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2-02 01:31:51 说课稿,音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的是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秋天红艳艳》一课。本单元以色彩斑斓的秋天作为切入点,通过民歌、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分四课时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时中我安排了欣赏童声合唱《采山谣》,这是一首富有山歌体裁特点的童声合唱,五声宫调式。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段为四四拍,前四小节的旋律突出了山歌简练的特点,领唱“秋天来了”与合唱“来了“相互呼应,营造出山谷回荡的音响效果;B段为二四拍,小快板,演唱形式为齐唱、合唱,曲调轻快活泼,生动的 表现了孩子们采山时的热闹场面;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在演唱形式上稍加变化,色彩更加丰富,而尾声浓郁丰满的三部合唱,让我们陶醉在秋天和谐的美景之中。

  歌曲《秋天红艳艳》是一首舒展优美的日本歌曲,二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紧扣主题“红艳艳”。通过节奏,调式结构的变化,曲调显得清新而富有活力。B段的节奏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舒展的节奏、小调的`色彩表现了人们对秋天的赞叹,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结束句“到处都是红艳艳”又回到大调式,使其在结构上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以及和对教材的了解,以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学唱歌曲《秋天红艳艳》,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导学生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被美景陶醉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让学生感受歌曲《采山谣》的情绪,学*给歌曲划分乐段。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 用喜悦的情绪和舒展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2、 唱准歌曲中含切分节奏的乐句。

  教法和学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分析解释法

  3、谈话讨论法

  5、图谱示意法

  学生的学*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

  1、视觉图像法

  2、联想想象法

  3、模仿伴奏法

  4、模拟演唱法

  5、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圆舞板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欣赏秋天;歌唱秋天;表演秋天;走进秋天。下面我就结合教法和学法具体地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1、首先我运用谈话结合情景导入法,播放童声合唱《采山谣》,展示一组秋天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秋天的美。

  2、接着提问:“优美的歌声令人陶醉,那你觉得歌曲开始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出示标有A的绿色苹果,告诉学生这部分称为A部分,它的旋律舒展表达了我们对的喜爱。再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跟A部分速度和情感相同的部分,这部分称为A’。然后指导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接着再让学生互相交流用语言来赞美秋天。学生交流完以后,(多媒体出示)

  可 — ︳爱 . 的 ︳秋 天 ︳天 — ‖

  让学生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来赞美秋天。

  接着再问:“秋天有美丽的景色,更有丰收的喜悦,从那歌声中,你知道这首歌哪一部分最欢快、最活泼?(中间)( 出示标有B的红苹果)告诉学生我们把这部分叫做B部分。

  3、让学生分析每部分的情绪

  出示 舒展优美 轻快活泼

  让学生同桌讨论选择。

  4、 揭题 《采山谣》

  告诉学生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叫做采山,所以这首歌就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采山谣》.(让学生读一遍)

  《采山谣》

  A B A’

  舒展优美 轻快活泼 舒展优美

  5、 儿歌赞美秋天

  采山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欢乐的声音再来赞美一下丰收的果实吧。(出示儿歌)

  雪 白 的 ︳棉桃 咧呀 ︳咧 开 ︳ 嘴 — ︳

  金 色 的 ︳稻穗 把呀 ︳把 手 ︳ 挥 — ︳

  火 红 的 ︳高粱 喜呀 ︳喜 上 ︳眉 — ︳

  可 — ︳爱 . 的 ︳秋 天 ︳天 — ‖

  (在这一部分通过逐层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歌曲,知道根据什么,如何给歌曲分段。在欣赏过程中设计的儿歌为后面的歌曲教学解决了难点。)

  二、歌唱秋天

  1、导入:

  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丰硕的收获,老师真想把它们都画下来,请同学们给老师一点建议,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学生交流)

  2、教师范唱(出示歌谱)

  让学生说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选择情绪。

  3、播放录音范唱:

  找一找哪些乐句的节奏刚才念过?

  (用色块标出) 知道学生按节奏读一读,并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歌曲两遍,(学生唱学过的部分,剩下的教师唱)然后交换。

  这里重点指导学生唱准“太阳快要下山了,天空红艳艳”这句的切分节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来帮助解决(可晃头、画太阳等)

  5、完整跟录音演唱。

  6、歌曲处理:

  指导学生前四句节奏紧凑,要吐字清楚,后面的节奏比较宽松,气息要足,唱的要连贯。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秋天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

  1、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2、打击乐器伴奏:

  我们还能不能把歌曲表现的更丰富一点呢?(出示节奏)

  (1) × × ∣ × ×∣

  (2) × - ∣ × -∣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练*)

  3、为了把秋天渲染得更加红火,我们一起,唱起来、动起来把。

  (把学生分成三组,由教师指挥,分别唱、演、奏,表现歌曲)

  4、教师小结。

  四、走进秋天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有关秋天的歌曲欣赏,设置成点歌台的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

  1、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几首有关秋天的歌曲,(出示点歌台)你们喜欢听那一首就上来点一下吧。

  2、学生上台点歌

  3、教师小结,学生在《秋天红艳艳》音乐声中律动走出教室。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二、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一部分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使学生养成聆听的好*惯,并从中获得美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模仿乐曲中所出现的各种音响、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欣赏课的目的之一。

  为此,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乐曲中的不同情绪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活动过程是有序不断递进的,从交流—欣赏—理解—创造—发散, 基本活动流程为:

  1、交流:通过猜谜了解学生对钟表表象的认识。

  2、欣赏:通过欣赏音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3、理解:从乐曲中找到生活中听到的钟表的声音进行模仿。

  4、创造:通过欣赏完整的乐曲,创编律动,参与到音乐当中。

  5、发散:通过出示钟表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1、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易与人亲*的特点,我选择以猜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进师生距离。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欣赏

  1、先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过音响再次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听时,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钟表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3、课标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并描述出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欣赏完第一乐段时,我让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4、在欣赏第二乐段(休息)时,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启发学生将此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绪上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

  5、在欣赏第三乐段(完工)时,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与第三乐段的相似乐段,还能说出两乐段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在完工后喜悦的心情。

  (三)游戏创编

  通过将作品作者拟为钟表店老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小钟表,从没修好到修好,体验情绪,并通过模仿钟表们的动作,感受情绪,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拓展

  此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从侧面了解音乐学科以外的知识,同时,以本曲为音乐背景,也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由于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以一首《惜时》进行收尾,使学生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学科整合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学*。

  五、总结

  在本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的是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秋天红艳艳》一课。本单元以色彩斑斓的秋天作为切入点,通过民歌、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分四课时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时中我安排了欣赏童声合唱《采山谣》,这是一首富有山歌体裁特点的童声合唱,五声宫调式。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段为四四拍,前四小节的旋律突出了山歌简练的特点,领唱“秋天来了”与合唱“来了“相互呼应,营造出山谷回荡的音响效果;B段为二四拍,小快板,演唱形式为齐唱、合唱,曲调轻快活泼,生动的 表现了孩子们采山时的热闹场面;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在演唱形式上稍加变化,色彩更加丰富,而尾声浓郁丰满的三部合唱,让我们陶醉在秋天和谐的美景之中。

  歌曲《秋天红艳艳》是一首舒展优美的日本歌曲,二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紧扣主题“红艳艳”。通过节奏,调式结构的变化,曲调显得清新而富有活力。B段的节奏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舒展的节奏、小调的色彩表现了人们对秋天的赞叹,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结束句“到处都是红艳艳”又回到大调式,使其在结构上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以及和对教材的了解,以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学唱歌曲《秋天红艳艳》,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导学生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被美景陶醉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让学生感受歌曲《采山谣》的情绪,学*给歌曲划分乐段。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 用喜悦的情绪和舒展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2、 唱准歌曲中含切分节奏的乐句。

  教法和学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分析解释法

  3、谈话讨论法

  5、图谱示意法

  学生的学*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

  1、视觉图像法

  2、联想想象法

  3、模仿伴奏法

  4、模拟演唱法

  5、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圆舞板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欣赏秋天;歌唱秋天;表演秋天;走进秋天。下面我就结合教法和学法具体地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1、首先我运用谈话结合情景导入法,播放童声合唱《采山谣》,展示一组秋天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秋天的美。

  2、接着提问:“优美的歌声令人陶醉,那你觉得歌曲开始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出示标有A的绿色苹果,告诉学生这部分称为A部分,它的旋律舒展表达了我们对的喜爱。再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跟A部分速度和情感相同的部分,这部分称为A’。然后指导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接着再让学生互相交流用语言来赞美秋天。学生交流完以后,(多媒体出示)

  可 — ︳爱 . 的 ︳秋 天 ︳天 — ‖

  让学生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来赞美秋天。

  接着再问:“秋天有美丽的景色,更有丰收的喜悦,从那歌声中,你知道这首歌哪一部分最欢快、最活泼?(中间)( 出示标有B的红苹果)告诉学生我们把这部分叫做B部分。

  3、让学生分析每部分的情绪

  出示 舒展优美 轻快活泼

  让学生同桌讨论选择。

  4、 揭题 《采山谣》

  告诉学生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叫做采山,所以这首歌就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采山谣》.(让学生读一遍)

  《采山谣》

  A B A’

  舒展优美 轻快活泼 舒展优美

  5、 儿歌赞美秋天

  采山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欢乐的声音再来赞美一下丰收的果实吧。(出示儿歌)

  雪 白 的 ︳棉桃 咧呀 ︳咧 开 ︳ 嘴 — ︳

  金 色 的 ︳稻穗 把呀 ︳把 手 ︳ 挥 — ︳

  火 红 的 ︳高粱 喜呀 ︳喜 上 ︳眉 — ︳

  可 — ︳爱 . 的 ︳秋 天 ︳天 — ‖

  (在这一部分通过逐层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歌曲,知道根据什么,如何给歌曲分段。在欣赏过程中设计的儿歌为后面的歌曲教学解决了难点。)

  二、歌唱秋天

  1、导入:

  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丰硕的收获,老师真想把它们都画下来,请同学们给老师一点建议,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学生交流)

  2、教师范唱(出示歌谱)

  让学生说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选择情绪。

  3、播放录音范唱:

  找一找哪些乐句的节奏刚才念过?

  (用色块标出) 知道学生按节奏读一读,并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歌曲两遍,(学生唱学过的部分,剩下的教师唱)然后交换。

  这里重点指导学生唱准“太阳快要下山了,天空红艳艳”这句的切分节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来帮助解决(可晃头、画太阳等)

  5、完整跟录音演唱。

  6、歌曲处理:

  指导学生前四句节奏紧凑,要吐字清楚,后面的节奏比较宽松,气息要足,唱的要连贯。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秋天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

  1、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2、打击乐器伴奏:

  我们还能不能把歌曲表现的更丰富一点呢?(出示节奏)

  (1) × × ∣ × ×∣

  (2) × - ∣ × -∣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练*)

  3、为了把秋天渲染得更加红火,我们一起,唱起来、动起来把。

  (把学生分成三组,由教师指挥,分别唱、演、奏,表现歌曲)

  4、教师小结。

  四、走进秋天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有关秋天的歌曲欣赏,设置成点歌台的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

  1、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几首有关秋天的歌曲,(出示点歌台)你们喜欢听那一首就上来点一下吧。

  2、学生上台点歌

  3、教师小结,学生在《秋天红艳艳》音乐声中律动走出教室。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是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享利罗里比肖普与美国诗人剧作家佩恩合作,为歌剧《克拉丽——米兰姑娘》也译作《甜密的家》的主题歌。歌曲以“家庭”为主线,以其亲切、温暖的格调、抒情纯朴的音乐语汇,使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家庭生活中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情景。

  歌曲为bE大调,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四乐句也基本相同,第六句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歌曲悠扬流畅,略带伤感,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2、情感目标

  从音乐中寻找意境用心聆听。用情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我把重点定为:通过歌曲的聆听学唱,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讲讲自己“可爱的家”,发自内心地深情歌唱《可爱的家》。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可爱的爱》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表现是实现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学*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歌唱教学法、谈话法”。演唱歌曲是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引导他们在学*过程中采用:听、看、想、读、画、说、演等方法来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每一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相应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体验音乐情绪。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在讲故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

  “兴趣是的老师”我觉得动画故事比较形象生动,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星仔走天涯》的主题歌。

  2、简单介绍《星仔走天涯》的故事。

  通过说故事、听音乐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的重要。

  3、提问题:星仔他要到哪儿去?去干什么?

  提这些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星仔不畏艰难远走天涯寻找他的爸爸,是为了爱、为了家。

  4、谈话引入新课

  “有家真好!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户,以便房子里的新鲜空气流通,家,是一首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谈话,引入“家”的主题。

  第二个环节新歌教学

  1、感受音乐。

  家是那么的温馨,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描写家的歌曲,听的时候请大家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

  播放《可爱的家》,让学生聆听感受。在听的时候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是为学生在学唱旋律时,能更好地掌握节奏。

  2、介绍作家的小故事。

  [设计理念: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体会作者思念家的感觉。]

  3、朗读歌词

  先全体后个别

  通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歌词,使学生从听、读中去体会作者想家的心情,进而更能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4、带唱

  利用电子琴伴奏,教师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第三个环节延伸

  [设计理念:新课改提倡学科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体现了音乐与美术的联系,让学生从画中体会家的温馨。再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

  1、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提示学生家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人?

  2、说一说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家”(可以是想象的家),再说说自己“可爱的家”(真实的家),启发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爱,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去回报父母的爱。

  3、唱一唱

  让学生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我让个别学生来演唱,强调学生用“自然”、“自主”、“自信”有表情的来演唱。

  第四个环节总结

  [通过谈话小结,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种子的长大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温暖。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因而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家。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把它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音乐第五册第四课内容:1、唱唱:《粉刷匠》;2、练练:认认、拍拍和《粉刷匠》的歌表演;3、听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学生分析

  我校启智部三年级学生已有一、二年级的音乐基础,学生的节奏感、动作协调性都比较好、也比较好动,吐字也比较清晰,对唱歌跳舞很感兴趣;有个别学生反应比较慢动作协调性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认识 拍号。

  3、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传统的跟学法、小步子多重复地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在歌表演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并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2、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的效果。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设疑、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通过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尽情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提高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爱劳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会《粉刷匠》的舞蹈动作。

  〈二〉难点:学会一边唱歌曲《粉刷匠》一边跳舞。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并适合学生实际接收能力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听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以旧引新、引用知识的迁移,小步子多重复地教授学生学*边歌边舞。

  (二)说学法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歌曲的演唱和歌曲的表演动作。具体的学法是集体合作、小组合作、即兴表演,跟随音乐主动学*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

  4、巩固复*。

  (通过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让学生在无意中聆听《粉刷匠》感受《粉刷匠》,给后面的课堂教学留下铺垫,提高学生对歌舞学*的兴趣。发声练*让学生的喉咙得到热身,为后面的学*做准备。巩固复*让学生对演唱歌曲《粉刷匠》和 拍号的认识得到复*、巩固。)

  (二)通过提问、复*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老师师范歌舞。

  1、提问: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讲过的粉刷匠的故事吗?

  2、复*故事:粉刷匠的新房子啊!他觉得不够漂亮,于是他就自己找来梯子、油漆,带上帽子、拿着刷子,不怕脏不怕累,一边唱歌一边刷墙,他愉快地把房子刷得更漂亮了。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粉刷匠是怎样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的吧?现在老师扮演粉刷匠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要认真看哦!在故事和提问中导入新课。老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跳边唱一次《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的热情和对学*新内容的期待。

  (通过提问、复*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和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唱边跳《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的热情和学*新内容的期待。)

  (三)学*唱歌和跳舞

  全体学生跟着老师一小节一小节地边唱边学*歌表演。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情况来分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互相监督自己练*;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的效果。)

  (四)师生一起边唱边跳互动表演。

  (通过尽情的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

  (五)课后作业:课后练*边唱《粉刷匠》边跳舞。

  (让学生学*的内容得到巩固。)

  (六)课堂延伸和总结

  小粉刷匠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拍累,小朋友们向他学*,在学校要主动打扫卫生,在家要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延伸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这些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而获得情感审美上的升华,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愉快的劳动》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我根据音乐课标里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分别是学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和听赏《铁匠波尔卡》。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技能: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情感:能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4、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二、教法分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在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是采用“宋君五字教学法”——顺、激、起、导、思。指导学生看中听,顺利解决教学中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显成效;听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乐学;听中创,创中编,在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还运用了听唱法、学唱法。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展开,环环相扣,直至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学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为了创设良好的学*氛围,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播放音乐,学生随乐律动。

  (2)我用课件出示图片,认识劳动的人们,感受到劳动者是光荣的。并且使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一步掌握附点节奏,为新歌作辅垫。

  (二)听赏《铁匠波尔卡》

  教学中我运用课件,引出《铁匠波尔卡》,并进行有关曲名、作者、乐曲情绪、以及打铁常识的介绍。之后我引出打铁的节奏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游戏。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我用澳大利亚的视频介绍引出歌曲《剪羊毛》。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用剪羊毛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2、引导学生在歌曲旋律中找出难点节奏x·x,圈一圈后跟琴学唱旋律。

  3、深入理解,激**感,指导演唱。用质疑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让学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然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用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歌曲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

  (五)小结: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下节课再见!

  (六)听音乐出教室。这一环节与开头听音乐进教室互相呼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歌曲,全面实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1)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学生热爱学*,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的音乐形象。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真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

  设计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通过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中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颂。 学*歌曲内容,让学生演唱时能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在唱歌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对话法,模唱法,听唱法,对比法等,运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春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自然美的同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 感悟春天——导入新课

  1、 师生在《春之声圆舞曲》音乐声中,跳圆舞曲进教室。

  2、 (播放春天的图片)师:春天的美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自由回答

  3、 新课导入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找到了春天,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春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春天又要为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听一听,是谁为我们奏出这春天的交响!"

  二、体验春天

  1、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在初听全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出是谁在音乐会上表演节目?"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演奏的节目是什么?

  A说出歌曲中的演奏家及表演的节目。

  春雨 唱歌

  "你听得真仔细,谁听到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呢?

  春雨 唱歌 2/4 嘀嗒 O嘀︱嗒 O ‖

  提示:声音要弱

  B第二位演员是谁?演奏的节目又是什么?

  春风 弹琴 2/4 沙沙 O沙︱沙 O ‖

  提示:声音要弱

  要求:因为节奏与上一个相同,因此让学生自己学*。

  C第三位是一位实力派的音乐家,他是……

  春雷 打鼓 2/4 轰隆 隆隆︱隆 — ‖提示:声音要强

  D第四位是最热情的fans 她是……

  春水 鼓掌2/4 哗啦 啦啦︱啦 — ‖提示:声音渐强

  三、歌曲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

  1、师生配合按节奏将前半段歌词完整读出来。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

  春雨 2/4 嘀嗒 O嘀︱嗒 O ‖

  春风 2/4 沙沙 O沙︱沙 O ‖

  春雷 2/4 轰隆 隆隆︱隆 — ‖

  春水 2/4 哗啦 啦啦︱啦 — ‖

  2、师:"这场音乐会可真好听,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你们愿意当我的听众吗?"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动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会中去吧!"

  师:"歌曲的前半段歌词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节奏,现在你们试着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跟琴小声唱出歌曲前半段词。(熟练后要求强弱的表现)

  师:"前半段好听,后半段更精彩。听!(教师范唱歌曲后半段)。

  A歌曲中有一段音乐家的联奏,谁知道这句话在哪?在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后十六分音符,它是在一拍里读完,而且后半拍的2个音要读的均匀。我们一起读读。(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后,跟琴演唱)

  要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

  B谁能猜猜老师喜欢哪句呢?(学*老师喜欢的乐句"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C我突然发现音乐会上少了一位指挥,她是……学*剩下的一句

  (这个指挥可神气了,头戴一顶小黑帽,我们遇到时要唱的.欢快些。)

  要点:掌握顿音记号

  四、完整表现歌曲

  分男女生唱----独唱----表演唱

  五、拓展体验

  (三)奏响春天——创编活动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说:"多么精彩的音乐会呀,现在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想邀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讨、互相启迪的方法,为春风、春雨等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当乐器进行歌曲创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表演中来。)

  春雨 滴答 O滴|答O||

  春风 沙沙 O沙|沙O||

  春雷 轰隆 隆隆|隆—||

  春水 哗啦 啦啦|啦—||

  生分组展示。

  六、尾声

  (四)走进春天——教师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更像一首歌、一支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与春天共舞吧!

  (师生再次跳着圆舞曲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 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 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就如在模仿春天声音的 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声音,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说"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或者进行 和声训练,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 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 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熟练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并了解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2、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唱准附点四分节奏,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用创编动作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了解大自然。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对歌的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响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认识了许多花,有谁能告诉老师你认识哪些花?

  生:菊花、荷花等。

  师:今天,罗老师带来了四种花,同学们来看看有没有认识的,如果有认识的请你来告诉老师这些花有什么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出示课件:四种花)师生共同了解四种花的外形特征。

  (二)学*歌曲《对鲜花》

  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旋律及内容

  师:我们认识了四种花,想不想听一听有关这些花的歌曲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北京民歌,《对鲜花》,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第二,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跟*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听歌曲完整范唱①)

  生:情绪是欢快的,演唱有一问一答。

  师:对了,像这种有两个或两组演唱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的歌曲就叫作对唱。在很多的民歌里,经常会出现对唱的演唱形式。(出示课件,生读音乐卡片。)

  2、难点解决:附点节奏

  3、师:刚才他们一问一答对的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试一试,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配合一下。(出示节奏谱)

  师指导学生读准附点节奏:

  师:什。么│开花│在水│里─│

  生:菱、角│开花│在水│里─│

  什。么│开花│像木│耳─│

  凤、仙│开花│像木│耳─│

  什。么│开花│红满│山─│

  山、茶│开花│红满│山─│

  什。么│开花│满身│刺─│

  蔷、薇│开花│满身│刺─│

  师:你们觉得每一句中的哪个字节奏不一样?师讲解附点节奏

  师:对,在字旁边的小圆点叫附点,这样的节奏就叫附点节奏,加了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请同学们用声势动作来表现一下附点节奏。在唱附点音符的时候,前面一个音要唱的长一些,后面跟着的音要唱短一些。(生问师答,生掌握附点节奏,加上声势动作)

  请两个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节奏训练,师用响板伴奏。

  3、学唱歌曲第一段

  (1)唱歌曲部分旋律

  师:老师给这两句问答加上了好听的旋律,来听一听。(师弹单旋律,生听)你们发现这两句跟前面两句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依格呀儿呦”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刚刚唱的其实是一句衬词,它能使歌曲变得更有韵味,当出现在句子结尾的时候还可以给歌曲带来结束感,再听我唱一唱(师范唱)

  师:你们能试着唱一唱么?生先模唱旋律,再添入歌词演唱

  师:我来问,你们来答,咱们合作来唱一唱师问生答

  师:请你们把这两句完整的唱一唱(分男、女生唱)

  (3)听歌曲范唱,熟悉歌词

  师:真是一朵朵聪明的小花呀!我们一起完整的来听听歌曲第一段,歌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乐句?(出示歌词)

  师:请你跟着音乐,把你会唱的那两句一起唱唱吧!(生跟唱)

  (4)学唱第三句

  师:你能找到和“菱角开花儿在水里”节奏一样的乐句么?

  生:这朵鲜花瞒不了我

  师:它的节奏不仅一样,而且后面也有一句衬词,跟我来读读,生有节奏的跟老师读词,请你听听,这一句是怎么唱的?听老师范唱

  师:请跟着琴来唱一唱(生跟琴学唱,师教唱)

  师:把三句连起来唱一唱。

  师:还有哪句没有学?有谁会试着唱歌谱。

  生:我来试一试

  师:太棒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唱一唱。

  (5)唱全曲

  师:能把这段歌完整的演唱出来么?(生跟音乐先完整模唱旋律再唱歌词。)

  师:这首歌是两个人正在问答,互相比智慧呢,所以问者一定要把问题说清楚,答者也要很得意、很自豪的说出答案来。听范唱一遍再处理情感演唱。

  现在咱们来个分组,把这个歌曲唱一唱。生起立,分组对唱,一组一句。

  4、学唱全曲

  师:歌曲其实有四段歌词,这回请你看着歌词,咱们完整的来听一遍歌曲,然后请你们跟着音乐自学后三段。

  师:跟着老师的琴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能跟着琴把歌曲完整的的唱出来么?(试一试)

  分组对唱歌曲,分三部分一唱一对一响板。

  (三)创编动作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一朵机鲜花都随风舞动起来,我们也一起动起来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来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当小小创作家,为这首歌曲创编动作,看看谁创编的更好。

  (四)回到歌曲,表现歌曲

  师:你们能像他们一样,自然自信的来演唱这首《对鲜花》吗?

  大家一起唱问句部分,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回答的时候站起来演唱。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用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一起来说说看。

  (六)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希望你们今后努力学*,把我们的祖国装点的更加美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随着欢快的旋律,一起走出教室吧!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留给我》。

  本单元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认识到要善待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留给我》是一首创作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二段体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优美的情绪,同时在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的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1、瞧,连小鸟也赶到我们这里参加聚会呢!(播放课件)

  2、再听一听,谁在为我们歌唱?(播放海浪声)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地球可真是一位又漂亮又富有的妈妈呀!地球妈妈的身上不仅有青山、海洋、有草坪和森林,还有许多的宝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大年纪了吗?猜一猜(学生回答)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她早在50万年前便生下了人类,一直无私地抚养着我们,直到现在。

  5、导入:可是,最*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播放地球污染图片)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有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可以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打节拍)。

  5、师讲解歌曲的含义:

  同学们,歌词向大家展示的是地球产生的一条很大的生物链,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太阳还会有森林吗?有了森林蓄水保土,才会形成许多条小河。千万条小河可以汇聚成大海,有了大海,地球上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湿润,土地还会出现沙漠化现象吗?留下绿洲给草原,留下草原给牛羊,如果没有新鲜嫩绿的小草,牛羊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想一想,如果天空总是雾茫茫的,我们还会看到美丽的星星和晚霞吗?如果河水被污染了还会有小鱼的生存吗?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了绿草、没有了鲜花,我们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歌声吗?在地球上,人不是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衡。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小老师带唱。

  8、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全曲。

  10、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妈妈的大家庭里,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带着这份骄傲,带着一份渴望、一份祈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歌曲《留给我》,同时,把这首歌送给全人类。(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演唱)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师: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一起来传递我们共同的心声。第一小组同学来扮演太阳,演唱第一句歌词,将歌声传递给第二小组,然后第二小组再将歌声传递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传递给第四小组,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传递行列中,我来扮演绿洲,接着四个小组继续依次演唱,然后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播放录音伴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力演唱歌曲)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播放美丽风景的课件)我们要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我宣布,南溪小学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三(1)小分队正式成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宣读入队誓言: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现在我有一个提议,请同学们把对我们环境保护的建议,心声写在卡片上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伙伴好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1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2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动机和学*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发声练*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3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体会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感受歌曲的热烈气氛。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感受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和*共处。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情感,感受歌曲蕴涵的深远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现实生活情境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课堂之中。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师生互拍节奏

  师:同学们,老师拍几种节奏,你们能不能把节奏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歌曲的节奏__∣__﹒_(附点节奏),为下面的歌曲学唱做好辅垫。

  二、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在拍掌声中,我感觉到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

  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2、师小结并出示课题《每人伸出一只手》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关于爱和*的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激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他们对友爱、团结、和*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听赏感受

  (1)初听全听------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师: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听这首歌曲。引出歌曲的速度------中速,和歌曲情绪------坚定、热烈地(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初步体验到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3、学唱歌曲

  (1)边听边哼唱歌曲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用“la”跟着音乐一起唱歌曲的主旋律,一起感受。

  (2)感受歌词

  师生边拍手边读歌词、

  (3)学一学,唱一唱

  师:下面我们分段的来学唱这首歌曲。

  A: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B: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4)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的情绪是要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来演唱,哪是怎样唱呢?

  (5)小组比赛唱

  师:我们两组同学来比赛唱一唱,可以吗?(分组来唱,互相听,互相对比评价。)

  (6)整体聆听歌曲,再次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唱旋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集体学唱、小组比赛唱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唱的体验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美,感受到同伴学*的快乐。

  四、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你们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使演唱效果更丰富、更热烈,更能表现全世界少年儿童伸出友爱之手的热情?

  生:(学生讨论引出轮唱)

  2、师生合作学唱轮唱

  3、学生分组轮唱

  4、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二部轮唱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演唱歌曲上的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处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感受歌曲的热烈氛围。

  五、全课小结

  1、师生自我评价

  2、师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努力,我们很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从歌曲里让我们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愿世界和*与友爱。我们作为友谊之邦国家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关注他们。伸出我们友谊之手,共同呼唤——愿世界和*、友爱!

  (媒体播放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学生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和*的愿望,同时也更好地把主题升华,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关爱,合作团结,懂得珍爱友谊。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音准掌握还有一些欠缺。这种音高与意境为一体的图形谱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歌谱。通过图形比较、听辨、练*等方法很快掌握旋律。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设计意图: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2)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1)学*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

  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

  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3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流传于河北一带,深受儿童喜爱。全曲由do、 re、 mi、 suo、 la五个音构成,旋律优美而流畅,每段歌词形象而押韵,节奏*稳中有变化,×.×和 × .×的点缀,给人一种神气、得意又调皮的味道。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路线。再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乐观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了解对唱歌曲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掌握衬词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本土民歌,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综合知识。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因为是歌表演教学,所以学唱歌曲、表演歌曲是教学重点。

  2.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是难点。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节奏练*,改为按节奏读歌词,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四、说设计理念

  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的设计教学理念是从以下8点进行考虑:

  1.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新的知识。

  3.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应紧密连贯。

  4.多用丰富的语言去评价、调动、激励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整个课堂要建立师生*等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6.培养学生自主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8.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多一些相关的综合知识。

  五、说教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所以好的教法使人受益终身,好的教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本着这个目标我采用了比较法、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说、唱、思、练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参与性。从而达到感知、

  认知,应用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在教学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说学法

  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方法的人”。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一下5个方面的学法引导。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听非常重要。通过聆听让学生听意境、听内容、听色彩、听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思:思是听的继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

  3.唱:引导学生用亲切、活泼、乐观、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情绪感染自己,用声音打动听众。

  4.练:练就是实践。人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参与、多实践,知识才会更牢固。

  5.能力:人是社会人,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所以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我都会给学生一些多元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七、说过程

  (一)说导课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导课非常重要,所以用以下环节进行导课。

  谈话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鲜花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出本课所学歌曲和花有关系为新课教学做好了自然的过渡。

  (二)说歌曲教学:

  1.带着问题,闭目聆听歌曲:这样既明确了歌曲的段落、歌词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惯。

  2.突破难点,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特点,拍出附点音符的强弱规律,这样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鼓励创造性思维。

  3.教师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激发学生学*欲望。

  4.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

  5.对唱: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熟练歌曲的目的,突出对唱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师生*等互动。

  6.艺术处理:

  (1)用听辨对比的方法,强调歌曲的地域特点—方言及衬词。 (2)用形象的比喻,分析歌曲乐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3)师生合作。按要求理解,圆满地将歌曲唱一遍,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为下一环节做好过渡。

  (三)说拓展

  我认为拓展一定要丰富、新颖,而且实用。所以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编动作:它是对本课歌曲的升华和再生成,让学生从创编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2.对唱表演:把歌曲、对唱、动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表演唱。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表现。

  (四)说总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而且快速的回顾本课的内容,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

  2.唱着歌曲《对鲜花》离开教室。为本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八、说教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琴、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节约时间,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6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动机和学*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发声练*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

  说分析

  《喜爱音乐的白鲸》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中的第三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群白鲸游到了北极的楚克奇海后遇到了寒流,人类想出各种办法拯救白鲸的故事。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和帮助,表现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说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抢救白鲸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能复述课文内容,学*续编故事。

  说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理解“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

  说方法

  我在教学中多以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让他们通过朗读、齐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加上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有了读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以朗读为主线,从读中感悟。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二三段为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白鲸被困这部分,通过重点词语,使学生理解白鲸被困时的绝望与无助,再指导朗读。

  2、白鲸获救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由说。再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一说,使学生对白鲸获救过程有了整体的感知。再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原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让学生模仿白鲸、模仿人们当时的情形,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总结全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8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

  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的良好

  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不再向低年级学生一样好动,而乐于参加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因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学生热爱学*,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0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1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我准备的课程资源的题目是《留给我》,里面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对这堂唱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

  《留给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以绿色环保为中心。而留给我正是一首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

  2、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三年级,他们经过上学期的音乐学*,已经完成了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心理变化,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探究能力。但是一些音乐技能技巧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例如旋律音准的把握方面、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还有欠缺。另外独立演唱时的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利用回声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本首曲目的特点

  重点:我把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及唱准切分节奏

  5、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动静结合,引导聆听;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图形谱课件,引导学生分别聆听来自森林、小河、大海、沙漠的歌声。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随琴分句演唱这些歌声。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旋律,音准掌握还有一些欠缺。这种音高与意境为一体的图形谱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会歌谱。通过图形比较、听辨、练*等方法很快掌握旋律。

  接下来的听音游戏。我分别弹奏第一乐段的四句歌曲,让学生来听辨,每句旋律中都有谁的歌声?然后师生一起做旋律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增加了趣味性。

  二、动静结合,聆听歌曲

  聆听歌曲之前,我首先播放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

  意图: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呈现出忧虑与担心的表情。很容易就唤起了共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为后面学唱歌曲和更好的掌握歌曲情绪做好了铺垫。

  1、静静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播放歌曲,生随师做动作

  3、随音乐,有节奏地传递拥抱地球仪

  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反复地聆听才能把握音乐的魂。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设计了静动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三遍。充分发挥听觉与动觉的综合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在聆听中体验音乐。

  三、学唱歌曲,培养能力;

  首先,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由于有了前面导入环节的学*,学生对第一乐段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在随琴轻唱一遍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出现了许多长时值的音符,你感觉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同学们很快都能说出是漠字,小组讨论,为什么漠字要唱这么长呢?

  师总结:(因为有了这个连音线,所以这个漠字的时值很长,也是在提醒人们,治理沙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来数一数一共唱了几拍?)(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认识了治理沙漠的艰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连音线音值唱法。)

  在进一步处理第一乐段的时候,老师范唱,引发学生感受这一乐段中多处出现的山谷的回音。然后师生合作,来做传递歌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如果在教学中单独去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回音谷的游戏,增添学*的趣味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练唱,帮助学生在分散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有强有弱地演唱歌曲。

  2、学*第二乐段:

  在学唱第二乐段之前,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旋律添上鼓励孩子的歌词。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表扬你们。(心中有爱,人人都是好孩子,心怀感恩,每天才有歌飞扬)

  设计意图:课标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运用这种方式表扬学生,既能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旋律,又能激发孩子们学*的信心,从而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在学*切分节奏这一环节,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把这三个节奏准确地读出来,并判断比较哪一个更能表达出歌唱者那种真诚、盼望、急切的心情?讨论结束,师生一起演唱,比较总结出带有切分的节奏更能表达出歌者诚恳祈求的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在反复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小组讨论总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切分节奏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模仿是音乐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模仿有时会显得更有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道的掌握程度。

  1、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3、分组展示。用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4、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

  意图:小组合作给了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音乐的机会,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号召公众参与环保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地球之歌》;

  设计意图:杰克逊的真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环保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的音乐形象。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真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

  设计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通过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中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颂。 学*歌曲内容,让学生演唱时能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在唱歌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对话法,模唱法,听唱法,对比法等,运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春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自然美的同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 感悟春天——导入新课

  1、 师生在《春之声圆舞曲》音乐声中,跳圆舞曲进教室。

  2、 (播放春天的图片)师:春天的美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自由回答

  3、 新课导入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找到了春天,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春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春天又要为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听一听,是谁为我们奏出这春天的交响!"

  二、体验春天

  1、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在初听全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出是谁在音乐会上表演节目?"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演奏的节目是什么?

  A说出歌曲中的演奏家及表演的节目。

  春雨 唱歌

  "你听得真仔细,谁听到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呢?

  春雨 唱歌 2/4 嘀嗒 O嘀︱嗒 O ‖

  提示:声音要弱

  B第二位演员是谁?演奏的节目又是什么?

  春风 弹琴 2/4 沙沙 O沙︱沙 O ‖

  提示:声音要弱

  要求:因为节奏与上一个相同,因此让学生自己学*。

  C第三位是一位实力派的音乐家,他是……

  春雷 打鼓 2/4 轰隆 隆隆︱隆 — ‖提示:声音要强

  D第四位是最热情的fans 她是……

  春水 鼓掌2/4 哗啦 啦啦︱啦 — ‖提示:声音渐强

  三、歌曲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

  1、师生配合按节奏将前半段歌词完整读出来。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

  春雨 2/4 嘀嗒 O嘀︱嗒 O ‖

  春风 2/4 沙沙 O沙︱沙 O ‖

  春雷 2/4 轰隆 隆隆︱隆 — ‖

  春水 2/4 哗啦 啦啦︱啦 — ‖

  2、师:"这场音乐会可真好听,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你们愿意当我的听众吗?"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动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会中去吧!"

  师:"歌曲的前半段歌词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节奏,现在你们试着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跟琴小声唱出歌曲前半段词。(熟练后要求强弱的表现)

  师:"前半段好听,后半段更精彩。听!(教师范唱歌曲后半段)。

  A歌曲中有一段音乐家的联奏,谁知道这句话在哪?在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后十六分音符,它是在一拍里读完,而且后半拍的2个音要读的均匀。我们一起读读。(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后,跟琴演唱)

  要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

  B谁能猜猜老师喜欢哪句呢?(学*老师喜欢的乐句"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C我突然发现音乐会上少了一位指挥,她是……学*剩下的一句

  (这个指挥可神气了,头戴一顶小黑帽,我们遇到时要唱的欢快些。)

  要点:掌握顿音记号

  四、完整表现歌曲

  分男女生唱----独唱----表演唱

  五、拓展体验

  (三)奏响春天——创编活动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说:"多么精彩的音乐会呀,现在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想邀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讨、互相启迪的方法,为春风、春雨等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当乐器进行歌曲创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表演中来。)

  春雨 滴答 O滴|答O||

  春风 沙沙 O沙|沙O||

  春雷 轰隆 隆隆|隆—||

  春水 哗啦 啦啦|啦—||

  生分组展示。

  六、尾声

  (四)走进春天——教师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更像一首歌、一支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与春天共舞吧!

  (师生再次跳着圆舞曲走出教室)

  七、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 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 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就如在模仿春天声音的 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声音,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说"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或者进行 和声训练,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 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 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留给我》。

  本单元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认识到要善待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留给我》是一首创作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二段体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优美的情绪,同时在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的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1、瞧,连小鸟也赶到我们这里参加聚会呢!(播放课件)

  2、再听一听,谁在为我们歌唱?(播放海浪声)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地球可真是一位又漂亮又富有的妈妈呀!地球妈妈的身上不仅有青山、海洋、有草坪和森林,还有许多的宝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大年纪了吗?猜一猜(学生回答)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她早在50万年前便生下了人类,一直无私地抚养着我们,直到现在。

  5、导入:可是,最*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播放地球污染图片)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有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可以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打节拍)。

  5、师讲解歌曲的含义:

  同学们,歌词向大家展示的是地球产生的一条很大的生物链,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太阳还会有森林吗?有了森林蓄水保土,才会形成许多条小河。千万条小河可以汇聚成大海,有了大海,地球上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湿润,土地还会出现沙漠化现象吗?留下绿洲给草原,留下草原给牛羊,如果没有新鲜嫩绿的小草,牛羊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想一想,如果天空总是雾茫茫的,我们还会看到美丽的星星和晚霞吗?如果河水被污染了还会有小鱼的生存吗?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了绿草、没有了鲜花,我们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歌声吗?在地球上,人不是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衡。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小老师带唱。

  8、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全曲。

  10、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妈妈的大家庭里,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带着这份骄傲,带着一份渴望、一份祈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歌曲《留给我》,同时,把这首歌送给全人类。(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演唱)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师: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一起来传递我们共同的心声。第一小组同学来扮演太阳,演唱第一句歌词,将歌声传递给第二小组,然后第二小组再将歌声传递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传递给第四小组,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传递行列中,我来扮演绿洲,接着四个小组继续依次演唱,然后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播放录音伴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力演唱歌曲)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播放美丽风景的课件)我们要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我宣布,南溪小学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三(1)小分队正式成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宣读入队誓言: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现在我有一个提议,请同学们把对我们环境保护的建议,心声写在卡片上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伙伴好吗?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篇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简单的*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出示不读》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呢?

  (二)学*新课、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

  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均分;第二,都*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2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五、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 基础练*: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 提高练*: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 拓展练*: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说教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惯和学*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课.件.园)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

  接受式的学*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促知识巩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惯。

  二、说学情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三、说方法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

  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思维得到发,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情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考虑,我在课开始部分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剪绳子出发,为他们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感。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索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想办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高思维效率。

  (二)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提供小组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我把全班学生根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成功的小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中非常需要合作;因此课上我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学*,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功,体会合作学*的好处,从而愿意合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强竞争意识。

  908978797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泼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首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达同一个理念,那就是: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结合《看一看,摆一摆》的教学设想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我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二、教学法设想;三、预设教学程序;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五、板书设计;六说评价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 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实验、涂色活动及抽签游戏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五)教具准备: 乒乓球、盒子、抽签的卡片 、课件

  二、教学法设想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惯。

  三、预设教学程序: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

  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二是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六、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游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得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学*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突出*均分)

  2、学生共同*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设计意图:在*均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针对分数概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学生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主动辩论、验证比较,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听写分数的综合练*,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再次让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从黑板报中“艺术园地”约占版面几分之一的估计中,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延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篇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78~80页例(1)、(2)及做一做和练*十三。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义务教育第七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第1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以及估算,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所以,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进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数,分析、讨论,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八、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推向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学*活动,并从情境中抽取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让学生自已独立列式解答、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口算过程,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一)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想除法。(二)、用表里除法进行计算。

  4、教学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估算,接着让学生试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归纳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5.做一做

  用金鱼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口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学生学*兴趣相当高。

  (二)教学例(2)

  1.创设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取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运用前面的知识自已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3.把算式写在灯笼图片上,让学生口算,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4.做练*十三的第3、4题

  让学生把图上提供的信息编成完整的应用题,然后独立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5、找朋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再小结。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二、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男女同学抢答比赛及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计算的规律。

  3、练*设计层层深入,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现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米老鼠,请大家向它问个好好吗?(同学们纷纷向米老鼠问好)为了感谢同学们的友好,米老鼠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你能从情境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师:孩子们,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告诉我们?

  生: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31盒彩笔,每盒20支。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带来多少支彩笔?

  师:谁会列式呢?

  生:生:31×20

  师:不错!大家能算出得数吗?

  生1:一共带来……,带来600支。

  生2:620支。

  生3:620支。

  师:有些同学能算出来,有些同学不能算出来,不过没有关系,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们就会知道正确答案的,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单1,仔细地计算。

  (师巡视,并表扬计算快的学生。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开始汇报计算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等于5、50、500、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吗?

  (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在计算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式里面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好不好?(好)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大约三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就请一些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每道算式依次增加一个0。

  生2:我们组发现每组算式中的乘数一共有几个0,积就有几个0。

  师:孩子们真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充满智慧的大脑去发现,那每组下面的算式结果为什么都会多些一个0呢?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现在请孩子们再继续观察这些算式里乘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的末尾0的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

  (一个学生马上就发现:算式里面乘数0的个数与积里面的0的个数一样。)

  师:很好。如果我们想把这种规律运用到做这种类似的'题当中去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快。那谁来说说怎样才会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看因数里面有几个0,积里面就有几个0。

  师:那我们计算时可以怎样做呢?

  一、说教材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 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新知识进行铺垫。)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9篇(扩展5)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菁华5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二、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一部分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使学生养成聆听的好*惯,并从中获得美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模仿乐曲中所出现的各种音响、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欣赏课的目的之一。

  为此,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乐曲中的不同情绪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活动过程是有序不断递进的,从交流—欣赏—理解—创造—发散, 基本活动流程为:

  1、交流:通过猜谜了解学生对钟表表象的.认识。

  2、欣赏:通过欣赏音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3、理解:从乐曲中找到生活中听到的钟表的声音进行模仿。

  4、创造:通过欣赏完整的乐曲,创编律动,参与到音乐当中。

  5、发散:通过出示钟表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1、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易与人亲*的特点,我选择以猜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进师生距离。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欣赏

  1、先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过音响再次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听时,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钟表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3、课标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并描述出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欣赏完第一乐段时,我让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4、在欣赏第二乐段(休息)时,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启发学生将此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绪上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

  5、在欣赏第三乐段(完工)时,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与第三乐段的相似乐段,还能说出两乐段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在完工后喜悦的心情。

  (三)游戏创编

  通过将作品作者拟为钟表店老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小钟表,从没修好到修好,体验情绪,并通过模仿钟表们的动作,感受情绪,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拓展

  此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从侧面了解音乐学科以外的知识,同时,以本曲为音乐背景,也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由于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以一首《惜时》进行收尾,使学生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学科整合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学*。

  五、总结

  在本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卖报歌》,我把本课定为一课时,课型为:唱歌综合课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卖报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旧上海一个小报童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这三段歌词在演唱时要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因此,本节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鼓励音乐表现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动地表演歌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2)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2)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报纸等与多媒体相结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积累了少量的学*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的能力,这更要求我要利用学生的已有学*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我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说学法:

  1、体验感知法:通过体验旧社会贫苦的孩子小报童的悲惨生活经历及他对待这种生活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学*小报童乐观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学*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学*法: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选择最适合体现歌曲内容的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从而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把学生带入**前旧社会这个环境当中,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接着,我再设置一个疑问——真正触动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是掩藏在小报童单薄破旧的衣衫后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对待悲惨生活的态度,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听了歌曲后就会感受到的,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

  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

  (一)过程与方法:

  感受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优美、自然、流畅的音乐风格与孔雀舞独特的舞蹈风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舞蹈学*的兴趣。

  (二)情感与态度:

  感受孔雀轻盈、美丽的形象,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一、说教法学法

  唱游与律动课不是单纯的讲解和示范,而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促进他们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欣赏法、练*法、表演法和情景创设法。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设计简单形象的孔雀舞动作,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练*舞蹈动作,丰富学生的身体语言,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第二环节:多维感悟,学*歌曲;第三环节:探究学*,学*舞蹈;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爱护动物。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让学生戴着动物头饰在律动中步入 “森林动物狂欢节”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孔雀舞。

  (二)多维感悟,学*歌曲

  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描述孔雀生活的地方以及孔雀舞的由来。同时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师随音乐朗诵歌词,同时演示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风格,并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2/4拍节奏的理解。

  (三)探究学*,学*舞蹈

  教师示范“孔雀指”,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孔雀指,拇指和食指相捏,另外三个手指翘起来。大家看一看捏在一起的拇指食指像不像孔雀的嘴巴?另外三个翘起来的手指像什么呀?像不像孔雀的羽冠?手腕到小臂的地方像不像孔雀的脖子?”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指导学生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孔雀指。为提高学生的学*热情,我还创设了孔雀散步的活动场景,在活动中,通过孔雀散步、梳理羽毛、喝水等动作指导学生对“孔雀指”动作的.掌握。

  在学*“孔雀指”动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孔雀鹤立”。首先,展示舞蹈家杨丽萍的经典舞蹈动作“孔雀鹤立”,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接着教师展示“孔雀鹤立”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模仿。为丰富学生的舞蹈语言,在让学生保持“孔雀鹤立”造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孔雀游玩、梳理羽毛、喝水等游戏动作。

  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翩翩舞蹈,在音乐中继续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孔雀指”和“孔雀鹤立”的舞蹈动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进行个别化指导,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爱护环境

  在课的结尾,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启发学生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动物,让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始,为鼓励和督促学生更好的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我将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编排舞蹈《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美与情的交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