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

首页 / 诗歌 / | 2022-12-02 00:00:00 诗歌,杜甫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1

  杜甫,*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歌,堪称*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杜甫作为*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极力推崇、褒誉,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在这些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中,又有三种说法最为历代治诗、治史、治学者所接受,即:“诗圣’,“诗史”,“集大成”。

  所谓“集大成”,正是对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性的经典性概括。传统上一向称杜诗的风格为“沉郁顿挫”,乃是主要取其悲抑苍劲的意味和深沉凝重的基调。的确,历代诗人,没有谁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愤激之情更深了。“沉郁顿挫”在诗中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然而,杜诗“集大成”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多方面的影响决非仅此可以概括。对于杜诗的风格,我们不能只强调一点,或者仅抓住一面,而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杜诗诗风的“沉郁顿挫”,只不过是他诗风的一个方面,至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沉郁顿挫”之后,更应该看到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多样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伟大之处。除沉郁顿挫外,杜诗中至少突出地呈现出以下几种迥异的风格: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2

  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清人方东树曰:“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进雕赋表》曰:“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沉郁顿挫的确是对杜甫诗歌部分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体现杜甫诗歌水*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3

  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由于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李白和杜甫,他们的艺术境界都是很壮阔的,可是达到这样一种壮阔境界的途径却不同。李白是运用风驰电掣、大刀阔斧的手法来达到的,而杜甫却是以体贴入微,精雕细刻,即小见大,以*求远的方法来实现的。

  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不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同样是写安史之乱,李白的写法是从大处落墨。他的《古风》第十九首,先写和神仙一起升天,升到天上从上面往下看,看到人间,接着有几句就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的政治局面——“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而杜甫笔下的安史军队是:“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通过一支沾满鲜血的箭,具体地形象地反映了国家人民深重的灾难。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出,杜甫是以体物察情的细微而见长的。

  杜甫不只是细致入微,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杜甫还有许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运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比如他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1)

——古筝的表演艺术鉴赏分析论文 (菁华3篇)

古筝的表演艺术鉴赏分析论文1

  古筝属于弹拨类乐器,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以来,古筝表演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都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具有较高的古典美艺术价值。

  [摘要]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拥有不同的表现力,古筝表演凭借其独特的古典魅力在我国瑰丽的音乐文化艺术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研究古筝表演的古典美实践入手,简单介绍了古筝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处理方式,并从演奏角度详细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才能有效增强古筝表演的古典美艺术表现力,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古筝表演者的演奏水*。

  [关键词]古筝表演;作品情感;古典美育;艺术表现力;演奏技巧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音乐素养水*也逐渐提升,对古筝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古筝表演者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掌握不同古筝形制的演奏要求和不同筝派的特点之外,还应注重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将音乐作品的生命力呈现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各项细节,充分展现出古筝作品中所蕴含的古典美艺术价值,使其在现代文明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筝表演的古典美艺术实践

  1.历史发展概况古筝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的秦国一带广为流传,故又称“秦筝”,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最初的古筝表演形式多以娱乐目的为主,到盛唐时期,社会民生发达,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和谐,古筝逐渐超越瑟和筑成为人们广泛认可和青睐的弹拨乐器。唐朝时期的古筝表演已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出“声音”,而是将“声”与“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古筝表演中的古典美艺术表现力。

  2.白居易对古筝表演传统古典美的认识白居易除了是我国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还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亲自创作的音乐诗歌共计三百余首,内容涵盖面十分丰富,从民间音乐艺术表演到宫廷演奏均有所涉及。在其以古筝为题材创作的音乐诗歌《筝》中,就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古筝表演的认识和审美看法。白居易认为,古筝在传统古典艺术文化中有着十分鲜明的定位,即所谓的雅俗共赏性。通过白居易的音乐诗歌,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关于古典美艺术的审美标准,人们更加倾向于从男性角度来欣赏古筝表演并对其进行评价,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社会时期盛行的男权文化。

  3.现代文明对古筝表演中古典美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古典美艺术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人们在解读“古典美”的含义时更加关注其内在的含蓄和凝重,即便经过岁月无情的打磨,也依然能够焕发出独特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传承、发展。古筝表演有独奏、合奏、乐队等多种演奏形式,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演奏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应与其他乐器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古筝演奏中的古典美。

  二、古筝表演中的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1.作品的情感表达

  演奏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古筝音乐作品内容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真正展示出作品的古典美艺术价值。音乐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能够引起听众情感共鸣的演奏才能称为一场成功的古筝表演。因此,古筝演奏者须提前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背景,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看法,从而演奏出既原汁原味,又能凸显出自身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仅对表演者的专业素养和演奏能力水*有着严苛的要求,还要求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古筝表演中精湛的古典美艺术文化精髓。

  2.作品的处理

  每种形式的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处理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应能够对作品进行理性、成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古筝表演中古典美的艺术表现力。具体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作品进行处理:一是音乐情绪。通常情况下,抒情类作品的节奏大多较为缓慢,演奏者应着重把握其温柔、优美的特征;欢快类作品的节奏极富感染力,需要表现得尽量欢快、活泼一些;激越类作品主要出现在一些比较庄严的重要场合,演奏者在表演时须注入更多的情感。二是速度和力度。在古筝演奏中,对于速度和力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表演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演奏的速度和力度进行适当调整,注意突出不同段落间的速度的对比,控制弹奏力度的强弱,以此表现出作品中的节奏变化。三是乐句、乐段之间的关系。在古筝音乐作品中,句与句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划分停顿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表演者在弹奏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段落、乐句之间的停顿,既要表现出作品的节奏感,也要确保整个表演的流畅性。

  三、提升古筝表演中古典美艺术表现力的途径

  1.正确掌握古筝的形制与演奏方法

  就目前而言,标准规格的古筝多为s型,长约为1.63米,有21根弦。古筝面板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桐木,框架的材料为白松,首部、尾部和周围侧板的材质则主要为红木、老红木、紫檀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古筝的外形和结构变化都始终体现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故用“仁智之器”来称赞古筝并不为过。古筝的形制风格雅致且端庄稳重,表演者应以坐姿来进行演奏,体态要端正并尽可能地处于放松状态,保持肢体的协调性和*衡性。

  表演者弹奏过程中应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视为整体,使古筝演奏更加流畅自然,同时还应学会合理运用身体不同部位去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需要。女性表演者在演奏时应注意并拢双腿,双脚的位置不宜分开过大,否则会失去古筝演奏的古典美韵味。古筝演奏中最常使用的手法是: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拨弦,主要控制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左手主要负责润色旋律、升半音和控制弦音等。

  古筝通用的指法有挑、勾、劈、撮、劈、抹等,各个筝派还有其独有的指法。新*成立后,古筝的演奏手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古筝表演者们开始尝试在弹奏过程中使用左右手交替,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左手创新技法和多声部演奏方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古筝演奏技巧,还对表演者的身姿形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总的来说,古筝表演者要想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应正确掌握古筝的形制和演奏方法,使自己的身体与整个古筝表演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上的双重审美享受,实现对传统筝乐古典美的继承。

  2.了解不同筝派的特点及演奏形式

  整体上来看,我国筝乐分为南北两派,具体又可细分为六个派系,分别是蒙古筝、山东筝、潮州筝、河南筝、浙江筝和客家筝,每种派系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演奏方法。通过对我国古筝音乐源流和表演风格的研究,不难看出各个地区的古筝音乐风格都与当地的戏曲文化、民间说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古筝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乐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地流传着。此外,不同派系的筝乐在形成与发展方面与外界环境和地域文化存在很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其演奏形式上。例如:客家筝是以《汉皋旧谱》为形成依据,音乐风格含蓄内敛,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浙江筝主要流传于浙江杭州地区,受江南丝竹影响较深,乐曲也多从琵琶曲移植而来;河南筝是由秦筝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来,其演奏形式具有“曲高和寡,妙技难工”的特点。每种筝派都有其各自的形成、发展与流传历史,演奏风格多样而迥异,作为一名古筝表演者须对这些不同筝派的特点有所了解,熟练掌握每种筝派的演奏形式,从而在演奏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充分表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古典美艺术魅力。

  3.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实现对古筝演奏古典美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古筝初级教学中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特定派系,而是以强调技能训练提升为主要教学目的,教材中包含了各个筝派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对于专业的古筝表演者而言,除了要有保留地传承流派,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跨流派传播古筝古典美艺术的重要责任,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地创新古筝表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现代筝乐作品,例如,《天涯歌女》《分飞燕》《香港之夜》《绿岛小夜曲》《一剪梅》等等,这些筝曲大多被用于一些影视作品中,不仅提高了作品的影响力,还让更多现代人了解古筝音乐的魅力。古筝音乐古朴而不失典雅,既有小桥流水般的美好恬静,也有大气磅礴的激昂,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古典美。与现代乐器相比,古筝的音色优美、秀丽、清雅,婉转的旋律中仿佛包含了种种深情,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幻想中的仙境。

  因此,古筝表演者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筝乐作品中,不仅是为了满足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需求,还是为了让古筝演奏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全新的表演方式来充分展现出古筝表演中甜美雅致的古典美韵味。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市场化是艺术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风向标,现代古筝表演者需在尊重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迎合市场需求,对筝乐作品进行适当地改编,重谱,实现古典艺术与通俗文化的完美融合,做到热情与优雅并存,充分满足当代人对古筝表演提出的新的审美要求,表演者应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当代人的心理,并将其融入作品的演奏当中,从而有效引起当代人的情感共鸣,提高艺术表现力,将古筝表演的古典美淋漓极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古筝表演的古典美艺术表现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训练过程,表演者须对不同筝派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系统化的学*和理解,在自身音乐修养的基础上用心感悟作品中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同时融入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包容性氛围下,实现对古筝表演中古典美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付娜.论古筝的演奏技法及情绪调动[J].音乐大观,2013(02).

  [2]朱丹.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及把握探析[J].黄河之声,2013(03).

  [3]刘利连.如何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及其技术再现[J].民族音乐,2012(03).

古筝的表演艺术鉴赏分析论文2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古筝艺术的基础与动力,既为古筝演奏提供动力源泉,又跟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和体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筝弹奏技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发展概况。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势、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础理论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在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弹奏时左右手指法的姿势和步骤是否正确。并且事先为学生讲解各指法较常见的弹奏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正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手势,从而确保弹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和调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对音节快慢、强弱、粗细的把握,充分展现不同曲调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时,应当针对“复*曲目”和“新学曲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新学曲目”要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即便是节奏较快的曲目,也要从慢练开始。此外,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技巧手法比较复杂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节、分阶段逐层练*,在各章节熟练之后再融合练*,逐个击破训练的重难点。在学*新曲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复*已学过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并且指引学生根据已熟悉的曲目总结弹奏技巧和规律,并根据新曲目类型加以实践检验。此外,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弹奏训练,通过举办各种晚会、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台,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形成听觉与感觉的沟通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认知标准。

古筝的表演艺术鉴赏分析论文3

  古筝热悄然兴起,*年来,石家庄业余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对孩子的音乐学*、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针对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现状,本文主要从它的机构、从教人员、学生及家长四方面来分析的。

  一、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机构

  (一)办学机构方面

  业余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式灵活多样,教育对象广泛普遍,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至为培养专门音乐人才铺垫基础。石家庄的业余音乐教育在*的帮助和社团的努力下,逐步形成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业余音乐教育体制、机构和网点。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机构简要情况概述如下:

  1.群艺馆。这类机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主要负责开展音乐辅导活动,通过举办群众性业余演出或开设各种音乐专题讲座培训班,来提高群众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省群艺馆也开设业余古筝培训班,古筝教师1名,**学*者23名,儿童11名,授课方式主要是大课(6人以上),还有一对一小课。学费20元左右。

  2.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类机构是青少年校外文化娱乐活动和业余教育场所,主要是由*教育部门或共青团组织主办。这类机构所进行的社会音乐教育是对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极其有效的补充。师资上要求比较严谨,就业余古筝教学来说,必须是专业院校毕业,有教师资格证,有大课授课经验的古筝专业教师。而学费收取在全市是较低的,大课每节20元,小课50元,比其它办学机构学费都低,这就适应了普及教育的发展要求。这类机构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兴趣为主的教学目的。

  3.琴行。琴行--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自产生以来就被承载着传播、普及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石家庄还有很多琴行实行乐器销售和业余音乐教学为一体,开设各种乐器类教学当然也包括古筝教学。琴行和民办艺校作为业余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辅助载体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些组织或机构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或主要以盈利为主,对教学不负责任,其音乐教育教学品质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二)考级机构方面

  业余音乐考级作为引导、推动和规范社会业余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质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业余古筝学*后,石家庄业余古筝考级也遇到分家局面。每年由不同的单位主办业余音乐考级,像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民族管弦乐团主办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单位自发组织的考级机构等。但受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得多家机构争办考级,乱发证现象、考级形式化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一来业余音乐考级根本起不到推动业余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的从教者

  (一)从教者的文化水*及专业素质

  目前,石家庄业余古筝教师队伍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各大音乐院校毕业的古筝专修学生(科班)、专业演员等。这些人都受过较系统的音乐训练和学*,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特长从事业余古筝教育。对前来求学的学生一般都要做一些选择,如根据学生音乐素质、音乐基础等因素择优招收、教学过程中视学生适应与否也进行优胜劣汰。还有一部分古筝老师根本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专业训练,也没有文凭,甚至不是古筝专业,见古筝教学形式大好,马上转行教古筝,自己学一节教一节,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目前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者仍缺乏对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和教学经验。

  (二)考级方面

  业余音乐考级对提高全体公民的音乐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辅助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和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水*也具有很大作用。但石家庄从事业余古筝教育的教师们对业余音乐考级的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把器乐考级看成是检验、考核学*音乐的一种手段。学*古筝目的是让他们的学*沿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级与学生学*得到健康的发展。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一年一次的考级,一年到头就教学生那两首考级的曲目,而不重视基础教学与广厚的音乐文化内涵的结合,造成学生只是单一的熟练曲目,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文内涵和民族底蕴的教育观念。教学均以考级为唯一目的,使学琴的孩子越来越丧失了音乐学*的乐趣。

  (三)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的音乐教学方式,使社会音乐教育育人的根本职能严重错位不知不觉地形成了选拔少数音乐尖子,淘汰多数音乐爱好者。业余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应该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启蒙教育,把面向少数人的音乐精英教育变成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音乐教育,把以淘汰目标的失败音乐教育变成主动学*的成功音乐教育。

  三、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的家长和孩子

  对于业余古筝学*的孩子来说,大部分人把学琴当成是必做的功课,并没有从中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兴趣和美好。就算学到高级别的程度,学琴的孩子对于曲子也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掌握一些指法技巧,节奏旋律。古筝作为古老的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琴童对于曲子的出处、文化背景、涵义一概不知。同时一些家长还希望老师多教些现代派筝曲,对于传统曲目要求并不强烈,这样一来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就受到阻碍。

  石家庄业余古筝教育也成为专注于技术性,分析性训练的“技能教育”,僵化刻板的机械性技能训练使得音乐学*变的枯燥乏味,难以培养出对音乐的喜爱。

  结论

  业余古筝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出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人。这也许要古筝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古筝,就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杨莹,琴行: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之声2008年第6期

  [2]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2)

——意大利艺术专业留学申请条件分析 (菁华3篇)

意大利艺术专业留学申请条件分析1

  图兰朵计划(意大利语:Programma Turandot)是意大利*于2009年推出的主要针对艺术、音乐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为其提供在意大利艺术和音乐类院校学*的机会的*计划。该计划是意大利*针对*艺术生去意大利留学的官方计划。目的是让*的艺术类学生能顺利入读意大利大学,可以说是艺术类学生的“马可波罗计划”。通过该计划申请的学生可免除意大利语要求。学生在公立大学学*期间免学费,同时可申请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由意大利大学教育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的,专门针对*艺术、音乐、美术和设计类学生的官方计划,目的是让*的艺术类学生能顺利入读意大利大学,可以说是艺术类学生的“马可波罗计划”。

  取得该项目资格的*学生在意大利六个月的语言课程结束之后,如果通过了最终的课程考试,可在其选择的艺术或音乐类学院注册学*。学生可同时提交语言申请和大学申请,可申请的学校包括linguaviva、但丁、达芬奇等语言学校,语言课程时间为10-11个月,语言课程结束之后课直接参加预注册大学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正式进入大学学*课程。学生在公立大学学*期间免学费,同时可申请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该计划是意大利*针对*艺术生去意大利留学的*计划。

意大利艺术专业留学申请条件分析2

  作品集是关键,只要有好的作品集,可以跨专业。但是每个大学的作品要求不一样,还要看你是申请本科,还是硕士。还是转学。作品集的要求不一样,这可以经过培训班准备。

  意大利语能力很重要,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Angela Nocentini表示,尽管世界顶级名校门槛较高,但绝非高不可攀,*学生的绘画功底非常好,但往往因为不能熟练掌握意大利语,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作品独特的思想而在面试中落选。因此,*的学生在提高自身艺术造诣的同时要重视意大利语学*

  独立思维很重要,要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想法,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想法互相间比较类似,容易受固定思维束缚。

意大利艺术专业留学申请条件分析3

  1、国内高考文化分加上艺术分经过一个标准公式换算达到380分([高考成绩+(艺术分÷艺术成绩总分)×750] ÷2);

  2、意大利语达到B2以上水*,入学时参加语言考试或提交B2以上语言等级证书;

  3、语言考试通过后,参加意大利大学专业考试。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3)

——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论文 (菁华3篇)

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论文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面设计现状,阐述了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并针对新艺术直接风险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新艺术直线风格;现代*面设计;格拉斯哥派

  随着如今广告行业的发展,*面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如何在**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不再只喜爱比较复杂和艳丽的*面设计,很很多人群更加注重直接、简约的设计风格。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对*面设计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度新艺术直线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研究该风格的特点,使*面设计风格能够返璞归真,促进设计简约化的发展。

  1 现代*面设计现状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快速发展与普及,如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面设计,因此如今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越来越多元化。现代*面设计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风格和形式。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其最初是在欧洲各种发展,对很多设计范围都有影响,如绘画艺术、建筑、家具、服装等。新艺术运动主要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其注重将原始的自然活力表现出来,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生物中提炼所需的自然元素。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发展史上具有改革的作用,它标志着设计逐渐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新艺术的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法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曲线风格,即其设计多数为波浪起伏的风格。而以德国、英国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几何形或直线风格,主要是使设计更加简洁。

  2 直线风格形式语言解析

  2.1 格拉斯哥派

  格拉斯哥派是由苏格兰的设计团体进行组合,而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英国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派设计团队中查尔斯·麦金托什被认为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人物,其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和海报等。查尔斯·麦金托什喜爱采用线条进行现代*面设计,主要是利用直线和几何图形等,其中其一般采用集合图形作为框架,然后利用各种直线进行布局,最后采用图案进行装饰。查尔斯·麦金托什所设计的*面内容与新艺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挂念上,其表现形式简洁、*衡,符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格拉斯哥派以直线和几何图形作为主要设计风格,其具有的抽象艺术美感和简洁的表达形式,与新艺术运动中的另外一种曲线风格完全不同。直线风格并不是新艺术运动的主流风格,其更加具有抽象性艺术风格和理性的精神,从而推动了现代化*面设计的发展。

  2.2 维也纳分离派

  19世纪末,分离派在奥地利起源,其以与传统决裂的设计风格,而被认为是当时的先锋派组织。该组织主要是由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的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奥布里奇等人。其中霍夫曼的设计风格受到查尔斯·麦金托什的影响,偏向于垂直和网格,因此在其的设计作品中也会常常看到方形的设计元素,其设计作品中最终形成的纵横直线和方格网装饰特征,是象征分离的明显特征。

  另外,克里姆特也是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工作就是*面设计师。他在进行*面设计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框架,使用色彩艳丽,具有金碧辉煌的感觉。在后期的发展中,克里姆特开始注重对*特色的运用,主要以*传统戏剧和花样作为背景,增添画面的丰富感,从而在设计作品中展现*艺术特色。

  2.3 德国“青年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德国的“青年风格”,由于德国人民具有严谨的态度,其理性思维和简洁思维更加注重设计的简约性,因此其更加喜爱对直线的运用。而且由于其性格特征,曲线风格的浪漫情怀和复杂性,并不会受到德国人民的关注。在德国“青年风格”设计中,贝伦斯以直线为主和理性思维的表达形式,被称之为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贝伦斯在进行*面设计时,主要是对字母和简单几何形状。如其设计的电风扇、点儿水壶等作品,都只注重企业识别设计。其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公司标志,被该公司沿用至今。

  3 新艺术直线风格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

  3.1 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代*面设计中为了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会使设计内容和风格越来越复杂。另外,还有些设计时会特别注重各种图形的运用,致使*面设计变成了图形设计。然而在*面设计中,其基本设计元素是点、线、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具有简约的特征,注重对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能够让设计师认识到直线的魅力所在,从而树立设计风格严谨简洁的思想。

  3.2 采用精炼简洁的表现形式

  新运动直线风格是将简单的几何形体、直线等作为主要框架和基调,有效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如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贝伦斯等,都主张*面设计以严谨、简约等为主要形式。利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点、线、面等注重设计的形式感,使设计内容更加精炼和简洁。

  3.3 *涂和装饰化的视觉传达效果

  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主要注重对线条的运用,通过采用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表达出色彩层次感。通过理性的表现手法,能够以稳定、冷峻等特点,塑造出具有强烈冲击高和装饰性较浓的画面感。如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展现了*面化装饰的视觉传达效果。

  3.4 注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虽然目前现代*面设计者重上批判精神,然而还是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因此其应该通过加强对直线风格的运用,注重吸取其中简约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计风格的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设计者在运用直线风格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结合当前的时代文化,在现代*面设计中,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3.5 新颖的板式设计和构图

  以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为首的格拉斯哥派和分离派,主要在*面设计中中采用轮廓线,能够保证版面的和谐型性,避免使其看起来比较凌乱。现代*面设计应该注重对直线风格轮廓线的运用,从而使*面设计更加具有秩序感。直线风格的表型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此能够使设计作品主次分明,构造元素简单,信息传达明确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水*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注重返璞归真、简约明了的直线风格。新艺术运动中的直线风格主要是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及直线进行设计,表达效果更加稳定。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现代*面设计中应该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以培养批判的精神,倡导精炼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现代*面设计的创新。

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论文2

  一、什么是*面设计

  *面设计首先是在*面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通过转变色彩的搭配、图形的样式、文字的描述形式、以及版式的安排方式等等进行艺术创作,这些带有艺术信息的标识,带有说明的功能、以及富含很高的科技含量来做出符合时代的设计作品出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进行艺术设计的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面设计与视觉的感知效果在我们所认识的一般情况下,视为同一个范围。特别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多人对*面设计、视觉感知效果设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虽然大部分的人知道这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是有着不同的定义的,但是具体却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存在着差异在这两者之间。因此,本文进行一下具体的说明,首先,*面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都是在二维*面上进行的,但是这两者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面设计中,主要是针对物品来进行设计创作的,而在视觉感知设计中,注重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设计作品的感知。因为这两者都是在二维*面上进行的,所以视觉感知设计就是要通过设计作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对观赏者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达到其目的。从这一方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面设计的所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对窄一些,因为它只在*面上进行设计,而无法把控人的主观感觉。但是在视觉感知设计中,设计不仅仅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还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展示,形成冲击力,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面设计的重中之重——创意

  好的*面设计是能紧随时代步伐,积极跟进新思想的,及时的了解新的理念、观念,融合新兴媒体、学会利用新媒体来进行一项综合设计,进行复杂的艺术展示。设计人员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就要有很好的创意来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作为一名*面设计人员,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领异标新,在不同的设计风潮中树立自己的设计地位,独领风骚,是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设计者拥有非常新奇的创意,还需要有能展示自己想法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展示,也需要被大众理解,即大众可以接受这种新奇的设计,这才是好的设计作品,因此设计创意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能够符合大众审美的创意设计。有专家认为,一个优秀的*面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广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这么单一,而是能够影响大众文化的设计作品,一个具有感召力的设计作品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或者即将失败的一个项目。*面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构造的过程,在观众的面前树立一个设计品的形象,并且使这种形象通过设计之后能够更好的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最终展示的设计作品便是企业需要宣传的实体。因此,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来分析,取得双赢的关键就是需要一个绝佳的创意。有时候,创意的本身可以颠覆我们传统的观念。所以找好创意点至关重要。

  三、如何寻找创意明确所需要设计的物品

  在进行具体的*面设计工作时,尤其是要将作品投入经济市场当中,这时的创意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意的立足点永远要以消费者为主,将服务作为核心理念,明确市场动态,以及生产过程进行综合设计。创意也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展开,这些创意的关键点至关重要,关系到日后的经济效益,需要准确把握消费群体,市场结构,以及产品的最终定位,来确定创意点的来源。设计作品中,创意越好,接下来的设计目标便会更加明确。

  四、巧妙运用设计元素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面设计的元素有图形、颜色、文字。色彩是无声的文字,不同的色调来展示冷暖的差异、明亮度与纯净度的差异等等。不同颜色的面积,位置等等最终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突出我们民族的特色,不同的感情生活,心里状态等等。因此,只有恰当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情,才能将作品更好的渲染,使主题突出出来。图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元素,这些也是*面设计中的主体。但是这些基本图形需要加上创意的元素,使得图形的视觉效果更加明确,观众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所需要展示的物品究竟是什么,图形不能脱离创意而存在,这样就没有了设计的意义,同样,创意也必须依赖图形进行展示。其次,文字也是*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面设计中出现的文字都是应当加以创意形式的,形态上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文字形式,而是应当更加个性、带有更多的风格,对整幅作品拥有更加具体的导向。同样,文字出现的位置也是十分讲究的,甚至疏密、大小、形状等都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传递不同的信息,在一定的设计原则下,使得设计更具有特色。

  五、增添特色文化的色彩

  世界上的文化丰富多彩,与各种各样民族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设计人员如果可以抓住民族特色来进行设计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些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鲜明,能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来,因此,将文化作为一个创意点对整幅作品有很大的帮助,*面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将民族文化植入产品设计中,可以将公众提前置于一种文化氛围中,提高设计作品的认可度。

  六、改善设计工具

  拥有了良好的创意是设计的前提,但是将创意付诸实践就需要很好的工具,现在计算机大规模使用,一些便利的设计工具、软件也可以更好的为设计者服务,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加贴切设计的初衷,使得作品的可信度更高。

  七、总结

  综上所述,*面设计的创意是多种多样的,从哪一个点切入都会产生很好的设计作品,但是创意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受众之上的,针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再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得到完美的设计作品。

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面设计的启示论文3

  随着我国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是现代*面设计国际化的要求,还能进一步推进现代*面设计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可知,如何在现代*面设计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是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对其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机制逐渐过渡到精神生产领域,文化产业经济迅猛崛起,我国*面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面设计行业仍处于落后的阶段。*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时仍将西方艺术教育理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设计理论系统,因此,大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深受西方审美标准的影响,很难进行更高层次的突破。*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将其应用到现代*面设计中,不仅能带来一定的创新,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还能推进*现代*面设计行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水*,与世界设计领域接轨。因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二、传统图腾符号的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百姓十分喜欢积极向上的图腾,我国传统图腾符号具有很多种类,例如最常见的*结、具有祈福意义的长命锁、凤凰以及龙等。每当过年的时候,我国人们还喜欢在门上贴上鱼的图象,这不仅仅预示着年年有鱼吃,同时,借助其谐音,也预示着家里年年有余。因此,在进行*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特点,将人们所喜欢的图腾运用到相应的产品设计及宣传中去,进而通过传统图腾的设计来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图腾符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相应的图腾运用到商业设计中去,设计出具有特殊韵味的艺术产品。例如,老凤祥金店就是采用了传统文化的凤凰的形象来向消费大众表达了吉祥如意、飞黄腾达的好寓意,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拉*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又能够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让人们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色彩元素符号的应用策略

  色彩作为*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色彩的搭配会让消费者产生不一样的感受。黑色、白色、青色、黄色以及赤色是我国较为传统的色彩,同时也是能够代表我国民族的色彩,这五种颜色都具有其较为特殊的意义。在进行现代*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颜色的设计应用,例如,传统的黑色是一种十分庄重、沉稳的颜色,可以用于汽车、数码相机领域,从而突出这些行业稳重的形象,还可以应用于一些家居设计中,让整体设计更具有层次感;白色属于冷色系,在设计中可以使用这种颜色体现简约风格,还可以与其他暖色系进行搭配,给人视觉上的柔和感;传统的黄色一直代表着富贵、地位、威严等,可以利用这一象征进行财富、权贵等感觉的体现;红色是一种十分热烈的颜色,可以应用于需要引起注意的领域,例如防火警示等;青色在传统色彩中主要代表两种颜色,一是蓝色;二是绿色,绿色多有朴素环保的意思,可多用于环保方面的设计,而蓝色是纯洁的象征,可以进行企业形象的设计。

  四、传统文字元素符号的应用策略

  汉字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历史文化逐渐被世界所熟知,掀起了一股股学*汉语的热潮,汉字的地位愈发突显。在进行现代*面设计时,我们就可以将汉字这一传统符号应用到当中去。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很多环节都向世人展示了*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汉字构成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而*的书法是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设计师可以利用书法进行文字符号元素的应用。比如当我们在进行酒方面的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利用酒的不同书法字体进行相应意义的表达,体现酒的香醇、豪迈等。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汉字的创造不仅要从其书法本身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在遵循汉字装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图形的转变。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汉字演变方面的发展,并达到相应的宣传目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符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现代*面设计的发展水*,促进现代*面设计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4)

——写杜甫草堂的作文3篇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逃难到四川。他的好朋友们为他在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八月份的一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草堂上的茅草被风刮得四处乱飞,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梢上,有的落进了泥塘里。杜甫急得手足无措,跌跌撞撞冲出屋子。

  在林子边,有几个孩子笑嘻嘻地抱着茅草,跑进了林子。有个男孩很调皮,对杜甫说:“杜老头,我家的茅草也刮走了,怎么说茅草是你的呢?”杜甫累得气喘吁吁,却又哭笑不得,只好悻悻离去。

  过了一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开始还好,屋里漏的雨不算大,勉强用盆子,罐子还可以接住,后来却越下越大,屋子里床被打湿了,被子也被打湿了,一家人蜷缩在一起,难以入睡。

  在这个难眠的雨夜里,杜甫百感交集。自从安史之乱开始,杜甫报国无门,只好四处颠沛流离,从来没睡过一宿安稳觉。杜甫望着漏雨的房顶,不禁浮想联翩,如果能有一座风吹不动,雨打不坏的大厦,让天下穷苦的读书人住进去,多好啊,他们将来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百姓就不会遭这么多罪了。

  杜甫想着,想着天亮了,他望着那轮喷薄而出的朝阳,自言自语道:“如果我的愿望实现了,就我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

  千古以来,谁能像杜甫这样想呢,他真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啊!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它不像游乐园那样让人心潮澎湃;或许没有动物园那样吸引人;还或许没有书店那样引人入胜。可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吸引着我。。。。。。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穿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大门前,一股“诗”的味道飘到了我的鼻子里,透过全身。那是种什么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嗯,还有股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我来到"茅屋",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在想,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我也能那样该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了吗?

  再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赏到了从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至!

  再看看 "唐风遗韵馆",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除了"华清池出浴图"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我还去了"万佛楼","工部祠"等地游览。

  最后,我缓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了,离开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难免有些伤感。可能下次我还会来到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

  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进入小径后五六米处,有一隔门,两旁挂有郭沫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独自漫步于花径,必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繁花锦簇、春满小径的景象。

  如今,红墙外的几丛翠竹,荫蔽着弯弯的小道;轻风穿过竹梢,似在喃喃细语;偶尔几声鸟鸣,更添几分惬意。虽没有了锦里花香,却清雅胜似当年,的确可谓“青郊草木四时新”。穿过幽雅的花径,右转有座小桥,直达柴门。一听就明白,当年杜甫草堂中此门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称为“柴门”,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出柴门,便来到了青松掩映的“工部祠”。

  祠中供奉着杜工部及黄庭坚、陆游的塑像,还有草堂石刻图和碑记。

  杜工部头戴羽巾,身着紫衫,腰系朱绶,圆脸红活含情,胸前直垂几绺青须,造型栩栩如生,显得十分庄重,令人敬仰。工部祠前两侧各有一院,一为“水竹居”,一为“恰受航轩”。三座分散的建筑组成一座整齐的院落。

  院内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词书法:或雄厚圆润,或清秀健拔,或气势如虹,或清雅玲珑,实在令人赏心悦目。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绿的香松,苍健的腊梅,更显出院落肃雅、静谧的风貌。

  工部祠东侧的荷池边,有座茅草覆顶的碑亭,亭内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苍劲大字,被九条龙环绕。这些龙如在空中腾跃,又似在云中穿行,活灵活现,显得十分威风凛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随风摇曳,苍健秀拔,实在叫人喜欢。

  欣赏着这些“吸翠霞而夭矫”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现出杜甫当年所居草堂的景色:“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穿过花径,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诗史堂”。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真实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诗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铜色的杜甫立像:手拈胡须,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现出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

  诗史堂两端连接着曲折深长的回廊,与东西两座杜甫诗意画陈列厅相连,组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群。

  各厅中分别展出了名画家为杜诗所配的诗意画。

  这些画线条明快,立意深远,都较好地表现了杜诗中的韵味,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时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画成的,为古朴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此外,草堂还有浣花祠、水槛、大廨等有名的景点,都是游览的好去处。

  杜甫留下的仅住了四年的草堂为何如此盛名?

  因为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更重要的是诗圣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令人称颂。

  不是吗?杜甫身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心,就连屋顶被秋风卷走后极度窘迫之时还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佩服!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5)

——杜甫的古诗 (菁华3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译

  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春来:今春以来。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②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开:指照亮。满:指月光洒满。青天:蓝天。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③爽:清爽,凉爽。合:环绕,充满。风襟:衣襟。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当:对着。悬:悬挂天空。这两句意为: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颔、颈两联,3、5句相接,写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写出月的清冷疏远。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时开暗室,则喜之而爽合风襟;故满青天,则恨之而空当泪脸。一月而分作两般,景随情转故也。”

  ④乌鹊:乌鸦。夜久:夜深。这两句意为: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背景

  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此时正困居夔州。

  《望牛头寺》

  唐代:杜甫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望牛头寺》译文

  牛头山上见到鹤林禅师,禅机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满山中,山高寺远,连银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传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众生长处黑夜,故施慈悲,于世间遍布远比黄金更贵的佛法。

  我年纪已老,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

  《望牛头寺》注释

  牛头:牛头寺。鹤林:鹤林禅师,一说为附*的鹤林寺。

  迳(jìng):同“径”,山路。

  天河:银河。

  传灯:佛法像灯一样,能够照破世间冥暗,所以佛门把传法称为“传灯。”

  不住心:犹无住心,即空灵禅心。

  《望牛头寺》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游梓州郪县西南牛头寺时所作,时年五十二岁。这一年间,杜甫因陪一些官员游赏蜀国山水,曾到阆州(四川阆中),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

  《望牛头寺》赏析

  该诗是杜甫往牛头山拜访鹤林禅师后,下山回望的记述。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诗人拜见禅师后,感觉到禅机深奥高妙,犹如上山来的山经,盘旋曲折,穿云绕雾,难见真面目。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诗人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待诗人更上一层楼,顿觉所要寻者,原来睹面就是。浮动在远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银河,无一不是。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诗人法喜充满,禅悦遍布。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诗人接着感叹传播佛法并不容易,但禅师仍然慈悲传法。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理解到此,诗人对佛法与鹤林禅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执着于此,所以说“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诗人很向往之。诗人年纪也大了,不适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其实,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凉界也会更加自在。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6)

——杜甫诗词 (菁华3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赏析]:(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赏析](1)全诗从结构看,首*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2)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赏析]:(1)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欣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进步。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证实,诗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这十年间,可谓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与自己青春期的两次壮游,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有豪迈之气,是俺最喜欢之杜诗之一。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些永恒的诗篇之中。这种生命与诗篇,是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杜甫是一个民族的身心状况俱佳时的伟大产物,他的诗篇,与他的诗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同样的伟大。”

  只有具有伟大品格之人,才可以写出充满人性光辉之诗篇,其文字才会永久留存,千秋传颂!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7)

——杜甫的春的唐诗 (菁华3篇)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菁华3篇)(扩展8)

——杜甫送别诗有哪些 (菁华3篇)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酒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作者: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作者: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为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