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0-03 00:00:00 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乐趣,总结学*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爱护钱币,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

  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 认识1元人民币

  ①认识1元纸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

  请学生上前交流。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让学生仔细看屏幕上的1元人民币,说说自己在上面还看到了些什么。

  当学生指出**时,指出:**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我们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并对人民币上的盲文进行解释。

  看完正面,再仔细观察反面,指出少数民族的文字。

  根据学生对1元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在小信封中找出1元人民币,并举起。

  ②认识1元硬币

  发现有的学生举起的是1元的硬币。此时课件出示1元硬币。提问:这是1元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元的硬币证明写着1、元。

  此时提问:同样是1元人民币。(指1元纸币)这是什么做成的?

  指出:纸做的人民币我们可以叫他纸币。

  (指1元硬币)那这个金属做成的硬硬的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叫他硬币。

  ③课件出示旧版1元,这是1元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介绍:这也是1元,不过这是旧版的1元纸币,我们现在很少用了。

  2.认识1角

  提问:小朋友,看,这里还有一张1元纸币(出示1角纸币)

  哦?有不同意见?

  师:这里也有1啊,怎么不是1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是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原来这是1角啊,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同样有数字1,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了。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民币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还要看看他的单位是多少。

  (课件展示1角硬币)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角的纸币,瞧,这是1角的硬币,上面写着一个很大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角。

  3.认识其他人民币

  谈话:刚才,我们在课件听了一首歌叫做:一分钱。那你们能在刚才的粉色信封里找出1分钱吗?找到的请举起来。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指指哪个是一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圈出一分的“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指1分)这是一分,那这是多少?(指2分)这个呢?(指5分)圈出三枚分币。这三枚硬币的单位都是分。

  下面谁来做小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其他的各是多少钱?(学生上台指出)。

  4.分一分

  谈话: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

  开始分类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要求:两人为一组,还是拿刚才粉色信封里面的人民币,自己分分类,同桌两个人可以轻声的讨论。开始吧!

  巡视分类情况。请学生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课件出示学生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机会较多,通过分组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或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这一活动。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介绍,人民币的认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重点介绍1元的纸币和硬币,并讲述人民币的一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规范对人民币的认识,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三种,在确定人民币的面值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也要注意它的单位。在学生认识了1元和1角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看数字和单位的方法,自主认识其余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4.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①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课件

  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逛逛,好吗?瞧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在买文具呢!

  他们啊想买一本练*本,小朋友帮他们找找,一本练*本多少钱呢?

  请小朋友听仔细了:小红买一本1元的练*本,只付了一张纸币。

  小明买一本1元的练*本,却付了10张纸币。

  这是怎么回事?

  10角能买到一本1元的练*本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出示等量关系:1元=10角。

  老师这有个小练*考考大家?

  (出示: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②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猜测

  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出示)

  明确:1角=10分

  谈话: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玩一个换钱游戏。

  听好游戏规则:老师拿出一些钱,你们看看刚才的小信封里的钱哪个可以和老师换,交换的条件是你和老师两个人都不吃亏。

  课件出示:两张五角。谈话:用什么和老师交换呢,请你举起来。说说为什么?(出示两枚5分,五张2角,五枚2分,十枚1角。)

  换钱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请同桌两个人,左边的同学拿信封,右边的同学把钱放进信封里,比比哪组同桌装的最快。

  总结:刚才在换钱的时候,我们只要凑满10角发现就能换1元了,凑满10分就是1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创设几个小朋友买一本1元的练*本的不同付法,让学生思考,几种方法是否都可以,从而明确1元=10角,两个五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在学生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时,不免会想到,角和分之间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再集体数,加深映像。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出示小青的储蓄罐。

  *时爸爸妈妈会给你们零花钱吗?

  有了零花钱,我们可不能乱花,瞧,这个小朋友小青,她就把零花钱存进了猪猪储蓄罐里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第一次小青存入了4枚硬币:(出示5角、1角、1角、1角)你知道小青第一次存进了多少钱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二次小青又存入了一枚硬币:(课件出示1元)第二次存进了多少钱?

  那你知道小青两次一共存进了多少钱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当我们发现答案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成几元几角。

  那如果第二次小青存入的不是1元的硬币,而是两张五角的纸币,那你知道她两次存入了多少钱吗?

  如果第二次存入的是10张一角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到今天认识的人民币,组合起来能组成很多面值,并且让学生学会说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要说成几元几角。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让学生替换组合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节约用钱的意识。】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买邮票

  小华上了一年级,非常想念他幼儿园时的好朋友,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朋友,信寄出去之前,我们都知道要贴上邮票。

  小华要买一张1元2角的邮票,这可把他难住了,1元2角怎么付呢?你能帮帮他吗?

  请小朋友把信封2中的人民币摆一摆。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最后课件展示总结四种不同摆法。

  师:你们帮助了小华解决了一个难题。小华现在终于可以把信寄给他的好朋友。,真是要谢谢你们呢。

  ②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购物了,想去吗?

  看文具超市有那么多的文具。

  老师给你们每人1元钱,要你们每人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

  说说你们想买哪些东西?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付币,体现策略的多样化。二是借此引出用1元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的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1元2角的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全课总结

  出示不同国家的钱币,使学生知道,除了人民币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钱币,拓展学生视野。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

  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xx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

  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5角,要找回多少钱?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哪几样?如果买两样,可以怎么买?

  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这一环节的安排呼应开头.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乐趣,总结学*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爱护钱币,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

  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 认识1元人民币

  ①认识1元纸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

  请学生上前交流。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让学生仔细看屏幕上的1元人民币,说说自己在上面还看到了些什么。

  当学生指出**时,指出:**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我们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并对人民币上的盲文进行解释。

  看完正面,再仔细观察反面,指出少数民族的文字。

  根据学生对1元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在小信封中找出1元人民币,并举起。

  ②认识1元硬币

  发现有的学生举起的是1元的硬币。此时课件出示1元硬币。提问:这是1元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元的硬币证明写着1、元。

  此时提问:同样是1元人民币。(指1元纸币)这是什么做成的?

  指出:纸做的人民币我们可以叫他纸币。

  (指1元硬币)那这个金属做成的硬硬的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叫他硬币。

  ③课件出示旧版1元,这是1元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介绍:这也是1元,不过这是旧版的1元纸币,我们现在很少用了。

  2.认识1角

  提问:小朋友,看,这里还有一张1元纸币(出示1角纸币)

  哦?有不同意见?

  师:这里也有1啊,怎么不是1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是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原来这是1角啊,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同样有数字1,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了。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民币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还要看看他的单位是多少。

  (课件展示1角硬币)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角的纸币,瞧,这是1角的硬币,上面写着一个很大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角。

  3.认识其他人民币

  谈话:刚才,我们在课件听了一首歌叫做:一分钱。那你们能在刚才的粉色信封里找出1分钱吗?找到的请举起来。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指指哪个是一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圈出一分的“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指1分)这是一分,那这是多少?(指2分)这个呢?(指5分)圈出三枚分币。这三枚硬币的单位都是分。

  下面谁来做小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其他的各是多少钱?(学生上台指出)。

  4.分一分

  谈话: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

  开始分类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要求:两人为一组,还是拿刚才粉色信封里面的人民币,自己分分类,同桌两个人可以轻声的讨论。开始吧!

  巡视分类情况。请学生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课件出示学生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机会较多,通过分组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或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这一活动。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介绍,人民币的认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重点介绍1元的纸币和硬币,并讲述人民币的一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规范对人民币的认识,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三种,在确定人民币的面值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也要注意它的单位。在学生认识了1元和1角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看数字和单位的方法,自主认识其余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4.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①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课件

  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逛逛,好吗?瞧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在买文具呢!

  他们啊想买一本练*本,小朋友帮他们找找,一本练*本多少钱呢?

  请小朋友听仔细了:小红买一本1元的练*本,只付了一张纸币。

  小明买一本1元的练*本,却付了10张纸币。

  这是怎么回事?

  10角能买到一本1元的练*本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出示等量关系:1元=10角。

  老师这有个小练*考考大家?

  (出示: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②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猜测

  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出示)

  明确:1角=10分

  谈话: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玩一个换钱游戏。

  听好游戏规则:老师拿出一些钱,你们看看刚才的小信封里的钱哪个可以和老师换,交换的条件是你和老师两个人都不吃亏。

  课件出示:两张五角。谈话:用什么和老师交换呢,请你举起来。说说为什么?(出示两枚5分,五张2角,五枚2分,十枚1角。)

  换钱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请同桌两个人,左边的同学拿信封,右边的同学把钱放进信封里,比比哪组同桌装的最快。

  总结:刚才在换钱的时候,我们只要凑满10角发现就能换1元了,凑满10分就是1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创设几个小朋友买一本1元的练*本的不同付法,让学生思考,几种方法是否都可以,从而明确1元=10角,两个五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在学生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时,不免会想到,角和分之间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再集体数,加深映像。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出示小青的储蓄罐。

  *时爸爸妈妈会给你们零花钱吗?

  有了零花钱,我们可不能乱花,瞧,这个小朋友小青,她就把零花钱存进了猪猪储蓄罐里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第一次小青存入了4枚硬币:(出示5角、1角、1角、1角)你知道小青第一次存进了多少钱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二次小青又存入了一枚硬币:(课件出示1元)第二次存进了多少钱?

  那你知道小青两次一共存进了多少钱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当我们发现答案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成几元几角。

  那如果第二次小青存入的不是1元的硬币,而是两张五角的纸币,那你知道她两次存入了多少钱吗?

  如果第二次存入的是10张一角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到今天认识的人民币,组合起来能组成很多面值,并且让学生学会说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要说成几元几角。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让学生替换组合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节约用钱的意识。】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买邮票

  小华上了一年级,非常想念他幼儿园时的好朋友,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朋友,信寄出去之前,我们都知道要贴上邮票。

  小华要买一张1元2角的邮票,这可把他难住了,1元2角怎么付呢?你能帮帮他吗?

  请小朋友把信封2中的人民币摆一摆。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最后课件展示总结四种不同摆法。

  师:你们帮助了小华解决了一个难题。小华现在终于可以把信寄给他的好朋友。,真是要谢谢你们呢。

  ②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购物了,想去吗?

  看文具超市有那么多的文具。

  老师给你们每人1元钱,要你们每人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

  说说你们想买哪些东西?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付币,体现策略的多样化。二是借此引出用1元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的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1元2角的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全课总结

  出示不同国家的钱币,使学生知道,除了人民币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钱币,拓展学生视野。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

  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xx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

  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5角,要找回多少钱?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哪几样?如果买两样,可以怎么买?

  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这一环节的安排呼应开头.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篇

  一、背景介绍

  人民币(俗称钱)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已有一些认识,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学生的认识还只是浮于表面。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的数学兴趣,这堂课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课前带着部分学生去商场,看商品特别是文具的价格,购买了一些不同的文具,并把整个过程拍成了录像,在课堂上结合其他活动,适当使用录像,发现效果不错。

  二、案例描述

  教学前我在商场拍了一组本班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录像,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参与拍摄录像,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边看边议论。这时我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买文具需要什么?”学生纷纷抢着说:“钱!”“钱!”

  我接着问:“钱币的种类很多,你们见过哪几种钱币?”孩子们七嘴八舌:人民币、美元、港币、英镑……

  我趁热打铁:“我们新*的钱币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去文具店买你们最喜欢的文具,好吗?”

  “老师,我会认!”

  在调起学生胃口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说:“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你们谁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认这些钱?”孩子们一看到真钱,一下子兴奋了,争先恐后地叫起来:“老师,我会。”“老师,我来。”……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使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本来事先打算领着同学们一起认一认,说一说的,看样子这样不行,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认识,都想说,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给你们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呢?”然后每组各发两套不同面额的模拟人民币,各小组的同学拿的拿、认的认、摸的摸、说的说,我走到各组去听一听,嗬,还真行,从人民币的面额到图案、从字样到怎样辨真假,都说得头头是道,一位*时爱动脑筋的学生拿着一个1元的硬币说:“这是1元钱,正面是数字1元和汉语拼音1元,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案……”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这样通过交流,互补、互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老师,我会分!”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呢?我想放手试一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两套人民币进行整理分类,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想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法,他们有的找,有的摆放,分出一种后,又试着另一种分法……当时,看到学生那种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学*氛围,我也被感染了。在汇报时,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们组把都是‘1’的分成一类,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类;都是‘5’的分一类……

  有的学生不服气地说:“老师,我们认为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更简单一些。”

  另一组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是分新版和旧版的两类。”

  有一组在一边终于沉不住气了,“老师,我们组也有很多种分法,不过我们认为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把有“元”的分一类,有“角”的分一类,有“分”的分一类,这样更合理一些。”

  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边说边示范,把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吸引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了。在讨论不同的分法后,我说:“你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种分法最实用、最合理呢?”经过讨论,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币分类最好,然后引导学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币整理分类,并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老师,我能行!”

  见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逐步深入,紧接着我有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拟好的一个文具店,有各种学生喜欢的文具并标明价格,比如:铅笔每支5角,橡皮每块1元,文具盒每个6元5角,刨笔刀每个12元3角……

  “小朋友,咱们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们班招聘一批营业员,谁愿意应聘?”

  一只只小手齐刷刷举起来。

  “营业员可不容易当,算错了账,你可要赔的。”我开玩笑地说。

  “老师,我能行。”几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着孩子急切的样子,实在无法确定录取谁,只好对他们说大家轮流来当。几个“营业员”走到文具店前,当场穿上我事先准备好的“营业员”服饰,准备“工作”。其他学生跃跃欲试,想去买文具,这时我提出要求说:“你最想买哪两种文具?应该付多少钱?怎样付这些钱?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一起合计合计,然后拿好钱排队去买?”学生一听,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在商量好后,一名名“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模拟柜台购买文具。

  “顾客”1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买一把尺子8角,一支铅笔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顾客”2说:“老师,我买了1支圆珠笔1元,一个铅笔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给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营业员”,走到旁边观察,这时一个“顾客”给他10元,要买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顾客”们买得清清楚楚,“营业员”们卖得明明白白。正当同学们买卖热烈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狠心打断同学们,说:“你们周末可以去商场帮妈妈买一些日用品,写一篇数学日记。”

  三、案例反思

  1、创设“愤悱”氛围,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本课教学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购物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学*内容,随后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了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买文具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数学的原动力。

  2、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体验自主探究学*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数学知识的学*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我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购物方法,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对于学生“出格”的回答不会因为不合自己的预想而轻易否定,而是相信学生,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学*的能力——“我会学”

  在学生有了数学学*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给学生准备了钱箱、信封等。学生从钱箱中找钱、亲自动手分一分,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系统认识,在不停的活动中、游戏中将已有的经验数学化、系统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4、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探究学*的成果——“学有用”

  在有趣的买卖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付钱、找钱及加减计算等活动,还能及时处理购物时发生的简单情况,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从上述案例中我体会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以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性。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知识,这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与热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全班36人*均分成4组,各组围坐在一起。在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我都给予了肯定。整个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操作活动和欣赏中初步体验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制作了超市购物的相关课件,准备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有关人民币的图片。一幅幅各民族人物的头像图,一张张名山大川的图片,各种符号……给数学课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小小的人民币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结合,在这里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渗透了文化交流。这个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增加了数学鉴赏的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

  四、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节课的又一主题。

  根据学*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第4页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

  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

  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

  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第4页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第4页

  一、背景介绍

  人民币(俗称钱)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已有一些认识,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学生的认识还只是浮于表面。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的数学兴趣,这堂课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课前带着部分学生去商场,看商品特别是文具的价格,购买了一些不同的文具,并把整个过程拍成了录像,在课堂上结合其他活动,适当使用录像,发现效果不错。

  二、案例描述

  教学前我在商场拍了一组本班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录像,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参与拍摄录像,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边看边议论。这时我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买文具需要什么?”学生纷纷抢着说:“钱!”“钱!”

  我接着问:“钱币的种类很多,你们见过哪几种钱币?”孩子们七嘴八舌:人民币、美元、港币、英镑……

  我趁热打铁:“我们新*的钱币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去文具店买你们最喜欢的文具,好吗?”

  “老师,我会认!”

  在调起学生胃口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说:“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你们谁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认这些钱?”孩子们一看到真钱,一下子兴奋了,争先恐后地叫起来:“老师,我会。”“老师,我来。”……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使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本来事先打算领着同学们一起认一认,说一说的,看样子这样不行,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认识,都想说,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给你们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呢?”然后每组各发两套不同面额的模拟人民币,各小组的同学拿的拿、认的认、摸的摸、说的说,我走到各组去听一听,嗬,还真行,从人民币的面额到图案、从字样到怎样辨真假,都说得头头是道,一位*时爱动脑筋的学生拿着一个1元的硬币说:“这是1元钱,正面是数字1元和汉语拼音1元,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案……”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这样通过交流,互补、互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老师,我会分!”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呢?我想放手试一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两套人民币进行整理分类,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想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法,他们有的找,有的摆放,分出一种后,又试着另一种分法……当时,看到学生那种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学*氛围,我也被感染了。在汇报时,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们组把都是‘1’的分成一类,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类;都是‘5’的分一类……

  有的学生不服气地说:“老师,我们认为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更简单一些。”

  另一组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是分新版和旧版的两类。”

  有一组在一边终于沉不住气了,“老师,我们组也有很多种分法,不过我们认为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把有“元”的分一类,有“角”的分一类,有“分”的分一类,这样更合理一些。”

  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边说边示范,把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吸引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了。在讨论不同的分法后,我说:“你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种分法最实用、最合理呢?”经过讨论,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币分类最好,然后引导学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币整理分类,并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老师,我能行!”

  见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逐步深入,紧接着我有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拟好的一个文具店,有各种学生喜欢的文具并标明价格,比如:铅笔每支5角,橡皮每块1元,文具盒每个6元5角,刨笔刀每个12元3角……

  “小朋友,咱们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们班招聘一批营业员,谁愿意应聘?”

  一只只小手齐刷刷举起来。

  “营业员可不容易当,算错了账,你可要赔的。”我开玩笑地说。

  “老师,我能行。”几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着孩子急切的样子,实在无法确定录取谁,只好对他们说大家轮流来当。几个“营业员”走到文具店前,当场穿上我事先准备好的“营业员”服饰,准备“工作”。其他学生跃跃欲试,想去买文具,这时我提出要求说:“你最想买哪两种文具?应该付多少钱?怎样付这些钱?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一起合计合计,然后拿好钱排队去买?”学生一听,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在商量好后,一名名“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模拟柜台购买文具。

  “顾客”1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买一把尺子8角,一支铅笔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3篇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52—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上的“做一做”,练*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思想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买东西要花钱,钱也就是人民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请教,也可以查找课外书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学生汇报)(尽情地让学生发挥)

  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但每个同学了解的知识又是不完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学*新课

  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1、教学例1,认识“分”币。

  师:请从分币中分别找出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硬币正反面图案。) 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以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得出结论: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

  2、教学例2,认识“角”币。

  让学生拿出10分,并说说自己的拿法。(有的同学拿了10个1分,有的拿了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

  说明:10分就是1角,10分既可以换成一枚1角硬币,也可以换成一张1角纸币(电脑演示)。教师板书:1角=10分

  角币除了有1角外,还有哪些?你怎样区分2角、5角?5角硬币你认识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电脑演示各种角币图案。) 指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3页例2的填空,了解角币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同桌同学互相兑币。

  3、教学例3、例4、认识“元”币

  让学生拿出10角,同桌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说一说元币的图案。板书:1元=10角 告诉学生“元”同样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巩固练*

  1、做一做。

  2、拿出指定的钱数,看谁拿的对、拿的快,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3、独立完成练*第1、2题。

  四、模拟购物

  电脑演示小小商店的商品及其价格,学生选出最佳、最合理的方案,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珍惜爸爸妈妈劳动成果的教育。

  五、为什么人民币中没有以3、4、6、7、8、9作数的钱呢?了解纸币两面各是什么图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角——→1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把人民币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看到它,你马上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管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很多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说了半天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 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好吗?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是多少钱?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3、生汇报 。

  4、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5、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代表咱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

  6、出示50元、100元,这些大额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这么多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演示课件)

  (二)整理分类

  1、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桌子上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呀,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

  2、汇报: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以上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

  ①纸的软硬 ②单位③颜色 ④纸的大小

  师:你们真有数学眼光,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整理好,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又会动手又会动脑,这样下去你们会更聪明的。

  刚才,你们有的小组是把这些人民币按元、角、分来分类整理的,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

  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呀?板书:元、角、分

  3、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我么起来认一认以角为单位的┉以分为单位的┉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发现别看你们年龄小,你们的本领可真高,那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吗?

  1、现在谁愿意把我这一元钱给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钱,帮老师这个忙?

  (10个1角;2个5角;5个2角┉┉)

  2、通过换钱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元=10角(齐读)

  3、这就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角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赶紧参加换钱的游戏,听要求:六个人一组,组长拿出一角钱,其他同学用分币和他交换,看哪组方法多。

  4、说说你们是怎么换的?通过这回你们之间换钱,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1角=10分(读)

  四、巩固应用

  1、前面我们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那你们会用它买东西吗?谁自己用钱买过东西?(生介绍)你们这么棒,我可要考一考大家。看,这有几件你们喜欢的商品,谁来读一读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2、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买什么?怎么买?

  ①如果你想好买什么就准备好钱。

  ②谁愿意把你买的东西怎样付钱跟大家说一说?

  ③买这样东西还可以怎样付钱?

  ④要付10元我应找你多少钱?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总结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 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4.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评析:练*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本领到周围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的价值。]

  总评

  本课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这节课我执教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数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智障儿童,缺乏社会经验,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了解。培智四年级学生学*了1—10数序知识,但还没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本节课主要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

  2、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和商品功能,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懂得勤俭节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兑换,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认知、活动、练*、总结四个阶段。在认知阶段,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掌握1元=10角。本课活动设计了“买票乘车,买门票,购物”三个环节。“买票乘车”环节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认识1元;“买门票”环节使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购物”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体会人民币的币值和商品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本课的练*设计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练*使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在认识人民币上的**图案,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在学*人民币单位时,要懂得节约不浪费;在实践活动时,教育学生要友好合作,文明购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这节课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老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有钱的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零花钱的用处。随机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的教育,揭示课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找准学生最*发展区,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接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这么多不同人民币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之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1以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为参照,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2把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分分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情景一:老师这里有1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它吗?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1元=10角。

  2、创设情境二:桌上还有一颗标价1角的幸运星,请你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它。然后说一说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小结1角=10分

  3、游戏活动:换钱(投影仪出示)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

  1张1角的可以换( )个2分,还可以换( )个5分;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还可以换( )张2角

  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1、每组选一名“超市经理”。

  2、“经理”介绍商品。

  3、学生自由购物。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努力。

  一、说教材

  新课标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课标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之把所要学*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用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教材要求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合集五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