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

首页 / 心得 / | 2022-07-11 07:20:50 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把学*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学*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的学生的学*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

  是的,孩子们是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在这一章节中,我深刻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以及学生们的那份热爱和真诚,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了思想上的洗礼和熏陶,我将在我的教育中践行和体悟这种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2

  这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我读了方老师推荐给我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真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学*的地方,尤其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是摸不着头绪,但看了这本书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启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在教育着我们,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 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总觉得自己*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二、做一个让孩子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学生负责的老师。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三、做一个懂得坚持的老师

  以上内容如果缺少了“持之以恒”,那么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终究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我认为,做班主任不需要多么聪明,智商一般就够用,重要的是“一要认真,二要坚持”,其实这是做人做事要做好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教师一时或一天踏实认真去做并不难,难的是节节、日日、周周、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达到踏实认真,勤奋用心。认识育人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利,拔苗助长。我们所强调的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传统的优秀做法才是有效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没有耐心的、与学生面对面的、精心和经常的辅导,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即使是做指导者也必须深入学生,去指导才行,不付出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

  特别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更要耐心细致,在尊重、理解基础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余地,有改正缺点或错误的机会,促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冲破各种阻碍,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在某方面取得进步。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养成教育,不断激励,使学生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又多面,我的片面之词也许根本不能概括我对本书的所有感慨与感激,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遗嘱中说:用知识哺育自己。教师只有不断进修提高,不断洗涤自己逐渐被世俗杂务蒙尘的心灵,用自己的真心换得孩子的真情,此时,我相信,你就是一名真正成功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

  暑假里,我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的“尽义务”、“给予”、“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奉献”思想,他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思想让我在暑假里时时反思自己两年教书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通过遍遍阅读,我一次次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的精神洗礼,接下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是财富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如果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最高阶段——不仅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且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优秀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接受并将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

  我认为,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做到真正意义的“爱学生”,不掺杂任何杂念,这真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坦诚的说,我觉得我没做到。我经常因为学生不良行为屡教不改而费解进而怒火冲天,经常因为学生一道题“百讲不得其解”而愤怒。虽然多数时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发雷霆,不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但做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不伤害他们和发自内心的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两种心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直接行为哪怕是一个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我真的会因为这些而对他们有条件反射的不喜欢。因为学*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协调,经常会做出让人愤怒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应该,其实这种愤怒正是对发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的表现。每个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变化,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改变。“我们也曾经是孩子”这么浅显的道理,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被抛在了脑后。这就是与真正的“好教师”的最大差距。自己真的还需要深刻的反思与“修炼”。

  二、游戏与休息篇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游戏既能给儿童带来快乐,也能展现出儿童的创造才能。没有游戏,儿童就没有完满的智力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迈上认识阶梯的第一级,他们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音乐、幻想、创作和游戏的鼓舞。凡是激动了他们情感并因美而吸引了他们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关于休息,一天中的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是一个人精神生活最为复杂的时间。使学生在学*和体力劳动以外的几小时,充满着活跃的、令人振奋的思想以及深厚的道德情感、智力情感和审美情感。儿童在休息时间的精神兴趣越浓厚,那么学*、上课时的脑力劳动便越能吸引他。而现在的儿童,每天满满的辅导班生活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只能说现在的孩子离休息与游戏越来越远了。

  此书的开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恩呢该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值得我们每个年轻教师去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9

  读一本好书能够发人深省,是读者产生共鸣。学生时代,常会在寝室里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如今踏上社会,琐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书的心情也渐渐的少了。本学期,园领导给我们创设了专用的阅览室,投入资金购买了很多关于幼儿保健、饮食营养、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当然还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书籍。每周一中午空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事就会约好一起去看书,这又仿佛回到了校园时代与同学一起看书的日子。这次我又细细的品了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又使我有了新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撰写的写本书中,一共对教师有100条建议。其中第二条就是在论述教师的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书中举例说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表示:“是的,没有时间!”——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作者又举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公开课,由于他上的太出色,听课的教师与视导员听得太入迷竟然忘记了记录。课后,听课的教师对他说:“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长时间准备这节课?”那个老师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读到这我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什么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呢?为什么那个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继续往下读,我才知道“终生的备课”原来是读书,他不是为了上一节课而去准备,而是将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告诉给他的学生。再想想自己的备课,我只是在单纯的为准备一节课在备课,单纯的在备学*活动中的素材点,怎么样和这个老师一样,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与教学结合起来了,这是我要思考的东西。联想到大教研中观摩佳佳老师的一节活动《小兔找太阳》,一节原本简单的语言课《小兔太阳》竟上成了一节综合活动,活动中包括语言、计算、科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与记忆力。当孩子说道月亮有时也是“圆圆的、红红的”这个现象时,她也应将月食这个现象应答自如。活动后还留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太阳能热水去需要太阳”使整个活动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识点。能上出这样好的优质课离不开教师的实践经验,更离不开教师本身的知识水*,才会在孩子提出疑虑的时候应答自如。

  书中表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现在回想,为什么园领导和组长让我们看《教师成长手册》、《课程纲要》,给我们创设阅览室、让我们多看书,这都是有原因的。在没有弄懂原理知识、不掌握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去盲目的备课、上课是不会产生优质课的。

  作《给教师的建议》,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做为一名新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定要多看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丛中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的成熟。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1)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优选【十】份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1

  暑假里,我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的“尽义务”、“给予”、“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奉献”思想,他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思想让我在暑假里时时反思自己两年教书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通过遍遍阅读,我一次次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的精神洗礼,接下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是财富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如果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最高阶段——不仅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且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优秀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接受并将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

  我认为,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做到真正意义的“爱学生”,不掺杂任何杂念,这真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坦诚的说,我觉得我没做到。我经常因为学生不良行为屡教不改而费解进而怒火冲天,经常因为学生一道题“百讲不得其解”而愤怒。虽然多数时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发雷霆,不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但做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不伤害他们和发自内心的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两种心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直接行为哪怕是一个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我真的会因为这些而对他们有条件反射的不喜欢。因为学*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协调,经常会做出让人愤怒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应该,其实这种愤怒正是对发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的表现。每个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变化,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改变。“我们也曾经是孩子”这么浅显的道理,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被抛在了脑后。这就是与真正的“好教师”的最大差距。自己真的还需要深刻的反思与“修炼”。

  二、游戏与休息篇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游戏既能给儿童带来快乐,也能展现出儿童的创造才能。没有游戏,儿童就没有完满的智力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迈上认识阶梯的第一级,他们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音乐、幻想、创作和游戏的鼓舞。凡是激动了他们情感并因美而吸引了他们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关于休息,一天中的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是一个人精神生活最为复杂的时间。使学生在学*和体力劳动以外的几小时,充满着活跃的、令人振奋的思想以及深厚的道德情感、智力情感和审美情感。儿童在休息时间的精神兴趣越浓厚,那么学*、上课时的脑力劳动便越能吸引他。而现在的儿童,每天满满的辅导班生活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只能说现在的孩子离休息与游戏越来越远了。

  此书的开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恩呢该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值得我们每个年轻教师去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2

  最*,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相信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潜能,培养他们无限的创新能力。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他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顽强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顽强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学*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3

  三月份,我认真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谈话》——第一次谈话关于教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学*,对我的教学思想和对教育的理解促动很大,现将感受总结如下: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服务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每天坚持走进教室,观察思考老师们的课堂劳动,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他还亲自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常跟学生们谈话、接触。

  他对学困生的教育也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学*。我们教师通常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归咎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从小溺爱放纵,教育方法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有针对性地多补课,引导他们多读相关的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难教儿童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出现了问题”。他反对强迫难教儿童学会一定数量的教材,而要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他们的智能。方法转变了,这些孩子多年产生的对教科书和补课的畏惧便会烟消云散,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减轻。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领导好教育和教学过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学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还要日益深入地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其次是只有当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时,才能彻底改进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断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而这种源泉就是课堂,我们必须大最地听课和分析课,才能对教师的教育学和教学法修养,对他的精神财富、视野和兴趣作出正确的结论。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发挥领导的作用的认识很值得推崇。“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唤起这种兴趣,首先是树立一种精神,“精神”是学校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学校里,没有比教师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对于一位校长的“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唤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谈话中,他还明确的得出了:“我认为校长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研究者。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学*,使我对不断加强学校改革的更坚定了信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4

  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又多面,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摸索着、追寻着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蓦然回首,我偶然发现杭州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心灵为之一震!它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共分为五辑,分别为“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让家长也懂教育”、“善于创造成功的预感”、“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更多的宽容和包容。

  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讲课,学生们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忽然听到一阵“嘤嘤”的哭声,我循声望去,是晓冉在哭。“怎么啦?”我走*她身边问。“她的两元钱不见了。”她同桌抢着帮她回答。“你把钱放哪了?”我急忙问。“我把钱夹在课本里,做操回来就不见了。”晓冉抽噎着说。顿时,课室里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要求“捉贼”。集体中发生这类事,是最让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处理不当,会使集体涣散,也会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正想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时,忽然发现发现*常最爱说话的梁民一言不发,一双小手捂住裤袋,很不安地坐在座位上,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我断定钱是他偷的。我灵机一动,拿起前几天买的钢笔,示意学生们安静,说:“我这里有一支红外线钢笔,谁拿过晓冉的钱,用它一照就知道。”说完,我装模作样地给每一个学生照手。照完后我说:“答案我已经知道了,不过我知道他不是有意拿的,我相信他是好孩子,他一定会承认错误,把钱拿回来的。”我继续上课,我看见梁民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下课了,我故意让梁民帮我拿作业回办公室,他低着头慢慢地跟着我,不像*时那样叽叽喳喳。

  “怎么啦?不说话?”我故意问。他脸红红的,两眼不敢正视我。我猜测到他内心的慌乱和不安。我轻声问:“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他嗫嚅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老师,我做了一件错事。”“什么错事呢?”“我拿了小冉的两块钱,我......”他支支吾吾的说着。我知道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想:错误是人生成长的印记,从不犯错误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件事的处理不能粗暴,一定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更要抓住这个机会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是我说:“你知道老师刚刚为什么没有在同学们面前指出你么?”他摇摇头。我说:“老师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尊心的男子汉,男子汉都不希望别人批评他,而且,老师相信你已经认识错了。是不是?”他点点头。

  “你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拿小冉的两块钱?”梁民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我是跟她开玩笑才这么做的。”开玩笑?刚想表扬他勇于认错是个好孩子的我,听到这句话肺都气炸了。这绝不是开玩笑!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然而,是否需要当场揭穿他的谎言呢?当时,我真想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偷了就偷了,还说是开玩笑,你以为老师就是那么好骗的吗?但转念一想,不能那样做。思想教育不能强求一次奏效,而应潜移默化,耐心等待,想办法创造条件,启发学生自身的觉悟,靠学生自身的人内动力解决问题。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余地。于是,我装作相信似的严肃指出:“这种玩笑不能再开了。如果同学们误以为你偷了钱,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5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我从事教学工作9年多来,经常在各种著作及论文中能看到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也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但是真正用心地去细读跟他有关的书籍还是第一次。利用暑假时间,认真拜读了闫学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这一本书没有太多的说教,也没有一味地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把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理论穿插其中,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汲取、感悟。

  比如,我们常常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学生也听得极为专注。但很遗憾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少主动思考,教师的优势反而成了阻碍、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屏障。长久下去,学生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丧失主动寻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应该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操作方法、步骤,我们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更应该在课堂上追问学生为什么?你是怎么实现的?还有什么方法呢?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教学设计、教学态度都相当不错,但满脑子却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却毫无顾及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愿意接受,从不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学生缺少应有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他强调:课堂教学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教学发展的逻辑,洞察学生脑力劳动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对计划作出适当的改动。真正优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不是在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呢?他强调,老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老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他也十分赞成那种谈心般的上课方式。真正具有教育素养的老师上课时就像在与学生谈心,老师只不过提出了一个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对这一问的讨论过程就是师生谈心的过程。

  在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过程中,引发了自己对教育现实的思考,也有了很多的感悟、收获、反思与自我追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浩繁博大,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不断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6

  学*有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困生,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也就是预防学生学*发生困难,让这些孩子不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学*的乐趣,生活的欢乐,独有的自尊。就像作为医生,如果他竟对自己的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那他能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具有人道主义的医生吗?在我们教师的眼里,必须使学*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是可教育的,必须便学*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首先,要让这些孩子充分的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教师要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和文章。这些书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稳中有降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阅读越多,越能引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疑问,引起孩子的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而思考越多,他们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然阅读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不是死记硬背。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的去阅读,去寻找疑问的答案呢?让孩子有疑问,这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先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哪些东西要讲,哪些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是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在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引导,哪些只需要帮助等。当然,前提是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观察与了解。

  其次,第一次的学*很重要

  这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让学生在学*时对所学知识不要做出肤浅的认识与理解。让孩子们第一次学*就要学*正确的,明确知识要点。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及学*能力作一个充分的估计,备课时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什么知识点上,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预先都做好详细的设计。然后在当堂有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作业中得到思考,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就看出哪些孩子需要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哪些题。让孩子更好的学到知识。

  再次,对这些孩子的评分也很重要。

  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作为教师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种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合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对待这些孩子的'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就不打不及格分数。不要让孩子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任何时候都要不急于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没有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看出孩子学*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根本不要评分。应当首先设法让他学会知识。提问题的时候应当避免提那些不需要思考的,可以从书上准确无误的找到答案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7

  科学方法是通向知识海洋彼岸的捷径,是能力要素构成要素之一。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兹介绍如下:

  一、初次感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观法。一是创设情境学*方法,即运用放影机、幻灯机、游戏、讲故事手段进行教学。二是上专门的“思维课”。带孩子们到自然界去,到那里去展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有助于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学。智力发展须实现劳动与思维的统一,活动与词语的统一。初感知,要把看见、观察和动手和谐地融为一体来进行设计,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发展真理。

  3、初学“三要”:一要重视自学激疑。如设法刺激学生利用前预*多发现问题。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学新知识,需要特别的明确性--一点点进步也好。三要掌握学*技能。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读、写、算、观察、表达等。

  二、理解、发展、深化知识的方法

  1、理解性学*。知识记的基础是思考,思考知识的“接合点”和线索。运用新旧联系方法学*新知识,更易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接纳新知识的可靠基矗比如教解应用题,应重在理解题意,把一道应用题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之间的意义上的依存关系等。

  2、研究性学*。应尽力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过的似乎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如果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获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极宝贵的。

  3、独立思考。教师要多引发学生热烈的争论,深入地思考。学生拿着书争论,援引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竟赛的气氛中,天才才能得到发挥,集体的智力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促使差生跃跃欲试。一定要迫使学生独立学*,养成独立检查作业的*惯。

  4、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有驾驶学生思维的世术。如采用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不讲,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特别关怀“差生”,坚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让“差生”感到自己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丰富智力背景

  儿童应从入学后的最初几天起,就着迷一样东西,有自己心爱的角落,心爱的活动;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要重视智力活动的阵地建设,专为学生设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难事之角”、“科学活动小组”、“创造节”等等。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1、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和谐、融洽而又充满乐趣的基础上的。2、“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教学方法是“和谐教育”的桥梁。3、激发动力与改善学法密切结合,定能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8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有感于以下几条:

  1、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2、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

  在衡量知识质量(也就是劳动质量)时,教师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道德意义。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通过这种评价,不应当使儿童对于人们怎样看待他(是爱劳动还是懒散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评价所能起的这种微妙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儿童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的一种惩罚。如果由于学生不善于学*而给他一个不及格的评价,那就更糟:儿童觉得教师已经把他看得什么都不行,他就会欺骗和弄虚作假。学生不善于学*,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件起初的小事,那就会酿成大祸―――懒惰和散漫。

  3、学*,这并不是机械地把只是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9

  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xxxxx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时,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学*机器,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教学重要,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10

  *期重新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 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公正。记得有一次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这不是好事。

  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把师爱*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衡,挫伤学生学*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2)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范本10份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1

  放假在家中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它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获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

  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一、因为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就越内容生动有趣、海阔天空,而学生的思维就是适应生动有趣、海阔天空的;

  二、是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

  三、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中亲身体验学*过程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过程,在制定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作出符合实际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或放松学*,而学*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2

  10月是读书月,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我们系统全面的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专著,感触颇深。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念如何才能转变,或者说,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民主*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广大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我获益匪浅,认为阅读教育专著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二十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九岁起担任一个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去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苏联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出版社,分别为他出版了两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苏联教育界的地位,不亚于过去的马卡连柯,而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就,甚至比马卡连科还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像一面镜子,字里行间真诚地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苏霍姆林斯基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显过时。在今天教育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

  教师要多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通过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从中悟出生动真实的道理,通过这些去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教学。像这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今后还要多看、常看、反复看。为了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我们有这个必要去学*书本上的精华。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身不足等原因。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爱护好这点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烧起来。

  这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3

  最*,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相信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潜能,培养他们无限的创新能力。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他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顽强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顽强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学*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4

  孩子们不应当把我视为老师,而且应当把我视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同这个人即使在教室以外也有很多共同的乐趣,只要求掌握知识,并打上分数——不,这是不够的,这样做只会产生隔阂。教育好学生的秘诀在于尊重他,指责的越多,缺点说得越多,教师的话越会失去价值……”

  每次想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在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在课堂中的言行,它也时刻提醒我怎样做一个让学生信任、尊重的老师。

  “教育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熟悉不过的话了,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我们跟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反复咀嚼、品味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彩语段和教育事例,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人性、充满艺术、充满技巧、充满激情。

  在读这本书和我的长期工作中,我不断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发现、善于发现。应多动脑子,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并能全身心的投入。以“发现”的`眼光去与孩子接触、交流,必然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地影响,激发学生的乐趣。因此我总是想成为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总觉得自己*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我们纵观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他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怎样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了,其执着和顽强的毅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自己进入教育这一行业时,也曾满怀信心、雄心勃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挫折的打击,使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自己的过去有了一个反思,有了对教育新的感悟,那就是要让孩子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爱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他们做细致入微的观察,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进步,也可以让我们明理,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多与书籍打交道,更应该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学有所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在一次次地阅读苏氏语录时,都会被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作为我们教师,只有日益深入地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不断地将学*过程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所信赖、尊重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5

  三月份,我认真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谈话》——第一次谈话关于教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学*,对我的教学思想和对教育的理解促动很大,现将感受总结如下: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服务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每天坚持走进教室,观察思考老师们的课堂劳动,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他还亲自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常跟学生们谈话、接触。

  他对学困生的教育也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学*。我们教师通常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归咎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从小溺爱放纵,教育方法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有针对性地多补课,引导他们多读相关的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难教儿童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出现了问题”。他反对强迫难教儿童学会一定数量的教材,而要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他们的智能。方法转变了,这些孩子多年产生的对教科书和补课的畏惧便会烟消云散,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减轻。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领导好教育和教学过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学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还要日益深入地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其次是只有当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时,才能彻底改进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断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而这种源泉就是课堂,我们必须大最地听课和分析课,才能对教师的教育学和教学法修养,对他的精神财富、视野和兴趣作出正确的结论。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发挥领导的作用的认识很值得推崇。“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唤起这种兴趣,首先是树立一种精神,“精神”是学校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学校里,没有比教师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对于一位校长的“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唤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谈话中,他还明确的得出了:“我认为校长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研究者。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学*,使我对不断加强学校改革的更坚定了信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6

  寒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究问其原因,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教师的时间要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时不学*,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让我明白给孩子时间,给自己时间, 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一起进步,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7

  这个寒假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我被深深触动了,文中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死板的提供教学模式,只有一句句*淡却深入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作者全面丰富的生活积累。为此我想去了解一下闫学老师。在对闫学老师的介绍里我看到来自家长的一句评价是:“我们家孩子上闫老师的课都不想下课。”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教师,我真的很难想做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多少的付出。闫老师在书中自序写到:“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

  本来我对教师的定义还停留在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所知生动易懂的让孩子明白,让孩子能主动去学*,去热爱学*。并希望做一个让所有孩子都喜欢的老师。看到闫老师对教育,对优秀教师的定义才觉得我还没真正走出教室,再从一个高点走进教室,踏足深层次的教育事业。

  来说说书中“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这个观点。其中谈到“苏步青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时,谈到了教他数学的一位中学老师。正是这位杨老师,把当时本来喜欢文史的苏步青引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据苏步青先生回忆,杨老师的数学课十分吸引人,给学生看了不少他从日本带回来的数学杂志,讲解那些杂志的数学知识和*题,这些把年轻的苏步青深深吸引住了,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乎把所有能够抽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数学了。从此,苏步青走上了数学研究之路,直至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大师。”我认为大多数学生对学*的热情不是本身俱来的,只有提起学生对你的学科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好。不管是自身具有巨大感化力的教育精神还是教学实力充足到令学生钦佩,作为教师想做到在教室中的成功必须有本事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每一个优秀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以前作为一个学生,一直觉得遇到一个让我喜欢又敬佩老师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文中也谈到一个令苏霍姆林斯基感到担忧的一个现象是那些门门成绩优秀却么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这种学生缺乏脑力劳动的欢乐,会抑制学生长久的'发展。

  课堂除了教学还需要管理,有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会远远超过在教学方面所花费的。特别对于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想要管理还更是难上加难。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戒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与孩子在各方面接触的时候要始终关心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一味的“不许”“禁止”,不仅磨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变得孤独,使他对周围世界失去人应有的情感反应,更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最终适得其反。不要让孩子感到教师在禁止他什么,换个想法通过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积极活动中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悉心的对孩子善意引导。在教学管理中,惩罚都是尽量不可取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尽量放弃惩罚的方式,通过话语的技巧和一些活动,让孩子自己建立一个是非观。教育不应该抹灭孩子的天性,需要依靠对孩子无限的信任和真诚的鼓励来唤醒人性中的***。

  闫老师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闫老师不止爱孩子,热爱教育,而且不停的吸收着他人的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加以利用,从她的书中就可以看出她对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对孩子,对教育的热爱才能成就一个不*凡的闫学。闫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我会以其为目标,了解孩子,融入孩子群,在*凡中默默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8

  这个寒假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我被深深触动了,文中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死板的提供教学模式,只有一句句*淡却深入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作者全面丰富的生活积累。为此我想去了解一下闫学老师。在对闫学老师的介绍里我看到来自家长的一句评价是:“我们家孩子上闫老师的课都不想下课。”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教师,我真的很难想做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多少的付出。闫老师在书中自序写到:“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

  本来我对教师的定义还停留在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所知生动易懂的让孩子明白,让孩子能主动去学*,去热爱学*。并希望做一个让所有孩子都喜欢的老师。看到闫老师对教育,对优秀教师的定义才觉得我还没真正走出教室,再从一个高点走进教室,踏足深层次的教育事业。

  来说说书中“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这个观点。其中谈到“苏步青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时,谈到了教他数学的一位中学老师。正是这位杨老师,把当时本来喜欢文史的苏步青引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据苏步青先生回忆,杨老师的数学课十分吸引人,给学生看了不少他从日本带回来的数学杂志,讲解那些杂志的数学知识和*题,这些把年轻的苏步青深深吸引住了,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乎把所有能够抽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数学了。从此,苏步青走上了数学研究之路,直至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大师。”我认为大多数学生对学*的热情不是本身俱来的,只有提起学生对你的学科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好。不管是自身具有巨大感化力的教育精神还是教学实力充足到令学生钦佩,作为教师想做到在教室中的成功必须有本事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每一个优秀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以前作为一个学生,一直觉得遇到一个让我喜欢又敬佩老师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文中也谈到一个令苏霍姆林斯基感到担忧的一个现象是那些门门成绩优秀却么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这种学生缺乏脑力劳动的欢乐,会抑制学生长久的发展。

  课堂除了教学还需要管理,有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会远远超过在教学方面所花费的。特别对于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想要管理还更是难上加难。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戒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与孩子在各方面接触的时候要始终关心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一味的“不许”“禁止”,不仅磨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变得孤独,使他对周围世界失去人应有的情感反应,更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最终适得其反。不要让孩子感到教师在禁止他什么,换个想法通过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积极活动中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悉心的对孩子善意引导。在教学管理中,惩罚都是尽量不可取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尽量放弃惩罚的方式,通过话语的技巧和一些活动,让孩子自己建立一个是非观。教育不应该抹灭孩子的天性,需要依靠对孩子无限的信任和真诚的鼓励来唤醒人性中的***。

  闫老师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闫老师不止爱孩子,热爱教育,而且不停的吸收着他人的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加以利用,从她的书中就可以看出她对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对孩子,对教育的热爱才能成就一个不*凡的闫学。闫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我会以其为目标,了解孩子,融入孩子群,在*凡中默默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9

  三月份,我认真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谈话》——第一次谈话关于教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学*,对我的教学思想和对教育的理解促动很大,现将感受总结如下: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服务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每天坚持走进教室,观察思考老师们的课堂劳动,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他还亲自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常跟学生们谈话、接触。

  他对学困生的教育也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学*。我们教师通常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归咎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从小溺爱放纵,教育方法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有针对性地多补课,引导他们多读相关的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难教儿童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出现了问题”。他反对强迫难教儿童学会一定数量的教材,而要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他们的智能。方法转变了,这些孩子多年产生的对教科书和补课的畏惧便会烟消云散,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减轻。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领导好教育和教学过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学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还要日益深入地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其次是只有当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时,才能彻底改进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断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而这种源泉就是课堂,我们必须大最地听课和分析课,才能对教师的教育学和教学法修养,对他的精神财富、视野和兴趣作出正确的结论。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发挥领导的作用的认识很值得推崇。“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唤起这种兴趣,首先是树立一种精神,“精神”是学校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学校里,没有比教师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对于一位校长的“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唤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谈话中,他还明确的得出了:“我认为校长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研究者。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学*,使我对不断加强学校改革的更坚定了信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10

  科学方法是通向知识海洋彼岸的捷径,是能力要素构成要素之一。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兹介绍如下:

  一、初次感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观法。一是创设情境学*方法,即运用放影机、幻灯机、游戏、讲故事手段进行教学。二是上专门的“思维课”。带孩子们到自然界去,到那里去展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有助于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学。智力发展须实现劳动与思维的统一,活动与词语的统一。初感知,要把看见、观察和动手和谐地融为一体来进行设计,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发展真理。

  3、初学“三要”:一要重视自学激疑。如设法刺激学生利用前预*多发现问题。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学新知识,需要特别的明确性--一点点进步也好。三要掌握学*技能。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读、写、算、观察、表达等。

  二、理解、发展、深化知识的方法

  1、理解性学*。知识记的基础是思考,思考知识的“接合点”和线索。运用新旧联系方法学*新知识,更易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接纳新知识的可靠基矗比如教解应用题,应重在理解题意,把一道应用题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之间的意义上的依存关系等。

  2、研究性学*。应尽力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过的似乎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如果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获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极宝贵的。

  3、独立思考。教师要多引发学生热烈的争论,深入地思考。学生拿着书争论,援引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竟赛的气氛中,天才才能得到发挥,集体的智力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促使差生跃跃欲试。一定要迫使学生独立学*,养成独立检查作业的*惯。

  4、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有驾驶学生思维的世术。如采用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不讲,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特别关怀“差生”,坚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让“差生”感到自己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丰富智力背景

  儿童应从入学后的最初几天起,就着迷一样东西,有自己心爱的角落,心爱的活动;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要重视智力活动的阵地建设,专为学生设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难事之角”、“科学活动小组”、“创造节”等等。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1、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和谐、融洽而又充满乐趣的基础上的。2、“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教学方法是“和谐教育”的桥梁。3、激发动力与改善学法密切结合,定能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3)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3篇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中读到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这首诗,瞬间觉出做教师的美好来,我们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见却又存在着的工作吗?在无形之中我们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地让学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呢?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在书的最后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有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眼前,在看到的这些学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育孩子心中有大爱,社会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阅读一本好书,会发现自己需要学*的却更多。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菁华6篇)

  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惯。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看看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浮躁之风盛行,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助氧剂”,让读书成为孩子成才的知识窗。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启迪智慧,读书激发生机,读书让人充实和幸福,读书使人充满力量,去开拓光辉的未来。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读书,读书,再读书!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题。学*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英语课,是令多数英语老师费神的一个问题。课堂上的感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积极性。“填鸭式”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进入学*之“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环境,积极的学*气氛,愉快的课堂模式、轻松的学*心态,让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惯。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例如,在备jqx三个字母的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了这三个字母,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另一个结合点上:jqx这三个声母宝宝太孤独了,你们能给他找些韵母朋友来陪陪它们吗?从声母的教学到jqx与v相拼的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中来,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学*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再次,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盎然。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办手抄板展,让学生体验学*知识的喜悦;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会古诗学*的韵味;歇后语比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的好书。

  自从参加名师工作室之后,才想起该给自己充充电了,于是就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开始吧!在书中,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家,为广大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既使我开阔了眼界,更引我深入地思考。

  从书中,我领悟到:教育重在师生间的相互信赖,而信赖取决于民主*等的沟通。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小学生虽然小,但也要尊重他们。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对孩子倾注全部热情,和孩子*等相处,给他们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心灵来沟通心灵,用感情来赢得感情。我想:当老师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孩子们能对我们说真心话、悄悄话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对那些“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题。学*差的学生脑力劳动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之中哪怕获得一点进步也好。是啊!学困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读了这本书,我仿佛顿时豁然开朗,知道开学后去怎么去对待我们班的这些“无可救药”的孩子们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也有优点。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使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使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今后我还会继续学*这本书中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3篇(扩展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孩子们不应当把我视为老师,而且应当把我视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同这个人即使在教室以外也有很多共同的乐趣,只要求掌握知识,并打上分数——不,这是不够的,这样做只会产生隔阂。教育好学生的秘诀在于尊重他,指责的越多,缺点说得越多,教师的话越会失去价值……”

  每次想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在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在课堂中的言行,它也时刻提醒我怎样做一个让学生信任、尊重的老师。

  “教育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熟悉不过的话了,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我们跟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反复咀嚼、品味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彩语段和教育事例,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人性、充满艺术、充满技巧、充满激情。

  在读这本书和我的长期工作中,我不断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发现、善于发现。应多动脑子,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并能全身心的投入。以“发现”的眼光去与孩子接触、交流,必然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地影响,激发学生的乐趣。因此我总是想成为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总觉得自己*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我们纵观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他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怎样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了,其执着和顽强的毅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自己进入教育这一行业时,也曾满怀信心、雄心勃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挫折的打击,使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自己的过去有了一个反思,有了对教育新的感悟,那就是要让孩子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爱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他们做细致入微的观察,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进步,也可以让我们明理,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多与书籍打交道,更应该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学有所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在一次次地阅读苏氏语录时,都会被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作为我们教师,只有日益深入地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不断地将学*过程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所信赖、尊重的教师。

  放假在家中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它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获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一、因为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就越内容生动有趣、海阔天空,而学生的思维就是适应生动有趣、海阔天空的;二、是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三、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中亲身体验学*过程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过程,在制定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作出符合实际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或放松学*,而学*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最*,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相信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潜能,培养他们无限的创新能力。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他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顽强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顽强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学*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中读到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这首诗,瞬间觉出做教师的美好来,我们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见却又存在着的工作吗?在无形之中我们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地让学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呢?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在书的最后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有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眼前,在看到的这些学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育孩子心中有大爱,社会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阅读一本好书,会发现自己需要学*的却更多。

  10月是读书月,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我们系统全面的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专著,感触颇深。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念如何才能转变,或者说,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民主*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广大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我获益匪浅,认为阅读教育专著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二十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九岁起担任一个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去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苏联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出版社,分别为他出版了两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苏联教育界的地位,不亚于过去的马卡连柯,而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就,甚至比马卡连科还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像一面镜子,字里行间真诚地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苏霍姆林斯基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显过时。在今天教育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

  教师要多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通过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从中悟出生动真实的道理,通过这些去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教学。像这样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今后还要多看、常看、反复看。为了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我们有这个必要去学*书本上的精华。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身不足等原因。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爱护好这点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烧起来。

  这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方法是通向知识海洋彼岸的捷径,是能力要素构成要素之一。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兹介绍如下:

  一、初次感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观法。一是创设情境学*方法,即运用放影机、幻灯机、游戏、讲故事手段进行教学。二是上专门的“思维课”。带孩子们到自然界去,到那里去展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有助于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学。智力发展须实现劳动与思维的统一,活动与词语的统一。初感知,要把看见、观察和动手和谐地融为一体来进行设计,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发展真理。

  3、初学“三要”:一要重视自学激疑。如设法刺激学生利用前预*多发现问题。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学新知识,需要特别的明确性--一点点进步也好。三要掌握学*技能。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读、写、算、观察、表达等。

  二、理解、发展、深化知识的方法

  1、理解性学*。知识记的基础是思考,思考知识的“接合点”和线索。运用新旧联系方法学*新知识,更易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接纳新知识的可靠基矗比如教解应用题,应重在理解题意,把一道应用题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之间的意义上的依存关系等。

  2、研究性学*。应尽力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过的似乎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如果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获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极宝贵的。

  3、独立思考。教师要多引发学生热烈的争论,深入地思考。学生拿着书争论,援引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竟赛的气氛中,天才才能得到发挥,集体的智力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促使差生跃跃欲试。一定要迫使学生独立学*,养成独立检查作业的*惯。

  4、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有驾驶学生思维的世术。如采用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不讲,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特别关怀“差生”,坚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让“差生”感到自己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丰富智力背景

  儿童应从入学后的最初几天起,就着迷一样东西,有自己心爱的角落,心爱的活动;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要重视智力活动的阵地建设,专为学生设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难事之角”、“科学活动小组”、“创造节”等等。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1、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和谐、融洽而又充满乐趣的基础上的。2、“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教学方法是“和谐教育”的桥梁。3、激发动力与改善学法密切结合,定能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