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24 00:00:00 [db:标签-标题]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时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时分》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在教学中,尽量去创设现实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这里用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再一次得龟兔赛跑让学生观察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从而让学生观察到乌龟跑了一格,兔子跑了一圈,再让学生观察兔子跑了几个乌龟这样的格子最后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像什么,也就很容易向学生渗透钟面上么有12个大格,时针(也就是乌龟)跑一格,兔子(也就是分针)就跑一圈。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集体探究

  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我这里请学生先回忆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然后再请同桌之间合作观察交流这些学生说的对不对,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验证,然后再请学生将同桌之间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我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通过我们刚才探究的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引出问题,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再通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大格是5分,走5小格也就是走1大格,引出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在教授1时=60分这里,我让男女生分开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时,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再问学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引出1时的时间和60分的时间是相等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认识时间,表示时间。首先我先出示了9:00和9:30请学生回忆这两个时间你是如何认的,再引出9:08和9:45分,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钟方法怎样把时间认的又快又好,最后结合刚才认识的4个时间对认识时间的方法进行小结。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游戏练*。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我拨你来认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请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写一写时间,强调书写电子表时间要注意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通过学生*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拨时间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我设计的课堂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强 知识,达到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时分》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在此之前的教材,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对教材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如何让即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显得有生气?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利用多数学生的经验,互教互学,并在教学中,设计了体验活动,想来,这样的课必定不会以冷场收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2)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学会记时间的两种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2)读写钟面指示的时刻

  2,教学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很神秘的说:今天这节课先不学知识,咱们先来看动画片好吗?学生肯定会说:好。此时我播放课件《龟兔赛跑新传》让孩子们体会到兔子和乌龟虽然跑的路程不同,但是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学*新知识充满了期待可谓是一石三鸟。

  第二环节:学生研究体验与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认识钟面

  1、我说:请小朋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在钟面上你看到什么了?(同座位的可以讨论一下)当学生汇报时此时我结合课件进行演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数字,那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三根针,这时我明确告诉孩子:最短的这根针叫时针,稍长一点的叫分针,最长的这根针叫秒针,除此之外谁还有不同的发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那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的会说:我发现大格里面还有小格,我对他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么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我们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在学生汇报时我适时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钟面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知识点:

  2、认识分

  (1)我对学生刚才的发现给予高度评价后,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然后用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分针走了一个小格,我说:对呀。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钟,接着提问那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呢?用课件演示从12走到2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为下一步认读时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你用心的体会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3)我们刚才体会到了一分钟有多长,现在我们来看一看,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情呢?我用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做口算题,有的小组写生字,有的小组拍皮球,有的小组踢毽子,等等,时间到让各组的同学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做了20到口算题,有的拍了45下球等等,总之各组的收获都不小,这时教师满副感慨的说,同学们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个知识点

  (4)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5)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肯定能说出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我顺势引导。对呀。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不难得出?

  1时=60分

  (6)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小时有多长。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课件出示)

  第四个知识点

  3、看钟表

  (1)先学看整时课,

  我说:同学们,你们会看钟表吗,请你认一认现在钟面上是几时。此时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认读时刻,我则完全成为学生合作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对学*困难的学生或合作不畅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我请各组组长说一说本组研究的成果,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汇报时我进行板书,并且强调指出: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1时,可以写成1: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搁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的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学生填完之后。我说:

  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组织自己的语言基本上能总结出: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导几,就是几时。

  (2)认识几时几分

  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刻的,如果不是整时刻应该怎样看呢?

  出示例10时15分(小组讨论)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因为有了认读整十刻做基础,所以这一部分难度有所降低。当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学生再汇报6时5分时,我重点强调一下6:05的数字写法。,因为5不满10,所以用0占位。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课件)判断几时几分,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第三个环节:

  走进生活,应用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站性的',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把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和运用巧妙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下面把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展示给大家

  1、操作题:“我读你拨”和“我拨你读”的活动先找一名同学和老师示范练*,例如:老师说请你拨到10:15分,学生操作然后小组合作练*

  2、实践题: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幼儿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请你帮他们读出现在的时刻(课件出示)

  3,开放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合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4、欣赏钟表: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更加珍惜时间,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我和孩子们欣赏世界各地的钟表

  5、研究体验性作业:带着对钟表的认识和对钟表的喜爱之情,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钟。这个家庭作业的设计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又一次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个环节:

  师生反思,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学生对一节课的学*进行反思与小结,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思一下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最后,我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正象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不但认识了时分,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认读了钟表,而且我们在真切感受时间的对我们的重要性,你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你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能够争分夺秒。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举话,请同学们齐读:(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认识时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9-101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时间,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3、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

  认识非整时时间,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聋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的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为此,本节课我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领悟知识――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由生活经验同学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导入课题。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一环节就是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

  由于一年级已经学过认识钟面,所以我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时针、分针、秒针,数字112。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仔细观察钟面,发现钟面上有一些点和线,通过课件闪动认识大格和小格,并回答问题: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重点理解钟面上有60个小格是怎么得出来的。首先数出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再观察思考:两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四个大格呢?一共呢?相机引导学生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小格数。

  这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的认识。说一说数小格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记得快,为下一步理解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打基础。

  第二步:操作交流、感悟时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聋校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必须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数学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为此,我们先交流:分针转动1个小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大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圈呢?接着边操作边观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会有什么变化。再思考:分针转动一圈是几分?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是几时?由此理解1时=60分。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难点,我通过拨一拨,看一看,想一想,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操作、思考的时间,科学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下来是感受1分钟和一小时。先通过一分钟摸脉搏感受1分钟很短,再通过播放资料一分钟点钞机能点出1500张人民币等,了解1分钟能做很多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最后通过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1小时,实际感受1小时。

  这一步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既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三步:探索规律、读写时分

  例1:认识整时以及读写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利用小明的一天(都是整时的时间),回忆整时的认识。接着学*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着重学*中间有:的电子表示法,教师范写第一例1:00,启发学生搜索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积累知识,剩下的三例由学生书写。

  例2:认识非整时以及读写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特别要倡导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方式。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突破的:

  首先出示钟面10时15分,让学生试读,说说是怎么读出来的,教师相机总结看非整时的方法: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此时要回忆刚才数小格的方法,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

  再出示钟面4时45分,指名认读。提示: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接着出示6时零5分和8时55分的钟面,指名读出时间,重点强调时针一定要过数字几,8:55不是9:55。

  以上时间我都相机用时分表示板书出来,最后教学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有整时的写法做基础,我让学生自己上台写出电子时间,再讲评,提醒学生注意6:05的写法,两点后不够两位就补零。

  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发现规律,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第3环节:总结练*,拓展应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方式。

  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先由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拨学具钟。

  之后完成书上110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最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看看《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一天的作息安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份假期作息时间表。

  这样,通过谈收获,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1时6时零5分

  1:006:05

  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所以我的板书非常简洁明了,它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充分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分》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所说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认识时分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2、知道1小时=60分。

  3、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惯。

  4、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白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记时的。从而理解1时=60分。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相机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小朋友们的思维。通过观察。思索、动手触摸、发现及表达的机会,抓住了学生学*活动的兴奋点,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的开拓区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小朋友们从小热爱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1、谈话:你知道少儿频道的动漫剧场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怎么才能准时收看呢?对看钟表来告诉我们时间。

  2、复*旧知

  媒体出示7时钟面,

  问: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是7时的?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分

  【用生活中的情景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复*了一年级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分

  1、1分

  媒体出示7时零1分

  问:还是7时吗?那是多少呢?是多1分吗?怎么知道是多1分的?

  指钟面说:把这两个小点连起来就是1小格。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学生齐读。

  2、几分

  媒体出示7时多3分

  问:现在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几分呢?

  3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是3分吗?和学生一起在媒体上数一数。

  得:分针走3小格就是3分。

  口答:分针走8小格是几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3、媒体示7时15分

  问: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分?

  切换:分针走了15分,也就是分针走了15个小格。这15个小格,还要一小格一小格数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

  问:想口诀三五十五,有没有道理呢?

  三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得: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一大格。再配媒体演示三大格。

  五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时配媒体演示一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让生数一数;)再任选一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得: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

  优化方法:分针从12走到3,走了3大格,每大格有5个小格,是5分,3大格就有3个5分,就是15分。

  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

  4、补例:7时40分

  出钟面和文字:分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个5分,就是()分。

  导语:看来,要看几分,只要看分针。下面我们就让分针独立进行工作。

  媒体示3 5分、45分、50分、60分,四钟同走。

  组内先说说是几分,再交流。

  重点交流50分你是怎么知道的?60分是怎么知道的?

  媒体示20分、25分、55分、60分,四钟逐个呈现,学生抢答。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后在进行时分的计时教学。而把认识几分和小格结合起来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总结出计算分的方法,并优化了分的计时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部就班,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知识。在教学又用文字辅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计分的方法,使本课的重点扎实地让学生掌握】

  三、认识时

  1、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分针,下面我们研究时针是怎样计时的?

  媒体示8时到9时。

  师问:时针走了多少?是多长时间?

  再次感受:媒体示9时到10时

  师问:时针又走了多少?

  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生齐读。

  2、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口答:时针走8大格,是几小时?

  小结: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练*:出4个钟面,让学生按以下句式说说:时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小时。

  四、体验时间

  1、1分

  看1分钟动画片,问:1分钟长吗?

  1分钟口算,汇报1分钟完成几道口算。

  小结:1分钟真的很短,但充分利用好1分钟我们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介绍: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印刷厂1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并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2、5分

  问:5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10分

  问:1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

  4、40分。

  问:4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1小时呢?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先体验1分钟有多长,能做些什么,再到5分,10分,40分,有多长能干些什么,让学生一步一步累加,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更好地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认识时分关系

  1小时长吗?1小时等于多少分呢?学生先猜一猜。

  让时针和分针来告诉我们吧!

  媒体示8时到9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正好走了一圈,分针走了几分?

  媒体示9时到10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9时走到10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走了多少分?

  串讲:刚才我们看到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1小时,分针同时走了60分;从9时走到10时,也经过了1小时,分针还是走了60分,这说明什么?

  得:1小时=60分

  生齐读。

  体验1小时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是()分钟,再加()分钟是1小时。

  说说1小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认识时分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六、练*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时”或“分”

  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

  小朋友朗读一篇课文用3()

  穿一件衣服用2()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认识时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与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易被具体物体表现,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时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不易理解,因此很难量化这一概念。生活中的时间大多以电子显示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学*理解运用的难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进而理解时分的进率,同样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围绕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交流学生自己的上学时间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图中女孩的上学时间,让学生意识到了解时间的途径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二环节: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为了促进学生认识理解时分这一概念,我将“抽象模糊”变“直观形象”, 特别是学生对时和分进率这一重难点的理解。我将采用电教形式演示分针和时针同时转动的情景,要求学生观察发现两根针各自的转动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先让学生猜想分针走一圈所用的时间,然后课件演示这一过程,在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后再次观看演示,观察时针的变化。在时针和分针的跑步比赛中,所用时间相同,故1小时=60分钟。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发现时分的进率关系:1时=60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表象,也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加强体验,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设计多样化,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1分和1时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数脉搏、跳绳和做口算题,让学生知道一分钟内我们能做好多事,让他们懂得一分钟虽然短,但是积少成多就同样宝贵,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在此环节中有首次知识点的运用,即联系实际一节课的时间和课间休息的时间填空,并思考再加几分钟是1小时。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针从12走到几是几小时,也可拓展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几小时(一圈以内)。这一环节的操作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经历体验,老师要关注学生动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提炼升华

  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内容,特别是时与分的进率关系,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学生作出的回答,只要是正确的,老师要积极鼓励,并且和学生一起耐心纠正学生说错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次新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为继续学*和合理运用做好准备。

《认识时分》说课稿7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和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能正确用英语和汉语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学会英语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___。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难点:准确用双语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中国的猴王孙悟空Monky king,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他听说飞机比他飞得还快,他有些不服气。这不,他被邀请到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去玩,因为他不认识时间,只知道飞机是9时多起飞。可当他来到机场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Monky king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认识时间。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孙悟空一起来认识时间吗?

  我用同学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陪同学们一起学*,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会拨指定的时刻,并会用英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我们的生活、学*和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钟面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出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说出图上这个同学的作息时间。学生对自己的起床、上学、睡觉时间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有的同学不一定会看钟表,说出几时几分。因此,教学时,我从认识钟面开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出示大屏幕) 钟上有____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____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____个小格。

  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模型钟表看一看,数一数,合作完成这个题目。通过动手操作得出1小时=60分。

  孙悟空耽误了飞机,我们来看一看飞机是几点起飞的?出示9时5分,用英语怎么说?It’s nine 0 five、我再随意拨几个时刻,问同学们:What time is it?让同学们练*说一说,使学生不仅能用汉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而且还能用英语准确表达。

  第三个环节: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为了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我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节课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再加上多少分就是1小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数自己的脉搏的次数感受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样,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书本知识和学生0距离,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接着教学例1和例2,学*时间的两种写法。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学*1时的写法,在:前写1表示“时”,在:后写00表示“分”。其它几个时刻都由同学们独立完成,互相之间检查订正,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发言好的同学,课上给与恰当的鼓励和表扬,very good , you really great, you are really intelligent。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做一做”的学*任务。

  第四个环节:扩展练*。

  1、Monky king终于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我们看看飞机是什么时候起飞的?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时刻。当monky king来到美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他想问别人时间,可不会说英语,同学们,谁能教他用英语问时间?请出几名同学说:what time is it?应该怎样回答呢?出示钟面。It’s six、这样设计。既练*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又巩固了英语句型。

  2、肢体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利用游戏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既生动又有趣。我请同学扮演钟表,两只胳膊分别代表时针和分针,老师说一个时刻,同学们应用手臂表示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是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说出这个时刻你正在干什么。这个练*的设计,既使学生锻炼拨钟的方法,准确认识时间,又把生活实际和学*联系起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4、出示一个难忘的时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说明这个时刻是20xx年7月13日的10时08分,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这个时刻用英语怎么说?what time is it?it’s ten eight、我安排这样一个练*,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爱祖国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课。

  我向同学们提出: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这种提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和monky king一起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间,会读会认钟上的时刻,不仅能用汉语说出,还能用英语表达。教育学生不仅要遵守时间爱惜时间,还要学好英语。

《认识时分》说课稿8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5、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创设情境采用:

  1、直观演示法。

  2、设疑诱导法。

  3、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xx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xx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xx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xx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xx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xx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xx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xx分钟,课间休息xx分钟,再加上xx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9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教学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之后,将为学*“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猜一猜、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秒。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激发学*兴趣和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4、说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需要作以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大钟表一块。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钟表。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练*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

  2、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迁移、指导、渗透、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以“猜”为设计的切入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于老师几时起床的?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被要求做的事情是什么,能促进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主的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真管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发他们对于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说一说

  让学生凭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数字,1—12

  指针,有时针,分针,秒针。

  第二部分我抓住低年级儿童乐于助人这一特点,让学生数一数格子,帮我画钟面。

  这两部分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画出、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再认识。

  第三部分:拨一拨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这通过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第一个练*:我拨你说。教师演示,同桌两人再合作,通过这个练*在读的同时还可以把它记下来,既练*读也练*写。

  2、独立完成65页读一读作为巩固、强化。

  3、认、读、写于老师起床的时间。

  学以致用,教师既要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进去学*数学,又要帮助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解决问题。

  (四)、梳理经验、总结强化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2、怎样读钟面上的时间?

  3、还有什么问题?

  4、布置课后活动内容

  游戏:小组同学轮流拔一拔,考一考。

  这一环节强化了数学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课后体验性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根据学生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板书设计逐步的把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便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概括,充分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板书力求用简洁的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数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阅读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1)

——《认识时分》说课稿6篇

《认识时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9-101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时间,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3、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

  认识非整时时间,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聋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的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为此,本节课我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领悟知识――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由生活经验同学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导入课题。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一环节就是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

  由于一年级已经学过认识钟面,所以我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时针、分针、秒针,数字112。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仔细观察钟面,发现钟面上有一些点和线,通过课件闪动认识大格和小格,并回答问题: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重点理解钟面上有60个小格是怎么得出来的。首先数出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再观察思考:两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四个大格呢?一共呢?相机引导学生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小格数。

  这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的认识。说一说数小格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记得快,为下一步理解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打基础。

  第二步:操作交流、感悟时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聋校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必须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数学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为此,我们先交流:分针转动1个小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大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圈呢?接着边操作边观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会有什么变化。再思考:分针转动一圈是几分?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是几时?由此理解1时=60分。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难点,我通过拨一拨,看一看,想一想,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操作、思考的时间,科学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下来是感受1分钟和一小时。先通过一分钟摸脉搏感受1分钟很短,再通过播放资料一分钟点钞机能点出1500张人民币等,了解1分钟能做很多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最后通过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1小时,实际感受1小时。

  这一步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既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三步:探索规律、读写时分

  例1:认识整时以及读写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利用小明的一天(都是整时的时间),回忆整时的认识。接着学*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着重学*中间有:的电子表示法,教师范写第一例1:00,启发学生搜索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积累知识,剩下的三例由学生书写。

  例2:认识非整时以及读写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特别要倡导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方式。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突破的:

  首先出示钟面10时15分,让学生试读,说说是怎么读出来的,教师相机总结看非整时的方法: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此时要回忆刚才数小格的'方法,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

  再出示钟面4时45分,指名认读。提示: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接着出示6时零5分和8时55分的钟面,指名读出时间,重点强调时针一定要过数字几,8:55不是9:55。

  以上时间我都相机用时分表示板书出来,最后教学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有整时的写法做基础,我让学生自己上台写出电子时间,再讲评,提醒学生注意6:05的写法,两点后不够两位就补零。

  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发现规律,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第3环节:总结练*,拓展应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方式。

  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先由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拨学具钟。

  之后完成书上110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最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看看《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一天的作息安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份假期作息时间表。

  这样,通过谈收获,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1时6时零5分

  1:006:05

  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所以我的板书非常简洁明了,它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充分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所说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认识时分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2、知道1小时=60分。

  3、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惯。

  4、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白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记时的。从而理解1时=60分。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相机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小朋友们的思维。通过观察。思索、动手触摸、发现及表达的机会,抓住了学生学*活动的兴奋点,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的开拓区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小朋友们从小热爱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1、谈话:你知道少儿频道的动漫剧场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怎么才能准时收看呢?对看钟表来告诉我们时间。

  2、复*旧知

  媒体出示7时钟面,

  问: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是7时的?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分

  【用生活中的情景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复*了一年级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分

  1、1分

  媒体出示7时零1分

  问:还是7时吗?那是多少呢?是多1分吗?怎么知道是多1分的?

  指钟面说:把这两个小点连起来就是1小格。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学生齐读。

  2、几分

  媒体出示7时多3分

  问:现在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几分呢?

  3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是3分吗?和学生一起在媒体上数一数。

  得:分针走3小格就是3分。

  口答:分针走8小格是几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3、媒体示7时15分

  问: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分?

  切换:分针走了15分,也就是分针走了15个小格。这15个小格,还要一小格一小格数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

  问:想口诀三五十五,有没有道理呢?

  三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得: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一大格。再配媒体演示三大格。

  五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时配媒体演示一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让生数一数;)再任选一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得: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

  优化方法:分针从12走到3,走了3大格,每大格有5个小格,是5分,3大格就有3个5分,就是15分。

  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

  4、补例:7时40分

  出钟面和文字:分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个5分,就是()分。

  导语:看来,要看几分,只要看分针。下面我们就让分针独立进行工作。

  媒体示3 5分、45分、50分、60分,四钟同走。

  组内先说说是几分,再交流。

  重点交流50分你是怎么知道的?60分是怎么知道的?

  媒体示20分、25分、55分、60分,四钟逐个呈现,学生抢答。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后在进行时分的计时教学。而把认识几分和小格结合起来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总结出计算分的方法,并优化了分的计时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部就班,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知识。在教学又用文字辅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计分的方法,使本课的重点扎实地让学生掌握】

  三、认识时

  1、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分针,下面我们研究时针是怎样计时的?

  媒体示8时到9时。

  师问:时针走了多少?是多长时间?

  再次感受:媒体示9时到10时

  师问:时针又走了多少?

  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生齐读。

  2、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口答:时针走8大格,是几小时?

  小结: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练*:出4个钟面,让学生按以下句式说说:时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小时。

  四、体验时间

  1、1分

  看1分钟动画片,问:1分钟长吗?

  1分钟口算,汇报1分钟完成几道口算。

  小结:1分钟真的很短,但充分利用好1分钟我们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介绍: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印刷厂1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并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2、5分

  问:5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10分

  问:1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

  4、40分。

  问:4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1小时呢?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先体验1分钟有多长,能做些什么,再到5分,10分,40分,有多长能干些什么,让学生一步一步累加,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更好地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认识时分关系

  1小时长吗?1小时等于多少分呢?学生先猜一猜。

  让时针和分针来告诉我们吧!

  媒体示8时到9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正好走了一圈,分针走了几分?

  媒体示9时到10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9时走到10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走了多少分?

  串讲:刚才我们看到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1小时,分针同时走了60分;从9时走到10时,也经过了1小时,分针还是走了60分,这说明什么?

  得:1小时=60分

  生齐读。

  体验1小时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是()分钟,再加()分钟是1小时。

  说说1小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认识时分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六、练*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时”或“分”

  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

  小朋友朗读一篇课文用3()

  穿一件衣服用2()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分》说课稿3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在教学中,尽量去创设现实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这里用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再一次得龟兔赛跑让学生观察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从而让学生观察到乌龟跑了一格,兔子跑了一圈,再让学生观察兔子跑了几个乌龟这样的格子最后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像什么,也就很容易向学生渗透钟面上么有12个大格,时针(也就是乌龟)跑一格,兔子(也就是分针)就跑一圈。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集体探究

  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我这里请学生先回忆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然后再请同桌之间合作观察交流这些学生说的对不对,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验证,然后再请学生将同桌之间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我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通过我们刚才探究的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引出问题,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再通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大格是5分,走5小格也就是走1大格,引出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在教授1时=60分这里,我让男女生分开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时,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再问学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引出1时的时间和60分的时间是相等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认识时间,表示时间。首先我先出示了9:00和9:30请学生回忆这两个时间你是如何认的,再引出9:08和9:45分,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钟方法怎样把时间认的又快又好,最后结合刚才认识的4个时间对认识时间的方法进行小结。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游戏练*。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我拨你来认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请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写一写时间,强调书写电子表时间要注意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通过学生*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拨时间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我设计的课堂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强知识,达到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时分》说课稿5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在教学中,尽量去创设现实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这里用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再一次得龟兔赛跑让学生观察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从而让学生观察到乌龟跑了一格,兔子跑了一圈,再让学生观察兔子跑了几个乌龟这样的格子最后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像什么,也就很容易向学生渗透钟面上么有12个大格,时针(也就是乌龟)跑一格,兔子(也就是分针)就跑一圈。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集体探究

  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我这里请学生先回忆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然后再请同桌之间合作观察交流这些学生说的对不对,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验证,然后再请学生将同桌之间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我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通过我们刚才探究的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引出问题,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再通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大格是5分,走5小格也就是走1大格,引出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在教授1时=60分这里,我让男女生分开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时,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再问学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引出1时的时间和60分的时间是相等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认识时间,表示时间。首先我先出示了9:00和9:30请学生回忆这两个时间你是如何认的,再引出9:08和9:45分,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钟方法怎样把时间认的又快又好,最后结合刚才认识的4个时间对认识时间的方法进行小结。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游戏练*。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我拨你来认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请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写一写时间,强调书写电子表时间要注意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通过学生*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拨时间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我设计的课堂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强 知识,达到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时分》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在此之前的教材,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对教材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如何让即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显得有生气?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利用多数学生的经验,互教互学,并在教学中,设计了体验活动,想来,这样的课必定不会以冷场收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2)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学会记时间的两种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2)读写钟面指示的时刻

  2,教学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很神秘的说:今天这节课先不学知识,咱们先来看动画片好吗?学生肯定会说:好。此时我播放课件《龟兔赛跑新传》让孩子们体会到兔子和乌龟虽然跑的路程不同,但是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学*新知识充满了期待可谓是一石三鸟。

  第二环节:学生研究体验与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认识钟面

  1、我说:请小朋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在钟面上你看到什么了?(同座位的可以讨论一下)当学生汇报时此时我结合课件进行演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数字,那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三根针,这时我明确告诉孩子:最短的这根针叫时针,稍长一点的叫分针,最长的这根针叫秒针,除此之外谁还有不同的发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那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的会说:我发现大格里面还有小格,我对他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么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我们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在学生汇报时我适时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钟面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知识点:

  2、认识分

  (1)我对学生刚才的发现给予高度评价后,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然后用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分针走了一个小格,我说:对呀。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钟,接着提问那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呢?用课件演示从12走到2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为下一步认读时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你用心的体会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3)我们刚才体会到了一分钟有多长,现在我们来看一看,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情呢?我用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做口算题,有的小组写生字,有的小组拍皮球,有的小组踢毽子,等等,时间到让各组的同学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做了20到口算题,有的拍了45下球等等,总之各组的收获都不小,这时教师满副感慨的说,同学们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个知识点

  (4)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5)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肯定能说出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我顺势引导。对呀。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不难得出?

  1时=60分

  (6)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小时有多长。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课件出示)

  第四个知识点

  3、看钟表

  (1)先学看整时课,

  我说:同学们,你们会看钟表吗,请你认一认现在钟面上是几时。此时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认读时刻,我则完全成为学生合作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对学*困难的学生或合作不畅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我请各组组长说一说本组研究的成果,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汇报时我进行板书,并且强调指出: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1时,可以写成1: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搁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的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学生填完之后。我说:

  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组织自己的语言基本上能总结出: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导几,就是几时。

  (2)认识几时几分

  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刻的,如果不是整时刻应该怎样看呢?

  出示例10时15分(小组讨论)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因为有了认读整十刻做基础,所以这一部分难度有所降低。当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学生再汇报6时5分时,我重点强调一下6:05的数字写法。,因为5不满10,所以用0占位。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课件)判断几时几分,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第三个环节:

  走进生活,应用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站性的,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把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和运用巧妙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下面把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展示给大家

  1、操作题:“我读你拨”和“我拨你读”的活动先找一名同学和老师示范练*,例如:老师说请你拨到10:15分,学生操作然后小组合作练*

  2、实践题: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幼儿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请你帮他们读出现在的时刻(课件出示)

  3,开放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合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4、欣赏钟表: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更加珍惜时间,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我和孩子们欣赏世界各地的钟表

  5、研究体验性作业:带着对钟表的认识和对钟表的喜爱之情,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钟。这个家庭作业的设计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又一次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个环节:

  师生反思,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学生对一节课的学*进行反思与小结,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思一下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最后,我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正象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不但认识了时分,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认读了钟表,而且我们在真切感受时间的对我们的重要性,你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你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能够争分夺秒。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举话,请同学们齐读:(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2)

——《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时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时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所说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认识时分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2、知道1小时=60分。

  3、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惯。

  4、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白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记时的。从而理解1时=60分。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相机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小朋友们的思维。通过观察。思索、动手触摸、发现及表达的机会,抓住了学生学*活动的兴奋点,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的开拓区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小朋友们从小热爱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1、谈话:你知道少儿频道的动漫剧场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怎么才能准时收看呢?对看钟表来告诉我们时间。

  2、复*旧知

  媒体出示7时钟面,

  问: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是7时的?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分

  【用生活中的情景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复*了一年级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分

  1、1分

  媒体出示7时零1分

  问:还是7时吗?那是多少呢?是多1分吗?怎么知道是多1分的?

  指钟面说:把这两个小点连起来就是1小格。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学生齐读。

  2、几分

  媒体出示7时多3分

  问:现在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几分呢?

  3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是3分吗?和学生一起在媒体上数一数。

  得:分针走3小格就是3分。

  口答:分针走8小格是几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3、媒体示7时15分

  问: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分?

  切换:分针走了15分,也就是分针走了15个小格。这15个小格,还要一小格一小格数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

  问:想口诀三五十五,有没有道理呢?

  三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得: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一大格。再配媒体演示三大格。

  五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时配媒体演示一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让生数一数;)再任选一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得: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

  优化方法:分针从12走到3,走了3大格,每大格有5个小格,是5分,3大格就有3个5分,就是15分。

  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

  4、补例:7时40分

  出钟面和文字:分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个5分,就是()分。

  导语:看来,要看几分,只要看分针。下面我们就让分针独立进行工作。

  媒体示3 5分、45分、50分、60分,四钟同走。

  组内先说说是几分,再交流。

  重点交流50分你是怎么知道的?60分是怎么知道的?

  媒体示20分、25分、55分、60分,四钟逐个呈现,学生抢答。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后在进行时分的计时教学。而把认识几分和小格结合起来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总结出计算分的方法,并优化了分的计时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部就班,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知识。在教学又用文字辅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计分的方法,使本课的重点扎实地让学生掌握】

  三、认识时

  1、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分针,下面我们研究时针是怎样计时的?

  媒体示8时到9时。

  师问:时针走了多少?是多长时间?

  再次感受:媒体示9时到10时

  师问:时针又走了多少?

  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生齐读。

  2、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口答:时针走8大格,是几小时?

  小结: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练*:出4个钟面,让学生按以下句式说说:时针从12走到(),走了()大格,是()小时。

  四、体验时间

  1、1分

  看1分钟动画片,问:1分钟长吗?

  1分钟口算,汇报1分钟完成几道口算。

  小结:1分钟真的很短,但充分利用好1分钟我们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介绍: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印刷厂1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并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2、5分

  问:5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10分

  问:1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

  4、40分。

  问:40分是多长的一段时间?1小时呢?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先体验1分钟有多长,能做些什么,再到5分,10分,40分,有多长能干些什么,让学生一步一步累加,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更好地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认识时分关系

  1小时长吗?1小时等于多少分呢?学生先猜一猜。

  让时针和分针来告诉我们吧!

  媒体示8时到9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正好走了一圈,分针走了几分?

  媒体示9时到10时,

  问:现在是几时?继续走,走到了几时?

  (媒体逐一出示答案)

  师:从9时走到10时,经过了几小时?在这1小时中分针走了多少分?

  串讲:刚才我们看到从8时走到9时,经过了1小时,分针同时走了60分;从9时走到10时,也经过了1小时,分针还是走了60分,这说明什么?

  得:1小时=60分

  生齐读。

  体验1小时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是()分钟,再加()分钟是1小时。

  说说1小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认识时分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六、练*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时”或“分”

  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

  小朋友朗读一篇课文用3()

  穿一件衣服用2()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分》说课稿2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3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和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能正确用英语和汉语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学会英语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___。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难点:准确用双语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中国的猴王孙悟空Monky king,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他听说飞机比他飞得还快,他有些不服气。这不,他被邀请到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去玩,因为他不认识时间,只知道飞机是9时多起飞。可当他来到机场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Monky king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认识时间。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孙悟空一起来认识时间吗?

  我用同学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陪同学们一起学*,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会拨指定的时刻,并会用英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我们的生活、学*和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钟面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出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说出图上这个同学的作息时间。学生对自己的起床、上学、睡觉时间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有的同学不一定会看钟表,说出几时几分。因此,教学时,我从认识钟面开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出示大屏幕) 钟上有____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____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____个小格。

  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模型钟表看一看,数一数,合作完成这个题目。通过动手操作得出1小时=60分。

  孙悟空耽误了飞机,我们来看一看飞机是几点起飞的?出示9时5分,用英语怎么说?It’s nine 0 five、我再随意拨几个时刻,问同学们:What time is it?让同学们练*说一说,使学生不仅能用汉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而且还能用英语准确表达。

  第三个环节: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为了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我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节课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再加上多少分就是1小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数自己的脉搏的次数感受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样,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书本知识和学生0距离,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接着教学例1和例2,学*时间的两种写法。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学*1时的.写法,在:前写1表示“时”,在:后写00表示“分”。其它几个时刻都由同学们独立完成,互相之间检查订正,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发言好的同学,课上给与恰当的鼓励和表扬,very good , you really great, you are really intelligent。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做一做”的学*任务。

  第四个环节:扩展练*。

  1、Monky king终于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我们看看飞机是什么时候起飞的?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时刻。当monky king来到美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他想问别人时间,可不会说英语,同学们,谁能教他用英语问时间?请出几名同学说:what time is it?应该怎样回答呢?出示钟面。It’s six、这样设计。既练*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又巩固了英语句型。

  2、肢体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利用游戏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既生动又有趣。我请同学扮演钟表,两只胳膊分别代表时针和分针,老师说一个时刻,同学们应用手臂表示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是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说出这个时刻你正在干什么。这个练*的设计,既使学生锻炼拨钟的方法,准确认识时间,又把生活实际和学*联系起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4、出示一个难忘的时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说明这个时刻是20xx年7月13日的10时08分,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这个时刻用英语怎么说?what time is it?it’s ten eight、我安排这样一个练*,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爱祖国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课。

  我向同学们提出: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这种提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和monky king一起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间,会读会认钟上的时刻,不仅能用汉语说出,还能用英语表达。教育学生不仅要遵守时间爱惜时间,还要学好英语。

《认识时分》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在教学中,尽量去创设现实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这里用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再一次得龟兔赛跑让学生观察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从而让学生观察到乌龟跑了一格,兔子跑了一圈,再让学生观察兔子跑了几个乌龟这样的格子最后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像什么,也就很容易向学生渗透钟面上么有12个大格,时针(也就是乌龟)跑一格,兔子(也就是分针)就跑一圈。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集体探究

  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我这里请学生先回忆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然后再请同桌之间合作观察交流这些学生说的对不对,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验证,然后再请学生将同桌之间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我这里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通过我们刚才探究的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引出问题,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再通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大格是5分,走5小格也就是走1大格,引出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在教授1时=60分这里,我让男女生分开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时,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再问学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开始同时停止,引出1时的时间和60分的时间是相等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认识时间,表示时间。首先我先出示了9:00和9:30请学生回忆这两个时间你是如何认的,再引出9:08和9:45分,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钟方法怎样把时间认的又快又好,最后结合刚才认识的4个时间对认识时间的方法进行小结。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游戏练*。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我拨你来认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请学生试着在黑板上写一写时间,强调书写电子表时间要注意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通过学生*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拨时间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我设计的课堂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强 知识,达到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时分》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在此之前的教材,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对教材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如何让即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显得有生气?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利用多数学生的经验,互教互学,并在教学中,设计了体验活动,想来,这样的课必定不会以冷场收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2)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学会记时间的两种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2)读写钟面指示的时刻

  2,教学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很神秘的说:今天这节课先不学知识,咱们先来看动画片好吗?学生肯定会说:好。此时我播放课件《龟兔赛跑新传》让孩子们体会到兔子和乌龟虽然跑的路程不同,但是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学*新知识充满了期待可谓是一石三鸟。

  第二环节:学生研究体验与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认识钟面

  1、我说:请小朋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在钟面上你看到什么了?(同座位的可以讨论一下)当学生汇报时此时我结合课件进行演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数字,那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三根针,这时我明确告诉孩子:最短的这根针叫时针,稍长一点的叫分针,最长的这根针叫秒针,除此之外谁还有不同的发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那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的会说:我发现大格里面还有小格,我对他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么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我们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在学生汇报时我适时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钟面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知识点:

  2、认识分

  (1)我对学生刚才的发现给予高度评价后,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然后用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分针走了一个小格,我说:对呀。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钟,接着提问那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呢?用课件演示从12走到2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为下一步认读时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你用心的体会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3)我们刚才体会到了一分钟有多长,现在我们来看一看,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情呢?我用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做口算题,有的小组写生字,有的小组拍皮球,有的小组踢毽子,等等,时间到让各组的同学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做了20到口算题,有的拍了45下球等等,总之各组的收获都不小,这时教师满副感慨的说,同学们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个知识点

  (4)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5)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肯定能说出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我顺势引导。对呀。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不难得出?

  1时=60分

  (6)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小时有多长。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课件出示)

  第四个知识点

  3、看钟表

  (1)先学看整时课,

  我说:同学们,你们会看钟表吗,请你认一认现在钟面上是几时。此时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认读时刻,我则完全成为学生合作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对学*困难的学生或合作不畅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后,我请各组组长说一说本组研究的成果,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汇报时我进行板书,并且强调指出: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1时,可以写成1: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搁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的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学生填完之后。我说:

  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组织自己的语言基本上能总结出: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导几,就是几时。

  (2)认识几时几分

  我说: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刻的,如果不是整时刻应该怎样看呢?

  出示例10时15分(小组讨论)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因为有了认读整十刻做基础,所以这一部分难度有所降低。当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学生再汇报6时5分时,我重点强调一下6:05的数字写法。,因为5不满10,所以用0占位。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课件)判断几时几分,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第三个环节:

  走进生活,应用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站性的,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把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和运用巧妙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下面把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展示给大家

  1、操作题:“我读你拨”和“我拨你读”的活动先找一名同学和老师示范练*,例如:老师说请你拨到10:15分,学生操作然后小组合作练*

  2、实践题: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幼儿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请你帮他们读出现在的时刻(课件出示)

  3,开放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合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4、欣赏钟表: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更加珍惜时间,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我和孩子们欣赏世界各地的钟表

  5、研究体验性作业:带着对钟表的认识和对钟表的喜爱之情,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钟。这个家庭作业的设计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又一次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个环节:

  师生反思,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学生对一节课的学*进行反思与小结,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思一下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最后,我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正象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不但认识了时分,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认读了钟表,而且我们在真切感受时间的对我们的重要性,你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你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增强,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能够争分夺秒。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举话,请同学们齐读:(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认识时分》说课稿6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教学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之后,将为学*“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猜一猜、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秒。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激发学*兴趣和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4、说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需要作以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大钟表一块。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钟表。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练*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

  2、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迁移、指导、渗透、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以“猜”为设计的切入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于老师几时起床的?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被要求做的事情是什么,能促进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主的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真管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发他们对于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说一说

  让学生凭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数字,1—12

  指针,有时针,分针,秒针。

  第二部分我抓住低年级儿童乐于助人这一特点,让学生数一数格子,帮我画钟面。

  这两部分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画出、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再认识。

  第三部分:拨一拨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这通过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第一个练*:我拨你说。教师演示,同桌两人再合作,通过这个练*在读的同时还可以把它记下来,既练*读也练*写。

  2、独立完成65页读一读作为巩固、强化。

  3、认、读、写于老师起床的时间。

  学以致用,教师既要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进去学*数学,又要帮助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解决问题。

  (四)、梳理经验、总结强化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2、怎样读钟面上的时间?

  3、还有什么问题?

  4、布置课后活动内容

  游戏:小组同学轮流拔一拔,考一考。

  这一环节强化了数学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课后体验性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根据学生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板书设计逐步的把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便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概括,充分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板书力求用简洁的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数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

《认识时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认识时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与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易被具体物体表现,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时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不易理解,因此很难量化这一概念。生活中的时间大多以电子显示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学*理解运用的难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进而理解时分的进率,同样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围绕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交流学生自己的上学时间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图中女孩的上学时间,让学生意识到了解时间的途径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二环节: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为了促进学生认识理解时分这一概念,我将“抽象模糊”变“直观形象”, 特别是学生对时和分进率这一重难点的理解。我将采用电教形式演示分针和时针同时转动的情景,要求学生观察发现两根针各自的转动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先让学生猜想分针走一圈所用的时间,然后课件演示这一过程,在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后再次观看演示,观察时针的变化。在时针和分针的跑步比赛中,所用时间相同,故1小时=60分钟。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发现时分的进率关系:1时=60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表象,也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加强体验,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设计多样化,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1分和1时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让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数脉搏、跳绳和做口算题,让学生知道一分钟内我们能做好多事,让他们懂得一分钟虽然短,但是积少成多就同样宝贵,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在此环节中有首次知识点的运用,即联系实际一节课的时间和课间休息的时间填空,并思考再加几分钟是1小时。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针从12走到几是几小时,也可拓展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几小时(一圈以内)。这一环节的操作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经历体验,老师要关注学生动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提炼升华

  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内容,特别是时与分的进率关系,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学生作出的回答,只要是正确的,老师要积极鼓励,并且和学生一起耐心纠正学生说错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次新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为继续学*和合理运用做好准备。

《认识时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9-101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时间,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3、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

  认识非整时时间,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聋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的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为此,本节课我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领悟知识――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由生活经验同学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导入课题。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一环节就是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

  由于一年级已经学过认识钟面,所以我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时针、分针、秒针,数字112。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仔细观察钟面,发现钟面上有一些点和线,通过课件闪动认识大格和小格,并回答问题: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重点理解钟面上有60个小格是怎么得出来的。首先数出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再观察思考:两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四个大格呢?一共呢?相机引导学生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小格数。

  这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的认识。说一说数小格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记得快,为下一步理解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打基础。

  第二步:操作交流、感悟时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聋校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必须经历观察、操作等学*数学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为此,我们先交流:分针转动1个小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大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圈呢?接着边操作边观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会有什么变化。再思考:分针转动一圈是几分?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是几时?由此理解1时=60分。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难点,我通过拨一拨,看一看,想一想,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操作、思考的时间,科学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下来是感受1分钟和一小时。先通过一分钟摸脉搏感受1分钟很短,再通过播放资料一分钟点钞机能点出1500张人民币等,了解1分钟能做很多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最后通过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1小时,实际感受1小时。

  这一步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既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三步:探索规律、读写时分

  例1:认识整时以及读写

  《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利用小明的一天(都是整时的时间),回忆整时的认识。接着学*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着重学*中间有:的电子表示法,教师范写第一例1:00,启发学生搜索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积累知识,剩下的三例由学生书写。

  例2:认识非整时以及读写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特别要倡导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方式。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突破的:

  首先出示钟面10时15分,让学生试读,说说是怎么读出来的,教师相机总结看非整时的方法: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此时要回忆刚才数小格的方法,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

  再出示钟面4时45分,指名认读。提示: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接着出示6时零5分和8时55分的钟面,指名读出时间,重点强调时针一定要过数字几,8:55不是9:55。

  以上时间我都相机用时分表示板书出来,最后教学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有整时的写法做基础,我让学生自己上台写出电子时间,再讲评,提醒学生注意6:05的写法,两点后不够两位就补零。

  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发现规律,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第3环节:总结练*,拓展应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方式。

  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先由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拨学具钟。

  之后完成书上110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最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看看《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一天的作息安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份假期作息时间表。

  这样,通过谈收获,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1时6时零5分

  1:006:05

  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所以我的板书非常简洁明了,它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充分体现知识点的生成过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分》说课稿9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5、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创设情境采用:

  1、直观演示法。

  2、设疑诱导法。

  3、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xx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xx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xx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xx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xx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xx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xx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xx分钟,课间休息xx分钟,再加上xx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3)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和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由*广场的升旗时间引入,然后为学生呈现一幅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画面:“亮亮的作息时间”,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继而让学生对每幅图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时刻等等”。

  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总结出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初步建立了1时1分的观念。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一小时有多长?在生活中寻找做哪些事情需要一小时。“1分钟有多长呢?”我引导学生来听1分钟的音乐,学生陶醉在音乐世界里,静静感受1分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一分钟内朗读,数数、画画,口算、竖式计算、写字、折纸等,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1分钟的长短。从“听一分钟的音乐到1分钟能做什么的亲身体会,然后抛开老师的限制,随音乐自己跳一分钟的舞蹈”等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对1时、1分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了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重点、难点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动手通过学具自己来探究,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总结出来的,感觉有些草率,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知探索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无论是从自身教学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太多的学*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创设了新的情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时间,学生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讲解,并设计一些关于本课所学的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时、分的实际长短,明确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课上,我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学。我还准备了钟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和学*新知。

  四、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最后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4)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我认为,“探究式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和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由*广场的升旗时间引入,然后为学生呈现一幅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画面:“亮亮的作息时间”,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继而让学生对每幅图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时刻等等”。

  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总结出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初步建立了1时1分的观念。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一小时有多长?在生活中寻找做哪些事情需要一小时。“1分钟有多长呢?”我引导学生来听1分钟的音乐,学生陶醉在音乐世界里,静静感受1分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一分钟内朗读,数数、画画,口算、竖式计算、写字、折纸等,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1分钟的长短。从“听一分钟的音乐到1分钟能做什么的亲身体会,然后抛开老师的限制,随音乐自己跳一分钟的舞蹈”等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对1时、1分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了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重点、难点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动手通过学具自己来探究,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总结出来的,感觉有些草率,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知探索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无论是从自身教学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5)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认为,“探究式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所以,我先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提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以及整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入新知,通过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和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由***广场的升旗时间引入,然后为学生呈现一幅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画面:“亮亮的作息时间”,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继而让学生对每幅图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时刻等等”。

  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总结出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初步建立了1时1分的观念。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一小时有多长?在生活中寻找做哪些事情需要一小时。“1分钟有多长呢?”我引导学生来听1分钟的音乐,学生陶醉在音乐世界里,静静感受1分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一分钟内朗读,数数、画画,口算、竖式计算、写字、折纸等,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1分钟的长短。从“听一分钟的音乐到1分钟能做什么的亲身体会,然后抛开老师的限制,随音乐自己跳一分钟的舞蹈”等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对1时、1分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了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重点、难点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动手通过学具自己来探究,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总结出来的,感觉有些草率,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知探索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无论是从自身教学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在练*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惯。

  《时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6)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大约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认为要把这节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学好,就需要遵循“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设境激趣,以情导课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节过年的.场景,让孩子看现在是几时几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动机,因为动机是学*过程中学生情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是教师决不代替。在认识钟面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钟表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的说一说,达到既学*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珍惜时间的*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分钟的长短,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7)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本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学*例题,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接着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每天一般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来上学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时间,理解认识钟表的重要的重要性。在教学认识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讨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我演示教具钟,让学生理解时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让学生用教具钟拨一拨。在探索时与分的进率时,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发现分针走60小格,也就是走一圈,时钟正好走了一大格,从而推出1时=60分。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先让学生估计,再邀请学生到前面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体验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再讨论1分钟还能做其他哪些事情。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数学的趣味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扩展8)

——《8和9的认识》说课稿合集5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

  教科书第53~54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给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8和9的含义,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能正确地读写8和9。

  (2)知道8和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二、说教学程序

  1、复*旧知

  2、新授

  (1)出示挂图,学*数8和9。

  (2)出示直尺,教8和9的数序。

  (3)借助计数器和点子图教授8和9的大小比较。

  (4)学*8和9的写法。

  (5)学*“几”和“第几”。

  (6)学*8和9的组成。

  3、巩固练*。

  4、做游戏巩固“几”和“第几”。

  5、全课总结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8和9的数数,数的顺序和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时,我充分利用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7添上1是8,8添上1是9;通过点子图的比较,得出7<8、8>7;8<9、9>8。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兴趣。

  2、示范法

  在教授8、9的书写时采用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独立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巩固数数8和9,让学生从各自的袋子中数出8或9根小棒,通过动手摆一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过程,而非学*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安排的是教科书第59页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一题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正数和倒数。第二题,连线,要求学生按照从1到9的顺序连线。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突出8、9的认识,采用主题挂图。简单而突出重点。

  五、本课自评

  本节课在进行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精心安排。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通过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发现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分为三大部分:复*、新授和巩固练*。新授中安排各个环节恰当。

  在教授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是,我充分利用了挂图。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正确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并且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有意的培养学生有序的看图,有序的数数的方法。

  在教授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时,我使用了直尺。学生通过学*直尺上的0-9的数字很直观的掌握了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并且我安排学生看着直尺整着和倒着数直尺的数。

  在比较9以内的大小时,我使用了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使学生在比较了8和9的大小后,非常直观的了解到9大于8,8小于9。

  在教授8和9的写法时,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书空,最后才在课本上描红。这样安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在教授“几”和“第几”时,我采用了做游戏的方式,让班级中的一个小组起立,听老师口令,“请从前往后的第8个同学站起来!”“请从前往后的8个同学站起来!”这样的安排,学生直观而形象的理解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本节课也有几处需要改进:

  1、复*这一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有点太多,复*的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这一环节和本课没有关系,舍去更好。

  2、本节课安排的知识点偏多,时间安排上比较紧,8和9的组成放到下一节课教授更好。

  3、上课过程中,应注意整顿课堂纪律,在教授本课关键处应有意识的停下来,根据需要,整顿一下纪律。

  4、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和学生眼神的交流,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

  本节课经过众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评,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感谢!

  一、教材分析

  1、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数学学*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2、注重数学学*的自主性。

  3、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88="">78<99="">87<99="">7

  4、8、9的序数含义。

  学生每人一张练*纸:(图略)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把左边的8盆花圈起来。

  在从右数第9盆花的上面画上△。

  5、8和9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各写1行。

  6、8和9的组成。

  (1)把8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把9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你能分得又对又快吗?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来,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6和7的认识时,我就尝试让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并制成剪贴图。没想到学生的信息量还挺大,制成的剪贴图也很生动、活泼。但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有些模糊。

  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这个话题切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

  (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些调整,设计了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学生通过练*,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长记录袋里。)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用8或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和9的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

  这样的教学思路比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对8和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8”和“9”的实践活动,对8和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久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二、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和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和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和9的符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三、注意提出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何两个数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一、教材分析

  1、 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惯。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 注重数学学*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2、 注重数学学*的自主性。

  3、 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 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 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 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 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 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8 8="">7 8<9 9="">8 7<9 9="">7

  4、8、9的序数含义。

  学生每人一张练*纸:(图略)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把左边的8盆花圈起来。

  在从右数第9盆花的上面画上△。

  5、8和9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各写1行。

  6、8和9的组成。

  (1)把8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把9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你能分得又对又快吗?

  (三) 练――巩固延伸。

  1、 花儿竞开放。(图略)

  先找到规律,然后在花或叶子上填上合适的数。

  2、 花下藏着几?

  ( )( )7( )

  (二) 理――回顾总结。

  今天学到什么知识?学得开心吗?数学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进一步探索。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等、互助的学*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