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

首页 / 诗词 / | 2022-10-03 00:00:00 诗词鉴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1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张上阵杀敌,赞关、张七绝一首: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玄德计破黄巾,赞玄德七绝一首: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为宦官所杀,叹何进七绝一首: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李肃献赤兔马与吕布,七绝一首: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第四回 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丁管怒骂董卓,卓斩之,叹丁管七绝一首: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被废后居于永安宫,吟双燕诗一首: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少帝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一首: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伍孚行刺董卓未果,被杀,赞伍孚七绝一首: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斩了贼将华雄,赞关公七绝一首: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玄德、关、张奋起神威,杀败吕布,古风一首: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宴请董卓,唤貂蝉出见,赞貂蝉浣溪沙词一首: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赞貂蝉七律一首: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又七绝一首: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董卓不听李儒之言,李儒长叹而出,叹董卓七绝一首: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在受禅台受诛,叹董卓七绝一首: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王允不听众言,杀了蔡邕,叹王允七绝一首: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王允被李、郭二贼所杀,赞王允五律一首: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之父曹嵩被张闿所杀,七绝一首: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2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曹操指玄德为英雄,玄德大惊,失手落箸,借惊雷掩饰过了,赞玄德七绝一首:

  勉从虎穴暂屈身,说破英雄惊**。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玄德借兵伐袁术,实欲遁走,叹玄德七绝一首: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袁术病死于江亭,七律一首:

  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 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祢衡被黄祖杀,叹祢衡七绝一首: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吉*欲谋曹操,为操所获,受尽刑罚而自杀,五律一首: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第二十四回 *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董承衣带诏事泄遭斩,叹董承五律一首: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叹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七绝一首:

  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 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董贵妃身怀龙种而被曹操所杀,叹董贵妃七绝一首: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 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曹操得天报而防备劫营,致使张飞之计失败,叹玄德七绝一首: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得赤兔马而喜,为得一日而见兄长故也,叹关公七绝一首: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公前往河北寻兄,历经五关,斩将六员,叹关公七律一首: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玄德、关、张古城相会,百感交集,赞三人情义七绝一首: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 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许贡家客三人为主报仇,杀身成仁,赞三人七绝一首: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 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孙策为于吉阴魂所缠,病重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赞孙策五律一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许攸之计不见用,因而投曹,叹袁绍七绝一首: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沮授囚中苦谏袁绍,袁绍怒叱之,叹袁绍七绝一首: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 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沮授盗曹操军中马,操斩之,厚葬,赞沮授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3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田丰被逢纪所谮,自刎于狱中,七绝一首: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病势转重,身死,七律一首: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审配誓死不降曹操,面北受刑,叹审配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随曹操北征乌桓,行军途中染病而逝,赞郭嘉五律一首: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玄德与刘表对饮,因酒后失言而去,赞玄德七绝一首: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蔡瑁欲诬玄德谋反,以玄德之名于墙壁上作五绝一首: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玄德跃马过檀溪,苏轼有古风一首: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 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 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单福(徐庶)欲投玄德,于道上作歌一首: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 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走马荐诸葛,赞徐庶七绝一首: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母高义,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尽,后人作徐母赞歌一首: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秋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玄德前往隆中,田间农夫吟唱孔明所教诗歌,乃是五律一首: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古风一首,赞南阳隆中风景: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 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优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二顾草庐,闻得酒肆中有人作歌,乃石广元、孟公威也,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绩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二人又作一歌曰:

  *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玄德来到草庐,见一少年抱膝而歌,乃孔明之弟诸葛均也,其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方欲离开,只见一人骑驴前来,乃孔明岳父黄承彦也,吟梁父吟一首: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雪天访孔明未果,七律一首: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孔明卧于草庐之中,良久方醒,吟五绝一首:

  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隆中对策,玄德豁然开朗,赞孔明七绝一首: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孔明言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山林,叹孔明七绝一首: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古风一首: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徐氏为夫孙翊报仇,杀了仇人,赞徐氏七绝一首:

  才节双全世所无,奸回一旦受摧锄。 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孔明火烧博望,败走夏侯敦,七绝: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为曹操所杀,赞孔融五律一首: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刘表亡,叹刘表七绝一首: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 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诸葛火烧新野,曹军大乱,七绝一首: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 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4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七擒七制蛮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空城退敌,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张苞身亡,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人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5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襟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孔明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后人有诗赞曰: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火烧司马懿,不期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建兴十二年秋,孔明归天,寿五十四岁,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诗叹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元微之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孔明临终授计,马岱斩魏延,后人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孔明卒后,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杜工部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从弟文叔之妻,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断其鼻,懿闻而贤之,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后人有诗曰: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司马懿斩曹爽,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懿赞其义人也,遂复旧职,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间施密计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卒时寿七十一岁后人有诗曰: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司马昭被姜维困在铁笼山,后人有诗赞姜维曰: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张皇后被司马师白练绞死,后人诗叹曰:

  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文鸯一人四五番杀退魏将,后人有诗赞文鸯曰: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1)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1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张上阵杀敌,赞关、张七绝一首: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玄德计破黄巾,赞玄德七绝一首: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为宦官所杀,叹何进七绝一首: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李肃献赤兔马与吕布,七绝一首: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第四回 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丁管怒骂董卓,卓斩之,叹丁管七绝一首: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被废后居于永安宫,吟双燕诗一首: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少帝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一首: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伍孚行刺董卓未果,被杀,赞伍孚七绝一首: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斩了贼将华雄,赞关公七绝一首: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玄德、关、张奋起神威,杀败吕布,古风一首: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宴请董卓,唤貂蝉出见,赞貂蝉浣溪沙词一首: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赞貂蝉七律一首: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又七绝一首: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董卓不听李儒之言,李儒长叹而出,叹董卓七绝一首: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在受禅台受诛,叹董卓七绝一首: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王允不听众言,杀了蔡邕,叹王允七绝一首: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王允被李、郭二贼所杀,赞王允五律一首: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之父曹嵩被张闿所杀,七绝一首: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2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曹操指玄德为英雄,玄德大惊,失手落箸,借惊雷掩饰过了,赞玄德七绝一首:

  勉从虎穴暂屈身,说破英雄惊**。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玄德借兵伐袁术,实欲遁走,叹玄德七绝一首: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袁术病死于江亭,七律一首:

  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 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祢衡被黄祖杀,叹祢衡七绝一首: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吉*欲谋曹操,为操所获,受尽刑罚而自杀,五律一首: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第二十四回 *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董承衣带诏事泄遭斩,叹董承五律一首: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叹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七绝一首:

  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 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董贵妃身怀龙种而被曹操所杀,叹董贵妃七绝一首: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 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曹操得天报而防备劫营,致使张飞之计失败,叹玄德七绝一首: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得赤兔马而喜,为得一日而见兄长故也,叹关公七绝一首: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公前往河北寻兄,历经五关,斩将六员,叹关公七律一首: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玄德、关、张古城相会,百感交集,赞三人情义七绝一首: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 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许贡家客三人为主报仇,杀身成仁,赞三人七绝一首: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 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孙策为于吉阴魂所缠,病重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赞孙策五律一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许攸之计不见用,因而投曹,叹袁绍七绝一首: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沮授囚中苦谏袁绍,袁绍怒叱之,叹袁绍七绝一首: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 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沮授盗曹操军中马,操斩之,厚葬,赞沮授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3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田丰被逢纪所谮,自刎于狱中,七绝一首: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病势转重,身死,七律一首: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审配誓死不降曹操,面北受刑,叹审配五律一首: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随曹操北征乌桓,行军途中染病而逝,赞郭嘉五律一首: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玄德与刘表对饮,因酒后失言而去,赞玄德七绝一首: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蔡瑁欲诬玄德谋反,以玄德之名于墙壁上作五绝一首: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玄德跃马过檀溪,苏轼有古风一首: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 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 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单福(徐庶)欲投玄德,于道上作歌一首: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 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走马荐诸葛,赞徐庶七绝一首: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母高义,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尽,后人作徐母赞歌一首: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秋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玄德前往隆中,田间农夫吟唱孔明所教诗歌,乃是五律一首: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古风一首,赞南阳隆中风景: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 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优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二顾草庐,闻得酒肆中有人作歌,乃石广元、孟公威也,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绩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二人又作一歌曰:

  *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玄德来到草庐,见一少年抱膝而歌,乃孔明之弟诸葛均也,其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方欲离开,只见一人骑驴前来,乃孔明岳父黄承彦也,吟梁父吟一首: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雪天访孔明未果,七律一首: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孔明卧于草庐之中,良久方醒,吟五绝一首:

  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隆中对策,玄德豁然开朗,赞孔明七绝一首: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孔明言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山林,叹孔明七绝一首: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古风一首: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徐氏为夫孙翊报仇,杀了仇人,赞徐氏七绝一首:

  才节双全世所无,奸回一旦受摧锄。 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孔明火烧博望,败走夏侯敦,七绝: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为曹操所杀,赞孔融五律一首: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刘表亡,叹刘表七绝一首: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 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诸葛火烧新野,曹军大乱,七绝一首: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 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4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七擒七制蛮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空城退敌,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张苞身亡,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人有诗叹曰: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5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襟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孔明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后人有诗赞曰: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火烧司马懿,不期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建兴十二年秋,孔明归天,寿五十四岁,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诗叹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元微之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孔明临终授计,马岱斩魏延,后人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孔明卒后,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杜工部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从弟文叔之妻,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断其鼻,懿闻而贤之,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后人有诗曰: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司马懿斩曹爽,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懿赞其义人也,遂复旧职,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间施密计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卒时寿七十一岁后人有诗曰: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司马昭被姜维困在铁笼山,后人有诗赞姜维曰: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张皇后被司马师白练绞死,后人诗叹曰:

  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文鸯一人四五番杀退魏将,后人有诗赞文鸯曰: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2)

——三国演义好句 (菁华5篇)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

  2、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5、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6、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7、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8、"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乎完美。

  9、"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10、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好词摘抄: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3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三国演义好词:

  江东鼠辈 不敢出动 小命不长 刀下之鬼 还不退下

  汝命亡矣 用人之道 门第亲族 以才纳贤 周公不及

  问鼎天下 争夺江山 何许人也 岂敢相比

  三国演义好句:

  1)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3)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5) 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6)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7) 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8)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9)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0)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 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13)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4) 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15)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6) 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17)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8)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9) 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0)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1)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2)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3) 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4) 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5)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26)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7)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3)

——三国演义有感 (菁华5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很多人读过,也对此书有独到的见解,我自然无法与他们相比。此刻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与此书的一段情缘。因为此书确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生活中三国犹如形影不离的朋友,时时的在我的身旁,伴我成长。有时他犹如一位风度翩翩的将军,勇力无比;有时又是一位聪明过人的谋士,才智超群;有时似乎又变成了妩媚的女子,丰韵迷人。它总是以不同的姿态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每一次见它都会有种如新的感觉,从而使我对它始终依依不舍。

  从记事起,三国便会时不时地溜到我和母亲这里,与我玩耍。至今犹记小时三国中的人物,淘气的从我母亲的口中跳到我的耳中的情景。自此我慢慢得明白了曹操是个坏人,刘备是个好人。

  要说我对她产生喜欢之情应该是在小学了。当时课本中有一篇《草船借箭》的文章,使我突然感到原来三国这末的漂亮。如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痛恨与周瑜的小肚鸡肠而崇拜与诸葛的足智多谋。我与三国此时的情缘便有犹如一个男孩喜欢女孩往往是起始与被她局部魅力打动而已。

  自己对三国初次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属在初中了。此时我发现,原来三国和我一样性别为男,因为其中充满了血气方刚。我时时地崇拜于其中的英雄。像赵云、关羽之类的大将便很长时间内在我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那时他们都早已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其中关羽算是给我印象最深,产生影响最大的人物了。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的壮举是我当时在同学们之间常夸奖的典范。在那时我也常常在梦中,骑着赤兔战马,拿着青龙偃月,横刀立于敌人帐前,小闭丹凤,抚须大喊一声:我来也,快快下马受降!那感觉至今津津有味。

  但没过多久,我便发现原来这群我所崇拜英勇无畏的将军常常听令与一位羽扇纶巾的人物,他便是诸葛亮了。从此我便开始将重点转移到这位姓诸葛的先生的身上了。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当时确有一段时间让我如醉如痴!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都让我感到他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魅力。这种对他的崇敬直到听了易中天老师的评论才有所收敛。

  在上初三的暑假中,又一次读三国便是另一番滋味了。此时的我已不在乎事件是发生在刘备方还是曹操方。我也常常为孟德献刀一事而叹其英勇,为关羽之死而感慨,为诸葛的六出*而思索。

  到了高中,听完语文课本中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段故事后,便又拾起三国,重新审视,竟然发掘其中的内容竟是如此的令人回味。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处事态度,行为方式,及人物的性情品格都让我有所感、所思、所想。在这段时间中也便喜欢上曹孟德,因为我越发地感到曹操那独到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是其他人无法比的。例如他的才气乃刘备不能比的,他的胆识乃刘表所不能比的,他的治军之道乃袁绍不能比。我此时心中的曹操在政治上极有远见,重视人才。遇事果断,不优柔寡断,勇于改革,勇于进取。在军事上,多谋善断,察纳雅言是个不可多得的领导级人物。

  当易中天评三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时,我再次拿起了三国演义,在易先生的带领下便又一次随着他的思路比较深刻地对此进行了学*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以另一种角度去客观地看待三国。我感到我得三国在这段时间中是最有魅力了。

  到大学,看了许多他人点评三国的书籍,随着自己阅历的加宽,三国便又成熟了许多。重读三国便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不同于往常的感觉。此刻的我从三国之中学到了仁德之心,爱国之心,学到了处世之态,交往之情。三国以俨然成为了我生命历程的指示图。司马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诸葛亮屡遭挫折和败绩而不动摇的韧心常令我叹服,因此我也在处事之中慢慢的学*着他们的优点。三国之中,我已明白了有志者方有可能成功,所以我练就志向,有恒者方能成功,因此我练就毅力!

  *来在这本书中我又领悟到了一些领导的哲学观。后来又想到了一些德治与法治的不同之处。这些依然是我至今在思考在探索的问题。时间在走,而我与她的情缘也在发展。

  现在想想,十几年来读三国,我读到了什莫呢?读到了国家兴衰,读到了民族大义。读到了顽强拼搏,读到了聪明智慧。读到了领导之才,读到了美貌妩媚。

  既然今生与三国有缘,那就让我们的缘分更加持久吧!

  我是一个小书迷,看过许多书,其中,最令我深受启发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征战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诸侯四起,群雄逐鹿。书中情节的生动描述,人物的鲜明刻画,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曹操的狡诈多疑、刘备的仁义宽厚、关羽的忠勇无双、周瑜的英姿勃发,尤其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计谋,成就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难要用智慧取胜,切不可鲁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围棋比赛来说吧:在那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很快就占尽先机,我连连退缩,一时感觉无力招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情急之中,突然发现他的一个并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表明上我疲于应战,实际在为进攻做准备,我绕到了对方的漏洞处,出其不意的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切断了两处断点,成功的将他的一地棋分开,很快便豁然开朗,扭转乾坤。我势如破竹,越勇,终于拿下这盘棋。

  《三国演义》是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谋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经典名著,它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小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无不各具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是最令有所感触的是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其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是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是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然降了敌,但是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算是忠,而且还是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十分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股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憋。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都想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之势不两立,只要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不是一般的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就太*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说刘备。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爱戴。《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站为什么会失败?我觉得还是没有听取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的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若敌人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答得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听雨。但是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啊,不然也不会失败了。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我大开眼界,以上几人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我受益匪浅。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让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诧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觉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一体。随着故事剧情高潮而起伏,使人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南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不少。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国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

  对于《三国演义》,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无论是电视剧、连环画还是书。从小到大,我都只看过电视剧和连环画。最*,我终于拿起了原著。

  书里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还有非常精彩的斗智斗勇的动人故事。像三英战,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都是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书里呈现的一段段意味深长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使我深深地陷进了那个年代。

  书里最聪明的人物应该是诸葛亮了,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空城计中的着冷静,草船借箭中的精彩表现,各场战役中的精妙谋略,巧布八阵图,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神秘莫测,是叫人拍手叫绝。

  再来说说关羽。关羽,一位绝对善于作战,武功了得的大英雄。单刀赴会足以体现出他的英勇与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视困难的精神,之后狭持鲁肃保全自己更能充分的看出关羽的胆与谋。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拼死护主之家眷,说明关羽的忠心。放归曹操,又体现出了他的仁义之气。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张飞,与关羽一样也是一员虎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

  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在汉中前线向北征军团公布的檄文,公开表示希望今后请将士能勤于攻击诸葛亮的缺点,才算忠于国家的人。他曾听从杨洪的建议,急速派兵驰援在汉中和曹操陷人苦战的刘备,以稳定北方防务;征求邓芝和孙权的策略;遵从马稷“攻心为上”战略,以为南征蛮夷的主要精神指导。或许这些也是他个人心中早作的决定,但他绝不居功,让优秀的部属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盖,使每个人才都能乐于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心于公事。三国鼎立中,蜀汉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屡次向曹魏攻击。

  这些优异的人才,的确都是因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虚心纳谏.的作风.才能获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诸葛亮诗》中便写道:“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广。”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评论道:“诸葛孔明之为相,敏然虚己,以求问己之示,秦汉以下为相者皆不及也。”诸葛亮不仅在培养人才上有一套,在驭用人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共同学*的。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

  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

  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岂知马谡怎肯听王*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

  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

  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

  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于历史人物,由于立场的不同,后代的评价带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正有邪,但数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或许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场则是清一色的赞扬、钦敬及仟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出国留学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4)

——三国演义的作文 (菁华5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了《三国演义》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里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英雄,如:关羽、赵云、张飞、周瑜、诸葛亮等,现在他们就像一颗耀眼的、拖着尾巴的流星一样,一眨眼就不见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勇猛的张飞、典韦、马超;有机智的诸葛亮;有狡诈的曹操;有帅气的关羽、吕布;有年迈的严颜、黄忠我最喜欢的只有两人:关羽和诸葛亮。

  他们一位是刘备的丞相,一位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就像刘备的左右臂膀一样。

  先说关羽,字云长,解良人士。书上说关羽“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胸前飘洒。胯下赤兔马,倒提青龙偃月刀。”够帅了吧!

  再说关羽的义,关羽被曹操招降后,曹操对关羽“上马提巾,下马相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锦袍一件,美女十名。”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他,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挂印封金,去找哥哥与三弟去了。古城前关羽为了取得张飞的信任,刀劈蔡阳,兄弟相认。直至关羽败走麦城被活捉以后,孙权劝其投降,关羽大骂孙权,誓不投降,最终被杀,真是可惜了。

  再说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军事战略无一不通。又聪明过人,就像智慧的化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华容道,空城计,木牛流马,五丈原禳星,吓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等等,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三国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钦佩。

  《三国演义》写得很是精彩,你也来看看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罗贯中笔下的那段群雄纷争的历史,无尽的恩怨情仇以及金戈铁马,都早已幻化成一个个方块字,可是他们已走进了我的生活,我的心中。

  我喜欢张飞的果决勇武,万夫不当;我喜欢曹操的鸿鹄之志,志在千里;我喜欢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博学多才。而他们都已走进了我的生活。

  张飞,那个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曹军的人是你吗?那个率兵万人击败张郃大军的人是你吗?那个江州生擒严颜的人是你吗?没错,就是你。你用你勇敢的光芒照耀着我。让我在遇到挫折时,勇敢地面对它们,并将它们逐个击破。我发现张飞已走进了我的生活。

  曹操,那个敢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是你吗?有众多名将谋士却依然自有主张的天才是你吗?那个吟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言壮语的英杰是你吗?没错,就是你。是你教会我对稀奇古怪的世事的处理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建议又应如何对待。我发现曹操已走进了我的生活。

  诸葛亮,那个仅把千卒却敢在司马懿十万重兵前悠然抚琴的人是你吗?那个想出磅礴隆中对策的人是你吗?那个给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这一千古绝唱的忠臣是你吗?没错,是你,你用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教会我如何辨明真伪。我发现诸葛亮走进了我的生活。

  我欣赏张飞的豪迈与奔放,我也欣赏周瑜的聪慧与天才;我被关羽的威猛与忠义震撼过,也被赵云的英勇与忠诚感动过。东汉末年的一个个人物仿佛都走进了我的生活。

  一本《三国演义》让我“望尽天涯路”,一本《三国演义》余音绕梁;一本《三国演义》让大家“一杯浊酒喜相逢”。于是,《三国演义》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中。

  在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艺】这本书。经典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而传承学则有利于提高名族的文化素质,陶治国人的琴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如今,以‘诵读经典’热潮正在全国展开。青少年对国学*点的关注与热爱更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它是一部文采飞扬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既有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有简练概括的轮廓勾勒;于浓墨重彩中全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点缀性的次要人物也各各具特色,形象鲜眀;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作为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既不是记叙历史的全写实性文本,也不是脱离了史实的纯虚构性小说。可以说是七分真,三分假,但确实是十分好看。

  这本书从原著中精选出45个前后连贯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以生动的语娓娓道来,还有大量的插图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读起来有增几分趣味性。

  无论你是要一睹传说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代枭雄曹操的阴谋诡计,还是要一览关羽的义薄云天周瑜的英雄气短;是要看一看草船借箭。空城计的宏伟场面,还要听一听青梅煮汤的壮语豪言;是要走进一段历史,是要沉醉于古典文学妙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你还能从此书中领悟出现代生活中生存发展的智慧谋略因此更具有了明确的现实意义。

  黄老师总说:“五年级了,除了上课,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我倒不讨厌读书,可有一类书确实让我头疼,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整天打打杀杀的书。

  前不久,班里出现了一大堆“妖怪——《三国演义》。我一看到这堆东西,就两眼发昏。“一星期必须看完哦!下个星期我要测试。”黄老师撂下一句话就走了。什么,还要测试!这可怎么办呀!不行,我要开始“战斗”了!

  渐渐地,我对《三国演义》有了好感。

  我对自己要求不高,每天看十五页就行了。可刚看到章节题目我就晕了,什么《宴桃园豪杰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美鬓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听着就头大。爸爸见我心烦意乱、毛毛躁躁,就说:“放轻松,静下心去读。”

  我试着*静下来,像读故事一样去读它。读着读着,我忘了时间,也没再数什么页数,反而越看越想看,真好奇下面会讲什么。仿佛我穿越到了三国,与诸葛亮一起舌战群儒,与关羽一起单刀赴会,从这以后,我对《三国》没那么惧怕了,反倒喜欢上了它。

  周末,姐姐约我去图书馆,我拿起《三国演义》就走。

  图书馆里人真多,根本没有座位。我和姐姐溜到一个小角落里,各自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只大手拿起我的书,我猛一抬头,原来是服务员阿姨,“小朋友们,到闭馆时间了,快回家吧!”我看看手表,呀,五点半了,时间可真快。

  回家的路上,我好像还没有从书里走出来:东吴水军旌旗招展,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当中有许多的英雄人物,比如:“蜀国的关云长;吴国的周瑜;魏国的曹操……”。在三国演义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桃园三结义》。它当中的故事,是三个英雄在桃园中结拜成了兄弟,他们分别是刘玄德、关云长和张翼德。

  之后,他们说了一句话:“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必定同年同月同日死。”通过这句话,我感到了他们的同心协力,还知道了他们是真心结拜成兄弟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嘛!话说得好:“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我认为《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当中,关羽打仗是厉害,也算是英雄,但是,关羽有时候会骄傲,就拿这次他失荆州这件事来说吧!他就是一骄傲,一粗心大意,因此便失了荆州,哎!要是我,这么好的荆州,我一定护好了,才不会像他那样呢!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谦虚谨慎,不得骄傲马虎,因小失大。在故事中,曹操有一句话讲得是“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通过这一句话,我知道了曹操是一个专横跋扈,疑神疑鬼的人,他宁可自己对不起全天下的老百姓,但也不能全天下的老百姓有一个人对不起他。

  曹操也算是一代英雄,但他如果能够不要这么自私、这么小心眼儿,那他就更加能够获得民心了。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许多的道理,比如:做事要用巧妙的办法解决、要谦虚的对待,再来就是男子汉做事要能伸能缩,不能很死板。我还认为,我们应该学*曹操的谦虚、诸葛亮的聪明、周仓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菁华5篇)(扩展5)

——三国演义赏析 (菁华5篇)

  在《三国演义》前十回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当然是吕布。吕布,字奉先,他本是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

  在三英战吕布中,把吕布描写的可是威风凛凛,作者颇费笔墨描写吕布外貌:头带三叉束发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但是把吕布描写的这么完美,也不能掩盖他的人性缺点。“三姓家奴”就是张飞赠他的最好评价了。

  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同时他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李肃拿着金银珠宝去游说,吕布就杀死了他的义父丁原,投奔了董卓。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局势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呢?但吕布这样寄人篱下又祸害人家的人,是走不远的。吕布总是依附着某个军事集体,但是后来,抢了刘备的徐州,又酣战曹操,惹的事也太多了。所以,吕布这种人是学不得的。

  1、各人受了计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优入帐,优再拜于帐下曰:“家兄孟获,感丞相活命之恩,无可奉献,辄具金珠宝贝若干,权为赏军之资。续后别有进贡天子礼物。”孔明曰:“汝兄今在何处?”优曰:“为感丞相天恩,径往银坑山中收拾宝物去了,少时便回来也。”孔明曰:“汝带多少人来?”优曰:“不敢多带。只是随行百余人,皆运货物者。”孔明尽教入帐看时,皆是青眼黑面,黄发紫须,耳带金环,鬅头跣足,身长力大之士。孔明就令随*而坐,教诸将劝酒,殷勤相待。

  2、司马师见毋丘俭军退,聚多官商议。尚书傅嘏曰:“今俭兵退者,忧吴人袭寿春也。必回项城分兵拒守。将军可令一军取乐嘉城,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则淮南之卒必退矣。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若领兵径取乐嘉,更以重兵应之,破贼不难也。”师从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邓艾起兖州之兵破乐嘉城。师随后引兵到彼会合。

  3、高定即引部将鄂焕并本部兵,杀奔朱褒营来。比及离寨约有十里,山后一彪军到,乃朱褒也。褒见高定军来,慌忙与高定答话。定大骂曰:“汝如何写书与诸葛丞相处,使反间之计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忽然鄂焕于马后转过,一戟刺朱褒于马下。定厉声而言曰:“如不顺者皆戮之!”于是众军一齐拜降。定引两部军来见孔明,献朱褒首级于帐下。孔明大笑曰:“吾故使汝杀此二贼,以表忠心。”遂命高定为益州太守,总摄三郡;令鄂焕为牙将。三路军马已*。

  4、孔明正在营中忧闷,忽报:“东边救兵到了,旗上书:‘魏先锋大将王双’。”孔明问曰:“谁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孔明曰:“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又问:“谁敢迎之?”裨将谢雄应声而出。孔明与三千军去了。孔明又问曰:“谁敢再去?”裨将龚起应声要去。孔明亦与三千兵去了。孔明恐城内郝昭引兵冲出,乃把人马退二十里下寨。

  5、孔明在汉中,惜军爱民,励兵讲武,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积粮草,预备战筏,以为后图。细作探知,报入洛阳,魏主曹睿闻知,即召司马懿商议收川之策。懿曰:“蜀未可攻也。方今天道亢炎,蜀兵必不出;若我军深入其地,彼守其险要,急切难下。”睿曰:“蜀兵再来入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臣举一人往陈仓道口,筑城守御,万无一失:此人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若诸葛亮入寇,此人足可当之。”睿大喜,问曰:“此何人也?”懿奏曰:“乃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现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睿从之,加郝昭为镇西将军,命守把陈仓道口,遣使持诏去讫。

  6、司马昭入寿春,将诸葛诞老小尽皆枭首,灭其三族。武士将所擒诸葛诞部卒数百人缚至。昭曰:“汝等降否?”众皆大叫曰:“愿与诸葛公同死,决不降汝!”昭大怒,叱武士尽缚于城外,逐一问曰:“降者免死。”并无一人言降。直杀至尽,终无一人降者。昭深加叹息不已,令皆埋之。后人有诗赞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7、是日,诸葛诞令吴将朱异在左,文钦在右,见魏阵中人马不整,诞乃大驱士马径进。成倅退走,诞驱兴掩杀,见牛马驴骡,遍满郊野;南兵争取,无心恋战。忽然一声炮响,两路兵杀来:左有石苞,右有州泰,诞大惊,急欲退时,王基、陈骞精兵杀到。诞兵大败。司马昭又引兵接应。诞引败兵奔入寿春,闭门坚守。昭令兵四面围困,并力攻城。

  8、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9、孔明令蛮人哨探孟获消息,回报曰:“孟获请乌戈国主,引三万藤甲军,现屯于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聚集蛮兵,并力拒战。”孔明听说,提兵大进,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见蛮兵,不类人形,甚是丑恶;又问土人,言说即日桃叶正落,水不可饮。孔明退五里下寨,留魏延守寨。

  10、忽一日见贴下告示一道。守门者揭了,来奏曹睿。睿观之,其文曰:“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子建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皇孙曹睿,素无德行,妄自居尊,有负太祖之遗意。今吾应天顺人,克日兴师,以慰万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归命新君。如不顺者,当灭九族!先此告闻,想宜知悉。”

  11、忽报东吴遣张温与邓芝入川答礼。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邓芝、张温入。温自以为得志,昂然上殿,见后主施礼。后主赐锦墩,坐于殿左,设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礼而已。宴罢,百官送张温到馆舍。次日,孔明设宴相待。孔明谓张温曰:“先帝在日,与吴不睦,今已晏驾。当今主上,深慕吴王,欲捐旧忿,永结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张温领诺。酒至半酣,张温喜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

  12、东吴先锋朱异,引兵迎敌。两军对圆,魏军中王基出马,朱异来迎。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唐咨出马,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王基驱兵掩杀,吴兵大败,退五十里下寨,报入寿春城中。诸葛诞自引本部锐兵,会合文钦并二子文鸯、文虎,雄兵数万,来敌司马昭。正是:方见吴兵锐气堕。又看魏将劲兵来。

  13、姜维与夏侯霸商议曰:“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霸曰:“来日诈败,以埋伏之计胜之。”维曰:“司马昭乃仲达之子,岂不知兵法?若见地势掩映,必不肯追。吾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今却用此计诱之,可斩徐质矣。”遂唤廖化分付如此如此,又唤张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领兵去了。一面令军士于路撒下铁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计。

  14、孙权既亡,诸葛恪立孙亮为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谥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早有细作探知其事,报入洛阳。司马师闻孙权已死,遂议起兵伐吴。尚书傅嘏曰:“吴有长江之险,先帝屡次征伐,皆不遂意;不如各守边疆,乃为上策。”师曰:“天道三十年一变,岂得常为鼎峙乎?吾欲伐吴。”昭曰:“今孙权新亡,孙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遂令征南大将军王昶引兵十万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引兵十万攻东兴,镇南都督毋丘俭引兵十万攻武昌:三路进发。又遣弟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15、孔明在高阜处探之,窥见蛮兵已多懈怠,乃聚诸将曰:“汝等敢出战否?”众将欣然要出。孔明先唤赵云、魏延入帐,向耳畔低言,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受了计策先进。却唤王*、马忠入帐,受计去了。又唤马岱分付曰:“吾今弃此三寨,退过河北;吾军一退,汝可便拆浮桥,移于下流,却渡赵云、魏延军马过河来接应。”岱受计而去。又唤张翼曰:“吾军退去,寨中多设灯火。孟获知之,必来追赶,汝却断其后。”张翼受计而退。孔明只教关索护车。众军退去,寨中多设灯火。蛮兵望见,不敢冲突。

  16、孔明犒军已毕,班师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为前锋。延引兵方至泸水,忽然阴云四合,水面上一阵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军不能进。延退兵回报孔明。孔明遂请孟获问之。正是: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

  17、忽帐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赵云也。孔明曰:“吾自*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云厉声曰:“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愿为前部先锋!”孔明再三苦劝不住。云曰:“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孔明曰:“将军既要为先锋,须得一人同去。”言未尽,一人应曰:“某虽不才,愿助老将军先引一军前去破敌。”孔明视之,乃邓芝也。孔明大喜,即拨精兵五千。副将十员,随赵云、邓芝去讫。

  18、恪令安排车仗。方欲出府,有黄犬衔住衣服,嘤嘤作声,如哭之状。恪怒曰:“犬戏我也!”叱左右逐去之,遂乘车出府。行不数步,见车前一道白虹,自地而起,如白练冲天而去。恪甚惊怪,心腹将张约进车前密告曰;“今日宫中设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轻入。”恪听罢,便令回车。行不到十余步,孙峻、滕胤乘马至车前曰:“太傅何故便回?”恪曰:“吾忽然腹痛,不可见天子。”胤曰:“朝廷为太傅军回,不曾面叙,故特设宴相召,兼议大事。太傅虽感贵恙,还当勉强一行。”恪从其言,遂同孙峻、滕胤入宫,张约亦随入。

  19、此时先主威声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韩当、周泰大惊,急奏吴王,具言糜芳、傅士仁杀了马忠,去归蜀帝,亦被蜀帝杀了。孙权心怯,遂聚文武商议。步骘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数人皆亡,独有范疆、张达二人,现在东吴。何不擒此二人,并张飞首级,遣使送还,交与荆州,送归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则蜀兵自退矣。”权从其言,遂具沉香木匣,盛贮飞首,绑缚范疆、张达,囚于槛车之内,令程秉为使,赍国书,望猇亭而来。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二、主题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二、主题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二、主题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