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

首页 / 文库 / |

  读《散步》有感 1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怨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禁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咦,这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受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漫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蜗牛已经爬出了很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我,它带着我,自信地向下一个驿站出发了。

  看罢沉思,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又何尝不是那个牵蜗牛的人,常常因为要求学困生进步急于求成而感到筋疲力尽,也会因为恨某个德困生炼不成钢而心灰意冷。再仔细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沿途有风景、有惊喜、有感动。

  航是一个白白胖胖、高高壮壮的男孩。他单纯得可笑,会让你觉得是那要种不屑一顾甚至可笑的幼稚。或许因为这种单纯,学*起来,他总是单一的思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揉捏合一、融会贯通,而且学过就忘了。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里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怎样去解答,一点一点地回忆、捋顺、巩固,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了自信,他也有了信心。我连忙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里就这样辅导他。开始几个星期,航在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家长就找到我说,他们没有那份耐性了,每次下来都是气呼呼的,结果孩子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了,真是要急死人,还是麻烦老师帮忙辅导,说航听老师的。听到这儿,面对家长,真是又气又恨。这不是刚给孩子建立的信心泼凉水吗?如果我也那样,岂不是直接将孩子打回原形。看到航的单纯可爱,我实在不忍心扔掉手中的绳子放弃他。没办法,我只好在班上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帮助他,帮他一点一点地进步。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能体会到家长们是爱他们的,可是面对孩子的不足时,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拉着他、陪伴他呢?我想对家长说:如果爱,别放弃!因为爱,请坚持!

  “你们班上如果没有他,我们上课就轻松多了。”每每和科任老师谈及班级时,总是因为他而头疼。森,是一位灵思善变、成熟而叛逆的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爸爸常年不在家,只好把他托在保育院,后来家里有添了一个弟弟。他的生母怕他吃亏,常常教他一些怎么欺负弟弟的法子,经常惹后妈生气。就这样时间久了,和后妈的关系也很僵,同时也形成了处处和他人作对的叛逆的性格。因此,在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也会用一种对立的情绪去处理关系,经常有同学告他的状,就连科任老师也会为他头疼。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怕了,我怕学生来告状,更怕听到“森”的名字。放弃吧,他还是一颗小树苗,只会让他这些坏*惯滋生蔓延、有恃无恐,这样既会影响他一生,还会影响班级的纪律;管吧,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即使得到的关爱也都是极端的爱。刚开始,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他的座位调到讲桌边,以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也好盯着他。没想到本来心里就孤僻的他,认为是我有意识地要孤立他,他更加放肆地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我发觉自己在处理上确实太过简单,还得让他回到同学们中间。可是应该把他放在哪儿?又有哪些同学愿意呢?于是我找来班上品学兼优,而且在同学中信服力较强的.瑞和捷,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帮助他,并和他交朋友,同时,又和森耐心交谈,找他身上的优点鼓励他,给他讲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可以自己挑选座位,如果违规了,自己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就这样,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

  有时,是我找他谈话,更多的是他主动找我讲一讲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我及时帮他分析,帮他改正。并且放假后,利用QQ和他聊天,给他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他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后来,虽然他仍然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但我们却成了朋友,他敞开心扉给我讲在家里的苦闷、保育院的孤单,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理解了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下楼把脚崴了,他是第一个过来用稚嫩而又坚强的小胳膊,一路搀扶,送我上车,当他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老师,你要小心哦!”我看到了一颗热情善良的心。那年教师节,他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办公室,笑容是那样灿烂、真诚!以前的调皮捣乱,其实真的不怪他!森,本性善良,我们只要紧紧地拉住他,耐心地引导他,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收获的是同一种感受——因为爱,请坚持!

  想起一位伟大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粒花季稍晚的种子,他迟早会绽放的。是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花季不一样,或早或晚,他都会光彩夺目地绽放。让我们用耐心、爱心、智慧和包容,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散布,慢慢地成长吧!

  读《散步》有感 2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老师叫我们先读课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动。本来散步是一件很*常的事,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通过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没有亲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谐的气氛,这样,当我们在竞争的压力包围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解脱。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读《散步》有感 3

  认真地读了女儿的.课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里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过因为走大路还是小路而发生分歧并得以解决的一件小事情,以朴实真挚的语言写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生命痕迹,世间万物正是在如此的新旧更迭中延续下去,包括人类。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则养育着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长,教导她**。虽然都说学校承担着孩子教育的举足轻重的任务,但是作为父亲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因我懂得,无论她在学校的学*成绩优秀与否,关于做人,对她影响最大的却一定是她的父母,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所给予她的一切必将会在有一天,由她再给予我的孙子,世代相传。那么,要给予她什么,是我现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让我体会到了他的孝顺;而母亲最终依从了孙子走小路,又让我看到了奶奶的慈爱。这一切,都让我真切地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记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发,我对女儿讲过这样的一番话:“爸爸一开始是抱着你走,再是扶着你走,慢慢地牵着你走,而后是陪着你走。总有一天,爸爸走不动了,就只能站住了看着你走了。”女儿听得哭了,而我在说话间同时想到的还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爷爷奶奶。孩提时,我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中要风得风;长大后,父亲给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早早学*了以“孝”为中国人的立身之本。这也是我的父亲一直身体力行并教导我将此传承给我的孩子们的。

  在意喻着人生的那条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着……困难的地段,是正值壮年的“我”承载了孝顺父母与引导儿女的双重责任“慢慢地,稳稳地”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的,亲情,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感谢生命,让我拥有我的亲人们,是你们让我的世界如此完整。无论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难,我都感到温馨,因为这一路上有我的亲人!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对于同时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的我来说,我所终此一生都努力学*的是怎样更好地以爱的方式认真地把生命和亲情一代代地延续、传承下去。

  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谛,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给予孩子们的。

  读《散步》有感 4

  儿子放学一进家门,就把语文书递上:妈妈你的作业阅读了《散步》并写出读后感。

  我认真的阅读。文中描写了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小事情,语言朴实真挚,可是我读后心里是沉甸甸的。

  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呵呵,到处都是生命的痕迹。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温馨,恬静。人到我们这个年纪,已经说是人到中年了,父母健康,孩子活拨茁壮成长,这就是福气。

  作者不是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些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爱就是幸福,爱是模范,爱是责任,爱需要传递。简简单单的文字就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就这样从一代传到下一代。我不语,深深感受作者在文字里的心意。

  我的父母把我扶养**,我来养育我的孩子,教育他成长**,把爱的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我就是他的模范。我父母,我孩子,我,我爱人,想到他们心中会泛起一阵阵柔情来消融初读此文的沉重。我们大家在一起,手牵手,肩并肩,只要我们在一起,生活就是美好的,生命就是完幸福的。我的世界就是完整的。

  感谢生命,让我和我的亲人在一起,携手并肩传递爱。

  读《散步》有感 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怨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禁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咦,这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受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漫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蜗牛已经爬出了很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我,它带着我,自信地向下一个驿站出发了。

  看罢沉思,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又何尝不是那个牵蜗牛的人,常常因为要求学困生进步急于求成而感到筋疲力尽,也会因为恨某个德困生炼不成钢而心灰意冷。再仔细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沿途有风景、有惊喜、有感动。

  航是一个白白胖胖、高高壮壮的男孩。他单纯得可笑,会让你觉得是那要种不屑一顾甚至可笑的幼稚。或许因为这种单纯,学*起来,他总是单一的思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揉捏合一、融会贯通,而且学过就忘了。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里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怎样去解答,一点一点地回忆、捋顺、巩固,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了自信,他也有了信心。我连忙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里就这样辅导他。开始几个星期,航在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家长就找到我说,他们没有那份耐性了,每次下来都是气呼呼的,结果孩子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了,真是要急死人,还是麻烦老师帮忙辅导,说航听老师的。听到这儿,面对家长,真是又气又恨。这不是刚给孩子建立的信心泼凉水吗?如果我也那样,岂不是直接将孩子打回原形。看到航的单纯可爱,我实在不忍心扔掉手中的绳子放弃他。没办法,我只好在班上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帮助他,帮他一点一点地进步。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能体会到家长们是爱他们的,可是面对孩子的不足时,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拉着他、陪伴他呢?我想对家长说:如果爱,别放弃!因为爱,请坚持!

  “你们班上如果没有他,我们上课就轻松多了。”每每和科任老师谈及班级时,总是因为他而头疼。森,是一位灵思善变、成熟而叛逆的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爸爸常年不在家,只好把他托在保育院,后来家里有添了一个弟弟。他的生母怕他吃亏,常常教他一些怎么欺负弟弟的法子,经常惹后妈生气。就这样时间久了,和后妈的关系也很僵,同时也形成了处处和他人作对的叛逆的性格。因此,在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也会用一种对立的情绪去处理关系,经常有同学告他的状,就连科任老师也会为他头疼。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怕了,我怕学生来告状,更怕听到“森”的名字。放弃吧,他还是一颗小树苗,只会让他这些坏*惯滋生蔓延、有恃无恐,这样既会影响他一生,还会影响班级的纪律;管吧,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即使得到的关爱也都是极端的爱。刚开始,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他的座位调到讲桌边,以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也好盯着他。没想到本来心里就孤僻的他,认为是我有意识地要孤立他,他更加放肆地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我发觉自己在处理上确实太过简单,还得让他回到同学们中间。可是应该把他放在哪儿?又有哪些同学愿意呢?于是我找来班上品学兼优,而且在同学中信服力较强的瑞和捷,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帮助他,并和他交朋友,同时,又和森耐心交谈,找他身上的优点鼓励他,给他讲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可以自己挑选座位,如果违规了,自己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就这样,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

  有时,是我找他谈话,更多的是他主动找我讲一讲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我及时帮他分析,帮他改正。并且放假后,利用QQ和他聊天,给他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他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后来,虽然他仍然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但我们却成了朋友,他敞开心扉给我讲在家里的苦闷、保育院的孤单,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理解了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下楼把脚崴了,他是第一个过来用稚嫩而又坚强的小胳膊,一路搀扶,送我上车,当他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老师,你要小心哦!”我看到了一颗热情善良的心。那年教师节,他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办公室,笑容是那样灿烂、真诚!以前的调皮捣乱,其实真的不怪他!森,本性善良,我们只要紧紧地拉住他,耐心地引导他,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收获的是同一种感受――因为爱,请坚持!

  想起一位伟大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粒花季稍晚的种子,他迟早会绽放的。是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花季不一样,或早或晚,他都会光彩夺目地绽放。让我们用耐心、爱心、智慧和包容,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散布,慢慢地成长吧!

  读《散步》有感 6

  早上,看到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读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是我也喜欢的一种方式,于是我去找这本书。

  找到以后,发现这更像一首小诗,有些老师把这篇文章做成了绘本的形式,配上了一些优美的图片,读起来则有另一种味道。从诗化阅读和图化阅读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形式对内容的影响。图文化阅读是阅读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从传统媒体的改变,从微信、微博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电脑、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中推测到。我们的语文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这首小诗让我想起了《失落的一角》,让我想起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放眼现在国内的小语教学研究,各种新的研究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么多新的'研究学派,有的老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老师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全局上看则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派繁荣兴盛的样子。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做?一要兼听则明,二要有所坚持。怀着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研究,在了解基础之上,去研究这种新的研究价值在哪,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千万不要用新的研究推翻旧的研究,对于个体来说,你的每一次学*都是一种积累。去看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他们的上课风格各有不同,不管哪一种风格,都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像是领略精神盛宴一样,在他们的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们的老师啊,不要因为过多的研究而丢失了那份*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你面前就像蜗牛一样,你自己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教师,促进教师的发展。

  读《散步》有感 7

  早上,看到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读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是我也喜欢的一种方式,于是我去找这本书。

  找到以后,发现这更像一首小诗,有些老师把这篇文章做成了绘本的形式,配上了一些优美的图片,读起来则有另一种味道。从诗化阅读和图化阅读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形式对内容的影响。图文化阅读是阅读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从传统媒体的改变,从微信、微博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电脑、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中推测到。我们的语文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这首小诗让我想起了《失落的一角》,让我想起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放眼现在国内的小语教学研究,各种新的研究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么多新的研究学派,有的老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老师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全局上看则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派繁荣兴盛的样子。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做?一要兼听则明,二要有所坚持。怀着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研究,在了解基础之上,去研究这种新的研究价值在哪,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千万不要用新的研究推翻旧的研究,对于个体来说,你的每一次学*都是一种积累。去看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他们的上课风格各有不同,不管哪一种风格,都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像是领略精神盛宴一样,在他们的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整理]

  我们的老师啊,不要因为过多的研究而丢失了那份*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你面前就像蜗牛一样,你自己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教师,促进教师的发展。

  读《散步》有感 8

  今年,我读了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动人故事。

  “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做远一点就觉得累,所以“我”提议一家人到田野里散步。“母亲”也同意了。初春的田野很美,一切都是新的,可爱的。“我们”一家人正是在这样的田野里悠闲地散步,感受着初春田野浓郁的生命气息。正走着,“儿子”突然叫了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顺好走的大路,而“儿子”要走觉得好玩的小路。“我”犹豫了,但最终“我”选择了走大路,因为“我”觉得陪同“儿子”的时日还很长。但“母亲”摸了“孙子”的头说,走小路,过不去的地方,“我”背她。于是,“我们”又沿着小路走去,到了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们都走得稳稳的,仿佛“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觉得很有味道,感觉文章就像一杯蜜水,水中那勺蜜就是亲情,如果不是有亲情勺蜜来给文章调味,那么整篇文章就会如同一杯白开水般*淡无味,甚至苦涩。文中的亲情很普通,但是感人;虽然简单,但是强烈。它告诉我们“金钱诚可贵,地位价更高,若为亲情故,两者皆可抛!”同时,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和谐的家庭,应该既尊老,又爱幼。

  亲情像金子,却比金子宝贵;亲情像钻石,却比钻石更夺目。愿世界处处有亲情,处处充满爱!

  读《散步》有感 9

  上帝交给逗乐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逗乐一会儿催促它,一会儿吓唬它,一会儿责备它,可这些都不管用。蜗牛还是一如既往,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逗乐,仿佛在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

  逗乐是又气又急,对着蜗牛用力扯,用手拉,用脚踢,这样一来蜗牛受伤了,就爬得越来越慢了。逗乐就想,这蜗牛爬得这么慢,连上帝都不管,那我也不管算了。于是他就让蜗牛走在自己前面慢慢爬,自己则在后面慢慢跟着生闷气。

  就在这个时候,逗乐突然闻到了一股花香,咦,这是哪里呀?哦,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他听见了鸟儿清脆的叽喳,虫子欢快的鸣叫,感到了微风拂面而来的阵阵凉爽。后来啊,逗乐静下心来,他还看到了满天的.星星多亮丽。

  逗乐这时才体会到上帝的用意何在:“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这是我跟我逗乐兄弟讲的众多睡前故事的其中一则,代入第一人称,他们都很喜欢。故事的原文是出自台湾大学张文亮博士的一篇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原文是这样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首散文诗不长,故事很简单,却意味深长。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成长过程,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我们会发现,其实更多的不是父母成就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父母。比如在日常工作、生活方面,我们是否目的性太强,情绪太急躁,总是急于求成,不问过程,只求结果。其实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结果,如果我们不去好好享受过程而是直奔结果,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读读这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总感觉有股温柔的力量,可以让内心的浮躁慢慢*和下来。偶尔和蜗牛一起散散步,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许多就在身边眼前而没有注意到的美丽。

  读《散步》有感 10

  《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读《散步》有感 11

  读完《散步》后,我觉得这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文章,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让人充满了无限遐想与回味。“爸爸背着母亲,妈妈背着儿子,两个人都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这句话十分有画面感,这幅关于家庭温馨的美好画面是我对文章印象最深的一幅图,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这篇文章中,有一个令主人公两难的场面,面对自己最慈爱的母亲要走大路,而自己最疼爱的孩子想走小路,可以说是肩负着重大的抉择,最后母亲放弃自己的选择听从孙子走小路,看似*常小事,却是尊老爱幼美德的体现,也表现出他们一家互相关怀,奶奶的选择是表达的是对孙子的爱,父亲背着母亲,妈妈背着儿子更是体现了爱的传承和责任。

  当然,作为作者的儿子或许还体会不到这种爱,但是终究他会明白这种大爱无私美德,对比作者对母亲的孝顺,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又何尝不像文中作者的儿子呢?处处只为自己着想,父母为了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家还要操持家务,而我却连端上一杯水都做不到,这让我和作者比起来自愧不如。*时,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帮助家里做事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日子,有时还会发点小脾气,现在想想挺惭愧的。我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如今,我长大了,他们身体却越来越差,可我还没有为他们做过多少事情,爷爷奶奶每天像宝贝一样疼爱我,我是多么幸福!我也应该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人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无私的,父母的爱与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我们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而父母也慢慢老了,如今,我要主动承担起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义务和责任,去报答这份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

  读《散步》有感 12

  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日记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他,我扯他,我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呀,为什么?”你不是在折磨我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怎么闻到的花香,原来路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是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让我拥有身边美好的世界。

  读《散步》有感 13

  散步是一篇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四处走走转转的一篇美文。

  当我读到儿子背起母亲,妈妈背起儿子时。眼前蓦然出现一副图画。这是一副尊老爱幼的动人画面。儿子像挺拔的青松,背着满脸皱纹的母亲,步履坚定,走在最前面,母亲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妈妈像一颗柔美的月亮,时时刻刻呵护着年幼的儿子,默默地、默默地给儿子讲述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像脚下的路,崎岖不*,但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

  当我读到走在交叉路口时,对于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时,儿子的意见是小辈服从长辈,到大路玩耍,而作为长辈的奶奶,从慈祥的眼神中,带着些许关爱,好像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趁着腿脚麻利,趁着阳光明媚,我们走很长很长的路,感受绿草带给我们的清新,感受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拥抱大自然。

  这就是我读散步的感想。

  读《散步》有感 14

  祖孙三代在风景如画的秋色里悠闲漫步,作者的母亲说要走*坦顺畅的大路,而作者的儿子却喜欢趣味十足的羊肠小路,作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难以抉择,不过想想稚嫩的孩子还小,所以陪伴他的时间还有很久很久,而母亲已经是年迈体弱的耄耋老人了,所以作者还是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好让老人家可以在**稳稳的大道上欣赏沿途的美景。

  这就是《散步》所描绘的一个温馨场景,而就是在这个稀松*常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一家人和和睦睦、互相体谅、和和美美的真挚情感很是让人感动,尤其是作者那孝顺体谅的良好美德更是让人觉得启示多多、反思多多。

  学完这篇感动人心的散文后我心中也很感慨,我想做人一定要有担当、有责任,就像文中的作者一样,身为人子他对母亲充满了关怀、敬重、体谅、孝顺之情,身为人父他也承担了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启示孩子、关爱孩子、陪伴孩子的重担,身为人夫他更是尽到了分担家庭重任,维护家庭和睦的本心和本分,所以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再者,人生其实就是一条漫长的征程,在这条风雨兼程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分岔路口,而一旦出现了需要做抉择的场景,那我们就必须仔细的考虑、认真的思考,不然一旦走错了路那就会有无尽的后悔和遗憾。而相对的,只要我们可以做出最明智、最正确、最合理、最合情的选择,那么前路就会变得坦坦荡荡、**顺顺不说,偶尔我们还会看到彩虹漫天、鲜花遍布的美丽风景。

  总之,生而为人就要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付出心血,学会关爱感恩,更要学会为人处世,只有真正做到了会办事,会做人之后,我们才会体会到最真挚的幸福和最诚挚的感动。

  读《散步》有感 15

  散步这本书我是在放暑假的时候阅读的,文章中所描写的只是很*常的生活却体现出亲情。当第一读完散步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淡,当再次品味文章内容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场景。看到了他们欢乐的模样即使在遇到分岔路问题的时候,依然可以祥和的去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

  文章中的父亲觉得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眼前一位是养育自己成长的母亲,而另外一位则是自己血浓于水的孩子。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最终父亲决定听从母亲的选择委屈孩子,父亲认为自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但是祖母摸着孙子的脑袋居然说走小路吧。

  那里有美丽的油菜花还有整齐的桑树,转头对父亲说如果前方有过不去的路就背我吧。就从这么一段话我就可以体会到祖母的慈祥。为了保证孙子的需求居然不顾自己体情况是否允许。因此我也想到了唐代着名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和文中描述的一般,总是会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想尽办法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可以说自己毕生的经历全部都花在孩子的身上。因此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可以尽孝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面对长辈无私的奉献难道我们不该做什么吗?

  读《散步》有感 16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凡的现实生活——散步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赞扬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美满和谐的真挚情感。

  全文字数不多,共分八个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然后点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亲“身体不好”。一个“熬”字,以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为线索,叙写了散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写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间万物,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寓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自然规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义。

  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朴实的.话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时的乐趣,在抉择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反映了作者从尊老爱幼的观点出发,注重现实,“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并且“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于是作者产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作者的家庭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综观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负双重责任,同时又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双重矛盾。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历史现实,老人爱护子女,也是爱护未来前途。敬重老人与爱护子女、孝顺老人与教育子女,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尊重、孝顺老人,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传承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样,真正的关心爱护子女,才能使子女从内心深处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宾,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和谐篇章。

  读《散步》有感 17

  作者莫怀戚选取一件*凡的小事,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后的种种*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子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与时下一些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人相对照,其对下一代的影响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课文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社会和谐的动因。人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利益父子成仇,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成仇等等违反亲情、人伦、道德的现象司空见惯的情况下,家庭美德,人间亲情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向心力。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没有人间亲情,缺少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每个家庭必须从现在,从自身做起,摒弃功利思想,从尊老爱幼、教育好下一代入手,发扬传统美德,以责任心、爱心为建立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呼吁每个家庭,到了春天,都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读《散步》有感 18

  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日记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他,我扯他,我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呀,为什么?”你不是在折磨我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怎么闻到的花香,原来路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是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让我拥有身边美好的世界。

  读《散步》有感 19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作者、妻子、儿子和作者的母亲在田野散步。一开始,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不愿意出来的,母亲此刻老了,并且十分信服儿子的话,就和儿子一起出来了。没想到,之后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顺的大路,而作者的儿子却要走趣味的小路,但当作者说要走大路时,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走可是去的地方让儿子背着她。于是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自己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着,好像作者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虽然这是一篇看似*淡的短文,却让我从中读出了爱,是作者对母亲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代替的”“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由此我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作者一样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学过《***四跪慈母》这篇课文。***1905年2月28日出生,当他十三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当看到母亲卖妹妹时,他为了亲人的命运,给母亲下跪,请求母亲把幺妹留下来。第二跪是:1926年,***参加了革命,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他们捉不到***,就毒打他的母亲。他让母亲受到连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难受。第三跪是:***看着家里东西被烧光,仅有两座草棚,***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临别之际,***跪在了地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读《散步》有感 20

  晚饭后,爸爸牵着我的手,去小区中庭公园散步。天冷,诺大的公园只有我们两人。我喜欢这样的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我们早有的默契。每次写作文之前的夜晚,爸爸都会带我来小区公园。我们手牵手,一边散步一边讨论作文。从选取作文题目到确定中心思想,一直到拟订作文提纲。我会在爸爸的沟通启发下完成整个构思。对我来说,每次散步都是一次作文培训。我们沿着公园周边的小道一圈一圈地走,一点一点地谈。每当我们踏上回家的.青石路,意味着这篇作文我可以下笔了。

  与往常一样,今天的散步仍然是写作前的谋划,我要写一篇《和爸爸一起散步》的读后感。

  前些天,我看到某份杂志在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和爸爸一起散步》。*时我很喜欢和爸爸一起散步,因此我一下子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我打算读读这本书,然后写一份读后感。昨晚,爸爸和我一起在网上读完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真实感人的外国绘本。书中讲述一个男孩从小到大和爸爸一起散步的过程,当中有嬉戏,有欢欣,也有愧疚。一开始,爸爸在男孩走不动的时候背着他走,后来爸爸老了,男孩又背起了爸爸。“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这是他们的感受,我为他们的父子亲情感动。

  “可是,男孩渐渐长大之后为什么会拒绝和他爸爸一起散步?男孩在被女朋友抛弃之后,为什么又主动要和爸爸一起散步?”一进公园,我首先向爸爸提出我的疑惑。

  “你现在还小,当然不懂,等你再大点就有体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他日后愧疚的事。书中的爸爸,没有因为孩子的拒绝而埋怨,只是默默地等待。或许将来某一天,你也像书中男孩一样经历叛逆期,你也会拒绝和我一起散步的……“

  “我不会有叛逆期,我不会拒绝和您一起散步的!”我立即表明心迹。

  “其实,叛逆期并不可怕。只要彼此理解,心中有爱,叛逆期的矛盾总能化解的。读了《和爸爸一起散步》,我们都有了思想准备。到那时,我们一定比他们父子相处得更好一些!”爸爸语气肯定地说。

  过了一会,爸爸又缓缓地说:“孩子长大后,终究会有自己的生活,最终都会离开自己的父母的。爸爸其实早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了……”

  爸爸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把头往爸爸身上靠了靠说:“您放心!我不会等到被朋友抛弃了才回到您身边,我会永远陪伴着您的。”

  爸爸停下脚步,转身把我搂在怀里,一字一句地说:“宝贝,不用担心我,放心走你的路。那怕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爸爸也是你身边最后的守护神!”

  公园的气温越来越低,爸爸说话时都有了白雾。我们的手心却微微地出汗,我取下了帽子和围巾。我们走了一圈又一圈,谁都没说回家。直到我提出到亭子里坐一坐,爸爸才摸摸我的头说:“来,趁现在你还不会拒绝,我再背背你。回家!”说完蹲下身,像书中的爸爸一样把我背了起来,向家走去。

  我把脸贴在爸爸宽厚温暖的背上,心中暗暗生出两个愿望:一辈子用这样的散步来完成我的作文,一辈子用这样的散步来留住我的爸爸。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阅读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1)

——读《散步》有感9篇

读《散步》有感1

  今晚和儿子一起认真拜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文中描写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脑海里不断的出现自己生活中同样的场景。两位妈妈各自拉着自己的儿子,手牵手、心连心,漫步在临街的马路上,公园的小路上、河水边、过桥上,母亲的步履蹒跚和儿子的欢声笑语再次浮现在眼前、回响在耳边。

  全家人一起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生活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这样的时间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拥有的。作为儿女或父母双重身份的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受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深深地体会到人到中年的责任重大。面对社会,要爱岗敬业、不断学*、自我提升、与时俱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家庭,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为儿女要赡养和关爱父母,陪伴他们慢慢变老;为父母要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陪伴他慢慢长大。

  人到中年多不易,生活琐事常相伴;回首往事细品味,真情流露亲情在。送给奋战在敬老爱幼、努力工作的中年朋友们。与君共勉!

读《散步》有感2

  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所以说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可见生活中时刻彰显爱。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

  是啊!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古代就有“卧冰求鲤”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准则。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我母亲40多岁,现在咳嗽咳了很久了,一直吃药没有效果,而且母亲早出晚归,原本光滑细腻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家。每一次赶集,对于我想要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母亲都会尽量满足我,只是,这一次母亲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因为失望,因为赌气,我一连几天都躲在屋子里,当母亲累倒时我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因为生活中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时刻彰显爱,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爱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让生活中时刻彰显爱!

读《散步》有感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故事数不胜数。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那二十四孝的故事。读后,心里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现代也有。

  前不久,我读的一篇文章—《散步》就展现一个大家庭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故事。它大概讲述的是三代四个人一起去散步,他们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争执,老 母亲想走大路,大路*坦,走着稳。儿子想走小路,小路风景好,有意思。“我”夹在中间。想了一会,决定走大路。老母亲心疼孙子,也要走大路。小路上,小男孩说了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啊。一家人显得那么和谐,温馨,令人羡慕不已。

  《散步》是的主题就希望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会继续发扬光大。柯尔特认为*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我也认为这样,可是现在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要钱,总腾不出时间去和自己的父母去相处。更别说像《散步》那样在路上悠闲的散步了,一家人在一起开心的谈笑。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和自己的孩子有多一点的时间聊聊家常话。想一想,我们真的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小时候妈妈为自己孩子无私奉献,长大还是,永远都是。母亲永远都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有时候,家里难勉会发生一些分歧,要多体谅体谅自己的父母。做事要多想一想。

  《散步》这篇作者借散步时出现的“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和几处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逐渐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两对母子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浅显而又深刻地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这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到这个孩子的天真,可爱。

  在现在的社会影响下,小小的孩子都精明得不得了。刷个碗都要钱,干什么都要钱,没有钱免谈。没有以前那么天真了。难道社会越进步,孩子的天真就要被剥夺吗?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给孩子一个榜样。

读《散步》有感4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怨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禁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咦,这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受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漫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蜗牛已经爬出了很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我,它带着我,自信地向下一个驿站出发了。

  看罢沉思,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又何尝不是那个牵蜗牛的人,常常因为要求学困生进步急于求成而感到筋疲力尽,也会因为恨某个德困生炼不成钢而心灰意冷。再仔细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沿途有风景、有惊喜、有感动。

  航是一个白白胖胖、高高壮壮的`男孩。他单纯得可笑,会让你觉得是那要种不屑一顾甚至可笑的幼稚。或许因为这种单纯,学*起来,他总是单一的思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揉捏合一、融会贯通,而且学过就忘了。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里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怎样去解答,一点一点地回忆、捋顺、巩固,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了自信,他也有了信心。我连忙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里就这样辅导他。开始几个星期,航在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家长就找到我说,他们没有那份耐性了,每次下来都是气呼呼的,结果孩子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了,真是要急死人,还是麻烦老师帮忙辅导,说航听老师的。听到这儿,面对家长,真是又气又恨。这不是刚给孩子建立的信心泼凉水吗?如果我也那样,岂不是直接将孩子打回原形。看到航的单纯可爱,我实在不忍心扔掉手中的绳子放弃他。没办法,我只好在班上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帮助他,帮他一点一点地进步。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能体会到家长们是爱他们的,可是面对孩子的不足时,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拉着他、陪伴他呢?我想对家长说:如果爱,别放弃!因为爱,请坚持!

  “你们班上如果没有他,我们上课就轻松多了。”每每和科任老师谈及班级时,总是因为他而头疼。森,是一位灵思善变、成熟而叛逆的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爸爸常年不在家,只好把他托在保育院,后来家里有添了一个弟弟。他的生母怕他吃亏,常常教他一些怎么欺负弟弟的法子,经常惹后妈生气。就这样时间久了,和后妈的关系也很僵,同时也形成了处处和他人作对的叛逆的性格。因此,在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也会用一种对立的情绪去处理关系,经常有同学告他的状,就连科任老师也会为他头疼。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怕了,我怕学生来告状,更怕听到“森”的名字。放弃吧,他还是一颗小树苗,只会让他这些坏*惯滋生蔓延、有恃无恐,这样既会影响他一生,还会影响班级的纪律;管吧,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即使得到的关爱也都是极端的爱。刚开始,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他的座位调到讲桌边,以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也好盯着他。没想到本来心里就孤僻的他,认为是我有意识地要孤立他,他更加放肆地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我发觉自己在处理上确实太过简单,还得让他回到同学们中间。可是应该把他放在哪儿?又有哪些同学愿意呢?于是我找来班上品学兼优,而且在同学中信服力较强的瑞和捷,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帮助他,并和他交朋友,同时,又和森耐心交谈,找他身上的优点鼓励他,给他讲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可以自己挑选座位,如果违规了,自己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就这样,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

  有时,是我找他谈话,更多的是他主动找我讲一讲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我及时帮他分析,帮他改正。并且放假后,利用QQ和他聊天,给他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他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后来,虽然他仍然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但我们却成了朋友,他敞开心扉给我讲在家里的苦闷、保育院的孤单,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理解了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下楼把脚崴了,他是第一个过来用稚嫩而又坚强的小胳膊,一路搀扶,送我上车,当他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老师,你要小心哦!”我看到了一颗热情善良的心。那年教师节,他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办公室,笑容是那样灿烂、真诚!以前的调皮捣乱,其实真的不怪他!森,本性善良,我们只要紧紧地拉住他,耐心地引导他,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收获的是同一种感受——因为爱,请坚持!

  想起一位伟大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粒花季稍晚的种子,他迟早会绽放的。是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花季不一样,或早或晚,他都会光彩夺目地绽放。让我们用耐心、爱心、智慧和包容,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散布,慢慢地成长吧!

读《散步》有感5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天是一个好季节。春天的时候,春暖花开,是最适合散步的好时节。你们喜欢散步吗?你们有没有试过在春天的时候,一家人走在田野小荫,悠闲和美地散步?今天,我读了散文——《散步》,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抒情散文。莫怀戚,重庆人,笔名周*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1994年他荣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他写的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年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

  《散步》这一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时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到田野里散步的故事。在文中,他们走着走着,发生了分歧: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作者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作者一时处于两难之间,作者深知自已是母亲、妻子以及儿子最信赖的人,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经过自已的深思远虑,作者还是决定尊重母亲的意愿,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已的儿子,而是作者认为自已陪同儿子的道路还很长,而相反母亲年岁已高。但是母亲最后却拒绝了作者,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正说明了,母亲虽然想走*顺、好走的大路,但她更深爱自已的孙子,更愿意听从孙子的愿望。文中的最后写道:作者背起了母亲,而妻子也背起了儿子,作者感到自已背上的加上妻子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这足以说明作者和妻子背上的重量之重,是不明而喻的,那正代表着作者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说明作者深感自已的责任之大,作者深知自已是家里的顶梁柱!

  读了《散步》这一篇课文,我感触颇深。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文中,作者对母亲的孝顺之心正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他愿意听从母亲的心声,母亲愿意听从他的话,就像小时候他愿意听从母亲的话一样,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作者跟母亲的心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境界!家是温暖的港湾!看到这一家人——三代同堂,有商有量,其乐融融,我感到一股幸福的暖流遍了全身,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亲情永远是最可贵的、最让人难忘的、最无价的!就像作者,难忘小时候母亲对自已的爱,现在母亲老了,就是自已孝顺母亲的时候了。对于儿子,作者也是深爱的,我想假以时日,作者老了,他的儿子也会像现在作者孝顺母亲一样来孝顺作者。作者是一个有深度责任心的人,他深感自已责任重大,他深感自已现在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刻,作者在文中深度表明了他要挑起家中大梁的决心。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亲情无价,其乐融融——就是这一篇《散步》给我的深切体会。

读《散步》有感6

  新学期开始,又一次赏读并执教莫怀戚老师的千字美文《散步》 ,感触颇深,遂作此题。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还寒。但因有浓淡的绿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让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春天尽管来得太迟、太迟了,但在“我”心里仍值得欣喜:年老身体又不好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儿子又长大了一岁,越来越聪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妻子贤惠(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即使后来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切还是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儿子尊敬母亲: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母亲疼爱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怕走小路要让儿子背着,劳累儿子。母亲又疼爱孙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此文确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分歧解决了,我们一家人朝着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一个家庭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沉重。但尊老爱幼的光荣的民族传统让我们走向阳光地带。

读《散步》有感7

  认真地读了女儿的课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里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过因为走大路还是小路而发生分歧并得以解决的一件小事情,以朴实真挚的语言写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生命痕迹,世间万物正是在如此的新旧更迭中延续下去,包括人类。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则养育着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长,教导她**。虽然都说学校承担着孩子教育的举足轻重的任务,但是作为父亲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因我懂得,无论她在学校的学*成绩优秀与否,关于做人,对她影响最大的却一定是她的父母,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所给予她的一切必将会在有一天,由她再给予我的孙子,世代相传。那么,要给予她什么,是我现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让我体会到了他的孝顺;而母亲最终依从了孙子走小路,又让我看到了奶奶的慈爱。这一切,都让我真切地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记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发,我对女儿讲过这样的一番话:“爸爸一开始是抱着你走,再是扶着你走,慢慢地牵着你走,而后是陪着你走。总有一天,爸爸走不动了,就只能站住了看着你走了。”女儿听得哭了,而我在说话间同时想到的还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爷爷奶奶。孩提时,我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中要风得风;长大后,父亲给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早早学*了以“孝”为*人的立身之本。这也是我的父亲一直身体力行并教导我将此传承给我的孩子们的。

  在意喻着人生的那条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着……困难的地段,是正值壮年的“我”承载了孝顺父母与引导儿女的双重责任“慢慢地,稳稳地”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的,亲情,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感谢生命,让我拥有我的亲人们,是你们让我的世界如此完整。无论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难,我都感到温馨,因为这一路上有我的亲人!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对于同时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的我来说,我所终此一生都努力学*的是怎样更好地以爱的方式认真地把生命和亲情一代代地延续、传承下去。

  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谛,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给予孩子们的。

读《散步》有感8

  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日记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他,我扯他,我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呀,为什么?”你不是在折磨我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怎么闻到的花香,原来路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是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让我拥有身边美好的世界。

读《散步》有感9

  《散步》是我上初中学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并不算长,作者用了短短的文字描写了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散步,却彰显出了普通记叙文没有的主题与特点。

  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与母亲、妻子、儿子在田野里散步,在走哪一条路时起了分歧。儿子要走大路,母亲要走小路,我无法选择起来。最后决定听从母亲的,走小路。于是,每到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我们就在田野里慢慢地慢慢地走着。

  这以小见大的事,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从小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要经常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多与他们聊聊天,要尊重他们,说话不可以没有礼貌。对比自己小的孩子,要爱护。我并不喜欢小孩子,经常做不到后面的那一条规定。看看自己的父亲呢,每个月都会跑回农村老家看一看爷爷奶奶,对那些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更是极具耐心。而我呢,虽然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爷爷奶奶,但说不到三言两语就挂了电话,对小孩子更没有耐心。虽然父亲一再教导我,但我总是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有耐心。

  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奶奶耳背,身体不好,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但是奶奶又不知道。经常看到父亲一遍一遍地在对奶奶说食物的名字。如果按照我的作风,就会打一张表格,拿去看吧,别来问我。在这一点上,我与父亲要求的尊老爱幼完全不符。

  课文的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体现出来的就是母子之间情谊深厚。有句名言说得好,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所以说,多去和父母交流,多去和老一辈人聊聊天,做到传统美德中的孝敬才是最重要的。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2)

——读《散步》有感 (菁华6篇)

读《散步》有感1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凡的现实生活——散步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赞扬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美满和谐的真挚情感。

  全文字数不多,共分八个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然后点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亲“身体不好”。一个“熬”字,以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为线索,叙写了散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写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间万物,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寓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自然规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义。

  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朴实的话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时的乐趣,在抉择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反映了作者从尊老爱幼的观点出发,注重现实,“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并且“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于是作者产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作者的家庭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综观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负双重责任,同时又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双重矛盾。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历史现实,老人爱护子女,也是爱护未来前途。敬重老人与爱护子女、孝顺老人与教育子女,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尊重、孝顺老人,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传承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样,真正的关心爱护子女,才能使子女从内心深处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宾,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和谐篇章。

读《散步》有感2

  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会给你无限的关爱。《散步》这一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祖孙三代一起在风景如画的秋色里散步,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顺畅,作者的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趣。这时作者想到了他的儿子还小,陪伴他的时间还长,而母亲已经老了不知何时想陪也陪不了了。所以作者准备委屈儿子,当作者说出走大路时母亲改变了主意。这一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就是在这个很*常的日常里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优良美德。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感悟到母爱都是无私的,记得去年国庆70周年的时候,参加*方阵已经训练了三个月的我,因为生病最后没能站在*的对面舞动双旗。我当时非常遗憾,心里像丢了一件心爱的东西一样难受。晚上,我躲在被子里,伤心的哭了起来。妈妈发现后,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轻轻的说: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舒服些了,由于生病发烧,我很快又睡着了晚上妈妈整宿都没有睡觉,给我换凉毛巾降温。直到第二天早上,经过妈妈一晚上的细心照顾,我的体温渐渐恢复正常。坐在电视前,看阅兵式的现场直播时,当我们的方阵出现在电视屏幕的那一刻时,我兴奋的告诉妈妈,那就是我所参加的方阵,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们这个方阵很棒,你也是这个方阵的一份子,妈妈为感到骄傲。当拿到奖章和证书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的有收获,我想到了妈妈说的话:有付出就有收获。虽然没有参加成正式表演,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克服了各种困难,懂得了什么叫做坚持。是妈妈的话给了我帮助,教我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事情,使我通过这件事成长了。

  《散步》这一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亲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我会在这无私的爱里茁壮成长。

读《散步》有感3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感受颇深。其实莫怀戚的.散步,说的是一件家庭中非常小的小事,就是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但是通过他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一家三口的浓浓亲情,非常温馨和美好,让人回味无穷。

  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富二代,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缺失,家庭教育没有到位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个,父母是有很大的责任的。那为人父母的,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莫怀戚的散步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其中莫怀戚的描述的陪母亲、携妻子散步,从犹豫该走大路还是小路到决定背起母亲走大路等,无不表现出对年长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幼小儿子的教育和引导。

  另一个,我们还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很重要,肩负着家庭和谐的重任。现在物质条件虽然好了,但是人情却更为淡漠了。有的子女和同事朋友跑的比父母要勤。人间亲情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莫怀戚的散步告诉我们,尊老爱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一直延续下去。父母其实不需要你为他们做很多,哪怕是春天里的一次散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孝顺。

  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莫怀戚的散步中主人公给孩子言传身教,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相信,主人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如他孝顺父母一样来孝顺他。而我们每个人只有都做到了家庭的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世界也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散步》有感4

  新学期开始,又一次赏读并执教莫怀戚老师的千字美文《散步》 ,感触颇深,遂作此题。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还寒。但因有浓淡的绿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让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春天尽管来得太迟、太迟了,但在“我”心里仍值得欣喜:年老身体又不好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儿子又长大了一岁,越来越聪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妻子贤惠(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即使后来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切还是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儿子尊敬母亲: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母亲疼爱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怕走小路要让儿子背着,劳累儿子。母亲又疼爱孙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此文确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分歧解决了,我们一家人朝着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一个家庭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沉重。但尊老爱幼的光荣的民族传统让我们走向阳光地带。

读《散步》有感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怨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禁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咦,这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受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漫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蜗牛已经爬出了很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我,它带着我,自信地向下一个驿站出发了。

  看罢沉思,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又何尝不是那个牵蜗牛的人,常常因为要求学困生进步急于求成而感到筋疲力尽,也会因为恨某个德困生炼不成钢而心灰意冷。再仔细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沿途有风景、有惊喜、有感动。

  航是一个白白胖胖、高高壮壮的`男孩。他单纯得可笑,会让你觉得是那要种不屑一顾甚至可笑的幼稚。或许因为这种单纯,学*起来,他总是单一的思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揉捏合一、融会贯通,而且学过就忘了。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里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识怎样去解答,一点一点地回忆、捋顺、巩固,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了自信,他也有了信心。我连忙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里就这样辅导他。开始几个星期,航在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家长就找到我说,他们没有那份耐性了,每次下来都是气呼呼的,结果孩子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了,真是要急死人,还是麻烦老师帮忙辅导,说航听老师的。听到这儿,面对家长,真是又气又恨。这不是刚给孩子建立的信心泼凉水吗?如果我也那样,岂不是直接将孩子打回原形。看到航的单纯可爱,我实在不忍心扔掉手中的绳子放弃他。没办法,我只好在班上用结对子的方法,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帮助他,帮他一点一点地进步。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我能体会到家长们是爱他们的,可是面对孩子的不足时,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拉着他、陪伴他呢?我想对家长说:如果爱,别放弃!因为爱,请坚持!

  “你们班上如果没有他,我们上课就轻松多了。”每每和科任老师谈及班级时,总是因为他而头疼。森,是一位灵思善变、成熟而叛逆的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爸爸常年不在家,只好把他托在保育院,后来家里有添了一个弟弟。他的生母怕他吃亏,常常教他一些怎么欺负弟弟的法子,经常惹后妈生气。就这样时间久了,和后妈的关系也很僵,同时也形成了处处和他人作对的叛逆的性格。因此,在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也会用一种对立的情绪去处理关系,经常有同学告他的状,就连科任老师也会为他头疼。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怕了,我怕学生来告状,更怕听到“森”的名字。放弃吧,他还是一颗小树苗,只会让他这些坏*惯滋生蔓延、有恃无恐,这样既会影响他一生,还会影响班级的纪律;管吧,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即使得到的关爱也都是极端的爱。刚开始,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他的座位调到讲桌边,以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老师也好盯着他。没想到本来心里就孤僻的他,认为是我有意识地要孤立他,他更加放肆地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我发觉自己在处理上确实太过简单,还得让他回到同学们中间。可是应该把他放在哪儿?又有哪些同学愿意呢?于是我找来班上品学兼优,而且在同学中信服力较强的瑞和捷,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帮助他,并和他交朋友,同时,又和森耐心交谈,找他身上的优点鼓励他,给他讲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可以自己挑选座位,如果违规了,自己主动到我办公室和我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就这样,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

  有时,是我找他谈话,更多的是他主动找我讲一讲当天的事情和想法,我及时帮他分析,帮他改正。并且放假后,利用QQ和他聊天,给他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他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后来,虽然他仍然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但我们却成了朋友,他敞开心扉给我讲在家里的苦闷、保育院的孤单,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理解了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下楼把脚崴了,他是第一个过来用稚嫩而又坚强的小胳膊,一路搀扶,送我上车,当他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老师,你要小心哦!”我看到了一颗热情善良的心。那年教师节,他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办公室,笑容是那样灿烂、真诚!以前的调皮捣乱,其实真的不怪他!森,本性善良,我们只要紧紧地拉住他,耐心地引导他,他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收获的是同一种感受——因为爱,请坚持!

  想起一位伟大的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粒花季稍晚的种子,他迟早会绽放的。是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同样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花季不一样,或早或晚,他都会光彩夺目地绽放。让我们用耐心、爱心、智慧和包容,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散布,慢慢地成长吧!

读《散步》有感6

  《散步》是我上初中学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并不算长,作者用了短短的文字描写了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散步,却彰显出了普通记叙文没有的主题与特点。

  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与母亲、妻子、儿子在田野里散步,在走哪一条路时起了分歧。儿子要走大路,母亲要走小路,我无法选择起来。最后决定听从母亲的,走小路。于是,每到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我们就在田野里慢慢地慢慢地走着。

  这以小见大的事,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从小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要经常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多与他们聊聊天,要尊重他们,说话不可以没有礼貌。对比自己小的孩子,要爱护。我并不喜欢小孩子,经常做不到后面的那一条规定。看看自己的父亲呢,每个月都会跑回农村老家看一看爷爷奶奶,对那些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更是极具耐心。而我呢,虽然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爷爷奶奶,但说不到三言两语就挂了电话,对小孩子更没有耐心。虽然父亲一再教导我,但我总是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有耐心。

  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奶奶耳背,身体不好,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但是奶奶又不知道。经常看到父亲一遍一遍地在对奶奶说食物的名字。如果按照我的作风,就会打一张表格,拿去看吧,别来问我。在这一点上,我与父亲要求的尊老爱幼完全不符。

  课文的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体现出来的就是母子之间情谊深厚。有句名言说得好,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所以说,多去和父母交流,多去和老一辈人聊聊天,做到传统美德中的孝敬才是最重要的。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3)

——读《论语》有感(精选20篇)

  《论语》每个人肯定多少都读过一些,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无聊,一些读不懂的古文放在谁面前都会觉得无聊,但有一次,我又从书柜里发现了我那本陈旧的《论语》,闲来无事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谁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里面的内容好像无师自通,一看就懂,也许是读过好几遍的缘故吧,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读《论语》了,从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孔子渊博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孔子流传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风日下的乱世,但孔子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而随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说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圣人,这绝不是个人的小聪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读过《论语》之后,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视“文、行、忠、作”。不仅重视课本知识,更强调社会实践,这正是当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备的。如果拿孝道与学业来比的话,那就像孔子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之”。

  《论语》其实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不光讲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琐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没读《论语》之前,我觉得历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对“道”视而不见,读过《论语》之后,我发现孔子与历代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站在以人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为本”的千古绝唱。

  《论语》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读,就会读懂其中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释一番,然后加个结尾就结束了。其实,第一段话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要苦中作乐,学完之后要温*,不苦吗(老师别打我,这是我们的心声,不信你去问)有朋友自远方来了,自己又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不苦吗(爸妈,我没别的意思,饶了我吧),朋友来了还不理解你的话,更苦吧(我不是说大家文盲,说这一段话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们还是要“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吗。下一段简直就是瞎扯,有谁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着怎么气死老师还来不及呢。是不是我则么一解释,我是不是又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新的世界观。

  有这样一本书,它富含着道理,隐藏着睿智,它的道理也许不必须被我们所理解。但它在我们看来,却是一本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载着一位古人的思想,体现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开创儒家学派,他编篡《春秋》,他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他打破贵族教育,他有着此刻人们不及的聪慧,以及当时人们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现在,已经是国际知名的`人物,他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为孔子,它叫《论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的《为政》篇。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须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学*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单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方面,要学会谦虚,告诉我们一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方法,我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读《论语》有感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阅读《新论语》才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易懂,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这次认真地阅读,我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新论语》把孔子评价弟子的所有言论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学者阅读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子路、子贡三位弟子的评价。

  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子路的评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对子贡的评价——女,器也。(瑚琏也)

  孔子对三个弟子评价不同,在颜渊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贡身上,他看到了“智”。“人无完人,孰能无缺”,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们的优点,而且在后面的言论中,他也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弟子的优点和长处,择其长处而用之。

  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却都能和谐相处,这可以看出他统筹有方、协调能力强,因而他对弟子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公司各部门的协调,与外界的沟通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使工作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一门必修课,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学学《新论语》,从中撷取所需,为我所用,从中学到更多的关于为人处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点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来。

  有这样一本书,它富含着道理,隐藏着睿智,它的道理也许不必须被我们所理解。但它在我们看来,却是一本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载着一位古人的思想,体现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开创儒家学派,他编篡《春秋》,他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他打破贵族教育,他有着此刻人们不及的聪慧,以及当时人们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现在,已经是国际知名的人物,他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为孔子,它叫《论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的《为政》篇。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一个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请您和我一起走进《论语》,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阳光。

  《论语》分为十一个部分,有《论语 学而》、《论语 为政》、《论语 里仁》、《论语 庸也》、《论语 述而》、《论语 秦伯》……

  一天,我刚看完手中的《论语》,下楼玩耍时,看见一名男子扯着一位老奶奶的衣领,恶狠狠地说:“我少给了你的钱又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眼看千钧一发的时刻就要来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这里,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作两步,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后振振有词地学着《论语 为政》里面地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连泛爱众而亲仁都没有做到,你还有什么希望可谈呢?”那名男子听了我的话,脸一下子红了,他对我说:“小弟弟,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应该向你学*。”周围围观的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一场“可怕的战争”结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在*时做的还不够好,不过我也不会放弃,我们现在主要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学生。

  《论语》这本书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关于孝道、治国、时间、学*……而在这众多的道理之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为政》篇中关于君子做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该博学多才,无所不施,而不应像器皿那样狭隘地只能做一件事。

  “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精通。“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好的***家,不但要是一个演员,还得是一个十分敬业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真实生动,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在学*生活中,我们同样不应只会一件事,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偏科。像我,文化课与体育极不对称,文化课勉强还能说得过去,而体育完完全全就是来拉分的呀。别人的体育分能将名次提高好几个,而再看看我的,说多了都是泪呀。还记得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文化分是年级第三,而一加上体育成绩,瞬间就掉到了年级第二十二,现在一想起来,心还在隐隐作痛。

  所以,我也一定要提升体育能力,把体育成绩提上去,先不说能不能成为君子,锻炼自己的身体也是好的呀。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以仁爱待天下人——《论语》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可以感受到他兼济天下人的仁爱之心,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世界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无美不备的《论语》的伦理思想核心是“仁”。“仁”这个词在孔子以前已广泛使用,但作为哲学范畴的提出,是从孔子开始的。仁在孔子思想中是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所以《论语》说孔子很少谈功利、天命,最推崇、最赞许的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但是,对于仁的确切含义,《论语》中并没有纯定义式的界说,常常是根据提问人的不同情况而随问作答,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如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人。”这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具体做法是不合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子贡问:“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把好处给人民而且能够周济大众,这个人怎么样?可能算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还做不到哩!仁人要做到: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表明,孔子所讲的仁,有对己、对人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对己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视听言动都合乎礼,一旦做到了这点,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是个仁者。“克己”不仅是消极意义的自我克制,还包含积极意义的自觉实践。

  修身、齐家、治国、*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以及对天下人的仁爱之心。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重要在于那一个“仁”字。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韧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成长!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前几天,我们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叫做——《论语》。

  第一篇叫做“学而”,学了“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学而实*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了以后经常复*,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和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开心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给我记忆深刻,是啊,学*过了的知识再复*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样志向从远方来的朋友是很令人开心的。从中我学到了学*过的知识再复*,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温*学*过的知识,不憎恨,不怨恨别人,也算是一个君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为人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没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了。我的感受是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从二年级暑假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背《论语》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一句是第一篇第一句,原文是:“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对于这句话我是读的好多启遍,今天再读才有一番感悟。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4)

——读《灯光》有感通用20篇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现在,我们所有人对灯光都非常熟悉,从没觉得这灯光有什么特殊,但当我读完《灯光》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们是多么渴望能见到灯光。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的`,郝副营长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却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能用上电灯,而其中有多少人为此而亡,那些革命勇士,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明天,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他们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日,我们学*了一篇极有教育意义的文章《灯光》。

  文中,郝副营长在战前,依然画着火柴再看一副点灯插图,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有多么希望看到电灯,多么希望看到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学*。这不由地让我想到我们这跨越世纪的新一代的人们,不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不珍惜先辈们用鲜红的热血换来的美好幸福生活。

  郝副营长为让我们在电灯下学*。自己却在22岁的美好年华壮烈牺牲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是完全为人们利益工作的,是多么伟大啊!而我呢?我心中只有自己,好像地球都是围着自己转似的。心中只有玩耍,不管老师怎样教育自己,如何管教自己,总给老师添麻烦。

  在我们*时的生活中,许多人都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革命先辈们为什么要用生命这么沉重的代价来换取我们今天的幸福?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换来我们的毫不珍惜吗?

  社会中,有许多人都看不起小小的一个电灯。电灯虽然很渺小,但它却有一段不*凡的历史;它虽然有价,但不*凡的历史却是无价的,现在,我只想声嘶力竭地喊一声:“同学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革命先辈的光荣成果。”

  小巧玲珑的灯光能发出柔和的光线,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读着《灯光》这篇课文。

  《灯光》里写的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灯光学*,那次战斗中,他划着了火柴,点燃了书。燃着的书本发出微弱的光,为黑暗中的后续部队找到了突破口。敌人被消灭了,而郝副营长却因火光暴露了自己,英勇牺牲了。

  读着读着,我被郝副营长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心情久久不能*静,今天我们在在明亮的.灯光下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然而有时候,我们却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做事半途而废,有的人现在开始不上学,不读书。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甜如蜜的幸福生活是当年的革命志士用鲜血换去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看着桌子上小巧玲珑的灯,我又想起了郝副营长,又想起了那微弱的灯光……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了《灯光》这篇课文,郝副营长的那种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的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来的憧憬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地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以的。郝副营长的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收获也不少啊,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也没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他们。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了《灯光》这篇课文,郝副营长的那种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的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来的憧憬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地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以的。郝副营长的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收获也不少啊,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也没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他们。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在书本上,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少发人深省的课文。我觉得《灯光》这篇课文是最令人感动的,虽然它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却让我感触很大,让我想到了许多。

  电灯是和*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本文是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在**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副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插图,陷入无限憧憬。战争打响之后,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用火光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年轻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故事可歌可泣,这种精神永垂不朽。

  可是,现在的孩子知道吗?别的人我不知道,就拿我们班的来说。每天回去,我都能看到部分男同学在追逐打闹,女同学在聊天,等到要交作业的时候,就问人借来抄。上课也要说话,老师说就顶嘴。明明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为什么就不能认真学*呢?我们如此幸福地坐在灯光下学*,一定要牢记过去,用拳拳爱国之心,告慰为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辈们。

  今非昔比,中国如今已没有那么多人是能为革命作出牺牲的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认真地学*,将来做一个爱国的人,为祖国作出牺牲。像郝副营长那样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灯光”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指可以照亮东西的光,而《灯光》这篇文章可是讲的一个事。

  这件事是王愿坚走到***下,看到夜晚***广场上千万盏灯,回想起了自己约郝副营长的对话。

  1947年初秋,王愿坚是当时的战地记者,我军部队把***五十七师紧紧的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郝副营长虽然只有22岁,但已经打过不少仗,那时郝副营长正在划着火柴看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的读书,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说了一句“多好啊”。然后又说:“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当时电灯很少生活在农村的,更别说用电灯了就是见都没见过,当时我们中国还处于战争,中电灯不是常用的东西,所以郝副营长又深情的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郝副营长的这声感叹“该多好啊!” 使我想起了我的一件事。带我六七岁时,我看到我哥哥在地上玩滑板,我也想玩,可是我并不会玩,只是在旁边静静的羡慕着,我每次看到滑板都很想玩。我一站上去滑板就不听使唤,像是在和我争吵,每次都是使我摔倒。有一天我对哥哥说:“如果我会玩滑板那该多好啊!”教我滑,我站在滑板上,各个辅助我,我两条小腿儿前一扭后一用力的向前走去。差不多过了一个星期,我逐渐学会了自己滑。这句“多好啊!”是对某种事物的渴望,郝副营长是渴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灯光下学*。

  郝副营长是一名战斗英雄,在看完这本书时,半个小时之后,战斗打响了,在突击连和团指挥所失去联系的时候,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这时黑暗中出现一些火光一闪又一闪,使突击连找到突破口,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

  这火光正是好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的.牺牲换来了部队的胜利,使我们不能忘记这位革命烈士。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何时,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也不能忘记层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牺牲的战士们。

  今天,我读了《灯光》这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清明前的一个晚上,作者王愿志漫步在***广场,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听到人们对五彩缤纷灯光的赞叹,不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当我读到“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点灯”这句话的时候,心头微微一震,不由的羞愧起来。

  记得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外面下着大雨,我正在写作业,忽然停电了,这可把我急坏了。爸爸急忙从抽屉里拿出两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我的书桌上,让我借着烛光写作业。可那不争气的蜡烛被风吹的一闪一闪,忽明忽暗。我气得抓起蜡烛随手摔在地上。爸爸看见了,捡起蜡烛语作文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小的时候连蜡烛都买不起,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也不能这样呀!”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还有些不以为然。

  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哭了,不只是怀念郝副营长,还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美好时光,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九泉下的革命先烈。

  今天,我在明亮的灯光下,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第一次接触了王愿坚的《灯光》一课。我想:灯光有什么好写的呢?

  可是,当我一遍看下来后,我的眼角已经湿润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灯光,心里莫名多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郝副营长为了让人们都用上电灯,为了战斗的胜利,他毅然点着了手中的书,照亮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读完后,我的心里充满了钦佩与感激。我想:这位郝副营真是太伟大了。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革命英雄。他虽然在战斗中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与英勇献身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们永远记得他。像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就拿大家最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来说,他们不也一样吗?他们为了大部队和村民顺利转移,只用了他们五个人便迷惑了敌人。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宁愿跳下万丈悬崖也不愿投降。

  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像先辈们一样在战场上浴血搏杀。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有好好读书,将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要珍惜这有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看着那明亮的灯光,我仿佛看见了郝副营长在向我微笑。我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好好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那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无数的革命烈士!

  “从视觉上去除一个村庄的容颜,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从精神上剜却村庄的灵魂,却是很难很难!”

  ——李业陶

  我与李业陶老师第一次接触是在2018年,因了一篇家教文稿,我有幸蒙受李老师的教诲,他不厌其烦,连发数段语音,直到我完成文稿,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最耐心的文学老师。经过那次长时间的交流,我们成了忘年交,私下里互称“爷们儿”。

  爷们儿不仅是我敬仰的老师,还是我的伯乐,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抬高自己的想法,仅仅表达对爷们儿举荐的感激之情。是爷们儿举荐我进了孙武湖畔,当了一名编辑。可以说,自从当了编辑,我比以前更刻苦、更勤奋了,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些微的进步。至今还记得李老师的话:“爷们儿啊,咱县文联和作协联合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你是一中的老师,文笔也不孬,你愿意为广饶的文学做点贡献,做个编辑吗?”当时我觉得有点受宠若惊,回道:“李老师,我这水*行吗?再说,我也没操作过公众号啊。”爷们儿说:“慢慢学,慢慢学!”我说:“那我愿意!”于是,我便与孙武湖畔结下了不解之缘。

  爷们儿七十多岁了,身体欠佳,曾被颈椎病折磨得进院医治。但他身上有股子韧劲,尤其是对家乡的那份爱更是到了最深处。爷们儿祖籍大王镇王李村,对于生他养他的至亲,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不老的亲情树》、《木讷赤子心》、《如果有来世,我不会让您感到卑微》、《父亲的钱包》及《惟愿长跪有高堂》等文章。另外,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些父老乡亲,记得去年春节我去给他拜年,他刚从老家拜年回来,对家里父老乡亲的热情赞叹不已,说老家人厚道,一个劲地非要留他吃中午饭,那份真诚质朴的情谊暖人心扉。

  与村子相依的无疑是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着的万物,俗话说得好“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还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的脚下的这片土地?《剪一段灯光》再现了村子的风貌,村子的灵魂,把“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2019年6月,爷们儿又自己搞起了公众号《草根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行了二百二十多期,搞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有时候真的很佩服爷们儿的`写作热情,他不仅文章写得带劲,而且在他的文章里极少会发现错别字,这种认真劲是不是让你也肃然起敬呢?

  你说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有多少精力,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都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好。他不仅写作,办公众号,还与其他市地联合搞文学采风活动,当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文章里,公号上,必会有一篇很长的,饱含深情的文章问世。他是用心在写,用情抒发。

  爷们儿在去年十月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剪一段灯光》,拿到书已经是年底了,因为疫情,这本书与我邂逅得稍晚了一点,却丝毫不影响我读这本书的兴致。读完,我真切的体会到“写一篇文章都需要呕心沥血,出版一本书更要克服各种苦难。”

  “业陶”与“陶业”,注定他们之间会发生联系,正如《那些窑事儿》中开篇就写到的“爷爷为我取名业陶,或者意味着我就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一个责任:有一天会写下村子里的那些窑事儿。”这一写就是五千多字,他回忆的是往事,揉进的是真情,那一声在时代洪流中发出的长长的哀叹叩击人心。

  《剪一段灯光》共收纳了六十篇散文,大致分为三辑,第一辑:“那时”,偏重于时代感明显的事物,纵的线条更清晰一些,以此彰显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二辑:“那事”,侧重于更具体叙述某一件或某方面事情,尽管同样是回顾往事,“断面”的印记更深刻一些。第三辑:“那情”,完全是抒情文章,而且几乎都记述了具体的人,也是这本书最能打动读者的部分。

  把记忆书进文里,写进书里,也是我的梦想,爷们儿做到了,我更需努力。我想把《剪一段灯光》中每一段灯光都呈现给大家,只是不大现实,想来想去,还是把目录附上吧,虽然只是目录,你也能体会到爷们儿对那片热土深沉的爱,也必然会勾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某段记忆,深层次地挖掘灵魂深处,继而产生共鸣。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们陶醉在书的海洋里,是谁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有他们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灯光》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郝副营长他十分年轻,才二十三岁。在黑暗中,他划找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他被敌人的机qiang打中了。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电灯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郝副营长的.行为所震撼。郝副营长有一个心愿:想看一看电灯是什么样的?可他为了我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舍弃了生命,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从前我总是不把学*放在心上,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错了,我不应该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我想对那些讨厌学*的人说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为新中国尽一份力。

  我想信,只要我们好好学*,那些革命先辈们,命没白白牺牲,血没有白流。

  各位同学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吧!

  在语文课堂上,我学*了这样一篇课文——《灯光》,读完这篇课文,我被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电灯下读书,百姓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

  作者在漫步***广场时,看见千万盏电灯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背后传来一声“多好啊”的赞叹,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打过不少仗了。这天,他看到一本书上的一幅画——一个孩子正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郝副营长十分向往能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这个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他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精神动力。

  就在这天晚上,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在这场战争中,他为了让后续部队尽快与突击连联系上,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行的路,可是火光却暴露了他自己,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他。

  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可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而现在电灯应该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物件了,我们每天在电灯下学*,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不需要使用时却依然把电灯亮着,浪费电源。

  如果不是战士们为革命而战斗,我们也不可能迎来胜利,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安美好的环境里,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吃不愁穿不愁,不可能使用着过去的人们从未见到过的遇见。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现在,我们所有人对灯光都非常熟悉,从没觉得这灯光有什么特殊,但当我读完《灯光》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们是多么渴望能见到灯光。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的,郝副营长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却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能用上电灯,而其中有多少人为此而亡,那些革命勇士,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明天,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他们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现代,我们所有人对灯光都非常熟悉,从没觉得这灯光有什么特殊,但当我读完《灯光》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们是多么渴望能见到灯光。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的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来的憧憬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地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以的。郝副营长的更是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换得人民的幸福。

  当你,看见那书中的灯光时,不知是否嫉妒过;当你,举起那本燃烧的书时,不知是否希望过;当你,身中那罪恶的子弹时,不知可否后悔过……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你毫不犹豫的照亮前路,谱写了一首英雄之歌!

  你是战斗英雄,一名光荣的***战士,战前与记者的交流时,感叹,羡慕那书中的孩子,希望自己也能见一见电灯。可谁曾想,这是你为国捐躯、与战友永别的夜晚……当照明弹升起的时候,你端着枪,指挥着部队冲锋。可你的部队冲进去了,却迟迟不见后援。你急,你怕,望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你点燃了书,义无反顾地举起,你明白自己可能会死,但你仍高举着,直到那机枪响起。你倒下了,但战斗胜利了,有着辉煌的战果,粉碎了国军对我山东的进攻,你牺牲了,却死的光荣,死得其所。虽然牺牲时你只有22岁,但你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灯光”。

  这灯光,如今正照亮着我们继续前进,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努力学*,不忘初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题记

  那远方的灯光,多么令人沉醉,那是梦,是尘世间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向往,它寄托着多少人的那份燃烧着的赤子之心。可是,这个梦,它又与我们相距多远呢?

  有时我想着,或许梦离我们很*,只要努力奋斗,等待机遇就便实现。可梦又离我们很远,需要我们用时间与汗水一点一滴地积累,路途漫长,甚至用尽一生的时间去拼搏才得以实现。对此,我不知道何处才是终点。在这场逐梦的马拉松上,我该何去何从。

  梦是美好的,但它的美好程度与对它所付出的努力呈正相关。梦越是美好,你所付出的便要更多,在逐梦路上,我们总少不了坎坷的身影。为此,我们需要拥有充分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毅力,让其伴随着你在这未知道路上披荆斩棘,让它们计录你在途中所留下的一个个脚印。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而不是在遇到坎坷时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解释自己的懦弱,让自己沉在那些自欺欺人的谎言之中,去掩饰掉自己对它的恐惧。不要因为我们曾经跌倒,就不愿高中生作文起来而忘记赶路,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有;不要因为前方一路风雨,就犹豫,徘徊,畏缩不前,到头来会使充满希望的梦之花蕾枯萎凋零。相信你所遇到的云翳,终会创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人生本无定数,回首已是天涯。我们一旦动身,就不能停下追梦的脚步。一个人有了一个梦想,就算是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幸福。因为我不会感到碌碌无为。我正在为我生命中的空白进行填充,只为人生不留下一丝遗憾。尽管双腿残缺,我也会像蜗牛一样爬过去,虽然这很慢,但是我依然在一步步前进。远方的灯光啊,即使我失去了双桨,我依然可以靠双手划动船只,来到你身边。

  《千与千寻》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我不知道将去何方,但我已经在路上了。梦究竟离我有多远?我不知道。我只明白,只要拼尽最后一口气,它就会离我越*。就算梦想偏离我们预先设计的路,我也不会心灰意冷,因为我相信有时梦想会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变为现实。

  或许辨不清日升日落,

  或许看不到流云晚霞,

  不知耳边溪流,咫尺可达,

  不知天地浩瀚,人间喧哗。

  但我知道,

  人生的路上,你一直在我身旁。

  你用微弱但格外独特的光芒,

  指引着我前行。

  在语文课堂上,我学*了这样一篇课文——《灯光》,读完这篇课文,我被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电灯下读书,百姓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

  作者在漫步***广场时,看见千万盏电灯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背后传来一声“多好啊”的赞叹,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打过不少仗了。这天,他看到一本书上的一幅画——一个孩子正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郝副营长十分向往能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这个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他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精神动力。

  就在这天晚上,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在这场战争中,他为了让后续部队尽快与突击连联系上,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行的路,可是火光却暴露了他自己,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他。

  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可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而现在电灯应该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物件了,我们每天在电灯下学*,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不需要使用时却依然把电灯亮着,浪费电源。

  如果不是战士们为革命而战斗,我们也不可能迎来胜利,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安美好的环境里,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吃不愁穿不愁,不可能使用着过去的人们从未见到过的遇见。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所有人对灯光都非常熟悉,从没觉得这灯 光有什么特殊,但当我读完《灯光》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们是多么渴望能见 到灯光。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 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 JL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 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 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未来的憧憬 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就算牺 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是 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 的幸福。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 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 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 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郝副营长牺牲了自己,夺得了战斗的胜利,换 得人民的幸福。

  课文中,郝副营长是多么希望能见一面真的电灯,他是多么向往,他非常想 让未来的'孩子们用上电灯,让他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长大后成为有用之 才。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心中产生了不惜性命而要革命胜利的念头,最后,战士们 靠着郝营长点燃的一点亮光,使战斗胜利了,而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却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能用上电灯是 因为有许多人为此而牺牲。那些革命勇士,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 这些后辈的明天,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那些英雄是如此英勇,他们换来了 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xxx事业的文章——《灯光》,这个故事讲了一位年轻的营长有着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的愿望,他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而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当我读到“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时,我感受到郝副营长对电灯的向往,他渴望让穷苦人民的孩子也在亮堂堂的电灯下学*,让穷苦的孩子也同样有幸福的生活,他可能会想:多好啊!只要xxx胜利了,社会光明了,咱的孩子们也要在电灯下学*,不用点着煤灯了!哎哟,这电灯一定会很亮吧?

  当我看到“深情”这个词语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仿佛看到了郝副营长那期盼的神情,也感受到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的决心。

  我读到“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为郝副营长这年轻的生命牺牲了而感到惋惜:这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郝副营长生前是多么想见一见电灯,是多么渴望让穷苦孩子们用上电灯,在电灯下学*!可是,他为了让后续部队的同志,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热血换来了今天我们有着电灯的生活。


读《散步》有感(精选20篇)(扩展5)

——散步说课稿(精选20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三、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法和学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8、评价分析。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 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 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 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 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行胜于言,由言到行,行后有感,学生能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来自于生活的检验,用笔将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西门圣

  《散步》教学安排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读过,再读一遍好不好?读的过程中,使用手边的工具书,达到二个要求:念准字音,写对字形。完后老师检查。预备,开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男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还可再加点,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新老师,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请大家仿文中句式把这句话写在作业本上,与自己刚才的话比较:今天掌握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句式,算不算个新收获?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饭煮几了、我的父亲在煮饭(是炊事员)。

  再看一段学生作文:有一次,我听父亲在发火,发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发起了,过了一会儿,就吃了饭,我去砣菜回来了,见了一只鸡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鸡1了,吃掉(简直象现代派作品的语言,可人家那是创造,是“系统破坏”)。每当我上学的时候都不停地说我的好儿子,你一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在我五彩斑澜的盒子里,装着一个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教语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类“意思”,能解决吗?

  语文不能象数理化一样教,以为文中有个答案,教学的任务是把这答案找出来,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教语言,不只教“意思”。

  这就是我的课中听写、练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语言的课才是实在的课,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大多是空洞,无聊,没用。因而语文课逃课的最多,不听讲的最多。因为他觉得这课上不上无所谓,认真上了无益,不上也无损。我这样的处理,学生感觉应该不一样:来了有获,不来有失。

  下面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二、关于“怎么教”

  用朗读的办法教。读书读书,硬要读。常常是,课文教完了,——讲完了,甚至一册书教完了,书还是暂新的,学生没读一遍。不读书,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教法,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我们的教案中,“教法”一来几乎没人写个“朗读”。

  很多东西只有朗读才能解决。很多东西,用朗读的办法去解决最好。

  朗读跟唱歌类似,不唱,光是讲析,其艺术美是没法感受体验的。唱着舒服,听分析绝没味道。《邹忌》一课中妾的答语的读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孔乙己》“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

  用转换的办法教。一是“生活——语言”的转换;二是“方言土语——规范语”间的转换,如我教“蹲”。一个人的整个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就是这个人实现这二种转换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不差了。

  用比较的办法教。如我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和我的妻子”。比较是为了便于体验感受。比较就是了,不用“说出”。比较使得差异显性化,我们只要这点就够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运用中教。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提示运用的过程,直接从终级的意义上去学东西,意义最大。

  最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要组词,要造句。

  三、关于老师的作用:组织管理,引导,帮助(释疑解惑)。

  教师的各项安排,要立足于促进:每项活动都是推着孩子去学*,更愿意今后努力学*。如结尾关于“收获”的总结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关于课文。在我眼里,课文不过是提供语言训练材料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不是教课文里的意思,是借课文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课文与课文之间不成体系,哪篇文章作课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课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进度之类是不要紧的,更是勿需统一的。

  顺便就要说到备课。备课就是寻找“教学点”、“训练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寻找新感觉,新感受。教书其实是教备课时的感受。循着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参考书,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备课和写备课簿是二回事,写备课簿是备课的记录和备忘。备课不能不有,备课簿不一定必写。

  五、关于作业与训练:

  1、课外作业课内化。别太天真了,以为布置就完事。孩子没那么自觉,更没那么多时间。

  2、布置读书的作业,别只是布置*题的作业。

  下面再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只要我们能“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书香满身的人,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不高吗?

  曾令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 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 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 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 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行胜于言,由言到行,行后有感,学生能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来自于生活的检验,用笔将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 母亲

  ↑ ↖ ↓

  妻子 儿子

  尊老 爱幼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兴趣、加深学*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的板书,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尊老爱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八、评价分析:

  我这堂课的主要宗旨就是具有实用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放手自学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组织。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北师大肖川教授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则尤其应达到这样的效果。

  好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文章写的是: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四口去散步,强壮的儿子背起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妈妈背着胖胖的儿子,走在阳光下,走在田野上,走在春光里。

  这幅温馨亲情图,让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大为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莫先生这篇精美散文,也引领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的原野上作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心灵散步……

  本文选取家庭幸福小事表达浓浓亲情,以小见大地彰显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很好地落实了人文要求。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散步》正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确立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有点自我中心,亲情观念比较淡薄,读《散步》就是接受一次心灵洗礼,能唤醒生活的体验、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关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思,获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所以,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3、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新课程改革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景,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的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二)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探究主旨,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趣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汉族。笔名周*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作协副**。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检查生字词。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1、识记下列生字

  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2、听课文录音、抢答下列问题

  故事发生的时间:初春

  故事中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

  故事的起因:一起到野外散步

  事情的经过:因为走大路、走小路发生分歧

  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

  ★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讨论:

  (1)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在解决分歧时,我的感觉是什么?

  (2)分歧最终是怎样解决的?

  (3)从散步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然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文中的四个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语言赏析,美点寻踪

  1、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八人小组合作探究,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做好记录)

相关词条