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2-06 00:00:00 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1

  有些学者认为端午是“恶日”的观念较为古久.《夏小正》 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 中写道 “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农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遗弃不养.孟尝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认为“五月子者, 长于户齐, 将不利其父母.”东晋大将王镇恶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可见从很早起,人们就普遍认为五月是恶月,重五之日更是恶日.这样,在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2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苏州科技大学戈春源教授曾表示,*的端午节纪念的5个人,其中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才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他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 的作者宗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竞渡是“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也”.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3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1)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菁华3篇)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1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2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3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2)

——端午节的具体*俗有什么 (菁华3篇)

端午节的具体*俗有什么1

  1、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龙舟”,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观看了当地的龙舟比赛,一时兴起,以护驾有功为名,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扒龙舟从休闲娱乐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2、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3、吃艾糍

  广宁县的端午节好比“卫生防疫节”,很多*俗都跟卫生息息相关,比方说与端州一样,*惯将艾草、菖蒲悬于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4、吃“灰水粽”

  灰水粽是惠州一种传统制法粽子,深受当地人喜爱。灰水粽是由一种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制成。用蚊惊制作灰水粽,当地有一个俗语:一升灰一升米。也就是说,一升蚊惊的灰可以浸泡一升糯米来制作灰水粽。要烧一升的蚊惊灰,约要30公斤的蚊惊。可以看出传统灰水粽的制作还是比较繁琐的。煮熟后的灰水粽的米粽颜色呈淡黄色,看起来非常诱人,韧劲十足,清香四溢,让人爱不释口。

  5、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在华南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6、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奇特的跟粽子有关的风俗,他们的土话叫“马拉溜”。何谓“马拉溜”呢?从五月初一、二起,母亲在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碱水粽,等到端午再剥开吃掉。

  7、烧艾条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端午节的具体*俗有什么2

  我的家乡在铅山,传统*俗有很多,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端午节的*俗吧。

  粽子飘香

  每到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包粽子,你只要到别人的家门口玩的话,你就会常常看到大人们在门口用糯米、大豆、肉、竹叶包粽子。包出来的粽子有各种形状,有三角形的、锥形的、长方形的、枕形的……粽子的馅料也有很多,有:瘦肉的、大豆的、豆沙的……粽子包好了,大人把粽子纷纷放入大锅里煮,粽子的香味弥漫到整个屋子。有些贪吃的孩子经常跑到厨房问粽子好了没有。我们*常看到的一串粽子是有五个的,其中有一个比其它的都大,这个大粽子代表着大人,小的代表小孩子,含义是:大人会永远保护着小孩子。

  五颜六色的咸蛋

  端午节的那天,有的人会吃一些被染成五颜六色的咸鸭蛋。小朋友你该不会认为这个咸鸭蛋是咸鸭子生下来的吧?我告诉你吧,这些咸鸭蛋其实都是鲜鸭蛋放在盐水里泡成的,然后再上色变成的呢。

  插艾叶

  端午节的时候,还有的人会在门前插上艾叶。小朋友知道就是为什么吗?我告诉你吧。艾叶的形状很像旗帜,也像宝剑。他们这么做了为了驱邪,这当然是迷信的做法。

  挂香囊

  端午节那天,我看见一个小男孩胸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香囊,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端午时节,气候转暖,有许多的虫子出来活动,小朋友香囊的香气可以帮忙驱散虫子。

  洒黄雄酒

  端午节,我看见一个老爷爷在房子四周洒上了一些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头上用这个黄黄的东西写了一个“王”字。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是雄黄酒,而老爷爷家住在山边,端午节,蛇和虫子会跑到老爷爷的家里伤害人,只要一闻到雄黄酒的味道它就不会进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而在小孩子的头上写“王”字,可以驱邪,这当然是迷信。

  赛龙舟

  “咚咚咚,咚咚咚”我听了一阵鼓声,原来是信江河一年一度划龙舟大赛开始了,船上坐着二三十人,尾各坐着一个人在打鼓,*的人都拼命地加油。

  根据铅山县志记载,以前端午节前,做龙舟的人会先做好一个龙头,抬到各家各户门口募集钱财,人们会把大门打开。拿一盆清水泼在龙头上,祈求明年风调雨顺,还要拿一点钱给做船的人,以前的龙舟比赛是这样的,几辆龙舟排成一列,前面放一只鸭子,看谁先抢到鸭子谁就获胜。

端午节的具体*俗有什么3

  说起扬州,自认而然想到炒饭,不过本期要说的是扬州的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人民二千多年来的*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相同的*俗。

  扬州端午节*俗:端午的吃

  提到端午的吃,让人想到的肯定是粽子。扬州的粽子自古就很有名,扬州的粽子和嘉兴的粽子有所区别。“嘉兴的粽子很绵软,比较松软可口,而扬州的粽子很紧实,很有嚼劲,这和扬州人包粽子的手艺有关。扬州人包的粽子有鲜肉、香肠、红豆、蚕豆等,形状有斧头粽子、小脚粽子、三角粽子等。

  除了粽子扬州还多一项独特的端午食品——绿豆糕。端午回娘家,带的礼品里必定要有绿豆糕的。

  扬州人端午宴的菜谱里必须要有十二红,也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显得丰富多彩,以前人家再穷苦,也要在端午这天,烧一条黄鱼,这样才能预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扬州端午节*俗:端午的喝

  喝雄黄酒也是端午不可缺少的,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毒。“赏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故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如果大家看过白蛇转的就知道,白娘子就是因为喝了雄黄酒而显出原形的。

  扬州端午节*俗:端午的穿

  孩子要挂“百索子”端午清晨,大人会给小孩挂上百索子,认为这样可以辟邪。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除了“百索子”,还有“鸭蛋篓”,也是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盛放鸭蛋的篓子,挂在胸前。甚至还有将蚕豆煮熟,串成珠链,也是悬挂用的。为了辟邪,孩子们还要穿上老虎兜,套上老虎鞋。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3)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作文 (菁华3篇)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作文1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起了床(其实我是想吃粽子),端午节的来历,可是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屈原被放逐后,走到江边,独自一人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一个渔夫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

  放逐。”渔夫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护屈原不会被鱼虾们吃掉,就定了一个日子,一到这一天就纷纷把粽子投到河下;为了屈原不受龙神伤害,就纷纷在船上敲锣打鼓。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叫为‘端午节’,到这一天,人们就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作文2

  初中一年级糕,初中二年级粽,初中三年级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当念起这部分儿时的歌谣,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来。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就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到来,大家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了解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大家看来,只须闻一离那清爽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大家来讲就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所以每年大家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母亲会用“五味草”给大家煮上好多的鸭蛋,据了解孩子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大家孩子来讲大家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母亲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大家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季都不长痱子呢……

  在大家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去玩就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大家除去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被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母亲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母亲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大家孩子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读书才了解,包粽子的风俗和国内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此时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如此鱼儿有些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大家村里没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如此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大家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伴随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伙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大家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作文3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文章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出。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4)

——中秋节吃芋头的传说有什么3篇

  传说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杀*(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在杀*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

  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5)

——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9篇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重五节,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想到粽子。每到端午节,我们就要吃粽子!每到这个时候,我外婆总会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白糖。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把泡在水中的粽叶给捞出来,再把蜜枣去了核。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将棕叶做成一个漏斗样,然后加上一些糯米,当我要放蜜枣时发现棕叶里的糯米少了许多,就感到十分奇怪,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在漏斗的角处有一个小洞,糯米正从这里“逃走”呢!于是我重新再包了一遍,尽量地把漏斗的小洞缩小了许多。糯米“跑”不掉了,我十分高兴,于是就按外婆教我的方法,成功地包好了一个完整的粽子。

  我十分高兴,因为我会包粽子了。在高兴时,我看见外婆在盆中已有五个粽子了,我的手立即快了起来。这似乎成了一场比赛,但1:5是不可能追上的,我肯定是输了。

  哇!好吃的粽子出炉了!一阵阵迷人的香味从锅中传出来,我不禁对粽子有了强烈的口感,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在大口大口地吃粽子时,我认为这种美味是没有任何食物可以与其相比的。

  端午节就是好!还有划龙舟,挂艾和菖浦等*俗。你期待端午节的到来吗?

  大家都知道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吧,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民间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俗。而我们现在的端午节更多的是和一位诗人相关,他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因为遭到朝廷里权贵的嫉妒而被赶出都城郢。屈原在被放逐的日子里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国家,但不久楚国又一次被秦军打败,连都城也丢了。屈原痛心于救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五月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屈原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伤心,他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祭奠屈原。渔夫们划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甚至把黄酒倒入江中,好让那些鱼虾吃饱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渐渐地,每一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吃粽子、喝黄酒、绑彩蛋、划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诗人、政治家,最后成为一种*俗而流传下来。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曾写下《离骚》、《天问》等著名的篇章,因此我们后来也称端午节为诗人节呢 端午节你是一个关于古人爱国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俗都和“五”这个数字有关联。而且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称为长命缕。

  我们柳州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节了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屈原一说与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 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河南为什么要包角粽呢?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 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的*惯。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

  在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很讲究吃鸡蛋。端午早上,主妇们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 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惯。当太阳还未升起,中原城乡 还笼罩在晨霭之中,农民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们还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传说月宫嫦娥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

  说起饮用雄黄酒,人们马上会想到《白蛇传》的故事,想起许仙让白娘娘喝雄黄酒, 以至端午节时白娘娘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的民间传说。不过,现在喝黄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 蝎,还可以预防毒疖。

  此外,古代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语。

  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 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热闹欢快的周口龙舟赛

  河南周口水域广阔,颖河、沙河、贾鲁河、涡河、汾河贯穿西北东南。河内舟楫云集,桅樯如林,素有“小武汉”之称。每年初夏的端午节,这里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周口,观看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会。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节日的周口,沙颍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龙舟回旋激浪,岸上欢呼雀跃。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

  天有了大发现,我发现战国时代的屈原,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就这么巧,被我逮个正着。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跟他请教一些问题!

  我首先对他被小人陷害,献上无限的同情,也告诉他,后人对他的楚辞,非常喜爱,也影响很大,他是诗人的老师祖呢!

  他很高兴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对于自己被小人陷害的命运,早就在跳江的时候,得到了救赎,认命的在江底一待就是一千年。

  这次是河神法外施恩,特地允许他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透透气,就刚好被我撞上了,这真是难得的奇缘。

  屈原只能待到端午节,接着又要回汨罗江了,我得好好利用这几天带他好好逛逛,不多说了,我要出门了,等着我后续的报导吧!各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屍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屍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屈原一说与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 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河南为什么要包角粽呢?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 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的*惯。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

  在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很讲究吃鸡蛋。端午早上,主妇们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 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惯。当太阳还未升起,中原城乡 还笼罩在晨霭之中,农民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们还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传说月宫嫦娥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

  说起饮用雄黄酒,人们马上会想到《白蛇传》的故事,想起许仙让白娘娘喝雄黄酒, 以至端午节时白娘娘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的`民间传说。不过,现在喝黄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 蝎,还可以预防毒疖。

  此外,古代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语。

  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 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热闹欢快的周口龙舟赛

  河南周口水域广阔,颖河、沙河、贾鲁河、涡河、汾河贯穿西北东南。河内舟楫云集,桅樯如林,素有“小武汉”之称。每年初夏的端午节,这里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周口,观看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会。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节日的周口,沙颍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龙舟回旋激浪,岸上欢呼雀跃。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

 五月初五,是我们*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6)

——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300字 (菁华6篇)

  掀开这一扇韶光之窗,我回到了楚辞作者“屈原”的存的`战国时代,现在间隔他投入汨罗江还有一天,趁着这二十回小时,我将尽全部所能,看可不可以抢救他投河自杀的命运。

  往前一看,一个穿戴楚国大夫服装的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他就是屈原!我立刻奔曩昔找到他。他看起来好落魄,失魂到没留意到我的奇装异服,我有必要掌握时刻,所以我只问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爽性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听到我的问题,他转过身来,霎时间,我被吓到了!又看见他的锋利的双眼,燃着一把烈火!他很不快乐的责怪我:“**嘛要隐居!楚地的公民我无法忘掉!我想回去协助祖国啊!”我看见他悲愤的留下双行泪珠,他竟然是这样酷爱自己的祖国,我一时汗颜了起来。

  俄然,他拿起刚刚坐的大石,砸向我,我大叫一声,打开眼睛,全身冒盗汗,本来,我做了一个*乎实在的梦,我遇见了屈原!

  今天,我和妈妈吗一个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给奶奶过节了,我们坐上915,在车上我们都有点等不及了,到了代王,我真想飞过去,到了家里,杨浩宇是拿拳头砸,我是那说拍,可见我们有多么的兴奋,过了一会,奶奶拉开门了,我们一进去,就是看电视,我们最爱看卡酷动画了。

  到了中午,妈妈和姨妈还有舅妈从街上回来了,买回了许多的粽子奶奶把这些粽子都住进了锅里,我和杨浩宇一起看了一会电视,粽子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粽子,粽子有许多线包的,有红枣绚的,有豆沙绚的,还有花生、玉米混合的,包粽子的叶子清香清香,我也很喜欢吃粽子。

  我们还吃了绿豆糕,是绿色的.,而且还很缅,我不喜欢吃,而且我也很常吃绿豆糕。

  回到了家里,妈妈还插了艾叶。艾叶的形状是克里拐弯,闻起来很香,妈妈说:这是避恶的。

  今天我们给奶奶过了节,有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天,就是高兴。

  端午节时,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比赛,但是这个节日和这些*俗是什么由来呢?

  上课时我们的作文题目是“遇见屈原”,老师有说明一些跟屈原有关的题材,让我们自由发挥。

  我开始幻想我坐着哆啦A梦的时光机,到了战国时代的*,我遇屈原的时候,真的很想要让楚王看清小人的丑陋真面目,也想帮助爱国的'屈原,能够待在他挚爱的楚国,不要到处流浪了。

  最重要的是,我想阻止他跳江自尽,我想告诉他,除了自杀,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他活得更有意义。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我只能这样幻想,却窜改不了已经成为定局的历史。

  吃着粽子,我更加的同情屈原了,希望他地下有知,能感到欣慰,因为后人都肯定他的爱国情操,也深深喜爱他的诗。

  屈原,一点也不委屈了。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带我们去赶五毒庙会,一路上,人山人海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走走看看,有一些小女孩在戴香囊。

  中午到了,妈妈给我戴了一条五色丝线,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戴五色丝线?”“因为端午又称重五,用红、黄、蓝、白、黑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爸爸又用雄黄酒洒在地上,我又奇怪的问:”为什么要洒酒呢?“”因为这样可以杀死毒虫,防止毒虫孳生。”爸爸望着我说。

  这时,看着我吃粽子,妈妈深情地说:“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是楚国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可是秦国想灭了楚国,他看破秦国的阴谋,一次次的'去向楚王进言,但是楚王不听。最终楚国被灭了。

  屈原在流放时听到这些,想救国却救不了,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自己投汩罗江。江边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唯恐江中的鱼虾吃爱国诗人的身体,便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并且在江上划龙舟,想吓走鱼虾。从此,年年如此,这*俗便流传下来。”

  大家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关于吃粽子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呢。

  屈原是楚国大臣,秦国要攻打楚国,他主张联合齐国一起抗击秦国,可他却被楚王罢了官,还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他抑郁不得志在农历5月5日那天投进汨罗江自杀了。楚国人为了不让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往江里投了很多食物。

  有一天,有位老人在梦里梦到了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食物,您吃到了吗?屈原说:你们送的.饭都被鱼虾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鱼虾吃了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棱角状,鱼虾以为是棱角就不会吃了。于是人们都把饭包成粽子的样子投进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每年的农历5月初5包粽子、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肉粽、蛋黄粽、红豆粽等,每一样都很美味。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包的肉粽,刚出锅的肉粽香气扑鼻,吃上一口美味极了。下次家里有材料时,我也想和奶奶学学怎么包粽子,要是学会了,以后就不愁没粽子吃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粽子虽然美味,可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不消化。

  大家都知道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吧,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民间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俗。而我们现在的端午节更多的是和一位诗人相关,他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因为遭到朝廷里权贵的嫉妒而被赶出都城郢。屈原在被放逐的日子里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国家,但不久楚国又一次被秦军打败,连都城也丢了。屈原痛心于救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五月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

  屈原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伤心,他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祭奠屈原。渔夫们划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甚至把黄酒倒入江中,好让那些鱼虾吃饱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渐渐地,每一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吃粽子、喝黄酒、绑彩蛋、划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诗人、政治家,最后成为一种*俗而流传下来。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曾写下《离骚》、《天问》等著名的篇章,因此我们后来也称端午节为诗人节呢 端午节你是一个关于古人爱国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7)

——端午节起源与传说 (菁华3篇)

  一、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导航地图下载[bbs.xc138.cn]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LocALhoST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后来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因投江救父而亡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很久以前,上虞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曹渔夫有个十四岁的女儿,叫曹娥,生得漂亮聪明,还是个远*闻名的孝女。

  这年五月初五,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舜江水暴涨。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水鱼虾多,但危险太大,很容易去了就回不来。曹渔夫望着翻滚的江水,咬咬牙决定下江捕鱼。这是捕鱼的好时节,怎么能错过?

  曹娥救父石刻

  曹渔夫整理好渔网,撑着小船就去了。曹渔夫去捕鱼,曹娥在家自然不放心,只盼望曹渔夫**安安早回家。曹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偏西,还是不见爹爹回来。她看着饭桌上做好的饭菜,心神不宁。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眺望,仍不见曹渔夫回来。曹娥心里更乱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了三里路,转身朝下游走了六里路,还是没寻到曹渔夫。眼看太阳快下山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曹娥的喊声招来曹渔夫的几个捕鱼伙伴,他们一个个衣衫湿漉漉的,见了曹娥都叹气,说曹渔夫的小船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叫一声“爹爹”,拔腿朝下游跑去。

  天彻底黑了,几个叔伯一再劝她先回去。曹娥怎么肯回去?谁也劝她不住。整整一夜,她就在江边来回哭喊,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动容。第二天,村里人来给她送吃的,她也不吃。人们陪着她继续沿江寻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的踪影。曹娥在江边大哭,不吃不睡,整整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里流出了血。

  曹娥救父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巨浪托起黑乎乎的一团东西,远远望去好像是她爹在跟翻滚的江水搏击。曹娥一阵欢喜,果然是爹爹水性好,还活着。她要帮爹游上来,一声呼喊,她纵身跳入江水。

  “曹娥跳进江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营救,但只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沿江分头寻找他们的遗体。又过了三天,江面风*浪静,人们在下游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大家赶过去一看,一男一女,女的背着男的,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

  人们把曹家父女俩救上来了,但是他们已经都死了。曹娥死了还能找回父亲尸首,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曹娥的孝心果然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1]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xx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xx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有什么 (菁华3篇)(扩展8)

——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300字(精选五篇)

  每年的农历初五都是端午节,在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据说,端午节跟伟大诗人屈原有关系呢!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是楚怀王身边的一位大臣,一直提倡强国富民,抗击秦国,可不料被奸臣陷害,流放他乡,公元前278年,楚国京城被攻破,屈原深感到绝望,便在自己的脚上捆几块石头,跳汩罗江自杀,当地的居民知道后,纷纷的坐船到汩罗江去捞屈原的尸体,有的人为了让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异体,就在江里投入一些米团,告诉小鱼小虾吃米团,别吃屈原。

  后来,有的人用叶子包米团,以此纪念屈原,有的地方还组织龙舟比赛,诗词比赛。这个传统*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渐渐的',演变成现在的粽子,家家户户都是团圆在一起吃粽子,而现在粽子的口味也有很多,有的里面放了肉,有的放了盐,还有的放了白糖。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我坐着时光机想要到每个时代玩一玩,战国时代是不是大家都很好斗,天天都在打仗呢?我做了一点准备功课,原来这个时代出了一个最有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跟他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如亲自去看看,说不定有机会可以和他本人聊聊天呢!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战国时代了,身上的衣着也变成古装,我发现自己刚刚好就来到了汨罗江,有个人正在把石头绑在自己的身上,正准备跳河自杀,我马上大声制止他:“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啊!有话好说啊!”

  意志坚决的屈原,力气大的惊人,不但把我的手甩开,还用力的把我推倒,还我摔到泥巴堆里,半天都爬不起来。

  一群当地的居民冲过来想救屈原,却已经来不及,他们马上跳上船,用力的敲打河水,不准鱼虾靠*屈原,还回家包了食物扔进江里,希望鱼虾吃饱饱,就不会咬屈原的尸体了。

  一旁的我看了都想哭,屈原是这么受敬重的人,就这样被小人给害死了,不过,自杀真的很愚蠢,只可惜我没机会好好劝导他。

  但若是真的被我劝得不想死了,那是不是就没有端午节了呢?

  端午节,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节日。那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楚国的国家,里面有一位宰相叫屈原,他深爱百姓,百姓也很尊敬他。

  屈原有着报国之心,曾被楚怀王重用。可是,楚怀王下位后,屈原就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屈原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经常受委屈。终于,这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欲望的宰相再也无法忍受,他跳进了汨罗江,自尽了。

  屈原自尽的事情很快在民间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都很想念他,为了纪念屈原,他们纷纷来到汨罗江岸边,投进了自己做的米团、饭团,便回家去了。可是,时间一长,百姓们又发现鱼虾们想吃屈原的遗体和饭团。怎么办呢?百姓们想到了办法,把饭团包成菱角状,因为他们发现鱼虾很害怕菱角。又过了一段时间后,百姓们发现蛟龙也会吃这些东西。于是,大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驾着像龙一样的船来扔米团,因为这样蛟龙就会认为这是龙神的东西,就不敢吃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龙舟。

  这就是端午节感人的传说。

  掀开这一扇韶光之窗,我回到了楚辞作者“屈原”的存的战国时代,现在间隔他投入汨罗江还有一天,趁着这二十回小时,我将尽全部所能,看可不可以抢救他投河自杀的命运。

  往前一看,一个穿戴楚国大夫服装的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他就是屈原!我立刻奔曩昔找到他。他看起来好落魄,失魂到没留意到我的奇装异服,我有必要掌握时刻,所以我只问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爽性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听到我的问题,他转过身来,霎时间,我被吓到了!又看见他的锋利的双眼,燃着一把烈火!他很不快乐的责怪我:“**嘛要隐居!楚地的公民我无法忘掉!我想回去协助祖国啊!”我看见他悲愤的留下双行泪珠,他竟然是这样酷爱自己的祖国,我一时汗颜了起来。

  俄然,他拿起刚刚坐的大石,砸向我,我大叫一声,打开眼睛,全身冒盗汗,本来,我做了一个*乎实在的梦,我遇见了屈原!

  清晨,我刚在睡梦中醒来,就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细细的闻了闻,原来是粽叶的味道。是的,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奔向了家里的厨房,哇,那一个个用粽叶裹着的饱满的粽子,那三角的形状,好看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一个,那黏黏的糯米,虽然只有没有放什么多余的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味道,还是非常的好吃。正当我吃在兴头上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娇娇喊我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这里每年都会有的竞技,是人们娱乐的一个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当我们来到比赛的现场的时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啊,气氛高涨,一声声“加油,加油,加油。”如雷贯耳,我看到了两队的队员都在很卖力的划着,很有默契的配合着,两队的速度差不多,都在飞速的前进着。忽然,身穿蓝色衣服的那队,一个猛划,超越了红色衣服的那队,成功取得了胜利。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