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1-07 00:00:00 格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1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2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参考文献格式书写。

  3、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其标识: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r program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board online)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的: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的:*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的:北京的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的: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专利:881056073.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3

  1、摘要、目录、正文的格式、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1)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

  摘要正文:小4号宋体字,限一页;

  关键词:3-5个,中间用“逗号”分开,小4号宋体加粗。

  2)目录

  目录标题:居中,三号宋体加粗

  目录内容:内容包含正文一、二级标题、参考文献标题、致谢标题、格式小四宋体,1.5倍行距(限一页,需要时可调整行距),要求页码正确无误并对齐。

  3)正文

  正文及标题格式要求:

  标题级别、层次代号、字体

  一级标题 一、 宋体三号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 (一) 宋体小三号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 1、 宋体四号加粗(缩进2字符)

  四级标题 (1) 宋体小四号(缩进2字符)

  正文 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

  4)参考文献、页眉

  参考文献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内容: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字符);

  页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并在下方加一横线。

  奇数页的页眉书写: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届毕业论文论文;

  偶数页的页眉书写:论文的题目,如:浅析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数字连续编排,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无需页码。

  5)致谢

  致谢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

  致谢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

  2、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为排版美观的需要可对一部分的文本行距作微调)

  3、页面设置

  页加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0.5CM,装订线位置左。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1)

——基金参考文献格式 (菁华3篇)

基金参考文献格式1

  摘要: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维护成员国之间汇率的稳定,它的设立对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IMF却止步不前;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IMF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更是难以让人满意,因此国际社会对于IMF的改革要求日益强烈。本文将从IMF存在的几个问题出发去探索解决途径,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对。

  关键词:IMF金融监督;治理机制;国际金融;秩序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据此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以下简称IMF)。IMF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能有: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削弱;而在二战中遭到极大破坏的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后实力日益壮大;*和日本迅速发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日益发展壮大。2007年起源于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和安全的IMF不仅对于发达国家成员国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监管,而且在危机成员国向其寻求帮助时也少有作为。IMF在应对危机和自身发展上的表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IMF的缺陷及其改革甚嚣尘上。

  (一)组织职能有所迷失

  IMF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际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衡。但*年来IMF的职能重心似乎开始转移,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IMF向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贷款并进行了广泛的债务重组安排;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IMF还创设了一种新的贷款形式,为遭遇异常支付困难的国家提供超出通常贷款限额的融资。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IMF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做法,但IMF最*在发展领域的“指手画脚”,就不太好定义了。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74年IMF推出“中期贷款”,用以解决持续存在的结构性国际收支问题;随即IMF又先后推出“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充结构调整贷款”,以优惠利率向低收入国家提供资金,用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尽管IMF的促进货币和金融稳定的职责和发展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但并不代表要通过上述行为来显示。IMF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擅长的宏观经济领域,在贸易、劳工、卫生、环境等其他政策领域有其*际组织来负责,比如同样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世界银行(WorldBank,简称WB)。WB的职能在于通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减轻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IMF如果在其中过多的干涉会导致他们之间的职能交叉,而且由于IMF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并不如世界银行强,一些关于农业、劳工、卫生、环境等领域内的行动还需要来自研究和实践的专门知识,而IMF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最后,由于IMF是具有特定职能的国际组织,如果它在这些领域干涉过多可能会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它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来促进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作用。

  (二)监督功能尚需完善

  IMF有三种形式的监督,即双边监督、多边监督以及地区监督。双边监督,也可称为国别监督,是通过持续监测和成员国主动披露的方式来了解成员国的实时经济状况,IMF还通过组织代表团定期访问成员国的做法进行监督,对成员国实施的经济或金融政策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如果有影响国内和外部稳定的风险,及时调整相应政策。多边监督就是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时刻监测和评估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对于金融市场监测和评估的结果是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检测报告》。地区监督,其实就是对于区域货币联盟的监督,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区的监督了解其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定期发布在《地区经济展望》上。IMF的监督功能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展,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监督,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这种看似全面有重点的监督并没有及时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尽管在发布的报告中曾提到过有关美国的房地产政策,但却错误地认为这样的风险可以控制,乃至于最终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极大的破坏性不由得让我们深思,IMF的监督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治理机制的失衡IMF的组织机制

  由三个部分组成: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IMF在金融监督方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跟其治理机制中的力量失衡有关。它不仅表现在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组成上,也体现在成员国所持份额和投票权的问题上。IMF实行加权表决制,具体来说投票权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每个成员国都拥有相同的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接着由成员国按各自所持的以特别提款权计算的IMF份额,每10万特别提款权折算一个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按份额换算的投票权之和就是该国的总投票权。在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的投票表决中,按这样的方法来行使投票权。从中不难看出,IMF的在投票权上的做法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资本多数决”,成员国在IMF中的份额是其行使发言权的基础。这样看来的发言结果则可能使发言内容不具代表性,最终影响IMF的代表性和其作用的发挥。在组织机构的构成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在执行董事的人数上,而且在投票权数上占的优势远比发展*家有利得多。尽管IMF成立之初确实是发达国家推动得多,但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发展*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再盲目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会造成很多不公的出现。

  (四)不合理的风险预警和救助机制

  IMF的监督功能是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通过三种形式的监督和发布的定期报告,IMF可以及时掌握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状况,并做出预测和建议。但IMF却并未能及时预测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而IMF却只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进行救助。即使是危机后的救助,IMF也设置了很多门槛,附加了一些不合理政策条件,以至于有的国家不愿意接受其救助;需要救助的国家不仅要面对困难的国内金经济环境,还要就政策条件与IMF进行谈判,导致贻误危机救助的时机,最终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展。因此,IMF的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亟待改进。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向

  (一)摆正自身位置,重塑核心

  职能如果IMF想继续发挥其维持国际收支*衡,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于自身职能的偏移。从目前来说,IMF应当暂停对于发展*家的银行贷款和相关技术援助,停止扶贫项目等发展领域的干涉,将这部分职能还给WB及其他区域发展银行。但IMF还可以发挥其本身职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短期融资,来帮助陷入国际支付危机的成员国摆脱危机。其次,IMF必须重塑自身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核心职能,在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中,采取积极措施维持成员国之间有序的外汇安排,促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二)加强双边监督

  尽管IMF在金融危机中的监督职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维持国际收支*衡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在三种形式的监督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是双边监督。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IMF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双边监督有关。尽管IMF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针对之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从其实质看,IMF双边监督执行力不强,约束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旧存在。首先,需要更为合理的监督体系,可以将IMF的双边监督同多边监督结合起来,扩大监督视角。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区分监督区域,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定期发布,以此加强各国对于风险机制的预防管控能力。

  (三)改进治理结构

  针对组织机制的问题,在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之后,IMF已经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做出了改革,如:确定了新的份额计算公式;把基本投票权数从原来的250票增加到现在的750票;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决定将5%的份额从发达国家转移给发展*家成员国等。总裁拉加德提名*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出任新增设的第四副总裁之后,IMF的高级管理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执行董事会的改革也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尽管这些改革都有利于IMF发挥其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但毕竟没能解决目前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份额制度上和组织机制上还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及时调整。

  (四)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完善

  *年来,通过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和统计数据的分析,IMF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功能渐渐成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如果可以增进和强化IMF的技术援助功能,并将其与贷款功能结合起来,则可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度过危机。另外,目前IMF依旧在发达国家的控制下,广大发展*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完全表达其诉求,他们的利益的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改革IMF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必须顾及发展*家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机制的作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帮助危机国解决困境。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

  对于IMF的改革,*应当顺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新机制的组织构建,承担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应的责任。不仅要提升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要积极参与IMF的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的改革,为发展*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IMF作为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其组织机制和其他某些领域,至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国际金融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前进势头,在国际社会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自身将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国际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茉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职能的发展及其特点.国际观察.2010(3).

  [2]邵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困境与改革探讨.南方金融.2011(4).

  [3]廖凡.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岳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机制改革的新设计.经济问题探索.2012(7).

  [5]关孔文.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及其政治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16(3).

  [6]计旭.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改革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基金参考文献格式2

  摘要: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熟,更多的人也开始进行基金投资理财,但同时,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太过集中、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金融机构、*单位、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塑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提高居民的收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金投资;风险规避;投资组合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通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一、基金的类型及品种

  基金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募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根据能不能挂牌交易划分可以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基金。本文主要谈的是公募式开放式基金(不限于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与否)。开放式基金是指是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一种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的品种按天天基金网中的开放基金排行,有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QDII和LOF等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特点:

  一是市场选择性比较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变动的,所以如果基金运作成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的话,投资者会继续增加购买资金的份额,如果基金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那么投资者可以随时通过赎回的方式把自己的资金撤回,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自身的损失,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可以约束基金管理人,以提高基金产品的信誉,质量等同时也鼓励基金管理人给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绩优,稳定的基金产品。朱利安罗伯逊经营了20年的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6家基金的关闭就是市场优胜劣汰很好的证明。

  二是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基金管理人对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应付随时出现的投资赎回,而不会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变现。

  三是开放式基金的透明度比较高,开放式基金都是当日公布基金资产净值成交,便于在市场的运作上基金管理人能够拥有随时驾驭管理资金的能力。四是开放式基金便于广大居民投资,投资者可随时在其托管银行的网店等各种销售场所申购、赎回基金,十分方便。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金融全新的品种,可以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且银行、网络这些销售渠道能够吸引部分新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

  二、基金投资的基本方法

  目前,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人希望通过对基金的投资来分享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但如何投资却是一门学问。

  (一)注重选择基金品种

  如何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投资者可以参与基金公司的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从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可以知道自己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激进者可以偏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稳健者可以偏重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保守者就可以以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为主,或者购买货币基金。但无论是哪种基金都要注重它的质地,即业绩或称市场表现。不仅是短期或说*期表现,更是长期或说历史表现。路遥知马力嘛。要做到这些,个人意见应做到三看:一看市场表现,从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上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开放基金排行,具体到每一个类型每一个品种的每一个基金的增长率,都从日到月到年进行了排行,月增长率的排行有*一月、*三月、*六月,年增长率的排行有*一年、*二年、*三年。考量一个基金的长期表现,不仅要看它的月增长率,更要看它的年增长率。一些有经验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通常用截图的方式,把排行表上按*一年、*二年和*三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排行分别截下来,取排行前20名或30名的基金做标的,用打“正”字的办法,筛选出长期或历史表现较好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法。二是看基金经理,一个基金的市场表现固然重要,选择管理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很重要。因为基金的收益是由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组成的。假如在同样的追踪误差的情况下,其信息比率越高,基金经理的能力越强,同时基金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三是看第三方评级,因为评级机构在评级时,不仅要考虑业绩,同时也会考虑背后的风险因素。因此,第三方评级优秀的基金,比较靠谱。

  (二)注重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针对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构建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基金投资组合呢?

  1、依据攻守*衡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将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对比,然后把互补的基金相互组合,可以是三个组合或者五个进行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组合,这样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又降低了基金的风险。

  2、了解基金经理人的投资个性;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决定着他去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品种,对基金投资会有什么样的组合,所以了解了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就能更好的知道他选择的基金产品及组合是否适合自己,他选择的基金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是自己所能承担的,这样更便于投资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

  3、依据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目标,构建基金组合;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根据测评分数测评出的激进者、稳健者和保守者,之所以激进、稳健和保守,这里包含有资产情况和承担风险的因素,资产情况越好,承担风险能力就越强。此外,也要看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话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比较强,所以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不同的投资目标又对基金的组合产生一定影响。

  (三)注重买卖技巧

  买卖技巧包括买卖时机、买卖方法和合理避费。

  1、买卖时机。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因此基金很大程度地跟股市联动。股市行情好,股票上涨,基金净值也随着增长。相反股市低迷,股票下跌,基金净值也随着下跌。照此说法这当然是当股市处于低迷时买入最好。股市低迷,股票价格低,基金净值也低,在低位买入,既节省了资金,安全边际也高。相反卖出就应在股市场行情好时卖出,因为股市行情好,股票价格高,基金净值也高,投资基金的利润也就颇为丰厚。但股市高点在哪,低点在哪,这并不是一般人能预测得到的,许多机构投资者都不是套牢就是踏空,何况我们普通投资者。这就要讲求个买卖方法了。

  2、买卖方法。前面说过,基金和股市有很大的联动性,而股市的不确定性又较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分次性买入?一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假如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下跌,可把一笔资金分为三四份,越下跌买得越多。等大盘上扬时,就可享受股市收益。二是采取“顺金字塔”式,假如在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上涨,同样也可把一笔资金分成几次建仓,只是越上涨就买得越少。这样既可规避大盘调头风险,又可将*均成本保持在当前净值之下。三是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定期定额投入,期限可定为半月或一月,投入的资金根据个人资产状况,几千或一万。基金定投就像银行里的零存整取,就是每月固定时间、固定金额买入一支基金,每月买入时的价格都不同,这样就可以摊低成本,长期投资,就可以盈利。这比较适合绩优老基金。卖出也是如此。为了买得低些卖得高些,还可以比照股市对所投资的基金进行动态跟踪,观察它的趋势情况,净值变动情况,找出它的相对高低点,在相对低点附*分批买入,在相对高点附*分批卖出。

  3、合理避费买入基金和卖出基金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是申购费,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向基金管理人购买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目前国内通行的申购费计算方法为: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净认购金额=申购金额—申购费用。*《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申购费,但申购费率不得超过申购金额的5%。目前申购费费率通常在1%左右,并随申购金额的大小有相应的减让。二是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已持有基金单位的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赎回费,但赎回费率不得超过赎回金额的3%。

  目前赎回费费率通常在1%以下,并随持有期限的长短有相应的减让。但参与网上直销可以合理地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费用。直销本来就优惠申购费率,有的六折,有的四折,天天基金已打出一折。现在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又都设有这个宝和那个宝,华安基金设有“微钱宝”,易方达基金设有“e钱包”,还有的叫“钱庄”或叫“现金宝”这些“宝”、“包”,都绑定了一个货币基金,把钱存入这些“宝”就等于买了它的一个货币基金,享受货币基金的收益,从这些宝里购买其它的基金,享受零手续费。急等钱用时,又可以从这些宝里快速赎回,资金瞬间就可到帐。既省钱又方便,还安全。因为赎回基金时的资金只回到原银行卡。赎回所购买的其它基金时也可直接转换到这些宝里,通常情况下,此项费用率很低,一般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三、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基金也不例外。

  (一)基金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五种。尽管基金自身有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但是在整个证券市场中这种系统性的风险却难以避免。二是非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基金未知价的风险,管理和运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基金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非系统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基金的相关当事人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风险发生,所以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

  (二)风险防范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防范基金投资风险,第一要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金投资常识,包括重要的交易规则、交易费用、资金到账时间等等。同时,可以巧妙运用基金相关业务,比如网上交易、转换业务等来回避风险,提高收益。只有了解基金,在投资前就做好充分的防范风险意识,投资莫贪心,要像止损一样学会止利,见好就收。第二要摸清家底,算好资金账。投资者要从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所能承担的风险和期待的收益等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首先选择优秀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其次要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中,分散风险尝试多种投资组合。。三是选择好入市时机,合理控制买入成本。投资者要适时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在股市风险较高时,将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转换为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来减少资产损失;在市场走势强劲的时机,则可将债券基金转换为股票基金来分享增值机会。

  参考文献:

  [1]白艳虹。浅谈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行为[J]。*法制,2015(34):56—57;

  [2]黄孝武,王雄军。投资者申购赎回与投资费用——来自*开放式基金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2):48—56;

  [3]远航。个人投资理财的九个方面[J]。*工会财会,2016(12);

  [4]蒋丽华。个人投资理财收益研究——基于低估值股票组合[J]。财会通讯,2016,718(26):8—11;

  [5]陈海哲,张婷。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2015(5)

基金参考文献格式3

  摘要:云审计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新需求,更为社保基金审计监督手段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文章从被审计端、云端和审计终端三个视角出发,在梳理社保基金云审计系统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具体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建议,以期通过社保基金云审计的应用和风险控制为后续大数据审计监督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社保基金;云审计;风险控制

  据人社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98亿人、1。78亿人、2。16亿人、1。82亿人,前三季度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4。9万亿元,总支出4。3万亿元。可见,依靠传统的审计技术来监督规范如此庞大的社保基金财务数据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革新社保基金审计技术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王章礼,余鲁,2016)。新兴的云计算为处理大数据审计需求提供了契机,云计算可实现审计工作在云端的一个系统内集中处理,审计人员无需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测试,无需关注审计软件的兼容性和使用何种计算机程序,只需将重心放在审计任务即可。可见,借助云计算使得审计作业更加规范化、审计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审计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更加契合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开展审计业务的先进技术手段(魏祥健,2015)。虽然云审计相比于传统审计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处理和安全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但系统运作机制的复杂性也导致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影响远高于传统审计技术。而国内众多学者都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云审计系统构建和应用研究方面(张永杰,2015;陈伟,2012;姜梅等,2007),对于云审计应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关注甚少。因此本文以社保基金云审计应用为例,对云审计应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审计机关大规模开展云审计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供借鉴意义。

  一、社保基金云审计应用系统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对社保基金征缴、支出和管理产生的庞大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规范,而云计算将是最佳选择,依靠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功能,审计终端不需要购买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备,而是通过网络直接使用云端提供的SaaS、PaaS、IaaS等服务对被审计端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工作成本(详见图1)。具体而言:首先,被审计端需要及时将各地区社保基金征缴数据、支付数据、管理数据和其他文件资料等内容进行汇总采集。尤其关注参保人数及信息完整性、缴费基数和缴费比率、企业缴费情况、是否存在欠缴、不缴或者选择性参保等问题。在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也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同时严禁人为删减数据,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通过云端接口技术,将采集数据按时上传云端,以备审计机关进行检查监督。

  其次,云端负责对被审计端上传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输给审计终端,这些操作均由云端完成,也称为“云审计”。数据处理流程主要包括:第一,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和加工。按照不同类型社保基金的特点和数据存储格式转换成符合审计终端要求的标准数据,再根据预先编制的审计计划重新汇聚,以形成满足审计分析使用的基础表和分析表;第二,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借助云端自有的各类审计模型(审计对象模型、审计数据模型、审计疑点模型、审计底稿模型等)对社保基金原始数据、基础表和分析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以发现疑点数据、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并实时保存和备份原始数据和分析报告;第三,海量数据存储。被审计端将所有采集的社保基金原始数据上传云端后,云端都将会自动保存并备份,使得原始数据保存有了“双保险”,更有效解决了被审计端对海量数据存储的硬件设备难题。

  另外,通过云端存储功能审计人员也可以随时调用查看社保基金原始数据以开展审计作业;第四,对可疑数据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审计云”将根据数据库内容和数据表的自动分析生成的数据结构变更分析报告,预警结果按不同分类提供给审计人员,以便其能够及时把握审计线索,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可见,“云审计”实现了各类审计信息的数字化,有效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得审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最后,在审计终端审计人员可通过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便携式设备直接登陆“云审计”*台即可调用储存在云端的原始数据和审计模型,无需掌握后台技术,直接查看云端自动生成的审计分析结果。借助于“云审计”*台提供的强大数据计算处理能力显著减少了审计终端的数据处理负担,而web浏览器更让审计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不需安装、升级和维护软件或硬件设备,审计人员一样可以有效开展审计作业,得出审计结果。

  二、社保基金云审计应用风险分析

  (一)被审计端风险分析

  被审计端作为社保基金原始数据采集源头,应重点关注数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前端审计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云端的数据分析和审计疑点反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进而增加了现场审计失败的风险。由于社保基金具有内容广、业务量大、多元化和异构型等特征,易发生参保人数遗漏或信息不完整、参保企业欠缴、不缴或者选择性参保、缴费基数和缴费率不合规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前端审计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当前社保中心的数据采集都建立在连接外网的基础上,而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社保中心数据库易遭受外围病毒、黑客攻击,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社保基金原始数据采集的难度,难以有效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

  此外,社保基金原始数据都以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保存在磁介质内,这为无权访问或接触数据的舞弊者删减或修改社保基金数据提供了机会,且电子数据的更改不留痕迹,舞弊行为无处可寻。因此任何非法的访问或接触行为都会影响社保基金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尤其是大数据群体对办公设备的配置要求较高,内存不足或系统瘫痪都会使得数据采集失去连续性,而系统区与数据区的混合使用也加剧了系统出错的风险,使得原始数据采集和保存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另外,数据上传过程中也面临传输不完整、上传失败、甚至是数据外泄的风险。尤其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访问登陆、加密监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依赖于每个基础API内置的安全性。如果云端服务商未能消除接口端API中的不安全因素,亦会增加社保基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攻击的风险。

  (二)云端风险分析

  1。从云端本身来看,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第一,虚拟环境运行安全风险。即作为一种IT技术也会遭受网络病毒、恶意程序、黑客等的攻击,一旦云端遭受“外围攻击”,产生的危害可能远大于被审计端原始数据采集网络运行威胁产生的危害,因为云端既承担数据保存,也负责数据的加工处理和预警分析,如果云端在数据分析过程遭遇恶意程序,可能会得出无效或错误的分析报告,加重审计负担;第二,内部操作风险。反映了云端后台人员对于被审计端传输过来的数据未进行有效管理致使数据外泄,或内部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修改或删减,影响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从数据安全角度来看,云端主要面临的风险有:第一,数据存储风险。社保基金数据作为敏感数据,应严格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控性。但由于云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被审计端的数据存储在不同服务器上,使其无法准确定位存储数据的位置并提供针对性的保密措施,从而加大了敏感数据外泄或被窃取的风险。另外,数据存储的物理控制和逻辑控制全部由云端服务商控制,被审计端和审计终端缺乏对数据存储的必要控制,一旦云端服务商出现系统故障或遭受“外围攻击”致使系统瘫痪,如何有效保证存储数据的快速恢复和数据备份安全成为云端不得不面临的难题;第二,数据隔离风险。云端服务商可能为多个用户提供不同等级或特性的数据存储服务,出现了多个用户共享计算环境,特别是在公用云环境下,如果不能对重要数据进行有效隔离,易引发云端在数据管理和分配用户数据时出现混乱,加剧了存储数据的安全隐患。

  3。从云审计系统安全来看,云端面临的风险有:第一,访问控制无效风险。在多用户运行环境下,云端服务商通过远程端口访问技术同时向多用户提供不同的数据服务,该种情况下如果云端服务商在用户访问控制和身份识别方面存在漏洞则可能导致非法登陆等问题。因此如何对审计终端和被审计端用户的身份识别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云端保证审计数据安全的关键屏障;第二,*台共享风险。云端服务商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让多用户共享*台的应用系统和运算资源,而底层组件却未提供强大的隔离措施以保证不同用户间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和数据处理资源的隔离,易引发不同用户间应用程序的相互干扰,并为非法用户干扰破坏合法用户运行应用系统以窃取、篡改原始数据埋下了隐患;第三,*台传输风险。云端提供的强大数据传输、加工和处理服务都以高速、安全的网络传输*台为基础。尤其针对于社保基金等大数据存取、处理和频繁性信息交换都严重依赖于*台网络宽带传输的负荷能力,一旦*台网络传输超负荷运行将会导致审计终端无法正常开展审计作业,影响作业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审计终端风险分析

  1。审计人员方面。社保基金云审计的应用效果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一旦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匹配社保基金云审计的要求将严重影响审计监督的质量。具体而言,社保基金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很高,不仅体现在审计业务知识方面,还要求其具备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并对云端的网络技术和软硬件系统有充分的了解。而在实务中很多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审计技术层面,再加上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增加了因个人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审计失败。如:擅自修改系统设置、数据处理不当等问题。此外,社保基金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优化创新,而传统的社保基金法规、准则体系已不能有效指导和规范新环境下社保基金云审计的实践操作及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亟需一套标准的审计技术规范体系以供审计人员采用统一的标准对社保基金展开审计监督。而标准技术规范体系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审计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增大了审计失败的隐患。

  2。现场审计方面。审计人员通过云端提供的预警分析报告和审计分析报告确定现场审计的重点,但这种“借力”第三方的审计模式致使审计终端在未对被审计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时就依赖于其上传的原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如果被审计端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使其数据采集存在完整性缺失或准确性不够导致云端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错误或无效,从而误导了现场审计致使审计程序无效或审计失败。此外,在传统审计技术中审计证据都以纸质形式保存容易获取审计证据,而在云审计模式下财务与业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存储在磁介质中,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只能通过网络查询获取无纸化审计线索,而一些传统的审计方式无法有效开展(如观察法、盘点法),从而影响了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

  三、社保基金云审计应用风险控制

  (一)被审计端风险控制

  1。创建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被审计端网络运行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保基金原始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是社保基金云审计顺利开展的第一道“防火墙”。具体安全措施包括:采用物理隔离技术、搭建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等。物理隔离技术是指当社保基金系统网络安全遭受外界网络威胁时,即采用专有的安全协议、加密验证等措施对网络访问请求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并在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构建隔离模型以有效遏制外围隐患对系统产生的威胁。而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包括防火墙技术、非法入侵技术和病毒防护技术,以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网络病毒产生的危害(张宏等,2014)。

  2。建立系统操作日志和远程访问监控系统。系统操作日志能够记录所有对社保基金系统操作程序,具体包括访问者身份、访问时间、登陆次数和地点及操作事项等。通过完整记录被审计端系统操作日志能够有效识别访问人员的非法操作,为日后现场审计获取审计证据提供了便利。远程访问监控是通过对特定权限的访问人员的身份、访问时间和登陆次数以及操作权限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被审计端访问人员在合理权限内进行合规操作。

  3。定期检测并维护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维护具体包括内存设备和系统运行异常清除工作。在内存设备方面可利用虚拟技术并统一管理不同型号存储设备,通过漏洞检测技术、访问控制策略增强内存设备和网络服务器的稳定性,以保证社保基金数据采集系统良好的运行状态。系统运行异常清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及时清除由于死机、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导致的系统异常,以有效释放系统资源、扩充系统运行空间。

  4。采用数据专网传输和数据加密控制。数据专网传输控制能够对数据传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防止数据传输过程出现的泄露和外围威胁,即通过被审计端楼宇内现有局域网资源,对原始数据进行转化和传输,并在数据转化过程中加入数据加密技术,对普通文本和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步骤,只有通过密码才能解密并获取数据原始格式和文本,即使在上传云端过程出现数据泄露,没有正确的解密密码也无法打开原始数据,该举措也能有效防止云端后台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删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秦荣生,2014)。

  1。构建完善的云端安全防御系统。云端的虚拟化技术面临着黑客恶意攻击、病毒代码篡改数据等隐患。所以针对虚拟环境的安全诉求,云端应构建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至少包含虚拟化安全检测引擎、故障检测、漏洞扫描和风险预警等功能,以对云端虚拟环境由内向外、自下而上进行实时监控和漏洞扫描,并设置异常情况预警以及时排除故障,提高云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加强访问控制技术。审计终端和被审计端借力云端实现审计连环作业时,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以控制用户登录和访问权限,身份认证可采用“双密码”管理,既有固定登陆密码,也要设置动态提醒或特有标识密码(如指纹),即可有效防止非法用户或冒名盗用他人用户名进入云端非法下载或修改数据的风险。

  3。采用智能探针与分析提取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智能探针技术可以对被审计端上传数据打上污点标签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还可以持续跟踪任何对打上污点标签数据的操作行为。云端可利用该项技术对被审计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智能保存并持续监控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另外鉴于云端包含的数据量大但相对价值密度较低,且多用户共享数据可能产生的共享风险,云端可借鉴大数据分析提取技术与智能探针相结合,识别不同数据的使用频率和应用价值,对数据进行职能隔离的同时也可以为审计终端调取、共享数据提供便利(曹洪泽,刘强,2006)。

  4。加强设备安全配置管理。系统安全配置管理主要用于检测复杂环境下云端性能问题以提高云*台的实际处理能力。可通过远程Web管理(https协议传输)与命令行方式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当设备遭遇突发事件时可实现自动保存、备份和恢复,同时也可实时监控网络稳定性、网络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并定期生成记录日志以供备查。

  (三)审计终端风险控制

  1。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培训。为了更好适应社保基金云审计的发展要求,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审计业务,还要涵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增强其计算机实战技能和云审计信息化技术,提高审计人员“借力”云*台的应用能力。将定期的学*培训规划与实务应用相结合,使更多的审计人员成为岗位上的专才和实践中的专家。另外,建立专门的技术攻关与指导小组,为审计人员解决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和专家咨询,帮助其更快的适应云审计的发展要求。

  2。应实施远程与现场循环审计。云计算为审计终端实施远程审计提供了便利,借助云端提供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有效缓解了被审计端的数据存储和审计终端的数据处理需求,但云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的准确性仍有待于现场审计的检验。为此实施远程与现场循环审计,通过联机分析与数据查询了解被审计端原始数据采集和上传的内部控制及具体执行情况,以判断云端数据处理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并确定审计重点。采用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以固化审计经验,并将编程技术与建模思路相融合为审计人员后续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徐贵丽,2014)。

  参考文献:

  [1]王章礼,余鲁。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注册会计师,2016(11)。

  [2]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5(01)。

  [3]张永杰。云计算视域下养老保险基金联网审计系统建构分析〔J〕。审计研究,2015(05)。

  [4]陈伟,Wally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03)。

  [5]姜梅,吴万春,邢金荣,田德新,孙可君。社会保障基金联网审计的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7(04)。

  [6]张宏,徐士元,赵芳芳,王志。移动互联网安全审计云〔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02)。

  [7]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8]曹洪泽,刘强。联网审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07)。

  [9]徐贵丽。云审计:机遇、挑战与发展趋势〔J〕。*注册会计师,2014(03)。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2)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菁华3篇)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1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2.2具体表现

  2.2.1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2.2.2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数字,或*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2.2.3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2.2.4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2.2.5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2.2.6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2.7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2.2.8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3.1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3.1.1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3.1.2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3.1.3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3.2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1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3.2.2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3.3对策

  3.3.1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3.3.2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3.3.3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3.3.4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结论

  标准化是护理论文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护理论文中的标准化问题较多,需要学校、医院及各级学会相关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从自身作起,加强此方面的学*,使相关标准化知识在护理论文中得到准确与广泛的运用,以促进护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

  [1]高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88-90.

  [2]张芳.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6(12):4.

  [3]杨春林.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社区医师,2014,30(5):119-120.

  [4]葛庆霞.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5,23:150-152.

  [5]刘雪霞,王媛.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6):65-67.

  [6]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生,2014,52(21):77-79.

  [7]丛金萍.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卫生标准管理,2016,6(13):242-243.

  [8]余景凤.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1(07):42-45.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3

  [1]康英.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00-101.

  [2]张丽君.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78-779.

  [3]朱晓丽,凌显锋.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68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258-259.

  [4]赵小红.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药物应用,2014,8(5):187-188.

  [5]徐长春.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54-255.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3)

——文献综述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菁华3篇)

文献综述报告参考文献格式1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

  [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文献综述报告参考文献格式2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8]谢希德.创造学*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文献综述报告参考文献格式3

  1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1] 陆赋生,卢朝升,虞建荣,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6,4(4):30-31.

  2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2] 霍斯尼 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管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食品出版社,1953:15-19.

  3 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3] *新闻办公室.*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4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M]//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4] 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一鸣.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5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5] 赵颖力,曹敏,王琳,等.《化工学报》编辑部的人才建设[C]//第3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3:86-88.

  6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授予学位地):保存者(授予学位单位),年份.

  [6]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0.

  7 会议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7] 惠梦君,*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Z].全国铸造学会奥氏体-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8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8]王明亮.关于*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23].http//www.cajcd.edu.cn.

  注:尽量注明具体网络地址。

  9 报告

  [序号] 作者.报告名称[R].出版地(报告地):出版者(报告举办单位),年份.

  [9]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理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10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专利,881056073.

  11 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1]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S] .北京:*标准出版社,1994.

  注:标准的著录可略去起草责任、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2] GB 6432-86 饲料粗蛋白的测定方法[S] .

  附:(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与中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相同。在参考文献中,用各种文种书写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

  (2)作者超过3人,仅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3)在参考文献中,尽量避免使用网络信息。

  其他类型文献的参考文献析出格式请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有关顺序编码制析出格式之规定,图、表中参考文献请在图、表下方标注。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4)

——web论文参考文献参考3篇

  [1]尚新丽.国外本体构建方法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04)

  [2]刘芳,王光霞,刘小春.网络地图符号的分析与研究[J].测绘通报.2010(10)

  [3]曹亚妮,江南,张亚军,张晓楠.电子地图符号构成变量及其生成模式[J].测绘学报.2012(05)

  [4]曾兴国.领域本体网格化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模型[J].测绘科学.2012(05)

  [5]尹章才.Web2.0地图的双向地图信息传递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06)

  [6]曾兴国,杜清运,彭子风,任福.本体驱动下的网络专题地图制图服务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03)

  [7]苏艳军,王英杰,罗斌,余卓渊.新型网络地图符号概念模型及其描述体系[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06)

  [8]曹淑敏.走向宽带泛在的无线移动通信[J].世界电信.2009(12)

  [9]王晓军.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J].*生态农业学报.2010(05)

  [10]王家耀.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J].测绘学报.2010(02)

  [11]杜云艳,冯文娟,何亚文,肖如林.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03)

  [12]苏艳军,王英杰,罗斌,余卓渊.新型网络地图符号概念模型及其描述体系[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06)

  [13]曾兴国,赵飞,阮依香.一种专题地图统计数据动态符号化模型[J].地理信息世界.2010(04)

  [14]崔华,应时,袁文杰,胡罗凯.语义Web服务组合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0(05)

  [15]赵飞,杜清运,彭子风,任福.指标驱动下以任务流为中心的在线交互制图模型[J].测绘学报.2011(05)

  [16]王世民,赵晶辉,尹章才.Web2.0地图制图的信息生态理论研究[J].测绘科学.2011(04)

  [17]张*,苗杰,胡铮,田辉.泛在网络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05)

  [18]谢超,陈毓芬,王英杰,马惠军.基于模块化的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机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10)

  [1]郭妍.隐喻思维下的空间信息表达和可视化查询设计[D].武汉大学2009

  [2]武雪玲.户外AR空间信息表达机制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9

  [3]吕北岳.基于浮动车的深圳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刘涛.空间群(组)目标相似关系及计算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钟美.基于Web的空间本体构建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

  [6]苏德国.基于知识学*的主动式统计地图制图服务模型研究[D].*矿业大学(北京)2012

  [7]赵忠君.土地法律本体构建及其推理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

  [8]张雅杰.基于城市公共网格的土地信息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9]徐德军.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践[D].武汉大学2013

  [10]李华蓉.基于图段的'彩色地图线要素智能识别[D].武汉大学2010

  [11]白易.地理信息标准化系统管理和标准模块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2]王刚.顾及要素特征的层次增量分块矢量数据组织与高效网络传输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3]于冬梅.专题地图集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4]曾兴国.本体驱动下的网络专题地图制图服务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5]陈长林.同源多尺度海图生产体系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13

  [16]马俊.专题地图总体设计智能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13

  [17]张明鑫.我国人口血压参考值地域分布规律及多尺度制图表达[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8]江宝得.顾及多重约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制图综合研究[D].*地质大学2013

  [19]母海东.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规则研究[D].*地质科学院2008

  [20]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1]章革.高光谱短波红外技术在矿区矿物填图中的应用研究[D].*地质大学(北京)2005

  [2]陈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亢孟军.数字高程模型不规则四边形网建模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4]杨纶标,高英仪编着.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邓聚龙着.灰色预测与决策[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6]杜小智,齐勇,鲁慧民,侯迪,徐崇安,陈滢,钟.视频点播系统的软件老化估计和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11)

  [7]林已杰,赖清,周敏.基于BP神经网络和马尔科夫模型的服务器软件老化预测方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8]魏根芽.基于Linux的Nagios服务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06)

  [9]郭凯,崔宁海,李祥松,闻邦椿.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J].机械制造.2009(08)

  [10]唐万梅.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6)

  [11]李湘姣,王先甲.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分析[J].水文.2005(06)

  [12]张伟伟.地籍领域本体构建及其在土地登记发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

  [13]王明军.基于Web的空间数据爬取与度量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4]刘雪梅.服务器端软件性能分析和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15]黄茂军.地理本体的形式化表达机制及其在地图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6]刘江涛.面向多领域用户模型的自适应网络制图服务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5)

——会计专业的参考文献有哪些3篇

  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初级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吴水澎:《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罗伯特﹒N.安索尼 詹姆斯﹒S.里斯 朱利﹒H.赫特斯坦:《会计学教程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美]查尔斯﹒T﹒亨格瑞、[美]瓦特﹒T﹒哈里森、[美]米切尔﹒A﹒罗宾逊:《会计学》第三版上,*人民大学出版社。

  8.乔世震:《会计案例》,*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9.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10.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唐曦.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6]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16)

  [7]孙毓璘.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财会通讯.2012(13)

  [8]李涛.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财会研究.2012(06)

  [9]金蕊.论审计失败[J].现代会计.2011(06)

  [10]李*,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09)

  [11]张博亚.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12]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农业会计.2011(03)

  [13]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13)

  [14]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

  [15]陈志强.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审计月刊.2006(13)

  [16]高明华,袁清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5(03)

  [17]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审计研究.2003(04)

  [18]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论审计失败[J].*注册会计师.2002(07)

  [19]*林,温天璟.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山东审计.2002(05)

  [20]孙一秀.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审计.2002(05)

  [2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02)

  [22]侯海燕.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1(11)

  [23]温天璟,程珏.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03)

  [24]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9(04)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唐曦.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6]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16)

  [7]孙毓璘.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财会通讯.2012(13)

  [8]李涛.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财会研究.2012(06)

  [9]金蕊.论审计失败[J].现代会计.2011(06)

  [10]李*,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09)

  [11]张博亚.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12]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农业会计.2011(03)

  [13]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13)

  [14]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

  [15]陈志强.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审计月刊.2006(13)

  [16]高明华,袁清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5(03)

  [17]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审计研究.2003(04)

  [18]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论审计失败[J].*注册会计师.2002(07)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介绍 (菁华3篇)(扩展6)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篇

  [1]中华人民共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

  [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5]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译本和国*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人民大学出版社

  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人民大学出版社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1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1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1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1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1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1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宄,2000(5):2-8.

  [2]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宄,2007 (10): 53-60.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宄新视野[J].会计研宄,2005(07): 49-54+97.

  [4]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一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宄[J].会计研究,2009 (2): 45-52.

  [5]刘志梧,许良虎.内部控制概念口径分析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2 (04): 52-53.

  [6]池国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172-173.

  [7]李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2): 176-178.

  [8]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 (19): 23-25.

  [9]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宄,2005(02):85-88.

  [10]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宄[A].*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 13.

  [1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J].会计研宄,2008(9): 88-91.

  [12]张玉珍.对中美两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比较与思考[J].*总会计师,2010(1):89-91.

  [13]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J].*注册会计师,2012(7)79-8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