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09 00:00:00 说课稿,大班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1

  《头发、肩膀、膝盖、脚》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歌曲,本节活动,我采用了打击乐的形式。活动中用颜色、形状各异的卡片来代替节奏谱,运用柯达依的教学方式教授幼儿学*看谱演奏;活动通过让幼儿分组敲击乐器,培养幼儿演奏时看指挥,以及幼儿在演奏时的合作意识;通过演唱歌曲请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其他小朋友的身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敲击乐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运用柯达依教学法,教幼儿认识节奏谱。

  3、通过唱歌认识身体的各个器官,爱护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体。

  活动准备:

  一张小朋友的图片,打击乐器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出示图片,请幼儿认识身体器官。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头发、肩膀、膝盖、脚》,你还记得歌曲中有哪些器官吗?(头发、肩膀、膝盖、脚等)请小朋友在老师的图片上找到这些器官好吗?小朋友的身上都有头发、肩膀、膝盖,我们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身体,*时在走路、游戏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伤害我们的身体,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要小心不能伤害别的小朋友好吗?

  3、出示节奏谱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他们的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卡片的颜色和图片上小朋友身上什么器官的颜色是一样的?请小朋友唱歌,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按照歌曲中的顺序将节奏谱排列。

  4、打击乐器。

  师:我们的小卡片都跑到黑板上去了,小朋友,在你的椅子下面有各种的小乐器,他们很想和你一起做游戏,快把他们拿出来吧。每组的小朋友手里的乐器都不一样,看看你手里的是什么乐器?我们的图谱有不同的形状,月牙形的卡片代表的是串铃,圆形的代表砂锤,我们分组来演奏好吗?头发、肩膀——月牙——串铃膝盖、脚——圆形——砂锤眼睛、耳朵、鼻子、嘴——齐奏

  5、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演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四三拍节奏的乐曲,轻快、俏皮,又不失优雅,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第一、二次活动时,幼儿学*了乐曲的身体乐谱动作组合,并对乐曲进行了配器和演奏练*。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重点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儿指挥练*很少。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是指导幼儿学*指挥。活动重点是指导幼儿学*指挥和看指挥演奏乐曲;难点是让幼儿在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出乐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动为第三课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我对乐曲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学*乐曲的指挥动作。

  2、要求幼儿在进行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乐曲特殊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来帮助幼儿学*指挥用的假想乐队排列图。(马蹄形排列,左侧为三角铁,中间为铃鼓,右侧为响木)

  2、幼儿围坐成“双马蹄形”,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种乐器。(分别为三角铁、响木、铃鼓)

  3、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二、指导幼儿学*乐曲演奏的指挥动作。

  1、激发幼儿学*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指挥,你们有没有信心!”(向幼儿出示由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排列图,与幼儿讨论指挥方法)。

  师:“什么手势来表示所有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势表示只有左侧的三角铁演奏。”

  幼儿:示范。

  2、老师总结较好的指挥手势。(如,双手从头上方向下向外划表示乐器齐奏等。)同样方法讨论空拍怎么指挥,怎么表示准备,怎么表示结束等。

  3、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看图练*指挥动作,为让幼儿更清楚的记忆指挥动作,这时老师要背对幼儿,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方向给幼儿提示和示范。

  4、练*几遍后,请全体幼儿看图再次练*指挥动作,体验指挥的乐趣。

  三、请幼儿练*指挥乐队演奏。

  1、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

  师:“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

  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

  2、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

  3、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

  四、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

  师:“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

  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五、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出乐曲的轻快俏皮的特点,老师始终用眼神体态等感染幼儿,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通过学*指挥和演奏,幼儿也学*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为上与人相协调。此外,活动中还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幼儿讨论各种指挥动作等。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洗手帕》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幼儿较为熟悉并常能接触到的生活场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其中的节奏型是较容易掌握的,所选择的乐器也不复杂,所以,把它列入了我们刚刚起步的节奏乐教学,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本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是在唱并模仿洗手帕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乐曲的强弱,疏密。用两拍时值"嗨-,嗨-"来表示"用力搓",用"嚓嚓,嚓,嚓"来表示"轻轻搓",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了强弱与疏密的音色特点。

  活动设计分析:

  在进行第一教时学*歌曲并能根据歌曲表演简单律动后,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打击水*",对原节奏型稍作了改动,将原有的XX▏XX▏XX▏X-改为XX▏X.X▏XX▏X-,并在大鼓、铃鼓和碰铃三类乐器的基础上增添了响板,难度增加了。我们知道,"在打击乐演奏中使用整体教学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教和幼儿学的负担,让幼儿在多声部乐曲中,把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我采用了"身体动作总谱--(分声部练*)语音总谱--图形总谱"相结合并层层递进的办法,并将难点前置,对节奏型"XX▏X.X▏XX▏X-"重点进行练*,使幼儿在有趣的"洗手帕"过程中,学会了用各种乐器协调地进行合作演奏。

  活动过程分析:

  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我对班级幼儿的整体水*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对教材也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力图创设幼儿的最*发展区,以最大程度提高幼儿的打击乐水*。

  接下来我分四个部分重点讲讲第二教时进行的打击乐教学。

  第一环节,激发幼儿对节奏乐的兴趣,复*歌曲《洗手帕》。

  我以帮娃娃洗手帕带领幼儿回忆了歌曲洗手帕,并复*了简单的律动。幼儿在我的带领下边唱边做相应的律动动作。

  第二环节,幼儿感受乐曲,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乐。

  我出示无配器的简谱总谱,提问:"你能看明白吗?""会看着这个谱子打节奏吗?"孩子们一起请出了我们现成的小乐器"手掌"进行演奏,幼儿在我的点击指挥下边唱边用拍手动作演奏。一遍结束后,我问:"今天的《洗手帕》有一个特别难洗的地方,而且这里有一个乐符宝宝以前我们没见过......"孩子们马上找到了难点,针对难点,我用"请大家一起洗这个难洗的地方。""这里还有污渍,请你们洗......""还有点脏,你们再帮忙洗洗......"进行集体,分组练*。与此同时,我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到这个小黑点叫"附点",如果有它跟在音符后面,这个音符要延长它本身时值的一半,还有后面音符下面的小短线音就要变短了,只有它原来的一半。

  接下来,我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为"洗手帕"打节奏,幼儿想出的有拍腿、扭腰、拍头等等许多动作,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一遍一遍地按简谱总谱进行节奏练*。

  第三环节,由身体动作总谱向分声部练*的语音总谱过渡。

  针对本次节奏乐配器变化的复杂性,我想用过渡的办法将第二个难点弱化。我请幼儿根据我的要求分声部进行语音总谱的练*,如"嗨,嗨"请一位幼儿唱,"用力搓"请A、B、c组幼儿合唱,"嚓嚓嚓嚓"请A组幼儿唱,"轻轻搓"请B、c组幼儿唱,"晾起来"请全体幼儿合唱。两次练*后,我发现幼儿已经可以用乐器为《洗手帕》伴奏了。

  第四环节,由分声部练*的语音总谱过渡为乐器伴奏的图形总谱。

  "请乐器宝宝一起来唱歌吧!"我出示图形总谱,请幼儿逐一来说说哪里谁在唱歌,哪里一起唱......接下来我的要求是:请刚才唱"嗨,嗨"的幼儿敲大鼓,"用力搓"请碰铃、铃鼓、响板合奏,"嚓嚓嚓嚓"请铃鼓轮奏,"晾起来"由集体演奏。幼儿边唱,边根据我要求的配器方案,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器。

  活动后的反思:

  1、在打击乐活动中进行整体教学法比较好,这里我选用的就是它特殊方法中的两种,一种是总谱法,使用变通总谱,帮助孩子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另一种是指挥法,让幼儿学会看指挥进行演奏。

  2、觉得难点较难掌握,尤其是用铃鼓来演奏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课后再次巩固。

  3、困惑:我们现在的打击乐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以模仿为主,配器方案该由老师指定还是幼儿自选呢?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菁华5篇)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型,初步学*打击乐演奏《木瓜恰恰恰》。

  2、探索在“恰恰恰”处的配器方案。

  3、演奏中,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形成默契。

  二、活动准备:

  1、《木瓜恰恰恰》的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将幼儿座位排成“满天星”,分别使用铃鼓、木鱼、串铃、碰铃四种乐器。(人手一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谱学*相应的节奏型。

  (1)教师出示教学图谱

  教师:你看到图上有哪些水果?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教师:现在水果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拍手的游戏,老师指得快你们就拍得快,老师指得慢你们就拍得慢。在B段果篮有飘带的地方小朋友拍一下手打开。

  2、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将音乐与图谱匹配。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看教学图谱拍节奏。

  教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乐曲,里面还有“恰恰恰”的声音,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拍手。

  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A段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1)教师:刚才在图谱中“樱桃”的地方,音乐里有什么?我们也来说一说。

  (2)教师唱曲谱,放慢速度帮助幼儿重点练*A段音乐,每一句句末念“恰恰恰”。

  (3)教师指图,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拍出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

  4、教师请一个幼儿指图,其余幼儿拍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结构。

  5、幼儿学*看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1)教师一边唱一边当指挥,先尝试指向各个小组,引导幼儿明确指挥手势的含义。

  教师:现在我来当指挥,我指到哪组,哪组小朋友就拍手。

  (2)在整首乐曲的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拍节奏。

  6、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1)教师:《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要用打击乐器演奏,我们这里有铃鼓、碰铃、串铃、木鱼,在“恰恰恰”的地方用哪一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的声音呢?为什么?

  (2)教师:飘带的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

  (3)教师引导手持铃鼓的幼儿空手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一次。

  (4)教师:在菠萝、西瓜的地方用什么乐器?请你们看指挥进行演奏。

  7、幼儿看教师指挥,用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请幼儿拿出打击乐器做好准备并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如:轻轻敲击乐器。

  (2)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

  (3)教师对刚才的演奏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将没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来,指曲谱带领幼儿练*。

  (4)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再次完整演奏。

  8、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有秩序地送乐器回家。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

  2、幼儿能根据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会师幼合作、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水果的图谱、磁带。

  2、木瓜实物。

  3、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提供木瓜实物,使幼儿初步认识这种水果。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木瓜,我是一种来自印尼的水果,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印尼乐曲,名字就叫做《木瓜恰恰恰》,请你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提问:乐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国家的曲子?

  (三)结合图谱,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教师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图谱。

  2、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水果,并进行拍奏。

  (1)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菠萝、樱桃、木瓜分别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的?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

  (四)提供乐器,与幼儿讨论乐器与动作的匹配。

  1、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

  (1)听听哪种乐器的声音最高?

  (2)拍头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3)拍肩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4)拍腿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5)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五)幼儿随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1、幼儿随音乐集体演奏。

  2、幼儿尝试边演奏边在前四句画有“樱桃”的地方同时念出“恰恰恰”。

  3、幼儿当指挥,集体演奏。

  (六)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去品尝木瓜的美妙滋味吧!”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3

  一、设计意图: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二、活动目的:

  1、学*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四、活动过程: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学*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⑦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幼儿进一步学*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3、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惯。

  三、活动重点:

  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四、活动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五、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设计出配器,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精选5篇)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是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都有?

  《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

  (三)学*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面向观众演奏。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幼儿进一步学*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3、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惯。

  三、活动重点:

  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四、活动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五、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设计出配器,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音乐(简谱) 四年级 下册 《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

  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一首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二)学*新歌

  1.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体裁──叫卖歌),恰恰恰属于拉丁舞,这首歌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

  2.听歌曲范唱,激发学*兴趣。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听后让学生说出感受)

  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水果。

  师:这首歌曲中出现了许多盛产于马来西亚的水果,我们来认一认。(播放课件)

  4.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为歌曲配上集市一角的画面。

  5.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

  6.学*曲谱。教师先带领学生学*几小节,其余的让学生分组自学。

  7.教师分句弹乐谱,学生填歌词,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切分音的地方加以重点练*)

  8.分小组进行自学。

  9.集体跟琴唱。(要求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去演唱)

  10.男生唱歌词,女生唱衬词。

  11.女生唱歌词,男生唱衬词。

  12.教师唱歌曲,找一名学生唱衬词。

  13.欣赏叫卖歌。

  师: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等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歌曲片段让其欣赏。

  (三)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师:除了用衬词恰恰恰给歌曲伴奏外,还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拿出自制乐器沙锤为歌曲伴奏。

  2.女生演唱,男生用腰鼓为歌曲伴奏。

  (四)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川都出产哪些水果吗?请你们用自己熟悉的旋律或自己创作的旋律来推销这些水果好吗?

  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了解活动情况。

  2.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五)小结:

  师:叫卖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音乐,为大家创作出更好的叫卖歌曲。

  (六)板书设计(略)

  六、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在学*新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形式朗读歌词,为学*歌曲打基础;在学*曲谱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唱比较典型的几小节,然后让他们分组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主动性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在 XX X 的地方除了用衬词唱出来外,还让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现有的乐器──腰鼓,进行伴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在进行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本地所出产的水果比较熟悉,有的学生用熟悉的旋律,有的学生用自编的旋律进行创作,使课堂气氛很快达到了高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兴趣。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4

  一、教学目的:

  1、学*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⑦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

  《木瓜恰恰恰》中班打击乐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

  2、初步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相互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二、活动准备:

  圆舞板、铃鼓、小铃、音乐、《木瓜恰恰恰》范例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演奏《木瓜恰恰恰》进入活动主题。

  ()二0基本部分:

  1、听音乐,幼儿用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师:我们刚刚是用哪一种乐器来演奏的?

  幼儿:圆舞板、铃鼓、小铃

  2、刚刚我们是用圆舞板、铃鼓、小铃演奏的。今天老师想用一种乐器来演奏,就只用铃鼓来演奏,怎样才能演奏的又好听又好看呢?你们能不能演奏的又好听又好看呢?

  幼儿:能(让幼儿说一说怎样演奏呢)

  师:我在电视里找了一段阿姨表演节目的录像片,里面的阿姨就是用一种乐器又好听,又好看。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3、让幼儿欣赏大屏幕

  师:这段阿姨表演的是不是又好听又好看呢?

  幼儿:是

  师:怎么好看呢?(让幼儿学一学)

  幼儿:阿姨的动作

  师:让幼儿试一试怎样用铃鼓做好看的动作(可以敲一敲、摇一摇……)

  4、让幼儿把音乐范例《木瓜恰恰恰》上面的菠萝和木瓜这一段配上动作。(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动作,上面敲,左右一起敲,下面敲、旁边敲)

  师:菠萝这可以换个什么动作?

  幼儿:铃鼓可以放底下和后面敲

  师:老师在木瓜和菠萝上贴上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拿出铃鼓按照图片做相应的动作(听音乐再做一遍)

  5、合作表演,让幼儿欣赏大屏幕。

  师:有没有发现屏幕中的阿姨怎么合作的?

  幼儿:幼儿阿姨不敲自己的鼓,敲旁边的鼓。

  师:她们有没有敲的乱七八糟的?

  幼儿:没有

  师:这里面肯定有诀窍,今天老师也让小朋友试一试。要求:“咚哒哒”“咚”是敲在自己的鼓上,“哒哒”是敲在别人的鼓上。而且三个小朋友还要合作的好。(三个三个的小朋友拿着铃鼓下位,去试试看,怎样让“咚”敲在自己的鼓上,“哒哒”敲在别人的鼓上)

  师:刚刚发现小朋友在探讨大家合作的方法上有好几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更好呢?我们需要大家来讨论一下。(让幼儿分组表演)

  师:在我们没有正式练好之前,先来空手练*一下,有没有发现一有小错误出现就是什么拿错了?

  幼儿:铃鼓

  师:哪只手拿铃鼓?

  幼儿:右手

  师:铃鼓(右手)放腿上,鼓面朝上,左手拍。老师唱歌普,幼儿打节拍。然后用铃鼓演奏。

  6、放音乐,幼儿用铃鼓完整的演奏。(合作的时候要听准音乐的节拍)

  7、让幼儿围城一个圆形,让每个幼儿都能拍到。听音乐演奏。

  8、复*刚刚学过的舞

  《木瓜恰恰恰》不仅可以来玩打击乐,还可以跳一跳好看的舞蹈《恰恰恰》放松一下。

  放音乐,老师幼儿一起舞蹈。

  四、活动结束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打击乐拔根芦柴大班音乐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活动准备: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 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活动名称: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运用不同打击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乐曲图谱一张,乐器人手一个,乐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跟随老师复*“身体动作总谱”。

  2、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动作。

  3、探索用打击乐器配乐

  (1)“螃蟹、小鱼都吹起了泡泡,小乐器们也要来为它们伴奏。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吗?”让幼儿自由试试各种乐器的使用的方法、音色。

  (2)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方法,让大家倾听音色,并引导幼儿选择音色、音量合适的使用方法。

  (2)出示图谱,选出幼儿创编的其中三种乐器使用方法,引导幼儿用哪种乐器怎样使用比较合适,根据幼儿讲述老师贴上相应小图片。

  (3)幼儿看图谱和老师指挥进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导幼儿改变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挥演奏。

  (5)注意倾听,提出力度要求。引导幼儿根据力度要求,选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进行完整的演奏。 先进行复*,让孩子回忆昨天学过的知识,在复*过程中,我又把几个衔接的地方强调了一下。

  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乐曲的拍子,但是有时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缺乏联系吧,等熟练以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

  活动反思:在第一教时时,我们已经熟悉了乐曲,并能根据音乐的曲段进行身体动作。在第二教时,我们要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虽然乐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乐器演奏,孩子还是显的无所适从,只是拿着乐器非常兴奋。我想,要进行打击乐,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图谱,但课程上的图谱我觉得还不够清楚和实用,我得自己重新设计一张既美观又清楚的图谱。

  应该怎么样设计呢,我不禁犯难了。这时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给了我灵感,或许可以把这三种水果分别来代替这三种乐器,并在图谱上画出来,这样一来,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组的水果就知道该他们演奏了。心动马上行动,我先画好图谱,然后再在节奏下面画好各种乐器所代表的水果。OK了,我想,这下孩子在活动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进行演奏了。

  活动马上开始了,在复*完前一教时的内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苹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乐课上,老师拿出水果来干什么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苹果队’、‘橘子队’、‘香蕉队’,让三队小朋友分别拿好三种乐器。“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边说边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图谱”,看到这张特殊了图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在进行分组练*后,就尝试着完整演奏,效果还真不错。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兴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标也更轻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动后,我想,其实每个活动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设计修改,认真的去组织,那么我相信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学,也会学的更好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活动准备: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 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活动名称: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大班音乐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教案(五)份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熟悉乐曲旋律和节奏,学*身体动作图谱。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是我们江苏水乡的民歌,名字叫《拔根芦柴花》,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二)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熟悉节奏。

  1、幼儿欣赏后提问:你感觉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活泼欢快)

  2、再次欣赏,听一听它是几拍子的乐曲?(二拍子)教师记录节奏X X︱

  3、幼儿按乐曲一拍一拍地拍手。

  (三)出示节奏图谱,根据教师的`节奏进行练*。

  1、请幼儿找一找有几种节奏型。(4种 X XX︱X X X X︱X—︱X X︱)

  2、组织幼儿练*。

  (1)个别尝试。

  (2)集体练*。

  3、教师念节奏,看节奏图谱练*1遍。(发现问题停下来练*。)

  4、教师哼唱音乐,再次练*。

  5、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四)出示动作图谱,学*用肢体动作表现。

  1、引导幼儿观察动作图谱并尝试练*。

  2、集体练*。重点练*第二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3、随琴声集体练*两遍。

  4、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

  (五)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下次学*用乐器来演奏乐曲。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学*分声部动作,尝试用乐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铃鼓、小铃、圆舞板、大鼓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3、幼儿座位排成竖6排。1——2排铃鼓;3——4排小铃;5——6排圆舞板。

  三、活动过程:

  (一)复*“身体动作总谱”。

  (二)学*分声部动作。

  1、提出要求:两眼要看教师指挥拍打相应的身体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练*分声部动作。

  (三)、幼儿拿乐器演奏。

  1、幼儿根据教师前一步骤,拿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对于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练*。)

  2、再次练*。

  3、交换乐器演奏。

  (1)提出要求:

  A、注意倾听音乐,拿好乐器看好教师指挥演奏。

  B、X XX中强,较快。

  C、第二部分稍弱、跳跃。

  D、最后一部分稍强,热烈。

  (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3)活动情况。

  4、幼儿再次演奏:在X X X处加入大鼓,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结束:

  1、教师让幼儿说说演奏结束后的感受。

  2、与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吗?为什么?

  3、怎样演奏使得声音更加好听?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活动准备: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 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活动名称: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运用不同打击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乐曲图谱一张,乐器人手一个,乐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跟随老师复*“身体动作总谱”。

  2、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动作。

  3、探索用打击乐器配乐

  (1)“螃蟹、小鱼都吹起了泡泡,小乐器们也要来为它们伴奏。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吗?”让幼儿自由试试各种乐器的.使用的方法、音色。

  (2)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方法,让大家倾听音色,并引导幼儿选择音色、音量合适的使用方法。

  (2)出示图谱,选出幼儿创编的其中三种乐器使用方法,引导幼儿用哪种乐器怎样使用比较合适,根据幼儿讲述老师贴上相应小图片。

  (3)幼儿看图谱和老师指挥进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导幼儿改变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挥演奏。

  (5)注意倾听,提出力度要求。引导幼儿根据力度要求,选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进行完整的演奏。 先进行复*,让孩子回忆昨天学过的知识,在复*过程中,我又把几个衔接的地方强调了一下。

  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乐曲的拍子,但是有时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缺乏联系吧,等熟练以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

  活动反思:在第一教时时,我们已经熟悉了乐曲,并能根据音乐的曲段进行身体动作。在第二教时,我们要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虽然乐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乐器演奏,孩子还是显的无所适从,只是拿着乐器非常兴奋。我想,要进行打击乐,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图谱,但课程上的图谱我觉得还不够清楚和实用,我得自己重新设计一张既美观又清楚的图谱。

  应该怎么样设计呢,我不禁犯难了。这时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给了我灵感,或许可以把这三种水果分别来代替这三种乐器,并在图谱上画出来,这样一来,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组的水果就知道该他们演奏了。心动马上行动,我先画好图谱,然后再在节奏下面画好各种乐器所代表的水果。OK了,我想,这下孩子在活动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进行演奏了。

  活动马上开始了,在复*完前一教时的内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苹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乐课上,老师拿出水果来干什么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苹果队’、‘橘子队’、‘香蕉队’,让三队小朋友分别拿好三种乐器。“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边说边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图谱”,看到这张特殊了图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在进行分组练*后,就尝试着完整演奏,效果还真不错。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兴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标也更轻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动后,我想,其实每个活动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设计修改,认真的去组织,那么我相信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学,也会学的更好的。


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大班打击乐赛马教案优选【五】篇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开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地更为深刻。在聆听A1乐段时,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环节,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在课堂结尾让学生们欣赏了视频版本的《赛马》、笛子演奏的《赛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二胡及乐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情绪。

  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如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课堂上,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百科: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活动目标

  1、学*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二、分段学*表演身体动作。

  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

  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的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