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

首页 / 诗词 / | 2022-10-03 00:00:00 诗词鉴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1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张上阵杀敌,赞关、张七绝一首: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玄德计破黄巾,赞玄德七绝一首: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为宦官所杀,叹何进七绝一首: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李肃献赤兔马与吕布,七绝一首: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第四回 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丁管怒骂董卓,卓斩之,叹丁管七绝一首: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被废后居于永安宫,吟双燕诗一首: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少帝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一首: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伍孚行刺董卓未果,被杀,赞伍孚七绝一首: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斩了贼将华雄,赞关公七绝一首: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玄德、关、张奋起神威,杀败吕布,古风一首: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宴请董卓,唤貂蝉出见,赞貂蝉浣溪沙词一首: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赞貂蝉七律一首: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又七绝一首: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董卓不听李儒之言,李儒长叹而出,叹董卓七绝一首: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在受禅台受诛,叹董卓七绝一首: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王允不听众言,杀了蔡邕,叹王允七绝一首: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王允被李、郭二贼所杀,赞王允五律一首: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之父曹嵩被张闿所杀,七绝一首: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2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曹操指玄德为英雄,玄德大惊,失手落箸,借惊雷掩饰过了,赞玄德七绝一首:

  勉从虎穴暂屈身,说破英雄惊**。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玄德借兵伐袁术,实欲遁走,叹玄德七绝一首: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袁术病死于江亭,七律一首:

  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 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祢衡被黄祖杀,叹祢衡七绝一首: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吉*欲谋曹操,为操所获,受尽刑罚而自杀,五律一首: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第二十四回 *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董承衣带诏事泄遭斩,叹董承五律一首: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叹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七绝一首:

  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 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董贵妃身怀龙种而被曹操所杀,叹董贵妃七绝一首: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 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曹操得天报而防备劫营,致使张飞之计失败,叹玄德七绝一首: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得赤兔马而喜,为得一日而见兄长故也,叹关公七绝一首: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公前往河北寻兄,历经五关,斩将六员,叹关公七律一首: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玄德、关、张古城相会,百感交集,赞三人情义七绝一首: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 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许贡家客三人为主报仇,杀身成仁,赞三人七绝一首: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 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孙策为于吉阴魂所缠,病重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赞孙策五律一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许攸之计不见用,因而投曹,叹袁绍七绝一首: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沮授囚中苦谏袁绍,袁绍怒叱之,叹袁绍七绝一首: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 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沮授盗曹操军中马,操斩之,厚葬,赞沮授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3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田丰被逢纪所谮,自刎于狱中,七绝一首: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病势转重,身死,七律一首: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审配誓死不降曹操,面北受刑,叹审配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随曹操北征乌桓,行军途中染病而逝,赞郭嘉五律一首: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玄德与刘表对饮,因酒后失言而去,赞玄德七绝一首: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蔡瑁欲诬玄德谋反,以玄德之名于墙壁上作五绝一首: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玄德跃马过檀溪,苏轼有古风一首: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 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 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单福(徐庶)欲投玄德,于道上作歌一首: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 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走马荐诸葛,赞徐庶七绝一首: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母高义,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尽,后人作徐母赞歌一首: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秋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玄德前往隆中,田间农夫吟唱孔明所教诗歌,乃是五律一首: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古风一首,赞南阳隆中风景: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 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优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二顾草庐,闻得酒肆中有人作歌,乃石广元、孟公威也,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绩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二人又作一歌曰:

  *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玄德来到草庐,见一少年抱膝而歌,乃孔明之弟诸葛均也,其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方欲离开,只见一人骑驴前来,乃孔明岳父黄承彦也,吟梁父吟一首: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雪天访孔明未果,七律一首: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孔明卧于草庐之中,良久方醒,吟五绝一首:

  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隆中对策,玄德豁然开朗,赞孔明七绝一首: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孔明言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山林,叹孔明七绝一首: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古风一首: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徐氏为夫孙翊报仇,杀了仇人,赞徐氏七绝一首:

  才节双全世所无,奸回一旦受摧锄。 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孔明火烧博望,败走夏侯敦,七绝: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为曹操所杀,赞孔融五律一首: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刘表亡,叹刘表七绝一首: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 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诸葛火烧新野,曹军大乱,七绝一首: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 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4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七擒七制蛮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空城退敌,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张苞身亡,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人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5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襟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孔明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后人有诗赞曰: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火烧司马懿,不期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建兴十二年秋,孔明归天,寿五十四岁,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诗叹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元微之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孔明临终授计,马岱斩魏延,后人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孔明卒后,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杜工部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从弟文叔之妻,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断其鼻,懿闻而贤之,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后人有诗曰: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司马懿斩曹爽,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懿赞其义人也,遂复旧职,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间施密计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卒时寿七十一岁后人有诗曰: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司马昭被姜维困在铁笼山,后人有诗赞姜维曰: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张皇后被司马师白练绞死,后人诗叹曰:

  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文鸯一人四五番杀退魏将,后人有诗赞文鸯曰: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1)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1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张上阵杀敌,赞关、张七绝一首: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玄德计破黄巾,赞玄德七绝一首: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为宦官所杀,叹何进七绝一首: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李肃献赤兔马与吕布,七绝一首: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第四回 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丁管怒骂董卓,卓斩之,叹丁管七绝一首: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被废后居于永安宫,吟双燕诗一首: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少帝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一首: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伍孚行刺董卓未果,被杀,赞伍孚七绝一首: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斩了贼将华雄,赞关公七绝一首: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玄德、关、张奋起神威,杀败吕布,古风一首: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宴请董卓,唤貂蝉出见,赞貂蝉浣溪沙词一首: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赞貂蝉七律一首: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又七绝一首: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董卓不听李儒之言,李儒长叹而出,叹董卓七绝一首: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在受禅台受诛,叹董卓七绝一首: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王允不听众言,杀了蔡邕,叹王允七绝一首: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王允被李、郭二贼所杀,赞王允五律一首: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之父曹嵩被张闿所杀,七绝一首: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2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曹操指玄德为英雄,玄德大惊,失手落箸,借惊雷掩饰过了,赞玄德七绝一首:

  勉从虎穴暂屈身,说破英雄惊**。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玄德借兵伐袁术,实欲遁走,叹玄德七绝一首: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袁术病死于江亭,七律一首:

  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 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祢衡被黄祖杀,叹祢衡七绝一首: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吉*欲谋曹操,为操所获,受尽刑罚而自杀,五律一首: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第二十四回 *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董承衣带诏事泄遭斩,叹董承五律一首: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叹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七绝一首:

  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 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董贵妃身怀龙种而被曹操所杀,叹董贵妃七绝一首: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 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曹操得天报而防备劫营,致使张飞之计失败,叹玄德七绝一首: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得赤兔马而喜,为得一日而见兄长故也,叹关公七绝一首: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公前往河北寻兄,历经五关,斩将六员,叹关公七律一首: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玄德、关、张古城相会,百感交集,赞三人情义七绝一首: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 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许贡家客三人为主报仇,杀身成仁,赞三人七绝一首: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 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孙策为于吉阴魂所缠,病重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赞孙策五律一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许攸之计不见用,因而投曹,叹袁绍七绝一首: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沮授囚中苦谏袁绍,袁绍怒叱之,叹袁绍七绝一首: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 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沮授盗曹操军中马,操斩之,厚葬,赞沮授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3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田丰被逢纪所谮,自刎于狱中,七绝一首: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病势转重,身死,七律一首: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审配誓死不降曹操,面北受刑,叹审配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随曹操北征乌桓,行军途中染病而逝,赞郭嘉五律一首: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玄德与刘表对饮,因酒后失言而去,赞玄德七绝一首: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蔡瑁欲诬玄德谋反,以玄德之名于墙壁上作五绝一首: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玄德跃马过檀溪,苏轼有古风一首: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 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 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单福(徐庶)欲投玄德,于道上作歌一首: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 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走马荐诸葛,赞徐庶七绝一首: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母高义,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尽,后人作徐母赞歌一首: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秋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玄德前往隆中,田间农夫吟唱孔明所教诗歌,乃是五律一首: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古风一首,赞南阳隆中风景: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 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优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二顾草庐,闻得酒肆中有人作歌,乃石广元、孟公威也,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绩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二人又作一歌曰:

  *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玄德来到草庐,见一少年抱膝而歌,乃孔明之弟诸葛均也,其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方欲离开,只见一人骑驴前来,乃孔明岳父黄承彦也,吟梁父吟一首: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雪天访孔明未果,七律一首: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孔明卧于草庐之中,良久方醒,吟五绝一首:

  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隆中对策,玄德豁然开朗,赞孔明七绝一首: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孔明言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山林,叹孔明七绝一首: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古风一首: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徐氏为夫孙翊报仇,杀了仇人,赞徐氏七绝一首:

  才节双全世所无,奸回一旦受摧锄。 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孔明火烧博望,败走夏侯敦,七绝: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为曹操所杀,赞孔融五律一首: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刘表亡,叹刘表七绝一首: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 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诸葛火烧新野,曹军大乱,七绝一首: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 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4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七擒七制蛮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空城退敌,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张苞身亡,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人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5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襟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孔明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后人有诗赞曰: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火烧司马懿,不期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建兴十二年秋,孔明归天,寿五十四岁,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诗叹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元微之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孔明临终授计,马岱斩魏延,后人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孔明卒后,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杜工部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从弟文叔之妻,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断其鼻,懿闻而贤之,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后人有诗曰: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司马懿斩曹爽,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懿赞其义人也,遂复旧职,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间施密计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卒时寿七十一岁后人有诗曰: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司马昭被姜维困在铁笼山,后人有诗赞姜维曰: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张皇后被司马师白练绞死,后人诗叹曰:

  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文鸯一人四五番杀退魏将,后人有诗赞文鸯曰: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2)

——三国演义有感 (菁华5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很多人读过,也对此书有独到的见解,我自然无法与他们相比。此刻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与此书的一段情缘。因为此书确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生活中三国犹如形影不离的朋友,时时的在我的身旁,伴我成长。有时他犹如一位风度翩翩的将军,勇力无比;有时又是一位聪明过人的谋士,才智超群;有时似乎又变成了妩媚的女子,丰韵迷人。它总是以不同的姿态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每一次见它都会有种如新的感觉,从而使我对它始终依依不舍。

  从记事起,三国便会时不时地溜到我和母亲这里,与我玩耍。至今犹记小时三国中的人物,淘气的从我母亲的口中跳到我的耳中的情景。自此我慢慢得明白了曹操是个坏人,刘备是个好人。

  要说我对她产生喜欢之情应该是在小学了。当时课本中有一篇《草船借箭》的文章,使我突然感到原来三国这末的漂亮。如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痛恨与周瑜的小肚鸡肠而崇拜与诸葛的足智多谋。我与三国此时的情缘便有犹如一个男孩喜欢女孩往往是起始与被她局部魅力打动而已。

  自己对三国初次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属在初中了。此时我发现,原来三国和我一样性别为男,因为其中充满了血气方刚。我时时地崇拜于其中的英雄。像赵云、关羽之类的大将便很长时间内在我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那时他们都早已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其中关羽算是给我印象最深,产生影响最大的人物了。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的壮举是我当时在同学们之间常夸奖的典范。在那时我也常常在梦中,骑着赤兔战马,拿着青龙偃月,横刀立于敌人帐前,小闭丹凤,抚须大喊一声:我来也,快快下马受降!那感觉至今津津有味。

  但没过多久,我便发现原来这群我所崇拜英勇无畏的将军常常听令与一位羽扇纶巾的人物,他便是诸葛亮了。从此我便开始将重点转移到这位姓诸葛的先生的身上了。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当时确有一段时间让我如醉如痴!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都让我感到他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魅力。这种对他的崇敬直到听了易中天老师的评论才有所收敛。

  在上初三的暑假中,又一次读三国便是另一番滋味了。此时的我已不在乎事件是发生在刘备方还是曹操方。我也常常为孟德献刀一事而叹其英勇,为关羽之死而感慨,为诸葛的六出*而思索。

  到了高中,听完语文课本中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段故事后,便又拾起三国,重新审视,竟然发掘其中的内容竟是如此的令人回味。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处事态度,行为方式,及人物的性情品格都让我有所感、所思、所想。在这段时间中也便喜欢上曹孟德,因为我越发地感到曹操那独到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是其他人无法比的。例如他的才气乃刘备不能比的,他的胆识乃刘表所不能比的,他的治军之道乃袁绍不能比。我此时心中的曹操在政治上极有远见,重视人才。遇事果断,不优柔寡断,勇于改革,勇于进取。在军事上,多谋善断,察纳雅言是个不可多得的领导级人物。

  当易中天评三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时,我再次拿起了三国演义,在易先生的带领下便又一次随着他的思路比较深刻地对此进行了学*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以另一种角度去客观地看待三国。我感到我得三国在这段时间中是最有魅力了。

  到大学,看了许多他人点评三国的书籍,随着自己阅历的加宽,三国便又成熟了许多。重读三国便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不同于往常的感觉。此刻的我从三国之中学到了仁德之心,爱国之心,学到了处世之态,交往之情。三国以俨然成为了我生命历程的指示图。司马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诸葛亮屡遭挫折和败绩而不动摇的韧心常令我叹服,因此我也在处事之中慢慢的学*着他们的优点。三国之中,我已明白了有志者方有可能成功,所以我练就志向,有恒者方能成功,因此我练就毅力!

  *来在这本书中我又领悟到了一些领导的哲学观。后来又想到了一些德治与法治的不同之处。这些依然是我至今在思考在探索的问题。时间在走,而我与她的情缘也在发展。

  现在想想,十几年来读三国,我读到了什莫呢?读到了国家兴衰,读到了民族大义。读到了顽强拼搏,读到了聪明智慧。读到了领导之才,读到了美貌妩媚。

  既然今生与三国有缘,那就让我们的缘分更加持久吧!

  我是一个小书迷,看过许多书,其中,最令我深受启发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征战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诸侯四起,群雄逐鹿。书中情节的生动描述,人物的鲜明刻画,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曹操的狡诈多疑、刘备的仁义宽厚、关羽的忠勇无双、周瑜的英姿勃发,尤其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计谋,成就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难要用智慧取胜,切不可鲁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围棋比赛来说吧:在那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很快就占尽先机,我连连退缩,一时感觉无力招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情急之中,突然发现他的一个并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表明上我疲于应战,实际在为进攻做准备,我绕到了对方的漏洞处,出其不意的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切断了两处断点,成功的将他的一地棋分开,很快便豁然开朗,扭转乾坤。我势如破竹,越勇,终于拿下这盘棋。

  《三国演义》是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谋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经典名著,它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小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无不各具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是最令有所感触的是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其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是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是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然降了敌,但是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算是忠,而且还是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十分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股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憋。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都想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之势不两立,只要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不是一般的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就太*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说刘备。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爱戴。《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站为什么会失败?我觉得还是没有听取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的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若敌人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答得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听雨。但是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啊,不然也不会失败了。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我大开眼界,以上几人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我受益匪浅。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让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诧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觉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一体。随着故事剧情高潮而起伏,使人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南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不少。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国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

  对于《三国演义》,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无论是电视剧、连环画还是书。从小到大,我都只看过电视剧和连环画。最*,我终于拿起了原著。

  书里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还有非常精彩的斗智斗勇的动人故事。像三英战,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都是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书里呈现的一段段意味深长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使我深深地陷进了那个年代。

  书里最聪明的人物应该是诸葛亮了,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空城计中的着冷静,草船借箭中的精彩表现,各场战役中的精妙谋略,巧布八阵图,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神秘莫测,是叫人拍手叫绝。

  再来说说关羽。关羽,一位绝对善于作战,武功了得的大英雄。单刀赴会足以体现出他的英勇与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视困难的精神,之后狭持鲁肃保全自己更能充分的看出关羽的胆与谋。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拼死护主之家眷,说明关羽的忠心。放归曹操,又体现出了他的仁义之气。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张飞,与关羽一样也是一员虎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

  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在汉中前线向北征军团公布的檄文,公开表示希望今后请将士能勤于攻击诸葛亮的缺点,才算忠于国家的人。他曾听从杨洪的建议,急速派兵驰援在汉中和曹操陷人苦战的刘备,以稳定北方防务;征求邓芝和孙权的策略;遵从马稷“攻心为上”战略,以为南征蛮夷的主要精神指导。或许这些也是他个人心中早作的决定,但他绝不居功,让优秀的部属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盖,使每个人才都能乐于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心于公事。三国鼎立中,蜀汉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屡次向曹魏攻击。

  这些优异的人才,的确都是因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虚心纳谏.的作风.才能获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诸葛亮诗》中便写道:“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广。”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评论道:“诸葛孔明之为相,敏然虚己,以求问己之示,秦汉以下为相者皆不及也。”诸葛亮不仅在培养人才上有一套,在驭用人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共同学*的。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

  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

  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岂知马谡怎肯听王*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

  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

  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

  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于历史人物,由于立场的不同,后代的评价带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正有邪,但数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或许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场则是清一色的赞扬、钦敬及仟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出国留学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3)

——三国演义好句 (菁华5篇)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

  2、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5、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6、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7、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8、"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乎完美。

  9、"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10、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好词摘抄: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3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三国演义好词:

  江东鼠辈 不敢出动 小命不长 刀下之鬼 还不退下

  汝命亡矣 用人之道 门第亲族 以才纳贤 周公不及

  问鼎天下 争夺江山 何许人也 岂敢相比

  三国演义好句:

  1)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3)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5) 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6)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7) 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8)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9)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0)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 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13)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4) 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15)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6) 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17)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8)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9) 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0)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1)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2)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3) 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4) 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5)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26)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7)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28)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9)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0) 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1)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32)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33)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3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35)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36) 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4)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此词怀古伤今,又将我带入了这部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斗争。《三国演义》肯定了人的智慧谋略,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吴国的周瑜、陆逊,蜀国的庞统、姜维,都成了后人眼中智慧的锦囊。

  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我的梦想就是——用智慧武装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胜强。1941年11月19日,黄昏时分,澳大利亚威名远扬的巡洋舰“悉尼”号和德国战舰“卢兹”号相遇。“卢兹”号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的厉害,不管“卢兹”号是逃跑还是迎战,结局都是被击沉。道麦舰长立即将战舰伪装成商船,降下德国**,换上挪威**,并且装作船已经起火,向“悉尼”号发射了“SOS”求救信号。“悉尼”号舰长巴尼特上了当,发出信号答应“卢兹”号,冰箱“卢兹”号侧面靠拢,“卢兹”号突然向“悉尼”号发射了两枚鱼雷。这时“悉尼”号发现中计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卢兹”号上的机枪大炮一起射击,“悉尼”号的船尾中弹爆炸,船舵被炸飞,被“卢兹”号炸成两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有很多,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边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热夏天的清风,让你心旷神怡;智慧是醇香的凉茶,帮你提神醒脑;智慧是永久的护肤品,让你永葆青春。让我们用智慧来武装自己!

  《三国》乃中华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和事物都写得活灵活现。

  我喜欢刘、关、张三人的义,喜欢赵、关、张等人的勇,喜欢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智,还喜欢严颜的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关云长的忠和义。

  在关公*六十年的生涯中,他驰骋疆场,策马横刀,但他不是一位莽夫,他懂的“忠”和“义”。在群将中,关公最勇,他“斩华雄酒余温”,“诸颜良,灭文丑”时,他是万人不敌的勇;在“临汇会”,“单刀会”时,他是凛不可犯的威;在“刮骨疗毒”时,他视死如归。在群将中,关公最义,在“屯土山约三事”时,关公被围,还不知刘备下落,张辽劝降时,关羽“降汉不降曹”,约定“知刘下落,便辞曹归蜀”,曹为了笼络关羽,设“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还“赠赤兔马,明送金锦袍”,甚至送了金封桂印,选了十名美女服侍关羽,可关羽还是投回刘备。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当时曹操几乎弹尽粮绝,跟在身后的不到三四百人,关羽完全可以灭曹。但是,他想起当时曹操的恩情,最终不忍下手,冒着砍头的危险,放走了曹阿满。这让后人记住的并不是他的不守军法,反到是他的义薄云天。

  不过,作者对关羽的描写也是全面的,并没有包庇他的缺点。关云长单刀赴会突出了他骄而自矜的性格,这种不可一世的骄傲导致关公败走麦城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和关羽也没多大区别,我在三年级的一段时间中,“恃物傲才”,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成绩直线下降,从上上等变成下下等,从学霸变成学渣。这种情绪保持了三个月才消失,我才有些起色,从下下等变成中上等,虽然我没有被埋在黄沙底下,可我也差点没评上“三好学生”,就像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还有,我跟关公一样粗心大意,在今年的某次考试中,我数学竟然没考到90分,这让全班大吃一惊!我在掉“金豆豆”的时候瞅了一眼试卷,看见错了4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其中计算题错的十分搞笑,我把四个得数全部抄反,你说可不可怜。当年关羽粗心败麦城,今年我会粗心没高分。

  《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中国古代思想关公被推举为“忠”、“信”、“义”于一身的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相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三国争霸一直都是文人,学者,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之一。无数风流人物悉数登场,各领风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改编自《三国志》。主要讲了蜀国、魏国和吴国三国群雄纷争,争霸王,最后却被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羽,才华横溢的曹操

  上面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曹操。他才华横溢,作出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样优美的诗句。但他太多疑了,以至于最后因为杀死了华佗,无法治头痛而死。

  一提到曹操才华横溢,我就想到了我的邻家小哥哥大奇,他的绘画技术就好比曹操作诗的才华。即使他并没有学*过绘画,但他画出来的东西都像真的一样。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他给我看他画的几把枪,当时我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就呆呆的在那望着他手上的画。我心想:如果把这幅画挂在墙上肯定都以为这就是真的枪,真的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看着这几条笔直的线条,对他说:这几条线,你肯定是用尺画的。当然没有啦,这几条线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描出来的。看着我脸上半信半疑的'表情,他决定在我面前示范一遍。只见他的手轻轻在纸上描绘着,来不及多想,一把枪就从他的手上流了出来。正在我惊讶时,他告诉我:其实我刚开始线条也画的歪歪扭扭,只是一天天的练才画的这么好。

  小哥哥让我明白了:所有的成功不止靠天赋,还要靠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就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样。

  带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前进吧!

  这个月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是读《三国演义》,我在二十号就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引起“黄巾之乱”,后来各路英雄相继出世,割据一方。这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而正是因为这些战争,才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后来刘备去世了,便让刘禅登上了皇位,可是刘禅昏庸无能,导致蜀国被魏国邓艾所灭,随后魏国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司马炎即位大晋皇帝后,即南下讨伐孙吴,吴国不战而降,自此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有诸葛亮、吕蒙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书中还描写了一场场精彩的战争场面,有武将之间的浴血厮杀,如“三英”战吕布。也有谋士之间的斗智斗勇,如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草船借箭》这一章。

  这章主要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假借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从容不迫地说,只需要三天,周瑜暗自高兴。诸葛亮巧用天时、地利、人和,从曹军那里顺利地“借”来了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一章节的记述,充分体现了周瑜的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也反衬出诸葛亮才能高超,神奇妙算。也说明了周瑜确实不如诸葛亮,计谋上不如,周瑜想到的只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了“借箭”。胸襟上也不如,周玉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这两点也正是我喜欢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成就大业,一定要勤政为民,知人善任。不仅要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还要有广阔的胸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又一次走进了《三国演义》,走进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多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纷繁多姿,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国演义》120个章回里,我最喜欢第46章《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命他10日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夜观天象,在第三日起雾时,去曹营借了十万余支箭,真是一举多得!不仅让曹营亏损十万支箭,还为东吴增加十万支箭,难怪周瑜对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绝”之中孔明占据“智绝”一*。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遇事不再慌张,而是像诸葛亮一样,纵观全局,运筹帷幄,机智化解。虽然后世对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并不影响我将他视为榜样。

  《三国演义》中,刘氏集团成员的重情重义令我折服。关羽被曹操看中,却依旧千里迢迢寻找刘备;诸葛亮满腹才华,却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止因为它的情节,更因为它给读者传达了万世不变的思想观、价值观。“忠义”正是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价值观。

  希望你能翻开《三国演义》,去结识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智绝”闻名的诸葛孔明;以“义绝”闻名的关云长;以“奸绝”闻名的曹阿蛮,还有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他们身处乱世,横刀立马,力挽狂澜,谱写出了一折折令人叹服的英雄赞歌!

  《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

  读完一本著作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多读书,最*,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书里面一开始讲了蜀国和魏国的诞生,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吴国,三个国家有时联手,有时却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想把对方干掉;最后,魏国打败并吞并了其他两个国家,获得了胜利。书中我最新喜欢的部分是《败走华容道》,里面讲了曹操因战船和主城被诸葛亮烧了,失去了优势,还有些士兵被火烧死了,无奈他只好逃跑,跑到华容道时,他大笑起来,随从问他为什么笑,他说:“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却没在这里设下埋伏”。突然,草丛里冲出一大群伏兵,把曹兵打得屁滚尿流;重复几次后,曹操弹尽粮绝,只剩下27人,被关羽拦住,曹操恳求关羽放他走,关羽同意了。

  书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十分讲义气、关羽十分坚强、赵云非常忠诚。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空城计,全是他提出来的。

  我十分崇拜关羽,华佗曾给他刮骨疗毒,所谓的刮骨疗毒,就是先把皮切开,然后用小刀刮骨头,把毒刮掉;换作别人肯定早吓哭了,而他却镇定自若的跟别人下棋;关羽真是有着坚强毅力的大英雄!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没有人能永远高枕无忧,战争永远不会停止;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的战事,这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边有关三国时期的工作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

  《三国演义》里首要讲的是汉灵帝不睬国务,大众过得十分苦。所以张角创立了起义军,为了打压起义军,汉灵帝招兵买马。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从军因而碰上面,结拜为兄弟。后来因吕布的攻击,刘备投靠曹操,又托言攻击袁术,领了曹操的五万戎马,到徐州打败袁术,并在哪里发展起来,预备以来迎战曹操。再后来,刘备取得军师徐庶,诸葛亮,庞统与吴国一同抗击曹操,曹操变弱后,蜀吴分隔。后来,关羽被攻击而死,张飞对手下过分严峻而被手下刺死,刘备不听劝说而败病死在白帝城,太子刘禅位,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魏军进攻蜀国毫无还手之力,刘禅屈服魏军,蜀国从此消灭。

  其间,《王允巧使美人计》讲残酷的董卓被使美人计杀死,我觉得董卓恶有恶报是应该的。《刘玄德草庐三顾》讲的是:刘备为请诸葛亮做军师,先后两次不怕辛苦,千里迢迢来访问诸葛亮,诸葛亮看他有诚心,才乐意跟着他。让我悟到最深入道理的故事是《陆逊妙计烧连营》,里边讲:孙权杀了关羽,张飞,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说当即发起百万大军进攻吴国,吴国尽管人少,可是吴国是聪明的陆逊当大都督抗击蜀军,先消磨蜀军锐气,再找时机进攻,成果一举打败了蜀军。我懂得了:假如一个人不听他人的好言劝说,只想急着就事,得到的只要失利。

  《三国演义》十分风趣,能让人懂得许多常识和道理,期望我们也能读一读。

  论起三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韬光养晦的司马懿,仁义为本的刘备等无不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既是如此,那它留在世上的精髓究竟在何处,可为“太极生二仪”的精辟阵法否?或为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否?还只是一段精彩的片段否?

  试问这些在当今盛世有何之用?既不知,那此书又何以传千年而不朽。抱着此疑,复读之,时不负我,我似参悟,在此谨以已见述之——三国留给今人的无疑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说起曹操,第一印象便是奸雄,但谁敢否定给了黯淡名字的金子不会发光!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控制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有力恢复和发展。

  上述可得,曹操的才能不亚于诸葛,其谋略和多疑亦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人终有一死,化为了土,才能也便化为风,但他却有一种个人信仰与人生态度仍值得千年之后的我们所追溯——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但我依然是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曹操一生从不在乎功名利禄,名垂青史,他的心中只有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理想,刘备因仁义誉失天下,世人的看法,在刘备心中便是命,而对于曹操甚微于鸿毛。

  如今“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依旧普遍社会,曾有一位冰雪聪明的女生告诉我,由于太敏感了,在中考前她还纠结于他人对自己在评价,因此考试失利。事后才发现,说者只是无心而谈,烦恼多半是她自己想像出来。也有许多同学言:对他人的话敏感,常使我在为人处世中把握先机。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们必然是特别在乎他人在看法,一旦不如意,其痛先刀绞于心后损于其形,既然如此,为何不一起放弃?你要明白作为学生的责任,你们应该要有个人的理想,理想不需要他人的评价,更不需要你的猜疑,它只需要汗水,你没有选择在,只有汗水能浇灌理想。

  世人的看法无疑是一块巨石,而你的理想只是一个鸡蛋,人生的路上,你选择硬碰硬吗?你若有这样的勇气,又为何没有这样的实力将鸡蛋孵出鸡来,你要晓得,活物与静物始终是有天壤之别的,蛋变成鸡了,掂脚一跳,头也就过去了。

  活着,为什么还要在乎别人的目光,只要我们自己问心无愧,我们的人生可以活得更加轻松,其实真的没必要背负着别人的目光,加重自己的压力。佘华曾在《活着〉一书中诠释了福贵究竟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下是生活还是幸存,他说得很好,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富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

  毕竟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不在乎昨日,今日,明日以至任何的看法,努力地朝着个人的理想前进,也许不被人理解,但少了一份痛。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它主要讲述了,汉朝末年,汉朝气数将尽,于是分裂成了三个帝国:东吴、魏国、蜀国,因魏国强势,吴、蜀便联手抵抗魏,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司马一族趁三国空虚,将魏王谋害了,并将蜀、吴给灭了,成立了一个新帝国:晋国。

  导致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力。当魏国打来时,他仍然只知享乐,不去抵抗,哪怕姜维再怎么提醒,刘禅也不听,只听奸臣所言。看到这时,我生气极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皇帝,只想着享乐,不听忠臣所言,刘备在临死之前,再三告诉刘禅,要听诸葛亮和姜维之言,可当魏国两千人打来时,刘禅连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几十万的人,只听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维一看,无力回天,自刎而亡。我为蜀国感到伤感,一代代猛将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国之手。

  我们不能像刘禅一样只知道享乐。记得以前,一次周末,我因为只记得玩,把作业给忘了,直到周日晚上才想起来,于是我疯狂地补做,结果第二天因为马虎,吴老师罚我把周末的作业重新再写两遍。

  《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其中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做事须小心,不能像关羽那样大意失荆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说到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便会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天下归晋等。本书作者罗贯中把人物、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体现出人物的性格鲜明的特点: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这些人物是我们最熟悉的,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是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丛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我却认为要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确定,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的阴险,而是因为曹操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军之下。这时,曹操并不是因为关羽是他的敌人而存心想谋害他,而是认为关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曹操只好放弃关羽。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讲讲他写的诗歌了。他的诗歌的一大成就,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还有诗歌里蕴藏的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写的诗歌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凉慷慨,激发着读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言而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才风流的才子!

  其实,做人一定要有目标,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新。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只传到儿子、孙子辈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吴的三个末代皇帝——曹奂、刘禅、孙皓,跪拜在五晋皇帝司马炎驾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人们不会忘记:现在这位被人三呼万岁的人的爷爷司马懿,当初在曹操手下,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这就是历史!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战争,以及给人名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为蜀汉立下了赫赫功劳、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孙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赞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当然是那“常山赵子龙”(即赵云)是也!只见他在《长坂坡》这场战役中,斩杀敌将五十多人,砍断帅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况下,还忠心于刘备,他的威风令世人赞叹,吓得曹军抱头鼠窜

  在《三国演义》,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是关羽,他的英雄事迹可多了!他的忠义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马坡》、《千里走单骑》来说吧!自从关羽暂时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他十分好,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可是,关羽天天想着大哥——刘备。报答曹操,关羽打败了袁绍,最后又千里走单骑,离开了曹操,还把所有的赏赐留在了住宅里令曹操和其他武将惊奇不已,曹操还送了关羽一件战袍。可是,关羽却把新的战袍穿在里面,把旧的战袍穿在外面,曹操一问,才知道,旧战袍是刘备送的。

  关羽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忠义思想。他的忠义刚好和中华文化相吻合,这也是《三国演义》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国鼎立的年代,许多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赵云、关羽、刘备、诸葛亮……等。

  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地学*、奋斗、拼搏,为的就是那心中无愧的选择!赵云,这位五虎将军在长板战乱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拼死保护刘备的妻儿老小?为什么他在长板坡肯把马让给刘备的夫人?因为他心中有他那无愧的选择,他最终把精神转化为一种动力——从曹操八十三万军中冲了出来,这不禁让人回忆起那首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的诗:“血染争袍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要常山赵子龙!”糜夫人在当阳板坡中,身受重伤,赵云找到她时,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赵云三番五次请她上马,她却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为了不连累阿斗和赵云,为了让赵云顺利冲出包围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典韦,他是曹操的贴身将领,率领虎卫军,为了保护曹操,他不惜舍去性命,他手无寸铁,身无片甲的保护曹操,人们都说曹操是乱世枭雄,可为什么这么值得典韦保护呢?因为他选择了曹操,就要为曹操效力,他认为为曹操付出生命是应该的,这难道不是从心灵上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吗?这是他心灵深处的大义,是为国奋斗而义无返顾的大义。

  请让我们从内心,从心灵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吧!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上的大无畏的问心无愧的选择。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之所以能**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