所在班级;两次汇报活动,地点:三楼多功能室。

  B。学期展示。

  每学期两次教研成果展示,期中、期末各一次。形式:教研课汇报、教研沙龙、经验交流等。

  C。文章学*。

  教师自行学*数学教育类的文章,摘抄每月500字。推荐文章、推荐课例每学期一篇,附推荐理由。

  漂流书一本,教师阅后写出心得体会。

  D。教学案例。

  每月一篇数学教学案例。

  3。网络宣传。

  开通数学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上课教师在课后及时撰写与上传活动报道至校内网。

  三、目标定位。

  小班:

  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

  2。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的面与不*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

  中班:

  1。逻辑关系。

  (1)发展幼儿等量判断的经验。

  (2)发展幼儿按事物多种内外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

  (3)发展幼儿按差量给物体排序的经验。

  (4)辨认简单的模式,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2。数和量。

  (1)将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理解10以内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

  (2)知道10以上物体的进位计数方法和读法。

  (3)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表示物**置)。

  (4)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5)用自然物测量物体,将"量"与"数"联系起来。

  (6)获得有关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发现*面封闭图形的边角特征,有图形守恒观念。

  (2)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大班:

  1。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类包含观念。

  (2)划分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2。数和量。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4)学*自然测量。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3。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3)发展左右方位感。

  四、工作重点。

  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点放在数学教育生活化。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数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变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的好时机。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幼儿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索之中。

  4。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

  5。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

  6。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A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B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C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五、考核办法。

  1。每月对组内教师的备课、教学具制作、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与反馈组员教研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上报。

  2。组内成员及时上交教学案例、推荐文章及推荐课例。

  3。组内成员准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并且积极发言。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 (菁华3篇)

  一、 活动内容

  比较轻重

  二、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三、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

  (1)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

  (2)幼儿天*人手一架;

  (3)排序板

  (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

  (5)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

  (6)示范记录表二份

  四、活动过程

  (一)学*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用“ ”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二)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三)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朋友谁轻,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四)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五)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1)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目标

  1、能知道物品具有轻重不同的特征。

  2、运用感官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准备

  书包两只(一只空的,一只装书),笔,玻璃瓶,铁块,石头,积木,盘子等实物,作业单若干。

  过程

  1、运用感官比较轻重。

  l出事装书的书包与空书包,请幼儿背一背。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幼儿园数学评课稿 (菁华3篇)

  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引发幼儿兴趣,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是让幼儿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颜色大小进行分类,而且教师将自己融入到幼儿当中,做幼儿的好朋友更加拉*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抱一抱,巩固对颜色大小的认识,也体现了情感教育。

  第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也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林丽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帮助幼儿感知苹果的不同外形,颜色,获得对分类的初步概念,把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对数产生兴趣。活动最后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收获苹果后进行点数,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感,也进行了愉快点数教学。整个教学的结构安排比较合理,时间把握比较恰当,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不足之处:

  1、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可以将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归纳的更清楚更具体。

  2、在教师示范和幼儿摘苹果时要求交代更清楚,这样使活动更清晰流畅。

  3、老师总结的语言不够精炼,对幼儿语言方面培养也要在各个领域中体现

  在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排序活动是幼儿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推断出排列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排序活动。

  一、选材贴*生活,《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王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另外,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时经常玩拼图这个经验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符合《纲要》要求。

  三、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了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动的每个环节,即认识图形,激发兴趣—拼拼图形,记录结果—二次操作、多种组合—交流分享,总结延伸。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体现数学教学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记录法等。

  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能较好地采用个别、集体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建议: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师是要求让幼儿在选定一块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组合,幼儿操作后,教师也可以作一下简单的记录,以便幼儿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规律。

  2、在幼儿操作拼图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拼图中感到轻松感。

  3、两张记录表的制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后,让幼儿自己把记录表1撕下来。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撕的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忙,这就间接的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性。

  从设计思路中可以看出,活动的来源是由于部分孩子对颜色的.区分还存在着混淆的现象,所以尝试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和概括能力。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行为跟进”教学研讨活动姚老师执教了一堂数学活动:《图形宝宝》。从设计思路中可以看出,活动的来源是由于部分孩子对颜色的区分还存在着混淆的现象,所以尝试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和概括能力。

  在环节设计中,姚老师首先出示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巩固两种图形的特征,接着引入颜色的认识,激发孩子往下学*的兴趣。接着姚老师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知道如何给图形宝宝按颜色分类,让孩子在自主的实践中探究颜色、形状,然后给图形宝宝分类。最后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如何给图形宝宝分类,并在找朋友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活动中由于姚老师亲切的教学语态,加上为孩子营造的轻松的学*氛围,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浓厚,对于活动的目标达成度也是较好的。

  从整堂活动来看:

  1、教师选材合适,课程设计不错,内容丰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运用电教教学手法,使幼儿对图形、颜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扩展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在这堂课中,幼儿对图形、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提供的丰富材料环境中,能大胆的动手去操作。去尝试分类,发展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探索欲望。大部分幼儿都能用目测的方法说出物体的形状、颜色。幼儿在操作环节中更好的体现了他们参与学*的自主性。

  4、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游戏和学*情境,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拓展了幼儿思维的空间。教师并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学*的内容。

  5、不足之处:

  教师的语言应该注意规范性、完整性。教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与幼儿一起评价,加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还应该采用同伴间的评价。这能够给幼儿带来自信。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用“宽窄”正确表述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正确的表述词】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本10份

  随着新春的即将到来,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本事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进取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学*、进修、研讨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新课程标准学*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必须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仅有上升到必须的理论高度,用必须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针对这一情景,本学期每次活动中留必须的时间来学*理论,如《新课程下微观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号感,必要的学*资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教学,激活思维》、《学会选择,促进发展》、《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等。经过学*,教师们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学*,使教师们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教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如毛教师执教的《应用题》一课,毛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由扶到放、由小组合作到独立探索,整堂课始终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本事和方法指导。再如《数学广角》一课,教师们充分利用这一话题,精心设计和收集很多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自然地提出了数学问题。整堂课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这一数学新课程理念。当然,这几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如何在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时,处理好“双基”教学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给予解决。

  三、借助团体的力量,搞好团体备课和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团体备课计划,经过团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为了加强了同伴互助。我们在组内进行合作教学,使组内具有不一样智慧、水*、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到达一种“默契”,构成了巨大合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们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本学期本教研组教师共听课150余节次,*均每人听课到达15节,每次听课后都写好听课随笔或反思,以待课后交流。听公开课5节,每次课后都进行扎实有效地说课、评课活动。组内成员还帮忙青年教师备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均每月都有两次教研活动及时公布到网络,与大家分享。

  四、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还有数学智力竞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我们教研组还在教师当中开展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吴春晖教师写的《数学小记》、张英教师的编《数学小报》活动。让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鼓励孩子们写数学小记、编数学小报。小记、小报的资料能够是本周学*资料的复*,能够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是数学小故事,也能够是趣题求解。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数的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学*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以中班数学《排一排》活动为例来说明一下,《排一排》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在第一个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西瓜图片,首先让幼儿知道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让幼儿想办法,如果要把西瓜从小到大排一排,怎么办?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

  2.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例如: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大树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是对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一个升华。

  3.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活动中,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盒子的薄厚,这也是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粗细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由粗到细排列,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为止。然后,再按由细到粗的顺序把树木一棵棵收起来,放回原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惯。总之,本节课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上述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整节活动,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我想这是我设计活动的一个误区。

  2.活动中,孩子的兴致不高,游戏活动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

  一、为孩子创造学*数学的快乐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的氛围,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教师要将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势放下,活动中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的欲望,对教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

  如:教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导入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语我都会特别设计一下。

  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儿歌、故事、谜语等,因而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用了《孙悟空海底探宝》的故事稍加情节改动来导入新课的:“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神奇的宝库,宝库里藏着一棵长满智慧果实的大树,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获得智慧果实吗?”幼儿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开始学*数学知识,显得格外开心、格外专注。

  三、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它也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在欢愉、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初步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既能避免数学学*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的愉悦性与趣味性。

  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兔妈妈”在游戏中要求“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采蘑菇,每只小兔采1个蘑菇,然后来交给妈妈。一个蘑菇一个蘑菇合起来就是‘许多’蘑菇。”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教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础情况:

  本期以幼儿园一日生涯惯例细则为主线,加强教研工作治理和幼儿园德育教材开发,营造一个积极读书的氛围,提高教师参加教研的踊跃性,加强理论学*,进一步深入教育观点改变为教育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比、读书活动、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征选等活动,以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育学*型、研究型教师,幼儿园开展了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全面晋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品质。

  二、教研工作功效

  (一)、增强实践学*

  本期引领教研组用三次教研活动的时光,体系地学*了《幼儿教导学》中创造游戏局部的内容,懂得了发明游戏的特色、教育作用以及指点办法。

  (二)、抓好常规工作

  1、每位教师认真设计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2、每周认真开展礼拜五13:10开展教研活动;各班每周调换家园窗,每星期一八点以前上墙。

  3、每月环境创设检查一次:创设有特点幼儿教育环境,本期探讨了怎么创设迷信、公道、丑化幼儿园环境的方法,并制订出环境创设的评比尺度,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班班上进行检讨评选。

  4、全园教师献课活动17节;外出观摩学*13人次,加入校级说课竞赛1次。

  5、本期依照学校的新划定,每周教研组长和五年教龄以下的先生每周听两节教学活动,其余教师每周必需听一节教学活动,并且每周五在郭逊老师那里登记在园优点签字盖章。

  6、每周、每位老师撰写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撰写500字的教养反思。

  7、节日活动:发展了我爱祖国跟喜迎新年的庆贺运动。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全组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在学校领导及教导处的支持下,本人根据教研计划结合本组教师实际,开展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促进与改善,教师对教研工作也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理解。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工作,同老师们讨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开展工作会对教学有所提高,有助于大家对教育教学业务水*的提高有所帮助。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们也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参与很好地配合教研活动的开展。

  在听课方面,老师们进行了相互听课。从而得到了相互之间有一个交流*台,相互促进,在评课上老师们也提出较实际的问题,便于教育教学的提高,在上课方面,瞿敏老师作了公开课教学,她准备充分,教学方法,程序合理,以高度的热情上好公开课,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对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研工作多作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教学,让老师们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台。

  在举行教研专刊方面,老师们认真对待,尽最大努力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对专刊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意,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教讨方面,老师们更是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业务知识水*,教学研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高效,便捷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知识水*,让老师们有一个互相学*,互相促进,互相了解,交流的*台,不断提高我校数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兴起在于让幼儿多动手,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要注重手、口、脑并用,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于是,在本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在板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期数学领域教学的重点,在上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本期,在我们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现就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正因如此,全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我园来了两位新教师,由于是新手,没有教学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有了和大的进步。

  三、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辅导全县农村教师的活动上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县老师的好评。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针对每节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反思,这为教师更好的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五、通过每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本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举行讲座。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六、本期中,我们领域重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常规的培养,要求数学活动中一般有操作的材料,正因如此,小、中、大三个年级的操作常规都比较好,而切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本期中,我们领域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下期中,我们进一步针对我们的不足加大力度,从而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一学期匆匆而过,这学期我们美术组的工作既忙碌又紧张。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能感知美并学会创作美。在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组老师努力学*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站在新的教师角色位置感受美术课给教师与孩子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纸浆创作为主的美术兴趣班活动;“跟进式”的美术课堂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的美术特长课展示等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孩子学*美术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领导安排的各项文化宣传、绘画等临时工作。本学期我组成员以稳重、灵活、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面对教学工作,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我们团结互助,互相取长补短,有很多收获。

  二、加强理论学*,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1、组织教师深入学*《纲要》精神。

  2、根据本学期教研重点,上网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全组教师学*。除了教研组的理论学*之外,各位老师还利用电脑查阅进行业务学*,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

  3、积极参加各类各项培训、学*活动,把信息带回“家”,与组内老师共同分享。

  我们组的老师认真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各方面的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撰写教育随笔,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一、活动概况

  数学教研组是本学期区刚刚成立的,考虑到各幼儿园的数学教材、教师的年龄层次、教学经验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各异,所以本学期,数学组的研讨内容是“在了解幼儿园数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学*目标的制定和集体教学的开展。”重点是知道集体数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材料的设计。在教学中关注幼儿的思维活动,及时更新教学策略,促进组员在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共活动5次。头尾两次是在第五幼儿园,主要内容是交流计划、总结以及学*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期中,分别在五幼、春晖、沿河几家幼儿园开展了三次观摩研讨活动,感谢这三家幼儿园对我们教研活动给予的支持。

  二、回顾

  1、理论学*

  沈瑜老师分三次进行了理论微型讲座。通过ppt为老师们展示了幼儿园各年龄段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针对每项内容列举了多种操作活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老师们更易理解和掌握,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2、观摩研讨活动

  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观摩研讨。首先感谢承担研究课的几位老师,正是他们的勇敢和努力,才让我们有机会学*研讨,并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次观摩的是五幼唐蓉老师的中班活动《7以内数目等量与不等量的分类》和香山路幼儿园郇敏老师的小班活动《小兔子的一家》。这两节活动虽然都是分类活动,但一节是数量的分类,一节是物体特征的分类。两节活动让我们分别感受到了数学活动分组操作和集中教学的优势。中班的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内容,既学*了新知识又满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小班的活动贯穿游戏情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了颜色的分类。整个活动过度自然,情趣盎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第二次观摩的是五幼慎立莉老师的中班活动《小熊请客》和**幼儿园王晓婷老师的小班活动《感知4以内数量》。这两节活动都是有关“数和量”的.。其中,中班活动老师制作了白板课件,利用课件幼儿可以直接操作验证结果,既有趣又实用。小班的活动依旧以集中教学为主,孩子们在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游戏过程中学*了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能说出总数。“糖果回家”的游戏巩固了幼儿按标记分类的能力。

  第三次观摩的是双闸幼儿园迟雯倩老师的大班活动《理解正方体的空间组合(数积木)》和奥体艺术幼儿园徐谦老师的中班《谁藏起来了》。这两节活动都是有关“空间和形体”的。其中第一节大班活动,老师巧妙地利用了ppt课件,清晰地展示了被遮挡的正方体,帮助幼儿轻松的理解了重难点。第二节活动虽然在选材上有些欠妥,但教师的活动组织有条有理,教态亲切和蔼,幼儿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每次观摩结束后,老师们分组对活动进行了评析。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更清晰了数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本质,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总之,观摩活动让大家收获颇多。

  三、收获

  1、提供了“逻辑关系”、“数和量”及“空间和形体”三部分的活动案例6节,为同区姐妹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序教学资源。

  2、通过执教老师的设计思想和活动反思及听课老师的观摩评析,老师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更加自信了。知道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的结构形式以及操作活动的设计等。

  3、通过观摩讨论,老师们对一些数学概念更加清晰,例如:分类、排序和排列、模式等。

  四、展望

  通过本学期的活动,组员也慢慢熟悉起来。本着“我参与我成长”的宗旨,下学期,我们征集了全体组员的建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1、加强理论学*。通过微型讲座或推荐书籍的方式进行理论培训。推荐《幼儿园数学教育》和《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两本书,帮助教师系统地学*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内容、活动设计与组织及各部分的概念能,结合实际反思教学行为。

  2、研讨数学集体教学之后的区域延伸如何开展(如:区域的内容设置、操作材料的设计制作、区域的指导等)。

  3、观看市组老师上课的视频,就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行研讨。

  一、活动概况

  数学教研组是本学期区刚刚成立的,考虑到各幼儿园的数学教材、教师的年龄层次、教学经验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各异,所以本学期,数学组的研讨内容是“在了解幼儿园数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学*目标的制定和集体教学的开展。”重点是知道集体数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材料的设计。在教学中关注幼儿的思维活动,及时更新教学策略,促进组员在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共活动5次。头尾两次是在第五幼儿园,主要内容是交流计划、总结以及学*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期中,分别在五幼、春晖、沿河几家幼儿园开展了三次观摩研讨活动,感谢这三家幼儿园对我们教研活动给予的支持。

  二、回顾

  1、理论学*

  沈瑜老师分三次进行了理论微型讲座。通过ppt为老师们展示了幼儿园各年龄段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针对每项内容列举了多种操作活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老师们更易理解和掌握,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2、观摩研讨活动

  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观摩研讨。首先感谢承担研究课的几位老师,正是他们的勇敢和努力,才让我们有机会学*研讨,并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次观摩的是五幼唐蓉老师的中班活动《7以内数目等量与不等量的分类》和香山路幼儿园郇敏老师的小班活动《小兔子的一家》。这两节活动虽然都是分类活动,但一节是数量的`分类,一节是物体特征的分类。两节活动让我们分别感受到了数学活动分组操作和集中教学的优势。中班的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内容,既学*了新知识又满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小班的活动贯穿游戏情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了颜色的分类。整个活动过度自然,情趣盎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第二次观摩的是五幼慎立莉老师的中班活动《小熊请客》和**幼儿园王晓婷老师的小班活动《感知4以内数量》。这两节活动都是有关“数和量”的。其中,中班活动老师制作了白板课件,利用课件幼儿可以直接操作验证结果,既有趣又实用。小班的活动依旧以集中教学为主,孩子们在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游戏过程中学*了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能说出总数。“糖果回家”的游戏巩固了幼儿按标记分类的能力。

  第三次观摩的是双闸幼儿园迟雯倩老师的大班活动《理解正方体的空间组合(数积木)》和奥体艺术幼儿园徐谦老师的中班《谁藏起来了》。这两节活动都是有关“空间和形体”的。其中第一节大班活动,老师巧妙地利用了ppt课件,清晰地展示了被遮挡的正方体,帮助幼儿轻松的理解了重难点。第二节活动虽然在选材上有些欠妥,但教师的活动组织有条有理,教态亲切和蔼,幼儿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每次观摩结束后,老师们分组对活动进行了评析。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更清晰了数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本质,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总之,观摩活动让大家收获颇多。

  三、收获

  1、提供了“逻辑关系”、“数和量”及“空间和形体”三部分的活动案例6节,为同区姐妹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序教学资源。

  2、通过执教老师的设计思想和活动反思及听课老师的观摩评析,老师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更加自信了。知道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的结构形式以及操作活动的设计等。

  3、通过观摩讨论,老师们对一些数学概念更加清晰,例如:分类、排序和排列、模式等。

  四、展望

  通过本学期的活动,组员也慢慢熟悉起来。本着“我参与我成长”的宗旨,下学期,我们征集了全体组员的建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1、加强理论学*。通过微型讲座或推荐书籍的方式进行理论培训。推荐《幼儿园数学教育》和《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两本书,帮助教师系统地学*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内容、活动设计与组织及各部分的概念能,结合实际反思教学行为。

  2、研讨数学集体教学之后的区域延伸如何开展(如:区域的内容设置、操作材料的设计制作、区域的指导等)。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8)

——幼儿园数学教研方案(五)份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活动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钟一只。

  三、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知道钟的名称及用途

  “小兔家开了家钟表店,里面有许多钟,有大挂钟、动物钟可热闹了。”(教师出示钟)“钟有什么用途?”(使幼儿知道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学*、工作、生活离不开时钟)。

  2、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有1"12个数字,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呢?”“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有顺序的从小到大,排着队伍)。“这两根针一样长吗?”这两根针也有自己的名字,长一点的叫分针,短一点的叫时针。

  3、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⑴、认识整点,

  (出示红、黄、绿三只钟)“三只钟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哪里?”“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种。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1)出示小老鼠钟,问几点?为什么?(2)出示小狗,问几点?为什么?(3)出示小牛钟,问几点?为什么?

  (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钟,是几点钟呢?”(12点种)(教师操作)“从12点走到1点分针和时针是怎么变化的?”(一起转的,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从1点到2点是怎么变化的?”(教师不操作)“从2点到3点是怎么变化的?”

  ⑵、认识半点方法同上

  4、看图拨时间

  “小兔看小朋友这么认真,请小朋友看几张照片。”(出示图片一):“早上6:30明明起床了,请小朋友拨明明起床的时间。”(个别幼儿)(出示图片二):“明明上课了,几点种在上课呢?”请幼儿拨,拨好后把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出示图片三):“明明吃午饭了,明明几点吃午饭呢?”请幼儿拨好后相互检查。(出示图片四):明明睡觉了,拨好后一起说说明明是几点睡觉的。“小兔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明明每天7:30睡觉,那我们小朋友几点睡觉呢?”分别请幼儿说,并拨一下。(教师总结)“小朋友睡觉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惯。”

  5、评聪明娃娃

  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给聪明娃娃发小红花,然后一起到室外跳舞祝贺他们。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 教幼儿学*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 教幼儿学*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 引导幼儿学*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交集分类。

  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 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 引导幼儿学*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 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 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

  一、学*7的组成

  1、 学*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 学*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7的加减

  1、 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 学*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 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 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二等分

  1、 教幼儿初步学*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8的组成

  1、 教幼儿学*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8的加减

  1、 引导幼儿学*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 教幼儿学*8的四组加减。

  二、学*看点图列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学*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 教幼儿学*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 教幼儿学*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9的组成

  学*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9的加减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1、 学*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学*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一)

  1、 学*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 复*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二)

  1、学*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 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 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10的组成

  1、 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 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10的加减

  1、 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10的加减。

  2、 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0”的算式

  1、 学*有关“0”的算式。

  2、 复*10以内的、加减。

  二、复*10以内的加减(一)

  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10以内加减(二)

  1、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 )=3

  二、快速口算

  练*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期教研计划 (菁华3篇)(扩展9)

——幼儿园数学教研心得实用5篇

  教科研工作是一所幼儿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灵魂。“科教促教、科研兴园”是幼教发展的新理念。本学期,我园教科研工作以贯彻《规则》精神、《纲要》精神为指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本着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来不断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各位老师的努力,钻研,我们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现就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幼儿早期阅读是一个新的课题。面对一个知识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开学初,课题组带领老师学*《纲要》,把握《纲要》中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的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幼儿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的精神实质,让老师了解早期阅读不等同于读书写字。之后,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研讨教材,把握知识点和最*发展区与其关系,制定适合本园幼儿的计划。如何科学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首先,各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室里添设了“字宝宝乐园”、“天天读句栏”、“图书角”以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受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特别是中(一)班的张萃老师和大(三)班的陶洁老师字宝宝乐园里的字宝宝添得多、换得快。

  第二,通过观摩、听课的方法来了解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观摩过程中,我们采用观察、实录、讨论、小结、反思这样的步骤,循环上升,达到改善教育实践的作用。比如:中(三)班顾荣老师的那节《色彩谣》,教案经过一次一次地修改试上,总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经过课题组一次次的讨论、改进,最后根据幼儿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使用电脑教学,将动画软件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在5月28日对江都市开放半日活动中受到外园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第三,我们将早期阅读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始终。晨间活动、盥洗、午餐、游戏都有机地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比如:大(三)班的童莉芳老师将标点符号做成有趣的头饰,在晨间活动时和幼儿一起玩,幼儿轻轻松松,很容易地认识并掌握了标点符号。另外,各班还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配合带幼儿逛书店,看一些动画片,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通过早期阅读,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布置环境、组织教学、设计教案、随机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333学具,已是我园多年前研究的课题,在整个江都市幼教界是一支独秀,风景亮丽。而本学期我们采取了结对子的办法,老教师盛翠凤和田丽身先士卒,传授经验带着课题组的成员们共同进步,上好教研课,并组织观摩讨论,使得333教学在中大班全部普及。通过333的操作,训练了幼儿的眼、耳、手、口、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调动了幼儿感知、记忆、比较与分类、推理等能力,更增强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年的333实践教学,我们每位老师都能随机地将333经验迁移到其他的各门学科中去。季敏老师的一节体育课《神奇宝贝皮卡丘》就是运用333军事化的训练,一改了体育课以往的混乱、难以组织这些缺点,取得了很好地效果。下学期,我们还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333经验迁移方面争取取得更加丰富地成果。

  由于我们深入的进行教科研工作,使得我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今年5月28日,对整个江都市开放了半日活动,全面开花,新颖的课题,创新的方案,得到了外界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赞誉。足以证明每位教师都有上进、开拓、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意识,能够充分吸收幼教的新观念、新动态。

  总之,本学期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本学期忙于园庆活动,在对教研的观摩、研讨力度上还不够,还不能养成随时写心得的*惯。因此,我们还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以上只是我对本学期教研工作方面的一点总结。为了使我园成为扬州市现代化幼儿园,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们全体同仁将努力拼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继续开展“早期阅读”、“333学具”、“英语教学”的教育活动,努力打造我园的特色品牌,为孩子们的成长耕耘幸福的沃土。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本课我通过主题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大、小、长、短、高、矮”来描述事物之间的量的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主动地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见解,注重给予学生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空间,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学生逐渐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提出的数学问题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长短、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而是一种体验的活动。本节课,我通过“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几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学*兴趣很高,都能积极的参与,思维的火花不时的出现。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大小、多少、长短、高矮是经常遇到的,学生也较熟悉。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观察、操作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从矮到高排队、判断铅笔的长短和寻找最*的路、看谁做得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五、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有些学生性格有些内向,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够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忽略他们了。

  2、给学生思考的思时不够充足,老担心内容上不完。

  3、课堂的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

  数学教学活动是很多老师都比较头疼的.,觉得数学活动不好组织。曾经我也这样觉得,每次数学活动的设计我都是比较困难,光看教案书上的教案组织活动,觉得实际操作起来都不是那么顺手,今年又是新教材,我不得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活动教案,觉得数学活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觉得数学教育活动其实很有趣,好的数学活动的开展然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一、数学活动设计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具体形象思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较大小”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为“去游乐场玩”,让幼儿坐椅子的过程中感知人数和椅子的多少关系,玩跳圈的游戏中感知人数和圈数量的多少关系,抽奖票得到奖票进行比较感知每个人点卡的数量多少关系,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一样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类”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成了“勤劳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帮兔妈妈拔大小不同的萝卜并装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帮兔妈妈摘大小不同的苹果也放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孩子们在运动、劳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体大小的关系。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动中,我设计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动,大毛和小毛分别是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们通过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学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小班的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体育活动,这样活动能满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在运动中快乐的*得。

  二、数学操作材料的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在“学*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作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二是数学要为生活提供帮助,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是有一个基本的数学学*的方法。其中第二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经验。如吃午点苹果时,让幼儿先观察发现盆子里有许多块苹果,小朋友一个人拿一块,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如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这个是比较多少的对应重叠方法。孩子们带来许多水果来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时,带领幼儿一个一个的点数,孩子们学*了点数。看天线宝宝的动画片时,引导幼儿观察四个宝宝不同的颜色和电线特征就认识了颜色和图形。这些都是教育,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注意观察,教育的契机非常多。

  五、数学活动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如在“认识圆形”的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圆形的物品,在幼儿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让幼儿找出周围的圆形物品参加活动。比如“区别多少、一样多”的活动中,我将幼儿带到了幼儿园的音体教室,以去游乐场玩的形式首先请幼儿观察游乐场里有哪些东西?并一一带领幼儿点数,幼儿在点数的过程中有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也有复*点数的过程,还有区别物体不同特征如:大小、颜色等过程。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

  六、数学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应该是目标非常明确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是逐步递进、有层次性。这个我们在一般的设计活动中都会注意。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由新的知识*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这个复*不是单纯的复*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

  以上是我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教师自身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我想我会继续学*和努力!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情境,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期以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细则为主线,加强教研工作管理和幼儿园德育教材开发,营造一个积极读书的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加强理论学*,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选、读书活动、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征选等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型、研究型教师,幼儿园开展了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

  二、教研工作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

  本期引领教研组用三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系统地学*了《幼儿教育学》中创造游戏部分的内容,理解了创造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方法。

  (二)、抓好常规工作

  1、每位教师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2、每周认真开展星期五13:10开展教研活动;各班每周更换家园窗,每星期一八点以前上墙。

  3、每月环境创设检查一次:创设有特色幼儿教育环境,本期探讨了怎样创设科学、合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方法,并制定出环境创设的评选标准,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班班长进行检查评比。

  4、全园教师献课活动17节;外出观摩学*13人次,参加校级说课比赛1次。

  5、本期按照学校的新规定,每周教研组长和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周听两节教学活动,其他教师每周必须听一节教学活动,并且每周五在郭逊老师那里登记在园长处签字盖章。

  6、每周、每位教师撰写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撰写500字的教学反思。

  7、节日活动:开展了我爱祖国和喜迎新年的庆祝活动。

  (三)、家园互动

  1、今年在小班搞试点:为家长开放班级博客,深的家长的好评。

  2、为家长提供教学观摩活动16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

  3、新年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亲子游戏,观看孩子们的文艺表演,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四)、特色园区:创建学*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创建学*型团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学*氛围,本期教研组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

  1、在办公室创设了读书吧。在教师办公室里创设读书环境——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育杂志,供教师阅览,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取新的教育信息和先进的育人经验,拓展教师视野。

  2、“走进名著”的读书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每年提供的书籍,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每年教师自觉阅读1—2本名著,扩展读书的范围。

  3、好文章大家读。在教师办公室的墙上创设“好书大家读”的张贴栏,由园务领导和教师日常学*中,读到的好文章,推荐张贴在“好书推荐”栏里。

  4、读书交流活动。每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经典段落名句等张贴在“读书网”的栏目中。

  (五)科研工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