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2-08-13 14:44:54 数学教案,中班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1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2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重点: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讲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

  (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

  目标:

  1、教幼儿学*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1)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1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2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2)

——《比一比》数学教学反思3篇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第3节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识不算难,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是会比较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知识从生活层面提升到数学的层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喜羊羊和灰太狼写数比赛”来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从中学*探究知识。通过喜羊羊和灰太狼三个回合的比赛使学生探究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要点。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主动性的方式。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借助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发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中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关系,以及“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在每一回合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同时本节课为了巩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我还设计了有层次的练*题,以巩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首先我设计了“游览风景胜地”的情境让学生练*两个数之间比大小,紧接着安排了6个数之间比大小,引导学生在进行比较大小之前可以先进行分类。然后设计了填空题:5□7<523 706>□01 32□>325这样在巩固了全班的基础上,使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我设计了游戏“购物街,猜价格”。通过游戏,学生不仅中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还保持了学*热情,学*气氛高涨。

  当然本节课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还不是很规范,日后还是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3、教学时心太急,怕耽误时间,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动口说,给予式的讲解有点多。

  4、教学时激情不够,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

  《比高矮、比长短》是人教新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如:当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形容物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但会仔细观察的孩子,却说不一定。我趁机让他说为什么,然后给大家看结果。在同学们看到结果与想象不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不一定的道理。以此引出没有一头对齐的物体,不能直接判断谁长谁短,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学生这时便会真正心服口服,以后比长短时不自然的就会用一头对齐的方法。

  二、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比的方法,巩固比的技能。

  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比一比,营造氛围

  课的伊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比一比这一课。我们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组上课认真,哪一小组会动脑筋,哪一小组学到的本领多。(出示小组评价栏比一比)评价栏为九个花瓣围成的一朵花,代表九个小组。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用评比竞赛的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联系实际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二、比一比,学*韵文

  片段二

  师:图上有这么多东西,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黄牛和花猫比,怎么比?(一个大,一个小)(相机出示韵文课件,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师:鸭子和小鸟怎么比?

  生;一边多一边少

  。

  (出示韵文,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鸭子比小鸟多,小鸟比鸭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韵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让孩子通过看图、读韵文对黄牛和花猫、小鸟和鸭子进行比较,之后,设计了用上比来改变句式说,加深了对大小、多少的认识,在语言文字中进行思维的训练。

  三、比一比,训练朗读

  本课韵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朗读训练。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挑战读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提示你还想怎么读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有的说,我想挑战同桌。我想挑战好朋友。还有的说,我想挑战小组。最后小朋友还把韵文编成课中操,边读边做,使课堂充满学*的乐趣。

  四、比一比,学*生字

  本课的学*目标之一学*群、颗、堆三个生字。群和堆作为量词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图上的鸭子和小鸟有多少?(课件出示一群鸭子一只鸟)群、只就叫量词。

  2、看图,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

  3、用一群说话,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一群小鸡。

  4、图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

  5、看图,一堆怎么理解?数量多,叠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说话,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7、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比一比,指导写字

  识字片段:

  师出示要写的字小、少。

  师:怎么记住它?

  生:我发现少字比小字多一笔。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指导书写,少第二笔点要往上移,要会让,就向小朋友相处一样,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生书空、描红、仿写、评议。

  识字是语文学*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低年级的识字、韵文教学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然后围绕识字的重点确定教法、学法。在比中学,学中比,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这学期我自己也感觉课堂上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3)

——《比一比》教案6篇

  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睡姿多种多样,有的孩子睡觉时玩玩具,特别是有些孩子总喜欢蒙头睡觉,这样的睡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还容易发生危险。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姿,专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觉的正确睡姿,知道睡觉时不能随便玩玩具。

  2、乐意参加歌表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玩具娃娃睡觉。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偶一个,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儿人手一个。

  2、挂图

  活动过程:

  1、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不健康的午睡行为的思考。

  (1)问题一:为什么不能蒙头睡觉。

  小结:睡觉时蒙着被子,会感觉很闷,喘不过气来。我们睡觉的时候也要呼吸新鲜空气,不能蒙头大睡。

  (2)问题二:树胶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玩玩具?

  小结:不能带玩具上床睡觉,玩具上的尖角很危险,会伤害小朋友。

  (3)问题三:为什么不能趴着睡?

  小结:趴着睡觉,身体会压到自己的心脏,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睡觉的正确姿势。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班学生学*积极性、学*能力较好。在学*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

  (一)森林游戏――比大小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兴趣。)

  1. 创设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2.提出问题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师: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对吗?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2:比如说,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数字多的大。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学们否定了,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师: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小狐狸输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

  生1:小狐狸,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呢!

  生2:小狐狸,我们为你加油!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第二局比赛开始: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4184。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

  组1:4184大,因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还不到4千。

  师: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一个是4,一个是3,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谁的数大谁就大。那现在4比3大了,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

  生1:要。

  师: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

  生2:还是4184大,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

  师: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齐答)不用了。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这一局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大赢家。

  (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

  师: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生:小狐狸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

  生1: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所以不用比了。

  师:你说得真棒!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对不对?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2:从千位比起,它们一样大;再比较它们的百位,还是一样大;就比较它们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师: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

  (二)小组游戏――摸卡片

  (活动目标学生小组合作练*,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参加它们的游戏呀?

  生:(情绪高涨)想!

  1. 师宣布游戏规则。(边宣布,边示范活动方法。)

  (1)四人小组为单位,拥有一叠卡片。

  (2)小组成员轮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张卡片,自己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大,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判断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判断错误则再摸一次。

  2.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老师评价小组合作,奖励合作卡。

  (三)排队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学生较喜欢接受有挑战性的问题。)

  1. (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个,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个,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观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个,4300排在最后一个。

  师:她的方法真不错,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谁听出来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四)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所有的三位数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会有几吗?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位数所涵盖的范围,感知三位数这一概念的意义。)

  师: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数,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数吗?

  个别回答,集体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1. 小组讨论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五)猜数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

  1. 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课件演示:□□00)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数问题,教师予以正确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猜数。)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菁华5篇)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比一比

  比一比

  主 备 人: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xx.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 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 预*P6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比一比

  比一比

  主 备 人: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xx.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5)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的厚薄、长短进行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的良好*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长短的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5支,我们来比较他们的长短,谁愿意给铅笔排队?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办法,大家讨论后统一评比办法。

  2、幼儿探索排序的办法,总结出两种排序。

  (1)这5支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谁来帮忙?

  (2)请幼儿排序,大家验证,有错误的地方请幼儿纠正。

  (3)请另一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大家一起验证。

  师总结:排队有两种方法,可以从长到短,也可以从短到长排。

  2、厚薄的排序,巩固幼儿对两种排序方法的掌握。

  (1)出示厚薄不同的图5张,请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大家一起验证。

  3、操作练*,共同验证。

  三、结束部分

  分9组幼儿,每组5人幼儿,请幼儿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

  在区角中,投放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巩固。

  活动目标:

  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练*使用量词,学说短句:“这是一X(量词)XX(名词)

  活动准备:

  准备录音机、磁带(录有好听的音乐和怪诞的笑声),实物卡片,可翻动的记分牌。

  活动前带领幼儿从活动室走到户外草坪上,一边观看一边说:“这是一X(量词)XX(名词)。”(如:“这是一本书。”“这是一张椅子。”……)自由活动时,请同伴互相谈谈,家里什么物品可以用“一X(量词)XX(名词)”来说。

  指导要点:

  集体游戏: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确定一名幼儿,由他从老师手中任意抽出一张事物卡片,后说出这一实物的名称,另一幼儿答出正确的量词。(如:“这是雨伞。”“这是一把雨伞。”)大家评判:说对的,请他听一听好听的音乐;不对的,听听惹人发笑的声音。

  分组比赛:每两组一对,轮流出题答题(如:“这里有皮球。”“这里有一个皮球。”)答对的,得一分。最后得分多的一组获胜。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提醒幼儿使用适当的量词。

  活动目的:

  1、学*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2、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愿意主动学*常见的汉字,增强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队伍名称的招牌、汉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图片、奖品、娃娃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

  1、 非常比一比,快乐在一起!耶!

  ——通过口号调动

  幼儿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比赛的欲望。

  2、 “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期非常比一比节目。我是主持人快乐,今天我们要来一场关于汉字的比赛。”在比赛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幸运大抽奖,看谁能把大奖带回家。

  ——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将幼儿带入电视节目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依次介绍三队成员和小组长,并喊口号互相加油。

  ——“主持人”向“观众”和其他队员介绍每个参赛队伍的名称,以及他们的小组长。并让每个队伍分别喊出自己的口号互相加油打劲。队伍的名称、小组长以及口号都由他们事先商量拟订。通过喊口号调动他们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出题,由幼儿回答。

  宣布规则:由我出题,有抢答题和必答题,答对后小组长可以拿一个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队伍获胜。

  ——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关:谁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组的黑板上贴有8张汉字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相同时间内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汉字)找出来,看谁找的最快。

  ——第一关为难度最低的一关,教师有意请识字比较少的孩子参

  加,在寻找对应汉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结束这一关的比赛时,可以和全体幼儿共同进行检验,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逐一把汉字读出来。此时边和幼儿一起进行统计,让小组长上来记录他们的结果,书写在黑板上,比较出最后的获胜队伍。

  ——在孩子的操作中,其他队员和观众可以通过“加油”或喊口号的形式进行互相打气。在“主持人”宣布得分队伍时,也可以引导幼儿用“耶”、“太棒了”或喊自己队伍的口号来调动孩子的激情,不断的给予

  幼儿鼓励。每一关如是。

  ——计时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助倒数,在倒数中提高幼儿计算方面的能力。每一关如是。

  第二关:奇妙的象形字。

  玩法:每组抽出一张象形文字卡,并在小组内讨论,最后找出相对应的简化字。

  (帮助幼儿分析每个汉字不同的演变过程,了解每个汉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互相学*。

  ——可以让幼儿说说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page_break] 第三关:汉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板上摆出相同的一个汉字,谁最快谁获胜。

  ——这一关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幼儿注意观察,合理运用长短不同的塑料卡

  片,摆出正确的汉字。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最好请识字比较多的孩子参加。

  第四关:汉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后的字卡,在相同时间内比赛哪组组合成的汉字最多。

  ——这一关难度比较大,需要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有益于幼儿增强识字量。

  第五关:给汉字找家。

  玩法:师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引导幼儿熟悉汉字,如门、窗、桌等。

  每组幼儿轮流给字找家,把字贴在班上相应的位置上,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获胜。

  ——先让幼儿说出全部字卡上的汉字,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当幼儿贴错时,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纠正。

  (三)颁奖仪式及小结。

  师:为什么*组小朋友能获得胜利呢?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就能获得成功。

  ——通过小结让

  幼儿回顾刚才大家团结、齐心奋斗的成就感。

  (四)幸运大抽奖。

  玩法:事先为每名幼儿准备一张对奖卷(奖券上写着汉字),请客人老师上来为幼儿抽奖,对应抽出的文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得到了几等奖。对奖后老师立刻给幼儿颁奖。

  ——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把客人老师也邀请到活动中,增加师幼之间的互动,让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悦。在对奖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然地认识更多的汉字。

  《非常比一比》教案反思: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1、当孩子出现争议时应能让幼儿说明自己的意见,接受别人给予的正确答案。

  2、当孩子错误时,应有机会让他们改正,可以问:“确定吗?”

  3、可以在适当增加难度,使用词语连接等游戏。在抽奖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组词,让其他幼儿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6)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目标:

  1、教幼儿学*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7)

——幼小衔接数学比一比教案(精选十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少、小”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班化特征体现

  一、创设情境,观察图画,认识事物,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

  2、我们走进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

  3、认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4、那么多有趣的词语都藏在组长的信封里,请小组长拿出词语卡片分给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动动脑筋,给这些词语分分类。(随机发给智慧星)

  5、我们用同学的发现做个找朋友的游戏。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请小朋友将相应的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到黑板上来对号入座。

  1、学生借助图画或拼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

  2、学生离开图画读词

  3、去掉拼音读词。

  4、小组合作分类——全班反馈。

  5、学生上台贴词语。 合作化、个别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和组际交流是生生合作时经常用的形式。我设计的给词语分类,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活动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游戏,让课堂更为活跃。

  二、学*童谣,认识“边、多、少、颗、群、堆”。

  1.丁丁用这些词语和这幅画编了一首好听的童谣,听听他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你们也想学会说吗?

  2、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

  3、说说“边、多、少、颗、群、堆”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随机教学:提土旁)

  4、巩固字词。递进式开小火车复*。字——词——双轨小火车——句子

  5、再读童谣。这些词句都在我们的童谣中,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6、反馈。(随机发给表演星)

  1、学生看看图、比一比、读一读。

  2、学生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4、学生小组开小火车。

  5、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拍手读、和好朋友一起读、同桌读、跳皮筋读等。 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点在小班的教学中更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读读课文,更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情感。

  三、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这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写出这首童谣的呢(揭示课题:比一比)。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在小班中,学生的主体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应该是知识的共同发现者。我用学生的发现,学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里老师只作了适当的引导,不再是机械的灌输。

  四、学写“小、少”

  1、我们也用比一比的方法来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们认为什么字难写呢?(教学少)

  3、“小”字怎么写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教,同学们推荐一位吧!

  4、反馈(随机发给书写星)

  1、学生比一比“小、少”的区别。

  2、学生书写“少”

  3、学生推荐同学教学“小”

  4、学生书写“小” 注重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

  五、总结 小结: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书写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谢谢大家!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学蓝猫说句子,跟小兔比一比”六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演、编、画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

  设计特色:

  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指导取代权威传授,注重互动交往,用动态建构取代静态接受。

  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字,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包括字宝宝捉迷藏、猴哥旅游、虎大王变魔术、蓝猫提问、小兔画画的动画,水果图和虎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玩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

  二、与字宝宝捉迷藏(我会认)

  (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1、与字宝宝捉迷藏

  a、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b、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c、小组互读。

  d、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设计意图:创设“捉迷藏”这样一个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2、送字宝宝回家。(出示课件)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a、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b、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c、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d、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并让学生谈谈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惯,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每人得到水果图一张)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归类认字的目的。一个“送”字,自然让孩子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因而“送”起来会特别用心。同时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最后又进行有机地拓展,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热情。)

  三、和猴哥去旅游(我会读)

  1、勇过小河

  a、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课件)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问)猴哥答:“小朋友,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b、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c、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可以小组齐读,可以小组每人选读几个词,可以派代表读),教师适时正音。

  d、(出示课件)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特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2、快乐旅游

  猴哥带大家参观***广场和长城。你们谁有信心帮小猴当导游,把自己看到的介绍一下。最后和猴哥说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当导游这一交际情境的创设,不仅把读词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使静态的、孤立的词语依附在一个完整的、活动的事件中,课堂充满了人文味。)

  四、看老虎大王变魔术(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a、(出示课件)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b、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c、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d、课件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c、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设计意图:“魔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它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引起浓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2、争当魔术师。

  a、出示屏幕:

  目

  木

  开

  马

  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谁如果变出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的兄弟来,我就把虎王送给你)

  b、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媒体演示:先出现字兄弟,再是不同笔划红起来。最后按上面师所引导的形式交流。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只“老虎”。

  c、扩展训练: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设计意图:转换学生角色,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实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3、书写指导。

  a、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b、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c、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设计意图:教师以富有激趣性的语言进行范写难写的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并解决了书写的难点。)

  第二课时

  一、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师生同唱。

  (设计意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进入学*状态,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的情感,而且又自然引出蓝猫的形象,为教学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蓝猫说句子(读读说说)

  1、读蓝猫说的句子。

  小朋友一定知道谁来了,它就是可爱的蓝猫呀,(出示课件)他的问题可多了,你看,今天带来什么问题呢?

  a、师范读,生跟读。

  b、生练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抽读。

  d、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篇(扩展8)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实用5篇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课前预*,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任务。]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初步培养遇到困难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设计说明: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设计说明: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说明: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设计说明: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设计说明:主要目的是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设计说明:既可作为课中游戏活动,又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出示了朗读样板]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设计说明: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设计说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设计说明:在充分的读文后,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设计说明:此练*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比一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

  1、练*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比一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

  1、练*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教材简析: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专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情境图。其间有勤老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带拼音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也是一首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儿童诵读的儿歌,在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非常贴*孩子的生活。课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提土旁”。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1个笔画“竖钩”。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诵读中初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

  2.教学难点: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

  设计思路:

  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老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课前预*课文,给自己认识的动物、水果做名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1、师生谈话,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彬彬家的农家小院去玩,那儿又美又好玩,你们想去吗?(生:想)

  师:好!那咱们现在就出发!”

  2、课件出示情境图,农家小院。

  二、创设生活情境,读词识字

  1、认读带拼音的词。

  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彬彬家的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按顺序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请大家借助图画和拼音读这些词语,学生自读——指名读,师注意正音:特别是“~子(zi)”的轻声读-生领读(谁想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这些词语?)-齐读。在读这些词时,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词语归类:可爱的动物词和香甜的水果词)

  2、“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那我们见了朋友,应该怎么给他们打招呼呢?”请亲切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指导以亲切的语气、有节奏地轻松跳跃地读词。(生自读—师范读,生跟读)请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朋友,用一句话说说图中的它在干什么?也可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朋友,说说图中的它什么样?

  3、既然你们和这些动物、水果已成为朋友,那去掉图片和拼音,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去掉图片和拼音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齐读)

  4、这些词中的字宝宝你都会认了吗?

  (1)小伙伴交流: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教教小伙伴。哪些字你现在还不认识,向小伙伴学*,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2)集体交流汇报:摘苹果游戏

  谁来说说你认识了哪个苹果上的字宝宝?还请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的,谁说得好那个苹果就送给谁。(a、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妈妈教的,有的会说是从课外书上学的等。师小结:是呀!在家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读带拼音书时可以自己看拼音学,还可以从电视、路边的广告牌上中学认字。b、还有哪些字你是今天才学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可能会说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或给生字编谜语的方法等。)小朋友可真棒!这些都是识字的法宝,快把它藏到你的智慧背囊里,以后可以帮你学很多字。C、为什么“桃、苹、杏”是“草字头”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实,杏、桃、苹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

  (3)谁还能给这些字宝宝找朋友?(指名组词)

  三、创设游戏情境,学*课文

  1.大家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水果朋友,它们名字中的生字宝宝我们也认识了。高兴吗?现在想不想听听它们之间在玩什么游戏?师播放课件朗读儿歌,学生边听边想。

  2、师问:听完了这首非常好听的儿歌,知道它们在玩什么游戏吗?(比一比,比大小、比多少)师板书:1比一比大、小、多、少。

  3、它们是怎么比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儿歌里都讲得清清楚楚,请再分节读一读吧,边读边想:每一节讲的是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样?(生自由读儿歌,师巡回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

  (1)指名读第1句,师问: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谁和谁比?比什么?“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你还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

  (2)指名读第2句,师问:这里比大小可以吗?为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边讨论交流边学*“群”。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鸡、一群蚂蚁、一群大雁、一群小朋友……)

  (3)再读第1、2句,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是动物在比;找反义词)自读——指名读——讨论交流发现——再指导有节奏地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4)读第3、4句,问:苹果和枣子在比什么?为什么不比多少,要比大小?(都多得数不清)边讨论交流边学*“颗”“堆”两个量词。我们都说一个苹果为什么不说一个枣子要说一颗枣子呢?想想我们*常还说一颗什么?请学生用量词“颗”来说说:如一颗纽扣、一颗珍珠、一颗糖、一颗小石子等。师指出“颗”一般用在比较小,有点圆形的事物上。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一棵树”,“棵”一般用于植物,如一棵树,棵白菜等。)

  你又是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认读生字“堆”,认识“提土旁”。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沙子、一堆萝卜……) 想想“堆”和“群”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4、这些动物和水果在玩游戏,它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以欢快的心情来读读。这首儿歌这么好听,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师生合作读(师读每小句的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师生边拍手边齐读。

  三、看图说话,游戏拓展

  多好听的儿歌呀,你们想说吗?课件出示图片,先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大小、数量等,再试编儿歌。

  1、句式训练一:一个大,一个小,一头()一只()。

  2、句式训练一:一边多,一边少,一()一()。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能认真听还能主动去想去说,学会了8个词语、6个生字、和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还学会了一些量词的正确用法,特别是还能自己创编儿歌。

  2、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玩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家里的东西,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继续学字

  1、开火车认读上节课所学的词语中的6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中的字词)。

  2、儿歌里还有6个生字宝宝,你们会认了吗?谁能用好方法记住这些字,那红旗就奖给他?

  谁能再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二、师生合作,指导背诵

  1、这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来背一背吗?来!咱们来边拍手边试背一下。

  (1)师生合作:师说每小句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2)同桌之间相互读背童谣,可以与小伙伴边拍手边读背。

  (3)请加上动作来背背?学生自表演读背,再请同学上台领着大家表演读背。

  2、指名背,学生评。

  3、分组比赛背。

  4、齐背

  三、展示作品,拓展识字

  小朋友可真棒!跟老师到彬彬家玩了一趟,学会了那么多的字。你们还认识哪些水果和动物的名字呢?请你来介绍给大家。学*小组展示生活中认识的水果和动物名。然后指名两个小组到台上展示。

  四、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1、出示生字:小、少、牛、羊,请学生认读这些生字,说结构,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说说这4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4个生字的竖都写在竖中线上,竖的左右两边大小基本相同。小和少相*,少多一撇;小的第一笔是竖钩,而少的第一笔是竖。)

  3、逐个练写,落到实处。

  (1)指导第一组:牛、羊。

  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牛: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

  教师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集体展示并评析。

  羊:方法步骤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

  (2)指导第二组:小、少。

  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点看笔顺:先中间后两边。都是先写哪一笔?

  书空:

  描红:学生按笔顺描红。

  再观察:这两个字中都有两点,这两点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左点,一个是右点;左点稍低,右点稍高。)

  再练*: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再欣赏:与上一组字相同。

  教学板书

  1比一比

  大————小牛

  多————少羊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