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

首页 / 说课稿 / |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兴趣,调节学*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意义相反;(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学生的练*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4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 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5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菁选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过了长方形、菱形、*行四边形等。大家学*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说了这么多,那在我们的数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它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把它读出来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师:非常好,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不相上下。现在我们听完了天气预报,不是听完了就完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从他的天气预报中,他刚才都用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与我们的数学有关的词语?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师: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个减号。但是我们今天把它不读叫做减号,而是读作"负号".刚才回答"负号"的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读作"负号"吗?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的,这是我们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师:不错,这里的举一反三倒是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正数和正号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天气预报。例如现在的温度是12度,我们怎么表示的呢?这个表示前面需要什么符号呢?刚才我们说了,零下的用减号写作数字前面,现在的零上我们该怎么写?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这种回答太准确了。但是正数和负数又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二、归纳总结: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三、典型例题:

  例1.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温度上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1.1正数与负数(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3、情感、态度: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说学法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5分钟)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20分钟)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

  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10分钟)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3—5分钟)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5、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理解。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兴趣,调节学*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意义相反;(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学生的练*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四、说课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面的*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

  课本第3页,练*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题1、1复*巩固第1、2、3题。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7

  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说学情:

  223团中学作为第二师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团场学校,本身有着自己学校的特色,其次因为刚刚推行民汉混合编班,国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国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数学学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巩固基础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说板书设计: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板书确定为以下内容

  1、负数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数、零、负数表示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说教学反思: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9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2)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菁选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数和负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1.1正数与负数(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3、情感、态度: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说学法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5分钟)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20分钟)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

  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10分钟)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3—5分钟)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5、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理解。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2

  各位老师、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正数与负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ppt展示)

  学生分组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特点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这样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这时候,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同时举出实例,加深印象。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拿出教具: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义。同时,提出“0只表示没有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黑板上出现的几个实例,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

  3、巩固练*,熟练技能

  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每位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课本例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方法)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抢答,送出小奖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回顾上面举的实例,再次强调0表示的意义。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出现的数是不是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呢?3、每天前进一步,每周可前进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周后退多少?)

  5、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出课后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呢?为下节课学*有理数做铺垫。

  附:板书设计

  1、1正数与负数

  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如:+2、+10

  2、负数:小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号,如:-3、-39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题: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练*题: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作答区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正数与负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经验的缺乏,对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充分,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4

  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说学情:

  223团中学作为第二师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团场学校,本身有着自己学校的特色,其次因为刚刚推行民汉混合编班,国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国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数学学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巩固基础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说板书设计: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板书确定为以下内容

  1、负数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数、零、负数表示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说教学反思: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

  大家好!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对,六一国际儿童节,六月的阳光格外艳,天空格外蓝,花儿格外香,笑声格外甜,歌声洒满了整个校园。因为六月一日是小朋友们共同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吗?55年前,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力、保健权力和受教育的权力,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也有儿童节,是每年的四月四日。可那时的儿童节不是劳动人民孩子的节日。漫画家张乐*爷爷在儿童节那天,看到穷人家的孩子流着泪,忍着痛,光着膀子在街头卖艺赚钱。他难过极了,含着眼泪在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画上了这一幕,以此控诉黑暗的旧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真正成了国家的小主人,并且和世界劳动人民的儿童建立起兄弟般的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中央人民**、***于1949年12月23日发出通令,确定6月1日国际儿童节亦为中国儿童节,同时废除原***1931年作出的4月4日为国际儿童节的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热爱儿童,爱好和*,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受教育权利而斗争的纪念日。

  今天的我们多幸福呀!我们在父母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享受着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在老师慈祥的目光里一天天成长,感受着老师们亲切的谆谆教诲。在爱的海洋里,我们在思索,我们在立志,绝不辜负祖**亲的培育,要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好好学*,天天向上,做建设祖国的栋梁。有一首歌唱道:六一的`歌儿是甜甜的,六一的花儿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我发现,为了庆祝“六一”参加演出的同学都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在学*和练*中,发扬少先队员的优良作风,积极参加训练。六月的天气多么炎热,可同学门汗流浃背也不哼一声。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老师,她们不仅专门抽时间指导我们,在下面还忙着准备我们的服装。不管多么的劳累,在讲台上依然显得是那么有精神……

  同学们,“六一”是你们最快乐的节日,“六一”也是你们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你们是家庭的宝贝,更是家庭的希望。你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家庭就充满欢歌与笑语。你们是学校的孩子,更是学校的希望。你们能够全面地发展,学校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你们是社会的未来,更是社会的希望。你们能够和谐地发展,社会就充满热情与友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能够茁壮地成长,祖国就充满美好与希望。

  希望同学们:乐学、尚美、合作、创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像大人一样富有责任心、富有使命感,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学*,健健康康成长。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学*、热爱劳动。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学*与发展的机会。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明辨是非、辨别美丑、为人正直。做一个理想远大、品行端庄、学*优良、身心健康的***事业的接班人。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面的*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

  课本第3页,练*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题1、1复*巩固第1、2、3题。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兴趣,调节学*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意义相反;(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学生的练*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8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四、说课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9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

  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在设计本课时的主要方面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

  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过了长方形、菱形、*行四边形等。大家学*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说了这么多,那在我们的数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它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把它读出来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师:非常好,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不相上下。现在我们听完了天气预报,不是听完了就完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从他的天气预报中,他刚才都用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与我们的`数学有关的词语?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师: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个减号。但是我们今天把它不读叫做减号,而是读作"负号".刚才回答"负号"的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读作"负号"吗?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的,这是我们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师:不错,这里的举一反三倒是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正数和正号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天气预报。例如现在的温度是12度,我们怎么表示的呢?这个表示前面需要什么符号呢?刚才我们说了,零下的用减号写作数字前面,现在的零上我们该怎么写?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这种回答太准确了。但是正数和负数又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二、归纳总结: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三、典型例题:

  例1.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温度上升℃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3)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菁选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兴趣,调节学*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意义相反;(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学生的练*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1.1正数与负数(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3、情感、态度: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说学法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5分钟)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20分钟)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

  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10分钟)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3—5分钟)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5、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理解。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年级二班的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书带给我无穷的知识,书教会我怎样做人。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字里行间蕴含着无限乐趣的知识世界里,我可以尽情地傲游,我可以与伟人促膝长谈,我可以放松身心……

  我爱读书,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自己一个人时,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上几页书,我便会忘了自己,好像飞进了书的世界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开怀大笑;读到悲伤处,我也会黯然泪下。在我看来,读书是最有效的心情调和剂,在我心中烦急时,拿来一本书,我竟然奇迹般的快乐起来。我细细地品味着,思索着,我明白了,因为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她温柔地抚摸我,安慰我,抚*了我灵魂中的浮躁与心灵上的焦烦……

  我爱读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没有书,世界将不会精彩,不读书,我们对一切将一无所知。读《百科全书》让我知道宇宙的奥秘,读《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知道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落泪,会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拍手欢呼……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写作水*提高了,丰富了我的语言,开拓了我的视野。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知识渊博。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让我们金色的童年更加灿烂,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吧!

  预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面的*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

  课本第3页,练*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题1、1复*巩固第1、2、3题。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6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过了长方形、菱形、*行四边形等。大家学*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说了这么多,那在我们的数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它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把它读出来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师:非常好,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不相上下。现在我们听完了天气预报,不是听完了就完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从他的天气预报中,他刚才都用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与我们的数学有关的词语?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师: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个减号。但是我们今天把它不读叫做减号,而是读作"负号".刚才回答"负号"的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读作"负号"吗?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的,这是我们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师:不错,这里的举一反三倒是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正数和正号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天气预报。例如现在的温度是12度,我们怎么表示的呢?这个表示前面需要什么符号呢?刚才我们说了,零下的用减号写作数字前面,现在的零上我们该怎么写?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这种回答太准确了。但是正数和负数又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二、归纳总结: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三、典型例题:

  例1.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温度上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8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 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四、说课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0

  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说学情:

  223团中学作为第二师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团场学校,本身有着自己学校的特色,其次因为刚刚推行民汉混合编班,国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国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数学学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巩固基础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面8848米和低于海*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巩固练*,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说板书设计: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板书确定为以下内容

  1、负数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数、零、负数表示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说教学反思: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4)

——《正负数》说课稿3篇

  一、说课标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青岛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学*,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说教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五、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

  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

  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更有兴趣。

  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单元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 “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

  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

  1、基础性练*。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六、预计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数学的最佳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的基础上学*的。为六年级进一步认识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的正负数认识,主要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在前面认识温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负数的表示范围。通过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去感知和研究,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读写。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共分三部分:一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二是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三是会读写负数。这三个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其中,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和教学方法分析

  刚进入中年级段的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练*,均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小组比赛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感到学*知识的过程是很快乐的。我还用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小练*,激发他们继续学*的热情。

  教具准备分析:

  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情境创设,包含“购物中心”、“营业状况”、“银行存折”三个环节,和练一练,其中,“购物中心大楼”是根据课本的山峰海拔改编而来,用地下一层用负数表示,更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练一练”这题我还专门设置小演示,能帮助老师和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先问当天的天气,因为本节课学*时,通常已进入冬季,当天最低温度应该在0度以下,这样既复*了旧知,又为情境的创设埋下伏笔。创设一个学生跟笑笑和家长同行去购物的情境,主要为正负数的学*引路。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比赛,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也跟本节课知识联系在一起,而且用比赛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显示购物中心的大楼,

  (1)提出问题:这是一幢7层的大楼,女装在3楼,记作“3楼”,你知道超市所在的楼层是怎么作标记的吗?

  “对于超市所在的楼层是怎么作标记”这个问题,学生如果*时注意观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讨论回答。

  (2)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楼”“负一楼”。两种回答,教师都应肯定,此时,正好可以引出“-1”读作“负一”。

  (3)为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疑问,小结时要告诉学生在写数时,正数前面的“+”可以不写。

  2、进入营业状况

  (1)学生观察助民超市3个月的经营情况表,讨论:

  3月份盈利16900元,4月份-127元表示什么?5月份的15200元呢?

  (2)通过讨论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127表示亏损127元。15200表示赚了15200元。

  (3)让学生明白:利润如果是正数,表示盈利(或赚了),利润如果是负数,则表示亏损(或赔了),

  3、看银行存折

  笑笑和妈妈买东西钱不够,学生讨论: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探究:存折上的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

  反馈小结:收入(存钱)用正数表示,支出(取钱)用负数表示。

  三、巩固练*

  (1)小结一下各组的得分,答对道题,记作,答错道题,记作这样做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把答对答错的记分与本节课所学的正负数有机地联系起来。

  (2)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明白,第1和第3小题,要填的数表示方向和数值,数前应有正负号,而第2题方向指明,最后一空只需填数,不要正负号。第3小题可能有些困难,可以适时进行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跟随笑笑和妈妈去逛了购物中心,还明白了负数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负数可以表示地下的楼层,可以表示存折上支取的金额,可以表示亏损,还可以表示规定方向的反方向……

  五.作业

  看课本,哪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于本节课并不是完全按课本进行的讲述,课本内容也可作为本节课的检测内容。

  板书设计

  板书时,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左边记正数表示的量,右边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还特别写上的负数的读法。同一种事物写在一排,便于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总结。

  把甲乙两组的得分情况也板书在黑板上,这些课本上虽然没有,但却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而且跟本节课所学内容是有同样意义的。

  一、对教材的感悟和整合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正负数,知道正负数的读写法。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根据这三条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正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正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内容。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第二课时才通过海拔高度、答对答错、超市的盈亏、存折上的存取等具体情境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入,在数学史料的提示下自主创造正负数,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沟通生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中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与正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乐于创造的学*环境。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领悟,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

  1、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以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3、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巧妙的教学情境体验和有趣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列举、记录中,学生们生动地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

  发挥出来。任何学*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数学的最佳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设计教学活动时,选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及教材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存折存取记录单”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创造性学*及合作探究。

  创造性学*就是促使学生创造性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一人负责用正负数的方法记录,引导学生在列举生活实例中创造正负数、结合数学史料感知正负数的读写法,在四人小组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能力。

  3、彰显数学源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贯穿全课,应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海拔高度”、“气温的测量”等场境,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之不畏惧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品质。

  四、教学构思

  (一)整体设计

  这部分内容我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该课分为“创境激疑——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学*,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流程

  1、创境激疑

  首先视频播放: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和出货的场景及仓库管理员的物品情况记录单,由于记录单的记录不够清楚,从而由此疑问入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认为比较清楚的记法记录水果进出库情况,课件展示三种常见的记法,教师适时地引出正负数的数学史料,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正负数的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由此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2、互动解疑

  分三步,第一步,同桌探究,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同桌为一组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另一人用 “+”或“-”的方法记录在探究卡上。在展示汇报时让学生参与板书,具体为:一人口述所列举的相反意义的量,一人板演,并把相对应的写在一起。由此加深对正负数也是相反意义量的认识。

  第二步合作探究,认识正负数的各部分名称。结合数学史料的介绍先想一想:现在对这些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在合作中完善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5)

——《田忌赛马》优质说课稿3篇

  一、备课

  (一)理解教材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15课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2500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比赛,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故事。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学*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浏览资源

  1、观看课程资源中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等全部内容,结合自己的教案,看媒体展示中有没有自己需要的课件、视频、动画等,如有将其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自己的课堂讲解做准备。

  (三)、选择媒体

  1、本文讲述的是田忌赛马的故事,所以有必要借助媒体动画来展示赛马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情景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可选择课件中的动画来展示。

  2、媒体展示中的课件中有生词学*、组词练*、课文朗读、阅读思考、图片展示、资料演示几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教学的先后顺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复*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田忌赛马,回忆课文,想一想,田忌和谁赛马,一共赛了几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2、(课件:[填空])

  3、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同样的马,两次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

  (因国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赛田忌的马强)

  为什么第二次田忌赢了?

  (因为马的出场顺序发生了变化,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你会找到吗?

  齐读: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直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可真是:同级较量更秦王,调换顺序弱胜强啊!(板书)

  二、学*孙膑献计部分

  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按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到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语气。哪一组愿意分角色读。

  评一评:刚才表现齐威王得意的还不够,你来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体会得意洋洋、讥讽、轻蔑,再读齐威王的话。

  大家读得真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孙膑的神情,看他的话该怎么读?(瞪了他一眼,疑惑,没信心)大家试一试。

  指名读

  孙膑当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胸有成竹,它是什么意思?

  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这个成语是出自文与可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

  谁能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把三个人的话读一遍。

  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你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了吗?读出来?生读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赛田忌的马强

  2、齐威王的马比赛田忌的快的不了多少

  3、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师:第一次比赛结束后,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什么叫快不了多少呢?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看大屏幕,演示第一次赛马情况)

  (可以看出齐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快一点点(课件出示填空)孙膑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善于动脑筋思考,所以他不但观察了马,还细心观察了齐王。

  你能把下面的三句话用合适的关联词连起来,来表现孙膑的胸有成竹吗?(课件出示,即要求用关联词填空的三句话)

  为什么田忌和齐威王想不出来这一招来?

  a、因为田忌正在垂头丧气,所以想不出来。

  b、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当然想不到。

  c、孙膑沉着、冷静,认真思考,所以只有他想出来了。

  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弱者未必总会失败,强者也不一定总能获胜,强弱其实只是实力的比较,而真正的较量则是智慧的比拼,看似*常的赛马,其实赢的既不是田忌,也不是齐威王,而恰恰是人群中并不起眼的孙膑。

  比赛马结束了,可关于孙膑的故事仍在继续,你想当第二个孙膑吗?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语文版小学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比赛后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最后反败为胜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结构,了解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

  孙膑制定计策的根据是什么?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自主学*,采用自学讨论法,质疑法等组织教学。结合教法,我准备运用以下四种学法:自学讨论法、质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和动手操作法。

  五、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好六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6)

——正数与负数教案范本10份

  补充练*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练*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

  (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五、课后练*

  1、课本P7第1、2、3.

  六、补充练*: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 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 吨,今天运出货物 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 吨,记作+ ;运出货物 吨,记作- .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 , ,-8,12, -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四、课堂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作业布置

  1.北京一月份的日*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 ,- , 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1.1.2正数和负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

  3、情感态度:师生合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题引入:

  1.给出一组数,请学生说说哪些是正数、负数。

  2.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1】

  1、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2、分小组完成,用卷尺或皮尺量桌子的高度、桌面的长度和宽度,并将它们表示出来。(超出1米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负数表示。)

  【例2】

  1 .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 月的体重的增长值。

  2.2001年 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在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由问题1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练*: P5. 4 5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完成练*。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练*可以分散进行

  四.课堂小节

  这堂课我们学*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回忆、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结构。

  五.作业布置

  P5 7 、8题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4、熟练地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3.20xx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的数有区别?

  数-3、-2、-2.7%与以前学*的数有区别。-3表示零下3摄氏度,-2是由2-4得到的,表示净输2个球,-2.7%表示减少2.7%,而3表示零上3摄氏度,2表示净赢2个球,2.7%表示增长2.7%。

  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3,?就是3、2、0.5、1/3,?。

  这样,一个数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 “-”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请你指出数-3.2,5,-2/3的符号和绝对值。

  二、对数“0”的重新认识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我们知道,0表示没有,它仅仅表示没有吗?实际上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零度,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面的*均高度。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又如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请大家看课本第3面的图1.1-2、1.1-3。

  你能解释上面图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吗?

  图1.1-2中的4600表示A地高于海*面4600米,-100表示B地低于海*面100米;图1.1-3中的2300表示存入2300元,-1800表示支出1800元。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等等。

  四、巩固练*

  五、实际问题

  [投影]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公斤,小华体重减少1公斤,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首先我们来弄清楚增长-1是什么意思?增长-***%是什么意思?

  增长-1表示减少1;增长-***%表示减少***%。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公斤,小华体重增长-1公斤,小强体重增长0公斤。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 -***%,德国 1.3%,

  法国 -2.4%,英国 -3.5%,

  意大利 0.2%,中国 7.5%。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投影3]例2 “牛牛”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

  分析:“+30”是什么意思?“-30”是什么意思?

  解:“500±30(mL)”表示实际容量比500mL最多多30mL,最少少30mL,即在470~530之间。 抽查产品的容量都在470~530之间,所以都合格。

  六、巩固练*

  [投影]补充题: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七、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的数有正数、负数和零;零不仅仅表示没有,它还表示确定的量。

  2、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3、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回顾上一学段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四、课堂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知识结构

  1.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正数负数零

  象1、2.5、48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

  象-1、-2.5,-48等小于零的数叫负数0叫做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四、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q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

  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表示正数时,是负数;当表示0时,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表示负数时,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研究。

  2�q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q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q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单,请你们看看,有什么想法?(不能准确地表达老师所说的意思)

  看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记录一些数据,有时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刚才老师说的这些信息进球和输球;转进和转出;赚和赔都是相对应的。(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张记录单,只把数据记了下来,没有说明情况。请看这张记录单,你觉得怎样?(请学生们交流看法)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进2个 四年级 进7人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输2个 五年级 出3人 四月份 100

  这位同学能把前两条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用的是什么方法?(汉字)这种方法怎么样?(麻烦)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2、小结: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他用的符号意思他明白,那我们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就应该用共同的符号。(视课堂学*的情况而定,如果有用“+”、“-”就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了解。)

  3、统一记录的方法和形式看,咱们同学还有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 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谁说说用这种方法记录好在哪儿?(能准确表达老师要说的意思,简单)

  小结:这种记录方法中所用的这两个符号“+”、“-”是数学符号,(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大家进行交流的。以前我们见过它,想想在哪儿见得最多?现在它们可有新的名字啦,我们管它“+”叫正号(师边说边板书:正号),跟我读:正号。它“-”叫负号(板书:负号)读:负号,人们在数学中就用这种符号来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二)认识正数和负数,读、写正、负数。

  1、认、读正、负数。

  像记录单中这个数+2,我们就读正2(板书:+2)跟我读:正2;它“-2”,读作:负2(板书:-2)跟我读:负2。

  用刚才的方法,谁能读出后面的4个数?(指名读,随着生读师板书:+7,-3,+900,-100)

  小结:刚才我们用正号和负号能清楚地记录数学信息,从中我们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师板书:正、负)。

  练一练:谁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说的完吗?正、负数是无穷多的。(渗透集合思想)用一个符号表示……(师同时板书)

  课件出示:-100,+68,-1.5,+,-,36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判断。

  讨论36是什么数,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猜猜看,36是正数还是负数?

  告诉你,像这样的数是正数,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同学们想一想,负号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区分不开)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归纳:为了正确的区分正数和负数,负号不能省略,正号可以省略。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2、写数,认识“0”

  课件出示练*

  做完后同学交流结果。

  谁想把你做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重点讨论“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介绍负数的历史

  通过以上的学*,大家已经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负数的认识,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想出了用不同方法记录正数和负数,大家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⑴、出示课件,请同学读上面的信息,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⑵、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负数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德育渗透)

  (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从天气预报入手,感知负数的意义。

  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请看大屏幕,这是2003年11月3日北京市气温分布图。

  出示课件:找同学读一读。

  谁能读出上面的气温?

  区别-1℃和1℃所表示的意义,感知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个气温分布图上,有这样两个温度:-1℃和1℃,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是零下,1℃是零上)(-1℃比1℃要冷)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100℃在0℃以上,可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用负数表示。由此可见,0℃很关键。

  2、在温度计上找温度,体会水银柱越往上升温度越高,水银柱下降温度降低,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

  把你的温度计准备好,请你在温度计上表示出10摄氏度。(展示同学们的温度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另一种是-10℃)从温度计中更能看出0℃的重要性了。

  (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并总结规律。

  正数和负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边说边演示)请看大屏幕,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为0点,每小格代表单位1,如果我要写正数,在0的哪边写?还可以写好些,正数都在0的右边,那0的左边就是(负数了)。

  负数 正数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越来越小

  请你观察这个图,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还可以从哪边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从这个图中你能看出0是什么数吗?(板书: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和正、负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0小于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可以用这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同时板书:“<”)

  三、走进生活,巩固新知。

  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梯中的负数(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看大屏幕,叔叔应该按哪个键?阿姨应该按哪个键?

  2、存折上的负数。

  3、方向问题(出示课件)

  我们继续往下看,默读题目,谁读懂了,谁能填空?

  4、课本P73例4(出示课件)

  请看这幅图,我们以海*面为分界线,图中高于海*面有两点,低于海*面有哪几点?用正、负数读出图中的数据。

  5、刘翔跨栏的画面(出示课件)

  认识他吗?请你默读信息,思考当时赛场风速每秒-0.4米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四、归纳总结,质疑问难。

  可见,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以后大家千万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要学的数学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们过得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看着你们举起的手,大家都有所收获。

  哪儿不明白?

  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五、留心生活,完成作业。

  作业:1、完成自主丛书P43 1、2、3题;

  2、课后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2 +2 +正号

  -3 +7 -负号

  -100 +90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3℃-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师谈话:比海*面低115米怎样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面为分界线,海*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第一题: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题。(练*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谈收获。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的符号和读法,并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借助提供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的问题。

  3、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课前游戏:

  相**作游戏

  举起左手 举起右手 举起双手 坐下 向左转 向右转 起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1、正负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这几天我们杭州有点冷,如果往北方走,气温将会……(越来越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最北面几个城市的气温。

  城 市 最低气温(°C) 最高气温(°C)

  哈尔滨 -2 5

  齐齐哈尔 -5 4

  大庆 -3 3

  ⑴ 观察此表,谁能说说哈尔滨的气温状况是怎样的?齐齐哈尔呢?

  (应对:如果用负数读法,引到零上零下。)

  ⑵ 引导负数意义

  方案一:我们再来看最低气温这列中的数,你认识这叫什么数吗?那相对应的这些数又叫做什么数?是啊,正数有时我们有表示成+5、+4、+3。

  方案二:既然“-2”读负二,拿这个(-5)呢?前面的负号叫做?这列数又称为什么?

  ⑶ 引导正数意义:相对应的这列又叫做什么数呢?符号,读法。集体读第三行。

  ⑷ 如果要把大庆的最低温度-3表示在这温度记上,该标在哪里?(应对一:同学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果杨老师在这里表上0呢,可以标在这里吗?这里呢?。应对二:为什么把-3标在这里,他的上一个该标几?直至得出0)。最高温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把齐齐哈尔的两个温度也表示上去,该标在哪里?如果我们再往上表示,则温度?(越高),往下呢?(同时用箭头表示)0在这里是什么?(0是分界点)

  ⑸ 揭示课题。

  ⑹ 刚才我们通过温度了解了正负数,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说说个别的意义。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存折、电梯、班级扣分表)引出相反意义

  ⑺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相当棒,相信下面几题也难不倒你们。我们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可是要计分的哦,计分规则是:答对一方记1分,则对方记?分,(-1),都答不出来记0分,要举手回答。我还要请人帮我计分,谁愿意?现在开始,请听题:

  ① 从学校出发向东走100米用+100米表示,则用-150米表示从学校出发( )?――学校这个地方用什么表示?

  ②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面高出8848.43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43米,那么,比海*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③ 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是( )。

  小知识:请一生读一读。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我们的老祖宗多厉害,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二、探索活动,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请看这张计分表,谁愿意把这个计分情况简略的给大家说一说。

  2、说的很好,请大家想一想男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思考过程?

  (引导:突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谁能说一说另一个的最后得分是多少?得分是怎么来的?

  3、语言用的很准确,请同桌说一说.

  4、刚才的比赛哪一方赢了?如果要想赢得对方至少还要赢几次?

  5、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6、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用到这个方法。

  三、巩固练*,加深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体会。

  模仿练*:请看大屏幕:

  5袋纯味精净含量质检结果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净含量多多少/克 -2 +2 -5 +3 0

  1、从味精的包装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净含量:100克)这种味精的净含量是否标准呢?质检人员抽查了其中五袋,我们来看看检查结果;

  2、表格中出现了正负数,-2表示什么意思呢?+2呢?0呢?(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强调0这袋)比标准质量轻的在这里都用什么表示?重的呢?

  你对生活中的知识了解真多!

  3、我们知道了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以此为基础,你能求出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此题中的各想法关键突出相互抵消,其余方法以顺其自然为主)

  有没有和他不同的想法?

  4、很好,这里他运用到了相互抵消。那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5、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第1袋和第2袋、第3袋和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那你能求出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同时多媒体出示问题)

  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抵销的多种方法述说想法。

  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啊!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正负数作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许多时候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但在有时也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

  变式练*:太空游戏时间表

  1、观看神舟七号升空片段视频。你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2、认真观察这个时间表,从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任意调整准备的三个问题)

  ⑴-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

  ⑵ 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⑶ 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⑷ 可以把“进餐”的时间设为0时吗?“全体集合”该用即时表示?发射火箭呢?第二次进餐呢?

  ⑸ 现在我们再来看两次进餐的间隔时间,怎样?

  机动:综合练*:

  多媒体出示练*题:

  1、六年级进行 “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规则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得-10分。在第一轮竞赛中,六(1)班答对 8 题,得( )分;答错 3 题,得( )分;最后得分是( )分。

  2、某村 共有5块水稻实验田,每块实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45千克, ―40千克,30千克, ―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试验田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3、再次利用引入图:大庆的温度是-3 ~ 3 ℃。齐齐哈尔的温差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整体回忆正负数学*所得。

  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可以相互抵消.

  2、正负数还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且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板书:求出间隔)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在具体的题中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吗?

  五、布置作业,再次引导对正负数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不光要在题中能灵活运用,对正负数感兴趣的同学,你可以根据我们的在校作息时间表,制一张类似太空游戏时间表的数轴,也可以在学了这节课后,多留意生活中的正负数,并想想他们表示的意义。因为只有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掌握的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面155 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 吨,今天运出货物 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 吨,记作+ ;运出货物 吨,记作- .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 , ,-8,12, -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四、课堂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作业布置

  1.北京一月份的日*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 ,- , ,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7)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实用十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

  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

  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度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8)

——幼儿园优质课说课稿优选【五】篇

  一、教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学*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三、重点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难点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五、教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提高能力。

  六、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拍照的游戏情境中,能根据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胆地展示肢体动作。

  2.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红地毯。

  活动过程

  一、造型拍拍乐一欣赏音乐1

  1.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拍过照片吗?说说在哪里拍过照片。

  小结:原来拍照可以记录下我们去过的地方,以及开心的瞬间。

  2.欣赏音乐1.

  (1)播放PPTI.

  提问:来了一位照相精灵,带来了一个音乐相机。听一听,哪里很特别?

  小结:原来这个音乐相机里不仅有好听的音乐,还有连续"咔嚓、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是一段提醒我们拍照的音乐。

  (2)分析音乐,了锯何时开始变化动作。

  提问:音乐相机想邀请你们听着它的音乐一起来拍照,你们觉得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

  小结: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边走边拍,注意Pose要在听到第一声"咔嚓"时摆最合适。

  (3)集体来拍照。(播放PPT2)

  重点关注:幼儿能否在听到相机镜头信号声后及时变化造型。

  (4)个别幼儿来拍照。

  提问:找一找,为什么这张照片很成功?

  鼓励幼儿发现动作要做得大,每次都要有不同的变化。

  (5)集体再次逐一拍照。

  提问:现在给你们每个人都拍一张照片,你们可以跟着音乐走动,选一个风景。

  关注:幼儿动作变化程度,幼儿在音乐出现时能否随乐舞动。

  二、造型拍拍乐——欣赏音乐2

  1.欣赏音乐2.

  提问:现在这个拍照的音乐和前面的音乐哪里不一样?什么时候摆Pose比较适合?原来摄影师说了,现在来了很多游客,我们拍照时脚上的步子要跟得快快的,听到一声"咔嚓"就马上要换一个动作了。

  2.幼儿集体尝试跟着音乐拍照。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跟随音乐变换快一些的动作。

  三、T台秀一秀

  1.欣赏音乐3(欢快的音乐)。

  提问:快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要去哪里?

  现在有一场儿童服装发布会正在举行,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当小模特。

  2.观看视频,并间接渗透游戏规则。

  提问:看一看,小模特是怎么出场的?每次会摆几个Pose?

  小结:原来小模特是一个接着一个出场的。摆出三个Pose后下场。

  3.幼儿分成两组并协商出场的顺序。

  提问: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请你们以十人为一组,分成两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中小演员出场的顺序。

  (1)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提问:他们这组中一个接一个先后出场的顺序都接对了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演员的动作?为什么?活动21 .

  巩固规则:后一个出场的幼儿要等前一个幼儿走后再出来。

  (2)再次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重点关注:幼儿表现与音乐之间的衔接,走步中的眼神与神情,出场动作的不同(走、跑等)。

  教师反思及活动点评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二级舞蹈考试范围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分三段:第一段音乐是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第二段音乐是慢的2拍加一下连拍声,最后一段是欢快的音乐。希望通过活动,给予幼儿音乐的感受。

  1.目标达成度

  幼儿乐于表现,但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短促、借班上课等因素,幼儿合作性不够,因而第2个目标(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的达成度欠缺。

  2.环节设计

  内容上的层次性比较明显,特别是第二段音乐运用得比较成功,幼儿能够准确发现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存在的不同,而教师也能采用集体和个别的形式与幼儿互动。此外,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亮点和不足,将亮点在同伴间推广,将不足化解在讨论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修正能力。

  3.存在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音乐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对第一段音乐(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的听辨上。对于问题"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教师原先预想的答案是"听到笫一声‘咔嚓’声",但实际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且各种答案都有。虽然教师也采取了及时补救的措施,邀请三位分别选择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台演示,但最后还是采取了直接告知准确答案的方式。教师设置这个问题,原本是想给予幼儿更多探索的空间,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唯一,且争议比较大。其次,对于最后一个环节——走台步,幼儿比较感兴趣,也乐于表现。不足的地方是,由于第一组出场的顺序事先商量得比较好,所以在第二组出场之前,我没有主动询问和确认,以至于出现了一时空缺或没有接上的情况,这是教疏忽的地方。此外,教师对于活动材料的准备仍有欠缺,活动现场出现了幼儿在地毯上走台步时滑倒的情况。

  活动点评

  在"想拍就拍"音乐活动中,材料、幼儿、教师三者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有生命力的互动,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及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基础,在幼儿享受音乐,自由表现生活经验的开放性进程中,接纳幼儿的创意,在集体探索和个体创造之间寻找到一个*衡点,给予幼儿适时的支持和提升,使幼儿在有目的探索中不断获得成长。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评析此次活动:

  1.教师应在有效互动中引导幼儿探索、修正、提升。

  本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营造有效互动的机会,在互动中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台,引导幼儿自我调整、自我修正,使幼儿的经验与能力不断获得提升。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倾听活动需要探索的是拍照的"咔嚓"声。幼儿需要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时的照相动作)与音乐经验(音乐旋律中的"咔嚓"声)相结合,综合性地表现拍照动作。本次活动的三段音乐(从开始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到之后慢的2拍加一下连拍声,到最后的连续完整的音乐)层次性明显,但是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还需加强。当幼儿在探索的大路上遇到岔路口时,为了让他们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选用迂回的战术,间接提示幼儿问题所在,支持幼几进行自我修正。比如,在教师提问"为什么这张照片拍得比较成功"时,应该强调"停住".教师需要做的是观察到幼儿的问题后,间接地点出问题的所在,通过有回应的评价,让幼儿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一步步地接*教育活动目标。

  2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的思维火花,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教师要发挥引导性,将个人经验化为集体经验,在互动中挖掘幼儿的思维火花,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使每个幼儿能够在借鉴他人的经验后,有更高层次的创造。本次活动有点走过场,如果深入挖掘,还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从动作不自然、不协调、没感觉,到最后自然、协调、自信,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提高。

  综上,本次活动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建议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编辑。教师应通过适当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原生态的创造。本次活动的音乐没有设计好,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与其*时的生活经验有点脱离。音乐"咔嚓"声的出现要有规律,要精心设计,要与幼儿的动作吻合,可以是:一个乐句,停顿一下,加一个"咔嚓"声;然后两个乐句,停顿一下,再加一个"咔嚓"声;接着两个乐句,中间不停顿,直接加一个"咔嚓"声…,.

  第二,一些细节之处还需精小设计。比如,在走台步的环节,一共有二十个幼儿,分为十个幼儿一组进行。教师此时不应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商量出场顺序,试想,十个孩子进行小组讨论,不混乱才怪。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提升幼儿的表现非常重要。比如,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归纳出了四个走台规则,小结得很好,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忽视掉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

  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活动目标

  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

  活动设计

  第一时段:识别各种宝塔

  材料:幼儿较为熟知的各种宝塔照片、方形手工纸。

  玩法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他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并将数个叠高成宝塔。

  第二时段: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

  贴纸、金陵塔模型。

  玩法

  1.观察金陵塔、学唱上海说唱"金陵塔".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3.对照金陵塔的塔层,发现颜色、装饰物规律排列,尝试将众多作品叠高成金陵塔。

  第三时段:我国的宝塔多美丽

  材科: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玩法

  1.共同商讨选择折叠的宝塔。

  2.对照各种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3.分工折叠。

  4.统一装饰材料进行装饰。

  5.将各自折叠的部分合起来,做成宝塔。

  第三时段活动过程

  目标

  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和对应的背景纸、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过程

  一、观察讨论

  1.看看说说各种宝塔的名称。

  2.分别介绍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任务

  师:你们小组有几个人,准备做什么宝塔,它有几层?

  3.观察材料,选择哪种颜色

  师:想一想选哪一种颜色,是有深有浅还是一样深浅,从下到上是一样大小,还是下面大上面小或者渐渐变小,各几层,用什么材料来做门、屋檐和铃铛?

  二、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共同商定材料,选定后先选取手工纸,折叠以后再取装饰材料。

  2.边制作边对照同伴的作品,先做好的可以帮助同伴一起做、做得快争取多做几层,做到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将折叠宝塔固走在背景纸上。

  三、对照观赏

  1.对照宝塔,是否符合楼层。

  2.从选用颜色、大小和装饰分别观赏各自的创意。

  3.教师推荐合作好方法。

  活动解析

  我教幼儿学折纸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折纸就是这样一项深

  受孩子们喜欢的运用手指尖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

  一、折纸的意义

  折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是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

  规则和手法,通过动手对纸张的手工折叠等操作进行摹拟,折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

  折纸是千变万化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折、叠、翻、拉等方法就可以绽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建造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屋……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折纸来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它造型优美、生动、夸张,朴实、热烈,具有一种简约美。

  学*折纸需要用眼睛看着步骤图,思考折叠的过程,在折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折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还要按照步骤图一步步地折,不能跳跃也不能颠倒。通过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二、幼儿折纸的十大步骤

  经过反复实践尝试,我们选取了以下十个折纸步骤,按照不同年龄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手眼协调能力因势利导,逐步推进。

  ●小班

  先从对边折和对角折开始,使一张*面的纸折叠成立体房子、小动物等玩具。边对边,角对角,都要反复强调对整齐。对整齐之后还要注意折痕要非常明显,用指尖在折叠处来回用力划几次,折的边要像一把刀。反复强调这一点,养成*惯后,到中班、大班折任何东西都能比较*整,否则步骤越来越多之后,形也就失真了。例如,有的中班幼儿在我爱我家主题中制作的家具七倒八歪,桌子椅子的脚都站不稳,大都是在小班时折纸没有对齐的经验所致。

  ●中班

  在小班对边折的基础上尝试四角向中心折(桌椅),两边向中心折(钢琴、房子)、集中一角折(企鹅)等多种对齐折痕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尝试向里反折的方法(交通工具)。这些折叠方法都是在小班基础上的推进,通过多步骤的组合就可变化出许多幼儿熟悉的物体。在折叠时一般会有数个步骤,此时必须注意幼儿思维逻辑性较差的特点,要将步骤控制在5个左右。

  ●大班

  大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折纸的重点就是取正方、双三角和双菱形等三

  个方法的变化,其中双菱形难度稍高一些。在幼儿掌握这些方法后,我们会引导幼儿以此为

  起点、接着往下折的方法来减少步骤。当然还有更为复杂的折纸,但有的步骤过多,有的折叠难度增大,例如折好以后还要拆开,重新再折等。在幼儿园阶段学*过于复杂的折叠,和孩子的能力水*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反复练*也可掌握,但是只能模仿,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表现。

  三、折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任何艺术表现的魅力就在于创造。过去,我们误认为折纸有明确的步骤规定,给幼儿创

  造空间太少,所以减少了幼儿折纸活动。经过讨论和实践,发现折纸非但不会影响幼儿的创

  造,而且还有很多给幼儿创造变化的机会。

  1.折纸时刻不能离开生活情景

  我在给孩子折纸工的时候都会从生活情景人手。比如说"春天到了",有一句古诗中说

  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便是动物对水温变化的体验发现春天来了。我们就教幼儿诵读古诗

  "咏鹅".启发孩子折叠大白鹅时,就设计了一个个情境,即将大白鹅放进春天小河的背景中,不断变化,组成生动的情景故事。又如"折宝塔"放置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是因为觉得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就有各种的塔,著名的龙华古塔、松江方塔就在上海,苏州虎丘塔,杭州的六和塔、雷峰塔。孩子们一接触宝塔就产生极大的兴趣。折的宝塔就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还比如同样是在有关春天的主题里有个折纸"小花坛",对于大班孩子来讲,花有很多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来给大班孩子折不同的花。生活情景与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折纸建立了联系,幼儿的观察想象才能被激活。没有情景,折什么东西也没有意义。

  2.给幼儿留有创造的空间

  在折纸中,折纸的步骤是一样的,折出来的形态也是一样的,怎么来发挥出它的创造性 呢?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发挥创造性是有很多途径的。

  其一,排列不同的画面。比如"咏鹅",折的都是一样的鹅,但是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在排列的时候就可以千变万化。那么该活动创造的重点就放在画面安排和构成情景上。

  其二,进行不同的装饰组合。例如折叠宝塔,幼儿在折宝塔的过程中,可对照着看到的宝塔来考虑,它是几层?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几人合作如何装饰。再把它叠起来,装饰不同,折叠的层次不同,选择的色纸不同,宝塔的装饰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三,折叠的变化。例如折叠花,都是双正方折,但是它在双正方以后可以折叠变化,先变康乃馨,又可变成郁金香,还可变成牵牛花和百合花,这是折叠方法上的创造。

  所以,在给孩子折纸前一定要考虑好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在哪里,如果只有一种方法固定不变的内容,那就宁可不做了。

  四、同一内容起点要低,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比如"折叠宝塔",我设定的目标为: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这不是一个即时的刚性目标,可视幼儿把握的具体情况,分成以下三个步骤逐步达成。

  步骤一:初学折叠宝塔

  材料:幼儿较为熟知的各种宝塔照片、方形手工纸。

  过程: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它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

  步骤二:装饰宝塔(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贴纸、金陵塔模型。

  过程:

  1.观察金陵塔、学唱上海说唱"金陵塔".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3.对照金陵塔的塔层,发现颜色、装饰物规律排列,尝试将众多作品叠高成金陵塔。

  步骤三:合作折叠宝塔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过程:

  1.共同商讨选择所要折叠的宝塔。

  2.对照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3.分工折叠。

  4.统一材料进行装饰。

  5.将各自折叠的部分合起来,做成宝塔。

  我看到幼儿开始在折一个宝塔的时候,都热衷于折出宝塔后在上面贴各种闪亮的贴纸,

  当时虽然贴得很乱,但是我还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规定装饰要求。

  在充分满足粘贴贴纸以后,再启发大家发现一层贴一种花样,或左右不对称,放在一起以后并不怎么好看,然后进一步对照真实的宝塔,发现每一个宝塔,不但左右装饰对称,而且每层都是一样的。又如:开始的时候,幼儿都是各自做宝塔,但是要由一个人来叠成一个宝塔的话,7层的宝塔就要折7个小宝塔来叠起来,一样的装饰还要重复7次,幼儿就有了大家合起来做的需要。他们会一起商量,由几个人来做比较好,互相协调选择彩纸的颜色、大心、怎样装饰,变教师的规定为幼儿自主安排,在过程中体会到和同伴协商、合作的重要性,至于几个人结伴,均可由幼儿来决定,可多可少。

  纸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活动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折纸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活动,才能让幼儿喜欢折纸,在创造变化中体验折纸带来的欢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和潜在的发展水*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地用自然音说话、正确发音并能够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模仿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养幼儿正确发音又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9)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汇总五篇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通过这—课时的教学,准备突破第二和第三个目标。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变。为此,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准备用复*导入法导入新课,首先,激起学生的学*兴趣,然后用“导、扶、放”教学法进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中来。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门,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掌握情况,看哪些小朋友掌握得最好,掌握得量好的小朋友呀!老师呆会儿有非常漂亮的奖品送给他,大家想要吗?出示“读字读词读句”练*(课件播放)。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都很好,奖品呀,老师等会儿就要发给大家。但是,奖品有限,还要看在接下来的学*中谁表现得最好,奖品就是谁的?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

  第二步:读文赏句,品味课文

  l、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

  ①第一段主要讲谁干什么?说什么?(出示课件)

  (狐狸摘不到葡萄,指着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因为狐狸摘不着葡萄。)

  ★这葡萄是酸还是甜,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继续学*课文。

  ②同样的一颗葡萄架上的葡萄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白兔说他是酸的而小猴子却说他是甜的呢?他们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

  ★小猴子摘下葡萄尝了尝,知道了葡萄是甜的;而小松鼠、小白兔没有亲自去尝一尝就相信了狐狸的话;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随机学*体会词语、句子

  “硬说”是什么意思?

  读读比比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 迫不及待可见小猴子非常想吃葡萄,也可见葡萄长得非常好,很吸引人)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可见葡萄非常好吃,很甜,并不酸。也可见小猴子想在小白兔和小松鼠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干,我就比你们强,敢大胆试试,比你们先吃到葡萄。)

  我主要采用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教学时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弄清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谁干什么?说什么?并让他们勾画和朗读重点句子,最后,在学生反复朗读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方法,达到自主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合作学*,角色表演

  1、小组合作,协调安排,分组练*。

  2、交流表演。

  4、评出最佳演员。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我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表演达到这堂课的高潮。

  第四步:畅谈感受,发表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狐狸,小松鼠,小白兔,小猴子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

  以上这步教学过程,我结合直观生动的`画面,希望使他们在想象、思维、表演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凡事自己去做才行的道理,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所作的这一系列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张扬。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联想,进行创造性的学*和思考。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表演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40分钟的课堂快乐而短暂,40分钟背后的日子紧张而漫长。回顾赛课的经历,我这心里呀,只两种味道——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除了叙述松鼠、兔子的轻信、猴子的敢于尝试外,还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为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始终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所谓统一,我的理解是工具性的训练与人文性的渗透二者有机结合,辨证、和谐地存在于课堂。

  一、文本解读,我考虑的是辨证

  仔细琢磨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也应该用一种辨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不能偏颇地说他坏、狡猾,也不能高深的传达“精神胜利法”,还不能舍本逐末地深究“为什么硬说酸”。面对初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为没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说葡萄酸,以此来安慰自己”这样的程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猴子的印象。这是我在文本解读时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落实目标,我考虑的是和谐

  首先,落实文本体裁连环画与童话的双重特征。一是借助图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对话、概述故事、总结课文,让图文结合,图与文和谐展现,突出连环画教学的特征;二是在课堂中,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融入童话的情境——课初带领学生去葡萄架下看看,课中引导学生去聆听、朗读葡萄架下的对话,去想象、琢磨动物之间的语言,去识记、书写他们的名字,课尾以离开葡萄架结束,努力做到融文入境,文与境和谐共生,体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特点。

  其次,落实“在阅读中识字学词的阶段性目标”。识字教学,第一做到随文识字,因时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课题中,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儿歌总结处、写字时。第二做到依托,不组织学生识记单个生字,因地制宜地赋予生字具体的环境。这两点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后顾和潜移默化中达到识字教学目标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两个词语的训练放在重点句子中、朗读体会时,生活经验里去学*、理解、运用。

  突破教学难点,我也考虑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例如,把揭示文本寓意与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借小兔子和松鼠的嘴说出学生阅读童话的收获、体会;再如,课堂中的那首儿歌,集巩固识字、概述内容、体悟内涵、总结课文为一体。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反思赛课的经理,我的体会是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过弯路,历经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于探索,大胆体验,酸的是收获,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经努力尝试过!

  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一、说教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分为8个自然段。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是课文中狐狸闹的笑话。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

  2、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比较词句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说话能力

  3、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们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并且能够演一演。

  五、说教学过程:

  1、复*回顾生字和课文大意。

  2、分析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3、抓住人物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5、师生合作表演课本剧。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 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学*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设疑激趣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细读感悟

  〈一〉 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2)、课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让学生明确“一串串”是形容有许许多多的葡萄。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件展示)看看你还可以说什么?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六、口语互动,明确故事的教育意义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演来学*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汇总五篇(扩展10)

——《正数和负数教案》实用5份

  学*目标

  1、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的;

  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导入新课

  我先向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我姓 ,大家可 以叫我 老师,身高 米,体重 千克,今年 岁,教 龄是年龄的 ,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生活.

  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二、新授

  1、自学章前图、第2 页,回答下列问题

  数-3,3,2,-2,0,1.8%, -2.7%,这些数中 ,哪 些数与以前学*的数不同?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归纳小结: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 1/3,…,就是2、0.5、1/3,….

  这样,一个数就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数-3.2的符号是“一”号,绝对值是3.2,数5的符号是“+”号,绝对值是5.

  2、自学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 0是什么数呢?

  0有什么意义?

  归纳小结: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3、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学课本34页

  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征?

  归纳小结:一是意义相反,二是有数量,而且是同类量.

  完成3页练*

  4、例题

  自学例题,完成 归纳。寻找问题。

  完成4页练*

  三、课堂达标练*

  课本第5页练*1、2、3、4、7、8.

  四、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的数有哪几种?

  2、什么是正数、负数?零仅仅表示“没有”吗?

  3、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后来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 明确目标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面的*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

  课本第3页,练*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题1.1复*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