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5-18 00:22:43 说课稿,音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各位评为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辽海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为《红星歌》:这一单元主要是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的热爱之情。《红星歌》是故事片《闪闪红星》的主题歌,各区是进行曲的风格,雄壮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队列歌曲。一段体结构。条约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历史的向往和追求。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星歌》,感受其风格。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队列表演

  教学难点: 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审美体验,主动探究掌握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三感受音乐四学*歌曲 五综合表现 六教学小结

  下面就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以说明: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带领学生伴随一段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并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韵律美,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音乐课学*之中。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

  因此第二个环节我从兴趣出发,播放电影《闪闪红星》的片断提问:这部电影叫什么?讲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请学生拿红缨枪学学小八路神气的样子(随音乐进行),接下来导入新课:战争年代,许多小朋友为了早日取得革命的胜利,小小年纪就加入了革命,涌现出许多“小八路”,也涌现出很多小英雄。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歌曲《红星歌》。这一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审美体验并重视了音乐与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三个环节感受与体验,我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设计了由潜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听辨歌曲的情绪、内容,并用动作体验歌曲的节拍规律,从而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及情感内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首先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发挥想象力了解歌曲表现的情景,然后再听是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随之踏步感受其速度和进行曲的风格。

  第四个环节学*歌曲,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歌曲,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出示歌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再用听唱法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小八路的勇敢与坚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惯。接下来用生动活泼的歌唱形式来练唱歌曲,如师生分句结唱,小组对唱等并指导学生问:重音记号处应怎样唱?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中主动探究思考处理歌曲的方法,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最后指导指导学生随歌曲表演队列。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理念,实现了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综合表现,首先播放电影中《红星歌》的片断,然后提供道具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为歌曲创编个表演、分声部轮唱、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然后分组展示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具有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就能挖掘这种能力。”因此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完善了评价机制。

  最后进行教学小结:“在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年代小八路的勇敢与坚强,希望我们在学*上、生活中都要有这种勇气和决心!”并伴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法国的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音乐、享受音乐。这节课我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一个自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激发独立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增强审美体验,愉快学*,主动发展。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说课。音乐它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下面我将以《老爷爷赶鹅》这一课同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

  一、教材分析

  1、《老爷爷赶鹅》》是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是一首活泼风趣的二部轮唱歌曲。以卖鹅的老爷爷与路人之间的对话。引出的风趣、形象的鹅叫模仿声,生动的刻画了老爷爷赶鹅的场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歌曲为C大调,单乐段重复带扩充的结构。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演唱一个小节之后进入,形成二部轮唱,轮唱的前16个小节多属*行三度和声音程,音响较丰满、协和、悦耳。在最后一小节处汇合成同一音调,在32 321 055 1的反复中结束。

  2、目标的确定及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通过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二声部轮唱。

  (2)能力目标:运用电脑多媒体引导,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创造能力以及表现力,提高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和综合艺术感。在二部轮唱的实践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对国外的儿童歌曲有一初步认识。

  3、重难点的确定及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是:第二乐段中的休止符,以及二声部轮唱的协和与均衡;

  二、教法及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幸福的环境。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

  三、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复*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引导学生说说《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引出今天要学的歌曲与这首歌完全不同。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的复*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行神谦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情绪、速度。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年级的孩子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所以我安排的就是划拍视唱法自学前半段歌谱。接下来,我采用听唱法学*歌曲。当学生们通过自学对音乐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接着我进行旋律模唱法,通过教师分乐句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音准节奏又能培养音乐记忆力。而在后半段的教学中,针对休止符这一难点,我采用的'添音练*法,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后半段既是较难唱准的部位,又是歌曲中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应紧紧抓住歌曲表现得意境,指导学生用先弱后强、古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这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练唱,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唱歌曲,然后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的参与到音乐中,并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通过听示范演唱,我们自己试着来唱一唱,可以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合作,最后再分组演唱,达到良好的二声部合唱效果。引导同学们关注而声部轮唱的基本要领:一是各声部应整齐、统一。二是声部之间的对位,应该非常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开始的合作应该注意轻声唱,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板书设计:本课教学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目的是激发学生情趣,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老爷爷赶鹅

  多媒体展示区

  1、复*《歌唱二小放牛郎》。

  2、学*《老爷爷赶鹅》。

  3、二声部轮唱训练。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增强,通过教师引导,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的设计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二年级曾经接触过二部轮唱的歌曲,这首歌曲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二部轮唱,对学生还是充满信心的。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有四部分的内容:

  (一)导入,通过音乐的走向,请学生判断景色中的太阳是刚刚升起的还是即将落下去的。然后根据旋律画一座山,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音的高低的,并为歌曲《美丽的黄昏》画旋律线做准备。

  (二)新歌的学*,主要通过听唱法来学*歌曲。歌曲旋律简单,学生很快就会学会。在学*中,请学生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并打拍子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饿意境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歌曲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旋律对比,并画出旋律线。

  (三)轮唱歌曲,先请同学们听出与我们*时学的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不同,然后我与几位同学做示范轮唱,再请同学们练*轮唱。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三角铁、双响筒、碰钟、串铃,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意境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学生热爱学*,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动机和学*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发声练*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各位评为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辽海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为《红星歌》:这一单元主要是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的热爱之情。《红星歌》是故事片《闪闪红星》的主题歌,各区是进行曲的风格,雄壮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队列歌曲。一段体结构。条约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历史的向往和追求。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星歌》,感受其风格。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队列表演

  教学难点: 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多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审美体验,主动探究掌握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三感受音乐四学*歌曲 五综合表现 六教学小结

  下面就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以说明: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带领学生伴随一段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并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韵律美,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音乐课学*之中。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

  因此第二个环节我从兴趣出发,播放电影《闪闪红星》的片断提问:这部电影叫什么?讲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请学生拿红缨枪学学小八路神气的样子(随音乐进行),接下来导入新课:战争年代,许多小朋友为了早日取得革命的胜利,小小年纪就加入了革命,涌现出许多“小八路”,也涌现出很多小英雄。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歌曲《红星歌》。这一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审美体验并重视了音乐与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三个环节感受与体验,我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设计了由潜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听辨歌曲的情绪、内容,并用动作体验歌曲的节拍规律,从而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及情感内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首先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发挥想象力了解歌曲表现的情景,然后再听是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随之踏步感受其速度和进行曲的风格。

  第四个环节学*歌曲,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歌曲,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出示歌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再用听唱法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小八路的勇敢与坚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惯。接下来用生动活泼的歌唱形式来练唱歌曲,如师生分句结唱,小组对唱等并指导学生问:重音记号处应怎样唱?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中主动探究思考处理歌曲的方法,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最后指导指导学生随歌曲表演队列。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理念,实现了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综合表现,首先播放电影中《红星歌》的片断,然后提供道具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为歌曲创编个表演、分声部轮唱、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然后分组展示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具有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就能挖掘这种能力。”因此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完善了评价机制。

  最后进行教学小结:“在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年代小八路的勇敢与坚强,希望我们在学*上、生活中都要有这种勇气和决心!”并伴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法国的著名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音乐、享受音乐。这节课我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一个自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激发独立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增强审美体验,愉快学*,主动发展。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音乐第五册第四课内容:1、唱唱:《粉刷匠》;2、练练:认认、拍拍和《粉刷匠》的歌表演;3、听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学生分析

  我校启智部三年级学生已有一、二年级的音乐基础,学生的节奏感、动作协调性都比较好、也比较好动,吐字也比较清晰,对唱歌跳舞很感兴趣;有个别学生反应比较慢动作协调性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认识 拍号。

  3、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传统的跟学法、小步子多重复地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在歌表演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并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2、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的效果。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设疑、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通过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尽情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提高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爱劳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会《粉刷匠》的舞蹈动作。

  〈二〉难点:学会一边唱歌曲《粉刷匠》一边跳舞。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并适合学生实际接收能力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听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以旧引新、引用知识的迁移,小步子多重复地教授学生学*边歌边舞。

  (二)说学法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歌曲的演唱和歌曲的表演动作。具体的学法是集体合作、小组合作、即兴表演,跟随音乐主动学*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

  4、巩固复*。

  (通过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让学生在无意中聆听《粉刷匠》感受《粉刷匠》,给后面的课堂教学留下铺垫,提高学生对歌舞学*的兴趣。发声练*让学生的喉咙得到热身,为后面的学*做准备。巩固复*让学生对演唱歌曲《粉刷匠》和 拍号的认识得到复*、巩固。)

  (二)通过提问、复*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老师师范歌舞。

  1、提问: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讲过的粉刷匠的故事吗?

  2、复*故事:粉刷匠的新房子啊!他觉得不够漂亮,于是他就自己找来梯子、油漆,带上帽子、拿着刷子,不怕脏不怕累,一边唱歌一边刷墙,他愉快地把房子刷得更漂亮了。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粉刷匠是怎样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的吧?现在老师扮演粉刷匠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要认真看哦!在故事和提问中导入新课。老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跳边唱一次《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的热情和对学*新内容的期待。

  (通过提问、复*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和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唱边跳《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的热情和学*新内容的期待。)

  (三)学*唱歌和跳舞

  全体学生跟着老师一小节一小节地边唱边学*歌表演。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情况来分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互相监督自己练*;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的效果。)

  (四)师生一起边唱边跳互动表演。

  (通过尽情的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

  (五)课后作业:课后练*边唱《粉刷匠》边跳舞。

  (让学生学*的内容得到巩固。)

  (六)课堂延伸和总结

  小粉刷匠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拍累,小朋友们向他学*,在学校要主动打扫卫生,在家要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延伸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这些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而获得情感审美上的升华,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

  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增强,通过教师引导,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的设计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二年级曾经接触过二部轮唱的歌曲,这首歌曲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二部轮唱,对学生还是充满信心的。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有四部分的内容:

  (一)导入,通过音乐的走向,请学生判断景色中的太阳是刚刚升起的还是即将落下去的。然后根据旋律画一座山,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音的高低的,并为歌曲《美丽的黄昏》画旋律线做准备。

  (二)新歌的学*,主要通过听唱法来学*歌曲。歌曲旋律简单,学生很快就会学会。在学*中,请学生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并打拍子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饿意境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歌曲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旋律对比,并画出旋律线。

  (三)轮唱歌曲,先请同学们听出与我们*时学的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不同,然后我与几位同学做示范轮唱,再请同学们练*轮唱。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三角铁、双响筒、碰钟、串铃,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意境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1)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学生热爱学*,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的音乐形象。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真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

  设计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通过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中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颂。 学*歌曲内容,让学生演唱时能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在唱歌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对话法,模唱法,听唱法,对比法等,运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春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自然美的同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 感悟春天——导入新课

  1、 师生在《春之声圆舞曲》音乐声中,跳圆舞曲进教室。

  2、 (播放春天的图片)师:春天的美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自由回答

  3、 新课导入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找到了春天,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春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春天又要为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听一听,是谁为我们奏出这春天的交响!"

  二、体验春天

  1、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在初听全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出是谁在音乐会上表演节目?"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演奏的节目是什么?

  A说出歌曲中的演奏家及表演的节目。

  春雨 唱歌

  "你听得真仔细,谁听到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呢?

  春雨 唱歌 2/4 嘀嗒 O嘀︱嗒 O ‖

  提示:声音要弱

  B第二位演员是谁?演奏的节目又是什么?

  春风 弹琴 2/4 沙沙 O沙︱沙 O ‖

  提示:声音要弱

  要求:因为节奏与上一个相同,因此让学生自己学*。

  C第三位是一位实力派的音乐家,他是……

  春雷 打鼓 2/4 轰隆 隆隆︱隆 — ‖提示:声音要强

  D第四位是最热情的fans 她是……

  春水 鼓掌2/4 哗啦 啦啦︱啦 — ‖提示:声音渐强

  三、歌曲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

  1、师生配合按节奏将前半段歌词完整读出来。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

  春雨 2/4 嘀嗒 O嘀︱嗒 O ‖

  春风 2/4 沙沙 O沙︱沙 O ‖

  春雷 2/4 轰隆 隆隆︱隆 — ‖

  春水 2/4 哗啦 啦啦︱啦 — ‖

  2、师:"这场音乐会可真好听,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你们愿意当我的听众吗?"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动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会中去吧!"

  师:"歌曲的前半段歌词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节奏,现在你们试着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跟琴小声唱出歌曲前半段词。(熟练后要求强弱的表现)

  师:"前半段好听,后半段更精彩。听!(教师范唱歌曲后半段)。

  A歌曲中有一段音乐家的联奏,谁知道这句话在哪?在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后十六分音符,它是在一拍里读完,而且后半拍的2个音要读的均匀。我们一起读读。(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后,跟琴演唱)

  要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

  B谁能猜猜老师喜欢哪句呢?(学*老师喜欢的乐句"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C我突然发现音乐会上少了一位指挥,她是……学*剩下的一句

  (这个指挥可神气了,头戴一顶小黑帽,我们遇到时要唱的.欢快些。)

  要点:掌握顿音记号

  四、完整表现歌曲

  分男女生唱----独唱----表演唱

  五、拓展体验

  (三)奏响春天——创编活动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说:"多么精彩的音乐会呀,现在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想邀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讨、互相启迪的方法,为春风、春雨等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当乐器进行歌曲创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表演中来。)

  春雨 滴答 O滴|答O||

  春风 沙沙 O沙|沙O||

  春雷 轰隆 隆隆|隆—||

  春水 哗啦 啦啦|啦—||

  生分组展示。

  六、尾声

  (四)走进春天——教师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更像一首歌、一支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与春天共舞吧!

  (师生再次跳着圆舞曲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 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 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就如在模仿春天声音的 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声音,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说"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或者进行 和声训练,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 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 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熟练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并了解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2、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唱准附点四分节奏,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用创编动作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了解大自然。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对歌的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响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认识了许多花,有谁能告诉老师你认识哪些花?

  生:菊花、荷花等。

  师:今天,罗老师带来了四种花,同学们来看看有没有认识的,如果有认识的请你来告诉老师这些花有什么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出示课件:四种花)师生共同了解四种花的外形特征。

  (二)学*歌曲《对鲜花》

  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旋律及内容

  师:我们认识了四种花,想不想听一听有关这些花的歌曲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北京民歌,《对鲜花》,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第二,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跟*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听歌曲完整范唱①)

  生:情绪是欢快的,演唱有一问一答。

  师:对了,像这种有两个或两组演唱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的歌曲就叫作对唱。在很多的民歌里,经常会出现对唱的演唱形式。(出示课件,生读音乐卡片。)

  2、难点解决:附点节奏

  3、师:刚才他们一问一答对的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试一试,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配合一下。(出示节奏谱)

  师指导学生读准附点节奏:

  师:什。么│开花│在水│里─│

  生:菱、角│开花│在水│里─│

  什。么│开花│像木│耳─│

  凤、仙│开花│像木│耳─│

  什。么│开花│红满│山─│

  山、茶│开花│红满│山─│

  什。么│开花│满身│刺─│

  蔷、薇│开花│满身│刺─│

  师:你们觉得每一句中的哪个字节奏不一样?师讲解附点节奏

  师:对,在字旁边的小圆点叫附点,这样的节奏就叫附点节奏,加了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请同学们用声势动作来表现一下附点节奏。在唱附点音符的时候,前面一个音要唱的长一些,后面跟着的音要唱短一些。(生问师答,生掌握附点节奏,加上声势动作)

  请两个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节奏训练,师用响板伴奏。

  3、学唱歌曲第一段

  (1)唱歌曲部分旋律

  师:老师给这两句问答加上了好听的旋律,来听一听。(师弹单旋律,生听)你们发现这两句跟前面两句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依格呀儿呦”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刚刚唱的其实是一句衬词,它能使歌曲变得更有韵味,当出现在句子结尾的时候还可以给歌曲带来结束感,再听我唱一唱(师范唱)

  师:你们能试着唱一唱么?生先模唱旋律,再添入歌词演唱

  师:我来问,你们来答,咱们合作来唱一唱师问生答

  师:请你们把这两句完整的唱一唱(分男、女生唱)

  (3)听歌曲范唱,熟悉歌词

  师:真是一朵朵聪明的小花呀!我们一起完整的来听听歌曲第一段,歌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乐句?(出示歌词)

  师:请你跟着音乐,把你会唱的那两句一起唱唱吧!(生跟唱)

  (4)学唱第三句

  师:你能找到和“菱角开花儿在水里”节奏一样的乐句么?

  生:这朵鲜花瞒不了我

  师:它的节奏不仅一样,而且后面也有一句衬词,跟我来读读,生有节奏的跟老师读词,请你听听,这一句是怎么唱的?听老师范唱

  师:请跟着琴来唱一唱(生跟琴学唱,师教唱)

  师:把三句连起来唱一唱。

  师:还有哪句没有学?有谁会试着唱歌谱。

  生:我来试一试

  师:太棒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唱一唱。

  (5)唱全曲

  师:能把这段歌完整的演唱出来么?(生跟音乐先完整模唱旋律再唱歌词。)

  师:这首歌是两个人正在问答,互相比智慧呢,所以问者一定要把问题说清楚,答者也要很得意、很自豪的说出答案来。听范唱一遍再处理情感演唱。

  现在咱们来个分组,把这个歌曲唱一唱。生起立,分组对唱,一组一句。

  4、学唱全曲

  师:歌曲其实有四段歌词,这回请你看着歌词,咱们完整的来听一遍歌曲,然后请你们跟着音乐自学后三段。

  师:跟着老师的琴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能跟着琴把歌曲完整的的唱出来么?(试一试)

  分组对唱歌曲,分三部分一唱一对一响板。

  (三)创编动作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一朵机鲜花都随风舞动起来,我们也一起动起来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来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当小小创作家,为这首歌曲创编动作,看看谁创编的更好。

  (四)回到歌曲,表现歌曲

  师:你们能像他们一样,自然自信的来演唱这首《对鲜花》吗?

  大家一起唱问句部分,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回答的时候站起来演唱。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用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一起来说说看。

  (六)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希望你们今后努力学*,把我们的祖国装点的更加美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随着欢快的旋律,一起走出教室吧!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留给我》。

  本单元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认识到要善待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留给我》是一首创作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二段体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优美的情绪,同时在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的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1、瞧,连小鸟也赶到我们这里参加聚会呢!(播放课件)

  2、再听一听,谁在为我们歌唱?(播放海浪声)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地球可真是一位又漂亮又富有的妈妈呀!地球妈妈的身上不仅有青山、海洋、有草坪和森林,还有许多的宝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大年纪了吗?猜一猜(学生回答)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她早在50万年前便生下了人类,一直无私地抚养着我们,直到现在。

  5、导入:可是,最*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播放地球污染图片)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有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可以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打节拍)。

  5、师讲解歌曲的含义:

  同学们,歌词向大家展示的是地球产生的一条很大的生物链,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太阳还会有森林吗?有了森林蓄水保土,才会形成许多条小河。千万条小河可以汇聚成大海,有了大海,地球上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湿润,土地还会出现沙漠化现象吗?留下绿洲给草原,留下草原给牛羊,如果没有新鲜嫩绿的小草,牛羊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想一想,如果天空总是雾茫茫的,我们还会看到美丽的星星和晚霞吗?如果河水被污染了还会有小鱼的生存吗?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了绿草、没有了鲜花,我们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歌声吗?在地球上,人不是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衡。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小老师带唱。

  8、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全曲。

  10、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妈妈的大家庭里,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带着这份骄傲,带着一份渴望、一份祈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歌曲《留给我》,同时,把这首歌送给全人类。(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演唱)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师: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一起来传递我们共同的心声。第一小组同学来扮演太阳,演唱第一句歌词,将歌声传递给第二小组,然后第二小组再将歌声传递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传递给第四小组,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传递行列中,我来扮演绿洲,接着四个小组继续依次演唱,然后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播放录音伴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力演唱歌曲)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播放美丽风景的课件)我们要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我宣布,南溪小学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三(1)小分队正式成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宣读入队誓言: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现在我有一个提议,请同学们把对我们环境保护的建议,心声写在卡片上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伙伴好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1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2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动机和学*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发声练*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3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体会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感受歌曲的热烈气氛。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感受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和*共处。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情感,感受歌曲蕴涵的深远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现实生活情境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课堂之中。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师生互拍节奏

  师:同学们,老师拍几种节奏,你们能不能把节奏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歌曲的节奏__∣__﹒_(附点节奏),为下面的歌曲学唱做好辅垫。

  二、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在拍掌声中,我感觉到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

  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2、师小结并出示课题《每人伸出一只手》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关于爱和*的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激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他们对友爱、团结、和*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听赏感受

  (1)初听全听------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师: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听这首歌曲。引出歌曲的速度------中速,和歌曲情绪------坚定、热烈地(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初步体验到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3、学唱歌曲

  (1)边听边哼唱歌曲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用“la”跟着音乐一起唱歌曲的主旋律,一起感受。

  (2)感受歌词

  师生边拍手边读歌词、

  (3)学一学,唱一唱

  师:下面我们分段的来学唱这首歌曲。

  A: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B: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4)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的情绪是要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来演唱,哪是怎样唱呢?

  (5)小组比赛唱

  师:我们两组同学来比赛唱一唱,可以吗?(分组来唱,互相听,互相对比评价。)

  (6)整体聆听歌曲,再次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唱旋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集体学唱、小组比赛唱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唱的体验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美,感受到同伴学*的快乐。

  四、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你们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使演唱效果更丰富、更热烈,更能表现全世界少年儿童伸出友爱之手的热情?

  生:(学生讨论引出轮唱)

  2、师生合作学唱轮唱

  3、学生分组轮唱

  4、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二部轮唱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演唱歌曲上的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处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感受歌曲的热烈氛围。

  五、全课小结

  1、师生自我评价

  2、师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努力,我们很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从歌曲里让我们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愿世界和*与友爱。我们作为友谊之邦国家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关注他们。伸出我们友谊之手,共同呼唤——愿世界和*、友爱!

  (媒体播放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学生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和*的愿望,同时也更好地把主题升华,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关爱,合作团结,懂得珍爱友谊。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音准掌握还有一些欠缺。这种音高与意境为一体的图形谱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歌谱。通过图形比较、听辨、练*等方法很快掌握旋律。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设计意图: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2)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动机和学*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发声练*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说分析

  《喜爱音乐的白鲸》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中的第三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群白鲸游到了北极的楚克奇海后遇到了寒流,人类想出各种办法拯救白鲸的故事。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和帮助,表现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说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抢救白鲸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能复述课文内容,学*续编故事。

  说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理解“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

  说方法

  我在教学中多以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让他们通过朗读、齐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加上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有了读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以朗读为主线,从读中感悟。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二三段为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白鲸被困这部分,通过重点词语,使学生理解白鲸被困时的绝望与无助,再指导朗读。

  2、白鲸获救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由说。再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一说,使学生对白鲸获救过程有了整体的感知。再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原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让学生模仿白鲸、模仿人们当时的情形,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总结全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学生热爱学*,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1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音准掌握还有一些欠缺。这种音高与意境为一体的图形谱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歌谱。通过图形比较、听辨、练*等方法很快掌握旋律。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设计意图: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的音乐形象。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真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

  设计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通过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中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颂。 学*歌曲内容,让学生演唱时能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在唱歌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对话法,模唱法,听唱法,对比法等,运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春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自然美的同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 感悟春天——导入新课

  1、 师生在《春之声圆舞曲》音乐声中,跳圆舞曲进教室。

  2、 (播放春天的图片)师:春天的美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自由回答

  3、 新课导入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找到了春天,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春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春天又要为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听一听,是谁为我们奏出这春天的交响!"

  二、体验春天

  1、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在初听全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出是谁在音乐会上表演节目?"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演奏的节目是什么?

  A说出歌曲中的演奏家及表演的节目。

  春雨 唱歌

  "你听得真仔细,谁听到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呢?

  春雨 唱歌 2/4 嘀嗒 O嘀︱嗒 O ‖

  提示:声音要弱

  B第二位演员是谁?演奏的节目又是什么?

  春风 弹琴 2/4 沙沙 O沙︱沙 O ‖

  提示:声音要弱

  要求:因为节奏与上一个相同,因此让学生自己学*。

  C第三位是一位实力派的音乐家,他是……

  春雷 打鼓 2/4 轰隆 隆隆︱隆 — ‖提示:声音要强

  D第四位是最热情的fans 她是……

  春水 鼓掌2/4 哗啦 啦啦︱啦 — ‖提示:声音渐强

  三、歌曲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

  1、师生配合按节奏将前半段歌词完整读出来。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

  春雨 2/4 嘀嗒 O嘀︱嗒 O ‖

  春风 2/4 沙沙 O沙︱沙 O ‖

  春雷 2/4 轰隆 隆隆︱隆 — ‖

  春水 2/4 哗啦 啦啦︱啦 — ‖

  2、师:"这场音乐会可真好听,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你们愿意当我的听众吗?"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动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会中去吧!"

  师:"歌曲的前半段歌词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节奏,现在你们试着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跟琴小声唱出歌曲前半段词。(熟练后要求强弱的表现)

  师:"前半段好听,后半段更精彩。听!(教师范唱歌曲后半段)。

  A歌曲中有一段音乐家的联奏,谁知道这句话在哪?在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后十六分音符,它是在一拍里读完,而且后半拍的2个音要读的均匀。我们一起读读。(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后,跟琴演唱)

  要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

  B谁能猜猜老师喜欢哪句呢?(学*老师喜欢的乐句"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C我突然发现音乐会上少了一位指挥,她是……学*剩下的一句

  (这个指挥可神气了,头戴一顶小黑帽,我们遇到时要唱的欢快些。)

  要点:掌握顿音记号

  四、完整表现歌曲

  分男女生唱----独唱----表演唱

  五、拓展体验

  (三)奏响春天——创编活动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说:"多么精彩的音乐会呀,现在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想邀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讨、互相启迪的方法,为春风、春雨等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当乐器进行歌曲创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表演中来。)

  春雨 滴答 O滴|答O||

  春风 沙沙 O沙|沙O||

  春雷 轰隆 隆隆|隆—||

  春水 哗啦 啦啦|啦—||

  生分组展示。

  六、尾声

  (四)走进春天——教师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更像一首歌、一支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与春天共舞吧!

  (师生再次跳着圆舞曲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 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 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就如在模仿春天声音的 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声音,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说"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或者进行 和声训练,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 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 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留给我》。

  本单元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认识到要善待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留给我》是一首创作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二段体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优美的情绪,同时在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的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1、瞧,连小鸟也赶到我们这里参加聚会呢!(播放课件)

  2、再听一听,谁在为我们歌唱?(播放海浪声)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地球可真是一位又漂亮又富有的妈妈呀!地球妈妈的身上不仅有青山、海洋、有草坪和森林,还有许多的宝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大年纪了吗?猜一猜(学生回答)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她早在50万年前便生下了人类,一直无私地抚养着我们,直到现在。

  5、导入:可是,最*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播放地球污染图片)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有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可以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打节拍)。

  5、师讲解歌曲的含义:

  同学们,歌词向大家展示的是地球产生的一条很大的生物链,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太阳还会有森林吗?有了森林蓄水保土,才会形成许多条小河。千万条小河可以汇聚成大海,有了大海,地球上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湿润,土地还会出现沙漠化现象吗?留下绿洲给草原,留下草原给牛羊,如果没有新鲜嫩绿的小草,牛羊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想一想,如果天空总是雾茫茫的,我们还会看到美丽的星星和晚霞吗?如果河水被污染了还会有小鱼的生存吗?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了绿草、没有了鲜花,我们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歌声吗?在地球上,人不是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衡。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小老师带唱。

  8、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全曲。

  10、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妈妈的大家庭里,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带着这份骄傲,带着一份渴望、一份祈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歌曲《留给我》,同时,把这首歌送给全人类。(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演唱)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师: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一起来传递我们共同的心声。第一小组同学来扮演太阳,演唱第一句歌词,将歌声传递给第二小组,然后第二小组再将歌声传递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传递给第四小组,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传递行列中,我来扮演绿洲,接着四个小组继续依次演唱,然后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播放录音伴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力演唱歌曲)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播放美丽风景的课件)我们要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我宣布,南溪小学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三(1)小分队正式成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宣读入队誓言: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现在我有一个提议,请同学们把对我们环境保护的建议,心声写在卡片上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伙伴好吗?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0篇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笔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法,练*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 变式练*,积累内化。

  1.口算练*:(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2页3题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页2题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3页3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乘法的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20×3=

  ① 20+20+20=60

  ②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③ 2×3=6,20×3=60

  【设计理念: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边空出来,方便学生自由练*。】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在这之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学法

  1、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

  3、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景,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时空上都得到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五、教学具准备

  苹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彩笔、绳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把4个苹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较公*,每人分几个?(老师要强调*均分),接着再把2个苹果*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最后把一个苹果*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教师演示后,提问那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绳子、长方形纸片找一找,说说是怎么找的。(小组合作交流)

 (2)演示汇报,并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和含义。

  (3)在自己折的图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写一写,再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识四分之一。

  (1)把一个苹果*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用小组里的圆形*均分给本组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动手操作)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2)实践活动。拿出准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看谁的折法多。(展示成果)

  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老师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制成课件,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出四分之一,随后进行比较。

  (2)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观察,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到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做一做第一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交流。

  2、做一做第二题,共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巩固了例3的知识。

  3、用长方形或绳子折一个喜欢的分数,介绍给本组同学。

  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分层练*,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既有知识性,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还呼应前面的看图写数预赛,达到了理解教学内容,真正认识几分之一的目的。特别是开放练*,思维空间大,为学有余力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既是对学*内容的回顾,又让学生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呢?

  (二)学*新课、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

  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均分;第二,都*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2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五、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 基础练*: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 提高练*: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 拓展练*: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惯。

  二、说学情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三、说方法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

  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思维得到发,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情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考虑,我在课开始部分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剪绳子出发,为他们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感。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索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想办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高思维效率。

  (二)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提供小组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我把全班学生根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成功的小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中非常需要合作;因此课上我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学*,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功,体会合作学*的好处,从而愿意合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强竞争意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因此我希望引导学生用自主学*和交流互补法进行学*。

  (1)自主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组织学生人人参与,结合教材,紧密生活,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入生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终身学*发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讲解、演示操作,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让学生观察进入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合理性的数学问题都给出鼓励性评价,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

  意图: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激发学*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引导学生重点说算式每步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

  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使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满足学生内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在次过程中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质疑、解疑,真正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合作探究有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先分组讨论,全班汇报。老师实时总结。连初的混合算式从左向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用混合算式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混合运算顺序,在不断运用中发现规律,使运算规则的产生满足探究的自然需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意识。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自主练*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培养学生的良好做题*惯

  3、自主练*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集体订正

  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升华知识,使知识得到延伸,并且运用与生活实际,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

  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学**惯。体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数学回到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是生活中去的奥妙。

  最后,请允许我以几句在实际教学中感悟颇深的话语来作为我今天说课的结束语:教育是探究和启蒙,不是宣传和灌输

  教育是*等对话和自由交流,不是指示和命令

  教育是丰富知识,而不是同意思想

  教育是信任而不是防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

  翻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具体目标中赫然呈现着对计算教学的要求,这些目标是分学段来制定的,但具体到每一节课的目标,还需要我们来理解细化。

  我在参加希望杯比赛的时候,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起始课——《分桃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选择这样一节有挑战性的计算课,源于自己的好奇和好胜,都说计算课难讲,都说算理讲不清,我就是要试一试。热情是有的,但接下来的探寻之路却让我感慨万千却也收获颇丰。

  一、读懂教材。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掌握其竖式的写法。“例1”中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之后“试一试”中的3道竖式除法题目旨在对“例1”的内容特别是竖式的写法进行巩固练*;“例2”中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时有余数,主要解决除法的基本运算思路问题;之后的“试一试”中首先呈现了4道竖式题目且要求估算,前两道是对例题的巩固练*,后两道则是要求学生在探索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迁移,独立尝试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试一试第2题”重在应用,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读懂学生。

  学生虽然已有除法竖式的基础,但现状是他们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存在很大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层楼”的形式,那其实并不是笔算,而是在口算出结果后改写成笔算的一种形式,在运算思路上与笔算完全脱离。

  因此教学时重在从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上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课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体验基础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笔算除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的目的。

  三、制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两个“读懂”,结合课标中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结合情境,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一分等活动,亲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的探索发现过程;

  ②将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抽象的算式结合起来,理解算理,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探索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难点是理解算理,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四、读懂课堂

  总的来说,关键在“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的本质,也是大家都众所周知的。

  但却总是在实践中很迷茫,很困惑。

  在我自己试讲这节课前,先听其它老师讲了一节,她的整个课堂是这样的:“复*口算——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呈现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展示计算方法——教师讲解算理——学生练*计算并演板——再次讲解算理——再次练*反馈”。

  我注意到学生们都准备了小棒,看来老师是有意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但整节课中小棒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碰一下。在课后研讨的时候,该教师的解释是由于一名学生出现的错误算法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所以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结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节较为失败的课让我对自己来讲这节课有了更大的心理负担,眼见为实,原来算理这么难讲啊。

  之后就是我自己的第一次试讲,我很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旨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但课上起来也并不顺利,操作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练*时发现有学生不理解算理,教师便开始“走回头路”,结果整节课结束教学内容只进行了60%多,这让我很是郁闷,曾一度想放弃“分小棒”的环节。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听了师兄的这节课,他的课堂就没有让学生“分小棒”,而是利用口算的“算理”来迁移讲解了笔算的“算理”,这样的计算教学节省了时间,学生似乎也理解了。还有一位师姐是这样讲的,她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并没有让学生汇报展示,而是用电脑操作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和我的不太一样,我是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请了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分的过程,让下面的学生说过程,同时教师板演竖式的呈现过程。我这样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乱。课后研讨时我们总结了3种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方法:①师兄的方法——结合口算;②师姐的方法——先分再列竖式;③我的方法——动手实践、语言描述、抽象竖式三者相结合。从大家的反应来看,我的方法似乎支持者甚少,但是没有做课堂后测,我无法看到到底哪种方法对学生的理解最有帮助,但是在我的内心还是倾向于自己“三结合”的方法。

  之后我又进行了一次校内的试讲,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学*了师姐的方法,也就是先分再列竖式,因为这样课堂看起来不乱,但课后研讨时同事们的批评之词铺天盖地。为此我翻阅了人教版的相关教学内容,也是借助“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每一步都呈现的很清楚,这让我对自己的方法又有了信心。恰好中心组又组织了两位师姐再来讲这节课,她们俩的方法正好一个是“借助口算”,一个是“先分再计算”。课后我们进行了后测,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完全正确率还不到30%,这让我们陷入了深思:究竟什么是“算理”,怎么这么难讲?

  通过研讨和寻找理论帮助,我知道: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的缺失,难以支撑算法的牢固。《课标》在计算教学上提出了“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理解算法的理解。”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只有在感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脆弱的。

  因此在我的第三次试讲中,我大胆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一次尝试了“分、说、写”三合一的方法,效果显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有所进步的。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算法要总结吗?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又要再次寻求帮助:轻算理重算法会使教学失去计算所赋予的教学功能,重算理轻算法又无法达成扎实的计算技能。《课标》将课程目标分成了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两大类,如果片面理解课程目标,那必定是在两个误区间来回走动。因此,算理与算法两者不可偏颇。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初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在计算教学时,只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揭示不同知识背景下的本质联系(算理就是计算教学的本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因此,不可偏颇,但要先算理后算法。

  有了这样的理论引领,我的第四次、第五次试讲,以及最后的现场比赛,就越来越得心应手,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是我目前为止所行走的最远的地方。

  五、反思升华

  回想和学生一起研究算理的过程,我深感:计算教学,特别是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的切身体验。因为算理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导致计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学生学起来枯燥必将引发学生失去可持续学*发展的张力。这就要求计算教学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有利于揭示理解算理的途径,帮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经历计算过程、体验算理、感悟算法。

  1、在语言描述中体验算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算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妨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用数学语言综合描述,把具体的感知通过语言的加工描述最后概括形成算法。这个抽象描述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算理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算法。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算理

  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计算教学中,可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算理。现代教学论的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新课标虽对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但重视学生的数感发展,计算教学时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自主体验算理、理解算法。

  “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 (苏霍姆林基语)阐明了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不能怕操作费时,只有让学生 “做数学”,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才能理解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最终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是帮助学生探索算法,抽象算法的重要手段。

  “智慧自动作发端”(皮亚杰),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操作的最佳时机。

  这就是我的计算教学之路,基于自己的实践、思考、学*、反思的过程,在过程中成长进步,我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学*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本上列出算式。)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法一样吗?

  翻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具体目标中赫然呈现着对计算教学的要求,这些目标是分学段来制定的,但具体到每一节课的目标,还需要我们来理解细化。

  我在参加希望杯比赛的时候,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起始课——《分桃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选择这样一节有挑战性的计算课,源于自己的好奇和好胜,都说计算课难讲,都说算理讲不清,我就是要试一试。热情是有的,但接下来的探寻之路却让我感慨万千却也收获颇丰。

  一、读懂教材。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掌握其竖式的写法。“例1”中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之后“试一试”中的3道竖式除法题目旨在对“例1”的内容特别是竖式的写法进行巩固练*;“例2”中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时有余数,主要解决除法的基本运算思路问题;之后的“试一试”中首先呈现了4道竖式题目且要求估算,前两道是对例题的巩固练*,后两道则是要求学生在探索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迁移,独立尝试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试一试第2题”重在应用,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读懂学生。

  学生虽然已有除法竖式的基础,但现状是他们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存在很大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层楼”的形式,那其实并不是笔算,而是在口算出结果后改写成笔算的一种形式,在运算思路上与笔算完全脱离。

  因此教学时重在从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上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课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体验基础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笔算除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的目的。

  三、制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两个“读懂”,结合课标中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结合情境,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一分等活动,亲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的探索发现过程;

  ②将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抽象的算式结合起来,理解算理,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探索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难点是理解算理,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四、读懂课堂

  总的来说,关键在“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的本质,也是大家都众所周知的。

  但却总是在实践中很迷茫,很困惑。

  在我自己试讲这节课前,先听其它老师讲了一节,她的整个课堂是这样的:“复*口算——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呈现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展示计算方法——教师讲解算理——学生练*计算并演板——再次讲解算理——再次练*反馈”。

  我注意到学生们都准备了小棒,看来老师是有意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但整节课中小棒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碰一下。在课后研讨的时候,该教师的解释是由于一名学生出现的错误算法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所以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结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节较为失败的课让我对自己来讲这节课有了更大的心理负担,眼见为实,原来算理这么难讲啊。

  之后就是我自己的第一次试讲,我很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旨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但课上起来也并不顺利,操作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练*时发现有学生不理解算理,教师便开始“走回头路”,结果整节课结束教学内容只进行了60%多,这让我很是郁闷,曾一度想放弃“分小棒”的环节。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听了师兄的这节课,他的课堂就没有让学生“分小棒”,而是利用口算的“算理”来迁移讲解了笔算的“算理”,这样的计算教学节省了时间,学生似乎也理解了。还有一位师姐是这样讲的,她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并没有让学生汇报展示,而是用电脑操作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和我的不太一样,我是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请了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分的过程,让下面的学生说过程,同时教师板演竖式的呈现过程。我这样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乱。课后研讨时我们总结了3种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方法:①师兄的方法——结合口算;②师姐的方法——先分再列竖式;③我的方法——动手实践、语言描述、抽象竖式三者相结合。从大家的反应来看,我的方法似乎支持者甚少,但是没有做课堂后测,我无法看到到底哪种方法对学生的理解最有帮助,但是在我的内心还是倾向于自己“三结合”的方法。

  之后我又进行了一次校内的试讲,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学*了师姐的方法,也就是先分再列竖式,因为这样课堂看起来不乱,但课后研讨时同事们的批评之词铺天盖地。为此我翻阅了人教版的相关教学内容,也是借助“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每一步都呈现的很清楚,这让我对自己的方法又有了信心。恰好中心组又组织了两位师姐再来讲这节课,她们俩的方法正好一个是“借助口算”,一个是“先分再计算”。课后我们进行了后测,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完全正确率还不到30%,这让我们陷入了深思:究竟什么是“算理”,怎么这么难讲?

  通过研讨和寻找理论帮助,我知道: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的缺失,难以支撑算法的牢固。《课标》在计算教学上提出了“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理解算法的理解。”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只有在感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脆弱的。

  因此在我的第三次试讲中,我大胆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一次尝试了“分、说、写”三合一的方法,效果显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有所进步的。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算法要总结吗?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又要再次寻求帮助:轻算理重算法会使教学失去计算所赋予的教学功能,重算理轻算法又无法达成扎实的计算技能。《课标》将课程目标分成了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两大类,如果片面理解课程目标,那必定是在两个误区间来回走动。因此,算理与算法两者不可偏颇。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初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在计算教学时,只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揭示不同知识背景下的本质联系(算理就是计算教学的本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因此,不可偏颇,但要先算理后算法。

  有了这样的理论引领,我的第四次、第五次试讲,以及最后的现场比赛,就越来越得心应手,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是我目前为止所行走的最远的地方。

  五、反思升华

  回想和学生一起研究算理的过程,我深感:计算教学,特别是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的切身体验。因为算理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导致计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学生学起来枯燥必将引发学生失去可持续学*发展的张力。这就要求计算教学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有利于揭示理解算理的途径,帮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经历计算过程、体验算理、感悟算法。

  1、在语言描述中体验算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算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妨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用数学语言综合描述,把具体的感知通过语言的加工描述最后概括形成算法。这个抽象描述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算理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算法。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算理

  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计算教学中,可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算理。现代教学论的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新课标虽对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但重视学生的数感发展,计算教学时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自主体验算理、理解算法。

  “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 (苏霍姆林基语)阐明了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不能怕操作费时,只有让学生 “做数学”,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才能理解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最终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是帮助学生探索算法,抽象算法的重要手段。

  “智慧自动作发端”(皮亚杰),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操作的最佳时机。

  这就是我的计算教学之路,基于自己的实践、思考、学*、反思的过程,在过程中成长进步,我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4)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六、说板书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学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语文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板块

  2、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住的故事。告述人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学生分析: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被人的赞美。朗读和交流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教师给与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际、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剖析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从寓言故事中体会到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更不能在被人面前炫耀自己

  4、教学重点:从老海龟的悲剧中受到了启示,从小要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5、教学难点:从故事中正确理解造成老海归悲剧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立足于学生实际,抓住重点段落、词语。采用层层深入的推进办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去感受、去欣赏。让学生产生共鸣,切身体验主人公的悲剧,并通过读把体验表达出来。在学法上指导主要交流感受,情感朗读,理解关键词与,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拿出笔画出共有几次对话。

  4、自己朗读课文、交流体会。

  5、再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三)、朗读课文,感受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四)、激**感,续写故事

  1、请同学们在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的前提下,展开奇事妙想,续写老海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2、全班交流、讨论。

  (五)、进行总结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童心灿烂 诗意飞扬”——*作课仿写儿童诗《夏天好》。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这节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材里,有很多情趣盎然的儿童诗,《夏天好》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小学语文版教材第六册的课文,这首诗表现了孩子们在夏天里缤纷多彩的快乐生活,诗句简浅易懂,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他的诗就像他写的歌词一样,没有涂脂抹粉的句子,都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我选择这首诗让孩子仿写,恰恰看中的就是这简单的语言中所蕴涵的趣味和魅力,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共鸣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而我们的母语教学中,诗教太少太少!这节*作课就是以孩子喜欢的诗歌为“火种”,唤醒孩子的“童心”,点燃他们的“诗心”,树立学*语文的“信心”!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作就是一个从仿到创的过程,我设计仿写《夏天好》就是以“简单有趣”为切入点,降低*作的门槛,吸引孩子迈进诗歌创作的大门。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欣赏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画面美。激发仿写诗歌的兴趣。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画面,仿照诗歌的语言写一写,学会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

  3、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赏诗韵、想画面

  要想会写诗,首先得学会欣赏诗。我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1、读中欣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我出示全诗,让孩子有感情得读、有节奏地朗读,读后说说诗和*常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有什么感受?再给诗句找找韵脚,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游戏欣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设计了一个“押韵接龙”的游戏。老师快速的读出诗句中押韵的词组,学生接读,如夏天好、半山腰、一声叫等,说完诗中的词组,我又启发学生动脑筋编押韵的词组进行接龙,如吃水饺、放鞭炮、随风飘等。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押韵写法的乐趣,锻炼孩子的动脑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同时又为仿写诗歌提供了语言素材。

  3、唱中欣赏。自古以来,诗大多为歌而作,诗和歌是分不开的。我找到一首学生熟悉的曲子,带着他们把诗歌唱出来。这么一唱,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受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的兴趣更浓了。

  4、画面欣赏。我让学生联系诗的内容发挥想象,把简短的诗句又还原成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这一设计让孩子体会到诗是这样的贴*生活,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成诗,这样,孩子还会觉得写诗难吗?

  第二环节:说童趣、激诗兴

  每个季节,孩子的生活都留下了快乐的画面,你喜欢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快乐的回忆呢?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自由地说一说。然后以大家都喜欢的冬天堆雪人的画面为例子,师生合作,仿编出一节诗歌。如有的学生会这样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全白了,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真快乐……我引导学生你能仿照诗的语言把刚才的景色说得更有诗意吗?比如说成“冬天好/北风吹来雪花飘”是不是又押韵,又简练呢?你还可以用上拟人的手法写的有趣些呀,比如 “北风唱歌雪舞蹈/大地爷爷穿白袄”。经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有了创作的灵感,一个个跃跃欲试。你一句,我一句,一节童趣盎然的小诗就诞生了。如 -----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写诗原来并不难呀,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我趁热打铁,开始了第三个环节。

  第三环节:忆生活、写童心

  这是学生动笔仿写诗歌的环节,我出示*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带着写诗的.兴趣,带着美好的回忆,进行仿写诗歌的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第四环节:评童诗、品诗味

  孩子们一篇篇稚嫩的作品完成了,他们翘首期盼的就是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肯定。也许他们的作品不会很完美,诗意也不是那么浓,但这正如婴儿的蹒跚学步,需要充满鼓励的扶持和小心翼翼地呵护。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语言感受,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以欣赏为主,适当修改。让孩子纯真的童心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尽情绽放,让诗意的种子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欣赏完后,老师即兴作一首诗,目的在于激励全体学生,让课堂在浓浓的诗意气氛中结束。如:今天好/远方的客人来我校/同学们写诗兴趣高……

  总之,以上四个环节由赏到说,由说到写,由写到评,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力求创造一节扎实而又富有诗意的*作课。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尽管不够完美,但是也算是一个大胆尝试。我相信,热爱诗歌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这样的人。更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宝贵意见,让我在诗教的路上走得更远。谢谢!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几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和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魅力。二是学*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的方法:

  1、自主学*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法,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自主学*,合作探究

  1、朗读2~6自然段,整体感知谈谈自己喜欢的部分。

  2、潜入海底,体验富饶

  (1)研读第3~4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产。(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用笔画下来。)

  (2)引导合作学*:海底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全身披甲的大龙虾,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鱼。

  (3)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上面的学*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积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赶海》是任务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现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课文语言活跃、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斥了童年的无限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酷爱大海、酷爱生涯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家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词开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次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进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高兴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高兴与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运动,又通细致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运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安静。既展现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顾开始,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的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的,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巧:

  (1)准确、流畅、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培育良好的浏览*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接洽高低文,懂得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进程与方式: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情势,调动学生的生涯经验,启示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绪、态度、价值观:

  懂得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酷爱大海、热爱生涯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领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家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领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感情极易受到环境氛围的沾染而发生共识,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腕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奠定感情基本,拉*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讨自读后果,改正错音。

  3、领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爱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领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适当的语气读好练*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领会的基本。而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成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拟浅易,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时的生活经验等道路,领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乡》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齐读课文,引诱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领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学*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沾染学生。

  2、领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迷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高兴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迫切心境。

  (三)学*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让学生缭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依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运动中哪些处所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觉得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合作学*,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窗的学*成果。在这样的交换中去相互比拟、相互评价,既能丰盛学生的学*收获,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换,引诱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本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尽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本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进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懂得

  。

  同时在交换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乐的心境。

  3、经过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读,引诱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盛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是学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学*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翱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安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境。

  (五)学*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懂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色。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趣

  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

  一 说教材

  《雪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情,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腿跌伤在家,向往到外面去活动。第二,三自然段写我照料受伤的小白鸽并且希望它快点好起来。第四,五自然段写白鸽展开双翅飞上蓝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与白鸽的相伴到别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小白鸽,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小白鸽的狼狈与哀伤让我一下子产生了怜悯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儿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蓝天白云,盼望雪儿早日康复,早日重返蓝天。爸爸的介绍让我懂得雪儿是蓝天信使,我让雪儿重返蓝天的愿望更迫切了。终于,雪儿展翅飞上了蓝天。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尽管多日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我对雪儿有很多眷恋与不舍,但看到雪儿终于返回蓝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里,雪儿翱翔于蓝天的样子是那么美丽。我的感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而变化,纯真的感情,善良的心灵真挚动人。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我拟定一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认识不写。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朗读等品味我和雪儿之前的深情,发挥想象,想象我和雪儿之间在分别时的'话,体会我们的深情。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思路,脉络要清楚。

  然后带领学生学*生字词语。完成描红*字测,描红练*。

  第二课时: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组词语,这三组词语之间都有规律,指名学生起来读词语,从内容上熟悉,从内容上导入跟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让学生在总体上有个印象。

  2.出示关于雪儿的照片,让学生在图片层次了解雪儿,引入雪儿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蓝天信使,然后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体会雪儿的品格,并且这里发挥想象,雪儿会遇到哪些困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接着让学生 试着用“我是一只信鸽,我.......我......”这样的句式来说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从图片和文字内容层面了解了雪儿,感知这一形象。

  3.通过对雪儿来我家之前和来我家之后对比,凸显我和这只信鸽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我对它的怜悯同情之情。然后让学生试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么对待雪儿的,通过抓住敷了药,取名,洗澡等体会我和爸爸对它的爱心关心,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体会感悟这种感情。接着向学生提问,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和爸爸对雪儿关心,爱心。师生交流总结为两点:1 我对雪儿说把自己的家当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儿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从这里两处体会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心爱心,这里还可以启发学生我和雪儿在看蓝天时分别会想写什么?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指导朗读来感悟我对雪儿的关心和爱心,和雪儿之间的深情。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5)

——三年级音乐教案6篇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

  一、单元目标

  1、能够从“春天”的音乐主题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春”的音乐活动。

  2、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3、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课时:《嘀哩嘀哩》;《春天的小河》;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渴望春天》;《嘀哩嘀哩》;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乐曲

  第三课时:《小春笋》、旋律创编

  第四课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三、教学重点

  能用流畅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小春笋》、《春天来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的内涵,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春天在哪里》;2.唱歌:《春天的小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学理念

  课上提出“春天在哪里?”的疑问,直接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寻找春天,感受春的存在。然后以“寻找春天——体验春天——表现春天——感悟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春天的小河》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寻找春天

  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

  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三、体验春天

  1、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张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听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4、生随录音模唱全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

  6、学生巩固练*演唱全曲。

  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7、歌曲处理:

  《春天的小河》共有四个乐句,在学生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上加渐强和渐弱记号。要求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乐句的流畅感。

  四、表现春天

  1、师导入:春天负载着希望,有着生命的律动,自古以来,它成为许多文人画士的表现对象。诗人用简短的诗句来勾勒春天、文学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春天、画家用五彩的笔留下春天的足迹、音乐家用斑斓的旋律诉说着春天的话语??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天。

  2、学生*作。分组进行

  学生或画、或写、或改编歌词??进行创作。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师生共同演绎烘托课堂气氛。

  五、感悟春天

  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

  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今天,春来了,来年,春天还会和我们相见,但是,人的春天却只有一季,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唱:《嘀哩嘀哩》(童声齐唱)

  听:《渴望春天》(管弦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2、通过“为春姑娘送礼物”这一游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情,这样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并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找春天。

  导入:给学生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从而引出主题——春天。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迎春花开”、“冰雪初融”、“南国春天”等摄影作品。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描述一下歌曲中的春天。并且描述一下自己家乡春天的景象,使学生有身边的事物联想到大自然季节的微妙变化,激发学生的艺术探究兴趣和表达能力。

  安排布谷鸟的叫声引入新课。提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叫声吗?

  通过聆听布谷鸟的鸣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所以它有叫报喜鸟。在布谷鸟的歌唱声中,为学生营造春天的优美意境。出示:(书本“滴哩,滴哩”图片)

  除了布谷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过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许多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在以上图片上出示一些小动物)

  赏歌曲《滴哩,滴哩》

  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专心听一遍《滴哩滴哩》歌曲。提问:歌曲有两个乐段,你能分辨这两个乐段吗?

  再听歌曲,要求同学们在第一乐段时,在位置上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即兴加些表演动作,并在第一乐段结束时(16),重重地拍一下手,表示第一乐段结束。第二乐段开始,要求每个同学用老师提供的舞步,根据自己离开位置的远*,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并在第二乐段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跟着录音轻声地哼唱歌曲。第二乐段时,教师要提示在演唱“嘀哩哩嘀哩??”时,要唱清楚,有跳跃的感觉。(像小鹿跳一样。)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

  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问答。老师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生答:“春天在那小青蛙的叫声里、春天在那沙沙的小雨里??”等。

  二、感受春天。

  同学们,你们刚才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春天,你们唱的春天可真美!真希望春天马上就来到身边!

  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童声齐唱)(出示歌词)要求:看着歌词,跟着音乐轻轻地晃动身体。

  你听过这首歌吗?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比较和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明确管弦乐和歌曲不一样,一个是以乐器合奏为主,一个是以唱为主;两者的主旋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复听歌曲,学生轻轻地跟着哼唱。

  出示一首赞美春天的儿歌:《春天姑娘》

  春天是个小姑娘,穿着满身绿衣裳,绿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又听姑咯咯笑,小溪流水哗哗淌。

  请同学读一读儿歌。

  复听管弦乐《渴望春天》,在乐曲的伴奏下,朗诵儿歌。

  以诗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

  聆听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等。《春晓》《小豆芽芽》等。

  观赏有关春天的光盘。如舞蹈《春娃》等。

  三、艺术创作:

  1、现在春姑娘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我们为春姑娘送上一件小礼物,怎么样?那,送什么好呢?对了,我们来给春姑娘设计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吧!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可以用合适的色彩以及各种材料,为春姑娘设计一件衣裳。(将小朋友分成四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运用撕、添、勾、画等多种方法,给春姑娘进行时装设计。师放音乐《渴望春天》,小朋友"做"礼物。)

  2、分组展示交流礼物,师做出评价。(在黑板上开辟一个“‘春之裳’时装设计博览窗”,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点评。根据孩子设计出的颜色、图案、款式、风格特点评出“时尚春姑娘”、“漂亮春姑娘”、“奇特春姑娘”和“可爱春姑娘”等。)

  四、课后延伸

  运用“我为春天照相”、“我为春天录音”等形式,给学生留影。用色彩、线条等创造性地“为春天作画”,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与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音程练*2.唱小春笋3.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连音和非连音歌唱《小春笋》。

  2、难点: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雷声]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

  二.音程练*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难点,并正音。)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6)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是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享利罗里比肖普与美国诗人剧作家佩恩合作,为歌剧《克拉丽——米兰姑娘》也译作《甜密的家》的主题歌。歌曲以“家庭”为主线,以其亲切、温暖的.格调、抒情纯朴的音乐语汇,使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家庭生活中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情景。

  歌曲为bE大调,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四乐句也基本相同,第六句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歌曲悠扬流畅,略带伤感,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2、情感目标

  从音乐中寻找意境用心聆听。用情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我把重点定为:通过歌曲的聆听学唱,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讲讲自己“可爱的家”,发自内心地深情歌唱《可爱的家》。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可爱的爱》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表现是实现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学*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歌唱教学法、谈话法”。演唱歌曲是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引导他们在学*过程中采用:听、看、想、读、画、说、演等方法来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每一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相应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体验音乐情绪。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在讲故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

  “兴趣是的老师”我觉得动画故事比较形象生动,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星仔走天涯》的主题歌。

  2、简单介绍《星仔走天涯》的故事。

  通过说故事、听音乐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的重要。

  3、提问题:星仔他要到哪儿去?去干什么?

  提这些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星仔不畏艰难远走天涯寻找他的爸爸,是为了爱、为了家。

  4、谈话引入新课

  “有家真好!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户,以便房子里的新鲜空气流通,家,是一首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谈话,引入“家”的主题。

  第二个环节新歌教学

  1、感受音乐。

  家是那么的温馨,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描写家的歌曲,听的时候请大家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

  播放《可爱的家》,让学生聆听感受。在听的时候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是为学生在学唱旋律时,能更好地掌握节奏。

  2、介绍作家的小故事。

  [设计理念: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体会作者思念家的感觉。]

  3、朗读歌词

  先全体后个别

  通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歌词,使学生从听、读中去体会作者想家的心情,进而更能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4、带唱

  利用电子琴伴奏,教师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第三个环节延伸

  [设计理念:新课改提倡学科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体现了音乐与美术的联系,让学生从画中体会家的温馨。再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

  1、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提示学生家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人?

  2、说一说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家”(可以是想象的家),再说说自己“可爱的家”(真实的家),启发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爱,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去回报父母的爱。

  3、唱一唱

  让学生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我让个别学生来演唱,强调学生用“自然”、“自主”、“自信”有表情的来演唱。

  第四个环节总结

  [通过谈话小结,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种子的长大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温暖。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因而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家。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把它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7)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菁华5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二、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一部分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使学生养成聆听的好*惯,并从中获得美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模仿乐曲中所出现的各种音响、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欣赏课的目的之一。

  为此,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乐曲中的不同情绪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活动过程是有序不断递进的,从交流—欣赏—理解—创造—发散, 基本活动流程为:

  1、交流:通过猜谜了解学生对钟表表象的.认识。

  2、欣赏:通过欣赏音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3、理解:从乐曲中找到生活中听到的钟表的声音进行模仿。

  4、创造:通过欣赏完整的乐曲,创编律动,参与到音乐当中。

  5、发散:通过出示钟表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1、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易与人亲*的特点,我选择以猜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进师生距离。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欣赏

  1、先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过音响再次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听时,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钟表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3、课标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并描述出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欣赏完第一乐段时,我让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4、在欣赏第二乐段(休息)时,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启发学生将此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绪上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

  5、在欣赏第三乐段(完工)时,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与第三乐段的相似乐段,还能说出两乐段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在完工后喜悦的心情。

  (三)游戏创编

  通过将作品作者拟为钟表店老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小钟表,从没修好到修好,体验情绪,并通过模仿钟表们的动作,感受情绪,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拓展

  此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从侧面了解音乐学科以外的知识,同时,以本曲为音乐背景,也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由于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以一首《惜时》进行收尾,使学生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学科整合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学*。

  五、总结

  在本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