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乌塔说课稿 1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领悟课文

  1、 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乌塔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 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22课(板书:乌塔)

  2、 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 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 ②合作学* ③集体交流 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 是 怎样理解? (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 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 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 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 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乌塔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 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乌塔》,这篇课文是已教课文,所以在说课过程中,我会说一说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答记者和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要求是: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答记者招待会”。

  (二)、细读课文,答记者招待会。

  老师说:“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居然敢独自游览欧洲,这引起了许多记者的好奇,于是,在中国,在我们砂子塘天华学校五(3)班,乌塔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下面请我们的小记者准备好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我们的乌塔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可别小***的小记者呀。”

  这时,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记者或乌塔),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准备。在这准备时间里,学生更加认真,更加细心的默读课文,为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积极准备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答记者招待会上,我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语言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尽量使自己的语言更专业,这时,咱们班参加小记者班的孩子可就充分发挥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好好露了一手。充当小记者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很实际的问题。比如:“乌塔,你一个人出去旅游,如果碰到坏人该怎么办?”“你要是生病了,那可怎么好?”“你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解决?”“你的钱如果被偷了,或者用完了,你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就象孩子们脑海中活跃的火花,也让我感觉到他们长大了,懂得在生活中去思考了。而充当乌塔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据理力争,面对对方一些刁难性的问题,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做出精彩的回答。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课文内容得到了深入了解,也同时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在气氛越来越浓烈的一问一答中,不知不觉孩子们的焦点聚集到“小孩子是否能独自出行”这一问题的争论上,开始有了辩论会的雏形。而且通过刚才的答记者招待会,学生已经有了辩论充分的准备。这时,组织一场辩论会便也水到渠成了。

  (三)组织辩论,引导深入探究。

  这时,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持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找出依据反驳对方。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这激烈的辩论,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而且,这种见解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而且是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探究很有实效又深受学生喜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发表独立见解的*惯。

  (四)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国情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象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自己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

  (五)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想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让孩子们开展“学乌塔,郊外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郊外”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老师、家长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座谈会,总结活动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写作。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过程中,我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一次地被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不由的鼓掌叫好。而且,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比以前更积极的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跳水》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居然提出了七种不同的分段方法,而且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想他们已经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这也是我上这篇课文最大的收获。

  乌塔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乌塔》,看看乌塔是怎样旅游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2)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感悟中外文化背景和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

  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

  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

  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什么?

  (五)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

  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

  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

  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

  的精髓。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

  生进行框架梳理的过程,因此板书设计除了要注重准

  确、简洁性,还应注重提取重中之重。故,我将板书

  设计定位:

  自理能力强: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泼泼、有责任感

  做事有调理、有计划。

  五、作业布置(任选2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3、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1)

——《乌塔》教案合集10篇

  《乌塔》教案 1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乌塔》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乌塔》教案 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课文,**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

  (三)反馈学*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乌塔》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情。

  4.读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方法:

  自读自悟,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体验。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读完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玩呢?

  老师知道,有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一人游欧洲,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位小姑娘是怎么独自到欧洲旅游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五课。(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阅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学生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谁读的好要向他学*,读错的地方,大家帮他改正。

  三、分析课文。

  1.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并回答:“这段反映了乌塔怎样的性格特征?”

  (2)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打招呼”——有礼貌

  “麻利的.穿好……背包”——独立、有经验

  与“我”对话——乐于助人、有经验

  2.让学生快速找出乌塔已经去过哪些地方,还要去哪些地方?

  教师引导并给出答案,提问:“乌塔才12岁,一个人轻易那么多的地方旅游,大家会不会为她担心呢?”

  3.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并从中找出,乌塔为自己的旅游都做了些什么?

  引导、总结,多媒体出示:

  设计旅行路线、日程

  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

  准备了整整三年

  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利用周末、假期挣钱

  4.思考、讨论:

  读到这里,大家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总结:乌塔不仅独自一人游欧洲,还为家人买了礼物。

  她不仅独立、懂礼貌、热情、乐于助人,还是个爱护家人的好孩子。

  联系实际加深内容,大家在家里都回做什么家务?

  四、作业.

  1.独立完成一件家务。

  2.写出你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受。

  3.总结自己与乌塔的不同,并说出自己要从她身上学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课中,我们了解到乌塔是怎样旅行的,老师也布置了作业,谁能告诉大家,我们要从乌塔身上学到什么呢?

  这节课乌塔和“我”发生了争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乌塔为什么“反驳”作者呢?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 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这件事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学生轮读课文,读准字音、流畅。

  3.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

  三、讨论、互解疑问.

  1.再读课文,加深印象。

  2.学生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小组讨论。

  3.老师引导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现在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3.纠正上节课作业,并讲解生字。

  五、作业.

  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

  《乌塔》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乌塔》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情。

  4.读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方法:

  自读自悟,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体验。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读完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玩呢?

  老师知道,有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一人游欧洲,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位小姑娘是怎么独自到欧洲旅游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五课。(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阅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学生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谁读的好要向他学*,读错的地方,大家帮他改正。

  三、分析课文。

  1.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并回答:“这段反映了乌塔怎样的性格特征?”

  (2)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打招呼”——有礼貌

  “麻利的穿好……背包”——独立、有经验

  与“我”对话——乐于助人、有经验

  2.让学生快速找出乌塔已经去过哪些地方,还要去哪些地方?

  教师引导并给出答案,提问:“乌塔才12岁,一个人轻易那么多的地方旅游,大家会不会为她担心呢?”

  3.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并从中找出,乌塔为自己的旅游都做了些什么?

  引导、总结,多媒体出示:

  设计旅行路线、日程

  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

  准备了整整三年

  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利用周末、假期挣钱

  4.思考、讨论:

  读到这里,大家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总结:乌塔不仅独自一人游欧洲,还为家人买了礼物。

  她不仅独立、懂礼貌、热情、乐于助人,还是个爱护家人的好孩子。

  联系实际加深内容,大家在家里都回做什么家务?

  四、作业.

  1.独立完成一件家务。

  2.写出你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受。

  3.总结自己与乌塔的不同,并说出自己要从她身上学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课中,我们了解到乌塔是怎样旅行的,老师也布置了作业,谁能告诉大家,我们要从乌塔身上学到什么呢?

  这节课乌塔和“我”发生了争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乌塔为什么“反驳”作者呢?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 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这件事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学生轮读课文,读准字音、流畅。

  3.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

  三、讨论、互解疑问.

  1.再读课文,加深印象。

  2.学生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小组讨论。

  3.老师引导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现在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3.纠正上节课作业,并讲解生字。

  五、作业.

  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

  《乌塔》教案 7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目标: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媒体 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吗?可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5课(板书:女孩儿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帮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旅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在什么位置,游历这些国家的行程到底有多长。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27课乌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

  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师引导:年仅12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师整理板书:

  独自一人游欧洲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

  自理能力强

  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

  经验丰富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安

  懂事、心细

  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

  自强、独立

  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

  1.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生谈感受。

  “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

  “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

  “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

  四、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向日本孩子学*,成为祖国的骄傲!

  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

  《乌塔》教案 8

  【教材分析】

  《乌塔》是鲁教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我”和乌塔的谈话,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及对生活的热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中加强练*和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漱、眬、惬、驳、逻、辑”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自立能力。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学生预*课文,熟读课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们有过旅游的经历吗?去过哪儿?怎么去的?

  有独自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吗?

  2、有个德国小姑娘,她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课文,认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由“旅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师:(指着*),瞧,这是一篇——(生答:略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认真仔细。

  课件内容:

  洗漱蒙眬惬意反驳逻辑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四)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2)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3)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4)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你的话不合逻辑”。

  (五)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一)个性自读。

  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生浏览全文标画】

  师:谁来说一说?

  (二)发表意见。

  师: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览这么多地方,你觉得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生交流)

  (三)了解乌塔。

  师: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1)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个性观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更深入地了解了乌塔,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乌塔说的话〗一起读——【学生齐读:乌塔说:“中国的孩子很缺少乐趣吧?”】对此,你有何看法?

  (五)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四、课堂延伸

  1、一分钟演讲

  师:通过今天的学*,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

  2、阅读链接: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

  五、布置作业:

  1、把乌塔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

  27、乌塔

  充分准备

  热情有计划

  勇敢有条理

  独立有主见

  独自游欧洲

  有责任心

  《乌塔》教案 9

  一、课前铺垫

  1、谈话引导

  同学们,老师在上两周给你们介绍过很多中国历史,里面啊,有着很多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之后呢,我们马上学*的第五单元,详细地了解了中国更多的名胜古迹,大家还看到了颐和园的图片,对吧?这些古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有趣了。所以,我们班同学都知道老师特别喜欢旅游,对吧。因为那种旅游的感觉真是太惬意了,不仅如此,而且还给同学带来很多照片看。可老师没有去过国外,老师听说欧洲诸国有很多很美的景色呢!真是令人向往啊!对了,同学们,前两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于欧洲国家的资料的。相信大家都搜集的差不多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介绍一下,我们看看欧洲哪个国家最漂亮?

  2、了解欧洲各国风土人情

  A、检查学生预*情况,指名学生介绍欧洲诸国风土人情、著名景区等等

  B、师总结,重点简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课件:欧洲地图、各国概况)

  C、怎么样?同学们,这些国家真是太诱人了,老师好想去游览啊,你们想不想去?哎呀,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有空能带我去呢?(生:老师你是大人,怎么还让爸爸妈妈带啊?)

  D:哦,老师是大人不需要长辈陪同,而且一个人游历也别有一番风味。那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27课乌塔。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

  二、初读课文,。

  1、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师引导: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师整理

  板书: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自理能力强

  独自一人游欧洲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经验丰富

  (胆大心细)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好学独立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安心细

  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教师概括

  1、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

  “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

  “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

  四、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向日本孩子学*,成为祖国的骄傲!

  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

  本课既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又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教学目的:学会搜集和查阅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资料。

  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

  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展开的小辩论比赛,让学生从中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中外儿童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比较。

  《乌塔》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体会并学*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问题有自己主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你到过哪些地方?

  2、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板书课题:乌塔(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三、体会乌塔生活上的自立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

  你们读了课文,肯定对乌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采访,我当一名记者,你们当乌塔,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比一比,看谁这个乌塔当得最好!

  2、采访过程:

  (1)记者: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记者:你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乌塔:我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有希腊等一些国家。

  (3)记者: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乌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4)记者:旅游要花很多钱的,你的钱是向父母要的吗?

  乌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挣的。

  (5)记者:你怎么挣的呢?

  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6)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作者与乌塔的争论,看看我们能否从他们的争论中体会点什么?

  2、第一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

  (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4)你也像乌塔学*,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

  (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

  (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的童年更有乐趣。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很有主见)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2)

——《乌塔》说课稿汇总5篇

  《乌塔》说课稿 1

  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说课稿 2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领悟课文

  1、 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乌塔》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最新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乌塔》说课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 4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学期《乌塔》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 ”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六、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②合作学*③集体交流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出示小黑板)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写作方法。

  四、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五、质疑

  六、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七、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3)

——读乌塔后感合集五篇

  读乌塔后感 1

  放手,让孩子飞翔

  《乌塔》一文像一块石头,投入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让我不禁深思:爱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让他(她)自由飞翔?

  《乌塔》主要讲述了“我”在罗马碰到了一位名叫乌塔的小姑娘,并得知她独自一人正在游历欧洲,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中国孩子在家都被宠成了“小王子”“小公主”,更别谈独自出远门了。而外国家长却能让孩子“试飞”,自由翱翔在世界各地。

  当我读到“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时,更想到中国父母对孩子那“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溺爱。而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别说独立了,甚至都毫无主见。

  又读到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时,我的心中仿佛激起千层浪,是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只能了解片面,实地游览才能让你身临其境,领略所有。但中国家长则背道而驰,绝大部分家长坚信:书本就蕴含着所有。却不明白实地游历才是最好的一本无字书。而更有小部分家长,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孩子单独出门的。我真的.不明白,爱孩子,为何要剥夺他(她)成长的机会?

  想想生活中,那天,我已经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绿道骑车,一切安排妥当,却唯独遭到大人们的反对,理由一连串:万一摔着怎么办?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万一……我在懊恼的同时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让我们试试呢?

  放手吧!让我们自由飞翔!我们会用行动来证明我们长大了!

  读乌塔后感 2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仅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趁暑假游历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书籍、设计好旅游路线和日程、攒集旅费。每到一地,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为自我的安全措施做保障。同时,课文还描述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当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门看一看等。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好的生活本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外国的孩子敢于离开父母,思想很独立;第二,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孩子自理本事。不像中国的父母,含在嘴里怕化掉,捏在手里怕碎掉。父母总是庇护着孩子,根本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

  就说说我自我吧!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太宠我了,让我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别说让我一个去旅行,就连从学校到教师家这短短的几分钟的路程,我爸爸都要送我一程呢!并且,学校就在我家隔壁,每一天放学,我妈妈都要来接我。

  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是啊!让我们挣脱爸爸妈妈的溺爱,只要勇敢、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请放开你们的手,让我们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在属于我们自我的天空中翱翔着吧!

  读乌塔后感 3

  最*,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中,我才发现原来中国教育存在着这么多不足。

  首先,中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失去了就会断子绝孙,所以他们就悉心照顾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惯。而如果要让他们独立,就要像乌塔的家长一样,放开孩子的手,让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这样孩子们以后才不会成为家长的负担。

  然后,我从乌塔说的“中国的孩子缺少许多乐趣吧”发现,中国的家长总想要让孩子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可从没想到让孩子亲自去体验世界带来的快乐。像乌塔,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已经被美丽的意大利感动了,也就是说,乌塔已经真正体会到世界给她带来的快乐。

  接着,再说说我。我小时候也是被溺爱长大的,但家长们经常带我出去玩,不过因为我还小,所以就没让我独自出远门。渐渐地,我长大了,家长们就开始锻炼我的独立能力了。到现在,我已经会自己煮饭、热牛奶等事情了。不过,我早退乌塔比,还差远了,所以我要学*乌塔的独立精神,也要动员家长们一起学*乌塔的家人。

  现在,我已经总结出了一条:中国的孩子要学乌塔,中国的家长要学乌塔的家人。只有这样,中国的孩子才能个个长大有出息。

  读乌塔后感 4

  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乌塔,她难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的好*惯,是让孩子到社会里磨练,是让孩子成为大自然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愿意当温室里的花儿还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读乌塔后感 5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要为小姑娘乌塔点赞。一个14岁的女孩,独闯欧洲,这可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哦。

  《乌塔》主要讲了“我”去罗马旅游,遇到14岁的女孩乌塔。经过与乌塔的交谈,作者了解了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她为了这次旅游,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还自我挣旅费……

  这真是一个勇敢、独立的孩子啊!

  在生活中,我可没有像她这样自强自立。一次晚上,爸爸妈妈对我说:“我们有事情要出去,你一个人在家待几分钟,好吗?”

  我一听,自我一个人在家?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可爸爸说,他和妈妈有事必须要出去一下。“那……嗯,好吧!可是,你们必须立刻回来!”我研究了一会儿,勉强答应了。

  爸爸妈妈走后,家里变得很安静,我的心开始怦怦怦直跳,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开始害怕起来:“会不会有鬼呢?”

  我这样想着,我立刻向客厅的电话机跑去,把自我缩在电话机旁的一个玻璃柜子旁,等待爸爸妈妈回来。

  过了很久,爸爸妈妈才回来,我感觉我已经等了一年!

  乌塔会这样做吗?不,她不会!乌塔会这样想吗?不,她不会!一个人在家里比起14岁独自游欧洲,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时,我完成作业迟了,就叫妈妈帮我整理书包,如果妈妈不愿意,我就不高兴。

  读了这篇课文,我决定向乌塔学*,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学会洗衣服、扎辫子……帮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一来伸手,饭来张口”。

  我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我要成为一粒种子,落在大自然里,经历风雨,长成苍天大树!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4)

——《乌塔》教学反思9篇

  在课中,我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今天想独自体验海滩上捉螃蟹的乐趣,家长么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可能会百般阻止,可能会去市场买几只螃蟹来替代。可见我们*家长的爱*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询问,你在希望获取这种体验的同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摇摇头。可见,我们*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让班上的孩子的佩服和惊叹!而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得任何风吹雨打。就像文中提到,*孩子的生活,在电视、儿童图书和游乐园中获取快乐。其实除此之外就别无乐趣。所以孩子们都对乌塔流露出了极大的羡慕。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三年时间的准备,事先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并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连旅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最后我给孩子们补充朗读了诗歌《请求》,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诗歌的主题:应该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要经历,困难和挫折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三年时间的准备,事先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并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连旅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很自觉地引用前几天下的第一场雪,孩子们从玩雪,看雪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图片都无法让人获取这种感受和快乐的体验。同样,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还是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有效途径。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课中,我还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今天想独自体验海滩上捉螃蟹的乐趣,家长么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可能会百般阻止,可能会去市场买几只螃蟹来替代。可见我们*家长的爱*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询问,你在希望获取这种体验的同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摇摇头。可见,我们*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当我让孩子们打开书本自由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当我在孩子们读完文章后一言不发而让孩子自己谈阅读感受的时候,相信文章带给孩子们的震撼和我初读它的时候一样,甚至可能更强。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精心准备了三年,利用假期,独自一人只身旅游欧洲。她所表现的成熟、细密、乐观、睿智,她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对于一直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孩子无疑是在思想、心灵和意识上的一次冲击。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其佩服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孩子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学*起来分外轻松、顺利,效果极好。

  之后,我让孩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乌塔》读后感,孩子们准备充分,学*主动,思想活跃,因此写来不太困难,效果比*时写作要好得多。

  虽然《乌塔》只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其他孩子的成长故事,多读此类文章,使孩子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学*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此外,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通过本课的学*,不仅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而且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要增强自己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根据文本特点、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根据以上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呈现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大胆放手,自读自悟要“足”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因此我组织学生明确课型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在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片段中,先是读读课文,自己试着说说。在学生出现概括困难时,我用填空题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在优生示范后,我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把学生的个体学*转化为群体学*,再次鼓励同桌互相说说课文内容,学生便能简洁地说出课文内容。

  2.反复斟酌,重点聚焦须“精”

  略读课文讲究“略中有精”,“精”读的点要更突出、集中,要与文本的主题内涵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选择“精”的着力点在讨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馈时,我的处理不是*均使用力气,而是重点点拨句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和“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反驳”“不合逻辑”“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等语句,然后,“再读读这两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作者的表达准确,以及乌塔的个性鲜明,体会乌塔在行动上的独立,正是基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

  3.提示引路,语文实践重“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段学*提示,努力挖掘学*提示的引领资源,指导学生学*略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的建构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开展字词句的学*和感悟。我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课型,自主学*提示,画出学*任务“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根据学情给予一个扶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关键词语的教学上也是渗透以各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语“惬意”、“反驳”等词,抓住学生可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

  4.整合资源,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资源与课外学*资源的互为补充。如本课的教学,插入的拓展内容有欧洲的简要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笔写话等。

  预设总是理想的,生成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与预设有差距。在本校的“听班制”活动中,因为手表出了问题,看错了时间,前半节课花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环节来不及呈现。在泽雅一小的送教活动中,因为泽雅的学生学情的原因,在初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展开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以学定教,重点点拨的点只保留了一处,即乌塔思想独立,有自己见解的内容。在理解“不合逻辑”时,学生换词理解为“不对”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本来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再深入体会,也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5)

——《乌塔》语文听课报告

《乌塔》语文听课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塔》语文听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李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的课堂,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的主人。李老师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自主感悟,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充分阅读,感悟体验

  李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当李老师提出“她一个人去旅游欧洲,跟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很有关系?”李老师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找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二、抓重点问题,开展讨论

  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通过感悟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个巧妙地问题设计,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教学中,李老师设计了辩论赛的形式,尽管反方没有学生参加,但是正方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畅所欲言。这样的设计,很好的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中,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6)

——《乌塔》的教案

《乌塔》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乌塔》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课文,**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

  (三)反馈学*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教材分析】

  《乌塔》是鲁教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我”和乌塔的谈话,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及对生活的热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中加强练*和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漱、眬、惬、驳、逻、辑”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自立能力。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学生预*课文,熟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们有过旅游的经历吗?去过哪儿?怎么去的?

  有独自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吗?

  2、有个德国小姑娘,她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课文,认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由“旅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师:(指着*),瞧,这是一篇——(生答:略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 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认真仔细。

  课件内容:

  洗漱 蒙眬 惬意 反驳 逻辑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四)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2)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3)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4)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 “……你的话不合逻辑”。

  (五)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一)个性自读。

  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生浏览全文标画】

  师:谁来说一说?

  (二)发表意见。

  师: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览这么多地方,你觉得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生交流)

  (三)了解乌塔。

  师: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1)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个性观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更深入地了解了乌塔,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乌塔说的话〗一起读——【学生齐读:乌塔说:“中国的孩子很缺少乐趣吧?”】对此,你有何看法?

  (五)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四、课堂延伸

  1、一分钟演讲

  师:通过今天的学*,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

  2、阅读链接: 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

  五、布置作业:

  1、把乌塔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

  27、乌塔

  充分准备

  热情 有计划

  勇敢 有条理

  独立 有主见

  独 自 游 欧洲

  有责任心

  教学目标:

  1. 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自立,学会自立。

  3. 培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决成长中独立实践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 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①收集独立实践中失败的相关资料;②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①回忆,整理自己独立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资料;②字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美景画面。(课件显示:欧洲美丽风光。)

  师:欣赏了画面,你们想说什么?(生:风光美丽,我真希望自己能到那里去游玩。)

  师:要是让你们自己一个人去游玩,喜欢吗?为什么?(生:喜欢。我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不喜欢。要是出了意外就不好办?)

  师: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一位德国14 岁的小姑娘却独自一人游历了这些美丽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她是怎么独自游历的。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得到启迪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字知文

  师:这是带“*” 的课文,跟前面的几篇课文有什么区别呢?(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呢?(生: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②认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详读,做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

  师:看来,同学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 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词,然后同桌互读;2. 认真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多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大家开始读书。

  师:(课件显示词语:筋疲力尽、匆匆、洗漱、蒙眬、疲倦、惬意、号码、语塞、反驳、逻辑) 谁来读读?(先指名学生读,再“ 开火车”读,然后 齐读。)

  师:不错!你们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生:①我不明白“语塞”这个词。②我不理解“逻辑”这个词。)

  师:不懂的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快快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读一读,想一想。找到弄懂,可以举手说说你的理解。(生:我找到了“语塞”这个词,它在“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这句话中。读了这句话,联系前面的课文,乌塔问“中国的孩子也像她这样旅游吗”,我一时语塞,就是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乌塔的问题。)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好办法!

  生:我找到了“逻辑”。(课件显示有关语句,学生读语句) 我觉得不合逻辑, 就是不合道理,不合常规。

  师:了不起,能用换词法理解词意,你真聪明!看来,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读书,就会有所收获。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 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顺利游欧洲的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课文哪些自然段最能体现乌塔顺利 旅行的?(生:①课文的7 ~9 自然段。②具体写乌塔游玩的部分,以及中国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游玩的这两部分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蕴

  1. 品读语句,体味妙招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读读课文第7 ~9 自然段。把乌塔能顺利的独自旅行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文,画句,写感受。)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语句。(学生说出相关的语句。)

  师:(课件显示:她在家里就设计了路线和日程,)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有计划,工作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目标才明确,做事才能有条不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目标明确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板书:设计——路线 日程。)

  师:(课件显示: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有备无患。有困难才能得到救援。)

  师:是啊,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人无远虑,必有*忧。多么聪明的乌塔呀!(板书: 查询——电话号码。)

  师:(课件显示: 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 乌塔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向家里报个信,避免父母的牵挂。)

  师:多么懂事的乌塔呀!(板书:拨 寄 ——报个*安。)

  师:(课件显示: 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准备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 乌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生: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他人的风俗*惯,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②了解景点特色,游得更快乐;③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

  师:是的,各地的人情世故不一样。比如,有的中国游客到欧洲旅行,大声喧哗,引来了人们奇异的眼光。乌塔这样做有利于旅行。(板书: 阅读——有利旅行。)

  师:(课件显示: 自己打工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 自己打工挣旅费,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

  师:多么乖巧能干的乌塔呀!(板书:挣钱——减轻 锻炼)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个语段吧。(学生读语段。) 你们敬佩乌塔了吧!你们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赞赞她吗?(学生的赞扬要具体化。)

  师:考虑周到,准备充分,所以乌塔才能顺利游欧洲。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 联系实际,得到启迪

  师::同学们,你们有游玩或者做事,成功或失败的事例吗?先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课前,学生要收集资料。学生的讲述要作文化。)

  生1 :我学会了炒菜。我找来几个土豆, 放在水里洗干净后去掉皮,把土豆切成丝, 装在一个大碗里,又切了些葱。在妈妈的指导下, 我把锅放在煤气灶上,打开开关,倒了些油。油热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土豆丝倒入锅里,只听得“磁”的一声响,锅里变成了土豆丝的天堂。我拿起铲子,把土豆丝翻炒了几下,土豆丝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我急忙倒入配料——盐、酒、葱。过了一会儿, 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好香啊!”我说着,把烧好的土豆丝盛到碗里,放在餐桌上。

  生2 :一中的游泳池曾经有个小孩溺水身亡。我想这个小孩,可能是没有注意自己的游泳能力,可能没有做好热身运动,所以导致悲剧的发生。

  生3 :我学会了洗碗。 我 先把碗浸在水中,接着把洗洁精、抹布、铁丝网等准备齐全,然后系上围裙,最后卷起袖子。我使劲搓着、洗着,一遍,两遍……我终于把碗洗干净了。

  师:有没有考虑不周到,准备不充分而酿成事故的事例呢?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课件显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酿成事故的资料) ,请大家看看——

  1. 2005 年11 月8 日,一完小三年级学生李某午饭后来到学校教学楼三楼走廊上玩耍,他右脚跨在走廊的栏杆上,不慎失手坠落至一楼,头部严重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7 月6 日,两名小孩私自在德化南埕塔兜村一带溪里游玩,不慎落水身亡。据了解,两男孩是晋江人,16 岁,7 月5 日从晋江到德化看望母亲。7 月6 日8 :00 左右随母亲一行6 人骑摩托车到德化南埕塔兜村一带溪里游玩,两名小孩私自找来村民打渔的竹排玩水,不慎落水。8 :28 分,南埕镇**接报后,立即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派出所干警和会水性人员到现场搜救;县**总值班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县挂钩乡镇领导带领卫生、**、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即刻赶赴现场指导抢救。经过极力搜救,两位溺水男孩分别于9 :05 分和9 :45 分被打捞上来,经医护人员现场诊断,确认其已无生命迹象。

  3. 2009 年06 月12 日,河南省 苍台镇中心小学老师郭某,带领三十多名三年级学生到唐河边( 苍台镇西约一公里) 游玩,数名学生不慎相继落入水中。事发后,郭某当即跳入水中进行抢救,岸上的孩子则不停的呼救。听到叫喊声的附*村民纷纷赶来加入救人的行列。随后,当地**组织的救援人员也纷纷赶到现场。经过紧急救援,多名学生成功获救,其中四名学生则不幸沉入水中。老师郭某也在抢救上来两名学生后,终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身亡。

  3. 继续品读,深化启迪

  师:同学们,多么触目惊心的事例啊!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安全。2. 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功每一件事。)

  师:是不是因为安全的问题,我们就不去实践,而做温室里的小苗苗呢?(生:不是。)

  师: 我们来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句。)

  师: 同学们知道乌塔的话的意思吗?(生:1. 从电视和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不全面的。2. 我们只有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才能得到丰富的知识。)

  师:同学们,读了乌塔的话,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呢?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 )不经风雨,哪见彩虹。

  (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6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相信今后大家也会像乌塔一样,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师: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些名言吧。(读完下课。)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老师向大家推荐几篇文章:《勇敢独立的好少年》。希望同学们找来读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延伸。

  1、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之类。)

  2、向乌塔学*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中国,我们要让乌塔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中国呢?(20xx)。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一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提出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思考“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二、展示学*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读课文及生字新词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2、说说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5分钟)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讨论交流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教后反思】

  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始终把握了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抓住重点问题,重点开展讨论。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开展讨论,所谓纲举目张,带动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 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 (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3.日记一篇:(题目)从《乌塔》想到的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有爱心、独立、胆大心细、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乌塔》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乌塔》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学*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

  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如: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引导学生学*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设计这样的课外任务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活动中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作。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挠镅裕?煌牙肷?钍导剩?匝??险娴囟潦椋?险娴厮伎加幸桓鼋缍ā#?br>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水库小学

  曾芷燕)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生活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二)解决问题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7)

——由《乌塔》想到的_乌塔读后感500字实用五篇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我有许多感受。

  乌塔是一个德国小孩,她用了三年时间计划了一次欧洲旅行,所有费用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而且旅行过程中有着非常强的防范意识。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乌塔这种行为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国外的生活与我们国内大不相同,乌塔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中国,还是父母手心上的明珠。我觉得,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们从小便被父母千般万般的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连上个学还要家长每天车接车送。乌塔年仅14岁,就敢于自己一个人独自游历整个欧洲。我们的潜意识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做,也正是这种思想成功地造就了我们极强的依赖性。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中国还很少有人像乌塔一样勇敢。我们一般认为,这种行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却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所以很多家长是不会允许孩子去做这样的事的。其实不是事情有一点点危险就不去做了,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学会如何自护自救,这样的事为什么不能去做呢?

  中国很多家庭对孩子充满了溺爱,这不让做,那也不让做。“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所向金宠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如果像这诗里写的一样,总是把小鸟关在笼子里,虽能听到悦耳的鸣叫,但它永远也得不到应有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向乌塔学*,学*她自强自立的品质。

  这就是我读《乌塔》后最强烈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一课,文章主要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我觉得乌塔是一个自立意识极强还非常勇敢地孩子。相比之下,我和乌塔的自立意识,实在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我们和乌塔的自立意识会相差如此悬殊?是因为爸爸妈妈过于溺爱我们吗?错!是我们自己溺爱自己。

  乌塔去欧洲的经费都是她自己一点一滴挣出来的,而我们却有时做一个家务活也叫苦连天。乌塔的知识全是她自己读书学来的,而我们却闲暇时吃饱睡,睡好吃,无所事事,只等时光之刃架到脖子上时,才抓紧时间干正事。乌塔的准备是多么齐全,不像我们不是忘带这就是忘带那,让家长忙前忙后还是死活不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温室中的花朵虽然得到了温暖,但不经历风雨永远也长不大。阳光总在风雨后,翱翔于天空的雄鹰不也是抛掉恐惧,奋力一拼才能成为天空之王吗?乌云上也是有晴空的。那些在草原上被猛兽追赶的小兽心中只有“跑”字,只有拼搏,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可能,因为爱拼才会赢,这是胜利的关键……而我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不知何时能成为雄鹰,何时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我们都要向乌塔学*,我们也许不能独自游欧洲,但*时帮助做做家务,多看一些图书,和时间赛跑。生活和学*中多一份认真,少一份粗心;多一份勇敢,少一份胆小;多一份独立,少一份依赖;多一份付出,少一份索求……也许这一点很小很小,但收获却很大很大,因为这是我们灿烂辉煌人生中灿烂辉煌的一个开始。

  最*,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乌塔。讲述了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学完后,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乌塔才年仅14岁,竟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独自走偏中国”,我们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事;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独自游历欧洲”,那么,我们可能怀疑他是不是疯了。然而,在外国,这确是事实,外国孩子能自己独立生活,而中国孩子却不能。这说明中国和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中国,所以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都把我们捧在手心里,生怕我们受半点委屈,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挣钱。在家里,我们是个“娇娇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至少向妈妈要2元钱,用完了,继续要。

  外国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国的父母只让孩子把学*搞好,其余什么也不让干。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实际是爱,但却耽误了孩子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我们可以依赖父母,但是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只身一人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去闯荡,如果我们缺乏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为社会作贡献了。

  学完这篇课文,我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感到惭愧,惭愧我的依赖,惭愧自己不能像乌塔一样有主见。今后,我一定要学*乌塔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今年,我们语文课本,第二十七课是用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来命名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她用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次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其中,她每个周末都去帮餐馆或者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和到别人家当保姆挣取旅游费;她还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向父母报*安,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从这几点,可以感受到乌塔是一个自力更生和测划心强的小女孩。也许,这就是父母让她独自去的理由。可是,如果同样有准备这么充分的中国小孩子,真的能像她一样独自游历欧洲吗?

  中国的父母不是一口咬定一起去,不然就不准走;就是甜言蜜语地把孩子骗回来,说不去可以留在家里吃大餐啊、每月的零花钱可以多十块啊……说到底,根本不想让孩子单独迈出家门就是啦!

  *时在家里,父母总是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什么事情都帮我们收拾地井井有条,就算我们自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父母也会说我们是家里的宝贝,只要安心学*就可以了;或者是:宝贝,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还是我们来做吧。每时每刻都把我们照顾地无微不至。可乌塔不也是家里的宝贝吗?为什么她却能独自游历欧洲?难道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爱她吗?他们当然也爱,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才会从小培养孩子,让他们变得独立,他们长大才能自力更生……

  同学们!请问你们是愿意当笼中的小鸟?还是在暴风雨中顽强生存的雄鹰?父母啊!请收回你们温暖的双臂,让我们从小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最*,我们学了一片课文,叫《乌塔》。主要讲的是:“我”去罗马游玩,在青年旅馆认识了一位叫乌塔的小姑娘。通过“我”与乌塔的对话,让“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自理的女孩。他独自一人来罗马,令“我”十分惊讶。

  我非常羡慕乌塔。因为她才十四岁,就已经去了法国、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地。而且,游览了这么多山山水水,旅费一定很多,而乌塔的旅费是自己一点一点挣来的。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去餐馆或是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到别人家里照顾小孩……而不是向父母伸手索要。反观,我们中国的孩子就好像是一朵温室里的花,父母怕风吹雨打,便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中国的儿童好像只会学*,正如《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中国的父母呢孩子想出去走走都不行。中国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不让他们干涉除学*以外的任何事情;外国家长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让他们自己试着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我的父母允许我独自一人去旅游,我就要提前设计好旅行计划,像乌塔一样挣旅费。这样,我就能开心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实现梦想。当然,这一切不能凭空想,还是需要自己去努力。

  我觉得,乌塔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很有道理。不能总是从电视或书本中看世界,要身临其境,才能亲自看到世界的美。

  父母给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我真想对中国的家长说:“放手吧,给我们一片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吧!”


乌塔说课稿合集五篇(扩展8)

——读《乌塔》有感--爱(精选五篇)

  在*些天里,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他讲的是:乌塔自己一个人去环游世界。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做事认真、有计划、独立性强、富有青春活力、有孝心、有爱心、勇敢、懂得勤俭的小姑娘。我被无她那善良、大胆、有恒心的好品质所感动了。

  可是,当我读到接*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像你这样的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你们,会带你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你们一个人出远门。”我深受感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为什么外国孩子都可以自己远游?而我们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

  当然像这样的孩子不只我一个,每天家长们只知道逼着孩子们写作业,做练*题……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就像我在家里想做一点家务,可是妈妈却心疼我,不让我做,这是一样的道理。

  就在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上学不久就发现,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了,因为他在小时候,妈妈就娇生惯养他,直到现在都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他只能辍学回家,先学会自立生活再来上学。

  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来吧,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今天读了《乌塔》一文,使我浮想联翩。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的故事。

  她自己打工挣钱立志独自一人游遍欧洲,整个旅行前的计划和路线,以及旅途中遇险措施等,都是由她自己亲手设计的。她享受着冒险带来得刺激,欣赏着沿途各国美丽的风景。她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我感到乌塔有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乌塔父母给于乌塔的支持和鼓励,才能使乌塔具有一人游欧洲的能力和勇气。而我们的父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呵护着我们。

  对我们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务事全由父母承包,我们的主要任务只有学*。我们成了“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出门全由父母“护驾”,就象温室里的豆芽没有经历过风雨。我们学到知识的途径只有书本和课堂。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生活,远离了伙伴。同样是充满天真,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孩子,却截然不同。乌塔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乌塔亲自“品”生活的酸甜苦辣,“尝”遍人生百味。锻炼乌塔,要具有独立生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像笼中待飞的小鸟,渴望着蓝天;乌塔像苍穹下自由翱翔的雄鹰,搏击着长空。同样是爱,爱的方式却不同。关心是爱,严厉是爱,但爱的最高境界是理解和支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乌塔是幸运的,而我们却……哎!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前几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14岁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的最后针对德国家庭和中国家庭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怎么才好似爱孩子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我们呵护备至,有时间就陪我们出去玩儿,要什么买什么。我们天天生活在爸爸妈妈温暖的羽翼之下,无忧无虑。但是,通过文章的介绍,使我知道了,在德国那里就不同了,14岁的女孩就开始了独自一人周游世界了。可在中国,14岁的孩子还在家里做小皇帝,小公主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同样都是14岁,可中间有着这么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疑惑不解。这几天,我经过反复思索,终于解开了这个迷。因为在中国,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家长的怀抱中,缺乏独自自主的能力,渐渐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的心理。这样虽然看似幸福,却没有自己的天空和自己的自由。而在德国,孩子们就养成了独自的意识,而且敢于实践,父母则更像他们朋友和支持者。所以正是由于两国家庭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才使中国的孩子和德国的儿童之间存在这样大的差距。

  小朋友们,我们也行动起来吧,不要在当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要敢于去做天空翱翔的雄鹰,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说的是德国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游历欧洲的事情,让我感受很多。

  乌塔只不过是一个14随的小姑娘,就有胆量独自一人游历整个欧洲,乌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从这可以看出,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很强的,乌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养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的。

  反观我自己,一个14岁的大男孩了,连独自出远门的经历都没有,而我的父母,也万万不放心我独自出远门的。

  通过这一对比,我和乌塔、我父母和乌塔父母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我父母和乌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事无巨细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过问,任何事情都要帮我做——除了学*,还从来不让我一个人出远门。

  他们这样对我的原因,无非就是溺爱,怕我受到伤害。但是我想说,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这种溺爱过头了,你们的过于溺爱、对我的过于干涉,让我失去了自主意识,缺少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让我变得懒惰。

  你们要知道,雏鸟在学会飞行前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小树在成长时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打击,阳台上的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鸟笼里的金丝雀飞不到蔚蓝的天空,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赏,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

  亲爱的家长,我明白你们对孩子的关爱,可是,如果您爱孩子,就让我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放开束缚我们的双手,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