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3-02-20 00:00:00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能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2.能够找到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数字1~10,创设情境。

  二、基本部分

  1.数字1~10从小到大排序。

  2.认识每个数字的邻居,告诉幼儿相邻数的概念: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邻的数就叫相邻数。

  3.举例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幼儿进行相邻数填空练*。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任务,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

  二、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2、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三、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1、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2、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3、数字游戏

  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4、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退场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书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废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消称:跳单双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教师要说的神秘一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幼儿可以根据刚才玩的游戏的经验判断,推理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复……让幼儿说出答案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消称: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书,出示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活动反思: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重点,做到: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4、练*形式多样化。通过设计形式生动的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练*兴趣,练*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

  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7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目标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列算式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5

  目标:

  1、学*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学念《数数歌》,学*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全家福的照片。

  2、小兔、小猫、小、小鸭图片。苹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兔分苹果,复*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创设情景《小兔分苹果》,引出主题。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小兔分苹果,大家帮他数数看分的对不对。

  二、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学*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与相应的点数相对应。

  1、个别幼儿回答,请全体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验证。

  2、小狗家里有几个人,就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初步了解数量与点数的对应关系。

  3、对于程度较差的幼儿教师鼓励运用《数数歌》手口一致点数。

  三、幼儿操作,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翻到幼儿用书《数学》第一页,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第一题。引导幼儿了解该练*的操作方法。

  2、教师点评,运用《数数歌》进行校对,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创设小兔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复*手口一致点数。

  《数数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反思:

  1、手口一致点数的基本知识讲解的不够清楚: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往右。

  2、我采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点数,而幼儿操作上所采用的是一行五个圆圈,有几口人涂几个圆圈。在课后,我与部分出现错误的幼儿交流,发现他们能数出图上有几个人,但不知道对应的要涂几个圆圈。这应该就是游戏环节与幼儿操作衔接的不够一致性所产生的后果。

  3、幼儿操作时,涂圆圈的顺序没有强调,出现部分幼儿圆圈从右边开始涂起。

  4、发现新插班的几个小朋友数学特别的好,在数数上比原班的小朋友数的快,还比较快的说出总数。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

  3.游戏固新知: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再次确定幼儿是否掌握)

  (2)游戏“抱双,躲单”。

  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参加好舞会回家乘车去,按单双号乘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采用同课异执的形式。“同课异执”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能提高我们多少的能力?不由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

  教学活动由年轻的C和G执教,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超市购物,感知单双数——交流讨论,理解单双数——操作、游戏,巩固单双数。虽然教案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却有不同之处,引发我们的思考:

  首先是给购物环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先演示怎样使用代用券(每2元圈起来)、购物、付款(把相应的“钱币”撕下来给收银员),然后让幼儿操作圈一圈,交流“你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购物后交流“你有几块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钱吗?”第二个活动中教师也是先演示圈一圈,购物时直接把卡片覆盖在相应的钱上。幼儿在圈一圈完成后直接可以进行购物,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使环节更加紧凑。这个环节中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是教师先示范,幼儿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些,让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提升总结在后呢?

  在交流环节,一个活动中老师先让剩下一元钱的幼儿逐一说“我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老师逐个出示相应的代用券并按顺序排列。另一个活动中老师用“代用券回收”的策略——剩下一元的放左边,没有剩的放右边,让幼儿一下子把代用券分成了两组排列,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出示汉字“单数”、“双数”以及相应的小孩图示。这个“小孩”图示也是为接下来的幼儿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给我的启示是同样的一个环节,教学效果会因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加关注环节的紧凑和有效,避免重复和冗长。

  在感知单双数排列规律上,两位教师都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片来写单双数,也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但第二个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发现排列的规律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我想原因是由于第一个活动中的卡片既有数字又有硬币图示,使幼儿的视线受到干扰。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具的设计使用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幼儿分组操作后的交流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觉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当时的效果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材料不同,纠错也只是该组幼儿的参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是导致教学活动时间过长,幼儿注意力无法很好集中。我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对于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而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问题再次集体教学。

  同课异执活动结束了。这样的研讨活动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一节课的成与败,而是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它留给我们思考的很多,如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问题,孩子操作快慢的问题、教师提问语言的指向性问题等等。还有,教研活动中幼儿的人数都只是班级中的少数,而且一般还是能力较好的幼儿。那么,在*时的教学中面对全班全部幼儿教学时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和指导问题,班级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导问题等等,都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研讨和实践,期待着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惯。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

  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的情况。)

  三、介绍自己的练*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借助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关注了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10之内的二维序数,清晰掌握了序数的概念,学*了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

  1、数学活动游戏化,以绘本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魔术师角色扮演的形式,从观看绘本中的“魔法师”考试到孩子的“打开魔法之门”游戏,教师把有关序数的知识渗透其中,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掌握了知识,大大激发了幼儿学*的欲望,优化了教学情境。

  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5,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6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3、运用标志说明判定物**置的方向。虽然孩子已经在中班下学期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但是孩子们对二维序数和序数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幼儿刚升上大班,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左右。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运用移动的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从哪个方向数起,为孩子的顺利学*打下基础。

  4、推进式的教学设计。在本次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关注了推进式的教学设计。首先借助绘本,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序数的相对性。(出示一排的魔法师让幼儿自由讨论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排在哪里?利用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理解。)其次以个别回答及人手一份操作卡的形式让幼儿复*一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第三学*二维判断的方法,明确二维判断的两个要素。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复*、应用二维判断的物体的位置。

大班数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大班数学教案方位篇二:大班数学方位左右——谁藏起来了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问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小朋友都说喜欢玩捉迷藏,根据幼儿的爱好,结合《幼儿指导纲要》大班小朋友的数学方向目标,刚好可以结合设计一节情境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小朋友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活动准备:

  黑板、PPT、活动操作学具每一人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

  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随下来到森林里,感受愉快的心情。

  二、活动内容

  1、情境延续,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从而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播放PPT)

  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三、操作与练*

  1、让孩子感知天黑了就要回家,以免家长担心。

  2、请小朋友记清小动物住的地主。

  小狗住在河马的上面;

  小兔住在小猪的下面;

  老虎住在小兔的左边;

  狮子住在绵羊的右边;

  袋鼠住在犀牛的右边。

  3、活动操作(通过操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方向思维)

  1)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教师巡逻指导

  3)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贴在黑板上,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

  四、活动小结

  1、让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2、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用情境贯穿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目标明确,气氛活跃,教态语言适合孩子的年龄,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重点、难点没有突破,在活动过程中,我忽略了空间关系比较抽像,而且也有相当的难度,而我对于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透彻,加上在讲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时,还没让小朋友记得他们在哪一个小动物的哪一边,就开始操作了,导致孩子在方位的认识不够全面,使孩子操作时增添了难度。最后,在结束语时,时间比较紧迫,讲解得太仓促,草草了事,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使我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足,经过教师们的反馈建议,我从中领悟了一节好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分析周祥,备好了教师,还要更好的备好小朋友,从每个环节当中分析他的利敝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会续前继往,不断反思,让我在幼教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本文(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七、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第一、教师要明白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课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挖掘生活的价值。像 这类教育内容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它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不仅要依靠老师,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动地学。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

  第二、要挖掘生活活动的多种价值。生活活动生动形象、多姿多彩、鲜活具体。在组织这类活动中主要是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独立生活能力,学*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摆脱依赖,走向独立。

  第三、组织的活动要能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看小区地图,根据地址信息找到准确住处。

  2、了解基本的方位关系,提升生活经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0页《去做客》;贴有幼儿照片及家庭住址的卡片(同一小区不同楼号、单元号、门牌号)。如:XX小区15—2—402、XX小区17—3—501;简易小区地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读家庭住址卡片。

  师:如果我们要去朋友家做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1)出示数张幼儿家庭住址卡片,引导幼儿认读卡片内容。!出自:屈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家庭住址卡片XX小区15—2—402:这位小朋友住在哪一幢楼?几单元?第几层?第几间?

  (2)请幼儿完整地说出这个小朋友的家庭住址。

  2、出示小区地图引导幼儿寻找最合适的.路线。

  师:这几个小朋友同一个小区里,如果我们要去他们家做客,你们能快速的找到他们家吗?从哪个门口进入最合适?怎么走?(请幼儿画出从小区入口到目的地的路线,并说说理由)

  小结:我们要去做客,要先观察小区楼号的排列规律,确定最*的路线,再找楼号,最后找单元号、门牌号。

  3、分组活动:去做客。

  (1)集体解读操作方法。

  师:今天小动物也邀请我们到它们家去做客,你能找到它们的家在哪里吗?去小动物家要先找到什么,再找到什么,最后找到什么?

  师:我们先来找找熊猫的家在哪里?“1—106”这些数字各表示什意思?

  师:小兔、小猴、小鸡、小象、小牛的家在几单元几室?找到之后,将小动物粘纸贴在相应的位置。

  (2)幼儿分组操作

  (3)分享、纠错并改正。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1)(5)1+5=6

  (2)(4)2+4=6

  (3)(3)3+3=6

  (4)(2)4+2=6

  (5)(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用统计的方法了解大家玩民间游戏的情况,按大小排列,感受对应。

  2、有兴趣尝试学*不同的游戏,感受民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民间游戏排行榜、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我们玩过的民间游戏

  1、这几天你们玩过哪些民间游戏?(出示民间游戏排行榜)

  2、你最喜欢哪个游戏,为什么?

  二、游戏排行榜

  1、我们要给排行榜重新排队,你觉得可以怎么排?

  2、这么多游戏中,哪个游戏玩得人最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⑴、第一步:统计每项游戏喜欢玩的人数

  A、出示统计表,一起讨论阅读表格的'意思: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

  B、幼儿统计每个游戏喜欢玩的人数,记录在各自的表格上。

  C、请小组长统计自己小组的总排行榜,有异议的数据小组重新统计并记录。

  ⑵、第二步:按统计到的数字大小排列

  A、根据统计,小组合作进行排列。

  B、根据幼儿的统计重新排列排行榜。

  三、我会玩更多的游戏

  1、哪些游戏玩的人很少?你想试试吗?(鼓励幼儿向收集这个游戏的幼儿学)

  2、如果你学会了这个游戏,请在相应的游戏后面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学号)

  观察与调整:

  一、价值分析:让孩子回忆已经玩过的游戏,学会提炼归类思考;说说喜欢的理由,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调整:

  二、价值分析:在给民间游戏重新排队的过程中,让孩子学*归类统计,以及排列的方法。

  观察调整:

  三、价值分析:生生之间学*民间游戏方法,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丰富了孩子对民间游戏的感受,激发他们尝试学*不同游戏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的: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体验货币的等量买卖关系。

  2、观察物品对应的钱币数量,并能进行相互转换,做钱总数的合计练*。

  3、积极参与购物活动,产生做小小采购员的自豪感。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时你们家里买菜、买水果、买零食、买玩具都是由谁买的?(妈妈)所以呢,每次采购这些东西的都是妈妈,我们要跟妈妈说:"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做小小采购员,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好!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如何做一名小小采购员。

  二、认识人民币 。

  1、观察1元人民币,引导幼儿了解1元纸币。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钱上有1")除了有数字1外,1元钱上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1元钱纸币的正反两面的图案。)2、观察1元硬币。

  师:除了这样的1元钱纸币,你们还看过其他样子的1元钱吗?(引导幼儿说出还有1元硬币。)师、1元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愿意从这里把1元硬币找出来?(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硬币,引导幼儿找出1元硬币。)你是怎么知道这是1元硬币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花纹和数字)3、比较1元纸币和1元硬币的关系。

  师:这个是1元钱(教师左手举钱币)这个也是1元钱(右手举硬币)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但它们能买一样多的东西)师:对了,它们都是1圆钱,这个是用什么做的?这个呢?(引导幼儿说出这个1元钱是用纸做的,这个呢是用金属做的)能买一样多的东西。

  4、认识2元、5元、10元人民币。

  出示2元,5元,10元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这些人民币,告诉幼儿我们做一名小小采购员就必须认识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三、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四、游戏"凑钱"。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我觉得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确定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精神,否则就会使活动缺乏活力,失去生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使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欠缺与人交往的技巧。而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文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际交往非常频繁的时代。人们对交际已不断提出新的方式与新的要求。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大社会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孩子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为了卖掉自己的玩具,热情地大声吆喝,拉拢顾客,宣传自己玩具的优点,甚至不惜降价……。孩子真正体会到买到新玩具的快乐,更懂得了旧玩具的巨大作用。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更扩大了孩子间的交往,为孩子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家长资源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强力后盾,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家长的智慧深不可测,家长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发倡议书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及意义,让家长帮忙准备买卖所需要商品,以及和孩子一起商量给商品标上合理的价格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当家长看到孩子交换来的商品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一位家长说道:“虽然用大毛绒玩具换了一个小发夹,好象有点亏了,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从中得到的锻炼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复*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幼儿的运算能力。

  2、在操作中,幼儿尝试自己列算式,并乐意与朋友交换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信封,装有一张纸,上面写有需要小朋友破译的电话密码(算式)

  2、课前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3,每桌一个筐子,里面有若干张白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和了解破译电话号码的方法。

  1、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再过些时间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小朋友吗?那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和老师、同伴联系呢?要找到的人。

  2、破译老师的电话号码

  (1)你们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我的电话号码在你们的信封里,这个号码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让你们得到的,那可是一组密码,需要你们破译出来,这样就能得到老师的电话号码了,

  (2)幼儿操作

  (3)当场打电话进行验证

  (4)对电话号码进行分析。(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编了几道题?有几个相同的数字,排出的`式题是一样的吗?)

  重点:相同的数字可以排出不同的式题。

  二、游戏:破译电话号码

  1、出示一个电话号码,让幼儿尝试根据号码排试题。

  提示:(1)电话号码有几位数,就要排几道式题。

  (2)一样的电话号码,可以排不同的式题

  2、幼儿根据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试题(操作)

  3、同伴交换破译,让幼儿根据试题记录(破译别人的电话号码)

  三、活动小结

  1、验证个别幼儿电话

  2、老师讲评。

大班数学教案15

  一.目标:

  1.让幼儿学*观察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体与球体的差异,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2.让幼儿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让幼儿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表示操作过程并用语言表达。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二.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教具;实物:魔方(正方体),牙膏盒(长方体),皮球(球体),万花筒(圆柱体);记录表1.2(附后)

  学具;各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如牙膏盒,小球,药盒,纸筒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每人一张);记录表1 (每人各一张);记录表2(每小组一张)

  三.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引导幼儿去操作,体验。

  师:小朋友图形纸片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认识它们吗?(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和我们玩个立正的游戏,你能让它们立在桌上吗?(幼儿尝试用图形纸片竖立在桌面上,得出结果)

  师:你的图形纸片可以立起来吗?为什么呢?(它们是*面的)

  (二)与立体图形的物品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牙膏盒,药盒,小球……)

  我们也和他们来玩一玩,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形体吗?

  1.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

  师:你们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正方体的'六面都是正方形的,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

  2.比较圆柱体与球体。

  师:圆柱体和球体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而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上面和下面是圆形的。

  3.玩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分类,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幼儿按形体特征分类物品)

  师:图形纸片们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些物品立起来呢?小朋友知道吗?

  小结:因为图形是*面的,而它们是立体的,所以它们叫立体图形)

  (三)进行“描画”游戏,幼儿体验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师:立体图形还会变魔术呢?它会变出*面图形,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用正方体物品的一面描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在记录表中记录)

  2.幼儿进行操作并记录(幼儿用自己物品的一面在纸上描画出形状,并把结果用“√”“╳”表示)

  3.小结评价记录表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有个立体图形不可以画出形状的?是哪个?(球体)

  (四)进行搭建游戏,让幼儿学会统计立体图形个数并记录下来

  1.幼儿分组合作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各类物品搭建东西。

  2.搭建好后,将搭建所用的立体图形的个数进行统计记录。

  3.幼儿作品展评。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有意注意和专注力。

  2、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张卡片、每人10颗星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与老师打招呼引出接龙游戏。

  小结:接龙就是每人说一句话的一部分,然后连起来就是完整的部分,这样的方法就叫接龙。

  二、数字接龙大闯关

  1、熟悉游戏玩法,理解游戏规则(出示PPT 12345)引出数字接龙游戏,交待今天游戏名称和要求。

  规则一:从排头到排尾一个接一个报数,一圈结束后再重新开始数。

  规则二:从排头接到排尾,再从排尾接到排头。

  规则三:我的手势不停,接龙不停。

  2、理解转换符号,进一步熟悉规则看到这个符号就数字位置发生变化,增加游戏的难度。

  3、大闯关介绍比赛的学具(每人十颗星星),在前三个规则的基础上增加规则四:一轮闯关时有错数、慢数的幼儿本轮闯关结束,就要从自己的框内取一颗星星放进玻璃瓶内。

  关键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到其他小朋友。

  小结:如果想要闯关成功,你的声音就要响亮让下一个同伴能听清楚,注意力集中听清其他小朋友说的数字这样就不会错数、慢数。

  三、延伸活动

  1、观看幼儿游戏的视频。

  2、理解卡片的'具体含义,引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6、大班数学智力闯关——看图编应用题教案

  活动目标:

  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

  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思路: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实践认知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从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如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气候日益变暖,衣着渐薄,太阳高照,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来园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会找自己的朋友到植物角看看小花,数数小花的花瓣。但是,总会有孩子因为数的花瓣数不统一而发生争执,她们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数,为此乐此不疲。我在个别化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了一些呈封闭状排列的点数(任务卡上呈现)。起初,孩子是对圆形的封闭状排序的.物体产生了矛盾。我将幼儿发现的问题当作一次开展集体数活动的契机,从低结构向高结构发展,由点及面培养孩子数数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孩子关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通过帮助小动物寻找春天的朋友的活动,体验春天的季节特征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材料:鸭子、蝌蚪、蝴蝶、花。

  2、数字卡片、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再现

  1、最*我们都在说春天的朋友,你知道春天有哪些朋友呢?

  小结:动物有燕子、鸭子和蝴蝶;植物有五颜六色的花、嫩嫩的小草和刚发芽的树叶,原来春天有许多朋友。

  二、帮青蛙妈妈找蝌蚪

  1、青蛙妈妈说:“我的孩子们从很远的地方游过来,多得我数不清。怎么办呢?”

  谁来数一数青蛙妈妈有几个宝宝?(青蛙在中间,蝌蚪围一圈)

  2、青蛙妈妈怎么样才能数完呢?

  3、小结:原来只要找到起点,我们就可以数清楚了。

  三、数数春天的朋友

  1、春天到了,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花园的花越开越鲜艳,鸭司令带着小鸭出来游泳了,小蝌蚪也出来找妈妈了。现在请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要求将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中间)

  2、如果你数好了,请把春天的朋友请上来。有的小朋友动作快,有的小朋友动作慢,你们一定有各种数数方法,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3、如果你有二种或者二种以上的好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

  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特别是在数按某一形状排队的事物,一定能找到最合适、最便捷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1、你们为春天找了那么多朋友,春姑娘开心极了,她也带来了许多礼物,有漂亮的碗、雨伞、手链,看上面有各种花纹和颜色,你能用最便捷的方法数出图案的个数吗?

  2、你们现在已经找到各种好方法,下次去植物角数花瓣一定难不倒你们。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专注力。

  重点: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

  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本文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数字密码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

  ★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数字0-9

  ★请回忆一下*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上面写着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数字朋友无处不在,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你能找到它,并且解开密码吗?

  二、实践活动:寻找数字密码

  1、了解实物

  ★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你们想找吗?

  ★先看看你拿是什么,然后找到数字,把它记下来好吗?

  ★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一边记数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

  ★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实物要画清楚,数字要记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

  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2、两两猜猜密码: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来猜猜画的内容。

  3、与老师互动猜密码:与客人老师互动,介绍自己的密码。

  4、小结:数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回家后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好吗?(崔威威)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地口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他们是倒顺数。

  2、让幼儿体验10以内自然数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传递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变魔术箱子一个。

  2、幼儿盖印点子的表格两张与盖章。

  3、1-10的`数字卡片与幼儿书本。

  活动过程:

  1、歌曲《变变变》导入,吸引幼儿,从而直达主题我会变魔术。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数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群数的乐趣。

  2、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利用10的群数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操作过程。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会数100以内的数

  (2)掌握数量10的点数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塑料棒(50根),人手一份小西红柿(30),若干根竹签。

  活动重难点

  学*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买来了很多西红柿,我想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看看我送给你多少个西红柿。

  2.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点数西红柿

  师: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

  (2)分享交流。 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红柿?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准?

  小结:为了能又快又准确地点数西红柿,我们可以将10个西红柿串成一串,看看有多少串就知道有多少个西红柿。

  3.第二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运用整十数的方法再次数西红柿。(教师引导幼儿将西红柿10个一串地串在绳子上。)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们认为哪种数西红柿的方法好?为什么?

  小结:当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10个串一串的办法来准确点数物品的数量。

  4.游戏:“数塑料棒”。

  (1)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数塑料棒,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

  (2)师幼共同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重点是学*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经过大班上个学期的学*,孩子们懂得按两个两个的数数,孩子们也初步的了解了按群数来数数的`含义,有了上学期的数数基础,本次活动能将物体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起到了巩固和奠基的作用,本次活动我以谈话和出示西红柿树来直接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利用两个两个的数西红柿树上的果实。

  通过本节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第一环节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这个环节我利用有洞口的物品来代替西红柿,并给幼儿提供绳子,通过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操作完后,我发现孩子们都是两个两个的数,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马上转变策略,通过引导孩子们利用绳子串10个物品为一串,串完了以后,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少串就知道总数。在这个环节,我应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由自发的想一想我们要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的数出总数,然后我利用孩子提出的方法来操作和验证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整十的点数方法,这样孩子对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有了思考和方法以后,对下一个环节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最后的的游戏环节,我应该设一个比赛的场景或者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又快又准的整十的数数方法来点数塑料棒,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性,又达到了孩子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水的容量与高音,容量多少与数字大小的对应关系。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7只标有高低不同刻度的玻璃杯子,敲击用小棒。每组4只不同颜色的杯子雪花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敲空瓶

  过渡语:我请来了7只玻璃杯子,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看谁最仔细、最动脑。

  关键提问:我用小棒敲击空杯子,每只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用小棒敲击杯身、杯口,敲击杯子的同一部位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用小棒敲击空杯子的同一部位,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

  二、感受水位与音高的关系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1、每组四个杯子,请幼儿按杯上的`刻度装入清水。

  2、小组合作:敲击装有不同水位的杯子,感受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小结:水位高的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就高,水位低的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就低。

  3、幼儿再次操作,并根据水位高低按顺序排列杯子

  小结:水容量多的用大数字,水容量小的用小数字。

  三、游戏:听声音猜多少(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1、出示两个瓶子,听音猜多少。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敲击杯子,说说是高音还是低音。

  2、出示两个瓶子,听音猜大小。幼儿闭眼,教师敲击一多一少,让幼儿说说哪个杯子上的数字大。

  延伸活动:

  每组四个杯子,两两合作,一位幼儿用两种颜色的雪花积木进行排列,另一位幼儿按照排好的模式敲击,然后交换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10

  一、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者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本节课能让幼儿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序数的概念,特此设置本节课。

  二、活动目标:

  1、学*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

  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

  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

  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

  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1.运动会正式开始,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赛跑比赛,它们都从左边向右用力跑,谁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

  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11

  【设计意图】

  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

  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

  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

  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

  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

  幼:有英文字母。

  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白牌照——***)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地选择和应用材料制作面具,表现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制作出不同的面具。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具俘(狮子、象)半成品的面具(兔子、孔雀、狐狸、猫、老虎)

  2、材料:毛线、吸管、彩色手工纸、纸盘、浆糊、双面胶、剪刀、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导入

  1、师:森林里要举办动物聚会了,你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幼儿讲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曹老师也想去参加聚会,我们用这个纸盘来做个面具。我想做个象,怎样让家一看就知道是象呢?(幼儿讲述象的特征:长鼻子、耳朵)

  2、刚才你们说的就是象的特征,象来了,这就是象(出示象面具)谁来做象甩鼻子的动作、象吸水的动作?(幼儿表演)。

  二、出示只有主要特征的纸盘

  1、(出示猫、孔雀、狐狸、老虎和兔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幼儿讲述)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你们真棒,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谁,说明老师很会抓动物的特征。介绍动物的同时介绍面具用的材料。

  2、(出示狮子)你看,这时谁?你怎么知道是狮子的?(说出主要特征)狮子满头的鬃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毛线)看上去很可爱,与凶猛的狮子比可爱多了,用不同材料做出的面具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最有创意。

  3、介绍材料

  做这么多面具也花了好多心思,用了很多材料,你们认识吗?(吸管、毛线、彩纸……)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面具参加动物聚会?(想)你最想扮演谁?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征?(幼儿讲述)谁想扮演这里没有的动物?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助能力弱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带着你的动物面具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聚会吧。

  班动物聚会礁:美术礁动物聚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2、引导幼儿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俘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幼儿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俘。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幼儿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俘,并引导幼儿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俘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幼儿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幼儿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幼儿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1)(5)1+5=6

  (2)(4)2+4=6

  (3)(3)3+3=6

  (4)(2)4+2=6

  (5)(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过程:

  1、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鞋子也会踏踏响》,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穿的鞋子。

  2、认识不同鞋子的标志(分别是布鞋、皮鞋、旅游鞋、棉鞋),分别放在相应的棋盘上。

  3、游戏“我的鞋子放在这里”

  请幼儿脱下自己的.鞋子,想想自己的鞋子属于哪一种,应该放在哪个棋盘上。放完鞋后,在图表上贴一个标志表示自己穿的是这种鞋。

  4、幼儿分别数棋盘里的鞋子的数量,用手中的棋盘、棋子统计4种不同鞋子的数量,进行比较,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5、幼儿看棋盘上的记录结果,发现哪一类的鞋最多,哪一类的鞋最少。

  活动延伸:幼儿可进行鞋子的第二次分类,可按性能、形状、用途、颜色几个围度来分,进行统计。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按物品特征分类。

  2、操作目标:能用棋子统计不同靴子的数量,并比较数目的多少。

  3.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思维有序性。

  活动准备:1、各种鞋的标志

  2、统计表、棋盘、棋子

  活动重点:学*按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统计鞋子的数量,进行数量的比较。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2)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辨别自己的左和右是大班幼儿学*的一个内容,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是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关系的前提。《指南》中所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让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左右手"这个载体,设计了左手右手有关的小游戏,希望能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并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及相应的左右关系,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己的左和右。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手环,ppt课件,磁性小黑板两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分发礼物,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礼物,请把它戴在你的右手上。

  师:请把戴礼物的右手举起来,看看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样吗?(教师观察,纠正)

  二、基本过程

  1.认识左和右师:戴礼物的手是右手,右手有什么本领呢?

  没有戴礼物的手是左手,左手有什么本领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2.认识以身体为主体的左右

  ①师:右手这边是右边,我们身体的.右边有哪些部位?

  左手这边是左边,我们身体的左边有哪些部位?

  ②师:除了左手和右手,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是一左一右的?

  ③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3.小小兵学本领(匍匐前进、拳击、射击)

  4.小小兵找红旗

  ①过山洞(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②过小桥③经过小路

  ④尝试用正确的手势打开密码锁

  ⑤成功找到小红旗

  三、结束部分

  师:小兵们,你们今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现在老师把礼物送给大家,戴上礼物到教室里面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吧!

  活动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 左和右“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从孩子们熟悉的左手、右手来引出左右,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再通过摸一摸左耳、右耳等游戏,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识辨左右时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

  PPT课件糖果图片、糖果实物、盘子若干;操作材料、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PPT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通过欣赏和表演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变化的美、趣。

  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实物操作要求

  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反思《按群数数》含PPT课件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操作材料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操作材料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大班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关爱家人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每天早餐吃什么经常是家人之间谈论的话题。《爱心早餐》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孩子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主动的去了解、关注爸爸、妈妈的口味和爱好,掌握早餐的搭配方法并为爸爸妈妈合理的安排一顿早餐,从而体现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组成的4种方式,理解互补、互换关系。

  2、能主动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设计和买卖早餐中,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大食谱1张;5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1套;小食谱练*纸、笔每人1套;盘子若干;游戏用的2—5的.数字卡片若干;标有价格的、与大食谱中的内容相一致的早餐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建议】

  1、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饭菜的价格并对饭菜进行归类。如图:

  (2)请幼儿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名称和价格,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早餐的营养搭配。

  2、引导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5的组成。

  (1)教师可示范选早餐,列出5的组成式。

  如:有5元钱,用1元钱买1份小粥、用4元钱买1份包子。

  引导幼儿分别用5的组成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表示教师选择的早餐,理解数字及各符号的意义,知道这样干湿搭配的早餐更合理。如:幼儿列出:

  知道其中5个圆点和数字5表示5元钱,1个圆点和数字1表示买小米粥的1元钱,4个圆点和数字4表示买包子的4元钱。

  (2)在小食谱练*纸上表征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5的4种分合式。

  提醒幼儿:早餐标准为5元,在小食谱上要表征清楚选的是什么食物以及它们的价格,并用5的组成式进行表示。鼓励幼儿选一份既有营养又实惠的早餐。

  如:小食谱

  3、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教师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如:幼儿设计的早餐可为:1元钱的馒头和4元钱的蔬菜鸡蛋汤;2元钱的馅和3元钱的八宝粥;3元线的鸡蛋汉堡和2元钱的牛奶;4元钱的豆沙包和1元钱的玉米粥等。教师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进行记录,并有意排成图1、图2、图3、图4。

  请幼儿描述分合过程,理解其含义。

  (2)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分析:5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小),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大),每分一次两个数合起来都是5。帮助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幼儿讨论并发现: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又快又对地分尽每个数的所有组成形式。

  4、观察5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观察图3中的第1组和第4组、第2组和第3组的组成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换关系,知道两个数交换位置后,总数不变。

  (2)引导幼儿讨论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一种分法。如:知道5可以分成1和4,就会想到另一种分法:5可以分成4和1。

  5、教师可引导幼儿玩“买早餐”的游戏,复*5以内的数的组成。

  (1)游戏方法:两名幼儿扮餐厅服务员,其他幼儿扮顾客。

  扮顾客的幼儿端着盘子手拿一张数字卡,买两种合起来价格正好是手中数字的早餐,并列出组成式。幼儿所选的早餐要注意合理搭配,科学、有营养。服务员要热情待客、礼貌待人,顾客说对时,收好顾客的数字卡片,并将两样早餐实物卡片放到顾客的餐盘中。

  (2)游戏后,教师可组织幼儿交流,相互评价游戏中幼儿是否选得对、选得快,是否注意了干湿搭配、营养合理等。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数序经验,数字比大小等)尝试进行逻辑推理。

  2、乐于参加猜牌游戏,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价值分析:认识扑克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扑克牌

  (过渡语):今天我带了一样东西,我猜你们一定认识,那我考考你们,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和花色)

  二、纸牌游戏:猜猜少了那张牌(价值分析:在游戏中提高幼儿观察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和扑克牌来玩个游戏,“我能猜出少了哪张牌”。

  1、教师示范猜牌

  (1)(1-5有顺序地排列)

  ●请幼儿从中抽取一张牌。

  ●教师来猜幼儿抽的牌。

  (2)提问:我为什么能猜对呢?

  小结:原来这五张牌是一张一张按顺序排列的,抽的是第几张,按顺序我就能知道。

  (3)(1-5无序排列)

  ●请幼儿从中抽取一张牌。

  ●教师来猜幼儿抽的牌。

  (4)提问:这次我为什么会猜对呢?

  小结:本来里面有1、2、3、4、5,看自己手里的牌少了哪张,说明被抽掉的就是那张。

  2、幼儿猜牌(1-5无序排列)

  3、幼儿猜牌(1-10无序排列)

  三、纸牌游戏:猜猜是哪张牌(价值分析:在游戏中尝试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过渡语):刚才玩了“少了哪张牌”,接下来玩“猜猜是哪张牌”。

  1、教师抽牌,幼儿猜牌(一种花色1-10按顺序排列)

  介绍游戏玩法:

  请幼儿猜猜我抽的哪张牌是什么?老师用“大了”“小了”来回答,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猜牌,把不需要的牌翻过去。

  2、幼儿抽牌,幼儿猜牌。(一种花色1-10)

  3、教师抽牌,幼儿猜牌(两种花色1-10)

  介绍游戏玩法:

  请幼儿猜猜我抽的是哪张牌?老师用“大了”“小了”,“是”和“不是”来帮助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猜牌,把不需要的牌翻过去,这次看谁能又快有准确的猜到我抽的牌。

  4、幼儿抽牌,幼儿猜牌(两种花色1-10)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花色,两种花色来猜牌,还可以再增加难度,三种花色或者四中花色来猜牌,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玩,还可以回家和我们的爸爸妈妈来玩一玩,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大班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大班有关空间方位的内容,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区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二)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 三)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一)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二)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师坐好。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一)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1.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请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两块操作板和盒子拿上来,每人从盒子里拿一叠图形宝宝,把回形针放回盒子里。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四、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一)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图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1.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五、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手上的图形当做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要转几个弯?每次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弯的?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活动室,自然、快乐地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选择了这个游戏,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增设了摆几何图形、答题竞赛和游戏。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模仿手势动作中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过渡到对物体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对性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不断游戏、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促进了幼儿方位定向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调整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教学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1)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2)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3)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4)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教学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大班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8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学*得数是8的加法,会看图或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2、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1、教具:

  (1)图片:小鸟、小猫、小兔、小孔雀各8只

  (2)森林图片一幅

  2、学具:小雪花片若干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孩子们!(哎!)我们一起来做做《手指操》好吗?(好)伸出一双小小手,一起做做手指操;握拳张开好放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张开双手左右摆,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摆小雪花片,复*8以内数的组成

  1、教师说出8以内的数,请幼儿在篮子里取出相应的小雪花片,并把它分成两部分。(幼儿操作)

  2、请几个幼儿起来把自己是怎么分的告诉大家,看看他分得对不对,分对了的给以鼓励,同时教师把小朋友分的结果用组成式表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读一读这些组成式。

  4、教师告诉幼儿为了不遗漏,分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个规律:按左边少一个右边就多一个的方法来分这样不容易漏分,如把8分成了1和7,按左边多1右边就少1的规律来分,就是8可以分成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三、教师以许多小动物聚集在森林里庆祝"6。1"儿童节的形式教幼儿学*8的加法教师出示森林图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告诉幼儿:"孩子们,这是美丽的大森林,今天森林里可热闹啦!许多小动物都聚集在这里庆祝六一儿童节,它们要为小朋友表演节目,庆祝小朋友的节日小朋友高兴吗?(高兴)

  1、下面请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节目《小鸟在歌唱》

  (1)出示1只小鸟,又飞来7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在唱歌?(8只)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减法)列式:1+7=8,根据加法的'交换规律,交换两个加数得数不变。谁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抽幼儿列式:7+1=8。)

  (2)请幼儿齐读算式1+7=8,7+1=8

  2、请看小动物们给小朋友带来的第二个节目《小猫捉老鼠》

  (1)出示2只猫捉老鼠,又来了6只猫捉老鼠,问:现在舞台上一共有几只猫在表演《猫捉老鼠》?(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加法)列式:2+6=8,看到这道算式,你还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吗?(抽幼儿列式:6+2=8)

  (2)请全体幼儿齐读算式2+6=8,6+2=8

  (1)出示4只小孔雀表演孔雀开屏,后来又来了4只小孔雀,问现在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孔雀在表演节目?(8只)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加法)几加几等于8?(4+4=8)它们这几个数分别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抽幼儿回答)(齐读算式)

  (2)请幼儿齐读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四、游戏《凑数》,复*巩固得数是8以内的加法玩法: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要求幼儿仔细看清楚老师写的是几,然后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也说出一个数字,要求教师说的数字和幼儿说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教师出示的这个数。如:教师出示数字8后说:"我出1,你出几?"幼儿说:"你出1,我出7,教师:1+7=?幼儿:1+7=8(游戏反复进行)

  五、教师总结活动情况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大班数学:数一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数一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并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2、能通过操作活动,学*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特征进行排序。

  3、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发现规律并能延长序列,学会根据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按规律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视频体验区、玩具区、规律涂画区、

  活动过程:

  1、利用回忆《小刺猬的项链》故事情节,以到规律王国参观引出活动内容。(情景引入法)

  2、观看课件:(观察法)

  (1)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知道用“ABC”等符号表示排列的规律。

  (3)了解按规律排序的'方式及种类。

  3、自主探索规律排序:幼儿进入活动探索区,自主探索,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尝试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教师观察、指导。

  4、活动效果分享、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并尝试将自己的记录内容讲述给大家。

  5、观看动画视频《有规律的排序》巩固知识,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

  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

  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

  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并发现电话号码里的秘密。

  2、尝试将数字0——5进行组合,排列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练*本,铅笔;记录纸,粉笔,记号笔,小兔、小鸡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老师记录电话号码(记录纸)

  二、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号码的秘密

  1、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引导:这些号码由哪些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2、老师小结

  我们德清地区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开头都是数字8,它们分别由0——9这些数字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都不一样。

  三、设计6位数的电话号码

  动物园里要装电话了,请小朋友帮忙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个别幼儿上来给小兔、小鸡设计号码,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四、幼儿练*

  练*本第17页,给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四只动物的号码都不一样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大班数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感念。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感受事物变化的过程。

  3、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过去”、“现在”、“将来”、“畅想未来”的字卡各一张。

  2、学具:照片两张(婴儿期的、现在的)

  3、操作册:第6册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教师:小朋友好!幼儿:邢老师好!教师:音乐马上响起来了,下面请小朋友安静的走蒙氏线,注意要脚跟碰脚尖(教师放音乐)。

  2、集体活动

  (认识过去,让孩子们把准备的婴儿期照片放在桌子上)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有什么特点?幼儿:(婴儿期的.照片)衣服小——让妈妈抱——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穿鞋———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看到的是你们的过去(出示字卡“过去”并把婴儿期的照片贴在下面)。

  (认识现在,把现在的照片放到桌子上)教师:看看这张照片有什么变化?:我长高了——我不让妈妈抱了——我自己会吃饭了,不让妈妈为喂了———教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老师也发现了小朋友过年后身体长高了,穿的鞋子、衣服都比过去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现在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出示字卡“现在”并把现在的照片贴在下面)。

  (认识将来)教师:将来你们是什么样子?将来老师会变成什么样?幼儿:我会变的和爸爸一样高——我会穿上高跟鞋——我会上班,当大老板(哈哈———)老师您将来就会老了,走不动了,手里拿着个拐杖(哈哈———)教师:老师希望快快的看到你们将来的样子,到时候老师也老了(做个老人的姿势),将来你们能看看老师吗?(孩子们齐答:能!教师出示字卡“将来”)

  (畅想未来)教师:那么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幼儿:我想当警察——我想当老师——我想当超人——我想当司机——我相当大老板,开个大超市———教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吧!(出示字卡“畅想未来”)

  四、小结

  用一句话总结黑板上的四张字卡。

  五、完成操作册1~2页。

  六、延伸

  回家后和妈妈一起欣赏照片并交流,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什么是“过去、现在、将来”。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

  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

  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

  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4分成了几和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10的数字),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生进入数学宫。

  二、数学游戏

  1、游戏:做的对有快(复*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

  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2、游戏:踏得对又快(复*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1)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

  (2)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

  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

  踩比3大、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3、游戏:排得对又快(复*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游戏:比得对又快(复*10以内数的大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

  (2)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

  比较数字的大小:

  数字大的幼儿站着做动作;

  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

  数字一样大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三、要求幼儿按照胸前数字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3)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活动过程:

  一、复*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75+3()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3.如果老师没有说开始,小朋友抢答了,那么这一组要扣1分。

  4.最后评出冠军,进行表扬。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简单的使用方法,练*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主题与背景:

  (一)背景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离不开时间,因为时间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最*我们大班刮起了“手表风”, 电子表、电话手表、机械表比比皆是,但很多孩子并不认识机械表上12个数字和理解他们与时针、分针的关系,手表成了一种摆设。经常几个孩子跑过来,叫我帮忙看看现在是几点钟了。幼儿对认识时间的感知主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园,家长关注孩子比较少,很少指导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我设计了时间赛跑这次活动。

  (二)主题设计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所以,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使摸不着,看不见得东西,变成很直观,使幼儿能感受的到,从而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二、情境描述:

  (一)谜语激趣导入,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首先活动以谜语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导入活动。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再通过有趣的小动物钟表课件激发幼儿认识钟表的欲望,(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二)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情境故事教学,配合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如在认识整点时先问这是几点钟?再让幼儿看时针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这样往往把幼儿的思维给打乱了,幼儿的发言面少,对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楚。作为教师,我们要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索方法和发现。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更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孩子真切地感到对他们回答问题的重视,由衷地称赞和鼓励使他们更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

  1.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记录时间,丰富观察经验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记录,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我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记录帮助孩子丰富观察经验。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

  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在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龟兔赛跑游戏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究游戏中来。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 (幼儿游戏)

  (五)活动延伸: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我设计了了解时钟作用的活动延伸,让孩子*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我们回去再仔细观察一下,还可以有什么作用。 (课件四:图) 这是小红一日生活图,看看她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 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将灯笼与试题配对,理解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图片与试题配对游戏中,体验加法试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灯笼、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

  1、国庆节的装饰

  提问:前几天我们去了易买得超市,去找国庆节的喜庆装饰,看看我们都找到了什么?

  小结:红色是我们中国喜庆的颜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绸带和红红的枫叶,让我们的节日更热闹、更喜庆,在节日里挂上红色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师:国庆节的时候,老师也挂上了一些灯笼。

  提问:老师这里有许多灯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灯笼有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真好看。

  二、看灯笼找算式

  1、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出示加法算式:

  提问1、这些是什么?这些加法算式都认得吗?我们一起念一念。

  提问2、这些试题上有什么?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用加法试题和灯笼做游戏。

  提问:这里的四串灯笼,你最喜欢哪一串?请你为你喜欢的.这串灯笼找一道算式题朋友,并告诉我们为什么?

  三、看图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图片,为它找一道算式题,说出你的理由。

  1、幼儿操作

  2、幼儿交流

  (1)先念题目,再说图片上的事情。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试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试题

  小结:原来同一个图片可以用不同的试题表示,同一试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动延伸

  这里的试题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灯笼,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比如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来了在2个苹果,一共买来了5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数学活动:

  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背景

  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复*9的分合,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1.教师出示4~5张圆圈条图片(见附图一所示)、记录单一张(如附图二所示),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8种)如果把9个圆圈按顺序分成两份,至少分几次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答案呢?(启发幼儿说出4次就能知道它有8个答案并说出理由)

  教师:**意用短线的方法分一分、试一试,将纸条上的圆圈分成两份,并将结果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请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

  3.师幼共同观察该名幼儿的记录。

  教师:大家同意这4个答案吗?这4个答案可以让我们想到9组成两份还有哪些答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另一张记录单上将答案一一对应地记录下来。(见附录四所示教师:把9分成两份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全体师幼根据记录单回答)

  (二)学*由9的分合导出10的分合。

  1.教师: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答案,那么10分成两份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教师出示另一张9的分合记录单(见附图三所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如果将这份9的分合作业单变成10的分合记录,需要哪些修改调整?

  教师:首先要改变哪个数?(即将总数9变成10)

  教师:总数改变后这份分合式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呢?(需要将每一排的答案进行修改,如1、8变为1、9或2、8。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或演示,引导大家评议这样修改有没有道理)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并完成第一组答案的修改。(1和8中有一个数字需要修改,即在1和8中的一个数字上画上一个否定标记,再在旁边的空格中写上比它大1的数,使两数合起来是10,如:2、8或1、9)

  4.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

  教师:为什么不能将一组答案中的两个数字都添1?

  教师:是不是将这张作业单上的每一组答案修改好了,我们就完成了10的组合?10分成两份的答案是不是同9一样也只有8种呢?(引导幼儿发现9的分合修改成10的分合记录后,答案只有8种,还缺少一组答案)

  教师:少了一组怎样解决呢?(在记录单的最上面或最下面一排写出缺少的一组答案)

  (三)请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单(9的分合式,见附图三所示)改变成10的分合式。

  1.展示个别幼儿的修改结果,师幼共同认读10的分合式。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份得出的答案数目总是比该数数目少一个。

  3.展示2~9各数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谁能说说从2到10每个数分成两份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呢?

  4.教师小结: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其答案数目总是比这个数少1个。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在尝试与比较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发展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它们一样长吗?(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①出示2条长度相等的毛线,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

  ②将其中一条线摆放成S形,现在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长度的守恒。

  ③出示例图,这两条线一样长吗 (排除箭头干扰) ? 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儿意见出现分歧,借助测量工具(火柴或小棍)来验证。(培养幼儿验证的*惯) 原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准确,我们还是要认真仔细地比较、检查一下。

  2、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守恒(工具:毛线火柴)

  ①教师讲解要求:任选一张图,比较图中2条线的长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根据线条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

  ②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A B C D

  ④小结,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守恒。

  4、拼搭火柴(毛线),巩固长度守恒

  ①讲解要求:利用相同数量的火柴棍(相同长度的毛线),拼搭出不同线形。

  ②幼儿自由拼搭,利用双面胶将火柴(毛线)粘在白纸。

  ③幼儿自由交流。

  5、延伸活动:利用不同材料,组合拼搭出长度相等的不同线形(如毛线的曲线和火柴的折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3.幼儿用书(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分礼物数学:分礼物

  目标: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述

  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4)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活动难点: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扑克牌若干副,PPT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和形状等。

  1、看PPT图片,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叫刘谦,曾经在春晚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扑克牌)

  (2)扑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数字)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呢?(图案)它们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

  2、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师:扑克牌上都是些数字几呢?又有些什么图案呢?(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除J、Q、K,都是按数字1-10来排列,每副扑克牌都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

  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那个

  教师: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变魔术,和大家一起玩个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5张牌(1-5)和(6-10),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分类游戏

  教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样色。那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来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想不想玩?(想)

  1、按颜色分:老师给你们每桌准备了一些牌,请你们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个盘子里。想一想怎样分?

  2、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3、按图案分:老师还想让你们把这些牌从2个盘子分到4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呢?大家想一想。

  4、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四、排序游戏

  1、我发现我们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干,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颜色分成了两份,按不同的图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们每一份还想来排排队,怎么办?

  2、看,我这里有一张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点)

  3、幼儿进行操作。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排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真整齐。)

  5、看PPT图片,师幼顺数和倒数1-10。

  小结:每副扑克牌上都有四种图案,每张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扑克牌玩了这么多的游戏,好玩吗?其实扑克牌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站立起来。扑克牌可以是两个人、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来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妈妈玩一下扑克牌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相互学*,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的兴趣及增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2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用比较的方式,不受形状,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量的不变性。

  2. 激发幼儿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实物牛奶饮料等、大记录表一张、记号笔、盘子、抹布、水、(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一样的容器

  测量的小杯子、抹布、盘子、水。

  三、 活动过程:

  不同形状瓶子中液体的比较

  1. 出示两瓶颜色不同瓶子形状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饮料,他们请你看看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多?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少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吗?那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同意黄色多的小朋友举手,同意红色多的举手,好,现在马老师把你们猜测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是黄色的水高,所以觉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瓶子胖,水少),

  我们小朋友意见都不同,到底是谁的水多呢?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吧。

  教师:出示量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实验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们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条就是量杯的刻度线。

  那我们怎样用这个量杯来做实验呢?告诉我们这两瓶水哪个多?哪个少?

  根据幼儿的回答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

  等下四个小朋友一组,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选好一瓶饮料,再找一个好朋友,先比比你们两个谁的多?谁的少,再来用量杯做实验量一量,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提出实验要求: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哦,不要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来,要不我们的实验就不能成功了。

  实验结束,请一组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才你和谁比的?刚开始比的时候是谁的多呢?实验后又是怎么样的?

  马老师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马老师也来学一学,量一量(教师进行实验)

  教师提炼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还是一样多的。

  1.幼儿操作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比较了两个不同形状瓶子里的饮料。现在你们来看看,马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你发现这三个小杯子都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把三个杯子里的水和一个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谁的多?请你用刚才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老师在托盘上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工具,请坐这边的孩子轻轻地来这边拿,请坐这边的小朋友来这边拿,然后轻轻地找到一个空位置,进行实验。老实验的时候不要让饮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实验结束:请一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开始比的时候是你觉得是哪个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状变了,还是装几杯,里面的水还是和原来一样多。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实验也非常成功。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当你去超市里,去买饮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呢?你们看商家叔叔阿姨她们考虑的很仔细,他们用这样的数字来告诉我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还是一样多的,这样每个顾客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饮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超市找找这样的物品。

大班数学教案3

  目标: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准备:ppt,数学本子

  一、复*10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三、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7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目标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列算式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6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7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7、8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2、初步学*抄题目,进行加减运算。

  3、做练*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横卡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7、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复*7、8的加减。

  2、小组活动:抄题并进行运算。

  重点:抄题时要一题一题的.抄,不能漏抄,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做的对不对。

  3、评价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设计思路:

  “序列”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包括在图案、颜色、花纹、动作、声音或事件中;它重复出现、有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迁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将幼儿已经积累的排序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内容建立联系?

  于是,我试图通过“看看排排”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迁移、转换模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简单的“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方式为导入,与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看看排排”,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模式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园环境照片)、《排列书》(教师示范用)。

  ◆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

  玩具:塑料花片、手工纸、养乐多瓶子、积木等。

  用品:记号笔、胶棒、安全小剪刀(双色)、一次性纸杯等。

  ◆泡沫大垫子2块(供幼儿开展排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此环节进行了调整,由原来逐一呈现的三张图片调整为一起出现。这样调整后有些观察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关注单张图片进行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三张同看的方式观察和探索。同时,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幼儿更加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探索环节,这样调节也更加符合幼儿学*的规律和特点。)

  1.观察与理解:

  ◆同时出现三张图片:轮胎、材料架、穿越火线

  重点提问:

  (1)这是什么?它出现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2)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轮胎的颜色、材料架的颜色、穿越火线的通道,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为什么它们要这样排列?(这样排列看起来怎样?)

  2.归纳与总结:原来,它们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这样排列之后看上去更加整齐美观。

  二、排一排

  1.介绍玩法:老师在教室里拿了一些大家喜欢的玩具和用品,今天请大家用这些材料来玩“排一排”的游戏。

  2.宣布规则:

  第一、可以1个人或者找个好朋友选择材料玩排一排的游戏;

  第二、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列。

  3.追问:听明白了吗,有问题吗?

  4.重点关注:

  ◆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在泡沫垫上开展排序);

  ◆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

  ◆幼儿在寻找材料开展排序时,必须保证数量(重复出现3组)。

  5.提问:你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么排列的?

  6.归纳: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有的'小朋友选了1种材料,虽然大家选择的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家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7.提问:用材料“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对小朋友太简单了,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8.幼儿尝试,现场互动。

  9.提问:如果人坐在位子上不动,能不能玩“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教师示范并发出声音:喵汪喵汪喵汪喵汪……

  10.追问:如果不用动物的叫声,你能不能用眉毛(鼻子、眼睛……)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11.归纳: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用一切能看到想到的东西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听一听

  1.提问:故事里会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吗?

  2.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3.讲完故事后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数学等等,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继续学*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

  2、卡片归类。

  活动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该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知识之外的东西:向敬爱老人、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都能够掌握,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练*课上还要再通过练*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惯,虽然口算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样练*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对数学符号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

  2.认识“=”、“〈”、“〉”,初步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准备:

  1.符号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数学图标一张

  3.数学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字卡及数学符号卡,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许多朋友,请你们仔细看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把它们找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认识的朋友可真多,(礁出自:快思礁网)现在屏幕上还有三个新朋友,我们还不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于号、小于号。

  (1)出示图片,认识符号。

  ①出示等于号的图片,提问:

  这个新朋友,刚才有小朋友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等于号呢?

  教师小结:等于号是由两条一样长的*行线组成的,它表示两边的物品或数字是一样多的、一样的。

  ②同时出示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对双胞胎符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俩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嘴巴。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尝试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种数学符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认识的等于号、于号、小于号都是数学符号,而且它们都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动动脑筋,,你们能用我们两只**的,像直线一样的手臂表示这几个符号吗?

  (3)游戏:符号蹲。

  玩法:教师和幼儿统一等于号、小于号和于号的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家一起检验。

  3.学*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符号蹲游戏,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一几张数学图表,(礁出自:快思礁网)上面丢失了一些数学符号和数字,请你们我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找出来。(引导幼儿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4.分组游戏

  师:你们做得可真棒,真让我感到高兴。现在,我想请你们玩一个分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三个人一组合作玩。请你们自己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组,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点子上。

  介绍游戏玩法:都组合好了吗?现在和你们组的成员拉拉手。小朋友们请看,这边的桌子上是刚才我们学的数学符号卡片,这边的桌子上是1-10的数字卡片。等一会,老师说开始后,我们每组的三个小朋友先到时这边的桌子上取找你们喜欢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挂在两个人的胸前,再一起到这边的桌子上取相应的符号卡片,挂在第三个人胸前。然后赶快调整位置,组合成正确的数学式。

  5.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数字卡片及数学符号等于号、于号、小于号玩得真开心。你们好朋友之间合作的也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卡片朋友们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5)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主题与背景:

  (一)背景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离不开时间,因为时间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最*我们大班刮起了“手表风”, 电子表、电话手表、机械表比比皆是,但很多孩子并不认识机械表上12个数字和理解他们与时针、分针的关系,手表成了一种摆设。经常几个孩子跑过来,叫我帮忙看看现在是几点钟了。幼儿对认识时间的感知主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园,家长关注孩子比较少,很少指导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我设计了时间赛跑这次活动。

  (二)主题设计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所以,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使摸不着,看不见得东西,变成很直观,使幼儿能感受的到,从而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二、情境描述:

  (一)谜语激趣导入,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首先活动以谜语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导入活动。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再通过有趣的小动物钟表课件激发幼儿认识钟表的欲望,(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二)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情境故事教学,配合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如在认识整点时先问这是几点钟?再让幼儿看时针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这样往往把幼儿的思维给打乱了,幼儿的发言面少,对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楚。作为教师,我们要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索方法和发现。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更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孩子真切地感到对他们回答问题的重视,由衷地称赞和鼓励使他们更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

  1.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记录时间,丰富观察经验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记录,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我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记录帮助孩子丰富观察经验。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

  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在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龟兔赛跑游戏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究游戏中来。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 (幼儿游戏)

  (五)活动延伸: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我设计了了解时钟作用的活动延伸,让孩子*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我们回去再仔细观察一下,还可以有什么作用。 (课件四:图) 这是小红一日生活图,看看她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 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多次的分类活动来帮助提高他们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概括、比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按意愿确定合理分类的标准,培养主动学*,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从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实物:大人小孩的衣服若干,长袖短袖衣服若干。

  3、标记卡、分类衣柜等。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两幢小洋房。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讲述)有狮子、豹、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

  2、师:这么多动物都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

  3、幼儿讨论交流方法(引导幼儿按兽类和禽类分在两间房里)。“狮子、狼、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他们都是兽类分一间屋。”“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他们都是禽类分一间屋。”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不同种类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二、分组讨论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类活动。

  1、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法:

  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再多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你们商量商量,应该怎么分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2、小结:嗯,是的,(狮子、狼、大老虎是凶猛的.住一起。小白兔、小松鼠、小猴子他们住一间屋。)(小燕子、小麻雀、小蜻蜓、住一间,他们都会飞。小鸡、小鸭住一间,他们不会飞。)可以按照鸟类、兽类、禽类,这真是个好办法?给自己鼓鼓掌。(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教师在电脑上操作。)

  三、再次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幼儿进一步分类。

  1、分组操作材料:

  师:小朋友们本领这么大,狮王再请你们帮它一个忙。狮王的服装店要开张了,看,店里的衣服又多又乱,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呢?商量好就试着分分看。但是分的要与别的组不一样?

  第一组:把长装放一排,短装放一排。第二组:把女装放一排,男装放一排。

  第三组:大人衣服和小孩衣服分开,男女服装分开。

  2、幼儿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个衣柜分得好?哪个分得不够好?为什么?

  3、小结:觉得第三组分得比较清楚,整齐,按照大人衣服一排,小孩衣服一排,男款一排,女款一排,给他们鼓鼓掌把!

  四、再次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幼儿进一步二次分类。

  1、你们觉得有些柜子的衣服分得不是太好,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再来分分看吧!

  2、师提问:接下来,谁能向大家介绍,这回你是按什么分的?(幼儿观察回答)

  3、小结:嗯,先是按大人和小孩分,再按男款和女款分,最后按白色黑色和彩色衣服分,想的真仔细(表扬)。

  五、讨论分类标准及分类标记图的制作方法。

  1、师提问:大家把衣柜上的衣服分得很整齐,美观?还有什么办法,让顾客,快速就知道你卖哪些衣服呢?

  2、小结:可以拍照,可以给衣柜上做一个标记,写上名称,这样既方便又明白。

  3、出示标签,找到对应的衣柜。

  师:好,老师这里有每种款式的标记,请你们为他们找到对应的款式吧!

  六、活动延伸:庆祝开业大吉,要请老师来购买衣服。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今后进入小学的书写做准备。

  2、培养幼儿有序、细致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听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模拟大子一间(旅馆)。

  2、材料:小猴木偶一个,牛、鸡、兔、狐狸动物卡片各一,田字格、各种几何图形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方位。

  1、教师操纵小猴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旅馆开张了(出示旅馆外壳),但是来了太多小客人,地方不够住,请小朋友帮我把这间大子分成两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引导幼儿思考,把子再分成四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3、启发幼儿给分成田字形的四间子起名字,明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空间方位。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田字格的概念,给旅馆取名为“田字格旅馆”。

  二、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1、教师:今天“田字格旅馆”开张,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它们住在哪儿?教师在田字格内摆放小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他们分别住在哪一格。

  2、教师:“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教师背向幼儿将小动物的位置调换,然后让幼儿说说哪只小动物换了间,从哪里换到哪里。

  三、幼儿操作练*,巩固田字格方位。

  1、幼儿听教师指令,用手指在田字格中指出教师所说的方位。

  2、幼儿听教师指令,在田字格中相应的位置摆上几何图形,如:请将红色正方形摆在左上格。

  3、教师用各种几何图形在田字格上摆出图案,幼儿看清楚后,在自己的田字格中摆出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以后田字格还要跟小朋友玩很多游戏,上小学以后,还要在田字格里面学写字。”

  以上是这篇教案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森林旅馆位主题活动的大班数学教案内容,教案设计给,大红旗镇北街幼儿园,作为公开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下道具和场景,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道具的安全,大家可以在下面写出你的分享,更多幼儿园教案请直接登录育儿天堂官方网站。

  本次教案在很多幼儿园进行实践的时候,老师都发现了很多孩子对上下左右能有准确的认识,但是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意识很模糊,老师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小朋友站在原地,另外一个小朋友站在其他地方,让这个小朋友感受一下这四个方位。

  设计意图:

  利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当然,如果该活动仅仅让幼儿学会用橡皮筋来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单纯的智力游戏。因此,该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即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学概念。

  目的:

  1.能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几何图形或表现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及其数量。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钉板,颜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

  2.在数学角里放置钉板、彩色橡皮筋,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直线、斜线和各种形状的造型练*,并让幼儿相互观摩、讨论。

  3.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过程:

  一、复*巩固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二、用橡皮筋造型

  1.鼓励每个幼儿自由造型,或几个幼儿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体的图形。

  2.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回忆、分析物体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运用点、线、面互相重叠的表现方法来进行造型。

  3.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三、描述作品

  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对描述得好的.幼儿,教师予以表扬,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

  3.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

  2.在数学角活动中,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例如要求幼儿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或用1~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看谁拉得好,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NextPage]

  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图案

  目的:

  能用回形针摆放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学*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钉板,若干枚彩色回形针,少许木珠。

  2.幼儿已用橡皮筋、木珠等材料进行过拼搭活动,有一定的拼搭经验。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准备了许多颜色鲜艳的回形针,你们能用它拼出有趣的图案来吗?

  二、操作联想

  1.引导幼儿用1枚回形针通过改变其原状,使之变成另一种物体的形状,如钩子、衣架、拐杖等,启发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表扬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并请他们介绍自己创造的物体图案,如“我把1枚黄色的回形针变成了数字3”,“我把1枚绿色的回形针变成了一棵小草”,以引发全班幼儿的兴趣。

  3.你们只用1枚回形针就变出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那么几枚、几十枚回形针放在一起,不是能变出更加有趣的东西了吗?现在请你们用许多彩色回形针来拼搭。

  三、创造拼搭

  1.每个幼儿自由拼搭,也可以自由结伴,将几块钉板联结起来共同拼搭较为复杂的图案。

  2.教师重点指导结伴拼搭的幼儿,启发他们选用颜色鲜艳的回形针,使画面更加美丽。

  3.提醒幼儿在拼搭时,注意自己使用了几种颜色的回形针,每种颜色的回形针各有几枚,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四、描述作品

  1.请幼儿展示作品,要求幼儿讲出自己用了几种颜色的回形针拼成了什么,其中什么颜色的回形针用得最多,什么颜色的用得最少。如“我用6种颜色的回形针拼出了一只小兔,其中黄色回形针用得最多,绿色回形针用得最少”。

  2.让幼儿互相观摩作品,并自由讲述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

  活动延伸:

  在以后的数学角活动中,可以放置钉板和彩色回形针,让幼儿自由操作练*,还可以用竞赛形式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拼出某一物体,看谁拼得又快又好,以增强幼儿的拼搭兴趣。

  活动目标:

  1、学*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

  3、学*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流程:

  1、学*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

  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

  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

  3、学*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4、 学*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非常开心地搬到了新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小猫住在哪里呀?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那让我们先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猫:1.3)。

  教师:在引导幼儿示范看一看小狗住在哪里?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5、操作幼儿用书,完成练*。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红心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的什么?蓝星上的数字表示楼层的什么?

  教师:每个小朋友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教师:请你们用正确的数字把他们的位置表示出来,前面表示第几层,后面表示第几间?

  6、幼儿操作后互相检查对错,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吧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另外一组小朋友是黄启凤老师上的,前面的第一、第二个环节省略,他直接出示一栋楼房,让孩子分辨几楼、第几间,而且楼房的层数教师没有用数字坐标标明,孩子的记录反而全部正确。思考:第一组孩子出错是否受坐标的影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介绍认识坐标。

  小百科:雕刻门牌是用雕刻机采用雕刻刀的做法在亚克力或双色板上进行雕刻而成的门牌俗称雕刻门牌,雕刻门牌的价格相对也不会很高做出来的产品也是相当精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数字或点、线等符号标记记录活动,能较清楚地表示活动结果。

  2、能较积极地参与讨论,分析多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

  3、有一定的记录与表达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学写过1-10的数字,并会制作点、线等标记。

  物质准备:

  1、《幼儿用书》P21、22页,双色鱼操作材料。

  2、《幼儿用书》P10页,双色鱼记录表,小篓子、黑、红、黄三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班级饲养的鱼,请幼儿介绍鱼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说家里养的'鱼。

  教师:这儿还有一些奇怪的鱼。教师出示双色鱼,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引门叫双色鱼,有两种颜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条鱼,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好玩的双色鱼。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来玩撤小鱼的游戏。把5条小鱼抓在手里,轻轻地撤在小篓子里,看看几条是红色的?几条是黄色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大家来说一说。教师出示三色笔:这儿有一些笔,怎样才能把撒小鱼的结果记录清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好玩的双色鱼。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篓子里的小鱼,先记录总数。

  2、引导幼儿撒小鱼,每撒一次记录一次,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将结果记录清楚。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如:用数字或点、线等标记进行记录。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师幼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幼儿把多种优点结合起来,概括出一种比较好的记录方法。

  一、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经验。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6)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数学等等,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夹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夹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夹子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来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复*9以内的'加减。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花蕊图卡若干、动物卡人手一份(动物卡上面分别贴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规律图表卡、数字卡一套。

  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加减,幼儿按得数在花蕊图卡上夹相同数量的夹子宝宝。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幼儿自由给夹子宝宝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2、请幼儿按要求给夹子宝宝有规律的排队,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夹子宝宝排序的。

  四、幼儿游戏,复*9以内的加减,练*分类、按数排序。

  游戏1:“找花”请幼儿手持动物卡,(卡上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算一算算式,把得数用夹子宝宝夹在花蕊图卡上,使得数跟夹子数量相同。

  游戏2:“郊游”

  ⑴排排队。

  ⑵开火车出活动室。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二、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三结束

  1、教师评价活动。

  2、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7)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明白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本事,发展幼儿的交往本事。

  2准备工作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3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些趣味的数字和小朋友一齐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齐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忙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那里还有许多趣味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查看挂历的方法,练*找日期。

  1)此刻教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教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日是几月几日你们怎样明白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能够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日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教师听。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8)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学*将一物品分为相等的4份。

  2、探究物品等分的数种方式,启发孩子对等分的兴致。

  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能力、比较能力。

  教学预备:

  1、教学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物品:饼干

  3、数学练*册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教学

  1、用变戏法的模式引进教学课题。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一名魔术师,此刻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戏法,好不好?

  2、幼儿教师展示1根绳子。

  师:孩子看,这就是啥?(绳子)多少根绳子?(1根)孩子想学魔术师变戏法吗?

  师:魔术师可将1根绳子变为4根,你们信么?

  (1)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先将1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由两根绳子变为4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变来的?你是怎样明白它们是一样长?

  3、幼儿教师演示圆形的四等分。

  幼儿教师接着以变戏法的模式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教学材料纸,请孩子演示。

  师:请孩子比比:等分后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及原本的图案与分后的各个部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4、孩子动手操作,请孩子探究种种图案的`四等分的数种不一样方式。

  5、幼儿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用笔将图案四等分。

  二、个别教学

  师:请孩子把练*册打开到43、44页。

  师述说动手操作要求:1、下列每一组图内的物件是四等分吗?把准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案四等分,有几种方式?用笔画线。

  三、教学点评

  师:请完成的孩子与好伙伴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孩子沟通)

  师:真会动脑子,说得真挺好。

  四、扩展教学

  师:请孩子课后区域教学时可玩玩《卖饼干》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学*对应数量与数字1~10。

  2、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数字卡(1~10)》(自制的及挂图)、1~10的数字儿歌、教室里的.各种物品、蜡笔、自制人物教具、篮子六个(在篮子上贴上1~10的数字)、自制花(花瓣上贴不同数量的小画点)

  活动过程:

  一、复*点数。

  1、出示1~10的挂图。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复*数数,请看图片,老师指到哪个东西就请小朋友数出来。

  2、点数实物。

  师:请小朋友们现在数一数,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有几张?黑板有几个?玩具柜有几个?……

  二、教师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以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豆豆明天要过生日,她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不想去?

  (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豆豆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明天送给小豆豆,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花(教师把花洒在桌面上)请小朋友看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篮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下面小朋友们就去给小豆豆采花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的点子与花篮上的数字一样,听音乐开始采花,音乐停了采花结束

  2、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活动结束:

  采花结束后,教师要找幼儿说一说:“你们采了几朵花?采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只要能说出点子和数字一样或数字和点子一样就可以了?)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七、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材料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大班有关空间方位的内容,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区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二)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 三)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一)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二)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师坐好。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一)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1.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请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两块操作板和盒子拿上来,每人从盒子里拿一叠图形宝宝,把回形针放回盒子里。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四、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一)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图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1.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五、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手上的图形当做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要转几个弯?每次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弯的?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活动室,自然、快乐地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选择了这个游戏,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增设了摆几何图形、答题竞赛和游戏。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模仿手势动作中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过渡到对物体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对性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不断游戏、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促进了幼儿方位定向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调整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大班数学教案方位篇二:大班数学方位左右——谁藏起来了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问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小朋友都说喜欢玩捉迷藏,根据幼儿的爱好,结合《幼儿指导纲要》大班小朋友的数学方向目标,刚好可以结合设计一节情境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小朋友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活动准备:

  黑板、PPT、活动操作学具每一人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

  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随下来到森林里,感受愉快的心情。

  二、活动内容

  1、情境延续,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从而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播放PPT)

  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三、操作与练*

  1、让孩子感知天黑了就要回家,以免家长担心。

  2、请小朋友记清小动物住的地主。

  小狗住在河马的上面;

  小兔住在小猪的下面;

  老虎住在小兔的左边;

  狮子住在绵羊的右边;

  袋鼠住在犀牛的右边。

  3、活动操作(通过操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方向思维)

  1)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教师巡逻指导

  3)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贴在黑板上,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

  四、活动小结

  1、让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2、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用情境贯穿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目标明确,气氛活跃,教态语言适合孩子的年龄,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重点、难点没有突破,在活动过程中,我忽略了空间关系比较抽像,而且也有相当的难度,而我对于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透彻,加上在讲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时,还没让小朋友记得他们在哪一个小动物的哪一边,就开始操作了,导致孩子在方位的认识不够全面,使孩子操作时增添了难度。最后,在结束语时,时间比较紧迫,讲解得太仓促,草草了事,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使我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足,经过教师们的反馈建议,我从中领悟了一节好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分析周祥,备好了教师,还要更好的备好小朋友,从每个环节当中分析他的利敝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会续前继往,不断反思,让我在幼教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

  内容与要求:

  1.学会看整点、半点,知道时钟与幼儿园生活的关系。

  2.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愿意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课件《整点探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一认

  1、引导语:我们小朋友以前认识过时钟,时钟上有三个朋友,他们是谁呀?

  2、看整点、半点。(加密狗:练一练)

  2、游戏:我是小时钟。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时钟,你们扮演时针、分针。我说几点,就请相关的两个小朋友躺下。

  玩法:教师在地上铺好垫子,摆上1——12的数字,请12名幼儿沿着钟的方向走,然后,老师说7:30,两名幼儿分别当时针和分针倒下,指向7:30。游戏继续。

  二、情境展开:说一说

  1、提问:时钟对我们生活可重要了,他能告诉我们几点钟该做什么?

  2、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时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学本领?几点吃饭?几点午睡?

  3、提问:到了小学,我们又该几点起床呢?几点到学校?几点吃饭?如果10点钟下课了,那么几点钟上课铃声会响呢?几点放学?

  小结: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时间,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三、感受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一分钟。

  请幼儿坐一分钟不动,教师看时间。

  提问:这一分钟你们感觉怎么样?

  (2)一分钟画自己。

  请幼儿在一分钟里画自己。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时间一瞬既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一分钟能做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能跑很长一段路,一分钟能念完一首诗,一分钟能。。。。。。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分钟,不能浪费时间。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的时钟游戏。

  【活动目标】

  1、继续学*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大班数学:礼品商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学**结。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

  2、卡片归类。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目标:

  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

  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

  难点:

  练*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2.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

  (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目标】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

  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9)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今后进入小学的书写做准备。

  2、培养幼儿有序、细致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听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模拟大子一间(旅馆)。

  2、材料:小猴木偶一个,牛、鸡、兔、狐狸动物卡片各一,田字格、各种几何图形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方位。

  1、教师操纵小猴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旅馆开张了(出示旅馆外壳),但是来了太多小客人,地方不够住,请小朋友帮我把这间大子分成两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引导幼儿思考,把子再分成四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3、启发幼儿给分成田字形的'四间子起名字,明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空间方位。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田字格的概念,给旅馆取名为“田字格旅馆”。

  二、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1、教师:今天“田字格旅馆”开张,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它们住在哪儿?教师在田字格内摆放小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他们分别住在哪一格。

  2、教师:“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教师背向幼儿将小动物的位置调换,然后让幼儿说说哪只小动物换了间,从哪里换到哪里。

  三、幼儿操作练*,巩固田字格方位。

  1、幼儿听教师指令,用手指在田字格中指出教师所说的方位。

  2、幼儿听教师指令,在田字格中相应的位置摆上几何图形,如:请将红色正方形摆在左上格。

  3、教师用各种几何图形在田字格上摆出图案,幼儿看清楚后,在自己的田字格中摆出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以后田字格还要跟小朋友玩很多游戏,上小学以后,还要在田字格里面学写字。”

  以上是这篇教案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森林旅馆位主题活动的大班数学教案内容,教案设计给,大红旗镇北街幼儿园,作为公开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下道具和场景,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道具的安全,大家可以在下面写出你的分享,更多幼儿园教案请直接登录育儿天堂官方网站。

  本次教案在很多幼儿园进行实践的时候,老师都发现了很多孩子对上下左右能有准确的认识,但是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意识很模糊,老师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小朋友站在原地,另外一个小朋友站在其他地方,让这个小朋友感受一下这四个方位。

  大班数学活动学*6的加法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学*6的加法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一、复*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0”的含义

  ㈠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设计意图:

  由于孩子们对于枯燥的数学一直不感兴趣,所以学得也不是很好,通过看电视抢答题目,使我不由的想到何不利用这一形式来上数学课,孩子们在这么轻松地环境下学*,肯定会学得轻松,并能增加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复*6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土口述并懂得运算。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0)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主题与背景:

  (一)背景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离不开时间,因为时间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最*我们大班刮起了“手表风”, 电子表、电话手表、机械表比比皆是,但很多孩子并不认识机械表上12个数字和理解他们与时针、分针的关系,手表成了一种摆设。经常几个孩子跑过来,叫我帮忙看看现在是几点钟了。幼儿对认识时间的感知主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园,家长关注孩子比较少,很少指导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我设计了时间赛跑这次活动。

  (二)主题设计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所以,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使摸不着,看不见得东西,变成很直观,使幼儿能感受的到,从而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二、情境描述:

  (一)谜语激趣导入,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首先活动以谜语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导入活动。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再通过有趣的小动物钟表课件激发幼儿认识钟表的欲望,(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二)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情境故事教学,配合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如在认识整点时先问这是几点钟?再让幼儿看时针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这样往往把幼儿的思维给打乱了,幼儿的发言面少,对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楚。作为教师,我们要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索方法和发现。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更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孩子真切地感到对他们回答问题的重视,由衷地称赞和鼓励使他们更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

  1.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记录时间,丰富观察经验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记录,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我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记录帮助孩子丰富观察经验。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

  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在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龟兔赛跑游戏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究游戏中来。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 (幼儿游戏)

  (五)活动延伸: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我设计了了解时钟作用的活动延伸,让孩子*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我们回去再仔细观察一下,还可以有什么作用。 (课件四:图) 这是小红一日生活图,看看她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 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充分的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游戏中互动学*。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吕老师今天要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玩(伴随音乐)小朋友们排好队让我们乘上去动物园的车吧。小朋友你们看动物园里有这么多的动物,看看都有那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所看到的动物)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一共有….个小动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唔唔唔唔….)小朋友听,谁哭了?原来是小猴子,小猴子怎么了原来小猴子找不到自己的邻居了,现在,让我们帮助小猴子找到他的邻居吧,谁能帮助他呢?(请举手)原来小猴子的邻居是…和…,那谁能告诉我小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呢(幼儿回答)动物园的管理员阿姨为了不让小动物们在排错队,给小动物们变好了编号,小朋友仔细看,小动物的编号是几号。老虎的邻居是…和… 。那么2的邻居是1和3(再举例说明)。

  2. 教师总结:比这个数少1,比这个数多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例如567,123,456….下面吕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4的`好朋友是几和几,老师老师我告诉你,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钓鱼》

  (喵…)小猫饿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不过小猫钓鱼是有要求的每个鱼竿上都有不同的数字,钓到的鱼要是这个数字的好朋友?准备好了么?

  4.《过大桥》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真聪明,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么?不过答错问题的小朋友将会被大老虎吃掉

  5.《找朋友》

  小朋友你们玩的开心么?动物园的管理员阿姨,还送给小朋友们一个礼物就在小朋友的椅子后面,但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找到他的好朋友,现在小朋友捡起你的小礼物,准备好了么?出发(伴着《找朋友》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的乐趣和学*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