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警句 / | 2022-10-12 00:00:00 名言,孟子

1、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1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6、strong>孔子名言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0、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4、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6、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4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1)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听其言而观其行。

2、尽信书,不如无书。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2)

——孔子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5、放于利而行,多怨。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8、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9、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1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11、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有教无类”。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2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3、辞达而已矣。——孔子

2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26、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论语》

27、子曰:刚、毅、木、讷*仁。 ——孔子

28、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9、克己复礼,为仁。

3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3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3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3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3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8、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9、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4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3)

——孟子的名言语录 40句菁华

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2、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3、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5、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1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4、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15、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7、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20、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1、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22、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23、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24、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2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0、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4)

——老子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泰。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5、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6、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9、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0、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32、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3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7、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8、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39、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4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5)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治人事天,莫若啬。

1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7、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6、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8、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