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 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的自信心。

  (3) 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人民币了,大家也谈了一些自己购物的经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购买这三件商品要用哪张人民币。(课件出示)两角橡皮,一角铅笔、五角转笔刀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我们已经找到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你能猜一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角能换几个一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认识人民币

  1 元

  2 角

  1元=10角

  5 分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即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断引领学生以“数学现实”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五、教具、学具准备

  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

  A、认识人民币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

  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人民币的特点,懂得如何去区别不同的人民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合作学*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与人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

  1、师生互换

  ⑴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⑵师:刚才王老师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叫我找一位同学帮他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王老师的忙?(同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2、学生间进行换钱游戏。(四人一小组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钱游戏。)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教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换钱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填空(做一做第1题)

  (学生填好后汇报)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会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针对本节课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共同评价,能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接*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新课程特别强**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第三个片段:

  【片段三】

  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变商人,拿出8—10样小文具,报出买入价,让学生重新开价还价,模拟社会上讨价还价情形,另外学生可帮老师拿主张,决定能不能卖。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精明起来。

  我对片段三进行了尝试。很明显,活动准备起来简单多了。而且:①活动时间短,前面基础知识能够得以巩固。②由于能够还价。且说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学生参与积极性特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③学生参与了还价,成交后的成功,可使学生自信起来,精明起来。④有利于学生早一点适应社会生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比片段二的死板购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无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学生成交,未成交者课后有失落感。②活动结束时的一两样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学生急于收获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卖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还会价格大涨。如在试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笺,因为是最后一桩买卖了,火爆场面也出现了,价格从1元一直炒到了7元。这样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师一时会陷入难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个利多弊少(或无)的教学活动呢?一场以“购物讨论”为主题的教学片段(即上详写教学片段)产生了。

  5分钟左右时间,购物大讨论:几种不同款式,不同价格的同一类商品,让学生说说会买哪一种,不会买哪一种,并简单说说想法,师生讨论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教会学生自己生活。

  着实说,这个教学片段的试教,真让我兴奋和激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效太大了。孩子们每一个有理有据的回答都是一个生动的学*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学,也可以是教师导学。在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买哪一个”“不买哪一个”的抉择,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能经历如此的设计过程,是第一轮新课程培训时一位专家的几句共勉语激励了我。现不妨转献于此:“我们参加课改的教师应该有一点研究的意识!有一点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罢休的气势!”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若能每学期深入地反思一、两节课,感悟些教学理论和经验,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会提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

  (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 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 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

  3、 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

  5、 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 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7、 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

  8、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

  9、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惯】

  (二)、人民币的进率。

  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示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的付法,领会10分就是1角。)

  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角=10分

  考考大家:

  2角=( )分 5角=( )分 9角=( )分

  10分=( )角 40分=( )角 90分=( )角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

  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1角、2角、5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

  a)学生上来演示付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1元=10角。

  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

  b)通过1元=10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元=?角 8元=?角 20角=?元 70角=?元……

  4、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请你想一想,1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5、通过学*,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那些商品?

  3、 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2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20元。

  4、 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 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 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的自信心。

  (3) 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人民币了,大家也谈了一些自己购物的经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购买这三件商品要用哪张人民币。(课件出示)两角橡皮,一角铅笔、五角转笔刀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我们已经找到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你能猜一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角能换几个一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认识人民币

  1 元

  2 角

  1元=10角

  5 分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即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断引领学生以“数学现实”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五、教具、学具准备

  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

  A、认识人民币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

  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人民币的特点,懂得如何去区别不同的人民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合作学*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与人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

  1、师生互换

  ⑴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⑵师:刚才王老师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叫我找一位同学帮他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王老师的忙?(同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2、学生间进行换钱游戏。(四人一小组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钱游戏。)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教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换钱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填空(做一做第1题)

  (学生填好后汇报)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会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针对本节课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共同评价,能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接*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新课程特别强**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第三个片段:

  【片段三】

  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变商人,拿出8—10样小文具,报出买入价,让学生重新开价还价,模拟社会上讨价还价情形,另外学生可帮老师拿主张,决定能不能卖。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精明起来。

  我对片段三进行了尝试。很明显,活动准备起来简单多了。而且:①活动时间短,前面基础知识能够得以巩固。②由于能够还价。且说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学生参与积极性特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③学生参与了还价,成交后的成功,可使学生自信起来,精明起来。④有利于学生早一点适应社会生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比片段二的死板购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无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学生成交,未成交者课后有失落感。②活动结束时的一两样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学生急于收获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卖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还会价格大涨。如在试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笺,因为是最后一桩买卖了,火爆场面也出现了,价格从1元一直炒到了7元。这样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师一时会陷入难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个利多弊少(或无)的教学活动呢?一场以“购物讨论”为主题的教学片段(即上详写教学片段)产生了。

  5分钟左右时间,购物大讨论:几种不同款式,不同价格的同一类商品,让学生说说会买哪一种,不会买哪一种,并简单说说想法,师生讨论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教会学生自己生活。

  着实说,这个教学片段的试教,真让我兴奋和激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效太大了。孩子们每一个有理有据的回答都是一个生动的学*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学,也可以是教师导学。在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买哪一个”“不买哪一个”的抉择,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能经历如此的设计过程,是第一轮新课程培训时一位专家的几句共勉语激励了我。现不妨转献于此:“我们参加课改的教师应该有一点研究的意识!有一点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罢休的气势!”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若能每学期深入地反思一、两节课,感悟些教学理论和经验,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会提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

  (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 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 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

  3、 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

  5、 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 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7、 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

  8、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

  9、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惯】

  (二)、人民币的进率。

  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示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的付法,领会10分就是1角。)

  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角=10分

  考考大家:

  2角=( )分 5角=( )分 9角=( )分

  10分=( )角 40分=( )角 90分=( )角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

  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1角、2角、5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

  a)学生上来演示付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1元=10角。

  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

  b)通过1元=10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元=?角 8元=?角 20角=?元 70角=?元……

  4、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请你想一想,1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5、通过学*,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那些商品?

  3、 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2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20元。

  4、 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 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储蓄罐,乘车付钱,买东西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谈话,说话。

  2、认识活动:介绍、整体认识。

  3、探究元角:1元=10角→进一步认识元与角的关系→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金元宝)

  学生:金元宝、储蓄罐

  教师:看到金元宝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教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教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教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 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那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

  让学生自由说

  三、探索1元=10角

  1、小朋友们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学生自己上前,把自己的拿的钱粘贴在小黑板上:

  1元 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8个1角

  3个2角4个1角

  多付找回 (展示学生付钱的一个过程)

  师: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

  师:那10角等于几元?

  (课件展示:1元=10角,10角=1元)

  4、 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同时也知道了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换钱的题目:

  课件展示:图片形式: 2角能换( )个1角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

  1元能换( )张5角

  1元能换( )张2角

  5角能换( )张1角和( )张2角

  师生共同校验结果。

  重点对5角能换几张2角和几张1角3种方法进行分析。

  四、买东西

  教师:人民币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人民币的作用也很大的,我们经常要用钱去购买一些东西,这是一些商品(课件展示),每个商品都

  有价格,如果你有一元钱,你会买些什么?你是怎么买的?

  铅笔(1角)

  橡皮(2角)

  剪刀(3角)

  尺(5角)

  棒冰(1元)

  你可以悄悄的把你想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 。

  再汇报。

  五、小结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为接下来学*&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 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 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 多媒体展示交流

  3) 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 (菁华5篇)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

  1)看汉字;

  2)看数和汉字;

  3)看数字。

  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面图形的特征,感知*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其*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菁华5篇)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乐趣,总结学*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爱护钱币,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

  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 认识1元人民币

  ①认识1元纸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

  请学生上前交流。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让学生仔细看屏幕上的1元人民币,说说自己在上面还看到了些什么。

  当学生指出**时,指出:**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我们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并对人民币上的盲文进行解释。

  看完正面,再仔细观察反面,指出少数民族的文字。

  根据学生对1元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在小信封中找出1元人民币,并举起。

  ②认识1元硬币

  发现有的学生举起的是1元的硬币。此时课件出示1元硬币。提问:这是1元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元的硬币证明写着1、元。

  此时提问:同样是1元人民币。(指1元纸币)这是什么做成的?

  指出:纸做的人民币我们可以叫他纸币。

  (指1元硬币)那这个金属做成的硬硬的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叫他硬币。

  ③课件出示旧版1元,这是1元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介绍:这也是1元,不过这是旧版的1元纸币,我们现在很少用了。

  2.认识1角

  提问:小朋友,看,这里还有一张1元纸币(出示1角纸币)

  哦?有不同意见?

  师:这里也有1啊,怎么不是1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是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原来这是1角啊,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同样有数字1,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了。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民币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还要看看他的单位是多少。

  (课件展示1角硬币)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角的纸币,瞧,这是1角的硬币,上面写着一个很大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角。

  3.认识其他人民币

  谈话:刚才,我们在课件听了一首歌叫做:一分钱。那你们能在刚才的粉色信封里找出1分钱吗?找到的请举起来。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指指哪个是一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圈出一分的“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指1分)这是一分,那这是多少?(指2分)这个呢?(指5分)圈出三枚分币。这三枚硬币的单位都是分。

  下面谁来做小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其他的各是多少钱?(学生上台指出)。

  4.分一分

  谈话: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

  开始分类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要求:两人为一组,还是拿刚才粉色信封里面的人民币,自己分分类,同桌两个人可以轻声的讨论。开始吧!

  巡视分类情况。请学生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课件出示学生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机会较多,通过分组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或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这一活动。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介绍,人民币的认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重点介绍1元的纸币和硬币,并讲述人民币的一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规范对人民币的认识,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三种,在确定人民币的面值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也要注意它的单位。在学生认识了1元和1角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看数字和单位的方法,自主认识其余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4.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①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课件

  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逛逛,好吗?瞧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在买文具呢!

  他们啊想买一本练*本,小朋友帮他们找找,一本练*本多少钱呢?

  请小朋友听仔细了:小红买一本1元的练*本,只付了一张纸币。

  小明买一本1元的练*本,却付了10张纸币。

  这是怎么回事?

  10角能买到一本1元的练*本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出示等量关系:1元=10角。

  老师这有个小练*考考大家?

  (出示: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②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猜测

  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出示)

  明确:1角=10分

  谈话: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玩一个换钱游戏。

  听好游戏规则:老师拿出一些钱,你们看看刚才的小信封里的钱哪个可以和老师换,交换的条件是你和老师两个人都不吃亏。

  课件出示:两张五角。谈话:用什么和老师交换呢,请你举起来。说说为什么?(出示两枚5分,五张2角,五枚2分,十枚1角。)

  换钱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请同桌两个人,左边的同学拿信封,右边的同学把钱放进信封里,比比哪组同桌装的最快。

  总结:刚才在换钱的时候,我们只要凑满10角发现就能换1元了,凑满10分就是1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创设几个小朋友买一本1元的练*本的不同付法,让学生思考,几种方法是否都可以,从而明确1元=10角,两个五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在学生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时,不免会想到,角和分之间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再集体数,加深映像。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出示小青的储蓄罐。

  *时爸爸妈妈会给你们零花钱吗?

  有了零花钱,我们可不能乱花,瞧,这个小朋友小青,她就把零花钱存进了猪猪储蓄罐里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第一次小青存入了4枚硬币:(出示5角、1角、1角、1角)你知道小青第一次存进了多少钱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二次小青又存入了一枚硬币:(课件出示1元)第二次存进了多少钱?

  那你知道小青两次一共存进了多少钱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当我们发现答案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成几元几角。

  那如果第二次小青存入的不是1元的硬币,而是两张五角的纸币,那你知道她两次存入了多少钱吗?

  如果第二次存入的是10张一角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