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

首页 / 赏析 / |

  金陵(杂言)赏析 - 1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立春》——宋:王C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唐:崔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立春》——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Y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人日立春》——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汉宫春立春》——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卖花声立春》——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D,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立春》——宋:宋庠

  曾见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宋:黄庭坚

  其一

  谁怜旧日青钱选,不立春风玉笋班。

  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其二

  江山也似随春动,花柳真成触眼新。

  清浊尽须归瓮蚁,吉凶更莫问波臣。

  其三

  眇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

  《立春日》——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立春致语口号》——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立春后二首》——宋:戴复古

  其一

  夕望春风至,还经闰月迟。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

  爱酒常无伴,吟诗*得师。

  离骚变风雅,当效楚臣为。

  其二

  东风吹竹屋,无数落梅花。

  冻雀栖檐角,饥乌啄草芽。

  家乡劳夜梦,客路又春华。

  莫讶狂夫醉,西楼酒可赊。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宋: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宋:范成大

  其一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其二

  草木沾云露,峰峦*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其三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其四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立春》——宋:范成大

  彩胜金趺卫铮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立春二首》——宋:廖行之

  其一

  随意趸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其二

  晓雪才过天气清,喧阗钲鼓喜迎春。

  世间多少虚名事,彩仗驱牛又一新。

  《立春》——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诗》——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唐: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立春日游苑迎春》——唐:李显(中宗皇帝)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暂嘱曦轮勿遽斜。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唐朝: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唐:李峤

  早闻年欲至,剪彩学芳辰。

  缀绿奇能似,裁红巧逼真。

  花从箧里发,叶向手中春。

  不与时光竞,何名天上人。

  《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宋:武*

  銮辂青旗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

  黄莺未解林间啭,红蕊先从殿里开。

  画阁条风初变柳,银塘曲水半含苔。

  欣逢睿藻光韶律,更促霞觞畏景催。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唐:崔日用

  乘时迎气正璇衡,灞貉谭障蛲砬濉

  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

  瑶筐彩燕先呈端,金缕晨鸡未学鸣。

  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途中立春寄杨郇伯》——唐:窦常

  浪迹终年客,惊心此地春。

  风前独去马,泽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凉外物亲。

  子云今在宅,应见柳条新。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唐:韦元旦

  灞宄ぐ埠憬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龙骖日暮下城。

  《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金陵(杂言)赏析 - 2

  清明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

  作者: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金陵(杂言)赏析 - 3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4.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6.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9.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金陵(杂言)赏析 - 4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隋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金陵(杂言)赏析 - 5

  我曾经是多么想不顾一切的和你在一起,

  我曾经是多么想把我所有的心事都和你说,

  不知那些过去你还记不记得,

  不知你无聊的时候是否还会想起我。

  我还记得那年夏天,

  我们的爱情洒满整个城市,

  我还记得那年冬天,

  你我在五中校园雪地里留下的脚印。

  我还记得维也纳的那首情人,

  我还记得你喜欢听的歌,

  你说过给我唱的爱情码头至今还没唱给我听,

  原本的那个你我已经找不到,

  现在的你我都在和别人演绎着一段一段的感情戏,

  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我在期待着我们下一次见面,

  愿你我在未来都会各自幸福。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阅读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1)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

  金陵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译文:

  皇帝乘车经过的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宫庭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庾信曾作《伤心赋》,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鉴赏: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西河·金陵怀古

  宋代: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注释: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jì)鬟(huán)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qiáng)遥度天际。

  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山围,指被群山环抱。故国,指南京城。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孤城:指金陵。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樯,桅杆。

  断崖树,犹倒倚(yǐ)。莫愁艇(tǐng)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lěi)。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huái)水。

  断崖:临水的山崖。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郁苍苍:指树木茂盛。垒:堡垒,军事防御性建筑。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赏心:指赏心亭。淮水:指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甚处市:哪里的街市。依稀:仿佛,大概。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巷陌:街道的通称。

  赏析:

  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起二句为总括。“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一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如今,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而如今却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景物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的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宇,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结尾二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叹。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词作下片,写眼前景物。“酒旗戏鼓甚处市”,这是词人眼前见到的景色: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不禁发出“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前面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当然,酒楼、戏馆并非纯自然景色,而是包含人事在内的。这情况引起词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谢邻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也就是说,贵族住的乌衣巷如今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尾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慨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晖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这当然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本篇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上片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远,雄壮中蕴含落寞。“寂寞”二字透出历史变迁,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中片糅合当地传说,扣紧金陵景观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沉”等为景物涂上了一种苍茫的色调。下片以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的`感叹发端,侧重写“王谢邻里”的豪门旧迹难以寻觅,只可依稀辨识,抒发人世沧桑之思。燕子相对说兴亡于斜阳之中,意象极巧,感伤殊深。全词强化了景物描写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壮、苍凉之情韵,境界开阔,内蕴深远。

  宋代以来,曾经先后出现了一些怀古名篇: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至周邦彦这首《西河·佳丽地》;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姜夔的《扬州慢》,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这些作品,有的是以突兀见长,有的是以绵密取胜;介于突兀和绵密之间的是这首《西河》。它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来说,是疏密相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只是泼墨画似的写了“江山如画”,下片集中写了周瑜,一气贯注,如同骏马驻坡,纯属粗线条的勾勒。姜夔的《扬州慢》,侧重于主观感受的深微描绘。笔墨之间,隐约可以听到凄清的号角声和感受到随着号角声传来的寒意而伴着寒意的角声,偏又是在一个兵荒马乱后的萧条古城中吹彻。这些都说明作者牢牢扣紧了寓有深意的景物,进行密密层层的渲染。至于周邦彦的这首词,似乎介于泼墨写意与工笔细描之间。如:词的上片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描绘了江上有山峰夹峙和江心有怒涛汹涌的雄伟形势。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上片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缓缓而来的不再是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景了。下片,画面突出的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可能指燕子与燕子相对,也可能指诗人与燕子相对,完全可以听凭读者用想象来补充。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诗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疏”利于“写大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晴,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于一般的特征。杰出的怀古词一般都是能做到“大”“小”结合、“疏”“密”相兼的,这首《西河》更为突出。总体来说,周邦彦这首怀古词,艺术技巧极其精湛,比起他的大量送别、怀人之作,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确是怀古词中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

  此外,周邦彦的《西河》与其他怀古之作不同的是,并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变,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怀古之作,总要描写标志着沧桑之变的景物,王安石的怀古是从当前的“千里澄江”和“彩舟云淡”——故国的风景宜人,过渡到昔日的“豪华竞逐”。苏轼的怀古则从眼底的“大江东去”,写到古代有关三国赤壁战时的“多少豪杰”,再联想到当前自己的壮志成虚,年华已逝。但这些都不像周邦彦词通篇写景,以景物描绘的逶迤曲折为线索,从头到尾把一切情语完全熔铸于景语之中。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3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元代〕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译文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两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往事不堪回秦,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注释

  ①萨都剌在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该词大约作于此时。

  ②畴昔:从前。

  ③“王谢”二句: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井南的秦淮河畔,是井晋时王导、谢安家族的居处地。此二句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④孤城:一座空城。

  ⑤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唐人许浑《金陵怀古》中有“玉树歌残王气终”之句。

  ⑥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螀(jiāng):寒蝉。

  鉴赏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2)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5份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1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街入临春故宫里。

  翻译

  金陵乃位居险要之地,盘龙卧虎,历经六朝风雨。曾经行人流连的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只有那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秦淮水东流,长江练无际。

  金陵城外断木残桩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楼船或战船也无法系桩停泊。今日的金陵已是满身疮痍、处处狼藉,只有燕子衔泥筑巢。歌女唱着《后庭花》,不知亡国之痛的人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声鼎沸,红楼热闹,烟月千里。春色岁岁虽然有,与人世变幻有何干系呢?野棠无主花散落,流莺对对,飞入那临春阁阁。

  注释

  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

  白门:金陵。

  枯杙:指枯断之木橛。

  临春:陈后主为自己荒唐无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阁之一的“临春阁”。

  赏析

  《西河》属三叠慢词,这是作者次韵北宋周美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的一首和作。它抒发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出自内心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上片总写号称六代豪华的金陵古城已经破败不堪。念昔日之盛叹今日之衰,为全首词定下了沉痛哀伤的基调。

  首句起笔擒题,令一个三字句“龙虎地”,即以诸葛亮的赞语“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突出古城金陵乃位居险要、气象万千之地。“六代繁华犹记”,这是对古城过去的繁华作空自回顾。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在金陵建都,曾出现那些帝王统治下的繁华景象,故称六化豪华,可是今日词人眼下的金陵城已经“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了。唐赵嘏《长安晚秋》中有“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故此处写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喻指当时六朝弦歌妙舞的盛况今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

  末了,“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承上句写秦淮水东流,长江练无际,将当时金陵萧条冷落所引起的伤感进一步泼露笔端,犹如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伤怀哀怨之声,给人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沉痛感觉。

  全词中段,进一步写今日古城荒芜败落的景象,可谓词人情绪的铺展和延伸,伏而后起。

  “白门外,枯杙倚”,首先一笔,绘出金陵城多为东倒西歪的断木残桩。“白门”即金陵;“枯杙”即指枯断之木橛。仅此一物,就突出了古城的败落萧条。用笔之精,可见一斑。继而“楼船朽橛难系”,说明由于到处是朽木残桩,即使有高大的楼船或战船也无法系桩停泊。比之于宋周美成词作中的同韵同句--“断悬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无论写景抒情均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一句,整个金陵已是满身疮痍、处处狼藉,破败不堪了。昔之六朝胜地,雄称盘龙卧虎的名城,今已沦为楼航战船难系、城堡垒窝的亡都,其亡国之痛全然溢于词中。而末句“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这是作者感情的崛起,“后庭花”乃南朝陈后主所创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清商子夜”则是南朝的《清商曲》《子夜曲》。这里词人将晚唐杜牧的政治讽刺诗《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揉进自己的词中,对不知亡国之痛、陷于靡靡之音、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人们表示了无比的激愤!

  全词末段,首句“卖花声过春潮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写古城沦亡以后一种虚假的繁荣。紧随一句“春色岂关人世”,道出了虚假繁荣的端倪;春色岁岁虽然有,与人世变幻有何干系呢?春色掩饰不了古城沦丧以后的惨状。

  最后“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这是作者用典作结束。“临春”乃陈后主为自己荒唐无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阁之一的“临春阁”。词人写野棠无主花散落,为流莺衔入“临春”里,运用想象借南朝陈叔宝这个亡国之君的败迹,隐含哀而鉴之的嗟叹。

  纵观全词,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写景抒发感情,即写古城破败景象抒发亡国之恨。因为作者毕竟不是李后主和陈后主,荒唐误国哀伤得直不起腰来;他痛父殉于国难,能终身不仕新朝,所以,一咱幽怨交加之情、哀而鉴之之心表现在词中,可谓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和作。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2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翻译

  金陵繁华多少事,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笔,我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

  一只飞鸟飞过,身后一缕细烟飘散在江边。几片帆船在风雨中向下游飘去,可是游子的归舟?

  晚风吹来,红叶萧萧作响。寒云惨淡,沉沉的压着旧楼。

  故国亡去,失去故园的凄凉有谁知道?人心怎么还能像以往一样,自在潇洒呢?

  译文

  金陵繁华多少事,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笔,我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

  一只飞鸟飞过,身后一缕细烟飘散在江边。几片帆船在风雨中向下游飘去,可是游子的归舟?

  晚风吹来,红叶萧萧作响。寒云惨淡,沉沉的压着旧楼。

  故国亡去,失去故园的凄凉有谁知道?人心怎么还能像以往一样,自在潇洒呢?

  鉴赏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景,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3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翻译/译文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赏析/鉴赏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4

  金陵怀古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翻译

  江边前朝天子车驾经过的道路,如今枫树参天,树色暗淡。前朝宫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残垒,野草丛生。

  伤心那前朝庾开府庾信,可怜那南朝的庾开府,到老来却做了北朝的大臣。

  注释

  辇路:帝王车驾所经之路。

  江枫暗:谓枫树茂密。

  庾开府:即庾信,初仕梁为太子中庶子,梁元帝时以右卫将军出使西魏,被留长安。后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是作者因安史乱起而避难江南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从诗的内容看,可知诗人于春天路过金陵,见六朝往事,皆淹役于荒草之中,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挥毫写下此诗。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这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5

  蟾宫曲·金陵怀古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创作背景

  此曲当作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当时卢挚在江东道廉访使任上。他来到金陵,登台远眺,眼见当年显赫一时的王、谢歌台,只剩下残阳下衰草凄迷,寒鸦哀鸣。面对着那寥落归帆,耳听着那呜咽胡笳,他感慨万分,写出了这支曲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六朝时的金陵,是多么显耀豪华!为何江令归来以后,竟满城衰败无花?隔江犹听亡**女的声声卖唱,台城远望秦淮河水的渺渺烟沙,问金陵旧时的豪门如今都在哪里?只见夕阳斜照下的一片枯草,飞来飞去的几点寒鸦;残霞掩映中的寥落归帆,伴着呜咽悲凉的胡笳。

  注释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

  蟾宫曲: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步蟾宫”“东风第一枝”。

  六代:指三国时的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历史上合称“六朝”。豪夸:竞相夸耀奢侈豪华。

  江令:指江总,陈代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东)人,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然而他却不理朝政,日与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制作艳词,荒嬉无度,时号“狎客”。

  玉树无花:即指由陈后主亲自创作的曲子《玉树后庭花》,它历来被看作是亡国之音。

  商女:歌女。

  台城:六朝时的禁城,三国时期为东吴后苑所在,遗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

  江左:即江东,今江苏一带,此专指金陵。风流故家:指六朝显赫一时的王、谢家族。

  赏析

  这是一支小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之作。全曲内容共分三个层次。

  开头三句为第一层,缅怀往昔。一般文人登临怀古,都是触景生情,面对江山发思古之幽情。这首小令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千年前的历史氛围中:“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在金陵建过都城的六个朝代,都竞相夸耀自己奢侈豪华。这层曲的意思是,在这六朝竞相夸耀奢侈豪华的金陵,当年陈朝的江总,回来后为什么再也听不到《玉树后庭花》的歌曲了呢?这就是说,六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已是繁华销歇,江河日下,并隐含有责备陈代君臣无度、误国害民的弦外之音。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写作者似仍沉浸在历史的反思之中,耳边仍萦绕着歌女们《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当登上台城纵情眺望之时,他眼前便展现出一片辽阔无垠的江淮原野。这就是:“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以上三句化用刘禹锡《台城》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最后五句是曲子的第三层,作者面对如画的大好河山,生发无限感慨。这一层曲词的意思是,试问当年世代相传的大贵族世家哪里去了?只剩下夕阳、衰草、寒鸦,一派深秋的`黄昏景象。在晚霞的映照下,大江之中,归帆点点,凄凉寥落,胡笳呜鸣,显然已是元代蒙古人的天下!故国之思尽在不言中。这几句写得情景交融。

  综观这首词,含蓄凝练,工丽精巧,引用典故也顺应自然,显示了卢挚散曲创作明白如话、生动清丽的艺术风格。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3)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6篇

  虽然算不上一个资深影迷,但依然一直期待佳作,在观赏这部影片之前就看了很多相关报道及影评,褒贬不一,金陵十三钗影迷观后感。影片宣传时声称这是张艺谋耗资6亿筹备4年的大作,再以*人都无法忘却的那一段惨痛的历史作为背景,因此吸引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准备好了大哭一场的,长达145分钟的观赏时间结束,我没哭,但是我的感觉和刚看完《南京南京》那会一样,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愤恨,一股说不出的悲怆,直到现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还未完全消去。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能带给人们的感觉,我也很荣幸在20xx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能收获如此一份震撼。

  或许很多人说老谋子现在越来越差劲了,已经江郎才尽,沦落到要靠挖民族伤疤这种不耻的事来吸引眼球,但是我却觉得比时下的很多茫然不知所云的喜剧片要好太多。很多东西能忘记,也无法忘记。我们说着不要扭曲所有的日本人,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如天朝给我们灌输的那样是奸淫掳虐无恶不作的,但我们能这么云淡风轻的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本身并没有直接受到伤害,或许我是自私的狭隘的,我想如果我是侵略战争直接的受害者,那样沉重那样悲惨的事实,你让我怎能轻易忘记,轻言原谅。

  关于贝尔这个角色,其实我觉得不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去看,他代表的不是美国人,西方人,他仅仅代表的是有良知的人,他也会懦弱胆小市侩好色,前一刻还缩在柜子里,后一刻突然挺身而出而且义无返顾的坚持到底保护和自己死去女儿一样年纪的教会女学生。“神父”的转变在我看来还是有点突兀,他也是个普通人,和我们一样,在生死抉择面前,会犹豫彷徨都是人之常情。但就是这样的人,良知觉醒的时候也是无比强大的,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能成为这样的或许称得上是的“英雄”的人。

  我最喜欢的,是教堂里的那扇带有宗教特有的花纹,由多种颜色的玻璃拼凑成的窗。阳光洒下来,映在地上,顿时也变的五彩缤纷了。只是这扇窗已然变得破损不堪了,经常会有无情的子弹破窗而入,然后溅起一片殷虹。它的存在,本就有些不切时宜,因为在那样一个年代,天空早已没有了色彩,只留有一抹灰。

  不能忘记历史,南京,南京。沉重的呼吸。数以万计的人儿迷失在血泊里。十三钗,美妙的歌声。

  好久没看电影了,更久没认真看电影了。走进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找到座位,坐下。战争场面,像在玩真人版CS,感觉佟大为好酷,想想自己啥时候也去玩一次,或许当一次群众演员也不错,正当思绪乱飞,隔壁两小女孩讨论起谁是主角。随着剧情的深入,我的笨脑袋已经没有能力走神了,到剧情高潮的时候,还好边上的两小女孩抽泣了,我看的也有些许的伤感,小差又来了------纯真真好,容易感动。一阵胃疼把情绪拉回来。剧情、情绪、胃疼交织在一起,Hold不住了,找纸巾。1号大厅的灯亮了,电影结束了,大家起立。我迟迟不想,可是为了不影响后面的人走出来,我还是顺着人群起立,披上外套的时候,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我们都太幸福太幸福了,然后被推着出了影厅。

  随着人流,一路走出影厅,说笑的说笑,沉默的沉默,我想此时那些说笑的人大多数应该是为了谈恋爱而看电影的幸福人儿吧,而沉默的,正如我,只是为电影而电影的人吧。从电影中走入现实,我像个尸体,绕着华丽的商场走了两圈,眼里看不到什么,停下来,靠着栏杆,写下一点感悟。

  写完了,也回来了,再转转商场,风雅塘,婴儿洗浴的中心,ONLY,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

  这个晚上,我做梦了,我梦见我有机会去做群众演员,可是我的小毛驴却没电了,开的我很累,很累,一直开到第二天醒来还没开到片场。

  突然想起妈妈曾经说过的话,祖宗作孽子孙还,核泄露舒服吧?海啸爽吗?

  李安的《卧虎藏龙》给*的导演们挖了个坑,都以为以西方的视角去展现*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更容易得奖,争先恐后往里跳,其结果是*外国都不买账,一个个死得好惨。

  一部好的电影绝不只是让人哭了笑了那么简单,还要有比情绪宣泄更深刻的内涵,能唤起观众的价值判断,运用自己的经验与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反思和对比。广义地讲,观众们的每一次观影体验,所得到的结果其实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人物无关,只是进行了一次形而上的价值判断,任何人在观后都会很直观简洁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坏。

  当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民族信仰也许会影响某一个人对某一部电影的具体评判,但并不会影响到总体,因为全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普世价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维国王之后,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但即便是这样,伊朗的导演们也还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认同的电影来,比如说《白气球》《小鞋子》之类,原因无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电影讲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我曾说过,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张导演似乎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当时有几个张的同学在场,都说他要是不会讲故事,*谁还会讲故事?张、陈是导演中的老大,而他们的同学在影视界也是个个如日中天,自然听不进这样的批评。

  我所说的“讲故事”,其实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舍和切入的角度,在技术上与剪辑相关,在创作上与主观意识相关。张导演在画面营造上堪称大师,但是“讲故事”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弱项。在这方面,日本的黑泽明是个高手,他能把一个事件的台前幕后用镜头交待得条理分明。

  观看《金陵十三钗》,张氏风格一以贯之,营造画面不惜工本,战争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会。尤其是十三钗们身上那曲线毕露精致华美的旗袍,对男性观众是一种暧昧的暗示,跳脱于残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说是气氛渲染的败笔。再对比斯皮尔伯格对《辛德勒名单》的黑白处理,以及那个小女孩红衣的出现对观众感官与心灵的冲击,高下立判。

  对于贝尔这个演员,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他所饰演的那个人物,比起小说,因电影的形式所限被压缩了不少,显得不够丰满。他的表演,总体上中规中矩,但给我的感觉还有些游离于*演员之外,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相比于《三枪》那样的庸俗电影,张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钗》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评论称是“回归了水准”。但是在艺术上,至少在艺术观念上,张导演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文艺作品,说到底都是制作者自身素养的客观反映,大作品需要大胸怀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视点和人文关照。题材可以讨巧,技术也可以讨巧,但也只限于一时一事,不可能获得永恒。

  写到这里,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三十年来,*有几部好电影?细想了一下,我认为有三部。一部是张导演的《红高粱》,尽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荡气回肠,充满了象征意义;再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细腻深刻地诠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能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与反思;第三部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哀而不颓,歌颂人性,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

  至于这部电影能不能获得奥斯卡,实话实说,真有点玄。

  故事发生在南京,谢朓的《入朝曲》是写过南京的,他啊,看到的是炫彩繁华的南京,眼帘里的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如此美景,如此繁华。南京自古便是极美的,斜阳巷口,桥边野草,便是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胜不出金陵几分。六朝古都的金陵自古是文人骚客的必经之地,金陵自古繁华,流淌在诗人的笔下,向后人静静诉说着时间的痕迹。诗人笔下的金陵啊,除了美好还有淡淡的悲伤和凄美。“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词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异曲同工的,想来,这便是人们对于秦淮河岸边的女人们的映像。电影《金陵十三钗》里便有这一句台词,想来这些秦淮河岸的女人也是不喜欢这千古骂名的。

  也是在南京,又是在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期间国军投入重兵,但是依然没有守住上海和南京,退回重庆大西南。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攻陷南京后的六个星期里,日军在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抢掠、杀害……这一系列罪行使得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据*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电影《金陵十三钗》便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之上。

  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上映,上映之后在*拥有极高的声誉。《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有三个视角,女学生代表着历史,约翰代表着国际人道主义,**则代表着救赎。

  电影开场,一片战乱,满目凄凉。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仓皇出逃的人群。*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敌我力量悬殊,中方损失惨重。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仅仅一天时间,南京就全面沦陷,城内未能及时逃出的百姓命运未知。日本的炮火在南京城肆虐,六朝古都,千年名城在这炮火声中变得千疮百孔。百姓到处逃窜,东躲*,比时南京城之大,却无一藏身之所。只有一座洋教堂,因为是美国人所建,所以在炮火中幸免于难。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这座天主教堂里发生的。

  入殓师约翰,为了负责给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在学生的帮助下进入了教堂。约翰进入教堂之后,一群秦淮河**为了逃命也来到这里。当然,学生们并不欢迎她们,在玉墨的带领下她们翻墙而入。她们住了下来,稍有安稳之时,她们又恢复了往日涂脂抹粉、打牌喝酒的生活。书娟和唱诗班的女学生都象看待垃圾那样看待这些娼妓,觉得她们无比肮脏。

  夜半时分,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兵来到到教堂门口,留下了一个快要死的小兵。伤兵们放弃了最后一搏,保护了女人们,没有让日本军队毁灭教堂。然而几天以后,日本兵又来了。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日军想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女学生们不甘**军**,深夜,几个女学生决定一齐跳楼自杀,宁死不屈。就在她们准备跳下去的那一刻,被**们救下。最后,这13个*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电影的名字是《金陵十三钗》,何其美妙的名字,内容上却是国破家亡、山河破碎、血流成河的悲剧,以及秦淮河畔那些为千古文人所不齿的**们以身救人的凄美。《金陵十三钗》是秦淮河畔这些女人的赞歌亦是她们的诔文。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最大的感受是非常的痛恨战争带给普通人民的伤害,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没有什么好战争,坏和*。然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人性本善,镜头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高贵。虽然世俗认为秦淮河畔的这些风尘女子无比肮脏,但是在战争她们体现的是一种奉献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李教官一生为国为民,李教官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直是十分高尚的品质,他忧国忧民、同情弱小、大义凛然,他的牺牲暂时救了教堂里的人。那个被炸毁的楼是个卖布匹的楼,楼炸毁的一瞬间彩色的布匹像礼花一样四处绽放,有胜利之意。战争进行到最后,更多的是无奈和身不由已。日军少佐长谷川弹奏《故乡》勾起了士兵们的思想情绪。他给人的感觉是有谦和有礼,但骨子里他又是一个冷漠残酷的人。面对约翰神父的质疑,他有过挣扎,有过无可奈何,但是还是优雅且残忍的去残害他人的生命。约翰从一个酒鬼最终扮演了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我们无法选择环境和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坚守内心深处的善意。

  雨果说过由上帝赋予了一个经受得住爱情和苦难的灵魂的人,即使是在煎熬中,也仍然是快乐的!凡是不曾在这双重的光里观察过世事和人心的人都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看真切,什么也不懂。在恋爱和痛苦中的心灵是处在卓绝的状态中的。玉墨和约翰就是经受得住爱情和苦难的人,玉墨和另外十一个风尘女子以及一个男扮女装的男孩走向了死亡和毁灭,约翰和十二个女孩子走向了生存和自由。

  电影的结局是这些风尘女子乘车离开教堂,约翰带着学生们乘坐修好的车也离开了教堂,同样的方式,等待他们的却是不同的结局。女学生,秦淮河的风尘女子,她们的命运由于日军攻陷南京而交织在一起,她们不过是战争面前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过是人性面前的光辉灿烂,耀眼夺目。

  商女犹知亡国恨,带着金陵风雅情,细细说与诸公听……

  李安的《卧虎藏龙》给*的导演们挖了个坑,都以为以西方的视角去展现*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更容易得奖,争先恐后往里跳,其结果是*外国都不买账,一个个死得好惨。

  一部好的电影绝不只是让人哭了笑了那么简单,还要有比情绪宣泄更深刻的内涵,能唤起观众的价值判断,运用自己的经验与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反思和对比。广义地讲,观众们的每一次观影体验,所得到的结果其实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人物无关,只是进行了一次形而上的价值判断,任何人在观后都会很直观简洁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坏。

  当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民族信仰也许会影响某一个人对某一部电影的具体评判,但并不会影响到总体,因为全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普世价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维国王之后,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但即便是这样,伊朗的导演们也还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认同的电影来,比如说《白气球》《小鞋子》之类,原因无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电影讲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我曾说过,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张导演似乎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当时有几个张的同学在场,都说他要是不会讲故事,*谁还会讲故事?张、陈是导演中的老大,而他们的同学在影视界也是个个如日中天,自然听不进这样的.批评。

  我所说的“讲故事”,其实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舍和切入的角度,在技术上与剪辑相关,在创作上与主观意识相关。张导演在画面营造上堪称大师,但是“讲故事”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弱项。在这方面,日本的黑泽明是个高手,他能把一个事件的台前幕后用镜头交待得条理分明。

  观看《金陵十三钗》,张氏风格一以贯之,营造画面不惜工本,战争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会。尤其是十三钗们身上那曲线毕露精致华美的旗袍,对男性观众是一种暧昧的暗示,跳脱于残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说是气氛渲染的败笔。再对比斯皮尔伯格对《辛德勒名单》的黑白处理,以及那个小女孩红衣的出现对观众感官与心灵的冲击,高下立判。

  对于贝尔这个演员,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他所饰演的那个人物,比起小说,因电影的形式所限被压缩了不少,显得不够丰满。他的表演,总体上中规中矩,但给我的感觉还有些游离于*演员之外,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相比于《三枪》那样的庸俗电影,张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钗》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评论称是“回归了水准”。但是在艺术上,至少在艺术观念上,张导演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文艺作品,说到底都是制作者自身素养的客观反映,大作品需要大胸怀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视点和人文关照。题材可以讨巧,技术也可以讨巧,但也只限于一时一事,不可能获得永恒。

  写到这里,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三十年来,*有几部好电影?细想了一下,我认为有三部。一部是张导演的《红高粱》,尽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荡气回肠,充满了象征意义;再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细腻深刻地诠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能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与反思;第三部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哀而不颓,歌颂人性,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

  至于这部电影能不能获得奥斯卡,实话实说,真有点玄。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纪伯伦如是说。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都是里面的重要元素,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观看过《金陵十三钗》后,我得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浓于水的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福快乐。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军人,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有多少人被生活绑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没有逃离教堂,他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 can!you can!”的期待,让一个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体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妩媚、温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边的每个人,即使他的职业你感觉很卑微,但是也许有一天,是他用牺牲来换取了你的性命。

  关于约翰,忘了是哪个学哲学的领导说过,不是好人先装好人,装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装成功,装久了你就成功了。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在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有爱的人,他们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更加努力地去爱这个世界。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抓紧现在,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从其中发现美,发现人性的优点,发现生命的意义。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4)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菁华5篇)

  命运的齿轮在历史的风尘里转出人生的曲折,动荡年代里,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悲剧。无论是花一般年纪的女学生,还是如花一样的秦淮河女人,谁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在时代大潮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蚂蚁。我们该怎么办,是的,该怎么办?做保家卫国的军人?还是做保护家人汉奸?无论哪一种,都仅仅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其他。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

  群体性,让我们简单地把标签贴给了别人,而漠视了组成这些群体的个体。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与处事方式都是由不同的经历及遭遇造成的,忽略这些而只看表象都是一种伤害。玉墨的人生被别人生生的改变,她改变不了因此只能面对。她希望化妆到13岁时的自己,因为13岁之前,她人生是美好的!历史的'翻滚之中,波涛汹涌,浪花闪烁,记住群体的同时我们更应记住组成群体的一个个个体,或许她们就是蝴蝶效应的推动者。

  灾难深重的民族,无能为力的民众,在狭小的空间中,都仅仅为了活下去,活下来,为了自己,为了曾经幻想过的美好。我们的灵魂需要洁净,虽然天空阴霾依旧,但相信明天云会打开,雾终将随风飘散。

  当我们在成长,青春偶像剧也在我们课间生活中出现的很多很多,我表示反对,所以我决定看回红色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在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落幕。本来,我只是个小学生,不必说些什么,但我觉得,给人以一些启发又何尝不好呢?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想说日本军人如何的残酷罪行,但现在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可能知道南京大屠杀一事。30万以上**民和战俘**军杀害,这可怕的罪行让我们*人对日本人产生深深的痛恨。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军民被困城中。幸免于难的众多女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多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在看的过程中,看着日军的残酷,南京城的坍塌,同胞们的呼喊,我曾不止感动过一次,流泪过一次。电影的名字中,“金陵”指的是南京,而“十三钗”指的便是13位风尘女子。她们从原来刚刚闯入教堂的放荡不羁,女学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从而发生了很多冲突。在这种的表象下,她们身上依然保留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天真,比如善良,她们依旧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她们能够挺身救下女学生,是她们从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忍心让她们被魔鬼般的日寇蹂躏,惨遭悲惨的结局。是出于爱护,出于自我救赎,是人性中没有泯灭的善心,是生死抉择中正义被激发。她们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死亡,甚至生不如死的结局,但她们依旧做了让人感激涕零的选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她们合唱起《秦淮景》时,歌声清脆婉转。想想她们之前的撒泼无赖,与女学生的打打闹闹,可是……等待她们的是一个未知的悲惨结局……

  这十三个*日里被视为卑微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闪光点,熠熠生辉。

  《金陵十三钗》从头到尾,都展现着高雅、细腻、富有情感的色彩。单是这样的色彩,已经足以撩起观众心中的感动。那斑斓的教堂彩色玻璃,以及神父房间内配合光线所显现出的,那种厚实而带着丰富沉淀的色彩,乃至十几名**身上的服饰、首饰,在精心布置的光影配合下,显得分外的雅致、细腻、和富有历史回忆的深厚情感,这一切点点滴滴的色彩,都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这样美丽的而富有情感的颜色,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是首次出现的,而且不逊于其它一流影片颜色,可见张艺谋对色彩表现和运用潜质,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是对电影的美术水*的掌控,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除美术之外,演员的演绎,也是这部片一个极重要的看点之一。ChristianBale无疑是重量级的演技实力派影星,在他以往出演的电影里,大部分是偏重剧情的电影,这类影片更需要演员精湛演技的演绎。在国内电影明星中,其实鲜有几人能媲美荷里活实力巨星的高超演技。不少演员个性是年轻一辈演员虽然懂得不再卖弄过分的面部表情,但是却只会木讷或扮酷。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演员,如王学圻等,才是真正懂得透过级微小的面部表情以及极细腻的眼神变化,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奥斯卡级的ChristianBale,对于这部片里那个,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及不断变化的人物,自然是演绎的入骨入髓。而由于有这位演技大师的带动,影视新人倪妮,在片中都有超水准发挥。她的表演也趋于沉稳、内敛、细腻,比很多国内知名巨星都好。越是内敛细腻的表情传递,越是接*真实,越是真实感,就越能感动观众的心。虽然ChristianBale的带动作用是很大,但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对于整个团队的表演水*的把握与提高,当然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高水*的导演,是不可能有高水*电影的。透过这部电影,张艺谋把国内演员对于演技的明白,推向更高层次的诠释。

  虽然这部片,比起《阿甘正传》、《朗读者》等真正实至名归奥斯卡金奖电影,在演员表演、美术、故事细节等等方面还略逊一筹,但不可否认,该片已经真正踏上奥斯卡级别了。当年《卧虎藏龙》那样的烂片获得奥斯卡金奖,不少有识之士都羞于在外人面前谈及它。如今若是《金陵十三钗》有幸荣登奥斯卡金像宝座,国人再也无需羞愧了,能够堂堂正正地享受这份自豪。

  本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战争场面的细致展现。*年来,观众看过最好的现代战争场面电影当属《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该片对战争场面的*距离细致真实的刻画与再现,加上在战争中交织的人性与情感的细腻描述,摄影的细腻表现手法,演员的细腻演绎,使该片成为战争类影片在观众心中的参考标准。之后《集结号》的成功,就是从《雷霆救兵》中得到很多参考与学*的成绩。但《集结号》中呈现的是大战场、战壕战的场面,而《金陵十三钗》的战争场面是城市废墟中的巷战,在这方面与《雷霆救兵》更相似,因此在枪战的细节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也有更多在《雷霆救兵》能够学*参考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枪战的细节描述,以及战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节刻画方面,更胜于《集结号》。

  有不少人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一向是在故事方面很薄弱,我觉得这是正因故事缺乏细节。而这部《金陵十三钗》的细节是十分丰富的和耐人反思的。除了以上提及的美术色彩方面的细节、摄影的细节、枪战的细节外,各方面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细节、故事发展的细节、演员对于这些细节的把握与细腻刻画,这些都是一次丰盛的大餐,供观众细细品味。男主角从一个只想着赚钱的仵作佬,慢慢变成一个能冒着生命危险挺身救女学生的英雄;十几个风尘女子从只知道逃命和如何与男生调情的**,慢慢变成一群舍身救女学生的女英雄。这些变化是顺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正正因有丰富的细节,使得变化贴合逻辑与人性的本质,才会表现得那么的真实自然,才会那么感人肺腑。对于日本军人,有些是彻头彻尾的冷血野兽,有的是有着人性的外表却掩盖不住冷血的本质;而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为救女儿,忍辱为日军做翻译,还要被骂为汉奸,最后还是可怜地死于冷血野兽的抢下。而这些人物与故事发展的刻画,都是有丰富的细节作为铺垫与支撑的,因此才那么真实感人。

  故此我认为《金陵十三钗》是成功的,是张艺谋的一次蜕变,也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以*现阶段电影水*为基准给《金陵十三钗》评分,我给95分。若是以奥斯卡电影水*为基准,我给89分。

  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

  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仇恨的确不应当被延续,我们也没资格说原谅,因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幸福的生活。

  过去不可改变,更不能被遗忘。铭记过去,珍惜现在,警示未来。我想就是这电影最大的意义。

  《金陵十三钗》从头到尾,都展现着高雅、细腻、富有情感的色彩。单是这样的色彩,已经足以撩起观众心中的感动。那斑斓的教堂彩色玻璃,以及神父房间内配合光线所显现出的,那种厚实而带着丰富沉淀的色彩,乃至十几名**身上的服饰、首饰,在精心布置的光影配合下,显得分外的雅致、细腻、和富有历史回忆的深厚情感,这一切点点滴滴的色彩,都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这样美丽的而富有情感的颜色,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是首次出现的,而且不逊于其它一流影片颜色,可见张艺谋对色彩表现和运用潜质,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是对电影的美术水*的掌控,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除美术之外,演员的演绎,也是这部片一个极重要的看点之一。Christian Bale无疑是重量级的演技实力派影星,在他以往出演的电影里,大部分是偏重剧情的电影,这类影片更需要演员精湛演技的演绎。在国内电影明星中,其实鲜有几人能媲美荷里活实力巨星的高超演技。不少演员个性是年轻一辈演员虽然懂得不再卖弄过分的面部表情,但是却只会木讷或扮酷。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演员,如王学圻等,才是真正懂得透过级微小的面部表情以及极细腻的眼神变化,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奥斯卡级的Christian Bale,对于这部片里那个,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及不断变化的人物,自然是演绎的入骨入髓。而由于有这位演技大师的带动,影视新人倪妮,在片中都有超水准发挥。她的表演也趋于沉稳、内敛、细腻,比很多国内知名巨星都好。越是内敛细腻的表情传递,越是接*真实,越是真实感,就越能感动观众的心。虽然Christian Bale的带动作用是很大,但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对于整个团队的表演水*的把握与提高,当然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高水*的导演,是不可能有高水*电影的。透过这部电影,张艺谋把国内演员对于演技的明白,推向更高层次的诠释。

  虽然这部片,比起《阿甘正传》、《朗读者》等真正实至名归奥斯卡金奖电影,在演员表演、美术、故事细节等等方面还略逊一筹,但不可否认,该片已经真正踏上奥斯卡级别了。当年《卧虎藏龙》那样的烂片获得奥斯卡金奖,不少有识之士都羞于在外人面前谈及它。如今若是《金陵十三钗》有幸荣登奥斯卡金像宝座,国人再也无需羞愧了,能够堂堂正正地享受这份自豪。

  本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战争场面的细致展现。*年来,观众看过最好的现代战争场面电影当属《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该片对战争场面的*距离细致真实的刻画与再现,加上在战争中交织的人性与情感的细腻描述,摄影的细腻表现手法,演员的细腻演绎,使该片成为战争类影片在观众心中的参考标准。之后《集结号》的成功,就是从《雷霆救兵》中得到很多参考与学*的成绩。但《集结号》中呈现的是大战场、战壕战的场面,而《金陵十三钗》的战争场面是城市废墟中的巷战,在这方面与《雷霆救兵》更相似,因此在枪战的细节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也有更多在《雷霆救兵》能够学*参考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枪战的细节描述,以及战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节刻画方面,更胜于《集结号》。

  有不少人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一向是在故事方面很薄弱,我觉得这是正因故事缺乏细节。而这部《金陵十三钗》的细节是十分丰富的和耐人反思的。除了以上提及的美术色彩方面的细节、摄影的细节、枪战的细节外,各方面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细节、故事发展的细节、演员对于这些细节的把握与细腻刻画,这些都是一次丰盛的大餐,供观众细细品味。男主角从一个只想着赚钱的仵作佬,慢慢变成一个能冒着生命危险挺身救女学生的英雄;十几个风尘女子从只知道逃命和如何与男生调情的**,慢慢变成一群舍身救女学生的女英雄。这些变化是顺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正正因有丰富的细节,使得变化贴合逻辑与人性的本质,才会表现得那么的真实自然,才会那么感人肺腑。对于日本军人,有些是彻头彻尾的冷血野兽,有的`是有着人性的外表却掩盖不住冷血的本质;而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为救女儿,忍辱为日军做翻译,还要被骂为汉奸,最后还是可怜地死于冷血野兽的抢下。而这些人物与故事发展的刻画,都是有丰富的细节作为铺垫与支撑的,因此才那么真实感人。

  故此我认为《金陵十三钗》是成功的,是张艺谋的一次蜕变,也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以*现阶段电影水*为基准给《金陵十三钗》评分,我给95分。若是以奥斯卡电影水*为基准,我给89分。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5)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原文:

  西河·金陵怀古

  宋代: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注释: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jì)鬟(huán)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qiáng)遥度天际。

  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山围,指被群山环抱。故国,指南京城。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孤城:指金陵。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樯,桅杆。

  断崖树,犹倒倚(yǐ)。莫愁艇(tǐng)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lěi)。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huái)水。

  断崖:临水的山崖。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郁苍苍:指树木茂盛。垒:堡垒,军事防御性建筑。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赏心:指赏心亭。淮水:指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甚处市:哪里的街市。依稀:仿佛,大概。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巷陌:街道的通称。

  赏析:

  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起二句为总括。“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一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如今,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而如今却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景物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的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宇,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结尾二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叹。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词作下片,写眼前景物。“酒旗戏鼓甚处市”,这是词人眼前见到的景色: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不禁发出“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前面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当然,酒楼、戏馆并非纯自然景色,而是包含人事在内的。这情况引起词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谢邻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也就是说,贵族住的乌衣巷如今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尾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慨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晖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这当然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本篇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上片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远,雄壮中蕴含落寞。“寂寞”二字透出历史变迁,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中片糅合当地传说,扣紧金陵景观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沉”等为景物涂上了一种苍茫的色调。下片以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的`感叹发端,侧重写“王谢邻里”的豪门旧迹难以寻觅,只可依稀辨识,抒发人世沧桑之思。燕子相对说兴亡于斜阳之中,意象极巧,感伤殊深。全词强化了景物描写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壮、苍凉之情韵,境界开阔,内蕴深远。

  宋代以来,曾经先后出现了一些怀古名篇: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至周邦彦这首《西河·佳丽地》;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姜夔的《扬州慢》,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这些作品,有的是以突兀见长,有的是以绵密取胜;介于突兀和绵密之间的是这首《西河》。它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来说,是疏密相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只是泼墨画似的写了“江山如画”,下片集中写了周瑜,一气贯注,如同骏马驻坡,纯属粗线条的勾勒。姜夔的《扬州慢》,侧重于主观感受的深微描绘。笔墨之间,隐约可以听到凄清的号角声和感受到随着号角声传来的寒意而伴着寒意的角声,偏又是在一个兵荒马乱后的萧条古城中吹彻。这些都说明作者牢牢扣紧了寓有深意的景物,进行密密层层的渲染。至于周邦彦的这首词,似乎介于泼墨写意与工笔细描之间。如:词的上片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描绘了江上有山峰夹峙和江心有怒涛汹涌的雄伟形势。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上片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缓缓而来的不再是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景了。下片,画面突出的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可能指燕子与燕子相对,也可能指诗人与燕子相对,完全可以听凭读者用想象来补充。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诗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疏”利于“写大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晴,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于一般的特征。杰出的怀古词一般都是能做到“大”“小”结合、“疏”“密”相兼的,这首《西河》更为突出。总体来说,周邦彦这首怀古词,艺术技巧极其精湛,比起他的大量送别、怀人之作,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确是怀古词中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

  此外,周邦彦的《西河》与其他怀古之作不同的是,并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变,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怀古之作,总要描写标志着沧桑之变的景物,王安石的怀古是从当前的“千里澄江”和“彩舟云淡”——故国的风景宜人,过渡到昔日的“豪华竞逐”。苏轼的怀古则从眼底的“大江东去”,写到古代有关三国赤壁战时的“多少豪杰”,再联想到当前自己的壮志成虚,年华已逝。但这些都不像周邦彦词通篇写景,以景物描绘的逶迤曲折为线索,从头到尾把一切情语完全熔铸于景语之中。

  蟾宫曲·金陵怀古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创作背景

  此曲当作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当时卢挚在江东道廉访使任上。他来到金陵,登台远眺,眼见当年显赫一时的王、谢歌台,只剩下残阳下衰草凄迷,寒鸦哀鸣。面对着那寥落归帆,耳听着那呜咽胡笳,他感慨万分,写出了这支曲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六朝时的金陵,是多么显耀豪华!为何江令归来以后,竟满城衰败无花?隔江犹听亡**女的声声卖唱,台城远望秦淮河水的渺渺烟沙,问金陵旧时的豪门如今都在哪里?只见夕阳斜照下的一片枯草,飞来飞去的几点寒鸦;残霞掩映中的寥落归帆,伴着呜咽悲凉的胡笳。

  注释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

  蟾宫曲: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步蟾宫”“东风第一枝”。

  六代:指三国时的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历史上合称“六朝”。豪夸:竞相夸耀奢侈豪华。

  江令:指江总,陈代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东)人,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然而他却不理朝政,日与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制作艳词,荒嬉无度,时号“狎客”。

  玉树无花:即指由陈后主亲自创作的曲子《玉树后庭花》,它历来被看作是亡国之音。

  商女:歌女。

  台城:六朝时的禁城,三国时期为东吴后苑所在,遗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

  江左:即江东,今江苏一带,此专指金陵。风流故家:指六朝显赫一时的王、谢家族。

  赏析

  这是一支小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之作。全曲内容共分三个层次。

  开头三句为第一层,缅怀往昔。一般文人登临怀古,都是触景生情,面对江山发思古之幽情。这首小令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千年前的历史氛围中:“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在金陵建过都城的六个朝代,都竞相夸耀自己奢侈豪华。这层曲的意思是,在这六朝竞相夸耀奢侈豪华的金陵,当年陈朝的江总,回来后为什么再也听不到《玉树后庭花》的`歌曲了呢?这就是说,六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已是繁华销歇,江河日下,并隐含有责备陈代君臣无度、误国害民的弦外之音。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写作者似仍沉浸在历史的反思之中,耳边仍萦绕着歌女们《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当登上台城纵情眺望之时,他眼前便展现出一片辽阔无垠的江淮原野。这就是:“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以上三句化用刘禹锡《台城》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最后五句是曲子的第三层,作者面对如画的大好河山,生发无限感慨。这一层曲词的意思是,试问当年世代相传的大贵族世家哪里去了?只剩下夕阳、衰草、寒鸦,一派深秋的黄昏景象。在晚霞的映照下,大江之中,归帆点点,凄凉寥落,胡笳呜鸣,显然已是元代蒙古人的天下!故国之思尽在不言中。这几句写得情景交融。

  综观这首词,含蓄凝练,工丽精巧,引用典故也顺应自然,显示了卢挚散曲创作明白如话、生动清丽的艺术风格。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元代〕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译文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两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往事不堪回秦,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注释

  ①萨都剌在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该词大约作于此时。

  ②畴昔:从前。

  ③“王谢”二句: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井南的秦淮河畔,是井晋时王导、谢安家族的居处地。此二句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④孤城:一座空城。

  ⑤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唐人许浑《金陵怀古》中有“玉树歌残王气终”之句。

  ⑥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螀(jiāng):寒蝉。

  鉴赏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陵怀古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翻译

  江边前朝天子车驾经过的道路,如今枫树参天,树色暗淡。前朝宫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残垒,野草丛生。

  伤心那前朝庾开府庾信,可怜那南朝的庾开府,到老来却做了北朝的大臣。

  注释

  辇路:帝王车驾所经之路。

  江枫暗:谓枫树茂密。

  庾开府:即庾信,初仕梁为太子中庶子,梁元帝时以右卫将军出使西魏,被留长安。后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是作者因安史乱起而避难江南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从诗的内容看,可知诗人于春天路过金陵,见六朝往事,皆淹役于荒草之中,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挥毫写下此诗。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这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蟾宫曲·金陵怀古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创作背景

  此曲当作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当时卢挚在江东道廉访使任上。他来到金陵,登台远眺,眼见当年显赫一时的王、谢歌台,只剩下残阳下衰草凄迷,寒鸦哀鸣。面对着那寥落归帆,耳听着那呜咽胡笳,他感慨万分,写出了这支曲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六朝时的金陵,是多么显耀豪华!为何江令归来以后,竟满城衰败无花?隔江犹听亡**女的声声卖唱,台城远望秦淮河水的渺渺烟沙,问金陵旧时的豪门如今都在哪里?只见夕阳斜照下的一片枯草,飞来飞去的几点寒鸦;残霞掩映中的寥落归帆,伴着呜咽悲凉的胡笳。

  注释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

  蟾宫曲: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步蟾宫”“东风第一枝”。

  六代:指三国时的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历史上合称“六朝”。豪夸:竞相夸耀奢侈豪华。


金陵(杂言)赏析 -优选【5】篇(扩展6)

——好句摘抄赏析优选【5】份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6、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 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7、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8、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 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9、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10、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

  11、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赏析: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清人生之真谛,永远不停地攀登、攀登、攀登……

  12、真正让我感到她生命终止的、她已离我而去永远不会再来的,既不是没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脏不再跳动,而是她那双不论何时何地、总在追随着我的、充满慈爱的目光,已经永远地关闭在她眼睑的后面,再也不会看着我了。我一想起她那对瞳仁已经扩散,再也不会转动的眼睛,我就毛发悚然,心痛欲裂。

  我也不相信妈就再也不能看我,就在春天,妈还给我削苹果呢。我相信我能从无数个削好的苹果中,一眼就能认出她削的苹果,每一处换刀的地方,都有一个她才能削出的弧度,和她才能削出的长度,拙实敦厚;就在几个月前,妈还给我熬中药呢……我翻开她的眼睑,想要她再看我一眼。可是小阿姨说,那样妈就永远闭不上眼睛了。

  赏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总是钝钝的痛,我害怕有一天我也感受到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所以我会从现在开始,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寸时光。这段话运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描画了关于母亲的很多场景,有感而发,感人至深。我想起泰勒说的:最不浪费时间的事,就是花时间和珍惜的人在一起。以此共勉。

  13、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14、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赏析: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5、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赏析:张晓风的这段拟人让我怦然心动,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鸟在天空翱翔的画面。作者把鸟儿比作不好的数学家,丈量着天空,这种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折服,写出了鸟儿的活泼灵动和春天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6、都市的繁华迷乱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乡依在。纵使你在某个城市开心快乐的生活着,但在心灵深处,总有一条无形的东西牵引着你,一头在故乡那边,一头结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别是久别故乡的人,也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这杯酒就愈香醇,故乡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来,清晰的叫人心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就是因为这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开的乡情和乡愁,才让漂泊的我们得以慰藉,让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赏析:这段话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牵挂和羁绊。即使城市如此繁华,故乡依然在我们心中长存。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成长印记。这段话用语优美抒情,恰到好处,富有感染力,让我们都对故乡的那点心绪都被拨动了。引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用诗句表达了天涯海角都扯不断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多处使用对偶,语势加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17、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赏析:好的写景就该是简洁而富有刻画力的,在沈从文笔下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但你却可以清晰得从这样的笔触中感受到景物的轮廓,"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说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气氛相得益彰。

  18、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1、倘若没有了沟通的桥梁,蔺相如与廉颇心灵的隔阂怎能被冲破呢?

  2、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3、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4、如果你对生活简单,那么生活就会对你简单。

  5、或许还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人生没有目标。

  6、生活中不能没有了沟通,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了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7、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8、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9、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10、像秋天的枫叶,虽然表面枯萎了,但却依然保持着柔韧的性质;像残破的书,虽然破旧了,但依然可以让那些勤奋好学的人增长知识;像一支没墨水的钢笔,换上墨囊以后,依然可以写出工整的字;像……所以,请看清事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11、金钱,只能满足你一时的需要,而那种真挚的爱,你将一辈子都得不到。

  12、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落叶比作黄金,形象生动。

  13、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

  14、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15、读便长才,才可判事,事于有益。

  16、克服恐惧,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7、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18、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19、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20、作为健全人,我们难道不更应该拥有这种意志和毅力吗?

  21、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2、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只要具备了礁石的勇气和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

  23、世界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可就是这样不完美的世界才会令人发出从心底的赞美,才会诞生出一群不完美的我们,所以人各有不同,所以才会缤纷多彩。

  24、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25、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只有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水海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好词摘抄赏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