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

首页 / 诗词 / |

  《采桑子》诗词鉴赏 1

  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古诗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鉴赏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惯于西湖的*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采桑子》诗词鉴赏 2

  古诗原文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译文翻译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解释

  谢娘二句:谢娘,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蕴。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晋书·列女传》)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它虽不是富贵之花,却实诚可爱,但又有谁怜惜它呢?

  瀚海:谓沙漠。明周祈《名义考》:瀚海,“以飞沙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诗文赏析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返顾。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强存留,它只于内心刹那光芒交触,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每每读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容若还站在寒风凛冽的塞上,遥遥是万里的黄沙,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他伸出手去,雪花飞入手心,很快被手心的温度融化掉,成了一粒水珠。他看着那滴水,忽然明白了,雪花是矜贵冰冷的。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要沾染尘世的一星爱慕和一点点纠缠,如果承受了,就化为水来偿还告别。

  他想到自己,这些年扈从皇帝四处出巡,身为乾清宫的侍卫,他算是最接*皇上的人了,人人称他受恩宠,连他的父亲也鬼迷心窍的跟着欣喜,认为他仕途大有可为。只有他自己始终落落寡欢,一个男人靠*另一个男人,允许你保护他,这就能算是了不得的恩遇吗?看着是站着的,实际上始终是跪着的。

  官场的倾轧看多了,亦明白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御座前花瓶。皇帝只需要他做一个锦上添花盛世才俊的标本,为天下和满族的男子们做做样子,不需要成为一个实干家。所有的才华派不上用场,壮志蜷曲难伸。容若渐渐渐弃绝了富贵之心,登龙之意。他不爱牡丹,却迷恋雪花,因为他看出了雪花有自清冷矜贵不可轻言的好处。也忍不住黯然,雪花能如此干脆而洁烈,人却做不到,即使心上别有根芽,也必须把自己伪装成世人接受的富贵花。

  唐以来世人多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容若却赞雪花自有风骨,别有根芽,不同与俗世繁花。这不是故作惊人语,而实在是他心性有别于众人,容若一生心境不减悲苦凄凉,可以说是事出有因,却也应了那句:“情发无端”。出身富贵事显赫卓著仕途顺利相貌清俊夫妻恩爱子嗣圆满。似乎,这个男人是上帝的宠儿,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够得到和不满足的。然而,周身的温柔富贵结果却种出一株别有根芽的“富贵花”。

  容若问道:“谢娘别后谁能惜?”然而,几乎在他在塞上完成这首咏雪花的绝调的同时,他已经给出历史答案,谢娘之后,能惜雪花的还有他——纳兰容若。这是,《饮水词》名篇中的名篇。不但在《饮水词》里别具一格,就是放在历代咏物言志的佳品中,也能拔节而出。

  与容若词中别的“谢娘”不同,这里的谢娘是实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引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道韫咏柳絮的`故事。据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兴起,便问子侄辈,此物何物可比之?有答之:“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摇头不语。谢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激赏。

  我一直觉得,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固然是千古奇喻,可惜却少了个人的感情在里面。纵观她的一生,并没有这种飘零的情结,所以只是一时灵机忽现。好象一个人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时,却没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真实心遇,固然精彩,但也只能说是精彩。

  容若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他取的是冷月凉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灵魂的自由不羁。

  白雪拥抱茫茫着黄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亲密的接触。天与地。瞬息无缘。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怜,天地之苦,又有谁能怜惜?

  也许,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飞舞,他幻觉到灵魂羽化的样子,它们片片飞旋起落。

  那一刻,他领悟自己一生的追寻。

  《采桑子》诗词鉴赏 3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

  ⑴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彭浪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采桑子》诗词鉴赏 4

  古诗原文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译文翻译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解释

  谢娘二句:谢娘,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蕴。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晋书·列女传》)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它虽不是富贵之花,却实诚可爱,但又有谁怜惜它呢?

  瀚海:谓沙漠。明周祈《名义考》:瀚海,“以飞沙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诗文赏析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返顾。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强存留,它只于内心刹那光芒交触,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每每读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容若还站在寒风凛冽的塞上,遥遥是万里的黄沙,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他伸出手去,雪花飞入手心,很快被手心的温度融化掉,成了一粒水珠。他看着那滴水,忽然明白了,雪花是矜贵冰冷的。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要沾染尘世的一星爱慕和一点点纠缠,如果承受了,就化为水来偿还告别。

  他想到自己,这些年扈从皇帝四处出巡,身为乾清宫的侍卫,他算是最接*皇上的人了,人人称他受恩宠,连他的父亲也鬼迷心窍的跟着欣喜,认为他仕途大有可为。只有他自己始终落落寡欢,一个男人靠*另一个男人,允许你保护他,这就能算是了不得的恩遇吗?看着是站着的,实际上始终是跪着的。

  官场的倾轧看多了,亦明白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御座前花瓶。皇帝只需要他做一个锦上添花盛世才俊的标本,为天下和满族的男子们做做样子,不需要成为一个实干家。所有的才华派不上用场,壮志蜷曲难伸。容若渐渐渐弃绝了富贵之心,登龙之意。他不爱牡丹,却迷恋雪花,因为他看出了雪花有自清冷矜贵不可轻言的好处。也忍不住黯然,雪花能如此干脆而洁烈,人却做不到,即使心上别有根芽,也必须把自己伪装成世人接受的富贵花。

  唐以来世人多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容若却赞雪花自有风骨,别有根芽,不同与俗世繁花。这不是故作惊人语,而实在是他心性有别于众人,容若一生心境不减悲苦凄凉,可以说是事出有因,却也应了那句:“情发无端”。出身富贵事显赫卓著仕途顺利相貌清俊夫妻恩爱子嗣圆满。似乎,这个男人是上帝的宠儿,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够得到和不满足的。然而,周身的温柔富贵结果却种出一株别有根芽的“富贵花”。

  容若问道:“谢娘别后谁能惜?”然而,几乎在他在塞上完成这首咏雪花的绝调的同时,他已经给出历史答案,谢娘之后,能惜雪花的还有他——纳兰容若。这是,《饮水词》名篇中的名篇。不但在《饮水词》里别具一格,就是放在历代咏物言志的佳品中,也能拔节而出。

  与容若词中别的“谢娘”不同,这里的谢娘是实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引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道韫咏柳絮的故事。据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兴起,便问子侄辈,此物何物可比之?有答之:“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摇头不语。谢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激赏。

  我一直觉得,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固然是千古奇喻,可惜却少了个人的感情在里面。纵观她的一生,并没有这种飘零的情结,所以只是一时灵机忽现。好象一个人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时,却没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真实心遇,固然精彩,但也只能说是精彩。

  容若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他取的是冷月凉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灵魂的自由不羁。

  白雪拥抱茫茫着黄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亲密的接触。天与地。瞬息无缘。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怜,天地之苦,又有谁能怜惜?

  也许,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飞舞,他幻觉到灵魂羽化的样子,它们片片飞旋起落。

  那一刻,他领悟自己一生的追寻。

  《采桑子》诗词鉴赏 5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西湖

  赏析/鉴赏

  【注释】: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1)

——《采桑子》诗词鉴赏3篇

《采桑子》诗词鉴赏1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赏析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会上*被*、*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采桑子》诗词鉴赏2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原文: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译文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赏析

  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诗词鉴赏3

  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古诗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鉴赏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惯于西湖的*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2)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范文五份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桃杏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2

  1、桂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4、青雀西来,嫦娥报,道佳期*矣。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苏轼《念奴娇·中秋》

  6、声直上,蟾蜍窟。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8、可怜闲剩此婵娟。 —— 《思佳客·闰中秋》

  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0、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 慧霖《闰中秋玩月》

  11、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 ——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1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9、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20、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2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3、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2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2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2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28、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29、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

  3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而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人生乐在相知心。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因循二字,误尽一生;鼓舞精神。

  ★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能,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

  ★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4

  采桑子

  作者:韩淲  朝代:宋  体裁:词      华灯自是年年好,月淡烟空。依旧东风。箫鼓吹香醉脸融。谢他诗侣还相觅,雨迹云踪。不分情浓。柳浅梅深鬓影松。

  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5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3)

——红楼梦诗词鉴赏诗词(五)份

  判词富贵又何为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3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但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之后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字谐宫字,证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之后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但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判词子系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之后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

  勘破三春景不长,绍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惜春。

  判词前面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出家当尼姑。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之后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诗词鉴赏】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理解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那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4)

——古诗词鉴赏答案合集五篇

  (20xx荆州)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即可)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沙场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8分)

  从军行古诗词鉴赏答案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8、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9、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8、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了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9、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采桑子》诗词鉴赏(精选五篇)(扩展5)

——《念奴娇》诗词鉴赏(精选五篇)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念奴娇》

  【内容】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于绍圣元年(1094)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本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古诗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解释

  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念奴娇: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

  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

  翻然:回飞的样子。

  鹏翼:大鹏之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

  诗文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念奴娇》 【内容】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

  长庚应伴残月。

  【鉴赏】:

  作者的词,历来与苏轼的词并称,不少词论家将苏、辛目为同派。辛词的确有得之于东坡者,这首《念奴娇》即其一例。词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但两词相比较,不难发现他们心貌各别。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之放,则表现为悲壮激昂,同样是抒发政治失意的情怀,苏词的结尾,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老庄消极思想自解,显出颓废为自适的倾向;辛词则金刚怒目,感愤终篇,仍大呼“枉了冲冠发”,毫无出世之意。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借助《念奴娇》这个声情激壮的调子来自抒胸怀的'。 全词着意表现的,是这样一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鄙弃世俗追求轩冕排场、荣花富贵的风尚,胸怀抗金恢复的事业,他日夜思念失去的北方河山,渴望能通过自己的英勇战斗来统一祖国,可却被卖国群小排斥在**之外,不能一展宏图;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申张正义,向往自由,可社会恶势力对他百般阻扰,使他大半生坎坷不遇,只得屈身于田间山林!词中一唱三叹地表达了这样位失意英雄的尴尬处境与悲愤心情。上阕先写作者失意闲居的牢骚。头二句,以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和功名的困惑与思考。

  轩,高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僚戴的礼帽。轩冕代指官位爵禄。首句典出《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官职不是一个人自身的根本之物,只是一种偶然而来寄附于人的外物)。这里借用庄子的话,表明作者在政治失意之后对功名事业感到难以捉摸。“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二句承上说自己丢官之后,重重愁恨无计消除;百无聊赖之际,连美好的风光也象是竖起坚墙,存心不让人欣赏解闷。接下来三句,连用两个典故,自述身世,感叹事业无成,人空老大,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药笼功名”,用《旧唐书。元行冲传》:“元行冲劝当权的狄仁杰留意储备人材,喻之为备药攻病,并自请为”药物之末“,仁杰笑而谓之曰:”此君正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酒垆身世“,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未遇时,曾与妻卓文君在临邛市场上当垆卖酒。这三句连起来,意思是:我本来当之无愧地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求取功名应是分内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如今竟埋没于民间;最可惜的是,白发满头,来日不多,今生要实现理想大概不可能了!”浩歌“二句写歌曲抒发愁怀,并以张良、韩信、萧何”三杰“(《史记。高祖纪》)比自己与座中的友人,词情于是振起。

  下阕紧承上阕歇拍以倔强坚毅的态度,表明自己虽遭万千磨难,但壮志不泯,下阕头三句:“人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通过黄菊凋零与红梅争发,表明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是紧承“坐中三杰”而领以“休叹”二字,尤觉振奋。这是与友人共勉。“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这两句以空间的意象正面表达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西望”特有所指。作者词中屡屡以“西北”代指沦陷的北方。这里的“西望”,应是“西北望”之省写,即遥望中原地区;《水龙吟》中“举头西北浮云”,《菩萨蛮》中“西北望长安”等等,含意与此略*。醉中尚揩眼西北而望,这就表明自比寒梅的作者之所以壮志不衰,自我磨厉,其原因在于他意识到危难中的祖国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去解救,故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北伐。但“孤鸿明灭”的象征性描写则又表明作者深知国势衰微,而志士因备受压抑打击,力量比较孤单,一时难以振兴。正是有此清醒的认识,才有了下面三句的悲愤叹息:“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岳飞《满江红》词高唱“怒发冲冠”,感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并担心“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者在这里也叹息万事如浮云,空自发冲冠,可见当时的爱国志士们,面对危难的时局都有相同的感受与痛苦。词的结拍“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以景结情,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来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末句盖本于韩愈《东方半明》诗:“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太白,即金星。《史记。天官书》索隐引《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这里虽然境界萧瑟,情调悲伤,但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孤标红梅,怒发冲冠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仍然能够使人看到作者对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在感情上激起强烈的共鸣此词与作者借助比兴而委曲言情的“潜气内转”之作不同,其主要表现方法是激情迸发,直抒胸臆。由于感情浓郁,气势凌厉,虽然较多直说,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古诗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解释

  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念奴娇: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

  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