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

  材料准备:背景:*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够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课后观察与反思:

  1、用手偶表演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2、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

  3、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4、要积极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从多方面巩固、认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1)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1-47]上下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乐趣练*:寻找隐藏的画

  教学具图片

  趣味练*

  活动过程

  一、课件演示,教幼儿辨别上、下。

  说一说。

  (1)小桌子的上边有什么?

  (小桌子上边有小熊,有钟表)

  (2)小桌子的下边有什么?

  (小桌子的.下边有小汽车,有照相机)

  二、摆一摆

  1. 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

  (1)请你把雪花片放在桌子上边。

  (2)请你把积木放在桌子下边

  (3)请你把小动物玩具放在桌子下边

  (4)请你找一个水果玩具放在桌子上边

  2.幼儿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三、游戏法辨别上下

  1.照片演示:苹果树

  (1)苹果树上长了很多的苹果,我们摘下一个好吗?

  (教师右手演示动作从树上往下摘,左手出示苹果。)

  瞧!摘下来了。

  (2)我们再摘一个好吗?

  (调动幼儿的兴趣)

  2. 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树上摘下来了,谁想尝一尝呀?

  教师把苹果切开,请幼儿品尝。

  四、知识拓展

  图片-寻找隐藏的画

  大树山藏着5个小动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1-47]上下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乐趣练*:寻找隐藏的画

  教学具图片

  趣味练*

  活动过程

  一、课件演示,教幼儿辨别上、下。

  说一说。

  (1)小桌子的上边有什么?

  (小桌子上边有小熊,有钟表)

  (2)小桌子的下边有什么?

  (小桌子的下边有小汽车,有照相机)

  二、摆一摆

  1.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

  (1)请你把雪花片放在桌子上边。

  (2)请你把积木放在桌子下边

  (3)请你把小动物玩具放在桌子下边

  (4)请你找一个水果玩具放在桌子上边

  2.幼儿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三、游戏法辨别上下

  1.照片演示:苹果树

  (1)苹果树上长了很多的苹果,我们摘下一个好吗?

  (教师右手演示动作从树上往下摘,左手出示苹果。)

  瞧!摘下来了。

  (2)我们再摘一个好吗?

  (调动幼儿的兴趣)

  2.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树上摘下来了,谁想尝一尝呀?

  教师把苹果切开,请幼儿品尝。

  四、知识拓展

  图片-寻找隐藏的画

  大树山藏着5个小动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提供了一副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学生要从中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还要从中感受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上下位置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尤其是在生活中和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理解和体验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身边的学*资源,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创造、发展思维,同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基于以上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到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能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来确定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

  1、确定参照物

  2、能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上、下”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张笑脸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嘴巴、鼻子、眼睛等部位的位置关系。(略)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你们想问什么呢?

  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打开书,把第1页空白补充完整。

  活动

  1、拍手游戏。

  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2)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菁华3篇)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本文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2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

  材料准备:

  背景:*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够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课后观察与反思:

  1、用手偶表演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2、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

  3、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4、要积极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从多方面巩固、认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3

  教案目的

  1、幼儿知道上下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案准备

  1、动物玩具

  2、有上、下两层小架子

  3、一幅苹果树挂图

  4、苹果卡片

  教案过程

  1、教师演示,教幼儿认识上和下。

  1)教师拿出有上、下两层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玩具放在上、下位置。

  比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取出玩具

  比如:我从上面拿来的小狗、小猫,从下面拿来的小兔小鸡

  2、做游戏

  1)老师拿出苹果和苹果树

  2)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

  3)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3、看图辨别上下

  教师请幼儿看书上的图,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小动物藏在上面,哪些藏在下面。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3)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合集5篇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1-47]上下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乐趣练*:寻找隐藏的画

  教学具图片

  趣味练*

  活动过程

  一、课件演示,教幼儿辨别上、下。

  说一说。

  (1)小桌子的上边有什么?

  (小桌子上边有小熊,有钟表)

  (2)小桌子的下边有什么?

  (小桌子的下边有小汽车,有照相机)

  二、摆一摆

  1. 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

  (1)请你把雪花片放在桌子上边。

  (2)请你把积木放在桌子下边

  (3)请你把小动物玩具放在桌子下边

  (4)请你找一个水果玩具放在桌子上边

  2.幼儿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三、游戏法辨别上下

  1.照片演示:苹果树

  (1)苹果树上长了很多的苹果,我们摘下一个好吗?

  (教师右手演示动作从树上往下摘,左手出示苹果。)

  瞧!摘下来了。

  (2)我们再摘一个好吗?

  (调动幼儿的兴趣)

  2. 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树上摘下来了,谁想尝一尝呀?

  教师把苹果切开,请幼儿品尝。

  四、知识拓展

  图片-寻找隐藏的画

  大树山藏着5个小动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2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

  材料准备:

  背景:*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够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课后观察与反思:

  1、用手偶表演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2、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

  3、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4、要积极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从多方面巩固、认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本文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4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

  材料准备:背景:*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够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课后观察与反思:

  1、用手偶表演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2、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

  3、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4、要积极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从多方面巩固、认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5

  教案目的

  1、幼儿知道上下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案准备

  1、动物玩具

  2、有上、下两层小架子

  3、一幅苹果树挂图

  4、苹果卡片

  教案过程

  1、教师演示,教幼儿认识上和下。

  1)教师拿出有上、下两层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玩具放在上、下位置。

  比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取出玩具

  比如:我从上面拿来的小狗、小猫,从下面拿来的小兔小鸡

  2、做游戏

  1)老师拿出苹果和苹果树

  2)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

  3)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3、看图辨别上下

  教师请幼儿看书上的图,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小动物藏在上面,哪些藏在下面。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4)

——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6篇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运用许多感官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惯。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准备】

  挂图1(森林背景)、活动卡片(狮子一张,狼许多张);主题图2(蘑菇,一个大蘑菇,许多小蘑菇);塑料圈人手一个,糖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教师讲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骄傲的狮子,它每天都要出去显威风,谁都不敢招惹它。有一天,大狮子出去练武,看见一群狼也在那儿练武,它就跑过去对狼大吼到:“你们这些小东西,胆子不小,竟敢跑到我这来,简直是找死,有本事我们来较量较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较量,1只狼上来了,被狮子**了,又上来1只狼被狮子**了,1只1只1只……的狼都被狮子**了。小朋友看看现在站起来的是谁?(狮子),是几只(1只),那倒下去的是谁?(狼)有多少?引导幼儿说出“许多”。教师继续将故事:“这时,狼的大哥对它的弟兄们讲,我们刚才是1个1个上去的,现在我们合起来一起上,肯定能够打败狮子,于是,1只狼起来了,1只狼起来了,1只1只……的狼都站起来了,变成“许多”只狼,一起上去和狮子较量,果然把狮子**了,小朋友现在看,倒下去的是几只什么?(1只狮子),站起来的是多少狼?(许多)只狼。

  2、在刚才的故事里,小朋友认识了“1”和“许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表示一下“1”和“许多”。(竖起1只食指表示“1”,张开双臂表示“许多”)。

  3、听口令做动作:教师说“1”,幼儿拍1下手,教师说“许多”,幼儿拍许多下手。

  (二)观察比较,感知“1”和“许多”在量上的关系。

  1、出示蘑菇主题图,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多少蘑菇?(许多)。有多少大蘑菇?(1只);有多少红色的蘑菇(许多),有多少黄色的'蘑菇?(1只)。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1”?哪些是“许多”?

  (三)组织游戏,师幼互动,感知“1”和“许多”的内在逻辑关系。

  1、圈圈找朋友。

  教师出示塑料圈放在地上:“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圈)。:“现在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圈,边拿遍大声说‘我拿了一个圈’幼儿拿到圈后坐下来,老师问:“我的许多圈哪儿去了?”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圈被小朋友拿走了,许多分成了1个1个……。请小朋友把圈放到地上,在圈里面跳“1”,在圈外面跳“许多”下。

  现在圈儿累了,请小朋友把它送回来吧,边送边大声说“我送了1个圈。”“刚才小朋友每人给老师送了几个圈?(1个),现在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我的许多圈是哪儿来的?(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分糖果。

  和刚才的玩法一样,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分成了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评价:

  今天和老师做游戏高兴吗?为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重点表扬在活动中认真听老师指令的和大胆讲述的幼儿。

  请小朋友吃糖果结束活动。

  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一、说教材

  《感知“l”和“许多”》是选自小班上学期的数学活动。 “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也是学*数学的基础。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感知“1”和“许多”》。如果单单的让幼儿学*“1”和“许多”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同时又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采用了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情景,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体验中学*感知“l”和“许多”,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所涉及的“拔萝卜”的场景孩子们都很熟悉,而且其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孩子们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指引,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正是有这样的一种懵懂,让幼儿产生一种向往,从而营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感。通过情景亲身体验,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知道“1”和“许多”。

  2、能够区分哪个是“1”?哪些是“许多”?

  3、通过观察、分析体验学*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区分那个是“1”?那些是“许多”?

  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

  突破难点的方法:合作探究,师幼互动,角色表演。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区分”和“感知”的问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和思想上的一个认知,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认识感知“l”和“许多”之后再攻克难点,来正确的区分“1”和“许多”。

  首先,活动的引导语是我们被农民伯伯邀请去拔萝卜,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观察。然后通过图片设计出一个场景地点,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地里有许多的萝卜。然后,就开始“拔萝卜”,我拔了一个萝卜!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拔了一个萝卜。拔萝卜的过程是让幼儿完整的感知“1”。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过程,让小朋友人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四、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对数的初步概念都很不明确,但是他们有一种对游戏的酷爱心理,并且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是某一角色的扮演者。但是自己又没有很明确的想法,和一个正确的角色心理。只是常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做到实际中有意义的机会却很少。所以,通过本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机会,从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也达到了学*的目的。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1、情境教学法:

  我启用了请小朋友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这样一个场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置身于这样有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萝卜一个一个的拔出,清晰的显示出“1”和“许多”的联系。这样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也是依据幼儿思维的发展需要,观察体验都在其中,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明确出其正确的定义,让幼儿对“1”和“许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

  2、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图片操作,幼儿一个一个“拔萝卜”特别是拔的时候,来感知1个,不仅起到了学*的作用,也深深的让幼儿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期,这时候让他们完整的表述也是为了能够增强他们以后学*的完整性。

  3、提问法: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天上有1个月亮许多个星星,1个小朋友手里有许多个气球。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思考作出回答,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同时激发幼儿主动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1、游戏法:

  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认识目标中的1和许多,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数学”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观察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七、 说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引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将自己收到邀请函

  的事情告诉小朋友,请求他们的意见,并直接告诉他们现在我们就要去农民伯伯的地里看一看。小朋友们的兴趣都很高,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 展示情景,引出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直观的看到“1”和“许多”的关系。地里有许多的萝卜,老爷爷一个一个拔萝卜,放在了筐里面,最终地里的萝卜拔完了,筐里有许多萝卜。

  3、通过拔萝卜感知一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图片操作过程也是整个活动的兴趣点所在,教师准备的图片数量是和幼儿的人数相符合的。共涉及三个环节。

  (1)看萝卜:通过看让幼儿感知地里有许多萝卜。

  (2)拔萝卜:通过幼儿拔萝卜反复感知手里有“1”个萝卜,和地里的“许多”萝卜。(老师要根据课堂中的情况及时的做好即兴的处理:比如说有个别幼儿不愿意去拔萝卜,老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拔了两个萝卜,老师该怎么做?

  (3)收萝卜:将幼儿手里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筐里感知“许多”,筐里有许多萝卜。

  4、体验“1”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充分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出“1“和’许多‘的关系。例如:1个老师许多小朋友,1条鱼许多水草等等。通过幼儿的表达老师掌握幼儿的学*情况。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建议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5)

——小班数学教案6篇

  设计意图:

  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糖果和糖果。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游戏中的快乐

  2、行为*惯:巩固复*几种常见的颜色“红黄蓝绿”并能说出颜色名称

  3、知识技能:能够根据红黄蓝绿的颜色大小,按同种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2、材料准备:彩色(红、黄、蓝、绿)糖果若干,彩色(红、黄、蓝、绿)大小饼干若干

  3、媒体准备:《彩虹王国》的白板课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介绍游戏《姐姐宝宝抱一抱》

  在美丽的彩虹王国中,住着彩虹姐姐和她亲爱的彩虹宝宝们,他们都有好听的名字(红宝宝、黄宝宝、蓝宝宝、绿宝宝)

  红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他的家是红色的,床是红色的,小桌子凳子都是红色的

  黄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他的家是黄色的,床是红色的,小桌子凳子都是黄色的

  蓝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他的家是蓝色的,床是蓝色的,小桌子凳子都是蓝色的

  绿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他的家是绿色的,床是绿色的,小桌子凳子都是绿色的

  小朋友们快低头看看,你身上的彩虹宝宝是什么颜色,王老师快请,身上是红色的彩虹宝宝的小朋友举起手来,彩虹姐姐喜欢红色的彩虹宝宝,快让我抱抱他,身上是黄色的彩虹宝宝的小朋友也举举手,彩虹姐姐也喜欢黄色的彩虹宝宝,快让我抱抱他,还有蓝色的彩虹宝宝···绿色才彩虹宝宝···

  二、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姐姐请客吃饭》

  1、分糖豆

  我们都认识了彩虹宝宝,也都知道了彩虹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有一天啊,彩虹姐姐要让四个彩虹宝宝来她家做客,彩虹姐姐准备了各种颜色好多好吃的糖豆,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彩虹宝宝们进屋一看,可高兴了(出示白板)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糖豆,彩虹姐姐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小朋友们快听,彩虹宝宝说什么了,“我们要吃自己最喜欢颜色的糖豆”再来听听姐姐说什么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彩虹宝宝分糖豆好不好?你把它最喜欢吃的颜色分给他,你能做到吗?”小朋友都听到彩虹姐姐的要求了,彩虹宝宝要吃什么样的糖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那请小朋友快去给彩虹宝宝分糖豆吧。(孩子分好后,教师将孩子分好的照片,发到电脑上点评)彩虹宝宝说,他想吃的糖豆是自己最喜欢的颜色,那红宝宝,吃红色的糖豆,黄蓝绿···

  2、分饼干

  可是啊,光吃糖豆彩虹宝宝没吃饱,而且糖吃多了,对牙不好,所以糖不能吃太多,这个时候,姐姐又端上来一个饼干盒,里面有好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彩虹颜色的饼干,彩虹姐姐又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小朋友们快听,彩虹宝宝说什么了,红色和黄色的彩虹宝宝说了“我们长的最大,我们要吃最大的饼干”蓝色和绿色的彩虹宝宝说了“我们长得最小,我们要吃最小的饼干”我们在听一听彩虹姐姐说什么了,彩虹姐姐说“亲爱的彩虹宝宝,挑食可不好,大大小小的饼干都要吃都有营养,小朋友们,你们快把大大小小的饼干分给彩虹宝宝吧”(孩子分好后,教师将孩子分好的照片,发到电脑上点评)红色和黄色的彩虹宝宝说,他们最大。那红色和黄色的彩虹宝宝,吃最大的红饼干和黄饼干,那蓝色和绿色的彩虹宝宝最小,那他们就吃最小的蓝饼干和绿饼干。小朋友和真棒,快给自己鼓鼓掌。

  三、巩固红、黄、绿、紫四种颜色。《送彩虹宝宝回家》

  小朋友可真棒,彩虹宝宝啊吃的可饱了,彩虹宝宝说让王老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忙,太阳要下山了,彩虹宝宝从彩虹姐姐的家里出来,要回家了,可是天黑了他们不敢回家,彩虹宝宝希望能有小伙伴配他一起回家,小伙伴真的都出现了,你们能帮彩虹宝宝回家吗?(运用拖动)

  幼:红宝宝住在红色的屋子(幼儿拖动后,彩虹宝宝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

  黄宝宝住在黄色的屋子

  紫宝宝住在紫色的屋子

  绿宝宝住在绿色的屋子

  四、结束部分《夕阳西下》

  太阳公公下山了,小朋友们也帮彩虹宝宝找到家了,他们到家睡觉了,整个美丽的彩虹王国也进入了甜甜的梦乡,那我们的小朋友也该睡觉了。快请小朋友藏好眼睛睡觉吧,晚安···

  第一个环节出示课件,带幼儿进入情境教学

  此环节白板与幼儿以语言进行互动,引导幼儿巩固复*颜色

  第二个中的第一个游戏环节出示白板课件,引导幼儿进行实体操作,在幼儿操作时,用相机把孩子分好后的结果照片,发到电脑上点评,并运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点评小结

  第二个环节中的第二个游戏出示白板课件,引导幼儿进行实体操作,在幼儿操作时,用相机把孩子分好后的结果照片,发到电脑上点评,并运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点评小结,并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全体幼儿巩固复*并激发个别幼儿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运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再次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拖拽,并巩固分类

  最后一个环节第四部分,运用多媒体白板PPT课件,把孩子引出情景,在放松的音乐中,放松休息

  活动反思:

  *日,我进行了公开课《彩虹王国》的教学活动。上完本活动后,我静下心来,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目标的定位上,我觉得还是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我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巩固复*颜色,达到一个复*巩固的作用。第二个环节是按颜色分类,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的糖果分给彩虹宝宝吃。第三个环节也是让小朋友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图像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好朋友的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本活动中,我觉得需要改进的是,在课堂中灵活改进自己的教案,从而使自己从教案预设的问题中开脱出来。如在第一个环节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孩子已经回答出了我第二预设问题的答案,我提第二个问题时,孩子又把预设的第三个问题答案一起回答出来了,而我没能很好地抓住孩子们的这一闪光点,进行灵活教学,还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案预设问题进行提问,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幼儿的兴趣。教学还是有些单板,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学*数数1~5,能点数5的数量。(重点)

  2、让幼儿喜欢参与课堂游戏。

  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活动难点】能通过图片的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听听,是谁来了?

  播放音乐《猴子上学》

  幼:猴子。

  师:哇,小朋友真棒!那就掌声有请我们的猴子

  二、导入:

  师:小朋友,猴子有话要跟小朋友说哦!(老师扮演猴子角色)说"各位小二班的宝宝们好,今天我要去上学了,我想请小二班的宝宝们陪我一起去上学,好吗?"幼:好。师:那我们出发咯!

  三、主题部分

  1、看ppt,开始学*1~5的数数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6)

——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学*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4、能正确说出什么是1个,什么是许多。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一、说教材

  《感知“l”和“许多”》是选自小班上学期的数学活动。 “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也是学*数学的基础。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感知“1”和“许多”》。如果单单的让幼儿学*“1”和“许多”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同时又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采用了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情景,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体验中学*感知“l”和“许多”,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所涉及的“拔萝卜”的场景孩子们都很熟悉,而且其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孩子们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指引,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正是有这样的一种懵懂,让幼儿产生一种向往,从而营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感。通过情景亲身体验,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知道“1”和“许多”。

  2、能够区分哪个是“1”?哪些是“许多”?

  3、通过观察、分析体验学*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区分那个是“1”?那些是“许多”?

  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

  突破难点的方法:合作探究,师幼互动,角色表演。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区分”和“感知”的问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和思想上的一个认知,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认识感知“l”和“许多”之后再攻克难点,来正确的区分“1”和“许多”。

  首先,活动的引导语是我们被农民伯伯邀请去拔萝卜,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观察。然后通过图片设计出一个场景地点,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地里有许多的萝卜。然后,就开始“拔萝卜”,我拔了一个萝卜!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拔了一个萝卜。拔萝卜的过程是让幼儿完整的感知“1”。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过程,让小朋友人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四、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对数的初步概念都很不明确,但是他们有一种对游戏的酷爱心理,并且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是某一角色的扮演者。但是自己又没有很明确的想法,和一个正确的角色心理。只是常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做到实际中有意义的机会却很少。所以,通过本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机会,从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也达到了学*的目的。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根据幼儿的学*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1、情境教学法:

  我启用了请小朋友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这样一个场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置身于这样有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萝卜一个一个的拔出,清晰的显示出“1”和“许多”的联系。这样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也是依据幼儿思维的发展需要,观察体验都在其中,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明确出其正确的定义,让幼儿对“1”和“许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

  2、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图片操作,幼儿一个一个“拔萝卜”特别是拔的时候,来感知1个,不仅起到了学*的作用,也深深的让幼儿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期,这时候让他们完整的表述也是为了能够增强他们以后学*的完整性。

  3、提问法: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天上有1个月亮许多个星星,1个小朋友手里有许多个气球。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思考作出回答,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同时激发幼儿主动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1、游戏法:

  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认识目标中的1和许多,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数学”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观察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七、 说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引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将自己收到邀请函

  的事情告诉小朋友,请求他们的意见,并直接告诉他们现在我们就要去农民伯伯的地里看一看。小朋友们的兴趣都很高,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 展示情景,引出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直观的看到“1”和“许多”的关系。地里有许多的萝卜,老爷爷一个一个拔萝卜,放在了筐里面,最终地里的萝卜拔完了,筐里有许多萝卜。

  3、通过拔萝卜感知一和许多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7)

——小班下数学教案合集五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3.乐意大声回答问题,并能快乐的参加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去发现去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红黄蓝小星星、红3颗、黄4颗、蓝、5颗、西瓜1个、苹果2个。

  2.学具准备:南瓜1个、蘑菇2个、萝卜4个、白菜3颗、茄子5个

  活动过程

  环境创设: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新朋友要跟我们一起上这堂课,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听它来了〖音乐导入〗一闪一闪干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师:小朋友这是谁来了!(小星星)

  师:把小星星放在黑板上,请小朋友观察有什么不同?(有红色、黄色、蓝色)

  师:有这么多的新朋友跟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请小朋友看老师怎么做的,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小星星,小星星你们好!然后把食指伸出来给每颗小星星问好,点数123总共有几颗小星星,依次请小朋友跟下面不同颜色的小星星打招呼,并说出它们的总数。

  师:今天小星星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请小朋友看看都有谁吧!老师出示大西瓜、大苹果,小朋友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讲课时间还需要控制,时间长孩子会没有耐心

  3、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要加强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本文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中,初步感知图形组合的有趣画面,发展想象力。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体验模仿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若干,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说图形

  师:今天,有几个客人来看我们小4班的宝宝,我们来看是谁啊?

  小结:哦!有三个尖尖角的是三角形宝宝,四条边一样长的是正方形宝宝,还有圆圆的.,没有角的是圆形宝宝。

  二、变图形

  (一)三角形

  1、师:它们三个是很好的好朋友,它们有很大的本领,它们会变魔术,想不想看看它们变出了什么。

  2、师:我们看看哪个图形宝宝先来给我们的小朋友变魔术了?咦!是谁啊?(三角形)

  3、师:三角形宝宝会给我们变什么魔术呢?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想不想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

  4、师:变魔术之前,它们都会说一句很好听的咒语,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什么啊?

  5、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好看的魔术?

  小结:三角形宝宝本领真大,变成了一条小鱼。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变条小鱼,游啊游。

  (二)正方形

  1、师:咦!看到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漂亮的小鱼,正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不服气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也很大的,看我们变的魔术吧!

  2、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什么啊?(幼儿自由说)

  3、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我们一起来念咒语,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

  小结: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一辆大卡车。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变成卡车,嘀嘀嘀,大卡车开到马路上去了。

  (三)圆形

  1、师:我们看看圆形宝宝给我们变出什么了呀?圆形,圆形,变变变。

  小结: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可爱的小眼睛,圆形,圆形,变变变,变成眼睛,眨呀眨。

  小结: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小鱼,正方形宝宝变出了一辆大卡车,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小眼睛。它们变得魔术好不好看呀,别急,我们还有更大的本领,我们能一起变魔术。

  (四)两种图形的组合

  1、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宝宝啊?

  2、师: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会给我们的小朋友变什么魔术呢?(幼儿自由说)三角形,圆形,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啊?(小鸡)

  小结: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有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小嘴巴。小鸡在草地上吃着小虫子。

  (五)三种图形组合

  1、师:咦!呀!看看,有什么小动物飞过来了?(是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2、师:你在小蝴蝶身上,你看到了哪几些图形宝宝?

  小结:哦!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在小蝴蝶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原来啊小蝴蝶是由三个好朋友一起变魔术变出来的。

  师:图形,图形,变变变,变成蝴蝶飞啊飞,小蝴蝶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得飞。

  三、拼图形

  1、师:看到图形宝宝有那么大的本领,变出这么好看的魔术,奚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也变了个魔术,想不想看看奚老师变出什么魔术啊?

  2、师:看看奚老师变出了什么呀?

  小结:奚老师变出了一小娃娃,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

  3、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啊?奚老师,帮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我们也去自己变一变,你可以用一种图形宝宝变魔术,也可以用两种三种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

  四、幼儿作品交流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魔术,用到了哪些图形宝宝?

  小结:你们变得魔术真漂亮,我把小朋友变得魔术做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图片展,给爸爸妈妈看,你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你变了什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汇总五篇(扩展8)

——小班数学教案《分一分》汇总五篇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分一分》、大操作图及标记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提问:我们先根据皮球的大小不同,可以怎样分成两份?如果我们把已经分好的皮球再按照颜色不同,该怎么分呢?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二次分类 。

  1、提问:除了先按大小分再按颜色分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次分类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2)按照标记把皮球分一分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1、提问:看看这些园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男女)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思维;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

  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吃水果吗?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交流回答)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苹果图)

  师:老师今天决定把4个苹果奖励给两位表现优秀的同学,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才公*呢?大家帮帮老师好吗?

  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呢,该怎么分呢?

  如果老师手里只有1个苹果,那又该怎么分呢?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分一分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师:(课件演示不*均分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必须是*均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认识1/2

  师:那一半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师: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

  请全班的学生在练*本上画或写,再请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去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表示一半的?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的含义展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读作二分之一,1/2是分数﹚请看,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那另外一份呢?

  师: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哪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你更喜欢用哪种呢?

  (学生交流回答)

  2、涂一涂,进一步体会1/2。

  师:同学们看教材第67页中间,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涂出这些图形的1/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表示1/2的?(指名学生黑板上边展示边回答,师适时强调*均分)

  生:把正方形*均分成两份,涂其中的一份就是1/2

  3、进一步认识分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这个分数,其实分数还有很多,你能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得到其他的分数吗?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板书收集学生创造的分数)

  (1)生展示自己得到的分数,正方形折出1/4

  师: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师: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就是它的……

  师:这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肯定吗?(指着第二个图)这又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是吗?

  ﹙对比黑板上的三幅图)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2)圆形折出3/8。

  师:出示圆的折纸和展开图。演示折纸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能得到哪些分数并涂一涂。

  生:1/8,2/8,3/8……

  师:总结。*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3﹚长方形折出4/5。

  师:利用一个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4/5吗?还能折出几分之几。

  生:自由探究活动。

  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1: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了8份,如果取了6份,就用6/8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8表示。

  生2: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了16份,如果取了1份,就用1/16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16表示。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你认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在路上见到过……

  生:我在商场里见到过……

  生:可以上网查询。

  生:看电视,读报纸,问家长……

  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作适当的补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