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

首页 / 论文 / | 2022-10-03 00:00:00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1

  写论文需要附上参考文献。那么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可参考的文献又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

  [1] 李秀柱.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华章. 20xx(18)

  [2] 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 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 会计研究. 20xx(06)

  [3] 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 *商贸. 20xx(05)

  [4] 秦高翔.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管理信息化. 20xx(01)

  [5] 汤伟.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 20xx(07)

  [6] 杨月娟,黄迈.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 20xx(13)

  [7] 李玉丰,王爱群.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 长春大学学报. 20xx(05)

  [8] 曾雪云.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xx(06)

  [9] 佟成生,潘飞,吴俊.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 会计研究. 20xx(05)

  [10] 王扬. 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xx(02)

  [11] 程艳.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财会研究. 20xx(02)

  [12] 董必荣. 企业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11)

  [13] 张琼.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xx(10)

  [14] 朱朝晖,宋洁. 基于*衡计分卡的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流程构建[J]. 财会通讯. 20xx(20)

  [15] 黄申. 再论财务会计本质[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xx(03)

  [16] 刘常青. 会计控制系统论的形成与发展--杨时展教授和郭道扬教授学术贡献的共同结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xx(02)

  [17]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企业的创新--基于*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18] 李翔,林树. 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市场识别--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 20xx(07)

  [19] 商思争. 作为记录的会计: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证明[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11)

  [20] 明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 西南金融. 20xx(11)

  [21] 李琳.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宜融合[J]. *农业会计. 20xx(09)

  [22] 刘亚铮,蒋振威. 论ERP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的影响[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xx(04)

  [23] 冯雪莲,汤小青. 传统的预算、改善的预算与超预算的协调功能[J]. 管理世界. 20xx(08)

  [24] 余恕莲,吴革. 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 经济管理. 20xx(06)

  [25] 李翔,冯峥. 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 会计研究. 20xx(03)

  [26] 陆建桥,隋春*. 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观察与深层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述评[J]. 财会通讯. 20xx(12)

  [27]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下)[J]. 财会通讯. 20xx(11)

  [28]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上)[J]. 财会通讯. 20xx(10)

  [29] 王勇志. 中美财务会计本质观的比较与评价[J]. 科技创业月刊. 20xx(08)

  [30] 杨珊华. 经济利益论:财务会计本质的再认识[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6)

  [31] 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 管理世界. 20xx(04)

  [32]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xx(01)

  [33] 葛家澍,杜兴强. 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 财会通讯. 20xx(10)

  [34] 刘运国. 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J]. 内蒙古财会. 20xx(07)

  [35] 葛家澍.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 会计研究. 20xx(03)

  [36] 徐玉德,党英,卜会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xx(12)

  [37] 于增彪,梁文涛. 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 会计研究. 20xx(03)

  [38] 鲍芳,王志庆,王耕,干频,高文庆. 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模型初探[J]. 财会通讯. 20xx(02)

  [39]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xx(01)

  [40] 胡玉明.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05)

  篇二: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集体经济. 20xx(10)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20xx(34)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xx年[J]. 会计研究. 20xx(09)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4)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企业的创新--基于*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xx(22)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xx(02)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xx(01)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20xx(27)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20xx(07)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5)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20xx(04)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20xx(05)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20xx(02)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xx(01)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xx(01)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20xx(08)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2)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xx(01)

  [21] 王斌.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 会计研究. 1999(11)

  [22] 余绪缨. 再论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J]. 财会通讯. 1999(06)

  [23] 余绪缨. 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J]. 财会月刊. 1998(07)

  [24] 何建*.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 会计研究. 1997(06)

  [25] 孟焰. 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J]. 会计研究. 1997(03)

  [26]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 财会通讯. 1992(04)

  [27] 孟焰. 试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1(0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3

  [1]陈丽蓉,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20):67-70.

  [2]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1):114-124.

  [3]林炳华,吴迪.试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9:109-112.

  [4]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2):16-24.

  [5]韩道琴,袁晓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国际比较及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1(02):60-66.

  [6]李补喜,王*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01):87-95.

  [7]悦慧萍.审计委员会设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3):28-32.

  [8]彭有桂,杨青.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财务重述的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2):82-85.

  [9]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02):4-12.

  [10]苏金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J].新会计,2014,01:9-11.

  [11]宋文阁,荣华旭.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64-68.

  [12]王艺霖,刘玉廷,王爱群.影响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04):91-94.

  [13]唐跃军.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J].金融研究,2008(01):148-162.

  [14]侯增辉,朱颐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问题及分析--以深市133家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4(;08;):46-48.

  [15]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1):39-47.

  [16]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3):35-4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4

  [1]陈丽蓉,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xx(20):67-70.

  [2]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01):114-124.

  [3]林炳华,吴迪.试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09:109-112.

  [4]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2):16-24.

  [5]韩道琴,袁晓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国际比较及启示[J].税务与经济,20xx(02):60-66.

  [6]李补喜,王*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xx(01):87-95.

  [7]悦慧萍.审计委员会设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3):28-32.

  [8]彭有桂,杨青.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财务重述的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12):82-85.

  [9]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xx(02):4-12.

  [10]苏金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J].新会计,20xx,01:9-11.

  [11]宋文阁,荣华旭.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05):64-68.

  [12]王艺霖,刘玉廷,王爱群.影响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xx(04):91-94.

  [13]唐跃军.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J].金融研究,20xx(01):148-162.

  [14]侯增辉,朱颐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问题及分析--以深市133家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xx(;08;):46-48.

  [15]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1):39-47.

  [16]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3):35-4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5

  [1]李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宜融合[J].*农业会计.2006(09)

  [2]刘亚铮,蒋振威.论ERP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4)

  [3]冯雪莲,汤小青.传统的预算、改善的预算与超预算的协调功能[J].管理世界.2006(08)

  [4]余恕莲,吴革.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经济管理.2006(06)

  [5]李翔,冯峥.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6(03)

  [6]陆建桥,隋春*.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观察与深层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05(12)

  [7]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下)[J].财会通讯.2005(11)

  [8]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上)[J].财会通讯.2005(10)

  [9]王勇志.中美财务会计本质观的比较与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05(08)

  [10]杨珊华.经济利益论:财务会计本质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6)

  [11]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2004(04)

  [12]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财会通讯.2004(01)

  [13]葛家澍,杜兴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3(10)

  [14]刘运国.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J].内蒙古财会.2003(07)

  [15]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03)

  [16]徐玉德,党英,卜会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12)

  [1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2(03)

  [18]鲍芳,王志庆,王耕,干频,高文庆.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模型初探[J].财会通讯.2001(02)

  [19]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01)

  [20]胡玉明.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05)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1)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6篇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1

  写论文需要附上参考文献。那么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可参考的文献又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

  [1]陈丽蓉,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xx(20):67-70.

  [2]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01):114-124.

  [3]林炳华,吴迪.试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09:109-112.

  [4]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2):16-24.

  [5]韩道琴,袁晓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国际比较及启示[J].税务与经济,20xx(02):60-66.

  [6]李补喜,王*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xx(01):87-95.

  [7]悦慧萍.审计委员会设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3):28-32.

  [8]彭有桂,杨青.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财务重述的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12):82-85.

  [9]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xx(02):4-12.

  [10]苏金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J].新会计,20xx,01:9-11.

  [11]宋文阁,荣华旭.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05):64-68.

  [12]王艺霖,刘玉廷,王爱群.影响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xx(04):91-94.

  [13]唐跃军.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J].金融研究,20xx(01):148-162.

  [14]侯增辉,朱颐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问题及分析--以深市133家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xx(;08;):46-48.

  [15]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1):39-47.

  [16]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03):35-4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3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4

  [1]李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宜融合[J].*农业会计.2006(09)

  [2]刘亚铮,蒋振威.论ERP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4)

  [3]冯雪莲,汤小青.传统的预算、改善的预算与超预算的协调功能[J].管理世界.2006(08)

  [4]余恕莲,吴革.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经济管理.2006(06)

  [5]李翔,冯峥.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6(03)

  [6]陆建桥,隋春*.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观察与深层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05(12)

  [7]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下)[J].财会通讯.2005(11)

  [8]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上)[J].财会通讯.2005(10)

  [9]王勇志.中美财务会计本质观的比较与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05(08)

  [10]杨珊华.经济利益论:财务会计本质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6)

  [11]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2004(04)

  [12]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财会通讯.2004(01)

  [13]葛家澍,杜兴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3(10)

  [14]刘运国.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J].内蒙古财会.2003(07)

  [15]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03)

  [16]徐玉德,党英,卜会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12)

  [1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2(03)

  [18]鲍芳,王志庆,王耕,干频,高文庆.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模型初探[J].财会通讯.2001(02)

  [19]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01)

  [20]胡玉明.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05)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5

  [1]王棣华.我国管理会计的`前瞻与反思[J].*农业会计,1997,(10)

  [2]吴福林.让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灿烂”[J].辽宁财税,2003,(12)

  [3]林琤.浅议我国推行管理会计的途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4)

  [4]贺德文.企业需要管理会计[J].交通财会,1988,(06)

  [5]张宗强,杨素华.对管理会计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6]陈巧媚.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7]陈春红,冯民修,王剑青.管理会计发展的策略[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03)

  [8]郑玉革.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0)

  [9]罗魏冰.管理会计路在何方[J].广东审计,2002,(10)

  [10]李寿文,徐光华.对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建议[J].商业会计,1998,(07)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6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2)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3篇)

  [1]郭少鹏.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及结合臭氧氧化实现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2]胡小夫.金属有机框架组装杂多酸复合材料及其氧化脱硫性能[D]*石油大学(华东)2013

  [3]赵国涛.含全氟碳链疏水性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和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张丙凯.燃煤烟气中汞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屈文麒.燃烧过程中重金属在线监测、释放和吸附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王奇.危险废物焚烧厂二恶英排放的环境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黄云.微藻固定烟气高浓度CO2的藻种改良和过程优化调控[D]浙江大学2014

  [8]曹飞飞.有序性结构对碳材料NO_x吸附及还原作用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9]闫丽云.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副产品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

  [10]马良.气溶胶颗粒逆排旋流去除原理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

  [1]汪丰云,顾家山,王晓锋,杨林霞.配位化学的发展史[J]化学教育.2011(02)

  [2]邢秋菊.氨荒酸铋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D]西北大学2005

  [3]游效曾编着.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M]科学出版社,1992

  [4]宛德福编着,罗世华编着.磁性物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

  [5]于成祥.基于富硫杂环共轭体系分子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张引莉.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应用研究及进展[J]化工时刊.2008(05)

  [7]张一鸣.氮杂环体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8]陈瑞金.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活性含钒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9]马录芳.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

  [10]马瑞霞.铕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1]麦福森.多胺冠醚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

  [12]李柏延.苯氧(硫、亚砜、砜)乙酸类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7

  [13]胡天慧.基于钒/钼氧酸盐阴离子构筑含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

  [14]任宁.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与邻菲罗啉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陈超.LabVIEW驱动椭圆偏振仪的光学探测和数据采集系统[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刘*.基于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分子吸收光谱[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郑锐.H3O+和D2O+的中红外激光光谱[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张帆.乙炔分子高次谐波发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5]张连娣.在不均匀磁场下获取核磁共振高分辨率吸收谱[D]厦门大学2014

  [6]杨宇.CO-D2O复合物的振动转动光谱[D]华中师范大学2012

  [7]高志利.DCOOCH3的内转动光谱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8]方敏.N2O和N2辉光放电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9]阮诗森.CH2Br自由基的远红外激光磁共振光谱的标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乔浩.AsO~+自由基和GeO分子基态及激发态光谱性质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1]李培玲.SiH和NSe分子低激发态光谱常数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2]齐崇海.FClO2/ClClO2分子的光谱常数和非谐振力场的.从头算研究[D]鲁东大学2014

  [13]雒静.分子体系中拉曼激发虚态与手性分子的不对称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14]侯顺永.水离子和羟基丙酮的高分辨光谱的转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5]臧丽敏.Rg-CS2(Rg=He,Ne,Ar)复合物的从头算分子间势能面和振转光谱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瑞波.新型超声喷射中红外二极管激光光谱装置的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3)

——医疗纠纷论文的参考文献 (菁华3篇)

  [1]*.《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2.

  [2]张有义.*拟重点推行人民调解制度[N].法制日报,2008-11-02(190).

  [3]刘跃,张圣泉.医患和谐十法[J].现代医院管理,2006,4(2):6-10.

  [4]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5]韩亚男,万里涛.,医疗纠纷处理模式及干预途径[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55-56.

  [6]彭炜,王晓燕,张建.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患方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12-614.

  [7]舒明蓉,王星月,庄红娣.等.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94-1000.

  [8]刘振华.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3.

  [9]王华.医疗纠纷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273-275.

  [10]姜世瑞,郭全民.浅议医疗纠纷的防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78.

  [11]张元宇.某医院医疗纠纷成因216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79.

  [12]王汝哲.浅谈《侵权责任法》背景下的医疗告知知情同意制度[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98.

  [13]李国俊,宋广军,赵栋.86起医疗纠纷原因的分析[J].*卫生经济,2003,23(1):36.

  [1]崔卓兰.医疗纠纷*指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黄鉴.医疗纠纷问答.北京:*人口出版社,2003

  [3]王为民,王晓静等.医疗纠纷,谁给你一个说法?.法学天地,2002

  [4]《医疗事故处理条列》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及其配套规定.北京:*法制出版社,2002

  [5]姜柏生,田侃.医事法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张琪.*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田勇,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王陇德.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J].*卫生,2005(10).

  [5]*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医改的成败得失[J].*卫生,2005(8).

  [6]沈松泉.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J].*医疗保险,2004(4).

  [7]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8]张晓,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宋晓梧.*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蔡仁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人事出版社,1998.

  [11]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4)

——基金参考文献格式 (菁华3篇)

  摘要: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维护成员国之间汇率的稳定,它的设立对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IMF却止步不前;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IMF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更是难以让人满意,因此国际社会对于IMF的改革要求日益强烈。本文将从IMF存在的几个问题出发去探索解决途径,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对。

  关键词:IMF金融监督;治理机制;国际金融;秩序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据此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以下简称IMF)。IMF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能有: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削弱;而在二战中遭到极大破坏的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后实力日益壮大;*和日本迅速发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日益发展壮大。2007年起源于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和安全的IMF不仅对于发达国家成员国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监管,而且在危机成员国向其寻求帮助时也少有作为。IMF在应对危机和自身发展上的表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IMF的缺陷及其改革甚嚣尘上。

  (一)组织职能有所迷失

  IMF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际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衡。但*年来IMF的职能重心似乎开始转移,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IMF向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贷款并进行了广泛的债务重组安排;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IMF还创设了一种新的贷款形式,为遭遇异常支付困难的国家提供超出通常贷款限额的融资。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IMF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做法,但IMF最*在发展领域的“指手画脚”,就不太好定义了。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74年IMF推出“中期贷款”,用以解决持续存在的结构性国际收支问题;随即IMF又先后推出“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充结构调整贷款”,以优惠利率向低收入国家提供资金,用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尽管IMF的促进货币和金融稳定的职责和发展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但并不代表要通过上述行为来显示。IMF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擅长的宏观经济领域,在贸易、劳工、卫生、环境等其他政策领域有其*际组织来负责,比如同样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世界银行(WorldBank,简称WB)。WB的职能在于通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减轻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IMF如果在其中过多的干涉会导致他们之间的职能交叉,而且由于IMF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并不如世界银行强,一些关于农业、劳工、卫生、环境等领域内的行动还需要来自研究和实践的专门知识,而IMF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最后,由于IMF是具有特定职能的国际组织,如果它在这些领域干涉过多可能会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它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来促进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作用。

  (二)监督功能尚需完善

  IMF有三种形式的监督,即双边监督、多边监督以及地区监督。双边监督,也可称为国别监督,是通过持续监测和成员国主动披露的方式来了解成员国的实时经济状况,IMF还通过组织代表团定期访问成员国的做法进行监督,对成员国实施的经济或金融政策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如果有影响国内和外部稳定的风险,及时调整相应政策。多边监督就是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时刻监测和评估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对于金融市场监测和评估的结果是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检测报告》。地区监督,其实就是对于区域货币联盟的监督,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区的监督了解其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定期发布在《地区经济展望》上。IMF的监督功能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展,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监督,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这种看似全面有重点的监督并没有及时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尽管在发布的报告中曾提到过有关美国的房地产政策,但却错误地认为这样的风险可以控制,乃至于最终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极大的破坏性不由得让我们深思,IMF的监督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治理机制的失衡IMF的组织机制

  由三个部分组成: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IMF在金融监督方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跟其治理机制中的力量失衡有关。它不仅表现在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组成上,也体现在成员国所持份额和投票权的问题上。IMF实行加权表决制,具体来说投票权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每个成员国都拥有相同的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接着由成员国按各自所持的以特别提款权计算的IMF份额,每10万特别提款权折算一个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按份额换算的投票权之和就是该国的总投票权。在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的投票表决中,按这样的方法来行使投票权。从中不难看出,IMF的在投票权上的做法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资本多数决”,成员国在IMF中的份额是其行使发言权的基础。这样看来的发言结果则可能使发言内容不具代表性,最终影响IMF的代表性和其作用的发挥。在组织机构的构成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在执行董事的人数上,而且在投票权数上占的优势远比发展*家有利得多。尽管IMF成立之初确实是发达国家推动得多,但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发展*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再盲目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会造成很多不公的出现。

  (四)不合理的风险预警和救助机制

  IMF的监督功能是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通过三种形式的监督和发布的定期报告,IMF可以及时掌握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状况,并做出预测和建议。但IMF却并未能及时预测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而IMF却只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进行救助。即使是危机后的救助,IMF也设置了很多门槛,附加了一些不合理政策条件,以至于有的国家不愿意接受其救助;需要救助的国家不仅要面对困难的国内金经济环境,还要就政策条件与IMF进行谈判,导致贻误危机救助的时机,最终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展。因此,IMF的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亟待改进。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向

  (一)摆正自身位置,重塑核心

  职能如果IMF想继续发挥其维持国际收支*衡,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于自身职能的偏移。从目前来说,IMF应当暂停对于发展*家的银行贷款和相关技术援助,停止扶贫项目等发展领域的干涉,将这部分职能还给WB及其他区域发展银行。但IMF还可以发挥其本身职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短期融资,来帮助陷入国际支付危机的成员国摆脱危机。其次,IMF必须重塑自身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核心职能,在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中,采取积极措施维持成员国之间有序的外汇安排,促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二)加强双边监督

  尽管IMF在金融危机中的监督职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维持国际收支*衡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在三种形式的监督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是双边监督。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IMF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双边监督有关。尽管IMF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针对之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从其实质看,IMF双边监督执行力不强,约束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旧存在。首先,需要更为合理的监督体系,可以将IMF的双边监督同多边监督结合起来,扩大监督视角。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区分监督区域,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定期发布,以此加强各国对于风险机制的预防管控能力。

  (三)改进治理结构

  针对组织机制的问题,在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之后,IMF已经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做出了改革,如:确定了新的份额计算公式;把基本投票权数从原来的250票增加到现在的750票;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决定将5%的份额从发达国家转移给发展*家成员国等。总裁拉加德提名*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出任新增设的第四副总裁之后,IMF的高级管理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执行董事会的改革也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尽管这些改革都有利于IMF发挥其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但毕竟没能解决目前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份额制度上和组织机制上还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及时调整。

  (四)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完善

  *年来,通过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和统计数据的分析,IMF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功能渐渐成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如果可以增进和强化IMF的技术援助功能,并将其与贷款功能结合起来,则可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度过危机。另外,目前IMF依旧在发达国家的控制下,广大发展*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完全表达其诉求,他们的利益的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改革IMF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必须顾及发展*家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机制的作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帮助危机国解决困境。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

  对于IMF的改革,*应当顺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新机制的组织构建,承担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应的责任。不仅要提升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要积极参与IMF的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的改革,为发展*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IMF作为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其组织机制和其他某些领域,至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国际金融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前进势头,在国际社会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自身将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国际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茉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职能的发展及其特点.国际观察.2010(3).

  [2]邵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困境与改革探讨.南方金融.2011(4).

  [3]廖凡.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岳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机制改革的新设计.经济问题探索.2012(7).

  [5]关孔文.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及其政治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16(3).

  [6]计旭.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改革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摘要: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熟,更多的人也开始进行基金投资理财,但同时,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太过集中、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金融机构、*单位、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塑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提高居民的收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金投资;风险规避;投资组合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通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一、基金的类型及品种

  基金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募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根据能不能挂牌交易划分可以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基金。本文主要谈的是公募式开放式基金(不限于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与否)。开放式基金是指是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一种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的品种按天天基金网中的开放基金排行,有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QDII和LOF等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特点:

  一是市场选择性比较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变动的,所以如果基金运作成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的话,投资者会继续增加购买资金的份额,如果基金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那么投资者可以随时通过赎回的方式把自己的资金撤回,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自身的损失,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可以约束基金管理人,以提高基金产品的信誉,质量等同时也鼓励基金管理人给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绩优,稳定的基金产品。朱利安罗伯逊经营了20年的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6家基金的关闭就是市场优胜劣汰很好的证明。

  二是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基金管理人对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应付随时出现的投资赎回,而不会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变现。

  三是开放式基金的透明度比较高,开放式基金都是当日公布基金资产净值成交,便于在市场的运作上基金管理人能够拥有随时驾驭管理资金的能力。四是开放式基金便于广大居民投资,投资者可随时在其托管银行的网店等各种销售场所申购、赎回基金,十分方便。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金融全新的品种,可以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且银行、网络这些销售渠道能够吸引部分新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

  二、基金投资的基本方法

  目前,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人希望通过对基金的投资来分享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但如何投资却是一门学问。

  (一)注重选择基金品种

  如何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投资者可以参与基金公司的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从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可以知道自己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激进者可以偏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稳健者可以偏重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保守者就可以以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为主,或者购买货币基金。但无论是哪种基金都要注重它的质地,即业绩或称市场表现。不仅是短期或说*期表现,更是长期或说历史表现。路遥知马力嘛。要做到这些,个人意见应做到三看:一看市场表现,从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上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开放基金排行,具体到每一个类型每一个品种的每一个基金的增长率,都从日到月到年进行了排行,月增长率的排行有*一月、*三月、*六月,年增长率的排行有*一年、*二年、*三年。考量一个基金的长期表现,不仅要看它的月增长率,更要看它的年增长率。一些有经验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通常用截图的方式,把排行表上按*一年、*二年和*三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排行分别截下来,取排行前20名或30名的基金做标的,用打“正”字的办法,筛选出长期或历史表现较好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法。二是看基金经理,一个基金的市场表现固然重要,选择管理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很重要。因为基金的收益是由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组成的。假如在同样的追踪误差的情况下,其信息比率越高,基金经理的能力越强,同时基金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三是看第三方评级,因为评级机构在评级时,不仅要考虑业绩,同时也会考虑背后的风险因素。因此,第三方评级优秀的基金,比较靠谱。

  (二)注重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针对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构建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基金投资组合呢?

  1、依据攻守*衡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将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对比,然后把互补的基金相互组合,可以是三个组合或者五个进行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组合,这样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又降低了基金的风险。

  2、了解基金经理人的投资个性;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决定着他去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品种,对基金投资会有什么样的组合,所以了解了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就能更好的知道他选择的基金产品及组合是否适合自己,他选择的基金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是自己所能承担的,这样更便于投资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

  3、依据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目标,构建基金组合;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根据测评分数测评出的激进者、稳健者和保守者,之所以激进、稳健和保守,这里包含有资产情况和承担风险的因素,资产情况越好,承担风险能力就越强。此外,也要看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话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比较强,所以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不同的投资目标又对基金的组合产生一定影响。

  (三)注重买卖技巧

  买卖技巧包括买卖时机、买卖方法和合理避费。

  1、买卖时机。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因此基金很大程度地跟股市联动。股市行情好,股票上涨,基金净值也随着增长。相反股市低迷,股票下跌,基金净值也随着下跌。照此说法这当然是当股市处于低迷时买入最好。股市低迷,股票价格低,基金净值也低,在低位买入,既节省了资金,安全边际也高。相反卖出就应在股市场行情好时卖出,因为股市行情好,股票价格高,基金净值也高,投资基金的利润也就颇为丰厚。但股市高点在哪,低点在哪,这并不是一般人能预测得到的,许多机构投资者都不是套牢就是踏空,何况我们普通投资者。这就要讲求个买卖方法了。

  2、买卖方法。前面说过,基金和股市有很大的联动性,而股市的不确定性又较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分次性买入?一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假如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下跌,可把一笔资金分为三四份,越下跌买得越多。等大盘上扬时,就可享受股市收益。二是采取“顺金字塔”式,假如在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上涨,同样也可把一笔资金分成几次建仓,只是越上涨就买得越少。这样既可规避大盘调头风险,又可将*均成本保持在当前净值之下。三是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定期定额投入,期限可定为半月或一月,投入的资金根据个人资产状况,几千或一万。基金定投就像银行里的零存整取,就是每月固定时间、固定金额买入一支基金,每月买入时的价格都不同,这样就可以摊低成本,长期投资,就可以盈利。这比较适合绩优老基金。卖出也是如此。为了买得低些卖得高些,还可以比照股市对所投资的基金进行动态跟踪,观察它的趋势情况,净值变动情况,找出它的相对高低点,在相对低点附*分批买入,在相对高点附*分批卖出。

  3、合理避费买入基金和卖出基金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是申购费,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向基金管理人购买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目前国内通行的申购费计算方法为: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净认购金额=申购金额—申购费用。*《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申购费,但申购费率不得超过申购金额的5%。目前申购费费率通常在1%左右,并随申购金额的大小有相应的减让。二是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已持有基金单位的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赎回费,但赎回费率不得超过赎回金额的3%。

  目前赎回费费率通常在1%以下,并随持有期限的长短有相应的减让。但参与网上直销可以合理地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费用。直销本来就优惠申购费率,有的六折,有的四折,天天基金已打出一折。现在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又都设有这个宝和那个宝,华安基金设有“微钱宝”,易方达基金设有“e钱包”,还有的叫“钱庄”或叫“现金宝”这些“宝”、“包”,都绑定了一个货币基金,把钱存入这些“宝”就等于买了它的一个货币基金,享受货币基金的收益,从这些宝里购买其它的基金,享受零手续费。急等钱用时,又可以从这些宝里快速赎回,资金瞬间就可到帐。既省钱又方便,还安全。因为赎回基金时的资金只回到原银行卡。赎回所购买的其它基金时也可直接转换到这些宝里,通常情况下,此项费用率很低,一般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三、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基金也不例外。

  (一)基金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五种。尽管基金自身有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但是在整个证券市场中这种系统性的风险却难以避免。二是非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基金未知价的风险,管理和运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基金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非系统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基金的相关当事人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风险发生,所以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

  (二)风险防范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防范基金投资风险,第一要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金投资常识,包括重要的交易规则、交易费用、资金到账时间等等。同时,可以巧妙运用基金相关业务,比如网上交易、转换业务等来回避风险,提高收益。只有了解基金,在投资前就做好充分的防范风险意识,投资莫贪心,要像止损一样学会止利,见好就收。第二要摸清家底,算好资金账。投资者要从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所能承担的风险和期待的收益等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首先选择优秀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其次要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中,分散风险尝试多种投资组合。。三是选择好入市时机,合理控制买入成本。投资者要适时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在股市风险较高时,将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转换为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来减少资产损失;在市场走势强劲的时机,则可将债券基金转换为股票基金来分享增值机会。

  参考文献:

  [1]白艳虹。浅谈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行为[J]。*法制,2015(34):56—57;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5)

——建筑参考文献 (菁华3篇)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H.F.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5篇)(扩展6)

——数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3篇)

  参考文献:

  [1]程冬时.试论数学对经济学的意义.企业经济,2003.11.

  [2]朱**,李海英.谨防经济理论研究走入数学化误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3.

  [3]丁晓钦,王朝科.经济*用数学的条件.经济经纬,2008,02.

  [4]张厚明.经济学研究勿滥用数学.经济学家,2005,4.

  [5]曹均伟,李凌.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2007,21(3).

  [6]张晓龙.未来与发展.2013,3.

  参考文献:

  [1]朱小飞.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3):43-44.

  [2]李立红.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320-321.

  [3]吴怡,张向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贸,2009(11):228-229.

  参考文献:

  [1]刘明国。 不能用数学的逻辑代替经济学的逻辑--兼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边界[A].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5.

  [2]张真。 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0:11-14.

  [3]张素芬,王琳。 浅谈应用数学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2015,12:181.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