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报告10篇

首页 / 实*报告 / | 2022-03-03 10:22:21 实*报告

报社实*报告1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黄山日报社《黄山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黄山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黄山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之王,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歙县XX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XX,*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实*生),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XX的村民。

  此次暑期实*除了带给我很多的心灵震撼之外,一些学校里很难体会到的采访技巧也使我受益非浅。首先就是要善于从别的媒体,无论*面、电视或者网络里获取新闻线索,必须时刻关注并且要从自身的新闻需求中去发现。就好比最*整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欣弗注射液事件”,虽然黄山并没有受到很明显的干扰,但是报社的记者迅速来到我市各卫生相关部门进行采访,虽然结果仍然是未受到影响,但此次的采访也安抚了民心。在我的采访过程中,也有过几次类似的采访活动,如“格美”台风对于黄山的影响以及在“反百日盗版行动”在我市的开展情况。其次就是要重视从人民身上去获取新闻线索,《黄山晨刊》有一个“强哥热线”,而且报纸有一正版都是做热线新闻的。据我在报社实*过程的观察中发现,晨刊所刊登的新闻线索有差不多50%是来源于人民或者是*相关职能部门。记者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线人以及群众热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还想多提一下网络BBS以及其他网络信息中市民所提交的新闻线索,个人认为对此应当同样重视。但前提是必须要把网络事实放在现实中重现,在现实中搞清网络事实。我也曾经通过网络线索做过一个采访,但我只是仅仅是依存于网络现实。我还又在网络上留言并联系了这个当事人,在现实中接触到他,并且在现实中让他再一次的把事实陈述。网络上的东西大多很随意,真实感较差,但却也不能因此放弃,所以通过网络来到现实是我学到的很好的采访技巧。再次,在获得新闻线索的过程中,应该特别留意“提示性(预见性)报道”也是我很有感触的一点,此次“七月半(鬼节)”我在做采访的时候,稿子写出来投到编辑那,但最后还是没有发出来。一个已经做了很多年的记者告诉我:“像这种报道单单是简单的叙述事实多半意义是不大的,而如果你提前一天做关于提醒市民在鬼节的时候祭祀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那意义就有了。同样像一些灾难性报道等对市民有很大影响的事情就需要新闻有预见性,这样市民才能爱看。”因此现在我理解到了新闻不仅仅是新*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了,对没有发生而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最后再讲一点感触也是很深的东西,这也是我在采访过程中所遇到的。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的场合特别是在对于一个集体行为的采访都免不得要应酬,如实*的过程中我有过对XX乡、歙县公路局的采访和对于黄山市桃源大酒店的采访。虽然觉得很别扭,但还是跟着我的记者师傅吃了两顿饭。后者是一个很*常的例行采访,虽然吃了别人的饭感觉怪怪的,但也不多说些什么。可前者的'采访却是因为他们与XX村民的矛盾,虽然最后饭吃了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后来一位报社的资深记者对我说:“*和村民发生矛盾时,无论孰对孰错,决不可因为应酬推脱不过而吃,看似只是*很*常的对于记者采访的一次接待,但是如果让村民看到他们就会以为是什么‘勾结’,采访不好进行下去,但村民的饭还是可以吃的,当然最好也不吃”。对于他的话,我的理解是,虽然现在很多的应酬不好推辞,但涉及到被采访双方发生矛盾时,一定还是要坚持原则的。

  除了很多的采访技巧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新闻写作上的技巧。首先,必须要树立这样一个概念,新闻价值永远是最重要的,不必太过于担心稿子写出来的质量,当然这也还是很重要的。其实如果你的稿件有新闻价值,就算你只是很简单的白描一下,这也就足够了。当然,新闻写作的质量也还是需要注意的。我曾仔细的把我所写的所有初稿和被编辑修改过的新闻稿做过对比,发现自己稿件很大的一点不足之处便是不够简洁,很多“的”“了”等等口语化的用语太多,还有就是太罗嗦。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不能做到“敢于放弃”,即虽然采访的过程中你会得到很多的资料,也许都是能用的上,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必须取其新闻价值最大的一点,敢于抛弃那些“累赘”。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夏日幼儿患病人数增多的报道,但是没有登出来,可是在后来有一位记者又一次的写到了这个题材,不但登出来了,还是作为头版头条登出来的。我比较了我们稿件的差别,发现我们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以及所采访到的医生、建议都是雷同的。但不同的是,虽然我们都表达了患病人数增多这个事实,我用的是医生说,他用的却是具体的数据,今年的与往年的比较;虽然我们都展现了病人多这样一个场面,但我也就只是展现,他不仅说多了,而且把病人的具体数字给了出来,又详尽举出了一个例子。我想她的稿件之所以比我的优秀,正是因为她的准确性,从而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权威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黄山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一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的终结语。

报社实*报告2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在实*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社会新闻既要搜索线索,又要深入现场

  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报社群工部接到的群众热线电话,还有些是各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到我老家附*的村镇去采访“一村一品”的,是去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采访,一进去就差点被那股臭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按要求换上那个消毒过的衣服和鞋子,进入猪舍,拍照,询问,然后找切入点,才完成一篇稿子,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报社实*报告3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

  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实*期间,我对南方都市报“求新求变”的风格深有感触:记者写稿的时候很用心地想新闻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这一点泼墨。而编辑改稿子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们的一篇消防演

  *报道,被冠名《上吊练胆子?》,当时很无语,但是想到编辑同志也是难为了。

  这里的记者们为了采写到新闻,经常是不顾一切地走到最前面,我们的报道《黑势力向的哥收“买位费”》的调查,就是几个男记者半夜随爆料司机去蹲点,冒着生命危险。东莞经常有血案,我们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报道,我刚来时看得胆战心惊,后来竟*以为常,但是对自己的安全更加注意。一个叫姓罗的资深记者因为常报道这一类事件,结果有一次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司机跟他开玩笑:“这个地方的人要是看见你了,说这小子还敢来?然后就会把你**了!”我虽然在笑,但是毛骨悚然的。

  记者之间常有保护和提醒,我在帮刘定国传稿子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他和一个老师的聊天,就是关于自己安全的提醒。大家做得战战兢兢,但是并不害怕,南都的新闻仍然每天可以看见真实的挖掘。

  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把一篇新闻从内而外地做好,从内容到包装,很多的细节,细心地发现了,彼此给一个提示,都是在慢慢地积累,学*。

  如果累了,会聚餐,会去旅游。回来后,仍然意气风发地走在新闻的路上。

  我只说这些,会觉得拔高了,当然这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上的凡夫俗子,要赚钱要生活,也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新闻有理想,对事业有期待。所以他们在坚持。

  历练

  在老师们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

  除了我指定的实*老师,我也会跟着别的老师出去跑新闻,黄老师说:“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你是一个新人,应该多多向他们学*,然后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我跟着罗禹雨、何永华、韦星、莫晓东等几位老师都出去采访过,大事小事,政务、经济、社区等好几块的新闻都做过。

  印象很深的几次采访:

  “的士风云”系列调查采访。我刚去的时候,“的士风云”已经做了几期了,之后的“黑势力收买位费”、“碾不碎的茶水费”、“gps强锁车”等报道,我都有参与,其中“gps强锁车”我是和另外一个实*生采访了一个下午,而稿子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交了的,很有被压榨的感觉,所以印象特别深,另外我黄老师在这一次很机警也跟我很深的印象。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跟随*的哥们去的士公司商谈,然后他们的一个业务经理把我们以及广州日报的两个记者都请到隔壁的办公室,说“会前聊一聊”,黄老师在此之前就把他的包给我看着,他坐到的哥中间,也被当成司机了。我们出去坐了大半天,才发觉,这是的士公司的调虎离山之计,就是让我们不能参加他的协商大会。再要进去就不让了,大家都很懊恼,看着广州日报那个拽拽的男记者气氛的脸,我们有点庆幸黄老师有先见之明,不得不佩服姜是老的辣。结果这篇报道我们做得比广州日报好很多,揭开了“茶水费”事件里的士公司不向媒体透风的一些内幕。

报社实*报告4

  即将大三的我,暑假里经家人联系,来到xx报社·xx,做一名实*生,我的暑期实*报告。从第一天没有归属感地坐在角落翻报纸,到现在翘着"二郎腿"在编辑部一台电脑前写实*报告,一个月实*期就这么过去了,深感时光飞逝,认真做事,时间就是过得快呵!通过这一个月在报社的实*,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熟悉了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因为我不是学新闻专业的,所以在采访这一环节上没有太多经验,经过一个月实*,在指导老师尤黎明以及另一位实*生xx的帮助下,通过前后六次采访,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能学到知识总是在得到教训之后。

  记得x月x日那天,去采访"原棉纺厂停水事件",上午8点半,我和xx赶到现场后,对去居委会反映情况的群众以及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大概采访了下,照了一些照片,就觉得素材够了,急冲冲回到报社准备写稿。回到报社,尤老师问了一句:"你们进到居民家里了吗,不实地调查透彻怎么就可以写稿子了呢?",我们一下子泄了气,只得返工,影响了工作效率。后来蹲点抓拍"交通违章"照片那次,我和韩天就很认真地用了两天时间,对三门峡各个重要路口都进行了实地调查,最后写图配文之前,采访了一个交警,问清了有关交通违章的名词后,才开始动笔,。在写稿方面,经过多次亲身体验,我明白到,写稿子和写文章是有很多不同的,写稿子需要高度凝练、高度客观。写《暑热里,有个热词叫"中招"》第一稿的时候,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多字,很过瘾。随后和尤老师在一起改稿子,因为我的不够凝练、不够客观,反复改了四、五次,字数压到二千字,才符合要求。后来写《民营书市风光不再》的时候,我就很客观凝练地顺利完成稿子,看到后来报纸登出来的和自己原本写的没差多少内容的时候,感到很开心。其次,我学到了一些其他很重要的知识。只要不是宅在家里,总是会学到很多东西的。和韩天出去采访的时候,喜爱摄影的他会时常会讲一些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跟着x老师和xx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谨慎开车的x老师总是会让我学到一些开车的知识;去党委办公室复印材料的时候,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以及修理打印机的知识…这些社会经验的获得,无疑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明确了自己以后的从业方向,就是做一名记者。在来报社实*之前,我是不太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的。虽然别人问起来,我都说"我想做记者",但是底气不足,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不擅长这门职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在不断地采访、写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做一名好记者。有了目标,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开始觉得未来的一切都会很顺利、很美好。实*期结束了,我的生活还在继续,对待今后的生活我会很认真很努力。感谢这一个月来,帮助过我、影响过我的"老师"们,祝你们今后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报社实*报告5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XX县《今日邹*》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两个月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的今日邹*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

  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所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我还特意打印了份县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往往30张照片选出1张满意的就不错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采访本、笔式最基本的了。千万不能忘记拿。我刚开始采访时经常玩记拿采访本,在采访中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三要有一个健强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整天风力跑日里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不错,其实大错特错。我跟着*的领导去我们县比较优秀的企业参观时,开始并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到了恩贝集团后,我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同行的**告诉我是饲料的味道,就是这种奇怪的味道,让我有了想吐的感觉,开始在车里还好点,当大家下了参观车到厂房去参观时,我也尾随其后,谁知越往里走味道越大,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从厂房一路小跑跑了下来,谁知我刚跑到路边就“哗”的一声吐了起来。接下来的参观我都是懒懒的呆在车上,因为实在是没有力气下车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稿子的质量。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个无形资产。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我去医院采访的外二科医生槐主任,在采访中他就不停的说着一些医护人员才懂得术语,带我的左老师因为是医生家属听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我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多加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但这样做只是临时抱佛脚。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知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针对*几年来的假照片假新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有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我在采访中经常遇到数字夸大话的情况。甚至有虚假的新闻,纯粹是编造出来的。这种线索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一概不用。直接pass掉。由于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在报社最大的.收获用自己的文章来真正地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虽然是大学生,但是社会责任感让我确定一点;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今日邹*》报社的刘书臣部长、赵总编和李总编,感谢带我的编辑部和记者部的各位老师。

  如今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但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报社实*报告6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从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主要内容是:1、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5、我们还通过短信*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准备随时在路上。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感觉干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对于新闻媒体这一行业来说,得具备绝对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面,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因此更加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和工作中更加地踏实、努力。

  第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实*中,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自己什么都不熟悉,都要积极向其他记者、编辑学*,虽然他们或者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没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出入茅庐的实*生,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积极作为,都值得自己去学*。用业余的知识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对于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一边自己要主动去靠自己的力量去熟悉,另一边也要通过熟知的人去了解。他们都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作为实*生,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像他们那样尊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争取多学、多看。

  第四,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广泛。在报社工作需要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自己的知识应该有更大的接触面,需要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全面了解直至熟悉。这就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中多读,多想,多学,为将来投身做更职业的事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报社实*报告7

  一、实*内容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杂志社实*。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能有机会让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阶段。这种学*,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能有机会让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报社实*报告8

  实*单位:《xx早报》

  实*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xx早报》,开始了自我的短暂的实*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大致是从x月x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x月x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首先是确定实*单位,结合自我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xx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我比较喜欢贴*生活、贴*实际、贴*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忙,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能够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xx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能够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我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xx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经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地方。

  作为实*记者期间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我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了一个思想: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靠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记者,必须把自我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我,仅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并且要过节,所以在实*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可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我所遇到的困难:一是教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是放在自我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践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可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生整体现状不是很梦想:发现很多的实*生每一天都是缺乏活力的状态、不明白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不明白自我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靠自我的教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我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一天都很积极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可是每一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并且告诉自我: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怎样策划的,采访时怎样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经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我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可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激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之后为了要写新闻,自我去“跑大街”,因为我明白我没有正式记者那么广阔的线索网,也没有人给我供给或者是修改室还有那些下派任务的报道,这些根本就轮不上我们这些实*生,所以就要自我去捕捉,人家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所以就多跑、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等等,发现这样不仅仅自我写稿多了,并且新闻敏感性强了。什么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新闻敏感性强了之后,更加容易捕捉新闻、也更加容易发表新闻了。

  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教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异常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景,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

  在短暂的实*内,严格要求自我,把自我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我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生之首。

  其实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忙人。要有社会职责感,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激所有帮忙我的教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职责与良知。感激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那段时间,也很帮忙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欢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报社实*报告9

  今年暑假蛮长的,为了不浪费光阴,我和XX一齐从7月4号起在报社实*了两周的时间。我曾在实*之前幻想过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起得很早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达报社,或是在办公室电话采访或是跟着美女记者姐姐们奔赴一线采访,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挤着公交车回到住处。两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它们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一个作为一个记者首先需要明白的原则:身体力行方出真知。

  问题不是等来的

  实*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其实很简单,第一天午时,张XX主任看我和XX只明白坐在那里看报纸,就把一个整合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稿件资料比较*淡,就是一个关于东北打击乐比赛的简单消息,老实说这对于已经在记者团历练了一个学期的人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和XX在整理完那篇稿件之后就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离开了报社,结束了第一天的实*。

  我想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新闻梦想的人都明白,机会和问题都不是等来的。正如同张XX主任经常跟我们说的,必须要自我去找题。如果我们只是一向坐在桌子前看报纸,可能写出的永远都只会是一篇400字的小消息,锻炼不出什么本事。所以在第二天的定版会上,我也算是主动接了一个任务。

  按照惯例文教部应当是每周五开例会,讨论下周选题、总结问题等,但那天是周二,因为报社给文教部来了好几个版面的任务,主任算是临时组织大家到场开会。我和XX还有另外一个非记者团成员的实*生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新闻一线记者们的例会,虽然报题环节和在记者团的时候一样,他们的专业却让我们佩服。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比方说三伏天来了很多XX市民喜欢去XXX浴场游泳,那么下海需要注意什么?身上涂抹的护肤品或者是饮食方面?下海的时间等等。这类话题是我们这些新闻菜鸟所想不出的。所以那天定版时我们也只是接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任务——去采访XX的特色书吧。当例会上讨论到“夜文化”这个专题时,主任说起了回声书吧,我听到了熟悉的名字,说大学生们对这些书吧都很熟悉,于是这个采访几家书吧的任务就交到了我们三个实*生的头上。

  总共采访的六家书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做“XX街60号”的特色书吧。当时店主比较忙,我们在里面耗了很久,只能等着客人没有需要的间歇和店主聊聊。可能因为太忙,店主本身透露的并不多。看着笔记本上尴尬的字样,我还是决定在他给顾客调制饮品的时候再去多问问。这一问便问出了书吧每个月会举行书友会以及书吧会定期向XX的贫困学校捐衣捐物的信息。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总结、成稿,最终见报于我和XX结束实*后的一周。这算是这次暑期实*给我上好的第一堂课:永远不要坐以待毙。

  想法新一些角度刁一些

  张XX主任绝对是让人点赞的好教师,不仅仅不会让我们干太多的杂活、不拒绝每一个实*的学生,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新闻。除了在例会上我们能够体会到新闻一线的运作方式,其他的就是从这些前辈的口中得知做好新闻人之一二了。记得那是周五的例会,结束之后主任坐下来专门给我们几个实*生讲经验。“仅有写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主任说。她说道自我以往采写过的一篇新闻,大致是关于商家为修筑大连某道路投标的。其余记者可能只会机械式地写这样一个事件,可是张XX主任却以拍卖会的方式写出了这一事实,再加上她教师当年为她修改了题目,当年那篇新闻获了奖(请原谅我没有记住那个奖具体是什么)。

  从她那里学到的这一课也被我直接运用到了之后实*期间我自我发过的一篇稿子上。那是小芳姐安排的任务,去海事大学和理工大学采访科学营。由于两个学校当天都有活动,所以我需要跟完一边立马去跟另一边。科学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很多省份的优秀高中生,当时我想起了张XX主任的话,就去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以及来自XX本地的高中生,以凸显此次海事和理工分营的性和精彩程度。

  写新闻要“对症下药”

  十分感激的一个人是秦XX姐姐,带我出去采访的路上就已经给我讲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她所负责的文化线其实和记者团*时所接触到的新闻不一样,所以写法自然会“软”一些。那天秦XX姐带我去参加了爱一夏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之后由我组织成稿。然后去听了笑掌室的相声,有幸见到了陈XX和王X教师,也算是我在实*期间见过牌的“婉儿”。相声的稿子虽然不是我来写,可是我有幸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拍照,这期间秦XX姐姐也指导了我很多:这种照片必须要露出演员的脸,哪怕被话筒挡了一点也不行;要拍出故事,不要仅仅拍他们站在那里表演,而是要抓精彩瞬间……

  秦XX姐教给我的,能够说是我出了记者团,走在新闻一线的收获之一。两周时间,从刚开始只能呆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到之后也能够单独接任务出去采访、写稿直到最终发稿,时间很短,收获很大。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需要奔波的行业,所以其实*时在办公室除了开例会很难看到大家都在的时候,多数时间是我们实*生、主任以及于教师在办公室。想感激XX日报文教新闻部的每一位教师,把多年所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传授给我们。因为我和XX是记者团的成员,所以在这期间尤其承蒙照顾,小芳姐、丽霞姐和秦XX姐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任务,反而倒是我们自我报的题因为自我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最终见报。未来,当我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能够骄傲地说:我在XX日报学*过。

  也祝愿依旧在报社实*的同胞们能够抓住机会,努力提高。

报社实*报告10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实*生活又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需要回过头来对这段实*经历认真地分析总结了。可是怎样写实*报告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报社实*报告(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阅读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1)

——报社的实*报告10篇

报社的实*报告1

  报社实*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报告范文中,找到实*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短短的实*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工作总结。从实*过程中我发现,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报社的实*报告2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报社的实*报告3

  从七月中开始,连续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在《**日报》实*。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既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也让我发现了一群人,他们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一类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可以更好的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转变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日报给我这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第一天去报社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以为一进去就可以跟着去跑新闻。而事实上,负责带我的记者只是让我坐着看报纸,不停的看报纸,一个上午过去后依旧没有事情可做,也没什么人理我,说实话有点无聊。下午我就开始观察报社的运作情况了,每天看到的报纸,他们的幕后生活是怎样的呢,那些新闻背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记者们会不会因为一篇新闻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讨论争辩呢,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下午。大概三点左右,一个首*记者拿着小本子挨个的问记者"今天有什么稿子?",记者边说他边记,然后首*记者把已经做好的选题告诉总编辑,总编辑斟酌,看看可不可行。总结一下第一天,就是在报社看看他们匆匆离开匆匆回来的忙碌着。

  第二天到报社,心情*静很多,不再那么热血地想去跑新闻,心里一个大二的学生肯定是不会让你去做事情的,既来之则安之,能把报社运行情况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还是在看报纸,下午和一个记者聊天,觉得收获颇多。他说有时候也不能写太敏感的东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传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尽量的把稿子写的软一点,好玩一点。跑新闻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对于跑现场,一定要注意细节。他说他有次和同城好几家媒体去一个现场,一个男的劫持一个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驾在女的脖子上,形却当初势比较危机。很多同城媒体看见里面有点动静,一窝蜂往狭小的案犯地点冲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里不动,远远望着,因为如果离案发现场很*肯定看不到什么,再加上几个摄影记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动是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体看不见的景象,比如他看见几个警察进了一辆黄色 的出租车,他知道马上肯定要有行动了,果不其然黄色出租车慢慢靠*罪犯,乘其不备把罪犯制服。他说,如果观察的够细致,报道**营救前的一系列准备,以及一系列的变化,那读者就会觉得新鲜而有看头。你报道罪犯挟持人质,然后**成功解救,那画面感不强,也没有什么亮点。听他绘声绘色的说,真的很有意思。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我终于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热线。部门几位工作人员交代了一些工作细节,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时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因为无法做到边听边记录到电脑上,刚开始都是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据说采访记录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在接电话的空余时间还是看报纸,包括其它几家报刊。旁边的工作者说,看报纸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

  两个星期过的很快,虽然在报社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学到了不少。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锻炼了采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别人打交道,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人。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报社的实*报告4

  千辛万苦进报社

  放学第三天,为了不再帮姐姐“奶孩子”,开着粉色的电瓶车出门找工作。到了市区随眼一瞟,有个台州市报业集团。奇怪的是正值周五,大门却紧闭(最显眼的南门),好找一番才东边还有个门。后来听老师说,因为东门,对门是税务所,背后是一座山。上头觉得有“招财进宝,后有靠山”的意思,于是将大门搬到了东边。干媒体的果然不一样,讲究真不少。

  找到了门,还没进去就被保安给拦住。说明来意后保安就直接告诉我,我们这不招实*生,来的都是熟人介绍的。还有这操作?差点直接打道回府。好说歹说,保安大叔开始给领导打电话,免提音才次给我暴击。

  既然来了,进都进不去,那多没面子。给了身份证,进电梯也不知道去哪楼,随手按了4楼,直接进了410。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整层就这一个门开着。

  一个大约30多,穿着白衬衫花裙子的女人,坐在办公室桌子前玩手机。看我进来,对我一笑,有戏。说明来历后,问了点基本情况,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但接下来的话,直接将我打入冷宫,“有介绍信吗”。突然想起来学校好像有发介绍信吗,哎关系社会。

  回家,拿介绍信,给她。嫌介绍信太短,(所以希望以后学校介绍信做的,看起来高大尚点)之后问我需要实*多久,太短不收。。。脑子一抽筋,2个月,哎暑假又交代了。最后简单的给她看了点作品,告诉我需要和领导讨论下,周一等消息。。。

  周一0点手机受到信息,xx早上8点半,请来晚报报道。还真准时,说周一就周一,于是我就进台州晚报了。

  跟对老师很重要

  做了报道应该做的事情后,高波老师(指导老师)领着我去开晚报编前会。编前会顾名思义,采编前的会议,记者上报今天采编的选题。会后高老师领着我去另一个记者处,让他带我一天。

  “我不带实*生,给他看看报纸得了”这是那记者和高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结束谈话,找了张报纸,抛下一句话,下午2点到台州市服务中心。我当然不会傻得去看报纸,在高老师那边询问到,可以帮他找下题材。就是这个做法帮助我摆脱了今后看报纸的日常。

  下午2点,好找一番,终于到达地点,过了一会记者开着车过来。经过一下午的了解,是关于宣传*办事效率的报道。采访过程百无聊赖,发现与学校实践没什么区别,也没有和记者交流。回家后写了篇消息,次日交给了高老师,高老师遗憾的告诉我,昨天那记者写的报道没有上报。

  到单位第一件事情,找题材,找完再看昨天的报纸。这一看发现昨天找的题材竟有3篇上报,我知道这可能会让我有点不一样。编前会上,高老师开始报选题,其中一个,还提到是我找的题材。会后林副总编留我下来和我谈话,我知道这算初步引起了领导的注意。

  高老师找上我,让独自去采写我给他的题材。是有关于7月5日是日军撤离台州的日子的报道,让我去市*大楼访问下相关学者。当时我就懵逼了才第二天。。。结果当然失败

  采访结束后,我突然发现给的信息太宽泛,想找附*抗战老兵了解,老兵又差不多全过世了。后来高老师告诉我,他5年前做的第一篇报道就是关于抗战老兵的,当时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是独自被老师喊去采写的,写了一个版。那时候老兵还健在,采了好几个老兵,期间困难不断,他用非常恶心来形容那次采写。最后他还发了一份采写那份报道时的心得给我,后来的`日子,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老师找题材,渐渐的摆脱了看报纸的日常,不过报纸还是要天天看的。

  如果我一开始跟的是那个记者,我相信在我写这篇报告前,我还在和有些实*生一样,还在看报纸,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

  单独完成一篇报道

  领导认识你后,很多事情就比较好办了。一周之后,有次陈副总突然来新闻部说热线部那边今天缺少版面,让我去帮帮忙。

  到了热线部,徐姐给我个任务,让我去附*看看有没有送凉茶的点,采个报道回来。经历过几次采访,我知道实*生最怕的就是不自信,很多事情不能拖,当即我就写了采访提纲出发了。已经下午3点,转了大半个椒江市区,只发现一个凉茶点,而且该凉茶点只有几个罐头孤零零的躺在地上。我知道这次报道又要黄了,告诉老师后,老师说你先回来吧。

  我心想这次采写如果成功,那大不一样这是个机会,因为是领导让我去帮忙的肯定知道稿子是我写的。于是先在附*打听,一看凉茶点旁边有2个环卫工人。一问才知道,原来凉茶供应时间早过了,早上10点就没。

  难道真的问不出来了?不!经过交谈我发现这个凉茶点就是旁边大悲寺供应的,去问问没准能问出点什么。到了大悲寺,一群大爷大妈在扫地,说明来意后,大爷大妈就不吭声了。哎他们拒绝采访,他们表示这些都是做好事,没必要上报纸。濒临奔溃边缘,我突然想到,直接找负责人啊,旁边人这么多,还在工作能问出来才怪。好说歹说,终于领着我去了一个房间,虽然不是负责人,但也送过凉茶。大妈还是不告诉我,但是既然进来了那就有戏,开好录音,开始瞎聊。我也不提采访的事情,就说大妈你们这凉茶看起来挺好喝的,这么快就没了。见我夸他们,大妈也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最后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采访任务。

  回到单位,陈副总在办公室,我向他说明了情况后。他对徐姐说这样报道做出来可能没有什么亮点,本来是想让你们找找椒黄路三区的凉茶点,现在时间不到凉茶点也没有办,要不找找其他可以写的?听到这话,我觉得哎难道又要黄了?不管了先写这再说,稿子一写就是2小时。拿给徐姐改过后,把有人拿凉茶去泡脚作为了一个新闻点交了上去,第二天上报了。陈副总编前会上说了下这事情,还是比较兴奋的。

  有了作品在报社就比较好混起来,有次坐在前面看报纸,突然王晓峰老师让我和他去三门采访个人,写创业故事。我立马答应了下来,去三门采访了制造葛根的人物,回来后马上写稿,晚上9点就交给了老师。从这以后每周一报纸的新经济版块都是我写的,20xx多字,已经写了3期了,虽然每次都要熬夜,但非常值得。最惨的一次就是早上去玉环采访人物,中午去路桥暗访已经3年都没有装好设施的小区,下午会椒江观察路边行人不文明现象,从哪之后我觉的在办公室看看报纸也挺好。。。

  报社实*感受

  做记者有时候比生孩子还要痛苦,因为生孩子能生出东西,但做记者有时候肚子里没货,文章写不出来,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作为一个新记者,当然实*生是偶尔有压力的。

  报社上班看似很自由,早上9点来11点半,下午2点来4点走。但是记者从不在单位上班,有时一采访就是一天,晚上还要交稿,明天就见报。就是那个说不带实*生的记者,听说他曾经是晚报写稿最积极的,无论多困难的稿子都会去完成,有时候半夜有消息也立马起来,每月考勤都是排在前几个,和现在完全两样。自从结婚后,工作压力变大,在家没地方发泄,人一压这就天天抱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段时间我也这样,跟着师父专访人物,回来写稿,20xx多字,晚上就交稿。一回家我姐的孩子咿咿呀呀的叫个不停,还不时烦我拿东西,我写稿又特别慢。一写人物专访,我就要熬夜,最迟一次写到凌晨2点,真是爆炸。

  晚报工作,总体来说比较有趣,老师领导对实*生还算不错。林副总编竟然还要求各个领导,老师每天下午2点半,讲讲自己做记者的心得。一老师开玩笑的和我说,你们实*生中是不是有领导的私生子什么的,怎么对你们这次的实*生这么好,还讲课以前都没有。通过讲课我才明白,这些记者很多都是从实*生开始,都是从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开始的,一周讲课感悟颇深,这就不一一写出。

  在报社实*的日子,我初步感受到了记者是怎么样子的。记者是个上能和领导高层谈话,下能和黎民百姓说笑的职业。期间跟着采访过俞敏洪,各种创业人才,暗访过街边百姓。总的说记者这个职业很辛苦,但很有意义,虽然我真正想去的是特稿部,专门去暗访揭发一些无良企业和反映社会问题的部门,如果以后有幸成为记者,我一定要求去这样的部门工作。(陈鹏)

报社的实*报告5

  时间:

  11.12—12.14

  学生

  实*地点

  实*的第一天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日报社。在这里首先认识了上党晚报健康周刊的冯主任和几位漂亮的姐姐。

  主任临时开了个会,给我们介绍了周刊的大致情况,并将我们三个人分到周刊记者手下,负责引导并带领我们往后的学*和实践。报社的人不多,目前也就四个人,反倒是我们的到来使得报社充满了朝气,显得热闹了起来。

  第一个星期的适应阶段,看着姐们在工作,自己在旁边学着、记着。闲余时主任还让我们看一下往期的报纸,要我们多熟悉一下报纸,“进入这个行业,看报纸就不单是看热闹了,还要看其中的门道”。我通过看往期的.报纸,大致了解到了报纸的一些内容、格式、规律每期都有什么内容,主要报道哪方面的新闻,每个版面又是如何设计的等,渐渐的去深入了解这份报纸。 知道了报社编排报纸使用的软件“方正飞腾5.4”后,就跟着单位的老师学*排版,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调度文章使其尽量达到美观,内容编排合理。

  主要任务还是在xx市各大合作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查找相关的新闻资料,还有就是报纸打印出样版后查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改正,例如错别子、病句、内容格式等方面的错误。

  往后这三个星期的时间,慢慢的熟悉报纸,之后也就知道了每期报纸都是周三出版,周一、二查找资料,排版往往会比往常忙一些。星期三上午主任都要开例会,大致内容就是评析一下本周出版的报纸,对每个人的工作都做出肯定。对我们三个实*生也会进行鼓励并进行指导,再者就是安排下期报纸的内容,也会联系各大合作医院采访和征稿。如果报纸的版块有大的改动的话,主任也会做出具体的安排任务。

  星期四、五主要就是去各大合作的医院,社区,会议地点进行采访收集材料新闻,我一直跟着王垚姐去各医院采访医生,患者。期间王垚姐也会教我很多东西,跟着她能够学到很多,都是在校园、课本上不曾有的。几天接触下来这里的姐姐们都很热心负责,对我们几个实*生在生活上也很关心。

  后来我懂得了,不要把自己老是当做实*生去做每一件事,千万不要以实*生自居,这样在实*的这半年时间里什么也做不成,学不到。讲真,视野格局限制了自身成长的一切可能。

  这就是大致一周的工作,基本每个星期都是这样的流程,所不同的也就是每期采访的人物和医院不同了吧。

  最*一期主任商量着,考虑到我们再这学*,想锻炼我们,特地新开了一个版面“医患正能量”,想让我们自己下医院实地、亲身到新闻发生的一线去采访,虽感觉到了困难和紧张,但还是值得去尝试去挑战的,这也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实地采访

  1、采附属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程荣贵医生写稿11月15日。

  2、采访附属和济医院中医二门诊医生写稿11月23日。

  3、采访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六科主任医生11月29日。

  4、采访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和医学遗传科主任写稿12月13日。

  小结

  通过这一个月的采访,接触到很多的医院,经常来回于和*、和济之间。*距离的去接触医生和患者,以及科室和病房,从中了解到了很多。很多时候一些小事,现场情景极具震撼心灵之力,那些原先在课本上才能看见知道的病例症状,在这里屡见不鲜,这才跳脱课本发现原来在身边有这么多的重大疾病时常出现。例如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先天耳聋,胃癌,至今仍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听到,看到这些的时候的复杂心情。

  随笔

  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往返于学校宿舍与单位,穿梭在一路车上看着人来人往,车流纵横,或五分钟佁然不动,或车上拥挤不堪,有时能静下心来去慢慢感悟这样的生活,有时也会陶醉在其中,以一种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拥挤已成常态,唯有早起方能克服。严寒已然不惧,保暖加厚才是王道。

报社的实*报告6

  从20xx年的2月18号到3月20号我在西安商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间虽短,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实*报告

  选择《西安商报》作为实*单位缘于一位认识的中文班的同学的推荐,《西安商报》是有西安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经济生活类报纸,创刊于20xx年。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商报实*是正确的选择,商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实*生都由两位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商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的是商报的李老师和詹老师,李老师在报社工作了将*十年,是一位资深的记者了,詹老师则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但我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大河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之余把看报纸当做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詹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实*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采访一起交通事故,李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到了现场我都吓傻了,现场情况很惨,老师采访交警了解情况,我们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现场太惨了,都吓傻了,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连这点是都扛不住怎么行,不管现场怎样,你的采访都得照样进行下去,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就比较主动点了,也能提出一些水*比较高的问题来。

报社的实*报告7

  暑假从7月12日到8月22日,总计40天。我的暑假实*分为两大部分,即7月12至7月28在《*改革杂志社》担任《*改革》、《改革内容》发行员、记者,关爱弱势群体互联网功名记者、编辑。 7月29日至8月20日在陕西省*《各界导报》做实*记者、编辑。整个实*延续了五个周、30余天。在实*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都将会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万分感激两个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实*的宝贵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报社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着重从实*见闻,实*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报告。

  实*见闻

  实*一开始,杂志社曹老师给我介绍了单位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发行员和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一点和后来在《各界导报》的开端大致相似。对于记者的行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许个极高的积极性,每次来访或电话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尽快的赶写稿子,有时老师会给你一些机会,让自己协助她编辑稿件,这样我也是首次接触了专业的报纸编排软件——“飞腾”软件。

  我也贴身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和压力,以积极者遍及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自己*时在校学*只是理论课的学*,另外所学专业与新闻传媒相距甚远。所以一进行媒体行业,要学的东西非常多,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但是,指导老师每次带着我采访、编写稿件、修改稿件,学*业务知识、鼓励自己努力寻找新闻线索、这令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各界导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各界导报,每周六早上九点召开全体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到实*生都非常重视,那是一个遍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在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台。另外,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到八点二十进行例行晨会,进行新闻信息、工作心得、生活体会等的交流、汇报。还有一点也令我时感压力所在——“各界导报是党政机关报”、这时报社主编滑战林老师开会时间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们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性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和营销、只要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今后的学*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武老师重点强调:“我们要为最权威的报纸,权威与质量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公共努力。为着这个目标,赵丽老师多次明确告诉我;“我们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的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一次正确处理稿件。”我觉得这重质量报纸,应从四方面理解: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实*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摄影的拍摄方法,既要多找角度,构图要饱满,照片中讲究新闻元素,考虑到新闻价值大小。其次,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勤奋学*的'精神。正如刚开始曹老师所说:“做记者,要勤奋,多观察,多听,多写,这样才有进步。”谷野老师说:“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最后,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接触社会的反方方面面,所以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当然,这为期五周的实*,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的宝贵收获,在此,感谢所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现在我主要从实*见闻,实*中汲取养份。

  总之,我这次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终身。我在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努力改正,是自己仅够更好的发展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

报社的实*报告8

  为了能走出象牙塔真正了解文化工作,我于暑假期间在山东省XX市鲁中晨报社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实*。实*期间我跟随财经部的一位老记者跑财经新闻,找线索,采访,观察,写稿,校稿,修稿工作安排紧密而严肃。实*结束恋恋不舍报社温馨的气氛,回到学校感触颇多,现以实*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

  我是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学生对新闻写作这是有些感性的认识,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初来乍到心里十足的是勇气,缺少的却是扎扎实实的知识。

  第一天是在读报的“无聊”中度过的。因为之前来报社实*我看过不少关于新闻写作理论方面的书,于是我企图找到一篇正规正矩的财经新闻给自己补充点养分,然而却一切皆惘然。带着疑问我问我的老师,老师告诉我:“在认识一份报纸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定位,我们的报纸是都市报,受众是普通群众,并非专业的经济理财类报纸,所以格式语言内容都是通俗化的。”第一天一堂简短且深刻的职业课——晨报的宗旨:永远和人民大众在一起!书本上的理论好似一副模具,而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差异性、特殊性、创新性、求同存异有生命的报纸,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做灵活的文章,这就是进步。

  接下来的几天老师给了我一个独立的短评栏目做,本以为很简单,却每次都会被改动很多,有时候是全篇的抹掉重写。老师告诉我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报纸的定位和短评的精要,于是我反反复研读老师的短评发现:我的语言文化气息太重丝毫没有幽默感,很多是从人的意识方面找抨击点太空虚,有时候太讲究逻辑而忽略了报纸短评“毛毡上方针”的风格。我想这是我们学生普遍存在致命的死穴,在这之后我的短评开始慢慢自圆自满,最后一篇短评一字不改被采用,这是令人及其兴奋的事情,我开始走对路慢慢成熟起来了。

  短评经历之后我随老师跑新闻,第一次是为做蔬菜市场价格涨幅采访市物价局,这一次又出乎我意料。在物价局办公室内没有访谈只有聊天,大家不是业务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没有采访记录,只有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对当前蔬菜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与采访对象做朋友,这样才能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线索,而且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必须要找到你的新闻伙伴”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物价局风波之后我随老师采访菜市场,在这里又是一种别样的采访方式,这里没有高谈阔论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嘘寒问暖专注倾听,老师告诉我对生活在菜市场里的人不是要展现自己不是要助你做新闻与你谈话更多的是发泄气氛或者分享喜悦,谈天的方式更能拉*双方的距离给他们信任感。而且我们的新闻并不仅是表现冷冰冰的数据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现群众的生活状态来掘出社会的问题。

  接下来我按老师的指示自己出去跑了多次生活新闻,没有直接表明来意不用干巴巴的问题我的采访可以说很成功,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当与人聊起来就忘记我的采访意向,为了全面不得不很多次换采访对象,这样浪费时间也不够深入和贯通,所以在采访前定要做好提纲且记牢自己的采访目的。

  采访完的写稿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每次几乎都要重写几次再改几次才能出稿,这有点让人耐不住性子。老师几乎没篇稿子都能动个大手术,在这里我很荣幸找出自己常有的弊病,并接受老师的专业指导:稿子多用被润色过的当事人话语,融入故事情节,点题清楚,反问形式多运用整篇稿子都必须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可感性、启迪性。在经过多次写稿磨练后我刷新了自己对新闻稿的认识,写新闻若绣花。

  在经历采访、写稿的分层训练以后,老师让我自己独立跑新闻。找线索是新闻工作者最核心也是最难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善于透视生活还要对经济数据有相当强的敏感性。几次我寻到的线索都没有经过老师的批准,起初我真的有点恼,老师告诉我多次的被否是在锻炼我的新闻感他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找财经新闻的线索最重要的并不是关注数据而是关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财经新闻,经济的变动往往是潜在的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对人生活得影响往往是一两拨千金。在此之后我根据钢铁涨跌想到关于铁质废品的市场变动,这是我的第一条可行的新闻线索。

  接触财经新闻我最难过的莫过于对经济知识知之寥寥,像“同比”“环比”的区别等我还是要现上网查询,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涉及的社会层面会广之又广,所以我们在夯实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涉猎各个社会知识,或许不能精通但最起码是要了解,这是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素质。

  在实*期间我也学*了起码的摄影功夫,配图的新闻往往更生动,现在的社会图像的影响远远大于文字,所以实地考察出新闻的记者必修摄影。本以为用卡片机拍照不是难差事,但是我们真的不了解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从那种角度,拍那些东西,拍摄对象的形态,主体客体的分层等等都是我们陌生的。而且作为新闻工作者ps等技术也是需要我们熟悉的。技不压身真的觉得学海无涯。

  在实*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和许多很好的领导,他们都是过来人以经验授之真的很令我感动,老师告诉我新闻工作离不开策划,策划为我们铺长远的路。他是我接触新闻并爱上新闻的孔明灯,让我充满了希望。

  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经历一个月的学*我坚信我可以再新闻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报社的实*报告9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践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践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践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践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7月大学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系 别 :

  班 级:

  暑假报社实*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报社的实*报告10

  一、实*内容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杂志社实*。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能有机会让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阶段。这种学*,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能有机会让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2)

——报社实*日记10篇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 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第七周周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虽然对报社不是那么的太了解,但是多少不等也有所了解。天天做着一样的事,感觉得无比的枯燥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只有电脑从早到晚的陪者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了以前在学校的那种欢声笑语,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轻松悠闲自在了,有的只是空虚和寂寞。有些时候闲下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不知道做什么。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耗着,感觉除了工作以外,自己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新鲜的事情,或者是值得人去回忆,留念的了,没有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的工作有些时候都有点冲动想不干了,去换换别的工作,想给累积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是想了想还没有那么的冲动,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老实的呆着。

  第八周周记

  虽然时间是过的那么的艰苦,但是还是有快乐的时光的,那天我和师傅出去吃饭了,在饭桌上,师傅没有以前那一脸的严肃,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就象兄弟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陌生。在吃饭的时候叫我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并不象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吃饭那么的随便,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叫我如何去喝酒,虽然我不会喝,他们就让我少喝点,意思一下,叫怎么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也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混多一条路,多见见世面。那天我们吃的很高兴,也很开心,我第一次感觉这样无拘无束。回到厂里的宿舍,呼吸着外面的空气,感觉到无比的舒畅,来到厂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心理觉得乐滋滋的。

  第九周周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进行新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匆匆忙碌后,终于有了可以闲下来的一点时间。可以稍微的偷懒一下,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乐。在这以后才上体验生活那种家庭生活的开始,开始我的新的工作:学*怎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细事,比如说说是挖排水沟,看似一件简单事,但是实际哂纳感做起来就显得的非常的棘手,对于我们刚步入社会的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虽然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弄,更不知道如何弄好,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努力的学*,领悟其中的心得。这些活原来在家里并要自己去做,但我在这里能够亲身的体验到家人的辛苦与劳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第十周周记

  上一周的劳累与辛苦使我牢记心理,不过这一周又学到新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容易出

  错,我和我一个师傅去浇水泥板,在浇焊一块铁架子,放在里面来增加的它的强度,以防被什么大型机器从上面走的时候压坏了,我看着师傅做,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做成和扳子一样大的架子呢?师傅起初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后来和他一起浇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和它弄成一样大的话结果就放不进去,或者说以后弄出来,边上就会不*齐,不仅外观上面不怎么好看,而且有些时候不注意的话,他人从它旁边经过的会弄伤其他人。这个虽然简单,也许在书上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但你一旦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想不到,只有实践了,才能更深的体会。第十一周周记

  锻炼远不止这些,丛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又有一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那天天阴着,风吹着,冷极了。老板叫我们去刷树,这些简单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没做过,不怎么会做。我都不怎么情愿去做,老板说了不得不做,正所谓在别人的屋檐下吃饭,不得不低头。硬着头皮拿着家伙干了起来,起初上一脸不愿意,慢慢做起来觉得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比如说一般树干要刷多高,才能达到保护树的最佳效果,书皮上面一般刷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怎么样刷才能使多有的白色在同意高度,怎么样刷才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的美观舒服等等,从臆见小的事情上就能学到很多,只是有些时候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 第十二周周记

  学*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是搞二手摊铺机的维修,这一次家里来个大家伙,要进行大修,这下好了一忙就大伙给忙坏了,大家一天到晚就开始为着这个大家伙弄来弄去,开始

  天天加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干个不停,晚上还要加班,那几天真是一个尽的叫累啊!恨不得一下就过去,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想想这几个星期感觉自己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感觉时光是度日如年,十分的难熬。有些时候整个人早上都不怎么想起来,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放假休息一下,好好的放松个一天两天,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劳累生活,回过头在想想这个星期的点点滴滴,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十三周周记

  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不知不觉的将*两个多月了。对于刚出学校的我来说生活的点滴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比如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学校出来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刚来厂里的时候,自己连做饭都不怎么会,有些时候都煮的不熟,正所谓在家里过惯了那中衣来伸手,反来张口的生活。开始几次都没做好,不过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越做越好了,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的学*做菜了,虽然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自己还是每天坚持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弄好的。离开了学校,怎么样去搞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只要你去用心。

  第十四周周记

  到了这一周说说我的感想最深刻的还是交际方面的。象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确实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出来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而看准人,看好人,交好人是更重要的,在结交新朋友之前要考虑好。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实*日记(一)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日记(二)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日记(三)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 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实*日记(四) 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实*的第一天

  我满怀好心情去报社。走进编辑室,遇到的是一张张新面孔,我的难题来了:如何和同行相处融洽?幸好在学校期间,人际交往还算不错,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原则。实*老师叫我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当然,我的实*一天,就在和报纸排版组的人员交谈中结束。我的收获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话,为我接下来的实*会带来方便。

  实*的第二天

  熟悉环境后,今天我就要真正进入排版工作。可是,实*老师又拿出一大堆的报纸和有好几本关于排版的书放在我面前,嘱托我半这些资料看了,不要那么心急做排版工作。看来我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也没有怪老师的理由,于是耐心地看起她所给我的资料。看完那么多的报纸,我才发觉原来排版并不是我想象中简单,这些都是一些排版出错的报纸,应该总结,避免历史性重复错误。关于排版的书我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排版的流程。

  实*的第三天

  我认为应该可以让实*老师让我操作排版的过程。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要我自己了解计算机排版的初步知识。令我可喜的是我业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所以今天任务提前完成,由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较熟练,老师非常欣赏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师和其它的工作组人员在计算机上精心的制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话,明天自己上场会出丑的。时光在我看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流逝,这天又过了。

  实*的第四天

  我才真正开始我的主旋律??报纸的排版。我将自己*来几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天的报纸排版中来。老师说我的统筹观念还是比较好,有一定审美情趣,尤其是对一篇文章的整个摆放结构有独特的视角。头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后一版的内容报道也没有出现偏差。但是毛病也不少,图片与文字没有处理协调,对新闻稿的主次性没有很清楚。这一天我就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的。

  实*的第五天

  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报纸是通过自己的手出来的,无比的喜悦。今天我的主动性也比昨天强了,在同一工作组的人员们也都特别照顾我,帮助我度过一些难关。今天的工作量明显要比昨天大,因为这是周末版特刊。我的工作不是占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们讲讲我的意见与建议,而且有写时候计算机操作还需要我的光顾。整天下来,人比较累呀,可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是对我辛勤耕耘的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重复着类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暂的十天实*,让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会有代沟,怎么样才会让代沟越来越小呢?最好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星期一

  今天是进入XX日报实*的第一天,天气阴沉但心情却挺好,第一次接触报社这行业感觉挺新鲜有趣,同时也有一些压力。毕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作一件陌生的事,不过人总是要学会适应的。早上在主任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谈,感觉在报社这环境下应该会有较大的收获,也很庆幸来到了这个集体,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学*进步。也许是本就学理工的我不怎么了解报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过从今天起我也成了报社的一员,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为集体抹黑。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们和谐相处。

  星期二

  实*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看新闻。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

  星期三

  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一篇稿子给我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写一篇稿子总觉得像是挤牙膏一样字字句句都来之不易。

  星期四

  今天突然觉得好累!不是因为说这里的工作累。其实真的很清闲。这样的实*和我原本想像中的是很不一样的!可是现在却有一个问题。我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其实很想和这些人都打成一片。一个多星期了,来了这里,怎么的也学了点东西。刚刚这里的一个老师这样和我说,来这里学什么对你以后也没什么用处。来这里学的只是接人待物,先接触下社会罢了。现在我还只是一个观察者,看其他同事是怎么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进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变成一个实践者。

  星期五

  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到了福利院,去采访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学生,他们在福利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为老人疏导,和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免费服务。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学*。当我们去采访时福利院也比较热情,尽量让我们了解福利院的各个方面。完成采访后回到报社已经12点了,简单的吃了饭后下午又去采访了几家工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的做着笔记。整个采访还是特别辛苦的,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厂家间穿行,完成一家采访后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6点多才完成了采访,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报社,整理文件准备写稿子。忙碌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备知识,而这些正是学校不能学到的。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3)

——报社的实*报告9篇

  一、实*单位简介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主打“多媒体互动·受众媒体互动”,尽心制造,全新改版,发行量冲破10万份

  全方位独家发布各大卫视院线电影等影视资讯,精选明星音信、文娱时髦和生活任职形式;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共建多媒体*台,告竣捧报阅读、上网点击、电视搜索三线合一。

  周报分为三个板块:影视文娱形式包括冲击波、视听界、大盘货、大解码、风向标、数字电视、一周导视、都市院线;时势热点形式包括一周回眸、广角镜、网络评弹、时势评弹、万分档案

  生活任职形式包括衣食住行时髦生活系列(专题)、多媒体销品在线、部门专版(理财、楼市)。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为武汉播送影视局主办,武汉广电数字网络公司协办的一份周报。受众面广,简直*卷了武汉播送数字电视的所有用户。在三网协调的趋向下,周报还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等多种媒体互动,富强发财前景十分广阔。

  二、实*部门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社美编室(照排室)及编辑部

  三、实*情况概述

  关于周报的运转机制,大致如下:编辑将手中的稿子整顿成word文档发送至公共邮箱。周一至周三,从组稿到做版,雠校一直陪同其中;一校由版面编辑点窜,二校由特定教师雠校,三校由李炳钦主任、程小萍主任过目,由程主任审批;周二、周三早晨通常加班到深夜直至报纸三校完全定上去;周四报纸面向市场发行;周五上午十点半在七楼会议室召开编前会,相互相易,影视资讯。商讨选题;之后一周的事情又开展起来。

  (一)编辑部

  在编辑部,我们主要有劲帮教师举办校稿、找材料、编辑稿件等。面对周报社实*生人满为患的气象,我们条件反射的绷紧了身上的弦。由于周一至周三是编辑部最忙的时间,所以我们也很认真地应付手头的事情。《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结。从错别字、标点到逻辑等,我将所学过的《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中的相关常识以及《逻辑学》中的观念都运用到了实际事情当中,体会到了触类旁通的快乐。

  当然,我们的一校还得拿给版面编辑审核定夺,有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毛病编辑能马上分离进去,有些我们以为的“毛病”不适合周报的实际情况,教师举办了指正。在校稿的进程中,我们及时发现了常识上的欠缺(例如雠校符号),于是重新进修了一番,圆满了自身常识组织。

  记得以前上《音信编辑与评论》的时间,教师讲改稿的举座方法有雠校、紧缩、增补、改写、分篇、分析等,其时只是机械的回忆,乃至觉得没多大用途。但当前看来,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例如由于版面的限制,周报。《时髦生活——情感》版通常就要先从紧缩字数发轫,从3000字删至1500字,从20xx 字删至1000字,有时间发现真的不能再删了的时间,想想教师曾经讲过的方法,遵照文章思绪、条理、轻重、主次来删,就容易多了。

  《一周导视》通常须要寻找适当字数的剧情先容,这就是我们的功课了。找剧情是不难,但是要是想要高效率高收效的完成,那还得想点格式。我们通过精选关键字、快速增删、敏捷键老到操作,撙节了不少时间,取得了教师的必然。

  通过和教师之间建造万分亲善的联系,教师们也对我们越来越信任,通常会向我们约稿。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需呈现出让他们较量满意的作品。事实证明,我们还是能够较量好的完成任务的。就拿第35期的“更生大学游”专题来说,教师让我们哄骗双休的时间写湖北经济学院及其周边好玩的好吃的东西,于是我发轫动用各方面的资源寻找材料,乃至还在山水藏龙BBS上发帖搜集,你知道《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结。末了终于和周媛君所有组成一篇稿件《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其后发刊的时间,发现我们的作品和华师、地大宣告在同一个版面上,立时觉得特别骄气!

  对于学音信专业的我们来说,事实上影视。看报纸是选修课。从第一天过去王倩教师让我们看报纸谙*周报发轫,每期报纸我们都万分认真的阅读,越来越谙*每个版面的风致和特色,简直能够一眼分离。以前有听学姐说过看报纸没什么意思,但当前我觉得看报纸是一件万分有趣的事情。也许你刚发轫只会眷注你所感意思的形式,但当你第二次翻开报纸的时间,你会自发不自发的将注意力召集到其他形式上,壮健版指点你照拂好自身的身体,旅游版通知你哪儿好玩奈何玩,电影新闻。万分档案把明星成名史做成了小深度,都市院线第一时间宣告国际外大片……个中味道,唯有自身技能体会。

  我总算知道创造出一个好标题是多么不容易了!我其时在写《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的时间,将小标题取为《衣服变身贴身空调》,《衣服不是做的,是喷的》,固然这两个小标我自身感受优越,但到了版面编辑、主任编辑那儿却无法通过。影视资讯。其后经过几番猛烈商讨,终于将标题改为《穿件空调服清冷度夏》和《喷一身皇帝的新衣》,理由是它特别吸收人,而且能让人发作联想,适合做封面导读。

  (二)美编室(照排室)

  实*第一天,我们就到照排室举办了相关交接。张伟教师对我们之前在学校以小组为单位排的大盘货做了点评,给出了“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排的好,但整体感不好”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相关细节(如颜色、字体等)做了阐述。美编室的郭月教师、叶宝妹教师对我们举办了第一轮专业培训,先容了美编室的事情流程分为网络来稿、通读稿件、据文配图、排版四个部门。两位教师分别根据自身的事情经验和心得与我们举办了相易,使我们获益匪浅。听听影视资讯。影视资讯。教师希望我们先从《节目表》发轫做起,谙*排版的根本操作,之后再看情况试做《万分档案》。

  第二周,张伟教师对我们举办了排版体系培训(相当于是第二次专业培训),包括先容方正高潮、PS、CorelDRAW的常用文件及其根本特性;区别位图和矢量图;讲明版面基础概念;好坏灰颜色定义及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XYZ轴的概念;相关盼望等。温木子教师亲身演示了一遍《节目表》的排版进程,并和我们所有分享了《万分档案》的排版心得。面对木子教师老到而迅速的操作,我心里感到绝后的重要,缓慢的记下她的排版要点和敏捷键,回去之后认真复*。终究这是一个簇新的界限。以前在学校固然有学过方正高潮,但那只是对工具的运用,只消老到操作就可以了;而面对排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以是,我们努力地摄取教师教学的每一点养分,争取让实际武装头脑,实际指导实际。

  第一次实*作业——7月22日《一周导视》和《万分档案》如期完成,张教师对我们的作品做了详尽的评析。由于节目表是个详尽活儿,有很多须要注意的住址(如图片大小、灰度收拾、字体、字距、行距等),而我们都不同水*的“疏忽”了,对于影视资讯。这是很大的失误!幸而教师全部给我们指进去了,让我们有蹊径可寻,这样就不至于和以前在学校一样自身寻求各处碰鼻了。

  第三周,我通过查找材料自身琢磨了好坏灰颜色及其运用的相关案例,认识打听了运用的根本准则和秩序。同时较量了异样一个音信事项发生后,各大报纸在标题、排版上的*似和不同之处,特别明白每个报纸不同的排版风致。固然我的版还是保存很多题目,但我还是很果断的在不休的修正,让自身做到更好。

  第周围,我们疾苦的在武汉各大书店寻找教师举荐的《英国立体设计基础教程05版》,末了终于在迢遥的武汉理工大阁下的二手书店觅到了这本书,感受大喜过望。闲静时间,遵照张教师说的,我们很认真的看书上的相关概念,廓清了以前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也许会有人说“排版很简单,陈列组合一下就行了!”而我一点也不这么觉得。我想说:其实它很难,个人。尤其是当你依然跨入了这个门槛。

  本周我排了三个版,从来拿给教师看之前还挺得意餍足的,影视资讯。但是,当听过教师的点评之后,我再一次把头繁重地垂下。题目屡见不鲜……不过我不会泄气!在听过教师的倡导后,我回去又举办了点窜,总结了许多方法,争取下次能够用的上。

  第五周,木子教师稳重地将《万分档案》形式交给我们排版。我清晰的记得那天我们两个一直折腾到拂晓,十分纠结。其后木子教师针对我们的作品举办了点窜,我在一旁重要地记下教师的主张,一边目不转睛地看教师如何操作。末了木子教师将我们的作品举办了分析。张教师和木子教师为我们翻开了排版的门,可是这条路,到底有多长,我们也不清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下而求索。

  第六周,听说影视资讯。为防止我们排版走火入魔,张教师摆设我们看《电影海报馆》。其实报纸排版和海报设计有着相通的道理。做版得无形式,还得找一个合适的形式表达进去。这里的形式即指一个合适的发挥阐发方式。从版面改革的大趋向看,清晰、易读、节俭、悦目越来越遭到业内人士和巨大读者的认可。好版面要用心规划。做美术也一样,都是在做好“主要元素”的前提下做加法,点窜则是做减法(去掉多余元素)。

  排版就是为了阅读。这才是排版的最终方针。不要把排版看得多崇高,也不要将它看的一文不值。要是通常的受众能够看得懂,那标榜生活化的报纸就依然离告捷更*了一步。让读者能够流通地读完,是排版最最少的央求,至多对于我们这样的老手来说是这样。所有的弱化和卓绝、对比和烘托、主要和主要都是为了读者阅读。

  美编不止要懂设计,还要吸取各方面的常识。你看广播。有人说,有的学建筑的人写文章很好,但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搞建筑,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央求美编完全较量殷?的分析能力,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之所以每次排版之前都要阅读稿件形式,是为了能够特别合理地摆设稿件。准确控制编辑部妄图是做好版面的根本保证。要分清重点,有全局观念,切不可为了版面的美,弱化了音信性极强的版面主打稿件。

  要养成切确的考察方法,多转换一些角度,但不是肆意而为。从这么多期排版来看,我觉得自身真的天禀不够灵敏,悟性不高,付出了努力,可是结果不一定能让自身、让教师满意。但是我信托,这只是一个进程,一个阶段,我不会消极,听说总结。只消我继续僵持走上去,终有一天,我会设计出让各人现时一亮的作品的!

  四、实*收效显现

  1、《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文:罗曼/周媛君。

  2、《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名誉卡分期购物得先打打小算盘》,事实上影视资讯。文:罗曼

  3、《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7月29日)

  生活任职版C29:《细菌滋生的淡季 谨防手足藓》,整顿:罗曼

  4、《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2期(8月12日)

  时势热点版B24——万分档案,实*美编:罗曼/周媛君

  5、《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8月12日)

  生活任职版C31——心灵午时茶《当爱情像天外一样洁白》,文:罗曼

  6、《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5期(8月26日)

  生活任职版C33——时髦生活《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文:罗曼/周媛君

  五、今后打算

  我很光荣有了这样一次珍奇的实*时机和难忘的实*经过。固然在有些人看来大二实*会有点早,但我永远觉得要是有实*的时机,我会尽一切能够的去控制。当前看来,我的采取是明智的。实*之后,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才知道,在这样一个逐鹿如此猛烈的环境下,电影新闻。我们须要武装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关于专业课程

  实*的时间,我特地把《音信学概论》《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的笔记举办了重新整顿,方针是梳理自身学过的形式,并联系实际指导履行。我想通过这次实*,我往后上课的心态都会发生调度。以前的我上课能够会不够同心,但当前,我依然懂得了逐鹿的猛烈和惨酷,不会再去轻易地糟塌我的时间。我会充盈哄骗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联系自身有过的履行情况,和书本中的形式举办“沟通”,真正掌握所要学的形式。希望自身往后临*期末考试不须要抱佛脚都能够应付裕如。

  (二)关于排版

  我不会罢休对排版的爱戴。我不论自身天禀多么迂曲,我还是会自始自终的僵持上去。我会多眷注国际外几个排的.较量好的报刊,学*武汉。例如《南边都市报》《南都周刊》,吸其精彩,总结经验。多进修,多感悟,想知道电影新闻。多琢磨,我信托我的水*还是会上新台阶的。

  (三)关于软件操作

  有事没事的时间放一本工具书在身边,谙*一些软件的效力操作,游刃不足,尽量在12月份以前把高潮、PS、CorelDRAW玩熟。好忘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做做笔记,简单联想回忆。

  (四)关于小我富强发财

  10月份我会买单反相机,你看影视资讯。所以在接上去的时间里,我得花很大一部门时间在摄影下面。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双手拍出有思想有价值的照片。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音信,尽能够多的宣告自身的作品。

  在音信业务这一方面,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履行的*台。所以暑假实*推断会研讨向时效性较强的日报社去实*

  把根本功练结壮,教育脚力,为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信事情者打下优越的基础。充盈哄骗课余时间阅读书籍,让自身的羽翼变得饱满起来。末了,要自信!信托自身,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告竣自身的音信抱负!

  实*时间: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几个月来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因此**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晚报”和“**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埃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诉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一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一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一一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一一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一——一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兴趣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诉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 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附*,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好奇妙。

  在接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确实感到,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普通市民有着更细微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赖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来,而后编辑看了热线记录又会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很多的最后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终。间接的帮助也是无法给予,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后,是否还能坚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够多些理解,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然后媒体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实*时间:

  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

  **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

  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

  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由于这几个月来,国家在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因此**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生活新闻:每天必定的稿子内容有“生活资讯”(以天气预报、蔬菜肉类价格、生活指数为主)、晚报帮你问。属于实用型和必备型栏目。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

  (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晚报”和“**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也许新闻的定义是属于每天发生的.新鲜的事件,但是当我们投入到媒体工作时,最难的不是如何写稿和采访,而是怎样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有技术含量的策划。任何的工作都必定有一个主题,生活在变,但是生命不变。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熟悉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却一无所知。而媒体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向更多的人进行有益的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新闻策划,做好策划工作,是一切新闻宣传进行的前提。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20xx年7月7日,我们药学专业一行三十人来到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收获也很多。

  行在福瑞达

  福瑞达在济南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坐落于山大路南口的老厂区,一个是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我们三十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我们组的实*路线是新厂区——老厂区——新厂区。由于新厂区离学校较远而且坐公交车不方便,因此我们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到达较*的老厂区,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司班车去新厂区。虽然时间有点漫长,但是和同学们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一路上总是会有看不完的风景,美轮美奂的奥体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枝叶繁茂的青翠柏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细细观察车窗外的济南,你会发现这座四千年的古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吃在福瑞达

  要说起在福瑞达实*期间的伙食,岂一个爽字了得!据我所知,我们整个院里也就我们的伙食最好了,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去新厂实*的第一天中午,刚进食堂就惊喜于眼前的情景,一排排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白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打饭的师傅统一着装,带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我不由得感叹:“哇,真是太干净了!”旁边的同学说:“显然啊,人家gmp都能认证上,更别说这区区一个食堂了。“我很认同的使劲点了点头。这个餐厅是半自助式的,每人中午三份菜是限量的,米饭、馒头和汤是不限量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会大把大把地浪费粮食,大家都尽量将自己的米饭或馒头吃干净后才倒入收残桶中,这让我不由得感慨福瑞达人的自觉性和高素质。公司的饭菜质量很不错,而且懂得科学搭配,每顿有荤有素,每周有粗有细。在那里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都觉得自己胖了不少。后来我们再到老厂区的时候,由于原食堂搬迁在即,饭菜是由快餐店送过来的,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可口,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福瑞达的美味饭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在福瑞达

  众所周知,按空间中细菌的数量可将药厂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 区级别最高,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也有不同的着装要求。还没有开始正式实*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实*期间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凉鞋、拖鞋,虽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做出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点不*人情,但我们理解这也是为达到生产条件,保障药品质量而要求。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在外沿区域打扫卫生,因此只需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穿上鞋套就可以了。后来我们进b区工作时就要按更严格的规定换成专门的无菌衣,从头武装到脚,只能露出两个眼睛,虽说这衣服有透气孔,但整个人被装在里面也是很不舒服的,半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可是他们有些工作人员却要一穿穿一整天,想想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若不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真是撑不下来,由此,我不禁更加佩服他们了。

  学在福瑞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在福瑞达和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安排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几次培训,我们对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了大概了解,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主打产品“润洁”和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药品从原料的配制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我我不禁感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在参观结束后,车间的盛主任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药品生产设备的原理和具体生产步骤,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知识。除了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式传授外,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拿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来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清洁地面,这些看似小的技巧着实让我们省力不少,而且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天在福瑞达的实*,不仅提高了我的科学素质,还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那里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为我以后的学*和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的热情和蔼友善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少了分忐忑,多了些自信,让我在劳碌的工作中依然乐观向上。

  总而言之,福瑞达的人、福瑞达的厂、福瑞达的文化、福瑞达的管理制度都了我很多的启迪。

  爱在福瑞达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和厂里的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福瑞达人的自豪和对福瑞达的热爱。还依然记得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秦大叔,总是能从枯燥无味的打包工作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我们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点累,快乐和笑容总会溢满脸庞。还有卫生岗位上的张姐,工作之余热情开朗,常和我们聊天,但是一工作起来,那认真劲儿,我们个个都自愧不如。还有车间主任盛主任,温文尔雅,知识扎实,车间里的大小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他都了如指掌。

  虽然在厂子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福瑞达,对福瑞达里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待到离开之时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工作,有关人生……

  再见了,福瑞达,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来合肥曼迪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快三个月了,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渐渐适应,回首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许多,再结合张主任的要求,写了这份实*结,这份总结主要包括我对公司及部门的认识,对领导及同事的印象,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在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时曾登陆过公司的网站,大致地了解了公司

的情况,它占地56000多*方米,年销售收入8亿多人民币,员工200多人,还是安医大、安中医的实*基地。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公司的一大特色,支助希望小学,奖励高考中榜的员工子女,组织旅游,举办运动会等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价值观,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种种深深地吸引了我,尝试性地投了简历,最后很荣幸地进入了公司。

  刚来的两周,我在储运部和采调部实*,清楚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药品的收发和保管工作,也是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在刘富俊和李刚部长的领导下,储运部有条不紊的运行,岗位分工明确,员工活力激情,团队和谐合作。而采调部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经营药品采购调拨工作,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采调部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电话一直不断,客户川流不息,这种繁忙也展现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公司。

  两周后我真正开始接触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联接和服务各部门的重任,文件的上传下达,人员的进出调动,证照的变更换新,档案的保管,办公用品的领用,车辆的使用等等都是办公室的工作,事物繁琐杂乱也是让我震惊的。但是在张部长的带领下,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为公司其他部门及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这两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和以前接触这个行业不多的缘故,刚来公司时我还是有点迷茫的,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做起,不过在同事们尤其是郭雨姐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胜任了基本的工作,比如发放餐券,协助准备变更换证资料,甚至当起了电话维修工等等,渐渐地我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这两个多月来的大致经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首先是关于对领导和同事的认识。张部长,我的直属上司,是个很博学的长者,无所不通。参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研究图纸,体现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当任董事会秘书,撰写各类文件,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另外张部长的终身学*的思想值得我效仿。他每天都阅读报纸,收藏有价值的版面,思考、分析、研究当前热点、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张部长的绅士风度。去天柱山的漂流过后,大家都*车上等待人员到齐返回合肥,他却慢慢挪下车,原来是到外面去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在这里我也顺便大胆地建议,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希望张部长少抽点烟,还有适当地控制下自己的暴躁脾气。

  郭雨姐姐非常和善漂亮,也教会我很多东西。当我复印出差池时,她手把手教我怎样操作,当我傻傻地坐在桌上吃饭时,她提醒我给张部长敬酒,当我帮张部长打印材料时,她帮我校正修改,我由衷地感谢她。工作上她忙而不乱地处理者繁杂的换证变更,一丝不苟地统计办公用品,沉着稳重地应对领导突发指令,这些都值得我钦佩。生活上她多才多艺,经常代表公司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品,注意保持身材,是个非常可爱的姐姐,刚进公司时我还以为她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呢。

  接下来是我个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很多旧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人治色彩太浓,企业唯领导人至上,领导人可以随心所欲。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就是规范化经营,制度和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静态稳定地发展,高层管理的职权就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们公司,车辆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它的使用应当会有相关程序制度规定,而不能单纯由高层管理者决定。重大决策的制定(比如与国中医药的股权换置)应该发扬民主精神,毕竟员工有权利知晓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变动。

  公司要设法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公司里很多同事经常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工作,对待客户和同事态度都很冷淡,上级对下级缺少人文关怀,耐性不足,专断独行。一个公*、*等工作环境再加上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司里有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公司为家,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公司可以建立客户评价制度及员工互评制度,再结合公司一贯的上下级互评,而考评的成绩与被考评人的工资及升迁挂钩,这样方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每个员工。

  再次是公司的工龄工资模式老旧,吸引力不强,我建议制定“抛物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这种工资模式式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符合员工对企业“抛物线型”贡献规律,体现了“青年员工渐长,中年员工快涨,老年员工慢长”的原则。这种模式将员工总工龄分为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两部分按合理比例组合来计算工龄工资,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4)

——报社实*报告9篇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在实*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社会新闻既要搜索线索,又要深入现场

  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报社群工部接到的群众热线电话,还有些是各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到我老家附*的村镇去采访“一村一品”的,是去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采访,一进去就差点被那股臭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按要求换上那个消毒过的衣服和鞋子,进入猪舍,拍照,询问,然后找切入点,才完成一篇稿子,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从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主要内容是:1、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5、我们还通过短信*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准备随时在路上。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感觉干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对于新闻媒体这一行业来说,得具备绝对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面,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因此更加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和工作中更加地踏实、努力。

  第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实*中,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自己什么都不熟悉,都要积极向其他记者、编辑学*,虽然他们或者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没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出入茅庐的实*生,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积极作为,都值得自己去学*。用业余的知识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对于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一边自己要主动去靠自己的力量去熟悉,另一边也要通过熟知的人去了解。他们都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作为实*生,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像他们那样尊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争取多学、多看。

  第四,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广泛。在报社工作需要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自己的知识应该有更大的接触面,需要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全面了解直至熟悉。这就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中多读,多想,多学,为将来投身做更职业的事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濮阳早报》,开始了自己的短暂的实*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大致是从1月23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2月17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首先是确定实*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濮阳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己比较喜欢贴*生活、贴*实际、贴*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助,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濮阳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可以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濮阳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地。

  作为实*记者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己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赖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记者,必须把自己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而且要过节,所以在实*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一是老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是放在自己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但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生整体现状不是很理想:发现很多的实*生每天都是缺乏激情的状态、不知道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不知道自己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老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天都很积极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但是每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而且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策划的,采访时怎么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通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但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激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后来为了要写新闻,自己去“跑大街”,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正式记者那么广阔的线索网,也没有人给我提供或者是编辑室还有那些下派任务的报道,这些根本就轮不上我们这些实*生,所以就要自己去捕捉,人家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所以就多跑、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等等,发现这样不仅自己写稿多了,而且新闻敏感性强了。什么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新闻敏感性强了之后,更加容易捕捉新闻、也更加容易发表新闻了。后来写的文章有的是自己或身边人亲历的《崇尚健康节日消费观念龙城万余人次“电影过年”》、《返程濮阳人忙着留乡味》;比如我发表的《一条祝福短信小两口险离婚》;有的是从一些博客、论坛上得到的,如《网民新创意:“情人节”网络爱情宣言成时尚》;有些是自己策划的比如“情人节系列”的,“节后消费”之类……

  最高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老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况,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在短暂的实*内,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己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生之首。其实最大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助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早报郑迎军副总编、机动记者部张永生主任,带我的机动记者部副主任袁冰洁大哥。同时,感谢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那段时间,也很帮助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快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广西工人报社实*了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的时候,还领到了二十块的稿费,心情特别的激动.上个学期,我在社团出了XX份的报纸,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但由于从拉赞助到编辑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闹着玩,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报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前大大的愿望才真正实现了,不过到现在它已经变成小小的愿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都还是会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传媒这个行业,可谓是死心塌地,当初也是奔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的,对我来说,尽早实*尽好。在大一时,觉得专业的课程还学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开始去报社或电视台实*的,我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了。

  没到报社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在媒体实*的文章,看了又看,里边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为是不是在媒体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么友善呢?一进报社后,我才发现我那想法真荒谬了.社长、总编、我们专刊的主任、其他专刊的主任、还有记者、编辑们等等非常友善,对我也很关照,让我感觉很温暖,并不觉得陌生。

  在不了解工人报时,听名号,我以为大概都是写工人工厂的东西。在仔细研究了一番报纸,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内容很贴*生活,类似都市报纸的模样,但又跟都市报纸的表面报道不同,工人报大多是深入报道。广西工人报分为4个专刊,有工会新闻、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读者周末。本来社长让我挑,看我想进哪个专刊。我看了看几份报纸,觉得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理论性强了些,读者周末比较贴*生活又生动有趣些,我就想选读者周末专刊,可后来听说读者周末已经不招了,我又觉得金融的知识自己不怎么掌握,于是留在了创造者专刊,后来我才发现若是在财富专刊的话,很多身边的经济现象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我们创造者专刊也是很不错的,可写的也不少。

  我们创造者专刊的肖主任是个认真而又严谨的人,财富专刊的韦主任开朗又健谈,带我的小邝姐三四个月前还是实*记者,现在已经是见*记者了,她是研二的学生,半工半读来着,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虽然小邝姐个子不高,但非常能干,开朗又友善。小邝姐的办公桌在财富专刊办公室,小邝姐经常出去采访,我到了报社就坐在小邝姐的办公桌那里,后面是韦主任的办公桌,还有财富专刊其他记者的办公桌。在办公室里面,我经常听他们在讨论报纸的事宜,比如说该去采访谁啊,该上哪篇稿啊,图片该大还是该小啊等等,我经常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新奇地在听着。有空时,我就向主任记者们请教下如何写报道。也经常闲聊,有一次,我和韦主任提到了我最爱玩的qq空间,主任不会玩空间,不过在我的"指使"下,还帮我留言板留了个笑脸,真好玩了。

  开始时,我在报社拿了十几份报纸回去"研究",看看别人怎么写,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头绪。在年前,小邝姐和我去了客运站,采写农民工回家的图片新闻,农民工们也蛮乐意接受采访的,拍了一些相片后,我就给那其中的四五张相片分别配上一百多字的说明,难度不大,不过当时一个问题让我寻思良久,知道了他们的姓,倒是不晓得怎么分别称呼,后来小邝姐一修改,我才晓得可以叫老杨阿田大叔阿杨大哥阿黄阿姨啊等等,看来每一个细节的知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呀。有一次,和小邝姐去了区医院采访一个心理咨询师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一些问题,小邝姐说,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及时问清楚。之前我问小邝姐,那些专业的医学词汇怎么可以写得出来呢,我们又不是学医学的。小邝姐说,医师会告诉你专业词汇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专业词汇解释得通俗给读者去了解。春节时,小邝姐安排我写了两个人物过年的故事,还特别嘱咐了要多写一些细节。初6为了赶这两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仅要和每个人物聊上一两个钟,而且为了更好地选择人物,我多聊了一两个人物,然后在晚上前终于把两篇分别一千多的稿子给赶出来了。采访也不那么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是不大乐意给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劝咯。交给小邝姐后,小邝姐说我写得不错,听了真开心,另外小邝姐帮我改动了一些地方,还让我琢磨下改动的地方,我从改动的字句上发现,不要小看每一丁点的用词,要把字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拥有一手好文笔,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梦想的东西。写多了一些后,我也越来越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了。

  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人脉的重要性了,比如说你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要是熟识的话,就好办多了,要是采访比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当然人脉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么去认识别人呢?所以在以后这段时间,在保证专业的学*后,我得好好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了。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一.实*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任务:学*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大楼对面

  2.报社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状况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工作

  从自身:

  1实*不是被动的学*,在实*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14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14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必须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我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所以,我很感激学院安排这次实*,感激报社众多教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忙。此刻,我把自我的实*情景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之后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教师对我和我们一齐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一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一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忙。

  首先,我先将自我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我的鉴赏力和阅读本事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主要资料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经过信息*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可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一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欢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

  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信息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并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

  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5)

——报社实*报告(精选20篇)

  去报社实*的两周里,我感觉收获还是颇大的。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心里挺担心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闻,导致没有新闻上报。去实*的这段时间,大概了解了当记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为了自己解惑了。曾经想过,大学毕业后,自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看得出,记者上班的时间很自由,除了会议之类的时间要到之外,只要有新闻可写,就可以不用去报社,我觉得这样的上班时间还是蛮好的,感觉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们去实*,其实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分为两个阶段,半天接电话,半天跑新闻。接电话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电话也不多,其实自己本来也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在报社里,我强烈感觉自己到一种人情冷暖,我只觉得冷漠也许是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因而也就没怎么关注我们,当我们不存在吧!在外跑新闻的过程中,刚开始挺有激情的,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来越累,也许是走的路多里吧!当然,正因为跑新闻,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开始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锻炼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会更有勇气去解决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了解社会。

  因此,我建议:再有机会去实*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把握这次机会,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xx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五个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激集团领导给我们供给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激集团的教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忙。此刻,我把实*情景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教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景,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并且让指导教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修改。对于指导教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进取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教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我的实*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教师一齐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修改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可是,指导教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我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到之后,教师就让我们自我去采写新闻,自我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必须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供给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必须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修改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能够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修改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可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仅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进取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能够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贴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研究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样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进取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异常讲到提出的。

  此刻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资料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

  个问题,可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资料写法上也很一般,可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资料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修改严格把关。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在实*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社会新闻既要搜索线索,又要深入现场

  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报社群工部接到的群众热线电话,还有些是各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到我老家附*的村镇去采访“一村一品”的,是去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采访,一进去就差点被那股臭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按要求换上那个消毒过的衣服和鞋子,进入猪舍,拍照,询问,然后找切入点,才完成一篇稿子,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序:在大河报实*的30个日日夜夜离我渐行渐远,我对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却愈发清晰可见。怀着对大河报秉持正义的操守,对实*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亦是对自己初入媒体一线的经验总结,感慨良久,怀着万分思绪,记录下在大一这个不甘*凡的暑假实*的收获和教训。

  在大河报为期一个月的实*期间,共发稿50余篇,大到一整版的通讯,小到豆腐块似的消息,可是对于自己这个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发稿量对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因为自己明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学*,学*“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学*“妙笔著xx”的思路,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新闻理论的实践和新闻业务能力的提升

  带我的是李晓敏老师,跑卫生线,也就是整天和病人、医院、卫生局、卫生厅打交道的,同时也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线。

  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时看报、写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记得老师曾说过:咱们写的是给老百姓看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稿子写出来,服务老百姓。在这里,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趣味性等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很多东西不明摆着说出来,并不代表忽视它的存在。

  记得去采访医院“恶性疟疾救治中心”挂牌仪式,事件本身就是最多就是一篇消息,没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于是,自己写了500来字就完事了,第二天见报时,却是一篇3000字左右的大稿子。老师从采访资料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发现40多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对于不了解这种疾病的老百姓和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漏洞,详细介绍这种疾病以及其治疗、预防措施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挂牌仪式本身。

  以前曾很鄙视会议新闻,感觉无非就是领导空泛的讲话,底下是冷冰冰的鼓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可是真正实地参加并用心发现之后,才发现其有趣亦有点的新闻。

  省卫生厅召开系统行风评议测评工作动员会,说白了,就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一个自我检查制度,到现场,发了厚厚一叠相关资料,会议没开完,就回报社写稿了。很纠结的成稿之后,老师说,不行,没有内容。她仔细把资料看完了之后,提出了一些很细微的点,就是和百姓、社会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奶粉检测、职业病防治等等问题。事后,老师说,其实会议新闻是不好写的,比现场稿要难写,但同时也是重要的。会议呢,只是给了记者一个找新闻的机会。

  因为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政策、措施都是在一个个会议上提出的,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把好的政策给老百姓说明白,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所以,如何在看似枯燥乏味的会议上发现有价值的点,是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新闻敏感。

  落地稿,就是国家出台一项政策或是别的媒体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稿子,作为地方媒体,针对自己本地实际情况,把落点放在本地,而写出的稿子。其价值点,就是第二落点的选择角度。

  前几日,国家***门要出台关于规范现榨饮料的文件,那么到了郑州这点,就需要调查郑州市场的现榨饮料的相关情况,看看文件规定的措施,在本地各商家有没有得到落实。必须提出的是,不可否认,几乎每个人都有喝过所谓现榨饮料的经历,所以这个稿子,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

  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各异的新闻现场,作为记者,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仔细认真的态度,否则,搞混了新闻稿中最基本的信息,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

  因为缺乏关于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把一个主任医生的职位错写成了主治医生,搞的医院打电话来质询。粗心的我才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老师安慰我,错误之后必会进步,出现一个错,下次必定很当心,有时你觉得很细微的东西,无所谓的,可有较真的就会揪着不放。老师还举了她曾犯的一个用字的错误,可能就少了一个字,就会产生别的意思。如此看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惯必须学着养成。

  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说在部分新闻现场,有提供新闻通稿,详细介绍事件的五要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料是靠自己去搜集整理的,因次采访前列好提纲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是有为重要的。实*期间,自己独立去现场采访过多次,也通常会遇到省内多家媒体,这时,一些基本的资料大家都会问到,那么如何在你的稿子里出现新的、吸引读者的要素,这就需要你能够问出有水*的问题,而问题则来自你提前列在采访提纲上。

  8月11清早,淅沥小雨,去医院采访好心人给一的哥捐款的事,无意中遇到了坐在楼梯上低头不语的妻子,出于敏感,我简单介绍之后,就坐在了她身边和她闲聊了起来,不出意料,获取了很多媒体不知道的资料。采访中,你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让他从心里信任你,什么话都敢对你说,而不是把刚刚出现在他眼前的你当作“陌生人”,而这时,说话,采访的艺术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名真正专业的记者,是需要触类旁通的,大杂烩型的,拼知识面的。这,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的基础。记得,赵智敏老师告诉我们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之外,还应该多钻研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法学、经济学”。

  而在卫生线上,对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采访医生某一复杂病例,如果需要向读者清楚的介绍,就需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转述,如果你自己就不明白,那么又怎么能向读者说得清楚呢?因此深厚的知识积淀是记者们必须掌握的,而我们,则应该趁年轻,在大学良好的氛围里不断的学*、完善自己。

  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感悟

  记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者,而且也是推进社会这艘航船沿着正确方向航行的助推器。

  最能使我感受到这句话含义的,是源自对患白血病的小培艺的采访。最初见到她时,孱弱的.身体,枯黄的脸蛋,脖子上还有化疗留下的疤痕,插着输液管,让人感觉好可怜。可是她很幸运,经过媒体报道,有家企业捐款帮助她治好了病。那一刻,才真正发现自己身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可是医院大厅里尽是光着头,穿着住院服的病人,上天眷顾了她,所以她得到了救助,可是在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多少心酸、悲楚的故事。那一刻,又感到自己作为记者的渺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或许读者把我们当作无冕之王来看待,可是我们有的,仅仅是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会尽到最大的努力去真实记录,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视记者为救命稻草的人们。更多的时候,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社会的掌权者们去推动。

  奋斗在新闻战线的第一线,我们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实*期间,无时无刻不被老师们的职业操守和负责精神所感染,每天奔波于新闻现场,回到报社,无论多晚,抓紧写稿,这时,噼里啪啦的敲键盘的声音成了报社最美妙的音符。

  一次去超市做关于奶粉的调查,行至半路,突降暴雨,转瞬之间,全身湿透,路人纷纷避雨,而自己却因为老师赶稿需要自己调查的资料,仍冒雨前行,因为只有一个信念,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借口。待到完成调查,拧出的雨水摊了一地。

  采访遭人冷遇、白眼,行路热得几乎中暑,写稿子熬到深夜,吃饭、休息毫无规律可言,这些都是记者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可是怕吃苦就做不了新闻,不管客观条件如何艰苦,都应按时完成任务,这是真正的新闻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4.实*结束,可是干记者的新闻理想却刚刚萌芽

  一个月短暂的实*之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对新闻、记者、媒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极大满足了自己对新闻最初的追求,像个初生的孩子,放肆而兴奋的哭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新闻行当的信念,时灭时燃的新闻理想火种重新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自身的不足也在真正的新闻一线显露无遗,理性思维能力欠缺,写大稿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自己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对于自身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实践,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自己,能够合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汗水、寂寞、困难面前挺了过来,可是最应该感谢的是带我的李晓敏老师,和王曦辉、王灿老师,感谢她们对我如此的信任,放手让我去独自完成采访任务,感受到了作为优秀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的标杆。借此,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老师!

  美好的过去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未知的未来的还等待着自己去书写,而我,还前行在新闻的路上。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濮阳早报》,开始了自己的短暂的实*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大致是从1月23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2月17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首先是确定实*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濮阳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己比较喜欢贴*生活、贴*实际、贴*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助,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濮阳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可以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濮阳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地。

  作为实*记者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己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赖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记者,必须把自己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而且要过节,所以在实*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一是老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是放在自己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但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生整体现状不是很理想:发现很多的实*生每天都是缺乏Ji情的状态、不知道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不知道自己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老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天都很积极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但是每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而且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策划的,采访时怎么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通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但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Ji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后来为了要写新闻,自己去“跑大街”,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正式记者那么广阔的线索网,也没有人给我提供或者是编辑室还有那些下派任务的报道,这些根本就轮不上我们这些实*生,所以就要自己去捕捉,人家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所以就多跑、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等等,发现这样不仅自己写稿多了,而且新闻敏感性强了。什么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新闻敏感性强了之后,更加容易捕捉新闻、也更加容易发表新闻了。后来写的文章有的是自己或身边人亲历的《崇尚健康节日消费观念龙城万余人次“电影过年”》、《返程濮阳人忙着留乡味》;比如我发表的《一条祝福短信小两口险离婚》;有的是从一些博客、论坛上得到的,如《网民新创意:“情人节”网络爱情宣言成时尚》;有些是自己策划的比如“情人节系列”的,“节后消费”之类……

  最高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老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况,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 在短暂的实*内,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己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生之首。其实最大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助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早报郑迎军副总编、机动记者部张永生主任,带我的机动记者部副主任袁冰洁大哥。同时,感谢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那段时间,也很帮助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快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报社实*报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概况

  我于7月15日到8月26日在连云港日报社实*,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报实*,分别被分配在民生新闻部门、社会新闻部。实*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实*单位介绍

  《连云港日报》是**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岗位概述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实*获得的成绩

  在连云港实*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实*报告《报社实*报告》。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实*体会: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将是美联社的记者。”许多年后,圣雄甘地的这段说辞,时刻鼓舞着我。虽说只是个实*,但是我已把自己当作追逐新闻的记者,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心态方面:

  在连云港日报实*期间,刚去的时候,老师把我安排在资料室里,让我阅读有关民生的新闻,并让我对其进行分析,两天过去了,老师对我不闻不问,那时的我心急如焚,看书只是做个样子,知识不再进入大脑。我打电话给我老师,老师说采访沉稳的心态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书。一周后,老师出去采访带上了我,同时我为不再资料室看书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后来我在采访中才发现,如果不是待在资料室看报纸,我还真是不知道面对老百姓我该采访什么,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真是少之又少,匮乏的不行。之后只要不出去采访,我都在资料室里看书。

  在采访中,有3次经历,让我对社会以及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知。7月25日,我作为现代快报的实*生被邀请参加市里采访,为期一周,几乎江苏的省级报社和省级电视台都有记者参加,因被采访的人住在开山岛上,需要坐船3个小时才可到达。早上四点时候,我们就开车出发,原本晴朗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岛上的时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我们个个被淋的想落汤鸡,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风吹起,击打着岸边的岩石,但是采访工作并未被终止,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把衣服脱下来把摄影机包住,只露出镜头对准被采访人,*面媒体记者刷刷的用笔记者被采访人说的话,丝毫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这场暴雨好像对他们而言似是温和细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没有人身上的衣服是干的,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怒意,只是在那兴奋的说着采访的内容,有的已经敲打着键盘,把文字输入了电脑之中。就是记者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无冕之王”。

  8月5日,采访加盟打火机诈骗案,用电话给售假公司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时,经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说需要钱,他们就掏钱给我,何况是自愿的,我又没有逼迫他们,怎么是诈骗呢,况且我想怎样就怎样,管你们X事,如果你们管这档子事,别怪我找人砸你饭碗等。这件事虽然在报纸上曝了光,但是因为武汉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强,导致这一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为有钱而嚣张跋扈的嘴脸,深刻的体会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应该深入内部调查,彻底解决问题。

  8月15日。我独自到海州区的红旗社区采访,因本身采访对象不是很了解,去之前也就没有什么准备,到采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被采访人的妹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长期遭**神分裂症的困扰,其骨瘦如柴,脸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钟,其姐姐叫了我几次,我都没反应。后来采访他姐姐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先行离开,最后还是用电话完成了此次的采访。这件事对我以后采访做了警钟。第一,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人有所了解,并写采访提纲。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静、不慌张。第三,与人沟通方面的加强。

  在西安晚报实*期间,因为实*老师没多少采访,我得以空闲看了新闻学专业课本,也到基层作有关城市中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城市中艰苦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的贡献,被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对西安地铁运行期间,对西安上班族、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深深感受到作为西安人拥有地铁的骄傲。与此同时,国家火车票退票费用的降低不失为减轻人们出行不便的一种策略。与人的不断交流,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方面: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敏感度。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再说新闻无处不在,涉及的范围广,所要求的知识面也很广。我在社会新闻部实*,社会新闻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都是社会新闻的范畴,这就要我们学*如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但是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在我一次有关一位女士买了一包发霉的月饼采访写作中,我就没有提到我国宪法规定的假一赔十的相关条列,老师说:没有这条新闻信息,其新闻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了,还有一次是有关四胞胎的采访,因其家庭贫困,希望**能给予家庭补贴,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地方**是给与贫困家庭生多胎儿补贴的,当时打电话告知其父,后来才知道,国家规定里是不给与补贴的,是有些地方**破例给补贴,那是其他的城市。每个省的有些规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给了当事人错误的信息,这是作为记者很难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知识不足惹的祸。记者拥有的不只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通晓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用很细致,大概知道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一种学*的状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记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远。

  人际关系方面:

  把人际关系搞好是记者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了人际关系,记者所获得新闻线索也就多,所采写的稿件也多。认识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学*他们的优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还会在社会

  两个月的实*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

  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0xx年7月7日,我们药学专业一行三十人来到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收获也很多。

  行在福瑞达

  福瑞达在济南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坐落于山大路南口的老厂区,一个是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我们三十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我们组的实*路线是新厂区——老厂区——新厂区。由于新厂区离学校较远而且坐公交车不方便,因此我们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到达较*的老厂区,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司班车去新厂区。虽然时间有点漫长,但是和同学们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一路上总是会有看不完的风景,美轮美奂的奥体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枝叶繁茂的青翠柏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细细观察车窗外的济南,你会发现这座四千年的古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吃在福瑞达

  要说起在福瑞达实*期间的伙食,岂一个爽字了得!据我所知,我们整个院里也就我们的伙食最好了,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去新厂实*的第一天中午,刚进食堂就惊喜于眼前的情景,一排排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白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打饭的师傅统一着装,带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我不由得感叹:“哇,真是太干净了!”旁边的同学说:“显然啊,人家gmp都能认证上,更别说这区区一个食堂了。“我很认同的使劲点了点头。这个餐厅是半自助式的,每人中午三份菜是限量的,米饭、馒头和汤是不限量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会大把大把地浪费粮食,大家都尽量将自己的米饭或馒头吃干净后才倒入收残桶中,这让我不由得感慨福瑞达人的自觉性和高素质。公司的饭菜质量很不错,而且懂得科学搭配,每顿有荤有素,每周有粗有细。在那里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都觉得自己胖了不少。后来我们再到老厂区的时候,由于原食堂搬迁在即,饭菜是由快餐店送过来的,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可口,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福瑞达的美味饭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在福瑞达

  众所周知,按空间中细菌的数量可将药厂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 区级别最高,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也有不同的着装要求。还没有开始正式实*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实*期间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凉鞋、拖鞋,虽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做出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点不*人情,但我们理解这也是为达到生产条件,保障药品质量而要求。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在外沿区域打扫卫生,因此只需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穿上鞋套就可以了。后来我们进b区工作时就要按更严格的规定换成专门的无菌衣,从头武装到脚,只能露出两个眼睛,虽说这衣服有透气孔,但整个人被装在里面也是很不舒服的,半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可是他们有些工作人员却要一穿穿一整天,想想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若不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真是撑不下来,由此,我不禁更加佩服他们了。

  学在福瑞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在福瑞达和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安排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几次培训,我们对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了大概了解,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主打产品“润洁”和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药品从原料的配制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我我不禁感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在参观结束后,车间的盛主任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药品生产设备的原理和具体生产步骤,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知识。除了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式传授外,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拿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来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清洁地面,这些看似小的技巧着实让我们省力不少,而且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天在福瑞达的实*,不仅提高了我的科学素质,还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那里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为我以后的学*和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的热情和蔼友善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少了分忐忑,多了些自信,让我在劳碌的工作中依然乐观向上。

  总而言之,福瑞达的人、福瑞达的厂、福瑞达的文化、福瑞达的管理制度都了我很多的启迪。

  爱在福瑞达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和厂里的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福瑞达人的自豪和对福瑞达的热爱。还依然记得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秦大叔,总是能从枯燥无味的打包工作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我们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点累,快乐和笑容总会溢满脸庞。还有卫生岗位上的张姐,工作之余热情开朗,常和我们聊天,但是一工作起来,那认真劲儿,我们个个都自愧不如。还有车间主任盛主任,温文尔雅,知识扎实,车间里的大小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他都了如指掌。

  虽然在厂子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福瑞达,对福瑞达里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待到离开之时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工作,有关人生……

  再见了,福瑞达,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来合肥曼迪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快三个月了,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渐渐适应,回首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许多,再结合张主任的要求,写了这份实**结,这份总结主要包括我对公司及部门的认识,对领导及同事的印象,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在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时曾登陆过公司的网站,大致地了解了公司

的情况,它占地56000多*方米,年销售收入8亿多人民币,员工200多人,还是安医大、安中医的实*基地。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公司的一大特色,支助希望小学,奖励高考中榜的员工子女,组织旅游,举办运动会等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价值观,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种种深深地吸引了我,尝试性地投了简历,最后很荣幸地进入了公司。

  刚来的两周,我在储运部和采调部实*,清楚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药品的收发和保管工作,也是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在刘富俊和李刚部长的领导下,储运部有条不紊的运行,岗位分工明确,员工活力激情,团队和谐合作。而采调部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经营药品采购调拨工作,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采调部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电话一直不断,客户川流不息,这种繁忙也展现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公司。

  两周后我真正开始接触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联接和服务各部门的重任,文件的上传下达,人员的进出调动,证照的变更换新,档案的保管,办公用品的领用,车辆的`使用等等都是办公室的工作,事物繁琐杂乱也是让我震惊的。但是在张部长的带领下,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为公司其他部门及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这两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和以前接触这个行业不多的缘故,刚来公司时我还是有点迷茫的,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做起,不过在同事们尤其是郭雨姐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胜任了基本的工作,比如发放餐券,协助准备变更换证资料,甚至当起了电话维修工等等,渐渐地我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这两个多月来的大致经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首先是关于对领导和同事的认识。张部长,我的直属上司,是个很博学的长者,无所不通。参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研究图纸,体现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当任董事会秘书,撰写各类文件,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另外张部长的终身学*的思想值得我效仿。他每天都阅读报纸,收藏有价值的版面,思考、分析、研究当前热点、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张部长的绅士风度。去天柱山的漂流过后,大家都**车上等待人员到齐返回合肥,他却慢慢挪下车,原来是到外面去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在这里我也顺便大胆地建议,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希望张部长少抽点烟,还有适当地控制下自己的暴躁脾气。

  郭雨姐姐非常和善漂亮,也教会我很多东西。当我复印出差池时,她手把手教我怎样操作,当我傻傻地坐在桌上吃饭时,她提醒我给张部长敬酒,当我帮张部长打印材料时,她帮我校正修改,我由衷地感谢她。工作上她忙而不乱地处理者繁杂的换证变更,一丝不苟地统计办公用品,沉着稳重地应对领导突发指令,这些都值得我钦佩。生活上她多才多艺,经常代表公司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品,注意保持身材,是个非常可爱的姐姐,刚进公司时我还以为她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呢。

  接下来是我个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中国很多旧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人治色彩太浓,企业唯领导人至上,领导人可以随心所欲。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就是规范化经营,制度和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静态稳定地发展,高层管理的职权就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们公司,车辆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它的使用应当会有相关程序制度规定,而不能单纯由高层管理者决定。重大决策的制定(比如与国中医药的股权换置)应该发扬民主精神,毕竟员工有权利知晓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变动。

  公司要设法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公司里很多同事经常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工作,对待客户和同事态度都很冷淡,上级对下级缺少人文关怀,耐性不足,专断独行。一个公*、*等工作环境再加上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司里有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公司为家,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公司可以建立客户评价制度及员工互评制度,再结合公司一贯的上下级互评,而考评的成绩与被考评人的工资及升迁挂钩,这样方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每个员工。

  再次是公司的工龄工资模式老旧,吸引力不强,我建议制定“抛物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这种工资模式式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符合员工对企业“抛物线型”贡献规律,体现了“青年员工渐长,中年员工快涨,老年员工慢长”的原则。这种模式将员工总工龄分为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两部分按合理比例组合来计算工龄工资,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

  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五个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我把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了一周。

  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

  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在实*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这一个周的实*,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

  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

  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

  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

  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

  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

  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

  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

  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

  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

  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

  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

  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

  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

  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

  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

  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

  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

  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

  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

  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

  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我要适应。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报社实*报告。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实**结《报社实*报告》。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我要适应。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实*期间,我对南方都市报“求新求变”的风格深有感触:记者写稿的时候很用心地想新闻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这一点泼墨。而编辑改稿子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们的一篇消防演*报道,被冠名《上吊练胆子?》,当时很无语,但是想到编辑同志也是难为了。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县《今日邹*》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两个月的实*,报社记者实*报告。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的今日邹*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实*报告《报社记者实*报告》。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XX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画上一个句号。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今报的记者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记者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记者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记者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记者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一篇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论坛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一篇模仿杭州《都市快报》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记者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记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一篇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论坛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论坛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后来上面又有规定说不让署实*生,只能署通讯员。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时,我见网上

  有“苏中周刊招聘实*生,工资每月500,包住,有福利食堂。而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商报、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这些条件对我都是极大吸引力的,物质方面的不说,光广州三大报精英加盟,还有中国名记者徐祥也准备加盟,就吸引了我,我若可以去的话该能学到多少先进的报纸采编经验啊!但我还是小心的很,怕被骗,于是就上了“中国名记徐祥在线”找到他的信箱,给他发了信咨询情况,他说他不去了,但那里面都是他比较好的朋友,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我就投了简历,谁知第二天他们就通知我8月15日到南京或扬州报到,我高兴的很。就向热线部主任和各位老师以及万里告

  了别,只身南下了。走的时候,因为来的时候是告诉**要实*2到3个月的,可我呆了20天就要走,心里没有勇气去见他,给他发了个短信就匆匆地很不好意思到离开了东方今报。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埃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诉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一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一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一一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一一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一——一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兴趣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诉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 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附*,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好奇妙。

  在接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确实感到,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普通市民有着更细微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赖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来,而后编辑看了热线记录又会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很多的最后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终。间接的帮助也是无法给予,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后,是否还能坚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够多些理解,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然后媒体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xxx,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报社实*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报告范文中,找到实*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短短的实*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6)

——报社实*日记(精选10篇)

实*的第一天

我满怀好心情去报社。走进编辑室,遇到的是一张张新面孔,我的难题来了:如何和同行相处融洽?幸好在学校期间,人际交往还算不错,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原则。实*老师叫我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当然,我的实*一天,就在和报纸排版组的人员交谈中结束。我的收获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话,为我接下来的实*会带来方便。

  报社实*日记 2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 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第七周周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虽然对报社不是那么的太了解,但是多少不等也有所了解。天天做着一样的事,感觉得无比的枯燥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只有电脑从早到晚的陪者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了以前在学校的那种欢声笑语,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轻松悠闲自在了,有的只是空虚和寂寞。有些时候闲下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不知道做什么。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耗着,感觉除了工作以外,自己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新鲜的事情,或者是值得人去回忆,留念的了,没有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的工作有些时候都有点冲动想不干了,去换换别的工作,想给累积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是想了想还没有那么的冲动,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老实的呆着。

  第八周周记

  虽然时间是过的那么的艰苦,但是还是有快乐的时光的,那天我和师傅出去吃饭了,在饭桌上,师傅没有以前那一脸的严肃,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就象兄弟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陌生。在吃饭的时候叫我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并不象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吃饭那么的随便,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叫我如何去喝酒,虽然我不会喝,他们就让我少喝点,意思一下,叫怎么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也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混多一条路,多见见世面。那天我们吃的很高兴,也很开心,我第一次感觉这样无拘无束。回到厂里的宿舍,呼吸着外面的空气,感觉到无比的舒畅,来到厂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心理觉得乐滋滋的。

  第九周周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进行新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匆匆忙碌后,终于有了可以闲下来的一点时间。可以稍微的偷懒一下,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乐。在这以后才上体验生活那种家庭生活的开始,开始我的新的工作:学*怎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细事,比如说说是挖排水沟,看似一件简单事,但是实际哂纳感做起来就显得的非常的棘手,对于我们刚步入社会的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虽然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弄,更不知道如何弄好,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努力的学*,领悟其中的心得。这些活原来在家里并要自己去做,但我在这里能够亲身的体验到家人的辛苦与劳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第十周周记

  上一周的劳累与辛苦使我牢记心理,不过这一周又学到新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容易出

  错,我和我一个师傅去浇水泥板,在浇焊一块铁架子,放在里面来增加的它的强度,以防被什么大型机器从上面走的时候压坏了,我看着师傅做,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做成和扳子一样大的架子呢?师傅起初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后来和他一起浇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和它弄成一样大的话结果就放不进去,或者说以后弄出来,边上就会不*齐,不仅外观上面不怎么好看,而且有些时候不注意的话,他人从它旁边经过的会弄伤其他人。这个虽然简单,也许在书上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但你一旦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想不到,只有实践了,才能更深的体会。第十一周周记

  锻炼远不止这些,丛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又有一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那天天阴着,风吹着,冷极了。老板叫我们去刷树,这些简单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没做过,不怎么会做。我都不怎么情愿去做,老板说了不得不做,正所谓在别人的屋檐下吃饭,不得不低头。硬着头皮拿着家伙干了起来,起初上一脸不愿意,慢慢做起来觉得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比如说一般树干要刷多高,才能达到保护树的最佳效果,书皮上面一般刷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怎么样刷才能使多有的白色在同意高度,怎么样刷才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的美观舒服等等,从臆见小的事情上就能学到很多,只是有些时候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 第十二周周记

  学**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是搞二手摊铺机的维修,这一次家里来个大家伙,要进行大修,这下好了一忙就大伙给忙坏了,大家一天到晚就开始为着这个大家伙弄来弄去,开始

  天天加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干个不停,晚上还要加班,那几天真是一个尽的叫累啊!恨不得一下就过去,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想想这几个星期感觉自己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感觉时光是度日如年,十分的难熬。有些时候整个人早上都不怎么想起来,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放假休息一下,好好的放松个一天两天,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劳累生活,回过头在想想这个星期的点点滴滴,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十三周周记

  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不知不觉的将*两个多月了。对于刚出学校的我来说生活的点滴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比如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学校出来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刚来厂里的时候,自己连做饭都不怎么会,有些时候都煮的不熟,正所谓在家里过惯了那中衣来伸手,反来张口的生活。开始几次都没做好,不过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越做越好了,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的学*做菜了,虽然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自己还是每天坚持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弄好的。离开了学校,怎么样去搞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只要你去用心。

  第十四周周记

  到了这一周说说我的感想最深刻的还是交际方面的。象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确实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出来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而看准人,看好人,交好人是更重要的,在结交新朋友之前要考虑好。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

  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

  实*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注意提高我的自身素质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才可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哥,许久未见,你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这些日子,你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清楚明白。第一次看见你的憔悴模样,我不忍心多问。

  你我都逃不过长辈似是而非的关心,凡是有一丁半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可能你我早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不懂事的晚辈”。他们口中流传着我们多么多么地不懂事,呵呵,谁让我们偏偏生在一个这样“恪守规矩”、人丁众多的家庭呢?半年以来,你生活得怎么样?我。……不太相信他们口中的传闻,也讨厌他们矫揉做作的神态讲究着……着实浮夸得很,一句话不知流传到哪儿就变了一大截味儿。

  而偏偏身旁多得是这样的人,我不愿通过耳朵去了解什么。我只知道他们口中的你和真正的.你是大相径庭的。每年过年你都会回老家走上一遭。每次你回来都要接受几次亲戚们的轮流口水杖。但你还是很开心,宁愿他们在背后说你的不如意。我知道你很累,从小到大,我最羡慕的就是你。无论多么累,都会挤个笑脸给那些外人看。

  一直学*成绩优异,优异得出乎天际。今年,你很少回家了,家人们担心你,尤其是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但愿,你过得很开心。


报社实*报告10篇(扩展7)

——报社工作实*报告优选【五】份

  从7月初开始,差不多1个月。在这3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逐渐慢慢地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今年暑假,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两位同学就来到了《扬子晚报》(常州分部)实*。

  第一天去的时候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社会部是报社里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

  由于报到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开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

  接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江苏的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在为期五周的实*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

  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一、见*目的

  这次见*的目的在于了解媒体发展的前沿信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兴趣和热情,为下学期专业实*工作以及学*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二、见*时间

  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15日,共两周。

  三、见*单位和部门:

  江西日报社《江西日报》副刊部

  四、见*内容

  此次见*主要是学*副刊部的老师们是如何选题、如何约稿、如何写稿、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审稿、如何校稿、如何配图、如何排版等等。

  五、见*心得

  这次,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报社见*,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在报社的见*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报社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在实*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点: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不是被动的学*,在实*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1、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和政策水*,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2、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3、关于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4、关于校稿

  校稿工作至关重要,除了校对错字别字外,还需要注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通常校稿要进行三到四遍。

  这次实*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编辑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台。在新闻编辑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不过两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工作总结。从实*过程中我发现,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XX县《今日邹*》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两个月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的今日邹*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

  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所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我还特意打印了份县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往往30张照片选出1张满意的就不错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采访本、笔式最基本的了。千万不能忘记拿。我刚开始采访时经常玩记拿采访本,在采访中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三要有一个健强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整天风力跑日里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不错,其实大错特错。我跟着**的领导去我们县比较优秀的企业参观时,开始并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到了恩贝集团后,我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同行的****告诉我是饲料的味道,就是这种奇怪的味道,让我有了想吐的感觉,开始在车里还好点,当大家下了参观车到厂房去参观时,我也尾随其后,谁知越往里走味道越大,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从厂房一路小跑跑了下来,谁知我刚跑到路边就“哗”的一声吐了起来。接下来的参观我都是懒懒的呆在车上,因为实在是没有力气下车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稿子的质量。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个无形资产。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我去医院采访的外二科医生槐主任,在采访中他就不停的说着一些医护人员才懂得术语,带我的.左老师因为是医生家属听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我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多加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但这样做只是临时抱佛脚。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知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针对*几年来的假照片假新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有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我在采访中经常遇到数字夸大话的情况。甚至有虚假的新闻,纯粹是编造出来的。这种线索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一概不用。直接pass掉。由于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在报社最大的收获用自己的文章来真正地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虽然是大学生,但是社会责任感让我确定一点;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今日邹*》报社的刘书臣部长、赵总编和李总编,感谢带我的编辑部和记者部的各位老师。

  如今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但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