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0-03 00:00:00 说课稿

黄山奇松说课稿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导航向学生提出学*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等对话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解说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结束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说课稿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精当”的用词,体会三送的奇特,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第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黄山风景图,并配以乐曲,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4、参与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1、复*导入

  (1)引读课题后,让学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并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2、精读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别读描写三松的句子,并找出评价最高的松树。

  (2)重点介绍“迎客松”,从描写迎客松“奇”的词语出发,配合资料、造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的形态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顽强。

  (3)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4)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朗读课文时注意对重点词的分析,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介绍祖国的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作业的设置。我让学生在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仿照课文中三松的描写方式练*写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

  4、板书设计

  因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三松,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以此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重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启动、编写到实验、总结、推广,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六年来,这套教材的使用,无疑为我们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语文教育思想作出了方向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们深化小语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今天我有幸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得黄山更加秀美。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当初备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苏教版小语教材明确提出“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学科定性、定位观。“语文姓语”,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认定了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小语姓小”,明确了小语教学的基础性,认准了小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不是要从理论意义上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的知识,而是要从实践意义上去培养他们最起码的运用水*的语文基本功。从这一思想来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需要学*的是课本中原汁原味的东西,而绝不是关于课本的那些零碎枯燥的东西,基于这一定性、定位观,结合新大纲的精神,从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任务以及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实际出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

  3、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理之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我力求体现“以读书为主线,强调读中感悟,提倡活记乐背,注重迁移运用”这一指导思想,下面我想就这四点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以读为本,将读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上的最大误区便是“途径”不明。我们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儿童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课上学生语言训练的根本途径和动行机制是什么?以往,我们总是*惯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以各种分析和各类知识的灌输来取代学生的语言*得过程,不肯让学生直接充分地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学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而是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之类概念化、标签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的标本”。为了改变这种错误的语言学*之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按照“初读感知——熟读感悟——品读体会——记忆背诵”四个基本环节进行。首先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在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学*迎客松,通过“循文明象、体情悟道”感悟文中“枝干遒劲”和“饱经风霜”这两个新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练*背诵。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最后通过观赏其它奇松,齐读最后一节,结束新课的学*。这样,通过全程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以感知为基础,将读中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手段。

  感悟,感知而领悟。感悟,既是学生学*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让学生感悟的呢?

  1、悟其意。

  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如《黄山奇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代表”“象征”的含义。领悟的方法还是先要从整体上去感知:它为什么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为什么象征着黄山?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一代而过,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己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学生学*的是母语,课文大多数文字一读就懂的,所以要择其需要领悟处领悟之。

  2、悟其情。

  “情”,就是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或物产生的特定情感。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的方法,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是说,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三、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新大纲要重视在读中感悟,但更强调语言积累。强调语言的积累,那么究竟要积累什么?积累范文的语言,而绝不是积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要重视读书和背诵,要让学生学*“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东西。这是我们苏教版一贯倡导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让学生积累范文语言,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写得多好,不仅把迎客松写得美,写得奇,还写出了迎客松的地位,这么好的句子,不让学生背上,不让学生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其次重视积累,还包括积累名家名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补充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并让学生记住,学生很高兴,很乐意地去背了。记得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爬云龙山观景台,便见到一个少先队员一边向上爬一边对他的小伙伴大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看,这个同学学过的《登鹳雀楼》诗竟在这儿派上了用场。我今天让学生们记住徐霞客的名言,说不准哪一天学生真游玩完黄山后,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那时真有一鸣惊人之感。若是*日这些同学积累甚少,头脑空空,我想即便面对更加绮丽迷人的景色,恐怕也只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吧!

  四、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学生对黄山奇松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介绍黄山奇松,这不光是很好的迁移运用,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口头言语交际日益频繁。因此重视说话教学,加强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抓住小学阶段发展儿童口语的最佳期,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言语交际和观察表达练*。其中言语交际训练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要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再造想象,发展言语的交际功能,沉淀言语的交际经验。从这点来看,让学生在家长面前介绍黄山奇松正是为了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此外,我在布置课后作业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校园中三座典型的建筑物,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新大纲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我们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正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提倡活记乐背,增加积累,注重说、写结合,促进迁移运用。一句话,这就是走“以读为本、内化语言”之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主观上,我力图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展示苏教版教材的教革方向,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客观上,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的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说课中的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黄山奇松说课稿4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学生是学*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6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导入—复*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等新传统的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改善学*资源和学*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提高了学生语文学*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重点,同时了学*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然而反思一下我们*时的教学*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1)

——《黄山奇松》说课稿3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2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导入—复*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等新传统的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改善学*资源和学*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提高了学生语文学*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重点,同时了学*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然而反思一下我们*时的教学*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3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导入—复*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等新传统的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改善学*资源和学*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提高了学生语文学*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重点,同时了学*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 然而反思一下我们*时的教学*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2)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一、初探“奇”

  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

  (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想想,如果你是那位绿色巨人,你会介绍些什么呢?(生自由介绍)

  6、在陪客松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游客们沉浸在黄山迤逦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黄山另一位好客的主人——送客松会把你送下山。送客松又是怎样的英姿呢?(出示送客松图片)

  (幻灯片)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送客松又奇在哪呢?生根据内容谈理解。它会怎样向游客告别呢?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

  11、体味着黄山奇松的热情,回味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宾客心中热情激荡。

  (幻灯片)黄山松真__啊,(奇)

  怎不令人_______!(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等)“情有独钟”这个词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喜爱至极点)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配乐朗读)

  三、感悟情谊

  黄山奇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

  (幻灯片)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从两个更加你体会到什么?读出对黄山奇松及黄山的满腔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小练笔

  (出示黄山部分奇松图片)

  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还有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今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棵松写出来。(生完成小练笔,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重点欣赏枝干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3)

——黄山奇松作文 (菁华6篇)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箱,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来到。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着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人们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他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优美。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得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主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迎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他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

  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细细阅读这些苍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遒劲,枝干蟠曲的大松实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苗头儿,在与石头这巨人作斗争的同时,力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吗

  细细品味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们夹在石头缝中,生活了千万年,虽饱经风霜的打击,它丝毫没有动摇,至今日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翠绿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护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博大,奋斗精神的体现吗

  阅黄山松,读*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与日本作斗争时,没有后退,*人举着刀枪剑杆努力地冲,不正如奇松与石头作斗争吗中华民族吸取国外精华,自我完善,不正如奇松努力吸取阳光雨露吗

  在苍桑的黄山松上,我读到了*人的奋斗,捕取的精神。

  黄山的怪事千姿百态,那个在山下的怪石,长得特别想仙桃,所以人们称它为‘‘仙桃石’’,拿那在山顶上的一个石头歪歪斜斜,上面还长满了喜许多小石头,这不明显的话就是’’树倒猢狲散‘‘吗?瞧,那一块石头十分像人,他扬气脖子,左手正指着远方,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仙人指路吗?

  黄山奇松更是千姿百态,眼前的奇松,树叶多么茂密,像是专门为游客乘凉而设计的,风再把所有的树叶吹的’’沙沙‘‘作响,又仿佛在对游客说‘‘欢迎你来到环黄山来游览我们奇松!‘‘再看那棵松树和另一棵松树,他们的数值枝交错在一起,想为我们建设了一个‘‘绿色通道’’似的,特别美丽。

  黄山奇松最出名的还是要数’’迎客松,陪客送,送客送‘‘三大名送了,陪客送枝干遒劲有力,而且树干微微弯曲,像是在迎接客人,陪客送数值枝盘曲,树叶茂密,像是在为游客乘凉,陪同观赏黄山美景,送客送一根枝干高高翘起,仿佛在和游客挥手告别。

  奇松和怪石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美丽!

  黄山,在安徽地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局势为名。最吸引我的是黄山的奇松,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忆。

  那时是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黄山,一进大门呈现在眼前的就是远远的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是奇松,个个露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

  我们一直向南直走来到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往前看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他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接着来到“陪客”松旁,他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儿,好像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告别。

  黄山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奇松个个饱经风霜,不管刮风下雨,它仍然屹立在那。它坚强的毅力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爱黄山,更爱黄山的奇松。

  学*了《黄山奇石》,我一直很向往去黄山。妈妈告诉我,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黄山四绝”,四绝之首是奇松,我越发想去看一看黄山松了。

  在我的建议下,爸爸妈妈今年暑假决定带我去黄山游玩。我们乘坐动车来到了黄山,在山脚下的汤口镇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客栈的姐姐告诉我们黄山处处是风景,我心里更加向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背了一些吃的和喝的,坐着景区交通车来到了黄山的第一站:云谷寺。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决定从云谷寺坐缆车到白鹅岭。

  刚下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有的长在峰顶,有的长在悬崖峭壁,还有的长在谷底,它们扎根在黄山坚硬的花岗岩裂缝中,显示出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松树有的站着,有的卧着,还有的侧着,人们根据它们的形态,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比如:迎客松、连理松、黑虎松、探海松、龙爪松、团结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迎客松、黑虎松和探海松。玉屏楼的迎客松,好似一位彬彬有礼的主人伸出手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在迎客松的旁边,有一座小屋,那里常年住着专职的护理员,每天负责观察、护理和保护这棵松树,使它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棵配有“警卫员”的树。迎客松是黄山标志性的景点,人们常说“不到迎客松,白跑一场空”。在去始信峰的途中,有一棵十分特别的松树——黑虎松。它的树干粗壮,针叶苍翠,树冠浓绿如墨,像一只黑虎侧卧在山坡上,所以叫黑虎松。导游告诉我们,黑虎松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天都峰的峰顶,有一棵古松长在悬崖之上,它一侧的枝干很长,仿佛一个人伸着手到云海里取东西,人们把它叫做探海松,它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惊叹。

  除了这些有名的松树,还有许多普普通通,没有名字的松树扎根在黄山72峰之间,给黄山增添了勃勃生机,他们它们这种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景色真是天下无双,黄山的奇松让我久久不忘,我希望下次再来黄山游玩!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4)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菁华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初探“奇”

  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

  (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想想,如果你是那位绿色巨人,你会介绍些什么呢?(生自由介绍)

  6、在陪客松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游客们沉浸在黄山迤逦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黄山另一位好客的主人——送客松会把你送下山。送客松又是怎样的英姿呢?(出示送客松图片)

  (幻灯片)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送客松又奇在哪呢?生根据内容谈理解。它会怎样向游客告别呢?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

  11、体味着黄山奇松的热情,回味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宾客心中热情激荡。

  (幻灯片)黄山松真__啊,(奇)

  怎不令人_______!(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等)“情有独钟”这个词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喜爱至极点)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配乐朗读)

  三、感悟情谊

  黄山奇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

  (幻灯片)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从两个更加你体会到什么?读出对黄山奇松及黄山的满腔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小练笔

  (出示黄山部分奇松图片)

  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还有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今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棵松写出来。(生完成小练笔,音乐伴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1)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2)陪客松奇美

  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 3 )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检查预*: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作业设计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行动,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黄山,把去黄山的理由写充分,可以吗?

  一、初探“奇”

  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5)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或第二节的学*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明白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明白,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这天,咱们就一齐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述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述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貌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样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述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能够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明白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仅……而且……”。(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6)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片段一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学生打开了记忆的仓库,调动背景知识,促进与文本的联系,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和情感,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引导探究,体验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怎样才能学得聪明起来呢?就要引导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过语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片段二的设计充分利用优秀文本所存在的很大的张力空间,将学生置身于文本整体中,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学生对“山顶上、陡崖边”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所闪耀的迷人光芒,读出了文本所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训练思维,课堂充满智慧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两个片段所提的问题,都富有思维价值,有是本课教学目标所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犹如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探求之心,在阅读课文中学生便会自主研究,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意义”和“情味”,产生许多充满智慧的发现和感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思维能力。学生也由此兴趣盎然,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得到了体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学生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同时,给学生提供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让学生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让学生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大胆的联想,学*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值得学生学*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7)

——黄山奇松说课稿(精选十篇)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本课,要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现在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奇美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的'特点来写黄山松的。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五年级的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课时 ,我将出示一些图片,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教学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当导游。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

  第二步:感悟黄山松的奇特

  第三步:总结全文

  六、说作业设计和板书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