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3-04 00:00:00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

  知识目标:

  ⒈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要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⒈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⒉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二、读中感悟

  ⒈多媒体出示课文并伴有音乐,老师范读,小朋友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⒉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发、半、怎、跟等。

  ⒋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话,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话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⒌多媒体出示我和奶奶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感情。

  ⒍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和老师一起评一评:

  ⑴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⑵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㈠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⒈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⑴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用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⑵指名读这句话。

  ⑶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⑷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⑸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⒉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⑵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㈡演练整篇对话。

  ⑴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⑵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㈢小结:老师边总结,边出示多媒体课件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教后反思:

  1、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并使教学直观化,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2、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掌握方法,通过自主学*,合作学*,培养学生主动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课标中提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正是“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

  二、学*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学生仔细观察“怎”和“兴”的写法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字本上。

  学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⒋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字本上写两遍。

  三、课外延伸

  1、照例子填空:

  奶奶的头发 (雪白雪白)

  地里的小草( )

  满山的枫叶( )

  晴朗的天空( )

  天上的星星( )

  2、实践活动: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帮××做家务》为题练*说一说,重点说做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做的,有什么感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2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综合性学*”时,提到“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识字量较少,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显然不能和中、高年级学生比,在*时的学*中我往往会感到开展探究性学*比较困难。不过,只要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基本环节,引导学生在提问中探究,同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研究始于问题”,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自发的提问会使人想方设法弄清楚新奇事物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从而使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质疑、探究、思想的过程。在学*《11、奶奶的白发》一课中,当学生读到“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时,我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生1:这白发是奶**上的,别人怎么可以给她白发呢?

  生2:我不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白发会不会真的变黑?

  生3:人的头发怎么会从白变黑呢?

  在教学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能够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次认真朗读课文,并和同桌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会得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奶奶的白发其实不会再变黑,人老了,头发就会白,奶奶为了养育我爸爸和我,操劳了一辈子,如果我们不再让奶奶操心,奶奶就会少一些辛苦,会感到很欣慰。这样讨论、交流的环节就使他们感受到,在学*中遇到的疑问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发言得出结论,在提问、答问这样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3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那么,我想用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九字决“读进去记得住 用得出”来分析本课。

  一、读进去

  1、融入情境:

  利用听课文的配乐朗读,首先把孩子带到情境中区,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图文并茂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读进去。

  2、多样的形式:

  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老师师范读,指名读,加动作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孩子融入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3、感悟读:

  在课文中多处让学生换位思考和联系自己的实际来感悟奶奶的慈爱、辛劳,体验小孙孙的懂事、天真。通过自由发挥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通过老师的引导区感悟两种情感。一个是体验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及对我们的疼爱,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任劳任怨,为了后辈人能生活得健康、快乐,吃再多的苦都觉得是值得的。第二个是要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在家里帮助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孝敬长辈的懂事的孩子。

  读得出在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后,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来读出人物的情感。

  当然,这三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截然分离的教学环节。而是读中悟、悟中读。读进、读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一体的过程。动情的朗读本身就是感悟读进的过程。()怎样才能知道“读进去悟得到”,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读出来体现的过成,让学生“读进去悟得出”也是一个体现“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组织、引导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人物的情感体会得很好,在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时也说得很实在,真正地把课堂学*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但是经过多次讲解、分析,变换形式的读后,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于对孩子读课文的评价不够。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男生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了读的兴趣,感觉一丝的枯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欠缺,需要不断地磨练。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悯农教学反思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4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解读交流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理解课文,体会老一辈对晚辈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收集长辈关怀晚辈的图片。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怀和呵护之下,尤其是我们的奶奶,更是对我们疼爱有加。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色的吗?

  生1:奶奶老了。

  生2:人老的时候,细胞死了,所以会变白。我是从广告中知道的。

  生3:小孩头发里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时候头发里有空气,所以变白,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说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发到底是怎样变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看看答案和你们说的一样的吗?

  学生们投入地读起课文来。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奶奶的白发雪白雪白的,那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样的疑问,他好奇地问奶奶——

  (引读:“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师:奶奶是怎样回答孙儿的问题的呢?

  生: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师:谁能讲讲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陷入沉思,无人应答。过了有一分钟,胡从正小手举起来了。只听他说:“奶奶生儿子的时候,头发变白一点,等生孙子的时候又变白一点,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钟文昊:“奶奶生了儿子,变老了些,儿子长大结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头发变白了。”

  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说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是这么回事吗?

  师启发:同学们,想想*时在家,我们的奶奶都做些什么?(生议论开了。)

  生1:奶奶每天为我们做饭,做菜,奶奶做的饭菜可香了。

  生2:我们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

  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活,不仅要照顾她的儿子,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

  ……

  师:是啊,我们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饭,问暖问寒,关心家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为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个词语来讲,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为你爸爸操心,现在年纪大了,还在为自己的孙子 操心,为这个家这样操心,能不老吗?所以头发变白了。

  课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为了我爸爸操心操出来的,一半是为我操心操出来的。

  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是为全家人操心操出来的,我以后不再让奶奶和妈妈操心了。

  ……

  课后反思:

  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每个人每天都存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完善。学*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离开生活的学*活动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数孩子肯定不会去关注,因为对于一些常见的事情,孩子们往往是无视的。如果不去关注生活细节,孩子们肯定无法体会到奶奶照顾家人,为家人而操心的辛劳,更别说去体会“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含义了。老师即使在课上费心讲解奶奶如何如何地辛苦,但在孩子们的心理上,还是会因为没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忽视,也不会去好好体会和思考,所以很难获得真情实感,那样的课堂劳动是费力、费心又费时,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回想*时奶奶在家做过的事情,慢慢引导到操心上来,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那就可以把老师上课时空洞的讲解填补了。而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语文,让语文学*生活化,用生活常识来为语文课堂做铺垫,这种做法恰恰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事实也证明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地讲解,孩子们已经能理解 “白发”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省力、省心又省时。由此让我认识了,充分挖掘我们的课程资源,必须让课程与生活密切“链接”,课程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更容易引起共鸣,才能融合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趋于完美,让生活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生活,把生活与学*有机结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如我今天的课堂不就证实了这一点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5

  《奶奶的白发》这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

  上完这节课,觉得在教学生字方面还是上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也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字,下面就重点讲讲我对本课生字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个人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等,在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的基础上,再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整堂课紧凑、有序。这样的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另外,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这一道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6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

  “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7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读课文,学着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回答,或者提出后让其他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争着提,争着回答,气氛热烈。特别是在讨论:“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这一问题时,学生说的很多,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试着提问,试着回答。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熟读成诵,效果不错。

  奶奶的白发教后记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一篇亲情文章,一年级的学生读了可以启发他们关心长辈,懂得长辈的酸甜,不容易。在课文中有几处地方是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来说一说,谈一谈的。我原本以为,我们班的孩子应该说还是比较能说的,估计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说一说。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启发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心的,再读课文。结合想象,然后再来说一说。可是好象只有几个人理睬我,和我交谈交谈,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困惑地看着我,时而抓抓头,时而皱皱眉,时而还咂咂嘴,长叹一声。我看了,更加面部夸张地去讲解引导启发,却还是接受了不愿看到的场景--举手的人数和原来一样。。

  我当时心理有点急了,心想设计的好好的'过程怎么能就这样进行,不行。于是,我临时做了一点调整,课文中奶奶说的一句颇有内涵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原本我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完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几个能够说一说。于是我接着问;白发是长在奶奶的头上的,为什么奶奶说,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多了几个举手的人了,因为是奶奶为我们操心的。我接着引导问,奶奶是怎样为你们操心的?课堂上开始有了一点生气,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奶奶每天给我们烧饭。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学,还接我放学。……奶奶每天要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吗?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至此,我问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终于开始漫漫走入了正轨。

  由此,我发现,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有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问出的问题没有几个人回答,也或者没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难堪的场面,或更悲惨的是,在有人听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能紧张,其次,渐渐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个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导到设想的问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9

  案例:苏教版第二册《奶奶的白发》

  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些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我会记“吗”,“马”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也会记“吗”,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妈妈”的“妈”的“妈”去掉女字旁,换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会用歌诀法记“跟”:“退”字去掉“走之底”,换上足字旁,就是“跟”。

  生:我也会用歌诀法记“怎”:“作”字去掉“人”字旁,下面加上“心”字就是“怎”

  生:我会记“抬”因为“抬东西需要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台”

  生:我也会记“抬”,电视里经常出现“中央电视台”,只要将这个“台”加上提手旁就是“抬”。

  师:小朋友真不错,能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来学汉字。

  生:我猜谜的方法来记住“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人。

  生:我也是用猜谜法记“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

  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教师出示一课时要学*的生字,然后带领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枯燥无味,此时,教师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大,而学生参与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小,课堂就象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歌诀法记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有的凭借电视中学到的知识记生字,还有的运用数学课中涉及的知识记生字,满足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看着眼前一双双跳动的小手,望着眼前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0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中有一段情节:当“我”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的“我”内心思绪万千,课文中没写,需要孩子们去体悟。我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话,没有理解我为什么低下头,那是很难说出真实的心理话的。

  联系生活,理解奶奶说的话的意思。没有任何的铺垫,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说的话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让孩子们读了这句话之后,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时在家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吗?都干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劳,有的说自己的奶奶负责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有的说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说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务,等等。显然,通过联系生活,已经将孩子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在他们口中,他们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样辛苦,一样疼孙子。接着,我总结了一下:是呀,照理说,爸爸已经成家了,奶奶可以彻底休息了,可是奶奶还没闲着,她还在照顾着你们,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能体会它的意思了吗?孩子们又读着这句话,陆续举起了手,表达着内心的理解。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一部分是为小孙子操心。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1

  《奶奶的白发》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学时,我采用了先联系生活,然后再进行分节教学的方法。这是一堂公开课,自己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到正式上时我却表现很糟糕,由于紧张搞得课堂上激情不高,师生互动较差。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篇比较简短而又难理解的课文,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奶奶既带大了爸爸,也带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头发全白了。”时,应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一谈奶奶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样对待奶奶的,让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第二,这篇课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但却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我对于“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忠实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2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课文很简洁易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心血。为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能够从“一半……一半……”中感悟出奶奶的白发是长期为儿子、孙子操劳的结果。然后从奶奶的表情“笑着”去体会奶奶虽然操劳辛苦,但丝毫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接着说说,这时“我”低下了头,可能会想些什么?奶奶发现了“我”的异常,表现出对“我”的疼爱。接下来,通过“我”的问话和奶奶的表情、动作,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孝敬之心和奶奶的欣慰之情。

  课文内容即将结束,这时,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3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始,教师直接问学生:“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奶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明白吗?”,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当学生摇头示意不明白时,教师并没有将“标准答案”直接“告之”,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举例。“谁能说说奶奶是怎样关心你们,为你们操心的?”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奶奶*时关心自己的'一幕幕情景,立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情真意切。在例举中,学生感悟到由于奶奶辛苦与操劳,所以头发才变白了。对于祖母的深情与厚爱,学生已有深切的领悟。接下来,对于“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的理解,学生自然是举一反三、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在例举中,深刻领悟了“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你爸爸给的”这句话的意思。此教学过程实践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

  那么,听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有什么表现呢?

  在学生理解了奶奶说的那句话以后,教师并没有就此了解,而是抓住“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学生想象“我”沉默不语的潜在原因,“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承上而启下,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表达出了对奶奶的愧疚、对奶奶的敬爱,表达出了希望奶奶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情……学生在表达中自然流露出对祖母的深情,孝心一片,深切感人。

  反思五: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以“亲情”为基调的文章,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练*实际体会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很多学生说一说*时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得小事中感受到长辈对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同时引出练*里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两个成语,让学生看着字面意思想一想成语的含义,孩子们都能说得出来。

  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4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解读重点句子训练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通过奶奶和“我”的对话,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奶奶为一家人操劳一辈子,无怨无悔,这样的奶奶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对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学中,理解奶奶说的这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奶奶是如何为我们操劳的,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从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头发为了我们一家人慢慢地变白了。

  这时候,我再请学生谈谈我“低下了头 ,没有吭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都很愿意表达,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了不让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后我让他们把心愿化作实际的行动,回去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惯,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2

  背景介绍:

  新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工具、是载体、是躯壳,而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则是其本质与灵魂。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开教材,股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着浓浓的人情。《奶奶的白发》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动情往的好课文,它含蓄尽致地表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所付出的艰辛、劳苦,也不着痕迹地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重、理解、关心。篇幅虽短,却给人以寻绎难尽之感,值得我们有表及里地细细品味。

  教学片段1:“情感的课堂”——走进“奶奶的白发”

  师:为什么我们的头发是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寻找答案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师:奶奶说的这句话,你能听懂吗?

  生1:奶奶经常为爸爸和我操心,所以头发就慢慢变白了。

  生2:奶奶年纪大了,还要为我们做事,很辛苦,所以头发就越来越白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奶奶为你和爸爸做了哪些事?操了哪些心呢?

  生1:奶奶把爸爸养大,要工作赚钱给爸爸买吃的、穿的,供爸爸上学,还要教育爸爸。

  生2:爸爸小时候生病了,奶奶会很着急,送爸爸去医院,在旁边陪爸爸。

  生3:奶奶也为我做了很多的事,每天早上给我做早饭,送我上学,中午接我放学,下午又要送我上学放学。

  生4:奶奶还给我缝衣服。

  生5:奶奶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我吃,做什么事都想到我。

  ……

  师:是呀,你们的一举一动,你们的一言一语,你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们、为你们的父亲变白的。当奶奶说了这句话后,小孙子可难受了,低下了头,没说一句话,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生1:我一想到奶奶的头发是为我操心才变白的,我就感到很难过。

  生2:我想起了以前做的许多让奶奶生气的事,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

  点评: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道出真情。

  教学片断2:“开放的课堂”——演绎“奶奶的白发”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奶奶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此时此刻,你想对奶奶说些什么?

  (开头:我就是小孙子,我想对奶奶说:——)

  生1:奶奶操劳了一生,真辛苦啊!

  生2:都是“我”不听话,让奶奶操够了心,今后我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动人。从你们天真的述说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已经长大了,相信奶奶听到你们说的话后一定会很高兴的。课文中奶奶和小孙子一老一少的对话很有趣,让我们再把整篇课文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打动观众。

  (学生在自由练*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对同学的朗读进行品评,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

  师:同学们读得真动听,如果能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就更感人了。文中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文中一部分内容,图上还有什么没画,如果你是一个小画家,你要画一个怎样的画面?先仔细地想一想,然后把你所要画的画面,用你的表演展示给大家看。

  (注意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第一次表演后,可以联系课文内容,从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脸部表情的变化、内心的感情变化等方面来评论,然后进行第二次表演。)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注意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教学片断3:“交流的课堂”——感激“家人的付出”

  师: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风雨无阻。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点评: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简要评析:

  学生情感素养的丰富,思想和情感的发展,需要用同样的思想与情感来滋养与陶冶。阅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着的情感的心历过程。

  (一)读读、评评,悟亲情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老一辈为后辈付出的操劳,懂得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这种体会与感悟是无法通过讲授与灌输获得的。“新大纲”提出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使自己与文中人物心灵相通,相互融合。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通过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奶奶是怎样为爸爸和

  我操心的”来激起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奶奶抚养爸爸的艰辛和对我的疼爱,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这份祖孙亲情。

  本课所蕴含的朴实真切的祖孙之情是需要在不断地朗读中感悟、品评与体会,从而融入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学生边听边评,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换为评价者,调动学生参与课文教学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更加完善、丰富彼此的情感。例如: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一句话虽然说出了奶奶的白发是因为长期为儿孙操劳的结果,但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语句满含风趣,慈祥与宽容。在朗读中,就不能把这句话读成责怪与抱怨的语气。又如,奶奶见我不吭声,又说道:“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这里的“傻孩子”饱含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理解之情,并不是真的说自己的孙子很傻,这种感情的体会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读读、评能使情感得到相互补充,从而促使其情感的相互生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把课文给读活了:读出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读出了小孙子知道奶奶的白发是为自己和爸爸操心而来时萌发出的愧疚,最后由愧疚转为对奶奶的关怀,并且希望通过不让奶奶操心,让奶奶的白发变回黑发的美好心愿,文中的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此时,浓浓的祖孙亲情已溢满文中的字里行间。

  (二)演演、说说,道真情

  新课程推崇“整合”,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强调“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强调“听、说、读、写”的整合。编演课本剧则可以将这些“整合”得到整合。在这一独特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将陶冶人情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学生充分感悟体会奶奶与小孙子浓浓的祖孙情之后,让学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学生兴趣高涨,把奶奶慈祥的笑容,痛惜的抚摸以及小孙子天真可爱、懂事乖巧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句句“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谢谢您”的真挚童言中,我已能感受到学生已把文中的祖孙之情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在回忆家人对自己的操心后,更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们一颗颗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来接送自己的爷爷奶奶表现得更有情有义了,不再像过去一样,把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视若无睹,也不再对爷爷奶奶随意地发脾气了,浓浓的祖孙亲情溢满了学生的生活。

  语文教学不仅要育人以知,更要育人以情、育人以魂。学生学*语文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过程,更是感悟语言文字所饱蕴着的真情与美丽的过程,从而在学*语文中,学*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3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课文很简洁易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心血。为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能够从“一半……一半……”中感悟出奶奶的白发是长期为儿子、孙子操劳的结果。然后从奶奶的表情“笑着”去体会奶奶虽然操劳辛苦,但丝毫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接着说说,这时“我”低下了头,可能会想些什么?奶奶发现了“我”的异常,表现出对“我”的疼爱。接下来,通过“我”的问话和奶奶的表情、动作,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孝敬之心和奶奶的欣慰之情。

  课文内容即将结束,这时,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5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解读重点句子。

  (1)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2、 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下面三个句子后面的标点叫什么?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

  (1)“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读出好奇、疑问、惊讶的语气。

  (2)“怎么啦,不高兴了吗?”语调要轻松、柔和,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3)“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关心。

  先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体会进行朗读,读出每句话表达的情感。虽然同时是疑问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读起来也要有变化。这几句话读起来语调要轻柔,语气要上扬,要让学生在读中认真体会。

  3、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恰当的进行拓展训练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引导学生想象“我”没有吭声的原因------“文中的‘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说一说。”

  “奶奶,原来你的头发是因为为我操劳才变白的呀!”

  “奶奶,我让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了。”

  “奶奶,你为我和爸爸操了这么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来真的是太调皮了,让你整天为我担心!”

  ……

  课文的最后写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吗?”“奶奶为什么笑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她可以染发呀!”多么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如果她以后少操心,可以返老还童呀!”多么美好的愿望!

  “奶奶的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我可以让奶奶今后少为我操心,让奶奶更加快乐!”多么情真意切的语言!

  ……

  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让爷爷奶奶少操心?” 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2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中有一段情节:当“我”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的“我”内心思绪万千,课文中没写,需要孩子们去体悟。我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话,没有理解我为什么低下头,那是很难说出真实的心理话的。

  联系生活,理解奶奶说的话的意思。没有任何的.铺垫,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说的话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让孩子们读了这句话之后,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时在家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吗?都干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劳,有的说自己的奶奶负责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有的说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说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务,等等。显然,通过联系生活,已经将孩子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在他们口中,他们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样辛苦,一样疼孙子。接着,我总结了一下:是呀,照理说,爸爸已经成家了,奶奶可以彻底休息了,可是奶奶还没闲着,她还在照顾着你们,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能体会它的意思了吗?孩子们又读着这句话,陆续举起了手,表达着内心的理解。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一部分是为小孙子操心。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3

  我当时心理有点急了,心想设计的好好的过程怎么能就这样进行,不行。于是,我临时做了一点调整,课文中奶奶说的一句颇有内涵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原本我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完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几个能够说一说。于是我接着问;白发是长在奶奶的头上的,为什么奶奶说,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多了几个举手的人了,因为是奶奶为我们操心的。我接着引导问,奶奶是怎样为你们操心的?课堂上开始有了一点生气,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奶奶每天给我们烧饭。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学,还接我放学。……奶奶每天要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吗?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至此,我问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终于开始漫漫走入了正轨。

  由此,我发现,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有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问出的`问题没有几个人回答,也或者没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难堪的场面,或更悲惨的是,在有人听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能紧张,其次,渐渐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个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导到设想的问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4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课文很简洁易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心血。为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能够从“一半……一半……”中感悟出奶奶的白发是长期为儿子、孙子操劳的结果。然后从奶奶的表情“笑着”去体会奶奶虽然操劳辛苦,但丝毫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接着说说,这时“我”低下了头,可能会想些什么?奶奶发现了“我”的异常,表现出对“我”的疼爱。接下来,通过“我”的问话和奶奶的表情、动作,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孝敬之心和奶奶的欣慰之情。

  课文内容即将结束,这时,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5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

  “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6

  《奶奶的白发》这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

  上完这节课,觉得在教学生字方面还是上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也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字,下面就重点讲讲我对本课生字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个人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等,在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的`基础上,再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整堂课紧凑、有序。这样的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另外,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这一道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7

  知识目标:

  ⒈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要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⒈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⒉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二、读中感悟

  ⒈多媒体出示课文并伴有音乐,老师范读,小朋友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⒉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发、半、怎、跟等。

  ⒋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话,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话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⒌多媒体出示我和奶奶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感情。

  ⒍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和老师一起评一评:

  ⑴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⑵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㈠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⒈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⑴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用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⑵指名读这句话。

  ⑶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⑷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⑸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⒉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⑵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㈡演练整篇对话。

  ⑴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⑵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㈢小结:老师边总结,边出示多媒体课件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教后反思:

  1、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并使教学直观化,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2、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掌握方法,通过自主学*,合作学*,培养学生主动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课标中提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正是“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

  二、学*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学生仔细观察“怎”和“兴”的写法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字本上。

  学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⒋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字本上写两遍。

  三、课外延伸

  1、照例子填空:

  奶奶的头发 (雪白雪白)

  地里的小草( )

  满山的枫叶( )

  晴朗的天空( )

  天上的星星( )

  2、实践活动: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帮××做家务》为题练*说一说,重点说做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做的,有什么感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8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始,教师直接问学生:“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奶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明白吗?”,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当学生摇头示意不明白时,教师并没有将“标准答案”直接“告之”,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举例。“谁能说说奶奶是怎样关心你们,为你们操心的?”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奶奶*时关心自己的一幕幕情景,立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情真意切。在例举中,学生感悟到由于奶奶辛苦与操劳,所以头发才变白了。对于祖母的深情与厚爱,学生已有深切的领悟。接下来,对于“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的理解,学生自然是举一反三、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在例举中,深刻领悟了“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你爸爸给的”这句话的意思。此教学过程实践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

  那么,听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有什么表现呢?

  在学生理解了奶奶说的那句话以后,教师并没有就此了解,而是抓住“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学生想象“我”沉默不语的潜在原因,“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承上而启下,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表达出了对奶奶的愧疚、对奶奶的敬爱,表达出了希望奶奶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情……学生在表达中自然流露出对祖母的深情,孝心一片,深切感人。

  反思五: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以“亲情”为基调的文章,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练*实际体会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很多学生说一说*时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得小事中感受到长辈对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同时引出练*里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两个成语,让学生看着字面意思想一想成语的含义,孩子们都能说得出来。

  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9

  《奶奶的白发》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学时,我采用了先联系生活,然后再进行分节教学的方法。这是一堂公开课,自己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到正式上时我却表现很糟糕,由于紧张搞得课堂上激情不高,师生互动较差。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篇比较简短而又难理解的课文,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奶奶既带大了爸爸,也带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头发全白了。”时,应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一谈奶奶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样对待奶奶的,让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第二,这篇课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但却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我对于“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忠实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0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读课文,学着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回答,或者提出后让其他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争着提,争着回答,气氛热烈。特别是在讨论:“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这一问题时,学生说的很多,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试着提问,试着回答。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熟读成诵,效果不错。

  奶奶的白发教后记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1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解读重点句子。

  (1)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2、 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下面三个句子后面的标点叫什么?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

  (1)“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读出好奇、疑问、惊讶的语气。

  (2)“怎么啦,不高兴了吗?”语调要轻松、柔和,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3)“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关心。

  先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体会进行朗读,读出每句话表达的情感。虽然同时是疑问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读起来也要有变化。这几句话读起来语调要轻柔,语气要上扬,要让学生在读中认真体会。

  3、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恰当的进行拓展训练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引导学生想象“我”没有吭声的原因------“文中的‘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说一说。”

  “奶奶,原来你的头发是因为为我操劳才变白的呀!”

  “奶奶,我让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了。”

  “奶奶,你为我和爸爸操了这么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来真的'是太调皮了,让你整天为我担心!”

  ……

  课文的最后写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吗?”“奶奶为什么笑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她可以染发呀!”多么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如果她以后少操心,可以返老还童呀!”多么美好的愿望!

  “奶奶的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我可以让奶奶今后少为我操心,让奶奶更加快乐!”多么情真意切的语言!

  ……

  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让爷爷奶奶少操心?” 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2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通过奶奶和“我”的对话,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奶奶为一家人操劳一辈子,无怨无悔,这样的奶奶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对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学中,理解奶奶说的这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奶奶是如何为我们操劳的,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从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头发为了我们一家人慢慢地变白了。

  这时候,我再请学生谈谈我“低下了头 ,没有吭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都很愿意表达,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了不让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后我让他们把心愿化作实际的行动,回去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惯,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3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综合性学*”时,提到“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识字量较少,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显然不能和中、高年级学生比,在*时的学*中我往往会感到开展探究性学*比较困难。不过,只要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基本环节,引导学生在提问中探究,同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研究始于问题”,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自发的提问会使人想方设法弄清楚新奇事物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从而使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质疑、探究、思想的过程。在学*《11、奶奶的白发》一课中,当学生读到“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时,我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生1:这白发是奶**上的,别人怎么可以给她白发呢?

  生2:我不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白发会不会真的变黑?

  生3:人的头发怎么会从白变黑呢?

  在教学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能够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次认真朗读课文,并和同桌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会得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奶奶的白发其实不会再变黑,人老了,头发就会白,奶奶为了养育我爸爸和我,操劳了一辈子,如果我们不再让奶奶操心,奶奶就会少一些辛苦,会感到很欣慰。这样讨论、交流的环节就使他们感受到,在学*中遇到的疑问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发言得出结论,在提问、答问这样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4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解读交流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理解课文,体会老一辈对晚辈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收集长辈关怀晚辈的图片。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怀和呵护之下,尤其是我们的奶奶,更是对我们疼爱有加。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色的吗?

  生1:奶奶老了。

  生2:人老的时候,细胞死了,所以会变白。我是从广告中知道的。

  生3:小孩头发里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时候头发里有空气,所以变白,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说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发到底是怎样变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看看答案和你们说的一样的吗?

  学生们投入地读起课文来。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奶奶的白发雪白雪白的,那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样的疑问,他好奇地问奶奶——

  (引读:“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师:奶奶是怎样回答孙儿的问题的呢?

  生: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师:谁能讲讲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陷入沉思,无人应答。过了有一分钟,胡从正小手举起来了。只听他说:“奶奶生儿子的时候,头发变白一点,等生孙子的时候又变白一点,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钟文昊:“奶奶生了儿子,变老了些,儿子长大结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头发变白了。”

  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说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是这么回事吗?

  师启发:同学们,想想*时在家,我们的奶奶都做些什么?(生议论开了。)

  生1:奶奶每天为我们做饭,做菜,奶奶做的饭菜可香了。

  生2:我们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

  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活,不仅要照顾她的儿子,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

  ……

  师:是啊,我们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饭,问暖问寒,关心家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为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个词语来讲,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为你爸爸操心,现在年纪大了,还在为自己的孙子 操心,为这个家这样操心,能不老吗?所以头发变白了。

  课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为了我爸爸操心操出来的,一半是为我操心操出来的。

  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是为全家人操心操出来的,我以后不再让奶奶和妈妈操心了。

  ……

  课后反思:

  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每个人每天都存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完善。学*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离开生活的学*活动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数孩子肯定不会去关注,因为对于一些常见的事情,孩子们往往是无视的。如果不去关注生活细节,孩子们肯定无法体会到奶奶照顾家人,为家人而操心的辛劳,更别说去体会“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含义了。老师即使在课上费心讲解奶奶如何如何地辛苦,但在孩子们的心理上,还是会因为没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忽视,也不会去好好体会和思考,所以很难获得真情实感,那样的课堂劳动是费力、费心又费时,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回想*时奶奶在家做过的事情,慢慢引导到操心上来,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那就可以把老师上课时空洞的讲解填补了。而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语文,让语文学*生活化,用生活常识来为语文课堂做铺垫,这种做法恰恰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事实也证明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地讲解,孩子们已经能理解 “白发”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省力、省心又省时。由此让我认识了,充分挖掘我们的课程资源,必须让课程与生活密切“链接”,课程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更容易引起共鸣,才能融合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趋于完美,让生活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生活,把生活与学*有机结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如我今天的课堂不就证实了这一点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5

  案例:苏教版第二册《奶奶的白发》

  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些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我会记“吗”,“马”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也会记“吗”,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妈妈”的“妈”的“妈”去掉女字旁,换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会用歌诀法记“跟”:“退”字去掉“走之底”,换上足字旁,就是“跟”。

  生:我也会用歌诀法记“怎”:“作”字去掉“人”字旁,下面加上“心”字就是“怎”

  生:我会记“抬”因为“抬东西需要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台”

  生:我也会记“抬”,电视里经常出现“中央电视台”,只要将这个“台”加上提手旁就是“抬”。

  师:小朋友真不错,能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来学汉字。

  生:我猜谜的方法来记住“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人。

  生:我也是用猜谜法记“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

  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教师出示一课时要学*的生字,然后带领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枯燥无味,此时,教师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大,而学生参与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小,课堂就象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歌诀法记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有的'凭借电视中学到的知识记生字,还有的运用数学课中涉及的知识记生字,满足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看着眼前一双双跳动的小手,望着眼前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通过奶奶和“我”的对话,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奶奶为一家人操劳一辈子,无怨无悔,这样的奶奶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对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学中,理解奶奶说的这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奶奶是如何为我们操劳的,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从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头发为了我们一家人慢慢地变白了。

  这时候,我再请学生谈谈我“低下了头 ,没有吭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都很愿意表达,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了不让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后我让他们把心愿化作实际的行动,回去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惯,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3

  《奶奶的白发》这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

  上完这节课,觉得在教学生字方面还是上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也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字,下面就重点讲讲我对本课生字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个人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等,在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的基础上,再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整堂课紧凑、有序。这样的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另外,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这一道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4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始,教师直接问学生:“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奶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明白吗?”,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当学生摇头示意不明白时,教师并没有将“标准答案”直接“告之”,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举例。“谁能说说奶奶是怎样关心你们,为你们操心的?”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奶奶*时关心自己的一幕幕情景,立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情真意切。在例举中,学生感悟到由于奶奶辛苦与操劳,所以头发才变白了。对于祖母的深情与厚爱,学生已有深切的领悟。接下来,对于“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的理解,学生自然是举一反三、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在例举中,深刻领悟了“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你爸爸给的”这句话的意思。此教学过程实践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

  那么,听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有什么表现呢?

  在学生理解了奶奶说的那句话以后,教师并没有就此了解,而是抓住“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学生想象“我”沉默不语的潜在原因,“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承上而启下,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表达出了对奶奶的愧疚、对奶奶的敬爱,表达出了希望奶奶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情……学生在表达中自然流露出对祖母的深情,孝心一片,深切感人。

  反思五: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以“亲情”为基调的文章,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练*实际体会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很多学生说一说*时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得小事中感受到长辈对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同时引出练*里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两个成语,让学生看着字面意思想一想成语的含义,孩子们都能说得出来。

  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5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解读重点句子训练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6

  原文:

  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奶奶说:“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芝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妙词侍句。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2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课文应该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4、师范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复*巩固生字的读音。

  2、教学新偏旁。

  3、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写字。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指、跟难以掌握,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芝累、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三、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名读写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点词句。

  4、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头不说话?

  5、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齐读)

  6、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

  7、指导朗读奶奶第二次说话和“我”的话。

  8、奶奶听了“我”说的话,为什么会笑了?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最后的一句话。

  9、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0、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总结课文。

  五、指导背诵。

  六、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通过学*课文,拉*了学生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了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3、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

  4、课的要认读的生字学生交难掌握。

  5、本课含义较深,学生较难理解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

  教学反思: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7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那么,我想用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九字决“读进去记得住 用得出”来分析本课。

  一、读进去

  1、融入情境:

  利用听课文的配乐朗读,首先把孩子带到情境中区,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图文并茂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读进去。

  2、多样的形式:

  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老师师范读,指名读,加动作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孩子融入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3、感悟读:

  在课文中多处让学生换位思考和联系自己的实际来感悟奶奶的慈爱、辛劳,体验小孙孙的懂事、天真。通过自由发挥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通过老师的引导区感悟两种情感。一个是体验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及对我们的疼爱,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任劳任怨,为了后辈人能生活得健康、快乐,吃再多的苦都觉得是值得的。第二个是要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在家里帮助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孝敬长辈的懂事的孩子。

  读得出在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后,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来读出人物的情感。

  当然,这三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截然分离的教学环节。而是读中悟、悟中读。读进、读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一体的过程。动情的朗读本身就是感悟读进的过程。()怎样才能知道“读进去悟得到”,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读出来体现的过成,让学生“读进去悟得出”也是一个体现“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组织、引导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人物的情感体会得很好,在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时也说得很实在,真正地把课堂学*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但是经过多次讲解、分析,变换形式的读后,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于对孩子读课文的评价不够。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男生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了读的兴趣,感觉一丝的枯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欠缺,需要不断地磨练。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悯农教学反思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8

  《奶奶的白发》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学时,我采用了先联系生活,然后再进行分节教学的方法。这是一堂公开课,自己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到正式上时我却表现很糟糕,由于紧张搞得课堂上激情不高,师生互动较差。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篇比较简短而又难理解的课文,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奶奶既带大了爸爸,也带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头发全白了。”时,应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一谈奶奶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样对待奶奶的,让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第二,这篇课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但却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我对于“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忠实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是一篇亲情文章,一年级的学生读了可以启发他们关心长辈,懂得长辈的酸甜,不容易。在课文中有几处地方是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来说一说,谈一谈的。我原本以为,我们班的孩子应该说还是比较能说的,估计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说一说。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启发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心的,再读课文。结合想象,然后再来说一说。可是好象只有几个人理睬我,和我交谈交谈,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困惑地看着我,时而抓抓头,时而皱皱眉,时而还咂咂嘴,长叹一声。我看了,更加面部夸张地去讲解引导启发,却还是接受了不愿看到的场景--举手的人数和原来一样。。

  我当时心理有点急了,心想设计的好好的过程怎么能就这样进行,不行。于是,我临时做了一点调整,课文中奶奶说的`一句颇有内涵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原本我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完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几个能够说一说。于是我接着问;白发是长在奶奶的头上的,为什么奶奶说,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多了几个举手的人了,因为是奶奶为我们操心的。我接着引导问,奶奶是怎样为你们操心的?课堂上开始有了一点生气,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奶奶每天给我们烧饭。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学,还接我放学。……奶奶每天要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吗?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至此,我问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终于开始漫漫走入了正轨。

  由此,我发现,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有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问出的问题没有几个人回答,也或者没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难堪的场面,或更悲惨的是,在有人听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能紧张,其次,渐渐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个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导到设想的问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0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解读交流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理解课文,体会老一辈对晚辈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收集长辈关怀晚辈的图片。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怀和呵护之下,尤其是我们的奶奶,更是对我们疼爱有加。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色的吗?

  生1:奶奶老了。

  生2:人老的时候,细胞死了,所以会变白。我是从广告中知道的。

  生3:小孩头发里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时候头发里有空气,所以变白,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说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发到底是怎样变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看看答案和你们说的一样的吗?

  学生们投入地读起课文来。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奶奶的白发雪白雪白的,那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样的疑问,他好奇地问奶奶——

  (引读:“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师:奶奶是怎样回答孙儿的问题的呢?

  生: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师:谁能讲讲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陷入沉思,无人应答。过了有一分钟,胡从正小手举起来了。只听他说:“奶奶生儿子的时候,头发变白一点,等生孙子的时候又变白一点,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钟文昊:“奶奶生了儿子,变老了些,儿子长大结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头发变白了。”

  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说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是这么回事吗?

  师启发:同学们,想想*时在家,我们的奶奶都做些什么?(生议论开了。)

  生1:奶奶每天为我们做饭,做菜,奶奶做的饭菜可香了。

  生2:我们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

  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活,不仅要照顾她的儿子,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

  ……

  师:是啊,我们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饭,问暖问寒,关心家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为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个词语来讲,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为你爸爸操心,现在年纪大了,还在为自己的孙子 操心,为这个家这样操心,能不老吗?所以头发变白了。

  课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为了我爸爸操心操出来的,一半是为我操心操出来的。

  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是为全家人操心操出来的,我以后不再让奶奶和妈妈操心了。

  ……

  课后反思:

  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每个人每天都存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完善。学*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离开生活的学*活动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数孩子肯定不会去关注,因为对于一些常见的事情,孩子们往往是无视的。如果不去关注生活细节,孩子们肯定无法体会到奶奶照顾家人,为家人而操心的辛劳,更别说去体会“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含义了。老师即使在课上费心讲解奶奶如何如何地辛苦,但在孩子们的心理上,还是会因为没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忽视,也不会去好好体会和思考,所以很难获得真情实感,那样的课堂劳动是费力、费心又费时,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回想*时奶奶在家做过的事情,慢慢引导到操心上来,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那就可以把老师上课时空洞的讲解填补了。而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语文,让语文学*生活化,用生活常识来为语文课堂做铺垫,这种做法恰恰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事实也证明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地讲解,孩子们已经能理解 “白发”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省力、省心又省时。由此让我认识了,充分挖掘我们的课程资源,必须让课程与生活密切“链接”,课程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更容易引起共鸣,才能融合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趋于完美,让生活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生活,把生活与学*有机结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如我今天的课堂不就证实了这一点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1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课文很简洁易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心血。为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能够从“一半……一半……”中感悟出奶奶的白发是长期为儿子、孙子操劳的结果。然后从奶奶的表情“笑着”去体会奶奶虽然操劳辛苦,但丝毫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接着说说,这时“我”低下了头,可能会想些什么?奶奶发现了“我”的异常,表现出对“我”的疼爱。接下来,通过“我”的问话和奶奶的表情、动作,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孝敬之心和奶奶的欣慰之情。

  课文内容即将结束,这时,我问学生: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2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中有一段情节:当“我”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的“我”内心思绪万千,课文中没写,需要孩子们去体悟。我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话,没有理解我为什么低下头,那是很难说出真实的心理话的。

  联系生活,理解奶奶说的话的意思。没有任何的铺垫,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说的话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让孩子们读了这句话之后,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时在家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吗?都干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劳,有的说自己的奶奶负责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有的说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说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务,等等。显然,通过联系生活,已经将孩子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在他们口中,他们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样辛苦,一样疼孙子。接着,我总结了一下:是呀,照理说,爸爸已经成家了,奶奶可以彻底休息了,可是奶奶还没闲着,她还在照顾着你们,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能体会它的意思了吗?孩子们又读着这句话,陆续举起了手,表达着内心的理解。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一部分是为小孙子操心。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3

  背景介绍:

  新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工具、是载体、是躯壳,而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则是其本质与灵魂。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开教材,股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着浓浓的人情。《奶奶的白发》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动情往的好课文,它含蓄尽致地表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所付出的艰辛、劳苦,也不着痕迹地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重、理解、关心。篇幅虽短,却给人以寻绎难尽之感,值得我们有表及里地细细品味。

  教学片段1:“情感的课堂”——走进“奶奶的白发”

  师:为什么我们的头发是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寻找答案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师:奶奶说的这句话,你能听懂吗?

  生1:奶奶经常为爸爸和我操心,所以头发就慢慢变白了。

  生2:奶奶年纪大了,还要为我们做事,很辛苦,所以头发就越来越白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奶奶为你和爸爸做了哪些事?操了哪些心呢?

  生1:奶奶把爸爸养大,要工作赚钱给爸爸买吃的、穿的,供爸爸上学,还要教育爸爸。

  生2:爸爸小时候生病了,奶奶会很着急,送爸爸去医院,在旁边陪爸爸。

  生3:奶奶也为我做了很多的事,每天早上给我做早饭,送我上学,中午接我放学,下午又要送我上学放学。

  生4:奶奶还给我缝衣服。

  生5:奶奶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我吃,做什么事都想到我。

  ……

  师:是呀,你们的一举一动,你们的一言一语,你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们、为你们的父亲变白的。当奶奶说了这句话后,小孙子可难受了,低下了头,没说一句话,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生1:我一想到奶奶的头发是为我操心才变白的,我就感到很难过。

  生2:我想起了以前做的许多让奶奶生气的事,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

  点评: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道出真情。

  教学片断2:“开放的课堂”——演绎“奶奶的白发”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奶奶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此时此刻,你想对奶奶说些什么?

  (开头:我就是小孙子,我想对奶奶说:——)

  生1:奶奶操劳了一生,真辛苦啊!

  生2:都是“我”不听话,让奶奶操够了心,今后我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动人。从你们天真的述说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已经长大了,相信奶奶听到你们说的话后一定会很高兴的。课文中奶奶和小孙子一老一少的对话很有趣,让我们再把整篇课文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打动观众。

  (学生在自由练*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对同学的朗读进行品评,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

  师:同学们读得真动听,如果能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就更感人了。文中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文中一部分内容,图上还有什么没画,如果你是一个小画家,你要画一个怎样的画面?先仔细地想一想,然后把你所要画的画面,用你的表演展示给大家看。

  (注意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第一次表演后,可以联系课文内容,从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脸部表情的变化、内心的感情变化等方面来评论,然后进行第二次表演。)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注意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教学片断3:“交流的课堂”——感激“家人的付出”

  师: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风雨无阻。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点评: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简要评析:

  学生情感素养的丰富,思想和情感的发展,需要用同样的思想与情感来滋养与陶冶。阅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着的情感的心历过程。

  (一)读读、评评,悟亲情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老一辈为后辈付出的操劳,懂得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这种体会与感悟是无法通过讲授与灌输获得的。“新大纲”提出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使自己与文中人物心灵相通,相互融合。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通过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奶奶是怎样为爸爸和

  我操心的”来激起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奶奶抚养爸爸的艰辛和对我的疼爱,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这份祖孙亲情。

  本课所蕴含的朴实真切的祖孙之情是需要在不断地朗读中感悟、品评与体会,从而融入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学生边听边评,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换为评价者,调动学生参与课文教学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更加完善、丰富彼此的情感。例如: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一句话虽然说出了奶奶的白发是因为长期为儿孙操劳的结果,但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语句满含风趣,慈祥与宽容。在朗读中,就不能把这句话读成责怪与抱怨的.语气。又如,奶奶见我不吭声,又说道:“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这里的“傻孩子”饱含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理解之情,并不是真的说自己的孙子很傻,这种感情的体会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读读、评能使情感得到相互补充,从而促使其情感的相互生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把课文给读活了:读出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读出了小孙子知道奶奶的白发是为自己和爸爸操心而来时萌发出的愧疚,最后由愧疚转为对奶奶的关怀,并且希望通过不让奶奶操心,让奶奶的白发变回黑发的美好心愿,文中的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此时,浓浓的祖孙亲情已溢满文中的字里行间。

  (二)演演、说说,道真情

  新课程推崇“整合”,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强调“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强调“听、说、读、写”的整合。编演课本剧则可以将这些“整合”得到整合。在这一独特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将陶冶人情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学生充分感悟体会奶奶与小孙子浓浓的祖孙情之后,让学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学生兴趣高涨,把奶奶慈祥的笑容,痛惜的抚摸以及小孙子天真可爱、懂事乖巧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句句“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谢谢您”的真挚童言中,我已能感受到学生已把文中的祖孙之情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在回忆家人对自己的操心后,更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们一颗颗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来接送自己的爷爷奶奶表现得更有情有义了,不再像过去一样,把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视若无睹,也不再对爷爷奶奶随意地发脾气了,浓浓的祖孙亲情溢满了学生的生活。

  语文教学不仅要育人以知,更要育人以情、育人以魂。学生学*语文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过程,更是感悟语言文字所饱蕴着的真情与美丽的过程,从而在学*语文中,学*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4

  案例:苏教版第二册《奶奶的白发》

  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些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我会记“吗”,“马”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也会记“吗”,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妈妈”的“妈”的“妈”去掉女字旁,换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会用歌诀法记“跟”:“退”字去掉“走之底”,换上足字旁,就是“跟”。

  生:我也会用歌诀法记“怎”:“作”字去掉“人”字旁,下面加上“心”字就是“怎”

  生:我会记“抬”因为“抬东西需要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台”

  生:我也会记“抬”,电视里经常出现“中央电视台”,只要将这个“台”加上提手旁就是“抬”。

  师:小朋友真不错,能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来学汉字。

  生:我猜谜的方法来记住“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人。

  生:我也是用猜谜法记“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

  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教师出示一课时要学*的生字,然后带领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枯燥无味,此时,教师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大,而学生参与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小,课堂就象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歌诀法记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有的凭借电视中学到的知识记生字,还有的运用数学课中涉及的知识记生字,满足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惯。

  看着眼前一双双跳动的小手,望着眼前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15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读课文,学着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回答,或者提出后让其他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争着提,争着回答,气氛热烈。特别是在讨论:“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这一问题时,学生说的很多,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试着提问,试着回答。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熟读成诵,效果不错。

  奶奶的白发教后记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音乐的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白船》是一首在我国流传已久的朝鲜童谣,歌曲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描绘了月亮船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形象和美好神奇的意境。

  艺术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感悟、情感的生成与发展,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这一堂课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教学中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更宽广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在整个课件的设计中我都注重了一个教学氛围的营造。用深蓝的底子坠满闪烁的小星,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夜空。孩子在学唱歌曲时情境相结合,更能激发他们的想像,更好的感受音乐。在课的开始环节我设计的按节奏朗读歌谣,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韵律感,让学生选择歌谣的意思用那种节拍更能体现从而也引导出了本课《小白船》的三拍子韵律。歌曲感受的环节,我通过生动的图片,意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学生从哼鸣过渡到演唱环节十分自然,情绪也在教师不断的激发中一步到位,歌曲的演唱环节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对歌曲速度、声音、情绪上的选择,并通过反复演唱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本课通过歌曲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想像力是我教学的一个设计重点。我从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入手,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图片的配合介绍激发学生展开想像,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课外歌曲《飞向月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让孩子们自由挥洒画笔画出自己的想像,做到听——唱——演——画步步结合。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应该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学生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学生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出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粗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学生“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学生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的艺术形象。

  2、唱歌曲《动物说话》,准确演唱有间奏穿插的歌曲。

  3、启发学生创编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第一册第四课《可爱的动物》

  2、电子琴、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堂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非常欢快的音乐,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带着最快乐的心情,一起走进音乐的课堂吧!音乐:《我是草原小骑手》

  二、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的心情真好啊!老师决定带领你们到大森林去玩,你们想去吗?在出发以前,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一下美丽的大森林。(课件上出示美丽的大森林的画面,老师再边画边介绍美丽的大森林)。

  同学们,大森林美吗?好,让我们踏着欢快的音乐,向着美丽的大森林出发吧!音乐:《星光恰恰恰》

  二、初步感受音乐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走进大森林,就来了三位动物小伙伴,它们告诉我,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真可爱,它们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看,它们分别是哪三位动物小伙伴呢?(出示:小鸡、小鸭、青蛙图片)让学生学着动物的声音给老师问好。

  叽、叽、叽老师好!

  嘎、嘎、嘎老师好!

  呱、呱、呱老师好!

  现在三位动物小伙伴要对你们说说话,让我们想象一下初次见面的好朋友,它们将对你们说什么呢?

  (初听音乐《动物说话》引导学生想象)

  三、探索思考,学唱歌曲

  谈话:动物小伙伴邀请我们参加它们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个节目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动物说话》吧!

  1、用琴教唱

  2、讲解间奏并做节奏游戏(学生到公园玩)引出节奏:X X XX X

  3、引导学生间奏处拍节奏,用脚跺节奏,晃头表示节奏。

  4、边唱边用各种方式练*间奏处的节奏。

  5、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三种小动物,并合音乐进行边唱边表演和边拍节奏练*。

  五、创编活动

  1、老师和学生讨论,如何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请进我们的歌曲中,并讨论怎样用动作表现它们。

  2、将小狗、小猫分别请进第四、第五段歌曲中并完整演唱歌曲。

  3、表演展示:学生随音乐尽情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动物)

  六、总结

  教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同时也要爱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狂欢节吧!音乐:《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小手拉小手》是新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唱《小手拉小手》,本课的教育目标是自然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手拉小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学*歌曲来达到学生相互认识,建立友谊的目的,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重点创设了3个重要环节。

  1、声势动作的编创,熟悉歌词

  一年级刚从幼儿园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他们歌谱和生字,所以我在教读歌词这一个环节中用了很长的时间,通过让学生跟我分句读歌词,指名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再按节奏朗读等方法让学生熟记歌词,并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按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歌曲歌词。

  2、听唱法熟悉旋律

  在教学中,我通过听唱法学*歌曲,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旋律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让学生创编歌曲,在第二段歌词中加入好朋友的名字,用歌词来进行朋友介绍。

  3、创设游戏情境

  第一次上课,我发现有些学生怕难为情,不敢大声介绍自己的.名字,我让学生面对面拍手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加深朋友之间的认识,从而活跃氛围。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歌词及学唱歌曲时,声音都比较大声,有的学生的声音是喊出来的,对此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的提醒学生要轻声朗读以及轻声歌唱,才能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动听!

  《动物说话》这是人教版音乐教材改版后的新课,今天听了组内的老师讲了第一课时,有了一些想法,把它记录下来。

  听完这节课,首先让我考虑到的是,这是一节常规课,常规课课堂,注重的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明确,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里的内容,并能做到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比如说:在这节课中,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能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在这首歌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后方,都有两小节的拍手或者跺脚。教师是这样教授的,首先,出现这个节奏型,教师读一次,学生读一次,然后教师边拍手边读,学生在模仿,然后,这个时候,教师开始教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这个时候,似乎还是很流畅的,到了拍手的地方了,老师唱起了拍手的旋律,并且拍手,这个时候,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也跟着唱旋律拍手,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不该拍手,一部分学生只拍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老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这样老师反复的操作了几次,并说这个旋律的地方要拍手,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似乎明白了要做什么,接下来,教师教授第二段,依然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到了跺脚的地方,还是教师的反复操作,才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就这样一节课,结束了。

  1、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学歌曲的一二段,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仔细分析这节课里所包含的的内容时,就会发现,设定目标太过笼统、不具体,操作性不强,解决不了最终会唱的目标。可以设定为:能流畅、准确的演唱和击打节奏。这样的目标就容易实施,最后,学生也能完成第一段的演唱。

  2、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一些简单的节奏型知识了,所以,在这节课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击打节奏,教师纠正,其他学生跟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我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有效的课堂,不单单是学生学会了就是有效课堂,我认为应该是在学生能够主动学*的前提下,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下,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才是有效课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歌曲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教授新课程已经一个学期了,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在了解了新教材的内涵和思路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于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就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思路和内涵,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学*、歌唱,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记得在欣赏《欢乐的.小熊猫》一课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他爱学*、爱劳动。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他又帮妈妈去河里打水,可是一不细心把水桶掉到河里了,这下可急坏了小熊猫,因为他不会游泳。我们帮忙小熊猫想想办法好吗?其实,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想办法的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可没想到,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地说开了,那场面十分的热闹。有的说:“用一根树枝伸到河里把水桶够回来”。

  有的学生立刻反驳到:“如果树枝不够长怎样办呀?”另一个学生说:“能够用竹子做一个小船,然后划过去不就够到了嘛!”我赶紧表扬他,夸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扬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议论也更加热烈了。我明白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打乱我最初的课堂设计和构想。可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劲头,我没有去阻止,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欢乐的去想象,去议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教师,我有个办法,不仅仅能让小熊猫够到水桶,还能让它不用走这么远就能有用!”我立刻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那你快说说吧!”他自得的说:“能够顺着小河挖一条水沟,让水流到小熊猫家的门前不就行了嘛!”说实话,当时我真没想到他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毕竟才一年级。我用十分赞赏的语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且对全班的孩子说:“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们奖励他一个‘创造奖好不好’?孩子们都为他鼓,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孩子进取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是要还学生一个*等的地位,不能总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能够就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所以,在课堂中,我会经常注意主动走进学生,以此来拉*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例如:坐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齐欣赏新月,观看学生表演。有时我刚走*他们,有的孩子就会热情主动地邀请我挨着他做。并且在课堂中我会自然和真诚地使用“多谢”“对不起”“你太让我感动了”“我好喜欢你们啊”等等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自我是好朋友。在学*歌曲《拉勾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演唱歌曲,一齐表演。学会歌曲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资料,就是每个同学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去和自我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去找朋友。这时,我也走入他们之中,和每个孩子都勾一勾指头。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都纷纷来到我的面前抢着和我勾指头。使我感到异常亲切,我想孩子们也必须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最终,我总结到: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立刻说道:“对,教师要和你们做永远

  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样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样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最终,我体现到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音乐课不一样于其他学科,能够不必必须按着教材中的资料安排去进行。为了教学效果更好,每节课的资料能够互相调换。在学*《开火车》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学会歌曲后,带着学生做开火车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歌曲的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做开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先在做游戏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学生愉悦的心理氛围下学唱歌曲,学生学的既快又有兴趣。学会后再做一次游戏,这样教学的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我们能够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发挥、实践。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湘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现在,尤其在高段,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讲出一大堆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是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少,尤其是音乐欣赏课,老师讲得多,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讲个清楚不可,那么留给学生的聆听、思考、参悟、情感体验就少的可怜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音乐课即我们小时候所说的唱歌课,但仅仅会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有滋有味,何来有情有感!那么音乐课里的歌曲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自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

  虽然现在在轰轰烈烈的搞课改,但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这是从低段起步的,和高段还没有完全的接轨,因此高段的课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时也会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对比、反差,再加上家长们的“务实”,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高段的音乐课堂,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途径来驳回学生的“爱乐之心”。

  《我的中国心》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首歌曲,歌曲描绘的是远离祖国的炎黄子孙牵挂祖国,思念祖国,渴望与祖国亲*,永远不忘记祖国的一种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唱好这首歌,难度不大,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不难。但有些学生缺乏长期远离家乡的情感体验,不知道思念,牵挂渴望亲*是何种滋味。要学生深刻理解海外游子的对祖国的思念,牵挂,渴望与祖国亲*的复杂感情有点难度。

  针对学生的学*情况,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通过演唱、学*了解体会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深厚情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于是,我设计了几个上课环节,期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1、激情导入: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成功地演唱了这首歌,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有人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在激情导入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学*兴趣就提高了,接下来的`聆听过程也完成得很好。

  2、歌词深读,感受“我的中国心”。

  我先来导读: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在导读后,学生反复通过朗读再次深深感受到这首歌词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爱国情感。

  3、歌曲传唱: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和华人世界,歌曲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学生较为熟悉,很快能进入角色唱好这首歌。我把这一环节重点放在多次聆听模唱,歌曲感情处理上,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歌曲同时去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

  上好一节课要经过精心准备,课后有所感触,一节课的好坏,离不开老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离不开老师对该课的精心设计,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有一种掌控课堂,把握各个环节教学的智慧。如何把常规课上得更好,的确需要不断学*和思考。

  1.节奏训练是视唱练*的基础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点乐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练*,一拍时值放慢为二拍来练*,三连音可放慢为三拍来进行练*,待练得准确、稳定、巩固后,再恢复到原速进行练*。放慢速度练*,能降低难点,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逐渐掌握重点乐句。

  2.音准是视唱练*的核心

  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唱准音,始终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不少刚进小学的新生,当我让他们区别老黄牛叫与小鸟鸣、大钟与碰铃的音高时往往分不清。他们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听准了才可能唱准。从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听辨大钟和小铃,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1”比“5”高还是低?“5”比“3”低还是高?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单音听辨练起,慢慢地发展到听简单的乐句。

  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动物的叫声和*时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先分辨差别大的,再结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辨别力,从而唱准曲调。

  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练*,这时应对音高、时值、速度力求准确。练*时可让学生借助手划拍、击拍,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会视唱曲调。

  反思能促使人进步,品读课文,达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也是一种收获,讲课过程也是如此。

  1、本课设计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首交响曲,本身就有一种扣人心门的感染力,随着强劲的音乐旋律响起,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一下拉*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让学生很快进入学*的.氛围;课文结束时,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结尾,在心灵共鸣中进一步品读和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此设计首尾呼应,学生学*兴趣高涨。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在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4、分层作业,对症下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高效的学*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而我只是一个初学者,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美丽的歌。

  《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歌曲。我在设计本课时以体验当“小音乐家”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条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感受和表现音乐。

  游戏导入,埋设悬念

  通过预设的节奏练*,将歌曲中最不容易唱好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掌握歌曲中难点节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三位音乐家也参与到课堂中给同学们“提问”。通过各种设问,学生知道了每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并且还能够用游戏中出现的节奏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三种乐器的.模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每种乐器的细节,创设一定的情境,完成教学目标中认识中外乐器及了解音色的内容。

  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现精彩,在此点题,送给他们“小音乐家”的称号,学生们自豪的念出课题,激发当“小音乐家”的欲 望。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听、模仿、唱”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分别让孩子聆听歌曲的情绪、扮演“小音乐家”去模仿乐器的演奏,去充分聆听,感受音乐。由于歌曲本身难度不大,在2遍聆听后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哼唱出歌曲,这为教唱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唱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歌曲重难点的解决,还是到进一步打开思路,艺术处理歌曲,都是学生自我尝试探究后,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会了歌曲,解决了难点,有感情的表演唱了歌曲,又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作为老师,范唱很重要。在范唱第一段歌曲时,尽量用夸张、对比、极富表现力的演唱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句的情绪变化。第二、三段学生跟唱时,基本能够唱出歌曲所要求的情绪。

  教学目标完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幼儿感受几首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鼓励幼儿在不同音乐的伴奏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模仿或创编符合音乐特点的韵律。

  教学亮点

  在欣赏《民族音乐》之前,我带领幼儿收集有关于藏族、蒙古族、***族、朝**生活*俗的图片,并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交谈。

  课上我请四名幼儿装扮成藏族、蒙古族、***族、朝**的小朋友;并教会他们跳会一个各自扮演的少数民族舞蹈,幼儿可以自己创编舞蹈动作。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

  教学启示

  我引导幼儿思考:利用收集来的图片组织讨论这是哪个民族?你是从哪里来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少数民族有趣的事情。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感受到各个民族的风貌、*俗、风情。

  问题与分析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在教室表演,共同欣赏。

  本学期,我校为了培养我们老师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并上手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开展了“长湴小学第七届绿韵杯教学大赛”。在经过我们音乐科团队反复讨论、仔细钻研教材过后,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决定选取第七册六课“环球音乐探宝——拉丁美洲之旅”。经历了大家备课、写教学设计以及吸取专科其他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的再设计,到以《墨西哥歌舞》为题的课堂教学,再到课后的反复研磨过程中,我们音乐科团队三人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课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彭薇老师教授的这节课来说,四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们音乐科团队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们科组在学*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彭老师想邀请咱们四(3)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课后的教学反思菁选

课后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

  我们大步迈进一步21世纪,经历着我们祖国举世瞩目的变化时,生活在神州大地的人们,无不深切体会到自已周围所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些令人振奋、使人难以抑情的一切,鼓动着有志者跃跃欲试,激励着人们去表现,去颂扬。正是这些社会内蕴,一些年来,专业的、群众性的舞蹈创作邻域,涌现出大批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取材广泛,风格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咏志抒情。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深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挖掘世间美好情感,启示人生追求真谛,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今日的中国,形式发展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经济,是益提升着生活水*,已使人们的审美追求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落叶》是自编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秋天到落叶飘这样一个情景设计的。

  本课教学目标是观察落叶的色彩,形状,及表现落叶的纹理,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画一画及剪一剪的方式表现美丽的落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课上来下,发现学生能感受到落叶的美,同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落叶表面的纹理,表达自己对落叶的一种怜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快乐,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的成功感。但是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宽泛。

  本课既要让学生表现落叶的色彩,形状,又要让学生表现落叶的纺理,形,色,纹理三个方面都要在一堂课中体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太多。这堂课可以分成几个课时来上更能让学生深刻感受落叶的美。而且本课对于落叶的形,色和纹理,本来是着重表现叶纹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三个内容分布得过于*均,没有突出重点。一开始让学生涂秋天的.色彩,本想三分钟就解决的,可以实际上却花了五六分钟,让学生涂色彩,学生很兴奋,一时半会静不下来。而在表现落叶形的时候,采用的是沿着实物落叶画轮廓的方法让学生表现落叶的形,由于实物落叶边缘有许多小细节,学生画了很久,他们不会用很概括的方法去表现。本来是重点表现的叶子的纹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相对弱化了。

  其次,情感表达相对弱化。

  这是一节富有诗意的课,对于落叶,我们有着太多美好的语言来形容。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这种美内化到学生的心里,从而用美术的语言表现落叶的美。学生对于落叶的感受应该是多变的,如爱怜的,如色彩美,如残缺美……这么丰富的情感都可以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可是教师引导不够,导致了学生对于落叶美都停留在表面上,没人深入到内在。

  本文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副描绘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绘出佳子把包在裙子里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根据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亲情之爱。

  回顾整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准确。生字教学的目标完成较好。学生对认读生字和会写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识字的基础上读文,体现了学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需要改进。

  上个周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下载了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尽管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从旁指点,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先将《比尾巴》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粗心的小画家、与小动物比智力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了《约分》,学后感触颇深。

  一、本课首先出示了学*目标:

  1、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方法。2、理解并能判断什么是最简分数。3、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正确的书写格式 。目标的出示为学生指明了本节课学*的目的,在课堂活动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可避免课堂活动的盲目性。

  也可调动学生的情趣,学*的积极。

  二、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约分的方法,分数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是基础。合理的知识的'迁移规律,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赢。在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分数的意义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能找出几个最简分数来吗?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检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同探究学*,并学会观察,发现最简分数概念的实际含义。之后,让学生把小组中检验出的非最简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让学生在化简时,途径有很多,有些学生是一步步除以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一下子就除以最大公因数的,也有的学生是口算一下子得出最简分数的,都是可以的。

  四、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会学*。所以在本节课我抛出问题后,不急着给出答案,先让学生思考,总结什么样的分数属于最简分数,然后教师再去总结,归纳。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话:“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尝试,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去发挥。”这种理念不断指引着自己的方向,体验于数学课中。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前的构想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技能技巧十分的重视,往往忽略了教学后的反思。其实,教学后的反思对提高以后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找出问题后自我校正、从而得到自我强化,提高后来的课堂教学。所以,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这一方面,教学后的自我反思是一个核心因素。因为教学反思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课堂教学的效果补充在教案中。教师既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又可以为下一节的教学提供有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现。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那么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内容呢?

  1、记录教学过程中精彩的部分,教师教学手段技能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成功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的体现。记录下来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宝贵教学经验。教师可以记录下,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学*能力采用的教学手段及选择和运用,甚至可以是自然恰当效果的课前导入。特别是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以及发现并突破难点的方法等。这个对以后的教学积累是相当有帮助的'。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后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便知道如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再次运用。

  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之处。

  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教材和精心准备教案,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所以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教学失误的及时记录,是课后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在问题和欠妥方法,课堂中不协调的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教学手段,列举例子不典型等。教师把课堂中发现的不足或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课后反思中,然后加以认真思考及时调整、补充、修定,这样可以避免在以后教学中犯类似的错误,提高自己以后的教学能力。

  3。记录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记录学生在学*过程中遇到的的困惑。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目光炯炯有神,高度注意教师,积极回答问题,这说明学生处于有兴趣的积极主动的学*状态,说明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反之,如果课堂表面安静,学生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坐立不安、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这说明教师讲课不够精彩,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以便知道自己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存在问题的,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教师及时甚至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记录下学生在哪里遇到了困惑,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在下一节课上,再次讲解知识点时就知道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在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在对某一教具或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课后应及时记录下来,因为突发的灵感瞬间即逝,若不及时记录,就会遗忘。

  5、记录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效果好不好,通过作业与测试就能确定下来。教师应在课后应针对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自己没有讲清讲透的问题,及时反思并找出如何进行改进和补救的方法。

  课后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它。教师要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惯和能力,培养自己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的方法和技能。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心体会教学过程,写出教学反思,而决不是应付检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后,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寻求改进方法,要悉心的与学生沟通,认真的分析学生的课堂作业中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互动后,潜心研究,调整自己的思路,从而尝试改进。如果持之以恒,再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不断得以提高。总之,做好教学反思,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发展。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真正理解了课文。

  器乐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段。共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节奏轻快活泼,旋律灵活,速度较快,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的情景。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速度缓慢,表达了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认识琵琶,了解琵琶的相关知识,知道琵琶的演奏姿势,在听了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都对两姐妹产生了崇拜之情,乐曲有两个主题旋律,两个旋律有明显的不同,第一段速度较快、情绪很欢快,第二段速度较慢、情绪比较抒情,这些很多孩子都能感受出来,教学中,我还让孩子们通过线条或图形表现两段音乐的不同,有些孩子表现非常好,1班的李若涵同学说:“第二段音乐是悲伤的、难过的”,所以他的创作中用很多“点”表示眼泪,还有同学第一段音乐用“点”表示欢快、跳动的,第二段音乐用“线”表示优美、连贯的',这些都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力量。

  同样的“点”可以表示跳动,可以表示眼泪,这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怎样表达,音乐带给我们的发散的思维、自由想象的空间,值得我们认真地聆听、真切的感受,原本是通过聆听,自由表达,然而很多孩子却人云亦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与音乐相结合的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云房子》是一则文字优美,想象奇特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学生朗读。

  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有齐读、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等,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候采用的语言也富于变化,比如让学生交流最喜欢的房子。学生站起来纷纷把写到自己喜欢的云房子的句子读出来,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提问显得不单调枯燥,学生感兴趣。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比如“傻傻地”、“美美地”、“很高”、“很宽”、“一点点小”等,读出云房子的特点。

  教师自身的范读也很美,带领学生走*了云房子,让学生燃起学*课文的激情和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云房子的特点感悟逐渐深入,朗读时候都能够把云房子的特点读出来。最后,教师给学生补充了诗歌《给一片纯净的蓝天》,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朗读的魅力是无穷的。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第四课的教学内容。该课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学*目标: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本学期我校举行的“人人一堂研究课”上本人的教学内容,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三步导学模式的运用较为成功。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探究时间长一些更好,这是因为在前面的两个演示实验占用了较长时间。个别环节拖泥带水,尤其是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上,未能简洁明了地得出正确结论。还有一个导致探究时间短的原因是:在验证磁铁具有指南北的实验中,使磁铁保持水*的时间较短,使得磁铁水*地停止旋转指示南北较难,不少组的同学该实验完成的不太成功。实际上当磁铁第一次处于水*时,就应该用胶带把线与磁铁的位置用粘贴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能使磁铁较长时间保持水*状态。因为另外一个分组实验是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样要求磁铁处于水*,因而两个实验均受到一些影响。由此看来,如何使磁铁始终处于水*是本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第一个分组实验完毕时没有向学生强调下一个实验仍要使磁铁保持*衡才能顺利进行,以至有的组的同学把细线和磁铁均拆下来,导致下一个实验费时较多。

  以上是本次实验出现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在下次的教学中解决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教学反思的意义菁选

教学反思的意义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的意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易到难,先复*三年级学过的分数,使学生回顾旧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既可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然后巧设“玄机”:出示一个被布遮盖住只露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个正方形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使学生从对自己的答案比较有信心到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整体“1”的认识。

  1.通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单位“1”的`数量与每份数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积极性、自学能力、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设计这节课之前,我虽然看了很多的视频、杂志和教学设计,但是看完后还是毫无思绪,原因是没有读懂教材,更没有单元备课,不明白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作用。

  磨课环节,发现自己的设计根本不适应我们的学情,先后改了四次,周三晚上才确定下来版本,时间仓促,没有设计好板书,周五上课有点慌乱,教学效果很不满意。

  本节课,我通过一根棒棒糖到一把棒棒糖,渗透一个整体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挥这些棒棒糖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的呈现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张奠宙先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中指出,分数是一种有大小的数,是新的数,是自然数的扩充,是介于0和1之间的数。

  教材在开头呈现了有几个人用等距离打了结的绳子测量一个箱子的边长,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怎么记?”可惜的是教材最后没有回答究竟如何用分数表示这段绳子的.长短。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解答,不得不说是较科书的一个缺陷。

  基于此,我在导入环节插入了一个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渗透数学文化。但是张奠宙先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设计的时候不知道前后内容如何有效衔接,加上制作PPT麻烦,最后还是没有解决,也是一个遗憾。

  了解分数的产生后,我让学生通过你能选择手中的材料,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涂一涂,表示出1/4。

  学生课前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但是汇报时,有点拘谨,声音很小。我是通过*板的拍照讲解功能把学生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事后听课老师提出,拍照转瞬即逝,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够,应该把图片张贴在黑板上。该怎么张贴到黑板上呢?既要大小合适,还能固定住?要不要让学生说出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呢?看到很多课例都用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却说不到要点,说不定还弄巧成拙。

  理解单位“1”后,我把做一做的*题改成让学生把12个圆看作单位“1”,创造一个喜欢的分数,继而概括分数的意义。学生汇报的分数,我写在了电子白板上,造成板书太少。

  汇报完,我马上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分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后来,我用华罗庚的话来引导学生,让数学的课堂有了语文的味道,这是一个亮点。由于第一节环节1/4的影响,学生创造的分数都是1/3,6/1等表示一份的数,不利于概括分数单位。如果在表示1/4时,我能够追问一句:这样的3份,用分数怎么表示?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而且在讲解分数单位时,我讲的过于模糊,学生没有听明白。

  练*巩固环节,由于时间不够,第4小题第2问,为什么同样是2/3,花的枝数不一样,没有时间处理。结束时,我设计好的小游戏也没发挥到价值。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意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灵活驾驭课堂。很多名师都是用一生去备一节课,虽然公开课结束了,但我不能就此放弃,要继续完善这节课,既然付出了,就不能半途而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坚持、加油!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在原来的框框里出不来,教学整体一时,学生还是认为一个就是单位“一”。而对一些事物等都可以当作单位一时,很疑惑,学*之前,我还是采用学生课前预*自学的方式,但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而只是浅显表象的理解,自学却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我在讲时学生更糊涂了,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

  1、自学内容要有所选择。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可以理解消化的知识,让学生课前预*自学。不要盲目的.一刀裁式对都要学生去自学,这样不仅起不到自学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单位“1”的处理和把握很重要。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带学具(花生米或豆子),你一把能抓起多少呢?学生手举的高高的,跃跃欲试,紧接着问这是几啊?生有的疑惑,有的眉头紧锁,然后通过引导理解整体一,也就是单位一,通过学生数一数明白,原来单位一可以是20个花生米,也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30个豆子等等,通过学*让学生纷纷举例子理解单位“1”。

  3、理解单位1,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得到1/2的吗?

  学生很自然的根据自己的操作,说出了1/2的意义。

  出示例题: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均分了,所以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师概括: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我们都能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均分,这个整体就是单位1,让生用分数表示例题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然后概括分数的意义。

  课结束了,或许很多学生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知识需要时间去理解,去消化。我相信这节课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比例的意义》是一节相对简单的概念课,学生对“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遵循了层层递进的原则,由“**”这一典型的事例引入,通过计算长与宽的比值,找出了相等的式子,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应用概念,从不同角度(如宽与宽、长与长)的两个比找到不同的比例,拓宽学生的思维。之后变换各种题型,进行了大量的练*。

  但在教学中我感到有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拓展”环节。在学生利用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得到比例后,提出问题“在四面**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旨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概念,换个角度得到“长与长、宽与宽”的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问法没有理解,有的是自己找两个比组成比例,有的无从下手,不知道在说什么,感觉教学进行的有点不顺畅,应该教师先引着学生说出其中的.一个,再让学生拓展其他的例子,会好一些。

  第二,是在设计的流程上,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导学的实质是“有问而导”,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出来的,学生没有参与,也就是说,问题应该是学生有感而提的,教师在此一步一步让学生在设计中完成学*任务,应该改变这样的方式。

  由此,我想到了,无论怎样设计,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参与数学学*的热情,这是检验一节好课的标准。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然要属吴老师《比的意义》这节课,她独特的视角与解读,让我印象深刻。让我们一起走进吴老师的课堂,感受她的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

  1、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

  课前谈话:对于比,你都了解什么?生:身高比,体重比,足球比赛的比分、广告词金龙鱼1:1:1,妈妈调果汁,水、蜂蜜、柠檬的比例……

  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比是什么?比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比到底是什么东西(比是小数吗?)

  从学生的配糖水来研究,1:2,你画出来,糖占多少份,水占多少份?

  生:糖占1份,水占2份。糖比水少1份、糖是水的二分之一。

  糖增加到2份,水的份数怎样就还是1:2?一份和两份之比。可以说:水的份数是糖的2倍,或者糖的份数是梨水的二分之一。还可以说:糖和水的关系就是1:2的关系。

  认识比。比的样子,比号,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什么不能反过来?生:因为有顺序。

  练*中,吴老师借助“师生比”、思考“你能给吴校长什么建议”、不断让学生体会:“比是一把尺子”,“比可以进行比较”,“比可以帮助判断”。

  2、利用学生原始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串中引发思考、质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吴老师上课的素材从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配饮料的配比关系引入,你想怎么配就怎么配,孩子说1:2,作为有生活经验的老师们都知道,这样的配法太浓,吴老师并没有阻止学生,并问:感觉水有点甜?生:加水,加多少水?学生尽情思考表达,感受水在不断变化,在变化中又感知了不变的1:2比例关系,理解了比的意义。

  课堂中,学生不断产生思维的火花、思想的碰撞,同时对“比”的理解也更深入。接着,已有对份、倍、分数的认知,吴老师加强学生对比的深入认识,并将这几者的联系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开放性的板书将知识串联在一起,又通过精心设计的几道练*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多种形式的比,更感受到:比其实就是研究数量关系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3、敢于超越,聆听同行声音,整合设计,引导学生和教师思考概念本质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一再地变化它,重新叙述它,变换它,直至最终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为止。在数学上,张奠宙老先生认为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中把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作为定义,是舍本逐末。“比”的概念发展有一个过程:1同类量的简单倍数比较,如甘蔗饮料的配方——2同类量的复杂比,如树高与其影长之比,具有函数背景——3不同类量的比较,具有量纲,如速度——4从“量”到“数”,引出两个无量纲的数的比。

  因此吴老师作为数学课标编写组的成员,对比的本质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学中不急于给出定义,也不停留在口头上的反复强调,而是让学生感悟比的本质。先讲清比是一种“关系”,再处理比的结果——比值,也就是多少倍。倍数关系,度量都是“比”的概念性理解,除法是“比”的程序性理解。凸显“比”的概念本质。

  一天的学*虽已结束,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好的课堂标准是什么?是师生间的分享,生生间的分享,是教师抓住数学的本质,挥洒创作,是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听到他们生命的拔节声,还如初恋一样,让人着迷与沉醉。由此我不断告诫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学*,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结合一些生活情境,因为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我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生活味。

  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我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教材是给学生提供学*内容的.一个文本,我们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米尺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米尺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教学安排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利用米尺强化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1厘米或几厘米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由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几米表示几厘米”这一学*难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课题

  《奶奶的白发》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

  匡 燕

  日期

  4.15

  教学标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言,并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理清前因后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由己及人,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要点

  预期达成目标

  一、揭题、复*词语:

  1、板书课题:奶奶的白发。指导读好课题。

  2、读词语:

  指着 笑着 抬起 头发

  爸爸 为什么 怎么啦 傻孩子

  二、精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

  1、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我向奶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奶奶的白发》 教学设计

  2、 过渡:小孙孙指着奶奶的头说什么呀?

  (1)我的头发黑黑的就是特别特别怎么样?(出示:黑黑的)

  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哪特别特别红叫什么呀?特别特别绿呢?特别特别亮呢?

  那奶奶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呢?(出示:雪白雪白的)

  填空:春天的小草( )

  满山的枫叶( )

  晴朗的天空( )

  (2)指导朗读。

  (3)课文中的我是怎样问的?(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

  ▲好奇?你有什么词意思跟它相*吗?(感到奇怪)

  (4)我跟奶奶的头发差别这样大,难怪我会好奇。现在你们每个同学都是这院子中的小朋友,你能好奇地来问一问这满头白发的奶奶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孙孙这么天真好奇的.疑问,奶奶怎么回答的?

  1、奶奶指着自己的白发说――

  出示重点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板书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一半是你给的

  ▲指导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学生自评。(表情:笑着说)大家学着老奶奶说话的样子试着说说看。

  2、 当我听了奶奶的话后,我怎样啦?(教师示范)

  你们也学着演一演,也来体会体会小作者的心情。

  ▲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没有说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使你想起了什么事?

  3、奶奶为了我和爸爸,操碎了心,头发变白了。这里的“一半…一半…”你理解了吗?换词?

  4、填空:奶奶您真 !我 。

  5、师小结:知道了奶奶的头发都是为你和爸爸操心变白的,文中的小孙孙可难受了,低下了头,你呢?让女生做奶奶,男生做我,读读演演。

  6、过渡:奶奶看见心爱的小孙孙心里不好受,好心疼呀,连忙安慰小孙孙说?

  ▲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安慰小孙孙?(指名读,学生自评。)

  7、过渡:见奶奶又为我操心了,我不禁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

  ▲各位小孙孙们,自己对奶奶说吧。(练说、指名说、学生评价。)

  8、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那个小朋友,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想为了不让奶奶操心,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指名说。)

  9、过渡:奶奶听了,有什么反应?(抚摸、笑)

  ▲奶奶并没有回答我白发能不能变黑,只是笑了,那她的头发会变黑吗?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课文中奶奶和小孙孙一老一少的对话很有趣,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

  1、听课文录音。

  2、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分角色演一演:男生――“我”;女生――奶奶;老师――提示语。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相信每个小朋友以后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棉鞋里的阳光》。

  2、相信你们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加强语感的铺垫,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知识目标:

  ⒈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要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⒈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⒉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二、读中感悟

  ⒈多媒体出示课文并伴有音乐,老师范读,小朋友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⒉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发、半、怎、跟等。

  ⒋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话,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话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⒌多媒体出示我和奶奶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感情。

  ⒍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和老师一起评一评:

  ⑴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⑵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㈠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⒈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⑴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用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⑵指名读这句话。

  ⑶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⑷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⑸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⒉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⑵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㈡演练整篇对话。

  ⑴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⑵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㈢小结:老师边总结,边出示多媒体课件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教后反思:

  1、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并使教学直观化,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2、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掌握方法,通过自主学*,合作学*,培养学生主动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课标中提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正是“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

  二、学*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学生仔细观察“怎”和“兴”的写法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字本上。

  学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⒋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字本上写两遍。

  三、课外延伸

  1、照例子填空:

  奶奶的头发 (雪白雪白)

  地里的小草( )

  满山的枫叶( )

  晴朗的天空( )

  天上的星星( )

  2、实践活动: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帮××做家务》为题练*说一说,重点说做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做的,有什么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1课,齐读课题,读准发这个音。

  2、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能读准课文中的词语吗?出示词语认读,重点读好轻声音节。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段

  过: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我相信小朋友在下面的学*中同样会很认真的。老师要奖励你们,带来一幅图(出示图)图上有谁?这个小孙子在干什么?(一个夏天的夜晚,祖孙二人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陪小孙子做功课。突然间,小孩放下手中的书本,)用手指着奶奶的头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小朋友问了什么?

  2、看一看,你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点击出示词语(黑的和黑黑的,哪个更黑?)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读好这个词,可以说黑黑的头发,(出示黑黑的头发读一读)黑黑的芝麻,黑黑的皮肤;你还会说几个这样的词吗?特别特别红叫什么?红红的什么?特别特别的蓝呢……

  3、奶奶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呢?

  (1)比较雪白的和雪白雪白的有什么不同?雪白像雪一样白,雪白雪白更加白。读好这个词。

  (2)奶奶是雪白雪白的头发(出示这个词读一读),雪白雪白的头发就是一点黑发也没有了。

  4、除了雪白雪白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词吗?(出示词语)

  5、出示题,选一选、读一读。

  6、过: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觉得奇怪吗?我是怎么问的?(好奇)

  7、理解好奇,好奇是什么意思呀?谁来演一演呢?(指名上台表演)

  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奇怪的样子,就叫好奇。

  8、指导朗读:你能学着他的样子好奇地问问吗?

  (1)让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做动作读(这个小朋友一边说一边还做了一个什么手势)

  (4)让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吧,齐读。

  (二)、学*第二段

  过:你这么天真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是怎么回答的'?读读第二段告诉我,画出句子。

  1、 奶奶是怎么回答的?把你划出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师范读,奶奶为什么说这白发有的是你爸爸给的,有的是你给的呢?你听懂了吗?

  3、想一想:你奶奶*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关心你的?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

  生:奶奶每天早上催我起床。

  师:奶奶每天早上催你起床,这也是操心、 生:奶奶每天给我做饭,让她操心了、

  ……

  小结: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们操心才变白的。(点着后半句)难怪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

  4、师:奶奶还操谁的心?

  5、奶奶不仅为我操心,还为谁操心了?

  是的,在你爸爸小的时候,你奶奶也是这样操心的,甚至长大了还要为你爸爸操心,所以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6、师小结:是呀,你们的一举一动,你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的爸爸变白的。但是,奶奶并没有觉得很辛苦,也没有抱怨,因为你们的爸爸长大有出息了,你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奶奶觉得很开心。所以奶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笑着)

  7、指导朗读:你能学着奶奶的样子笑着说说吗?谁来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齐读(师评:这位奶奶真慈爱;还面对笑容呢;听出这位奶奶真疼爱自己子孙;听出了奶奶想逗孙子开心。)

  过:听了奶奶这么说后,我怎么样了?(出示图)

  8、出示句子:引读。这时候我的心里觉得怎样?(难过,不开心)

  9、这时,我在想什么呢?你有没有什么事让奶奶操心了? (同桌说说)

  10、小朋友们真懂事,相信你们都能说到做到,都能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11、过:奶奶看到我现在这么难过,奶奶好心疼啊,连忙安慰,(出示第三句)引读。

  12、指导朗读,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来安慰安慰小孙子吧。(指名读,点评)

  过:听了奶奶的安慰,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决心改正呢!我抬起头,怎么说的?

  13、谁也来学着这样问问奶奶呢?指名读此句。

  (评:听出你的真心;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听出你真是懂事的孩子;真是会关心老人的孩子。)

  14、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5、那你们说奶奶的头发会不会变黑呢?

  16、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了。但是我们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说说)

  18、师:奶奶为你这个孙子感到高兴的,奶奶一定更加喜欢你了,奶奶听了,(出示图、句子)引读: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奶奶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包含在动作里了。奶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抚摸)

  19、抚摸是怎样的摸?(疼爱的摸)做动作,师示范

  20、指导读句子:这时奶奶的心情怎样?(感动、高兴)把你体会到的奶奶的心情,通过读来告诉大家。

  三、分角色朗读

  四、最后再让我们一起回顾奶奶们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奶奶,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是你、每天陪我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是你陪着我出去玩,我走不动时总嚷着要你来背我,我长大了,你的背却弯了;每天你要在厨房忙好几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可我有时竟然还嫌弃你烧的不好吃;一大早起来,你总是会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上学,下午再来接我放学,让我们一起来对奶奶说一声:奶奶,你辛苦了!

  五、作业延伸: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仅奶奶为我们操劳了许多,我们的父母同样也是如此,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们。回家后,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芝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妙词侍句。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2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课文应该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4、师范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复*巩固生字的读音。

  2、教学新偏旁。

  3、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写字。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指、跟难以掌握,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芝累、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三、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名读写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点词句。

  4、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头不说话?

  5、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齐读)

  6、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

  7、指导朗读奶奶第二次说话和“我”的话。

  8、奶奶听了“我”说的话,为什么会笑了?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最后的一句话。

  9、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0、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总结课文。

  五、指导背诵。

  六、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通过学*课文,拉*了学生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了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3、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

  4、课的要认读的生字学生交难掌握。

  5、本课含义较深,学生较难理解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1课,齐读课题,读准发这个音。

  2、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能读准课文中的词语吗?出示词语认读,重点读好轻声音节。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段

  过: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我相信小朋友在下面的学*中同样会很认真的。老师要奖励你们,带来一幅图(出示图)图上有谁?这个小孙子在干什么?(一个夏天的夜晚,祖孙二人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陪小孙子做功课。突然间,小孩放下手中的书本,)用手指着奶奶的头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小朋友问了什么?

  2、看一看,你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点击出示词语(黑的和黑黑的,哪个更黑?)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读好这个词,可以说黑黑的头发,(出示黑黑的头发读一读)黑黑的芝麻,黑黑的皮肤;你还会说几个这样的词吗?特别特别红叫什么?红红的什么?特别特别的蓝呢……

  3、奶奶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呢?

  (1)比较雪白的和雪白雪白的有什么不同?雪白像雪一样白,雪白雪白更加白。读好这个词。

  (2)奶奶是雪白雪白的头发(出示这个词读一读),雪白雪白的头发就是一点黑发也没有了。

  4、除了雪白雪白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词吗?(出示词语)

  5、出示题,选一选、读一读。

  6、过: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觉得奇怪吗?我是怎么问的?(好奇)

  7、理解好奇,好奇是什么意思呀?谁来演一演呢?(指名上台表演)

  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奇怪的样子,就叫好奇。

  8、指导朗读:你能学着他的样子好奇地问问吗?

  (1)让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做动作读(这个小朋友一边说一边还做了一个什么手势)

  (4)让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吧,齐读。

  (二)、学*第二段

  过:你这么天真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是怎么回答的?读读第二段告诉我,画出句子。

  1、 奶奶是怎么回答的?把你划出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师范读,奶奶为什么说这白发有的是你爸爸给的,有的是你给的呢?你听懂了吗?

  3、想一想:你奶奶*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关心你的?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

  生:奶奶每天早上催我起床。

  师:奶奶每天早上催你起床,这也是操心、 生:奶奶每天给我做饭,让她操心了、

  ……

  小结: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们操心才变白的。(点着后半句)难怪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

  4、师:奶奶还操谁的心?

  5、奶奶不仅为我操心,还为谁操心了?

  是的,在你爸爸小的时候,你奶奶也是这样操心的,甚至长大了还要为你爸爸操心,所以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6、师小结:是呀,你们的一举一动,你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的爸爸变白的。但是,奶奶并没有觉得很辛苦,也没有抱怨,因为你们的爸爸长大有出息了,你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奶奶觉得很开心。所以奶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笑着)

  7、指导朗读:你能学着奶奶的样子笑着说说吗?谁来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齐读(师评:这位奶奶真慈爱;还面对笑容呢;听出这位奶奶真疼爱自己子孙;听出了奶奶想逗孙子开心。)

  过:听了奶奶这么说后,我怎么样了?(出示图)

  8、出示句子:引读。这时候我的心里觉得怎样?(难过,不开心)

  9、这时,我在想什么呢?你有没有什么事让奶奶操心了? (同桌说说)

  10、小朋友们真懂事,相信你们都能说到做到,都能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11、过:奶奶看到我现在这么难过,奶奶好心疼啊,连忙安慰,(出示第三句)引读。

  12、指导朗读,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来安慰安慰小孙子吧。(指名读,点评)

  过:听了奶奶的安慰,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决心改正呢!我抬起头,怎么说的?

  13、谁也来学着这样问问奶奶呢?指名读此句。

  (评:听出你的真心;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听出你真是懂事的孩子;真是会关心老人的孩子。)

  14、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5、那你们说奶奶的头发会不会变黑呢?

  16、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了。但是我们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说说)

  18、师:奶奶为你这个孙子感到高兴的,奶奶一定更加喜欢你了,奶奶听了,(出示图、句子)引读: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奶奶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包含在动作里了。奶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抚摸)

  19、抚摸是怎样的摸?(疼爱的摸)做动作,师示范

  20、指导读句子:这时奶奶的心情怎样?(感动、高兴)把你体会到的奶奶的心情,通过读来告诉大家。

  三、分角色朗读

  四、最后再让我们一起回顾奶奶们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奶奶,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是你、每天陪我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是你陪着我出去玩,我走不动时总嚷着要你来背我,我长大了,你的背却弯了;每天你要在厨房忙好几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可我有时竟然还嫌弃你烧的不好吃;一大早起来,你总是会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上学,下午再来接我放学,让我们一起来对奶奶说一声:奶奶,你辛苦了!

  五、作业延伸: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仅奶奶为我们操劳了许多,我们的父母同样也是如此,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们。回家后,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一、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会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课前准备:

  以前,奶奶为爸爸操过什么心?现在,奶奶又为我操什么心?”课前就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向爸爸了解奶奶为爸爸操心的生动事例,向奶奶了解她对孙子有什么殷切期望。

  五、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六、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言,并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理清前因后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由己及人,发散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奶奶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满头白发的奶奶)让我们跟奶奶打个招呼吧!(奶奶好!)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11课《奶奶的白发》,齐读课题。你发现题目中的一个多音字了吗?指导“发”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课文到底写了奶奶的白发的什么呢?快读读课文吧!要看准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评议。

  (三)学*课文

  1、一个夏天的傍晚,祖孙二人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陪小孙子做功课。突然间,小孙子放下手中的书本,用手指着奶奶的头发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打开课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2、过渡:小孙子指着奶奶的头说什么呀?指名读,再读。

  (1)我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出示:黑黑的)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那奶奶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呢?(出示:雪白雪白的)

  那雪白雪白的是什么样的呢?(像雪一样白,一根黑发都找不到。)这个词应该怎么读?

  (3)照样子填一填

  例: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

  天上的太阳( )的。

  地上的小草( )的。

  树上的桃花( )的。

  (4)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是怎样问的?(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

  好奇?你有什么词意思跟它相*吗?(奇怪)

  (5)我跟奶奶的头发差别这样大,难怪我会好奇。现在你们每个同学都是这院子中的小朋友,你能好奇地来问一问这满头白发的奶奶吗?(练读、指名读)加上动作试着来问一问。

  3、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 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自由朗读第二段。

  (1)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我,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出示: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板书: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一半是你给的 学*生字“半”和“给”,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组词

  (2)奶奶的这句话你听懂了吗?我不明白,谁明白了?

  (3)联系生活,说说*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你们,为你们做了哪些事,为你们操心的?生讨论。

  (4)出示一组奶奶为儿孙操劳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5)师:每天,奶奶都是这样的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奶奶的头发白了,全白了,雪白雪白了,爸爸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奶奶就是像照顾我一样关心和照顾他的,所以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4、虽然奶奶为儿孙这么操心,头发都变白了,奶奶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生气呢?(没有)。那个词告诉我们的?xx笑着。说明奶奶是的怎么对孙子的?谁能把奶奶对孙子的疼爱读出来(指名3—4人读)

  5、我们明白了奶奶这句话的意思,课文中的小孙子也听明白奶奶的话了。他听着奶奶说的话,看着奶奶的笑,却难过地低下了头,没有吭声。

  6、你知道这个时候小孙子在想什么吗?(生交流)

  7、是呀,我很难过,很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奶奶看见我不开心了,一直低着头不吭声,心疼了,连忙安慰小孙孙说?

  (出示课件)她说“怎么啦,……玩呢”奶奶见小孙子不开心了,有些过意不去,要哄小孙子开心呢,你能来读读看吗?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再来安慰小孙孙?指导读。

  8、(出示课件)听了奶奶的话,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9、师问: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

  虽然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奶奶的什么啊?(关心和爱)虽然不会变黑了,却是我的一种很美好的愿望,表达了我对奶奶的爱。带着我对奶奶的爱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有个小朋友也要对奶奶说说她的心里话。(播放音乐《懂你》,伴随画面想起孩子的声音:奶奶,还记得吗?小时侯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是你每天陪我出去玩,呼吸新鲜空气;我走不动时总要你来背我。我长大了,你的背却弯了。每天你都要送我上学,下午接我回家。奶奶,你辛苦了!奶奶,我爱您!)

  10、听了我说的话,(课件出示)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奶奶为什么笑了?(孙子乖巧懂事,奶奶感到欣慰、开心)

  因为我变得懂事了,知道关爱奶奶了,所以奶奶——(引)齐读

  11、文中的奶奶是那么慈爱善良,文中的我是那么可爱懂事,现在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演奶奶,一个演我,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指名读——齐读)

  12、嗯,奶奶的白发不会变黑,但我会在奶奶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从此以后,我是怎么做的呢?

  (四)扩展活动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牢牢记住:(课件出示:孝敬老人,中华美德。)齐读。

  一、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会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课前准备:

  以前,奶奶为爸爸操过什么心?现在,奶奶又为我操什么心?”课前就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向爸爸了解奶奶为爸爸操心的生动事例,向奶奶了解她对孙子有什么殷切期望。

  五、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六、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言,并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理清前因后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由己及人,发散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奶奶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满头白发的奶奶)让我们跟奶奶打个招呼吧!(奶奶好!)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11课《奶奶的白发》,齐读课题。你发现题目中的一个多音字了吗?指导“发”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课文到底写了奶奶的白发的什么呢?快读读课文吧!要看准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评议。

  (三)学*课文

  1、一个夏天的傍晚,祖孙二人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陪小孙子做功课。突然间,小孙子放下手中的书本,用手指着奶奶的头发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打开课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2.过渡:小孙子指着奶奶的头说什么呀?指名读,再读。

  (1)我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出示:黑黑的)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那奶奶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呢?(出示:雪白雪白的)

  那雪白雪白的是什么样的呢?(像雪一样白,一根黑发都找不到。)这个词应该怎么读?(3)照样子填一填

  例: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

  天上的太阳( )的。

  地上的小草( )的。

  树上的桃花( )的。(4)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是怎样问的?(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

  好奇?你有什么词意思跟它相*吗?(奇怪)

  (5)我跟奶奶的头发差别这样大,难怪我会好奇。现在你们每个同学都是这院子中的小朋友,你能好奇地来问一问这满头白发的奶奶吗?(练读、指名读)加上动作试着来问一问。

  3、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 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自由朗读第二段。

  (1)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我,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出示: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板书: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一半是你给的` 学*生字“半”和“给”,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组词

  (2)奶奶的这句话你听懂了吗?我不明白,谁明白了?

  (3)联系生活,说说*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你们,为你们做了哪些事,为你们操心的?生讨论。

  (4)出示一组奶奶为儿孙操劳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5)师:每天,奶奶都是这样的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奶奶的头发白了,全白了,雪白雪白了,爸爸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奶奶就是像照顾我一样关心和照顾他的,所以奶奶说____“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4、虽然奶奶为儿孙这么操心,头发都变白了,奶奶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生气呢?(没有)。那个词告诉我们的?~~笑着。说明奶奶是的怎么对孙子的?谁能把奶奶对孙子的疼爱读出来(指名3—4人读)

  5、我们明白了奶奶这句话的意思,课文中的小孙子也听明白奶奶的话了。他听着奶奶说的话,看着奶奶的笑,却难过地低下了头,没有吭声。

  6、你知道这个时候小孙子在想什么吗?(生交流)

  7、是呀,我很难过,很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奶奶看见我不开心了,一直低着头不吭声,心疼了,连忙安慰小孙孙说?

  (出示课件)她说“怎么啦,……玩呢”奶奶见小孙子不开心了,有些过意不去,要哄小孙子开心呢,你能来读读看吗?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再来安慰小孙孙?指导读。

  8、(出示课件)听了奶奶的话,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9、师问: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

  虽然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奶奶的什么啊?(关心和爱)虽然不会变黑了,却是我的一种很美好的愿望,表达了我对奶奶的爱。带着我对奶奶的爱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有个小朋友也要对奶奶说说她的心里话。(播放音乐《懂你》,伴随画面想起孩子的声音:奶奶,还记得吗?小时侯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是你每天陪我出去玩,呼吸新鲜空气;我走不动时总要你来背我。我长大了,你的背却弯了。每天你都要送我上学,下午接我回家。奶奶,你辛苦了!奶奶,我爱您!)

  10、听了我说的话,(课件出示)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奶奶为什么笑了?(孙子乖巧懂事,奶奶感到欣慰、开心)

  因为我变得懂事了,知道关爱奶奶了,所以奶奶——(引)齐读

  11、文中的奶奶是那么慈爱善良,文中的我是那么可爱懂事,现在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演奶奶,一个演我,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指名读——齐读)

  12、嗯,奶奶的白发不会变黑,但我会在奶奶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从此以后,我是怎么做的呢?

  (四)扩展活动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课题

  《奶奶的白发》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

  匡 燕

  日期

  4.15

  教学标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言,并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理清前因后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由己及人,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要点

  预期达成目标

  一、揭题、复*词语:

  1、板书课题:奶奶的白发。指导读好课题。

  2、读词语:

  指着 笑着 抬起 头发

  爸爸 为什么 怎么啦 傻孩子

  二、精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

  1、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我向奶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奶奶的白发》 教学设计

  2、 过渡:小孙孙指着奶奶的头说什么呀?

  (1)我的头发黑黑的就是特别特别怎么样?(出示:黑黑的)

  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哪特别特别红叫什么呀?特别特别绿呢?特别特别亮呢?

  那奶奶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呢?(出示:雪白雪白的)

  填空:春天的小草( )

  满山的枫叶( )

  晴朗的天空( )

  (2)指导朗读。

  (3)课文中的我是怎样问的?(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

  ▲好奇?你有什么词意思跟它相*吗?(感到奇怪)

  (4)我跟奶奶的头发差别这样大,难怪我会好奇。现在你们每个同学都是这院子中的小朋友,你能好奇地来问一问这满头白发的奶奶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孙孙这么天真好奇的疑问,奶奶怎么回答的?

  1、奶奶指着自己的白发说——

  出示重点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板书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一半是你给的

  ▲指导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学生自评。(表情:笑着说)大家学着老奶奶说话的样子试着说说看。

  2、 当我听了奶奶的话后,我怎样啦?(教师示范)

  你们也学着演一演,也来体会体会小作者的心情。

  ▲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没有说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使你想起了什么事?

  3、奶奶为了我和爸爸,操碎了心,头发变白了。这里的“一半…一半…”你理解了吗?换词?

  4、填空:奶奶您真 !我 。

  5、师小结:知道了奶奶的头发都是为你和爸爸操心变白的,文中的小孙孙可难受了,低下了头,你呢?让女生做奶奶,男生做我,读读演演。

  6、过渡:奶奶看见心爱的小孙孙心里不好受,好心疼呀,连忙安慰小孙孙说?

  ▲哪位小朋友来当奶奶,安慰小孙孙?(指名读,学生自评。)

  7、过渡:见奶奶又为我操心了,我不禁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

  ▲各位小孙孙们,自己对奶奶说吧。(练说、指名说、学生评价。)

  8、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那个小朋友,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想为了不让奶奶操心,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指名说。)

  9、过渡:奶奶听了,有什么反应?(抚摸、笑)

  ▲奶奶并没有回答我白发能不能变黑,只是笑了,那她的头发会变黑吗?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课文中奶奶和小孙孙一老一少的对话很有趣,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

  1、听课文录音。

  2、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分角色演一演:男生——“我”;女生——奶奶;老师——提示语。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相信每个小朋友以后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棉鞋里的阳光》。

  2、相信你们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加强语感的铺垫,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会读本课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

  一、激情导课: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指名回答:奶奶、“我”,)他们在一起谈论什么?(奶奶的白发)

  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奶奶的白发》

  预期效果:只要大家积极动脑,乐于倾听,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民主导学:复*字词

  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任务一

  任务呈现: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自主学*: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内容。

  展示交流:

  (一)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写到了奶奶的白发,请轻轻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1、生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汇报:雪白雪白(板书)

  (1)指名读词,相机 评价。

  (2)指 导读词:读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像什么一样的白色?

  你能读出来吗?通过 评价激励朗读,体悟词意:很白很白,全白了。

  3、师:奶奶的头发真白呀!那文中“我”的头发呢?

  (1)指名汇报,相机出示:黑黑的。

  (2)通过 评价,指 导读出黑得发亮的感觉。

  4、引读:“我”的头发――

  奶奶的头发――

  (1)师:这一比呀,我们发现祖孙俩头发的差别真是太大了!难怪文中的“我”觉得很奇怪,想不明白,却又很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好奇”。(课件显示变色字体)

  (2)有什么让你也觉得好奇的事吗?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师相机引导。

  (3)对这些充满好奇的事儿,我们该怎么办?(交流, 小结:不懂就问、仔细观察、看书、上 网查资料……)

  (4)文中的小孙孙“我”跟你们一样,对不明白的事儿充满了好奇,谁来学着小孙孙好奇地问一问?(指名读,适时 评价,相机指导加上表情、动作等。)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奶奶是怎么说的?

  1、师范读: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一半……。”

  2、听了奶奶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一半……一半……

  3、创设情境:(音乐起)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时候,奶奶的头发也是黑黑的。后来,爸爸出生了,奶奶一天天把爸爸抚养长大,煮饭、洗衣、上班、干活,还要操心爸爸的身体和学*、工作和家庭。渐渐地,奶奶的头上有了白发。后来,我又出生了,奶奶又在忙些什么呢?(指名说,适时 评价:奶奶真辛苦)

  4、一天天、一年年,奶奶的头发越来越白,最后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怪不得奶奶会说:这白发,一半……,一半……。(引读)

  5、奶奶真了不起,为了两代人的成长操了这么多心,忙白了头发,真辛苦!可奶奶的心里难过吗?(不难过)你能从那个词里读出来?

  (指名回答:笑着说)就请你笑着读一读吧。(再指名读, 评价)

  6、虽是辛苦的,却是快乐的,奶奶对爸爸和我的爱是无私的,这恩情比海还要深,比山还要高,这就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齐读)

  7、听了奶奶的话,我――,没有――。(引读)

  此时,我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可能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说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