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警句 / | 2022-10-09 00:00:00 名言,教育

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2、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惯。

4、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5、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权力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禁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假若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父母的要求不应只表现在禁止做这,禁止做那上,而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提醒孩子去从事某些有益的活动。

6、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7、应当教育孩子们,特别是少年们能主宰自己的良心,能够管束住它,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人一生行为举止的聪慧的、卓越的卫士。(第二卷36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8、一向使教育者感到不安的是:大多数棘手的、困难的问题都同教育少年有关。少年时期被称为是“困难的”年龄时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它难在少年往往把独立性、主动性看做是自己道德尊严的表现,然而他主观的力量和可能还不允许他在各个方面不依赖外力。**旨在对少年进行教育所做的努力被少年看做是对自己独立性的限制。(第一卷376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9、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10、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11、一个人在童年能进行精神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善于要求自己、指导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卷21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2、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

13、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复杂性,有时也是悲剧性就在于:虽然“草稿”里蕴藏着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人的各种素质——卓越的才能、禀赋、倾向性、天才——但是负责对这一“草稿”进行加工,以便使其变得更为美好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用自己那双笨拙而又漫不经心的手把草图中美好的东西弄得丑陋不堪。

14、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15、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16、我把揭示人类精神的全部伟大意义和美看做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充满了为人民、为祖国和为人类的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第三卷808页《公民的诞生》)

17、为了使集体受到教师的和谐一致的理想、信念、兴趣、趣昧、好恶等崇高精神的鼓舞,需要些什么呢?首先需要教师具有高深的学问。用列宁的话说,要具有真正的学问。我们的教师必须深刻而又严肃地认识到我们是在用思想和知识教育人的这一真理。

18、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还没有成性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良心感到痛苦之时,谴责才会有成效。(第二卷39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9、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20、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儿童,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的最坏的表现。如果儿童感到别人眼里没有他,不想去知道他个人的小小的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正。

21、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22、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家始终行动得象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教育的利剑和长矛往往为之交锋和折断的许多问题就会非常容易地得到解决。

23、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地劳动,付出体力,创造物质财富,那么,这种劳动的教育作用是不明显的。劳动所达到的技能水*,应该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符。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规范的重要因素。(第五卷114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24、如果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那么,在我看来,这项复杂而尚未研究透彻的工作的实质,就是使人亲眼看到知识使他得以升华,激发了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为正义思想的胜利而奋斗。(第五卷615页《特殊的使命》)

25、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26、如果美――人的心灵的美、道德高尚的美和忠于伟大理想的美,如果一个人忠诚的美已经成为他的个人财富,那么,这种财富就会使姑娘成为一个在道德上不可动摇的、明哲的和目光远大的人。(第三卷504页《公民的诞生》)

27、人要有一种精神。在这一真谛之中,我看到整个道德教育的一条红线。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树立人的自豪感,即为*理想而斗争的战士那种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创造者、思想家的那种精神。(第二卷19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8、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崇高的理想服务;忠于祖国,在为祖国的强大而作的斗争中勇气百倍,毫不动摇,这是最高的忘我精神,一个真正的人为此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第五卷766页《遵循列宁思想办学》)

29、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财富(爱情)就象音乐,象醉人心灵的迷人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财富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于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30、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的正是这些东西。

31、情感教育,一般来说,是培养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中的最艰巨任务之一。(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页)

32、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33、培养情感,这是个性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复杂、细腻的问题。在这方面,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和智力领域同情感和意志领域的相互联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3页)

34、培养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教师要深入体察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就是从培养世界观开始的。(第三卷548页《公民的诞生》)

35、我坚定地认为,在童年、少年时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36、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姑娘们对自己的美充满自豪感,对与男人的道德审美关系的纯洁性提出严格要求。

37、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38、培养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教师要深入体察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就是从培养世界观开始的。

39、我坚定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

40、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41、我把揭示人类精神的全部伟大意义和美看做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充满了为人民、为祖国和为人类的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42、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应当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

43、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44、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45、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等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一切有生命和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关怀爱护之心变为*惯。

46、我极力使这一生意盎然的源泉――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我努力使他们感受语言的美,小心谨慎地使用语言,并注意语言的纯洁性。

47、如果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那么,在我看来,这项复杂而尚未研究透彻的工作的实质,就是使人亲眼看到知识使他得以升华,激发了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为正义思想的胜利而奋斗。

48、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49、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

50、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末,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40句菁华

1、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3、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4、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5、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6、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7、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8、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9、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对恶的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们通过鲜明生动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讲述精神美的人物,让人类在过去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这些故事使学生思想激动,迫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45页)

10、在跟孩子们谈论构成良心、羞耻、义务、责任的意义的一切真理时,应当说得细致一点,亲切一点,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启迪孩子们的良心,召唤他们用良心去从事某种活动。启迪良心,这意味着相信、信赖。(第二卷35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1、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

12、一向使教育者感到不安的是:大多数棘手的、困难的问题都同教育少年有关。少年时期被称为是“困难的”年龄时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它难在少年往往把独立性、主动性看做是自己道德尊严的表现,然而他主观的力量和可能还不允许他在各个方面不依赖外力。**旨在对少年进行教育所做的努力被少年看做是对自己独立性的限制。(第一卷376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13、一刻也不能忘记,学生的使命是培养有教养的、爱好劳动的、忠于祖国的公民,也就是培养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准备把自己的道德传给自己的子孙,使后代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完善。(第一卷72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14、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15、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二卷18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6、我们认为,最细致的教育任务之一,是要使青年能严肃地、心地纯贞地对待一个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们就像等待幸福的节日一样等待一个新人的诞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头脑里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能给父母带来快乐,没有我,他们都不能生活,他们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给了我幸福,我应当永远感激他们。爱――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产生性要求之前,尽早考虑这枝花的洁美,要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卷318页《帕夫雷什中学》)

17、我们认为,人对各种思想的态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他的思想言行是否一致,他是否参加社会活动,是否守纪律,是否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人民、对集体应负的责任,――这一切都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取决于他在个人生活中受到鼓舞的思想动机是什么。思想动机是一个人的坚强信念的支柱。(第一卷55355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18、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个人的素质、意向和才能。(第四卷5页《帕夫雷什中学》)

19、我们努力把学*同教育结合起来,促使每个少年都去坚持和证实科学唯物主义真理的正确性。把科学真理化为活生生的'热情、惊慌、激动、争论――这就是形成世界观和作出个人自我肯定的基础。我们认为,教育的力量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都成为为争取科学真理的胜利而斗争的战士。为科学真理的胜利而作的精神上的斗争构成了少年时代教育的实质。(第三卷553页《公民的诞生》)

20、我们的职业的精神和哲学的原理,我们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

21、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22、我的学生学*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第三卷1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23、为了使师生之间的友好、亲切和善意的关系经常保持和谐,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儿童对自己的信任,应该成为儿童所爱戴的、聪明的保护人。

24、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还没有成性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良心感到痛苦之时,谴责才会有成效。(第二卷39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5、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

26、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27、人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他就是什么样的人。(第五卷575页《我的教育信念》)

28、人要有一种精神。在这一真谛之中,我看到整个道德教育的一条红线。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树立人的自豪感,即为*理想而斗争的战士那种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创造者、思想家的那种精神。(第二卷19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9、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的正是这些东西。

30、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第二卷294295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1、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姑娘们对自己的美充满自豪感,对与男人的道德审美关系的纯洁性提出严格要求。(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4页)

32、男生的高尚情操能使女生受到影响。集体影响的魅力就在于此。因为要对男生施加影响,使他具有道德美,就必须通过女生。如果一个集体中女生的荣誉感和尊严感没有得到发扬,而男生的道德无知却在滋长,那么这个集体就根本谈不上是个真正的集体。(第一卷74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33、尽量提高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以便使孩子看到你在播种这颗种子使你生命的崇高意义;这颗种子正萌发为茁壮的幼芽。

34、如何对待人类美丽的花冠——妇女,孩子用自己的心灵从那些细腻、微妙、不易察觉的小事中可以体会得到。

35、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个人的素质、意向和才能。

3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37、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38、如果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那么,在我看来,这项复杂而尚未研究透彻的工作的实质,就是使人亲眼看到知识使他得以升华,激发了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为正义思想的胜利而奋斗。

39、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40、母亲只生下你的身体,祖国却产生你作为人的公民的灵魂。没有什么比祖国更宝贵的了。为了祖国的幸福、伟大和独立,一个真正的人要毫不动摇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没有祖国幸福、伟大、独立的生活,不仅是痛苦的,而且是可耻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2)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3篇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中读到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这首诗,瞬间觉出做教师的美好来,我们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见却又存在着的工作吗?在无形之中我们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地让学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呢?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在书的最后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有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眼前,在看到的这些学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育孩子心中有大爱,社会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阅读一本好书,会发现自己需要学*的却更多。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篇

  还记得师范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满含殷切目光,送给我们每人五句处世箴言和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本,同时郑重其事推荐给我们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告诉我们,这本书将会为初为人师的我们解决所有的困顿与迷茫。当时确实信誓旦旦,但最终还是以枯燥无味随手翻了几页就将它束之高阁。今年寒假期间,校领导赠予我们每人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以完成作业的压力下,只好静下心来再次翻开它,发现它真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学者,和你面对面针对你工作中的困惑娓娓道来。而在这100条建议当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落千钧任翕张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促使我们,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胸藏万汇凭吞吐,笔落千钧任翕张”这句千古名言应是我们所有教师一生的追求。

  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阅读,阅读,再阅读,无疑是改善学困生的唯一途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学*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学生,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惯。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可以达到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助氧剂”,让读书成为孩子成才的知识窗,让读书从学校辐射到家庭,社会。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和孩子们一起“采得百花酿成蜜”吧,这也应该是我们为人师坚定的职责!

  读书可以启迪智慧,让人充实和幸福:读书使人充满力量,去开拓光辉的未来。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起徜徉书海,让阅读丰盈我们的心灵,滋润我们的人生!

  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从中学*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

  文中说到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抽象的孩子,这一天建议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缺少个别对待学生的教师。所谓个别对待不是不公*对待,而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就曾说到,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一个50人以上的大班,如何让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显然就是不可能。那么这就涉及了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有说到兴趣在于对知识加以运用。在新课改中提到老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异曲同工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能激发大多数的的学*兴趣,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发挥到最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学生的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备课的时候抓住让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力的源泉。让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另外我们知道在教学上不存在什么对于所有学生都试用的设计。所以再好的设计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学*氛围和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厚度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如果你的知识厚度达不到不到,那么你最好有两套教学方案。设计出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方案,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根据学生特点去引导他们学*。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教会学生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读书要从娃娃抓起,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抓住这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有趣的书让学生去阅读。这里的阅读重质不重量。好的阅读使人明智,阅读教会人思考,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读的越多,他思考的就越多,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多。

  在教育的问题上学*和创新都是不停歇的,学无止境,学生需要学*,教师也需要学*。看的越多,学到的越来,对知识的渴求就多。

  1、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大家都知道,也都会。但是长久地爱每一位学生,爱好学生,更爱“坏学生”,天天如此,恐怕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要理解信任每一个孩子,理解他们的需要、想法,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师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相信有了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定爱老师,老师让热爱学生变成事实。

  2、教师要相信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任何事情都会战必胜,攻必克。其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个体,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探索、创造,允许学生出错、失败,在不断的鼓励、引导中过程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论”“一分定差别”已不是新鲜事,受此影响,很多人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学生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学生。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他们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他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术就在于解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现代社会需要多样性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每位老师都能理解的如此通透,我相信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4、关注学生的素养。

  “素养”一词是这几年我们教育中的流行词,学科素养、科学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各种素养中具有统率作用的当属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生动的道德素养活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将来也能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读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在教师路上行走的日子里,我将用心细细品味,不断学*,不断成长,遇见更美的自己。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繁忙而琐碎,尤其在市里中学当班主任,更是累上加累。首先,她们的工作时间太长了,真的是“两头不见太阳”。早晨到校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下午太阳下山了,她们还没有回家。其次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每次放假后第一天上班,他们都面色红润,神清气爽;可是用不了两周,个个都被学生折磨的面色蜡黄。一年到头,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笑模样。很多女班主任的脸上由于长期焦虑、生气、操心费神而布满黄褐斑。还有现在的家长也是很难缠,动不动就打12345热线反映情况,弄得老师、学校都很被动·······凡此种种,都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望而生畏。他们除了评优树先的时候能有几个人得奖让人觉得有点成就感以外,真的让人觉得毫无幸福感可言。可是当我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反而有了一种强烈的想当班主任的冲动。它让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施展个人才能,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如果方法得当,它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能带给我们一种幸福感与成就感,会成为教育事业快乐的源泉。如果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就不能算是成功,甚至这种经历的缺失会是一种终身的遗憾。于是读完书的这些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当班主任时培养学生的各种举措。

  我会在教室里建一个读书角,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他们喜欢的书籍。而不是像有的班级里一样都统一把书“密封”在讲台旁的书柜里,一个学期都没人借阅。当然,这相比于农村中学来说,有书柜也算是一大进步了。学生只有拥有自己的图书馆,班级里有藏书,才能培养学生爱阅读的*惯。

  每天早晚会有10分钟的读书时间。十分钟不长,但是如果能够每天坚持,坚持三年,我想这早晚的阅读量也会是惊人的。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都会有3到4次机会在早晨读之前或放学前给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阅读故事。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与自我表现力、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培养他们阅读的*惯。找故事的准备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阅读量很大的活动。

  真正的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关注个体差异。就如班里有一个学生A,因常年学**惯不好、挨班主任批评渐成*惯,养成了对谁的话都“油盐不进”的状态,对每位老师的“软硬兼施”都有足够的免疫力,现在已经发展到上课就睡觉,连课本都不带了。有一段时间,面对自暴自弃的他,我也是无计可施,采取了大多数教师的态度,对其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不安中。之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作为教育者的错误行为,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我看他听不进去课,就给他找了与历史课有关的课外书。我没有强迫他学*、听课,二是告诉他自己对他的关心,并不希望他在人生最宝贵的年龄阶段一无所获,我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渴望他成才,让他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爱。有的`时候,金玉良言说多了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所以我就说这么多不再继续了。既然不愿意听课,那就多鼓励他看看课外书。我相信只要他看书,看的书越多,对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背景了解的越多,他就会对历史越感兴趣,上课也就越有利于引起他的兴趣,有利于他记住该记住的知识点。而这也可以提高他的自信与自尊。遗憾的是,我只是他的历史老师。如果我是他的班主任,我就可以对他各科进行规划,帮他重拾学*的信心与勇气,进而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情怀。现在的学生太缺乏劳动了,他们除了睡觉就是上学,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他们完全没有时间与机会参与劳动,家长也缺乏这种意识并认为这是浪费他们的学*时间。其实适度的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与情怀。老祖宗那句“劳逸结合”是很有道理的,磨刀真的不误砍柴功!如果学生们都经历了良好的劳动磨炼,就一定不会出现那节课上“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的事情。学生们认为像他那样工作会被早早的累死。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他们整天坐在钢筋混泥土铸就的小房子里痛苦的学*,缺乏热爱祖国、敬仰伟人的情怀。我想我如果是班主任,就一定会利用家委会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还会用苏所采取的友谊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当然,除了班主任能做的,作为普通教师要提高的也还有很多。比如丰富并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火热的语言赞美祖国的英雄儿女,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讲到英雄人物的时候,除了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外,还可以买《杨靖宇》等书籍放到教室里,这样就可以广为传阅,并激发学生去买书、读书,增强学*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明星和指路明灯。苏氏的“思想室”真的很不错。虽然我们学校没有,但教师买书并穿越也将起到一定的弥补这种缺憾的作用。

  除了给教师的启迪,这本书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以及为了幼儿能够顺利入学所作的准备等方面也使我受益匪浅。由于时间关系,明天再写吧!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走过三重境遇。第一重“看山是山,不知山有别样”;第二重“看山不是山,山中只见云雾”;第三重“看山,依旧是山”。“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好像“走进”了教育界的“百科全说”。炎炎夏日,手捧此书,思考、阅读、写作,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后的第三次重读。

  第一次读:看山是山

  第一次接触《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2年,学校教导主任送来此书。那时的我,初入教师行业,黄毛丫头不知事,不能完全领会书中的涵义。但不能忘记的是,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种种美好的教育场景:在碧波荡漾、姹紫嫣红的春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踏青,与孩子们共同记录蝴蝶飞舞的痕迹,呼吸青草的气息,感受泥土的温润,抚摸泛青的树皮;在漫雪飞舞、玉树银花的冬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在自己修筑的土屋中朗读诗歌,排练剧本,大家都沉浸在难以言状的心灵喜悦中……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这是美好的教育生活。我渴望这样的生活,质朴、简单,看山是山。只是那时的我,能力和见识都未能撑起这样的渴望。

  第二次读:看山不是山

  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大概是在工作后的第7年了。记得当时在一个月光柔和的夜晚,趁着月色,洋洋洒洒写下了3000多字,只为纪念重读的意义。“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阅读是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要思考,不要死记”“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无数提纲挈领的话语,无不萦绕耳边,时时激起我对教育更深的理解。“看山不是山”,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和育,而是“看见”和“启发”。看见生命,尊重生命最初的样子;启发生命,启发生命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从不美好走向美好。

  第三次读:看山,依旧是山

  第三次读《给教师的建议》是今天。对于一个有着11年教龄的教师,重读是一堂课。第三次读,读到的不是话语,不是理解,不是方式,是伟大的爱。我称之为“热爱”。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是我从教以来,感受到的最为纯粹的、最为朴素的、最为单一的,似乎还带着些宗教情怀与信仰的无关宏旨,却足以支撑教师走完教育人生炙热的情感。无以言表,唯有摘录,附上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让我明白:不必苛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标准。学校不是工厂,班级不是车间,学生不是产品,不需要用“工程化”“模式化”去对待每一个鲜活的、个性不同的生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应成为教育的口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分晓。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这让我明白:教育不可急功*利,不能心浮气躁。教育是“碎碎念、慢慢叨、静静等”的过程。教育是“种植花木,不问花开”的优雅艺术。教育应为每一个生命质量负责,而不为一时显性的成就。

  蘇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这让我明白:教育面对的个体是生命,是有着创造、有着发展、有着无穷希望和未来的人的生命;教育者应该看到人性,为了人性的更美好,生命更有意义,活着更快乐而存在。教师应永葆童心,方可做小学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在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一句话、不正确的行为需要作处理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让我明白:在教育生活中,先控制情绪,后处理事情。控制情绪需要艰难的挣扎,但灭掉愤怒之火的永远不是火,而是以柔取胜的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这让我明白:教师不可以不读书。教师不读书,不可引导学生增长见识;教师不读书,不可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读书,不可陶冶学生情操,不可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教师不读书,岂能要求学生读书?因为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教育。

  看山,依旧是山。智者的教育,始终是“大道至简”,无法一一罗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可读十余次,或是多少教龄,读多少次。我之所以能满怀激情地站在讲台上,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要感谢这本书,感谢这位伟大的教育先贤。涓涓细流,漫漫教育路,总有新鲜的血液。也许我穷尽一生,无法抵达教育的尽头,但我会警醒自己:慢慢走,静静爱。选择爱,将爱进行到底;选择教育,为最初的爱。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有感于以下几条:

  1、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2、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

  在衡量知识质量(也就是劳动质量)时,教师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道德意义。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通过这种评价,不应当使儿童对于人们怎样看待他(是爱劳动还是懒散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评价所能起的这种微妙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儿童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的一种惩罚。如果由于学生不善于学*而给他一个不及格的评价,那就更糟:儿童觉得教师已经把他看得什么都不行,他就会欺骗和弄虚作假。学生不善于学*,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件起初的小事,那就会酿成大祸―――懒惰和散漫。

  3、学*——这并不是机械地把只是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

  暑假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我从这本书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对你娓娓道来。作者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那老师的时间应该从哪里来呢?《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苏霍姆林斯基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第三,班主任对“学*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每个班几乎都有学*困难的学生。学*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对于这些孩子,许多老师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对学*有困难的孩子,学*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阅读在“学*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借助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菁华5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如“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学中的实例。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

  课堂上学生学*注意力是否集中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就应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据专家调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要长时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学*状态,必须把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义。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惯呢?

  一、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转移,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只做好一件事,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某一个问题或完成某一项练*,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性。

  二、对学生讲话不要老是重复。

  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唯恐学生记不住或听不清。却不知这样学生反会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养成漫不经心的*惯,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训练学生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励学生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惯。

  四、要让学生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学生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效率。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有意义的训练和活动,如学*掌握某种乐器、学绘画等,这些活动本身就具有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学生的书桌上不要摆放带有装饰品的文具,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学生如果能控制与学*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学生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作为教师,在办公室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学生厌学等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因此,当学校组织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获益浅。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看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地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知识的乐园。

  当我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流传至今,不知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它给予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和喜悦吧,在书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感受颇深,启发非浅。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学*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有困难的儿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最差的学生”、“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学术著作。使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时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不同类型、各方面知识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的大海。因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因此,我总是对自己说: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我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多读书!

  又如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儿童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对儿童来说就像过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队夏令营里度一个月,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儿童,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儿童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儿童的感知和思维。”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提出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多么重要呀。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现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亿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有时一个成年人,也会被某种有趣的东西所迷住,我也很难摆脱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满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识的深处,却有一种思想使我不得安宁:我还有工作,谁也不会替我把它做掉的。这种来自下意识的信号,会帮助我控制时间的利用。而儿童缺乏这种控制力,所以他会忘记时间。应当教给他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就要做到不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当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气。我常常告诫自己,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时教师在教学和课余时间要做一个有心人,尽量让孩子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组织安排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养成思考的良好*惯,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具体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一直对照着灵活运用书中好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教育好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例如,在备jqx三个字母的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了这三个字母,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另一个结合点上:jqx这三个声母宝宝太孤独了,你们能给他找些韵母朋友来陪陪它们吗?从声母的教学到jqx与v相拼的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中来,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学*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再次,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盎然。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办手抄板展,让学生体验学*知识的喜悦;朗诵会,让学生体会古诗学*的韵味;比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5)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

  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时,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学*机器,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教学重要,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

  *期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公正。

  记得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把师爱*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衡,挫伤学生学*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如果说*时繁忙琐碎的工作令我们无法停下脚步静心思考,那么假期就填补了此项空白。我们可以心无杂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书,独享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与纯净。

  寒假前,王校长为了给每位教师补充精神食粮,每人发了两本书,供大家阅读。在此我很感谢校长给我阅读的书籍,给我提供了学*的机会。

  在这两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书中内容丰富,语言*实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明了方向。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们*时的教育中也许被应试的棍棒追赶的只剩下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劳动、阅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并融入教育过程中的。书中提到,没有劳动在教育中的参与,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谋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意义,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而且从本质上说,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谋本身就是劳动,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须以劳动为基石。

  其次,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缺乏一种教育的艺术,我们总是试图把一切规定与限制灌输给学生,并想让学生做到。我们开班会,苦口婆心地说教,让孩子背诵小学生守则,最终我们的教育效果又怎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不许摘校园里的花。”如果把这句话变成“每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这两种说法之后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往往少了一个思考教育艺术的环节,给孩子更多的是一个消极、限制的言语,最终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还极度地生气,现在看来,只能说明我们不够聪明。

  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谈到了老师,例如《让美好的词汇不在沉睡》、《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用一辈子备一节课》等。这些故事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一再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我并没有过多的应用这把精美的钥匙,轻轻开启孩子们的感情和记忆。

  我们不停地让孩子积累好词佳句,但学生的语言大多数都是苍白的,词不达意,很难写出流利明白的文章。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没有让孩子头脑中那些积累的词汇活起来,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没有创造,这些词汇就像笼子里的鸟,没有自由,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它们是一支干枯的花朵,没有颜色,也没有芳香。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孩子的脑力劳动中,引导孩子借助词汇来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教师要用美的语言给孩子开启一个无限美的世界,引导孩子不仅欣赏而且参与创造这个世界。

  爱是一个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孩子喜欢哪些喜欢孩子的人。这不禁让我反思,我喜欢孩子吗?也许在*时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处理问题时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心。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说到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上课,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要用一辈子备一节课,一节课其实是表现的一个教师的全部。这里包括他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价值判断、教育智慧、精神风貌、人格魅力……而这些决定了一个教师究竟是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甚至仅仅从一个教师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一节比较理想的课,绝不仅仅是上这节课之前花费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就能实现的。

  课堂是反应教师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只有一辈子不间断地读书,学*,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每节课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题记: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的教师生涯里,他捧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执著,拉着孩子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

  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我会努力用爱为学生营造爱的'星空。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他给每一个来到帕夫雷什学校的孩子营造了一片真挚的爱的天空。实践证明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向父母那样充满深厚的爱,不放弃一个孩子,呵护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温暖他们需要爱抚保护的身心。爱学生有技巧,我的感悟如下:

  一、用爱抚*受伤的心灵。

  我教过的第一个班里有一个很文静的女孩,整天不声不响,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本以为这样的孩子比较乖巧,学*应该不错,但她的学*可是一塌糊涂,作业经常完不成,错误不断,几次小考也都不及格,这样下去这孩子可要跟不上了。我只好找来了她的家长了解情况。她奶奶来了之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失去父亲、母亲改嫁的不幸小女孩,所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使他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快乐生活,胆小懦弱,不爱讲话,学*也受到影响。

  为了帮助这个孩子快乐起来,走出家庭的阴影,我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让学*进步成为她快乐的起点,于是我有意在课堂上多提问她。刚开始她回答问题声音小,还常出错,同学们一笑,她就不敢再回答了。我尽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大加表扬,受到鼓舞的她胆子也逐渐大起来,慢慢地,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自己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她良好的学**惯是我对她的第二部措施。放学后,我让她在学校把作业完成,当面检查,就地改正;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功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孩子学*有了较大的进步,学*自觉性也有所提高。第三步措施是增强她的自信心。班里的一些活动,我鼓励她参与,给她表现的机会,并让班里同学主动和她在一起玩。后来这孩子真的变了,脸上有了笑容,话也多了,考试成绩也一点点提高。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让凋零的花朵重新绽放。

  二、让爱牵着“后进生”向前跑。

  作为老师,都犯愁班里的捣蛋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往往学*成绩差,还经常给班级惹事,老师得为他们伤脑筋、费口舌。我教过的第二个班级是高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已比较有主意。这个班里有个调皮男生,上课坐不住,不听讲,专门在下边搞恶作剧,作业别指望他能完成,考试基本是班里的倒第一。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都忙于做生意,对他也是放任自流。

  我坚信向上时所有学生的共同点,可能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教育这样的孩子,首先就要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从本质入手,就能有突破。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比较有集体荣誉感,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他都格外上心,如果班级取得成绩,他特别高兴,还真诚地赞扬为班级争光的同学。于是我抓住这一点,不失时机地在同学面请赞扬他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个捣蛋孩子起初不好意思,但脸上分明露出少有的兴奋。我趁热打铁,告诉他,学生学*好更是维护集体荣誉的最重要的表现,希望他在学*上能给老师表扬的机会。通过和家长多次诚恳地沟通,他们也改变了对孩子的生硬态度,使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都没有放弃他,而是关心和希望他成为好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堂上终于听不到他捣蛋的声音了,他的学*成绩也有了进步,几次考试成绩都有所提高。我知道前进中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我的心血换来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明天。

  三、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孙奇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这时,孙奇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孙奇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我们心中有“人”,只要我们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当下种种坚硬的壁垒,就能在这个日益纷繁、喧嚣的世界上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期认真仔细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这本书的自序中这样一段话:“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当我仔细读完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能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作者看来,现在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这一内容再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想真的是有这样的困惑。

  “后进生”不仅是学*、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厌倦、考试恐惧。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一、对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后生的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数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个别智力较差,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差。尽管学*很努力,但成绩还是落后。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像我们班的明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班级工作非常积极,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作为中队长学生常常觉得她学*不够优秀而对她有意见,我利用她的优势及时表扬她,多鼓励她,不把她的目标定的太高了。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让她每天看到希望,我发现*段时间不管学*还是练字她都有很大进步。

  二、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

  班上有的孩子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家长给做,自己没机会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学后,经常忘带书和笔,生活不能自理,依赖心理极强,做任何事都没上进心,遇事只会哭,做事拖拉成绩落后。

  对于这种学生像思宇同学,在班级上,我安排了几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同学和她一组。在学*上,我又带领大家开展了一帮一活动,让学**惯好的同学在学*上帮她。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过了一段时间,像带饭费之类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连续好几次被评为班级的进步星。

  三、对庭因素中单亲家庭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来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从而使孩子焦躁,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别人议论,疑心过重,经常违反纪律,找回自己的心理*衡。像莹同学学*上不求上进,对任何事也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通过学*使我懂得了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多给她关爱,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班级活动让她多参与,使她早日融入班级生活。

  与教育毫无关系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觉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成绩,更应教会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欢乐,孩子去热爱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6)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菁华5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如“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学中的实例。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

  课堂上学生学*注意力是否集中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就应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据专家调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要长时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学*状态,必须把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义。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惯呢?

  一、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转移,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只做好一件事,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某一个问题或完成某一项练*,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性。

  二、对学生讲话不要老是重复。

  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唯恐学生记不住或听不清。却不知这样学生反会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养成漫不经心的*惯,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训练学生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励学生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惯。

  四、要让学生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学生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效率。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有意义的训练和活动,如学*掌握某种乐器、学绘画等,这些活动本身就具有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学生的书桌上不要摆放带有装饰品的文具,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学生如果能控制与学*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学生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作为教师,在办公室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学生厌学等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因此,当学校组织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获益浅。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看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地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知识的乐园。

  当我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流传至今,不知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它给予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和喜悦吧,在书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感受颇深,启发非浅。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学*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有困难的儿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最差的学生”、“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学术著作。使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时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不同类型、各方面知识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的大海。因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因此,我总是对自己说: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我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多读书!

  又如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儿童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对儿童来说就像过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队夏令营里度一个月,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儿童,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儿童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儿童的感知和思维。”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提出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多么重要呀。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现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亿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有时一个成年人,也会被某种有趣的东西所迷住,我也很难摆脱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满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识的深处,却有一种思想使我不得安宁:我还有工作,谁也不会替我把它做掉的。这种来自下意识的信号,会帮助我控制时间的利用。而儿童缺乏这种控制力,所以他会忘记时间。应当教给他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就要做到不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当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气。我常常告诫自己,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时教师在教学和课余时间要做一个有心人,尽量让孩子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组织安排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养成思考的良好*惯,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具体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一直对照着灵活运用书中好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教育好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例如,在备jqx三个字母的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了这三个字母,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另一个结合点上:jqx这三个声母宝宝太孤独了,你们能给他找些韵母朋友来陪陪它们吗?从声母的教学到jqx与v相拼的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中来,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学*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再次,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盎然。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办手抄板展,让学生体验学*知识的喜悦;朗诵会,让学生体会古诗学*的韵味;比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7)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菁选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2、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3、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养美德。

  4、“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

  5、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静而又幸福的人。

  6、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7、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8、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9、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10、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2、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2.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3.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使师生之间的友好、亲切和善意的关系经常保持和谐,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儿童对自己的信任,应该成为儿童所爱戴的、聪明的保护人。

  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6.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8.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苏霍姆林斯基

  9.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1.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12.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1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4.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16.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女孩子、女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青年、男子、未来的父亲的教育者。她应该成为贤惠的家长。只有当女孩子具备了人类足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才能在她心中确立起自豪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豪、贤惠和严肃的人,她必须具有一个人值得自豪的东西: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的、创造能力、爱好与志向。(第三卷502页《公民的诞生》)

  17.学校,只有当它成为孩子过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并努力求取知识和钻研科学的园地时,才能成为教育基地。(第四卷41页《帕夫雷什中学》)

  18.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1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20.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21.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苏霍姆林斯基

  22.在学龄初朋,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2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24.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25.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26.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7.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地劳动,付出体力,创造物质财富,那么,这种劳动的教育作用是不明显的。劳动所达到的技能水*,应该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符。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规范的重要因素。

  28.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29.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

  30.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31.我坚定地认为,在童年、少年时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第五卷359页《人民教师》)

  1、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91页)

  2、农村的发展始于学校教育水*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始于农村教师素质的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功效取决于任教者的精神、知识、博学和视野。

  3、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给教师的建议》第417页)

  4、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5、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

  6、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7、我认为,教育者最困难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道德核心、树立理想、永远对坏事怀有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养成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能独立辨别方向的本领。(第一卷707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8、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773页)

  9、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626页)

  10、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781页)

  11、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它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12、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193页)

  13、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14、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15、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61页)

  16、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教育与教学方法的完善程度。

  17、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1页)

  18、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19、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931页)

  20、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21、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22、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23、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2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25、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

  26、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27、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8、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209页)

  29、我坚定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

  30、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31、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对某些书要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88页)

  32、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33、生活在书的世界之中,意味着领略思维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身变得更加高尚。

  34、友谊是培养人的情感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909页)

  35、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

  36、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

  37、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38、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39、人是要教育的,为此必须懂得用什么去进行教育和怎样进行教育。

  40、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

  41、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4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43、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

  44、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他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45、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46、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祖国,也就失去了个人的一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668页)

  47、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第一卷79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48、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

  49、我一直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使男孩子在童年期和少年期就能赞赏女孩子的智慧美、精神美、意志美和性格美,而这样的赞赏使男孩子本人的感情变得细腻起来,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一愿望激励年轻人去好好劳动,并促使他去努力加强自我道德教育。(第三卷450——451页《公民的诞生》)

  50、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51、祖国——是慈祥而又严格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896页)

  52、我们的职业的精神和哲学的原理,我们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

  5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54、我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55、学校同生活相联系以及学生的智育和道德相结合,是学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第四卷7页《帕夫雷什中学》)

  56、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成绩。

  57、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58、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进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们的心灵中树立***理想。

  59、你的知识、你的求知渴望和阅读爱好,就是你个性教育力量的强大源泉。你自己要善于看待这个源泉,并引导学生前去这个源泉。

  60、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61、青年朋友!要提防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要避免道德上的僵化。不可使一个人对纠正自己的某种缺点长期丧失信心。

  62、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63、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64、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65、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0页)

  66、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67、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个人的素质、意向和才能。

  68、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给教师的建议》第416页)

  69、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870页)

  70、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2、在集体精神生活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女生用女子的亲切而严格的目光去唤醒男生,使他们渴望具有丈夫气概、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换句话说,要男孩和男青年力求像真正的男子那样去行动,不在女生面前丢脸。男青年对姑娘的意见和评价特别敏感,虽然男青年往往竭力不流露出这种感情,其实它是培养真正男子的一种强大力量。(第一卷753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4、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5、学校的任务,不在于使年轻一代免受非***道德的影响而把他们隔绝于现实生活,而在于学会积极地影响周围环境,确立***道德,反对一切旧残余。这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教育者应竭力帮助青年人去解决它。(第二卷88――89页《年轻一代***信念的形成》)

  6、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7、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始终保持高尚、纯真的爱情,这不是因为事情的一帆风顺或偶然巧合,而是因为在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以前早已在一个人身上培养起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同学生们的家长一道,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来有明确目的地培养这种品质。关心培养这种品质,也就是关心未来一代的幸福。(单行本《爱情的教育》6页)

  8、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9、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10、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11、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

  12、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第五卷589页《寄语后来人》)

  13、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14、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0页)

  15、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867页)

  16、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17、受到刺激的孩子不会失去对公正和教师的信任。他期待教师说出真心话,他希望教师公正地对待他。

  18、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

  19、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1、农村的发展始于学校教育水*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始于农村教师素质的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功效取决于任教者的精神、知识、博学和视野。(第五卷614页《特殊的使命》)

  2、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4、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5、我把揭示人类精神的全部伟大意义和美看做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充满了为人民、为祖国和为人类的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第三卷808页《公民的诞生》)

  6、我坚定地认为,在童年、少年时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第五卷359页《人民教师》)

  7、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8、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

  9、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10、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11、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12、育人先育心

  1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14、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15、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16、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17、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18、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19、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20、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好榜样 , 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 , 那么 , 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21、人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他就是什么样的人。(第五卷575页《我的教育信念》)

  22、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130页)

  23、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24、让学生体验到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我一向认为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那种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每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快乐才会使童年变得高尚起来。——苏霍姆林斯基

  25、让我们的女学生早在少年时期,特别是在青年初期就作好思想准备,以便在同男人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意志坚定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4页)

  26、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27、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388页)

  28、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9、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30、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

  31、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2、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它们表现在人们的眼睛里,在不冷不热的谈吐里,在一个人或仔细观察、或视而不见、或侃侃而谈、或默不作声、或行走站立、或喜怒哀乐的一举一动里。

  3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34、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

  35、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802页)

  36、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我们认为,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们看到了浪费现象和随便对待公共财产的行为,看到了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阿谀奉承这样一些恶劣行为,却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那是不能容忍的。

  37、有人说青春就是批判的年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批判的特点是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原则性。

  38、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39、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0、我们的职业的精神和哲学的原理,我们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

  41、“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2、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感悟越深刻,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

  4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44、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

  45、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46、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47、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48、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626页)

  4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50、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08页)

  51、我坚信小学教育时期,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人需要受教育的一个界线,包括对人需要形成期的那个界线。正是在这个时期,应当去培养为他人幸福的那种慷慨胸怀……(第二卷19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52、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53、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54、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55、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56、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57、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养美德。

  58、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59、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60、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61、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62、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46页)

  63、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364页)

  64、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的艺术》第9页)

  65、高贵的精神是不会停步不前的,它经常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苏霍姆林斯基

  66、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

  67、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68、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

  69、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70、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89页)

  71、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72、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73、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他就渐渐*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74、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75、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为粗壮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864页)

  76、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77、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8、谦虚,被人们称为一切美德的桂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410页)

  79、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地劳动,付出体力,创造物质财富,那么,这种劳动的教育作用是不明显的。劳动所达到的技能水*,应该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符。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规范的重要因素。(第五卷114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80、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81、培养学生的心灵,这就意味着使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发明创造精神投入到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去,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十三、十四岁,还没有体验过这种自己从事劳动的满足感,我们就为他的命运感到坐立不安。自己从事劳动的满足感是一个人的自尊感的根源,同时,也是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的源泉。只有那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8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

  83、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

  84、教育少年困难重重

  85、把学*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人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8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

  87、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88、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89、论教师素质

  90、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91、忘记亲情的人不会有爱国主义情感:那些忘记自己在会走路之前是在摇篮里度过时光的人,那些对身受其养育之恩的母亲冷漠无情的人,是不会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如果在家庭和学校里充满一种尊敬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气氛(这是一种对母亲、父亲的伟大劳动表示尊敬、关心的亲切气氛),那么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源泉便会清澈纯洁,长流不息。——苏霍姆林斯基

  92、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93、论教师读书

  94、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从儿童的学校生活的最初几步开始,就要使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同时也就是对劳动的认识,把劳动看成是需要智慧的、非常复杂的事情,从而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年轻的劳动者的人的尊严感。

  95、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

  96、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97、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的正是这些东西。

  98、男生的高尚情操能使女生受到影响。集体影响的魅力就在于此。因为要对男生施加影响,使他具有道德美,就必须通过女生。如果一个集体中女生的荣誉感和尊严感没有得到发扬,而男生的道德无知却在滋长,那么这个集体就根本谈不上是个真正的集体。(第一卷74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99、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100、论课堂教学

  101、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2、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10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104、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105、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98页)

  106、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107、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10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109、“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110、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111、如果儿童是带着很不愿意的情绪去拿起书本的,那么这就不仅压抑了他的精神力量,而且对内部器官的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了解很多这样的事例:当儿童怀着厌烦的心情去做作业时,他的消化机能就严重减退,终于发生胃肠道疾病。

  112、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113、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完善,就是***教育的宗旨,实现这一宗旨的途径就象人自身一样复杂纷坛

  114、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115、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116、一个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他就应当以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个性使知识发出光彩,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话是针对他讲的。集体中应当有人感到羞愧,有人感到骄傲;而总的说来,在同教师交往的此时此刻,集体的精神生活应当受到这样的愿望所鼓舞,那就是要追随教师,象教师教导的那样去生活。

  117、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11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给教师的建议》第26页)

  119、如果没有文化财富——知识、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美,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淡、狭隘,从而失去了真正的人的幸福。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一个未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者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不可熄灭的向往。

  120、其实,每个儿童都有把最珍贵的东西给父亲和母亲的意愿。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子,你就会相信这一点。十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产生了爱的萌芽,而扼杀了孩子们心中这种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绝孩子们准备为他们做的好事。(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58——59页)

  121、培养情感,这是个性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复杂、细腻的问题。在这方面,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和智力领域同情感和意志领域的相互联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3页)

  122、如果美――人的心灵的美、道德高尚的美和忠于伟大理想的美,如果一个人忠诚的美已经成为他的个人财富,那么,这种财富就会使姑娘成为一个在道德上不可动摇的、明哲的和目光远大的人。(第三卷504页《公民的诞生》)

  123、如果缺乏生气勃勃的感情生活,少先队组织就会变得软弱无能、消极懒散。只有当一种思想表现为奋发的精神,表现在斗争中,表现在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的时候,它才能成为激励少先队集体奋发向上的因素。(第三卷688页《公民的诞生》)

  124、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125、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地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126、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27、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在我们艰难的事业中,一个最棘手、最难以捉摸的工作,就是用志向去鼓舞人。……志向是同一个人对自己的约束,给自己的承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相联系的。

  128、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129、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130、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的性格,锻炼意志力。 苏霍姆林斯基

  13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32、真正精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他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头脑里。课时计划只不过是对教材的教学论的加工而已。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教师死守住讲课提纲,如果教师很费劲地寻找着他要讲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教师所讲的东西的意思,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是一团乱麻。

  13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134、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末,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

  135、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136、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137、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38、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39、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193页)

  140、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

  141、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142、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143、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还没有成性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 良心感到痛苦之时,谴责才会有成效。(第二卷39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44、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3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145、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46、如果学生没有学*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愿望就越低落。

  147、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48、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儿蛮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

  14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150、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151、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

  152、生活在书的世界之中,意味着领略思维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身变得更加高尚。

  153、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财富(爱情)就象音乐,象醉人心灵的迷人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财富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于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154、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155、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156、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157、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158、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前苏联)

  159、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160、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161、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162、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

  163、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164、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个人怎样“影响”集体,集体又怎样“影响”个人,对此我们是无权视而不见的。让学生感到孤独,感到对他的痛苦和欢乐无人作出反应,这是教师的道德所不容的。

  16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166、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167、我们认为,使学生养成良好*惯和预防不良*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第四卷28页《帕夫雷什中学》)

  168、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

  1、在学校里,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他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挥作用。(第五卷415页《惟有依靠你们》)

  2、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3、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4、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5、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6、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7、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

  8、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的理想。

  9、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10、在形成学生道德面貌时期所培养的情感,不应局限于认识周围世界。感情应是积极的。学校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是非观、要爱憎分明,感情丰富。一个人到了成年时期,他的情感、爱情是否高尚,取决于他在青少年时期爱什么,恨什么,同情什么。

  11、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12、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

  13、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14、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第二卷243——24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5、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6、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17、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8、一个人在童年能进行精神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善于要求自己、指导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卷21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9、在学龄初朋,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20、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第三卷2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21、再教育工作中,要使公开的和隐蔽的、社会的和私人的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类幸福的谐音就产生于这种结合之中。

  1、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2、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的理想。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5、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第二卷243——24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6、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8、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9、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10、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力当学生的导师。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决不妥协的态度。(第四卷71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1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2、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13、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14、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15、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儿童觉察出自己教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他们就会信任他。

  16、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第三卷2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17、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8、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单行本《爱情的教育》7页)

  19、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0页)

  20、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第一卷79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21、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惯。

  22、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23、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24、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25、在学校里,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他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挥作用。(第五卷415页《惟有依靠你们》)

  26、在学校的学*不应当是终结性的,而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全面教育的开始,智与美日臻完善的开始。(第五卷584页《我的教育信念》)

  27、在学龄初朋,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28、在形成学生道德面貌时期所培养的情感,不应局限于认识周围世界。感情应是积极的。学校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是非观、要爱憎分明,感情丰富。一个人到了成年时期,他的情感、爱情是否高尚,取决于他在青少年时期爱什么,恨什么,同情什么。(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00页)

  29、在小孩子的意识中,我极力灌输一种信念:忘恩负义是最恶劣的行为。人应该知恩图报,因为他是人。对忘恩负义的蔑视,是一种从幼年起就应当培养的高尚情操。忘恩负义――不仅是心灵上的无知,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49页)

  30、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他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31、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第五卷589页《寄语后来人》)

  32、在集体精神生活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女生用女子的亲切而严格的目光去唤醒男生,使他们渴望具有丈夫气概、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换句话说,要男孩和男青年力求像真正的男子那样去行动,不在女生面前丢脸。男青年对姑娘的意见和评价特别敏感,虽然男青年往往竭力不流露出这种感情,其实它是培养真正男子的一种强大力量。(第一卷753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33、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们随时准备立即采取某项行动。要知道,儿童的心灵才刚刚开始为他人的忧而忧,为他人的乐而乐,因此不让他们心中这股炽热的感情冷却,而让它流入人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啊!我以为一个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使孩子们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这些感情日益加深并永远保持下去。(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43页)

  34、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对恶的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们通过鲜明生动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讲述精神美的人物,让人类在过去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这些故事使学生思想激动,迫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45页)

  35、在跟孩子们谈论构成良心、羞耻、义务、责任的意义的一切真理时,应当说得细致一点,亲切一点,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启迪孩子们的良心,召唤他们用良心去从事某种活动。启迪良心,这意味着相信、信赖。(第二卷35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6、在对少年进行性教育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做女孩子的工作。应该把它称为培养母性自豪感的教育。(第三卷501页《公民的诞生》)

  37、在道德上让孩子们做好体验爱的伟大情感的准备,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要在集体成员的各种相互关系中经常提出道德审美因素。(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9页)

  38、在充满着体贴和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感情。

  39、再教育工作中,要使公开的和隐蔽的、社会的和私人的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类幸福的谐音就产生于这种结合之中。

  40、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第五卷499页《没有惩罚的教育》)

  41、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权力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禁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假若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父母的要求不应只表现在禁止做这,禁止做那上,而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提醒孩子去从事某些有益的活动。

  1、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2、祖国——是慈祥而又严格的母亲。

  3、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4、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5、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6、孩子——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7、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8、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

  9、让我们的女学生早在少年时期,特别是在青年初期就作好思想准备,以便在同男人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意志坚定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10、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1、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12、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13、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4、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15、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

  16、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1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18、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19、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

  20、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1、为了使集体受到教师的和谐一致的理想、信念、兴趣、趣昧、好恶等崇高精神的鼓舞,需要些什么呢?首先需要教师具有高深的学问。用列宁的话说,要具有真正的学问。我们的教师必须深刻而又严肃地认识到我们是在用思想和知识教育人的这一真理。

  2、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3、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4、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能力与需求的协调赋予人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他体会和感受其中的幸福。

  5、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6、社会的重要责任,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尚的爱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能使人变得高尚,帮助人养成***道德的许多重要品质。(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7、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的正是这些东西。

  8、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50句菁华(扩展8)

——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合集5篇

  教育启示:看了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常有这么一条“情感价值与道德观”,即德育目标,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就是让学生的认识生活中的***,知道是怎样做是美的,怎样做是丑的,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实践美。在教学中,我们透过一篇篇或隽美或质朴或含蓄或奔放的文本,让学生们、孩子们感受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打动他们的灵魂,震撼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最终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例:《伯牙绝弦》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让学生惊叹的,不仅仅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心有灵犀的“知音”之情,更是俞伯牙“子期不在为谁弹”的摔琴谢知音的决然,友谊在这一刻,再也不是聊友、玩伴等的代名词,友谊,在这一刻,对学生而言似乎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而这,正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悄无声息的深刻激烈的思考。

  在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想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深的是启发了他们对美的真谛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东西,然而最美丽的花也会凋谢,再美丽的人也会衰老,然而有一种美,它跨越百年历久弥新,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是一位具有这种美丽的人,让我们一起„„”。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语言,这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正是发现美、追求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更急于想知识的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通过对课文中居里夫人外貌描写的句子的分析,有的学生直率的说出了“居里夫人并不美丽!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么会美丽呢?”,然而当我们分析了她憔悴的原因,简陋的工作环境、“终日的烟熏火燎”,“三年又九个月”的持之以恒,最终从成吨的矿渣提炼出了这比原珠笔芯还要小的0.1克镭时,学生们无一不为居里夫人坚毅、执著的精神之美震憾,而成名后,不计虚名、视金钱为粪土的淡泊名利,被误解仍忘我投身科研的高尚人格之美,更令学生折服,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了这位跨越百年、千年依然美丽的伟大女性,真正认识了美的真谛,而这种鲜明的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我,也是一种美的熏陶、一次精神的洗礼。

  2、“教师的人格,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周都得到充实的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一个真正的教师常常感受到学*知识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育启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上很绝,以致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人们询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对于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备课呢?我想正是靠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了终身的友谊。通过读书获得数倍于教科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行为与状态。

  联系自己*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无不是自己对教材的多次熟读,对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读,对于教材有关的相关资料的多次通读领会。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课文我读了不下几十遍,还专门阅读了描写居里夫人生*的《居里夫人传记》,并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对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认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在熟读这长达4页半的课文的同时,我更是上网查了有关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相关资料,真正的努力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员,那么生活将是怎样的艰辛、不幸与顽强。正是基事对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同情与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才会与作者站在一起,传达着“关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爱和被爱同样幸福”的信息,让学生去思考人生的大爱······

  3、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教育启示: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更多精彩的教师读书笔记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我终于读懂了您》教师读书笔记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世界上的书籍千千万万,但是只有一种让人当初一见钟情,之后则要常常拿起——哪怕抚摩一下也好,这种书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写就。《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无疑属于这样的精品。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是因为:这是一本读来亲切的书读目下的多数教育书籍,包括媒体上的某些论文,简直是比自己写文章还要累,几*“眼睛的牢狱”与“心灵的折磨”。

  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长的口吻(尽管他就是校长)对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和长篇大论的理论阐释!尽管选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书都厚重如砖,但苏霍姆林斯基提炼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说,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边,微笑着,与你娓娓而谈,真可谓是“坐而论困,起而新教”。

  奥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在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中这样评价他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这不是方法、技术之作,而是实践大作、心血铸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当成睡前难得的思想与精神的享受来对待的。

  “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画、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

  ……读着这样的书,我不免会忘记自己是在读书,仿佛倘佯在情感的无边矿野,飞翔在思想的万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灿烂的教育诗篇,观赏着一片片绚丽的人文风景……

  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年国庆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读这两本书也许是*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堪称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会重读这三本著作。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教师行业的标杆,我在图书馆能看到国内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给老师……建议》,以传承这一经典。这三本书把教师推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扇崇高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劳动、阅读、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详细的论述了劳动、阅读、思考在学*与生活中的地位。“劳动,是培养良心的重要源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

  他的名言能唤起一位老师激荡的心,《帕夫雷什中学》是他35年工作浓重的缩影。他曾了解全校570个学生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与学*状态;他坚持每天听课,如果有一天不听课,一定会在下一周补回来;他和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藏书有1。95万册;他建立了“思考之室”;他拒绝了**厚禄,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了35年,并担任22年的校长;他深入研究过178位称为“难教”的学生的曲折的学*成长历程……

  他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务;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与训话的同时能收获良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与能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教育学校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成为教育职业的至理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他反对古板、陈旧与没有变化的教育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他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对刻板、单一的教学。“没有恶,也就没有善的存在”,因此培养善良,就必须知道和了解恶的存在。“懒惰,是一切罪过之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最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人的`一生,精力总是有限的,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来得及对于成长心理做系统研究,限于当时的道德水*与社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论述已经达到当时至高的境界了。因此后世会不断的进行继承与发展。

  暑假里,我和女儿一起读名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美 ——生活的快乐。我也认真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的、和谐的才是最美的。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乐”这部分内容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界的小艺术作品,其使命不仅要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还要产生一股触及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们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小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他们还不会飞。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

  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粟子地里,粟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我们走回家去,看见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它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然后,他出来了,快乐的唱着歌飞向了蓝天,它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作者从自然界的事物着手,从*常得再也不能*常的童趣入手,引导孩子要善良的对待所有的生灵,所有的小动物,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吗?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识!又如《为了蝴蝶不被刺伤》小卓娅在花园中玩,她走*一棵刺槐。

  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飞。哎哟,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飞到了刺上,那会怎么样呢?卓娅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两棵、三棵。妈妈看到了就问她:“卓娅,你在干什么?”“为了不让蝴蝶被刺伤”!这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纯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举动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颗纯洁无暇的心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在纯洁,善良的心灵的感召下,我们自己也将使身心受到洗礼,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将充满关爱!还有《雨和雷》小雨点躺在温暖的小云朵上。他是这样一只小鸟,就象小公鸡那样。雷悄悄的走*他的身边。这是什么样的野兽啊!披头散发,全身都是毛。雷偷偷的走*小雨点,还呼隆隆的吼叫。小雨点吓醒了,哭了起来。他的泪水一个劲掉到了地上。这时地上的人说:“下雨了。”田野和草地在洗脸。小麦和白菜也在洗脸。小雨点哭够了。雨停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描述得如此浅显易懂。

  把有时会给人类带来伤害的雨和雷也描写得如此可爱。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阳光、雨露、微风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惬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们的双眼被尘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赏不到美好的事物。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别在去计较那些丑恶的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将活得非常轻松而又愉快!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年国庆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读这两本书也许是*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堪称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会重读这三本著作。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教师行业的标杆,我在图书馆能看到国内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给老师……建议》,以传承这一经典。这三本书把教师推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扇崇高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劳动、阅读、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详细的论述了劳动、阅读、思考在学*与生活中的地位。“劳动,是培养良心的重要源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

  他的名言能唤起一位老师激荡的心,《帕夫雷什中学》是他35年工作浓重的缩影。他曾了解全校570个学生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与学*状态;他坚持每天听课,如果有一天不听课,一定会在下一周补回来;他和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藏书有1。95万册;他建立了“思考之室”;他拒绝了**厚禄,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了35年,并担任22年的校长;他深入研究过178位称为“难教”的学生的曲折的学*成长历程……

  他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务;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与训话的同时能收获良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与能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教育学校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成为教育职业的至理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他反对古板、陈旧与没有变化的教育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他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对刻板、单一的教学。“没有恶,也就没有善的存在”,因此培养善良,就必须知道和了解恶的存在。“懒惰,是一切罪过之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最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