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

首页 / 论文 / |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1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第一篇

  1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通过动员,使评估工作人员认识到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评估工作人员的评估技能,

  使其更加熟悉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规程、掌握评估反馈机制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从而降低评估工作人员发生主观误差的概率,完善教学评估的监督机制。

  2评估的组织实施

  评估的组织实施阶段是对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评估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核心环节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教育评估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估信息,并在整理评估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制定评估计划,运用简便、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胜任力模型注重外显和内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既要能准确评价体育教学的外显业绩,又能体现体育教师的动机、个性特质等内在个体特征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价值,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效度的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

  在具体评估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评估方式的多样与互补。

  长期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惯于注重评价教学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很少注重教学的过程。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整体延续的系统过程,在评估过程中,不能采用“期末一次性评价、开学一次性公布”的“一棒子式”评估方式,要采用日常评估与期末集中评估相结合,课前、课堂与课后评估相结合的系统评估方式,从而用评估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评估过程的科学化。

  (2)评估主体的个性与真实。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领导、专家、教师自我、学生、同事等,每个主体在评估时,都会受到评估视角、文化背景、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体现每个评估个体的个性特点,

  这就需要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加强严谨求实、坚持原则、公正客观的思想教育,实现评估过程的客观性。

  (3)评估内容的丰富与针对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就教学态度、内容、组织过程、效果、师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在组织实施中,各项内容的具体观察指标既要清晰明了,又要能涵盖和反映该项内容的主旨;

  同时,根据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内容的针对性也要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有更直接的认识,而同事、领导对教学态度、师德或科研能力等方面了解更多,因此,在组织实施中,就在丰富评估内容的同时注重评估的针对性。

  在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中还需要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来形成综合的评估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收集、汇总、处理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也要防止技术操作不严谨或失误造成的疏漏,更要杜绝由于人为主观的情感偏好而弄虚作假的事件发生,这就需要评估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

  3评估的总结反馈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

  如果忽视评估的总结反馈和沟通改进等后期工作,就会使教学评估工作成为对教学“历史”的清算。

  基于胜任力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着眼于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体育教师成长,体现评估工作的发展性,强调组织评估与教师个体的共同参与,重视评估中与评估后的沟通与辅导,并使沟通机制贯穿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在总结反馈中,要沿着上、中、下三个线路进行:上线要向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报告,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发展决策提供服务与参考,在汇报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客观地报告评估结果及相关情况。

  中线要与被评估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以提高以后体育教学工作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在沟通中,沟通反馈的方式尤为重要,是采用书面还是口头、正式还是非正式、详细还是笼统的方式,都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下线要在一定情况及范围内向外界公布,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

  公布评估结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最根本原则,一定要权衡公布的范围和具体方式,以鼓励先进为目的,以定量公布为重点,不能打击和挫伤了教师教学的信心与兴趣,引起并激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评估结果的总结反馈还需要反映到下一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就必须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联系。

  如果评估结果出来以后,评估成绩不分优劣、不奖励、不与评聘挂钩,就会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和个别教师滥竽充数、混迹其中;而评估结果一旦完全用于晋级、升职等功利目的,教学评估就较多地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保障机制,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给教师提供申诉和复议通道,不仅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还要让教师的意见建议反馈给评估管理机构,进而形成完整的双向交流反馈机制。

  4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要注意的问题

  4.1重视受评教师的发展性

  现代评估理论日益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性价值及其发展,更加强调个人的自觉、自我激励、个体自治和自我实现,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

  以胜任力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师评估本身具备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但要想真正体现对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仍需要细致、科学地进行规划。

  因此,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管理氛围,应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超越自我氛围,促进教师追求卓越、互相学*、共同进步;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中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绩效目标,并且与学校体育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强调评估的全员参与性,突出教学评价的民主性和正向发展性;

  三是机制建设,高校要把评价结果与体育教师的相关个人利益适度联系,将评估结果的一些重要指标作为选聘培训、晋职晋级等提升相关利益的重要依据,使得评估本身与高校外在奖励、激励制度联动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强化评估过程的系统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框架结构、组织人员、评估指标、流程设计、始末契合等方面进行构建。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既要配置有领导机构、组织团队、实施小组,又要有监督保障机构;在人员配置上,不仅要合理配置各级主管教学的领导、管理者,也要考虑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特征、学科背景;

  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要充分考虑胜任力中的显性和隐性指标的体现,从个性发展、工作态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充分考量,组织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确定;

  在流程设计中,各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不可虎头蛇尾;

  在每个评估周期的连续性方面,注重评估的常设机制建设,形成周而复始、循环提高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3提升评估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管理者及组织人员进行评估表的分发、宣传、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等的工作,例如在这些微观操作中,

  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体育运动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对不同评估主体、对象、内容等要提前制定好相关规范化操作程序和规定,避免人为的作弊、个人倾向、疏漏等问题的出现。

  在操作规范化方面,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处理:

  一是建设和完善规范化制度,对各种评估操作有详细的制度规定及操作规程,使相关人员按章办事;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有些主观故意的作弊和个人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打击各种不规范、不尽责、不作为的工作行为,从而净化教学评估环境,真正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起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2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即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文化的教授。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仅注重技术实践教学以及短期的体育锻炼,而对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及能力均较为低下,远期效益相对较小。因此就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与优化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本文将基于对目前体育理论课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创新及优化措施。

  一、当前体育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对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应当不低于总课时的12%。曾有研究对我国56所高等院校的体育理论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9所高校的课时达到了14.61%,5~8学时的占到了78.12%,5学时以下的占到了4.12%,未开设的占到了3.15%,这表明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对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内容陈旧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往往过于陈旧且简单化,难以促使学生的学*兴趣得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忽视了对体育人文及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及知识的教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所选用的大部分教材内容,尽管在名称上看似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其中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寥寥无几。并且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填鸭式”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理论讲解往往也仅是浅尝辄止,难以有较深的探讨。

  3.效果不佳

  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的不满集中体现在教学效果差,难以引起学*兴趣上。依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体育理论课堂当中真正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不认真听讲、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旷课。产生这一现实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课程就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理论学*无关紧要,并未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的价值所在。

  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与优化

  1.突破传统观念

  体育教学因其教学形式独特,具有十分丰富且积极的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其他学科项目所难以替代的,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与独特性。同时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极强的实践性,通常是将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提高知识见识;同时体育还具备有及时性的特征,无论何时何地,在开展相关的体育项目之时均可为学生穿插理论教育,进而给予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突破传统观念是开展好体育理论课的基础与核心。

  2.改进教学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想开展好体育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首先便需要鼓励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目前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实践技术教学课程时可适当加入一些理论教学,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反复性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之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技术技巧的提高。此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教学对象等现实状况,精心挑选理论知识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2)人格培养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人格培养与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可加强对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田径运动之中的中长跑理论教学课程中,可培养学生刻苦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体操一类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美感;在各种球类理论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促使学生能够拥有大局意识;在武术理论教学课程中可培养学生敏锐、机智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的胆识、表现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可要求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比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建立起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与集体主义思想,同时还可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组织协调、秉公办事的能力得以有效的锻炼。体育并非单纯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为关键是的要促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惯。

  3.强化质量考核

  (1)考核教师教学效果。就教师在开展日常体育理论教学中的手段方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进行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内容的实际理解情况,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具体可通过制订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来予以实施,其具体内容可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设立校级教学督导员、安排各部门领导听课、跨学校同行教师听课、学生打分评价等。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之中要切记将“以人为本”作为底线原则,重点是要查找出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提高教学科研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提高教学科研要求,以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工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起来,并基于这一基础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此,针对不同职称的教师可提出具体的科研目标:教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主持省厅级别的课题至少1项;副教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主持校级课题至少1项;讲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正式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同时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助教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正式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总而言之,在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之时应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前提,而不应一味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之中需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象及设施等状况,运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成绩,而且还需关注学生在学*过程当中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3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1.1活动

  活动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从衍生的时间上看,活动一般是先于机制、体制产生的,一般规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从有毫无控制的活动开始逐渐地系统化与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中,要深入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现象,并透过现象了解活动的规律与内在特点,有些教育管理现象在活动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运行机制与观念,甚至存在于体制之中,但有些现象在活动出现之后,才形成制度化与理论化,这就需要依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微观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其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被限定在体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范畴内,需要依照高校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2体制

  体制在学术界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词汇,在阶级社会中,体制的意义重大,其是一个社会规则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体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其是教育组织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是对教育实施管理的规制体系与组合方式。“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教育体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规范,下至学校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等,从中央管理体制再到地方管理体制,其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管理系统与规范。这表明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在高校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只有明确体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3机制

  机制就是事物内部各组织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管理是对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厘清其内部运行机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特点,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新管理方式。机制在教育管理领域内属于纽带性质,其往往随着活动的产生而不断的完善,并在运转中逐渐衍生出体制与观念,同时体制与观念也能够指引机制的运行,不同的研究范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运作机制,便是掌握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其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

  1.4观念

  观念是意识层面的要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产生各种认识的集合,它开源于具体的活动,并不断地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并最终凝聚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观念对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指导与引领,促进各种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观念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科学的观念能够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观念的创新,推动管理要素的不断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观念,更新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这也体现了观念作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意义

  2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实施与落实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引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多是以实践性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间接性管理经验,开展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差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兴趣,而过于陈旧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让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新意,难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体育新形态,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细化理论研究较少,而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方面也难以为继,这无疑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

  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是维持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体系与框架,由管理组织结构与各项管理制度组合而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制度的规约与组织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便无法得以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体制在规范活动的作用发挥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化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健全,许多陈旧的制度不能适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体育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被激发,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及成绩考核的方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也略显陈旧。在组织管理机构上,以二级体育学院及系、部为主,虽能够直接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工作,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学*、获取教学管理经验,革新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机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各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运行状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如机制运行不畅,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受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运行机制是调动各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与“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机制创新,也没有凸显出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隐性价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并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便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接受体育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惯。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科学指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一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本体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把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课进行,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达到教学的目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一般是在体育设施不完全齐备、体育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成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恰巧也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另外,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师只是完全的被管理者与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但却成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操控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单一化的状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技能与情感培养,这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连锁现象。

  3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

  3.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便是通过管理调动体育教学中的各大要素,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激活各大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规范管理活动,提升管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与首要环节,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器具等各要素必须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中,活动创新需要调整的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某一要素有失规范,管理效率与力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创新难度进一步增大。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与外部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彰显时代的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已提出了要培养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终要将体育活动内化为大学生的终身*惯,大学生必然要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就必要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赋予管理的时效性。

  3.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可以说是管理规则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力求能够以更加有效的体系实施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完整性是指各项管理内容都具有制度的规约,避免出现制度空缺的现象,造成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混乱,做好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工作是重要的方式。科学性是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顺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与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制度约束力。在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是要明确三大基准。其一,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扁*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弱化管理的权力意识,符合高校“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率价值。其二,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享有主体权益,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灵魂。其三,充分下放基层体育教学的管理权限,适当赋予学生部分管理权限,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自我管理,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了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3.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不同,其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从根本上说就要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管理是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重要的内容便是控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活动中各管理要素都要有序完成自身的职责,即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不能超越管理权限开展活动,也不能消极怠工,约束机制建立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增强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成绩激励等。“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3]丰富了管理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3.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将体育精神与文化注入学生思维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则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本身,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坚持面向现代体育教学、不断激发求知创新能力、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对学生新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看到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希望,帮助大学生重新觉察自己,使大学生内在自我潜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理念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5]激发求知创新能力的管理观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动管理要素,形成利于体育知识创新的各项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延伸,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惯,同时也为社会造就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的创新必须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锻炼,*惯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4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频频发生猝死等问题,引发了专家对身心健康领域的高度关注。亚健康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国人体育锻炼意识的落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一项待解决的课题。

  2.体育教学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况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等大力支持下,相关的体育教育配套设施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依旧没有突破固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惯,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就基本告别了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理念也没有被学生所深入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及*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

  3.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些年来,高校体育教科书的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在安排上不合理,在重复问题上尤为凸出,如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体育教材的里都有跑、跳以及投等基本项目,这些项目的学*都是从头开始,这种重复问题让学生缺乏学*的`兴趣。内容在衔接上也不是很好,内容里没有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和铺垫进行描述,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在逻辑上和衔接性等问题上没有在课标里阐明,致使每个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变的孤立。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中无法把各个阶段的体育内容衔接起来。此外,体育教材内容无法与时俱进,枯燥的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学生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让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应付态度来对待,体育锻炼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更无从说起[1]。

  3.2体育教师专业水*有限

  当前,由于各大高校一味地重视自然科学上的经费投入与研发,而忽略了体育等学科的发展。体育教学教师资源分配上的良莠不齐会导致很多体育老师得不到培训和外出会议交流的机会。其专业水*还停留在学校时掌握的知队伍。

  4.结论

  总之,创新改革高校教育模式是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摒弃传统的竞技意识而强调强身健体的意识。要想培养当前国民的基本身心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国民体育意识,在完成高校教学任务的同时,把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当前创新体育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在校生的素质等方面,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5

  1传统采茶舞的特点

  采茶舞是从繁重的茶事活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文体艺术形式,是茶文化兴盛的标志之一。其最早兴起于唐朝时期,以茶文化为基础,将软舞与健舞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舞蹈。采茶舞在民间流传盛广,三门石马采茶舞、广西壮族采茶舞以及杭州茶乡采茶舞都是我国传统采茶舞的优秀典范。采茶舞的服饰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不同角色的演员的服饰着装不同,所选用的道具也有所差异,其伴奏主要是以传统的二胡、笛子和唢呐为主。而采茶舞的背景乐则是朗朗上口的采茶调,富于变化的采茶调也是采茶舞的一大亮点。同时,采茶舞大多是以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的形式呈现出来,于一动一静中将采茶舞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1艺术性

  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核心,其中所凝聚的艺术内涵自然是不言而喻。丰富多样的扇子花为采茶舞的表演增添了别样风采,形式不一的扇子花表演手法也极大地拓宽了采茶舞的创作思路。矮子步是采茶舞最基本的步法,虎背熊腰下蹲前后转的舞步,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采茶舞中的地域文化阐释得酣畅淋漓,给人一种丑中赏美的艺术感。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精华,轻盈的袖筒随着表演者的舞姿上下飘动,翩若惊鸿,动如凤过,长袖挥舞之间尽显采茶舞的飘逸灵动之美。另外,采茶舞作为民间传统舞蹈的优秀组成部分,其在产生之初就被注入了传统舞蹈的艺术精粹,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风格构成都在无形被打上了艺术化的烙印。例如,江西赣南的采茶舞中的单水袖元素、粤北采茶戏中的三角班以及黄梅采茶戏中的方言腔调都是从传统舞蹈文化中汲取而形成的。

  1.2生活性

  艺术源于生活,采茶舞大多是以民间故事为原型而进行创作的,其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常态,内容也是以日常琐事为主。采茶舞的语言形式、舞步动作以及道具布景都是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而,采茶舞自其形成之时便浸染上了生活的气息。例如,采茶舞声腔中夹杂着的“啊”、“呀”、“哟”、“呦”、“嗨”是从生活化的口语中提取而来的。此外,采茶舞也汲取了乡土韵味因子,声腔中的“三腔一调”、衬词中的方言文化与主奏乐器中的“勾筒”都在无意中诠释了采茶舞的生活化特性。总而言之,采茶舞作为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究其本质,采茶舞的任何表演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阐释,因此其所渐染的生活化气息极为浓郁。

  1.3多样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区孕育不同的地域文化,而采茶舞作为传统艺术形式而存在,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形成了现在百花齐放流派繁多的采茶舞艺术格局。就地域因素而言采茶舞分为江西采茶舞、闽西采茶舞、阳新采茶舞、粤北采茶舞以及桂南采茶舞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采茶舞的表演特征以及展现手法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鲜明的差异性。例如,江西采茶舞中的十字步、黄梅采茶舞中的黄梅调以及阳新采茶舞中的花灯,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应运而生的特色元素,也构成了我国传统采茶舞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局面。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传统采茶舞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引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为采茶舞的发展注入了个性化因子,将会极大地推动传统采茶舞向多样化迈进。

  2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传统采茶舞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潜藏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陷入了被遗忘冷落的境地,并且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层危机。一旦采茶舞作为必修课程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意味着茶文化也被注入到了高校的文化氛围之中,茶文化也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同时,采茶舞中的茶文化精神也会在青春盎然的高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向全面系统化迈进。

  2.1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采茶舞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是在茶文化的导向作用下而形成。所以采茶舞中渗透着浓浓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对于触动高校体育文化教学活动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持一种不重视甚至忽略的态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以草草了事的姿态对待体育课程,进而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步入了僵化的局面。而采茶舞中所寄寓的“天人合一”茶文化思想内涵将会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对师生进行春风化雨般地鼓舞,使其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积极参与到采茶舞的体育活动中,进而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球类运动或者简单的健身操与瑜伽训练为主,课程的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但是,采茶舞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也就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使其能在主动的学*中感知采茶舞的体育魅力。

  2.2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茶文化也愈发深厚。然而,大浪淘沙中传承至今的茶文化,却在无人问津中渐渐凋零。年轻人都沉迷于快餐文化的追捧中,崇洋媚外情绪的滋生也使得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以采茶舞的形式引入茶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茶文化在高校的弘扬。高校将采茶舞作为体育课程,学生则可以通过对采茶舞的学*来了解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构建茶文化知识结构框架,并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将茶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总之,高校将采茶舞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将会使茶文化的传承之路更加顺畅。

  3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讨

  3.1透过采茶舞将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体育教学

  虽然当前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尝试引入了采茶舞这一元素,但是由于茶文化内涵的缺失抑制了采茶舞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进而导致高校的采茶舞教学活动停留于浅尝辄止的表面状态。所以,高校在利用传统采茶舞重新构建体育教学框架时,应该结合其茶文化内涵,对采茶舞中的文化艺术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对茶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从中提炼茶文化精神主旨,并逐渐融入到采茶舞的教学过程中,以健康向上的积极姿态进行采茶舞教学,使学生在刚柔并济的舞蹈中感受采茶舞的多重美。然后,高校教师也应该将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赋予到采茶舞中,以婀娜多姿的舞步与形象生动的艺术表演征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采茶舞好感,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中。

  3.2结合现代舞蹈艺术元素对采茶舞进行创新性改编

  传统采茶舞饱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因子的艺术内涵,但是在百花争艳的时代里,一成不变的传统事物只能被扔进如风的记忆里。所以,传统采茶舞要想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寻求一丝立足之地,则必须以潮流时尚元素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性改编,否则将会被历史的黄沙所覆盖掩埋。因而,高校在引入传统采茶舞时可以结合现代舞的艺术元素对其进行突破性改编,以自由多变的形式,对传统采茶舞的表演手法与艺术形式进行不同层次地改编设计。例如,高校的采茶舞教学可以利用爵士舞的步伐、华尔兹的舞姿以及嘻哈舞的风格对采茶舞进行适度改编,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僵硬地将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并以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徒增学生的负担外,更是压制了学生对于采茶舞的喜爱之情。当然,高校也可以聘请专业舞蹈演员对采茶舞进行改编,从而使之与高校学生学*境地相适应。

  3.3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

  传统采茶舞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课堂而言,犹如一阵清风吹皱了*静的湖面。传统采茶舞作为一种民间化因子被加入到高校的体育课堂中,也就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采茶舞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学生对于采茶舞的认知度为出发点,不断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同专业舞蹈教师的联系,并就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探讨**流,从中总结优秀的采茶舞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采茶舞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采茶舞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从而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采茶舞教学向现代体育教育之路迈进。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菁华3篇)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是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落后都不利于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中的乐趣,提高对体育学*和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大学的学*生活中去,对提高整体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高校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完善,以科学有效的理念引导大学生。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还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爱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

  3.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体育事业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整体教学积极稳定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所有高校的重视,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仍占据较小的比重,这容易造成大学生忽视体育学*的重要性,并降低对体育学*的兴趣。所以,必须全面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体育教学时间和加大体育教学考核标准,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在学*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精神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要求。

  2.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如今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已经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并且全民运动的理念已经被写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纲要中,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惯;另一方面,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关于人体健康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为大学生能够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完善高校体育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和更新相关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一些智能化、科技化的运动设备,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运动检测器的引进可以用来检测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数,还可以根据这一检测指标来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方案。

  4.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引导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实施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刻不容缓。首先,高校要提高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定期开展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将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落到实处。其次,要提倡高校体育教师的再学*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学*的再教育活动,或者深入到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活动中心了解现代人们的体育运动理念和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系统。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与方法,不断探索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学体育是高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大学生以后进行体育运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树立起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体质,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体育教学体系。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2

  1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因此,高等教育最不应该的就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甚至超越时代,有一定的预见性。然而,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是传统的、陈旧的,没有变通和完善。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目前高校教育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基础扎实的综合型人才十分不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思想观念的落后、教学计划制订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呆板等。这些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体育专业人才在当今经济发展条件下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教学指导理论、思想是传统

  并且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高校受以往教育体系的深刻影响,授课指导思想上观念陈旧,教学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会有负面影响。高校的办学思想屡屡受到阻碍与陈旧的教育模式息息相关,在这种思想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的思想上,体育教学发展十分困难,学生身体得不到有效锻炼,体质下降。不但如此,在*时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仍然不是中心,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并且不因人而异。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对动作技能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味地教学会给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并不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十分的机械生硬,完全丧失了体育锻炼应有的作用。过于死板的教学目标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阻碍了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文化知识水*高但身体素质差、人生价值观偏离社会主导思想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才”。

  1.2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变化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永远都停留在篮球、足球、长短跑、跳远等几个项目上。即使发生改变也是改变每个项目的标准之类的丝毫无用的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反感。大学生体育课逃课情况十分普遍。无法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的积极性,就无法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而更无法取得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方式僵化、机械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是以运动技术为主,教师机械地授课,学生机械地学*,这一方法单调、僵化。学生其实对这些无趣的枯燥的课程并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活力、是新鲜感,是足以激发他们学*兴趣的课程。“老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这样的怪圈,逐渐使学生对学*体育感到厌倦,教师对教学也搞到乏味,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健身和运动的乐趣,进而失去对学*体育的兴趣,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方法

  建立起面向未来的、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需要强调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论和方法论,将健康维护和增进延伸到体育教学之中,将终身体育的观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教材化有新的方向,更使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特殊作用得到确定。建立起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就需要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和适当改变,把体育运动作为教育的载体,构建起一个面向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2.1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本质进行创新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单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体育教学不等同于健身,更不等同于单纯的体育技能传授和学*,单靠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对学生的体质提高和意志品格的培养保持终生的影响。高校应该做的是把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兴趣、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全新的授课方法,重视对学生永久性的锻炼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想要学*、想要锻炼自己并有所收获。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重点,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

  2.2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在教学内容上的体系创新,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教学内容必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把教育标准定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不仅仅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重视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学*能力的提高。增加一些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新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学*相应的体育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3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测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并不是目的,相反,学生学好体育知识、增强自身体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才是体育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最终结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学生能够自己通过学*和实践掌握的技能,交由学生自己学*,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彼此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体育知识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还要做到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机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生能够放松身心进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创新,在快乐的学*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改革教学方式能够使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变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式”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3结语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测试中达标而机械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机能,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是在新课改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健身、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得到身体的锻炼和意志品质上的培养。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3

  1引言

  对于高校自身来说,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一项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意识能力的必要教学组成部分.现阶段,高校的体育训练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创新理念,对于整个体育训练课程进行不断地改进和调整,提高体育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整个体育教育活动的关键.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体育训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其和体育文化一样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育训练本身也有自身的一套体系,如何保持科学性,确保体育训练质量,这也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体育训练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训练方法的科学性,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升体育训练的实际效果.通过对高校体育训练的全面创新,可以对于当前体育训练系统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并且对于体育训练方式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进,进一步提升整体体育训练的质量.以往旧的体育训练模式下,整体训练目标不够科学明确,并且训练的方式依然沿用陈旧的训练方式,这也是一直困扰现阶段体育训练质量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展开体育训练创新的过程中,很多新的因素可以更好地和当前体育训练体系进行融合,并且从全局地角度,对于体育训练创新发展的动力进行更好地调动,让高校体育自身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释放,这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训练创新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为高校树立一个科学的体育教育发展方向,让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具备更强的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体育训练的创新本身从体系化的角度,也进一步地促进了其他相关主管部门职能的发挥,这也给予了高校管理者一个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给予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相关体育训练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完善训练目标和训练过程,让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可靠,同时给与创新活动以更加全面地支持.从题来说,对于高校体育创新上,通过创新可以实现对方法的有效整合、对训练过程的高效管理以及对训练目标的进一步升华.不断地创新也是实现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结合各类训练要素的必然前提.

  3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原则

  对于高校体育训练的创新来说,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对于创新的原则进行更好地明确.本文就从规律性、一致性、人性化、系统性以及发展性的几个方向入手进行分析.第一,高校在体育训练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从内容方面、目标方面、机制方面以及方法方面等不同层面,对于高校体育训练的规律进行深刻的把握,对体育训练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于规律的把握,可以提升训练目标的合理性,融入更加科学的训练理念,对于体育训练这一项目的特性进行更好地展现,进而有重点、有方向、有计划地展开创新活动,同时也对于体育训练的效率提升给予有力地创新保障.第二,在进行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于一致性因素进行深刻的重视和把握.高校的体育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对于各类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对于创新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地统筹分析,结合不同阶段的特性,给予制定一套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方案,提升创新策略的一致性,让创新策略更好地贴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点.第三,体育训练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在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的要素,并对于人的本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在体育训练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管理思路和策略,这样可以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宗旨和需求进行更好地满足.第四,创新活动的开展,要想保证成效,就必须从系统性的角度展开整个训练创新的过程.高校的体育训练创新活动的开展,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应用科学的创新理念,对于创新的目标进行明确,构建一套立体化、多样化、稳定化的管理机制,从而对于体育训练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第五,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来说,内外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在进行创新上,要融入更多的发展性的思路与眼光,对于环境方面的变化趋势和情况进行明确,融入不断变化的创新思路和理念,让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4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策略

  第一,理念方面.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自身面临着很大的课程压力,*时对于体育训练活动的参与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精力.目前高校对于体育训练课教学的开展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训练方式较为落后和陈旧,从而导致了当前体育训练的效果很难得到更好地保障,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和成长也很难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对于体育训练创新工作进行推进,我们必须从思想层面上入手,对于体育训练创新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客观地认识到创新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高校内部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体育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让高校师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在一些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学校也要对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引入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做好体育训练教学工作的整体投入,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待遇水*,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更好地改善.高校也要积极地组织各项学*交流活动,鼓励体育教师对先进的体育训练教学经验进行学*,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校体育训练的创新给予可靠的人才支持.第二,机制方面.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更好地正视压力和问题,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这也是令人重视的.虽然新课改工作的开展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推进,但是在一些专业学科建设工作开展中,依然对于体育训练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体育训练的创新改革需要一套更加科学且完善的机制作为整体保障,并且对于训练改革的整体目标进行明确,通过科学地设定,让改革创新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的体育创新活动来说,要从计划层面、组织层面、实施层面、评价层面等进行不断优化,从全过程的角度,对管理机制进行统筹.在进行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确保目标确立、内容设置、重难点选择、方法利用、机制构建以及措施决定,都必须符合体育训练创新的一般规律和要求,都必须遵循体育训练创新的本质特性.任何忽视或者忽略体育训练创新规律和要求的观念、行为,都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绩效的弱化,甚至是体育训练创新的失败.第三,评价方面.对于以往的高校体育训练工作来说,成绩往往是对于学生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素质进行界定的重要指标.以往教育工作中,应试化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大环境方面的影响,导致了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成长缺乏足够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很多评价工作的开展都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于评价工作中的问题不能给予足够的认同和重视,并且对评价方面的创新和调整计划的执行,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很难达到既定效果.评价活动的合理创新,对于提升体育训练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评价工作来说,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高校要积极组织调研分析,对于当前评价中的弊端和不足进行明确,引入更加全面的评价机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于学生的成长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也要对于体育训练体系中的多方面问题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内外结合,共同地构建一套科学地评价体系,为体育训练创新提供一个合理的监督和反馈支持.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原则和动态性的准则.由于学生是参与体育训练的主体,是体育训练的收益者,因此体育训练的应当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训练改革计划,这样训练的改革才能有更加强大的动力.动态性的原则是指在体育训练中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在体育训练改革中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态调节机制,通过不断的变化迎合当时的条件提升体育训练的效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自身来说,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创新发展体系,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更好地优化,从而让高校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成效.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2)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五)份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1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必要性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从而全面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论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前,高校的教育改革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早已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正在成为教育的明显特征,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1.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惯于计划性、监控式的管理,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比较重视统一性,不论学生间的差别有多大,学校教育方案一致,教学模式整齐划一,忽略了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和学生作为学*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忽视并限制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样化发展。“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教育应当以培养人为目的,即一切工作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终目的,故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来培养人,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予以落实。同时,更应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使他们重视培养、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就必须时刻随着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创造不断改革创新[1]。

  1.2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学生对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应当具有自主选择权,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正是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且要实现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管理目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3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发挥潜力

  目前,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有许多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只埋头做那些做过的事情,那么这所学校的管理就会变得墨守成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发挥管理人员的创新潜力,更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有意识地学*和积累,学校也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有意识地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1.4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

  高校的重要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一切教育关系主要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来展开。人的因素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全体师生既是教学管理的客体,又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和学校的主人。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服务意识,承认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和服务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师生员工自觉地成为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和维护者,从而构建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使整个校园达到和谐与统一。

  2.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

  2.1把关注学生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可以放出光彩。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2.2让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如何,内心的体验有无,态度的肯定与否,教师都应感悟到。这就要求教师多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例如在讲授目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课;复*提问时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等等。总之,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互动起来,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完美境界[2]。 2.3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无视学生权力的存在将被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学生应该在学校事务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3]。这就要求学校要给学生提供选择机会,包括学*时间、学*方式和学*内容等,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这其中包括尊重学生的个人生活、课程专业的自由选择、价值观的自由表述和对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认可等多个方面。因此,高校在教学制度与管理建设中,应坚持“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原则,树立“加强基础、淡化专业、重视能力、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弹性教学,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对发展的不同要求,为学生自主学*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样才真正得为发展学生个性,支持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4让教师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人们把教学管理单纯地理解为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管理,教学管理者往往是凭经验和权利意识指挥教学,教师只能被动地教,在教学管理与重大教学改革中没有发言权[4]。坚持“以教师为本”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体,自觉、自主地参与教学管理过程[5]。因此,高校应构建一种公*、公正的人文氛围,给教师提供心情舒畅、自由发展的*台,能够让教师把学校的发展目标、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当成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将学校利益、教师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在学科建设、课题申报、教学评估、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专家的作用,使行政管理职能和学术管理职能有机融合,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

  2.5建立“以师为本”的教师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主导方式应该是激励,激发教师的动机,诱导教师的行为,发挥教师的内在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培养人才建设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过程。激励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激励,而且有精神形态的激励,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不能解决学校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本校高等教育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又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立起符合国情和本高校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

  2.6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要高度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也应该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个人都是这个系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计划、完善的管理办法,才能保障教师培养工作的系统化。目前,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主要还是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定期举办多样的活动,不够完善,要想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成效,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

  3.结语

  无论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当前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让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使教学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和层次,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玲.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6).

  [2]高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J].文教资料,20xx,(9).

  [3]殷兴东.高校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xx,(6).

  [4]袁希.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高校教学管理[J].大科技,20xx,(4).

  [5]**.坚持运用以人为本完善高校教学管理[J].财富与管理,20xx,(2).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2

  【摘要】 本文从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出发,对其特点、地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高校院系 教学管理

  一、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的院系教学管理内容从不同的管理理念出发,有多种划分方法,但在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结构这一目前普通高校主流教学管理基本框架下,基本内容大致相同。

  1、“四分法”一般概括为教学计划管理、教**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辅助管理。教学计划管理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活动总体安排,追踪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或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环节等组织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与修业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教**行管理主要是围绕教学计划实施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组织制定教学大纲;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环节,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表、教**行表和考试安排表等;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制度,组织好评卷等各个环节。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要是通过贯彻学校各项相关制度,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估等各种措施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落实以下制度:一是教学督导员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二是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三是领导听课制度和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和实验室调研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四是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五是院系教学工作水*评估和教学专项评估制度等。

  教学辅助管理主要是教务行政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教学文件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务信息统计管理等。

  2、“两分法”一般概括为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教**行和教务管理。教学基本建设是二级院系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风建设、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等。

  教**行和教务管理是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常规内容和基本工作,包括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研活动、教学过程、课程设计、实*实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以及考试环节等。

  二、院系教学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院系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处于中观管理的枢纽地位,起着承接上下、联系左右的桥梁作用。它与学校教学管理在管理的目的、途径、过程、职能等方面是一致的,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1、管理的头绪多、任务重。院系教学管理直接面对本院系及相关院系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组织管理、教务常规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任务逐步下移,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增多。

  2、管理的层次低、工作细。院系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学校下达的各项指令、任务、指标都要由院系来贯彻实施,同时还要将执行的情况反馈给学校。管理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种具体的问题和矛盾,靠简单的说教和行政命令无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院系教学管理必须做细做实。

  3、管理的方法实、难度大。院系教学管理不仅要进行教学过程的管理,还要了解、搜集各种教学管理信息,提供教学管理咨询等。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当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教育者、服务者等多种角色。这给管理者及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同时也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完善学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加大院系教学管理的力度、范围及自**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三、院系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普通高校的院系教学管理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不能适应加快高校内涵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特色人才的迫切需要。

  1、对院系教学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学校的校级管理机构庞大、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导致管理职责不明,任务难以落实。甚至有人认为院系教学管理只是上传下达,执行和落实学校有关的教学计划和文件而已。院系领导面临着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多重压力,精力分散。

  2、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是自身对教学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学管理就是周而复始地排课、调课、听课,这种重复而繁杂的工作往往使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其次是部分教学办公室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由于*时工作忙、压力大、进修学*机会少,缺乏教学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最后是部分管理人员不注意系统学*、领会教学管理文件,根据实际研究具体措施不够。

  3、存在经验管理模式倾向。管理的层次不高,管理方法仍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上,更新少、方法陈旧、模式单一、教学管理的效率不高。大多数院系教学主管领导都是教学和科研骨干,但缺乏教学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重,对教学管理往往是照着文件办,凭着经验办,或者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4、缺乏激励机制。院系教学管理内容既广又杂,工作成绩不易量化,可操作性差。有的单位过分强**学管理服务教师与学生,而不注意尊重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付出,使其岗位自豪感和自信心受到影响。因此,考核、奖励、激励不到位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措施

  院系教学管理的现状和水*不仅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状况和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学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转变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持有的各种不同看法和片面认识。学校和院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院系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保证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投入。

  2、注重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是院系教学管理的主体,其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同时提高他们的地位,打通他们的职务职级晋升“通道”,增强岗位自豪感和管理自信心。教学管理人员要努力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并熟练运用于教学管理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教学管理工作条理化、系统化、程序化,既各司其职,又协调运转,既周密严谨,又操作简便,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建立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

  4、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应建立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与竞争激励机制,做到职、责、权、利分明,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要针对教学管理内容繁杂零乱的特点,建立健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促进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学管理水*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加强高校院系教学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26).

  [2] 曹爱*:关于加强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xx(1).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3

  一、高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逐渐复杂化,其法律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问题。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很多观点:把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观点是归纳为教育契约关系、特别权利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等理论。作者倾向于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领域,把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为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这两种,而这两种法律关系均在《高等教育法》中也有体现。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一)问卷的构成、调查及其结果

  1.问卷构成

  调查问卷由五部分构成,包括: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冲突、基本情况与大学管理、学生权利与义务等。本文章分析主要依据问卷的结论,探讨学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冲突的相关问题,并且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同学在问卷中明显不同于整体*均值的问题进行了跟踪,了解出影响他们在问卷中选择的主要原因,反映了问卷背后的更多事实与因素。

  2.调查对象

  本次对位于贵阳市的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铜仁市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二所职业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覆盖不同专业及在读的一、二年级在校生,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93%;有效问卷中,男生187人,女生94人。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权利

  学生的权利意识决定了其对冲突的看法以及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较少,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权利了解程度一般,“不完全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总体上学生对于权利了解有较大的欠缺。由此可见权利意识的主要来源是教育,这同时也得到了本次问卷的印证,超过半数学生通过教育而了解权利。正是由于权利意识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较为关注,只有少于一半的学生会比较关注权益,整体的权利意识状态较为淡漠。受教育权的重视与否表明学生对于高校的教育的期望较高,受教育权能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高校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的重要因素是教育工作的如何开展。虽然教育权日益受到重视,但有超一半的学生却并不了解权利的组成与分类,知道人身权利包含范围的有大约四成左右,而对了解受教育权的很少只有二成。这反映了高校中的学生对人身权方面的了解限制较大,导致了高校管理中一些落后的观念及规定导致学生在学*和生活方面无法自主,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日益重视的自**。

  2.学校的管理权与学生义务

  学校的管理权与学生义务矛盾的重要原因缘于高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超三成学生为不满意,将*六成学生对学校管理为基本满意。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认为较为宽松的管理,给了他们一定的自**;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则学生表示本院管理太过严格,甚至保留了很多中学时代的管理模式,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抵触心理。有大约一成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合理,虽然这其中也隐含了一些学生的抵触的情绪,但坦言高校的管理模式的确有待改进,学校应当及时听取学生意见,作适当的改变。而且由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管理上制度不够合理,在对待学校管理方面,大多的学生属被动接受,只有接*两成的学生会主动与学校管理人员合作。通过调查还发现,能够知道学生与学校之间是行政关系的学生则是少之又少,当然也与我们的法律规范不够明确有关。这些结果提醒高校的管理者,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改善管理的环境、改革管理的制度。有权利必然就会有义务,被调查的学生基本上对权利义务一致性持认同的观点,而且对作为学生应承担的义务也比较明确。但结合实际,学校可给学生更多的权利,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把一定程度的自治给与学生会,发挥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对于学生社团应当持扶持的态度,尽量降低设立门槛,如此便可督促学生培养自律意识,也同时减轻学校管理上的压力。学生认同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原则,目的是希望学生的自身权利得到保障。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于学生的管理是有利的。

  3.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

  一旦学校行政管理权力“越界”,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当权利,严重时矛盾会无法调和到激化的程度,使得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学生几乎都认为学校管理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说到关于冲突,有些学生认为学校管理范围过宽是的主要原因;管理方式粗暴及学生对学校管理方法的不认同。如学校规定“学校考试作弊的,一律按退学处理”,毕业证跟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挂钩等,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面对学校的管理,学生较为敏感的是在生活环境、学*设施、考试、学校处分等方面,本次调查的二所高职院校,对敏感问题的关注度也大同小异。学生们尤其重视寝室的管理问题,较为关注的是隐私权和财产权,学生们普遍认为寝室是私人之场所,对未经允许的管理员的经常擅自查寝和没收学生自有生活用品的行为特别反感,有时宿管人员随便用钥匙开启学生宿舍的门使学生们始料未及,如某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因为使用微波炉被没收而和宿管人员发生纠纷,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的私有财产;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宿管人员私自开门进入学生宿舍,致使一位正在沐浴的学生和宿管发生纠纷。大多数认为学校不应过多干涉学生在外留宿,这应是尊重个人自由权利的表现。对“假如学校以道德败坏为由开除怀孕学生的问题,学生们反映出来的意见并不统一,支持者与反对者大致持*。其中大部分支持者认为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会影响到受处分学生的名誉权,处分行为不应公开;而反对者则主要认为站在成年人的立场,性行为是自由的权利,况且现行法律也未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

  三、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法律问题表现在: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高校学生管理规范依据主要是各高校自身制定的相关规范,由于此类规范依据法律地位不高,制定程序不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极易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产生一定的冲突。如:高等学校管理中对学生权利救济规范欠缺;如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只管理而未履行其应尽义务;高等学校未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来制定管制度理;高校超越管理权、滥用管理权等。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法律意识不强

  管理者法律意识滞后,不能适应法制化管理的需求,高校学生管理上人员是否具有法律意识,直接决定高校能否法治化管理学生的关键。如管理过程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1)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日常管理中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如高校在做出开除学生处理决定时的主要依据是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校内部制定的《学生手册》等规定,后者显然不属于法律法规的范畴,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2)多数学校存在某些处罚性条款,对学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的条款上往往自由操作的空间过大,有的甚至超越了法律的规定。严厉到考试作弊、怀孕、打架都成为被开除的条件。(3)管理活动中无程序意识。高校对学生处理决定作出,几乎不走法律程序,当事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及获得救济的权利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4)重实体轻程序。高校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缺乏规范的程序。高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对违纪学生作出处理时,缺乏正当的程序规则。这就常常会侵犯学生的健康权、隐私权、财产权、名誉权等正常权利。(5)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内部各部门管理职权混搅不清,使得有的部门管得过多,有的部门什么都不管的局面,学生有了问题会经常被踢皮球而找不到下家。

  四、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律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1.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依法管理就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体现法治精神,从决策的制定到实施都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同时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的内容以及所有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如《妇女权益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涉及学校教育管理有关的内容。”因为法律不仅具有惩罚、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还有指引、评价、人们行为和保护合法权益的作用。依法治校对学生管理的要求就是依法管理,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走向法治化程序。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视为消费者,把高等学校当做教育服务的机构的理念。这在一定意义上把学生视为买方,而学校则是为提供服务的卖方。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传授和管理,这就迫切要求高校管理中必须树立*等的服务理念。

  (二)树立依法治校理念

  高校正确理解和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依法制定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依“法”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大学生的整个学*阶段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严格分清管理、教学与服务的基本界限,以人为本,改善学生管理模式,保证学生的自**和选择权。让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大学必须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走法制化模式,是其进步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得以充分培育学生的权利意识为前提。

  (三)严格依法管理的程序

  建立德法并进,宽严并济的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的调查取证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的调查取证制度,如在对学生进行违纪处分之前,要严格审查学生所在二级学院提交的相关证据,对有疑点的地方,学生工作部门要调查核实,以确保对学生的处分有理有据,充分体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精神。同时可将听证制度引入学生管理中,高校建立学生管理听证制度,明确听证事项的参与人和范围,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听证程序规则。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权利本位,使我国高校建立的听证制度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法律的救济手段相衔接。

  (四)建立规范的高校学生保障体系

  1.建立学生管理审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涉及问题众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情况。因此,高校在每项管理制度出台之前,需要谨慎审查,审查机构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法律专业人士组成,要充分发挥高校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的在管理中的作用。制度审查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制度不出现瑕疵,防患于未然。

  2.建立重大制度和重大处分听证制度。建立听证制度对于学生基本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听证程序给被管理者一个可以申辩的机会,也给了管理者一个宣传自己的管理理念的机会,保障其知情权。总之,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明确自身的权力范围,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出的处罚决定要程序合法,依据合法,并且慎用管理权力。高校就必须依法管理、依法治校,这不仅是高等学校实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真正依法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不仅要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重要的要促使高校管理者观念的转变。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4

  一、新的时期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认识

  1.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知识人才的重要学府。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对高等教育院校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适应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积极效仿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开通网络学*及学生自主虚拟学*。网络学*是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站,各大高校要在网站*台上注册登录账户,便可以连接到每一所学校教室的电脑上,进行网上现场互动学*,各位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观摩其他高校的学*方法,实现资源共享。自主虚拟学*即指学生可自己安排学*计划,制定好一套完整的学*方案,还可以共享其他高校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势必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在工作过程中大胆创新,以便适应新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加强二级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履行工作职责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校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学实体。同时,二级学院需要处理的事务增多,既要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又要做好基层一线教学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加强责任心;建立一套适应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依据制度办事。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由督导组成员检查教学质量情况,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指出需改进的方面,提高任课教师上课质量,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二、当今时期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各大高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都在加速学*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在忙碌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还要保障教学工作的完成质量,积极学*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文化素质教育,强化质量内涵。

  1.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管理部门是单位的窗口和门面,处于第一线,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临时处理的突发事件比较多,难免在与外单位沟通时遇到麻烦,为了外单位人员对你单位有一个好的评价,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修养。在与人沟通时服务态度要好,如果遇到障碍,要有耐心,不要与人产生误会,把问题处理好。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最基本的思想素质,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胸要宽广,遇到紧急事情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处理,为师生奉献一份爱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2.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素质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他们*时所接触的是教师、学生,甚至还有其他部门的领导,为了确保与他们能够愉快的对话和沟通,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业余时间多看一些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使他们准确掌握现代高校的教学发展规律及运作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创新管理方法,使自己成为即具备高学历,又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

  3.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充足的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人潜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如:统筹管理的能力、组织能力、现代化管理技能、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能力素质是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如何把自己具备的知识能力娴熟的运用到工作中,这就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具备充足的能力素质。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中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日常文档的管理,表格的处理,网络办公*台的使用等。

  三、结论

  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教学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对外服务的窗口,在与人沟通时要以诚相待,表现出热情、大方和干练的工作作风。二是教学管理人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及时注意加强自己的业务学*,多参加各种培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具备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完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5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中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的为高校服务。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实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具体对策,以期创造良好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下,高校也在实施信息化改革,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普遍采用,更好的为高校服务。高校教学管理的水*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要是不借助信息化技术,可能无法很好地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是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提高管理水*,创造良好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环境。

  一、信息化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管理工作多、杂、细、乱,随着高校的扩招,要采集的有关数据量更多,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大大增加了基层的重复性劳动力,浪费人力和时间。利用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通过校园网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居中存储,及时更新,其数据的共享性大大增强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分工过细,层次重叠,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变为扁*形,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递,方便快捷,加大管理幅度和力度,给了操作层更大的自**,[1]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组织活力。

  (三)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公*和公正性

  以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由于组织结构,具有封闭性,信息流动缓慢,服务的公*性不高。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校园网络学校,所有的公共信息都发布在网上,教学管理服务能真正地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哪怕师生在校外,通过网络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都可以得到信息,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享受到服务,跨越部门和时间的限制。

  (四)增加了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

  当前,教师游离于教学管理之外,教师只能接受,根本就参与不了教学管理。搞好高校管理必须依靠教师,还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得到大大增加。随着掌握信息,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会在信息分析后加入到决策过程中来。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快捷,教师与学生能通过网络留言或发贴,成了教学管理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问题

  不同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会有很大不同,在进行信息化规划之前,应解决其定位问题,确定教学管理的制度以后,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发展需要,再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如果只是暂时性的管理系统,则需要预留好系统接口、功能模块,方便以后扩展的时候所需。

  (二)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是信息资源,信息化的关键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与长期任务,我们要格外注重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制定有规范的信息编码规则,各类子系统中的代码规则要符合数据的规范化,要做到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同时也要适应未来扩充、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三)系统的资源规划及系统开发问题

  高校发展需要在线信息化教学管理核心软件,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资源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必须有全面综合的考虑,在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时符合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工程要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遵循“自顶向下”的方法。在进行系统实施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程序修改工作,应遵循“自底向上”的原则,使整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最优。[2]开发队伍的人员要有经验丰富的系统开发人员,更需要熟悉教学管理的人员,根据高校自身资源综合考虑。

  (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高校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给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足够的资金与设备,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要有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工程,只有由“一把手”亲自主持、实施,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一把手”要真正投入到系统实施过程中,协调各项关系,解决系统实施问题,确保系统正常有序地实施。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需要保证充足的财政投入。办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高校应综合权衡,开源节流,多方筹集资金,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才能建设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二)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学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信息科学知识,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水*有赖于管理队伍的整体,所以要建立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推进,要优化队伍结构,科学规划教学管理队伍,要引进高信息素养的中青年人才,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作用,要着重培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岗前培训,在职学*,还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鑫.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xx(03).

  [2]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0).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3)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合集5篇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1

  摘要: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结合本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从教学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推动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师资培训;教学改革

  1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开展的较早,有些学校早在20xx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的指导意见以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工作,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已经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非重点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起步较晚,并且大都面临以下众多问题:第一,教材的运用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国外原版专业教材,也没有适合学生使用的规范化的国内专业英语教材。第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英文资料翻译,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三,师资力量缺乏。双语教学需要的是既有较高外语水*同时又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目前我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匮乏,现有的老师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第四,专业知识的运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英语与其它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对应关系,专业词汇与专业术语在其它课程中得不到巩固与运用。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课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从有限的角度上提高了本专业的英语翻译水*,掌握了有限的专业英语词汇,对本专业理论的英语表达也仅仅有了一个较为肤浅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运用,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通过实践探索适合普通高校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2.1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从1995年开始考试至20xx年底,全国报考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的共有21万多人。大大促进了金融系统职工培训工作与国际专业培训的接轨。可以预料,我国金融保险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目前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本难以满足金融业日益发展的需求。

  2.2我国金融学科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内地从事金融教育的人几乎都认同,我们的金融教育偏重于所谓的“宏观金融”,而忽视了“微观金融”,这实际上等于承认,我们过去对finance的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finance有三层涵义:首先,是指货币资金的管理,特别是指由**、公司和大型组织对大额货币资金的管理;其次,是指货币资金,特别是指由银行或类似的机构所提供的用于帮助企业经营或购买的货币资金;第三,是指为公共活动、组织和企业等提供货币资金,特别是大额的货币资金。这意味着把金融理解为“货币资金的融通”其实是片面的。因此,对于金融专业教育来说,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使我们跟上世界金融迅猛发展的步伐,还在于它有利于我们对现有金融专业教育的改造,使之与发达国家的金融教育接轨,从而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更加务实的金融人才。

  3我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情况

  3.1学生的选择

  我校的金融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接受基础英语的教育,大三、大四有少量的专业英语的课程,学时仅为32个。因此学生的水*大多在大学英语四级左右,为了有效地与基础英语衔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只能选取大三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

  3.2课程的选取

  《保险学原理》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首先,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其次,在业务经营方面,我国的保险业不断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鉴于保险业与国际的日益接轨,其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此,我们选择以《保险学原理》这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

  3.3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选用一本合适的英文版教材。由于国内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英文版教材《保险学原理》几乎是空白,而通过进口国外教材的方式引进教材的成本非常高,学生难以承受昂贵的书价,因此,我们选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之一的《保险学原理》。这本教材的课文全部选自各领域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及教科书,其题材广泛,内容翔实。但是,就双语教学而言,它的内容的严重的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内容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3.4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授课为主,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于多数内容,我们尽可能使用英文教学,而对于重要的专业术语,我们则以英文解释加中文准确定义为主。在课堂讨论时,我们引入了情景教学法,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全部用英文表达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3.5考核方式的选取

  本课程采取了笔试加口试的考试方法。在笔试过程中,我们为学生选取了二十个专业问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两个问题用英语答题,在口试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笔试的答题情况用英语简述自己的主要观点。根据笔试和口试的综合表现实行10分制。这种考核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大力配合。

  3.6调查反馈

  在课堂教学实践结束之后,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发放表格30张,收回28张,占参加课程学生93.3%。调查表明:在教学内容方面,有78.6%的学生认为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在授课方式上,认为本课程做到了讨论与授课结合的占到了78.6%;在教材的可读性上,认为可读性适中的占60.7%;在课程考查方式上,赞同口试的占82.1%;在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上,认为可行性较强的占53.6%;其余的均认为可行性一般。

  4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对策

  4.1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

  我国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受教材、师资和学生现有水*的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程度并不相同,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渗透型,即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有的是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有的是将一些名词术语讲给学生,并适当辅以汉语解说;二是穿插型,即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或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示范型,即某个学科中,大部分时间是用中文教学,选择一定的内容,用一定的时间用纯英语进行教学;四是选修型,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用纯英语进行教学,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新的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4.2运用适合学生学*的教材

  没有合适的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有以下优点:一是国外教材的实践性教强,更新快。二是信息量大,内容新。三是案例较多而且很有时代气息,很有参与性。因此,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外文教材。

  4.3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双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作深入讲解,并辅之以*题训练,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对容易理解或需要较多时间去思考的内容,则提出纲要布置给学生自学讨论,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另外,要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

  4.4进行及时的师资培训

  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需要既精通本学科知识,又精通英语语言的教师来担任双语教师。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只有本校教师能承担大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才能长久解决师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选取一部分具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并对双语教学十分热诚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任务,并且应该创造条件派他们到国内一流的大学进行双语课程进修,有能力的话,应该派他们到国外大学进修。为了帮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校可以与双语开展的较好的其他院校合作,请相关专业的教授担任指导,定期向我们的双语教师传递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解决教师们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基础文件建设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成绩评定和专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检查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应当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进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学生在*时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也应充分考虑。另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不过,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必须把现行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监控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评价标准,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授课中的自**和个性。

  参考文献

  [1]王义伟.外商投资在金融业逐步升温[N].中华工商时报,20xx.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2

  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传达的信息也非常直管和形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才能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渠道。所以,高校必须不断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实现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育是现代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教育的关键生命力,多元化的美术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立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点。所以,高校美术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抛弃固有的程序化、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从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来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现代美术课堂需要做的事情。充分发挥学生为主题的作用,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校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形象思维是美术教学具有的思维特点,创新想象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了思维的独特性、敏锐性和流畅性。写生课培养了学生眼、手、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使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实现了观察和表现的结合。创作课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技法。创作课程中,学生只有多种思维途径相结合才能完成美术的创作,这便发挥了美术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具有的特点,美术课堂上,学生们利用大部分时间来绘画、欣赏和制图,这是提高智慧、技能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学*的方法,专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新。

  3、综合运用绘画手段和材料能力

  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成果的最终表现,因此,工具、材料的广泛性决定了美术造型的多样性。为了处理多种工具、材料来进行创作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验与培养。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观察和研究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的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三、如何做到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1、提高教学观念创新

  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是教学观念创新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美术创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一定是通过艺术家内心思想的真正表达才会真正的打动观众的心理。而从目前高校美术的教学来看,多数高校都会注重对基础教学的描述,拘泥在造型理想的束缚中,表现形式很单一。这样的观念使高校教学很难拓展新的内容,更阻碍了教学形式的发展。所以高校要不断抓住新时期绘画艺术形式、内容的更新变化,对美术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训练要不断推陈出新,重视灌输绘画理念和风格的样式,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课程设置中的创新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人才的培养与设置科学的课程密切相关,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在高校美术教学课程设置时,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课程设置的立足点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文化与艺术修养方面,同时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出色的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体系可以包含市场学、行为学,还可以包含美术学,同时这些学科应该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再者,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完整性和规范性。最后,要转变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概念,让美术教学不单单停留在造型和设计上,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展开系统化教学。

  3、注重实践性教学

  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由于课堂可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今后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所以,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应当是高校美术教学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的,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使美术教学同生活更为贴*,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4、评价方式创新

  学*过程中,相对研究结果来说,探究方法更为重要,而拓展美术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师生讨论美术作品在材料的获取途径以及设计思路的问题。在*作、作品的评价上,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条件,来促进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鼓励学生自身才能发挥与艺术个性表现,从而使高校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高校美术教学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局限性很大,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得十分明显,运动其动态立体的表达式反应美术教学过程,声情并茂,样式丰富。利用其时空可变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声像同步性、形象直观性等诸多优势,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结语

  美术学科的创新是高校美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科知识不断进行创新。所以,高校美术创新的创新,除了基于内容之外,更要基于教师自身观念与素质之上。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结合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才能使美术教育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3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 审美教育 培养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既能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合格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美学的组成部分应如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本文从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体育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ァ —お

  一、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看,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熟练敏捷和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1](P.87-88)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既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又能较好的体现体育美学的个性,是充分体现健与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之美的,作为一项最能体现人体美的新兴运动。它不仅可以展现出体育运动矫健的轻松感,而且还展现着艺术动作诱人的韵味感。选手通过躯干和四肢部位的动作及其相互配合,以人体表现出美的形体、姿态、造型、表情。同时,选手又可以运用舞姿、舞步、转体、升降、跳跃等丰富多样的人体运动方式,展示人体之美。在观赏过程中,选手们匀称的体形、优美的舞步、纯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都可使人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够渗透到体育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其他项目更加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审美教育。

  因此,体育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良好手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她们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兴趣,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惯。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和能力

  (一)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审美的重要条件,美感与审美者的条件有关,审美能力可以通过美育来培养。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需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激起美感,产生心理愉悦,享受美感。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具备更为深广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以自身特有的形体美、仪态美、教态美、情感美通过教学融入到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之中,做到语言美、内容美、动作美、效果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首先进行的是“启发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史,通过观看体育舞蹈表演的影像资料掌握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视觉听觉上去感知体育舞蹈的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等,继而对体育舞蹈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用心去学*。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集一身的一项竞技和表演运动。挺拔的形体,协调的动作,是学好体育舞蹈的前提之一。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通过合理的训练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舞蹈的形体美。在对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们才可以进入审美的高一级阶段,即通过比较辨析,鉴赏美的不同类型、风格和层次。

  体育舞蹈运动表现出的刚健有力、挺拔伸展、潇洒、优美的和谐动作,衬托出美的形象,给人以信心和赏心悦目的享受,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在“启发教育”下,必须注重动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这是所谓的“示范领悟教育”,教师通过示范,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最适合大学生的特点,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通过体育舞蹈的动作示范,正确的树立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才能培养学生在实践动作中提高审美的能力,并在今后的体育舞蹈道路上追求美、崇尚美和表现美。

  (二)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喜欢表现美。体育舞蹈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特殊的美的要求。所以在舞蹈练*中必须用自信心带动情绪和表情,抒发内心情感,真正的将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理解体育舞蹈的风格内涵,进入美的境界。[2](P.111-113)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初学阶段,由于运动技能的差异和缺乏自信心,加上害羞心理较重,怕做得不好别人笑话,往往不敢表现自己展示美的能力。在这样种情况下,教师的鼓励、赞赏、暗示往往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表现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气质特性不尽相同,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也会遇见各种难题。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气质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去鼓励学生通过学*体育舞蹈大胆地去表现美,去感知美,去享受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多数是男女配合进行练*。因此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和鼓励,使男女舞伴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领悟配合的美、和谐统一的美。这也是体育舞蹈形式美的高级层次。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一次表演,完成学生的技能技术练*,忽视审美教育中鼓励学生表现美的教育,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从中享受美表现美,即使尽力去表现美也不是发自内心情感,是一种僵硬的故作做作的表现,从而失去了审美教育的目的性。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美的同时鼓励学生如何去表现美,通过舞蹈去表现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这是体育舞蹈追求的美,也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一个环节。

  (三)对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也在于创新,创新是保持艺术家生命长青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去创造美。[2](P.111-113)

  首先,在学*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一般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容易忽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味的模仿,没有自我创作的欲望和表现。因此,创造美的活动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活动。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心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所以体育舞蹈已列入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并且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的气质、姿态、动作更加优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马洛斯将审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美有利于人变得更健康。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追求***。[3](P.72-73)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教育中要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泽金.试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体育科技,20xx,(4).

  [2]秦晓松.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

  [3]刘超群.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2.

  [4]刘慕悟.体育美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4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满足自身对物质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对精神文化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成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艺术素质甚至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不可忽视的。舞蹈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其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在学*自身专业课程之余、丰富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对艺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进而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产生作用。本文从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舞蹈课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旨在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见解,为高校理论教学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专业课的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力要求,因此,无论是从课程的改革上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上,学校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高校舞蹈教学方面,多数学校已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舞蹈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由于其内容的多变性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高校在舞蹈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方面,目前来说问题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课程的内容与设置有欠缺,自己教学方法死板、教条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下来都会对学生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将此类问题重视起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对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将舞蹈课程作为一项公共课设置给大学生,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同学,这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培养其艺术素养的条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

  一方面,现代主义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传统意义上,课堂的作用主要是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传播,学生只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即可,学生的课程体系中除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外,并未设置多余的艺术课程,学生欠缺应有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高校学生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团队的作用,而专业课的学*往往是相对枯燥的,由于艺术课程,尤其是舞蹈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课堂内容与形式相较于专业课程的学*都是活泼善动的,因此,将艺术课程纳入非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基础上,更能使学生内部之间很好的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与互动能力,为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相关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的进步使得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在各类教学中广泛应用。在非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枯燥无味的口头讲述,学生往往没有较大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态。而艺术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专业课过程中的调味剂,使得学生在培养相关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其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效果,这对于学生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重要。其中舞蹈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其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在学*自身专业课程之余、丰富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有浓厚的兴趣,进而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产生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应该从学生本身的意识抓起,学生自觉地提升素养意识,才能在根源处提高他们对自身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高校学生不同于一般舞蹈专业学生的方面就在于,他们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整体性素养的培养不重视,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而且对自身艺术认知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培养学生对艺术认知的自觉意识,就要将艺术素养教育贯穿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与示范作用,培养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信息化背景下,与互联网教育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和更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艺术信息意识。

  (二)以学生为学*主体

  传统意义上来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内容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讲授与部分学生的互动组成的,而新时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引入专业知识的学*中,主要的学*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尤其对于艺术课程,其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自护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舞蹈学*。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将班级成员按小组划分开来,并对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任务,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自主学*,最终得出结果进行汇报。同时,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教师在进行准确示范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与交流,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能力,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是否能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高校都应该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起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解惑者。教师作为舞蹈课堂主导者,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吸收与艺术实践有着统领与协调作用。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是舞蹈技能的表现,教师应当将舞蹈与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基础任务进行安排,并将其贯穿到每一次的学*与实践中。对于舞蹈任课教师来说,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舞蹈专业知识贯穿到理论教育中。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舞蹈技能学*的兴趣与创造力,高校必须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当做一种日常工作任务,为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

  互联网与信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与课件教学已经在各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广泛喜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演出团队或组织达成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关于舞蹈的活动,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提升。无论对于哪些专业的教学,都应根据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实际接纳情况,学校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学生对于舞蹈相结合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兴趣与能力,使其能更加主动地学*。

  (五)擅于互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今普通高校舞蹈与相关艺术课程主要强调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枯燥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得学生真正的对专舞蹈知识进行吸收,必须将理论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一些舞蹈实践,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室,为学生提供舞蹈实践的机会,将实践活动也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丰富课堂内容,将艺术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结语

  为更好的培养新兴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跟上历史与经济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舞蹈课程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壮大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高校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舞蹈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xx,(24):70.

  [2]杨晓雨.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xx,(23):189.

  [3]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8(02).

  [4]张艺斐.李永明.浅谈舞蹈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xx,(14).

  [5]张梦缘.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02).

  [6]斯琴.浅谈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北方音乐,20xx,(18).

  [7]杨永倩.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J].艺术科技,20xx,29(11):342-343.

  [8]邢令果.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J].黄河之声,20xx,(08):3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5

  一、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水*、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忽视文化基础课学*,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结束语

  系统科学的教学改革是推动美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美术教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科学设计、有序推进,需要高校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探索实践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艺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4)

——中学体育教学促进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论文 (菁华5篇)

  摘要:中华民族体育活动古朴、浑厚,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但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中华民族体育在我国处境令人堪忧!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促进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民族体育;继承;发扬

  1、前言

  中华民族体育活动古朴、浑厚,具有艺术性、娱乐性强等优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其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生活,同时锻炼了身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世界文化瑰宝;今天的民族体育在其发源地,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知度不高,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也未将其纳入教学活动之中,民族体育现状令人堪忧。

  2、民族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民族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不同,他的范围局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惯,活动多集中在喜庆、丰收季节、农闲、宗教祭祀活动之中。

  2.1娱乐性强,竞技性不足

  其强调的是参加者身心充分放松,在力量强度较低的环境中完成体育比赛;不能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兴奋度,从而使身体素质的煅炼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节奏慢、对抗性差、激烈程度较低

  现代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年代,对力量、对抗有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民族体育活动因其节奏慢、对抗性差,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反之现代竞技体育活动以其高强度对抗、人仰马翻的视觉冲击,既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学生未来生活博弈场景的一种预演。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3技巧性高,不易掌握

  民族体育煅炼活动主要体现在对于项目技巧的掌握,现阶段学生以学*文化知识为主,应试及升学的压力较大,老师、家长留给孩子们课余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们没有多少时间来练*技巧,因而短、*、快的项目往往成为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3、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路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承担民族体育继承与发扬的主阵地之一。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如何看待这些弊端并予以解决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将民族体育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纳入文化教学中

  中学时期学生以文化知识学*为主,可将民族体育纳入历史课的教学范畴中,这样就向学生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民族体育也是*五千年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惯,是人们喜、怒、哀、愁的形体表达方式。通过运动来渲泄自己的情绪,以求得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民族体育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使之留在脑海里,凝固在心中,同时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提供了知识积累。

  3.2结合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知度

  运用电教手段,能更直观、准确、形象地演示民族体育活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也便于学生们在今后的练*中更易于掌握。民族体育的起源过程,也是当时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民俗发展的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用图像的形式回放历史画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温历史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加深了这段历史的认知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场景,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这对学生了解民族体育、学*民族体育将会起到突出的作用,对传承民族体育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3把握民族体育特点,有机融入在现代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3.3.1课前准备活动

  当前中学体育授课程序是,准备活动——教学——放松活动,准备活动是以慢跑、队形练*、徒手体操、轻器械操、韵律操、伸展性练*、一般性游戏等为主,通过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使身体机能逐渐调动到工作状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不难看出,准备活动节奏慢、强度低与民族体育的一些项目性质相*,例如老鹰捉小鸡、抛砂袋、秧歌等项目,教师可以将这些符合准备活动特点的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运动准备活动的教案之中。

  3.3.2课后放松活动

  授课活动结束后,进行放松活动。所谓放松活动是指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状态的各种缓和运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时,人体时常处于激烈、紧张的练*中会导致人体疲劳,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疲劳、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疼痛;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呼吸不稳定等现象;运动后充分做好放松活动,对促进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放松运动较之准备活动其强度更低,利用民族体育之跳橡皮筋、跳房子及踢毽子等进行放松运动,同学们不仅达到了放松的效果,还从中找到了乐趣。

  3.4找准合适项目予以重点突破

  课前准备活动、课后放松活动、课外活动所融入的民族体育项目;因项目的局限,其更注重的是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将民族体育引向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力度还稍显欠缺,在大力提倡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的同时,必须将着力点引向纵深,引向更能代表民族体育精髓、引向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上来,强度不仅要高点、同时还要具备娱乐性与观赏性强的特点。这样同学们会不自觉的提升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增强同学体育煅炼的效果有积极的帮助。因此选择一两项符合本地区实情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科目来向学生传授,势必会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3。5对民族体育有兴趣的同学,应提供重点帮助和辅导

  通过几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培育民族体育的土壤,势必涌现出一批对民族体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对民族体育有兴趣的同学,应予以重点培养,利用课外活动加深兴趣生的运动能力:

  ①因地制宜,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状况,开设学生们兴趣高、运动量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活动,并配备体育教师现场辅导;

  ②学校组织民族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民族体育训练;

  ③积极开展班、组比赛,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民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④建议在体育院校(系)招生过程中,将民族体育项目内容纳入考核科目之中。

  4、结束语

  华夏文化的璀璨明珠,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中华民族体育,这朵人类文明的奇葩,在我国处境令人堪忧!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使我们能清醒的意识到现实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民族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各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振兴民族体育为己任,切实加强民族体育教学工作。

  摘要:《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的史诗,民间体育活动的繁盛导致出现了众多的武林高手和体育竞技明星。《水浒》英雄的出现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们不仅从中可以获悉到体育文化传播的巨大魅力,而且又能产生受众深远的巨大作用。反观从“个人英雄”步入“文化传播”的*功夫,就是要努力铸就具有*特色、民族品牌与精神气节的体育文化体系,以此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水浒传;北宋时期;体育文化

  1、《水浒传》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北宋时期从公元960年起至1127年止,共有9帝立国168年。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宋太祖赵匡胤自庚申年间(公元960年)开基即位,在位17年;传位与御弟太宗赵匡义,太宗在位22年;太宗传位与真宗赵恒;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赵桢;仁宗在位42年。那时天下太*,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有诗曰[1]:纷纷五代乱世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北宋时期太*盛世,促使了民间体育活动的兴盛,在提高民族素质和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留下了不朽篇章。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乐极悲生,历史发展也是这样。社会是一个整体,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在运动中以保持各方面的*衡,一旦构成它的某一部分的霉变,势必要造成连锁的反应。*封建社会到两宋时期出现大变,专制与集权较前代更加高度发展。也正是高度权力集中更易暖孵权臣擅权、权臣当道、横行的社会病,反与反权势欺凌从而幻变为社会*衡的补充。特别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01———1152年)宋江等36人的起义史实开始在民间传唱,反照了黎民的梦想与困惑。到元末明初,经施耐庵、罗贯中加工创作而成的《水浒传》,折射出了民间百姓的心态。老百姓怀着崇敬的心情由衷地歌颂英雄们的暴力行动,将自己软弱无力深深藏匿,将自己内心的破坏欲望、生存欲望竭力放大到强者身上,尽力营造强者更强的氛围,寄寓强者以济危扶贫、除暴安良的美德,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便是《水浒》英雄们的魅力所在———弱者的强人梦想。这也是百姓们喜欢津津乐道《水浒》的原因之一。张扬个人主义、洋溢英雄主义精神构成了《水浒传》的另一主题。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张扬无论对强者还是弱者都是充满诱惑力的。这于古希腊奥运精神和现代竞技体育的产生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水浒传》史诗源于北宋民间,《水浒》英雄们大多出自社会的中下层,其过人的身手和功夫,都来自于民间体育的普及与训化,很多活动项目和技能都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及延伸。鉴于此,我国北宋时期的民间体育繁盛同现代竞技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2、《水浒传》人物中的“体育明星”概览

  2.1重量级拳击冠军———经略府提辖鲁达

  鲁达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回中开始闪亮登场,此人面相那是: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貔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声音洪亮。真可谓是重量级的拳击选手。在和郑屠交锋中,一拳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没等到“裁判”喊数,就挺在地上动弹不得。鲁达仅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其身手不凡。成为花和尚鲁智深后,更有上乘的表现。特别是在酸枣门外菜园中,乘着酒兴,倒拔垂杨柳,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由此来看,强壮的身体和过人的力量正是拳击选手的必备条件,特别是重量级别的拳手。

  2.2武术与搏击高手———行者武松

  武二郎被称之为我国古代的武林高手,将武术中的套路、散打、搏击、器械等功夫演绎得淋漓尽致。景阳冈打虎、西门庆血溅狮子楼、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威镇安*寨、大闹飞云浦等,将“*功夫”的独到之处和精髓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玉环步、鸳鸯脚、醉拳、擒拿、搏击等功夫至今传颂不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一副傲立群雄的武林高手,成为人人敬佩的体育竞技选手。

  2.3武术器械运动名将———九纹龙史进

  *武术除套路外,还包含有长短兵器的运用,统称为十八般武艺。这十八般武艺有: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九纹龙史进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史太公为满足他性子,使了不少银子,先后请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教他,十九岁就博采众长学得一身武艺。后又经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尽心指教,系统训练,各类兵器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十八般武艺重新学得十分精熟,小小年纪就向竞技的“全能”方面发展,前途无量。

  2.4百步穿杨神箭手———小李广花荣

  花知寨的少年军官生得那是: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花荣不仅马战功夫了得,而且练得一手绝活,那就是射箭能做到弹无虚发,指哪射哪。在大闹清风寨回合中,稳坐堂中,对围攻的兵将说:看我先射大门上左边门神的骨朵头!搭上箭,拽满弓,一箭正中;又取第二箭,大喊看右边门神头盔上朱樱,不偏不斜,正中樱头上。第*还没拔出,围困官兵已作鸟兽散。花荣神箭不仅是固定目标百发百中,而且对移动目标同样堪称一绝: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都使方天画戟,双方马上格斗,两支画戟上的绒绦搅做一团,那里分拆得开。花荣在马上看见了,左手取弓、右手拔箭,拽满弓,朝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支画戟分开做两下,二百余人齐喝声彩。初上梁山与众头领山中闲步乐情时,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借过弓箭,对众头领施逞手段,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但见:鹊画弓满月,雕翎箭迸飞星。挽手既强,离弦甚疾。影落云中,声在草内。一箭正中雁行内第三只,军士取来看时,那支箭正穿在雁头上。众人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

  2.5日行八百里的长跑明星———神行太保戴宗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向希腊发动侵略战争,希腊军民依靠熟悉的地形和炽热的爱国之情与入侵者进行殊死较量。英勇的希腊军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马拉松镇打退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传令兵菲迪波德斯不顾战场上的疲劳,一口气跑了42km的路程,在雅典广场向国民报告胜利的消息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马拉松项目及比赛由此而产生了。我国北宋时期也出现一个长跑明星,即戴宗,都称呼做“戴院长”。他有一等的道术,但出路时,传书飞报紧急军情时,把两个甲马栓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栓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人都称作神行太保戴宗。有《临江仙》为证: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有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怎见得神行法效验: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如飞两脚荡红尘,越岭登山去紧。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神通,千里如同眼*。端的是耳边风雨之声,脚不点地,日行八百余里,亦谈笑淡定,乃一神人也。

  2.6飞檐走壁的跳跃高手———鼔上蚤时迁

  这个时迁身轻如燕,练就一身轻功,跑得快、跳得高,虽然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偷鸡摸狗的勾当,但不愧是跳跃项目的高手,关键时刻立下功劳,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气,有诗为证: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走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鼔上蚤时迁。2.7冲波跃浪的游泳健儿———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中描写的水上英雄不止一个,个个水中技能超群。浪里白条张顺: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还有张顺的同胞兄长船火号张横,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还有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等,他们生长在浔阳江浦上,从小练就行船和水上功夫,不愧为草泽英雄。

  2.8翻江搅海弄船英雄组合———阮家三兄弟

  在水泊梁山石碣村中,有阮家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时打渔为生,不时还在泊子里做些勾当,打渔船权为战舰,戏水弄潮犹如儿戏。一个唤作立地太岁阮小二,一个唤作短命二郎阮小五,一个唤作活阎王阮小七。那阮小二: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休闲村里一渔人,便是人间真太岁。那阮小七: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銅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王。那阮小五: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带着杀气。能生横祸,善降非灾。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蝮蛇丧胆。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他们自幼*武,练就一身好功夫,尤其是水性特别好,在水里也能睁着眼睛看东西,在河里可以隐藏三天三夜,堪称“水鬼”。率领的水军多次击退高俅的军队,由此大出风头。像阮氏三兄弟的功夫,不仅是游泳高手,而且无论什么样式的船艇都能驾驭,实乃水上项目的明星组合。

  2.9相扑高手———没面目焦挺

  没面目焦挺原是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相扑为生,功夫单传,不教外人,不收徒弟,打遍山东、河北无敌手。黑旋风李逵应该说是一条硬汉了,但在《水浒传》第六十七回中,被焦挺收拾得服服帖帖。当时,被焦挺手起一拳,打个搭墩,李逵大怒,正待跳将起来,又被焦挺肋罗里只一脚,又摔了一交,爬起来就想跑……。这可使黑旋风李逵真真切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2.10体而优则仕的足球明星———高俅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游戏活动。这项活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宋,成为当时宫廷和民间之中的高雅活动。可见,蹴鞠被称之谓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蹴鞠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活动形式,白打即玩踢的是花样,球不能下地,表演性极强,高俅正是白打的高手。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相扑玩耍,最是踢得好脚起毬。也是高俅合当发迹,被哲宗皇帝御弟端王赏识,高俅踢毬的鸳鸯拐以及气毬一似鰾胶粘在身上的技巧赢得众人所喝彩,端王就将其留在身边陪玩、陪练。未及两个月,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册立端王为太子,立帝号曰徽宗。高俅也随之一步步走上仕途,升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俅开辟了我国古代“体而优则仕”的先河。2.11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等古代奥运会,也就是在古希腊举办的奥运会,是禁止女性参加的,甚至都不能让女性进场观看比赛。公元前396年第96届奥运会上,一位斯巴达公主女扮男装参加了战车比赛,还获得了冠军。当发现冠军是女性时,现场一片惊愕,好在当时的古希腊文明处于民主时期,人们宽恕了勇敢的公主。直到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时才允许妇女参加体育项目的比赛,当时仅有11人。我国北宋时期就涌现出一些女性武林高手,同男子一样同场竞技。如孙二娘: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好似一名举重、摔跤女选手。如一丈青扈三娘:蝉鬓金钗双压,风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好似一员骑艺和马战高手。再如母大虫顾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真似一款女子柔道高手。还有《水浒传》第九十八回中,昭德城十六岁*南先锋将郡主琼英:金钗插凤,掩映乌云。铠甲披银,光欺瑞雪。踏宝镫鞋燆尖红,提画戟手舒嫩玉。柳腰端跨,迭胜带紫色飘摇;玉体轻盈,挑绣袍红霞笼罩。脸堆三月挑花,眉扫初春柳叶。锦袋暗藏打将石,年方二八女将军。不仅马战功夫了得,还练得一手飞石。戟刺矮脚虎王英、飞石打中一丈青扈三娘和小尉迟孙新;豹子头林冲与之交手时,虽然躲过第一枚石子,却被第二个石子似流星掣电,打在脸上,鲜血迸流;还两次击中黑旋风李逵、一石击倒两头蛇谢珍等,真乃女中豪杰。如果参加现代五项的竞技,在女子中绝对无敌手。如此等等,《水浒传》中运动高手和体育明星层出不穷,个个都身怀绝技,堪称“星光灿烂”。可见北宋时期的竞技体育水*之高超,如果当时能走出国门,则为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不朽贡献。

  3、《水浒传》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3.1太*盛世能促进民间体育的繁荣

  北宋时期的太*盛世,特别是北宋前100余年,即宋太祖赵匡胤至宋仁宗赵桢立帝期间,那时天下太*,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人乐太*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先进的政治制度,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为社会的文化活动、民间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石,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竞技水*得到快速发展。养生强身、*武健体、游戏娱乐、棋琴书画等逐渐深入到官府及民间之中。《水浒传》虽然描写的是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宣和年代(1100—1125年)反与反权势欺凌的历史,众多英雄的出现,众多体育高手的出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均是在民间体育普及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纵观古希腊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在经济发展良好、生活富庶、天下太*、社会稳定前提下才会出现鼎盛时期。因此,物质生活富足后,其文化精神生活追求是必然趋势。不管是民间体育(或称之谓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水*的提高等都离不开这个前提。而且北宋时期的社会开放,也使妇女摈弃封建礼教的束缚,可以广泛地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涌现出一批女文人、艺术家、女英雄、女将领等,可见东方的古代文明先进于古代的西方文明。就像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的表述:当西方人的心灵尚在神学的迷雾中蹒跚之际,*人却以开放的思想和不断的努力拥抱世界。北宋时期宫廷中踢玩蹴鞠的社会组织名为“齐云社”,又称“天下圆”,不分身份髙贱,只要有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在此表现,类似于现在“足球俱乐部”。高俅作为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正是偶然机会在此凭借踢得好气毬,被领导赏识才会青云直上。另外,还有比较普及的乐舞、围棋、马球、射艺、投壶、骑术、摔跤等体育活动开展,都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技艺水*[2]。

  3.2体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

  我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起源是,在远古时期,人类通过走、跑、跳、投掷等手段,获得生活生存资料,为将这些技能弘扬与传承下去,就会不间断地开展类似的活动和训练。不管是古希腊的竞技比赛,还是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设置,都产生于人类对社会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完善的向往。我国古代民间体育活动和冷兵器时代的“武林风”同样是这样。北宋时期除了民间体育活动外,在军队、官府、地方武装等行业中,更能充分体现出来。像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金枪教头徐宁,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武都头武松,鲁提辖鲁智深,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等,都是在军队、官府或地方武装中担任职务,不仅自己是武林高手,也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去培养、训练大批能征善战的官兵。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由于战争、保卫疆土和看家护院的需要,在军队和地方武装中,练兵*武成为常态,也涌现出大批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体育运动高手。同时,由于古代军队、地方武装的将领、头领也是要通过真刀实枪的比武、竞技而选***的,没有真功夫、没有出类拔萃的绝活,也就不可能脱颖而出,也不会得到众人的拥戴。这种选拔机制促进了运动技能水*的提高,也大大鼓舞与倡导了民间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蓬勃开展。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所举行的竞技项目,很多都是为了提高军队官兵作战技能而设置或创造的,其宗旨和作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3.3古代的武林哲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经施耐庵、罗贯中加工创作的《水浒传》中,梁山泊英雄108人,个个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另有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数百人。不管是对人的相貌、个性、穿戴、功夫、兵器、格斗乃至心理活动、故事情节等,在一百二十个回合中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不愧被称为传世的历史文化经典。在对众多英雄好汉的阐述过程中,其表现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像武松、林冲、花荣、柴进等英雄不仅功夫了得,而且其人品、修养、为人处世等,不仅是武林界的明星,更是做人的楷模,成为除暴安良、弘扬正义的典范,深受世人的敬仰与拥戴;而像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则被罩为路见不*、拔刀相助的好汉,其个人英雄主义得到充分张扬,从他们身上可以帮助老百姓出口恶气,虽然他们身上充满恶*,但仍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像鼔上蚤时迁、孙二娘、阮氏兄弟等人物,虽然也有独到的功夫和技能,但仅凭匹夫之勇、投机钻营或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取胜,只能称谓是打家劫舍的高手,并不被人们崇拜和欣赏,只可作为笑谈;像高太尉高俅虽然也是体育高手,但其所做所为被人唾骂,被傍作“小人”、“奸臣”的代表。古代的武林哲学与现代竞技体育倡导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一脉相承。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展现不仅仅是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和团队精神,换句话说,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情商、智商、健全的人格做基础,技术技能再好也是不能长久的,也不会得到世人的追崇。真、善、美以及更快、更高、更强是人类的大同和不懈追求,因而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

  3.4从个人英雄彰显步入民族体育文化传播

  人们在接受《水浒传》为题材的书籍和为之制作的文艺作品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某种信息符号的影响,以至于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进而促成和转化为对中华武术乃至竞技体育的热爱以及一种投身其中进行演练的冲动,这是第四传媒带给体育发展的新机遇,更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一种必要手段。我们可称之为民族体育运动传播影响下带给人类的“精神食粮”,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水浒传》取之于现实的民族体育信息又反过来推动现实的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具备民族传统文化根基和营养来源。华夏民族五千年的风霜历程告诉我们,打不破、亡不掉的实质就是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样,*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从零的突破到迈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正体现出我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和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一部《水浒传》带给我们的启示收益颇丰,我们不仅从中可以获悉到体育文化传播的巨大魅力,而且又能产生受众深远的巨大作用。反观从“个人英雄”步入“文化传播”的*功夫,就是要努力铸就具有*特色、民族品牌与精神气节的体育文化体系,进而构建和促动多元共生、和合不同、民族精神弘扬、多方位对话、全球化发展的中华体育格局。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郑州:*古籍出版社,1994.

  [2]徐永昌.*古代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摘要:*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通过不断地交汇、融合、更新与发展,共同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绚丽多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华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诞生了多姿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文章尝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作用

  1前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凝合而成的。每个民族在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为形成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灿烂奇葩,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释放过耀眼的光芒。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摇篮,应该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而且也能使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用以陶冶情操,由此看来,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使人们正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魅力。

  2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在适应这些功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财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主要功能表现在健身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等。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构建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体育活动,都以人们的身体为载体来得到实施。体育运动要求人们要直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良好氛围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以此促进体质发展和机能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健身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功能,因为体育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初期,并非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当民族传统体育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中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劳动或战斗对体力或体能提出要求的时候,健身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中,并非作为一种健身或体育项目存在,有些是一种娱乐方式,有些是为了宗教崇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各种“文明病”频发的今天,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自然,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便成为人们健身的首选。其中,尤其以武术中的太极拳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目前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的生力军,如抖空竹、花毽等。在高校体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发展身体素质,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2.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毋庸置疑,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竞技也是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正是通过竞技、较量、比试等形式进行表现。运动员也只有通过竞技比赛与他人进行较量后,才能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要进行同场竞技,有的还要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还有一些项目虽然不是对抗性项目,但仍需要在事先约定的规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一比高下,分出胜负。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竞技功能,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日更具观赏性。有些项目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规则体系,进行竞技比赛的运动形式改造,才能成为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员,否则只能称作娱乐、仪式或表演而已。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越发激烈,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际体坛上的竞技角逐也愈演愈烈,希望通过民族智力、体力、国力等方面的比试,在国际之林中具备更充分的发言权。我国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正式迈入世界体坛,并正在为进入奥运会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出现在世界体育的竞技舞台。竞技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也只有通过竞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具有竞技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在无形中提升竞争意识,这对大学生日后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为日后的社会必将充斥各种竞争,大学生不进则退,通过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起竞争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适应社会发展,而且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娱乐方式,提升文化素养

  有人说过,21世纪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是人的本性,也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满足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之后,开始在余暇时光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从而获取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而娱乐性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在目前较为偏远又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那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才使得它更具吸引力,并逐渐在当今“娱乐至死”的社会凸显优势。体育也是“游戏”,奥运会(OlympicGames)的英文直译就是“奥林匹克游戏”。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更为完整地保留了消遣和娱乐的游戏形式,加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普及。娱乐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因此,娱乐功能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这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娱乐心理。当今大学生活泼好动,对娱乐生活青睐有加。再加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呈现了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进而忽视身体锻炼,损害身心健康。高校引导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这些项目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进而回归现实世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可以为大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打陀螺、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逐渐树立起健康的娱乐方式。整个校园也将洋溢着活泼的体育氛围,使学校风貌变得积极向上。

  3结语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凭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必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当今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实现“*梦”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用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化氛围中锻炼身体,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反思与体系重构[J].当代体育论坛,2010(10):22-24.

  [2]李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搏击,2010(3):75-77.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70-172.

  [4]王玉珠.高校体育文化节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07.

  [5]邹时炎.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J].*学校体育,1993(3).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在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提若干意见。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传承与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成为当代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研究焦点对象。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传统体育文化在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其他体育文化的影响,也因为现代化体育文化的繁荣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的情况。想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必须要从意识上重视起传统体育文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体育文化,在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精神不变,独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积极拥抱西方其他体育文化,重新构建并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朝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1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就种类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以及健身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因为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使得多年来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没有被中断过,不但得到了全国各民族、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尊重甚至模仿。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几年来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是世界体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精神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在入侵过程中,多少会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原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在内涵和属性上出现了断层。另外,全球化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攻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现代化体育文化观念不相适应等。

  2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2.1构建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很多体育理论都不太成熟;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在发展中会因为时代的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革新而出现许多新的特征和要求,文化传播中也会出现新的意义和价值,传播的受众群体也在发生改变。基于上述原因,在全球化视野下,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与完善。首先,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分析整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本质内涵被充分地利用并体现出来,探索研究当前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其次,需要利用到先进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找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更加凸显。比如打破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和传承方式,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化理论上的增殖和增值,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的分层整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理论进行归档便于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更深层次地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另外,我国也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所以通过构建新型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逐渐接轨,实现文化的增值。

  2.2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方面和西方现代化的体育文化价值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在体育价值精神上追求的是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但是西方在体育价值理念体现上更加注重竞争,通过竞争获得个人和团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针对价值方面的不同,在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入侵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被同质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现代体育文化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实现共性上的传承,相互吸收并丰富各自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有许多精髓部分,这些部分不但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丰富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比如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精神,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体育中获得快乐,使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目的。

  2.3将*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合理融合

  *传统体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精华部分,比如我国的太极体育和太极体育文化,不管是从体育的形式内容,还是体育所能达到的目的或者精神本质上来看,太极体育和太极文化都具有不可剥夺的意义。对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这些优秀的精髓内容需要进行不断地强化,并且对其中的民族特色、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精髓进行拓展传承。但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并不全都是优秀的,也有部分需要被重整或者创新。为了得到更好的创新继承,使得后续能够得到更有利的发展,需要将*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借鉴其他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像日本的相扑文化、印度的瑜伽文化,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都有许多值得学*和借鉴的地方。另外,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发展的开放性过程,所以在继承中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主流方向,认清自己在传承上的优势以及劣势,改变自己存在缺陷的地方,与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合理地融合,创造优秀的先进的体育文化。

  3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上主要的趋势是多元化和世界化。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展,实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在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价值精神和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和日常的体育价值实现。在合理发展传统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性、民族性发展,并且以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价值理论基础,合理地发展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在时代主流的号召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应该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的力量,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实现国际性发展。比如在世界化进程中,培养公*竞争、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等体育精神,形成严谨详细的组织竞争制度等。另外,还需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视野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3.2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

  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现代化、世界化改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或者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民俗活动,不同的社区、城镇农也有各自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项目一般都是为了健身或者娱乐,所以在挖掘传统体育文优质资源的时候,可以把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部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起来。比如将少数民族中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比如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将其作为农村或者社会健身的体育项目,在与农村或者社区体育项目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社区不同农村人群的不同特点,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我国传统体育集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选择传统体育中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通过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项目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传统体育,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并将其进行发扬,另一方面也让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创造革新,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

  4结语

  综上,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需要坚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和独特的个性,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到更好地继承;另一方面需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并学*和借鉴其中优秀的内容与形式,将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多方位地创造革新,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世界文化接轨,实现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世界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37.

  [2]王志威.全球化视域下*体育发展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1):21-25.

  [3]沙滟,岳元德.全球化发展战略下我国体育发展思路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6):118-119.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就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研究,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

  关键词:民族传统 体育素质 教育终身 体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5)

——中学体育教学促进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论文 (菁华5篇)

  摘要:中华民族体育活动古朴、浑厚,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但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中华民族体育在我国处境令人堪忧!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促进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民族体育;继承;发扬

  1、前言

  中华民族体育活动古朴、浑厚,具有艺术性、娱乐性强等优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其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生活,同时锻炼了身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世界文化瑰宝;今天的民族体育在其发源地,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知度不高,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也未将其纳入教学活动之中,民族体育现状令人堪忧。

  2、民族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民族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不同,他的范围局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惯,活动多集中在喜庆、丰收季节、农闲、宗教祭祀活动之中。

  2.1娱乐性强,竞技性不足

  其强调的是参加者身心充分放松,在力量强度较低的环境中完成体育比赛;不能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兴奋度,从而使身体素质的煅炼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节奏慢、对抗性差、激烈程度较低

  现代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年代,对力量、对抗有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民族体育活动因其节奏慢、对抗性差,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反之现代竞技体育活动以其高强度对抗、人仰马翻的视觉冲击,既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学生未来生活博弈场景的一种预演。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3技巧性高,不易掌握

  民族体育煅炼活动主要体现在对于项目技巧的掌握,现阶段学生以学*文化知识为主,应试及升学的压力较大,老师、家长留给孩子们课余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们没有多少时间来练*技巧,因而短、*、快的项目往往成为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3、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路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承担民族体育继承与发扬的主阵地之一。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如何看待这些弊端并予以解决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将民族体育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纳入文化教学中

  中学时期学生以文化知识学*为主,可将民族体育纳入历史课的教学范畴中,这样就向学生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民族体育也是*五千年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惯,是人们喜、怒、哀、愁的形体表达方式。通过运动来渲泄自己的情绪,以求得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民族体育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使之留在脑海里,凝固在心中,同时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提供了知识积累。

  3.2结合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知度

  运用电教手段,能更直观、准确、形象地演示民族体育活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也便于学生们在今后的练*中更易于掌握。民族体育的起源过程,也是当时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民俗发展的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用图像的形式回放历史画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温历史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加深了这段历史的认知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场景,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这对学生了解民族体育、学*民族体育将会起到突出的作用,对传承民族体育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3把握民族体育特点,有机融入在现代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3.3.1课前准备活动

  当前中学体育授课程序是,准备活动——教学——放松活动,准备活动是以慢跑、队形练*、徒手体操、轻器械操、韵律操、伸展性练*、一般性游戏等为主,通过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使身体机能逐渐调动到工作状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不难看出,准备活动节奏慢、强度低与民族体育的一些项目性质相*,例如老鹰捉小鸡、抛砂袋、秧歌等项目,教师可以将这些符合准备活动特点的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运动准备活动的教案之中。

  3.3.2课后放松活动

  授课活动结束后,进行放松活动。所谓放松活动是指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状态的各种缓和运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时,人体时常处于激烈、紧张的练*中会导致人体疲劳,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疲劳、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疼痛;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呼吸不稳定等现象;运动后充分做好放松活动,对促进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放松运动较之准备活动其强度更低,利用民族体育之跳橡皮筋、跳房子及踢毽子等进行放松运动,同学们不仅达到了放松的效果,还从中找到了乐趣。

  3.4找准合适项目予以重点突破

  课前准备活动、课后放松活动、课外活动所融入的民族体育项目;因项目的局限,其更注重的是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将民族体育引向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力度还稍显欠缺,在大力提倡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的同时,必须将着力点引向纵深,引向更能代表民族体育精髓、引向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上来,强度不仅要高点、同时还要具备娱乐性与观赏性强的特点。这样同学们会不自觉的提升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增强同学体育煅炼的效果有积极的帮助。因此选择一两项符合本地区实情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科目来向学生传授,势必会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3。5对民族体育有兴趣的同学,应提供重点帮助和辅导

  通过几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培育民族体育的土壤,势必涌现出一批对民族体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对民族体育有兴趣的同学,应予以重点培养,利用课外活动加深兴趣生的运动能力:

  ①因地制宜,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状况,开设学生们兴趣高、运动量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活动,并配备体育教师现场辅导;

  ②学校组织民族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民族体育训练;

  ③积极开展班、组比赛,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民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④建议在体育院校(系)招生过程中,将民族体育项目内容纳入考核科目之中。

  4、结束语

  华夏文化的璀璨明珠,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中华民族体育,这朵人类文明的奇葩,在我国处境令人堪忧!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使我们能清醒的意识到现实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民族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各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振兴民族体育为己任,切实加强民族体育教学工作。

  摘要:《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的史诗,民间体育活动的繁盛导致出现了众多的武林高手和体育竞技明星。《水浒》英雄的出现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们不仅从中可以获悉到体育文化传播的巨大魅力,而且又能产生受众深远的巨大作用。反观从“个人英雄”步入“文化传播”的*功夫,就是要努力铸就具有*特色、民族品牌与精神气节的体育文化体系,以此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水浒传;北宋时期;体育文化

  1、《水浒传》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北宋时期从公元960年起至1127年止,共有9帝立国168年。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宋太祖赵匡胤自庚申年间(公元960年)开基即位,在位17年;传位与御弟太宗赵匡义,太宗在位22年;太宗传位与真宗赵恒;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赵桢;仁宗在位42年。那时天下太*,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有诗曰[1]:纷纷五代乱世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北宋时期太*盛世,促使了民间体育活动的兴盛,在提高民族素质和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留下了不朽篇章。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乐极悲生,历史发展也是这样。社会是一个整体,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在运动中以保持各方面的*衡,一旦构成它的某一部分的霉变,势必要造成连锁的反应。*封建社会到两宋时期出现大变,专制与集权较前代更加高度发展。也正是高度权力集中更易暖孵权臣擅权、权臣当道、横行的社会病,反与反权势欺凌从而幻变为社会*衡的补充。特别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01———1152年)宋江等36人的起义史实开始在民间传唱,反照了黎民的梦想与困惑。到元末明初,经施耐庵、罗贯中加工创作而成的《水浒传》,折射出了民间百姓的心态。老百姓怀着崇敬的心情由衷地歌颂英雄们的暴力行动,将自己软弱无力深深藏匿,将自己内心的破坏欲望、生存欲望竭力放大到强者身上,尽力营造强者更强的氛围,寄寓强者以济危扶贫、除暴安良的美德,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便是《水浒》英雄们的魅力所在———弱者的强人梦想。这也是百姓们喜欢津津乐道《水浒》的原因之一。张扬个人主义、洋溢英雄主义精神构成了《水浒传》的另一主题。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张扬无论对强者还是弱者都是充满诱惑力的。这于古希腊奥运精神和现代竞技体育的产生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水浒传》史诗源于北宋民间,《水浒》英雄们大多出自社会的中下层,其过人的身手和功夫,都来自于民间体育的普及与训化,很多活动项目和技能都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及延伸。鉴于此,我国北宋时期的民间体育繁盛同现代竞技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2、《水浒传》人物中的“体育明星”概览

  2.1重量级拳击冠军———经略府提辖鲁达

  鲁达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回中开始闪亮登场,此人面相那是: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貔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声音洪亮。真可谓是重量级的拳击选手。在和郑屠交锋中,一拳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没等到“裁判”喊数,就挺在地上动弹不得。鲁达仅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其身手不凡。成为花和尚鲁智深后,更有上乘的表现。特别是在酸枣门外菜园中,乘着酒兴,倒拔垂杨柳,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由此来看,强壮的身体和过人的力量正是拳击选手的必备条件,特别是重量级别的拳手。

  2.2武术与搏击高手———行者武松

  武二郎被称之为我国古代的武林高手,将武术中的套路、散打、搏击、器械等功夫演绎得淋漓尽致。景阳冈打虎、西门庆血溅狮子楼、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威镇安*寨、大闹飞云浦等,将“*功夫”的独到之处和精髓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玉环步、鸳鸯脚、醉拳、擒拿、搏击等功夫至今传颂不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一副傲立群雄的武林高手,成为人人敬佩的体育竞技选手。

  2.3武术器械运动名将———九纹龙史进

  *武术除套路外,还包含有长短兵器的运用,统称为十八般武艺。这十八般武艺有: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九纹龙史进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史太公为满足他性子,使了不少银子,先后请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教他,十九岁就博采众长学得一身武艺。后又经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尽心指教,系统训练,各类兵器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十八般武艺重新学得十分精熟,小小年纪就向竞技的“全能”方面发展,前途无量。

  2.4百步穿杨神箭手———小李广花荣

  花知寨的少年军官生得那是: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花荣不仅马战功夫了得,而且练得一手绝活,那就是射箭能做到弹无虚发,指哪射哪。在大闹清风寨回合中,稳坐堂中,对围攻的兵将说:看我先射大门上左边门神的骨朵头!搭上箭,拽满弓,一箭正中;又取第二箭,大喊看右边门神头盔上朱樱,不偏不斜,正中樱头上。第*还没拔出,围困官兵已作鸟兽散。花荣神箭不仅是固定目标百发百中,而且对移动目标同样堪称一绝: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都使方天画戟,双方马上格斗,两支画戟上的绒绦搅做一团,那里分拆得开。花荣在马上看见了,左手取弓、右手拔箭,拽满弓,朝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支画戟分开做两下,二百余人齐喝声彩。初上梁山与众头领山中闲步乐情时,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借过弓箭,对众头领施逞手段,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但见:鹊画弓满月,雕翎箭迸飞星。挽手既强,离弦甚疾。影落云中,声在草内。一箭正中雁行内第三只,军士取来看时,那支箭正穿在雁头上。众人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

  2.5日行八百里的长跑明星———神行太保戴宗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向希腊发动侵略战争,希腊军民依靠熟悉的地形和炽热的爱国之情与入侵者进行殊死较量。英勇的希腊军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马拉松镇打退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传令兵菲迪波德斯不顾战场上的疲劳,一口气跑了42km的路程,在雅典广场向国民报告胜利的消息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马拉松项目及比赛由此而产生了。我国北宋时期也出现一个长跑明星,即戴宗,都称呼做“戴院长”。他有一等的道术,但出路时,传书飞报紧急军情时,把两个甲马栓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栓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人都称作神行太保戴宗。有《临江仙》为证: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有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怎见得神行法效验: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如飞两脚荡红尘,越岭登山去紧。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神通,千里如同眼*。端的是耳边风雨之声,脚不点地,日行八百余里,亦谈笑淡定,乃一神人也。

  2.6飞檐走壁的跳跃高手———鼔上蚤时迁

  这个时迁身轻如燕,练就一身轻功,跑得快、跳得高,虽然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偷鸡摸狗的勾当,但不愧是跳跃项目的高手,关键时刻立下功劳,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气,有诗为证: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走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鼔上蚤时迁。2.7冲波跃浪的游泳健儿———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中描写的水上英雄不止一个,个个水中技能超群。浪里白条张顺: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还有张顺的同胞兄长船火号张横,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还有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等,他们生长在浔阳江浦上,从小练就行船和水上功夫,不愧为草泽英雄。

  2.8翻江搅海弄船英雄组合———阮家三兄弟

  在水泊梁山石碣村中,有阮家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时打渔为生,不时还在泊子里做些勾当,打渔船权为战舰,戏水弄潮犹如儿戏。一个唤作立地太岁阮小二,一个唤作短命二郎阮小五,一个唤作活阎王阮小七。那阮小二: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休闲村里一渔人,便是人间真太岁。那阮小七: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銅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王。那阮小五: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带着杀气。能生横祸,善降非灾。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蝮蛇丧胆。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他们自幼*武,练就一身好功夫,尤其是水性特别好,在水里也能睁着眼睛看东西,在河里可以隐藏三天三夜,堪称“水鬼”。率领的水军多次击退高俅的军队,由此大出风头。像阮氏三兄弟的功夫,不仅是游泳高手,而且无论什么样式的船艇都能驾驭,实乃水上项目的明星组合。

  2.9相扑高手———没面目焦挺

  没面目焦挺原是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相扑为生,功夫单传,不教外人,不收徒弟,打遍山东、河北无敌手。黑旋风李逵应该说是一条硬汉了,但在《水浒传》第六十七回中,被焦挺收拾得服服帖帖。当时,被焦挺手起一拳,打个搭墩,李逵大怒,正待跳将起来,又被焦挺肋罗里只一脚,又摔了一交,爬起来就想跑……。这可使黑旋风李逵真真切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2.10体而优则仕的足球明星———高俅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游戏活动。这项活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宋,成为当时宫廷和民间之中的高雅活动。可见,蹴鞠被称之谓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蹴鞠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活动形式,白打即玩踢的是花样,球不能下地,表演性极强,高俅正是白打的高手。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相扑玩耍,最是踢得好脚起毬。也是高俅合当发迹,被哲宗皇帝御弟端王赏识,高俅踢毬的鸳鸯拐以及气毬一似鰾胶粘在身上的技巧赢得众人所喝彩,端王就将其留在身边陪玩、陪练。未及两个月,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册立端王为太子,立帝号曰徽宗。高俅也随之一步步走上仕途,升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俅开辟了我国古代“体而优则仕”的先河。2.11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等古代奥运会,也就是在古希腊举办的奥运会,是禁止女性参加的,甚至都不能让女性进场观看比赛。公元前396年第96届奥运会上,一位斯巴达公主女扮男装参加了战车比赛,还获得了冠军。当发现冠军是女性时,现场一片惊愕,好在当时的古希腊文明处于民主时期,人们宽恕了勇敢的公主。直到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时才允许妇女参加体育项目的比赛,当时仅有11人。我国北宋时期就涌现出一些女性武林高手,同男子一样同场竞技。如孙二娘: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好似一名举重、摔跤女选手。如一丈青扈三娘:蝉鬓金钗双压,风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好似一员骑艺和马战高手。再如母大虫顾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真似一款女子柔道高手。还有《水浒传》第九十八回中,昭德城十六岁*南先锋将郡主琼英:金钗插凤,掩映乌云。铠甲披银,光欺瑞雪。踏宝镫鞋燆尖红,提画戟手舒嫩玉。柳腰端跨,迭胜带紫色飘摇;玉体轻盈,挑绣袍红霞笼罩。脸堆三月挑花,眉扫初春柳叶。锦袋暗藏打将石,年方二八女将军。不仅马战功夫了得,还练得一手飞石。戟刺矮脚虎王英、飞石打中一丈青扈三娘和小尉迟孙新;豹子头林冲与之交手时,虽然躲过第一枚石子,却被第二个石子似流星掣电,打在脸上,鲜血迸流;还两次击中黑旋风李逵、一石击倒两头蛇谢珍等,真乃女中豪杰。如果参加现代五项的竞技,在女子中绝对无敌手。如此等等,《水浒传》中运动高手和体育明星层出不穷,个个都身怀绝技,堪称“星光灿烂”。可见北宋时期的竞技体育水*之高超,如果当时能走出国门,则为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不朽贡献。

  3、《水浒传》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3.1太*盛世能促进民间体育的繁荣

  北宋时期的太*盛世,特别是北宋前100余年,即宋太祖赵匡胤至宋仁宗赵桢立帝期间,那时天下太*,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人乐太*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先进的政治制度,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为社会的文化活动、民间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石,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竞技水*得到快速发展。养生强身、*武健体、游戏娱乐、棋琴书画等逐渐深入到官府及民间之中。《水浒传》虽然描写的是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宣和年代(1100—1125年)反与反权势欺凌的历史,众多英雄的出现,众多体育高手的出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均是在民间体育普及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纵观古希腊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在经济发展良好、生活富庶、天下太*、社会稳定前提下才会出现鼎盛时期。因此,物质生活富足后,其文化精神生活追求是必然趋势。不管是民间体育(或称之谓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水*的提高等都离不开这个前提。而且北宋时期的社会开放,也使妇女摈弃封建礼教的束缚,可以广泛地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涌现出一批女文人、艺术家、女英雄、女将领等,可见东方的古代文明先进于古代的西方文明。就像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的表述:当西方人的心灵尚在神学的迷雾中蹒跚之际,*人却以开放的思想和不断的努力拥抱世界。北宋时期宫廷中踢玩蹴鞠的社会组织名为“齐云社”,又称“天下圆”,不分身份髙贱,只要有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在此表现,类似于现在“足球俱乐部”。高俅作为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正是偶然机会在此凭借踢得好气毬,被领导赏识才会青云直上。另外,还有比较普及的乐舞、围棋、马球、射艺、投壶、骑术、摔跤等体育活动开展,都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技艺水*[2]。

  3.2体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

  我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起源是,在远古时期,人类通过走、跑、跳、投掷等手段,获得生活生存资料,为将这些技能弘扬与传承下去,就会不间断地开展类似的活动和训练。不管是古希腊的竞技比赛,还是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设置,都产生于人类对社会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完善的向往。我国古代民间体育活动和冷兵器时代的“武林风”同样是这样。北宋时期除了民间体育活动外,在军队、官府、地方武装等行业中,更能充分体现出来。像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金枪教头徐宁,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武都头武松,鲁提辖鲁智深,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等,都是在军队、官府或地方武装中担任职务,不仅自己是武林高手,也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去培养、训练大批能征善战的官兵。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由于战争、保卫疆土和看家护院的需要,在军队和地方武装中,练兵*武成为常态,也涌现出大批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体育运动高手。同时,由于古代军队、地方武装的将领、头领也是要通过真刀实枪的比武、竞技而选***的,没有真功夫、没有出类拔萃的绝活,也就不可能脱颖而出,也不会得到众人的拥戴。这种选拔机制促进了运动技能水*的提高,也大大鼓舞与倡导了民间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蓬勃开展。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所举行的竞技项目,很多都是为了提高军队官兵作战技能而设置或创造的,其宗旨和作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3.3古代的武林哲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经施耐庵、罗贯中加工创作的《水浒传》中,梁山泊英雄108人,个个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另有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数百人。不管是对人的相貌、个性、穿戴、功夫、兵器、格斗乃至心理活动、故事情节等,在一百二十个回合中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不愧被称为传世的历史文化经典。在对众多英雄好汉的阐述过程中,其表现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像武松、林冲、花荣、柴进等英雄不仅功夫了得,而且其人品、修养、为人处世等,不仅是武林界的明星,更是做人的楷模,成为除暴安良、弘扬正义的典范,深受世人的敬仰与拥戴;而像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则被罩为路见不*、拔刀相助的好汉,其个人英雄主义得到充分张扬,从他们身上可以帮助老百姓出口恶气,虽然他们身上充满恶*,但仍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像鼔上蚤时迁、孙二娘、阮氏兄弟等人物,虽然也有独到的功夫和技能,但仅凭匹夫之勇、投机钻营或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取胜,只能称谓是打家劫舍的高手,并不被人们崇拜和欣赏,只可作为笑谈;像高太尉高俅虽然也是体育高手,但其所做所为被人唾骂,被傍作“小人”、“奸臣”的代表。古代的武林哲学与现代竞技体育倡导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一脉相承。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展现不仅仅是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和团队精神,换句话说,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情商、智商、健全的人格做基础,技术技能再好也是不能长久的,也不会得到世人的追崇。真、善、美以及更快、更高、更强是人类的大同和不懈追求,因而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

  3.4从个人英雄彰显步入民族体育文化传播

  人们在接受《水浒传》为题材的书籍和为之制作的文艺作品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某种信息符号的影响,以至于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进而促成和转化为对中华武术乃至竞技体育的热爱以及一种投身其中进行演练的冲动,这是第四传媒带给体育发展的新机遇,更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一种必要手段。我们可称之为民族体育运动传播影响下带给人类的“精神食粮”,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水浒传》取之于现实的民族体育信息又反过来推动现实的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具备民族传统文化根基和营养来源。华夏民族五千年的风霜历程告诉我们,打不破、亡不掉的实质就是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样,*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从零的突破到迈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正体现出我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和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一部《水浒传》带给我们的启示收益颇丰,我们不仅从中可以获悉到体育文化传播的巨大魅力,而且又能产生受众深远的巨大作用。反观从“个人英雄”步入“文化传播”的*功夫,就是要努力铸就具有*特色、民族品牌与精神气节的体育文化体系,进而构建和促动多元共生、和合不同、民族精神弘扬、多方位对话、全球化发展的中华体育格局。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郑州:*古籍出版社,1994.

  [2]徐永昌.*古代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摘要:*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通过不断地交汇、融合、更新与发展,共同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绚丽多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华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诞生了多姿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文章尝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作用

  1前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凝合而成的。每个民族在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为形成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灿烂奇葩,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释放过耀眼的光芒。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摇篮,应该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而且也能使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用以陶冶情操,由此看来,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使人们正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魅力。

  2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在适应这些功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财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主要功能表现在健身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等。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构建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体育活动,都以人们的身体为载体来得到实施。体育运动要求人们要直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良好氛围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以此促进体质发展和机能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健身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功能,因为体育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初期,并非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当民族传统体育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中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劳动或战斗对体力或体能提出要求的时候,健身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中,并非作为一种健身或体育项目存在,有些是一种娱乐方式,有些是为了宗教崇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各种“文明病”频发的今天,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自然,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便成为人们健身的首选。其中,尤其以武术中的太极拳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目前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的生力军,如抖空竹、花毽等。在高校体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发展身体素质,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2.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毋庸置疑,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竞技也是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正是通过竞技、较量、比试等形式进行表现。运动员也只有通过竞技比赛与他人进行较量后,才能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要进行同场竞技,有的还要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还有一些项目虽然不是对抗性项目,但仍需要在事先约定的规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一比高下,分出胜负。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竞技功能,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日更具观赏性。有些项目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规则体系,进行竞技比赛的运动形式改造,才能成为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员,否则只能称作娱乐、仪式或表演而已。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越发激烈,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际体坛上的竞技角逐也愈演愈烈,希望通过民族智力、体力、国力等方面的比试,在国际之林中具备更充分的发言权。我国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正式迈入世界体坛,并正在为进入奥运会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出现在世界体育的竞技舞台。竞技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也只有通过竞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具有竞技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在无形中提升竞争意识,这对大学生日后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为日后的社会必将充斥各种竞争,大学生不进则退,通过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起竞争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适应社会发展,而且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娱乐方式,提升文化素养

  有人说过,21世纪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是人的本性,也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满足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之后,开始在余暇时光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从而获取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而娱乐性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在目前较为偏远又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那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才使得它更具吸引力,并逐渐在当今“娱乐至死”的社会凸显优势。体育也是“游戏”,奥运会(OlympicGames)的英文直译就是“奥林匹克游戏”。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更为完整地保留了消遣和娱乐的游戏形式,加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普及。娱乐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因此,娱乐功能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这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娱乐心理。当今大学生活泼好动,对娱乐生活青睐有加。再加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呈现了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进而忽视身体锻炼,损害身心健康。高校引导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这些项目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进而回归现实世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可以为大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打陀螺、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逐渐树立起健康的娱乐方式。整个校园也将洋溢着活泼的体育氛围,使学校风貌变得积极向上。

  3结语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凭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必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当今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实现“*梦”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用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化氛围中锻炼身体,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反思与体系重构[J].当代体育论坛,2010(10):22-24.

  [2]李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搏击,2010(3):75-77.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70-172.

  [4]王玉珠.高校体育文化节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07.

  [5]邹时炎.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J].*学校体育,1993(3).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在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提若干意见。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传承与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成为当代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研究焦点对象。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传统体育文化在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其他体育文化的影响,也因为现代化体育文化的繁荣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的情况。想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必须要从意识上重视起传统体育文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体育文化,在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精神不变,独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积极拥抱西方其他体育文化,重新构建并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朝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1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就种类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以及健身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因为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使得多年来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没有被中断过,不但得到了全国各民族、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尊重甚至模仿。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几年来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是世界体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精神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在入侵过程中,多少会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原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在内涵和属性上出现了断层。另外,全球化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攻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现代化体育文化观念不相适应等。

  2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2.1构建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6)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菁华3篇)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改革形势,高校必须重视合理利用管理组织、运行模式、机制保障、效果评价、信息技术、文化建设六大要素,提升执行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管理;六大要素;高校执行力;对策

  一、前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组织散漫、监控不足、激励无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执行力,使得教学改革、政策落实面临很大困难,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有关领导和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利用六大要素架构高校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1.管理组织方面

  高校执行力的提高需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高素质的团队为保证。管理组织应包括四个模块:

  ①核心层,主要成员为校级领导,任务是执行整体目标。

  ②基层组织,成员以业务骨干、院系负责人为主,任务是落实具体目标。

  ③督导员,应以优秀教师为主,任务是对日常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

  ④专家团队,成员应以名师和老领导为主,任务包括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作出评价等。尽管各团队的任务不同,但却同属于一个整体。此种“分工+合作”的模式,保证了管理的全面性。为了发挥此种模式的优势,应定期举行研讨分析会议;各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各类学术机构应积极发挥作用;工作开展中应不断学*,加强学*型管理队伍建设;应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学校的改革策略及人才培养方针;工作方案应经过科学分析后联合制定。上述措施可以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并以此带动执行力的提高。

  2.运行模式方面

  通常来讲,运行模式中应包括下述层级:

  ①决策层。该层级应以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及校领导(一般是相应的副校长)为主。

  ②执行层。该层级为基层组织,一般应是教学院系。

  ③操作层。这个层级应以普通教职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要想利用运行模式提高执行力,就必须要重视完善“规划→监控→考核→改进”的管控机制。各个层级应做好范围内的工作,明确分工:决策层应保证规划和设计合理;执行层应保证实现有效协调与管理;操作层则要重点做好评价。决策过程中,应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保证顶层设计的系统化和合理性;工作计划的确定应立足系院具体情况,既要保证任务明确,又要确保要求完善;对于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应重视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合理的落实方案和具体方法。执行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执行方法,并完善相应衡量指标。其次,应做好执行人员安排,提高执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对于执行过程要严格要求,以实现有效的执行把控。执行方式方面,应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具体执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关键节点的管理,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操作过程中,可以定性考核搭配定量考核的方式,对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问题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另外,对预期目标也要根据任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机制保障方面

  高校执行力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基础。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执行机制,均要能够兼顾约束效应和激励作用,确保执行者能够在规范执行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上述目标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

  ①完善考核机制。具体工作中,应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确定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方式。

  ②修正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执行者的创造力。高校应重视实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实现有效激励,改善执行效果。

  4.效果评价方面

  这一部分应考虑三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能力、力度、效果。这部分的工作中,应明确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改善教学成效。相应的,评价结果也只是作为后续工作改进的参照。所以,评价中应坚持以指导为主,将解决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5.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技术是影响高校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在这方面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以完善的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对教学网站进行完善,为信息发布提供渠道,为交流创造可能。

  6.文化建设方面

  高校应立足自身环境以及文化积淀,结合办学特点,推进执行力文化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以手段革新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培训以及专家报告等活动,改观执行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保证各项方针和政策能够顺利落实。

  三、结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决教学管理执行不力的问题,高校应重视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六大要素的积极作用,提高各个层级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切实保证教育政策和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教学中也逐渐的提升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也在这场改革中积极的做出了改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强化师生交流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师生的学*和生活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积极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3、节约教学管理资金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庞大。而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将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转变,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管理资金,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意识淡薄

  在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观念,它决定了管理者的思路。当前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改革应用,但常常会忽略了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应用。由于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不足,所以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有些老旧。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惯于依靠经验来进行教学管理,这是导致教学管理无法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的高校中常常是中教学轻管理,由于对计算机管理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达不到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通常会认为只是事务性工作,无论是谁都能担任这份工作,因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就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来看,当中又很大一部分人都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很多人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多数时间都陷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要求。

  3、软件适用性不强

  当前虽然教学管理的软件已经有了很多,但能够满足高校的软件仍然很难找到完全适用的。例如在网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发布、解答、讨论等现有的网络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支持这些,教师需要进行很复杂的操作才能对软件有所了解,由于这些教学软件的缺陷,使得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应用计算机技术,兴致不高。

  三、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高校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所包含的教学科目十分复杂,*时教课的教师也不是固定的,这些都给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造成高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强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以及软件的适用性不强,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改变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当中也包含了观念、模式的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落后的原因并非在于技术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此,在推进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首先应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管理,以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实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首先应对传统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当中适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内容,并且充分的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理念和经验,探索与现代化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管理,就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计算机的使用技术。现代化网络时代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使用师叔和信息科学,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能力。只有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3、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在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应用中,应做到积极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与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改革首先应以建立院系的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适当的扩大院系自身的管理权力,强化信息反馈的功能,同时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管能力。此外,在教学体制上的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宏观调控,提升管理服务,致力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体应用

  1、学籍上的管理应用

  高校学生的学籍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在学籍的管理上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日常工作量,同时也能将学籍资料保存的更加完整、准确。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相关信息查阅,实现了现代管理的便捷性管理。

  2、教学课程上的管理应用

  在高校的课程管理中,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均衡性。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相关的课程编排,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高校的资源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能够对高校的班级课程安排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即使教师临时不能来讲课,也能通过计算机安排其他时间,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3、在教学设计上的管理应用

  *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饿开始逐渐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转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本节教学的目标,在网络上找打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件编排,在课堂应用时向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展示,例如:视频、图片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五、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虽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五篇(扩展7)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优选【20】篇

  经管系的体育部走过了丰富的一学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运动会中我们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再接再厉。本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院、系)

  2。坚持不懈的抓好体育方面的工作

  3。协同好学生会其它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带动起系同学热爱体育的风气,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5。要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促进系里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使我系全体同学融为一体

  二、举办运动会

  又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样好的季节里,我体育部会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

  1、拔河比赛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认真学*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举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加强各班级同学的联系,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特举办趣味运动会,并且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系参加校趣味运动会。

  三、工作要求:

  1、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办好各项活动。

  2、积极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

  3、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4、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树立经管系良好形象、让经管系更加壮大。我部将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我系争光。

  一、常规工作:

  1、召开体育部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体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安排,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使大家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部的工作中来。

  2、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体育部干事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很好的独立工作,有很好的'组织能力来应对多变的比赛场合,并让他们指定本学期的学*和工作目标。

  3、在xx月份上旬将开展一些关于班与班之间的体育比赛,如:新生运动会(重要)、足球赛、篮球赛、体育趣味活动等,从而为校级活动选拔人才,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班与班之间同学的认识和联系,促进友谊,使全系的同学都团结起来。

  4、组建系足球队、篮球队并定期的进行集中训练,以迎接校里的比赛。选一些体育比较好的同学参加院田径队的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还要选几名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参加校田径队更正规和系统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素质以为系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重点工作:

  1、在xx月份将举办我院xx级新生运动会,使全体学生会的成员和全系的同学都动起来,积极的投入到院运会的筹办和准备工作中来,也为下学期的校运会进一步选拔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积极配合学校体育部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和宣传部做好宣传工作和预备工作。通过我们的热情和宣传来带动全系和全校同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机构设置:

  1、内务组:主要负责体育部的日常工作与自身建设;负责制定每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和资金开支预算,结算、核实该学期学期资金运用情况;负责内部考核体育部干事工作情况,检查各项工作效果,审查各活动负责人所递交的工作总结和资金使用说明,整理各个活动过程中的活动资料,后装订成册统一上交办室。

  2、外事组:负责体育部的对外工作,包括聘请各个学院运动队的教练,学院各项赛事的裁判;负责与其他学院的交流工作,联系各个活动的友谊赛;负责各个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

  3、足球组:主要负责学院足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足球运动,组织学院班级友谊赛。负责组建、管理学院足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工作,带队参加校综合运动会足球比赛和校级足球赛。

  4、篮球组:主要负责学院篮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篮球运动,组织学院班级友谊赛。负责组建、管理学院篮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工作,带队参加校综合运动会篮球比赛和校级篮球赛。

  5、排球队:主要负责学院排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排球运动,组织学院班级友谊赛。负责组建、管理学院排男子、女子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工作,带队参加校综合运动会排球比赛和校级排球赛。

  6、乒羽组:主要负责学院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视情况组织班级羽毛球赛。负责组建学院乒乓球、羽毛球队,组队参加校乒乓球、羽毛球比赛。

  一、工作设想与工作思路

  体育部工作具有一定周期性,同时工作量大、面广,且透明度高,工作开展难度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在组织具体活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做到准备充分、计划明确、分工细致、工作落实、统筹兼顾。

  因而实行“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十分必要,从而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的作用,使工作进一步落实;系运动代表队的.选拔过程当中,要不断提高选拔体制的科学性,尽量做到透明、公*、公正;在举办系内体育比赛中应进一步调动学生参赛热情,提高比赛组织水*,建立比赛信用机制。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工作主要围绕院级活动,选拔和组织训练工作尤为重要,具体应围绕充分挖掘大一新生潜力和做好大四运动员的参赛动员两大块。

  (1)在院运动动会中争取团体总分在30分以上,与上届成绩持*,力争有所突破。

  (2)运动会方阵队、广播体操比赛中做到有所突破,体现出我系的新意与良好的体育风貌。

  (3)根据院足球联赛新的分组方法,力争本届联赛保组成功,稳住前八。

  (4)组织系内体育比赛做到提升比赛水*,使比赛组织工作有所进步,同时努力拉赞助,减少系活动开支,提高比赛奖励。

  三、主要工作任务

  (1)迎接新生

  迎接新生工作体育部主要负责行李搬送以及协助临时工作。

  (2)体育部组建

  从新生中选拔一名体育部干事,并及时召开体育部内部会议,明确工作计划,商议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建立团队关系,收集相关信息,扩充工作队伍。

  四、创新措施

  “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

  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科学准备与计划,做到各个击破。同时做到行之有据,事后总结,为今后工作开展积累经验和教训。

  具体措施:在进行各项工作前书面计划,工作结束后书面总结,使体育部工作资料化。

  经管系的体育部走过了丰富的一学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运动会中我们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再接再厉。本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院、系)

  2。坚持不懈的抓好体育方面的工作

  3。协同好学生会其它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带动起系同学热爱体育的风气,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5。要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促进系里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使我系全体同学融为一体

  二、举办运动会

  又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样好的季节里,我体育部会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

  1、拔河比赛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认真学*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举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加强各班级同学的联系,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特举办趣味运动会,并且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系参加校趣味运动会。

  三、工作要求:

  1、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办好各项活动。

  2、积极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

  3、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4、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树立经管系良好形象、让经管系更加壮大。我部将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我系争光。

  一、工作设想与工作思路

  体育部工作具有一定周期性,同时工作量大、面广,且透明度高,工作开展难度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在组织具体活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做到准备充分、计划明确、分工细致、工作落实、统筹兼顾。

  因而实行“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十分必要,从而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的作用,使工作进一步落实;系运动代表队的选拔过程当中,要不断提高选拔体制的科学性,尽量做到透明、公*、公正;在举办系内体育比赛中应进一步调动学生参赛热情,提高比赛组织水*,建立比赛信用机制。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工作主要围绕院级活动,选拔和组织训练工作尤为重要,具体应围绕充分挖掘大一新生潜力和做好大四运动员的参赛动员两大块。

  (1)在院运动动会中争取团体总分在30分以上,与上届成绩持*,力争有所突破。

  (2)运动会方阵队、广播体操比赛中做到有所突破,体现出我系的.新意与良好的体育风貌。

  (3)根据院足球联赛新的分组方法,力争本届联赛保组成功,稳住前八。

  (4)组织系内体育比赛做到提升比赛水*,使比赛组织工作有所进步,同时努力拉赞助,减少系活动开支,提高比赛奖励。

  三、主要工作任务

  (1)迎接新生

  迎接新生工作体育部主要负责行李搬送以及协助临时工作。

  (2)体育部组建

  从新生中选拔一名体育部干事,并及时召开体育部内部会议,明确工作计划,商议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建立团队关系,收集相关信息,扩充工作队伍。

  四、创新措施

  “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

  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科学准备与计划,做到各个击破。同时做到行之有据,事后总结,为今后工作开展积累经验和教训。

  具体措施:在进行各项工作前书面计划,工作结束后书面总结,使体育部工作资料化。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学生会整体的工作。保证大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我部认真对以往工作及开展得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制定出新学期的活动安排和工作计划。

  为体现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我校体育部在组织建设方面有如下计划:

  1、为更好建设学校的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保持密切地联系,尤其是篮协、足协、排协、乒协、羽协等一些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的体育社团,多做经验的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以共同开展体育活动为载体,发挥我校体育部的主导地位。

  2、和各二级学院保持紧密联系,更好地督促与监督各二级学院的活动。

  3、与外联部联手,和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友好的交流*台。主要是在学*他人之长的同时补己之短;并把我校的体育文化向校外推广,加强我校在其他院校中的影响力。

  4、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多为同学们传播最新的体育新闻及体坛盛事,使我校同学能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同学们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振兴强国的保证。

  (一)部门例会管理计划

  (1)由于体育部的任务特点,将采取比较机动的会议方式,但是我们同样设置了。

  (2)全体成员必须准时出*。无故迟到者须说明理由,例会每次须到,多次不到者除名。若有事不能来时应提前向部长或副部请假,经同意后方可。

  (二)干事培养管理计划

  提高本部成员的自身素质,多给干事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一个团体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1)在每次例会中,我们将尽量让干事有更多的发言权,把总结的机会留给部委,尽量让他们发表好的意见,好的观点,并且从中观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再加以培养。

  (2)每次活动的之前要详细工作分配与部委,要求各有关部委工作到位。活动结束要有工作总结。此外,还将积极配合校体育活动。

  (3)关心部委的学*与生活,紧密与干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成员间的交流和工作的开展。

  (4)制订完整的计划让体育部成员知道本学期活动的总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一些同学的新创意提供新创意提供计划书写的参考。

  (三)我校体育部在活动开展方面的计划

  1、校级班级篮球赛篮球赛的宗旨在于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加强个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感觉到大学生活的五彩斑斓,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展现我院同学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将会尽力贯彻人文精神,比赛注重的是友好,而不是竞争。

  2、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顾名思义就是集体运动会与娱乐于一身的运动会。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会体育的精神,我部将全力配合好生活部,我们坚信这将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动会。

  3、体操比赛

  以上活动主要以加强各组织交流及鼓励学生体育运动为目的而设计,其详细内容详见各活动的策划书。

  祝愿下学期我校体育部在校学生会的领导和我们体育部人员的努力下可以再创佳绩,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同学们多服务,服好务!

  体育部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迎新”“送旧”为主的院级活动

  1、“迎新”篮球,足球赛:学期伊始,为了让大一的新同学更快更好地融入外院大家庭,体育部将会组织迎新篮球,足球赛。新老同学共同在球场上共同拼搏,友谊也在不经意间加深。此项活动的目的不仅与此,它还在于为外院的篮球,足球队选拔了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后援队伍。为外院体育持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送旧”篮球,足球赛:为了欢送大四毕业生,也为增进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友谊,体育部将举办“送旧”篮球,足球赛。它让体育成为沟通同学间感情的桥梁,体育也深入了每一个外语人的生活。

  3、外院篮球联赛:为了加强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与竞争性,体育部将于上学期初期借着大一新生刚入校的激情,组织诸如各年级之间,或系与系之间的篮球对抗赛。这样不仅把体育活动的参与群体,从个别的体育爱好者进一步扩大,而且又可以更好的促进年级与年级,系与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高院内凝聚力。

  4、多样化的体育比赛:为了适应广大外语人的广泛体育爱好,体育部还将不定期举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学期初体育部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各种体育活动的热衷程度,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活动,做到真正活跃同学们的生活,体现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二、运动会、健美操以及五四小品比赛等校际重要比赛

  1、运动会:体育部将积极准备x月份的新生运动会以及x月份的校春季运动会。其间,体育部将发动各个年级的同学参与比赛。鼓励运动员们积极比赛,组织观众们到场呐喊助威。体育部还要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每个人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要向全校展现出外院人积极向上和团结进取的精神风尚。

  2、健美操:健美操是外院传统的优势项目,曾经连续两次夺得亚军,两次获得季军。x月至x月,体育部将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准备此项赛事。请老师来指导,组织同学训练,准备场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体育部将本着一切为比赛的原则,不怕艰苦,精益求精,团结一心,共闯难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时间,为此付出的努力。

  3、小品比赛:五四期间,体育部还需积极筹备五四小品比赛。今年,我们院以升班马的身份闯入了五四小品比赛的决赛,并取得了三等奖以及舞台效果奖,成绩喜人。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体育部仍将一如既往的积极对待,认真编排。争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演练,最终取得更好成绩。

  三、校级篮球,足球以及排球等校际联赛

  学校每年x月份组织的篮球,足球乙级联赛,以及春季的排球乙级联赛是体育部每年的工作重点。这些赛事,影响力大,参与面广,是展现我院风貌的重要*台。作为一个没有体育特招生的院系,外院人更应展现自身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在全校各院系师生面前树立我外院良好形象。

  为加强外院校际联赛的活动力度,体育部将采取以下措施:

  1、在下学期初,成立外院篮球队,足球队以及排球队:成立外院球队可以使参与校际联赛同学的针对性增强,便于组织,备战,以及赛前训练,同时也便于*时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作为我院各项校际联赛的主力军,体育部将不定期召集球队训练,以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加强队员间的相互磨合。

  2、加强我院校际联赛前的赛前准备:团队比赛注重的是团队精神。比赛前各个队员若不能很好的交流、磨合,会直接影响团对配合,以致削弱整体实力,影响团队发挥。为此,在联赛前夕,体育部将多次召开队员集体会议,研究比赛,同时也可相应的注意到赛制赛规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做到提早防范,提早发现,提早避免。

  3、发展观众群体:观众是体育赛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但加强了比赛的参与性,提升了比赛的气势,使比赛更为激烈,精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对主队更好的发挥自身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部在赛前也将把组织观众作为赛前准备的又一工作重点。

  4、组织与兄弟院系的训练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球队水*,使队员更加适应比赛,增强临场经验,也为了加强我院与其他院系的交流与合作,有条件的情况下,体育部还将组织我院与其他学院间的训练赛与对抗赛。

  四、辅助其他部门活动的开展

  体育部还将充分发挥体育部人力和智力资源,做兄弟部门的得力助手,在院内重大活动中,尽自己一份力,帮助各项工作的协调与开展。

  在新的一届学生会的带领下,各项学生工作一定会蓬勃开展,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一定再次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概述

  20xx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一.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

  二. 体育课教学的任务

  (一)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机能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学会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锻炼的*惯,使其终身受益。

  (四)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其思想素质,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意义,端正学*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 选编教材的原则

  (一)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教材。

  (二)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价值高,发展形体及增强体质最有效的内容。

  (三)注意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同时考虑与中学体育教材相衔接,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四. 教材的时数分配和说明

  一年级进校较晚和军训的原因,第一学期只有15周,第二学期18周,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66学时。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每堂课教材可安排两个内容,也可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教材,便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

  (一)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体育课基本教材分为五类:

  1.体育理论知识

  2.运动项目

  3.身体素质

  4.娱乐体育(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

  5.民族体统体育项目

  (二)各类教材说明: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授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要介绍高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何制定运动处方等知识。

  2. 运动项目:选择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项目中的基本练*,所选教材不是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而是根据各项运动基本技术结构加以提炼,使其成为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和适宜大学一年级学生易掌握的技术教材。

  3. 身体素质:对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教材在大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和比重,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内容有所侧重。

  4. 快乐体育:这里包括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学*之余应采取一些轻松愉快的身体娱乐活动有效地消除身心疲劳。因此,应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快乐体育、情感练*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身心健康,愉悦身心的能力。

  5.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增强体质、医疗保健、调节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八段锦”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教材,以使我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适合所有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一个重要的学*内容。

  五.教材纲要

  (一)体育理论知识

  1. 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

  2. 体育锻炼处方

  3. 体育卫生保健与健康

  4. 运动能量代谢与营养知识

  (二)运动项目

  短跑:

  1.基本教材

  ①跑的专门性练*

  ②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

  ③介绍短距离跑的完整技术,简介短跑的比赛规则、比赛方法,接力项目介绍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短跑是一项无氧代谢的极限强度的运动,要安排好每个课时的运动负荷。

  ②途中跑中蹬摆技术的协调配合及快速奔跑能力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正确的摆臂动作。

  ③发展快速力量是提高速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长跑:

  1.基本教材

  ①途中跑及提高耐力和速度耐力的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