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说课稿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09 00:00:00 [db:标签-标题]

《荷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花》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时空,丰富学*资源

  当课接*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荷花》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荷花》说课稿3

  【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揭题导学

  (出示课件《小池》)同学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好,请大家齐读。诗中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lòu)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

  二、初读感知,指导正音

  1、下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好吗?

  (播放乐曲;播放荷花录像)

  2、现在,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你置身在这美景中的感悟。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生1:我好像就是一位小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一满池的荷花,不时飘来淡淡的清香。

  生2:我犹如一大池荷花中的一朵,正在随风飘舞。

  生3:我仿佛正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嬉戏。

  3、刚才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对!从古到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欢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那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出示要求:

  ⑴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⑵ 把句子读通顺。

  ⑶ 标上自然段序号。

  4、现在我们来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莲蓬(péng) 花骨(gū)朵 饱胀(zhàng)

  破裂(liè) 一幅(fú) 翩(piān)翩起舞

  舞蹈(dǎo) 昨(zuó)夜 好梦(mèng) 衣(yī)裳(shang)

  ⑴ 先自己在下面轻声练*读一读。

  ⑵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提醒大家的?

  ⑶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义?

  5、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那么,朗读又如何?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自读课文1~5小节。

  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谁愿意试试?

  (指名5人)

  大家给这5位同学的朗读做一个评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2、荷花真美,最先吸引作者的是荷花的什么?

  (出示“清香”)

  3、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

  (出示“一……就……”)

  (“赶紧”)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赶紧跑去看荷花,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句子特别美? 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⑴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注意:挨挨挤挤”要读得慢些,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

  同学们,课题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⑵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⑶ 出示课件:

  (体会荷花“冒”的姿态)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同学们认真地读下面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同时请看多媒体演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

  ⑷ 这儿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那么,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

  (它们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看一看他们的伙伴)

  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这个主意好!

  ⑸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了解大家的学*情况:

  (出示课件:练*)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 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2、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同学们,本节课通过学*叶爷爷笔下的荷花,使我们仿佛真的闻到清香、看到挨挨挤挤的荷叶、冒出来和展开的荷花,这真是一幅美妙神奇的画。

  七、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来学*书写几个生字。

  (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

  在这些词中的生字,我们按左右、上下结构来将其分类。

  (生讲)

  下面我们在这些生字中选两个字练*书写。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翩(piān)翩起舞

  1、谁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下?

  2、大家仔细看一下,“挤”“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挤”左窄右宽:“扌”占1/3位置,“齐”占2/3;“翩”左右相等。

  (出示“挤”字的书写动画)

  我们再来看一下“挤”字的书写动画。

  3、生描写。

  八 、这一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荷花》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重点:学*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荷花》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7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法:学以致用,通过练*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资源共享的合作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化的社会,学*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和“探究学*”的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荷花》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者的学*成果为整个学*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荷花》说课稿9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荷花》说课稿10

  清泉第一小学 张东华

  说教材

  《荷花》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挨挨挤挤” “冒”词语的含义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会运用类似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3.读了文章,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荷花?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 “蹦”! “伸”! “钻”!

  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 非常高兴 欢天喜地 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师生齐读第二段)

  3、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4、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赞颂她!让我们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四、大自然这么神奇,给我们奉献了这么美的画,除了文章中描写的荷花以外,还有哪些花儿让大自然挥洒的如此美丽呢?

  说一说,生活中的花。仿照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写一写。

  展评文章。

  五、总结:

  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看了荷花之后,有了许多的感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荷花》说课稿11

  《荷 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 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三、品读第一至三段。

  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引 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 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有感情朗 读。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 “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 得。

  五、录音欣赏,回归整体。

  六、课外拓展,写画并用。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图片,表示了作者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课堂教学我想首要的就是真实性,其次是科学性,最后才能谈得上艺术性。我一直在遵循着苏教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荷花》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 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 “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 闻 清香

  荷叶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荷花》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梳理情节脉络

  ⑴作家作品

  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荷花》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

  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荷花》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

  2、采用探究性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后交流学*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荷花》说课稿扩展阅读


《荷花》说课稿(扩展1)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内容、特点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部分(4、 5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这篇课文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1至3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2课时学*4、5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的意思。②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并积累词语。③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因此本课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4、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课件《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②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5、说学法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概念,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教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的意识。

  ①读说结合法:读是吸收,说是表达。从读到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

  ②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设计及设计理念

  ( 设计理念)

  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第一环节: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本节课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引出“荷花”(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通过介绍荷花,欣赏荷花,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荷花。(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高雅脱俗……)

  设计意图:

  情境是“纽带”,是架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知识衔接的纽带。基于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引入古诗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人笔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美,然后说荷花、赏荷花。这种用古诗创设情境既可解决北方的学生因“荷花”离生活远而不了解荷花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荷花美,表达荷花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触发了学生语感,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环节:初步阅读,激活语感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教师板书: 闻 看 想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应与低年级的“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有所不同,也应与高年级的“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有区别。本课采用“运用字典、注重自学、读中巩固、练中落实”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安排课内预*,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惯的养成打基础。

  第三环节: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二)、自由诵读喜欢的部分和小伙伴交流。教师适时抓重点语句和学生一起讨论、品读。

  1.第一段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学生指名读、评价读。

  2.第二段课文。

  a.(课件荷花图)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b.学*写荷花形态的句子。课件理解“小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语。

  教师板书:才展开 全展开 花骨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c.学法迁移,放手学*写荷叶的句子。

  d.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挨挨挤挤”;学生练*用“像……”说比喻句。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e.学生体会“冒”的神韵,能不能把“冒”换成别的词?想象荷花的心情、情态……

  f:学生背诵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

  (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鼓励学生寻找引发探究的切入点,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发跳跃的阅读思维,激活学生的多元感悟。)

  注入情感,培养兴趣,关注“学*的另一半”;以读为本,重视语文积累的过程性,引导学生经历语言积累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以达到一定的语文积累;课标还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训练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激发语言思维,使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融合。

  此外,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

  课堂是生活,教学是风景,文本是体验,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自主的,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是跳跃的。力求让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自主研读,拓展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扣问文本中感悟,在走*作者的心灵中感动。

  第三环节: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学生自由用“荷花! ”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的有效引领,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品读与联想与情感的结合,会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

  第四环节:拓展作业,积淀语感

  布置课外作业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加强片段练*,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建立课文框架认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荷花》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3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这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预放”。再看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4-5自然段)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我们把课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CAI、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荷花》这篇课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丽,我们大胆尝试,用若隐若现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整堂课从扶一领一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本课教学共划分为4个环节:

  l.由诗导人,萌发感情

  用前面已经学过的诗《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导入新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请同学看大屏幕上展现的一大幅荷花图,让学生自由说说感受,再由此引回课文,自然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2.初读课文,熏陶感情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率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的脉络,体现“擎领一顿,白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l)自由读课文,自学生率新词运用小组合作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等方法,扫除生字词

  (2)指明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充分学生自主)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引出下文

  3.读议结合、深读悟情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提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项、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讲座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因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读懂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课堂中多处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欣赏学生的各种形态。抓住一个“冒”字,并给冒字换词,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在学*写荷花的句子的时候,包丽安老师用分别演示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姿态讲引读这三句话。

  学*刚开的荷花的句子。读这句话,感觉如何?通过哪些词表现的?请你读一读,评一评。

  最后总结学法:整体感知一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2)自由练读其他两句,并指导朗读

  教师质疑:那作者又把这一幅荷花看作了什么?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幅画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了不起”,随后质疑探究:让同学看图,提出自己的疑问,边读边领悟,再解疑。以陶醉的语气读一读。

  在这里我们差进了一个想象说话练*,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感觉置身其中。

  最后品读表演读全文。

  4.感受美丽、抒**感

  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用“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总起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荷花》说课稿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荷花》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荷花》说课稿6

  《荷 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 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三、品读第一至三段。

  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引 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 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有感情朗 读。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 “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 得。

  五、录音欣赏,回归整体。

  六、课外拓展,写画并用。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图片,表示了作者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课堂教学我想首要的就是真实性,其次是科学性,最后才能谈得上艺术性。我一直在遵循着苏教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荷花》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梳理情节脉络

  ⑴作家作品

  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荷花》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者的学*成果为整个学*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荷花》说课稿9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

  2、采用探究性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后交流学*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的良好学*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荷花》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11

  【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揭题导学

  (出示课件《小池》)同学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好,请大家齐读。诗中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lòu)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

  二、初读感知,指导正音

  1、下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好吗?

  (播放乐曲;播放荷花录像)

  2、现在,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你置身在这美景中的感悟。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生1:我好像就是一位小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一满池的荷花,不时飘来淡淡的清香。

  生2:我犹如一大池荷花中的一朵,正在随风飘舞。

  生3:我仿佛正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嬉戏。

  3、刚才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对!从古到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欢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那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出示要求:

  ⑴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⑵ 把句子读通顺。

  ⑶ 标上自然段序号。

  4、现在我们来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莲蓬(péng) 花骨(gū)朵 饱胀(zhàng)

  破裂(liè) 一幅(fú) 翩(piān)翩起舞

  舞蹈(dǎo) 昨(zuó)夜 好梦(mèng) 衣(yī)裳(shang)

  ⑴ 先自己在下面轻声练*读一读。

  ⑵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提醒大家的?

  ⑶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义?

  5、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那么,朗读又如何?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自读课文1~5小节。

  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谁愿意试试?

  (指名5人)

  大家给这5位同学的朗读做一个评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2、荷花真美,最先吸引作者的是荷花的什么?

  (出示“清香”)

  3、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

  (出示“一……就……”)

  (“赶紧”)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赶紧跑去看荷花,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句子特别美? 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⑴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注意:挨挨挤挤”要读得慢些,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

  同学们,课题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⑵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⑶ 出示课件:

  (体会荷花“冒”的姿态)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同学们认真地读下面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同时请看多媒体演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

  ⑷ 这儿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那么,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

  (它们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看一看他们的伙伴)

  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这个主意好!

  ⑸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了解大家的学*情况:

  (出示课件:练*)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 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2、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同学们,本节课通过学*叶爷爷笔下的荷花,使我们仿佛真的闻到清香、看到挨挨挤挤的荷叶、冒出来和展开的荷花,这真是一幅美妙神奇的画。

  七、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来学*书写几个生字。

  (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

  在这些词中的生字,我们按左右、上下结构来将其分类。

  (生讲)

  下面我们在这些生字中选两个字练*书写。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翩(piān)翩起舞

  1、谁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下?

  2、大家仔细看一下,“挤”“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挤”左窄右宽:“扌”占1/3位置,“齐”占2/3;“翩”左右相等。

  (出示“挤”字的书写动画)

  我们再来看一下“挤”字的书写动画。

  3、生描写。

  八 、这一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荷花》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孙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 (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的目的。 (好处)

  二、说学生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比较被动,自主学*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和合作学*能力。

  五、说学法:

  学*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六、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语:孙犁笔下的荷花淀美丽、清新,充满着安定、和谐的气息,即使是在这里发生的战争也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孙犁为什么能让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变成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呢?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由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并思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效果。

  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综合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荷花》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有感情朗读。

  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

  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练*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同时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过渡。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首先指名读文,然后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接着就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红花还需绿叶扶,花美,那么叶子呢?”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练*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比如开开心心地冒出来。“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这一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超凡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它们真是啊!(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同时化解本课难点。

  五、学*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荷花》说课稿15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荷花》说课稿(扩展2)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说课稿1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的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的方法。而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 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说课稿2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和自己的()。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写荷花的句子。

  (a)学*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打下基础。

  5、课外练*。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荷花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 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 “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 闻 清香

  荷叶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荷花说课稿4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法:学以致用,通过练*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资源共享的合作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化的社会,学*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和“探究学*”的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荷花说课稿5

  【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揭题导学

  (出示课件《小池》)同学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好,请大家齐读。诗中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lòu)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

  二、初读感知,指导正音

  1、下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好吗?

  (播放乐曲;播放荷花录像)

  2、现在,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你置身在这美景中的感悟。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生1:我好像就是一位小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一满池的荷花,不时飘来淡淡的清香。

  生2:我犹如一大池荷花中的一朵,正在随风飘舞。

  生3:我仿佛正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嬉戏。

  3、刚才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对!从古到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欢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那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出示要求:

  ⑴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⑵ 把句子读通顺。

  ⑶ 标上自然段序号。

  4、现在我们来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莲蓬(péng) 花骨(gū)朵 饱胀(zhàng)

  破裂(liè) 一幅(fú) 翩(piān)翩起舞

  舞蹈(dǎo) 昨(zuó)夜 好梦(mèng) 衣(yī)裳(shang)

  ⑴ 先自己在下面轻声练*读一读。

  ⑵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提醒大家的?

  ⑶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义?

  5、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那么,朗读又如何?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自读课文1~5小节。

  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谁愿意试试?

  (指名5人)

  大家给这5位同学的朗读做一个评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2、荷花真美,最先吸引作者的是荷花的什么?

  (出示“清香”)

  3、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

  (出示“一……就……”)

  (“赶紧”)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赶紧跑去看荷花,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句子特别美? 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⑴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注意:挨挨挤挤”要读得慢些,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

  同学们,课题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⑵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⑶ 出示课件:

  (体会荷花“冒”的姿态)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同学们认真地读下面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同时请看多媒体演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

  ⑷ 这儿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那么,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

  (它们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看一看他们的伙伴)

  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这个主意好!

  ⑸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了解大家的学*情况:

  (出示课件:练*)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 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2、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同学们,本节课通过学*叶爷爷笔下的荷花,使我们仿佛真的闻到清香、看到挨挨挤挤的荷叶、冒出来和展开的荷花,这真是一幅美妙神奇的画。

  七、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来学*书写几个生字。

  (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

  在这些词中的生字,我们按左右、上下结构来将其分类。

  (生讲)

  下面我们在这些生字中选两个字练*书写。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翩(piān)翩起舞

  1、谁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下?

  2、大家仔细看一下,“挤”“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挤”左窄右宽:“扌”占1/3位置,“齐”占2/3;“翩”左右相等。

  (出示“挤”字的书写动画)

  我们再来看一下“挤”字的书写动画。

  3、生描写。

  八 、这一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荷花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1、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边读边想象情景,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初步感悟把景物具体的写作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中心,重点指导学生读书,感悟重点词句,坚持“重感悟、重积累”的策略,《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上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荷花了解较少,,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理解抽象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创设情景法:让学生把观察、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语言之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共同提高

  2.探究学*法: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以求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教学过程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设境激趣,入情入境

  1教师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由畅谈,锻炼了口语表达

  2引入:“想再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吗?出示多幅荷花的图片,学生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同时开始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境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深度悟情

  在欣赏图画以后,我将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这一过渡语让学生直接去学*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

  A.默读,,找出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莲蓬),找出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感悟荷花的色彩美

  B指导朗读,感悟荷花的形态美

  C重点感悟“冒”的用法

  在“冒”字前填上一个词,想象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间冒出来的?它冒出来想做什么?

  D背诵这一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1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

  A想象填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B借助这样的想象说话,讨论领悟“一大幅活的画”的含义

  2学*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中的想象,这个自然段的学*,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意境(课件),然后抓住末尾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课件),孩子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锻炼到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练*

  我们要树立课内外联系的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课件),这样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板书设计

  碧绿雪白嫩黄色彩美。

  荷花看半开全开将开形态美}活的画。

荷花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梳理情节脉络

  ⑴作家作品

  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荷花说课稿8

  1.说教材

  1.1教材所处的地位

  《奥林匹克精神》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活动体验单元“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系列中的一篇经典演讲词。它是同学们接触过《不自由,毋宁死》,初步了解、掌握关于演讲的一些技巧之后,再次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它不但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教养与风度。

  1.2教材分析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饱含喜悦的神情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精神无限美好的前景。这篇演说词和他的诗歌《体育颂》一起成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上不朽的篇章。

  2.说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以及上面我对教材的分析,于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2.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顾拜旦,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倾听”活动,学会“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

  ②通过演讲活动,体验、感受到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

  料充分生动,有个性和风度。

  3.情感目标:

  ①能在演讲中树立自信、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与初步的控场能力。

  ②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拥护。

  2.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并对其演讲实践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提高其演讲能力。

  2.3教学设想

  1.教学时数:拟定一课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理解奥林匹克精神阶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在感情体会、练*演讲阶段,以诱发学生实践为主,学会倾听与演讲。

  3.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演讲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课时内,我采用以活动体验法为主,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为辅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希望在交流、演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学会倾听;在提高演讲能力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引导学生体验演讲的技巧;通过分组讨论,给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注意“点”与“面”集合,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4.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4.1情感体验:

  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4.2认真倾听:

  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4.3实践训练:

  学*并分析这篇成功的演讲词,进行演讲实践训练。

  总之,在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贵在疑难处,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应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体验中完成,注意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协调,关键在于激发全体同学参与“倾听”与演讲活动。

  5.说教学过程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情感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求知欲被不断激发的过程。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5.1示范演讲,激情导入

  1.教师本人以目前全国的圣火传递为背景,以民族凝聚力为主题,准备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讲。要求学生用心倾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文练*倾听并筛选有效信息热身;并引起学生情感上对演讲者的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使之对体验演讲跃跃欲试。)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教师演讲的评价,如语气、语调、重音、手势、姿态、表情等。

  5.2多媒体过渡

  根据所布置的课外收集关于顾拜旦及其奥林匹克精神的资料或者图片,选择同学中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者资料进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过渡到本篇演讲词:《奥林匹克精神》,并为练*倾听与演讲热身。

  5.3学会倾听,体验演讲

  为了使本节活动体验课中倾听与回答问题、倾听与演讲达到自然流畅、水**融的效果;不产生版块间的割裂感,不间断激发学生求知欲与表现欲,设计如下:

  1.明确体验演讲的目的:如何借助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等来体验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并明确倾听要求:静心倾听同学的演讲,提取关键信息,作必要记录。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演讲技巧,尝试演讲。

  ①学生自读所选段落,熟悉文本内容。

  ②结合体验,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如何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③小组推荐优秀学生,尝试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④讨论交流:首先:让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所把握和筛选的信息,互相补充,完善

  记录的关键词。目的:检查同学们倾听的效果;概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并过渡到对演讲的点评。

  3.以文本第二段为例,教师指导点拨。

  4.小组再次揣摩体会,尝试体验演讲。推荐优秀者讲台展示,鼓励有创意、有个性的演讲。

  5.4师生合作,完整演讲,整体体验

  请同学们当一次评委,选出今天演讲的优秀者。

  1.我们中谁是优秀的演讲者者呢?

  2.投影:我们都是优秀的参与者。(奥林匹克精神强调重在参与)

  5.5活动作业

  奥运圣火即将在北京燃起,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为了迎接奥运,巩固演讲技巧,我班将举行“我眼中的奥运精神”专题演讲活动。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准备演讲词并练*演讲。

荷花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荷花说课稿10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12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与作用分析

  “荷花的制作”一课是《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工艺》中花卉雕刻单元里的一节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去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运用前面所教授的横刀与插刀两种技法,来雕刻六棱台状的花坯,并在花坯上制作叶状花瓣,最终完成荷花的雕刻。本课在月季花教学之后,花坯由圆台形变为棱台形,花瓣的雕刻手法由旋变为刻。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雕刻手法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多棱台花卉的雕刻奠定了基础。如萱草花与玉兰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与任务

  A、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B、学会制作叶形花瓣的方法。;

  C、学会制作六棱台花坯。

  确定依据: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制作荷花,花的制作首先要把握住花形,而花坯和花瓣的造型决定花形;又因为荷花的特点就是两层6瓣呈叶状的花瓣,所以我将学会雕刻六棱台花坯、掌握雕刻叶形花瓣的方法及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确定为教学目标与任务。

  (2)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B、期望学生都能做个高尚的人

  确定依据: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荷花是高尚、纯洁、正直的象征,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期望。

  3、教学重点的确定

  重点: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

  确定依据:花的外形是由花坯的形态和花瓣的外型决定的,制作花坯时棱台的高度,边数选择决定了花瓣的高度和数量,也决定了花卉的整体造型。再者,荷花的一大外型特点就是呈叶状的大花瓣。把握了这两点就抓住了荷花制作的关键点。另外这种花瓣的雕刻手法还非常具有代表性,是运用横刀法在两个面所夹的棱上作截面获得的花瓣,睡莲,剑兰,玉兰等的花瓣都这样制作的,掌握这一重点也便于今后知识拓展。所以我将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确立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的确定

  在荷花的雕刻中花瓣的厚薄,弧度,花坯的高低,都会影响花的美感和真实感。所以我将对花型的把握,运刀的技巧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雕刻手法的训练,具备了一些动手的经验,但中专学生的学*主动性不强,,课堂思维不积极;还有就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多形式多亮点的学*情境。

  三、 教学设计说明

  1、利用多种情景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目标进入新课学*

  (1)通过问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正课之前我以提问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展示教师作品,图片,通过美的展现激发学*热情。

  2、以认知和能力目标为两条主线,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反复的熟知教学内容,不断的突出重难点,不断的强化技能要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学*和能力水*始终处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状态。例如在重、难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学中分折、讲解,示范中着重突出,录像里反复播放等方法,一次次的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技能训练中通过学生实践训练,教师纠编,学生竞赛再一遍遍的突出重难点,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其实是一种认知不断升华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动手训练,使其感性知识逐渐变成理性知识,并伴随技能水*不断提高上升为经验,即由会到懂再到精。

  3、以小组合作学*形式进行教学

  (1)培养团队意识。每位同学都加入小组讨论中,共同分析重难点,总结要领

  (2)利用竞赛巩固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中有意注意不可能长期维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继续学*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是我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讲授,示范,训练,总结后采取了小组竞赛,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兴奋点,巩固知识,增加课堂有效性,另一方面利用团队竞赛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顺利地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强化重点,易化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作品展示、图片、录象等来实现。

  2、讲授法:用于讲清方法与步骤。

  3、分析法:用于启发学生发现现象,分析成因,寻找解决方法,得到结果;

  4、示范法:用于示范操作方法与步骤,增强感性认识;

  5、个案分析法:用于分析个案,进行指导和纠偏;

  另外这是一堂操作实践课,所以我更注重教会学生方法,发展并培养其能力,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组织了以下学*方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看示范、录象、图片、作品并观察制作要领。

  2、实践法:巩固所学,训练动手能力,获得经验;

  3、讨论法:独立思考加团体合作,在讨论中总结要领,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积极地体验、参与、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程序

  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出于对教材教法的统盘考虑,我将本课时分为调动思维,新课呈现和巩固与延伸几个部分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问题导入,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在课堂的开篇,我首先提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指那种花卉,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再问:“谁了解荷花的形象?,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思考,这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点明课题“荷花的制作”。

  (二)新课呈现

  1、展现作品,点明学*目标

  在新课讲解前,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首先出示了荷花的实物图片和已雕刻好的荷花的作品,并提出希望,希望课后每位都能雕出一束美丽的荷花,以进一步点明教学目标。

  2、讲授新知

  然后正课讲解,教师先介绍选料,所用刀具,荷花制作的操作步骤,为学生理出一个理性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知道萝卜如何一步步变为荷花的。

  3、教师示范。

  紧接着教师示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过程,不仅是示范操作步骤,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突出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要领,强调操作中的重难点。为了使这一过程最大化,我通过实物投影,录像循环播放,不断的冲击其大脑神经,以求留下深刻印象。

  (三)实践训练,评析纠偏

  1、模仿训练。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要求学生立刻进行实训环节——每人雕一朵荷花,要求他们安原先分配好的小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在实训的过程中继续播放录像。在其间由教师不断指导,强调重难点。

  2、评析,纠偏。

  当第一朵花完成时,教师进行集中指导,评析,请每组同学合作总结出操作要领、重难点。

  (四)小组竞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大家有了一定操作经验后,我要求进行一场比赛,即在规定时间里,看各小组完成的质量与数量并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一方面巩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

  活动八: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拓展与延伸

  教师进行知识拓展,将这种雕刻的方法加以延伸,举一反三,类推睡莲和玉兰花的制作并加以比较,从而摸索出创新思路

  (七)布置作业。每人雕刻一束荷花,并拍成图片上交评比。

  (八)板书设计

  1、课题

  2、选料、用具、原料、制作过程

  3、操作要领

  4、知识拓展

  (九)课件

荷花说课稿13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主动性,让学*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荷花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1、会认3个生字,学会写草字头的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写荷花和荷叶,并学*运用“有的……有的……”仿写片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好在哪里。

  2、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创设情景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入猜谜语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二提出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书上插图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2、以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

  3、出示几幅图片,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练*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姿态多样

  荷叶

  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不充分,在设计教案是不够细化,导致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每一个环节之间过度生硬不自然。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不能及时应对所出现的问题。在学*第一段的时候应该把课文在PPT上出示,学生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及时做板书。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光想着把步骤走实,但识字教学没有重点。“莲蓬”应该读轻声。难以理解的词语没有联系上下文去进行深化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光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得优美,我没有做示范也没有进行引导,所以朗读课文就显得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了。出示填空,用想象补充句子是,要求指示不明确,学生没听清要求,把前两句例子读了一遍,最后才补充句子。当然,还存在老问题,对课堂时间的把控没有计划,在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练*写一个片段是,应该趁热打铁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整个课堂氛围我也没有调动起来,显得死气沉沉,老是那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总之整节课随意性比较大,感觉课堂效率不高,没反思到的问题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荷花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内容、特点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部分(4、 5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这篇课文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1至3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2课时学*4、5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的意思。②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并积累词语。③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因此本课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4、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课件《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②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5、说学法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概念,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教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的意识。

  ①读说结合法:读是吸收,说是表达。从读到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

  ②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设计及设计理念

  ( 设计理念)

  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第一环节: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本节课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引出“荷花”(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通过介绍荷花,欣赏荷花,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荷花。(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高雅脱俗……)

  设计意图:

  情境是“纽带”,是架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知识衔接的纽带。基于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引入古诗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人笔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美,然后说荷花、赏荷花。这种用古诗创设情境既可解决北方的学生因“荷花”离生活远而不了解荷花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荷花美,表达荷花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触发了学生语感,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环节:初步阅读,激活语感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教师板书: 闻 看 想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应与低年级的“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有所不同,也应与高年级的“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有区别。本课采用“运用字典、注重自学、读中巩固、练中落实”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安排课内预*,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惯的养成打基础。

  第三环节: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二)、自由诵读喜欢的部分和小伙伴交流。教师适时抓重点语句和学生一起讨论、品读。

  1.第一段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学生指名读、评价读。

  2.第二段课文。

  a.(课件荷花图)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b.学*写荷花形态的句子。课件理解“小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语。

  教师板书:才展开 全展开 花骨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c.学法迁移,放手学*写荷叶的句子。

  d.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挨挨挤挤”;学生练*用“像……”说比喻句。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e.学生体会“冒”的神韵,能不能把“冒”换成别的词?想象荷花的心情、情态……

  f:学生背诵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

  (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鼓励学生寻找引发探究的切入点,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发跳跃的阅读思维,激活学生的多元感悟。)

  注入情感,培养兴趣,关注“学*的另一半”;以读为本,重视语文积累的过程性,引导学生经历语言积累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以达到一定的语文积累;课标还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训练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激发语言思维,使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融合。

  此外,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

  课堂是生活,教学是风景,文本是体验,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自主的,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是跳跃的。力求让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自主研读,拓展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扣问文本中感悟,在走*作者的心灵中感动。

  第三环节: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学生自由用“荷花! ”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的有效引领,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品读与联想与情感的结合,会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

  第四环节:拓展作业,积淀语感

  布置课外作业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加强片段练*,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建立课文框架认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荷花》说课稿(扩展3)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说课稿1

  清泉第一小学 张东华

  说教材

  《荷花》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挨挨挤挤” “冒”词语的含义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会运用类似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3.读了文章,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荷花?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 “蹦”! “伸”! “钻”!

  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 非常高兴 欢天喜地 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师生齐读第二段)

  3、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4、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赞颂她!让我们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四、大自然这么神奇,给我们奉献了这么美的画,除了文章中描写的荷花以外,还有哪些花儿让大自然挥洒的如此美丽呢?

  说一说,生活中的花。仿照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写一写。

  展评文章。

  五、总结:

  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看了荷花之后,有了许多的感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荷花》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内容、特点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部分(4、 5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这篇课文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1至3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2课时学*4、5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的意思。②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并积累词语。③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因此本课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4、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课件《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②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5、说学法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概念,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教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的意识。

  ①读说结合法:读是吸收,说是表达。从读到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

  ②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设计及设计理念

  ( 设计理念)

  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第一环节: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本节课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引出“荷花”(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通过介绍荷花,欣赏荷花,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荷花。(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高雅脱俗……)

  设计意图:

  情境是“纽带”,是架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知识衔接的纽带。基于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引入古诗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人笔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美,然后说荷花、赏荷花。这种用古诗创设情境既可解决北方的学生因“荷花”离生活远而不了解荷花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荷花美,表达荷花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触发了学生语感,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环节:初步阅读,激活语感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教师板书: 闻 看 想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应与低年级的“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有所不同,也应与高年级的“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有区别。本课采用“运用字典、注重自学、读中巩固、练中落实”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安排课内预*,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惯的养成打基础。

  第三环节: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二)、自由诵读喜欢的部分和小伙伴交流。教师适时抓重点语句和学生一起讨论、品读。

  1.第一段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学生指名读、评价读。

  2.第二段课文。

  a.(课件荷花图)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b.学*写荷花形态的句子。课件理解“小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语。

  教师板书:才展开 全展开 花骨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c.学法迁移,放手学*写荷叶的句子。

  d.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挨挨挤挤”;学生练*用“像……”说比喻句。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e.学生体会“冒”的神韵,能不能把“冒”换成别的词?想象荷花的心情、情态……

  f:学生背诵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

  (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鼓励学生寻找引发探究的切入点,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发跳跃的阅读思维,激活学生的多元感悟。)

  注入情感,培养兴趣,关注“学*的另一半”;以读为本,重视语文积累的过程性,引导学生经历语言积累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以达到一定的语文积累;课标还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训练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激发语言思维,使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融合。

  此外,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

  课堂是生活,教学是风景,文本是体验,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自主的,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是跳跃的。力求让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自主研读,拓展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扣问文本中感悟,在走*作者的心灵中感动。

  第三环节: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学生自由用“荷花! ”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的有效引领,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品读与联想与情感的结合,会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

  第四环节:拓展作业,积淀语感

  布置课外作业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加强片段练*,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建立课文框架认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荷花》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1、会认3个生字,学会写草字头的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写荷花和荷叶,并学*运用“有的……有的……”仿写片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好在哪里。

  2、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创设情景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入猜谜语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二提出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书上插图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2、以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

  3、出示几幅图片,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练*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姿态多样

  荷叶

  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不充分,在设计教案是不够细化,导致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每一个环节之间过度生硬不自然。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不能及时应对所出现的问题。在学*第一段的时候应该把课文在PPT上出示,学生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及时做板书。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光想着把步骤走实,但识字教学没有重点。“莲蓬”应该读轻声。难以理解的词语没有联系上下文去进行深化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光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得优美,我没有做示范也没有进行引导,所以朗读课文就显得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了。出示填空,用想象补充句子是,要求指示不明确,学生没听清要求,把前两句例子读了一遍,最后才补充句子。当然,还存在老问题,对课堂时间的把控没有计划,在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练*写一个片段是,应该趁热打铁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整个课堂氛围我也没有调动起来,显得死气沉沉,老是那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总之整节课随意性比较大,感觉课堂效率不高,没反思到的问题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荷花》说课稿4

  一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主动性,让学*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与练*,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学科吧课件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荷花》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荷花》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送夫参军(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第三部分:助夫杀敌

  四)精讲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1-3段,思考这三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比喻修辞。创设这种洁白的意境,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荷花淀的人如此的勇敢坚强,荷花淀的景也应如此。这里的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准确的修饰词,写出了荷花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和景。作者让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生活中,阅读到了诗一般的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精神。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这么美的景孕育着美的人。前面同学也谈到小说中人美,那么请问,这里的人美在哪里?

  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的。下面让我们走进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与丈夫间的那段对话,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读:分角色朗读

  二读:比较性阅读。(运用倒装句式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作者用极其准确的语言使这些没有名、姓的女人们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印象深刻,足见语言的艺术魅力。)

  3、研*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的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经历,展现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归纳总结通过前面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对人物对话的揣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本文语言的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为保卫家园而勇敢杀敌的荷花淀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身躯融入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灵魂化作朵朵荷花,永远守护在美丽的家乡身边。

  课文总结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一贯的追求。他曾这样说:“看到***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雕刻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也不愿意去回忆它。”《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之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让学生用诗歌或者对联来总结所学

  “风光无限白洋淀,战火未*民不安。保家卫国匹夫志,巾帼不让男儿汉。”

  2、课外比较阅读鉴赏。白洋淀纪实二《芦花荡》一位年*六十的老人与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抗击敌人的故事。一是可以实现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二是两相参照,便可发现孙李先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人民的群像,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老弱妇孺,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足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仰折服,备受鼓舞。

  以上即是我对本课的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荷花》说课稿7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荷花》说课稿8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这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预放”。再看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4-5自然段)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我们把课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CAI、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荷花》这篇课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丽,我们大胆尝试,用若隐若现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整堂课从扶一领一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本课教学共划分为4个环节:

  l.由诗导人,萌发感情

  用前面已经学过的诗《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导入新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请同学看大屏幕上展现的一大幅荷花图,让学生自由说说感受,再由此引回课文,自然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2.初读课文,熏陶感情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率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的脉络,体现“擎领一顿,白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l)自由读课文,自学生率新词运用小组合作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等方法,扫除生字词

  (2)指明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充分学生自主)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引出下文

  3.读议结合、深读悟情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提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项、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讲座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因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读懂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课堂中多处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欣赏学生的各种形态。抓住一个“冒”字,并给冒字换词,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在学*写荷花的句子的时候,包丽安老师用分别演示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姿态讲引读这三句话。

  学*刚开的荷花的句子。读这句话,感觉如何?通过哪些词表现的?请你读一读,评一评。

  最后总结学法:整体感知一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2)自由练读其他两句,并指导朗读

  教师质疑:那作者又把这一幅荷花看作了什么?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幅画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了不起”,随后质疑探究:让同学看图,提出自己的疑问,边读边领悟,再解疑。以陶醉的语气读一读。

  在这里我们差进了一个想象说话练*,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感觉置身其中。

  最后品读表演读全文。

  4.感受美丽、抒**感

  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用“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总起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荷花》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荷花》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重点:学*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荷花》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 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 “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 闻 清香

  荷叶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荷花》说课稿12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

  2、采用探究性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后交流学*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的良好学*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荷花》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荷花》说课稿1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荷花》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时空,丰富学*资源

  当课接*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荷花》说课稿(扩展4)

——《荷花淀》说课稿3篇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法:学以致用,通过练*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资源共享的合作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化的社会,学*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和“探究学*”的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荷花》说课稿(扩展5)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菁选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 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 “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 闻 清香

  荷叶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这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预放”。再看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4-5自然段)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我们把课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CAI、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荷花》这篇课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丽,我们大胆尝试,用若隐若现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整堂课从扶一领一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本课教学共划分为4个环节:

  l.由诗导人,萌发感情

  用前面已经学过的'诗《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导入新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请同学看大屏幕上展现的一大幅荷花图,让学生自由说说感受,再由此引回课文,自然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2.初读课文,熏陶感情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率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的脉络,体现“擎领一顿,白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l)自由读课文,自学生率新词运用小组合作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等方法,扫除生字词

  (2)指明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充分学生自主)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引出下文

  3.读议结合、深读悟情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提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项、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讲座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因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读懂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课堂中多处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欣赏学生的各种形态。抓住一个“冒”字,并给冒字换词,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在学*写荷花的句子的时候,包丽安老师用分别演示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姿态讲引读这三句话。

  学*刚开的荷花的句子。读这句话,感觉如何?通过哪些词表现的?请你读一读,评一评。

  最后总结学法:整体感知一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2)自由练读其他两句,并指导朗读

  教师质疑:那作者又把这一幅荷花看作了什么?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幅画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了不起”,随后质疑探究:让同学看图,提出自己的疑问,边读边领悟,再解疑。以陶醉的语气读一读。

  在这里我们差进了一个想象说话练*,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感觉置身其中。

  最后品读表演读全文。

  4.感受美丽、抒**感

  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用“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总起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六、板书设计: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

  闻:清香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

  2、采用探究性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后交流学*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3.荷花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者的学*成果为整个学*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时空,丰富学*资源

  当课接*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写荷花的句子。

  (a)学*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打下基础。

  5.课外练*。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花

  闻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同时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过渡。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首先指名读文,然后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接着就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红花还需绿叶扶,花美,那么叶子呢?”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练*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比如开开心心地冒出来。“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这一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超凡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它们真是啊!(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同时化解本课难点。

  五、学*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荷花》说课稿(扩展6)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精选五篇)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荷花》说课稿(扩展7)

——《荷花淀》说课稿优选【5】份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梳理情节脉络

  ⑴作家作品

  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