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

首页 / 诗歌 /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

  对比和反衬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

  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

  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花》埋下的伏笔。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 。 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间。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为了表现人心的险恶,作者先从雪峰、冰瀑、哀猿、啼鹃、吼风五个方面来写天台山的险,把天台山写得险恶无比。然而和人心相比,天台山还根本不算险,人心该有多么险恶就可想而知了。写天台山的险就是为写人心险恶而作的铺垫。

  象征和托物言志

  这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用典和借古讽今

  这两种手法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典是从材料(典故)角度说的,借古讽今是从写作目的角度说的。用典是借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词句,目的是委婉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如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作者借用西汉陈皇后的典故,表达自己抗金主张无人诉说、无人理解的苦闷。借古讽今是通过对古迹古事的咏叹,讽谏当朝统治者。一些怀古诗和政治抒情诗中多采用这种手法。如王安石的《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作者咏叹六朝的灭亡,就是为了劝谏北宋统治者要接受教训,不要再骄奢淫逸,荒芜朝政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3

  对比和反衬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

  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

  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花》埋下的伏笔。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 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间。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为了表现人心的险恶,作者先从雪峰、冰瀑、哀猿、啼鹃、吼风五个方面来写天台山的险,把天台山写得险恶无比。然而和人心相比,天台山还根本不算险,人心该有多么险恶就可想而知了。写天台山的险就是为写人心险恶而作的铺垫。

  象征和托物言志

  这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4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5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

  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6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总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7)”一文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7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8

  一、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二、常用答题方法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所抒**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9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表现手法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0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1)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汇总十篇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

  考纲陈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3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古诗词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4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一)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答题示例】范成大《次石湖书扇韵》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5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

  “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四)、*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

  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6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一)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答题示例】范成大《次石湖书扇韵》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7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

  “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四)、*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

  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8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1、鉴赏高中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高中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高中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诗歌鉴赏的七种题型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是分析意象、意境型答题模板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是分析技巧型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诗歌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类是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技巧

  诗歌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古诗词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高中古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诗歌的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是一词领全诗型模板

  诗词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这类高中诗歌鉴赏的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诗歌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高中古诗词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的诗歌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高中诗歌答题时要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9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 子)分别写 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 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 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0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公式: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秋词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动词:贵、绕、诗题:怨、

  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1)写了征人戍边生活,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

  (2)第一句“怨”、年年调动频繁,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

  看标题,把握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2)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选十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

  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总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7)”一文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3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4

  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青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而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描写边塞风物。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景物的色调悲凉、凄冷,表现了征人的乡愁。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快船快意,彩云轻舟,色调明朗清新,正烘托出诗人突然遇赦的喜悦畅快。

  二、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高格。

  再如《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中。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5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一、复*要求:

  1、通过复*,理清题型类别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2、熟记古诗鉴赏的相关术语,进一步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能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从关键字词、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会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例说五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或问: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何种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翻译要尊重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等。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备选词语(感情):欢快、恬淡、闲适、悠然;迷恋、仰慕、追慕先贤;老大无成、壮志难酬、功业无就;孤独寂寞、忧闷感伤、忧愤、愤激、愤懑;思念、羁旅愁怀、离别愁绪、怀人念远;高蹈于世、清高自守、坚守节操;伤春惜春、韶华易逝等。

  3.答题示例:

  问: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描写出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景,表现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小练*一: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等。

  艺术手法题要关注鉴赏术语,常见的鉴赏术语:意境、意象、基调、点题、上片、下片、首颔颈尾联;常见的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白描、渲染、比兴、铺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对比、曲笔、借古讽今、用典、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抑扬、铺垫、照应等。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例(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明月之光可照反衬出深林的幽暗。③表达了诗人一种潜隐心底的沉郁与孤愤。

  例(2)赏析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并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②诗句借用典故,前一句用向秀作《思旧赋》,说明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表达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小练*二:分析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词中选一个或几个作答: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运用口语、叠词互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简练生动等。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问:请分析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语言特色。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委婉含蓄。②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借助比喻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的心迹,表达了自己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志趣。

  小练*三:说说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语言特点。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问是否认可。

  2.答题步骤: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问:“潮***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字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指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及豪迈的气概。

  小练*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请赏析“直”、“圆”二字。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词义。②点明中心。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问: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是全诗的关键。

  小练*五:找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词眼并简析之。

  三、赏析下列诗歌(自找角度,自拟题目),要求体现以上五种答题模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6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分析诗歌意境

  ①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丹阳关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7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分析景物描写所渲染的环境特别要注意“北风”“白草”和“胡马骎骎”等意象。

  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江红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解析:赏析写景的特色当然要先明确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再据此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等;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 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解析:这首诗通篇写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是人文景物,以下“绿溪”“杨柳”“棠梨满地花”是自然景物。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绣幕遮掩的碧瓦楼,桥外斜横的绿溪,漫天飞絮的杨柳,落花满地的棠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问中含有“怎样”“哪些”两个答题点。

  答案:诗人是依照由*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写景的。*景有绣幕垂挂的碧瓦楼,远景有赤栏桥外横斜的清溪,空中有烟柳飞絮,地上则是棠梨落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绝 句

  道 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抓住鸟的生存环境和叫声,尤其是诗句的后两句,是鸟这个意象人格化及其所蕴涵的意义所在。“百舌黄鹂”善鸣“方用事”,在朝中受宠,专权用事,而“高岩有鸟”“复谁听”,受到排挤,无人欣赏。

  答案:诗中主要塑造了一个不知名的高岩鸟形象。此鸟生活在高岩之中,鲜为人知,品种珍奇,叫声亲切诚挚,但飞入庭院之中,却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解析: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答案:诗的前两句借助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借景抒情,情与景紧密相连,分析时抓住景物意象和抒情语句就可以。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往昔送别的场景,暮春时节,杨柳依依,行舟远去,江水空流,表达出作者送别时依依不舍、无限惆怅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前两句所描写的意象及意象特征。“海浪如云去却回”,由此见浪卷云涌之势;“北风吹起数声雷”,由此闻海风呼啸,闷雷滚滚之声,景象壮美。

  答案: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际,浪起云涌,风号雷鸣的壮美景象。一二两句分别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展现了雄伟的气势。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8

  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青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而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描写边塞风物。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景物的色调悲凉、凄冷,表现了征人的乡愁。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快船快意,彩云轻舟,色调明朗清新,正烘托出诗人突然遇赦的喜悦畅快。

  二、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高格。

  再如《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中。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9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0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

  7)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3)

——高考答题技巧范文十份

  高考答题技巧 1

  一、答题和时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高考数学要想考好,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量的*题练*,在此基础上辅以一些做题方法和考试技巧。往年考试中总有许多考生抱怨考试时间不够用,导致自己会做的题最后没时间做,觉得很亏。

  高考考的是个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会做题还要准确快速地解答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对于大部分高考生来说,养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惯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三、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四、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五、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理19题就比理20、理21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以上的数学答题技巧五步走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技巧。

  高考答题技巧 2

  第一为缺步解答。如果考生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步骤,或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算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 高中学*方法,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不求全对,但求得分”。

  第二为跳步答题。按部就班解题是正确的,但解题中经常会卡在某一环节上,这时,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就当是你已经做了),跳过去,继续往后做。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是第二问却有思路,可把第一问做“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第三为退步解答。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整体退到部分,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启发。

  第四为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实质性步骤,也有辅助性步骤,实质性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综合试卷中,不少题一看上去很复杂,有的考生就容易急,看一遍就匆匆落笔,结果题没答对,也浪费了时间。所以考生看到题后,一定要耐下心来审题,对整个题目有了思路和把握之后再动笔。

  高考题题量很大,考生要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答题策略,提高答题的速度,防止答不完题的现象出现。对确实不全会的计算题,也应该把部分思路用学科语言(定理、定律的表达式等)表示出来,以增加得分点。

  另外,规范化问题是考生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去年的阅卷中,很多学生符号书写得很不规范,已知和未知的符号不加选择地使用、书写潦草、试卷大面积的改动,都影响了得分。所以,越是拿不准的,答题越要规范。

  高考答题技巧 3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张亿知足常乐!

  [标签:高考 语文]

  高考答题技巧 4

  高考数学答题模板

  1选择填空题

  1、答题方法

  高考数学选择题速解方法:排除法、假设条件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数学填空题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2、易错点归纳

  数学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2解答题

  数学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通常是高考的把关题和压轴题。

  1、三角函数

  考察正弦、余弦公式、三角形基本性质、三种基本三角函数之间的转化与角度的化简。

  三角函数是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答题方法:巧用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方法解题。

  例1: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sinabA

  (1)求B的大小。

  (2)求cosA+sinC的取值范围。

  2、概率统计

  考察排列、组合运用分布列罗列、期望计算等知识点。

  概率所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独立性和更深层次上的规律性。对于任何事件的概率值一定介于0和1之间。有一类随机事件,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只有有限个可能的结果;第二,各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具有这两个特点的随机现象叫做“古典概型”。

  3、数列

  考察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运用。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答题方法:通项公式三大解法:和作差,积作商,找规律叠加化简等;求和公式三大解法:直接公式,错位相减,分组求和等。四步理清解题思路。

  例题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和{bn}满足:an、bn、an+1成等差数列,bn、an+1、bn+1成等比数列,且a1=1,b1=2,a2=3,求通项an,bn。

  解:依题意得:

  2bn+1=an+1+an+2①

  a2n+1=bnbn+1②

  ∵an、bn为正数由②得,

  代入①并同除以得:

  ∴为等差数列

  ∵b1=2,a2=3

  ∴当n≥2时,

  又a1=1,当n=1时成立

  4、立体几何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长短轴性质,离心率等,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求解某点,证明某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等。

  答题方法:直接逻辑法:面面,线面,线面垂直*行等性质的运用;空间向量法:线面垂直,*行时用向量如何表达,公式;等面积、体积法:找到最方便计算的图形。

  5、导数函数

  压轴题通常为解析几何和函数导数的题型,难度较大。

  答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

  例题5: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且满足f(x)=3x2+2xf′(2),则f′(5)=_____。

  将f′(2)看出常数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出f′(x),令x=2求出f′(2)代入f′(x),令x=5求出f′(5)。

  令x=2得

  f′(2)=-12

  ∴f′(x)=6x-24

  ∴f′(5)=30-24=6

  故答案为:6

  6、压轴题

  压轴题通常为解析几何和函数导数的题型,难度较大。

  答题方法:解答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如复杂问题简单化、运动问题静止化、一般问题特殊化等思维方法,以求突破。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1: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

  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我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2: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我发现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3: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惯

  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我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4:要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XX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于是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就出现一些心态的不稳。所以后期,就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故性的试题的出现,不能让一个学生正常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我说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5:控制速度

  *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发挥。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我觉得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高考数学得分技巧

  在三门主科中,只有数学最容易拉开距离,也最为同学、家长所关心。由于高考的特殊性,有些同学在考试开始的前5分钟就已乱了方寸,导致谁都不希望的结果。

  1、做好前面5个小题。不要小看这几个小题,对稳定情绪,鼓舞士气有很大作用。有些同学就是由于前面个别小题做得不顺,影响整个考试情绪。而一旦前面发挥得好,会感到一路顺手,所向披靡。

  2、认真审题。由于前面题目简单,想抓紧时间做完,以便腾出时间做后面的难题,结果把题目看错了,非常可惜。如XX年上海卷第1题就有不少同学犯这种低级错误。

  3、确实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可以放一放,但很多同学做不到。担心前面就有不会做,后面肯定更难,从而心慌手抖,头脑一片空白。

  要知道难易对大家都一样,你不会别人可能也不会。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合理放弃”,必要时你可以抬头看看,周围的人还在做这道难题,让他们浪费时间吧,我去做会做的题目。这种心理暗示会减少你的压力,等会做的做完了,状态很好,势如破竹,再回过来,有时一看就会了,这就能使你出色发挥。

  4、对多数同学而言,最后两题的最后一问是“用不着”做的,如果前面不细心失误而把时间放攻难题上是得不偿失,犯了策略性错误。

  5、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同学,不一定要先看整个试卷,因为遇到难题会紧张。

  高考答题技巧 5

  地理考试答题时,有的考生写的字数不是很多却能得到高分,有的考生写的密密麻麻却得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高考答题技巧 6

  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问题2:对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题有何规律?能否帮助我们分析一下?

  答:从*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对于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规律:

  (1)常见常用的多音字是考查的重点。因为不少人易将多音读成一个音,或不理解字义而将几个读音弄混。如暑假(ji)、假(jiǎ)手、教(jiāo)学生、给(jǐ)付、参与(y)、为(wi)他人。

  (2)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高考考查的难字僻字愈来愈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生活性、社会性。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如掎(jǐ)角之势,虽相对生僻,但在课文中出现过。

  (3)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

  (4)试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5)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的语言基础专题

  问题3: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答: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2)给概念下定义;(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高考答题技巧 7

  2017年高考答题技巧:“踩点”关键步骤给分

  一道题目先由老师们抽取几千份试卷进行初评,尤其注意考生解法的多样化和错误的典型性,共同研究拟定出评分细则,最后由各评卷小组在试评时予以补充和完善。

  有的解答题的评分细则甚至多达十几页(我阅的20题第一问证明方法有9种)。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评分本着“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的原则。阅卷员只需寻找得分点,“见是得分”、“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

  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扫描。

  因此,学生在答卷时务必把知识要点、关键步骤写出来;同时,阅卷要求不跨步得分,也就是缺失部分关键步骤(得分点)仍然扣分。

  这样有些同学整体解题思路正确,因缺步骤丢分就非常可惜,还有考生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地乱写一气,没有得分点就不会得分。

  应对有效得分点作重点训练,哪些步骤是可省的,哪些是不可省的,哪些是可要的,哪些是不可要的,在做题时,尽量按得分点、按步骤书写,严格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求值问题要求有代入过程和最简结果即可,一般不需要中间的化简过程。我认为关键步应突出“思维递进”。

  2017年高考答题技巧:尽量用常规方法去答题

  关于作题方法的选择问题,一个题目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如何选择,那种方法最有效,选择的原则首先要体现“大众化”即注重体现“通性通法”。多数考生使用常规方法,阅卷员批卷顺手,一般不会出现分数偏差;尽量不用技巧和创新方法,否则容易造成失分。

  2017年高考答题技巧:三个“不会做,也可以得分”的小窍

  1、借问得分

  借用第一问解后一问,尤其是数列和导数题,一般两问都有一定的联系,当你第一问做不好时,别放弃,我们可以借用第一问要证的结论来解第二问也是有效的。只是不给你前一问的分而已。有一种情况,前面的`问做不好,而后面的问做成功了,可以通过这一问的思考启发你解决前面的问题。

  2、量力而为

  譬如20题中,条件线面垂直“MA垂直于*面ABCD”能推出很多结论,结论面面垂直“*面EFG垂直*面PDC”往前推,极有可能找到关键步;即使结论不会证明,也要写上这些结论,甚至就是中间一步不会证明,也可以写上结论,跳过去往下证,这样后面的仍可得分。

  也就是说,中间一个关键步骤你做不来,或许没时间做,可以直接把结论写上,去推导下面的步骤,这样可以得到后面步骤的分。因为每一个题目的评分标准都制定得非常细,评阅是分步骤,踩“点”就给分的。

  所以,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的,你哪怕是只推导出一个结论,也可能是得分点,有了得分点,也就是说你得分了,暂且不论得分是多少,有总比没有好吧!

  实在不行,你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你也是可能有得分点的。再如,解析几何往往第一问求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求解方程a2=b2+c2或c2=a2+b2就可得分。

  3、不会做也要写点什么

  即使不会做,也要写点相关的方程、步骤上去,千万不要空,改卷时,老师主要是给你找分。

  高考答题技巧 8

  高考答题技巧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13、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4、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15、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6、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

  17、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8、与*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移一定要使用*移公式完成;

  19、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一是中点在对称轴上。

  高考数学答题思路

  在高考时很多同学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数学试卷不能写完,试卷得分不高,掌握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以下总结高考数学五大解题思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提分。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4、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5、分类讨论思想

  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高考答题技巧 9

  词语运用题

  (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成语辨析题

  (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语句扩展题

  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⑶原词句不能少

  句式变换题

  (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

  (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病句辨析题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是许多考生学*的难点,解决文言文实词问题一方面依靠学*过程中积累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依靠对语境的判断。在记忆量不可能太大的情况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以20xx年高考考的新课标卷文言文题为例,考查文言实词的选择题中3个选项是在初高中文言课文里见过的:“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中的“翼”为“保护”之意,“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中的“徇”为“掠取”之意,“贼非吾主敌,盍趣降”中的“趣”通“促”为“马上、迅速”之意(题中解释成“归顺”,故错误),这3个实词和“常以身翼蔽高祖”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蓟以东”、“趣赵兵亟入关”中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

  文言文翻译应确立采分点意识

  文言文的翻译应该确立采分点意识,以第一道翻译题为例,从“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一句中,应该注意“以”、“ 缘”、“ 堞”等词汇和现代汉语差距较大,应该是采分的重点。重点攻克采分点,有利于对全句句意的把握,也对成绩起决定作用。

  高考答题技巧 10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 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 美国、印度*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 中国*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4)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菁华6篇)

  常言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部分高三学子不知道如何备考。对此,下面是经验分享:盘点高考理综提分的答题技巧有哪些,供学子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时候,总听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一直以为数学、物理、化学这三科是一挂的,结果到文科理科分科时,才知道原来物理、化学、生物才是一挂的,因为它们三个科目组起来统称为“理综”。这也是理科生在高考战场上需要攻克的一个难关,究竟怎样才能让分数蹭蹭蹭往上涨呢?下面是你需要掌握下面的理综答题技巧。

  一、合理分配各学科答题时间

  理综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时间紧、分值高、面临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转换。众所周知,高考理综总分为300分,时间150分钟,*均下来每分钟就得得2分。因此,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很关键。因为根据多年高考经验,许多同学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答题战略出现错误,最后出现题没答完,难题没答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时间答。

  因此,有的专家认为,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考生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做到“动笔就有分,有效答题”,方能提高理综答题效率。由此可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

  在发放试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5-10分钟,先快速的“通览”一遍所有试题,大概了解各学科试题的内容,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其次,在正式答题时,按照“先易后难”的答题原则,应先做选择题,后答非选择题。

  建议单选题顺序“生、化、物”、双选题顺序“物、化、生”、非选择题顺序“生、化、物”;答题时,选择题最好按顺序作答,6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可以根据你*时哪个学科学的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有选择的进行答题。当然也不建议在答题期间,频繁的转换学科,以免打断脑海中已有的学科思维,浪费答题时间。

  最后,在确保没有在不会做的题目上浪费时间的情况下,建议物理、化学、生物每科时间保证在40分钟以内,最后还剩下30分种时间,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自己可以得几分。做好心理建设后,暗暗告诉自己只要再拿下几题就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通过种种方法尽可能的得取更多分数。

  当然还是要安排10-1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你需要从头至尾快速的查看之前做题时有没有看错的题目或者有没有在答卷填错答案的地方,确保简单基础题不丢分。

  二、规范书写,字迹清楚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理综非选择题上,所谓的规范书写就是根据题目得到的“解题的逻辑链条”用学科语言表达出来。

  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1. 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时,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学科意识,形成了各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答题*惯。因此,在考试中,不能用自编的、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本专业的规范的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化学专用名词和用语不能写错,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等等,建议考生在高考前几天翻翻课本,再次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同时物理、生物非选择题过程中,避免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有名词不能写错,且要使用学科专业术语来清楚表达。

  2. 如果一个答案,不是一句话能表达的`,要制定一个“小提纲”,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并且用好标点,包括用几行,要求层次分明。尤其建议将重要的,关键的,写在最前面,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到,快速给分。

  例如:物理的大题部分基本是靠公式来得分的,考生要寻找关键点来列方程,列对了方程和公式就会有分得。再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过程罗列,最后得出正确结果。同时,在物理的实验题中最后答案的有效数字要求非常严格,答题时对于题中要求取几位有效数字要注意看清楚,写清楚,不要造成无谓失分。

  3.规范书写还要做到文笔流畅,字迹清楚明了,如果字迹潦草条理不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正确判断。同时,答案还要合乎中文语法,一定要消灭病句和错别字,特别是专业名词和概念,写错别字高考绝不会给分的。

  还有一些涉及因果分析、推理的题目,考生应该注意表达的清晰,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等有效信息,按照要求合理、规范、清楚的表达观点,是为上策。

  三、保持心态*衡

  *衡心态要集中表现在:

  1.遇难题,心不慌。有的同学一遇到难题,心发慌,以为别的同学能做上,而自己做不上。(其实,后来才知道大多数同学也没做上)由于情绪紧张,本应得点儿分,也没答。所以,这时,*衡心态非常重要。

  2.心态不*衡还表现在对*时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如:有的同学在刚开始考试时,心态正常,本来选择题做对了,但是,后来由于心态不*衡,在考试结束时,又改错了。所以,有许多同学,*时成绩很好,但大考紧张,难以正常发挥。

  3.在考场上,要善于有意识调节自己的心态。要从容、镇定。排除一切杂念。

  4.此外,在考前要把自己的“生物钟”调节到最佳状态。要有充足的睡眠。另外,考前的几天,在高考相应的时间,最好做些题,不要在这个时间段睡觉。避免正在高考时间,你正好想睡。

  明确重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朱卿老师介绍,现在就剩下9周的时间,短期目标可以按周来定。前面四周还是属于第二轮复*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师是安排了一些模块针对性强的专题复*和一些综合训练,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一些有欠缺的专题巩固熟练掌握。第二阶段复*,就是针对自己觉得能做出,但又不能100%掌握好的重点、难点下工夫了。目标方面,还要注意把自己最有上升空间的学科要侧重一下,这样可以使复*的效果达到最大价值。

  朱卿老师认为,第二轮复*一般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谈到重点,朱老师提醒考生注意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那些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而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维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做题时,特别是做综合卷时要限时完成,否则容易形成拖拉作风,临场时缺少思维激情,造成时间失控,发挥不出应有水*。

  第三阶段五月份到高考前的理综训练,是所谓的走进高考、体会高考,增强高考适应性阶段。主要是通过做综合套题进行规范化答题和熟练综合卷的训练,在这些考前训练中,特别应注意让学生争取在I卷上少丢分,在II卷上多得分。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理综应试

  找到自己答题的最佳顺序

  朱老师说,理科考生都有一个共识,得理综者得天下。因此,要让每一张理科综合试卷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理综前把准备工作做好,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自己测试,准备好用品和稿纸等。自己心中先营造考试气氛。考试过程中,注意记录大体的解题所用的时间段。这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找到做理科综合试题的最佳顺序,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对每个学科和模块的知识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时练*时注意时间的记录,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考试的时间和节奏,能让在遇到难题时能提醒自己及时地跳过去,先把能拿的分全拿到。

  测试结束后,注意自己出错的地方。这是提高的关键所在,如何处理自己在规定时间里出错的地方。在第三轮时做错题大体可以分个简单的类别:一是知识结构有问题;二是审题问题,审题粗心,把题目看错了;第三个就是速度问题,源自于*惯和表达能力,做题犹豫怕错,导致速度慢等。

  在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中,朱老师提醒考生,可以将学*的比重降下来,每天适当地看看相关的书籍,做一些简单的概念性问题即可,可以整体看看这几年的高考真题,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抽出一定的时间散散步、和家人聊聊等类似事情。

  应试前提醒

  答题前浏览全卷先易后难

  在考场上,应该先易后难,浏览全卷,看有多少题目。然后一题一题做,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跳过去,最后攻难题。难题先攻高分题,剩下的能理解多少要写多少。哪怕踩上一个两个知识点,也会增加一分两分。

  首先,浏览全卷。只要保证拿到基本知识点,即使是不碰偏题、难题,就*几年的情况而言,考上本科将不成问题。考卷发下,考生信息填好后,答题前就可以浏览全卷。可能比你默算试题要好。其次,先熟易后生难。先做简单题,后做复杂题,可以先用Ⅰ卷,后用Ⅱ卷,一般应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若遇到偏题、怪题,可以暂时跳过,将会的、容易的先做完,把自己该拿的分数先拿到,不留遗憾,不会在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然后,再回过头来攻克偏、难,保证时间与分数的正比关系。再次,先高(分)后低(分)。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在做Ⅱ卷时,尤其是做偏怪题时,就不必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哪题分高,先做哪题,以保证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要懂得分段得分的策略。高考中数理化的Ⅱ卷题中往往在最后会有一些大题目,中间有若干互相关联由浅入深的小题目。有些综合题虽然只有一个答案,但解题有一个过程,要涉及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多多少少占一点分,考生书面答案踩上要考查的点,就给点分,踩得多就多给分。因此,部分理解的题目也要做,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

  朱老师还提醒考生,每做一道题,要养成一次性成功的*惯,考场上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段,不可能给大量的时间反复解后检查。因此,要*惯于一次性成功,追求成功率。

  身体准备

  考前15天要调整生物钟

  高三阶段有许多同学已经*惯在晚上学*,进行大量的练*,一到夜间来了精神,思维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学*的效率最高。但是到白天特别是上午总是有点昏昏沉沉,这就是典型的晚上学*亢奋的学生。

  因此,在高考的前15天左右,考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使自己学*的兴奋点和高考的时间合拍。这几天可以在6点半左右起床,进行适度锻炼,8点半左右开始温*功课,9点可以安排一次大约两个半小时的模拟练*,中午休息1小时左右,下午3点也安排两个半小时的集中训练,晚上10点多钟就要准备睡觉,一天中除了上下午两个时段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练*外,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大量的、高强度的学*任务。刚开始可能不能完全*惯,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考试时间上,经过几天会*惯的。

  同时,这一方面是各位家长能做的最多的地方!饮食的营养上一定是最好的,生活起居上,家长们可以在五月下旬时模拟一下高考中午的时间安排,当然不要让孩子知道要好些,不然学生有不必要的烦躁感。

  *些年来理综试卷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侧重以能力测试和学科内综合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赢得高考的成功,首先靠的是实力,但也不可忽视技巧。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现将理实力技巧科综合答题的一般方法、技巧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把这些方法技巧在接下来的模拟考试和*时训练中加以检验。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

  一)、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

  良好的应试心态来源于足够的实力和对考试正确的认识:

  1、考试追求的应该是得到力所能及的分数(发挥最佳水*)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满分。

  2、自己一如既往踏踏实实的学,一定掌握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具备的高考大纲要求的学科基本能力。

  3、参加高考是一次难得的美好的人生体验,一定要尽情享受高考带来的压力和考场上解决每一个问题之后的成就感。

  4、高考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的绝好的历练过程。

  5、考前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是正常心理现象。适当紧张的情绪对于集中精力考试产生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情绪也会随着进入答题状态而逐渐消失。

  二)、答题技巧

  1、把握好做题顺序、把握好做题顺序

  (1)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审题要细,养成用笔勾画关键词的*惯。对于选项是定还是否(选哪个和不定否选那个)要有充分根据,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排除法和推理法。选那个)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几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要复查的题,若没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最好尊重第一印象。复查后及时涂卡。因为涂卡才意味着分数到自己手中。一卷总用时40至50分钟为宜(含涂卡和复查,*均每个大约2分钟)。

  (2)Ⅱ卷的非选择题最好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

  先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性做好(认真检查,确保计算准确、书写规范、用学科术语答题、无错别字、漏字情况发生,简而言之:一分不丢),再逐一攻克难度较大的题。这样做有利于带着自信和稳定的情绪去做难度较大的题。认真阅读时,要看清、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每一处提示(特别是括号里面的句子),可做简单的勾画。仔细审题时,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到条件和所求内容的内在联系,拿出解题方案。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步骤之间的检查,等计算或推理到最后发现错误回头检查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同时检查效率也很低。这一点一定切记!下一轮答题关键是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公式。对于根本没有思路的题(或某几个小问),要果断舍去,这是聪明的表现。(因为那些题是给考北大清华的学生准备的,我们要答,就“中计”了)。

  2、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是得分的基础审题要慢,答题要快,审题要认真,弄清题意是得分的基础审题要慢答题要快。题设条件是解题的信息源,这信息源往往会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图像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告诉考生。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弄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条件与结论,以逐字逐句及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凡是未明显写出来的条件,一定是隐蔽给予的。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清,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脱离题目所给信息主观想象已知条件答题是非常愚蠢也是非常危险的!所给信息主观想象已知条件答题是非常愚蠢也是非常危险的!

  3、运算要准,胆子要大、运算要准,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多次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读懂题意、认真思考、确定方案、就开始答题。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尽量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要想一次性选好解题思路关键是要想一次性选好解题思路关键是稳健的审题!稳健的审题!

  4、先易后难,敢于放弃、先易后难,答题的次序应尽量做到先易后难,这是因为一方面做容易题准确率高,用时短,能够增强信心,使思维趋向高潮,对发挥水*极为有利;另一方面,如果先做难题,可能会浪费好多时间,即使难关被攻克,却已没有时间去得那些易得的分数,所以关键时刻,敢于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认真研究一下“舍得”一词的含义也许你会有所领悟)有些解答题第一问就很难,这时可以先放弃第一问,而直接使用第一问的结论解决第2问、第3问,有时后面的问题往往是第一问的提示。(这也算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考察方式。)

  5、先熟后生,合理用时、先熟后生,面对熟悉的题目,做起来得心应手,会使你获得好心情,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那些不熟悉的题目。但也要防止犯经验主义错误!有些题目需花很多时间却只得到很少分数,有些题目只要花很少时间却有很高的分值。所以应先把时间用在那些较易题或分值较高题目上,最大限度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6、书写规范,既对又全答案表述要准确规范,把握要点,书写规范,既对又全答案表述要准确规范,把握要点,答案表述要准确规范尽量用学科术语、学科语言、尽量用学科术语、学科语言、教科书上的语言解答所答试卷要给评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须书写规范,层次分明,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评卷人可能看不清,甚至找不到你的得分点,导致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却得了低分。因此,做解答题时切忌只求结论,不顾过程,要力争既对又全,把该得的分都得到手。尽量尽量避免“跳步”。规范答题时要时刻想到:

  (1)命题者要考察的是课本上的哪个基础知识。

  (2)这个答法是不是最佳答题角度?

  (3)这样的格式和布局评卷人能否看清?看着舒服?经常研究模拟考试题的答案是规范答好Ⅱ卷行之有效的方法,Ⅱ答题的步骤甚至可以反复抄写寻找感觉。总之,要“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得放“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弃“全不会”。记住:不怕难题不得分,只怕题题挨扣分!全不会”不怕难题不得分,不怕难题不得分。

  三)、复查

  复查技巧做完试题,如果还有时间,应认真复查。复查要点:

  1、条形码贴得是否符合要求。

  2、查选择题涂得是否与一卷自己做的答案一致,涂的浓度够不够,是否占满答案信息点对应方框。

  3、三查有无未做或遗漏的题目。

  4、查有无誊写抄录错误。

  明确重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朱卿老师介绍,现在就剩下9周的时间,短期目标可以按周来定。前面四周还是属于第二轮复*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师是安排了一些模块针对性强的专题复*和一些综合训练,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一些有欠缺的专题巩固熟练掌握。第二阶段复*,就是针对自己觉得能做出,但又不能100%掌握好的重点、难点下工夫了。目标方面,还要注意把自己最有上升空间的学科要侧重一下,这样可以使复*的效果达到最大价值。

  朱卿老师认为,第二轮复*一般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谈到重点,朱老师提醒考生注意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那些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而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维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做题时,特别是做综合卷时要限时完成,否则容易形成拖拉作风,临场时缺少思维激情,造成时间失控,发挥不出应有水*。

  第三阶段五月份到高考前的理综训练,是所谓的走进高考、体会高考,增强高考适应性阶段。主要是通过做综合套题进行规范化答题和熟练综合卷的训练,在这些考前训练中,特别应注意让学生争取在I卷上少丢分,在II卷上多得分。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理综应试

  找到自己答题的最佳顺序

  朱老师说,理科考生都有一个共识,得理综者得天下。因此,要让每一张理科综合试卷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理综前把准备工作做好,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自己测试,准备好用品和稿纸等。自己心中先营造考试气氛。考试过程中,注意记录大体的解题所用的时间段。这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找到做理科综合试题的最佳顺序,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对每个学科和模块的知识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时练*时注意时间的记录,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考试的时间和节奏,能让在遇到难题时能提醒自己及时地跳过去,先把能拿的分全拿到。

  测试结束后,注意自己出错的地方。这是提高的关键所在,如何处理自己在规定时间里出错的地方。在第三轮时做错题大体可以分个简单的类别:一是知识结构有问题;二是审题问题,审题粗心,把题目看错了;第三个就是速度问题,源自于*惯和表达能力,做题犹豫怕错,导致速度慢等。

  在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中,朱老师提醒考生,可以将学*的比重降下来,每天适当地看看相关的书籍,做一些简单的概念性问题即可,可以整体看看这几年的高考真题,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抽出一定的时间散散步、和家人聊聊等类似事情。

  应试前提醒

  答题前浏览全卷先易后难

  在考场上,应该先易后难,浏览全卷,看有多少题目。然后一题一题做,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跳过去,最后攻难题。难题先攻高分题,剩下的能理解多少要写多少。哪怕踩上一个两个知识点,也会增加一分两分。

  首先,浏览全卷。只要保证拿到基本知识点,即使是不碰偏题、难题,就*几年的情况而言,考上本科将不成问题。考卷发下,考生信息填好后,答题前就可以浏览全卷。可能比你默算试题要好。其次,先熟易后生难。先做简单题,后做复杂题,可以先用Ⅰ卷,后用Ⅱ卷,一般应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若遇到偏题、怪题,可以暂时跳过,将会的、容易的先做完,把自己该拿的分数先拿到,不留遗憾,不会在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然后,再回过头来攻克偏、难,保证时间与分数的正比关系。再次,先高(分)后低(分)。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在做Ⅱ卷时,尤其是做偏怪题时,就不必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哪题分高,先做哪题,以保证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要懂得分段得分的策略。高考中数理化的Ⅱ卷题中往往在最后会有一些大题目,中间有若干互相关联由浅入深的小题目。有些综合题虽然只有一个答案,但解题有一个过程,要涉及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多多少少占一点分,考生书面答案踩上要考查的点,就给点分,踩得多就多给分。因此,部分理解的题目也要做,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

  朱老师还提醒考生,每做一道题,要养成一次性成功的*惯,考场上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段,不可能给大量的时间反复解后检查。因此,要*惯于一次性成功,追求成功率。

  身体准备

  考前15天要调整生物钟

  高三阶段有许多同学已经*惯在晚上学*,进行大量的练*,一到夜间来了精神,思维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学*的效率最高。但是到白天特别是上午总是有点昏昏沉沉,这就是典型的晚上学*亢奋的学生。

  因此,在高考的前15天左右,考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使自己学*的兴奋点和高考的时间合拍。这几天可以在6点半左右起床,进行适度锻炼,8点半左右开始温*功课,9点可以安排一次大约两个半小时的模拟练*,中午休息1小时左右,下午3点也安排两个半小时的集中训练,晚上10点多钟就要准备睡觉,一天中除了上下午两个时段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练*外,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大量的、高强度的学*任务。刚开始可能不能完全*惯,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考试时间上,经过几天会*惯的。

  同时,这一方面是各位家长能做的最多的地方!饮食的营养上一定是最好的,生活起居上,家长们可以在五月下旬时模拟一下高考中午的时间安排,当然不要让孩子知道要好些,不然学生有不必要的烦躁感。

  常言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部分高三学子不知道如何备考。对此,下面是经验分享:盘点高考理综提分的答题技巧有哪些,供学子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时候,总听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一直以为数学、物理、化学这三科是一挂的,结果到文科理科分科时,才知道原来物理、化学、生物才是一挂的,因为它们三个科目组起来统称为“理综”。这也是理科生在高考战场上需要攻克的一个难关,究竟怎样才能让分数蹭蹭蹭往上涨呢?下面是你需要掌握下面的理综答题技巧。

  一、合理分配各学科答题时间

  理综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时间紧、分值高、面临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转换。众所周知,高考理综总分为300分,时间150分钟,*均下来每分钟就得得2分。因此,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很关键。因为根据多年高考经验,许多同学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答题战略出现错误,最后出现题没答完,难题没答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时间答。

  因此,有的专家认为,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考生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做到“动笔就有分,有效答题”,方能提高理综答题效率。由此可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

  在发放试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5-10分钟,先快速的“通览”一遍所有试题,大概了解各学科试题的内容,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其次,在正式答题时,按照“先易后难”的答题原则,应先做选择题,后答非选择题。

  建议单选题顺序“生、化、物”、双选题顺序“物、化、生”、非选择题顺序“生、化、物”;答题时,选择题最好按顺序作答,6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可以根据你*时哪个学科学的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有选择的进行答题。当然也不建议在答题期间,频繁的转换学科,以免打断脑海中已有的学科思维,浪费答题时间。

  最后,在确保没有在不会做的题目上浪费时间的情况下,建议物理、化学、生物每科时间保证在40分钟以内,最后还剩下30分种时间,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自己可以得几分。做好心理建设后,暗暗告诉自己只要再拿下几题就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通过种种方法尽可能的得取更多分数。

  当然还是要安排10-1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你需要从头至尾快速的查看之前做题时有没有看错的题目或者有没有在答卷填错答案的地方,确保简单基础题不丢分。

  二、规范书写,字迹清楚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理综非选择题上,所谓的规范书写就是根据题目得到的“解题的逻辑链条”用学科语言表达出来。

  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1. 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时,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学科意识,形成了各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答题*惯。因此,在考试中,不能用自编的、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本专业的规范的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化学专用名词和用语不能写错,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等等,建议考生在高考前几天翻翻课本,再次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同时物理、生物非选择题过程中,避免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有名词不能写错,且要使用学科专业术语来清楚表达。

  2. 如果一个答案,不是一句话能表达的,要制定一个“小提纲”,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并且用好标点,包括用几行,要求层次分明。尤其建议将重要的,关键的,写在最前面,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到,快速给分。

  例如:物理的大题部分基本是靠公式来得分的,考生要寻找关键点来列方程,列对了方程和公式就会有分得。再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过程罗列,最后得出正确结果。同时,在物理的实验题中最后答案的有效数字要求非常严格,答题时对于题中要求取几位有效数字要注意看清楚,写清楚,不要造成无谓失分。

  3.规范书写还要做到文笔流畅,字迹清楚明了,如果字迹潦草条理不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正确判断。同时,答案还要合乎中文语法,一定要消灭病句和错别字,特别是专业名词和概念,写错别字高考绝不会给分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5)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菁华6篇)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貌。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贴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十四、14.(1分)津亭15.(3分)D【A、单从试卷带给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就应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情绪。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情绪。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资料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分,每点2分)

  (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七、10、(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2)过即指经过,飘过,诗中透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简单畅快的情绪。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透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解释1分,赏析各联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那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8.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完美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情绪。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与*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1)B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通用十篇(扩展6)

——高考英语听力答题技巧合集五篇

  考生在选择答案时必须坚决果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在听力测试过程中,听力测试各小题之间的停顿时间很短。切记不可因某个小题未听懂而患得患失,因一题失多题。遇到未听懂或未完全听懂的题,应迅速猜出下一个答案,然后果断地放弃此题,争取时间抢看下一题。有时考生听懂了,但因阅读选项速度太慢,或者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犹豫之间,下一题又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果断地放弃,而不能心中总是想着该题。如果注意力停留在过去的内容上,不切实际地想不丢1分,反而会背上包袱,顾此失彼,很容易打乱后面答题节奏。

  听力开始时,做个深呼吸,迅速摒除杂念,在正式对话开始前预读第一题,并从题目信息的暗示中推测对话重点。

  当正式对话开始时,听题目中的重点及关键词。可以将这些关键词写在题目旁边的空白处,这样在检查时会有据可循。但笔者不推荐经常这样做,因为这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在有把握时要迅速勾选答案。

  例如:

  A. He’s a truck driver. B. He’s a ship captain. C. He’s a pilot.

  原文是:

  W: Tom flew to Anchorage last night, then took some passengers from there to Dallas . M: Yeah, but he couldn't land because the airport in Dallas was snowed in.

  Q: What does Tom do?

  首先选项中可以知道这是问的Tom的职业,事实上,当你听到flew这个单词的时候应该就胸有成竹了,另外airport这个单词也给了你足够的理由选C。

  当你完成选择的时候,其余的对话内容可以完全忽略。迅速预读下一题。这样可以为你答题的准确率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这时切记不要在听的过程中回顾上一题,即使已经完成选

  技巧一:扫视材料,预测内容

  当广播中朗读听力要求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迅速扫视书面文字中的题干及选项,通过扫视联系上下文,有根据地预测文段发生的时间、场所、人物,并预测出谈话的大致内容。并且,在扫视中我们对提出的问题尤其要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听录音时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做到有备而来,心中有数。

  技巧二:学会取舍,理解内容

  听力考试中最忌讳的就是词词计较,力求听懂所有词。其实,听懂所有词首先没必要

  ,其次也不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中文时,无论听什么,注意力都不会在每一个字或词上面,而是对文段或对话内容的`整体的理解上。何况我们听的是英文,在英文句子中,对不同的词本身就有弱读和重读。

  技巧三:注重首句,抓住主旨

  在听长文段时,由于信息多,而且听力不同于阅读,朗读速度非常快,需要我们快速做出反应,所以在听的时候就更应当注意主旨大意。在阅读中我们知道作者一般会在首句或首段道出文段的中心大意、或对所阐述内容进行概括,有些作者也会在结尾时再一次点题。文段中间部分主要是细节,或是作者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举出例证,这一部分基本上是事实或是细节。了解了这个特点后,我们在听录音材料时就可以有目的地听。如果为了解答主旨问题就要着眼于首句,如果为了回答细节问题就要注意中间部分。

  技巧四:简单记录,便于辨认

  长文段听力中细节很多,所以只靠脑子记忆确实有困难。我们在做长文段听力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记录。这种记录要非常简练,要记重要环节。如文中提及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程度、数字、选择等信息都非常重要。笔记要提纲挈领,达到帮助记忆、推断和答题的目的即可。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符号、画图、缩写形式等,只要自己能辨认就可以了。

  技巧五:连贯记忆,准确推理

  听录音时,既要不断输入、理解、存贮信息,又要不打断听的过程;既要集中精力听,又要用心记;紧扣话题,把握说话者的思路,捕捉信号词,连贯记忆主要信息。听完试题后,要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漏听的或有疑问的信息,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和判断加以推理、分析、修正,以使理解的准确性更高。最后提醒大家,在做听力考试试题时,要消除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听力考试对我们不仅仅是听的能力的考查,同时是对我们心理素质的测验。所以在做听力题前要放松自己的情绪,以愉快轻松的状态应对考试。只要我们加强训练,训练得法,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就能够在高考听力中取得高分。

  一、调整心态,充分准备

  俗话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因此,前往考场前,考生可以争取时间听一些听力磁带,给大脑进行热身,让听觉神经兴奋起来,使大脑提前进入状态,以免在听力开始播放时思维跟不上,而影响正常发挥。同时,进入考场后,考生应尽快消除一切情绪干扰,身心放松,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力测试上,从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审题,合理预测

  考生拿到试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快速浏览问题和选项,学会根据选项大胆预测要点,理解揣测说话人的意图。然后带着问题和意图有针对性地去听,从材料中捕捉相对应的关键词和句,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1. What was the man doing?

  A. Buying clothes B. Selling clothes

  C. Having a suit made

  2. Why didnt the person take the suit?

  A. It was too big. B. It was too expensive.

  C. It was out of fashion.

  通过快速阅读,从第2题中的“take the suit”,考生不难预测到the man应该是在服装店买衣服,这样就可预测第1题答案为A。听完录音,就可以对预测的内容加以肯定,答案确实为A。

  对于这一点,在听力测试的第一大项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第一部分的每一段对话仅读一遍,考生往往不能完全听清对话内容,解题不太有把握。这时,合理的预测对考生的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瞄准题意,边听边记

  听录音材料时,考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只有领会了大意,明确了话题,才能对对话内容有整体了解,从而做好主旨大意题。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对话中的'人物转换与时间地点等的判定,并根据题意,缩小材料范围,捕捉具有某一语境特征的信息词,边听边写下有关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等方面的关键词,以便解题时使用。记的时候不妨采用速记法,笔画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只要你自己能够看懂就行。例如:当听到W:The plane takes off at nine thirty. M:Well, we still have fifty minutes. 这时,考生就可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写下9:30/50这样的数字,即飞机起飞时间为930,离现在还有50分钟,那么问题选项就一目了然了。

  What time is it now?

  A. 8:40 B. 9:00 C. 8:30

  根据之前的记录,很快就能确定A为正确答案。

  四、诸多信息,区分主次

  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主题句,因为主题句几乎能完全体现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通常情况下,短文或独白的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的也会出现在句末或句中。对话中,则要抓住开头的前几句,这一般会是主题所在。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录音材料中重读的实词以及一些表示思路转向的信息词,如表示转折的but, however, while, yet等,表示顺序的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next, finally等,表示原因的because, since, therefore, now that等,表示否定的no, not, never, hardly, seldom, neither等。只有抓住这些词才能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五、弃前保后,弃小保大

  在听音过程中,难免遇到听不懂听不清的词语或句子,这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停下来思考,不要强迫自己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句子上;要学会放弃,迅速跟上录音速度,把句子或段落连续听完,也许听完后对不懂的听不清的词也能猜出一二,否则只会顾此失彼。只有连续不断才能不贻误后面的内容,不因为某一小题找不到答案而影响其他对话的解答。在所有内容都听完后,对于没把握的不会回答的题目千万不能让它空着,考生可回头凭自己的印象采取排除法,根据第一印象将没听明白的部分题目做完。

  总之,英语听力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水*,同时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提高听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考生只要重视它,并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再运用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技巧加强训练,就一定能在听力测试中稳操胜券,在高考英语中获得高分。

  1.对话预测

  在听Part A――Short Conversation时,考生可以按照下例wh-问题进行预测:

  (1)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2)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3)When did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

  (4)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5)Why do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

  (6)What did they plan to do?

  2.语篇预测

  在Part B――Longer Conversation的听力过程中,考生按下列问题展开预测:

  (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2)Who is the speaker?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